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外文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主題學 主題 典型人物形象 意象 題材
【基金項目】此論文得到了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科研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01-01
主題學是比較文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同一主題、題材、母題、人物典型、情境、意象等跨國跨民族的流傳和演變;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對它的不同處理”(謝天振,1997),“并進一步辨析、闡發之所以產生不同點的那些民族或國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異同”(孟昭毅,2003)。
主題學研究自然需要研究作品的主題,但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主題研究。一般的主題研究著眼于一個點,關注的是個別作品主題的呈現,重點是研究對象的內涵;而主題學研究則將研究對象的外在形式作為焦點,重點分析的是不同作家對同一主題、題材等的不同處理。因此,主題學研究著眼于一條線,甚至一個面,重點在于研究對象外在的手段和形式。
國內學者對主題學研究范圍和內容的分類大體上均涉及了主題研究、母題研究、題材研究、人物研究和意象研究以及情境研究等。因此,本文對主題學研究成果在中外文學教學中的運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一、主題研究成果的運用
主題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是文學作品中所體現出的一種綜合的價值觀。作品的思想內容,蘊含的精神實質,作家的主觀意圖和態度傾向等,都經由主題加以體現。所謂“主題研究”指的是研究同一主題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語境中作家的不同處理。
1.不同民族文學同一主題比較
文學即人學,文學以人類境遇和情感為核心,不同文學作品往往呈現出共同的生命形式和生命體驗,從而蘊含起共同的主題。中外文學作品中常常涌現出許多相同的主題,比如愛情與政治、社會或道德觀念之間的沖突,感情與理智的沖突,個人與群體的矛盾,人生短暫和自然的永恒,人與人溝通的困難等等。
2.不同民族文學同一母題比較
比主題小的主題性的單元叫作“母題”。德國學者弗倫澤爾認為:“它是還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情節和故事線索,但本身卻構成了屬于內容和形式的成分,在內容比較簡單的文學作品中,其內容可以通過中心母題概括為一種濃縮的形式?!币话銇碚f,在實際的文學體裁中,幾個母題可以組成內容。也就是說母題指對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人類基本行為事件和情境的基本概括,是構成作品的基本單位。
3.不同民族文學同一情境比較
母題往往出自于情境,所謂情境指“人的觀點、感情或行為方式的集合,它們產生或產生于幾個個人參與的行動”(韋斯坦因,1986),也就是說,情境指的是人物在某個時刻的交錯關系,即情節、事件、行為方式的組合或者相關環境因素,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一種典型的格局,諸如 “一男子愛上了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卻愛上了另一個男子”;“被遺棄的女人”;“兩個朋友或父與子之間的沖突”;“仇人子女的相愛”等等。
二、典型人物形象研究成果運用
典型人物形象大致分為原型形象和類型形象兩種。本文的研究重點以類型形象研究為主。類型形象指“某種性格與個性”,“往往與具有價值判斷的主題相關,只不過以一種形象為軸心而已”(林健華、彭洋,1993)。比較文學范疇內的典型人物形象研究的重點是:通過不同民族文學作品中性格與個性大致相同的人物形象,來探討不同民族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不同主題。
三、意象研究成果運用
主題多與題材、人物有關,在敘事作品中它主要體現在人物、事件或環境上,在抒情作品中往往通過意象傳遞出來。意象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同一主題不同意象或同一意象不同主題的研究,去考察作家的文化心理、審美傾向、藝術表現等內容。
意象是指具有特殊審美意味的文學形象或文化形象,它可以是一種自然現象和客觀存在,或是一種動植物,甚至可以是一種想象中的事物。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如天空、高山、海洋、森林和四季變化等,經過幾千年來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尤其是詩歌中的吟誦,已經成為各民族的某種象征,獲得某種特定的含義。
一般來說,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同樣的自然景象在不同民族的人們心中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
朱光潛曾總結過中西方詩人在文學作品中對于自然意向選擇上的不同偏好,“西詩偏于剛,中詩偏于柔。西方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風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國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風細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p>
四、題材研究成果運用
弗倫澤爾曾這樣解釋題材:“一個存在于這一作品之前輪廓清晰的故事脈絡,一個‘情節’,由另外一個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產物,用文學方式進行了處理?!彼钥梢哉f,題材指的是可以構成一個完整故事或情節的素材。只有被文學作為表現對象的那部分素材,才會成為題材。
在沒有事實的影響和關聯下,各民族常會不約而同地使用同一題材,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又各有差異。
本文通過目前主題學理論的研究成果,探討了如何將其在中外文學教學中進行運用,發揮主題學理論的實用價值。于教師而言,可以讓主題學研究的成果深入到中外文學課堂,改變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從不同的視角、不同方法對中外文學進行解讀。于學生而言,可利用相對熟悉的中國文學和文化知識作為基礎,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與相對陌生的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比較,或對于不同民族文學進行類比,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和中外文化聯系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陳、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胡亞渝.中國的“變形記”――《中學語文比較文學導讀》之四[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3).
[3]林建華、彭洋.《中西散文比較研究二題》[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3(7).
[4]孟昭毅.《比較文學通論》[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美]韋斯坦因.《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M].劉象愚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英文名稱: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主管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主辦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信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0964
國內刊號:41-1030/C
郵發代號:36-7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一、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的定位。
外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葆有了人類文化的精華,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則是其中的精品,這些作品可以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異域文化的窗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多元文化觀念,因此,外國文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的外國文學教學應該依據教學《大綱》,改變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濃郁的文學內涵,體會藝術魅力,激發學生閱讀、欣賞外國文學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尊重異域文化,使學生懂得從他者的眼光透視本民族文化,逐漸樹立多元文化的觀念。
二、注重外國文學教學的文學性教育,培養學生鑒賞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和人文素養。
2003年春頒布的修訂《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重視語文的文學教育,《大綱》指出語文科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洞缶V》規定了選文的標準以及比例,“課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在全部課文中,文學作品可占60%”。新大綱對語文文學教育的重視既符合國內外重視文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大趨勢,也為高中語文的外國文學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廣闊的前景。高中外國文學教學應該遵循文學規律,以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為范本,并向世界文學名著輻射,培養學生鑒賞外國文學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1、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文學形象,“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解構文本意義”。
文學是以審美形象的形態存在的,與科學活動的概念相比較,文學中的審美形象具有假定性、不確定性或模糊性,文學作品的意義往往是多重的、變動的。波蘭現象學家羅曼?英加登認為,文學作品的諸層次結構中,……表現的客體層和圖式化方面,帶有虛構的純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難以明晰界說的。至于思想觀念及其形而上的蘊含,更是混沌朦朧的,文學作品的最終完成,必須依靠讀者自己去體驗、去“填空”。中國古代文論所強調的“興味”同樣認為讀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體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無限豐富的意蘊和旨趣。高中的外國文學教學應該遵循這一規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的再創造活動,而外國文學內涵本身的多義性、模糊性更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多向解讀的空間。因此,在教學外國文學作品時,教師不要做定性的解讀,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進作品體驗文學形象的情感、思想,讓學生自主地與作品對話,從而獲得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受。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教科書以及評論界對莫泊?!俄楁湣芳捌渲魅斯數贍柕碌脑u價幾乎是眾口一詞,即小說揭示了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指出了作者對瑪蒂爾德的諷刺和嘲笑態度。但是只要我們深入作品認真研讀就會發現,女主人公身上具有遠比愛慕虛榮更為豐富的內涵,比如她的單純、不滿足于現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丟失項鏈后對命運堅毅的抗爭。而作者對瑪蒂爾德的態度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在諷刺中更包含有深切的同情。這些意義的獲得,只能以學生走進作品、深入體驗文學形象為前提。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節選)》中的戈多是誰?戈多的意義何在?戈多是否會來……所有這些,都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與感受,調動想象和聯想去“對話”、去“填空”。
“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能適時的點撥,努力為學生營造閱讀、理解文學作品的良好環境,積極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的精神。同時,外國文學是不同于中國文學的異質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阻礙了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接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查閱作品的文化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以及相關文學流派主要特征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2、適時開展中外文學比較,知曉文化差異,感受文學魅力。
比較文學是跨民族、跨文化、跨語言、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它打破了一切人為的界限,在多元文化語境中研究世界文學。比較文學的觀念使我們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時,具有世界文化的宏觀視野,嘗試從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進比較文學的基本原理,可以打破一元封閉的教學模式和認識局限,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站在世界文學的高度理解、評價外國文學作品。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進比較文學,不是去講解比較文學的理論和將中外文學進行全面的比較研究,而是立足于外國文學作品的形象,進行適時、適當比較。比如:卡夫卡的《變形記》與蒲松齡的《促織》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但是它們卻有相似的主題?!蹲冃斡洝芬匀俗兂杉紫x的荒誕形式、《促織》以人變成蟋蟀的情節都表現了人性異化的問題。但是由于時代的差異,蒲松齡和卡夫卡在表現人性異化的層面上是有區別的。蒲松齡只是從現實的層面無意識地涉及到了“異化”,因此,作品中的蟋蟀并沒有失去自我后的焦慮、孤獨、恐懼和痛苦,而是一只善于討好、馴順的蟋蟀,并以此給成名一家帶來了的美好結局。而卡夫卡則是從哲學的層面有意識地觀照了覺醒后的現代人的生存狀態。這種比較可以為學生提供多視角審視外國文學作品的平臺,尋求中外文學的相同和相異之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意蘊,感受其不同于中國文學的藝術魅力。
類似的比較頗多,如貝克特的荒誕派劇本《等待戈多》與的《雷雨》的比較、《邊城》與《百年孤獨》的比較、《守財奴》中的葛朗臺與《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的比較等??傊?,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中外文學作品的可比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作品,為學生營造多角度感受外國文學作品的環境,在中外文學的比較中知曉文化差異,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和適應多元社會的外國文學素質。
培養學生欣賞外國文學作品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技法,品味語言,也可以撰寫讀書筆記和小論文、進行課堂討論、放映外國文學名著電影等等。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覺遵循文學規律和教學規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欣賞外國文學作品,真正實現《大綱》“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藝術表現力”的目標。
三、開設外國文學名著選修課,進行名著導讀。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將高中語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并對選修課的開設、教學要求、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要求。這不僅克服了傳統課程結構整齊劃一的弊端,體現了世界母語教育課程結構設計的總體趨勢,也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設外國文學名著導讀的選修課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高中外國文學名著導讀設課的目的是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外國文學名著,提高學生欣賞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習慣。為此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l、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所選篇目要以課程目標為準繩,選講篇目可以依據《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附錄三課外讀物建議中推薦的篇目,同時兼顧其他作品。
2、不講授外國文學史和進行文學評論,重在指導學生閱讀、欣賞作品。外國文學歷史悠久,流派和作品眾多,教師一個學期可以選擇一、二部作為范例,進行具體的閱讀、欣賞指導,但不求全面和深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介紹作品的背景材料,梳理情節概貌,進行精彩片段欣賞,以點帶面地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體會作品的文學技法,把握文學形象。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內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規定學生在課外自讀自己喜歡的一部作品,并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督促,比如,組織討論、寫讀后感和欣賞短文等。
3、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輔之以外國文學名著電影欣賞,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作品。
四、高師外國文學教學與高中外國文學教學的銜接與互補。
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語言文學專業是培養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要基地,高中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與高師學生的文學素養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因此,提高高中語文教師的外國文學素養,樹立文學教育的觀念,需從源頭入手。
首先,改進高師外國文學教學,培養學生外國文學素養。
高師外國文學教學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經過應試教育走進高校的學生文學鑒賞能力薄弱,外國文學素養尤其欠缺;由于專業化的制約和功利化的思想,高校學生的文學興趣淡薄。二是高師外國文學教學觀念陳舊,王采麗在《清理與反思》中就指出:“外國文學名著的一些教學提示和指導材料有許多內容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幾十年的興無滅資的時代思潮影響下的某些觀點……而有些教學者仍然當著千真萬確的定論灌輸給學生,這是很可悲的?!苯虒W形式單一、僵化。教與學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外國文學的接受。為此,高師外國文學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契機,激發學生在課余閱讀、研究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和研究中培養外國文學素養,樹立文學教育的觀念。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喜愛和探究外國文學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外國文學作品情感、內涵和藝術技法。教學時,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重點作家、作品為核心,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學術觀點的展示、師生平等的對話,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電影精彩片段、圖片、音響、相關文字資料的插入等,從視覺、聽覺、情感、思想等方面調動學生參與欣賞作品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深入到作品中,感受外國文學獨特的藝術魅力,獲取欣賞外國文學作品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文學、心理學、美學等理論透視剖析作品,引進外國文學學術動態,讓學生的視野更寬,眼界更高。
其次,與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銜接。
高師的外國文學教學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樹立學生文學教育的觀念,另一方面還應該指導學生將文學教育的觀念和外國文學知識和方法運用、滲透到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因此,高師外國文學教學應該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將高師外國文學教學與高中外國文學教學適當地結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從現行高中語文教材看,選入其中的外國文學作品都是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比如巴爾扎克的《守財奴》,莫泊桑的《項鏈》,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普希金的《致大?!?、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西方現代派作品等等,這些作品都是高師外國文學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自覺地將高師外國文學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進行重點指導。但是,這種教學決不能與語文教學法等同。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站在文學的高度,運用文學理論深入研究這些作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外國文學功底;又要指導學生從深奧的理論中走出來,站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角度欣賞這些外國文學作品。同時,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的舞臺,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研讀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自己備課,自己講課,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既順應了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又有利于形成學生博襟和眼光的人類意識,培養學生民族意識與人類意識統一的精神品格。從這個意義上講,外國文學在陶冶情趣、開闊視野、豐富精神文化、培養學生全球意識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因此,外國文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接受外國文學,如何培養學生欣賞外國文學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多元文化意識和世界主義的精神品格,是每一個外國文學工作者和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童慶柄.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陳悖.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劉獻彪.比較文學教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4]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郭天行.“文學教育學科教學原則”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成果――《文學啟蒙教育論稿》、《文學啟蒙藝術》、《文學啟蒙教育個案精選》出版座談會綜述[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6)
[7]潭晶華.高校專家建言:外國文學教育值得開發[J].作文世界,2003,(7).
[8]莊文中.學一點外圖文學[J].中學語文教育參考,1994,(2).
一、五家學術期刊為中心的外國文學話語研究
在中國本國文學研討發展時段,也就是1978年到2010年之間,在中國文明語境下,以五家權威綜合型專業學術期刊《本國文學研討》、《本國文學評論》、《本國文學》、《國外文學》和《現代本國文學》為最重要的考核規模,經過梳理這個時間段實際研討和作家作品進行一定研究,同時對于話語轉型的學術進行一定意義研究,可以看出本國文學研討的話語建構理論運動是非常具有充足視角的。文學研討屬于話語建構和語境理論運動方面問題,學術反思應該充足創建話語視角和常識辦法,經過歷史發展,需要深刻地對于話語熱門問題進行一定剖析,進而對于文學研討中文明主體進行建構,比如對于五四時期文學研討話題形式變更是非??焖俚闹黧w,確立也具有非常光鮮的認識形狀特點。論文經過后期爭論和磨合,對于人性主義的話語和古代派系話題也進行一定的主流話語研究工作,實際話語中文學新次序也不斷發展,階層剖析話語形式也不斷淡出,情勢審美研討呼聲也不斷高漲,對于學界東方話語表達也進行一定質疑,作家研討視野上進行不同的分析和深刻研究,主要爭論的問題就是科學困局和研究成績認識問題,歸納綜合實際可以看出文學研討影響整個理論研究。經過對于詳細案例分析和研討話語轉型分析,最初步話語建構價值和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二、外國文學研究整體現狀分析
中國現代學術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已經有百年歷程,很多學科中外國文學已經是非常特殊一個部分,百年來外國文學作品和西方文學理論已經翻譯了很多。中國文學界、學術界和非常重要話語資源,不斷推動中國學識和整個文化發展轉型。但是整個體系中對于外國文學進行學術長期研究,不斷進行引進、描述和介紹,都很難超越西方學界研究水平和話語思維模式。各國文學學術中對于歷史學、文藝學、古典文學和現代學科都進行一定全方位和多角度分析,外國文學界腳步卻稍微滯后,經過十年來語境和經典作家學術研究,不斷總外國文學研究中建立中國文化建設學術體系。目前學制中規定外國語言文學是一級學科,是諸個文學的二級學科中比較文學范疇,歷史上外國文學教育實踐也一直是以兩種方式存在,一個是語種文學,另一個是世界文學,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簡單集合體。
三、階級話語的滯留
話語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新舊話語之間必須是要經過一番斗爭,歷史并沒有因為政局突變而瞬間轉變,意識形態繼續控制著思想文化,舊的文學觀念和批評模式依然非常盛行。話語歷史中文學、學術和藝術是一個整體內容,人道主義討論和現代派文學爭議的共同問題是整個文化問題,在這場討論中外國文學學科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外國文學界也經歷兩次討論,和學科相互之間也進行相互融合。人道主義和現代派最初都是通過翻譯進入到中國學界視野,這兩種話語也以不同方式出現,代表著不同時期中國對于世界文化的認知,外國文學界當然不可能只是原封不動地進行話語輸入,更多的是做了某種過濾和想象,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中外文學界對于相應話語不同解釋,都是能夠很好呈現外國文學變化的。通過對于外國文學不斷研究,新世紀學界面臨很多問題,都是沿著一定軌道進行一定發展的,學術評價制度也日益不斷規范化和數字化,導致學術研究生產性不斷增強,外國文學的話語地位也遠遠不及以前,隨著理論熱潮思想轉變已經進入到成熟期,外國文學研究也變得多元化,研究實踐也不斷呈現文化轉向的大趨勢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發展外國文學的理論價值和作用,不斷促進對于中國文學發展起到借鑒作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達到中西融合,使得西方優秀的文化能夠很好融入到中國文學創作中,起到一定啟發性作用,更多是為了能夠很好提高對于中西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和平和穩定做出貢獻。
四、結論
[論文摘要]新課改理念下的文化教學指通過文化融入、文化體驗、文化反思,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養成尊重、平等、開放的跨文化觀念,切實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與交流工具,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素養之一。而語言學習中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則貫穿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它不僅是語言習得的重要體現,也能促進學生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新《英語課程標準》更是凸顯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力圖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從而使他們能利用這些語言技能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大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養成尊重、平等、開放的跨文化觀念,提高他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然而在英語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極為關注學生詞匯,語法等的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文化教學:
一、結合富有文化內涵的模塊話題融入文化意識的培養
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必須以含有豐富信息的話題為載體。所以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教材,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來融入文化教學。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外研版的《新標準英語》就以模塊為單位,不僅從學生實際出發,選取了較為新穎務實的題材,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更重要的是,每個模塊的題材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為我們在教育教學實際中開展文化教學提供了契機,使文化教學具有極強的操作性。以外研版《必修教材一》為例,Module1選取的題材為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包含了美國學生介紹自己學校的文章,教師可以對這些素材加以利用,從而激發學生貼近語言、學習語言并使用語言進行文化交流的興趣。而外研版《必修教材四》 Module 3則選取了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這一話題, 介紹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使用不同的身勢語言相互問候,如何與不同國家的人們禮貌、有好地交流。這一題材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人們在行為舉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中國人的異同,從而使學生能熱愛本國文化,尊重他國習俗養成無偏見的跨文化觀念。
二、聚焦Cultural Corner,開展多種活動,體驗文化交流
文化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是學生體驗的過程,而不是教師講授的過程。我們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知識、理解文化的差異,但學生必須通過自身的發現、理解、體驗才能真正有所得。
《新標準英語》的每個模塊中,均設置了cultural corner作為輔助閱讀材料,這一部分深化和拓展了本單元的話題,突出體現了中外文化的比較和交流,可增進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我們開展文化教學的極好載體。例如,在《必修教材一》中,Module 1的Cultural Corner 通過美國學生的來信,旨在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中美兩國的中學教育系統的異同?!侗匦藿滩亩?Module 6的Cultural Corner則通過閱讀文章Steven Spielberg-Film Director,讓學生了解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及其主要電影作品,旨在讓學生大致了解并比較我國和西方國家在影視方面的主要情況、特點和風格,并學會通過影視作品學習語言,了解文化。教師可以聚焦這些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自主參與其中,體驗文化交流的魅力。例如: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或已構建的友好學校平臺,根據學生實際要求學生寫回信或發出電子郵件,可要求學生制作學校宣傳冊,電影海報,可要求學生進行深入調查并作出報告等。教師還可將“設問權”還給學生,即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通過課堂討論、課后利用各種資源,在分享、交際中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在這些環節中親身體驗,思考并實踐文化交流,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識與交流能力。
三、開展文化反思,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教學有著自身的特質,完整的文化教學離不開文化反思。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也應循序漸進,分層推進。在學生習得文化知識、產生了文化意識、體驗了文化交流之后,我們還要組織學生開展文化反思,以切實提升他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具體教學實際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教育體制、不同的師生關系、不同的交際禮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幫助學生積極進行文化反思,交流自己的感受。魯子問教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們不是要把所有內容教給學生,而是要有全面的文化意識,不能把西方文化都當作值得學習的內容進行教學,而要有客觀、寬達的文化教學態度。”因此,我們的文化教學目標不是培養學生崇洋媚外,不能把西方文化全都當作值得學習的內容,當然也不能讓學生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們應該做到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尊重、認同和寬容異族文化,培養對本族文化的情感。學生應當在教師的引領下敏銳察覺中外文化的差異,進而理解、比較、參照、攝取、舍棄,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習得的語言進行跨文化傳播與交流。
總之,新課程改革呼喚新思路、新理念,并在其中凸顯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的重要性。這毋庸置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理念,并體會教材中所蘊含的意圖及其中所貫徹的課標原則與精神,才能準確地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其次,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并利用各種媒介,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理解與交流意識。同時,教師還應當仔細地分析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設計并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文化融入、文化體驗、文化反思,切實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關鍵詞:《龍龕手鏡》;行均;價值
中圖分類號:H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019-03
一、《龍龕手鏡》簡介
《龍龕手鏡》為遼代僧人行均所作。行均字廣濟,俗姓于。本書撰寫于遼圣宗統和十五年(公元997年)。宋人重刻時因避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嫌諱,改為《龍龕手鑒》。全書共四卷,分二百四十二部,部首的先后和各部之字均按四聲的順序編排。全書收字二萬六千四百三十余,注文十六萬三千一百七十余。
《龍龕手鏡》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經,因此刻本稀見,抄本鮮見,后世知之者甚少?,F存的版本主要有宋刻本、清刻本及抄本。傳世的宋刻本主要有三種:一是現藏國家圖書館的宋刻本四卷,短缺的第二卷由明毛晉影宋抄補。后有玻璃版影印本;二是傅增湘雙鑒樓所藏宋刻本。民國十二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據該本影印,收錄于《續古逸叢書》和《四部叢刊續編》。不過,上海商務印書館本的第二卷實為商務印書館藏本,與傅氏雙鑒樓所藏一、三、四卷的版本不同,趙萬里與杜澤遜均判定此卷乃南宋初年浙江重刻蒲宗孟本;三是博物院所藏宋刻本。對以上三種宋刻本,杜澤遜先生從避諱、刻工等方面進行考訂,認為三者均為南宋高宗時刻本。此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宋嘉興府刻本。
現存傳世的清刻本主要有:乾隆間精刻本,前有李調元題跋,現藏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嘉慶五年(1800)慎馀堂刻本;清張丹鳴虛竹齋刻本,前有李慈銘題跋,國家圖書館與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有該本;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還藏有一個清刻、姚覲元錄錢保塘批校本。清代叢書本有汪氏《正誼齋叢書》本;乾隆、道光和光緒年間的函海本及上文提及的《續古逸叢書》本、《四部叢刊續編》本。另外,高麗本《大藏經》中也收錄有《龍龕手鏡》,該本源自遼刻本,日本曾影印該本,1985年中華書局又據該本影印出版。中華書局本據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宋本補齊了原缺的第二卷。
現存傳世的抄本主要有:明影宋抄本,現藏國家圖書館;清初抄本,現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經井齋影宋抄本,現藏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清袁氏貞節堂抄本,現藏復旦大學圖書館。另外,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提及,國家圖書館還藏有一抄本,只是己變換行款,書法頗精,卷內鈐有“金匱蔡氏醉經軒收藏章”、“蔡廷相藏”、“廷相”、“伯卿甫”、“蔡印廷禎”、“卓如”、“濟陽蔡氏圖書”等印記。此外,深圳大學正在建設的《中華大典》數據庫也收錄了《龍龕手鑒》,目前該書電子系統已經投入使用。
二、《龍龕手鏡》的價值
(一)龍龕手鏡》在字書發展史上的價值
1.辨別字樣更加精細?!洱堼愂昼R》對字的說解一般是先言字形的類別,次言字的音,接著是釋義,最后給出字的異形數目。如《龍龕手鏡》木部:“棲,俗:棲,正,音西,息也,又鳥棲木也?!薄洱堼愂昼R》所收的字有的不辨形,這些字主要是一些常見或未收異體的字。如《龍龕手鏡》手部:“按,鳥漢反,抑也,安也?!庇械牟会屃x,這主要是一些俗字,但所收字都有注音或可知道讀音。
《龍龕手鏡》從性質上來講是一部字書,收集了大量佛經中的俗字。在《龍龕手鏡》之前,還沒有哪部字書像《龍龕手鏡》一樣收集了那么多的俗字?!洱堼愂昼R》對所收漢字進行了十分細致繁雜的分類。在《龍龕手鏡》中有“正”、“俗”、“俗通”、“通”、“變體”、“誤”、“古”、“古文”、“今”、“籀文”、“或作”、“同”等辨字樣的術語,可謂名目繁多。
在《龍龕手鏡》之前,字樣之學已盛行。敦煌寫本斯388所錄《正名要錄》將漢字字體分為“正”、“楷”、“訛俗”三類?!洱愔囇a缺切韻》中也有“正作”、“本作”、“古作”、“俗作”、“通俗作”、“亦作”、“或作”、“今作”等術語。當然,代表當時字樣學最高成就的是唐代顏元孫的《干祿字書》?!陡傻撟謺穼h字字體分為“俗”、“正”、“通”三體。較《干祿字書》而言,《龍龕手鏡》收的漢字更多,對字體的分辨更為詳細,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至。
2.《龍龕手鏡》收形、注音、釋義多處引用《玉篇》、《切韻》、《說文》。有一部分與今通行的《玉篇》、《切韻》、《說文》不同,據此可窺《玉篇》、《切韻》、《說文》之異本。
3.開字書音序檢字法之先河?!洱堼愂昼R》在序中對其編排方法進行了明確的說明:“總四卷以平上去入為次,隨部復用四聲例之。又撰五音圖式附于后。庶力省功倍垂益于無窮者矣?!彼^“以平上去入為次,隨部復用四聲例之”,是指將其收錄的兩萬余字分為262個部首,根據部首的讀音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為四卷,即平聲第一卷,上聲第二卷,去聲第三卷,入聲第四卷。把97個屬平聲的部首字列入平聲第一卷,如“金”、“人”、“言”、“心”等;把60個屬上聲的部首字列入上聲第二卷,如“手”、“水”、“土”、“草”等;把26個屬去聲的部首字列入去聲第三卷,如“見”、“面”、“又”、“貝”等;把59個屬入聲的部首字列入第四卷,如“末”、“系”、“肉”等。每部之中,再按平上去入四聲安排各字,例如平聲第一卷第一部金部:平聲收有“鈔”、“鋒”、“鋼”、“銷”、“釘”等;上聲收有“鎖”、“鍵”、“鉅”等;去聲收有“銳”、“鋸”、“錠”、“鐙”等;入聲收有“鐸”、“錫”、“鑠”、“鐲”等。
整部字書都按字的讀音,按平上去入四聲依次排列,它“開字書音序檢字法之先河”。自漢代許慎編寫我國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到《玉篇》、《類篇》等,都是按照字形、字義對字的偏旁部首進行歸類。而《龍龕手鏡》則按讀音排列部首,自此以后的字書,都沿用此法,如《篇?!肥且浴洱堼愂昼R》的音序編排方法編成的。劉鑒在《切韻指南》里有“五音篇首歌識”,《康熙字典》里有“檢《篇?!凡渴捉莘ā保际墙倘藗儼匆粜蛉z字查字,直至今天的字典辭書,依然沿用此法??梢姟洱堼愂昼R》所開創的音序檢字法的影響深遠。
4.《龍龕手鏡》對于現代大型字典的完善也有重要價值。
(1)《龍龕手鏡》可以補充大型字典漏收的字。現代大型字典如《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返缺M管可以說是目前收字較為全面的字典,但有很多字漏收,如《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肺词?,而這些字《龍龕手鏡》中收錄,可以補充大型字典漏收的字。
(2)《龍龕手鏡》可以為大型字典中的字增添一些未收的音義?!洱堼愂昼R》不僅俗字收錄多,而且還收錄了不少不見于一般字書、韻書的字音與字義,我們利用它可以使大型字典在收音、釋義上更加完備。
(3)《龍龕》可以糾正大型字典中的一些錯誤。
(4)《龍龕》可以幫助考證大型字典中的一些俗字。
總之,《龍龕手鏡》對于大型字典的完善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龍龕手鏡》在俗文字學上的價值
《龍龕手鏡》所收俗字眾多,在俗文字學研究上有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龍龕手鏡》是識讀疑難俗字的重要工具書。在佛經、字書及其他文獻中還存在著許多疑難俗字。由于《龍龕手鏡》所收的俗字很多,俗字表現的形態也非常豐富,《龍龕手鏡》可以幫助我們識讀文獻中的一些疑難俗字。
《龍龕手鏡》所收俗字大都是寫本文獻用字。由于其保存的俗字數量多,而且一字常存有很多個俗體或異體,在??迸c整理敦煌寫本文獻時,我們發現很多疑難俗字可以在《龍龕手鏡》中找到辨識的線索。
2.《龍龕手鏡》收集了大量因俗寫導致的同形字,并對同形現象進行了辨別,為同形字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在漢字中,有一種同形字現象。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字的俗寫是導致同形字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龍龕手鏡》對同形字現象十分重視,收集了大量因俗寫而產生的同形字,并進行了辨別,為我們研究同形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三)《龍龕手鏡》在古籍整理上的價值
1.在??迸c整理佛經上的作用。漢文佛經數量巨大,版本眾多,存在不少校勘上的問題,而《龍龕手鏡》所收的字多源于當時所見的寫本佛經,因此我們可以用它來??币恍┙翊娣鸾浻米?。
2.校勘與整理字書、音義書方面的作用。在整理字書、音義書時,有些字音《龍龕手鏡》中完整地收錄,據此可以???、考證字書、音義書的失誤。
(四)《龍龕手鏡》在音韻、詞匯研究上的價值
《龍龕手鏡》所收字的注音(包括直音、反切)有三萬多條,《龍龕手鏡》所收字的讀音來源甚廣?!队衿贰肚许崱贰兑磺薪浺袅x》《隨函》《西川隨函》《江西經音》《西川經音》以及佛經中的自切讀音皆為其注音來源?!洱堼愂昼R》所收字之讀音不是行均根據該字在自己所處時代的實際讀音來注音的,不能完全反映行均所出時代的實際語音,雖然如此,但或多或少也反映了一些語音變化。此外,《龍龕手鏡》有一部分收了現存字、韻書未見的讀音,因此,可補充字書中字的義項。
(五)《龍龕手鏡》在敦煌學研究中的作用
《龍龕手鏡》是學者校讀敦煌文獻的最佳工具書,它在敦煌學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使寫本佛經得以重見天日,敦煌寫本文獻俗別字甚多,可以說不懂俗字,就無法很好地校理這些文獻。這時,《龍龕手鏡》的價值就充分體現出來了。潘重規說:“余讀敦煌卷蓋有年矣,每苦其俗字訛文,變體簡寫,充滿篇幅。時有窮思力索,不得其解者,不覺廢書掩卷而嘆。后玩遼行均《龍龕手鑒》,觀其分別部居,纂集文字,蓋皆根據寫本而成。遇敦煌卷子蓄疑,往往迎刃而解,為之數喜踴躍,不能自己。良以敦煌寫本,為千年前遺物,無異《龍龕手鑒》編纂時取資之底稿,而手鑒輯存文字,紀錄音義,又不啻敦煌寫本之注釋。而為此書者,殆懸知千載之后必有讀寫本彷徨求索而不得其解者,故于古今字書中別出手眼,以成此獨特之著作也?!?/p>
張涌泉先生在《敦煌俗字研究》一書中指出,《龍龕手鏡》是“研究敦煌俗字的重要參考書”。潘重規先生認為,《龍龕手鑒》對于敦煌研究者是專造之書,它與敦煌寫本是一種互證關系,“使后之學者以敦煌寫本以正手鑒,手鑒明;以手鑒以正敦煌寫本,寫本明。”他還針對《龍龕手鑒》檢索難的缺點,撰著了《龍龕手鑒新編》,將原書中的俗、訛、繁、簡等字,歸納成字形無定、偏旁無定、繁簡無定、行革無定、通假無定、標點多異等幾種類型。此書現在也成為研究敦煌文學的必備之書。除此之外,陳飛龍先生撰寫《龍龕手鑒研究》一書,鄭賢章以《〈龍龕手鏡〉研究》為題做了博士論文,這些著述都對《龍龕手鏡》對敦煌學研究的作用進行了闡釋。
(六)《龍龕手鏡》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
從公元11世紀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來看,《龍龕手鏡》的影響已超越本土,對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龍龕手鏡》不僅由遼國傳入中原,而且早在當時已傳入現在的朝鮮半島。據傳世的《龍龕手鏡》刻本來看,還有中國書局影印出版的王氏高麗刻本。該本雖有殘佚,但其第四卷末有“羅州牧”,此官乃高麗顯宗所置官署。據《高麗史?地理志》記載,羅州設牧,當在顯宗九年,其時代應相當于遼代道宗遼開泰七年(1084年)。高麗本的書名仍沿用遼刻本,即《夢溪筆談》中著錄的《龍龕手鑒》,而不用宋人重刻的《龍龕手鏡》書名,由此可知其傳本當直接來自遼境,這是當時遼與王氏高麗等國文化交流的最好證明,也證明《龍龕手鏡》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龍龕手鏡》不僅僅是一本字書,它在俗文字學、敦煌學、古籍整理、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大正新修大藏經[M].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3.
〔2〕麟趾.高麗史[M].文史哲出版社,1972.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7-0144-03
網絡信息服務是一種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務,它伴隨著互聯網絡的應用發展而產生、普及和發展。網絡信息服務工作是傳統信息服務工作在網絡環境下的新發展,其優越性在于信息用戶不必再親臨圖書館,只要有計算機和網絡,就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獲取圖書館的服務和資源,具有方便、快捷、靈活、服務范圍廣等優點。近年來,各類型圖書館開展的網絡信息服務有許多突破性發展,呈現出服務形式多樣化和服務層次縱深化的趨勢。
網絡信息服務的特點
網絡信息資源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網絡具有的開放性、公開性和自由性特點,使得信息資源也變得復雜和多樣化。大量的信息資源處于無序狀態,變化速度快;許多網絡信息粗制濫造、內容重復,精品信息較少;網絡信息地址、內容、鏈接處于經常變動之中。這些都需要信息服務來解決。
網絡信息服務用戶的變化性與層次性 通過網絡,人們日益認識到信息的價值,對信息與知識的渴求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人們無意識地成為了信息服務的用戶。正是用戶的職業、專業、受教育程度、個體的認知特征和知識儲備不同,導致信息需求的方向、角度、范圍、要求各不相同,呈現出變化性和層次性的特點。
網絡信息服務檢索功能的有限性 Internet在其發展過程中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百度等,對一次信息的自動分類、整合的良好功能,使它們成為網絡上點擊頻率頗高的檢索工具。但是,信息的無序重復、專業學科查準率不夠等問題,只有靠信息服務才能解決。
網絡信息服務創新探討
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是基于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而開展的服務,其實質是進行知識和信息的傳遞與利用。要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創新服務的理念,構建現代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服務理念與原則創新 傳統的服務理念,是以信息資源為中心,將資源按照圖書館人的專業理解放在圖書館網站上,并沒有更多地為讀者考慮,沒有很好地兼顧讀者查找和使用的方便性、快捷性。在現代網絡技術條件下,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必須轉變,樹立新的服務理念——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從“以資源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轉變,把深化信息服務工作作為第一要務,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以讀者滿意為終極目標。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要遵循針對性原則、準確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和選擇性原則。要了解讀者、關心讀者、尊重讀者、愛護讀者,從讀者的利益和需求出發,重新整合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服務功能,形成一個以服務為導向、互相協同、能夠適應讀者需求變化的服務體系。
服務內容與技術創新 理念決定內容,技術決定服務。目前,大多數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基本上是WWW服務,FTP服務也僅限于館內局域網,服務對象也局限于本校范圍內的讀者。今后,要進一步加大自建數據庫,提供更多的數字化資源。提供站點內部檢索的功能,并且可采用多種檢索方式,如關鍵詞、字順列表檢索、單獨網頁內部檢索等。應從讀者的角度出發開發技術并靈活地應用技術,創造出一系列新穎、便利而又人性化的服務方式。如提供網頁內容定制服務、互動式信息服務、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電子出版服務等靈活多樣的個性化、主動式服務,加強服務合作與資源共享。
服務模式與人員培訓創新 應一切以讀者需求為動機,一切以讀者滿意為中心。要設置豐富多彩的與讀者交流的渠道,分析讀者的閱讀層次及心理,對讀者需求進行充分了解。須提供面向讀者的參考咨詢服務,幫助讀者解決利用圖書館和查檢文獻信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指導讀者獨立地查找、評價和利用文獻信息,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滿足讀者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需求。
圖書館館員要積極轉變角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在未來的信息服務中承擔起諸如“信息資源管理者”、“網絡導航員”、“知識導航員”、“主題專家”等角色。
我院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創新特色研究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四大校區,校園總面積168萬平方米。目前,全校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308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540人,各類成人教育在校生5720人,港澳臺學生及外國留學生134人。圖書館現有建筑面積40317平方米(包括東校區、西校區、北校區、華僑城等四大校區圖書館),168萬冊紙質中外文圖書、104萬冊電子文獻、360臺多媒體電腦、40臺檢索電腦、近4000個閱覽座位。其中,豐富的電子資源是我館的一大特色,擁有8萬多件多媒體音像資料、17萬種“書生之家”電子圖書、87萬冊“超星”電子圖書、中國期刊網(CNKI)1994-2011年的全部數據、維普科技期刊1989-2011年的全部數據、美國EBSCO外文數據庫、德國Springer集團出版公司的期刊全文數據庫、Kuke數字音樂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等。圖書館向全校讀者提供全面服務,既是本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文獻信息中心與學術活動中心,也是廣大學生讀者的第二課堂。
(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創新特色之一——傳統服務網絡化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是一種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務,是傳統信息服務工作在網絡環境下的新發展,其優越性在于信息用戶不必再親臨圖書館,只要有計算機和網絡,就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獲取圖書館的服務和資源,具有方便、快捷、靈活、服務范圍廣等優點。
每天面對兩萬多讀者的龐大信息需求,我館積極轉變思路,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實行推送服務模式,將常規化信息服務通過網絡向讀者推送。(1)網絡化的流通閱覽服務:如常用中外文館藏資源聯機公共查詢(OPAC服務),讀者自助式個人借閱信息查詢,網上預約與續借,電子郵件(E-mail)提前預告讀者還書期限及超期提醒服務,每天更新“影音速遞”,每周更新“新書掠影”、“好書點評”等;(2)網絡化的采訪服務;如Web表單式的圖書薦購及Excel式的教學參考書選購服務等;(3)網絡化的參考咨詢服務:第一時間方便讀者查找事實、數據和背景資料,解答讀者通過E-mail郵件、表單、在線、實時等各種形式提出的咨詢,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4)網絡化的讀者教育與培訓服務:通過落實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對學生讀者開展《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的輔導教學,提供教材、教學視頻、PPT課件等的下載學習,各相關數據庫使用指南在線使用、下載等服務,對讀者進行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教育。
(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創新特色之二——學科服務特色化
資源建設的終極目的是提供信息服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緊緊圍繞著學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開展多層次、多樣化、主題鮮明、有特色的信息服務。
專業服務館員制度 為了加強圖書館與各院系的聯系,建立通暢的“需求”與“保障”渠道,幫助教師、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于2006年開始建立“專業服務館員制度”,這是針對我校辦學特色、發展模式、發展規模、特定的讀者群等因素制定的一項工作制度,也是我校大圖書館概念下信息資源整合、開發與利用的必然產物,它涵蓋圖書館服務的重點,在知識經濟時揮著知識導航系統導航員的作用。專業服務館員主動為各專業讀者提供高水平、深層次的服務,其主要職責包括:(1)深入了解對口院系的教學科研情況和發展動態,熟悉該學科的文獻資源分布;(2)參與對口學科的資源建設,提供參考意見,推動對口院系與圖書館合作訂購資源;(3)開辦相關圖書館講座,解答深度課題咨詢,逐步提高對口院系師生的信息素養;(4)深入院系征求讀者意見及信息需求;(5)編寫、更新相關學科的讀者參考資料,包括學科服務網頁、資源使用指南等;(6)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以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使讀者更加關心圖書館建設;(7)試用、評價、搜集相關學科的文獻資源;(8)為對口院系的重大課題提供文獻層面的特別幫助,與對口院系學術帶頭人建立聯系。為此,各專業服務館員在圖書館網頁的二級頁面下分別建立了各自對口學院的“專業館員服務網”,提供本學院(專業)的最新資源、專業圖書、專業期刊、專業網站、精品課程、代檢代查以及特色資源服務。圖1為人文學院專業館員服務網。五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的實行與推廣,為適應我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設置和變更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服務,促進了我館虛擬館藏、實體館藏資源的合理配置,對圖書館服務創新和提高館員素質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色資源庫建設 特色數字資源開發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又一實踐,目前已建成的特色數據庫有:全國高校精品課程庫、醫學護理視頻庫、深圳市高新企業數據庫、留學指南專題特色資源庫、看電影學外語、旅游行業研究報告、信息薈萃、影音資料館、暢想之星隨書光盤管理系統等。圖2為留學指南專題特色資源庫?!翱措娪?學外語”是為了提高廣大學生讀者學習外語的積極性而建設的電影資源庫,收錄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以及經典英語、法語、俄語、德語、日語、韓語等影片,目前共收錄約100部影片(不斷補充更新中),分別提供外語發音、中外雙語種字幕的形式,廣大讀者既可在線觀看,亦可校內登錄后下載播放。除了這種自助方式看電影外,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自去年6月開始在東、西校區圖書館專門設置了“高清視聽播放室”,各配置一臺高清投影機和一套環繞立體聲音響,以外語發音、中外文字幕的形式每天播放一部經典電影(各兩場,循環播映),讓學生讀者真正做到寓學于樂,反響很好。
(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創新特色之三——資源服務共享化
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始終是有限的,而用戶的信息資源需求始終是無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資源更好地滿足用戶無限的需求是圖書館人面臨的課題。資源共享的手段是館際合作,通過館際互借、網上文獻傳遞、原文復制和聯合咨詢等資源共建的方式達到資源共知、共享,從而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
深圳文獻港成員館 “深圳文獻港”是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深圳圖書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深圳大學圖書館創建,并聯合深圳市各類型圖書館共同建設的數字文獻中心,是深圳科技、教育、情報及參考咨詢的網絡資源平臺。其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可對6億頁中文圖書進行全文檢索,包括280萬種圖書(占國內已出版中文圖書的95%以上),可檢索1.5億條中外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標準等題錄信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是其成員館之一。
廣東省高職院校文獻信息共享聯盟網成員館 “廣東省高職高專圖書館共同發展聯盟體實驗網”(簡稱“聯盟網”)是由廣東省高等院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職高專分委會組織與策劃,以資源整合為核心,建立的資源統一檢索平臺,充分利用廣東省所有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的現有資源,通過文獻傳遞的方式,實現資源共知共享,更好地為廣東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科研服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作為主任委員館,于2009年開始牽頭組建聯盟網,現已有35所高職院校圖書館加入。其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可對9億頁的中文圖書進行全文檢索,包括310萬種中文圖書(占國內已出版中文圖書的95%以上),2.7億條中外文圖書、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標準等元數據,免費為讀者提供原文傳遞服務。
CALIS成員館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總體規劃中三個公共服務體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領導下,把國家投資、現代圖書館理念、先進技術手段、高校豐富的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整合起來,建設以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為核心的教育文獻聯合保障體系,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以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我國高等教育服務。
結語
信息需求永無止境,信息服務亦無止境。圖書館需要創新服務,只有通過創新服務才能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改變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和觀念,變看門守攤式的被動服務為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主動服務。應積極開展網絡信息服務,構建現代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把深化信息服務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在立足主業的同時,將自己的信息產品推向市場,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為社會服務,占領信息市場。
參考文獻:
[1]任似婭.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的管理創新原則思考[J].現代情報,2004(9):107-108.
[2]杜春光,李錦秋.深職院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實施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2):47-49.
[3]謝小蘭.網絡環境下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設想[J].南方論刊,2010(12):100-101.
[4]馮向春.高校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情報雜志,2006(10):144-145.
[5]李穎.中美大學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比較研究[J].晉圖學刊,2005(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