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5: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鋼琴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鋼琴教學課中,鋼琴技能的學習是屬于操作性極強的技能課,其專業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而音樂又是“看不見摸不著”抽象的聽覺藝術。在課堂上光是口頭上講理論,由于語義具有非確定性,再貼切的形容詞有時也顯的單薄無力,再多的形容詞有時還不如教師直接示范演奏更一目了然。音樂的意境和聲音的控制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的,當學生無法找到適當的觸鍵方式來表達音樂的意境情感,這時候只用理論教學是很難從根本上幫學生解決問題的,只有教師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觸鍵方式),從音樂句法,線條,明暗,情感變化、層次對比等層面去做出處理示范演奏,才能使學生更準確找到通向音樂的路徑(觸鍵方式)。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講,鋼琴的學習是無法“自學成材”的,沒有一位鋼琴家能夠不通過教師而走向鋼琴音樂的世界里。現代科技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給傳統課堂帶來了沖擊和變化,同時也為教師開辟了一條新的教學途徑。多媒體圖像主要是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技術手段,包括了各種鋼琴考級示范、鋼琴家音樂會、專家教學視頻等等,無可否認,科技的發展把原來無法感受到的音樂音響送到我們的身邊,強大的網絡媒體是鋼琴學習的重要參考資料,但“過多依賴視覺體驗是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鋼琴技能的,而實際上傳統音樂教學中的聽覺體驗對學生的影響和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教學中,現代科技因素大行其道的趨勢下,我們不得不進一步探究人文因素在現代教學中的充分運用。”畢竟音樂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藝術,脫離了人的因素,那聽到的將是機器的聲音,這也是當代無人自動演奏鋼琴無法取代的。“示范演奏反映出教師的專業水平,藝術修養,體現出教師個人的氣質和號召力。”[2]教師如能通過精彩的示范將音樂的完美性呈現出來,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生動的形象感知并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振奮狀態,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平時除了教學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適當的參加舞臺表演,積累演奏和舞臺經驗,才能為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
二、示范演奏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教學示范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確示范的目的,有些教師沒有明確目的,雖然具備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沒能科學合理的運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一)明確示范演奏的目的。
鋼琴教學課程中的示范,不同于音樂會的演奏,不必完整的演奏整首作品,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上,音樂作品有些長達幾十分鐘,完整示范演奏全曲也是不現實的。課堂上的示范演奏不但可以片段性的,還可以分聲部,單樂句甚至單音的示范。不僅要示范美的聲音,正確的聲音,還要會模范學生錯誤的聲音,以便學生學會對比,辨別正確的聲音。有些教師在做示范沒有明確目的,只是將樂曲流暢的整首彈奏下來,未能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師范和講解,達不到預想教學效果。例如,當學生彈奏樂曲總出現中斷,這時要分析中斷的原因,如若是技術問題導致接不下去,這時教師可以在中斷的地方進行示范,(而不是整首樂曲示范),并加以剖析講解,逐一解決“銜接”的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解決彈奏中斷不流暢的問題。
(二)動作的規范性和可模仿性。
教師的示范將是學生模仿的版本,從彈奏的動作到音樂的起伏變化,細節的處理,甚至教師下意識的一個動作,都將成為學生的模范對象。因此,在示范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教學對象)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給初級階段的學生示范彈奏音階琶音,教師就要用慢的速度進行示范,不能自我炫技,否則,會導致學生模仿快速彈奏,即使教師不斷的強調學生要慢練,但由于在示范時教師的“炫技”給學生“印象深刻”,學生就是總要做不到慢彈,而快速彈奏是初級階段的學生沒辦法達到的,最后導致彈不清楚。因此,示范演奏重在于運用恰當,在于“精”而不在于“濫”。這也是有些教師雖然具備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沒能科學合理的運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三、結語
演奏鋼琴是一門優雅的藝術,所以幼師在教育學生練習鋼琴的時候,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選擇學生喜歡的鋼琴旋律實施教學,因為幼兒沒有任何基礎,只是喜歡屬于自己的曲調,所以教師在選擇鋼琴教育曲時應選擇兒童經常聽到的旋律,例如:兒歌,因為幼兒專業學生的特點是起點低、在校學習時間有限、任務較重,所以選擇幼兒自己比較喜歡的而且也能夠經常聽到的,就給鋼琴的教學帶來方便。教材取材也較廣,能將教材的選擇和教學的內容安排統一起來,突出鋼琴彈奏的基本技巧,帶動學生的模仿,進而提升學生的鋼琴興趣,兒歌之后在一定的鋼琴教育手法上,可以相對加深一些古典鋼琴曲的彈奏手法,例如:哈農練指法、拜耳鋼琴基本教程、車尼爾599鋼琴初步教程等,同時也給兒歌的即興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根據選擇教學的風格不同,要實施對于進行曲的選擇和教學,例如:抒情進行曲、舞蹈進行曲、生活節奏進行曲等,也是幼師帶動幼兒主動學習鋼琴的基礎,也是教師教育兒童主體地位的最終目標。
2.科學的設計教學環節
幼兒鋼琴教學一般都是老師再將學生在聽,不會帶來更多方式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的思維和發揮能力被禁錮,現代化的幼師鋼琴教育要根據學生的特殊要求進行教學,在重要的鋼琴知識點,可以選擇讓學生來回答的方式,在前一階段進行講解之后接著對學生進行提問,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演繹。由于學生的基本素養不同也會導致學習進程、學習效果都不相同,科學的設計教學環節還包括針對學生的個性、嗜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例如:老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同時彈奏同一首鋼琴曲,讓學生互相比較,在互聽互相對比的時候將學生之間的差距進行對比,給學生的鋼琴彈奏水平進行評分,第一時間指出學生的鋼琴不足之處,從而將學生的個性能夠很好地把握,一般的教學設計環節就是:作品賞析——講解示范——彈奏評對——交流總結,從而給學生更多有效地教學方式。主要的教學方式還體現在對有趣故事的設計上,對幼兒的童話設想需求進行聯想性的啟發,根據幼兒的愛聽故事的習性,進行對于鋼琴曲目的聯想性教育,促使幼兒能夠根據腦海的畫面進行對于鋼琴曲目的創作,所以在科學的教學環節上才會在老師開放式的提問中,將鋼琴教育進行全面的指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創造更多的鋼琴曲目。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其自己創造樂曲
幼兒教學往往會忽略孩子的天性,在進行鋼琴教學初期,可以讓學生自行彈奏自己內心想彈奏的曲子,鼓勵其發揮想象力進行音樂創造,因此學生的鋼琴教學才具有可行性,學生對于鋼琴課也會欣然向往之。
4.總結
教育信息理論,顧名思義,即是教育理論和信息理論整合發展的產物。它是一種復雜的理論體系,主要通過對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形式、結構、傳遞以及功能和效果的研究,來揭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從教育信息的功能類型的層面來說,教育教學過程包括了教育內容信息、教育控制信息、教育管理信息等;從實踐的層面來說,教育教學過程也可以包括教學設備技術和教學方法技術;從理論的層面來說,教育教學過程不僅包含了信息傳遞原理,而且還包含了學習者對信息的接受、加工的原理。現代教育信息理論認為,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育技術這四要素構成了教育。因為教育教學過程本身是一種信息傳遞活動,所以人類的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信息加工過程,其中,教育內容是以信息的形式在師生之間傳遞的,教育技術則是教育信息的載體。教育信息理論通過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信息的形式、結構、傳遞及其功能與效果,來達到增強教育信息的傳遞的目的。
二、鋼琴教學中運用教育信息理論的優勢
傳統的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個部分構成,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向學生灌輸學習內容為主,即使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學生難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精神和發散性思維也難以得到培養,學習過程中的愉悅體驗也就無從談起。學生在演奏作品時,仍然按照教師的指導改正,很少有學生能夠對作品有獨到的看法與思考。如此一來,學生學習消極怠慢,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教育信息理論指導下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以鋼琴教學為媒介展開的交往關系。教師把教學信息的功能和效果當做教學依據,并通過分析教師、學生、樂譜、鋼琴這四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采用比較完善的信息傳遞手段。在教育信息理論的指導下,新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提高了信息的輸送量,該種手段能夠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育信息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優化鋼琴教學中的信息傳遞
在鋼琴教學中,優化是指在不改變所傳遞的信息,適當改變信息傳遞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最少的時間內或者用最少的精力充分掌握演奏技巧。
1.減少鋼琴教學中的干擾
信息干擾信息就是與傳遞內容無關的信息,它是針對有用信息而言的。干擾信息不僅是無用的而且還會白白浪費信息接受者的時間與精力,從而降低有用信息的傳遞效率。雖然在實際生活中干擾信息是無法被完全消除的,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教師在為學生解決問題時老是說不到要點,還未解決問題就讓學生演奏,便會給學生帶來干擾信息。
2.提高教學內容信息的形式強度
所要傳遞的信息的特征與所需接受信息之外的特征(但是還是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差別程度就是信息的形式強度,差別越大,形式強度也就越大,比如晚上突然地停電。適當的信息形式強度之所以能夠改善信息的傳遞效果,是因為人的感官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適當的信息形式強度能夠提高信息接受者的感官的接受加工能力。在鋼琴教學實踐中,可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來提高信息的形式強度。從聽覺方面來說,當學生彈奏的音色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時,教師僅用語言指導,學生很難掌握這之間的度量差別;如果教師將完美音色彈奏出來,讓學生有個對比,那么學生就會感受到差距。從視覺方面來說,教師可以把指法、強弱表達、休止等在樂譜中做出標記,那么這些記號就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合理利用暗示信息
暗示教學是一種間接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暗示能夠產生巨大的熏陶作用。鋼琴教學中,教師在合適時機下的明確的語氣、眼神、動作都是暗示,通過合理的暗示能夠建立起積極的無意識心理傾向,激發想象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身體動作信息暗示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為指導學生表現出樂句所表達的感情,可以在學生演奏時用身體做出伸展或者緊縮的姿勢,還可以用用突然的握拳提示學生彈奏強音。
2.語言信息暗示
語言是教師給學生心里暗示最重要的途徑,或許教師不經意間的稱贊就能成就一個天才。語言信息暗示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直接有效,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告訴學生正確的彈奏方法,直接有效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
3.表情信息暗示
教師的面部表情在無形中不僅能給學生壓力,也能給學生無限的動力。在鋼琴教學中,當學生分心時,老師的一個批評的衍生就會讓學生立馬集中注意力,當然,當學生在彈奏一首悲傷的樂曲時,教師可以以一種悲傷的表情展示,讓學生身臨其境,更用心的詮釋曲目。而且,作為一名鋼琴教師,任何時候都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四、結束語
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這種影響可能是一時的,也可能是一世的。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老師一句話能改變孩子一輩子的命運。老師要給孩子夢想,不管碰到怎樣落后的孩子,都應該鼓勵他。老師可以用紀律約束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但不能侮辱他,把他看得一無是處。
二、具備必要的理論和專業技能
社會鋼琴教學人員相對高校和藝術團體的專業教師和演員來講,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專業技能上都是不能比的。但相對專業高校和藝術團體,其社會教學面更廣,面對的群體大多不需要特別深入的理論和技能。所以,社會師資可以選擇具備基礎理論和技能的人才,當然,需正規。
(一)基礎樂理知識
樂理知識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它的學習可以在學習樂器之前,也可以在器樂學習的過程中。但有些社會鋼琴教師在教學生彈琴時對樂理知識不加以說明,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無法自己解決。比如,在教授學生調號的時候,遇到F大調的樂曲,老師只是在學生彈奏時不斷強調要降si,但并不跟學生講為什么要降。學生下次再遇到此類情況時還是沒能注意升降號。如果老師能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那么,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肯定會比較深刻。
(二)技能知識
鋼琴的彈奏是一項技能,鋼琴學習的好壞也是要通過實際的彈奏才能呈現給其他人。所以,對技能知識的掌握也是必須的?,F在市面上針對如何彈奏好鋼琴的資料是很多的,其中不乏名師之作。所謂的彈奏技術,并沒有誰對誰錯,只有是否適合。
(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勢必要了解對方的心理。老師教學生,要知道學生的心理活動,從而調節自己的授課方式、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溝通和交流目的。當然,既然是教學,就少不了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它能讓老師的教學更加規范。
三、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關于教育方法的觀念。它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只要能讓學生進步的理念,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必拘泥于所謂的專家提出的理論。
四、善于學習和總結
(一)沿用高師鋼琴教學模式的弊端
其中鋼琴普修課為二人一節課,主修課則是一人一節課,同時普修聲樂、管弦樂兩年,使學生到達“一專多能”的培養要求,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高師音樂專業的課程設置固然對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這種課程設置周期較長,課程頻率低,教學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學教師招考的報考條件不利于獨立學院畢業生,使其在就業上面臨很大的制約,難以與高師畢業生競爭,增加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二)照搬音樂學院鋼琴教學模式的弊端
音樂學院是以培養高、深、尖的專業化音樂人才為目標的,其鋼琴教學注重鋼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養學生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在鋼琴課程設置上以“一對一”教學為主,同時開設多門與鋼琴演奏相關課程,如鋼琴藝術史、鋼琴音樂欣賞、鋼琴教學法等。這種課程模式對培養我國鋼琴專業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社會對鋼琴專業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由于獨立學院的生源質量與音樂學院存在很大差距,相當部分的學生入學時鋼琴程度都比較淺,即使個別學生畢業時能夠演奏幾首難度較高的獨奏作品或是開獨奏音樂會,其演奏能力與音樂學院學生相比還是相距甚遠,難以勝任與鋼琴演奏相關的工作,就業形勢令人擔憂。因此,獨立學院的鋼琴課程教學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師“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更不能效仿音樂學院的“精英化”培養模式,而是應該從學生的就業實際問題出發,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獨立學院發展的鋼琴教學模式。
二、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鋼琴教學改革的設想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音樂系自2005年創辦以來,為社會輸送200多名音樂專業畢業生,僅有20%左右的畢業生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或是專業文藝團體工作。這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教育廳對中小學教師招考條件的設置不利于獨立學院畢業生,另一方面是因為獨立學院畢業生與高師、音樂學院畢業生在專業、綜合能力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差距,難以與之競爭,因此導致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低下。與此同時,社會鋼琴教學市場依舊火熱,但合格、規范的鋼琴教師隊伍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琴童隊伍,對鋼琴略知皮毛的畢業生都涌入到鋼琴教學的大軍之中,至誠學院音樂系畢業生很大一部分也投身其中,在各個藝術培訓機構、琴行任職,從事鋼琴教學工作。針對這一現象,筆者以為至誠學院的鋼琴教學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就業需求。
(一)制定務實的鋼琴教學目標
至誠學院的鋼琴教學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跟市場接軌,接地氣,以社會鋼琴基礎教學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合格、規范的鋼琴基礎教育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社會鋼琴教學市場規范化進程,從而為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的推廣和普及做出一份貢獻。根據這一培養目標,在原有的鋼琴演奏、鋼琴伴奏、鋼琴教學法等課程基礎上,還應增設教育心理學,鋼琴教材分析,鋼琴教學實踐,少兒鋼琴教育,成人鋼琴教育等相關選修課程,為培養合格、規范的社會鋼琴教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綜合多樣的鋼琴教學形式
長期以來,高校鋼琴教學是以傳統的個別課和數碼鋼琴集體課兩種教學形式為主。個別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輔導、示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較快地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鋼琴教學形式。但對于沒有鋼琴基礎或是鋼琴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個別課無法涉及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進度慢,“重復”教學多,學生興趣不大,同時又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數碼鋼琴集體課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綜合教學,能夠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強調鋼琴技能與樂理、視唱、和聲、伴奏等音樂理論課程的有機結合。但由于集體授課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個性,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進行針對性輔導,在學生達到一定鋼琴程度后,能力分化日趨明顯,這種“大鍋飯”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進步較快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只適用于鋼琴初級教學。筆者以為,至誠學院鋼琴教學可以在結合個別課和數碼鋼琴集體課兩種教學模式的同時,根據教學時期、學生程度,分成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三種授課形式。集體課:安排在第一學年。根據新生的鋼琴程度、摸底評測結果分為入門班,提高班兩種不同程度的班級,10-20人為一班,每個班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授課。小組課:安排在第二學期-第四學期。通過第一學期的鋼琴學習,學生鋼琴程度分化逐漸明顯,將鋼琴程度相近的學生編排在一組,4-6人為一組,進行小組授課。這樣,在解決同一程度存在的共性問題的同時,又能避免重復性教學,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個別課:安排在第三—第六學期。這時期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程度分化也更加突出,需要進行個別授課,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地提高鋼琴演奏水平。三種鋼琴教學形式綜合應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資源,又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愿鶕诙?、第三學期末成績進行重組,即原來上小組課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晉升”到個別課;原來上個別課的學生由于不夠努力將編排到小組課,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選擇實用的鋼琴課程教材
以培養社會鋼琴基礎教育人才為主的教學目標,決定了在鋼琴教材的選擇上一定要注重實用性。在鋼琴集體課教學中,李和平編著的《現代鋼琴集體課教程》可以說是一套使用最廣、實用性強的鋼琴集體課教程。這套教材在訓練鋼琴彈奏技巧的同時,綜合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即興伴奏等教學內容,強調學生聽覺、記憶、視譜、視奏、創造力等音樂素質訓練和能力的全面培養。此外,薛慶編著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程》、李美格主編的《全新數碼鋼琴集體課教程》、唐藝主編的《鋼琴集體課教程》等教材都是優秀的鋼琴集體課程教材,包含基礎理論知識、基本訓練、練習曲、樂曲、視奏與移調、歌曲配彈、合奏練習等,程度為從入門到車爾尼599中后部,適用于獨立學院非鋼琴演奏專業的鋼琴初學者使用。在鋼琴小組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學生鋼琴技能的同時,強調鋼琴學習的綜合性,可以選用高等學校音樂學本科鋼琴專業教材。如李和平主編的《鋼琴》,韓林申主編的《鋼琴基礎教程》,黃瑂瑩主編的《鋼琴教程》,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基礎課教研室編纂的《新編鋼琴基礎教程》等。這些鋼琴教材都是由淺入深,分級教學,每個級別都包含相應程度的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樂曲、大型樂曲、中小型樂曲、歌曲伴奏、四手聯彈等內容,都是優秀的本科鋼琴教材。但這些鋼琴教材初、中級程度的,不同時期風格的作品較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選擇具有代表性、實用性的中小學中外樂曲作為補充內容。在鋼琴個別課教學中,教材的選用更為廣泛、自由,但不要盲目追求難度高的曲目,應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在適當提高曲目難度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今后教學的實際需要。同時將鋼琴教學法、鋼琴彈奏理論、鋼琴教材使用融入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鋼琴彈奏技能的同時學習鋼琴彈奏理論和鋼琴教學法,為學生之后的鋼琴教學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多元鋼琴教學是指教師在鋼琴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傳授高師學生鋼琴基本功和彈奏技能的提高為核心,通過開發課堂教學資源,為鋼琴教學尋找積極的輔助元素,為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和藝術發展構建多元化藝術成長環境,全面發揮其他藝術元素的輔助功能,從而使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學化,有力促進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和其他藝術才能的全面發展。
二、多元鋼琴教學的重要性
(1)一方面,多元鋼琴教學能夠通過音樂欣賞、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加入,為學生構建出多元藝術的認知課堂,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關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藝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全面發揮音樂欣賞、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的輔助教學功能,從而促進學生鋼琴學習的兼收并蓄和全面發展,為高師學生走上教學崗位奠定堅實的體系化藝術基礎。
(2)多元鋼琴教學能夠提高鋼琴教學的趣味性。鋼琴學習對于高師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單一地進行鋼琴教學,就會挫傷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導致其鋼琴學習意識的弱化。而音樂欣賞、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的融入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藝術才能的機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鋼琴學習和藝術發展的積極性,強化了高師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推動鋼琴學習的良性開展。
(3)多元鋼琴教學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音樂欣賞、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實現自身音樂鑒賞能力、聲音表現力和形體表現力的整合發展,學會如何欣賞藝術和表現藝術,從而帶動自身鋼琴學習的快速發展,有益于用鋼琴演奏表達個人的情感體驗,實現多元學習、整合發展。
三、多元鋼琴教學的科學構建
1.基本功,邁出第一步
“鋼琴的基本功是每個鋼琴彈奏者的必修課,要想在鋼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樹,就必須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鋼琴基本功的訓練上,對于鋼琴基本功的訓練,始終是鋼琴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時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李曉蕾:《小議鋼琴基本功訓練的技巧難點與練習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頁。)鋼琴具有一個樂隊的藝術表現力,因此,鋼琴學習是具有一定難度的藝術學習,高師學生只有通過刻苦、科學的基本功訓練,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藝術之手”的靈巧性和表現力。所以,高師學生要主動進行基本功訓練,快速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學會用鋼琴詮釋情感與藝術的深刻內涵。另外,高師學生要堅持進行鋼琴基本功訓練,懂得“欲速則不達”,不急功近利,通過鋼琴基本功訓練的日積月累使個人鋼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從而邁好鋼琴學習的第一步。首先,高師學生要掌握足夠多的樂理基礎知識。一個不具備起碼樂理基礎知識的人根本就無法將五線譜上的音符與琴鍵的位置一一對應起來,他或許不能在鋼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對應琴鍵。其次,高師學生要掌握科學的鋼琴彈奏方法,如正確的坐姿、合適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夠適應琴鍵的排列結構和彈奏技巧,讓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運動”中表現出藝術之美。最后,彈奏技巧與方法是高師學生鋼琴學習的基點,而鋼琴基本功訓練更是彈奏技巧與方法的基礎,所以,高師學生要對鋼琴練習曲勤加練習,在堅持鍛煉手指中逐步提高個人的演奏技能,實現個人鋼琴學習的循序漸進。
2.音樂欣賞,享受與成長同在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欣賞豐富高師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內容。“音樂欣賞,是人用耳朵這種聽覺器官去接觸音樂作品而產生的一種能動的審美活動,也是一種通過聆聽音樂去體驗和認識這個社會所描繪的生動形象。”(瞿燦:《讓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想象音樂》,《兒童音樂》2014年第1期第46—47頁。)高師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能夠在教師教學意圖的引領下展開一段心靈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藝術發展之旅,從而使高師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精神狀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的熏陶、思想的凈化和人格的復制,有力提升高師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造就一雙“聰明、敏感”的藝術耳朵,為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和藝術發展的全面進步提供充足的音樂營養元素。以“樂圣”貝多芬的《月光》為例,貝多芬用鋼琴為高師學生上了一節“抒情散文課”,在曼妙絕倫的鋼琴曲中,高師學生通過聽覺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從而產生通感的藝術效果。另外,鋼琴學習需要高師學生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通過抒發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鋼琴曲擁有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而音樂欣賞無疑就是高師學生感知鋼琴演奏與情感元素、思想元素進行藝術融合的初始階段,只有高師學生在音樂欣賞中能夠感知到諸多藝術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發高師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從而為高師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的發展和鋼琴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歌曲,與鋼琴伴奏一唱一和
聲樂離不開情感因素,“情”是“聲”的靈魂和生命。(胡雪蓮:《淺談高師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文藝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頁。)音樂欣賞有效地促進了高師學生藝術感知能力發展的同時,歌曲教學又開啟了鋼琴教學的新篇章,高師學生由藝術感知階段進入藝術感知與表現的“二合一”發展階段。歌曲教學不但增強了高師學生鋼琴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給予高師學生表現個人思想感情的藝術展現機會,從而有效促進了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高師學生需要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在彈奏過程中有效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實現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個人的思想認識和情感體驗。
以周杰倫的《臺》為例,一名學生彈鋼琴伴奏,另一名學生唱《臺》,歌聲與琴聲交相呼應且聲情并茂。兩位學生用歌聲與琴聲兩種形式的藝術語言相互述說著個人對藝術的感知,從而在情感共鳴中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眾化的藝術形式,難度不大,高師學生可以利用鋼琴伴奏與歌曲演唱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課堂學習,鋼琴伴奏者與歌曲演唱者能夠有效發展心靈與思想的溝通能力,在相互協調與相互配合中鋼琴伴奏者與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現藝術的和諧美,從而實現以歌曲演唱促進鋼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進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
4.舞蹈,與鋼琴伴奏比翼雙飛
音樂欣賞為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提供了堅實的藝術感知與成長的高效平臺,歌曲演唱則為高師學生提供了藝術表現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養基地,而舞蹈表演與鋼琴伴奏的結合使高師學生鋼琴學習的難度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音樂與舞蹈自古以來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襯托、相映成趣?!?張琳琳:《淺談舞蹈鋼琴伴奏》,《焦作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第35—36頁。)舞蹈是一種無聲卻有形的藝術形式,鋼琴伴奏是一個有聲而無形的藝術形式,舞蹈與鋼琴伴奏的結合是藝術領域“強強聯合”的有力體現,更是鋼琴教學走向多元化、科學化的必然趨勢。
以《西班牙斗牛曲》為例,剛勁有力的鋼琴曲能夠激發高師學生的舞蹈激情,引導高師學生在一個個肢體造型中學會使用舞蹈語言和藝術語言表達出斗牛士的豪邁情懷以及個人的思想意識和情感體驗,而鋼琴伴奏與舞蹈學習的結合能夠使高師學生獲得更多的藝術營養。鋼琴伴奏為舞蹈表演塑造出藝術展現平臺,使舞蹈表演者的肢體語言更豐富、舞蹈造型更優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觀的肢體造型使鋼琴音樂的藝術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韻。
四、構建多元鋼琴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需要大批的綜合性人才,因此,構建多元鋼琴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構建多元鋼琴教學需要注意人性化。多元藝術形式的加盟讓鋼琴課堂成為絢麗多彩的藝術殿堂,但是,教師要積極引導高師學生主動學習,發揮高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高師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做到以學生為本。其次,構建多元鋼琴教學需要注意高效化。課堂教學內容的繁雜增加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掌控難度,教師要積極尋找多種藝術形式輔助資源與高師學生身心發展以及認知規律的最佳結合點,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鋼琴教學的課堂學習效率。最后,構建多元鋼琴教學需要注意科學化。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諸多輔助教學資源的加入能夠有效促進高師學生的全面發展,但鋼琴教學的核心地位不容動搖,輔助教學資源不能喧賓奪主。
鋼琴教學民族化中鋼琴演奏民族化的第一個層面,是鋼琴演奏民族化在鋼琴教學民族化中的重要地位。鋼琴演奏民族化是鋼琴教學民族化與整個鋼琴藝術民族化的中心與體現,沒有鋼琴演奏的民族化,便沒有鋼琴教學與整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鋼琴教學是為鋼琴演奏服務的,而鋼琴曲創作也是為鋼琴演奏服務的。如果說,鋼琴曲是鋼琴音樂的“設計圖紙”的話,那么鋼琴演奏就是鋼琴音樂的具體“施工建造”過程。沒有民族化的鋼琴演奏,再好的民族化的鋼琴作品,也只能是“紙上談音”,而根本成不了民族化的鋼琴音樂。這一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鋼琴曲創作作為“一度創作”,只為鋼琴演奏提供一個基礎與依據,而鋼琴演奏才是鋼琴藝術的“最高任務”與“最終目的”?!啊撉傺葑鄬I工程系統’是整個鋼琴演奏系統中的核心系統,也是出發點與歸宿。所有與鋼琴演奏系統相關的知識和能力、技術與技巧,都要最后落實到這一專業系統中,并通過這一專業系統得以表現與展示?!盵1]鋼琴演奏是一項藝術創造工程,民族化的鋼琴作品的一切藝術要素(包括思想內容的題材、形象、事件與藝術形式的體裁、結構、語言、手法、風格等),都要以鋼琴演奏所蘊含的民族化為基礎從而展現出來。這正如波蘭當代著名音樂評論家卓菲婭•麗莎所說:“屬于音樂的特殊性的,還有作品與聽眾之間的中間環節,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規律,具有自己的美學價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從于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改變著作品本身的面貌。構成音樂特殊性的這個因素同戲劇藝術和舞蹈藝術是共同的。”[2]世界上各國家、各民族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幾乎毫無例外,全都是憑借其民族化的鋼琴演奏得以具體表現和展示的:波蘭的“鋼琴詩人”肖邦演奏的鋼琴曲《瑪祖卡》,表現出對被沙俄侵略軍占領的故國波蘭的深深懷念之情,其民族情感十分強烈;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演奏的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彰顯出濃郁的匈牙利民族風情;德彪西演奏的鋼琴曲《月光》(《貝加瑪斯卡組曲》的第三首),具有鮮明的法蘭西民族風格;俄羅斯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演奏的《鋼琴協奏曲》與《鋼琴前奏曲》,都充溢著濃厚的俄羅斯民族韻味。同樣,中國鋼琴家劉詩昆演奏的鋼琴協奏曲《戰臺風》,青年鋼琴大師郎朗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李云迪演奏的鋼琴獨奏曲《彩云追月》,也都凸顯出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如此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可見,以鋼琴演奏為中心的鋼琴教學,要實現民族化,就必須以鋼琴演奏的民族化為依托和支撐。換言之,鋼琴演奏的民族化,在鋼琴教學的民族化中,占有重要的中心位置與首要位置,這是勿庸質疑的。
二、鋼琴演奏民族化在鋼琴教學民族化中的主要環節。
鋼琴教學民族化中鋼琴演奏民族化的第二個層面,是鋼琴演奏民族化在鋼琴教學民族化中的主要環節。也就是說,鋼琴教學的民族化,要具體體現在鋼琴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首先,是教學曲目的選定,必須突出中國民族化的鋼琴曲目的比例,在整個鋼琴教學曲目中,應占51%以上,達到“拉股”程度,以此作為鋼琴教學民族化的靠保證。例如《牧童短笛》、《戰臺風》等鋼琴精品與經典作品,都應成為鋼琴教學的必選曲目。其次,要強化鋼琴演奏技術技巧民族化的訓練,例如民族化的指法、觸鍵法;民族化的音色——對民族樂器(琵琶、竹笛、古琴等)音色的模仿;民族化的裝飾音演奏;民族化的踏板運用;民族器樂演奏特點的吸收與借鑒;民間歌曲演唱特點的吸收與借鑒等等。充分顯出中虛實結合、疾徐有致、剛柔相濟的民族化風格特色。再次,必須深層次的理解以及落實民族化所具有的內涵,這里的“民族化”所說的是藝術家、作家以創造性的思維來以藝術所具有的形式以及一定的方法來體現出現實的生活,從而有效的展現出我國民族的思想情感,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文藝作品想要實現民族化,那么就必須對本民族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習慣以及感情等方面有著充分的了解,從而與民族的傳統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創作出經典的作品。[3]
三、鋼琴演奏民族化在鋼琴教學民族化中的必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