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5: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科學文化素質
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知識、技能與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高中化學階段知識與技能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而能力則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前提條件,是提升高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主要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素質教育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在重視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概念所蘊含的科學性,甚至要注意每一個化學概念形成的階段性,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進而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與運用。
2.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身體心理素質
在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能一定程度去克服自卑感,敢于面對困難、挑戰困難,久而久之樹立堅強的意志,讓學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全面發展。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勞動技能素質
素質教育下,實驗教學得到改善,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驗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并獲得化學知識與技能。高中化學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教學的規則,保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學習方法,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與探索精神。
二、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具體策略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高中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積極的情感、學習欲望以及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主要保障與來源。
1.1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與態度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收集與整理有效的教學資源,并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加強情感教育。例如:學習“氨氣以及化合物”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20世紀初期,科學家發明的高壓合成氨技術,進而讓世界糧食的產量增長了將近一倍,有30億人口能免于饑餓”等等這類資料講解給學生,這樣幾句話能有效調動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佩之情,同時也就激發學生對高中化學學習的熱情。又例如:學習“人類對源自結構認識的演變”的相關知識時,在介紹相關化學史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方法與態度,進而認識到科學發展是永無止境的。
1.2實踐活動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尤其是一些實驗現象比較明顯,而且直觀又生動,教師需要對這類實驗進行精心的設計與演示,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金屬鈉與水的反映”相關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這組實驗,在直觀生動的“浮、游、嘶、熔”等現象,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鈉的特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安全操作實驗的意識。
2.高中化學科學知識和能力教育是化學素質教育的核心
2.1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基本實驗能力
化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化學教師都認為演示實驗是非常麻煩的過程,主觀認為只要將實驗的原理、現象、步驟、安全注意事項等等交代清楚就行了。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要改善觀念,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某些實驗污染比較嚴重或者某些條件不準備無法開展實驗,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而且需要在多媒體演示之前設置相關問題,并正確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的態度去觀察實驗。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充分理解知識,而且還能積累一定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實驗能力。
2.2加強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當前高中化學教材設計了很多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究的實驗教材,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準備好實驗相關器材,然后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感受探究的樂趣。例如:學習“溶液的配置與分析”相關知識時,定容時若俯視或者仰視的情況會給所配溶液物質的質量濃度帶來哪些影響?學生在親自體驗之后,便能觀得知俯視的情況下是“凹液面”,實際上是低于“刻度線”的,進而使其溶液體積減少,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大;仰視的情況下則是“凸液面”,實際比刻度線更高,使其溶液的體積偏大,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小。
1.1滲透環境教育符合新課改和考試大綱要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必修課程的設計應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和實驗,要體現綠色化學思想,突出化學對生活、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學》等多種教材處都體現了環境教育的內容,酸雨的防治和無磷洗滌劑等一系列的規定,都體現了化學對環境保護的意義。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出現了關于氟里昂和N0x對臭氧層的破壞、酸雨、光化學煙霧、含鉛汽油對大氣的污染等環保試題,但由于這類題目取材新,學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滲透環保知識的教學。
1.2加強環境教育可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當前,很多學生對環保知識的掌握不是很好。如光化學煙霧、世界公害、近幾年在我國各海域都曾發生過的赤潮等常識都不甚清楚,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學中此內容涉及的很少。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有必要加強和重視教學中的環境教育。
2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2.1據教材內容確定好結合點,進行環境教育的有機滲透:
高中教材中有許多環境教育的素材,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有機地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學習NOx時,可按介紹NOx的性質介紹其毒性和對人類及環境產生的危害,介紹吸收防治方法(NH3吸收法及堿液吸收法)的步驟有機滲透。使有毒的NOx轉化為無毒或毒性較少的物質,為人類所利用。這樣學生不但學習了化學專業知識,同時也受到了良好的環境教育。
2.2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法制教育:
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昀要求。一般的滲透方法是講解某類物質或操作方法對環境的危菩,再提出相關的法律制裁條款,最后給出防治方法,例如學習SO2:時介紹煤和石油的燃燒、金屬礦石冶煉等產生SO2導致大氣巧染,進而產生酸雨,教師在介紹酸雨危害的同時,引入《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關于禁止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氣體的規定,最后介紹防治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化學知識和環保知識,更進一步了解了環保法制知識,增強了環保法制觀念,
2.3結合化學實驗滲透環境教育
第一,改進實驗方法。
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內容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環境,同時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需注意改進實驗操作、裝置等,盡量做到有毒氣體不外泄,提高尾氣的吸收量,向綠色化學方向發展。如銅與濃硫酸反應中產生的SO2氣體,可以依次通過石蕊試液→品紅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紅溶液→NaOH溶液,這樣既可以驗證產物SO2的性質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環境。
第二,發展微型實驗。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和改進各種實驗為微型實驗,如教材中氫氣與氯氣混合氣體在光照下反應,改成在小青霉素瓶中完成該實驗,效果也很好。利用這些微型實驗用量小、污染小等特點,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效果更好。
第三,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在平時教學中利用研究性學習課滲透環保教育。如高一講授環境保護內容時,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幾個課題組,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通過上網查詢、社會調查等手段去研究大氣污染、水污染、食品、固體廢棄物等幾個大方面中的個別子課題去研究。如蔬菜殺蟲劑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市內垃圾種類及處理、廢舊電池的污染等。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成果,這樣方式學生積極性很高,有數據、有事實、有圖片、有調查報告、課件等,形象生動,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與環保知識充分聯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與化學教學的結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可將做不了的實驗制成課件進行播放,既生動、又環保。如利用視頻資料為學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l2中中毒死亡,還可利用網上和一些書中下載、掃描的圖片播放給學生看,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通過播放有關環境教育內容,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環境的美麗與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了解環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五,在化學習題中充分體現“綠色化學”及環境保護的意識教育。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多注意收集各種資料,把有關環保內容的習題集中起來。在平時檢測和練習題中逐漸滲透。在高三復習備考中可作為專題教給學生,特別是有關國內新聞報道的熱門環保話題更應多予注意,因為它常常是高考的熱點內容之一。
3結語
關鍵詞 無效提問 誤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是否有效,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不太注意提問的藝術和策略,不會編擬和設計問題,使課堂教學效果減弱。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無效提問的癥結所在,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僅根據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所見所聞列舉一些思想政治課中的常見的無效提問現象:
一、化學課堂問題設計的誤區
其中較常見的課堂提問誤區還有以下幾點:
1、問題模糊型。教師提出的問題目的不明確、沒有層次性或漫無邊際,學生沒法回答;如在學物質的量時教師提問:1mol氫含有多少電子?質量是多少?此時學生一不知道這里的“氫”指的是氫分子還是氫原子,二不曉得“含有多少電子”指的是電子的物質的量還是個數,學生自然也就無法回答了。(該案例由許健老師提供)
2、提問齊答型。問題低級、重復,學生往往只須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如某個問題講完之后,教師還在問:大家說是不是(或對不對)呀?對于這類表面性的設問,對教師對學生來說都只是一種習慣性的表述,即不是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更沒有任何思考價值,還不如不問?。ㄔ摪咐稍S健老師提供)
3、問題偏離型。 所提問題“刁鉆”,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偏離了主題;
有教師在講完有機物分子式的確定后,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某3.2g有機物A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氣體和3.6g水蒸氣,試確定有機物A的化學式。教師雖然給予了學生一定的時間解答,解答情況是全班推算出有機物A化學式的學生寥寥無幾。很多同學都是設法去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來進行解題,但根本沒法下手,對于剛接觸有機物的學生來講,又對質量守恒定律沒有進行較為全面的復習,問題的設計難度太大,甚至有些同學推出了化學式,也不敢肯定是否正確。
4、點評不當型。對學生的回答不評價,或缺乏精當的點評;例如在學了SO2的性質后,題目中問到“下列現象說明SO2具有哪些性質:SO2使酸性KMnO4褪色”,學生回答為“漂白性”。教師告訴學生他的回答錯誤,但卻不分析具體原因,或只說這里SO2表現的是還原性
5、應變性差型? 針對課堂氣氛、學生的回答和反應,缺乏靈活追問的機智等。如在學習電化學時,用鋅片、銅片、稀硫酸組成原電池,觀察實驗現象時,學生會發現銅片和鋅片表面都有氣泡冒出。有學生就此提問,教師視而不見,或含糊其次。
面對“無效提問”的種種誤區,我們又如何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自覺的規避,切實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性呢?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增加問題設置的智慧。
二、 化學提問點設置的策略
有效的課堂提問具有如下特點:(1)表現出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研究;(2)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的發展相適應;(3)能誘發學習欲望;(4)能有助于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具體目標;(5)富于啟發發性,能使學生自??;(6)有一定難度,具有探索性,能促進思維發展。我們認為,采用以下幾種方式提問可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1、在知識的重點設問。
2、在具有批判性思維處設問。
3、在知識的疑混點設問。如在講到“鈉的性質”時,由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使得他們對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將后面的金屬置換出來深信不疑,在演示了鈉和水的以應并分析了這個反應后,突然向學生提出:鈉能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嗎?先給一定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然后請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回答并說他們得出結論的原因,教師此時只對他們答案中正確的部分都予以肯定。此時,學生會非常疑惑,然后教師請認為能置換出銅的同學給大家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教師在一旁指導),最后,根據實驗現象教師再作出相應的分析,同時指出兩位同學之前回答的不足之處。
4、在容易引起聯想、想象處設問。
華生的行為主義觀點認為:有什么樣的“刺激”,就會有什么樣的“反應”。梯度提問實際上解決了強度等同的“刺激”得到的“反應”平淡,產生的效果差,學生思維沒有的問題。同一低層次的問題,會使學生往往感到單調、乏味、枯燥,而同一高層次的問題,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放棄的情緒。梯度提問正好解決了以上這兩個問題,能切實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復習氯氣凈水時,設計了以下四個梯度問題:(1)氯氣凈水的原理是什么?(舊知識回顧)(2)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氣凈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相關知識遷移)(3)NH2Cl是一種新型凈水劑。試利用水解實質回答NH2Cl凈水的原因?(實際知識具體遷移)(4)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新型凈水劑。已知鐵酸鈉的氧化性比KMnO4氧化性還要強,其還原產物是Fe3+,試回答鐵酸鈉能凈水的原因。(實際知識運用能力遷移)
以上四個問題的設計以凈水為出發點,都是在容易引起聯想、想象處設問,問題的難度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知識的應用從記憶到遷移,從遷移到類比呈現了梯度的變化。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自然從問題的表象理解,層層遞進,到問題實質的理解,對知識的認識從低級向高級飛躍。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在化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形式,一堂好的化學課,必須要“形神俱佳”,即教師要在新的科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提問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還要根據課文的重難點,精心編擬、設制好問題,注意鼓勵和發展學生的獨創性;鼓勵學生大擔質疑,敢于“異想天開”;培養學生好思、深思、善思的好習慣,最終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作者單位:公安縣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