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11:20: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形式美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科技論文中表格是記錄數據、對事物分類的有效表達方式。三線表是科技論文中最常用的表格,不僅具有科學價值和使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它將實驗的結果、記錄的數據及分類的事物整合于三線之中,既簡潔流暢,又奧妙無窮,催動著人們的對科學內涵無盡探求,調動著人們的審美情趣。三線表從形式到內容給人以真實、和諧的美的體驗。
精粹凝練的真實美
三線表所表達的內容是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在實驗室儀器旁的守候,日復一日的觀察記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是研究結果的高度凝煉。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符號都是科學研究的真實表達。三線表占據了研究過程的全部數據資源,科技工作者把最精華的部分,以最簡潔的方式奉獻給了社會及需要這些信息的讀者,他們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至真、至善、至美。
科學性的描述??茖W研究的目的是探求客觀世界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來說科學即真、科學即美??茖W美既有經驗形態的,又有思辨形態的,它與兩種意義的“真”皆有密切關系。不管哪種形態的科學美“真”都是它的靈魂,它的內容,美可以說是真的形式。三線表的科學性表現在他的真實,無論是對事物分類的描述,還是數據的記錄、統計的處理都是應用科學的方法,體現著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素養和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作者以可靠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作為理論的基礎,真實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或解釋科學的本質。
辛勤勞動的結晶。勞動創造了美,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茖W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選題立項到實驗設計、實驗方法的完善,從實驗過程的堅守,到每一個數字的等待及分析。沒有揮汗如雨的壯烈,卻有絞盡腦汁的積慮和茅塞頓開的醒悟。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創造凝結成數字、符號,駐足于三紱之間,勞動者的美盡顯其中。
簡潔自明的形式美
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和比例”。形式美是指美的對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現出來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規律。她是從無數具體的感性的美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來的,包括構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質屬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物質組合原則。三線表具備了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簡潔樸實的形式美。
線條。線條美是最基本的美學要素,具有獨立的審美意味,是對人們所感知的形狀最直接和最具體的再現??萍?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3427.html" target="_blank">論文的三線表亦即三條線組成的表格,特殊情況下可增加一條或兩條輔線,但仍稱其為三線表。三條水平線橫亙于文中,昭示著科研人員勇往直前、永遠追求的信念,給人以穩定、安寧的踏實感,應合了表內數據的真實可靠和研究過程的嚴謹。
整齊一律。整齊一律能體現一種統一有序的潔凈美和嚴肅美,給人以單純感、莊重感和規整感,還能表現出一定的氣勢。科技論文中的三線表在大多數科技期刊表達形式都是一致的,即均由表序與表題,標目欄、表身及表注元素組成,可謂重復一致,整齊劃一。一個清晰、明確的三線表可有暫時撇開正文內容而通過表格系統本身就能反映其所包含正文內容的功能,體現出簡潔白明的特點。表題是表格的名稱,能確切反映表格的特定內容。標目欄反映了表身中該欄信息的特征和屬性。三線表標目的設置均有明確的規定和含義,從形式上看,每張表都有橫標目和縱標目,從內容上看都有主語和謂語。主語指被研究的事物,通常列在表的左側,謂語指說明主語的各項指標,通常列在表的右側。標目設置合理的三線表主謂分明,左側標目(主語)與右側標目(謂語)具有嚴格的語言邏輯關系,主語和謂語連貫起來能讀成一個完整而通順的句子。表身是表格的主體,容納了部分或大部分科研信息,表身的內容整齊劃一,阡陌有序,令讀者凝視、思索。表注將表中不能表達或表達不完全的內容進行注釋、補充,或對表格進行總體說明。三線表中各要素的有機結合,使表格表達完整、全面。
比較。三線表科學價值的核心體現就是比較,通過比較得出有科學意義的結果。比較是把有對比關系的因素統一起來,相互映襯,從而更加突出各自的特征,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蒲性O計中多采用分組實驗,以探討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方法對達到預期結果的影響,其分組的目的就在于比較。三線表中比較及比較結果的表達,無需過多的文字敘述,只用符號和標注便能自明。表格中一組組數據羅列是沉悶和乏味的,但經過“”或“*”的點綴便有了靈性和意義,這是一個比較的標記,她的美在于“點睛”,在于將研究的成果輕松而自然地昭示于讀者。
局部與整體的和諧之美
【論文內容摘要】美學形式法則是前人在千百年來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創造形式美的規律,它是我們分析判斷、創造美的對象的基本原則。形式美是符合自然形式的規律性與人的感官相統一的創造性的活動。而自然規律的形式是自然理性的體現。我們可以發現數理邏輯思維在形式美中的應用和表現非常豐富。這就是形式美的數學造型,數學的圖形具有某種永存不變的純粹的固有的特性,考察這些特征的本質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人類體驗美的最高境界。
早在古希臘時期,古希臘人就非常迷戀于抽象的數字,古希臘文明包括其藝術創造的輝煌燦爛達到人類藝術的一個高峰與這種理性的精神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在希臘古瓶、巴黎圣母院、米蘭大教堂等完美的造型中,數學思維的設計所產生的和諧、穩定,給人以秩序性的形式美體驗。中國古代橋梁建筑、塔和園林,也運用了數學思維中的比例分割造型,使得中國古代建筑有著獨特的寧靜、莊重的氣質。所以數理邏輯思維在設計的美學形式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從形式美的幾個規律來考察其中的數學思維。
一、變化與統一原則中體現的數理邏輯思維
變化與統一從而達到和諧是藝術設計形式美的重要法則,變化與統一的和諧就是強調設計各個局部形式也就是變化的多樣性在整體中的共同性和協調關系,體現設計整體形式的同一性和秩序性。變化和統一的和諧也是秩序的和諧,所以數學思維是統一和變化理性的和諧。而很多物象的美就存在于矛盾的對立與調和的理性統一中。我們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波紋層層擴散,非常美,這也是數理邏輯的美的形式。同心圓的逐層擴大的確是和諧的,圓的相似和半徑的漸漸增大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共存于一個形式中。其他如雪花狀的數學結構、各種渦線等多樣性的統一的數學造型在設計中有很多的應用。人們對這種理性結構變化統一的形式美的感受是天生的也是共通的。數學思維體現的統一多樣性原則也能呈現豐富性。單純造型的埃及金字塔以棱錐體為原型,體現出穩固、堅定、渾然一體的形式美感。同時,一些現代高層建筑也包含復雜的幾何構成,結合不同的數理邏輯思維形成變化多樣的形式,同時,由于其理性和秩序而統一于一個整體的理性架構的形式美。
二、均衡對稱的形式美特征中的數學造型
均衡對稱體現在設計藝術中的視覺重量的平衡,這一原則體現在設計構圖構成造型等不同方面,要求設計物符合視覺均衡,表現有秩序的形式美。邏輯思維下的數學造型設計運用其特有的理性化、量化的本質進行均衡的處理,可以形成均衡的形式美特征。如“S”形結構,能形成一種分割的動態的均衡樣式,在設計中能進行多種設計應用,像中國古代的太極圖和現代雕塑的各種“S”形造型,都給人以視覺均衡美的感受。均衡體現在視覺中的對稱形式(左右上下對稱、旋轉對稱、平行對稱等)都有數學思維的應用。
1.規則對稱,就是對稱中心兩邊上下左右完全對稱。這種對稱形態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對稱規律,人們對完全對稱有一種普遍認同的美感。它可能源于人們對自身身體形狀的美的感受。完全規則的對稱需要理性的思維和數學造型數理邏輯的精密設計構成。這在紋樣設計、家具設計、器物設計中有多種應用。
2.放射旋轉對稱,這是大自然的花卉中體現的結構。旋轉對稱在數學造型中的基礎原型是這樣:以一點為圓心畫圓,以圓周等分出一定角度,旋轉,配置出造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變化在設計中也有多種應用,它的形狀多以平衡中顯出運動的態勢而富有表現力。
3.擴大的旋轉對稱,以自然界海螺的生長形式為原型。最基本的還有層層同心圓的箭耙形等,數學基本造型是這樣:以兩點等間隔畫法,直線上任意設定A、B兩點,以A為中心、AB為半徑,畫半圓弧B1,以B為中心、B1為半徑畫半圓弧1、2,如此反復于直線上求出3、4、5、6……畫出連續半圓形即為旋轉線形。這種對稱多以渦線的形式出現,如阿基米德渦線、正方形法渦線、漸進法渦線等。數學的造型使得對稱均衡富有秩序,同時充滿變化。
另外,平行對稱、移動對稱等多種均衡形式也體現了數理邏輯思維在設計造型中的應用。
三、數理邏輯中的比例與尺度在形式美中的應用
早在公元前6—5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諧和比例”的觀點,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也指出“美感是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的神圣的比例關系上的,各特征必須同時作用,才能產生出如癡如醉的和諧比例”。19世紀80年代,德國美學家費希那通過實驗發現黃金比例最能使人產生美感,而研究發現大多數傳世的藝術杰作在構圖中也遵循某種比例關系。所以,比例尺度是很重要的美的形式法則,而比例尺度遵循的就是數理邏輯規律。我們來看看幾個應用,體現形式美的數學比例。
1.黃金比例,它的比例是1:1.618,用黃金比分割的線段組成的矩形稱為黃金率矩形。黃金比例是只有兩個量構成的關系式,極具簡單性、肯定性、和諧性,被公認為最美的比例而廣泛應用。
2.整數比例,它是以正方形為基礎派生出的一種比例,這種比率可構成一系列整數比的矩形圖形。由于正方形形式肯定,派生出的系列矩形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具有明快、均整的形式美。
還有均方根比例、中間值比例等,這些比例關系都體現數值關系明確,形式肯定,過渡和諧,給人以比例協調的自然和形式韻律感強的美感。
3.模度理論,它是建筑師柯布希耶根據生物自然生長受到某種數理原則的支配而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這個體系以人的基本尺度為基礎,在建筑中為調節建筑各部位的構造、尺寸和比例關系而擬定了一種尺寸單位,現在逐步推廣到其他設計中。模度系統中的幾何網格模度可以控制所有的線段尺度,找出最好的比例關系。這一系統能應用于各種幾何圖案的設計、版面設計,還有中國古代建筑的隔扇和園林的花窗,現在還應用到計算機的設計中。
四、數理邏輯能體現節奏韻律的形式美
自然現象中充滿著循環、變化、躍動的規律,如四季的變化、泉水的聲響、人的呼吸。由于人的聯想,許多符合這些規律的重復與變化的形式給人以美感。藝術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指的就是運用形式的重復與變化使造形物符合審美要求。節奏韻律是自由的形式美,不能簡單地量化,但它也有其內部的規律,有一定的數理邏輯的表現。不少漸變的節奏中,可以找到數學中數列的規律。數列也稱“模數”,是按照一定規律的級數排列,有等差模數、等比模數、費波那齊模數、佩爾數列等,它呈現一種內在的有序性,表現在外的是富有節奏韻律的形式美。在設計應用中,這種模數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漸變秩序感。在西安大雁塔、西藏布達拉宮、古希臘的柱廊、哥特教堂的天拱造型中,都能找到這種模數關系。在平面構成中,通過這種不同數理變化形成的重復漸變交替的節奏韻律充滿著各種變化,表現得更為復雜多樣,形成多樣視覺形象的節奏韻律的形式美。
我們在通過形式美規律構建設計美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數理邏輯思維。依據數學這種純粹理性思考所做出的造型,具有數理的秩序性、韻律美感,是我們進行設計時所不可缺少的思維模式。但藝術不是公式,理性代替不了感性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美主要是人們感覺上的,不能絕對化和精確化,這會導致藝術設計的完全僵化。所以數學思維只不過是我們進行形式美設計創作的一種思維,決不能完全依靠。
參考文獻
[1]李立新.藝術造型概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
[2]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 [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關鍵詞]飲食莢學;研究進展;內涵界定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6)09―0046―04
飲食審美對象是特定人群在特定區域及其地理條件下,經過不同歷史階段的演變,基于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的,使用共同的語言,具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滲透進自然、社會、歷史因素而升華形成的飲食審美傾向,其特色往往通過特異的食料、食具、食技、食品、食規、食趣和食典展示出來。因此,飲食活動的社會性與文化性使其成為旅游活動“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構成要素的第一大要素,而飲食審美更是旅游審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進而飲食美學也成為需要旅游美學研究深入探討的新領域。
中國是在美食觀念的悠久歷史傳統中形成的,具有人類先進飲食文明的國家。由《說文》中“美者,從羊從大”、“甘者,口中含一”以及“美,甘也”,可知中國人最初的審美意識,源于具有物質功利性的“肥羊味甘”的味覺感受。而在漫長的中國飲食歷史進程中,隨著“味”的觀念不斷推廣與深化,“味”不僅指飲食的“五味”美感,成為中國烹飪追求的核心,還指向了更廣闊的社會和藝術領域,如“韻味”、“意味”、“品味”等,而成為中國審美的最典型感受。這使得中國飲食文化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具有了超物質功利性以及感性思考的特征,也最終將中國飲食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使飲食的目的作用由維持生存走向了審美觀照。但基于中國感性思維的民族性,自古以來的歷代美食家多關注于烹飪理論和烹飪技巧的總結與介紹,而鮮有將飲食上升到哲學層面進行論述和探討的論著。回顧中國飲食美學研究演進的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發展歷程。
一、飲食美學的研究進展
在國內,我國飲食美學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初,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此時,中國烹飪界提出了“中國烹飪是文化,是科學,是藝術”,而將以烹飪為核心的飲食提升到了新的層次。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生活實踐的不斷深化,在實踐美學觀的指引下,為適應人們飲食生活雙重目標的追求,飲食美作為社會美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直接、最廣泛的實體部分,才逐漸進入人們研究視野,成為專門研究市場經濟時代飲食生活領域美、造美與審美活動的實用美學。因此,我們說中國飲食審美的歷史雖然古老,但飲食美學的學術年齡卻的確過于年輕。其年輕的表現,就在于從研究對象、概念范疇到基本理論體系,都尚少有定論。
1.“立足美學”的起步階段
由于美術學者的發起和一些心理學家、烹飪大師等的多方參與,飲食(烹飪)美學研究的起步階段在學科的界定上呈現以美學邏輯為特征,并一開始就進入了飲食美感領域的研究。
青年美術史論學者鄭奇第一次公開提出了“烹飪美學”的概念,提出“烹飪美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體,是文科和理科的結合體,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結合體,是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結合體,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體”,以及“烹飪美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合體”、“烹飪美學的重點是烹飪藝術”等系列觀點,為當時的中國烹飪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在飲食美感研究方面,《江蘇商專學報》刊登的記錄鄭奇與生理心理學博士朱錫侯教授關于飲食美感問題的談話《飲食?生理心理?美學》一文,第一次提出了“飲食美學”的概念。隨后,朱錫侯教授從感覺系統的發生機制論證了與美感的一致性,而確立了飲食美感這一研究方向。同時,鄭奇又從“美感的生理基礎”與“的心理效應”人手,論證了低級感官味覺至少可以通過統覺反映通向高級的審美感。在此基礎上,陳孝信對“飲食審美的范圍、飲食美感的生理基礎、飲食美感與一般美感的異同、飲食美感的特殊性(綜合性、實用性、個性、多樣性、特殊地位)”作了系統研究,建立了飲食美感的體系雛形。此外,吳志健從審美聯想的角度,論述了其在塑造菜肴形式美中的作用,以及烹飪審美過程中審美聯想的特征、分類及應用,是早期對飲食審美聯想的深入思考。后來,鄭奇通過論述烹飪美學的研究概況,并從實用與理論兩方面論述了烹飪美學學科建立的意義,進一步確立了烹飪美學的地位。在專著方面,鄭奇編著的《實用美術(22)――烹飪美學知識專輯》和紀曉峰編著的《烹飪美學》將烹飪技藝上升到了美學層面來探討。鄭奇、陳孝信合著的《烹飪美學》納入《門類美學叢書》出版,標志了從學術觀念上將烹飪美學正式納入實用美學體系。
2.“局部探索”的初級階段
飲食(烹飪)美學研究的初級階段,學術界著眼于飲食美學的局部研究,雖然對于某些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研究者立論基礎各異,而使這個階段各研究成果在內容上既存在相互涵蓋交錯的區域,又存在相互割裂的真空地帶。
丁應林對飲食觸覺美的審美特征、觸覺審美的過程及其機理,以及菜點觸覺美的創造規律進行了研究,肯定了飲食美感中觸覺美的地位。而吳志健首先從聯系的觀點,提出中國烹飪藝術作為中華傳統藝術之林中的一株奇葩,當然也應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和諧統一的觀點,闡述了烹飪藝術“真”、“善”、“美”的內涵及其聯系;隨后,從“意境”人手,又提出了“烹飪藝術意境是由形象及食品的味道交融、化合和升華等三大部分構成”的觀點,分析了烹飪意境“情”、“景”的關系,以及常用的烹飪美的意境及其塑造。
筆者曾從審美客體的角度人手,探討了美食概念、美食的構成要素和美食的直接創造者,形成了美食構成中“三特性”(質美、感覺美和意美)的理論雛形,并初步論述了美食三要素與飲食心理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對筵席設計與美學的關系做了深入的剖析,指出筵席設計由兩大原則支撐:基本原則和特殊原則。基本原則又由自然科學基礎和美學基礎構成飲食美,并進一步從飲食美具體存在的方式的角度,提出了飲食美的概念、性質和構成要素,包括“三特性”、“十美”(質美、味美、觸美、嗅美、色美、形美、器美、境美、序美和趣美);特殊原則分別為筵席的主題(左右筵席的表現形式)、規格(左右筵席的檔次)和禮儀(左右筵席的程序)。后來,筆者又對飲食美研究范圍與性質進行了新的界定,提出了“飲食美是人們在飲食生活中的美的創造和審美,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的觀點,并作了簡要的論述,還提出了飲食美感是“高級心理活 動――精神”的觀點。
此后,學者們繼續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著眼點,闡述著自己對于飲食美的理解。萬建中從“中國飲食對味的追求是產生原始審美意識的直接動因”、“古典美學中的‘和’這一美學范疇,也是建立在中國烹飪調和鼎鼐基礎上”的立論,指出中國飲食文化具有濃厚的社會功利性特征,后來,又進一步提出“中國烹飪的美學原則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巧妙結合’、‘食用與審美的和諧統一’以及‘實體美與意境美的有機結合’”的觀點;汪悃款、張力平著眼飲食美感功利性突出的性質,論證了飲食烹飪美感的功利性存在的合理性,并以飲食烹飪文化的眾多事實闡明審美活動和功利性二者之間客觀、辨證的特殊性質;麥浪介紹了中國烹飪美學的綜合性特征。此外,蘇娜的《飲食的美學特征》、李長生的《烹飪藝術與美學》以及王迎全《試論中國菜肴的“屬性”》(上、下),實際上都是對烹飪藝術美表現形式(飲食美形態)的介紹;季鴻良聯系中國古代的美食思想,說明美食和風味的關系、飲食美感的內涵,討論了飲食文化的社會功利性,最終提出了“‘致中和’與‘大統一’觀念為當代中餐的飲食審美原則”的觀點。
而在論著、教材方面,楊東濤等人編著的《中國飲食美學》,從中國飲食美學思想發展史、“美性”概念、飲食美感及飲食美的創造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以通史的形式對古典文獻中的飲食美學思想進行了梳理,并概括總結不同時代的相應特征,并從屬于直覺感悟的一種傳承認識模式――美性認識的角度,對中國人的飲食觀念和飲食制度產生進行了論述,還從飲食、美感的關系,飲食美感的構成以及飲食審美能力的構成及規律三方面對飲食美感進行了較系統的論述。而顧仲義主編的《餐旅實用美學》、蘇志平,王利琴編寫的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教材《烹飪美學》,從嚴格的烹飪美學的體系來說,它們僅僅涉及到了烹飪美的形式美層面。周明揚編寫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餐飲管理專業指定教材《餐飲美學》界定了餐飲美學的概念,指出“餐飲美學是運用美學原理研究餐飲消費與餐飲服務中美的創造與美的欣賞問題,研究餐飲環境、建筑、裝飾、形象、食品造型以及色彩、音響、燈光在餐飲業各個服務領域中的應用法則”的觀點。從整體上看,該書雖然突破了烹飪(餐飲)美學教材的一貫研究范圍――烹飪工藝美術,但還是局限于餐飲活動中形式美的層面。
綜上所述,目前,在國內對于飲食美學的研究中,極少有人注目和涉足飲食美學的全面思考與系統研究,造成現有的相關成果由于集中形成于其研究的起步階段而內容陳舊,且缺乏研究深度與廣度。大多數人集中于飲食美的形態研究和美感研究。不可否認,在一些飲食美學者的努力下,對飲食美學的這兩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對于飲食美的形態,建立起了“三特性”、“十美”的體系構架;對于飲食美感,在《中國飲食美學》的“飲食與美感”中也有了較系統的論述。但除此以外的大多數研究成果,要么局限于烹飪工藝美術,這在相關《烹飪美學》、《餐飲美學》等教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要么習慣以中國古典哲學切入,僅著眼于飲食活動的意蘊進行深入探討;要么從美學美感人手,進行飲食美感的局部研究。因此,可以說,迄今為止,由于缺乏美學體系的理論指導,國內飲食美學研究零散而不成體系,而對飲食美學全面性、系統性的把握尚未真正開始,還存在學術空白。
二、飲食美學內涵界定
鑒于以上對飲食美學研究發展歷程的分析,針對其研究存在的學術空白,從核心詞匯“飲食”人手,我們知道,飲食涉及到飲食制品從生產到流通到消費的全過程中發生的經濟、管理、技術、科學、藝術、觀念、習俗、禮儀等等方面所有的各個環節。因此,我們認為,飲食美學是一門把美學與烹飪學、服務學、心理學、管理學以及藝術理論等結合在一起,用于飲食活動領域的新興交叉學科。
(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 要】在對黎錦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黎錦圖案精美,色彩古樸艷麗,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形態,代表著中國民族文化群體的宇宙觀、美學觀、審美喜好、內心情感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哲學體系、藝術體系、造型體系和色彩體系。試圖通過對黎族歷史的梳理,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黎族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與演變,深入研究黎錦圖案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并與其他民族圖案進行系統比較,凸顯其學術特色。據此,從美學和傳統文化的角度,對黎錦圖案的形式美和色彩美展開探討和挖掘,體現美學的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 黎錦圖案;紋樣;色彩
海南黎族織錦在我國有著悠久輝煌的歷史,黎錦造型形象、夸張,圖案色彩精美紛呈,極富裝飾感與想象力,但是由于海島地理位置和經濟原因,人們對傳統海南黎錦藝術了解甚少,使得這一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瑰寶面臨滅絕的危險。
時至今日,以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為契機,黎錦這一瀕臨失傳的民族民間藝術將迎來自己盼望已久的歷史機遇與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加入了拯救黎錦的保護工作,成立了相關的保護機構,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和弘揚黎錦這一優秀的民族的文化藝術,同時也更加激發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熱情,紛紛涉足這一領域一探究竟,雖然有相關黎錦方面的理論研究、專著、學術論文陸續相繼問世,但其中所涉及和針對有關研究海南黎錦圖案與色彩方面的專題學術論文和主題研究卻可謂是鳳毛麟角,少之甚少,這不符合藝術史全面發展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應該從海南本土出發,從美學這一獨特的學術角度來研究和探尋海南黎錦的圖案美學價值,使它的美學價值大放光彩。
海南黎族織錦藝術,是我國文化藝術中不可獲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東巴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代表著中國民族文化群體的宇宙觀、美學觀、審美喜好、內心情感和民族精神,通過對黎錦圖案的研究和解讀,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們了解黎族的文化藝術發展史,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哲學體系、藝術體系、造型體系和色彩體系。黎族織錦從圖案上來分析大體又可分為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以及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的生產用具、自然界現象和漢字符號等紋樣。其中人形紋、動物紋和植物紋是最常用的織錦圖案。通過對這些紋樣和色彩的分析與研究發現,圖案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傳統哲學價值觀,另外,從美學的角度來研究海南黎錦圖案,在圖案的構成中,點、線、面是最基本的元素,通過它們各自的大小、長短、形態等的變化以及相互之間的位置、方向、構成創作豐富的造型,在黎族織錦中點的應用較少,線的應用較為廣泛,相互交織穿插成大小不同的面,形成了不同的圖案,使得黎族織錦充滿調和之美。從造型的功能上分析,線條是最有活力的,表達了人們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韻律之美。具體有歸納法、夸張法、重復法、近似法、對比法等。黎族織錦的色彩配置樸質夸張、浪漫艷麗,它與人的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有內在和外在之美,有統一于對立之美,生理與心理之美,色彩的形式之美對黎族織錦的構成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自古就有“黎錦光輝艷如云”的美譽。
黎族織錦藝術是我們今日在眾多領域中應當傳承與借鑒的寶貴財富和文化藝術資源,我們應該知其所長,發揚光大,挖掘和探索出其中最深層的精妙內涵,從而為我們在日后的研究、傳承、開發中所利用和學習。目前,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成立了“黎錦裝飾藝術”專業,我們可以更好的將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黎錦專業學生的理論與藝術修養,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為黎錦的研究、繼承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有利于保持海南民族特色,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弘揚民族文化藝術。
作為從事海南本土高校教育的專業美術研究工作者,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只放在研究那些相對主流的文化藝術上,而更應該義不容辭的立足本土,以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為契機,投身到海南黎錦技藝的研究和開發中來,繼承和弘揚黎錦文化,建設良好的人文環境,打造海南文化名片,讓海南黎錦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當中得到傳承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晨,林開耀.黎錦[M].蘇州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動漫專業 審美素質 審美能力 審美創造
審美素質是指審美主體觀察美、認識美、創造美的綜合能力。審美素質的優劣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審美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高低。動漫設計是“朝陽”產業,動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動畫和漫畫。
一、通過美術鑒賞,提高動漫專業動漫專業的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動漫專業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設《美術鑒賞》課來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和審美再創造的能力。
審美文化素質的培養包括動漫專業的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審美感知有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也有后天培養出來的一部分,同一物象,為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結果,是因為他們的審美感知的差異。例如秀才和賣燒餅的農夫他們同時看到月亮,秀才會被月亮的審美特征所吸引,處境生情地吟詩感傷,而賣燒餅則會聯想到他要賣的燒餅怎么還沒賣完。這就說明不同文化素質的人的審美感知是千差萬別的。動漫設計的審美包括內容美和形式美。
首先,我們應通過提高同學的文化素質,幫助他們理解動漫設計的內容美的真正內涵,內容美的內涵很寬泛,有社會美、精神美等,主要是弘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內容美不僅僅指你表現的人或物是美的就可以了,關鍵是你表現的主題是否是向上向善的。畢加索的一幅油畫表現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婦,仍然很美很震撼,這是一種凄美,又凝聚了強烈的人文關懷,比很媚俗的性感的女體可能更觸動人的心靈。因此,動漫設計要注重內容美的表現,創意上要弘揚社會向善向上的主旋律,中國的許多動畫片都是表達懲惡揚善主題的,比如,上海電影制片廠的《九色鹿》弘揚的就是善良和正義終究會戰勝陰險和邪惡,九色鹿出于善心救了溺水人,而溺水人后來在利欲的驅使下,恩將仇報出賣九色鹿,九色鹿據理力爭,說服了國王,贏得了正義。這樣的動畫片是以一種視覺語言訴說正義和善良之美。因此,動漫設計的教學要注重創作內容美的表現,選擇內容和主題健康的作品讓同學來欣賞,使動漫專業的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創意理念。現在有些動漫專業的學生喜歡在動畫作品中表現血腥和暴力,這是應該堅決制止的。弘揚動漫創作的內容美決定了我國動漫設計的品位和精神境界,所以,高校教師應倡導動漫專業學生在動漫設計中凸顯內容美。
其次,美學是以認識美和評價美為核心的科學。美學是有關認識美和創造美的科學,能提高人文素質。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素質,許多學校開設了美育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對于高校動漫專業學生而言,審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動漫產品的審美品位的高低。因此,美術鑒賞是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美術鑒賞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審美客體美術作品可以把欣賞者帶到一個特定的藝術境界,審美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知識及藝術修養拓展藝術形象的內涵,使藝術形象更飽滿,更具內涵。美術鑒賞是一種審美再創造,是培養學生審美再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美、美感和藝術是美學的重要問題,美術鑒賞是提高學生美感體驗的重要方法,美術作品欣賞得越多,審美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操千曲而后曉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美術鑒賞是將抽象的審美理念通俗化的重要途徑,因為直觀的美術作品可以將抽象的審美理念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有利于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素質。
美學的理論是抽象的,其中有關優美和崇高的解釋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作品比較提高欣賞能力最有效果。比如,將有關維納斯的作品在一起比較鑒賞,以便充分理解優美和崇高的含義?!岸饲f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這種審美典范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審美理想,《米羅斯島的維納斯》的震懾力來源于雕塑的優美和崇高,她的形體的曲線是有韻律感的,螺旋上升中又尋求著力的均衡,表象既有西方女性的活力四射,又有東方女性的內斂和矜持。上身的和下身衣裙形成和含蓄的對比,人們看到這一雕塑,已經忘卻它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感到它的溫度感和生命力。相比之下,《克尼多斯的阿芙羅底德》雖然自然優美,但缺少活力與生氣;《昔蘭尼的阿芙羅底德》雖然竭盡全力地表現女性的人體美,豐滿的肌體婀娜多姿,但嫵媚有余,端莊不足;《巴特列的阿芙羅底德》嫵媚迷人、朦朧含蓄,內在的靈性與睿智卻微乎其微。它們只能給人以興趣的玩味、純粹的感性的形式美,這也是它們與《米羅斯島的維納斯》的天壤之別。通過作品比較,學生懂得內容美與形式美的區別,明確真正的藝術美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高度統一,從而進一步理解藝術的真正內涵,理解美學中的抽象理論,并將美學理論與藝術實踐――美術鑒賞緊密相連,使美學不再是玄學,而是指導人們藝術實踐的重要學科,美學理論也成為對各藝術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基礎,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過作品比較進行教學,動漫專業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有比較才有鑒別。”馬克思曾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藝術的大眾。”這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反過來又會對人起著美的教育作用,從而提高人們欣賞藝術的能力。這種欣賞藝術的能力的積累,就是人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而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藝術鑒賞的實踐。欣賞藝術作品愈多的人,就愈能鑒別和欣賞藝術。“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器而后識器?!本褪侵v的這個道理。因此,多鑒賞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正是本著這樣一種精神,我們在高校美術鑒賞教學中,應該多運用作品比較分析,使美學中的深奧理論形象化,使動漫專業學生在藝術實踐中認識掌握美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因為美術鑒賞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再創造,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進入一種特殊的審美境界,并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知識及藝術修養,從藝術作品中獲得不斷更新的審美經驗和審美享受。這無疑是提高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學好美學的重要方法,更是使美學理論成為指導藝術實踐的關鍵。美學教學還應該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這樣才具有強烈的美感和審美再創造的可能性。因此,運用作品比較的方法,有利于動漫專業學生理解美學中所講的三大核心問題:美、美感和藝術。因為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美術鑒賞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人對現實即美術作品的一種審美關系,而對于這一關系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動漫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普通高校的審美教學,進行作品比較的范圍很大,只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就能更好地發揮這一學科在當前審美教育中的優勢,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二、引導動漫專業的同學表現動漫設計的構型美
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構型美。美術作品的構型包括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形式,對于動漫設計專業學生來講,這兩種形式都應理解它們的審美特征并加以靈活運用,這樣才可以得心應手地創作動漫角色。
理解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構型形式的不同審美特征。
第一,以線構型具有濃厚的東方情結和中國元素,因為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線造型,線條在中國繪畫中是有意味的形式:畫家通過線條的長短、曲直、疏密、起伏來表現畫家的心境和對生命的體驗,甚至可以表現他們對社會的評價。比如:坡的《枯木竹石圖》就是利用粗獷的曲直對比強烈的線條來表現怪石和枯樹,從而抒發他磊落不平的心境和疾惡如仇的人生范式。我國初唐“畫圣”吳道子的線條更是隨心流轉,在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中通過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情態,天王的威風凜凜,皇后的端莊秀麗,侍女們的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表現火光的流動。線條在中國繪畫中具有無窮的生命活力,創造了意味深長的意境。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發揚中國繪畫線條的表現魅力,創作具有濃厚中國情結和彰顯中國元素的動漫設計作品,例如,用方直的線條來表現剛毅堅強的性格,用柔和的曲線來表現溫順善良的性格。
第二,從事水墨動畫設計的學生應掌握運用中國線條的獨特韻味。通過線的流轉,墨色的濃淡表現不同的意境。中國早期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就是成功運用中國畫線條來構型的成功例證。
三、啟發動漫專業的同學展示動漫設計的色彩美
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巧妙運用色彩美。色彩在動漫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對動畫片中色彩繽紛的《九色鹿》記憶猶新,對色彩鮮艷的《挪扎鬧?!冯y以忘懷,都是色彩留給觀眾的余味無窮的藝術表現。中國動漫創作非常注重色彩的裝飾美,在裝飾色彩的表現中,可以打破常規色彩的約束,隨意創作,比如土地可以不是土黃而是藍色,天空可以不是藍色而是黃色,根據場景意境表現和角色塑造的需要主觀地表現色彩。中國動畫片中色彩的運用和中國傳統的藝術理念息息相關,譬如,在中國的京劇藝術中白色象征陰險狡詐,黑色代表忠誠正直,紅色代表剛烈勇敢,中國動畫片中角色的色彩設計也運用了這樣的色彩象征意義,動畫片《驕傲的將軍》就是成功的例證。動漫設計專業學生要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現特征,在具體的場景和角色塑造上要根據不同的場景需要,選擇恰當的色彩表現,比如表現陰森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場景需要用藍、綠等冷色來表現,表現欣喜熱鬧的場景應用紅、黃等暖色來表現。
綜上所述,無論是通過美術鑒賞還是表現動漫設計的構形美和色彩美,目的都是讓動漫設計專業學生在欣賞美和創作美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我國動漫設計的審美品位,豐富動漫設計的藝術表現技法,促進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雙.動漫產品的價值延伸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1,(1).
[2]賈秀清,孟寧.解析影響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J].現代傳播,2009.
關鍵詞:語音 審美意義 體育教學
1,體育教師語音美化的理論依據
體育教學過程中,演講、口令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所采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手段。教學講解在達到傳授運動技術、運動方法、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等目的的同時,也應力求使其自身成為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且具有審美性。本文著重對體育教師教學演講語言、口令的物質外殼――語音進行審美方面的探討。
1.1語音形式茭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
聲音是形式美的構成因素之一,聲音的美具有形式美的基本特征。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作為語言物質外殼的聲音雖然不單獨具備語言表達思想的直接性和準確性,但卻以其音質、音色、音高、音量等自然屬性表達相應的情感象征意義。正是基于聲音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征,人類才能用聲音來制造音樂。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聲音作品因其是樂曲與語言文字的結合,所以它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具有一定的準確性。任何語言文字都難以對一部音樂作品進行十分準確的闡釋,因此聲音的審美價值得到了極大的張揚。
1.2語音形式美是體育教學主體美的重要構成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構成體育教師個體美的品德、修養、知識、風度、運動技能水平集中體現在體育教學上,也就是體現在體育教師的勞動中。體育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復雜的腦體結合,是一種智能體能轉化的藝術。體育教師勞動美既體現為其勞動產品的美,又體現為其勞動過程的美。體育教師的產品――學生(運動能力、體育知識、競賽成績、思想品質等)是一種特殊的勞動產品。這種勞動產品的美是體育教師智慧和力量的創造,是體育教師嘔心瀝血的結晶。而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面對勞動對象所運用的各種教學手段,充分展示了教師勞動過程美。在體育教師勞動過程美中,最重要的構成網子是教學演講美:而在教學演講美中,最重要的構成因子是教師語言美。從以往教育美的研究成果看,大部分的專著、論文對教師語言美這一課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是每每論及教師語言美時,著眼點大都偏重于體育教師語言的科學性、簡練準確性、思想性、邏輯性、規范性,即使是談到藝術性也往往以動作示范美、情感美、形象美、幽默美為其主要特征,講到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形式美的不多,其實教師語音的形式美十分重要。比如:語調的抑揚高低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而語調聲調的變化必須依賴于語音的不同表相。揚,象征驚異、歡欣、憤慨、呼喚等情感;抑,象征感嘆、祈使、壓抑、肯定等情感;高,象征激昂、熱烈、興奮等情感;低,象征平靜、悲傷等情感。又如:語速和節奏產生的韻律美不但有助于教師情感的表達和重點的強調,更直接影響著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思維活動。如:學生在上體育舞蹈課與上球類課教師的講解、口令的語調大不相同,又如:學生在練習長跑時的不同階段教師的口令語調又大不相同,等等,這一切的和諧美都和語音的美密切相連。試想一位教師的語音如果沙啞、嘶裂、刺耳甚至失聲,那么又談何教師的語言美呢?缺少了教師語言美,教學主體美必然黯然失色。
另外,從接受美學的觀點來看,無論體育教學演講、口令的內容美還是教學演講、口令的形式美,其審美價值到底如何。雖然與教師的主觀性及文體的客觀性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最終是取決于接受者的接受程度。有資料記載,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思曾經通過許多實驗,總結出這樣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這個公式顯示了聲音在信息的傳送(授課)與接受(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
2,體育教師語音美化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茶葉包裝設計;印文化;文化傳承;品牌塑造
[中圖分類號]J524.2[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19
良好的包裝設計具有誘導消費、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等多項功能?!熬赖陌b討人歡心,能吸引人自覺不自覺地接近它,賞識它,最后去擁有它?!盵1]所以,具有塑造產品品牌形象作用的包裝設計也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視。
茶是中國最早發現的一種飲品。如今飲茶伴隨著中國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已完全超越了解渴的范疇,茶葉因茶文化而成為人們大量消費的商品。品茶是一種欣賞生活、獨具東方魅力的文化,“潔性不可污,為飲滌煩塵”的高雅品茗境界,更是為現代人所推崇。因此,茶葉包裝設計應在實現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品位,而有效的設計手段是在設計中融合中國文化元素。近年來,在平面設計領域屢放異彩的印文化藝術符號也可以作為茶葉包裝賴以汲取的中國文化元素。考察中國印文化的歷史可以發現,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藝術精髓之一,印由初始的權力的憑信、防偽的手段,發展為一種藝術文化,形成印文化符號,成就了別具一格的東方美感和豐富的文化意涵,展現出中國印文化藝術獨有的魅力。將具有悠久歷史淵源和豐厚積淀的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無疑能使中國的茶葉包裝設計在提升文化品位與展現民族風采方面更勝一籌。
作為茶葉生產、消費與出口大國,中國如何展現自己的茶文化特色,突出中國茶葉產品包裝的形象,確立具有民族品牌特征的茶葉包裝風格,已成為生產商、銷售商和包裝設計師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綜觀目前的茶葉包裝設計藝術,作品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大量融合了印文化藝術的語言,其中不乏優秀作品。然而,學術界針對印文化在茶葉包裝設計中應用的討論略顯零散,以此專題進行論述的論文更是鮮見。本文擬圍繞該主題展開研究、拋磚引玉,以期為茶葉包裝設計藝術提供有益的啟示與參考。
本文認為,茶葉包裝設計與印文化的融合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大有作為。
一、促進文化傳承
傳承建立在對本民族文化深層理解的基礎上,而非簡單照搬古典。中國的茶葉包裝要體現獨特的民族性,需要文化的傳承延續,更需要超越創新。中國的茶葉品牌要立足于國際銷售市場,就要充分突出包裝中的民族文化底蘊,將一種精神滲透進去,使一種神韻體現出來,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茶葉包裝設計作品。[2]
1.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有利于展現民族文化,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隨著歷史的演進,中國印文化的應用層面不斷地延伸,并因其逐漸內化為深厚的民族文化涵養,且具有多元的面向而能呈現出不同的內涵和象征,歷久而彌新,成為極具東方意象的文化符號。近年來,中國快速發展的茶葉市場商機無限,中國傳統文化對提升中國茶產品形象的作用也日益顯現,中國印文化的符號元素也因此被大量應用在茶葉包裝藝術設計作品當中。特別是中國的印文化符號承載著東方文化的豐富內涵,能在視覺上具體呈現出東方文化的意味,經過新舊元素的古今融合,中國的印文化符號重新變幻出新樣貌,可在茶葉的包裝設計中展現出由文化傳承而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2.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有利于弘揚人文精神,成就設計時尚
中國印文化符號在現代潮流發展下,不但延續了傳統的文化精神,而且注入了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不僅可以塑造出東方的生活風格和生活美學,更使得抽象的人文精神與日常生活實現有機結合。中國印文化符號所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意象,符合現代人追求人文精神的價值取向,可成為設計應用中展現人文精神的東方文化符號。在眾多西方包裝風格形式的市場上,這種帶有東方意味的中國印文化符號,能將東方文化具體展現在茶葉包裝設計的表現形式中,以增強茶葉的商品形象魅力和價值,從而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進一步通過消費者去塑造出風格形象,達到以消費促文化的功能。這既符合時代的文化潮流,也是一種新興的人文思維和設計時尚。
鄭 州 輕 工 業 學 院 學 報(社 會 科 學 版
)2014年
第3期
王志固:論茶葉包裝設計與印文化的融合
二、突出視覺傳達特征
茶葉包裝設計表達語言與其他平面設計相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茶葉包裝是一種視覺傳達設計,由于傳達的方式、內容和媒體不同,現代茶葉包裝設計呈現出許多茶葉產品特有的形式特點和規律,概括起來,主要體現為視覺傳達特征的直接性、寓意性和競爭性。展開茶葉包裝設計與印文化多形式、多層面的融合對突出視覺傳達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1.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能增強視覺傳達特征的直接性
包裝設計兼具保護產品與刺激消費的雙重功能。包裝設計作為商品的外在附加物,其主要目的是讓消費者正確而快速地了解產品的內容。在商品市場高度集中的條件下,由于時間與空間上的原因,包裝設計不可能也不必要傳達更多的東西。現代茶葉包裝設計受時代變化的影響,大多體現為一種簡潔明快的格調。
有鑒于此,茶葉包裝設計可以融合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中國印文化,運用其形式美法則進行茶葉包裝的設計。在視覺構成形式中借鑒印文化內蘊的“結構相生”“布白相讓”“計白當黑”等藝術理論與表現手段,包裝設計中運用印文化“留白”的形式美處理手法和“有形有意”或“無形有意”表現技法,在茶葉包裝設計有限的空間中達到主題鮮明和重點突出的目的,避免出現由過多地羅列與堆積而造成畫面雜亂無章、產生視覺困惑的情況。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對“空白”有這樣精辟的論斷:“無窮之意達之以有盡之言,所以有許多意,盡在不言中??瞻字悦?,不僅在有盡之意,而尤在無窮之意。”[3]所以,茶葉包裝應借鑒與融合中國印文化的形式美法則展開“空白”設計,賦予“空白”以無盡的生機。如圖1新紅袍茶包裝,該作品以篆印造型“紅”突出設計核心,綜合文字與色彩的組合,所構成的風神流動、莊重典雅的視覺效果飽含沖擊力和感染力,表達了中國茶葉包裝設計的審美獨特性。簡潔而不簡單,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4],能有效增強茶葉包裝視覺傳達特征的直接性。
2.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可實現視覺傳達特征的寓意性
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友情、品親情。所以茶葉包裝需要導入有濃厚文化象征內涵的設計元素,以增強它的寓意性。茶葉包裝通過視覺表達上的一些要素,能給消費者帶來聯想,引導消費者對包裝內產品性質的理解,激發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識,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親近感、信任感,最終促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購買的意愿。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追溯飲茶的歷史,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墨客多與飲茶有著不解之緣,特別是其品茗期間的意境,更是被吟風詠月的文人雅士所渲染。而有著同樣歷史文化積淀的中國印文化,在悠久的歷史傳承下,通過它的各種用途已承載著沉甸甸的象征意義。如古代帝王的印璽具有尊貴、至高無上及皇室繼承的傳統象征;帝王授印給臣子時,印是權力的象征;普通民眾在商業往來中使用它時,印是信用、誠信的象征;文人書畫家用它時,印是藝術的象征。印所擁有的千年歷史,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此外,由印面意象美和意境美所營造的“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遠格調,又賦予了它引領觀者步入自由夢想的空間,憑借想象的翅膀,達到理想的境地。因此,包裝設計師可以透過印文化外在的特征與內在的意蘊,將其作為茶葉包裝設計的視覺元素,并依據印文化在使用傳統方面所具有的象征性,來詮釋其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寓意性。這不僅可以強化茶葉包裝內在的實質美,更能展現出茶葉包裝外在的形式美。因此,若能將茶葉包裝與印文化的內蘊相融合,借由印文化藝術元素提供視覺聯想,透過作品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計語言準確傳遞茶葉品質與價值,則既可實現視覺傳達特征的寓意性,又可達到商業宣傳的目的。
3.將印文化融入茶葉包裝設計,能提升視覺傳達特征的競爭性
為了凸顯中國茶葉產品的特征,茶葉包裝設計在版面構成設計中的圖形、色彩可多采用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相關的元素。其中,中國印文化的印面章法藝術就值得進一步的挖掘。如在印面上表現出印文間的大小錯落、疏密虛實、屈伸挪讓、俯仰向背、對稱呼應、陰陽襯托、夸張變形等內在的章法都有濃厚的造型屬性。[4]茶葉包裝的版面構成設計可直接或間接地將印面章法藝術運用其中,而且這種在統一原則下追求豐富變化的特點,正是印文化的秉賦。實踐證明,印文化內蘊的形式美章法與平面設計中的畫面構成技法有著許多相通的地方,因此,它與現代平面設計有很好的契合度。版面構成通過融合印文化元素,可充分發揮印文化獨特的造型屬性所傳達出的視覺要素的強度,既能展現出茶葉包裝的民族風格,又可以讓包裝設計作品脫穎而出,使之更具市場競爭力。
茶葉包裝設計除了要有富有創意的版面設計形式外,還需要有畫龍點睛的裝飾。而在這方面中國印文化的鈐印藝術最值得借鑒。鈐印藝術作為中國書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其寫意的奔放不羈、水墨的深沉夢幻,還是工筆的細膩唯美,只要加以紅色鈐印的點綴,畫面頓覺穩定、嚴謹而又不失活躍生動之感。因此,一幅沒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沒有一方好的印章作點睛之筆,同樣是一種遺憾。[6]由此可見,紅色的方寸藝術在畫面中所形成的視覺藝術美,及其表現出的視覺強度與辯識度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其中的迎首章、押角章、肖形印等閑章外形輪廓自然而多變。如圖2的正山堂茶包裝版面設計,作品以水墨筆觸和書法為底紋渲染版面氛圍,重點文字“精品”與“茶”采用肖形入印,透過印文化符號里的文字和意象,突出產品的主要特色,所形成的畫面“點睛”效果更是靈動無比。所以,在版面裝飾設計中通過巧妙的古今融合,既能有效地傳達茶葉包裝產品的基本信息,又能作為裝飾元素增強視覺形象的記憶度,直接提升茶葉包裝產品在貨架上的競爭性。
三、展現茶葉品牌形象
茶葉的品牌形象設計與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印文化相融合,不但可以體現出中國茶葉的文化內涵,而且可以在茶葉包裝的形式中塑造出獨具中國韻味的企業形象。
品牌形象設計與中國印文化的古今融合,不是簡單地將印面的文字進行組合設計,這樣只能使設計作品顯得平庸和單調。它必須在了解漢字的意義和構成法則的基礎上,融合中國印文化以形傳神、以形表意的形式美特點,把它內在的精神轉化為有形的物象,將之運用到現代品牌標志設計中,以設計出好的作品。此外,品牌形象設計融合印文化,應講求色彩的明快,裝飾風格的簡約、明確、自然,達到一種單純而又典雅的設計格調[5],從而表達出中國傳統美學中老莊美學思想,這是茶包裝美的最高形態。因此,將中國印文化的審美思想貫穿于整個茶葉包裝設計裝飾過程中,是一種以民族文化藝術為基礎進行古今融合設計模式。特別是在品牌標志的設計與創意方面的融合運用,能更有效地傳遞出茶葉包裝設計整體表現形式的中國韻味,提升中國茶葉包裝的品牌形象,進而提高茶葉產品的附加值。圖3為福建武夷山茶的知名品牌“正山堂”的包裝設計。作為國內外暢銷的紅茶,該產品的標志設計充分吸納了中國印文化的形式美語言,以草書“山”為圖形元素的巧妙融入,成功地塑造了“正山堂”的品牌形象,其傳遞給消費者的不僅是茶葉的產品特征,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極好地突出了“正山堂”茶葉的區域文化特色。
標志是一種特殊的、具有象征性的大眾傳播標記或圖形符號。中國的印文化融合了文字與圖形元素,具有很強的符號特征。而這種符號的諸多元素呈現出的獨特性、跳動性,又能吸引消費者的視線,凸顯東方文化特有的審美形態,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會超過語言文字。成功的品牌形象在視覺上具有鮮明的標志性,茶葉包裝設計從突出品牌形象的設計角度出發,運用符號化的藝術表現形式最具有效性,它可以達到強化視覺沖擊的作用,成為近年來品牌茶葉的標志性特征。品牌標志的符號化,用識別性能良好的符號來濃縮畫面信息幾乎成為保證商品不被淹沒的唯一有效手段。如圖4的標志就是運用中國印文化符號設計而成的。作品在圖形、色彩、字體等局部形象上的融合,將茶的特點、品牌特征等都很好地融入了茶葉標志設計當中。
好茶需要有一個好的標志,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一個成功的品牌標志被市場所賦予的無形價值,使得商家們趨之若鶩。所以,茶葉的品牌標志在包裝的整體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v觀目前市場上高品質的茶葉產品,運用具有深厚文
化底蘊的印文化符號來凸顯中國茶葉包裝藝術的民族風格與特點,已成為設計師們的共同設計導向,也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同。
四、結語
茶葉包裝設計要展現出濃郁的中國韻味,就必須將具有民族獨特性的藝術元素糅合到設計風格中。當代的中國茶葉包裝設計要做到與國際化水融,既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設計理念,更需要立足于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創新表達。將印文化從形式到內涵的精華元素加以提煉,有效地與國際包裝設計藝術的審美形式融為一體,能準確反映當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創造出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茶葉包裝設計作品,從而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樹立中國茶葉品牌形象。因此,我們應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的融合與創新,探尋中國印文化元素與國際化包裝設計交融的方式,從而創造出富有中國文化意蘊的茶葉包裝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
曾迪來.現代包裝設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10.
[2]張斐斐.論中國茶葉包裝的審美追求[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2卷)[C].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480.
[4]王志固.試論書籍裝幀設計形式的“簡”[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