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我國從一個奧運會的參與者逐步轉變成為世界體壇霸主的有力爭奪者,現代體育和電視媒體同樣密不可分,同我們強大的體育競技相比,我們體育電視的水平還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所謂深度報道,就是“圍繞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把新聞事件呈現在一種可以表現真正意義的脈絡中的一種報道形式。*”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研究生教程談到新聞報道的三個層次時稱:第一層是事實性的直接報道;第二層是發掘表象背后實質的調查性報道;第三層是在事實和調查基礎上做出的解釋和分析報道,也稱深度報道。
體育新聞的深度報道作為一種新聞深加工,其對象選擇一定是具有“剩余價值”新聞事件,或者說此事件影響較大,具備一定的敏感性和讀者關注度。否則,深度報道就會缺少深入挖掘的空間,失去其報道的價值和意義。其次還需要提煉鮮明的主題,只有這樣,其立意才能深刻,才能對讀者有所借鑒和啟示,達到深度報道獨有的傳播功效。體育深度報道寫法并沒有固定模式,如調查性深度報道可以根據事件進程來安排行文結構;述評性的深度報道需要用敘述來補充、以評論作為補充,事實才清晰、完整,記者的思想觀點才會得到完整、明確地體現。對于通訊類的深度報道,寫作手法就更為多種多樣。但是,一個共同的要求是:體育深度報道必須要“多側面、多角度、超時空、深層次”地組織行文結構,只有這樣,才能生動反映和剖析重大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為達到結構清晰之要求,體育新聞深度報道要求記者具有統攝思維和發散思維。只有具備統攝性思維,才能在廣泛的材料中發現規律,發現典型;才能在思路收束的過程中,讓漫無邊際的思維材料凝聚,進而通過篩選,從中悟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同時,記者還需具備發散思維,即沿著各種不同的方面思考,對一個問題從多種角度探討,最大限度地調動已有材料,把原先沒有想到的有關聯的信息聯系起來,體現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動態過程。
深度報道在我國報界興起基于三個原因:一是媒體競爭的結果,二是受眾需求的選擇,三是報社記者社會責任感使然。為領導層提供決策依據,為人民群眾解疑釋惑,為未來走向前瞻預測,是它得以發展并受歡迎的政治基礎、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電視體育是電視與體育相結合而形成的特殊產業門類,電視對體育的介入延伸了體育產業的價值鏈,使體育產業的生態群落更加多元化。在我國電視體育產業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形成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價值鏈,并迅速發展成為體育產業的一個成熟分支。
最早進行奧運會電視報道的是1936年的第11屆柏林奧運會,這是奧林匹克與電視聯姻的開端。而奧運會電視報道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則是在60年代。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歐洲人可以通過通訊衛星觀看比賽。舊金山的“晨鳥”衛星直播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比賽的盛況。到了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就可以通過衛星對多數比賽電視直播,并出現彩色畫面。從此,電視作為一種新的媒介,以特有的優勢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前方報道中,中央電視臺建設起了較為完備的前方播出系統,為前方的信號制作與傳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前方的節目制作中,我們始終遵循奧運報道的規律,運用各種電視手段,給觀眾們展現的是體育和奧運的盛會。我們用第一時間原生態的采訪,運用各種最新技術手段,用各種便于傳遞信息的包裝手法,讓前方體育場上所有的精彩時刻展現在電視屏幕上。
在雅典,央視第一次采用了遠程網絡編輯制作系統。前方記者使用專業光盤攝錄一體機采集記錄比賽的場景,在第一時間進行節目素材的高速傳輸與編輯,并與中央電視臺已有的新聞共享系統互通互聯,在實際應用中使“全程非線性”的嶄新理念得以實現。這項新技術的采用大大提高了體育轉播和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豐富了節目內容,保證了播出的可靠性,為央視的節目制播流程的最優化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奧運報道不是娛樂,也不是專題,而是新聞。奧運會本身是有規律可循的。它首先是體育比賽,表現出很強的新聞性,觀眾期待結果,也關注過程。首先明確的是,在本屆奧運會的賽場上,國內觀眾最想看的是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所以在中國代表團的強項——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射擊、舉重、游泳的現場架設了直播攝像機,以此來保證中國觀眾可以在比賽的第一時間了解重要比賽的情況。其次,做好第一時間的采訪非常重要。觀眾對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出鏡記者和解說員必須更加專業化,必須考慮到觀眾想知道什么,怎么與運動員進行溝通,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記者對于相應的項目應該比較了解,對這個項目的運動員也要非常熟悉。運動員下場時,記者怎樣提問最好,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一方面,畢竟很多運動員不像演藝明星一樣擅長表達自己;另一方面,記者在提問的技巧上應該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使運動員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關于虛擬演播室。央視從1998年法國世界杯時開始使用虛擬演播室,但直播時的使用是從九運會時開始的。虛擬演播室的技術將主持人與背景畫面疊和在一起,現場感更強,表現開幕式更加豐富多彩。虛擬演播室帶來了電視畫面空間的真實感,又具有真實景沒有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據不同比賽來調換背景。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浪費。悉尼奧運會時,奧組委在提供廣播電視信號時還提供了5個真實的風景鏡頭,而這屆奧運會提供了800多個。虛擬演播室技術給電視視覺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給節目制作也帶來了電腦和技術方面的難度。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即將到來,我們在深度報道上還應下更大的功夫,在媒體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好奧運體育報道的重要戰役,為全世界當好體育新聞報道的東道主。
參考文獻
[1]《體壇周報》,中國新聞研究中心,作者:張茂毅,楊富春
[2]杜駿飛,《.深度報道寫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7
[3]魯威人,《體育新聞報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論文摘要:從身體形態、身體健康、身體的吸引力和身體自我能力3個方面,闡述了體育舞蹈對提高身體自我發展的作用,對人們形成良好的體育舞蹈鍛煉意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身體自我觀念是指個體上關于自己身體的看法和感覺的總和[1]。在心理學上,自我是一個獨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2]。對自我最早的研究區分出了主體的“我”和客體的“我”,主體的“我”是一種能動的,工作于個體內部,負擔起組織管理責任以獲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體的“我”則是自我知識的總和,是產生自我概念的基礎。把自我作為知覺對象來研究,自我也稱為自我概念,它作為一種假設的結構用以解釋和預測人類的行為,被認為是個體通過自身經驗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自我覺知[3]。自我是具有層次性的,身體自我作為自我系統中最早發展起來的部分是個人對自己身體方面的看法,是整體自我概念中一個基礎而重要的部分。身體自我由4個部分組成,即身體吸引力、運動能力、力量和身體條件[4]。而體育舞蹈對提高身體自我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身體自我的外表和身體自我能力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中身體自我的外表由身體形態、身體的吸引力和身體健康等幾部分構成。經常從事體育舞蹈可以使運動者在生理、心理及體能三個方面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體育舞蹈對提高身體形態的影響
體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體形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育舞蹈能促進青少年兒童身體的健康發展和正確的身體姿態的形成;另一方面,經常從事體育舞蹈可以減少人體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個自我滿意的身體形態,從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而自我滿意的身體形態對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有重要意義。有調查表明,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身體自我描述有積極的影響,每周參加3次以上和累計達到1h的體育活動就能夠提高大學生對自己身體描述的認識[5]。也正是因為體育舞蹈對身體形態的特殊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都主動積極的參加體育舞蹈鍛煉。
2體育舞蹈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充分的說明體育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而通過體育舞蹈可以改進人體形態,改善身體機能,增進身體健康,對發展自我滿意的身材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體育舞蹈的重要性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投入到體育舞蹈鍛煉當中的人也越來越多。體育舞蹈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提高運動系統的功能。(2)體育舞蹈對促進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對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體育舞蹈能夠使人的心理素質身體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許多研究表明堅持經常性地體育舞蹈,不僅是一種積極性的休息,同時對增強體質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鍛煉,能更好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態,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不斷增加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盡快消除身體疲勞,始終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6]。
3體育舞蹈對身體的吸引力的影響
由于體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體形態,所以對提高身體的吸引力也有著很好的作用。擁有一個自我滿意的身體形態,人們對自身的滿意程度會不斷提高,同時,自信心也會得到提高。因此,無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擁有一個積極的情緒,而積極的情緒對人體經?;顒悠鸬搅己玫拇龠M作用,可以提高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效率,有助于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從而使自我身體的吸引力和自我價值感得到明顯的提高。
4體育舞蹈對身體自我能力的影響
實踐表明,通過體育舞蹈鍛煉能有效提高身體自我能力。例如:人們可以通過練習華爾茲、狐步和倫巴等節奏稍慢的這一類型的體育舞蹈項目,使人們得到高層的幸福感,即精神的幸福,是一種擺脫了一切人世束縛苦惱的超現實的幸福。而對于主觀幸福而言,人的主觀身體感受比客觀身體形象更重要。當一個人感到空虛時,他可以通過體育舞蹈來充實生活,消除空虛感,提高人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人們可以通過參加集體舞蹈表演和團體舞等團體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有利于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的各種關系,以提高身體自我的吸引力和適應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專業訓練,人的舞蹈技能會有所提高,而隨著舞蹈技能的提高而產生的驕傲和愉快的情緒能促進高自尊心的發展。
總的來說,體育舞蹈對提高身體自我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經常從事體育舞蹈鍛煉能夠使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體力、極強的自信心和適應能力,形成科學的身體自我概念、良好的身體自我調節能力和高自尊心,無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都能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臺北:華東書局,1998.
[2]潘建芳.青少年身體自我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
[3]孫延林.體育活動對大學生身體自我描述的影響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2004,(1):20-22.
[4]郭東明.體育舞蹈的學生體質的影響[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249-250.
[關鍵詞]體育保險;體育產業;體育運動;競技體育
體育保險,作為保險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已成為體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的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國,體育保險剛剛起步。盡管近些年來,在眾多的體育賽事中,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但多為帶有贊質的宣傳方式,不屬于真正的商業體育保險。
體育保險,專指在體育領域中從事的保險活動,其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壽險、財產險、責任險、再保險等。僅從需求方面看,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運動員保險,指為運動員提供的適合專項體育項目及其訓練情況的保險,主要是運動員傷殘保險;二是體育產業保險,主要為體育賽事參加者的安全保險和體育設施裝備及體育場館保險。從實際經營操作來看,主要有體育賽事保險和體育運動保險。
我國作為體育大國的地位愈來愈突出,每年舉行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納人國家體育總局計劃的大型體育賽事每年約600場;從事體育運動的人也與日俱增,有近3億多人次參與體育鍛煉,而各級別的專業運動員達8萬多人。另外,令人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產生保額近3000億元。這一切將給我國的保險業帶來無限商機。但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遠遠落后于體育事業發展的步伐,因此亟需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
一、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歷程及其現狀
我國體育保險起步比較晚,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有保險公司開始嘗試開辦體育保險,但正式提出要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是在1995年,而直到1998年桑蘭事件后,體育保險才受到國人的廣泛關注。有關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重要歷程見表1。
經過10多年的探索,我國的體育保險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近幾年有不斷升溫之勢,但目前,由于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體育保險的發展存在諸如覆蓋面小、保障程度低、險種少等問題。
二、目前制約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方面,體育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1.運動員的保險觀念比較淡薄。在體育產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人們的市場、保險意識很強,很多運動員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保險意識,很多選手不惜重金為自己的一條腿、一只手甚至一個手指投下巨額保險,以防不測。如已故巴西著名車手賽納生前所投保的金額就高達2000萬英鎊;德國的大舒馬赫2002年的投保金額達到8100萬美元;當今世界足球明星歐文為其一個腳趾就投保了6000萬美元。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杯期間,貝克漢姆為了備戰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比賽,為自己的腿上了保險,保險金額是驚人的3100萬英鎊;而歐文在第三場小組賽時右腿十字韌帶撕裂,保險公司將為他支付每周10.3萬英鎊的工資,直到他康復為止。在我國,體育長期以來是“舉國體制”,運動員傷、殘、病都由國家負責,因此基本上不需要商業保險,運動員也養成了一種“依賴”思想。而隨著我國體育產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體育組織、運動員都不斷變成市場經濟中的一員,需要自己為自身的安全保障負責。由于有關體育組織、運動員及廣大普通體育健身者風險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因此缺乏主動投保的積極性。
2.購買力薄弱,這是影響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重要經濟因素。由于許多體育項目的高風險、高強度性,相應的保險費率也較高,所以對于廣大收入水平較低的普通運動員來說,購買體育保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供給方面,體育運動的高難度、高強度、高對抗性和高標準決定了其高風險性,死亡率、傷殘率都較高,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保險公司來說,賠付率太高,因此都不愿意承保,我國體育保險的供給嚴重不足
1.缺乏費率厘定的基本依據——相關統計資料。費率的厘定需要根據標的的出險概率、損失程度,依據大數法則來精確地厘定。由于體育項目多種多樣,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另外,不同的人群,如專業運動員與普通群眾之間、不同年齡段的人之間,風險特征也不一樣。這里以體操項目為例,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之間出現意外傷害的概率是不一樣的,具體參見表2和表3。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男女間的出險概率存在較大的差距;對處于相同年齡段的人群來說,不同的身體狀況出險的概率也不一樣,對于身體狀況很好的運動員來說,從事競技性質的體操比一般的體操運動的出險概率要大,對于其他情況,身體狀況從健康良好、健康、能夠改善的、需要提升的到不健康,健康狀況依次遞減,越差的人的出險概率越大。在這里,表2和表3中所列出的數據只供參考,在實際中還要考慮其他的各種影響出險的因素,如是否有過受傷的記錄?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普通的體育愛好者等情況。
另外,對于不同的體育項目來說,參與人的出險概率也不一樣。比如17-20歲的非常健康的男性,從表2中知道其參加體操運動出險的概率是17.84%,而溜冰,出險的概率則為11.9%;同樣的女性溜冰出險的概率則為9.52%。
財產險、責任險方面,不同的場館場地、器械,風險也不一樣。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館場地和器械,精確地厘定不同的費率。由于體育保險險種的復雜性,加之我國的體育保險起步比較晚、對之的研究也比較少,體育組織管理體系也還不健全,所以缺乏豐富、詳細分類的傷病統計資料,無法準確地厘定出各種保險險種的費率。
2.缺乏相關的技術,尤其是信息、精算技術。風險的核定、費率的厘定、出險后的快速理賠,需要有快速的風險核定技術、龐大而精確的信息支持技術、專業的保險精算技術和快速理賠服務技術。而目前我國在這些方面還比較欠缺。
以上關鍵的兩點決定了我國體育保險險種極少、費率厘定不準確、條款缺乏靈活性、理賠不及時,不能滿足不同體育項目的不同需求。目前主要險種有:運動員傷殘和死亡保險、公眾責任險、財產險等,其他的國際上較常見的有關重大賽事的保險,如“賽事取消保險”、“電視轉播取消保險”、“俱樂部降級保險”、“贊助取消保險”、其他財務風險保險等,在國內還是空白。費率的厘定,主要是在普通的相同險種費率的基礎上加成一定比例計算,費率偏高。條款的設計上,主要參照一般的保險條款,無法滿足不同人不同項目的需求。理賠手續也較繁雜。
3.缺乏專業的人才。從體育風險的評估、重大賽事的監督和管理、投保后的跟蹤服務,到提供相關信息和數據、協助開發新的險種、出險后進行理賠工作等等,都需要既懂體育又懂保險的復合型人才的參與,但在我國,這種既熟悉體育特點、又具有保險專業知識的人才十分匱乏。
4.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完善的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是促進其規范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我國的體育保險起步晚,因此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已有的《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事故程度分級標準》、《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事故程度分級標準定義細則》、《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保險試行辦法》、《優秀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試行辦法》等,存在如覆蓋面小、保障程度低等問題。另外,并沒有專門的對體育主辦方、組織者、體校學生保險的規定。
三、借鑒國際經驗,不斷促進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
(一)發達國家體育保險的發展狀況
1.從供給主體來看,一些國家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他們的保險企業中既有專門的體育保險公司,又有兼營體育保險業務的公司,他們還有比較發達的中介組織——保險經紀人,也有專門的體育保險經紀人,極大地促進了體育保險的發展。
(1)美國。美國已有50多年歷史的K&K保險公司、SO-DA體育保險公司,提供各種體育保險;成立于1946年的Saddler&Company公司,在提供體育運動保險和為各種娛樂組織提供保險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全美50個州都有業務,除了為小型技術企業提供普通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為貿易訂約人和建筑承包商提供普通責任險、工人補償保險,產品責任險之外,還提供各種各樣的體育保險產品,如各種球類項目的保險、體操保險、游泳保險、武術保險、體育運動責任險、運動員傷殘保險、裁判員保險、帶領拉拉隊保險、健身教練保險、體育賽事保險、天氣保險、體育設備保險及各種俱樂部保險等;成立于1997年的,目前是全球體育保險業的重要首席承保人,在北美、西歐都有業務,其提供多種多樣的體育保險產品。
(2)日本。日本共榮火災保險公司有很好的網球保險,日本富士火災海上保險提供家庭體育綜合保險;日本體育安全協會還設立了一種專門的體育保險——體育安全保險。
(3)澳大利亞。成立于1986年的澳大利亞Sportscover保險公司,現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體育保險承保商之一,它擁有覆蓋全球的經紀人網絡,為體育運動提供意外傷害保險、責任險、財產險等各種相關的保險產品;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已經設立了一個專門對嚴重的體育意外傷害進行補償的組織計劃——新南威爾士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計劃(theNSWScheme),這是一個州政府自愿設立的非盈利的、非強制的保險基金,專門對嚴重的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進行補償,NSWScheme運作得比較成功。
(4)新西蘭。新西蘭的體育保險發展得也相對比較好,積極設立國家強制體育保險計劃,它具有無過錯保險計劃的優點。另外,作為健康保健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西蘭意外事故補償社(NewZealand’sAccidentCompensationCorporation,ACC)對體育運動、交通和工作中的意外傷害進行統計,ACC能十分精確地確定新西蘭的體育運動意外傷害發生的成本(如2000年這一成本是NZ$100000000)。
2.從保險對象來看,保障范圍十分廣泛,不僅覆蓋了競技體育,也擴大至學校體育、群眾體育。
3.從保障程度看,不僅有商業體育保險,也有社會體育保險,保險金額高達上千萬美元。
4.從保險險種看,險種多種多樣,如公共責任險、產品責任險、雇主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等各種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重大賽事的保險,財務保險,環境損壞保險等,較好地滿足了對體育保險的各種需求。
5.從法律法規看,法律法規對體育保險的職能、保險的對象及對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活動范圍等方面均做出了嚴格、詳盡的規定;有的對運動員傷殘保險、比賽保險、場館保險等都作了強制性規定,要求每一項比賽的主辦者都必須對觀眾和運動員的安全負責。
(二)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體育保險的對策
1.加強保險宣傳,不斷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增強人們的保險觀念。隨著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運動員變成職業運動員,轉變成市場中的一員。而由于在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體育中,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保險作為一種較好的風險轉移方式,能很好地解決運動員以及教練員、主辦方及其他相關人員的人身、財產、責任風險。針對目前運動員購買力薄弱的問題,可爭取保費的多方籌集,如爭取企業贊助,國家和集體都分擔一些,運動員自己分擔一部分。另外,保險公司也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服務水平,在保險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承保之后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不斷改善自身的行業形象。
2.順應市場變化,不斷進行改革,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力。隨著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強,更多的外資保險進入國內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適應市場的變化,我們要不斷進行改革,以提高國內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在稅收方面,要降低保險公司的營業稅率,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營業稅率為5%,而國際上保險業的稅賦水平大多普遍較低,美國聯邦各州適用的營業稅率雖然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在2%左右,而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西班牙等對保險業更是免征營業稅。與國外的營業稅稅率水平相比,我國保險企業的稅賦仍偏重,對于賠付率相對較高的體育保險來說,降低稅負將會十分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的積極性。另外,要實現中資與外資保險公司稅收的公平待遇。在費率方面,要不斷深入費率的市場化改革,由于體育保險需求的多樣性,因此更多情況下,需要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推行費率的市場化,以促進保險公司間的競爭,不斷提高其綜合水平。
3.擴大體育保險的覆蓋面,提高保險保障程度,同時建立相關的統計資料庫。體育保險不僅針對競技體育領域,也要擴大至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從而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收集相關的統計資料。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的保險保障程度仍比較低,難以滿足投保人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保險保障程度。另外,要盡快建立一個有關中國體育傷病、體育賽事以及其他體育資源的數據統計資料庫。
4.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v觀體育保險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體系,有些甚至對一些細節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目前我國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有些地方比較籠統,也沒有為運動員和體育賽事上保險的強制規定。隨著我國體育產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不完善的法律法規會嚴重阻礙體育保險的健康發展。因此,應盡快完善相關及配套的法律法規,如體育運動法、侵權法和保險法,并對基本的體育運動保險、體育賽事保險做出強制性的規定。
5.細分市場,進行險種創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館場地的風險特征的多樣性和體育項目的多樣性決定了體育保險險種的多樣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提供多樣化的險種,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我國可以借鑒西方體育保險發展較好的國家的經驗,同時結合我國體育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開發新險種。
6.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國體育保險發展比較落后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既懂體育運動知識又懂保險知識的資深專業人才。保險是進行風險管理的特殊行業,再加上體育運動的特殊性,這種復合型人才的加盟將會直接促進體育保險險種的開發,這是促進我國體育保險快速發展的關鍵,因此,可以暫時引進專業的人才,同時加快這種專業人才的培養。
7.加快我國體育保險經紀人行業的發展。在國外,體育保險經紀人作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連接保險公司和顧客的重要橋梁,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經紀行業十分薄弱,只有一家兼營體育保險的中介公司。要加快完善我國體育保險經紀人行業的發展,發揮其在促進我國體育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而且我國作為體育大國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這一切更加需要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處于消費需求消極與供給缺陷同在的一種局面,提供的大多數體育保險是帶有贊質的,這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求,而且這種模式也不是我國未來所要的發展模式,我國需要采用商業化的運做模式。我國的體育保險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契機,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提供更強大的保險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緒瑾.保險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2]黃蕾.中國體育保險現狀分析[DB/OL].中宏數據庫,2004—07—28.
[3]徐勤兒.我國體育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05,(9).
[4]曹清.論我國體育保險險種的開拓與障礙[J].金融與經濟,2002,(9)。
[5]張偉,蔡春玲.發展體育保險重在產品創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1).
[關鍵詞]后奧運經濟體育產業發展對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新亮點,同時也給中國的體育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國際上研究奧運經濟公認時期一般為10年左右,即從奧運申辦成功到奧運會后??v觀歷史可以發現主辦國和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時一般都會有一個經濟發展的熱潮。但是,當奧運會后,隨著這種短期的膨脹型的需求衰退,舉辦城市或多或少都面臨需求不足、供應過剩造成的經濟壓力,奧運經濟中的對體育產業消極效應將更明顯,包括體育旅游和商業等迅速陷入衰退、體育場館閑置、體育從業人員的失業人數增加等,這就是后奧運經濟的“低谷”效應。我國奧運經濟期從2002年奧運申辦成功算起,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到2012年期間即進入“后奧運經濟期”,如何克服“后奧運經濟期”對中國的體育產業帶來的“低谷”效應,使中國體育產業在遵循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更效率地發展,筆者提出了若干對策。
一、深入發掘奧運題材,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旅游業
奧運經濟會對其舉辦國和舉辦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來自于體育旅游業。奧運會歷來對主辦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2004年希臘奧運會給希臘的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收入高達l1O億歐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1%。比之于歷屆舉辦城市及相應的國家,中國的旅游資源優勢突出,而北京舉辦奧運會這種作用會更大,因為全球各大媒體從申辦到承辦全過程的報導客觀上為北京為中國旅游業做了一個長時間的免費廣告,即能激發更多的外國人來京旅游的需求,同時也能吸引廣大國內游客去奧運村、“鳥巢”、“水立方”等著名奧運場館游覽,這種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長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奧運經濟期,奧運仍然是一個可以深入挖掘的長效題材,旅游企業可以根據這一題材設計一系列有賣點的新線路、新項目、新產品,讓更多游客來參觀奧運場館和設施,進行休閑、娛樂和度假,從而使體育旅游成為時尚,成為熱點,使奧運會這個人文旅游品牌經久不息。
二、積極推進體育產業的法制建設
我國現有的體育法規尚不健全,現有法規以《體育法》、《憲法》的相關條文為基礎,配合有限的行業管理規范、制度、條例組成,但基本上屬于行政法的范疇,對違規行為處罰力度不夠。根據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我國應該加快體育產業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以規范體育產業的發展。雖然有些省市出臺了一些體育市場管理的法規,但是比較宏觀,覆蓋面較窄。我國應當出臺與《體育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制定《體育市場管理條例》,可以明確管理部門的權限和職能,規定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和相關的法律責任。完善競技表演的法規,通過對各種競技體育表演的立法來保護競技體育參加者的權益,規范體育競技賽事的贊助、轉播、廣告等事宜,從而促進體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體育產業發展戰略
首先,培育和開發體育競技表演市場。體育運動員通過體育競技表演來滿足體育消費者的體育欣賞需求,體現了市場上的交換關系,這就形成了體育競技表演市場。我國在足球、籃球為代表的體育競技比賽中,建立了以主客場為主的體育經營性賽制,通過票務收入、廣告收入、電視轉播權轉讓收入等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其次,發展體育培訓、咨詢等中介市場。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向廣大群眾提供體育技術、健身方法和體育知識培訓、咨詢的機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我國可以鼓勵民間資本投入體育健身運動培訓、咨詢中,通過培訓武術、散打、游泳、健美等體育項目來豐富廣大群眾的業余生活,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水平。此外還可以大力發展體育彩票事業。目前,我國的體育彩票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為了更好地支持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其他公益事業的開展,我國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四、加強對體育產業化運作專門管理人員的培養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人才一直是按計劃經濟的模式來培養的,體育管理人才嚴重缺乏,致使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的運行和管理較為混亂。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既懂體育專業,又懂經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國家要加大對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針對我國體育服務市場管理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應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體育學院專門學習等一系列渠道進行培養,并對從業人員的考核、資格認定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五、培養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
我們要利用舉辦奧運會契機,積極培養我國體育產業的強勢企業,培養國際競爭優勢。如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通過內部機構重組實現了資源優化和管理優化,逐步向國際市場邁進。另外,積極增加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體育產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體育產業、體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國體育產品的開發和研制能力還較差,體育產品行業必須同其他科研部門積極合作,共同研制、開發高科技新產品,使產品符合“以人為本”的世界先進理念,同時,對一些貨真價實的產品應積極通過廣告、促銷等一系列營銷手段,以質量和誠信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加大體育營銷力度,以尋求更多贊助商加入,增加體育產業的產值。
參考文獻:
[1]曹克強:體育產業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體育消費需求發展
一、前言
在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無數從前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國老百姓,如今也開始尋找運動鍛煉的機會和方法。期盼身體狀況的改善和擁有延年益壽的健康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時尚需求。當我們慶幸體育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之際,欣慰于人們把運動與“娛樂”和“玩”相連時,我們也不無憂慮地看到老百姓鍛煉的隨意性、盲目性和無奈性。也許只有體育人更明白體育鍛煉的頻率、時間和強度與鍛煉效果之間有多大的必然聯系,體育消費需求希望得到科學健身的原理與知識,便于更好地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與益處。若能把數億中國百姓體育鍛煉的興趣與他們的的實際健康利益聯系起來,其體育商機何止是一個“多”字?其市場容量又何止是一個“大”字?
二、體育消費需求的分析
體育消費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消費現象,是一個社會發展到特定歷史時期的必然產物。體育消費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費人群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市場環境和特定的市場推廣計劃下對某一個特定產品的總體消費需求。體育消費需求總量是由三個重要變化分量決定的。這三個變化分量是:體育消費行為人數的數量(n)、每個消費者的平均消費量(q)和消費者對體育產品價格的承受量(P),即Q—nqP。
體育消費需求的大小決定了體育市場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效益。如果一個社會中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潛在的和不規則的體育消費需求.那么,這個社會中體育市場的存在和發展都將受到嚴重的制約;如果這個社會中呈現規則的、遞增的和可預測的體育消費需求,那么,這個社會中的體育市場則會成為有規律可循的興旺市場。以一項2000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為例,這項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家庭月均收入與1996年相比增長了49.93%,個人月均收入增長了58.34%。有76%左右的城市居民參與了560元左右的體育消費。與1996年中國城市居民體育洧費的情況相比,其消費額絕對值增加了190元左右。這項報告還指出,中國|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在四年內增長了70%左右,年增長率為17.56%.中國|城市民眾體育消費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城市第三產業GDP的增長指數,高于中國GDP的增長指數,也高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個人收入的年均增長率。
我們從這項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盡管中國城市居民家庭體育消費占家庭年收入(2.01%)和家庭年支出(3.56%)的比例與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還仍然相對較低(美國為20%左右).但體育消費的高增長速度已使得體育市場在中國提前成為事實,并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消費點和經濟增長點。
對新時期體育消費需求趨勢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把握體育市場的發展動向,并有效地滿足已經存在的市場需求。對體育消費需求未來趨勢的研究則可以幫助我們提前發現體育市場的潛在需求,并創造未來的市場需求。
三、體育消費需求的發展趨勢分析
“九五”后期,我國經濟增長暫時進入相對緊縮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相應的社會整體消費增長速度也隨之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時期體育消費需求保持了比GDP更高的增長速度,達到10.9%,(同期GDP長速為6.7%)。由于體育消費零售額的持續增長,體育消費需求的發展與前期相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形成了新的發展趨勢,其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消費結構趨向于高級化
(1)整體消費的高級化過程
在體育消費形態上,解決溫飽之后的我國居民,在奧林匹克熱潮和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動下,整體消費水準上趨向于它的高級化過程。從90年代中后期起,居民的整體體育消費結構,已從“初級型”向“小康型”轉變,相當一部分高收入的居民群體開始向“貴族型”轉變。體育消費者的各類消費意向正在發生變動,消費的重點由傳統的實物性消費開始逐漸轉向高檔次的參與消費;由單一的體育消費轉向包括服務在內的綜合消費;由大量的普及性體育消費轉向追求時尚、個性化消費。隨著體育消費需求重心進一步向高檔化轉移,價位在百元級、千元級,甚至萬元級的不同檔次的體育消費品,逐漸成為各類消費者的主流消費趨勢。
(2)消費領域得到發展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整體消費支出中食品消費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連續下降,90年代以來已經下降了14個百分點。由1990年的54%,降至1998年的44%,到2002年,降到40%,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比重已降至30%以下。根據這一指標,說明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消費已接近小康水平,居民消費已開始由基本生活消費過渡到發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費,在體育消費領域中的范圍也大大拓寬,體育消費成為了社會消費的新熱點。
80年代至90年代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重點可分為基本的實物性消費、一般的體育欣賞消費和廉價的參與消費3大類。這些基本體育消費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消費質量上發展變化很快。在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或收入較高的居民群體體育消費重心發生了轉移,消費需求發生了3個方面的重要轉向,一是基本體育消費逐漸向高檔化、貴族化項目等領域擴展(如旅游、打高爾夫球、打保齡球、自駕車外出游等等);二是用品類消費進入更新換代時期(如名牌服裝、鞋帽、器材等);三是體育相關產品的消費比重明顯增加(如體育保健食品、藥品、體育保險等),反映在支出結構上明顯上升。
2.農業人口體育消費觀
體育消費與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相適應,部分富裕農民生活正處于由溫飽型向小康過渡階段,體育消費也由此向數量型、質量型轉變,并且向多元型轉變的趨勢日益明顯。(如參加健身俱樂部,娛樂休閑,觀看民俗傳統體育表演等等。)筆者曾對福建閩南富裕村鎮居民進行過體育調查,發現當地農村人口的體育消費觀念,由于長期受華僑經商思想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體育消費價值觀,并影響至今,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許多鄉村每逢春節期間,各自舉辦一定規模的籃球聯賽,邀請省內外高手獻藝,有力地推動了閩南地區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提高了農民的體育消費。
3.個人運動服裝的發展趨勢
居民家庭的運動服裝、鞋帽、襪、盔、手套、擴膝(腕)、背包等(統稱體育服裝)擁有量動態度化,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體育消費需求的高級化變化趨勢。80年代至90年代,居民對這些產品的消費還較低檔,甚至大量劣質產品充賜到消費市場,流入體育消費者手中。90年代后期,中高檔的名牌體育服裝作為新的消費產品,成為體育消費者物質消費選購的主流。這些年來,表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安徽省體育局高維嶺副局長率研究組曾對合肥市社區居民體育服裝消費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名牌產品擁有量順序為“李寧”、“耐克”、“阿迪達斯”、“康威”、“銳步”、“雙星”等等。說明現在相當部分體育消費者對名牌產品能夠接收價格,依賴性也較大,并且社會普及率提高較快。4.中高檔家庭健身器材消費熱潮居高不下
隨著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大空間的商品房已逐步在市民家庭中實現,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新一輪的家庭型昂貴健身器材消費熱潮開始形成,并有普及性的發展趨勢。據南昌市某健身器材商家介紹,近年來,家庭用跑步機、劃艇機、固定自行車等器材銷售呈興旺勢頭,每年的銷售額都在增長。
5.高檔體育消費將成為時尚
21世紀以后的中國居民體育消費,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家庭收入的增加,體育消費將在原有消費的基礎上向更高層次轉移。特別是以體育報刊雜志和名牌體育服裝為代表的物質消費;以健身娛樂和提高運動成績為主的培訓消費;以觀看高水平精彩體育表演為主的欣賞消費;以旅游和自駕車出行為主的觀光消費;加上體育各類彩票消費,這5個方面將保持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從現有情況和發展趨勢看,可以預測,它將于國際體育消費保持同步增長勢頭,其實現持續的時間也將更長。
6.區域經濟差異導致消費需求多樣化
中國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導致了體育產業間、不同區域、居民整體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而地區收入的差異又進一步導致了居民實際體育消費水平的不斷分化。據江蘇學者律某調查發現,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體育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存在著顯著差異:從體育消費水平看,1997年全國平均水平為332.10元,其中,東部地區為462.50元,中部為313.00元,西部為279.70元,東部地區明顯高于西部;在消費結構方面,90年代中后期經濟發達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服務性體育消費與實物性消費的比例為4∶6,而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這個消費比例為2∶8。說明東、中、西部地區居民的整體收入不同,產生了不同的需求結果。
7.家庭收入差異導致消費需求多樣化
體育消費需求的多樣化,還表現為同一區域居民不同收入的社會階層,具有很不相同的消費需求偏好和購買能力。對較高收入的富裕家庭,高檔次的、貴族型的體育消費已經成為經常性的內容,特別是由高收入群體形成的新消費群體,具有追求高檔體育消費的需求特征,對其他體育消費者產生了有力的示范和引導作用。而對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體育消費者來說,實惠、耐用、經濟的體育消費品仍是當前體育消費的主流。
8.消費者需求的理性程度在增加
形成體育消費多樣化的又一個表現是,消費的理性程度增加。較90年代以前,目前居民的體育消費檔次提高了,對體育消費品的選擇也更為慎重,人們在對體育消費品品質方面(如產品質量、欣賞檔次眼光)追求的同時,也注重對體育消費品外在品質方面(造形、色彩、服務質量)的精神選擇,諸如對體育消費品的適用性、服務可靠性,以及其他服務項目等要求都明顯比以往更加強烈,不再表現為輕易接受的心理。如,在旅游市場中,各種出國游、生態游、歷史文化游等,如果商家不能提高游覽品味和服務質量,不能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選擇出行的路線太少,那么,商家就不能占領自己的市場。
在體育服裝和器材市場中,服裝的休閑化、品牌化、個性化傾向日益受到商家的重視。品牌消費逐漸成為潮流。但經濟實用,價廉物美的一般運動服裝和輪滑鞋、飛標、乒羽球拍、游泳圈等一般器材,也受到理性消費者的歡迎,具有廣泛的市場基礎。
四、小結
體育消費需求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其中體育消費環境和所處的社會群體環境起重要作用,地理環境和體育設施建設環境也會對消費起到相應的影響。我國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受政策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和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具體的說:社會制度、國民收入、國民文化素質、體育資料消費價格、體育價值觀、體育文化教育水平、體育產品結構、個人收入水平、群體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對未來體育消費將起決定作用,顯然,只有不斷改善提高消費環境,才能引發更多新的體育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明:中外體育產業比較與思考[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8-220
(一)體育教學現代化的需要
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學中呈現出一個趨勢,那就是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降,體育老師們都為此傷透腦筋。由于學生們各自的身體素質都有所不同,體育教學的始終對學生們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幾套不同的教育方法,幫助體質弱的學生逐步提升身體素質,從而實現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逐步增強。此外,個性也可以實現學生練習動力的增長。對每位學生予以照顧但又保證學生的自由,這對于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
體育教學實際上不單單指大中學的體育特長生們,更多的還是指學校中各個年級的普通的體育課。目前我國處于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需要大量各種不同個性的人們去共同協作,充分發揮人們的創造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體育教學課是形成健康個性的重要途徑,過于嚴肅、沉悶的課堂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們的個性健康發展,而中國的教育中大部分為課堂內部教學,學生們很難得到個性發展的空間。體育教學正好給學生們提供了個性發展的可能。
二、體育教學與個性發展間的相互作用
體育教學擺脫了課堂上的束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了學生們一個可以自由發散的空間,他們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其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在某些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健康的個性化差異又可以推動體育教學。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一)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的作用
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是一個培養的過程。不同的運動項目,適合不同的人去參與,而參加者(主要指學生)通過進行不同的項目的活動,來發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點,促進健康個性的發展。比如籃球與足球,參與的學生可以在運動中形成沉著、冷靜的思維,并且可以鍛煉機智靈活、敢打敢拼、協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風和心理品質,對于學生們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幫助。另外,對學生意志是一個鍛煉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參加者必須在困難面前進行自我約束、動員、命令和體驗,想方設法克服一個個困難與障礙,對學生“堅持”意志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二)學生的健康個性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戰略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方興未艾。高校體育產業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產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在深入探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基礎上,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一、高校體育產業的內涵與地位作用
1.高校體育產業的理論內涵
一般認為,與高校體育運動有直接聯系的一切生產經營的總和都可視為高校體育產業。因此,高校體育產業主要是指,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類體育服務及其有關體育產品活動的總和。它主要包括體育產業又稱體育本體產業(各類高水平的體育競賽表演、各類體育健身健美服務、各類經營性的運動訓練培訓、各類體育休閑和娛樂服務,以及體育所創造的無形資產,體育電視轉播開發等)、體育派生產業(各類體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體育運動裝備、體育出版物、體育報刊、體育文物、一部分體育科學研究等)和體育相關產業(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運動服裝和一部分體育裝備的生產等)三個方面。
高校體育產業作為社會體育產業的組成部分屬于第三產業,它具有雙重性:一是經營性,二是社會性。相對于發展公益性的體育事業運行方式,體育產業所具有的經營性是體育產業運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產業的經營者享有法律規定的產業經營者才有的權利,獲得應有的利潤,按照法律規定交納賦稅,承擔相應的義務,根據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進入市場進行體育服務和相關產品的經營。高校體育產業的經濟性也決定了其必須社會化,即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加強與社會之間的合作交流,使高校體育產業逐漸適應體育市場需求,以全民健身計劃為切入點與社會接軌。隨著人們體育消費觀念的轉變,更多的人將會走向體育健身場所,特別是較為容易接觸的高校體育場所,高校體育場所的社會性開放也就越來越強。
2.高校體育產業的地位作用
高校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在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高校體育產業的開發,使高校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人與經濟社會實現協調發展的進程中,高校體育產業將成為一種廣泛存在、廣泛利用的社會體育資源。高校體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勵功能,在振興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產業將成為一種社會生產,是以精神產品為基礎的產業,對自然資源、環境不構成威脅,具備了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體育建設成為教學、科研、訓練與生產相結合的基地,增強高校體育產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形成高校體育產業本身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其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規?;l展,使我國高校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機遇
1.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盡管在整體上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但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現代高校體育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從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來看,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高校體育產業發展規模逐步形成,以本體市場為主體的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高校體育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已趨清晰;第二,高校體育產業的多元化趨勢逐步形成,體育產業開發領域不斷拓寬,體育產業的質量和產業效益逐步提高,許多體育資產和資源顯示了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潛在的市場優勢;第三,社會投資辦高校體育產業的形式發展很快,確立和形成保證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化籌資機制。
同時,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也面臨許多問題:第一,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特別是對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力度不夠,政府對高校體育產業行使宏觀管理的體制與機制尚未形成;第二,產業化程度低,產業鏈條短,與體育市場相互動關系不明顯,未能充分利用資源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第三,相關政策法規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教育業(指專業體育教育)遠未實現市場化、商業化和社會化,導致體育教育與體育人才市場的脫節以及體育教育結構與內容隨市場變化的相對滯后。
2.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
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以及成功舉辦奧運會,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發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體育事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大大擴展了體育事業的社會空間,進一步肯定了體育工作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生活發展的作用;第二,產業結構調整使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高校體育產業在此時期可望得到飛速發展,群眾體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開發和整合各類體育資源,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帶來了機遇;第三,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加入WTO和成功舉辦奧運會,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市場更加開放,我國高校體育產業資源也進入國際化配置的循環,從而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期提供難得的機遇。
三、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重點及途徑
1.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伴隨著后工業社會的來臨,現代體育已逐步呈現出普及化、商業化、職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體育的社會功能發生了變化,體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強,所有這些對體育的發展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高校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部分,也必將受到有益的影響,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已表現出一些未來發展趨勢以及發展要求。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要以提高高校體育產業整體的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能力為中心,以培育國民經濟增長點、提升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目標,以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依靠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技術進步,走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的創新之路。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要堅持總量擴張與質量提高并重,堅持改革與發展統一,堅持組建大型體育企業與發展中、小型體育企業相結合,堅持啟動國內體育消費需求與拓展國際體育市場的統一,堅持體育主體產業與體育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從而使高校體育專業教育和體育競賽表演業在高校體育產業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使高校成為體育科研與體育產品設計、開發的基地,在國際體育交流中發揮主人翁作用。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優先發展高等體育教育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用品產業,穩步發展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積極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著力培育體育中介機構、規范體育場地和器材出租市場,努力開發體育無形資產,加速體育科技產業化的發展,促進體育產業的成果轉化。
2.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應該堅持以少數首位型城市的高校為核心,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高校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高校為重點,以東部地區城市高校帶動西部地區城市高校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高校體育產業的自身特點,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充分開發和利用現有的高校體育人才和設備,大力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加快建立高校體育聯賽體制,繁榮高校體育產業市場;大力培養高校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保證高校體育產業發展。
四、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與建議
1.樹立高校體育產業的市場觀念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明確地樹立體育市場觀念是發展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必須首先要解決好的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真正掌握和樹立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一整套觀念、原則、方法和手段來發展體育產業,就不可能促進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必須要具有專業策劃、專業設計、專業運作、專業推銷、專業服務的基本觀念,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處理好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必須從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來發展高校體育產業;二是處理好體育產業與體辦產業的關系,凡是不具備體育服務和體育產品性質的經營和生產活動都不能認為是體育產業;三是處理好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的關系,我國體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不具備營利性的特征;四是處理好體育產業與體育產業化的關系,不能把體育產業化錯誤地理解為體育市場化,或者理解為把體育事業全面推向市場。
2.完善高校體育產業的法規體系
法律法規是保障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健康穩定運行的關鍵。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的管理不夠規范,多頭管理和無人管理并存,部門分割和地方保護問題較嚴重,缺乏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制定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加強體育市場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高校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范化經營,使之符合我國實際,與國際體育產業、體育服務業及體育市場的規則接軌,在推動高校體育產業成長、開展國際性及跨國性的體育服務時遵循國際慣例。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管理機構,加強對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的監管,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
3.開發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市場
高校體育產業是一個社會性產業,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它有以下三個主要經營領域:第一,體育競賽表演。一些觀賞性強,為觀眾所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通過有組織的大學生聯賽為觀眾奉獻高水平的比賽,是高校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經營領域。聯賽的投資者從門票、電視轉播權、廣告、銷售相關產品以及轉讓球員等方面獲取回報。第二,全民健身服務。這是基于廣大消費者花錢買健康、學技能的需要而經營的領域,主要包括體育健身、健美、休閑和娛樂、體育運動技術、技能和體育咨詢等方面的體育服務。第三,體育推廣或經紀人業務。體育經紀公司既不是職業隊的老板,也不是場館的業主,它主要是策劃、組織、推廣各種體育賽事,球員轉會、財務管理、形象包裝及廣告投放,參與體育賽事有關經濟、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協議收取傭金,或者買斷比賽,靠經營門票、電視轉播權、廣告、銷售相關產品獲利。
4.倡導積極的余暇體育消費觀
高校體育產業是否成長起來,關鍵還得看它的產品能否成為消費熱點。而構成消費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費沖動。當前條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約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缺乏體育消費意識,卻是更具現實性的一個瓶頸。長期以來,政府體育部門重視競技比賽成績,普通群眾認為體育是政府行為,對“體育鍛煉是科學、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不足,尚未樹立正確的余暇體育消費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育逐漸成為生活的必需,成為人們愉悅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導健康投資和體育消費,擴大體育場館開放領域、延長開放時間,組織豐富的群眾體育活動,舉辦各種體育項目培訓班,培養公眾的體育興趣,夯實群眾體育基礎,對高校體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梁曉龍:對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吳蘭芬:學校體育產業化的理論內涵和特征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國現代體育產業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