時間:2023-03-25 10:52: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求學網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中國經濟論文透過金融危機看中國經濟”,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中國經濟論文透過金融危機看中國經濟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中國經濟論文透過金融危機看中國經濟”,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從實際的金融經濟看來,其中很多的問題都與經濟數學中的導數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數學家和金融學家都應該知道,導數不管是在能夠領域當中,都有另一種感念,那就是領域邊際的感念。伴隨邊際感念的建立,導數成功進入了金融經濟方面的學說之中,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傳統的定量轉變成為新時代下的變量,這種轉變也是數學理論在經濟學中典型的表現,對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邊際成本函數、邊際利益函數、邊際收益函數、邊際需求函數等是導數中邊際函數中重要的幾點。由于函數的變化率是導數主要研究對象,當所研究函數的變量發生輕微變化時,導數也要隨之進行變化。比如,導數可以對人類種群、人口流量的變化率進行研究。讓此理論在經濟分析當中得以應用,導數中的邊際函數分析就是對經濟函數的變化量做出計算。
經濟數學中的導數不僅具有邊際概念,其另一方面就是彈性,簡單來說彈性研究就是對函數相對變化率問題進行探討的手段。例如,市場上的某件物品的需求量為Q,其價格則為p,彈性研究就是對兩種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Q與p之間的關系公式則為:Q=p(8-3p);EQ/Ep=P•Q/p=p•(8-6p)/p(8-3p)=8-6p/8-3p。
從以上的彈性關系公式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價格處于某個價格段位時,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彈性范圍將會得以縮小,但是當價格過于高時,需求量的彈性范圍將會急劇增大。經濟最優化選擇是導數在經濟分析中另一個重要作用。不管是在經濟學當中還是金融經濟,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就要進行經濟最優化選擇,這也是經濟決策制定時的必要依據。其實最優化選擇問題在經濟學中有一系列的因素要進行考慮,包括最佳資源、最佳產品利潤、最佳需求量、收入的最佳分配等。最優化選擇中所使用的導數,不僅利用到了導數的基本原理,還使用了極值的求證數學原理。例如,X單位在生產某產品是的成本為C(x)=300+1/12x-5x+170x,x單位所生產產品的單價為134元人民幣,求能讓利潤最大化的產量。那么以下就是作者利用經濟數學的一個解法。
2微積分方程在經濟實際問題中的運用
一般的經濟活動就是量與量之間的交往過程,在這個交往過程當中函數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但是從實際的經濟問題上看,其函數之間的關系式比較復雜,導致量與量之間的種種關系也不能快速準確的寫出。但是,實際變量、導數和微積分之間的關系確實可以很好的建立。微積分方程的基礎定義為,方程中包含自變量、未知函數和導數。由于導數和函數的出現,所以說微積分方程在經濟數學當中的用途也是很大。
在實際的經濟問題當中,微積分方程中函數可能會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點就不同于經濟學中的理論知識,對于處理這種問題作者也是大有見解。當微積分方程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函數時,我們可以先將其中的一個函數當中常變量,然后使用單變量經濟問題來進行單獨解決,這是我們就需要用到導數的偏向理論知識。不僅是微積分方程,在處理經濟問題的時候我們還可能使用到全積分、微分等一些基層理論知識來供我們參考。
3結論
我國農村山區、丘陵較多,機械化水平低,發展速度慢。機械化水平是衡量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方面。我國擁有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占地約70萬平方公里,其它區域一般為山地、丘陵等地形。對于我國農村地形,更是以山地、丘陵為主,這種地形結構不利于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梢钥闯?,在1991~1996年機械化動力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從2008年開始出現急劇下降。從而可以看出我國農村機械化水平發展的局限性。機械化水平低除了地形原因限制外,其它因素的影響也非常關鍵。如我國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我國農村農業從業人員較多,農村居民較多,而耕地少,人均耕地非常有限。大部分農村人均耕地不到0.4畝。這種生產模式下,農戶不需要通過機械就可以完成,如果勉強使用機械化水平只會增加生產成本。城鄉生活水平、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存在差距,但是差距逐漸變小。城鄉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的差距是反映農村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指標,而降低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與生活條件差距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近年來政府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支持,99%的農村已經實現水泥馬路到家,農村師資、醫療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并且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城鄉資源共享水平越來越高,許多農村居民購物也較以前便利,很多農村孩子在縣城讀書就業。可以看出,在1990~2001年,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不斷拉大,但是在2002年之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縮小,特別是在2007年之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大幅度靠近。但是,城鄉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城鄉居民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文化水平的差距非常大。我國農業生產產量持續增加,但農產品深加工不足,農企發展困難。農業企業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方面,農企結構和實力的改善是實現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2001~2010年期間,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幅超過20%,2011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已經超過15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7.6%,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的年均速度顯著高于GDP增長速度,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大。目前,我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已經超過22萬個,加工企業從業人員超過2500萬。但是我國農企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農產品加工技術落后,主要為農產品粗加工,深加工嚴重不足。第二,我國農業企業人才不足,管理水平有限。第三,我國農企資質不佳,在5萬多個食品加工企業中,只有100多個達到國家二級企業要求,所占比例不到3%。第四,我國農企規模小,融資困難,企業升級艱難,這嚴重影響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專業化、技術化、產業化、規?;l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發展不足,農村商品貿易、物流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比較城鎮發展情況,農村基礎設施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基于農村企業發展的道路、水電等基本基礎設施發展不足;第二,生活與娛樂設施不足,農村居民生活依然靠打牌等自娛自樂,缺乏政府引導,沒有經常舉辦活動的娛樂組織;第三,醫療、教育、通信、購物條件不足,農村居民生活依然非常不便利。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流服務的不足,很多農村地區只有郵政可以到達,其他快遞物流服務缺失,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都產生了重要的限制;二是商品貿易發展的不足,農村商品存在質量無保證不合格商品充斥、商品種類與品牌單以及商品貿易環境不足等問題;三是各種中介與技術服務缺失,這對農村企業產業升級產生重要影響。
二、我國農村經濟轉型存在的主要困難
第一,農村各種條件的改善需要大批量資金,但是基層政府財政困難,無力支撐。我國城鎮的發展經歷了20多年,這期間中央、省市等各級政策和資金都集中在城鎮發展中,農村的大批量資金也進入城鎮當中。但是當前,各級政府雖然在倡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戰略,但是我國對城鎮的扶持也必不可少的。中央以及各級政府雖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但是投入有限,主要依靠基層政府的支撐。近年來隨著醫療、教育等條件的不斷改善基層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在上級政府的有限支持下也難以滿足農村龐大的資金需求。比如說每一年一個縣的農村道路設施、水利設施、電力設施的開支非常龐大,每年耗費數億元。如果要增加其它各種設施,大多數縣級政府都無力承擔。
第二,農村企業效益水平較低,薪資水平等各方面的綜合條件與城市企業存在差距,無法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無法吸引農戶放棄農耕,導致農村土地無法集中生產,實現規?;?、機械化。薪資水平一直是吸引勞動力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國勞動力大批量往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集中的關鍵原因。相比城市與農村企業,除了薪資水平無法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以外,企業的工作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管理規范化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近年來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但是農村富余勞動依然很多。農村企業對富余勞動力吸引不夠,導致大量勞動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中,導致小農經營的現狀無法改變,也將影響土地的集中生產,不利于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模式的實現,而這些是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
第三,農村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農戶,信貸困難,滿足率低,不利于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張,不利于農戶生產條件的改善。近年宏觀經濟不穩定,農村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的問題,但是由于規模小,資產有限,無法在正規金融機構實現信貸,而在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較高,生產的效益無力支撐,導致農村近年來中小企業大量破產。對于市場前景好的農村企業,由于信貸無法實現,融資不足,規模無法適時擴大,影響企業的發展。雖然近年來小額貸款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但是依然供不應求。同時對于農戶來說,在沒有關系和擔保人的情況下,基本很難實現貸款。目前我國農村的信貸滿足率不到40%,這還不包括一些有貸款需求但是沒有貸款意識的農戶。
第四,除了信貸業務外,其他金融業務發展嚴重不足,不利于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生產風險的分散(保險行業發展不足),也不利于其進行投資和融資活動。城鎮各種金融業務發展迅速,一方面可以降低意外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作為投資工具,也可以作為集中零散資金的融資工具,可以說金融業務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各種金融業務在農村發展嚴重不足。首先是保險業務。保險對于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來說越來越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意外風險事故,降低個人和企業承擔風險。但是我國農村保險業務除了基本的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生育保險、意外保險、大病險以及農業生產風險、企業生產風險等各種關乎居民生活和農村生產風險缺乏推廣和應用。其次是金融投資與融資業務在農村的應用不足。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閑余資金越來越多,但是農村居民的投資意識卻不高,一般存在銀行等著貶值或者將現金留在身邊,這樣不利于農民增收,不利于改善城鄉居民差距。實際上,農村閑余資金在增加的同時,農村資金缺口越來越大。農戶或者中小企業要擴大生產或者農戶想從事非農活動,在自身資金不足時就需要向外融資,但是農村融資非常困難。這就形成了大量的農村閑散資金和農村融資困難的矛盾。這種矛盾是農村金融業務發展不足的重要體現。
三、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
(一)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現狀
為了加快農村金融的發展,提高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度,政策對農村金融支持在不斷加強,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支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收減免,如《關于農村金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戶小額貸款(5萬元以下)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二是定向補貼和獎勵支持。近年來政府對農村信貸實行貼息政策,即對常年虧損的農村信用社保值貼補利息給予補貼的政策。同時為了引導引導金融資金進入投入到農村地區,支持農村經濟轉型和發啊站,對農村專項貸款實行貼息政策,例如自2008年起財政部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給予費用補貼《;中央財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達到一定要求的村鎮銀行,按其上年貸款平均余額的2%給予補貼。2012年財政部將小額貸款公司也納入了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的試點,以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據統計,2012年中央財政向農村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機構定向補貼了36.21億元,2013年已經超過了41億元,增幅非常大。目前,我國對農村金融的支持政策已經覆蓋了所有農村區域。可以看出,政策上我國對農村金融的支持程度越來越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策支持依然集中在國有銀行的涉農貸款定向補貼,針對個人的支持度較少,此外針對地區性銀行的支持度較低;二是政策的實施與規定目標偏離,這是因為我國農村經濟與縣域經濟的界限不明,很多銀行將資金投入到縣域經濟而非農村經濟中,但是其也能獲得涉農金融政策支持;三是,雖然政府對農村金融支持的額度越來越大,支持范圍越來越廣,但是其支持資金相對于農村經濟轉型的龐大資金需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而實際上,我國財政力量有限,僅憑政策補貼來實現農村金融發展滿足農村發展需求的路徑行不通。因此,農村金融機構依然供給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農村經濟轉型與快速發展的要求。
(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
第一,金融機構的數量不足。比較城市各種商業銀行,隨處可見,包括國有銀行,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地方性銀行等各種規模的銀行機構,但是農村的銀行非常局限,主要是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非常少,其網點也非常少,這不僅影響農村的金融規模,也影響農村居民辦理金融業務的便利性。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陸續在縣級以下區域退出。在1998~2007年,四大國有銀行相繼撤出了3萬個縣級以下機構,近年來撤并還在繼續。當前商業性保險、證券、擔保、信托投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在縣以下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空白。農村信用社成為勉強支持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主力軍。第二,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總量的不足。我國城市經濟依然在穩步發展當中,其中資金需求量非常大,很多金融機構的資金集中投向了城市,而農村的配額非常低。例如我國農村的貸款額度,從下表可知。2013年我國農村涉農貸款余額大約為20萬億元,同比增長率才3%,而我國金融機構總的貸款余額為72萬億元,涉農比重為27.8%。也就說,我國絕大部分資金投向非農領域和非農區域。第三,我國農村金融業務存在嚴重的供給不足,首先體現在貸款上。我國農村貸款不滿足率達到72.4%,也就說只有27.6%的滿足程度,大部分的農村貸款得不到滿足。同時在我國農村借貸中,正規借貸(金融機構借貸)的比例非常低,為27.6%,絕大部分貸款需要依靠民間借貸來完成。大部分家庭因為資質不合格不會提出申請,而提出申請的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拒絕。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借貸的缺口很大實際上,我國保險等其它業務的缺口更大,只是由于沒有推廣,潛在需求沒有被開發出。
(三)我國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與影響
第一,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血脈,是農村經濟轉型重要的資金來源。從農業來看,我國農村居民的儲備資金不足,如果要提高機械化水平進行擴大生產,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而農業生產風險可以通過保險等業務來分散。從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來看,雖然通過項目來實現,但是項目的實施基本需要通過銀行融資貸款來完成。目前基層政府入不敷出,很多提前支出也需要依靠金融機構來實現。從農村企業的發展來看,無論是中小企業擴大規模,還是中小企業的兼并重組,都離不開銀行的參與。農村經濟轉型的任何方面都需要資金進行依托,而金融是資金的主導者,因此農村經濟轉型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與發展。
第二,金融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和方向。金融直接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這是因為金融的發展情況,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程度,是否滿足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如果金融能夠大力支持農村經濟轉型,能夠滿足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那么農村經濟轉型的實施速度就會加快。同時,金融業影響了農村經濟轉型的方向,這是因為資金的去向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也就影響了農村金融轉型的方向。例如,如果金融機構的資金大量流入某個農村區域的水稻加工產業,那么該區域水稻加工產業在資金充足下會擴大規模生產,在加工技術上也能夠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加工需求下水稻種植需求也會大幅度增長。
第三,金融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質量和效果。農村經濟轉型的質量和效果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區域農村經濟轉型的目標和金融支持的方向是否匹配;二是金融支持的程度是否滿足區域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要求;三是農村經濟轉型的戰略和政府政策的正確性和匹配性??梢钥闯?,前二者都與金融相關,并且是實施成功的關鍵。具體分析,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質量與效果的影響如下:金融機構與業務的豐富性影響農村經濟轉型后經濟的穩定性,金融機構越多,其資金實力越雄厚,支持程度越高;金融機構和業務發展的穩定性影響農村經濟轉型實施的順利程度。近年來經濟不穩定,金融不穩定,導致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不夠屢見不鮮。如果農村金融發展不穩定,存在各種風險,那么其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也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就不能為農村經濟轉型提供穩定的資金供應以及其他金融服務,這將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順利程度。
四、基于農村經濟轉型條件下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農村經濟轉型環境的改善需要依托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轉型的問題需要金融來協調解決,而農村經濟轉型的關鍵問題實際上還是金融問題。基于農村經濟轉型的需要,為促進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筆者提出了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策略:
第一,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構建豐富的、具有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解決農村金融供不應求的問題應該從多樣性著手,允許社會資金進入金融行業,以需求為基礎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多樣化金融市場。當前民間資金非常多,應該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正規金融機構,放寬農村的金融供給,同時對于非正規金融機構也需要不斷規范,加強管理。
第二,鼓勵農村金融創新,加快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建立適宜農村經濟轉型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比如我國保險業應該針對農業經濟設立各種保險業務,以分散農村生產風險。各種金融融資工具和業務可以適度創新,吸引民間資金進入,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和放貸能力。
第三,為加強農村經濟轉型與農村金融發展的匹配性,應該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在此政府需要引導金融機構、農村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好三者聯系的橋梁,實現資金與需求的對接,使得農村金融真正落實在農村,服務于農村。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增加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強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金融創新可以提高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和再配置率。金融創新使金融業產值的增長更迅速,從而增加經濟總量,促進經濟發展。
二、低碳背景下金融創新發展現狀和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目前正處于低碳背景下金融創新發展的起步階段,市場還不成熟,規模也很有限。在這個低碳時代,政府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并沒有樹立低碳經濟理念,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多企業和金融機構對碳金融及碳金融運行模式認識不足,對碳金融的交易規則和操作模式不清楚,對發展碳金融的重要性認識不全面。我國法律也缺少對碳金融的政策保障。最終導致碳金融的商業價值流失。我國碳金融業務風險眾多,比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政策風險、氣候和技術風險等。各種風險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越快,風險越多。
三、低碳背景下金融創新策略
(一)制定低碳經濟金融創新相關政策
完善低碳經濟金融相關法律,使低碳經濟金融規范發展。政府在低碳經濟金融創新中起到主導作用。政府各級部門應當為低碳金融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健全低碳經濟金融體系。政府各部門還應當制定優惠政策,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政府應當加大對低碳金融排污的監管力度。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針對減排制定一個可計算、可報告、可考核的減排目標。減排目標不能盲目制定,應當符合實際情況;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的檢測,完善檢測系統。低碳經濟金融相關法律政策要與政府監管相結合。
(二)加大低碳經濟金融創新宣傳力度
采取輿論宣傳或網絡宣傳等方式,推動金融創新發展。通過制作低碳經濟金融創新宣傳冊和建立金融創新網站,使人們都能認識到這是個低碳經濟時代,了解什么是低碳經濟,為什么要發展低碳經濟,怎樣發展低碳經濟。
(三)培養低碳金融創新型人才
目前,我國低碳金融創新型人才極為匱乏。傳統的金融人才普遍出現知識單一化現象。加強對低碳金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可以提高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金融創新型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金融知識,還應當具備項目管理、環保、金融等知識。在現行高等金融教育中,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兩方面改革。金融機構應當定期組織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能力,以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
四、結語
長治市作為資源型城市,為擺脫產業結構單一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延伸產業鏈條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由之路。自“十一五”規劃以來,長治市下大力氣改造提升煤、焦、冶、電等傳統行業,到2010年底,逐步形成煤化工、硅工業、LED、鎂工業、乙炔化工、玉米深加工6條循環產業鏈,列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被科技部等十九部委確定為全省惟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市。隨著2013年以來煤炭等能源價格下跌,全市以煤炭為主導的工業經濟遭受沖擊,主營業務收入大幅減少,使企業許多新上的技改項目因資金短缺導致步伐放緩。針對這種情況,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有限的信貸規模下,在信貸政策上仍然給予傾斜,保障國家和地方政府確立的重點轉型企業和企業的資金需求,支持企業延伸產業鏈,使其附加產品收入不斷增加。截止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非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8億元,占到營業總收入的9%。其中,被省委、省政府確立的重點轉型跨躍項目—長治市現代煤化工循環產業集聚區,共實施煤化工項目24個,煤化工產業鏈條由原先的4條增加至8條,煤化工產品品種數增加至19種,特別是焦化企業,在主產品焦炭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其下游產品煤焦油等產品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二、長治市綠色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機構類型單一,缺乏全面的支持體系
一是缺少全方位的機構類型。長治目前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長治銀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類型單一,缺少服務循環經濟專業的信托、金融租賃公司等類型。這樣的金融支持體系內容簡單,不能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的綠色金融體系,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二是缺少多元化的金融產品類型。長治市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類型較少,尤其是在縣級以下金融網點,不能有效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三是目前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要求難以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現狀。雖然我國資本市場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已逐步發展成多層次的市場,力求滿足各類企業的上市需求。然而資本市場對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有著嚴格的規定,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可上市。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在發展之初,盈利能力較弱,甚至沒有贏利,但發展卻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在向資本市場尋求資金支持時,因達不到上市要求而無法融入資金。
(二)金融機構對循環經濟項目的支持缺乏積極性
從循環經濟的固有特點來看,循環經濟作為轉型項目的一種類型,從項目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到項目的發展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循環經濟產業項目一般具有項目投資量大、資金占用時間長、資金周轉率慢等特點。而且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之后,項目發展前景不明朗,無法預測其市場,因此信貸資金風險大,甚至難以收回,這些都導致商業銀行對其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是追求利潤的企業,在投放信貸資金時追求盈利性、安全性,如果項目本身缺乏有力的擔保機制,那么循環經濟對資金的要求與商業銀行的標準不符,因此一般的商業銀行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目前對循環經濟的支持積極性還不高。盡管對于循環產業的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但仍缺乏與之配套的信貸體制,導致目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依然較大,無法形成良性發展的資金鏈,更難以奢求商業銀行對發展循環經濟給予利率上的優惠。目前由于金融機構對循環經濟缺乏積極性,造成金融機構對循環經濟企業審批流程慢、門檻高,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階段執行的效果不好。
(三)綠色信貸的執行標準可操作性不強
目前各個金融機構制定的綠色信貸政策,主要規定了信貸投放的方向性原則,標準綜合性較強,缺乏具體的指導細則、項目目錄和風險系數標準。這樣的信貸標準更多地依靠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企業環保報告。金融機構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工藝狀況和循環能耗情況等沒有準確的衡量標準。各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政策只能根據上級行提供的方案,依照各行的理解自主制定相應的政策,從而導致各地區同一銀行的綠色信貸的標準不同,相應的銀行體系內綠色信貸執行力也較差。同時國家對于循環經濟的準入、技術、能耗、污染排放、循環利用能力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也導致銀行不能細化循環經濟的信貸標準。
三、完善循環經濟綠色金融支持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不斷嘗試設立新形式的金融機構,構建全方位的綠色金融體系
在鞏固現有金融機構功能的基礎上,促進新型金融機構的試點建設,加快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不斷豐富和完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的服務網絡。根據循環經濟資金占用時間長、回籠慢的特點,提供相應的保險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本市場發行安全性好、流動性強的金融債券或者為大型、優質的循環經濟企業提供發行債券的相應咨詢、結算等金融服務。
(二)完善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金融機構積極性
發展循環經濟是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提供相應的服務.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提供相應的投資政策,將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方向引導至循環經濟領域。一是政府應從長遠利益出發,針對商業銀行支持循環經濟項目風險高、利潤回收時間長、成本高的特點,利用財政補償和稅收優惠等政策,促進對循環經濟穩定的財政性投入,從而在以政府財政資金為保障的基礎上,形成循環經濟信貸投入的良好環境。如對于支持“兩高一?!逼髽I的轉型項目的金融機構,在一定時期內對信貸政策免收營業稅。二是改變傳統的支持循環經濟應以政策性銀行為金融主體的思想誤區,在創新融資方式和風險規避方式的基礎上,將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政策作為主要融資方式。
(三)制定科學的綠色金融評價指標體系,合理
金融證券化的發展是經濟背景下的產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時,金融證券化的發展已經漸漸代替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證券化的債券的發行的比重日益上升,金融證券化還有流動性、穩定性、安全性,收益性等優勢,與貸款的方式比較,金融證券,還有諸多優勢,如可轉讓所有權,降低資產的風險,擴大投資范圍,穩定資金的流動性。金融證券化的不僅有這些優勢,金融證券化的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效應,會給我國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發展,金融證券化還有最基本的功能。
(一)隨著資產證券化的發展,資產證券形式的集資規模越來越大,股份持有人也越來越多,這說明我國的股份制會逐漸的發展起來,資產會日益社會化。
(二)任何一種資產的發展都必須發展其規模,經營規模的擴大,能更好的進行融資,在19世紀時,西方國家就是靠著經營規模效應,促進了鋼鐵,煤炭等制造業的發展,為其發展集中了巨大的資本,證明金融證券化經營規模效應的基本功能。
(三)金融證券化是雙向的投資機制,企業與投資人相互選擇,淘汰不良的投資人和不善的經營者,反之,經營優秀的企業則會帶來巨大的企業效益,這就是金融證券的優勝劣汰。
(四)合理的資源配置是金融證券的又一大基本功能,合理配置資源將會提高有前途的投資者和企業的高效益,增加社會資產的流動性,有利益產業鏈的調整。
二、金融證券化發展中的問題
金融證券化的迅速發展中,有許多我們要面臨的障礙,想要金融證券化更好的發展,我們就應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金融證券化的發展主要供給的資產是金融證券化的主要因素,然而,我國目前供給的資產缺乏,我國的企業主要是以負債資產形式存在,沒有任何資產的抵押,缺乏穩定的、長期的資產供給。雖然可以將銀行的逾期的房地產作為抵押,但這不能滿足我國證券化的發展,這些不良的資產的形成,也難以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我國的金融證券化的發展迅速,但缺乏大量投資機構,我國對于用住房抵押債券的這種方式也是不偏向的,住房抵押債權,需要長期的,穩定的資金來源。我國的投資機構有社會養老保險,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這些投資機構在我國現在發展中也是出現了許多限制。我國的證券化的發展還不夠完善的地方,國有銀行的商業道德風險就是不容忽視,由于是在一個不完全有效的市場,商業銀行為了更好的獲利,會收取中介費,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也會下降,如果用戶出現信用問題,投資者會對證券失去信心,從而影響整個的金融證券化的穩定和發展。
三、推動我國證券化發展的途徑
首先應考慮我國資產的形式,根據國外經驗,住房抵押債權是一種很有效推動我國的證券化發展的形勢,要發展這種形式,就要有大量的投資機構,我國的商業銀行的貸款與其他的住房抵押貸款有收益穩定,風險低等特點,住房抵押的對象經濟行為簡單直接,受益穩定可靠,有較高的賠償保障。我國銀行抵押住房貸款的期限比較長,形勢也比較的單一,時間跨度較大,也是金融證券化的發展的必要因素。我國證券化的中介機構中有一個專門的服務體系,嚴格制定中介機構的規范,制定嚴格服務標準,為證券的發行提供暢通的平臺,提高市場的信息化。中介服務人員應對證券化的信息的地披露要及時、有效、真實,中介人員的要用規范制定自己的言行,對住房抵押債權的流程要有一個嚴格的規范標準、條件和措施,以及對違反流程的規章制度,以促進證券化的發展和穩定。
四、結語
1.1缺乏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主要組成部分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及郵政儲蓄,農村信用社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的農村金融市場,農村金融市場缺乏競爭機制從而導致農村信用社競爭力較弱,服務范圍較為狹窄,提供的金融支持不足以支撐經濟發展。農業發展銀行是政府支持農業建設的政策性銀行,但是農村發展銀行運作范圍較小,資本籌借效率低下,資金來源單一,不能促進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銀行運營的主要目標偏離了傳統農業信貸方面,逐漸轉移到了收益率較高的非農業金融方面,削弱了農業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優勢地位,削弱了農業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支持作用。另外郵政儲蓄只存不貸的經營模式對農村經濟的金融支持反而產生了負面影響。資金積累的規模總量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的擴大再生產,農民自有資金匱乏,個體的資金積累收效甚微,迫切需要拓寬金融支持供給的途徑,獲得更多的資本積累。農業生產面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較多,由于農業生產存在較高的風險,農業金融機構考慮到這點就失去了發放貸款的動力,不能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農業金融機構為了獲得高收益率轉而將資金投入到非金融農業方面,使得農業資金積累更多地被城市金融服務業所吸納,造成了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資金嚴重匱乏的局面,不利于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1.2農村經濟缺乏有效的信用體系
大多數農民持有的可抵押資源只有土地,法律上規定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將土地進行變現、抵押處理等都是違法行為,土地原則上只能用于農業生產,即使允許抵押,土地的抵押價值也遠遠低于城市住宅,出于貸款回收問題的考慮,許多農業金融機構不愿意將土地作為農民進行貸款時的抵押物,因此農村缺乏有效的信用體系,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貸款申請。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是農業金融服務的重要對象,但是征信系統并沒有將這兩者的信用信息納入其中,金融機構搜集關于客戶是否符合相關放貸標準的相關信息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了交易成本,使得金融機構不愿意提供相關的金融支持,農村信用體系的缺失嚴重阻礙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擴張,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1.3農村金融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
農村金融法律保障制度缺失,缺乏具體的法律條款來規范農村金融組織結構、從事活動內容、應有功能等,缺乏明確的法律來引導不同層次的金融機構開展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無法有效控制農業金融存在的風險。農業金融服務具有高風險性和低收益性的特點,因此依靠市場機制來調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入政府調節機制,加強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當前政府沒有對大型支農貸款的利息和風險提供政策補償,使得農業金融機構資金供給積極性不高,大量農村資金外流,應用到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資金嚴重不足,甚至使一些發展前景較好的金融機構退出了農村金融市場。
1.4金融工具單一,技術手段落后
農村金融服務形式較為單一,業務種類少,農村金融業務仍停留在傳統的存款、貸款、簡單的業務結算層面,相關金融手段較為落后,農村金融服務電子化、智能化水平較低,有些金融機構甚至缺乏健全的結算體系,在進行異地結算時需要通過其他銀行多層次進行轉匯,資金運轉不靈,大大降低了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增加了服務成本,使得農民難以獲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農民也缺乏持有有價證券等其他金融工具參與金融交易的機會。單一的金融服務、落后的技術手段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2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相應金融支持對策
2.1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確保金融支持力度
強化農村金融體系各部門職能,加大農業銀行對農村經濟資金支持力度,重新定位服務對象,大力扶持農村優勢企業。農業發展銀行應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充分發揮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政策性融資作用,加大農業生產投入力度。農村信用社則應限制農業資金向城市流入,將農業資金全部投入到農業經濟發展中。郵政儲蓄則應改變只存不貸的經營模式,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確保金融支持力度。
2.2規范農村信用體制,完善農村法律環境
規范農村民間金融體系,優化信用擔保機構業務環境,降低擔保機構運行成本,規范企業、中介、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關系,避免由擔保中介信用損失帶來的農村經濟風險,采取多種措施降低農業貸款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改進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自有住宅所有權等納入擔保有效物范圍,擴大信用范圍,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提供強力的資金支持,鼓勵農民積極創業。完善法律環境,建立相應的農村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用適當的法律手段鼓勵資金向農村流入,依法保障農村的金融支持。
2.3加快農村金融服務創新
有關部門應降低金融工具創新市場的準入門檻,促進農村金融工具創新。應用多元化的金融產品,推動各個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創新。針對農村市場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增強金融服務功能,積極開拓農村金融市場。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