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商業銀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財務風險規避水平低下
農村商業銀行也是在近幾年逐漸改制形成的,所以它們身上帶有不成熟、起步晚、經驗少的標簽,對于市場的把握能力較為低下,自身規避財務風險的水平也比較低下,因此也容易產生財務風險的問題。而這種規避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農村商業銀行在貸款過程中,過分注重放貸速度,反而忽略了貸款質量,易產生某些不良資產;其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失衡,從而導致籌資的負債規模較大,進而影響了產權比率,為銀行財務風險問題也添難不少。
(二)農業經濟本身的不穩定
明白我國產業發展歷史的話,就知道我國最初是以第一產業――農業為國家發展基礎,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漸重視工業、旅游業的發展,至今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效,但是就目前農村的情狀,農村經濟主要還是以農業為發展基礎,沿襲著傳統的“靠天吃飯”情景,農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經濟收入極為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所以,這種現實情況展現了農民收入的不穩定性,一環傳一環,這種不穩定性自然也影響到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生存,為銀行帶來了較大的不可控風險。
(三)地方政府過分行政干涉
從國民整體素質水平分類來說,農村群眾團體素質還是較為偏低,包括農村政府官員的素質也不高,所以容易產生這樣一種現象,地方政府為了在短期內提高政府功績,大力建設某些短期工程,忽略了金融風險的問題,或者他們根本就不了解金融風險的嚴重性,只顧盲目發展所謂的經濟,殊不知他們已經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而且,政府干預的這種經濟建設項目,大多是直接強行命令銀行發放貸款,就造成了老百姓常說的“政府點菜,銀行買單”的有趣俗語。
二、做好農村商業銀行財務風險防控管理的具體策略
(一)改變財務管理觀念
觀念是指導銀行進行財務管理的準則,它就如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則一般,觸犯了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則銀行一旦違反了管理觀念,則會直接受到財務風險的重壓。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金融體制的新近改革,農村商業銀行需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則首先要樹立的就是正確的財務管理觀念,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不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面貌,并且存在粗放、滯后的問題,因此新的財務管理觀念必須從根本上摒除傳統財務管理的弊端和缺失,切實從銀行普通人員、管理階層員工兩個層次進行改進,樹立全員的管理理念,注重每一位銀行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樹立市場經濟、財務風險的意識,從而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活動更加科學、謹慎、有效。
(二)實行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項多內容的管理制度,包括計劃、調控和激勵等多種功效為一體,力求為農村商業銀行實現經營目標、體現存在價值、發展戰略思想而服務,也是銀行強化財務管理的有效工具。全面預算管理是在對農村經濟情況的調查基礎上,進而經過預算編定、執行、調控、評價和鼓勵等一系列環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鼓勵全體員工參與、配合的一項活動,但應該注意的是,進行全面預算的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加之建立相應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將銀行的所有經濟活動納入其中,將活動各項消費預算進行詳細列舉,為銀行在實際活動中提供參考數據,為財務風險問題進行一定量的調控。
(三)強化財務風險管理
農村商業銀行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受農村實際經濟條件限制較大,使得其在投資、經營和集資等各項財務經濟活動中,常常處于收支失衡的狀態,面臨著巨大的預期收入少于實際收入的問題,從而造成一些難以預見的財務風險。對此,農村商業銀行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重視銀行存貸款額的變化率和收貸款情況的具體指數,關注風險問題的規避與調控,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和戰略發展目標,建立健全必要的風險防控機制。同時,財務風險問題的產生范疇并非在某一具體環節,而是可能產生在任何財務活動中,所以也應該加強每一步驟的管理,切實降低財務風險指數。
(四)注重財務管理信息化
論文關鍵詞:金融功能,金融體系,新農村
1問題提出
解決農村“三農”問題是每一屆政府施政的最大重點和難點。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業的持續發展均需農村金融的支持(林毅夫,2003)。中國農村仍然是一個資金高度稀缺的經濟地域,農業是資金要素過度稀缺的產業,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資本高度稀缺(溫鐵軍,2001)。據統計,近年來通過金融渠道和郵政儲蓄渠道每年實現的農村資金凈流出總額約為4000億元左右(何廣文、歐陽海洪,2003)。農村資金的大量外流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何廣文,2009)。缺乏合適有效的金融機構為農村和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構成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困境,也是造成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外學者多從強化供給,完善體系等方面提出解決途徑,如閆先東、魏曉麗(2009)提出需強化金融機構政策性功能,同時深化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民間信貸組織,允許和引導農民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王彬(2008)從農村合作金融功能異化角度提出合作金融形式的重構金融論文,提出通過強制性的農村信用社制度改革來滿足農村合作金融需求可行性不高,必須打破原有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因地制宜地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目前關于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的研究較少,大部分研究農村金融問題主要是著眼于金融總量、結構、制度等方面,而把農村金融體系作為農村經濟的一個子范疇,從金融功能的視角研究各種金融體系構建的還比較少,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弊端有哪些?如何構建創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對于這些問題本論文將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2 農村金融體系功能異化的現狀
本文就金融體系的設立對象及設立目的不同,把農村金融體系分為政府設立非營利性政策性金融體系;民間自發設立非盈利性合作性金融體系;盈利性商業性金融體系。
2.1農業政策性金融功能異化的現實問題
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目前的功能狀況,與農業政策性金融所應該具有的功能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極不相稱,出現了“農業發展銀行難以支持農業發展”的現象。這是當前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功能的最大的缺陷。
目前農業發展銀行的籌資功能弱化,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金來源過度依賴于中央銀行再貸款,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特別是無法獲得發放農業生產方面的中長期資金,不適應農業政策性金融長期發展的需要。1993年和1996年,農業銀行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后, 其涉農貸款余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更是逐年降低,其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重要地位大大弱化。
2.2商業性金融功能異化的現實問題
(1)對于商業銀行,一方面由于農村金融業務稀少單一,成本高收益低,各商業銀行出于經濟效益考慮不愿在農村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對農村資金的“倒吸”,使大量資金由農村流向城市。
(2)郵政儲蓄方面,國家《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以及郵政儲蓄小額存單質押貸款業務試點工作的開展之前,郵儲是“只存不貸”,使得大量農村存余資金大量集中于政府手中被用于其他行業而非農業。
(3)民間金融方面,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使得民間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又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民間金融大都追求資金的高時間價值,容易引發“高利貸”的出現金融論文,使得農村的融資成本高,農民承擔不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得民間金融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新農村建設。
(4)農業保險方面,我國的農業保險也有過長足的發展,但農業保險的發展嚴重滯后于農民對風險控制的需求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表現為“三高三低”,即高風險、高虧損、高需求和低覆蓋率、低供給、低投保率。商業性保險機構的盈利性目標最終不堪承受高風險低回報的壓力,紛紛撤離農業保險市場。政策性農業保險則是保險基金規模較小,理賠及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滯后,為農保險制度不盡完善。這些都是得使得農業生產沒有充足的保障,農業發展艱難。
2.3合作性金融功能異化的現實問題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合作性金融已經失去了其合作的性質。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信用合作社轉型為農村銀行,實行商業化管理,致使大量資金外流,由于非農化傾向不斷加強,農戶間互助合作的性質不斷減弱。
民間資金互助合作社受參與人員的資金、信譽等方面的限制,成員規模及適用范圍局限性很大,實際運行中由于資金互助社的業務定位有問題,一些互助社也面臨著吸存難、內部管理混亂、合作性減弱、內部人控制初露苗頭以及外部環境制約發展等問題。
3 農村金融體系功能異化原因分析
政策性金融體系、商業性金融體系、合作性金融體系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主要構成并沒有發揮降低農業投資風險,提高農業資金有效配置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農村金融投資風險收益不對稱、國家長期政策發展導向、農村金融機構自身服務方面的缺陷等方面。
4.1 農村金融投資風險收益不對稱
(1)農民信譽問題導致農村金融投資風險高。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一些農戶的和農村經濟組織信用觀念淡薄,加之金融機構沒有健全的?突信用體制,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巨大,金融機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愿涉足信用狀況不佳的農村市場,農村經濟的融資渠道進一步縮小?
(2)農業邊際收益低導致金融收益無法提高。農業較低的邊際收益使得金融產品的成本無法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著我國各大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的改制,各經濟主體均以追求經濟利潤為最終目標金融論文,依據比較利益來分配資源,使得農業自身積累的資金很大部分通過商業銀行、郵政儲蓄等渠道流向工業領域和城市,出現所謂的“抽水機效應”。
4.2 國家長期傾向的工業化政策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本國經濟、加快工業化進度是提升本國競爭力的核心。我國經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農業對工業給予的資金支持。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動用一切力量來支持工業化進程,不斷壓擠農村剩余資金達到以農促工的目的。而在改革開放以后,國家仍可通過國有金融機構的資金調撥來增加其在工業領域內的投資。國家的這種長期政策性傾向造成了農村金融匱乏,資金支持嚴重不足的歷史烙印。
4.3農村金融機構自身服務方面的缺陷
農村金融機構在服務功能、管理機制、人員素質等方面遠落后于城市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受人才、交通、通訊、技術、資金等因素制約,其資金利用率低,金融服務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給客戶帶來諸多不便,使得農村經濟組織及農戶紛紛跑到商業銀行開立賬戶,流失了大量資金。
5 基于功能論的金融體系重構相關政策建議
只有通過體系重構來加強農業金融業務的利益性,同時通過擔保來降低農業風險才能提高金融機構對“三農”的服務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以下從五個方面來分析:
5.1創新“銀銀”合作方式加強金融機構間功能整合
(1)創新貸款方式。根據農業政策性金融生產扶持功能的內在要求,借鑒國外政策性金融的先進經驗,考慮逐步實行農業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銀行聯合貸款的辦法,即政策性銀行通過對投資項目發放基礎性貸款,使之符合商業銀行的貸款條件,誘導商業性金融的進入。
(2)創新擔保機制,動員商業銀行及其它社會資金流入。通過為農戶和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信用擔保,為商業金融、合作金融信貸資金投入農業和農村創造條件,促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從而以少量的資金動員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入農業和農村。同時還可以考慮設立風險基金,鼓勵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發放農戶貸款,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創新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模式,促進農業政策性金融生產扶持功能充分發揮。一是對農業生產者和農業企業所持有的與農業政策性金融扶持對象相關的短票據進行貼現。二是對商業銀行或者其它金融機構所持有的上述票據進行轉貼現。三是商業銀行因向農業生產領域發放符合農業發展銀行信貸政策和條件的貸款而持有的票據進行貼現。
5.2創新“銀企”合作方式促進金融體系功能實現
(1)研究和利用好“市場需求—利益主體”互動聯系機制金融論文,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等模式,促進“其他職能機構+農信社”合作模式的發展。以扶持龍頭企業為重點,積極開展商業性信貸業務,穩步推進農村城鎮化和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支持縣域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
(2)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將部分金融業務通過外包形式給非金融企業,如將信貸營銷職能轉包給信貸經紀公司等,探索“銀企”間的金融合作方式。
5.3創新“銀政”合作方式保障金融體系功能運行
(1)利用地方政府擁有信息網絡等資源優勢,建立農村村民信用體系與信用評估,以期降低農村貸款風險。加強法律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大力加強信用教育,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完善誠信體系構建,促進農村金融環境的良性循環。
(2)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通過完善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商業銀行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何廣文.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困境與路徑選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
[2]李樹生、施慧洪.論金融本質與農村金融創新[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
[3]閆先東、魏曉麗.在新形勢下我國發展現代農村經濟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
[4]張興旺.關于我國農產品市場問題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9(1)
論文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地方經濟,哈爾濱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特點就是績效受地方經濟水平發展很大?,F階段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面臨著定位困難以及發展困境,而主要問題在于城市商業銀行與政府、企業、居民、銀行同業間金融共生關系的不和諧性。而在城市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利用其對地方企業等的刺激作用,改善自身的經營政策和方針,從而提升自身的整體經營水平,并進一步實現其內涵可持續發展,最終提高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度,是本文研究的重點[1]。
一、哈爾濱銀行概況
哈爾濱銀行成立于1997年2月,是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全國首批試點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是哈爾濱市唯一一家具有法人地位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前身為哈爾濱市城市信用社聯社,在58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而成,原稱為哈爾濱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4月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市商業銀行,2007年11月5日經中國銀監會核準更名為哈爾濱銀行。截至2010年末,資產總額1265億元哈爾濱銀行,存款余額1119億元,不良率0.8%,實現凈利潤13.02億元,盈利能力在黑龍江省位居前列。按照中國《銀行家》雜志統計,哈爾濱銀行綜合實力在全國80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城商行中排名第9位。
業務方面,哈爾濱銀行業務主要包括個人業務、公司業務、國際業務、票據業務、債券業務和結算業務,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小額信貸特色業務優勢突出。自2004年起,哈爾濱銀行大力實施中小戰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截至2009年末,哈爾濱銀行小額貸款余額189.33億元,占該行信貸資產總額的60%,貸款日均余額152.61億元,占信貸總資產日均額的55%,收益占信貸資產總收益的60%,總體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目前,哈爾濱銀行已經建立了覆蓋城市和農村市場,產品系列化,服務專業化,經營規?;蜗笃放苹?,技術國際化的小額信貸體系,形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向黑龍江省、東北地區和全國延伸的小額信貸發展格局。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哈爾濱銀行小額信貸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10位,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小額信貸發展之路論文格式模板。
2、不斷創新持續努力,促多領域領先發展。哈爾濱銀行是黑龍江省首家獲得外匯經營權的城市商業銀行;哈爾濱銀行的票據貼現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唯一一家具有“票據貼現市場”稱號的專業票據貼現機構,其業績在黑龍江省銀行領域排名第一位;哈爾濱銀行在東北地區率先開辦國際業務,是東北三省第一家獲得外匯經營權的城市商業銀行。2009年7月,成立個人外匯業務中心,我行成為國內首家開通盧布存款業務的銀行,2008—2009年盧布兌換量在全國排名第一位。
3、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迅速哈爾濱銀行,“丁香花品牌”享譽全國。哈爾濱銀行積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打造“丁香花理財”品牌,深受廣大客戶好評,截止2011年5月,已累計發行10大系列100余款產品,發行總額逾150億元,產品均達到預期收益率,極大滿足了廣大客戶的理財需求。在由中國《銀行家》主辦的“2008年中國金融營銷獎”評選中,“丁香花理財”產品榮獲2008年度中國金融營銷獎“金融產品十佳獎”;“丁香花理財季”營銷活動案例榮獲2009年中國金融營銷獎“最佳品牌營銷活動獎”。
財務狀況方面:
1.利潤指標概況
單位:人民幣千元
項 目
2009年末
2008年末
2007年末
營業收入
利潤總額
2,025,346
1,022,786
2,114,711
1,125,724
1,475,335
366,533
凈利潤
784,262
856,024
254,980
營業利潤
1,023,333
1,148,001
988,508
投資收益
342,363
【關鍵詞】流程銀行;基本工程;工程建設
農村商業銀行流程行的基本工程建設一般包括六個方面:戰略規劃、人力資源模式設計、流程體系與流程優化、組織架構設計、全面風險管理建設以及IT規劃與實施。
一、戰略規劃
根據銀行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確定銀行的愿景,運用科學的戰略分析工具,提出銀行中長期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確定銀行的市場定位、目標客戶群及相應的業務戰略,并明確銀行需要提升的關鍵核心能力。
二、組織架構建設
按照前、中、后臺分離原則,結合條線垂直管理和事業部分模式進行組織架構搭建,并幫助銀行制定組織架構實施路線圖,確定商業銀行有個良好的組織架構。
三、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商業銀行的人才隊伍集體專業素質不高,對構建流程行的認識不夠透徹,由于地域和背景因素,農村商業銀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對較差,人才培養的阻力較大,大學生作為后備人才,專業知識充足但實踐經驗不夠。員工的知識結構單一,工作能力普遍不強,核心技術人才太少,銀行內部培訓水平也不高,員工總體進步不大,關于考核機制沒有科學成型的體制,還在不斷的探索中。這些都是現在存在于農村商業銀行的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一些問題。
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要規避人事風險,重要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如若決策失誤,會給農村商業銀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多措并取,加強高層領導隊伍建設,教育引導式主流方法,考評制度也要針對不同的隊伍創新,任選機制健全,堅持唯才是舉,日常監督也要勤勉到位。分類管理人才隊伍,在學歷上有明確的要求,豐富銀行的人才類別與層次,因地制宜,讓培訓工作像是長流細水,時時有,處處有,培訓過程交叉進行,促進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激勵約束機制要重視,創新這一機制,注重挖掘金融機構的優秀人才,其中等級考評是重點,唯有“質量和效益”最重要的標準,薪酬制度加大力度改革。
四、流程銀行管理上的風險評價與管理機制建設
我國農村商業各風險條線的管理機制、風險的識別、計量、報告、緩釋、壓力測試職能分工以及系統支持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同時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也存在諸多不足,這些都需要農村商業銀行在流程再造過程中進行完善和創建;創建全面風險管理文化。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創建全面風險管理文化。
整個前中后臺各部門構成農村商業銀行的第一道防線。農村商業銀行的第二道防線由合規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構成,是銀行進行事后監督的中心,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計量、監測、轉移和規避。農村商業銀行的稽核審計部構成其第三道防線,實現對業務經營全過程的內控評價和監督;構建合規風險防控體系。合規風險是農村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核心風險,合規風險風險防控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因此,流程銀行的建設將合規風險管理通過流程這條主線從根本上將其與自身聯結起來;樹立合規意識。合規風險過去常被銀行當作操作風險來處理,多注重在操作環節和操作人員上做文章,忽視了絕大多數情況下合規風險始于銀行的制度決策層次和各高級管理人員。因此,應從決策層為為首灌輸合規理念,使合規理念內化為各級工作人員的應然意識。樹立員工的主動合規意識,每接觸一筆業務時,就必會想進行合規風險的審查。合規文化是有一整套制度、方法、工具支持的,是整個合規風險管理體系的思想靈魂,農村商業銀行與加強規章制度的后評價,并及時完善和改進;構建合規風險管理體系。一是組建合規部門,創建覆蓋全行的合規組織架構。制定符合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特點的合規政策,讓合規人員參與到銀行組織架構和流程再造的各個環節,摸索出一條以集中化運行模式在各行組建合規部門。二是建立監督舉報機制,并建立有效的保護機制以保證舉報人權益不受損。三是建立健全的風險識別、監測、評估、預警系統,提高管理水平;構建GRC綜合集成管控平臺。GRC是一種多維度的控制理念,由普華永道于2004年首次提出。GRC強調從組織的戰略、流程、科技和人力資源等最基礎層次入手,綜合考察公司治理(Governance),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和合規(Compliance),來確保組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可以說,GRC的實施不僅與流程密不可分,而且適應了農村商業銀行規模小、地域限制、人力資源匱乏等特點,是幫助農村商業銀行構建流程銀行和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建設的不二選擇。
五、流程體系搭建和流程優化
采取結構華分析方法、價值鏈分析法和七要素分析放法,從銀行發展戰略、市場定位、客戶需求、業務管理需求、面臨的法律法規等出發,幫助客戶建立科學、合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流程體系。同時,結合組織架構和崗位設置情況,結合業務和流程管理要求,進行流程優化,建立崗位職責清晰、內控嚴密、標準統一和高效的流程。
六、IT規劃與實施
首先確定流程銀行與IT行業的關系,通過對銀行的IT系統診斷,結合國際先進銀行實踐和國內同業的發展IT現狀,按照國際主流技術標準、國內外主流框架、ISO27001和ISO20000的要求,根據銀行發展戰略對IT系統進行整體規劃,制定實施路徑,保證IT系統規劃前瞻性的同時,保證IT規劃的可行性,制定銀行與IT行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Law,ying man:《Iterative algorithms for the constrained design of filters and filter banks》,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關鍵詞:貸款利率;決定機制;影響因素;利率市場化
貸款利率,就是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貸款服務所耗費成本的補償,也可以將貸款利率視為貸款的定價。在能夠滿足商業銀行的贏利性、安全性以及流動性的基礎上,對每一筆信貸資金利率水平的確定過程也是反映各家商業銀行競爭力強弱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利率決定機制理論
利率決定的相關理論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古典利率決定理論,二是非古典利率決定理論,三是現代貸款利率決定理論。
古典利率決定理論,是指遵循古典學派利率理論的基本思路發展而來的利率決定理論。其中,古典學派主要指亞當斯密至約翰斯圖亞特穆勒之間的所有早期經濟學家,他們都堅持實物資本的供求決定利率的基本觀點。古典利率決定理論在接受這些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對實物資本本身的供求關系又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古典利率決定理論。非古典利率決定理論主要指馬克思、凱恩斯、??怂埂h森以及弗里德曼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了各自的利率決定理論,甚至對古典理論決定進行了批評或發展。這些理論都是現代利率決定理論的基石,沒有這些理論的不斷發展,就沒有現在指導商業銀行貸款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這是與現代商業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其中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決定理論又包括基于市場結構的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決定理論、基于關系型貸款的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決定理論、基于風險定價的銀行貸款利率決定理論等。
二、對貸款利率決定機制的影響因素
對于貸款利率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在開放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在決定貸款利率時,不僅要考慮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的供求關系、供給各方的博弈情況,還要從從宏觀角度出發考慮開放條件下影響國內利率水平的各種因素,這主要包括匯率、國際利率水平等因素。
我國利率與匯率之間存在長期平穩關系,即它們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這種穩定的內在聯系表明我國貸款利率水平不僅與當期人民幣升值幅度大小有關,而且與前三個月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有關。
在供需方面,在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條件下,如果作為信貸資金需求者的企業內部融資的成本上升時,作為信貸資金供給者的商業銀行完全可以提高放貸利率水平;作為信貸資金供給方的商業銀行固定資產的增加對信貸資金的供給不產生影響,對信貸市場利率決定也不產生影響作用;隨著商業銀行的可變成本的提高,商業銀行對企業放貸所要求的最低利率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三、我國貸款利率決定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人民幣存貸款差進一步擴大,利率的杠桿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發揮。
(二)金融市場還缺乏比較完善的基準利率曲線。基準利率是整個利率體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約其他利率的利率。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建立一個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主要由市場的資金供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鶞世示哂惺袌鰠⑴c程度高,可控性好,穩定性好,風險較小等特征。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國債收益率比較接近基準利率的要求,但也存在債券品種結構不健全,短期債券比重較低、長期債券價格偏低等問題。
(三)金融機構缺少利率風險避險工具。隨著利率的逐步市場化,利率對經濟變數的敏感性大大增強,利率將隨著市場資金的供求變化而波動,如何確定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缺口”,將利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需要更多的工具來管理利率風險。
(四)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擴大后,部分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存在“一浮到頂”的現象。貸款利率浮動偏高增加了農業的生產成本,加重了農民的利息負擔,增大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
四、政策建議
(一)繼續擴大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一是進一步擴大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上限直至完全放開。二是嚴格執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加強商業銀行負債膨脹的自我約束,同時賦予商業銀行負債類產品的定價權,放開存款利率的下限,使商業銀行能根據資產型業務情況,主動管理或主動收縮負債型業務。
(二)完善貸款利率浮動風險管理的機制。一是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應建立以利率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應建立并完善利率風險管理機制和利率風險定價機制,建立科學的分級授權體制,強化和完善內控制度,增強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進農村金融服務。
(三)加快貨幣市場發展,促進市場化利率的形成。選擇和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步驟,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基準收益率曲線,增加、完善債券品種,通過貨幣市場的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促進市場化利率機制的形成,使貨幣市場上形成的利率能夠客觀地反映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為整個利率改革的推進形成一個可靠的基準性利率。
總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探討在開放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決定機制對改善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水平、提升競爭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利率決定機制還未完善,更需要對此進行研究,以更快、更好的進行利率決定機制的改革建設,為我國的金融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肖建軍, 開放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決定機制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2008
人民銀行信貸處, 當前貸款利率浮動管理、利率風險及建議, 西南金融;2003(4)
【論文摘要】本文根據統計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原理,針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增強城市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提供一些參考。
經歷了萌芽、擴張、整合和規范四個階段的發展.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國現有的城市商業銀行所占的市場絕對份額仍然較低,但其經濟增長速度很快,體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倡導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的新世紀,競爭對手的改革與發展、市場競爭環境與競爭規則的變化、行業內競爭與合作的深化、監管政策的調整、城市商業銀行與地方政府的相互影響、城市商業銀行所在地區經濟發展趨勢等因素構成了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機遇與挑戰。而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成為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的核心問題。
一、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1.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內部狀況。
(1)公司治理有待完善。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普遍實行了股份制,并按照《公司法5的相關規定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等相互制衡和協調的組織架構。但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的所有者缺位,委托關系不明確,各城市商業銀行實際被控制在少數政府資本人手中,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這種相互制衡的制度并未產生實際效果。
(2)資本實力較弱,資本充足率不高。近半數城市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在1億~5億元之間,遠不能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并且城市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渠道過于單一,這將在長時間內阻礙其發展。
(3)市場定位發生偏離,品牌形象不突出。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應當鮮明,即服務于地方經濟、地方市民以及中小企業,并就此開展特色業務,打造品牌優勢。但在業務經營中,這種市場定位卻難以體現,與國有商業銀行爭項目、搶戶頭、搭車擠貸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導致市民的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中小企業客戶不斷流失,城市商業銀行自身的品牌優勢難以建立。
2.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外部環境。
(1)城市商業銀行會受到地方政府的約束,無法真正實現自主經營。地方政府往往直接或間接控制城市商業銀行,其經營受到地方政府投資活動的影響。另外,城市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仍為行政式而非市場化,從而約束了市場主體的進一步發展。
(2)缺乏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城市商業銀行成立較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臨國有商業銀行對客戶的壟斷、客戶資源不足等不利局面。
(3)城市商業銀行在政策傾斜中處于被動地位。目前實施的優惠措施更多地關注改制中的國有商業銀行和發展相對緩慢的農村信用社,而對城市商業銀行不夠重視。
二、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一方面,構建的指標體系應包括影響競爭力的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應分析各指標項目之間的因果關系,系統地、相互聯系地對城市商業銀行做出全面的評估。
2.系統性原則。構建的指標體系內部的各指標之間應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而不應雜亂無章。
3.可比性原則。構建的指標體系可以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具有國際可比性和歷史可比性,尤其是城市商業銀行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各城市商業銀行之間競爭力的可比性。
4.動態性原則。構建的指標體系要有預見性,即不僅能夠體現當前影響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各種因素,而且可以反映未來可能會影響其競爭力的因素。
5.定性與定量結合原則。為了對定性指標進行量化,應通過對每項因素設置權重值,實現對定性指標的定量分析;同時,應對定量指標的數據進行定性分析,實現對定量指標的定性分析。
三、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上述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的分析,參考美國的駱駝體系評價法、穆迪評價方法和標準普爾評級以及有關專業報刊的評價,構建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見右上表)。
四、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的運用
1.建立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體系內各指標對評價總目標影響和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為了客觀、準確地反映這一事實,我們引人權重的概念。權重是指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權重的合理分配直接影響到評價的科學性。基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和不同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會發生變化。運用專家打分或問卷調查的方法,將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分為5個等級。每
級競爭力的統計評價指數為:。其中,SCi表示第i種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指數;Yj表示第j種競爭力要素指
標分值;aj表示第j種競爭力要素指標權重。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為:。其中,SC表示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統計評價指標;Bi表示第i類競爭力評價指數權重;∑sci表示第i種競爭力指標分值。SC的數值在1—5之間,依次表示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弱、較弱、一般、較強、強。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流動性管理 管理現狀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175-02
一、A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
為更加直觀地了解A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本文以流動性比例、流動性缺口率、資本充足率等多項指標為切入點,通過定量指標分析,研判A行近年來流動性風險管理情況。
(一)流動性比例前高后低
1.流動性比例。從該地區農商銀行整體流動性比例來看,各家均高于25%的監管指標,平均流動性比例約達80%,總體流行性水平偏高,在降低流動性風險的同時,犧牲了經營效益(見圖1)。從A行流動性比例逐年變化情況來看,自2012年起,始終保持在該地區農商銀行均值之上,整體流動性風險穩定可控。從A行近期流動性比例逐季變化情況來看,自2015年6月起,總體呈現下降態勢,流動性資產的增幅遠遠小于流動性負債之間的增幅,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流動性需求(見圖2)。截至2016年6月末,A行流動性比例降至37.66%的低位,流動性風險管理形勢呈現嚴峻態勢。
2.流動性缺口率瀕臨觸警。從該地區農商銀行整體流動性缺口率來看,基本高于-10%的監管指標(見圖3)。A行流動性缺口率雖始終滿足監管指標,但自2013年起逐年下降。流動性缺口是未來一定時期內到期資產與對應期限到期負債的差額。若為正值,該期限內到期的資產足夠償還到期的債務,顯示未來有一定的現金盈余。若為負值,表示銀行在該期限內到期的資產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需要以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償還到期債務。截至2016年6月末,A行1個月、3個月至1年、1年以上均有較大負缺口(見圖4)。主要由于:1個月到期的定期存款和賣出回購款項占比較大;3個月至1年期間到期的存款較多,而對應期限匹配的貸款和金融資產較少。一旦出現負缺口,資金供給不能滿足資金需求,必須通過現金儲備、資產變現或拆借來補充缺口。若市場上無法出售債券融入資金,且行內救助資金和人民銀行常備借貸便利無法及時彌補資金缺口時,就易產生流動性風險。
3.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在特定壓力的情景下,銀行其他風險容易轉化為流動性風險。資本充足率反映銀行資產安全性特征,其值越高,銀行自有資金越充足。該地區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高于10.5%的監管指標(見圖5)。自2013年起,A行資本充足率進入下行通道,自有資金抵御風險的能力減弱,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流動性。
4.貸款質量指標不容樂觀。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是貸款,因此流動性與貸款質量緊密相關。A行不良貸款率在該地區始終處于高位,較地區平均值高出1個百分點(見圖6)。貸款質量不佳,到期的資產無法收回,將影響資產整體流動性,甚至可能危及銀行生存。
二、A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陡增潛在流動性風險。A行負債端渠道主要有存款、同業拆借、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等;資產端渠道主要有貸款、貼現、債券、表外業務、中間業務等,其中貸款在資產配置中占絕對優勢地位。A行長期存在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負債長期化與資產短期化矛盾突出,潛在流動性風險增加。截至2016年6月末,A行儲蓄存款占各項存款的81.33%,其中:定期儲蓄存款占各項存款的76.11%,一年以上的定期儲蓄存款占各項存款的54.56%,呈現存款定期化、定期長期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中長期貸款占比雖有所上升,但仍只占各項貸款的16.85%,“長存短貸”現象明顯,一定程度加大流動性缺口。同時,隨著該行理財業務的深入開展,理財規模有了較大的提高,管理理財業務流動性風險也成為當務之急。
2.資金融入渠道單一難以長期規避流動性風險。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是該行當前資金融入的主要渠道,占融入資金總額的80%左右。因債券質押率較高,給債券波段操作造成一定約束,該種融入渠道僅僅是在短期內臨時調劑農村商業銀行頭寸的方法,并不適宜作為規避流動性風險的長期手段使用,其可靠性和靈活性相較行內自有資金尚有一定差距,在遇到資金時點緊張時不能及時有效緩解流動性壓力。
3.風險手段不夠成熟。一是風險預警不夠及時。目前,A行通過每日監測庫存現金和支付額,按月測算各類監管指標,對流動性風險進行風險預警。監管指標僅反映時點流動性狀況,無法實現動態預警、事前預警,不能在流動性風險發生前就及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二是風險監測不夠全面。新監管辦法中要求銀行建立完備的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全面地計量、監測和報告流動性風險狀況。目前A行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統支撐,日常頭寸管理主要采用按日預測大額資金跨行流向,仍通過人工統計、大額預報等傳統手段監測全行頭寸分時走勢和跨行資金流向,未能實現全面監測。三是風險測試不夠可靠。A行歷史數據累積較少,分析模型不夠成熟。以每季度末1104報表為基礎數據,考慮多種情境下,進行輕度、中度和重度壓力流動性風險測試。由于歷史數據較少,在實施壓力測試時未能以先進風險管理技術為基礎引入風險價值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擬等分析工具,無法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三、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筆者結合A行工作實際,圍繞流動性風險管理進行深入思考,為解決農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供參考。筆者認為,為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滿足監管新要求,農商銀行需主要抓好三個方面。
(一)強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一是堅持資產與負債期限匹配原則。合理確定長期與短期資產比重,建立資產負債之間的平衡對應關系,保證資產的流動性,防止資金支付危機的發生。二是堅持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的原則。日常頭寸管理中,需設置備付金和流動性二級儲備。二級儲備主要包括能迅速變現、且變現沒有太大損失的資產,如存放同業、拆出和逆回購、轉貼現票據、央票、短期債券等。以資金來源為基礎,根據資金來源流動性大小及對資產流動性要求,合理配置貸款、債券、票據。三是堅持主動管理的原則。負債方面,積極介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同業拆借市場,建立相對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不斷提高從資金市場獲取主動性負債的能力;資產方面,根據資產配置的需求決定負債的類型。如通過資產證券化,釋放更多的信貸資金,實現信貸資產結構的調整和資產形態的多元化。針對理財業務,合理安排理財的募集與兌付期間,配置活躍度較高的債券主動釋放流動性。
(二)積極拓展資金融入渠道
隨著金融市場業務的深入開展,每天資金需求量與日俱增,為防范市場上資金時點性緊張和突發事件對流動性的影響,農商銀行需要與更多的交易對手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形成穩定的資金融入渠道。目前,A行已與部分股份制銀行達成每日若干億元的固定資金融入協議。通過增加線下資金的融資規模和資金業務創新等模式,多元化融入資金,拓寬資金融入渠道,防范流動性風險。
(三)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
一是以系統建設為支撐。整合各類數據信息,建立基本完備的流動性管理信息系統,實時監控全行頭寸,準確測算全行資金運用及余缺情況,將流動性風險管理前置。二是以壓力測試為抓手。盡快建立流動性風險統計數據庫,逐步提高并積累高質量的歷史數據。針對影響流動性的各種情景,按季實施壓力測試,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常規壓力測試,必要時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壓力情景進行臨時性壓力測試。三是以應急預案為保障。依據現金流缺口、資產變現能力及多元化等因素,審慎合理配置優質流動性資產。建立適合本行的有效應急預案,實施流動性風險限額的監測和控制,一旦瀕臨突破監管指標,立即采取措施確保相關指標恢復至規定限額內。
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必須得以重視。同時,近幾年來,銀行業的迅猛發展,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農商銀行也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金融工具不斷創新,中間業務得以發展。為了銀行的穩定經營,流動性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商業銀行應該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能力,對照流動性管理要求,構建系統化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春航.解密巴塞爾(第一版).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2] 王彤.浦發銀行流動性管理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論文,2013
[3] 郭鴻莉.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