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地質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地質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工程地質學為地質學的一個應用分支,研究的是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土木工程活動會改變地質環境,從而帶來相應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只有對工程建設的地質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才能避免各類問題的產生,所以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中是至關重要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后續《土力學》、《基礎工程》、《道橋工程》、《地下工程》等課程打下基礎。
土木工程專業選用的《工程地質學》教材不同于地質專業教材,涵蓋內容廣泛,課時少,知識不夠細致深入是本課程的一個主要特點,課程知識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多停留的知識表面,不能由表及里,加之此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多為考查課,不能引起學生足夠重視,所以以往的教學手段方法不能滿足現行的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結合自己教學經驗談談教學中的一些改革方法,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課時量不夠
我校工程地質學課程總學時為32學時,其中含2課時實驗室認識實習。筆者走訪了多個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工程地質學課時量設置多為32學時,有些院校設置為24學時。對于地質學相關專業課時量設置多為64課時。土木專業的工程地質學主要內容包括地質學基本理論,巖石、巖體和土體的工程性質以及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及地質災害以及工程地質各類勘查方法,因此本課程內容繁雜,涉及面廣,抽象難解,學生想在課程上對知識融會貫通是比較困難的。
2)學生興趣不濃
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缺乏地質學方面的基礎知識背景,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土木工程專業地質學相關課程只有一門工程地質學,沒有 《普通地質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等課程做基礎,更加增大了老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困難。
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工程地質學多被定為考查課,學生多認為考查課不重要,學習中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工程地質與其他專業課聯系不是很緊密,學生認識不到工程地質學的重要性,認為其在專業中的用途不大。
3)教學實踐環節薄弱。
工程地質學實踐應包括室內試驗和野外實習兩部分。通過筆者調查,土木工程專業的室內實驗,對于力學實驗,土工實驗大多高校都比較完善,而對于地質類實驗室大部分高校都不太健全。對于野外實踐,由于學校師資有限,實習基地不好確定,學生眾多不好管理,對于許多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驗是非常欠缺甚至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實踐教學的缺乏,導致學生學習只能看到知識的表象以及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不能深入內容的實質,不能由表及里。
3 教學改革探討
1)教學內容改革
工程地質學課程內容多,涉及范圍廣,從兩方面進行調整:(1)適當增加課程量,學時不低于38課時,保證其教學質量。(2)精簡教學內容,根據工程地質課程的內容,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對課程內容進行刪減和補充。工程地質學內容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地質學基礎知識,主要講解地質作用、巖石、地質構造等知識,本專業學生對地質學基礎知識相對缺乏,因此,首先要向學生介紹工程地質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具備地質思維方式思考工程地質問題。第二部分為工程地質理論,主要講解巖土層工程地質性質及各種工程地質問題,這部分教學應以寬、泛為主,詳、探為輔。第三部分為工程地質勘查,針對專業側重點,著重講解相關地質勘察方法。
2)教學方法改革
(1)布置課外作業。
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我們并不陌生,但對于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作用尤為明顯??梢圆贾靡恍┱n本上找不著但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那么學生帶著疑問就會利用圖書館、網絡或者實地參觀考察以及其他更有力的手段才能完成,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布置以分組形式完成的作業,每個組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這樣帶著責任大家都會很積極,努力完成自己的部分。甚至組與組之間在完成作業的優劣方面形成競爭,加強了每個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危機意識。
(2)課堂考核。
對當堂課所學知識,隨機抽取幾位同學回答即時問題,雖然方法平常,但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時刻保持“警惕”狀態,提高學習效率?;蛘呤敲看谓蛔鳂I后,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幾位同學在講堂上向大家講解自己的作業,雖然學生有怨言,但大多數同學認為收益頗豐。
(3)改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與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加大了授課信息量,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多媒體教學不應只是文字、圖像、視頻的簡單羅列,而是在簡單的內容鋪墊之后快速進入正題,展示出所應該掌握的內容,然后利用一些有針對性的圖像、視頻文件加以輔助,即時抓住學生的思維和興趣,使他們在盡量短的時間內了解并掌握重點知識。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可能每一刻都能全神貫注,如果所講內容過于枯燥,或者教學時間過長,學生在堅持認真聽課一段時間后未免會走神,所以多媒體教學中的內容安排順序要適當,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聚精會神的時間段內完成知識的學習,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實踐教學改革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最終能夠達到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應該積極開展室內試驗和野外實習。室內試驗主要包括室內礦物、巖石鑒定,即用肉眼鑒定主要造巖礦物的特征及鑒定方法,對三大類巖石的成分、結構、構造和產狀等方面進行鑒定。學生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實物聯系起來,使思維方式立體化。以往礦物和巖石的認識通常是根據已知礦物或巖石來對其特征進行描述,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未知的標本,根據學生觀察其特征來確定其類別,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加深知識的理解。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積極開展野外地質實習,通過對自然界的地質結構、構造和工程結構的直接觀察和接觸,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課程課堂教學所學理論知識。
4)考核方式改革
工程地質考核方式多樣化,摒棄以往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梢宰寣W生提交讀書報告及小論文的形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針對學生讀書報告內容進行答辯,一方面考察學生對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的報告進行總結,享受收獲,彌補不足。工程地質學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針對學生重視不夠,上課積極性不高,缺課請假等現象,在尊重學院教學考核規定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增大平時成績的考核分值,把平時成績的比重增加到40%,把學生“限制”在課堂上。
5結論
工程地質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廣泛,教學存在難度。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中加強對知識的認知、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許兆義.工程地質學基礎[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一)研究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濃厚
“一天一門課,一周一學期”,體現了當今中國大學研究生期末的一個典型場景。每學期的最后兩周各門考試密集展開。一部分平時混沌度日的研究生,不得不突擊學習以便應付考試,或者大段摘抄專業書籍和文獻以應付課程論文,巖體水力學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因此,研究生畢業后被指缺乏專業技能,缺乏競爭力,就不足為怪了。拋開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等主觀因素,造成此現象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教師沒能充分調動研究生對巖體水力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研究生的學習環境自由寬松,這樣安排的初衷,是便于研究生將時間用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增長自身知識,激發研究潛能。如果研究生教育階段仍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興趣和樂趣,而是選擇了用強制力逼迫或者聽之任之的極端方式,這樣做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二)研究生地質學基礎知識薄弱
受不同院校、不同行業的影響,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差很大。水利、采礦、地質、石油類院校的本科教學環節,對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巖石力學等地質類課程普遍比較重視,這也成為了這類高校在巖體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上的有利條件。然而,目前國內具備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是以土木工程類院校為主。土木類院校以建筑工程為行業背景,以工業和民用建筑為主體研究對象,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巖體力學等課程重視不夠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許多土木類高校本科階段不開設巖體力學課程或作為選修課,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也沒有開設工程地質學課程。這導致大量的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地質學概念不清,嚴重影響他們對巖體水力學課程的學習質量,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品質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學校實驗條件有限,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嚴重不足
巖體水力學教學除了對理論講述環節要求高,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要求也很高。室內實驗揭示巖石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水力學特性,在巖石水力學實踐性教學中至關重要。諸如軟化系數測定,孔隙率和滲透率測試,三軸應力條件下的滲透率變化測試等都是巖石水力學性質的基礎實驗。然而,大部分高校的現狀是實驗設備和實驗場地嚴重不足。如最基本的帶水滲或氣滲功能的電液伺服巖石三軸試驗機,國產的試驗機在國內高校裝備數量很有限,功能齊全的高精度進口試驗機更是鳳毛麟角?;驹O備都不齊全,大尺寸設備和實驗場地就更為缺乏了。這會使研究生對巖石水力學實驗的認識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難真正掌握實驗原理及數據處理技術。
(四)教師專業素養和學術水平有限
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學術水平、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實踐教師隊伍是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由于巖體水力學課程較新,可選教材比傳統課程少。除了專門從事巖石水力學研究的專業人士之外,大部分承擔巖體水力學課程教學的任課教師都會遇到備課困難,知識點講解不清等問題,在課程內容廣度和深度的把握上也是拙襟見肘,很難達到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品質。
二、教學改革思路與措施
(一)激發研究生的專業興趣
巖體水力學牽涉的知識點眾多且繁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為想把各知識點的概念盡量羅列齊全,不發生遺漏,從而講授得過于理論化,使學生覺得聽課十分乏味。人天生有好奇心,學習新知識、探尋未知世界本是奇妙而富有樂趣的??梢酝ㄟ^國家重點和大型巖石工程實例、國內外著名的工程災害事件的現場照片、統計數據等資料,最大程度地調動研究生對巖體水力學課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結合巖石遭地下水滲流破壞造成的重大工程失事實例,如意大利Vajont水庫左岸大滑坡、法國Mal-passet雙曲拱壩全壩潰壩、美國Teton土壩巖基段潰決[5],以及英國Woodhead和Bilbery壩、美國Francis重力拱壩、意大利Gleno連拱壩、阿爾及利亞Gabra壩、西班牙EwgadeTera支墩壩、法國Bouzey壩等失穩破壞事故,借助統計分析資料(如國際大壩委員會),從實例中強有力地體現巖體水力學性質對巖體強度和變形特性的巨大影響,突出研究的重要性。同時,讓研究生充分了解這些事故,改變了工程界對巖體結構穩定性的傳統認識,開辟了巖體水力學中眾多新興研究領域和方向,激發研究生的研究欲望,甚至可以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責任感。
(二)完善研究生地質學基礎知識
為了彌補大部分研究生地質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在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之后,強調巖體水力學是一門以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為地質學主線,以流體力學、地下水動力學為水力學主線,以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塑性力學、巖體力學為力學主線的綜合學科。讓研究生深刻體會巖體水力學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在課程講述過程中,若遇到與地質學有關的知識,要注重基礎,詳細講述,盡可能幫助研究生建立正確的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巖體力學概念。如水文地質學中,溶穴、巖溶率、裂隙水和巖溶水、含水層和隔水層、隔水頂底板、貯水系數、滲流、層流和紊流、水流折射定律、溶濾作用;工程地質學中的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斷層構造、水化作用、侵蝕作用、膨脹系數;巖體力學中的地下硐室、錨固與注漿、節理、充填與膠結、損傷與斷裂、水力劈裂等基本專業術語,均需要詳細講解。注意強調巖體的各種地質構造、天然缺陷、高度非線性、各向異性、多尺度特點及不確定性特征,以及裂隙巖體中非達西流現象、巖石結構的宏、細觀層次認識等難點問題,并且告知學生巖體水力學理論存在的問題。例如:對巖體中滲流描述,幾乎完全照搬土體滲流學,即孔隙介質滲流學的方法及經驗來解決,而裂隙巖體滲流還處在發展階段,對單裂隙滲流的研究和認識較為成熟,但對裂隙網絡情況以及非穩定滲流還有待深入探索。
(三)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注重實驗和現場調
研等實踐內容和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要求不同,研究生教學的核心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去掌握某一專業知識或某一種實驗方法,而是要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培養研究生獲取知識和創新的能力。一方面,圍繞巖體水力學的基本概念、巖體滲流規律的地質分析、基礎力學理論和力學參數、巖體水力學的工程應用展開,結合巖體水力學的地質分析方法、室內外試驗方法、物理和數學模擬方法、系統綜合分析方法,以教師的專題介紹和研究生的學習匯報結合形式,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增加學術思想的碰撞,啟發和引導研究生深入理解科學問題。另一方面,除了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材之外,還要給出相關參考書目,如《巖石水力學與工程》(張有天著),《裂隙巖體水力學基礎》(朱珍德、郭海慶著),《巖體水力學導論》(仵彥卿、張倬元著),《高等巖石力學》(周維垣著)等,并且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學術期刊文章。開展理論和實踐的同步性教學改革。在巖體水力學課程的實踐環節中,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針對具體的實驗儀器,講解設備構成,讓研究生親自動手全程完成實驗。貴重設備可能不宜人人使用,但可以請研究生全程觀摩實驗,并同專職實驗員或博士生深入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撰寫實驗心得。
采取物理實驗與數值實驗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基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軟、硬件平臺應用于巖石水力學教學中,拓寬傳統實驗教學中的實驗對象,通過鼓勵、指導學生自發設計模型進行數值仿真分析,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學人員科研能力的提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部分實驗設備缺乏的不足。此外,還可以采用現場實地調研的實踐性教學方式。廈門市地質和地理環境復雜多樣,雨季頻繁,構成了滑坡災害易發的基本條件。根據廈門的工程地質條件,選擇華僑大學附近的集美區后溪鎮(2007年被確定為廈門市14處重要地質災害地點之一)為調研場所,在由暴雨導致該地區邊坡滑坡的災害現場,講解水力耦合作用下巖土體的變形和破壞規律,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巖體水力學的水力耦合基本理論。當然,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師的特點不同,必須根據本單位實際的軟硬件條件,確立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方式,而不是盲目借鑒其他重點院校的教學模式。巖體水力學課程專業性較強,建議在研究生第一學年的下學期開設。
(四)結合教師科研項目,提升教學品質
近幾年,華僑大學積極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巖土工程專業教師組建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科研創新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部裂隙巖體HM耦合作用下的聲學特性及參數研究(批準號51109084)”、“卸荷作用下巖石滲透性與損傷協同演化規律及主被動式聲學表征(批準號51374112)”,以及多項省部級、地廳級科研項目。教師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緊密跟蹤國際和國內的研究前沿,時刻關注巖石水力學發展和最新的學術成果。通過不斷努力,比較準確地把握到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掌握了巖體水力學研究的一些新的實驗和理論分析技術,對水力耦合作用下巖石的強度、變形、損傷破裂和滲透性演化特性,以及卸荷條件下巖石滲透性與損傷協同演化的宏細觀表征等方面有了一定突破性認識,獲得了巖體水力學的新知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將科研體會和成果融入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的理論起點,深化教學內容,能夠讓課程教學跟上巖體水力學學科最新進展。例如:結合筆者所在科研創新團隊近期開展的滲透壓–應力耦合作用下的巖石滲透率與變形關聯性三軸試驗研究,以物理實驗為基礎,讓研究生借助高性能計算機,利用PFC2D顆粒流分析軟件,建立符合室內砂巖滲透壓–應力作用三軸試驗的數值模型,定義流體域和流固耦合的控制方程,模擬巖石在不同圍壓和滲透壓組合條件下三軸壓縮試驗。圖1為不同時步試樣孔隙壓力分布情況,圖2為微裂紋分布模擬和試驗破壞結構照片,圖3為不同滲透壓下巖石滲透率云圖。結合物理實驗和數值仿真結果,和研究生一起討論荷載和孔隙水壓力共同作用下,巖石的宏觀變形發展、細觀裂紋發育、剪切帶內外應力狀態、孔隙率特征、滲透率演化特性等。
三、結語
關鍵詞:粉土,特性,工程地質,淮海,液化趨勢
0、引言
淮海地區位于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交匯的殘丘平原上, 其地貌為侵蝕平原, 根據多年實際勘察了解, 除殘丘外, 平原區第四系地層的上部廣泛沉積了巧軟土, 一般多為土質松軟、飽和、高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差的粉砂、粉土或淤泥質軟粘土等。筆者通過收集大量資料, 對飽和粉土的工程地質性質進行了分析總結。
1、粉土的分布與成因
統觀淮海的地貌形態, 四周被低山、丘陵所環抱, 中間低平。從地質成因方面分析, 本地區在第四紀全新世有沐水、泅水泛濫, 后有黃河沖積, 形成了泛濫沖積平原及沖積垅狀高地。
淮海地區泛濫沖積平原分布較廣, 標高一, 地勢平坦, 從北西向南東微斜, 坡降很小, 表層為第四系全新統泛濫沖積粉土。沖積垅狀高地即廢黃河高漫灘, 分布于黃河故道兩側, 自北西向南東穿越市區, 由黃河帶來的粉砂、粉土堆積而成, 標高一。兩側形成天然壩堤, 高出泛濫沖積平原一。
2、粉土的指標及相應的工程地質特征
據GB50021 - 2001 及GB50007 - 2002 規范,粉土定義為塑性指數≤10 且粒徑>0. 075mm 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 %的土體。由砂粒、粉粒、粘粒組成。論文格式。粉土以塑性指數IP ≤10 為下限與粘性土分界;以粒徑> 0. 075mm 的粒組含量不超過全重50 %為上限區別于砂土。這類土呈現的特征主要是粉粒所具有的特征,是介于砂土與粘性土之間的一類特殊土。因粉土的顆粒較粘性土大,故其粒間聯結較弱。粉土有接近砂土及粘性土的雙重特性,這主要是因為粉土既含有砂粒又含有粘粒成份的緣故。實踐中證明:當粉土中的砂粒含量較高時,其特征與砂土相似;當粘粒成份含量較高時,粉土表現出來的性質則與粘性土接近,故有條件時我們可據粉土中顆粒的級配情況將之劃分為砂質粘土(粒徑< 0. 005mm 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的10 %) 及粘質粉土(粒徑< 0. 005mm 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10 %) 。論文格式。 粉土中水與土顆粒表面的作用發生了質的變化,明顯地與粘性土和砂土不同:因粘性土存在結合水,它與礦物顆粘表面的物理化學作用以及其自身結合水的變化,對粘性土的性質影響極大,形成了流塑—軟塑—可塑—硬塑—堅硬等不同的土體狀態。而砂土孔隙中存在的是自由水,水的存在與否幾乎對砂土土性無多大影響,而粉土中水與顆粒間的毛細作用占較大的優勢。據研究,淮海地區粉土在不飽水狀態下有一定的強度及硬實性,在飽水狀態下則易散化與結構軟化,致使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大。粉土在失水狀態下具有迅速的孔隙水壓消散過程,主固結完成很快,因而伴隨明顯的強度增大。
通過廣泛搜集資料,統計出淮海地區范圍內含水量和孔隙比統計頻數圖如圖1、圖2所示。
圖含水統計頻數圖
從表、圖1及圖2可看出天然飽和粉土的含水量、孔隙比等土工參數指標的變化范圍較大,說明飽和粉土在全區分布范圍內,其工程地質性質不均含水量較高、孔隙比較大, 中等壓縮性說明其工程地質性質較差。
3、粉土液化強度
下圖為典型的粉土液化試驗記錄曲線。(取淮海區粉土試樣)。將不同循環應力σd 條件下粉土液化時的循環次數 與動剪應力比σd /2σ′在單對數坐標系作圖,可以得到液化強度曲線。圖3為不同密度狀態條件下的液化強度曲線,從圖1中可以看出對于重塑粉土試樣,密實度是影響抗液化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隨粉土干密的增大,抗液化能力增強。圖2為不同細粒含量下液化強度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當細粒含量從80%減少到55% ,土樣的抗液化阻力也隨之減小。但是細粒含量為45%的土樣的抗液化阻力卻稍大于細粒含量為55%的土樣,這表明當粉土中細粒為55%時,抗液化強度接近最低。在圖2中,細粒含量為45%和55%的土樣的液化強度曲線幾乎重合,根據的粉土中細粒含量對液化強度的影響作用存在分界點的概念,可以推斷本區試驗所用的土樣,當細粒含量在50%左右時抗液化強度最低,當細粒含量小于50% ,土樣的抗液化強度將隨著細粒含量的減小而增大。細粒含量為50%也相當于平均粒徑大約等于0. 074 mm。
圖1 不同干密度粉土抗液化強度曲線 圖2 不同細粒含量土樣抗液化強度曲線
4、粉土液化分析
筆者認為,在P c 小于9%時, 粘粒分布在粉粒周圍以點接觸式膠結著粉粒。在力的作用下, 粉粒沿粘粒發生滑移。此時, 粘粒起了以為主的作用, 動剪應力比隨粘粒含量的增加而減少; 當粘粒含量大于9% 時, 粉粒周圍有足夠厚的粘粒層, 此時的粘粒不但膠結粉粒, 也有自身固結的作用。隨著粘粒含量和時間的增加, 粘粒對粉土顆粒的膠結和自身結構調整作用也將增強, 此時粘粒主要起穩定、鑲嵌粉粒的作用。所以, 隨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動剪應力比也逐漸增大。無論那組干重度下, 粘粒含量P c= 9% 抗液化強度最低。通過一些試驗及分析得出:粉土中所含粘粒量是影響其液化的重要因素。論文格式。通過對本區含天然粘粒的粉土進行實驗,動剪應力比在P c= 9% 時最低, 并且曲線呈向上開口的拋物線型;粉土中無論粘粒含量如何, 都有隨干重度增大抗液化強度增強的規律, 即干重度愈大,土的抗液化強度愈高, 反之, 抗液化強度降低。
5、小結
由于飽和粉土工程地質特性的變化范圍較大,在巖土工程勘察時, 應針對具體工程項目,
對飽和粉土地基進行更詳細更具體的分析研究。本文對淮海區的粉土進行了一定的實驗分析和討論,研究了干密度、細粒含量對粉土的抗液化強度的影響。分析發現該地區的粉土的抗液化強度并不是隨細粒含量的變化而單調變化,而是當粉土中細粒含量達到某一定量時,粉土的抗液化強度將達到最低點?;春^的粉土有粘性粉土及砂質粉土之分。水在粉土中影響較大,不飽和水狀態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實性,飽和水后易散化,力學強度大幅下降等。
參考文獻:
【1】( 王家斌、粉土的工程地質特征及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 西部探礦工程呢2004)
【2】(牛琪瑛、粉土抗液化特性的試驗研究、太原工業大學學報、1996年9月)
【3】(劉輝、石磊論徐州市飽和粉土的工程地質特性、江蘇煤炭、2003年第三期)
【4】(李志毅、楊裕云 工程地質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1994年10月)
【5】(隋旺華、土質學與土力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 2007)
關鍵詞:高麗營;地裂縫;模擬;FLAC3D;避讓帶
中圖分類號:P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3)05008605
地裂縫是一種漸進型地質災害,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育,國外如美國、墨西哥、日本等國,國內如西安、大同、蘇州、無錫、常州、衡水、邢臺、北京等地區。由于地裂縫兩側地質體發生相對差異沉降和水平方向錯動與拉張,使得地裂縫所到之處地下設施遭受嚴重破壞,地表建筑物失穩、道路破裂,不僅嚴重影響城市規劃建設,有時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18]。
在地裂縫研究中,確定地裂縫影響寬度、預測地裂縫活動趨勢和活動量預測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是制定合理的地裂縫防治措施的前提工作。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避讓帶寬度的設置、工程結構形式的選擇、城市規劃建設和建設工程安全。對于不可避免的跨地裂縫帶建筑物,如果實際避讓距離和實際錯動量超過了預留避讓寬度和預留位移量,造成的社會影響及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利用模型模擬地裂縫是地裂縫研究重要的發展趨勢[911]。近年來,長安大學在這方面已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采用FLAC3D軟件對北京地區目前發育最強烈的高麗營地裂縫進行模擬研究。
FLAC3D可以模擬巖土或其它材料的三維力學行為,被廣泛的應用在邊坡穩定性分析、隧道圍巖穩定性分析和工程地質數值分析等研究中,并且取得了行業內的普遍認可。
1高麗營地裂縫概況
高麗營地裂縫最早發現于20世紀90年代,地裂縫走向大致呈NE45°-60°,與黃莊-高麗營斷裂相一致,由西王路村向北東延伸到北京北六環以外,向西南經唐自頭村穿越京承高速公路,沿華都肉雞場、土溝村、北七家衛生院、普羅旺斯別墅區、八仙別墅小區延展(圖1),長度約6 km,裂縫寬度一般幾毫米至十幾毫米不等,最大200 mm。地裂縫兩側地面明顯差異,呈西北高、東南低狀態,主要表現為地面塌陷、墻體開裂、地表變形[2,5]。
賈三滿等[2]認為高麗營地裂縫為復合型地裂縫,地裂縫受黃莊-高麗營斷裂的控制,是黃莊-高麗營斷裂的地表跡線,是基底斷裂活動在地表淺部的延伸,地裂縫與下部構造斷裂面呈明顯的重接復合關系,地裂縫形成是斷裂蠕滑變形與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地面差異沉降共同作用的結果。
2研究區地層
研究區內屬于溫榆河沖洪積扇平原區,南側有溫榆河通過,總體地勢為北高南低。溫榆河東北側地塊地面高程2663~36.87 m,溫榆河西南側地塊地面高程為25.92~3390 m,河床高程約25.0 m,河面寬約200 m。地表均被第四系地層覆蓋,沉積物成因類型較簡單,以河流的沖積物為主體。地裂縫兩側地層以收集的地熱鉆孔資料為基礎,進行了簡化,見表1。表中的物理力學指標為各地層巖組的平均估計值。
3數值模擬方案
根據研究區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以及地裂縫的影響因素。計算模型以黃莊高麗營斷裂(地裂縫)為縱軸,長度取3 500 m,在橫向以縱軸為基準軸線,下盤側取1 000 m,上盤側取1 800 m,即模型寬2 800 m,地面標高北部為35 m,南部為29 m,上盤(東南側)基巖面標高取-1 084 m,下盤(西北側)基巖面標高取-429 m。斷裂帶(地裂縫)寬度暫取10 m。數值模擬的斷裂帶傾角取76°(圖2)。
4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4.1構造應力作用下地裂縫的發展及其影響
篇幅所限,只選擇基巖斷塊垂直錯動0.2 m和5 m時的模擬結果進行分析。
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0.2 m時,垂直沉降分布見圖3,水平位移分布見圖4,最大主應力分布見圖5,最小主應力分布見圖6。
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5 m時,垂直沉降分布見圖7,水平位移分布見圖8。
在研究區域垂直于地裂縫軸線,選擇河流北側600 m測線,得到測線上的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分布對比曲線(見圖9、圖10)。可以看出,地裂縫兩側存在明顯的差異沉降,在剖面上呈現“牽引撓曲”現象;研究區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隨著基巖斷塊的垂直錯動距離增大而增大。
根據地表相近兩點的差異沉降與距離,計算測線斷面的各部位的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見表2。計算表明,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0.2 m時,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大于2‰的區域幾乎不存在;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0.5 m時,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大于2‰的區域長度為距離地裂縫約52 m;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1 m時,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大于2‰的區域長度為74 m距離,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2 m時,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大于2‰的區域長度約86 m距離,當基巖斷塊垂直錯動5 m時,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大于2‰的區域長度約130 m距離。
當承壓水位降低15 m時,垂直沉降分布見圖13、水平位移分布見圖14。
在研究區域垂直于地裂縫軸線,選擇一條測線(河流北側500 m),拾取測線上的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可以得到測線上的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分布對比曲線(圖15、圖16)。
根據地表相近兩點的差異沉降與距離,計算該測線斷面的各部位的地表(地基)平均傾斜值,見表3。
從地表沉降、水平位移、應力變化分布對比曲線可知,由于承壓水頭的降低,地裂縫兩側產生明顯的差異沉降,但影響范圍較小約10~20 m。研究區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隨著承壓水頭的降低而增大。地裂縫附近的傾斜值較大,隨著距離地裂縫越遠,傾斜值減小。綜合分析認為,地下水作用下,地裂縫附近產生明顯的差異沉降,其它部位以均勻沉降為主。
4.3地裂縫區域的安全避讓距離
地裂縫區域的安全避讓距離應是以地裂縫延展方向為軸線,垂直軸線向兩側(上盤、下盤)確定的保護建(構)筑物的有效距離。模擬結果表明,構造應力和地下水位變化影響下,地裂縫兩側均產生沉降和變形,其中遠離地裂縫均產生均勻沉降,對建筑物的影響不大;但在地裂縫附近則產生明顯的差異沉降,對建構筑物影響巨大。因此根據各類建筑物地基變形允許值的最嚴格標準,采用傾斜值0.002(即2‰)控制安全避讓帶。根據模擬計算結果,地裂縫安全避讓距離確定為上盤(包括地裂縫帶寬)80 m,下盤10 m,總避讓帶寬度為90 m。這與多種手段調查、試驗、測試和監測結果確定的地裂縫兩側避讓距離100.41 m(上盤74.27 m,下盤26.14 m)相近[4]。
5結論
(1)地下水的作用在地裂縫附近(10~20 m)產生明顯的差異沉降,其它部位以均勻沉降為主。
(2)根據數值模擬高麗營地裂縫的安全避讓距離確定為上盤80 m,下盤10 m,總避讓帶寬度為90 m。
(3)本次數值模擬假設斷裂兩側地層為均質,但實際上斷裂兩側地層參數非均一,地裂縫成因比較復雜,所以本次提出的地裂縫避讓帶寬度只是作為一種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海剛.北京市順義地區高麗營地裂縫災害[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1,22(3):134.
[2]賈三滿,郭萌.從高麗營探槽分析黃莊-高麗營斷裂與地裂縫的關系[J].城市地質,2007,4(2):2428.
[3]賈三滿,王海剛,葉超,等.北京地區地裂縫勘察方法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1,(19):104111.
[4]賈三滿.北京市地面沉降監測年度報告[R].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2010.
[5]王海剛,賈三滿,王榮,等.北京順義地區地裂縫調查與成因分析[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精品論文,2012,21(5):20552062.
[6]武 強,陳佩佩.我國城市地裂縫災害問題與對策[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2,13(2):7072.
[7]門玉明,石玉玲.西安地裂縫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科學問題[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8,30(2):172176.
[8]馮利斌.北京未來科技城地裂縫成因機理及其防治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11.
[9]武強,朱斌,李建民,等.斷裂帶煤礦井巷滯后突水機理數值模擬[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8,37(6):780785.
我校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后,在充分考慮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原來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優化。和舊版課程體系相比,新版課程體系具有更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課程、更具有時代特色和緊跟測繪學科發展趨勢等特點。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課程體系;優化
一、引言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工程教育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行業協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度A盛頓協議》于1989年成立,現已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互認協議。2006年5月,參照《華盛頓協議》成員國的做法,我國正式成立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從此拉開了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國被接納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我校測繪工程專業于2013年申請參加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經過專家的評估和現場考查,最終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期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將再次對我校測繪工程專業進行評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并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和文化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近3年來,我們一直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對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進行持續改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本文將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具體介紹我校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方面的情況。
二、舊版課程體系及認證專家指出存在的問題
該課程體系基本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要求,具有鮮明的特色,具體體現在:①作為地質院校開設的測繪工程專業,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了解地質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該課程體系包含了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基礎2門必修課以及固體地球物理學概論、工程物探、巖土工程監測、巖土工程、自然災害學原理、路橋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概論等7門選修課,使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地質素養。②注重實踐教學,不僅建立了全國一流的測量風雨實習場,較好地滿足了課間實習的需求,而且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也開設了地形測量教學實習、攝影測量教學實習、大地測量教學實習、工程測量教學實習和GPS教學實習等綜合實習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③注重培養學生數據處理的能力,所以不僅開設了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概論、數據結構等4門計算機基礎課程,而且安排了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2門綜合實習,并且還開設了測繪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使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上述鮮明的特色,我校培養的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2013年工程教育認證專家在審核我?!豆こ探逃龑I認證自評報告》的基礎上對我校進行了現場考查,在現場考查報告中認為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存在如下問題:①邀請過部分專家參與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修訂,但邀請的專家人數較少,代表性不強。②沒有專門開設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力學、工程制圖、計算機圖形學這四門課程,但其他課程有這些課程的相關內容,基本能夠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等課程的相關內容相對偏少。③學校圖書館信息中心對全校研究生、本科生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公開選修課程,但該課程不能保證覆蓋全體學生。④支撐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課程偏少。
三、新版課程體系及其特點
2015年學校教務處組織我系教師對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訂,形成了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新版課程體系.新版課程體系在征求了我校12個測繪企事業單位兼職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由全體專業教師經過多次討論修訂完成。與舊版課程體系相比,新版課程體系具有如下特點。1.該課程體系充分考慮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專門開設了地球科學概論、土力學、工程制圖、計算機圖形學等課程,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基礎知識,使課程體系能夠更好地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新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保證該課程能覆蓋全體學生,為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不斷提高科學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增設了專業英語閱讀、科技論文寫作兩門課程,解決了支撐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課程偏少的問題。2.對原有課程進行了優化整合,保留了舊版課程體系的特色。繼續培養學生的地質素養,開設的地質基礎知識方面的課程有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地質學基礎、土力學、路橋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概論、巖土工程監測等6門課程。仍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保留了所有的專業綜合實習課程。在這里要說明的是,新版課程體系中實踐環節學分所占比例有所減少,其實所有的實習周數沒有絲毫改變,只是由于我校對實習學分的計算方法有所改變,由原來一周的實習算1.5學分改為一周的實習算1學分,導致實踐環節學分值下降,實踐環節學分所占比例當然也就下降了。繼續加強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保留了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數據庫、測繪軟件設計等理論課與開發和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等實踐課。3.新版課程體系更具有時代特色,緊跟測繪學科發展趨勢。新版課程名稱更具有時代特色,如測量學和數字測圖兩門課程整合成數字地形測量學,地籍測量與管理名稱改為不動產測量與管理,GPS原理及其應用名稱改為GNSS原理及其應用。“3S”技術各自不斷向前發展和不斷融合是測繪學科的發展趨勢,新版課程體系在保留了舊版課程體系中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應用、遙感圖像處理3門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統軟件與應用、遙感圖像解譯、地圖制圖學基礎、3S集成與應用、數字地球與智慧城市5門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測繪學科知識,了解測繪學科最新的發展方向,使學生更好地儲備工程單位所需的專業知識。
四、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不是以最終通過為目的,而是要各高校相關專業認真對照認證標準,尋找專業建設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饋的持續改進機制,緊跟專業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專業教育水準。我校測繪工程專業在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不斷整合優化課程體系,為下一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重專業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整合優化課程體系時保留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另外,新版課程體系更具有時代特色,緊跟測繪學科發展趨勢,能更好地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要求。
作者:曾云 陳剛 吳北平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化超,張書畢,卞和方.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28):65-66,86.
[2]楊強,何立恒,鄭加柱,史玉峰.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01):77-80.
[3]仇建,陳賓賓,胡維華.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107-110.
[4]林健.工程教育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5]韓峰,姚德新,英.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21-24.
[6]謝宏全,周立,焦明連,董春來.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J].測繪工程,2015,(05):77-80.
[7]趙姝,劉曉曼,陳潔,張燕平.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課程建設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03):88-90,98.
[8]焦明連.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測繪科學,2015,(11):182-186.
[9]孔維華,曹俊茹,王殷行.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改革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01):73-75,82.
[10]馬會強,姜虎生,李爽,胡春玲,趙國崢.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4,(08):12,16.
土木工程大部分都是建設在巖石圈、生命圈、大氣圈等環境中,隨之形成了融合土壤學、生物學、環境學、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土木工程環境巖土工程,著重分析幾種影響土木工程建設、影響環境巖土工程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
土木工程;環境;巖土工程;問題
1環境巖土工程中地基土液化的問題
在地震的影響下,地基土開始液化,導致建設區域路基的破壞,主要破壞形式有四種:震陷、邊坡坍滑、開裂、路基下沉。受地震強度、填料性質、路堤高度、地基土等因素的影響,破壞嚴重,其中最關鍵的是水文地質條件和地基土特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措施:利用勘查地質的公路工程資料,對可液化土層的液化程度、厚度、埋深等進行確定,分析危害公路的工程及影響程度,并結合地基變形的實際特點,提高地基承載力,主要方式包括強夯法、擠密沙樁法、換填法。大量實踐表明,擠密沙樁可以加固深層地基,具有良好的固結排水作用,能夠降低地基不均勻沉降、提高地基強度,還能夠消除地基液化,比較適合應用在處理橋頭高路堤液化土地基;換填法可以對地基土特性進行改善,消除地基土的液化,適合應用在小規模可液化地基中;強夯法適合應用在淺層、大面積地基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加固效果,因為存在很大差異的加固效果,所以,依據工程地質條件來處理液化地基土,并依據一定的處理原則,選擇符合情況的方式來有效增加地基土抗液化能力。
2環境巖土工程中基坑開挖的問題
2.1土層位移變形及周圍地表沉降
開挖深基坑的時候,會從兩方面出現地表沉降問題:第一,護坡基礎設施出現側向形變導致地表沉降。第二,疏干地下水以后形成差異,導致地表沉降。前者沉降主要出現在深基坑周圍;后者沉降的范圍相對比較大,主要是深基坑環形區域。依據實際情況,一般來說,深基坑地表沉降主要是因為疊加圍護結構變形和地下水疏干。地面沉降是因為地下水疏干形成的,如果不是很大的水位降低,可以不考慮沉降危害,但是如果出現過大的水位沉降及比較小的疏干范圍時,地表沉降極有可能導致建筑墻體開裂或傾斜。在設計坑側壁位移時,需要合理分析精度、模型不確定向、計算參數等因素,防止出現不合實際情況的計算結果,出現比較大的側向位移,導致建筑出現坍塌和開裂,間接導致地表沉降。出現上述地表沉降問題主要是由于土體側向形變,促使出現塑性變形、垂向彈性變形;土地側向變形還會導致降低高程,是嚴重影響深基坑周圍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
2.2深基坑工程開挖邊坡的問題
開挖深基坑之后,在外力作用和自身重量影響的情況下,會促使土體朝著低處坍滑,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來進行處理,會導致邊坡坍塌或者滑移,主要存在兩種邊坡變形方式:完成支護結構以后,基坑中出現一定的空面,導致支護結構喪失原有的作用,促使邊坡失去原有的穩定性;開挖邊坡的時候,如果不恰當處理,邊坡前邊、底部等會形成邊坡滑動。
2.3深基坑開挖導致隆起變形及基坑突涌
基坑突涌,促使基土開裂。主要是因為存在承壓水,基坑開挖的時候會降低原有土壓力到一定程度,承壓水水壓能夠對基坑底板造成沖擊或者頂裂基坑底板,形成突涌。從四個方面分析基坑隆起變形:開挖基坑以后,基地面之下的部分朝著基坑內出現支護結構變形,導致隆起基底;回彈基坑基底土體以后,土體蠕變和松弛導致隆起土體;黏性土基坑積水;挖除土體,釋放自重應力,促使回彈土體。解決基坑開挖導致地表沉降的方式:第一,地表沉降降低基本方式。一般都是應用大剛度連續地下結構,加固地基土,分段開挖地基,合理設置支護,加固坑外注漿,盡可能縮短周期,提高維護結構墻外帷幕和土體深度,降低降水次數,合理設置一定的回灌系統。第二,合理應用文克爾彈性地基梁原理,分析開挖基坑形成的地下管線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依據最大管線變形情況,計算出最大允許圍護結構變形,并且合理設計圍護強度及選型,依據實際情況,對地下管線進行預估,檢測是否安全。第三,依據周圍環境、地基土、開挖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經濟的設計方案。此外,深基坑施工和設計是息息相關,施工的所有過程都在改變外荷載和體系結構,極大程度地造成內力和變形。監測實際施工工程,也就是合理測量周圍環境、土體變形、位移、墻體內力、支撐內力等,施工和設計的時候,應合理應用并調整反饋結果,借助信息化施工技術進行施工,使施工更加科學、合理。在上述施工過程中,能對整體破壞或局部破壞進行預測,以便及時修改,保證降低環境影響,確保結構安全。
3打樁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近幾年,由于不斷發展超高層和高層建筑,施工中基本上都是使用樁基礎,但是樁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泥漿污染、振動、噪音等環境影響。樁基施工時,打樁過程中需要錘擊樁頂;在振動沉樁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偏心振動;在灌注樁的過程中,噪音是由于鉆機馬達導致的,最嚴重的就是打入樁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阻止噪音形成:選擇無噪音施工技術、降低噪音源強度、限制施工時間。在施工中進行打樁時,振動會影響居民生活、損壞建筑物,使地基變形、砂土液化等。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需要合理應用防振槽、防振溝。一般情況下,這種溝槽深度為4~5cm,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置隔離墻。在打樁擠土的過程中,會因為預制樁打入升高周圍的水壓力,從而降低地基土排水強度,導致嚴重損壞附近土地,并且在沉樁的時候,與樁體積等量土體會形成隆起和位移。擠土主要會導致成樁地面隆起和位移、管道破裂、房屋沉降等問題??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分析防治方式:依據施工進度和順序來合理安排濃樁和布樁;降低排土量,合理應用空心預制樁;降低地下水位;先進行開挖,再進行沉樁;改變土體排水性?,F階段,一般都是應用泥漿護壁的方式來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混凝土灌注的時候,會排出孔內泥漿,也會嚴重破壞施工周圍環境。
作者:張建亮 單位:深圳市南華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羅國煜.論城市環境巖土工程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1993,(01):39-40.
[2]朱瑞賡.淺析巖土工程[J].土工基礎,2004,(01):104-105.
[3]張在明.對于發展環境巖土工程的初步探討[J].土木工程學報,2001,(02):77-78.
[4]翟曉寧,郭月亮.巖土工程中的環境問題研究[C]//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2011.
[5]葉觀寶,徐超.沉管灌注樁施工對環境影響的控制措施[J].地下空間,2004,(02):55-56.
關鍵詞:地質勘查專業;實踐教學效果;考核辦法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09-0164-02
緒論
地質勘查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使地質專業的學生成為集知識、能力和素質于一體的高素質人才,加強野外實踐教學環節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確實可行的。在高等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業務素質、動手能力和專業綜合素質,野外實踐性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野外實踐性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檢驗,甚至關系著學生就業的情況。
筆者根據自身實踐教學體會,簡要闡述了野外地質實踐教學現狀,分析和探討了高校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為優化野外實踐教學、促進野外實踐性教學效果考核制度的完善。
一、野外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登封地區為例,登封地區作為全國地質教學基地,一直是地質類及相關專業的野外地質實習的“第一課堂”。然而,近十年來,受高校大量擴招以及資源、能源行業走俏的影響,開設地質類專業的院校數量以及同一所院校地質類學生的人數迅速增加。以登封地區野外地質實習基地為例,近十年間,實習院校的數量以及實習的學生數量呈幾何級數增加。以河南工程學院為例,地質專業、采礦專業、煤礦安全專業的班級從幾個班(30人標準班)到幾十個班。在實習院校、實習人數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地質專業野外實踐教學也存在著一系列弊端。
(一)實習經費緊張
地質專業野外實踐教學一般時間較長,路途較遠,住宿時間較長,故此實習的成本較高。由于高校地質類專業學生數量的激增,加上新專業的增加對地質類專業實習的經費都一定的壓縮,這就造成了實習經費和學生數量增加之間的矛盾關系。在這種矛盾的情況勢必影響實習天數的減少、觀測點數量的減少,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影響著實習的效果。
(二)實習地點的削減
野外地質實踐教學迥異于課堂教學,需對野外地質現象進行直接觀察與描述,因此,實習路線的選取非常重要。例如,登封地區實習基地已經比較成熟,離河南工程學院距離較近,故此,一直是我校地質野外實習的最佳選擇。然而隨著登封市景區的開發、嵩山也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很多景點需要收取門票進入。例如嵩山老母洞景區,學生可以很好地觀測不整合接觸關系。在少林寺內沿著景區一些構造行跡更是齊全,例如,景區內的“X節理”、波痕、斷層、尖楞褶皺、復式背斜、斷層等,以及一些地貌現象等。那么這些地質線路受景區的限制勢必也影響實習線路的選取和變更,從而使地質實習線路的選取達不到最優化,進而也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年輕化的實習指導教師經驗欠缺
對于一些合并重組升本的高校來說,地質專業教師普遍年輕化、高學歷化。以河南工程學院來說,由于中間幾年地質專業停止辦學,升本以后大量引進了剛從學校畢業的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大量高級人才雖充實了教師力量,但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教師野外實踐教學經驗普遍有所欠缺,甚至對實習線路、地質觀測點比較陌生。
(四)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不健全
每次去進行地質實習的學生較多,線路比較擁擠,實習的對象是一些自然界的宏觀地質記錄,實習地點不容集中學生等情況,造成了實習過后學生很快就忘了實習的內容,實習時思想不集中,沒能認真聽實習指導老師的講解,甚至沒去觀察實習點。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大實習的考核辦法,防止學生抱著“渾水摸魚”的思想,從根本督促學生認真參加實習。
對實習指導老師更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在最大化利用實習經費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安排實習線路。實習指導老師對實習地點是否熟悉、實踐教學經驗是否豐富、實踐教學中講解是否清楚明了、對學生是否有責任心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一個健全的評價制度。
二、野外實踐教學的改進與效果評價
野外實習中的教學方式一般為啟發式,這就要求帶隊教師在野外講授地質現象時,由理論聯系實際,由表及里,由淺及深,循序漸地的引導學生對地質現象的注意與思考,從而促使學生就觀察的地質現象,由地質成因、地質運動,地質行跡等角度作出系統的觀測和分析,并最終由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1]。但是,由于上述一系列現實問題的存在,野外實踐教學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針對上述實習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一些建議和改進措施。
(一)加大對地質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
在實習經費充足的前提下才能豐富實習內容。隨著實習學生的增加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是首要任務。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高校可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與地質隊、地質研究院所、地質公司等建立合作實習基地。合作實習基地既有高校教師的理論指導,又有合作單位工程師們現場實踐指導,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大有裨益。在實習基地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幫合作單位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對合作單位也是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合作單位理應負擔一部分住宿或者伙食費用,這樣既能節約實習成本又能提高實習效果。同時,高校也可利用本校的后勤集團優勢,利用校車送學生去實習目的地,校車可以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
(二)選擇最優實習線路
地質實習的關鍵是實習路線的選擇恰當與否。對于初次涉及地質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說,這就要求選擇一些地質現象典型、內容簡單且地質現象齊全的實習線路。就基礎地質實習而言,地質實習的基本內容大同小異,即通過對地球內外引力作用及其產物的觀察,使學生了解各種地質作用成因、演化過程、基本規律及其一般特征,能識別一些常見的造巖礦物和三大巖石類型,初步掌握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野外鑒別基本方法以及地層、構造的野外基本描述方法。在實習過程中,實習指導教師還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側重方向不同的特點,安排有針對性的實習內容。
例如,地質勘查專業的野外填圖地質實習是在學完“地球科學概論”、“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地史學”、“工程地質學”、“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學”、“固體礦產勘查學”等課程以后的地質填圖實習,學生在系統學完相關專業基礎課程以后[2],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登封地區地區進行為期七周的地質填圖地質實習。而工程地質、采礦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專業是在學完“普通地質學”或“基礎地質學”以后的唯一一次地質實習,學生以后沒有專門的地質課程。這樣,地質工程專業的基礎地質實習應該是地球科學概論的基本內容,即要注意擴大學生的地質知識面,尤其是在完成基本實習內容后,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科學在能源、資源、環境、自然災害、工程建設和交通運輸等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使他們熱愛地質專業,奉獻地質專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工程地質專業的基礎地質實習就應該側重于常見造巖礦物以及常見的三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石的野外識別方法、物理特征等內容。地層接觸關系、斷層、褶皺、節理等地質構造現象也是側重點之一。
基于不同專業側重專業方向的考慮,在安排不同的地質實習時,對不同專業的實習路線應進行精選。然而有些實習地點已成為地質公園,且受景區收費的限制,可在充分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寶貴財富的基礎上,在景區的周邊開辟最大包含實習內容的路線。這樣既節約了實習成本,又不影響實習的效果。
(三)逐步提高年輕老師的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水平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知識理解的重要途徑。如果在野外實習中還采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達到預期的目的。多年實踐表明,啟發式和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基礎地質實習中具有良好的效果[2]。
1.為了最大化提高教學效果,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使學生最大程度掌握所學知識,可采取分組式教學。在每次實習之前,將所實習學生分為5人~6人的實習小組,每個小組的組成可在考慮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態度的基礎上自由組合而成,并選取一名小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在實習期間的一切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元開展的,如野外的觀察、分析、討論和總結等。尤其是在每一個點或每一條路線的總結時,由每個小組輪流派代表進行總結歸納,其他小組可以提問或反駁。上述教學方法年輕教師可以借鑒。
2.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教師應在重點突出的基礎上,著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啟發式講授。那么,就要求以學生觀測地質現象和討論為主,老師講解為輔。因此,在每一次地質實習之前,指導教師應先介紹本次實習的線路的基本情況,包括實習內容的側重點、實習目的和要求。具體到一個觀測點時,首先是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進行觀察,之后老師提問,并啟發性地提示重點注意事項。然后,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再次觀察、測量、記錄、分析和討論。再是實習隊集體討論和總結,先是每個小組總結,最后是老師提問、評價、總結和出思考題。在每條路線的觀察內容完成以后,再對本條路線的內容進行討論、總結和出思考題,并針對以后相關專業課的知識學習進行引導以及部署明天實習的安排和要求?;氐綄嵙暬匾院螅刻焱砩蠙z查和批改學生野外記錄情況。
3.采取整體―局部―整體的實習方式[3]。每次實習之前指導教師須先對與本次實習相關的課本知識進行回顧,包括常見礦物、常見巖石的主要特征與野外鑒定方法,地層、構造的野外觀察與描述方法,野外記錄與素描圖件的格式和要求,羅盤的使用,地形地質圖閱讀等,為學生地質實習作好知理論知識的儲備。然后,講解實習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及成績評定等相關內容,并向學生介紹實習區的交通、地形、地物和地質概況、實習路線的位置等,使學生對實習有了一個總體上的了解。最后,在具體到每個觀測線路和觀察點,讓學生用羅盤和MAPGIS進行準確定位的基礎上,由面(實習路線)到點(觀察點),按要求完成實習內容。期間,指導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出針對重點內容的思考主題,加深學生對地質現象的思考、分析。實習結束后,讓學生按照某一主線,如構造運動的分期性,對實習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寫一個題目自擬的專題小論文,如總結實習區的構造演化過程等。這樣做,不僅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地質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對實際地質問題的觀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地質思維能力,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球科學專業的興趣。
(四)健全實踐教學效果考核制度
健全實習效果的考核制度既能使地質實習規范化、高效化,也能更加引起學生和指導教師的高度重視。
1.學生必須按照《實綱》的要求和規定,認真完成實習教學任務,經考試或者考查合格者,記錄成績獲得學分。實習期間服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相關規章制度。
2.實習考核、成績評定。按《實綱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全部實習任務,在提交實習報告的前提后,方可參加實習考核。考核時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口試、筆試或兩者的結合均可??己藘热莅ǎ簩W習態度表現、組織紀律、任務完成情況、實習記錄情況以及實習報告等。
3.實習經費學校于年初應下撥到各個院系、部專用賬戶,各系部每學期第18周前應作好本單位下學期“實習預算”使用范圍和開支情況,按學校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確保實習正常有序運轉。
4.學?;蛘呦挡款I導不定時去實習地點抽查指導教師帶學生實習情況,檢查實習指導教師工作態度和完成情況。
5.每次實習完畢,指導老師可以書寫工作總結。在總結中提出指導學生實習的體會、實習經驗、實習經費運用情況和在實習中遇到的一些突發事件處理方式,以提出對地質實習的工作建議。
參考文獻:
[1]欒光衷,馮秀麗.野外地質實習中的啟發式教學[J].中國地質教育,2002,(2):48―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