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環境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247-02
一、建筑環境學的作用及地位
1998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調整以后新設置了建筑環境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其內容涉及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心理學,城市氣象學,建筑物理等多學科知識,是本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1]。隨著社會發展,節能減排需求逐日提升,建筑環境設計目標從最初原始社會躲避自然環境的傷害滿足安全需求,過渡到滿足人員舒適性要求進行人工控制室內溫濕度,再到如今的提高室內空氣品質滿足室內環境的同時降低建筑能耗有效利用資源合理的排放廢棄物。
筆者認為建筑環境學就是指在建筑空間內,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讓人們在使用過程中感到舒適和健康的一門科學。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研究室內的溫度、濕度、氣流組織的分布、空氣品質、采光性能、照明、噪聲和音響效果等及其相互間組合后產生的效果,并對此作出科學評價,為營造一個舒、健康的室內環境提供理論依據。
建筑環境學內容具有多樣性,相對獨立性和應用廣泛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需要從該課程涉及到的各個不同學科的角度對其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樹立可持續發展設計的觀念,并建立/室內環境品質的概念,宏觀了解與認識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學科的目的和任務,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系統了解該專業。由此充分體現建筑環境學在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中核心基礎課程的作用所在,建筑環境學的理論知識是學好后續專業課的基礎和平臺[2]。
二、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建筑環境學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包含的技術知識和概念較多。根據新疆大學學生的特點和全校性基礎課的安排情況,本課程的開課安排為本科生三年級的第一學期,即第五學期。授課方式為多媒體教學,考試方式為筆試閉卷考試。對于學生而言,剛接觸該門課程會感覺內容分散,有許多內容和大學二年級所學的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以及傳熱學相關聯,但由于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這些基礎課程的時候仍然采用高中時的應試學習法,許多重點內容沒有掌握扎實,因此在學習建筑環境學時難于把握核心。
此外,建筑環境學包含了建環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概念,信息量龐大,基本每一章節都會遇到新的相關專業術語和理論公式。要使學生掌握構建舒適的建筑環境,對建筑環境進行分析評價以及設計能力,單純的靠老師課堂講解是不夠的。因為理論化的內容都相對較為枯燥,學生興趣不大,若僅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而機械的不加思考記憶背誦都無法保證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從2008年起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形和一些工程設計實例把一些抽象復雜的基本概念表達出來,避免學生在理解復雜的公式時感到厭煩。但近兩年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雖然多媒體課件有直觀形象講解說明的優點,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堂教授時間看似學生理解了復雜的公式,掌握了概念,但一旦期末考試時換個角度出題,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是建筑環境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建筑環境學的知識,從2010年開始課程學習增加了期末大作業環節,布置一些與課程各章節相關的調研題目,旨在讓學生通過完成調研題目,設計并組織撰寫研究論文對所學內容又更深的認識,但由于大作業論文指導工作量較大,單由授課教師完成指導工作并不能保證大作業論文的質量。
三、課程教學改進建議
根據前述內容可以看到建筑環境學在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同時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建筑環境學專業核心課程的作用。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結合最新技術發展補充教材內容,豐富課堂講授的內容。特別是在緒論部分,通過該部分的內容要讓學生對建筑環境學有總體認識,了解該課程的核心作用。如果僅通過課本上區區幾幅圖片和條條框框的文字說明,無法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這時就需要結合實踐和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搜索大量不同類型建筑的圖片,使得課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舉例說明,當前國家綠色建筑進入到規?;l展的階段,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3]中的相關指標與建筑環境學的內容結合。特別是最新提出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能源系統,水環境系統,氣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光環境系統,熱環境系統這些部分內容都和本課程所學知識緊密相扣。充分將實際與課程知識結合在一起就能使學生深入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建筑環境學這門課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二是在課程教學環節提高多媒體課件使用質量,避免出現學生理解不透徹的現象。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將圖形視頻與文本結合起來,學生能較為直觀的接收,但學生略微走神就錯過很多內容。因此采用多媒體課件時要增強課堂師生間的互動,對于重點難點除了用板書單獨講述之外,還要變換角度提問,盡量把學生的生活常識與學術問題相聯系,用最貼近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還可提前將多媒體課件分享給學生以便預習,讓學生透徹掌握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是需要改進最終考核模式,不能完全以考試的形式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該課程的內容。本課程從開設一來一直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給出最終成績,直到2010年開始才增設了期末大作業環節。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考試題型相對單一,而建筑環境學內容量大,僅從卷面考試并不能完全反應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讓許多學生從開始學習時就有了應付考試的想法,不利于課程的教授。但從增設大作業環節以來,由于大作業成績占比重較小,且大作業通常為結合實際的調研測試總結題目(例如之前布置過的教室二氧化碳濃度隨人員變化測試與分析),費時較多,因此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為了改變此現狀,建議日后的課程設置應增加大作業比重,迫使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并能夠利用已經有的知識做一些實際的研究。大作業的指導工作還需要增加從事不同專業研究方向的老師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可以豐富大作業的題目,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是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增設實踐環節。為了讓學生對實際環境有客觀的認識,應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譬如可以讓學生動手測量某一特定環境的溫度場,風速場,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室內噪聲強度等,通過實踐提高學生對建筑環境的感性認識,并且大學二年級所學的建筑環境測試技術對實踐環節有較好的補充作用。
四、結語
通過建筑環境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從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功能出發,研究適用于不同地域氣候特點的舒適的建筑環境,為營造所需的環境提供理論依據。針對文章提出的課程教學中現有的問題,不斷改進并完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就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從而更好的發揮建筑環境學在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后續專業學習中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更好的專業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朱穎心.建筑環境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關鍵詞:生態建筑,鄉土,適宜技術,高技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through the ecology of method, principle, the society and the nature, architect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s the objective, moderate to transform nature and use, build and human survival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at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s a organic, have a cert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ystem.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local, appropriate technology, high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引言
隨著全球環境、資源等問題的日益突顯,人類逐漸認識到自身作為自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休戚相關。在城市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必須優先考慮生態問題,并應將其置于和經濟、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當前生態建筑作為一種探索和策略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也逐漸成為新建筑試驗的一個主要方向。概括來講,生態建筑主要有低技術生態、高技術生態及適宜性技術生態三個方面,雖然三者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但所采取的策略或理念不盡相同。
2 我國生態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對生態建筑的正確理解
生態建筑的概念國內外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核心的內容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建筑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的關系,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調節能力,并具有節地、節水、節能、減少污染、延長建筑壽命、改善生態環境等優點。但是有人認為只要將建筑物周圍加一些綠化就是生態建筑,在建筑物內部點綴一些植物就是生態建筑,建筑物單純的節能就是生態建筑,還有人認為建筑的平面將來有重新劃分的可能就是生態建筑等等。
2.2 缺乏對農村生態建筑的系統研究
目前各個學科研究的重點大多局限在比較發達的城市,缺乏對農村居住環境的系統研究,特別是東北地區。大部分的研究都從本學科(生態學、環境學、城市規劃學、建筑學、農業建筑學、能源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雖然研究的內容較為豐富,但是各個學科之間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如何在特定地區將人居環境與植物環境工程結合起來是函待解決的課題。
2.3 缺乏生態建筑的廣泛實踐
目前,我國建筑界發表了許多關于生態建筑的論文,這些論文對于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推動生態建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絕大多數的論文都停留在關于生態建筑設計的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生態學理論對建筑學的指導、國外先進生態建筑的經驗介紹,缺乏實際工程實踐模式、計算機模擬、環境效果的測試分析。
3生態高技建筑設計探討
生態高技建筑的設計,對建筑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需要建筑師熟悉被動式生態設計手法,對相關領域的最新生態型技術的發展方向有大致的了解,并按照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特征,積極推廣和使用高新技術,優化配置建筑的物理性質(光線控制、通風控制、溫濕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正確處理建筑與其周邊環境之間的聯系,使其發展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3.1引入綠色植物創造宜人景觀
根據建筑構造技術以及先進的電腦操控技術,生態高技建筑內部也可以擁有綠色生態體系,使建筑內部的室內氣候條件良好,增強生物氣候調節能力,營造田園般的宜人建筑。坐落在法蘭克福的商業銀行總部大廈是諾曼?福斯特事務所的作品,該建筑屬于超高層集中式辦公建筑,在其設計中適當引入了自然景觀,有全世界第一座“生態型”超高層建筑的稱號。
3.2提倡盡量采用自然采光
光線主要通過屋頂進入室內,因此,屋頂形式采用了多種光線收集和反射構件。比如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新設計中心,它是出于建筑師皮亞諾之手,由七個或長或短的扇形體量交疊,將屋頂的交界處設計為傾斜的天窗,以利于室內采光。另外,比較新穎的采光設計還有柏林國會大廈改建的穹頂。大部分光線通過中庭進入中高層建筑,很多生態高技建筑也采用了中庭的設計來采光。光線通過中庭進入到建筑中,再利用陽光收集和反射裝置進入到建筑內部。和中庭相連的房間能減少一半的熱量流失,還可以降低制冷能耗。
3.3最大限度獲得自然通風
生態高技建筑師盡量通過熱壓、風壓、機械輔助等方式獲得自然通風。在基寶文化中心的設計中,皮亞諾完成了一套被動通風系統的設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為當地常年多風,氣候潮濕炎熱。所以通過自然通風來降低濕度和溫度的設計與當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相吻合,并成為了一項核心技術。其原理是運用雙層結構,使空氣能夠在垂直表面和弓形表面之間自由對流,建筑外殼上的開口用來吸納海風,或引導建筑所需的對流。根據不同的風向及風速對百葉窗的開合做出調整,配以方向不同的百葉實現對室內氣流的控制。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建筑必將成為21世紀最具有代表性和時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當今的建筑設計的很多設計都已推廣并應用了生態學原理,我國的建筑師有勇氣,也有能力設計出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生態建筑,并致力于人、社會和自然的人類居住環境及綠色建筑空間的設計和開發。生態化的思想是人類的取向和必然選擇,城市和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另一方面,它為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生態建筑理論的發展將導致建筑科學技術內容的極大豐富與建筑藝術創造的相應發展,推動整個建筑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章福平. 生態建筑淺論[J]. 科技資訊 , 2007,(17) .
【關鍵詞】生態住宅 設計技術 策略 趨勢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近年來, 資源和環境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們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說是人和自然環境相互關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 所以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清新優雅的自然環境成為了人們追求的趨勢,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回歸自然, 來享受輕松舒適的生活。近幾年, 我國建筑行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建筑行業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經進入了生態建筑時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護生態環境、節能節地已經成為了當前建筑設計關注的焦點問題。由此“ 生態住宅” 的新概念就產生了。以下就結合新江灣九里以及寧波•卡納湖谷的生態住宅項目作簡要的分析。
二.背景項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華潤置地新江灣九里
項目描述:華潤新江灣九里延續“九里系”的高品質內涵,法式建筑,結合宮廷園林設計,講究十字對稱的儀式感和尊崇感,產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層為主。華潤新江灣九里從規劃到設計,從地塊到戶型,均致力于為“生活充滿傳奇“的城市精英們打造一個符合他們居住夢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華潤置地寧波•卡納湖谷
項目描述:華潤•卡納湖谷 總占地面積為487畝,內擁稀缺至極的90畝內湖和70畝天然山林,整體項目規劃約300余戶,也是目前寧波最大的純別墅社區。華潤•卡納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風格,立面結構敦實、質樸、大方、浪漫,展現純粹的坡地原生莊園世界。
其在具體的工作中主要運用的是生態學原理,在設計時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及生態平衡的原則。也就是要遵循綜合系統效率最優的原則。在設計和組織建設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質和能源在建筑系統中能夠有秩序地循環轉換規律,這樣就可以達到一種無污染、高效、節能的生態平衡建筑環境。我們在這里的所說的環境不僅包括住宅區的自然環境, 比如土體、水體、空氣、綠化、能源以及動植物等, 還包括住宅區中的人文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系統環境。在這種的設計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設和發展始終都會保持以生態平衡為中心,使得住宅生態環境保持在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
三.項目設計原則
所謂的生態住宅設計, 就是指綜合的運用當代建筑學、生態學、人工環境學以及其他科學技術來設計和建設住宅建筑, 這樣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為一個小的良性的生態系統, 能夠為居住者提供比較健康、節能、環保、高效、舒適的生活環境。如下圖所示:
圖一:住宅示范房
圖二:規劃設計綠化用地
圖三:減輕居住區環境污染
1.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所以在追求高效節約的同時不能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以犧牲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代價這是毫無意義的。
2.設計時要做到生態化。生態住宅首先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生態化,也就是節約能源、資源,做到無污染以及可循環。
3.在規劃設計時要做到因地制宜。在進行綠色生態住宅在設計時要了解當地氣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當地的經濟、人文、歷史、習俗等條件, 再結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環保的施工技術作出合理科學的設計方案。
4.堅持整體設計的原則。在住宅設計時應該強調“整體設計”的思想, 要結合氣候、經濟、文化等許多因素進行了綜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進生態技術,所以不能只著眼于局部而是要顧全整體。
5.要減輕居住區的環境污染。在生態環境建筑設計時減輕污染是一個必要的環節。所以要盡可能的使環保的材料和設計方法,爭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資源的再生、循環使用。
四.存在的問題
1.很多人認為占地大, 容積率低才能建設生態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區大規模、低容積率、綠化空地大、樓宇間距寬, 忽視綠色住宅區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態住宅區等同于建高檔豪華住宅小區。事實上,高檔豪華住宅并不等于綠色生態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檔, 如在開發時不注意自然生態保護,甚至為追求高檔裝飾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裝飾材料或在住宅中裝氟里昂空調, 就背離了綠色消費的真諦。
3.一些人認為洋建筑就是綠色的、生態的。不少新開發的住宅崇尚歐式、澳式風格, 并將此作為樓盤的賣點, 生搬硬套, 而不考慮當地的實情, 結果建起來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費。
4.有些人認為生態住宅就是多種花草、樹木的綠色園林式住宅。這比過去只管建房, 不顧環境的做法是一大進步。但生態住宅除了自然景觀, 還有環境保護, 實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無毒、無污染、節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認為生態住宅只能到空氣比較清新、生態環境良好的新城區或城市郊區開發建設。其結果是在這些規劃相對滯后和基礎設施不夠配套的地區, 涌現一個個規模大、封閉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發展商因建大住宅而辦起了小社會的現象。
五.生態住宅設計技術策略
1.住區物理環境與能源系統設計, 包括建筑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建筑能源系統的設計等, 同時又與綠化設計以及建材的選擇息息相關, 是當前生態住宅設計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生態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環境設計, 指的是按人體舒適要求及當地氣候條件,進行可持續建筑設計的系統方法。其實質就是合理調節與處理各種影響住區物理因素使局部環境朝有利于人體熱舒適方向轉化, 從而提高居室內外物理環境的熱舒適質量以滿足適居性要求。
2.綠化系統及綠色材料系統。綠色生態住宅的綠化系統應具備“ 生態環境、休閑活動、景觀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設的重點除應滿足綠地率、種植保存率與優良率、植物配置的豐實度、植物種類等指標要求外, 更應注重綠化系統的防曬、防塵、降噪、通風、水土涵養、空氣保濕等生態功能的建設, 應減少硬質鋪地, 加強垂直綠化。在建設綠色生態住宅中, 對于材料、用品的選用要強調兩點: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復使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選用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有益人體健康的材料和產品,并充分貫徹執行“節能、節水、節地、治污” 的方針, 強調可持續發展原則, 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
3.水資源的節省以及廢棄物處理。節水的技術策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節水設備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處理。值得指出, 生態住區里處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為簡化水系統的設計、節省投資而把二者混在一起處理, 這是水資源的節省中應該注意的。由于生態建筑是一個宏觀概念, 因此在考慮能. 循環、材料再利用、廢棄物處理時, 不應停留在單體建筑和個體住區的尺度上, 而應將其置于區域乃至城市的大環境中來全盤考慮。污水、垃圾、廢棄建材的分散化處理勢必造價昂貴、效率低, 不符合集約化和規?;囊蟆P韪裢庵赋龅氖? 不應追求垃圾在住區內無害化就地降解處理。因此, 集中處理住區廢棄物才是生態住區設計中的明智之舉。
4.智能化住區,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訊自動化、物業管理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控制、安全防護自動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動化將住區內所有的物業、家務、服務設施、生活及工作設施連接起來, 從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訊自動化、物業管理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控制、安全防護自動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對傳統民居的積極保存和再生, 并運用現代技術使其保持與環境的協調適應。繼承保護城市與地域的景觀特色, 并創造積極的城市新景觀, 保持景觀資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習慣, 讓居民參與設計方案的選擇。
六.結束語
本問結合新江灣九里以及寧波•卡納湖谷的生態住宅項項目,對生態住宅設計技術策略作了簡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設計原則和理念,在介紹了在設計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并就結合這些問題作了簡單的策略分析。當前生態住宅環境已經成為了建筑發展的一種趨勢,所以通過這個案例對我國的住宅建設生態設計策略作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明、饒永 淺議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 [期刊論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馬會軍 節能住宅設計中的技術策略 [期刊論文]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張敬民 試論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鉦日 淺談生態建筑理論與建筑住宅設計 [期刊論文]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黃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 [期刊論文] 《民營科技》 -2012年4期
[6]劉玉苗 竺昱 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2期
學院在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的教學實踐中開展了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改嘗試,取得了較大進展,加深了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認識。
1.學生及學院現狀分析
“90后”大學生視野開闊、接受信息量大,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易對某種觀點盲目認同,具有批判精神。他們希望能同教師進行平等交流,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爭論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歡教條式灌輸和死板的教學模式。追求自我,自信心強,不迷信權威,富有懷疑精神,想象豐富,具有創造力潛質的特點。[1]獨立學院是一新型事物,目前在專業教學,特別是師資隊伍和實驗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培養方案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成為獨立學院教改的重要工作內容。與重點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獨立學院相對滯后。
2.加強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
2.1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應具有創新意識,改變過去以理論和知識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定創新性教學原則。我們通過對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開展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改活動,重新修訂了培養計劃,適當調整傳統的理論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理論教學中,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教師結合實際案例,重點介紹工程應用中的基本理論和典型、實用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有些枯燥的知識用多媒體演示出來[2][3],如水質工程學中將污水處理的混凝、絮凝技術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實踐、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教師以指導、輔導為主,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改項目,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了解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工程應用技術及社會需求,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質疑態度和學習興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2.2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基礎知識不扎實,在教學過程中應因材施教,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將深奧的理論知識用淺顯易懂的工程實例加以說明和介紹,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學過程中,建立師生互動平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質疑耐心地給予解答,提倡嚴謹的學習態度。課堂、課后多和學生進行語言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堅強信念,成為創造力培養和發展的立足點。
2.3利用現有資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借助學?,F有的實驗教學條件,將理論教學與實訓實驗緊密聯系、與地方的經濟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在建環、給排水等專業課程中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如:將建筑環境學、通風空調、冷熱源工程、水質分析、水處理生物學、水質工程學等課程教學與建筑節能、學校及周邊地面水體和地下水、農田水質和污水等學生身邊的鮮活事物相聯系,把理論教學與這些當地的研究對象聯系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現場進行實測、分析、研究,以論文的形式給出評價及治理意見。在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中,抽象的理論就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現實,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遇到相關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另辟蹊徑,不要一味地按書本上原來的思路來操作。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且能鍛煉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語
在專業教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從煥發教師的創新意識做起,通過教學改革,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喚醒創新動機,激發創新興趣,培養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通過學習—實踐—學習的過程,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去綜合分析、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范起東,范翔宇.“90后”大學生的時代特征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1:337.
論文關鍵詞:生態生態建筑生態住宅
什么是生態?生態源于人類對自身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類最關心的話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所謂“健康”就是指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據此定義,而“健康住宅”不僅僅是房地產住宅+綠化+社區醫療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態環境、生活衛生、立體綠化、自然景觀、噪音降低、建筑和裝飾材料、空氣流通等方面,都必須以人的健康為根本。因此人在這個墓礎上發展上,建立了生態建筑,為人類提供舒適居住環境的場所。作為一名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時時刻刻從生態角度考慮問題,下面其體談談設計中的問題
1生態建筑設計要點
生態住宅設計,指的就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筑美學、建筑技術科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的一種設計實踐活動。這里所說的“生態”絕非一般意義的綠化,而是一種對環境無害而又有利于人們工作生活的標志。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生態住宅涉及的技術體系極其龐大,包括能源系統(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光環境系統、熱環境系統、綠化系統、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游憩系統和綠色建材系統等。簡單說來,其技術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住宅區物理環境(聲、光、熱環境)與能源系統設計,包括建筑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建筑能源系統的設計等,同時又與綠化設計以及建材的選擇息息相關,是當前生態住宅設計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智能化住宅區,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訊白動化、物業管理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控制、安全防護自動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1.1水資源的節省以及廢棄物處理
從這個思路出發,要實現住宅設計生態化,需綜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區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細節處理如維護結構材料選擇、保溫方式、門窗形式等);建筑物內的環境控制系統設計。下面將從風環境設計、白然景觀、光環境等方面,分別闡述可應用到生態住宅設計中的相關技術。
1.1.1住宅區風環境設計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會導致住區局部氣候惡化。高層建筑由于單體設計和群體布局不當而導致強風卷刮物體撞碎玻璃的報道屢見不鮮。很多事例提醒規劃師和建筑師,風環境和再生風環境問題已不容忽視。然而,可能是對室外風環境的預測不夠重視或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當建筑師們在對建筑住宅區進行規劃時,更為常見的做法是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觀設計及空間利用上,而很少(或儀僅憑經驗)考慮高層、高密度建筑群中氣流流動情況對人的影響。事實上,良好的室外風環境,不僅意味著在冬季風速太大時不會在住區內出現人們舉步維艱的情況,還應該在炎熱夏季有利于室內自然通風(即避免在過多的地方形成旋渦和死角)。從這一點上來說,在規劃設計中僅僅考慮對盛行風簡單設置屏障的做法顯然是不夠的。
1.2綠化‘水景設計和防止住區熱島現象
住宅區周圍建筑的熱環境不僅和氣流流動有關系,同時還和住宅區建筑周圍的輻射系統有關。受住宅設計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綠地率和水景設施等因素的影響,住宅區室外氣溫有可能出現“熱島”現象?!盁釐u”現象在夏季的出現,不僅會使人們高溫中暑的機率變大,同時還促使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調能耗。合理地建筑設計和布局,選擇高效美觀的綠化形式(包括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及水景設置,可有效地降低熱島效應,獲得清新宜人的室內外環境。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生態住宅不等于簡單地提高綠化率,如果住宅區綠化僅僅使用大規模綠地而不考慮與林地、水景設施以及自然通風等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不能充分發揮林地在改善室外熱環境方面的巨大作用,還會把大量的金錢浪費在綠地澆灌上,可謂得不償失。在綠化系統設計中如何改善住宅區室外環境,除了避免以上誤區外,還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選擇和搭配綠化植物和水景設置,要與整個小區的熱環境設計協調起來,除了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外,還應充分發揮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區微氣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設計中要以人為本,如果綠化設計的最后結果是把人和綠色隔絕開來,僅僅“可以遠觀而謝絕入內”是不可取的。
1.3日照、遮陽與采光
太陽輻射是影響居室熱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影響住戶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陽問題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設計、特別是凸凹變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圍護結構(墻和窗等)實際按受的太陽輻射熱量減少的問題。相應的,互遮陽則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響到建筑物實際接受的太陽輻射熱量減少的問題。
自然采光有利于人體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國北方冬季對自然采光就有嚴格要求。在住宅區規劃與單體設計中需仔細考慮遮擋和自遮擋對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熱環境的影響。
1.4護結構布置
這里主要是指外墻和外窗等圍護結構的布置,體型系數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護結構對建筑物熱環境的復雜影響。實際上,對于不同朝向角和傾角的外墻和外窗,由于當地主導風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滲透情況的不同,外表面的對流換熱系數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陽輻射隨著時間變化而千差萬別,夜間背景輻射狀況也不相同。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利用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擬軟件(如美國的DOE一2,國內的DSeT,等等)進行模擬分析,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
1.5噪聲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區規劃應有效地設計防噪系統,如將住宅區和主要交通干線相隔絕,防止主要交通干線的噪音傳過來。污染控制問題也需重視,建筑物內部空氣質量不好,一定是與室外空氣污染有關,而通過有效的綠化、有效的組織建筑周圍氣流流動,可以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在設計初期,技術人員就應該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和測試,檢驗當地的噪聲或污染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不能滿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果居室噪盧超標,可考慮采用錯開設計的雙層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聲,又不影響自然通風的利用。
2生態住宅原則
生態住宅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遵循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即綜合系統效率最優原則,設計、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質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系統內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染,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這里的環境不僅涉及住宅區的自然環境,如空氣、水體、土地、綠化、動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區的人文環境、經濟系統和社會環境。培育生態住宅概念主要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在住宅建設與發展中始終以生態問題為中心,在環保、綠化、安居、道路管網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與管理,使住宅區生態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狀態之中。
3生態住宅的技術策略
3.1追求舒適和健康是生態住宅的基礎
生態住宅首先要滿足的是人體的舒適性,例如適宜的溫度、濕度以滿足人體熱舒適。此外還應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實現殺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風以獲得高品質的新鮮空氣,以及無輻射、無污染的室內裝飾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態住宅既要保證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滿足鄰里交往、人與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還有另外一層很重要的含義,是指住宅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住宅應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如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
3.2追求高效是生態住宅的核心內容
所謂高效,是指盡可能有效地利用資源和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我們知道,建筑業以及與建筑業相關的其它產業(如建材生產、運輸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而生態住宅正是要杜絕這種粗放、浪費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資源成本去獲取最高的效益。
3.3追求美觀是生態住宅與大自然相和諧的完美境界
生態住宅與大自然相和諧不僅體現在能量、物質方面,也同時體現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態住宅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與社會文化相融合。生態住宅立足于將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這兩大課題結合起來,所關注的不僅包括節約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潔凈能源,還涉及節約資源(建材、水)、減少廢棄物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環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據的視點最高,所關注的領域也最廣。
潔凈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要盡可能節約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并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地熱等無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和場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勢等。盡可能利用天然熱源、冷源來實現采暖與降溫。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來改善空氣質量、降溫、除濕。
材料的無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環。建筑材料應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資源,同時還要嚴格做到建材的無害化(無污染,無輻射)。
水的循環利用與中水處理。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雨水收集、中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特別是對于水資源匾乏的地區。
結合居住區的情況(規模密集、區位、周邊熱網狀況)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強能源的梯級利用。
結合居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來布置室外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和水體,以此進一步改善室內外的物理環境(聲、光、熱)。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運輸而造成的能耗和環境污染。
實驗教學是應用性建筑學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滿足市場、適應實際工作生活以及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依據培養目標,應當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驗內容、改變實驗方式,融實驗與知識體系構建于一體,實驗與設計于一體,實驗與地方經濟發展于一體,體現“在做中學、在做中會”的理念,使學習目標明確,更具應用性.
關鍵詞:
實驗教學;建筑學本科;應用性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應用性建筑學本科將實驗教學與當地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融為一體,開創了實驗教學的新紀元.這種新模式既有助于解決校企合作不協調的問題,又培養了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學生今后的專業發展和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應用性實驗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拓展其應用性,將實踐教學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進一步發展了“在做中學”的項目式的實驗教學理論.
1實驗教學的應用性內涵及特征
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驗教學既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又可以在實驗園、教室進行,或者與生產、生活同時進行.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踐教學、實驗室實驗教學、教學基地實地參觀考察三大部分.另外,畢業論文設計、實習也是實踐教學[1].“應用”這個詞含義很廣,它必須指向一定的對象、范圍,如操作環節、崗位、工種、行業、產業,甚至是人生和生活.應用性具有動態演變的特性,需根據對象的功用或者功效而確定,并受到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制約[2].應用性建筑學本科的實驗教學具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和范圍,功能清晰單一.當然,其應用性還需要其它非應用性學科的必要支撐,并且也只是服務于當今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當今社會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地方特色明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產業、新行業層出不窮,因此旨在培養建筑學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種內涵就是建立實驗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需要、市場需求、區域性特點的聯系.
2實驗教學現狀
2.1實驗室
實驗教學離不開實驗室.建筑學教學實驗室主要有構造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材料實驗室、模型實驗室、結構實驗室,另外還有多種其它形式的實驗室,如數字建筑實驗室、形式視覺藝術實驗室、建筑節能實驗室等.大部分院校只有其中的兩到三種,有些僅僅是在普通教室里擺上相應模型或者設備的簡陋實驗室,甚至是簡陋的場地或展示位,而且教學模式多數是“填鴨式”教學.雖然有些實驗室對外開放,但是少有問津,利用率很低.它們的主要作用僅僅是為了學科的設施評估[3].三所院?;揪邆渲饕ㄖW教學實驗室,但是這些實驗室是設置在普通教室里,且設備簡陋.根據筆者的調查,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個別院校的學生根本就沒有上過實驗課.
2.2實驗教學
建筑學專業目前的實驗教學方式是教師首先利用課堂大量時間講解概念、實驗要求、注意事項等,然后進行示范操作,隨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驗證操作并記錄數據、處理數據,最后提交實驗報告[4].目前實踐課程的設置與實施缺乏科學合理性,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例嚴重失調,幾乎沒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綜合性實驗,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難以落實[5].建筑學專業的總學時為3722個學時,而實驗課總學時僅為872個學時,除去公共基礎課的86個實驗學時,實際建筑學專業實驗教學只有786個學時,僅占所有課程總學時的21%,占專業課程總學時的28%.然而建筑學是一門很特殊的專業,既要有理論知識的指導,又離不開實踐能力的培養,兩者不可偏頗,也就是說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與理論知識的學習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3實驗教學的改革
針對以上建筑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有些院校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更加重視實驗室建設,改變實驗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驗證式實驗到學生自由選擇實驗課題,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的聲學實驗教學改革,摒棄了權威的建筑物理實驗教材,在室內音質設計實驗教學中對實驗組學生提出不同的混響時間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步驟、擬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進行數據測定及統計處理、寫出實驗報告,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作用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幫助學生正確使用實驗設備[6].
3實驗教學應用性探索
從以上實驗教學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建筑學實驗教學改革已經取得很大成就,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還需要進一步將實踐能力拓展至其應用性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應當突出培養應用性人才,突出“應用性”、“地方性”和“開放性”,開展應用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運用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和地方經濟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1開放性實驗教學
應用性建筑學實驗教學應緊密聯系生產、生活,走出校門,融實驗、生產、生活、科研于一體.通過這種開放性的實驗教學,既可以解決經費不足、場地過小、設備不全、材料種類缺乏等物質方面的需求,又可以從直接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中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獲得城市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建筑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當地的企業、社區、公司等單位,了解他們的需求;對有需要改善物理環境的單位,協商由學生通過綜合性實驗提出解決辦法,單位在物質上提供幫助.在項目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設置的實驗過程獲得直觀感受,增強建筑物理環境意識,提高相互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3.2建立特色實驗室
面向地方、服務地方是應用性建筑學本科的發展方向和辦學特色,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本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或專業方向,及時建立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建筑學實驗室,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學教學實驗,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各種應用型創新人才.比如在銅礦帶給銅陵居民經濟利益和聲譽的同時,也給當地環境帶來了污染.地處銅礦之都的銅陵學院建筑學本科專業結合銅礦城市的污染情況、建筑環境、空間格局、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調整專業發展方向,建立了銅礦區生態建筑技術實驗室、銅礦區建筑設計實驗室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實驗室,研究銅礦區城市的污染問題.另外,建筑學專業還可以與土木工程專業、巖土研究所合作,建立銅礦區建筑材料實驗室,對銅礦區特殊建筑材料進行研究,尤其是對銅礦尾礦進行檢測,從中選定可以作為建筑材料使用的尾礦.這項研究既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又可以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建造綠色建筑.礦業開發城市是資源型城市,不可再生的礦山資源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隨著資源的逐步減少,城市就會漸漸衰退.因此對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以及轉型問題的研究是應用性建筑學本科實驗教學關注的焦點.礦區生態建筑技術實驗室、礦區建筑設計實驗室、建筑材料實驗室等的建立,有助于恢復和利用采空枯竭區的生態環境,促進城市整體的融合銜接,振興當地的經濟活力、保證資源開采區的建筑安全和防災減災[7].
4結語
解決校企合作的問題,必須研究地方、企業、行業的需求.應用性建筑學本科實驗教學新模式的誕生正是到達這種最高境界的理想途徑.
作者:吳浪 單位:銅陵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曹風月.課堂實踐教學:高校實踐教學的基礎環節———高校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新探索[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8):106-109.
[2]山子.“應用性教育,應用型大學”探索的意義和困境[J].當代教育論壇,2006(1):42-46.
[3]侯飛.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下高校建筑學實驗室的教學與建設研究[D].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3:2-18.
[4]涂寧宇,劉洋.建筑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1,38(8):189.
[5]李蓓蓓.產學研辦學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途徑[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