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普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法律宣傳教育;依法治國;小康社會
普法宣傳教育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意。農村的普法宣傳教育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涵的要求,我們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即繁榮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就更加需要發揮法律規制、調解糾紛的作用。
自1986年以來,全國已經實施了四個五年普法規劃。我國農村的法制建設有了明顯的變化,農民的法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在農村法制建設中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也發現了問題,筆者僅就農村普法宣傳教育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以饗讀者。
一、在當前進行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意義
中國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三農”問題。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在農村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中之重?!拔逦濉逼辗ò艳r民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之一,充分表明了普法教育對于建設新農村具有深遠意義。
(一)是提高農民法律知識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不懂法律就難以參與經濟活動,農民不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就會影響和滯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因此,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二)是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的重要保障
推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推進基層法制政府建設,提高政府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市場的能力,促進農民和農村經濟實體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從而保障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三)是實現“五五”普法目標的重要舉措
“五五”普法規劃提出了“‘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的目標。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眾多的國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重要的是要提高廣大村民的法律素質。實踐表明,農民的法律素質提高了,法制化建設進程就會加快,“五五”普法規劃的目標就會圓滿實現。
農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通過普法宣傳教育,農民法律意識增強了,基層穩定了,才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民群眾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其物質文化生活才能得到滿足,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體現和維護。
二、當前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普法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我國雖歷經“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四個階段的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取得了累累碩果。但是由于我國歷史原因、地理原因、民族原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普法教育尤其是在農村的普法宣傳教育這一塊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思想上認識不足
一些鄉(鎮)級普法工作領導小組有名無實,忽略了此項工作,如有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檢查時,就突擊安排敷衍了事,甚至有時出現“推一步走一步”的狀況,有的村干部把普法宣傳教育當成是“聽話”教育,要求農民學法主要是要農民聽話,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沒有正常開展。
(二)經費上保障不力
大部分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有的地方普法宣傳教育經費沒有能列入財政預算內,有的雖然能列入財政預算,但僅僅只是一小部分或者是“空頭支票”,經常性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難以開展。
(三)時間上集中困難
自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生產、生活的自由化程度高,自主安排自己的耕種。另外村民居住比較分散,他們的規律是早出晚歸,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部分人員外流,加之普法宣傳教育力量不足,集中學法難組織這種情況一直困擾著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正常開展。
(四)形式上手段單一
一些農村的普法宣傳教育還習慣于借助行政化的手段來進行,依然是講講課、出板報、搞專欄、開動喇叭、張貼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形式傳統單一。另外,由于普法宣傳教育人員和宣傳員深入農村少,編寫的教材不能滿足農村普法教育的實際需要,觀念陳舊,形式單調的教育方法,給人感覺是走過場,影響了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深入。
針對存在的種種問題,原因分析如下:
1.宣傳教育認識上的偏差:有的認為,經過近20年的普法教育,廣大干部群眾已經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識,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規知識都已學過,已經達到了普法的目的。因此,大規模、全民性的普法任務已經完成,普法工作該結束了。還有少數基層單位認為,普法是軟任務,搞好搞壞無足輕重,對此項工作持輕視態度,產生組織領導上的“疲軟性”。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使普法工作擺不上位子,掛不上號,上級抓一抓就動一動,完全處于應付狀態,在組織領導上不夠得力。
2.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絕大多數單位在制定計劃時,沒有針對本地實際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對象,根據不同時期和階段的特點來確定學習內容,制定的“規劃”、“計劃”上下一個樣,學習的內容也是各地一個樣,缺乏針對性。
3.部分干部工作方式難以服眾:近年來,有極少數干部,特別是農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著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以罰代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因此造成一些農民認為:“法律條文講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就走了樣,法講的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套,學法無用”。由于這種學法脫節、執法不公的現象,挫傷了農民學法的積極性。
三、當前農村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
農村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圍廣、人員多,文化層次差異大、組織程度低,始終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環節。尤其是進入新的社會轉型期,無論是在組織形式上、實施方法上、學法需求上等諸多方面,與前四個五年普法相比,都已發生了較大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主要是:1.由于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民集體活動的時間和機會明顯減少,使得過去采用的利用農閑時機進行集中普法教育的方法也難以實施。2.由于行業分工的細化,農民對經濟活動方面的法律法規關心程度明顯高于過去,尤其是對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的欲望日益強烈。這就使農村普法工作出現了多樣化、專業化的要求。3.由于經濟發展,農民需要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提高,使農村普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筆者結合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新特點,對“五五”普法教育中的農村普法宣傳教育有一個初步的思考,現將思考認識表述如下:
(一)健全組織機構,強化具體領導的責任
首先,從思想上要重新認識在我國普法教育任務重。普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搞突擊、搞運動。要把普法宣傳教育當作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來對待。我們實施法治國家僅僅半個世紀左右,廣大農村還殘存著封建意識和封建做法,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和思想不是靠打壓封殺,要靠教育慢慢的影響從而改變其思想。我們的普法宣傳教育就是要做到通過以案說法、以理服人等方式啟蒙農民兄弟的法律意識之門,喚醒其了解法律、學習法律、掌握法律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其次,我們還要在組織上給予保障。我們要明確機構,確定專人負責,真正做到“保障有力,責任明確”。法律宣傳教育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專業素質,要經過一定的考核,不能隨便找人說教宣傳,最起碼從事普法宣傳教育的工作人員自己要“知法、懂法,守法”。同時相關的政府機構應該在財政預算中增加專屬的普法宣傳教育經費,經費要做到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再次,對于普法宣傳教育不能搞標準化檢查、突擊檢查。我們不能拿一個量化的、精細化的普法宣傳標準來進行考核。我國地域遼闊,風俗迥異,區間差別很大,我們不能拿一個地方的做法去要求其他地方的做法,我們要本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要農民的法律意識提升了,法律的文明程度改善了,任何方法、方式都可以嘗試。同時,我們也不能搞突擊、臨時檢查。這種隨意性檢查有可能既起不到檢查的目的同時也傷害了當地群眾的情感或利益。
最后,我們要真正做到“賞罰分明,獎懲得力”。我們既不贊成搞突擊檢查和標準化檢查,但是我們也不能漠視或姑息普法宣傳的渙散、無力。如果具備了相應的條件,我們要對相關人員的工作進行考核,我們應該從組織建設到措施保障、從長遠規劃到具體計劃、從實現目的到階段目標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發掘、表彰一批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機構或人員,懲戒一批敷衍了事、推諉扯皮的人員,真正做到讓有能力的人肯干,肯干的人愿意干。
(二)探索宣傳方法,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方法
我們很多地方的普法宣傳工作人員目前還停留在“說”的階段。一進入農村就是用大喇叭說法,或者在宣傳墻上用圖畫文字的形式說法。一般情況下來的時候興師動眾,效果卻差強人意。其實借鑒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做法,我們不僅僅要會“說”,同時我們還要會“學逗唱”;我們不僅僅要會編排“法制黑板報”,還要會利用網絡、電視等影像設備進行宣傳。我們可以通過比賽、歌會、晚會等形式,通過地方劇種、歌舞、小品、相聲等手段進行普法教育。我們的工作人員也不僅僅是主持人或者宣講者,他同時可以是參與者或者是聽眾。我們要想盡一切方法,只要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都可以承載普法宣傳的內容。其實“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普法宣傳教育也同此理。
(三)宣傳具體到位,講授農民實用的法律知識
我們不僅要能宣傳、肯宣傳、會宣傳,而且還要知道宣傳什么。由于我們從前的普法宣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全國一盤棋,村村都相似的問題,我們現在就急需解決廣大農民兄弟目前需要什么樣的法律?目前他們破切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是什么?他們感到迷茫困惑的法律問題又是什么呢?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同時我們也不能“坐而論道”,自我臆想和空談理論的做法在農村普法宣傳教育中會適得其反,挫傷廣大農民兄弟的學法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的普法宣傳工作者進行實地調研、制定長期規劃、提出具體目標、采用有效手段、宣傳實用內容。
我們只有解決了“誰宣傳、怎么宣傳、宣傳什么”的問題,才能在農村真正推廣普及法律知識,真正實現“提高全體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目標,從而才有可能實現“依法治國”的偉大方略和構建和諧、民主社會的宏偉藍圖。
【參考文獻】
[1]劉建發.“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法治教育[J].世紀橋,2007,(1).
[2]陳萬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至關重要[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5).
[3]馬建新.論農民現代法律意識的培養路徑[J].大連干部學刊,2007,(1).
[4]秦暉.農民中國:歷史反思與現實選擇[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5]梁文平.我國農村的民主法治狀況及對策建議[J].今日中國論壇,2007,(1).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關于加強教育法制工作的意見》和省市教育法制工作精神為指導,以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為重點,認真貫徹執行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決定》,緊緊圍繞局中心工作,強化推進措施,創新工作思路,開創教育法制工作新局面。
二、重點工作
1、開展教育系統全員普法教育活動,抓好“五五”普法啟動工作。
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學校領導干部、教職工和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把權利與義務、知識與實踐作為法制教育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權利意識和守法精神,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和義務觀。
各校要認真執行普法學習與考核制度,做到普法有教材、有記錄、有講稿、有筆記、有心得。重點學習《現行教育法規與政策選編》、《教師法治教育讀本》和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在普法的方式方法、時間內容和人員對象上,要突出針對性、強化實效性。要通過各種渠道,采取有效方法,將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延伸到學生家長。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計劃,抓好“五五”普法啟動工作和各項任務的落實。
2、繼續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先進校創建工作,推進省廳《決定》、《標準》的實施。
“五五”普法期間,各校要繼續認真貫徹實施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決定》和《關于依法治校的建設標準》,逐步推進學校章程的實施,積極開展省市(縣)級依法治校示范校、先進校的創建工作。要建立依法治校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堅持季度例會制度,確定工作重點,認真完成依法治校示范校、先進校的創建工作。
3、加強法制課教學工作,提高法制教育質量。
各校要落實法制教育“四落實”要求,開展法制課教學達標評優活動。加強法制教育課堂教學,深化教育教學研究,提高任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課堂教學能力水平,突出法制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法制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4、深入開展十項常規活動,增強法制教育實效。
各校要根據實際,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常規活動?;顒影ǎ喊鍒螅▔?、???、廣播、電視)開設法制專欄;組織大型普法講座;舉行法律知識競賽;召開法制主題班團隊會;舉辦青少年模擬法庭;開展師生法制演講或征文;舉辦普法書畫競賽;組織學生參觀法制教育基地;評選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優秀學生;開展普法教育宣傳月、周、日活動(3月份為我系統法制教育宣傳活動月,9月份開學第一周為普法宣傳周,12月4日為全國法制宣傳日。)
5、加強學生傷害事故預防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和學校穩定。
各校要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工作,制定工作措施,抓好責任落實,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強對學生及家長的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提高家長的監護意識和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建立學生傷害事故預防協議制度,使各方責權明確,保護學校合法利益,正確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要加大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行為的查處力度,依據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嚴肅處分。要認真執行學生傷害事故逐級報告制度,及時上報情況。
6、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保護教育主體合法權益。
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吉林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凈化育人環境的暫行規定》,積極協同司法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和查處校園滋事、干擾教育教學的行為,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減少不良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努力創建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和育人環境。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要依法解決校舍、校園、教學實驗用地和其他財產被侵占等問題,堅決保護學校的合法利益。出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
7、推進實施學校章程,依法規范辦學行為。
各校要加強對學校章程的學習,嚴格執行學校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學校,規范辦學行為。要推進學校民主建設,嚴格執行校務公開制度,重大決策要經領導班子研究,接受群眾監督。要切實執行并完善校內師生申訴制度,認真解決師生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
8、開展教育法制工作研究,推進普法依法治校工作。
各校要根據各自實際,組織領導和教師開展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調查活動,總結經驗,撰寫論文,促進工作,優秀調研報告和論文要上報到局法規科。
一、認真做好“六五”普法啟動工作
1.做好“六五”普法規劃編制工作。深入分析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任務,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做好全市教育系統“六五”普法規劃編制工作,制定印發《市教育系統普法依法治教第六個五年規劃》。各學校要根據規劃的要求,結合實際,完成本?!傲濉逼辗ㄒ巹澋闹朴喒ぷ?,確保全市教育系統“六五”普法規劃的貫徹落實。
2.組織“六五”普法啟動宣傳。充分發揮學校作為普法教育重要陣地的作用,通過網絡、宣傳櫥窗等開展教育系統“六五”普法規劃宣傳,為“六五”普法規劃的起步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市教體局將對各學校“六五”普法規劃制定及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二、突出學法用法重點,切實提高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的法律素質
3.以提高依法執政、依法管理和服務水平為重點,推進干部的法制宣傳教育。健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每月一次的干部政治理論和法律學習制度,強化干部學法用法的檢查和監督。認真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人員參加統一組織的法律知識考試,落實公務員學法考試考核制度。
4.以提高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為重點,創新開展“法律進學?;顒印薄UJ真落實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發揮學校法制教育主陣地作用,做好中小學法制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的“四落實”。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利用漫畫掛圖、模擬法庭、以案說法、法制文藝、征文比賽等有效載體開展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對初、高中畢業生,在畢業離校前必須進行一次法制教育。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深入開展依法治校活動。聯合團市委、關工委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法制教育活動,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5.以提高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為重點,加強學校教育工作者的法制教育。學習宣傳保障和落實國家教育方針、規范行政管理行為和學校辦學行為的法律知識;學習宣傳維護學校、教師合法權益,促進學校民主管理的法律規定;學習宣傳維護未成年學生合法權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維護校園安全、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的法律知識,切實提高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依法參與教育事業管理的能力。堅持師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深入開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主題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以各種形式學習宣傳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法制觀貫串于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加強中小學法制副校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校法制副校長的作用。各學校要主動邀請學校法制副校長到校為廣大師生上法制教育課,定期開展法制講座,增強法制教育的師資力量。
6.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題活動。各學校要以國家、省、市等開展的法制教育主題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6.26”禁毒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5”世界環境日、“12.1”世界艾滋病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反等宣傳活動,開展禁毒、消防、食品、交通安全、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專項法制宣傳教育。突出主題,營造聲勢,增強師生法制觀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三、加強依法治理,推進依法治教,提高各項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7.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不斷強化依法行政、執政為民意識。認真推行教育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持證上崗制度,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和行政執法行為。根據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市法制辦有關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的要求和我市教育系統實際,進一步明確行政處罰裁量標準,繼續推進行政處罰裁量權規范透明運行工作,切實推進依法行政。
8.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一是要提升學校民主管理水平。進一步創新管理手段,充分發揮教代會職能作用,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健全權力陽光運行機制,認真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按要求規范和深化學校信息公開工作,建立健全校務公開機制,將招生、教師考錄、評優樹先、職務評聘、教育收費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實行公開,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全程監督,防止違規違紀行為發生,促進教育工作規范、公開、透明、高效。二是加大行業規范力度,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大教育專項治理力度,要針對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治理。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有償家教、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敗壞師德的行為,促進教育事業的和諧穩定。
四、有關要求
9.加強組織領導。各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有關人員為成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落實學校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各項計劃、要求和任務。
現根據區司法局統一要求,年12月4日是第十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結合全街道實際,就開展全街道“124法制宣傳月活動作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動主題
促進社會和諧”年“124全街道法制宣傳月的活動主題為:弘揚法制精神。
二、指導思想
全街道的法制宣傳工作要以黨的和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今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突出重點、分類實施,以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弘揚法治精神為核心,以滿足基層經群眾法律需求為出發點,以抵御金融風險保證經濟增長為著力點,通過扎實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進一步引導廣大群眾依法辦事,切實推進依法治街進程,構建和諧靖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三、時間布置
從11月20日開始,年“124全街法制宣傳月活動。12月20日結束。
四、活動內容
由支部書記、行政村主任、廠長及各單位普法教員參與,1召開動員會。請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就法制宣傳活動進行動員。
司法所出一期專欄,2街道普法辦在政府集鎮懸掛橫幅兩條。營造宣傳活動氛圍,各單位要求張貼法制宣傳月宣傳標語。
3聘請大學生村官為街道法制宣傳員。
4組織送法下鄉、送法進社區等活動。
5124法律宣傳日在街道集鎮開展一次法律咨詢活動。
由法制副校長、社區法制學校教員各上一堂法制課,6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長江、營防兩個社區各出一期法制宣傳專欄。同時,充分利用中小學法制信箱的作用積極做好青少年法律維權工作。
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的調研座談會。各單位應圍繞主題,7全街道開展一次以“弘揚法制精神。以論文或散文的形式,謳歌民主與法治建設的效果,或頌揚深入普法,為全街道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營造法治的環境等。
8開展企業維權活動。司法所開展以勞動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制宣傳。
9青少年中開展一次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五、活動要求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現根據區司法局統一要求,結合全街道實際,就開展全街道“*”法制宣傳月活動作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動主題
今年“*”全街道法制宣傳月的活動主題為:“弘揚法制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二、指導思想
今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突出重點、分類實施,以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弘揚法治精神為核心,以滿足基層經群眾法律需求為出發點,以抵御金融風險保障經濟增長為著力點,通過扎實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進一步引導廣大群眾依法辦事,切實推進依法治街進程,構建和諧靖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三、時間安排
今年“*”全街法制宣傳月活動,從11月20日開始,到12月20日結束。
四、活動內容
1、召開動員會,由支部書記、行政村主任、廠長及各單位普法教員參加,請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就法制宣傳活動進行動員。
2、街道普法辦在政府集鎮懸掛橫幅兩條,司法所出一期專欄,營造宣傳活動氛圍,各單位要求張貼法制宣傳月宣傳標語。
3、聘請大學生村官為街道法制宣傳員。
4、組織送法下鄉、送法進社區等活動。
5、12、4法律宣傳日在街道集鎮開展一次法律咨詢活動。
6、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由法制副校長、社區法制學校教員各上一堂法制課,長江、營防兩個社區各出一期法制宣傳專欄。同時,充分利用中小學法制信箱的作用積極做好青少年法律維權工作。
7、在全街道開展一次以“弘揚法制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的調研座談會。各單位應圍繞主題,以論文或散文的形式,謳歌民主與法治建設的成果,或頌揚深入普法,為全街道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營造法治的環境等。
8、開展企業維權活動。司法所開展以勞動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制宣傳,
9、在青少年中開展一次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五、活動要求
1.各單位要對全街道開展“*”法制宣傳月活動高度重視,按照街道制定的工作方案,加強領導,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制定計劃,認真組織實施。
〔論文摘要〕 法治包含著這樣三層意蘊:法治意味著法律至上,法治意味著民治、自治,法治意味著理性的選擇。法治被信仰取決于法律的普遍社會服從性,取決于參與法律實踐活動要素的完備性和協調性,取決于普法教育的社會性效果,建立這種信仰是一個漸進式的社會演進過程。
一
法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是人際博弈的產物,從西方民主政治發端之初,現代法治的精神意蘊就開始生長、發育并漸至生成,一方面是源于西方法治深厚文化底蘊的支持,進而贏得了民眾的認同與接受;另一方面是現代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的內在理念與現代法治理念相契合,因而才使法治不僅作為一種政治動作方式,更是作為一種公共選擇的產物而確立為一種穩定的社會制度。
以“家—國”為本位的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亦作為一種政治統治手段,綿延兩千余年,直至1860年,中國社會在外來的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發生了變化,但仍是表面化的,五四志士的激情宣揚與傳播,西方法治文化才得以登陸。建國后,法治同樣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直至由“法制”到“法治”的一字之改,法治之于中國的真正意蘊才開始闡發,作為流行的話語方式,上至官方,下至民間;上至學者闡釋,下至民眾評議,法治已成為轉型中國的理性選擇與制度實踐。
亞里士多德早在幾千年前就對法治作了最為簡潔而精辟的概括:“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彼群w了靜態的文本的法律和動態的動作的法律,既對形式正義提出了要求,又捍衛了實質正義,是一個“既符合正宗政體之法,維護全體成員利益之法,符合自然法之法,正義之法?!爆F代法治精神意蘊的闡發與解讀亦受亞氏思想之影響。
在我們倡導“依法治國”的今天,多少人在談論法治,但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讀法治,每個人又在不同的法律實踐中不同地體會法治的韻味,依法治國的口號式的呼喊,依法治國的公式似的套用,使“法治”像一張綿密之網,使人呼吸困難,但是“依法治國”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呢?
(一)法治意味著法律至上?,F代法治是民主的伴生物,以維權為其意旨,將公民權利載入法律文本,為實現民主自由而存在。西方的悠遠的自然法理念在法治中找到了最好的表達,作為社會契約當事人的民眾將由其權利而形成的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權交予法治,將自身權利的維護與實現寄予法治,因此在法治社會,人人在法律之下,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律的至上性源于民意的至上性。
(二)法治意味著民治、自治。民主社會應是公民自主的社會,國家只是作為每個公民人行使權力,因此,民主制下的政府應是有限政府,政府與民眾均在法律之下,權利自由是現代法治的口號,法治應把更多的選擇自己留給民眾,讓民眾自己做主;法治更意味著自治,即法治不應是一種他治狀態?!胺ㄖ蔚囊饬x在于給人們提供有效的指引。”在法社會化過程中,這種行為規則的指引會內化為一種行為習慣,因此法治應以人為本。
(三)法治意味著理性的選擇。法治是一個實踐的理想,它部分地以關于人和社會的本質的悲觀主義為前提,因此法治要限權,要追求形式正義,要以犧牲部分價值來實現部分價值,要通過一套完整的不斷調整的制度框架實現法律之完整,這樣法治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是社會的理性化的產物,而非少數人的天才設想。
上述三個方面不能也不可能窮盡法治的全部意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法治不是萬能的,“洋人最終選擇法治的理由,恐怕不在于覺得法治的優點勝過人的智慧,而在于覺得法治比人治要可靠,因為,歷史時常說明,人的自覺自律是不恒常的?!彼?,對中國而言,在理解法治、倡導法治的同時,亦要對法治的代價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對法治抱過多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人類的一切制度必是有得有失的,企圖實踐一種無代價的制度,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選擇了法治的優點同時,也就選擇了法治的弊端
二
作為與民主政治與商品經濟相伴而生的現代法治,制度設計者們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建立起法治的硬件設施——完備的法律制度框架體系和配套機構的人員,而其軟件的配套與形成支持系統卻非一日之功,那么,只有硬件與軟件配套相互契合,“才能使具有普遍理性主義的現代法治得以呈現內在自覺,動態整合的非單一線性的總體性進程。”
按照馬克斯·韋伯的觀點,統治系統由自愿服從和信仰體系構成,而后者具有關鍵作用,只有確立對統治的合法性的信仰,才能使社會成員對現存制度予以認可而得以維系。因此,作為軟件支持系統的法律信仰就成為現代法治建立起無上權威之治的最關鍵因素。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伯爾曼教授的《法律與宗教》從學理上分析了法律與信仰的“內在的”“深層的”聯系,尤其那句“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為其最具代表性的論斷。得出這種論斷的原因在于伯爾曼的法律社會學視角,即他把法律看成是“社會中權利與義務的分配結構與程序”,而把宗教這一相關事物看成是“社會關于生活的終極意義和目的直覺認識,以及對此終極意義與目的的獻身。”所以,伯爾曼認為法律可以建立起宗教式的信仰,其原因在于法律與宗教在儀式、權威、普遍性方面具有共性,通過人們對法律活動的參與,可激起如對宗教般信仰并為之獻身的激情,但嚴格說來,這種發生于價值層面的法律信仰與宗教信仰的相似或等同程度只是抽象的或邏輯意義上的,法律的價值理想不僅是一個哲學的認識層面的追求,更是一個法律實踐過程中的感受與認同,因而,法律信仰蘊含了法治的工具理性與價值追求,法律信仰的培育同時也是法律規則內化為社會成員的法習慣的過程,也意味著法治的價值理想的實現。
“法律必須被信仰”的理論命題被法學界以至全社會接受并不必然等于法律被信仰了,因為法律信仰并不僅是一種言辭上的表白,而必須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也并非某個或某些個體的心靈活動,而是整個社會的實踐顯示出的對法律的尊重與倚重,尤其對于轉型中國的法治而言,要使法律信仰真正成為法治實踐的主導性因素,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那么,法律如何才能被信仰?
首先,按照亞式的“良法”之治,即欲獲得普遍服從的法律本身應該是制定的良好的,無庸諱言,這是法律得以普遍信仰的重要條件,因為法治社會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權威的至上性,若非良法,不與人們的政治理想與倫理道德觀念相一致,是不可能獲得人們的普遍服從的,法律權威的至上性也無法樹立。
其次,法律信仰的培育是由法律共同體成員即包括法官、檢察官、學者等推動的法律實踐活動,由于這是一個法治進程中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主體性因素,系統的法學知識的獲取及法律技術的掌握是這個群體得以為立法提供理論的前提思考和現實的社會關懷,為司法提供價值性引導、為公眾解釋抽象的法律語言,提供一個溝通抽象法律文本世界與現實的人文關懷的渠道,這是形成法律信仰的必要條件。
一、熟知節目內涵的能力論文下載
主持人要對廣播法制節目的基本功能有明確認識,以免出現節目定位模糊、社會效應一般、觀眾反應平淡等問題。一是上情下達。廣播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法制節目也不例外;二是下情上達。為地方政府制定決策和發展戰略提供幫助;三是普法宣傳。廣播法制節目具有較強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在普法活動中優勢明顯。要實現這些功能,在節目策劃上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受眾。欄目設置要面向民眾,他們的法律需求集中在民事方面,如婚姻繼承、勞動糾紛、交通事故、鄰里糾紛。這些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是廣播法制節目關注的重點。二是突出重點。聽眾有地域差異性,不同地區的聽眾對法制節目的需求不同。常熟市經濟社會發展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十位,民營經濟發展較快,民眾對公司企業方面的法律知識有強烈的需求。節目中經常講解公司法、合伙法、商標法等法律知識,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
二、了解自身定位的能力
準確把握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受眾對其角色的期待,主持人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如前所述,法制節目有三個基本功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普法宣傳。對于前兩個功能,主持人扮演的角色是“傳聲筒”,即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傳達給民眾。主持人不能隨意解讀,不宜在解讀時添加無關信息。為了增強準確性、說服力,可以邀請黨和政府的職能部門領導、專業人士來進行解讀。對于第三個功能,主持人扮演的角色是“播種機”,即通過法律知識的宣講、對熱點案件的剖析,探討事件發生的社會與個人原因,思考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給民眾以法制的教育、啟迪與警示作用,讓法治的“種子”在民眾的心里扎根、發芽、生長。主持人對社會上的熱點法律問題要敢于面對、正確引導。民間借貸屬于熱點、敏感問題。常熟一度民間借貸糾紛較多,民眾關注:民間借貸有什么風險,民間借貸的利息如何計算,民間借貸案件如何到法院訴訟,法院審理民間借貸的裁判標準是什么。法制節目應及時回應。常熟電臺《法制紅綠燈》欄目組織律師、法官等對民間借貸的法律問題進行專題探討,讓民眾了解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問題,受到好評。
廣播法制節目主持人多是“半路出家”,法學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較少。盡管法制節目不要求主持人具備高深的法律知識,但主持人要有基本的法律素養,否則夸夸其談,卻犯了法律常識錯誤,未免貽笑大方。主持人要處理好法律知識“博”與“精”的關系,最好每一門類法律知識都有所涉及,但不強求精通。在主持節目過程中,碰到聽眾的疑難問題可以交給具有專長的嘉賓解答。
三、與聽眾交流的能力
廣播法制節目有熱線電話等互動環節,如常熟電臺《法制紅綠燈》節目半小時的律師在線。主持節目時,主持人要做好三點:一是對敏感話題的把握。有的聽眾打電話進來并非碰到法律糾紛,而可能是個人對社會、對他人有怨言,想把廣播作為發泄個人情緒的渠道,可能會涉及本地的熱點、敏感事件。如果主持人武斷掐斷電話,或沉默不語,或同聽眾一起聲討,皆非明智選擇。較好的做法是,主持人合情、合理、合法地撫慰、引導聽眾。二是對非法律問題的把握。由于聽眾素質的差別,有的聽眾沒認識到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的局限性,誤認為法制節目無所不能,打電話來大談道德、感情、生活等非法律問題。主持人要委婉地告訴聽眾,這些非法律問題不是本節目的探討范圍,切忌態度粗暴、言語傷人。三是對法律問題的把握。一些聽眾打電話時邏輯混亂、語言啰嗦,卻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部分。主持人要恰如其分地打斷聽眾的講話,并從聽眾的話語中提煉出問題的核心內容,請嘉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