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教育論文參考的題目有哪些呢?小學教育非常的重要,對初中、高中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份精彩的論文,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題目,小編為你們精心挑選了100篇小學教育論文的題目,僅供參考!
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分析
2.小學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規劃與實施探討
3.關于農村小學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4.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小學教育政策探析
5.小學教育專業認同感量表的編制
6.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心理學類課程設置該走向何方?——基于中美比較研究視角
7.關于中央蘇區小學教育的若干思考
8.探究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
9.新課改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0.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設計”課混合學習設計研究
11.農村小學教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12.大學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問題
13.促進區域小學教育內涵發展策略
14.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分析——以湖北省屬6所高校為例
15.文化視域下的中美小學教育對比分析
16.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思想建設的途徑 優
17.小學教育專業特色及建設策略分析
18.關于貧困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19.江蘇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研究
20.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小學教育研究
21.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價值取向探究
22.回眸與反思:我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
23.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探析
24.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整合研究
25.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服務農村基礎教育——地方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服務農村基礎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26.對小學教育管理的思考與探索
27.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結構與訓練體系的構建
28.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
29.小學教師專業化與小學教育專業建設
30.論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綜合培養模式
31.今日加拿大小學教育的特點
32.小學教育與“小升初”選拔模式的思索
33.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特色建設探析
34.小學教育應融入創新思維的滲透
35.小學教育中懲罰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36.美國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特點與啟示
37.本科層次小學教育音樂學專業素質探究
38.地區間農村小學教育投入差異影響因素的分析——以河北省各縣為例
39.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探析
40.論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與學科建設
41.小學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與核心任務——以海南師范大學為例
42.淺析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進一步推動的策略
43.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討 優
44.清代學海堂中的小學教育與小學研究
45.關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
46.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47.中國和英國小學教育制度差異分析
48.本科層次全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反思與建議
49.從教師專業化視角看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發展
50.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人本主義理論的應用 優先
51.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發展
52.對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重要性的幾點思考
53.日本小學教育發展歷史、現狀及特征研究
54.寬與活:小學教育專業集群式課程模式改革構想
55.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性質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一
56.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的思路與出路
57.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特色所在
58.基于兒童生命的小學教育之思
59.以未來的視角探問今天的小學教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首屆小學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
60.小學教育特色專業建設“四問”
61.專業化背景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技能培養體系研究
62.中國地區間小學教育投入差異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財政能力和財政需求的視角
63.關于小學教育性質的再認識
64.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
65.美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探析及啟示——以佐治亞州立大學為例
66.新西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特征及啟示——以奧克蘭大學為例
67.小學教育改革的途徑與啟示
68.試論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特征——關于小學教育特點研究之一
69.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術性”詮釋——基于我國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現狀的分析
70.美國小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加州小學為例
7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體系的建構
72.關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
73.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師培養理念的思考
74.淺談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75.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作用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三
76.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問題研究
77.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數學教師知識的狀況及來源分析
78.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比較研究
79.創新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
80.中國傳統文化對小學教育教學的啟示
8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及其實現機制
82.專、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思考
83.美國小學教師標準與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以佐治亞州立大學早期兒童教育專業為例
84.認識小學兒童 認識小學教育
85.論小學教育專業的性質和特點
86.清末新式小學教育改革述論
87.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小學教育——兼談《教育哲學視野下的小學教師知識基礎》
88.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89.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分析
90.中外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啟示
91.小學教育福利供給的地區差異:現實狀況與未來走向——基于我國31省、市小學教育狀況的定量研究
92.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定位的向度分析
93.貧困農村地區小學教育普及情況分析——以云南省為例
94.關于中國地方小學教育財政支出的實證研究
95.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
96.“全科—應用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芻議
97.全球化背景下小學教育的特質和目標
98.實踐取向的小學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實踐研究——以《小學數學教學論》等四門課為例
小學教育呼喚高素質的科學教師。我覺得科學教師應該具備這些基本素質:
1.與時俱進的學科知識
《科學》內容異常豐富,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的基礎,看似簡單,其實奧妙無窮??茖W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從書本上學、從生活中學,盡可能提高自身的學科知識水平,更要與時俱進,掌握國內外科學領域最前沿、最新穎的理論。
2.科學規范的操作技能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教師需要有扎實而科學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酒精燈、溫度計的使用,怎樣用玻璃棒攪拌、用秒表記時,看似簡單,但足以表現自己的功底。只有教師科學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并加以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3.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
科學教師應該是一個智慧型的教師。這種智慧需要淵博的學識,更要隨堂的機智。張洪鳴老師教導我們:在學生面前,需要你表現得讓學生捉摸不定,你懂的要裝作不懂,不懂的又要裝懂,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讓學生不理解你是真懂還是假懂,把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起來。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表現得機智些,如將問題不露聲色地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自己,再在恰當的時候,解答問題,哪怕是科學上的未解之謎,也應該把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情況告知于他們,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去攻克科學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4.盡心盡職的“保姆意識”
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服務。我把科學老師稱為“垃圾老師”,瓶瓶罐罐是我的寶貝,辦公室、家里的“垃圾”我總是看了又看,有時扔了還去撿回來:它還有什么利用價值?科學課上的哪個實驗用得上?講臺里、櫥柜中各種各樣的物品,為我課上的教學機智提供了可能。雖然我說自己是“垃圾老師”,但孩子們卻說我是“把垃圾變成寶貝的老師”。
二、科學教師的培養途徑
小學科學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除了自身需要基本的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和藝術尤為重要,需要掌握寬廣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兒童心理學,掌握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培養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從相關的高等師范學校引進人才,也可以由現今正從事其他學科教學的小學教師中擇優轉型而來。
1.積極引進
雖然高等師范學校沒有相應的專業與小學科學匹配,但生物、物理專業的學生有與科學相關的專業知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過“現代科學技術”,對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了解頗多,可以積極引進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成為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領他們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認識科學概念的特點,不斷積累和生成教學機智,提升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他們將是以后“獨領”的科學教師的生力軍。
2.擇優轉型
(1)小學生和社會接觸機會少,交往面窄。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的產生是人對客觀與現實的體驗。當客觀事物滿足學生的需求時產生愉快的體驗,而客觀事物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時則產生不愉快的體驗?,F代學生的生活是簡單的兩點一線,上學、回家,再上學、再回家,缺乏和社會必要的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數是滿足的體驗,而很少有不能滿足的體驗,因此,造成情感產生單一,缺乏情感產生的外界條件。
(2)學校智育比重過大,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學校過于注重智育,只要求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至于其他方面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就只是應付一下完事。于是造成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不健康心理。
2.現階段培養學生正確情感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報紙上多次報道:某某學生因為老師的訓斥而輕生;某某學生因為母親暫時不能滿足他的所謂合理“要求”而殺掉自己的親生母親;某某大學生因為不堪忍受工作后的重壓而輕易結束掉自己寶貴的生命。在21世紀我們的祖國要強盛的時候,我們能依靠這樣心理不健康的“人”嗎?——不能,決不能,我們要的是優秀人才,優秀的人才不僅僅是智力上優秀,更應該是心理上的強者。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有助于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2)培養學生完善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
隨著教學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學手段進入課堂,課堂教學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教師發現,課堂教學要想進一步得到提高,只重視教材內容的變革、教學手段的豐富是遠遠不夠的,而發揮學生情感的動力作用,重視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活動科學化、藝術化。因此,很多教師在努力抓好教材改革的同時,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情感進行培養,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正是這種功能的最好詮釋。
3.學生情感的培養手段及方法
(1)家庭教育要重視對孩子情感的培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在家庭中父母要重視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我們父母工作再忙也要重視和孩子共同支配一定的時間來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一味地只從物質上給予滿足,要在精神、心理方面多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就走得堅實。
(2)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特定的情感培養目標。
小學生的情緒反應快,轉變也快,缺乏必要的持續性,但學生的情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學生熱情大方;有的學生沉著、冷靜;有的則介于這兩者之間。因此,我們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感特征制訂特定的情感培養目標,不能簡單地統一劃分。
(3)在教學中發揮教師自身情感的感染功能。
例如,講解課文時,讀到高興的時候,眉飛色舞,臉上自然流露出興高采烈之色;讀到悲痛之時,情真意切,不悅之情流露于表,這樣,學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被我們感召起來,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感情世界。
(4)不要壓制學生宣泄情感的方式,讓學生有自我調控情感的機會。
音樂趣味教學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是音樂基本教學知識與學生興趣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我們小學音樂教學理念就是在哪里教,怎樣教的問題,以獨特的音樂趣味教學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總的來說,我們開展的音樂趣味性教學,是我們在我們所講授的音樂知識上進行的升華,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在積極快樂、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去上好小學音樂課程。 小學音樂教師在通過課堂的合理設計來實現音樂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小就培養一種良好的音樂愛好,讓他們在音樂鑒賞的大環境中逐漸的長大。 提高他們的藝術的美、表現力、創造力,要在趣味性教學中不斷地豐富小學生的情感。
2.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
在我們實施的音樂趣味性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要教師主動地帶領學生積極的去參與審美過程,主要是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是要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方法有利于小學生的理解。 教師也可以設計趣味性教學教案時候,在一些教案中融入寫直觀的審美元素。 小學音樂的教學趣味性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搭建起一個平臺,與家長要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
3.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音樂課堂上的發音訓練、節奏練習、樂理知識等,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 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那么,就需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采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進行思考,充分發揮潛力,從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比如學習《小小粉刷匠》時,如在學習《小小粉刷匠》。 在這堂課前,教師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墻壁上都貼上了白顏色的紙,還準備了許多小刷子和報紙。 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這首歌曲的背景音樂漸漸響起,教師帶領同學們用報紙折成帽子,帶上小刷子來到教室外面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粉刷游戲。 此時,同學們都充分施展他們的裝扮才藝,儼然一個個小小粉刷匠正在認真的工作著。 試想,如此生動的情境還不足以吸引學生嗎? 還怕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嗎? 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又收獲到了勞動的喜悅。
4.學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1、1中小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行為態度
通過對中小學學生體育活動參與情況的調查分析發現:鄂西南農村中小學的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的本質功能,但對目前體育課的滿意度較低,不愿意上有教師指導的體育課;在體育參與的態度方面,主動參與型人數較少,被動、消極參與型的人數居多,同時對教材、教法的認同度和滿意度也不高。原因是從小學到中學,體育課的內容及組織形式單一,一直沿用傳統的授課模式。
1、2體育活動項目、時間、頻度
鄂西南農村中小學的大多數學生喜歡球類項目,但不經常參加,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塑造形體、陶冶情操的體育項目,也沒有興趣去學習;學生們的課外活動的時間與國家陽光體育所倡導的時間差之甚遠,沒有形成固定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頻度也不足三次。這些都是由于受場地器材缺乏、課時多、學習壓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1、3學生的課外鍛煉缺乏理論性指導,參與性差
學生充分認識到了體育信息的重要性,渴求獲得科學的訓練知識與方法來指導自己的課外鍛煉,但由于獲取體育知識的途徑少,不能滿足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和維護自身健康的需要,致使其參與性較差。
2、阻礙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因素
2、1學校體育資源匱乏,體育經費少
由于鄂西南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國家或地方對學校體育的投入經費少,造成學校的體育設施陳舊,器材缺乏。學校體育設施陳舊、落后會直接影響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積極性。體育的趣味性多半是來自對體育器材的操控,單調乏味的走、跑、跳、投等動作的重復難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2、2學校不重視體育活動,只注重最終的成績考核
在“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等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鄂西南地區的農村學校忽視了體育活動的健身及其他的功能。對學生的體育考核多采取技術評定的方法,這種體育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檢驗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自我,從中獲得激勵,不斷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標努力。體育成績的評定方式不僅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也間接影響著學生體育行為的形成。
2、3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整體化狀況堪憂
在經濟不發達及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由于經費緊缺、人員緊張等原因,無法進行正常的進修及培訓,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不能滿足當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必然會阻礙學生體育行為參與的積極性。
3、提高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策略
3、1加強思想、理論教育,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工作者應強化“教書育人”的理念,加強“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力度,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主動性和鍛煉的興趣。只有不斷加強思想、理論教育,才可能樹立正確、遠大的目標,促進學生體育參與意識和行為的形成。
3、2加強溝通,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作用
體育教研室應加強與學校領導的溝通,爭取獲得更多支持,以加大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學校各級領導也應重視并努力改善學校體育的設施條件,促進學校體育改革與調整的實現。在現有體育場地設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最早溯源于職業教育。我國政府多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進行“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的《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原則意見》首次明確提出,要“有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實踐能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雙師型’教師”。教育行政部門對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內學者們也對“雙師型”教師概念進行了廣泛探討和研究。“雙師型”教師的準確定義尚難以給出,大概有以下兩種理解:其一,所謂“雙師型”教師,指專業課教師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如工程師、高級技工等)。其二,教育部高教司從學校教師職稱評審與其它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對專業教師素質的實際需要,提出了“雙師素質”的概念,其標準共有四條,即“雙師素質”教師是指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經驗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近五年有兩年以上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實訓活動;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有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應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在專業技術方面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扎實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上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踐教學。
二、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素養構成
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相比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角色,具有更高的素養要求。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素養呈多維發展取向,其核心素養構成包括以下方面。
(一)高尚的師德風范師德是教師素養的核心,是教師立身之本。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它規定了教師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方法去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教師應具備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職業道德素養。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要熱愛小學教育專業,以高尚的師德表率、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和感染學生,以言傳身教影響和帶動學生。作為培養未來小學教師的“雙師型”教師,其師德水平和職業價值取向將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其特殊身份決定了對其師德素養有更高的要求,應在堅守大學教育陣地的同時,熱衷執教小學講壇,具備扎根基層實踐的敬業精神,熱愛小學生,熱愛小學教育教學。
(二)扎實的教育理論和學科知識教師擁有廣博的知識是身為人師的前提和條件,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在擁有豐富的知識基礎上,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具備扎實的教育理論和學科知識。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論知識是培養未來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要提高教育理論知識水平,深刻把握大學和小學的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不斷反思和提升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還應精通所教的學科知識,對小學教育專業方向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知識要精通,對大學和小學的學科教材要熟悉,對學科特點要認真研究和把握。
(三)貫通大學與小學的實踐教學技能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包括口頭表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教學操作技能、書面表達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能等。教師職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職業,教育實踐既是職前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行為方式,也是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和出發點。要培養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必須強化教育實踐,且具備復合型素養,掌握貫通大學師范教育教學與小學教學實踐的規律,才能指導和培育未來合格的小學教師。
(四)較強的溝通和合作意識教師素養是復合多維發展的,然而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溝通和合作意識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必須意識到與學生溝通與合作的必要性,同時注重與外界的溝通和合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邁克爾•富蘭教授在《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一書中指出了教師對外合作的深層意義:“為了維持生存,我們需要了解環境,而環境(其他的人和組織)也需要了解我們,向我們學習。我們對這個內外雙行的車道了解得越快,我們和更大的社會發展得也就越快。珍惜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毙W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不能完全囿于書齋文化,埋頭教學和做學問,不能囿于大學學科知識,必須走出大學,深入小學,加強與小學的聯系和合作,重視與小學在職教師、小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三、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成長路徑
(一)重塑觀念:實現自我轉型觀念是實踐行為的先導,教師要成長為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首先是觀念的轉變,實現自身角色的轉型。從傳統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既是師范院校提高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又是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訴求,教師要有對自身職業角色的主體性“自知”。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既是教書育人的大學教師,也擔當著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的教師角色。充分認識到這種角色特性,增強主體意識和文化自覺,提升素養,才有利于促進自身成長和專業化發展。教師要確立新的教育觀:師范院校為基礎教育培養人才,應加強與小學的聯系,更好地促進應用型小學教師的培養。教師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要成長為未來合格的小學教師,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實踐尤為重要。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是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然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擴展自身知識結構,加強學習小學相關學科知識,研究小學教學規律和特點,融會貫通大學教育和小學教育知識體系,并運用于實際教育教學。
(二)走向實踐:變革教育教學方式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師范院校應用型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師必須反思自身教學行為,轉變思維方式,改變舊的教學慣習,重視實踐性教學。教師的課堂文化中應充盈著實踐性的教學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運用實踐取向的教學方法,以教學情境為紐帶,以教學問題為引領,通過教育案例研討和分析的教學方法呈現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直面具體問題的診斷與解決,在分析思考和解決教育問題的過程中認知理解并建構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尤其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應走出大學校園,把小學作為教學的重要舞臺,實現大學課堂的延伸。教師要成長為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必須深入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了解和研究小學教育教學,參與和服務小學教育教學,通過上示范課、公開課,認真把握好備課、上課、觀課、議課每一個過程,并不斷反思和總結,從而實現自我成長和價值提升。重視小學專業教育師范生在小學的實習實訓,提高其實踐教育教學能力。
(三)師生互促:構建成長共同體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嚴重制約了學生主體性和創造能力的發揮,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必然要求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應成為合作者。師范院校在培養應用型小學教師過程中,要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在對話中促進成長,在實踐中促進發展,建立和諧互促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改變“孤立”的個人主義境地,推進師生主體間的對話與交流。教師要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形成親密、友愛的合作伙伴關系,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達成情感交流與心靈溝通。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觀摩小學課堂教學,了解小學課堂教學規范和過程,并積極參與小學課堂教學活動,師生共同研習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在科研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學生共同解決研究問題,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師生之間在知識應用與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構建學習和成長的共同體。
(四)教育橋梁:溝通大學與小學小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實踐場域,大學與小學的牽手合作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小學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有效途徑。大學與小學可以在職前教師培養、職后教師繼續教育、科學研究、教師素質提升、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師范院校從事小學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的教師與小學的交流合作是重要的。小學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應當是溝通大學與小學的橋梁,在推進大學與小學的深度合作進程中起到積極作用。教師需要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通過教學研討、實習實訓、科研協作、職后培訓等合作形式,加強協同合作與創新,構筑實踐應用的共同體。小學是師生學習、科研的重要場所,同時大學課堂也是小學在職教師進行交流的重要舞臺。通過搭建“師資互通”機制,完善教師輪崗制度,聘任小學在職教師為兼職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上示范課,參與大學的課程建設與改革,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研制等方式,讓小學在職教師成為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師資力量,為大學的教師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
四、總結
(一)明確小學教育的根本方向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小學教育逐漸偏離了最根本的“育人”的教育目的,而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使小學教育的根本方向逐漸明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教育,能夠使學校和家長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的成長也能夠使教師們體會到教書育人的自豪感;學校也會因為學生的成長而更加堅定自身的發展方向。
(二)幫助教師開創新的教學方法活潑、好動、求知欲強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特征,但學校教育是教師面對多個學生的集體型教育,這使得課堂教學成為進行教育的主要模式,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因此受限制,很多要求學生保持紀律的教學規則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為契機,進行教學方法的開拓和創新。
(三)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中華傳統文化以“禮”為基礎,以“德”為主線,表現在學校教育中,就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中華傳統文化能夠為學生的行為舉止和習慣養成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學校里的違背校規行為明顯少了,學生們在行為舉止方面也更加得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因為禮貌用語、文明行為的增多顯得更加和諧,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就此建立起來。
二、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入小學教育的方式
(一)從教育管理方面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學校教育管理是學校教育活動進行的主要規則,要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就必須先從學校教育管理方面入手。例如,學??梢葬槍χ腥A傳統文化教育開設專門的“讀經”“講史”課程,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學校教師、學生都重視的必修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該對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的采辦加強管理,不準統一購買或變相發動學生購買教材,學校和教師必須從本校小學生實際閱讀水平和需求出發,從本校最為有利的課程資源出發,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編寫出輕松易讀的國學經典校本教材。另外,學校還應針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進行課程結構的重組和教師崗位的多樣化安排,進行教師培訓,使在校任職的每名教師,都能夠勝任“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二)從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要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建設一個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學??梢栽谛@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例如,將班級作為單位,通過布置教室,適當地創設傳統文化的空間情境——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代思想家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警句墨寶;在黑板報上開辟“今日傳統文化”專欄,以“文學知識——傳統文化展現”為主要的模式,每天更換傳統文化宣傳內容,以此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另外,各科教師也應該重視在教學語言使用和教學內容導入方面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的語言情境和學習情境,可以在每節語文課上課之前和學生分享一個傳統文化小故事,也可以在美術和音樂教學內容導入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優美的古代音樂作品,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濃厚,還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從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個人品行修養是指導個體發展的重點內容。展現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就意味著德育教育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題之一,而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范本,因此,從學生德育教育方面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是可行的。例如,以“三禮”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題,進行全校范圍內的基本的儀態教育、儀表教育和禮儀教育,如禮貌用語、禮貌的肢體語言、發型、著裝、課堂禮儀、師生禮儀、同學之間的禮儀以及公德心、愛心、孝心等?!叭Y”教育是從學生的日常行為入手進行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細節行為的矯正效果最好,在德育教育日趨結構化的小學教育中,“三禮”教育的實施能夠填補德育教育的漏洞,為學生的行為發展提供良好的模板。
三、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入小學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重視教師作為教學責任人自身的素質提高心理學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超過父母,教師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權威他人”,因而要在小學教育階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學校教育的主力——小學教師,其群體本身就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學校應加強教師們的師德和師表管理,鼓勵教師以身作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二)采用滲透式教育方式而不是強制學習眾多的國學典籍能夠為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很好的學習教材,因此很多學校以“讀經”作為主要的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方式,久而久之,讀經教育必然會陷入“課堂教育”的怪圈,一遍遍的朗讀和背誦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使學生心生厭煩。因此,即便是學校開設中華傳統文化經史教育課程,也不該采用強制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接受中華傳統文化,而是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滲透式的教育。
(三)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系統性中華傳統文化包含了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行為禮儀,也有為人處事方面的道德修養,無論是藝術文化方面,還是生活習俗方面,都有中國傳統文化做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生活的主線。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就必須重視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系統性,不單單從學生的德育教育或者文化教育角度進行滲透,而是應該進行全面的滲透性教育,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