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1: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課堂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要求古箏教師要把樂曲所含有的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所謂德育,即對學生進行道德規范的教育,是教師“運用道德倡議形式激勵學生的高尚行為”。因此,作為古箏教師要在教授樂曲時,要“德”與“技”并施,統籌兼顧。既要注重對樂曲指法和譜面音準等問題的指導,同時也要將樂曲內在的思想感情,作為音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導學生正確地表達、體會和理解,以陶冶和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如箏曲《戰臺風》,這首樂曲以其豐富多樣的技法,熱烈奔放的旋律,成為學生學箏考級的必彈曲目,全曲五個段落,而每一個段落都有其深刻地思想內涵,在樂曲開始時,所表現出的是繁忙的碼頭景象,以及臺風陣陣襲來時的情境,全曲的中心段落表現了碼頭工人頑強不屈的與臺風搏斗的情景,到最后雨過天晴,碼頭又恢復了一片歡騰場面。所以,當代學院道德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因而需要教師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對一定的事件(諸如碼頭工人頑強不屈的與臺風搏斗的情景)或行為,進行對與錯、愛與憎的判斷能力的熏陶和感知,提高學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作為本文作者在講授這首箏曲時,除講解示范樂曲基本技巧外,重點向學生講述碼頭工人與臺風搏斗的奮斗精神;講述碼頭工人不畏艱難、勇敢豪邁的氣魄;講述碼頭工人對未來必勝的信念,使學生在學習本曲之前,對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有所了解,也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本曲目的思想內涵,寓“道德教育”與學習曲目之中,從而激發起更高的學習信心和熱情,為圓滿完成古箏技能課堂教學計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傊?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34265.html" target="_blank">大學古箏技能課堂教學上,應該技術性與思想性并重,應該把思想教育與專業技能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一舉兩得,實現“雙益”,不僅要求學生勤學苦練,提高演奏水平,而且還要結合曲目情節,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教化”作用,也為學生將來從事教師職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所以,古箏教學必須教之有型,言之成理,論之有情,由淺人深,由簡到繁,有效滲透,才能取得豐碩的教學效果。
二、“學之有思”與“學以致用”
在當今古箏教學領域,長期以來,存在一個約定俗成的定式,即:模仿,更具體來說,就是教者要求學生仿聲、仿動作,每位彈箏者彈琴的一招一式,古箏行內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誰的學生。本人在古箏教學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簡單地模仿,而是要求學生在古箏專業學習中做到“三思”,即:一要“學有所思”;二要“學后再思”;三要“課后多思”,尤其是對古箏專業術語的理解,要求學生多加記憶和學習,定會使學生學有所成,圓滿地完成學業??鬃釉缘馈皩W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皩W有所思”,這是本人對學生課堂學習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心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遇到難解的演奏指法問題時,能夠自主處理。沈陽音樂學院南校區古箏教師王瑩認為,“學有所思”,“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學后要思,要能夠從教師教學語言中思考相應的關系,以及能夠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進,進以學之,把學到的教學語言藝術精華,凝練出具有自己特色并能夠為之所用的新語言形態”。從本人學習古箏曲目的實踐規律得知,學習任何一首古箏曲目,哪怕是一首練習曲,都要注重對思維的啟動,在彈奏和練習時,多動腦子,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記得畫家齊白石有一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畫如此,他道出了技能教學的真諦。他告訴人們:任何一種器樂演奏學習,都是一種技藝才能的學習和掌握,只有多思、多想,才會少走許多彎路,才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不斷提高創新與創造能力。筆者也曾學習過大量傳統箏曲,也曾得到古箏老藝人傳授技藝,如在大學期間,作為我國客家箏派傳承人饒寧新教授的學生,對于古箏技藝學習也曾有過親身體驗和教誨,從而得知,早期的老藝人在教受樂曲時,往往教授的是樂曲的骨干音,要求學生在骨干音的基礎上,進行自由的加花或變奏。資深的老藝人強調演奏者在原始譜基礎上創造旋律的重要性,強調旋律的優美與否,取決于演奏者的音樂素養與自身氣質,而且,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發揮自主創作能力和技巧,以充分體現和地方風韻。
本人在古箏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課堂上“學之有思”,而且,還要做到“學以致用”,以檢驗學生的而接受能力.”學有所思”這一環節,檢驗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的是興趣問題,“學以致用”則是解決學生的接受能力,將學習內容化為演奏實踐.所以,為了提高學生演奏實踐能力水平,本人在教授各流派箏曲時,通常以樂曲的“骨干音”為基礎,將“顫”、“按”、“滑”、“揉”等技巧、各箏派不同的演奏風格和“加花”、“變奏”特點,以及“古箏搖指的點、面、角、速、力、氣等所構成的不同音色的幾個要素”,作為重點進行講解和示范,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各箏派的演奏特點和技巧,在基本的樂曲框架內,讓學生能動的自由發揮,使演奏的樂曲不僅具有地方性的風韻,同時也具有演奏者自身獨具的特色,特別是古箏的“搖指”,技法和種類很多,不僅有“搖指”,還有“輪指”,僅就搖指古箏“搖指”而言,就有“大指搖”、“食指搖”、“中指搖”等技法[6],由此看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從教師教學語言中思考相應的關系,以及能夠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進,進以學之,進而將知識融會貫通,理解透徹?!皩W以致用”,是師者的期望,也是學者的追求.每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后,以至能夠登臺演奏,這是學習古箏曲目的最終結果。學習最終目的是能夠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而談到學以致用,則必然要提及教學實踐的過程,古箏也是一門專業藝術,學生學箏是為了有“用武之地”,以便日后言傳身授,為己所用,為社會服務,這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學工作者所期望的。
三、“音樂之美”與“欣賞之美”
一般來說,音樂教育的核心是以審美體驗為尺度,衡量音樂所帶來的美的感受,古箏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在古箏藝術教學中,作為民族器樂專業學習,本人通常也將美感教育,放在技能教學的突出位置,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古箏的學習和演奏中,盡情滴享受旋律之美、音色之美。為了讓學生對古箏演奏的姿態之美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感受古箏這一古老樂器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習箏的興趣,本人通常是將美育教育注入古箏曲目學習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美,欣賞美。比如在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的教學中,就是如此?!稘O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箏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這是一首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箏獨奏曲。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萬頃碧波的畫面,十分優美動聽,確有“唱晚”之趣,《漁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歡樂情景,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贊美和熱愛。全曲分為三段,而每一段都表現出了獨特魅力的音樂之美。如:第一段的慢板,深刻滴表現了柔情似水音樂之美,悠揚如歌,平穩流暢,極富有抒情性。在右手彈奏時,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整段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展現了迷人的景象:漸漸西沉的夕陽,緩緩移動的帆影,輕輕歌唱的漁民,它帶給人以“唱晚”之意,抒發了人們對美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贊賞。樂曲第二段的音樂,雖然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描繪出幽美美的意境。這段音樂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波浪前進的歡樂情緒,以及進入第三段快板以后,音樂旋律雖有變化,但在演奏過程中,運用了一連串的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加之突出運用了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疊用的催板奏法,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美好景象。在樂曲進入突然切住之后,樂曲尾聲緩緩流出,所展現的出人意外的音樂之美,使人沉浸在美麗的景象里,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筆者認為,在對學生講授古箏演奏基本技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傳授樂曲中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將會使得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古箏演奏美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審美能力,更有助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這是古箏藝術教育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四、“導入教學”與“交流互動”
在古箏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采用交流互動教學方式,能喚起學習動機。一般情況下,學生都喜歡學習新曲子,它類似于工科開設新學科,或進入新單元和新段落的教學過程。在學生尋求新鮮感之前,有目的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定會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渴望。而古箏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繪圖或列表,以輔助知識信息傳輸等形式,因此講授是十分必要的。在古箏課堂教學中,講授是以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輸知識的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的一類教學行為。導入教學與交流互動,是技能課堂教學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注重學習方法,更缺乏學習的目的性。我們都本能的知道,有些學生用一種方法會學的很好,而有些學生則用另一種方法可能會更有效。一方面,教師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因為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需要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拓展新思維與新的教學觀,都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才能夠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地理論依據和專業技能的新成果,在理論上,即是“教學相長”。倘若教師只停留在現有的某一階段,那么,若干時間以后,你的教學語言就必將會失色,缺乏生動和激情,缺失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藝術魅力和潛在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實踐教學體驗的過程。
在課堂上,在教師導入、啟發性語言,使學生激發靈感,敢于評論,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學生只有在教師面前積極的進行語言鍛煉,積極參與教學,彼此觀摩,互相評價,交流互動,才能夠更大的進步,形成“在學中教、在教中學”的良性循環,實現“教與學”的真正統一。以箏曲《瀏陽河》為例,《瀏陽河》原本是根據湖南民歌旋律創作于1951年的一首歌曲,后由古箏演奏家高燕老師講其改編為古箏獨奏曲,樂曲在原有旋律的基礎上,進行加花變奏的處理,并加入了雙手快速演奏和左手快速琶音等技巧,增加了樂曲的難度,使之成為一首經久不衰的經典曲目。旋律中有濃郁的湘西風格,演奏這首箏曲是由于大量旋律音是由左手滑出來的,所以對于左手上下滑音音準的準確掌握是演奏好這首箏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學習樂曲之前,首先以《瀏陽河》這首歌曲導入,讓學生細細體會旋律線條中百轉千回的韻味,并要求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每個字的拖腔及地方性的音樂特點,然后再開始學習演奏樂曲,由于對樂曲旋律的前期準備,因此避免左手滑音音不準的問題,有助于更好的表達音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講授必須運用語言,通過教師講授能與古箏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生銜接,并相互作用,與之相連的就是課堂提問。在古箏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的一個最好方式。古箏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它的最常用的行為方式,就是師生之間的問與答。從教學的實踐看,課堂中的問答大致表現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比如:學習各古箏流派曲目,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問:古箏流派有幾種?古箏各流派樂曲的特點?某一古箏流派曲目表現的意境等等。還有就是學生自發地提問,由老師予以解答?!皩虢虒W”與“交流互動”,是當前大學課堂技能教學常見的一種模式,其特點就是人們常說的“啟發式”教育。作為大學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這種教學方法,不斷地培養和提高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水平,也就是提問的技能水平。而提問技能作為啟發式教學的一個方面,是指教師提出問題,或誘導學生質疑發問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它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人古箏教學的實踐證明,提問式教學不僅能推進教學過程的發展,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還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提問,達到了理解,思維也得到開拓,激發想象與聯想,培養創造性或靈感,在古箏教學上,定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古箏藝術教育人才。
五、結語
論文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運用能力
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弱,部分學生相當于從零開始學習英語。還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學習。身為中職英語教師的我們面臨著許多教學難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不少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厭學思想嚴重,老師在課堂上維持紀律就要占用不少課堂時間。由于這些因素的制約,中職英語教學大多是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是否合格,忽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向學生灌輸英語基礎知識,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教育的本質是幫助人獲得生存能力的社會獲得。培養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學英語教學論文,中職英語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和模式,不斷探索出能加強中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重語言知識輕語言應用
由于教學設備的不足和教學課時的限制,中職英語教學課堂仍然沿用以“詞匯”、“課文”、“語法練習題”為教學重點內容的教師主講模式。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側重語言知識的傳輸,學生大多只是被動接受,練習語言技能的機會很少,語言交際活動缺乏。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學生在沉悶壓抑的課堂環境中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學生要么講話開小差,要么在課堂上消極麻木,無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語知識的學生,就算是能輕松應付學期考試或者畢業考試,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也普遍不高,遠遠達不到中職英語的培養目標。
(二)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投入
多數中職教師把精力放在了對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業和練習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有接觸外,課外與學生接觸中學英語教學論文,交流和溝通很是不夠。有的甚至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因而無法進行因人施教。對厭學和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教師若不及時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因勢利導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大大影響中職英語教學的效果。
(三)重教學輕科研
目前很多中職教師在對科學研究的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沒有充分認識到科研對提高學校發展和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科研是學術性研究性大學的專利,僅僅把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作為完成了教師的本質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職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時中職教師培訓進修的學習機會較少,也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科研水平。近年來,部分中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欲望雖有所增強,但由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科研知識培訓,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師只是在單干科研,集體合作搞科研的較少,大大影響了整個中職英語教學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際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各類交際活動中涉及文化的種種問題。波特和莫瓦把影響交際的因素分為三個方面:(1)觀察事物的過程,其中包括信念、價值觀、態度、世界觀及社會組織;(2)語言過程,其中包括語言與思維模式;(3)非語言過程,其中包括非語言行為、時間觀念和空間的使用。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際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中職英語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基本能力包括:
1、語言和非語言行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認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際理論為指導,加強中職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
(一)轉變思想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更新英語教育和學習觀念
首先,應從師生的意識形態上消除語言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的陳舊觀念。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絕不是獨立于文化之外的單純的符號系統。戚雨村先生認為語言是一種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重要作用。人們在語言中儲存了前人的全部勞動和生活經驗,詞語則記下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態度,記敘了民族和社會歷史發展進程,后人通過語言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積累下來的整個文化。反之,語言包括語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獨立存在,不能脫離一個民族流傳下來,文化是決定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風俗習慣的信念體系。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學習英語就必須學習其文化背景知識。中職英語教師不僅自己要轉變這一英語教學理念,更應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習掌握英語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單純的知識傳輸性教學會使課堂沉悶乏味,學生往往失去聽課的興致而攪亂課堂教學紀律,造成課堂教學缺乏實效。因此,教師在講授英語語言知識點時,應結合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傳輸和講解,讓所講的語言知識點在豐富趣味的文化內涵中娓娓道來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栩栩如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詞匯教學
在講解英語生詞時,應采用英漢對比法,結合詞匯文化內涵進行講解。目前,許多英語教師講解詞匯多以概念意義為主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而語義學告訴我們,英語詞義有七種之多,只講解概念意義而不解釋其它意義是不能達到對詞義的全面理解的,當然也就影響了學生對詞匯的深刻記憶和鞏固。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對特定事物的獨特感情評價及聯想等。對此,我們可以采用對比教學法。例如:中國文化中的“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形象,漢民族一向以“龍的傳人”自稱。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間傳說中兇殘的怪獸。在史詩Beowulf 等傳說中有敘述為證。再例如,漢語里說一貧如洗,而英文卻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見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沒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個人極度貧窮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語篇分析和講解
除了詞匯講解,在做語篇講解和分析時,更要重視文化因素導入。對于課堂教學而言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語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文(text)。對此我們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給學生就課文有關內容加入文化介紹和討論。例如,在講授中專英語課文All about Me時,教師可以介紹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內容。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看看哪種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讓學生學到了規定所學語言知識點,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際運用能力。
3、跨文化交際情景對話練習,強化英語實用能力培養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學科,除了教師的科學合理講授傳授知識和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有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才能讓學生記住所學的,運用學到的。在教學活動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可以營造一個基本接近于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例如,當學生遲到時,一定要鼓勵學生用英語說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會說,老師可以教授幾遍,等他會了,然后再讓他進教室。這樣他再遲到,就會想起并運用這句話來進行交際了。這對其他的同學也是一個教育學習的實情實景機會。中職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和“參與式”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英語跨文化交際實用能力的培養。例如運用角色扮演活動進行跨文化交際打招呼的練習。教師安排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外國學生Tom、中國學生Lingling、外國老師Mr.Brown中學英語教學論文,給出早上在學校見面的情景, 讓學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擴展對話內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對方打招呼,還可以與對方進一步交談,例如討論對方的穿著服飾,或是當天的課程等等。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則鼓勵其說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來了解英語民族文化知識
中職英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來了解英語民族文化背景知識。如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有趣的英美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并督促他們在早讀時注意文化知識的積累,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聽原版錄音或看原版錄像、電影以及多媒體畫面,通過真實的交際情景,通過視聽感官對學生大腦進行刺激,加深對英語語言和交際運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價值道德觀等基礎上,又不斷促進自身英語交際實用能力的培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四)、強化閱讀輸入
閱讀和記憶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閱讀可以強化鞏固記憶,閱讀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中職學生閱讀英語主要從早讀和課外閱讀來實施落實。英語早讀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職學校應該把學生的英語早讀當成一件堅持不懈的長期工作來抓。英語教師應該在早讀時間進班輔導。中職學生自律能力差,早讀的場面往往是老師前腳剛走,教室里要么是鴉雀無聲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要么便是亂哄哄的說閑話。因此英語教師應當為負責的班級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讀計劃,并按計劃逐步實施落實。做到早讀有安排,有檢查。這樣才能有早讀的實效性。學生只有通過英語早讀,記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詞匯和句型,才能學以致用。除了早讀,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趣味性強,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英美報刊小說和書籍。既可以豐富課外生活,也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眼界。同時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也是一個積累和促進。
四、結束語
跨文化交際理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理論,它具有多學科性質,與它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有四個學科,即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社會語言學和傳播學。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和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際的理論促進中職英語教學,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交際實用能力有待于學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職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師們的合作和研討。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A]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語用者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張靜.強化高職英語日常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討[J]上海翻譯,2011(03)
[4]張書青.加強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曉軍.語言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3(02)
[6]馬玉梅.跨文化交際與大學英語教學[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
論文關鍵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未來的社會里,多數職業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分析、創新能力。新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做數學學習的主人。面對這一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下功夫,讓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進而主動地去鉆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中認識新知,掌握技巧。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確立自主學習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教師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特別應注意培養學生這種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究、質疑問難、敢說敢議,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自覺自主學習的教育,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來競爭社會的需要,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教師應借助各種途徑,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砥礪自主學習意志。如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學成才的事跡,幫助和引導學生克服依賴、畏難心理,充分認識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給予“你能行”的積極心理暗示,喚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起“說我行,我就行”的自主學習勇氣和自信。
二、營造氛圍,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小學教學論文小學教學論文,需要我們創設一個比較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能積累豐富的事實材料,能使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從而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再創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可設置這樣的問題作為引入:有一張厚度為0.1毫米的紙,如果將它連續對折20次,會有多厚?請佑算一下,如果將它連續對折30次,會有多厚? 只要學好了今天的內容――有理數的乘方,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三、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免費論文下載。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也可講講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一種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象棋,為了對這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這個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聰明的你認為國王能夠滿足這位大臣的要求嗎?假設以100粒/克計算,結果應該是多少噸?
這樣用數學故事作為課堂的開頭,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語),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決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學。好比過河,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同樣,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更離不開學習方法,良好的自主學習方法必定會使自主學習能力水漲船高。初中數學常見的自主學習方法有:閱讀自悟、目標導學、有序觀察、探究發現、分析推理、質疑問難、討論驗證、類比遷移、整理復習等。
五、積極開展課外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用”數學、“做”數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學中,多開展一些數學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這樣他們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教學“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張師傅在搞大掃除時,不慎打破了一塊圓形的鏡子,只揀到如圖1所示的殘片小學教學論文小學教學論文,他想重新配制一塊與原來一樣的鏡子,配制時要找出圓心和半徑,他感到很為難,你能幫他解決嗎?
六、充分利用開放性問題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該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 在三角形三邊關系一節中,教師在上課前要求學生事先準備五根長短不一的小棒,長度分別是5 7 10 12 15 ,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個三角形,由實踐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多少?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直觀比較,趣味盎然的進行學習。
七、優化自主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有利于促進師生交流,形成良好雙向反饋,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它具有導向、反饋、矯正、激勵、評判、驅動等功能。傳統課堂教學師生單一的反饋模式忽視了學生做為一個獨立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評價觀念,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努力做到:1、評價目標多元化(由僅對認知水平的評價轉變為“知識與品質并重”的評價);2、評價內容具體化(由僅對學習成果的評價轉化為“成果與過程并重”的評價);3、評價形式多樣化(由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生轉變為“學生的自評、互評”)。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對教師(甚至課本)進行評價,教師應摒棄師道尊嚴,允許學生向教師質疑,指出老師的錯誤,這也是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批判、主動發展的生動體現。
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見影”,但我們堅信,只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在與學生主動發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溝通上架設起一座橋梁,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有效轉化,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自能讀書”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委會:《數學》七年級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月第1版。
[3]林崇德:《智力的培養》,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4]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靈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馬斯洛等:《人的潛能和價值》,林方主編,華夏出版社,1987年5月版。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以育人為宗旨,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握新課程的理念,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致力教改,建設具有新區大港中學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 工作目標任務:
1、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基本常識,掌握簡單的參加體育鍛煉、娛樂的技能和方法,培養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初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并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的意識和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培養終身學習習慣,活到老,學到老,每人每天必須保持2小時學習時間。
3、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運動隊長年訓練計劃,并積極貫徹落實到位。
4、認真備課,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
5、加強教研活動,青年教師多開實踐課,努力用新課改理論來指導實踐,同組成員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本學期每人開1-2次校級公開課,市、區級骨干教師每人開2次公開課,新分配五年內的教師本學期開2次校級公開課。
體育組開課表
姓名周次星期節次班級
張體成8三2九(5)
15四3九(6)
邵繼忠11一4八(8)
常玉春15一2八(9)
張征兵17三3七(4)
於海燕16三3七(1)
劉岳松12三2七(12)
翟慶梅12二6八(2)
15三3八(7)
宣揚14三3七(3)
16三3七(3)
朱月芳13二 3九(7)
18二3九(7)
6、加強聽課評課活動,有教師開課時,其他無課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走進課堂,從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認真總結,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各位教師要認真做好教學總結工作,積極參與各類論文與教學案例的撰寫與評比,每人每學期撰寫1-2篇有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并養成及時寫教后感的習慣。
8、開展以老帶新、傳幫帶活動。使得年輕教師迅速掌握教育教學技能,能夠盡快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
三、 本組的基本情況及重點工作:
(一)本組的基本情況
新區大港中學體育組成員名單
姓名畢業院校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技術職稱訓練主攻方向及擅長項目
宣 揚蘇州大學1966、11本科中學高級總教練,負責運動隊訓練的全面工作。主攻方向:投擲、跳躍及運動后的恢復手段
翟慶梅蘇州大學1968、3本科中學高級大型運動會入場式及群體運動會的方陣訓練。籃球隊技術及裁判規則指導
王桂林江蘇教育學院1954.5大專中學一級群體運動會的方陣訓練,田徑裁判
邵繼忠江蘇教育學院1969.1大專中學一級短跑,田徑裁判
張征兵蘇州大學1973.3本科
中學一級投擲,中長跑,體育心理及健康。
朱月芳揚州大學1974、3本科
學士學位中學一級教研組組長,長跑及“冬鍛三項”
常玉春揚州大學1973、6本科中學一級短跑及跳躍,籃球隊
於海燕南京體院1974、7大專中學一級教研組副組長,年輕運動員的選拔及長跑
劉岳松江蘇教院1967、1大專中學一級主攻方向:“冬鍛三項”
張體成揚州大學1980.5本科
學士學位中學二級體育保健、籃球裁判及訓練
四、 教科研安排
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一次科研活動,具體時間為每周一上午第一節和每周四上午第一節課。初一備課組組長:於海燕 初二備課組組長:翟慶梅 初三備課組組長:邵繼忠
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撰寫教學論文。
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市級課題《多種力量訓練方法對初中學生爆發力提高的實驗研究》的攻關工作。迎接11月份市課題組的檢查。
五、 以老帶新,一幫一活動安排
張體成老師在教學、教科研方面由朱月芳指導,運動訓練方面由宣揚指導。
六、 本組具體工作安排:
1、制定教研組計劃及科研計劃,上傳本組公開課計劃表
2、各人上傳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
3、制定校田徑隊常年訓練計劃。
4、加強運動隊訓練,積極備戰鎮江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
5、做好鎮江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的報名工作。
6、參加鎮江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
7、各人按期開課,本組成員做好聽課、評課工作。
8、繼續加強校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對市運動會所取得的成績和不進行總結。
9、準備參加鎮江市第七屆“冬鍛三項”比賽。
10、全面總結校運動隊工作,寫心得體會。
參考文獻
[1]董曉莉.淺談多媒體課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98-99.
[2]張海.高中物理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和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潘順康,劉戰偉,姚青榮,等.大學物理教育中的幾個誤區及其對策[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4):102-103.
[4]俄燕,李少林,張春林.對制作大學物理多媒體課件的研究[J].甘肅科技,2004(1):145-146.
[5]李會章.大學物理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開發[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2):61-63.
[6]李明.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探討[J].大學物理,2005(12):48-50.
參考文獻
[1]王曉霞.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2)
[2]陳榮高.多媒體教學: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
[3]黃建華.物理課堂上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的利弊[J].數理化學習,2013(3).
[4]孫杏珍.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物理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11).
[5]張勁柏.新課改理論下初中物理教學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4(4)
參考文獻:
[1]黃建華.物理課堂上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的利弊[J].數理化學習,2013(3)
[2]顧斌馳.淺析多媒體技術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5)
[3]《積件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電化教育》
[4]《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課堂教學》.《中小學電教》
非營利組織為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重要就業領域之一。2010—2014年X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顯示,該校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在非營利組織就業比例達到53%。在這一背景下,根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就業領域與就業技能培育需要,開設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加強該課程教學管理研究,便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盡管非營利組織以非營利為宗旨,但不論組織的宗旨是什么,管理是所有組織的首要功能,而不僅僅是利潤的附庸,所有組織都需要管理。非營利組織不僅需要管理,而且還需要實現優質的管理。首先,非營利組織主要經費來源于社會捐贈,優質管理之下的非營利組織能通過管理更好地實現組織宗旨與使命,更有效率地開展工作,獲得良好的服務效果和社會贊譽,從而使組織行為與組織形象更加符合社會期望,為組織獲取可持續發展資源。其次,非營利組織大量使用志愿者勞動,優質的管理能使非營利組織吸引到更多數量、更高素質的志愿者,為組織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支持[1]。最后,在非營利組織不斷涌現、組織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非營利組織如何實現進一步發展,都需要經過組織管理的改變和提升。而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推行職業化管理:培育專門的非營利組織職業管理人。在大學生本科教育階段開設非營利組織管理教育課程,便是非營利組織職業管理人培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分析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為G市X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必修課程之一,總學時40課時。在傳統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學目標設定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理論知識,授課教師主要以理論講授方法為主,針對非營利組織定義與分類、國內外非營利組織發展、非營利組織戰略管理、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管理、非營利組織項目管理、非營利組織籌款管理八個方面展開理論教學[2]。同時,針對部分理論教學內容搜尋國內外相關案例進行課堂案例分析。盡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非營利組織管理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因教師自身無任何非營利組織實踐經驗,在課堂理論闡述和案例分析方面存在不夠深入的弊端,無法深入淺出地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致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且因教師所選案例與受教育者生活背景和社會認知差距過大,導致受教育者對案例內容理解有限,無法產生強烈共鳴、激發思考,出現案例分析教學方法無法實現預定教學效果的情形。
學生良好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能力培養不僅需要為其提供優質的課堂知識傳授,同時還需要為其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使學習者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在實踐過程中學習、掌握更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技巧。而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并未為學習者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教學者受自身實踐能力水平限制亦無法予以學習者非營利組織管理實踐指導,致使學習者非營利組織管理能力無法得到全面發展,實現有效培養,從而呼喚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發展新的符合人才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式。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三、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途徑
2012年5月,X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注冊成立了G市第一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積極投身非營利組織三大類型之一——民辦非企業管理實踐,并在民辦非企業管理過程中,積極與非營利組織另外兩種類型——基金會與社會團體互動,全面了解、掌握非營利組織管理知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X高校社會工作專業開展了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教師在非營利組織管理過程中積累管理案例與經驗,實現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給予學生生動的專業知識講解,提升教師專業教學水平。與此同時,教師積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管理,協助教師開展部分管理工作,通過實踐加強對理論的理解,并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雙重提升。最終形成實踐——教學——實踐這一循環體系,實現師生專業共同成長。
(一)重新厘定教學目標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培養具備一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理論知識人才”為“培養具備一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理論知識和具備較高的非營利組織管理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在注重培養學生非營利組織管理理論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學生非營利組織管理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獲取并積累一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知識,具備一定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能力,從而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能力,能更好滿足非營利組織發展需要。
(二)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改進傳統的課堂講授法,使用教師非營利組織管理實踐作為案例對相關理論進行分析、講解,使案例“有血有肉,接地氣、有人氣”。教師自身實踐所形成的案例不僅使課堂講述更加生動深刻、深入淺出,同時本土案例的應用還更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激發學習興趣。此外,在課堂講授法之外,布置課外作業,同步使用實踐教學法。學習非營利組織管理理論知識后,教師布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利用教師所創辦非營利組織為平臺開展實踐,交流、討論實踐心得,培養學生非營利組織管理實際操作能力。
(三)整合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改革后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主題在沿襲舊有模式八個教學主題的基礎上,對全部主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提升,在明確課堂理論教學內容之外,制定課外作業實踐內容,根據課程教學改革內容表(見表1)開展教學工作。
(四)變革考核方式
根據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內容的變化,課程考核方式亦隨之發生變更,考核方式圍繞課程目標而制定,考核內容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課程考核方式由傳統的閉卷考試更改為考核,從課堂表現與課外實踐成果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其中,課堂表現與課外實踐成果各占 課程總分值的50%,在此基礎上,課堂表現細分為課堂出勤率、課堂聽課投入程度與課堂討論參與情況,課堂出勤率占課程總分值的15%,課堂聽課投入程度占課程總分值的20%,課堂討論參與情況占課程總分值的15%,綜合多方面表現和成就確定最終成績。
四、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2013—2014年, X高校在兩屆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中開展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后,學生非營利組織管理專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其在課外作業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相關設計與工作策劃方案共被B機構采納三項,同時教師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得分相較于2012年評價得分平均增加了11.34分。從學生能力提升、教學成果實際應用和教學效果評價得分三個方面證實了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和必要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實行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在豐富受教育者理論知識的同時,又發掘、激發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增強其實踐能力,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趯W生未來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而實施的教育,能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個體,良好滿足社會變化和需求,實現個人和社會共同發展進步。此外,課程教學改革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互相依托、互相促進,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師創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背景下開展,既依托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又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舞臺,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和突破,最終實現學生和教師兩類主體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P·蓋拉特(James P.Gelatt);鄧國勝等譯.
曾兩度獲得教學比武市直和市級一等獎。工作業績突出,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標兵等光榮稱號。被評為“常德市優秀教師”“優秀黨務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先后榮立市級三等功、二等功,入選常德市第二批“十百千人才工程”優秀人才。在xxxx年在常德市優秀學子成才報告會上作為優秀教師代表作了題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報告。
在教學工作之余,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有十余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參與省級課題研究,課題論文《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收獲和再思考》發表在《教師》雜志上。
xxxx年繼續擔任高137班班主任、歷史教研組長、任教高三年級歷史。
在班級管理方面,關愛學生,信任學生,依靠學生,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成績突出。除各項常規工作做得很好外,上半年組織了愛心義賣活動,成果顯著,組織了全班同學參加的集體登山活動,收獲很大;下半年所帶137班的班級文化建設獲得了特等獎,疏散和跑操比賽獲得了壹等獎,在校園體育藝術節中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還組織了英語配音比賽,在各項活動中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提升,集體榮譽感大大加強。班級各項活動及總結均存留于“快樂驛站——137之家”的班級博客中。
在業務能力提高方面,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參加骨干教師培訓獲得優秀成績;參加禁毒知識培訓和普法知識培訓成績優秀;赴長沙聽取李鎮西的報告;聽取安徽銅都雙語實驗學校的報告;參與李衛東名師工作室的建設,上傳了大量資料;每天堅持閱讀和寫作,每學期有五萬字左右的讀書筆記和教育教學日記……堅持不懈的學習和經常的自我反思使我業務能力變得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各項工作先后多次被學校和上級單位表彰,任教班級學考合格率99.3%。獲得了“優秀教師”“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等光榮稱號。
矢志不渝,投身課改。深入研究全國高效課堂的九大模式,在所帶137班堅持開展學習小組學習,將班級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八人一大組的學習小組,常規管理和課堂教學均采取合作學習小組模式進行合作學習和評價評比,突出以人為本,充分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堅持教育科研,爭當學者型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繼續堅持參與學校省級課題《普通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對策研究》的研究并撰寫結題報告;論文《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獲xxxx年常德市教育技術論文評選壹等獎,《做好階段性總結》獲常德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優秀案例的征集活動評比二等獎,《做一個守望教育麥田者》登載在湖南教育師德網上;《高三歷史復習課高效課堂的探索》一文在xxxx屆常德市高三歷史復習研討會上交流,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