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系統設計
我們將該系統的執行狀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①自主課題的申報環節;②選題前期的準備工作;③正式選題,確定老師和學生;④學生畢業設計的完成和各階段目標的評價;⑤論文完成以及后續的評分和成績錄入工作。其中第四個階段是本系統需要著重研究的階段。在第四個階段中可增加階段性測評(包括學生自評和老師的評價),通過綜合的測評結果(學生自評和老師的評價部分比重不同,可以得到相對合理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在完成過程中及時了解自己完成的質量、是否達到預期并做出相應的調節,也可以讓老師發現學生的問題,提出意見。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的同時也讓老師了解到了學生完成的狀態。也可以提醒學生及時跟進進度,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本系統是基于框架,用C#語言編寫的畢業設計管理系統,采用B/S架構便于教師及學生遠程操作,實現教師論文題目申報、學生網上選題、學生階段性目標和計劃設定、對畢業設計過程跟蹤觀察與測量并記錄、在線留言輔導和反饋、階段性成績評定等在線支持功能,為快速響應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提供一個高效、便捷、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做到有效性、高效性和實時性。在系統功能結構上則圍繞三大角色進行,即管理員、教師和學生三大模塊。
功能模塊劃分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學科建設
從科學發展史看,任何一門學科的建立都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思想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二是具有較強烈的社會需要,特殊教育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基礎較薄弱,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步開始對它的學科與概念體系進行探索。
一、關于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受教育者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擁有良好品德,提高適應能力的一種教育,特殊教育的教育對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1]。
二、學科建設的內涵
提到學科就會想到專業,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學科是指按門類劃分的系統知識,或稱知識門類,是現代高校所設專業的基礎依據;專業是高校培養專門人才的方案和計劃總稱,是對應專門訓練、培養專門人才工作的一個系統概念[2],學科建設是對學科的學術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試驗基地的建設,它包括學科內容建設和學科管理建設,而學科建設又包括研究方向、學術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實驗基地、管理工作、學術交流等[3]。
三、特殊教育學的學科建設
(一)立足需要,探索不同研究方向
學科方向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學科方向既要考慮到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又要兼顧學科發展的意義。我國以前的特殊教育主要針對盲聾弱智三類殘疾兒童,而今的教育及研究對象已經擴展到自閉癥、多動癥、學習困難和超常等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這是特殊教育學科應對時展的結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一些新興的研究方向必然會不斷的出現,例如,老年癡呆可否納入特殊教育研究范疇,或者隨著人類醫學和基因學的發展,也許不再有盲聾弱智等現在傳統意義上的殘疾兒。特殊教育學的學科要想不斷發展,必然要立足于教育實際和時代要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二)立足學科,打造精盾學科隊伍
學術隊伍的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學術隊伍的相對穩定和學術梯隊結構的不斷優化是學科優勢積累的基礎,只有形成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才能推動學科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4]。學術隊伍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高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上,歡迎其他學科背景人員的加入,鼓勵擁有非教育學科背景的人員報考特殊教育學研究生,擴大研究視野;二是推動建設一支以廣大教師和干部為主體的研究隊伍,要鼓勵教師的進修、學習,專業教師進行學術交流,進行不同學科的橫向合作和學術成果交流,參加國內國際的專業研討交流會。
(三)立足實踐,建立實驗研究基地
教育學學科下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者都應包括廣大基層老師,如果將教育的研究交由專業學者,將廣大的一線教師作為非專業者排除在外,那么這種專業學者與一線教師的分離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分離。我國特殊教育起步較晚,研究隊伍方面不夠強大,基層教師也不能及時得到理論的指導,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研究者論文脫離實際,基層教師論文以經驗性為主,理論性不強的雙重問題。因此,特殊教育學科研究需要克服個體經驗式和純哲學思辨式的弊端,加強實證研究的規范與傳統,使特殊教育學科理論建立在科學經驗研究的基礎上[5]。
實驗研究基地是學科研究應用于實踐前的試驗之地,在學科建設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應建立一批跨系科、跨專業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如康復科學研究所、殘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殘疾人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殘疾人輔具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通過承接科研項目和課題,組織多學科協同攻關,促進學科的交叉和融合[6]。另外,這種實驗基地還包括與特殊教育學校的合作,研究者在不同的特教學校進行研究,才能提高實驗研究的效度和特教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理論來源于實踐也要應用于實踐,與特教學校的合作,把特教學校作為實驗研究基地,正是從實踐中產生理論。
(四)立足高效,明確管理責任分工
我國特殊教育現有管理系統格局松散,教育系統有除普通學校的隨班就讀、特教班、高等特殊教育學校等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機構,民政系統有社區康復和兒童福利院等機構,在殘聯系統有職業培訓中心、聾兒康復中心等機構,在衛生系統有中心、醫院等,此外還有民辦的特殊學校、與國外基金會或友好團體合辦的函授學校等;這種辦學模式使得資源分散,不利優化配置與整體規劃實施;多頭負責,不利規范運作與同步發展,影響特殊教育各環節的標準化運作、銜接、評估與監督,好的信息得不到及時共享,責任糾紛得不到及時解決[7]。因此,特殊教育的管理要突出教育部門的主管功能,集中整合、統一管理社會資源集中優化整合,以真正提高特教水平與辦學層次,在戰略規劃高度上,強化政府行為,增強政府對特殊教育的宏觀調控能力。
(五)立足未來,培養特教人才
據教育部2007年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特殊教育培訓的統計數據顯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中,只有18976位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的培訓,僅占54%,換句話說,目前在特殊學校工作的教師中的人有46%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8],很多特教老師都是普通學校外調過去,由于特教學校的教育對象特殊,加上老師的心態問題,就導致特教學校毫無生氣的景象。目前我國有為數不多的師范大學設立了特殊教育學院,能夠為三大類特殊教育學校培養教師,但很難滿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需求,要想解決此問題,國家多建幾所特殊教育高等學院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特殊教育學校的師資問題,按照國家“十一五”計劃,中西部未來要建設特教學校至少需要上萬名特教教師,僅建幾所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難以解決,因此可以采取雙資格的認證制度,鼓勵有意愿從事特殊教育的有志者提供從業資格。
四、結論與展望
特殊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是一件長久的事務,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時間比較短,學科建設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總之,立足社會現實和學科需要,探索研究方向、打造精盾的學術隊伍、積極招攬人才,歡迎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實驗和研究基地,明確特教的責任分工,積極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學術交流,從這幾個方面出發,相信特殊教育的學科建設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 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5
[2] 李丹青.學科建設:轉型期高校發展的根本[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1-4
[3] 梁傳杰.學科建設理論與實務[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4-15
[4],[6]何侃,丁勇.錯位發展:高職院校學科建設的創新戰略——基于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跨越式發展的個案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6)
[5] 鄧猛,肖非.特殊教育學科體系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9(6)
[7]王玉瓊,王玉娥.我國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現狀、成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