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興趣;培養
多年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都是傳統式的照本宣科,屬于應試教育的范疇。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標在于探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學生對所學課程興趣調查的總的情況來看,政治課排名是比較靠后的,但在有的學校,排名比較靠前,這主要同該校的政治教師水平有關;而在同樣的師生條件下,對政治課的興趣往往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它強調發揮學生創新潛能的個性發展,捕捉促使學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長點并加以引導,使其升華為一種有益于社會的行為模式,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1]。
一、開展中學思想政治興趣活動的意義
中學思想政治課開展課外興趣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外活動通常以學生為主,由學生當“主角”,教師一般只是從旁指導。學生不僅是活動的參加者,而且是活動的組織者,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自己主動學習的環境和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權,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認識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獨立思考、鉆研和創造的精神。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有利于全面實現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任務,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第一,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和教材內容的限制,有些問題無法具體化和深入化,只有通過課外活動來彌補和延伸。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將知識用于實踐,能更好地理解、鞏固和運用課堂知識。通過閱讀報刊和課外書籍,參加各種報告會、座談會。廣泛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擴大知識面,使課堂知識得到豐富和深化。特別是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能大大開闊眼界,擴大知識視野,拓寬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學生實踐的機會少,理論與實踐不易統一,而課外活動正好彌補課堂教學的這種不足。課外活動給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天地。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走出課堂,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際中去,有更多的機會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在活動中,學生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主體,他們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尋求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2]。
第三,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接觸實際,了解社會,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書本上不能解決的問題,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認識和錯誤思想。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體的活動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時加以彌補和予以消除。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紀律性,增強了同學問的團結友愛,增強了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增強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們的世界觀發生深刻的變化,加速思想覺悟的提高。
二、中學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1.指導小論文活動的方法
小論文活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課外活動。它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理論與現實問題的能力。它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觀察社會、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3]。
(1)小論文的特點
1)小論文的寫作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小論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內外多種形式“協同作戰”的結果,即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的結果。
2)小論文是中學生分析和認識社會問題的重要形式。中學生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實踐的、理論的和思想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通過課堂教學得到了認識,有的則要通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的理論去獨立地分析和認識,而小論文便是學生運用觀點和方法較系統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嘗試。
2.指導興趣小組的方法
中學思想政治課興趣小組是以興趣為紐帶,按自愿原則組織起來共同探討有關思想政治方面內容的學習小組,如哲學興趣小組、經濟學興趣小組、政治學興趣小組、法學興趣小組、國際知識興趣小組等等。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符合青少年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想政治課學習骨干。在課堂教學里。學生的天賦、愛好、特長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卻可以表現得很明顯,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2)重視興趣的激發。興趣小組雖然是以興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但仍有一個鞏固和深化興趣的問題,仍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以為興趣小組反正是有興趣的同學組成的,可以不考慮趣味性,像對待成年人那樣去對待中學生,那么很可能原來有興趣的同學也會變成沒有興趣了[4]。
3.要注意因材施教
興趣小組成員與其他同學相比,一般基礎較好。因此,教師在安排講座、社會調查和小論文活動時。應相應提高要求,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教師應舍得花大力氣精心指導尖子和骨干,推動全班同學一起提高。不過,興趣小組的成員水平也不是劃一的,有的同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基礎條件卻并不怎么好,教師更應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成長??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5]。
三、結語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實現中學政治教育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林紫靜.淺談中學思想政治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121-122.
[2]齊淑紅.淺談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116.
[3]李代榮.淺談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65-66.
論文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思想政治課 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指出“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人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的選題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思想政治課的選題工作,是中學思想政治學科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選題的恰當與否是研究性學習開展成敗的關鍵。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引導學生選題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第一個基本目標。高中思想政治課要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就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即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
中學生的思維發展還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他們對課題研究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的。在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創設研究性學習,如果一開始便從概念、原理、法則等人手,往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使學生感到高、難、空,影響其研究情緒。因此,可把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起來,激發他們的研究欲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從中發現問題.形成研究課題。這樣的研究課題。是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2.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
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也會對某些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發現問題。主要可從時政的熱門話題中提出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學生感興趣的,而且具有新穎性和實用性。時政熱點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與學生距離比較近、可信度高、感染力強、影響深遠。學生喜歡在課外談論,但由于原有的知識的限制和認識的局限,常常過于片面??梢?,學生對時政熱點有豐富感性認識,能激活學生思維。時政熱點中的材料分析的觀點叉往往涉及到中學政治課中的知識,這就為時政引進政治課創造了必要條件。由此可見,時政熱點是學生自己要選擇的內容.把時政熱點引入思想政治課,更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3.從學科學習或閱讀中發現問題。
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和閱讀中,有許多現象只要善于與學科間知識內容加強聯系,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就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如“WT0與高中教育”問題,教師就可以從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等的知識,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對中國加入WT0的相關問題進行剖析,讓學生提出問題,從而達到中學思想政治課發現問題階段的選題策略要求。
(二)明確問題.確定研究目標。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學生的研究積極性已被激發。但要正確、適當地選好題目,就必須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引導,使學生明確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問題意識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意識到的問題,也就是把問題上升到主體的自覺意識水平上來;另一方面是明確問題。即從自己的困惑中努力找到問題的關鍵點,使問題逐漸清晰、明朗起來,從而使接下去的研究活動目標更明確。中學生由于其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明確問題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思想政治學科的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明確問題時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問題明確在一個可操作的范圍.而不是“泛”而“空”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方向或目標得以明確.學生則按照既定的這一目標去進行有效的研究性學習。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須要改變問題等。
(三)分析指導,確立選題。
學生明確問題、確定研究目標后,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是都可以形成研究課題.對于中學生來講,他們受到研究能力和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教師必須對其問題進行分析指導。才能確立可操作性的課題。教師在分析指導、確立課題時,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分析、區別問題的真假。
問題有真假之分。真問題是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細化、分解并加以研究的.而假問題則無法展開深入研究。假問題有時也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的,但它沒有可行性,即不能深入地探討和研究。如思想政治課中對經濟學、政治學、哲學原理的常識性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必要的。一方面,這些常識性的問題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所得,是現成的;另一方面,有的太深太廣.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識水平都還不能達到相應的要求,故不能研究。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確立課題時,一定要幫助他們判定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不光要從學生本身的研究能力和智力水平去分析,還要從社會環境和滿足的條件等多方面去分析。
2.分析問題的研究價值。
問題有真假之分.同時也存在有無研究價值之分。研究性學習從本質上講,仍屬于教學范疇.不屬于科學研究范疇,它是通過探究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發展的。因此,在確定研究課題時的一個首要的判定標準就是該課題是否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學生的課題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創新性或學術性,只要它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能力,就可以說是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學生課題的選擇,教師充當的是“把關人”的角色。在對學生課題的審核中,切忌選擇那些大而空,或者是多而繁的題目。同時,也要注重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相符合。這樣才能選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現實價值性的課題。 二、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的實施與交流策略
(一)課題的實施策略。
由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活動具有開放性、時間周期較長等特征.思想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就更需要教師或學校創設有利的條件,充分利用起校內外的各種資源,合理地引導和挖掘學生的潛能
1.營造良好的研究性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
第一,改變教學空間的組織形式。通常把學生分成小組,實行小組合作研究;或者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務。這種空間布置,有利于學生敢說敢想.無拘無束,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學們交流自己對議題的所感、所疑,并聽取大家的意見,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創設良好的研究情景。作為情景的創設者,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充分的信息渠道平臺,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內容或信息來源,從而實現學生的“同化”過程。主要包括科普講座、參觀訪問、調查問卷、上網搜索等形式進行.這其中既可以是直接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是信息渠道獲得的講授,亦可以是二者的同時進行,關鍵在于信息獲得的客觀性、全面性與針對性。問題的選擇上,既可以是教師自身專業問題的延伸,又可是多學科的綜合;既可是人文歷史藝術.也可是時事熱點。但應注意問題的實用性。
第三,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缺乏平等意識和民主作風,也就難以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現能力真正落到實處。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發表自已的不同見解.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談得上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在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應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關系:要學會合作,善于協調;要能自主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構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2.注重研究過程的設計.挖掘學生的研究潛能。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研究。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研讀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目錄、序言和課堂小結,對教材有一個系統的認識。然后,在逐課、節、框、段進行分析,理順其中的結構、脈絡,把內在的聯系,學會圍繞“黑體字”,鉆研“宋體字”,了解“楷體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及實際經驗.去進一步思考和學習,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讓學生通過自己讀研教材,掌握課本知識。
第二,加強學科之間的“內聯”,拓寬學生的眼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不光要注意本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系.還要注意本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結合和滲透,實行“跨學科”研究。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應鼓勵學生把思想政治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實踐中,以此增強學生濃厚的研究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把知識能力“整合”起來。
第三,開展專題講座、進行實地調查,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邀請從事實際工作的人員來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并與學生展開交流,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增強。教師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場所或機會讓學生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做到學有所用,這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關鍵,也是思想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所采用的重要研究過程。
(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班級共享”與“年級共享”相結合的策略。
讓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也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交流、研討中.不但有利于學生學會理解和寬容、贊美與分享,而且有利于學生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論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辯,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成果共享。研究性學習一般都是以課題組的形式進行的,各組之間研究的內容各不相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獲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同,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共享同伴的研究成果,在交流階段,我們采取先班級交流,然后評選出成果顯著的課題組再進行年級交流,年級交流時可采取集會式.也可采取電視交流式等。
畢業以來,我一直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動力,以"教書育人"為己任,關心愛護學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嚴謹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進一步總結經驗,發揚優點,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現將任現職以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學,成績突出。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己任,把成為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目標,孜孜追求。任現職以來,我要求自己不斷增強業務素養,深入鉆研教材,認真進行教學研究,堅持系統式、啟發性、研究性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堅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上,把學生的個性體驗貫穿于課堂教學實際。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興趣、特長和實際情況,其理解、分析、體驗、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實施上,不強求"齊頭并進",而是正視事實,追求"差異發展"。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突出落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都要設計學生參與的問題,來激發、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前三分鐘政治演講活動”,如“成語故事辨析”、“哲理詩賞析”、“時事評述”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在輕松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為適應新世紀的教學要求,近兩年積極投身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任現職期間,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績均排在年級前列,畢業會考成績均超過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過自治區平均水平,其中2000屆、2001屆參加畢業會考學生的會考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也超過自治區平均水平。1999-2000學年、2000-2001學年、2001-2002學年連續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績均獲得學校一等獎,上自治區大專線均保持在50%-60%之間,超過了自治區平均水平,在同類學校中成績突出;2001屆的劉洋和2005屆的馬林林兩位同學分別獲得了當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深入鉆研,大膽創新。任現職以來,我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把握政治學科最新的改革趨勢,理解國家基礎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積極參加科組、備課組活動,與同科組老師一起鉆研教材、教法與學法,共同開發教學研究專題。任現職7年來主要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專題有:“如何激活政治課堂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政治學習興趣”、“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與高三復習”;深入鉆研高考,高考的研究專題有:“政治常識歸類記憶法”、“哲理詩歸類教學”、“主要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常識專題訓練”、“生活中的哲學專題”、“如何看待評價國際關系專題”、“高考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高考考點研究”、“主觀性試題的審題技巧與方法”等。通過對這些專題的探討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006學年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3、重視實踐,總結提高。在大膽開展教學研究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我及時總結自己的得失,堅持撰寫教學教育論文。任教期間先后撰寫了《思想政治課的預習程式》、《政府工作報告原理淺析》、《理論聯系實際――思想政治課的永恒主題》、《淺論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前預習》、《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等論文。其中《思想政治課的預習程式》入選于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師論文集》(書號:ISBN7-80506-626-4/Z·95)一書中,并被評為優秀論文;《理論聯系實際――思想政治課的永恒主題》一文發表于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社會科學戰線》;《政府工作報告原理淺析》一文,在03年中國教育學會和《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舉辦的思想政治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淺論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前預習》被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評為2003年優秀論文二等獎;《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因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學研究與探索》(書號:ISBN7-5041-2190-8)一書中,屬國家級優秀論文。正因為勤于思考、總結,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教學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發展。我深深懂得適應時代的發展,努力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性?,F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為此我努力學習電腦方面的有關知識,收集電腦課件素材,力求在課堂教學上有新的突破。經過努力,我在電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績。2000年12月參加了X林郭勒市計算機全員培訓并取得了初級資格,2006年通過了教師電腦高級考試;現在,可以熟練地運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應用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為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
[NextPage]5、扶持后輩,共同進步?!耙恢Κ毿悴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作為一級教師、教研組長,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我還十分重視教研組建設的問題,認真組織備課組活動,積極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工作。任現職期間,為了能讓青年教師盡快成為學校教學的主力,我主動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任務,在教學“結對子”、“一幫一”活動中,積極扶持青年教師成長,幾年來先后培養了我校李桂霞、王連蒂、白艷玲、丁旭濤等青年政治教師,為我校政治學科教學的健康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過程是創造性很強,又極富挑戰性的過程。只懂教書不會育人,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參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坦誠而不魯莽、關心而不驕縱、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學生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師長形象,使學生“敬而親之”。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連續多年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主任。“勤奮努力,奉獻愛心”是我當班主任的信條。擔任班主任期間,我能夠堅持正面教育,大膽從心理素質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觸發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言傳身教。在此期間,我幾乎每晚都下班輔導,與學生談心。對一些思想上不夠成熟、自律性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點的同學,我進行了細致的了解工作,從各方面關心他們,使學生覺得老師既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師長,又是一個可以與他們談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紹一些有針對性的書籍給他們看,教會他們如何交友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思維方法,鼓勵他們發揮特長,向他們分析知識素養與成才的關系,引導他們關心集體,確立他們在集體中的進步作用等等,仔細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我都一直奉行一個準則,就是在鼓勵優秀生的同時更多地偏愛后進生,給他們以各種捕捉成功與歡樂的機會。因此,在轉化差生、扭轉班級學風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德育工作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1998學年我所帶的高一(9)班是一個很特殊的班,這個班是我校轉制后招收擇校生較多的一個班,整體素質普遍較差,學風懶散、成績偏低、紀律渙散。接到這樣的班,我并沒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學生個性,發掘同學的優點,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狠抓學風班風,經過大家共同努力,這一班學生脫胎換骨,學風有了質的改變,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集體、市紅旗團支部。盡管基礎很差,但同學們學習都非??炭啵谧灾螀^會考中最終成為學校合格率達到100%的班集體之一,會考優秀率也超自治區平均水平。三年后,這一班的同學在2001年全國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區大專以上線有22人,成為全校上線率最高的班,為學校的騰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當好一名老師,僅僅靠“嘴”和“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這樣,我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歡樂。我還及時總結德育工作的經驗,撰寫了《別忘了寂寞的一群--談中等生的教育輔導》、《與后進生心連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介紹。在過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奮努力,不斷進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評為優秀。
以上是我任現職以來在教學、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與成績,但還存在工作不大膽,教學工作深度不夠等不足的地方,那將是我今后要不斷完善的方向。晉升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1、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專題的研究,在教學中進行政治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爭取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鉆研現代教學理論,了解現代教學信息,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實施電腦多媒體教學,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爭當弄潮兒。
3、主動承擔公開課等教學教研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提高自己。
一、政治新教材突破應試教育的“藩籬”,邁入“素質教育”的新天地
長期以來,政治課被邊緣化,其地位被主要學科擠壓,原因就是政治在升學中所占比重不高,不會影響全局,因此被廣泛稱為“豆芽科”。學校在安排老師的任課時一般把政治課作為主要學科教師的“代頭”搭進去,很少有專上政治的教師。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秉h的十五大報告中也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备母锶瞬排囵B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礎教育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至此,初中政治課順應時展的要求,突破了“應試教育”的“包圍”逐步進入了“素質教育”。新教材從內容到形式到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基礎,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必須具有不斷學習和應用新知識、新觀點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教學和政治教師的地位才得以價值體現,政治教育才可能去實現對人的政治素養和行為素養提高的目的。
二、終結閉卷考試的一統局面,逐步開創開卷考試的新模式
傳統的閉卷考試立足于選拔,實施選拔性教育行為,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使大多數學生以失敗者的心態進入社會;閉卷考試以考試為指揮棒,只在考試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試結果而輕教學過程,以考分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閉卷考試采取違背教育規律的“題海戰術”及“加班”、“加點”、“加壓”的辦法給學生造成沉重的課業負擔,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的發展,使他們的身心長期處于難以承受的超負荷狀態,而過早地卷入殘酷的社會競爭中。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發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后,對政治科考試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從而使初中政治課突破閉卷考試的“壟斷”,步入開卷考試的嘗試。政治教學不再是單一知識獲得,更重要的是學生內心深處的體驗、感悟、理解、判斷。因此,學生答題的過程就是學生人生價值觀、道德理想、是非觀點的文字表現。
初中政治課實行開卷考試,即考試時允許考生攜帶政治教材及相關資料進入考場,隨時查閱。要求學生運用課本中的知識、觀點、原理,聯系國際國內重點熱點問題、聯系校園生活實際以及自身的思想行為實際,充分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分析、解決試卷中的問題。此舉措重在培養學生利用課本知識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走出傳統教學的束縛,探索開放、民主、活潑的課堂教學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受考核方式的制約,教學方式的簡單枯燥。在閉卷考試的形式下,考試考條條,學生背條條。二是內容枯燥。課文中不乏有許多遠離學生實際的“偏、難、繁、舊”的概念、原理和觀點。對這些知識原理,為了達到考核和選拔的要求,學生只能“死記硬背”。三是學生對政治學習認識上的偏差,他們不會思考政治本身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而簡單認為學習政治僅僅是為升學學,臨考時多背一些進行了,平常不需要聽課。為了突出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以適應時展的需要,加強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教育部于2001年10月17日對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進行了必要的、大膽的修訂。
這次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從轉變教育觀念的角度,重點刪改了原教材中“偏、難、繁、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使活動教學成了新教材最亮麗的風景:首先,活動內容豐富。新教材中的“活動”主要包括三類:課內活動、課外活動和活動課。初中課外活動共8節;課內活動共26類391次;其次,活動形式多樣。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動課,設置了大量新穎生動的教學活動,尤以初一教材最為典型。全冊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三課理論課和一課活動課組成,而每節活動課又安排了3-5個教學活動,活動形式有心理測試、自我畫像、愉快游戲、小品表演、漫畫評析、特長展示等50多種,其他年級還有主題討論、辯論、模擬選舉、案例分析、熱點透視、環保提案、撰寫小論文等。
為增強時代感,淡化學科體系,強化實踐環節。新教材對在社會發展常識中一向較為重要的生產觀點、階級觀點、群眾觀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等內容,以及有關論述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那些離我們現實太遠而且純屬理論的多數章節都被刪減了,補充了與現實結合比較緊密的諸如“三個代表”、“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富有時代性的現實內容。
摘要:高等師范院校承載著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的重任,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其培養目標和規格,決定了所培養教師的專業素質,可為基礎教育合格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教師專業素質;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51-03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師專業素質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作為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組織、管理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校監控、評價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性文件,是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等師范院校的首要任務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專業素質
我國對于教師素質及教師專業素質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末,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對教師專業素質的界定也存在較大分歧,概括起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觀點。葉瀾教授從教師專業化出發,認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表現,它應以承認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的職業為前提”?!霰本煼洞髮W的林崇德教授認為,所謂“教師專業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可以看出,教師專業素質首先表現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健康的心理品質,以及為了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應具備的知識素養和相應的技能。因此,無論從哪種觀點出發,教師專業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教育教學技能素養、心理素養和身體素養等。在新時期,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他們先進的教育觀念、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和多方面的能力上。具體來說,教師專業素質就是教師在系統的教師教育和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直接作用于教學過程的、具有專門性和指向性不可替代的心理和行為特質的體現。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應該是教師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及相關的觀念、能力的總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關系到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社會經濟和職業發展的需要。作為地方性高等師范院校,更要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提升學生的發展潛力。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涉及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教育質量,也對人才培養質量與學校的整體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寧夏師范學院于2009年和2012年兩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提出課程體系的七個平臺,即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環節課程和教師專業教育課程,強化專業的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加強了教師教育類專業課程體系。然而,隨著人才需求的變化,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執行中也暴露出個別課程所占比例過大、專業課程相對薄弱、課程結構安排不盡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成為學校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任務。
二、目前寧夏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師專業素質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規格缺乏特色,難以體現學校辦學定位
寧夏師范學院確立了“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文化榮?!睉鹇?,堅持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立足寧夏、面向西部、輻射周邊,服務基層、服務基礎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努力把學校建成師范性、地方性、民族性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知名的教學型師范院校。由此,學校的辦學定位趨于成熟,凸顯了學校的特色。
學校2012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能夠在中小學校、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理論宣傳和思想政治、法律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上述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定位分析,并未體現出學校師范性的特色,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更趨于思想政治理論工作。學校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即使培養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也應體現出民族性的特色。使學校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民族地區教育和管理工作,體現學校地方性的特色。因此,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缺乏特色,難以體現學校的辦學定位。
(二)學生缺少專業引導和職業規劃指導,學業方向和目標不明確
學校2012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中設置了《專業導論》和《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第一至第六學期開設,兩門課程結合講授,安排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共2學分,36學時。而筆者在第六學期承擔《思想政治教學論》課程中,通過對該專業學生的調查、訪談,只有10%左右的學生明確選擇教師職業,近40%的學生選擇考公務員。這部分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學業方向和目標比較明確,但這并非是通過《專業導論》和《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而確定的,而是學生在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時給自己的定位。還有40%以上的學生學業方向和目標不太明確,選擇畢業后根據情況而定。由于學生的專業方向和目標不明確,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難以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強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首先,理論課程偏多,專業實踐與實用性課程偏少。其次,個別課程開設的學分過大、學時太多,嚴重擠壓了專業課程。第三,開設的課程缺少民族性、宗教性課程,造成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中缺乏基本的民族、宗教知識素養。第四,專業課程安排時間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第五,有的教師教育類課程與中學教學銜接不夠緊,甚至脫節。
(四)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堂教學理論性知識偏多,聯系實際的內容較少,大多數課程均以講授為主,極少安排實驗與實踐,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少。雖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專業實踐、見習、實習等學時,但是實踐的內容匱乏、實踐的形式單一,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踐鍛煉。學?,F有的微格教室需要承擔9個師范類院系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任務,加之開放時間不夠,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學校實施的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放羊式”實習效果又不佳,一學期的畢業論文寫作并沒有提高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加強實踐教學仍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三、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改善課堂教學
1.緊扣辦學定位,明確、落實培養目標與規格,突出特色。學校在近四十年的辦學經歷中,逐步明確了辦學定位。據此,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該堅持“總體目標+學校特色+學科專業特色”的設計思路。即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國家的培養目標設計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保證培養的學生能夠達到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明確學校的辦學優勢,將教師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培養學生服務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學科專業特色就是在實現總體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發揮傳統教學優勢,彰顯專業特色。
2.加強專業導引和職業規劃指導,樹立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師德修養。根據學校實際,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師德修養。為此,從一年級開始,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從入校就逐步樹立職業意識,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劃,避免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的盲目性、茫然性;在一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和人格全面發展,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二年級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導引》和《教師素養》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專業方向和目標,了解和掌握教師素養,成為熱愛教師職業、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的中學教師。
3.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學生從教的知識素養。①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學校是應用性新升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理念上應體現自己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從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出發,合理設置課程結構。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在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應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的學分,增加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學分。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安排、設計學生的實踐活動。拓展選修課程空間,增加人文素養課程,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課程,拓寬視野,增強人文素養,促進專業素質發展。②適當壓縮和調整《大學英語》課程學分?!洞髮W英語》在一年級作為必修課程開設,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通過學年考試完成《大學英語》學習;二年級將《大學英語》設為選修課程,為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開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確認實踐創新素質拓展學分。③針對西北民族的特點開設相關的特色課程。為了培養學生適應西北基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增設《當代中國民族理論解讀》課程,設置《伊斯蘭教文化》、《佛教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等選修課程。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我國目前的民族政策,理解民族問題,正確把握民族教育問題。④科學合理安排專業課程,體現專業知識的系統。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漸進性與系統性。為此,一年級主要課程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礎課程,二、三年級設置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四年級適當開設能力拓展和創新能力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能夠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也突出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⑤根據中學實際設置教師教育類課程。為了適應中學教學實際,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中,將傳統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課程進行分解,設置《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與課程設計》、《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研究》與《思想政治(品德)教科書研究》,使學生全面掌握中學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理論,結合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從教能力。
4.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從教的能力素養。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全過程、兩層次、十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生四年學習的全過程;實踐內容按學校和院系兩個層次設置;安排軍訓、公益勞動、教育見習、教育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設計)、通識必修課程實踐、實踐創新及素質拓展等十個模塊。強化教育教學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將教育教學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安排在第八學期,盡可能要求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教學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質量,提升學生教育教學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高等師范院校更應走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教育師資的專業素質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1)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12-16.
(2)林崇德,申繼亮.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8,(1).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學方法 創新教育
思想政治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程具有知識點密集、理論性系統性強的特點。在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加強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進而實現高效教學,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師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思想政治課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較強的時事性,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不斷適應變化的形勢,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加強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能夠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次,要備學生,即加強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學習,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能夠針對學生的心理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和方案。再次,應時刻注意時事熱點,這也是與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內容相對來說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如果只是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死記硬背,只會適得其反,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充分關心時政,并能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第四,教師還應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學媒體及工具進行教學的技能,加強計算機與網絡的學習,力求做到利用多媒體技術收集信息和資料,為做好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課堂教學的問題要與熱點問題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講求時代性
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與時事、生活實際問題的聯系十分緊密,所以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要經常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系起來,與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帶領學生了解生活,關注國內外事件,并能夠運用所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分析具體現象和社會熱點、焦點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從而能夠從現象本身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樣,整堂課才會有氣氛。
三、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問題”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為學生創設符合認知規律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勇于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激起解決問題的思維沖動。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注意,力求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共同完成,同時保持一定的趣味性、直觀性,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實際密切相聯,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事例進行論證,啟迪學生的思維,這樣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立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培育思維土壤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應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放下架子,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愛學生的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應相信學生是可以塑造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材,要用積極樂觀、辯證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學生、預見學生的天性。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參與課程的設計,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理解、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思維的培養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五、組織課外活動,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實踐能力
1.舉辦小型辯論會。俗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師則不如無師?!痹谒枷胝握n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辯論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首先在學生中征集辯題,然后由老師和學生代表最終確定辯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進行準備,辯論的整個過程從主持人到辯手到記時員到評委全部由學生擔任,老師只負責組織、管理、確定評價標準和做最后的點評。在辯論課上,教師完全給予學生平等、信任、尊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大膽探索、暢所欲言,使學生思維向新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2.開展研究性學習。即由學生自選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結合所學的知識,通過社會調查、資料的查找、學生間的研討、教師的輔導等完成研究性的學習。我們在具體實踐中,布置了研究性課題,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查閱資料,最后寫出結題報告,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3.撰寫小論文。思想政治課有其自身的特點,必須緊跟時代?!罢毡拘啤睂λ枷胝螌W科而言是自掘墳墓,因此必須加強時事政策的教育。為此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看報刊雜志、閱讀新聞,然后結合課本的有關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答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熱點問題,并將其以小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的參與熱情,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激發和鼓勵學生的探究熱情,緊跟時代潮流,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學方式;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8-019-001
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它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多年來,思想政治課老師努力工作,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守紀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的影響,思想政治課教育人作用并沒用被很好地發揮,一大批老師只是追求分數,導致學生高分低能。作為思想政治課老師,一定要努力學習,轉變觀念,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課總是給人枯燥和嚴肅的感覺,改變這個局面,生動幽默的語言可以起到極大的作用。老師如果語言干巴,沒有文采,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長期下去,就會失去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反過來,如果語言生動幽默,就會激發學習的興趣,產生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身體語言。這種身體語言,就是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交流思想的最重要工具,可以對口語起到輔助作用,另外本身就有比較強的感染力,極容易引發共鳴。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一是要充分運用有聲語言,二是要恰當運用身體語言,用期待的目光、親切和藹的面容、適當的手勢動作,來起到對口語的補充作用,讓教學有聲有色,有張有弛,妙趣橫生,富有節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觀點、原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興趣,使學生把政治課看成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一種享受,而不是看成一種負擔。
二、要進一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現在,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最重要的心理障礙是對老師講的學習內容產生了逆反心理,缺少信任感。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排除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而學生喜歡聽貼近生活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很不喜歡空洞的政治口號。因此,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從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的情境,還要抓住學生的思想脈搏,努力掌握與學生產生共鳴的生活中的素材。此外,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還要注意時代性。目前是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很多種渠道得到一些信息。老師應該掌握信息變化,進一步創設有著鮮明時代特色的教學情境,這對提高教學效果,克服學生的學習障礙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要進一步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新課程提出:探究、合作、自主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應該樹立學生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學生具有主體意識,才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習中的主動權,進一步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只有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主動性,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認識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選擇、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和具有良好的自學習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非常大,不可忽視。在上新課時,老師應該先列出閱讀提綱,叫學生根據提綱自己讀書,在閱讀過程中找出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完每堂課后,讓學生自我歸納、自我總結,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系統化、結構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做好課后學習和課前預習的指導,教導學生在上課中主動參與、積極發言。另外,老師還應該做好學生的指導,提醒學生多去看電視、上網查詢、讀報等。
四、要做到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責任感
可以說,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力在于理論聯系實際。老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途徑之外,還應該利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跳”出課本,走出課堂,進入到社會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面實踐,加強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這樣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使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課的價值,進而讓學生熱愛這個學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采取開展社會小調查和成立興趣小組。在興趣小組里,組織學生收聽廣播、學習報刊,讓同學們熟悉和了解國內和國外社會熱點、新聞時政,并開展新聞背景分析和時事知識競賽等項活動。此外,老師要不定期地開展一些社會調查。通過這樣的活動,許多學生養成了關心國內外大事、讀書看報、積極思考的習慣,強化學生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
五、要努力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老師過去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經常是信任不夠,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老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許多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被埋沒。所以,我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