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經濟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業經濟論文2000字(一):對工業經濟實施有效監控的若干建議論文
摘要工業經濟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管理中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存在不科學和不規范等現象,直接產生不良影響。在本次研究中以工業經濟管理階段的風險為基礎,對如何進行監控進行分析。
關鍵詞工業經濟有效監控監控措施
考慮到可持續發展以及生產總值的增長關系,需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正視工業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合理處理。在項目管理中,涉及到的細節問題比較多,導致工業經濟很多方面受到影響。在實施中采取工程經濟學的知識對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整個實施階段考慮到經濟項目的具體管理要求,要求盡量規避風險,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對策。
一、工業經濟管理的風險
(一)招投標的風險
在企業的招投標管理中,風險比較多,不確定的因素很多,在招標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資料沒有嚴格審核的現象,招標文件和詳細的文件等了解不到位,出現相關錯誤。部分企業在相互競爭的前提下爭取合同,此類競爭形勢相對來說比較嚴峻,在后續的項目跟進的階段,可能會出現部分的驗收問題。項目清單數和測量規則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工業發展帶動了制造行業的進步,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項目驗收的問題。此外在項目清單設定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部分項目的業主對招投標項目本身了解的比較少,整體把握不足。此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缺少科學可行的管理方式和體系,企業的招投標地位差異比較大。部分建筑公司當前處在被動的形式下,項目業主的形式變的主動和有利。
(二)生產質量風險
在工業項目中,生產量風險有不確定的特點,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其他問題,導致企業的風險隨之提升,導致工業生產管理停滯不前。在具體的工業項目建設中,項目管理人員是主體,整體管理水平對效益產生影響。但是在當前工業生產項目建設中,忽視了其他方面因素,預估的投資金額和運行成本產生差異。如果此類現象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導致生產量存在風險。在生產和指導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個人因素導致的違規操作的現象,生產量和預期質量差異大,出現其他風險[1]。
(三)業主造成的風險
在建筑市場管理的背景下,部分業主可能沒有按照合同條例進行施工,業主產生的風險也需要引起重視。在施工的過程中,風險比較多,后續施工中,如果沒有及時承擔責任,可能產生風險,導致整個項目的成本提升,施工難度提高[2]。
二、工業經濟的監控建議分析
(一)完善現有防范模式
在工業經濟發展中針對存在的各種風險,在實施中必須了解風險的類型,及時進行處理。為了守護各方的權益,在實施中簽訂生產合同,結合現狀和要求等實施。此外在生產制造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意外情況,需要明確利益分配的問題。施工單位針對資產體系和方案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及時處理。規章制度有重要的約束作用,在簽訂建設工程的合同的時候,需要明確業主的施工資金來源,建設完善的生產管理方式,對其中的標準進行細化。只有強化對生產工藝和方法的創新,才能保證項目建設和生產的質量。在風險預防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交流和互動,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管控,經過目標考核和激勵制度之后,達到經濟管理的目標[3]。
(二)完善規模化方案
工業經濟發展中制定制定詳細和合理的制度方案,通過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協調管理后,強化了相互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在實際管理中矛盾比較多,后續操作中需要提升施工人員的自身積極性,給項目生產和管理提供溫馨和和諧的氛圍。在精確化管理中,考慮到經濟效益和整體效益的關系,落實對應的管理政策,進而提升施工人員的自身積極性和效率,各項政策的積極落實之后能讓施工企業向著規?;姆较虬l展。
(三)實現工業品價格的監控
工業品的價格參數一般指的是通過調查收集部分代表企業的代表產品,在實施中對價格變動的資料進行計算之后,反應出工業品的變動程度。在整個過程中涉及到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指數,主要反應了工業企業出廠出廠商品價格及工業企業中間投入品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相對數,是驗證工業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依據現行的工業品價格參數得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消耗的外購原材料和其他費用等進行計算,合理進行管控。
(四)規定工業中間投入
對企業管理而言,企業內部會計需要明確具體的表格的內容,準確的掌握中間投入計算的原則和資料等。其一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等,不涉及到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和自制頻的價值。其二是本期投入到生產,并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等轉移的價值。規定工業中間投入,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
三、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工業經濟發展的風險比較多,考慮到經濟管理的影響因素和具體要求等,需要注意的是進行風險的管控。在當前風險管理中,提供了詳細的管理規范。通過完善現有防范模式、完善規模化方案、實現工業品價格的監控、規定工業中間投入等方式進行各項管理之后,對工業經濟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帶動整體進步。
工業經濟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新工業經濟下電線電纜產業的技術發展與融合論文
摘要:電線電纜產業隨著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涌現出許多新的前沿領域和發展方向。電纜制造企業需適應工業互聯網下的產業融合發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電線電纜產業鏈作為基礎制造業,也需經受沖擊和歷煉,實現產業升級和突破。
關鍵詞:電纜技術;裝備材料;發展融合
0前言
電線電纜產業在國家能源開發、能源傳輸和能源轉換中擔負重任,隨著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電線電纜產業近年來也涌現出許多新的前沿領域和發展方向。如何在新工業經濟形勢下,實現電纜行業制造體系升級,是所有電纜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即使放在當前工業大變革的歷史背景下,電纜企業也面臨激烈競爭,需要突破發展。本文結合電纜行業近些年發展情況,淺析電纜產業裝備、材料、工藝及產業的發展趨勢。
1高端制造和檢測裝備
目前電線電纜行業生產檢測裝備大部分已實現國產化,但在高端裝備領域,國產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制造裝備在機械加工精度、工藝穩定性、模塊化集成度、生產效率,檢測裝備在測試精度、穩定可靠性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電纜裝備供需狀況存在錯位,一方面國產中低端裝備供需飽和,另一方面高端裝備進口依賴程度高。電纜制造高端裝備以500kV立塔交聯生產線為例,目前國內投產生產線以進口裝備為主,國產裝備多以配套或輔助功能使用。電纜高端裝備投資回收周期長、占用資金量大,電纜企業在選用裝備時,會慎重考慮選用裝備的成熟性和行業使用情況。另外高端裝備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小,換代周期長,也片面影響國產高端裝備的研發和投用。但未來電纜行業高端制造和檢測裝備仍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一個方向,除了需要在基體材料、加工工藝、系統組成上做出突破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化將成為未來高端裝備的普遍要求。目前,電纜行業智能生產、數字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建設對車間工廠生產、檢測數據集采需要另行配置傳感器、數據集采裝置和工業平板等輔助裝備。未來數據集采和網絡交互功能將是電纜裝備智能化的常用配置。
2電纜新材料研發
電纜新材料研發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原有材料體系的改良、改性、配方優化設計;另一方面是全新材料在電纜結構上的應用。目前我國電纜橡塑材料主要應用于中低電壓等級。超高壓電纜絕緣、屏蔽料存在基礎原料整體水平低,核心工藝裝備依賴進口,產業化程度不高。高耐壓等級絕緣材料對基材純度、配方工藝、輔助材料的分布狀態要求很高,目前國內能夠生產超高壓絕緣料的廠家非常有限。國家已將新材料產業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支撐,科研資金和人才投入巨大。隨著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既可以在原有材料體系基礎上研制出更高純度、更細小微粒的基體材料,通過納米處理、微粒改性等物理化學方法提升材料性能,也可以研制開發出更多實用的復合新材料。未來電纜材料的研發除了注重材料電氣性能和機械物理性能,也更關注其環保性能和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材料研發使用全周期,考量其環保性和循環使用價值。
3制造技術的發展
電纜制造技術發展包括制造方法的改進和電纜新結構、新生產工藝的研發。以礦物絕緣電纜為例,目前礦物絕緣電纜防火性能檢測標準以BS6387要求比較全面和嚴格,該標準要求防火電纜除能經受單純耐火試驗外,還要求耐火測試過程能經受噴水和機械沖擊。然而以此為評價標準,電纜企業在采用云母絕緣帶材和銅管、鋁管、鋼管金屬套生產工藝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系列柔性結構礦物絕緣電纜,并得到了用戶和市場認可。而耐火陶瓷材料的研制和使用,使耐火結構電纜可以向更高電壓等級發展。電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配備大量的充電樁,使充電樁電纜發展成單獨的電纜系列,而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又需電纜企業研發相應的高柔性、抗扭機器人電纜。電纜新結構與新應用相輔相成,而某些電纜新結構是需要采用電纜生產新型裝備來實現。
4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
電纜智能制造是采用電纜智能制造技術和電纜智能制造系統進行電纜生產的模式。電纜智能制造裝備采用計算網絡智能交互組成智能制造系統,通過對工作流程的動態管理、決策優化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電纜智能制造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貫通企業運營管理和工廠生產執行,公司各工作節點在執行的同時負責數據集成,組成大數據管理平臺,企業管理層應用大數據管理快速決策,實現智能管理和生產。工廠車間智能生產裝備采用數據集采系統,實時采集生產數據,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智能監測、判斷和控制。目前電纜企業已采用有SRM、MES、CRM、SAP、ERP等系列電子采購、制造執行、客戶管理電子信息數據處理系統。工業互聯網將進一步加深工廠智能制造和各電子信息數據處理系統的深度融合。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逐步推進,電纜智能制造邊界將突破生產工廠界限,向上下游產業鏈及客戶端不斷延伸。隨著電纜制造產業鏈的上游產業電纜原材料制造企業包括金屬冶煉加工企業和化工企業,電纜制造產業鏈的下游產業電纜輸配電系統和最終用戶,及電纜設計施工企業工業互聯網的同步推進,電纜智能制造將由企業的單點網絡,交互成涵蓋電纜原材料、電纜生產、電纜設計施工、輸配電系統集成和最終用戶的共享網絡。電纜智造系統通過接入端口,可以與上下游客戶共享數據信息。由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引領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也必將給電纜行業帶來新一輪的沖擊和洗禮。
國家已將工業互聯網定位為推動工業升級轉型的重大工業基礎設施。電纜行業智能制造裝備和信息集采交互系統已日益成熟和完善,如何在工業互聯網融合下投入應用,在實踐中不短提升和完善,最終發展出工業互聯網交互背景下的理念先進、具有標準規范的電纜智能制造系統,是電纜行業整體突破的一個重要契機。
5電線電纜產業鏈融合
電線電纜制造產業鏈上游是電纜材料供應企業,下游是線纜設計、施工企業和終端用戶。電線電纜作為單獨的產品,需與其他供應商產品配套組成完整的供配電和信息傳輸系統。穩定合格的原材料供應,是生產合格電纜產品的基礎。電纜企業運營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很大,許多電纜企業部分原材料例如護套料采用自主生產的方式以降低生產成本,技術實力強的電纜生產企業向原材料行業拓展,發展成為電纜原材料和電纜供應商。電纜企業生產電纜產品,但電纜制造企業本身不具備電力設計和安裝施工的資質,電纜生產交付后,需交有資質的施工企業安裝敷設。電纜制造企業和設計、施工企業融合,可以發展成為設計、生產、施工一體的電纜系統供應商。國內電網220kV及以上電力系統,采購招標時常常要求制造商提供的220kV交聯電纜需有與其配套的220kV電纜終端和中間接頭組裝成的電纜系統經過型式試驗或預鑒定試驗,以證明電纜與其配套連接附件的整體可靠性。這樣的電纜系統客觀上就要求電纜制造企業和電纜附件制造企業預先研制裝配電纜系統并經測試驗證其可靠性。以上實例,只是電纜產業鏈向上下游融合的部分體現。無論是電纜生產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向上下游產業拓展,還是通過工業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網絡交互和大數據平臺,都必將是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
論文摘要:近年來,甘肅寧縣緊扣“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這一目標,突出“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這一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戰略,依次筆者對寧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發展現狀
1.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拉動效應日益顯現
2010年全年儲備項目356個,新入庫項目253個,完成可研及初設48個、項目建議書125個,開工建設50萬元以上項目329個,完成投資19.8億元。順利完成了鼎峰果汁公司、天運彩鋼公司、省市級新農村試點村、易地扶貧搬遷、青新、寧高通鄉通村油路等重點建設項目,拉動了縣域經濟快速增長。
2.產業結構有所調整,現代服務業突顯張力
從寧縣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第一、二產業已經不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第三產業是目前寧縣縣域經濟增長的支柱,而工業逐漸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3.固定資產投資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寧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各項政策,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201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3億元,同比增長39.8%。其中: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53億元,同比增長55.9%。50萬元以下投資完成72690萬元,同比增長34%。從增速上看,全年投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平均增速保持在40%-70%區間,增速較為平穩,未出現大起大落現象。
4.公共服務條件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寧縣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努力增加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引導合理消費。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充實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特別在改善居住、衛生、交通和通信條件方面,政府增加投入,擴大了服務性消費,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寧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縣域經濟總量不大、整體實力不強
盡管寧縣的經濟較前幾年有明顯的發展,各項經濟指標躍上了新臺階,但是寧縣的經濟在慶陽各縣中處于中上的位置,屬于國家貧困縣之一。從GDP總量來看,在全市各縣區中排名中上水平。從人均GDP看,人均生產總值只有全市的60.4%,分別低于全國21124元、全省7538元、全市5597元。從財政狀況看,人均財力僅為863元,僅占全國、全省、全市的13.9%、29.6%、36.5%。
2.農民收入偏低,城鄉收入差距擴大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出臺一系列支農扶農政策,農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但收入仍然偏低,寧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為2.91倍,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
3.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水平不高
一是城鎮化水平較低。2010年底,正寧的城鎮化率為29.5%,與全國、全省、全市比較,差距均很大。二是城鎮建設用地面臨的矛盾和壓力增大。三是城鎮化建設投入明顯不足,城市基礎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大多數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功能不全,缺乏集聚產業、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縣域工業實力不強,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
寧縣縣域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強。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占寧縣生產總值的3.86%,煤炭工業正處在培育階段,實現轉型發展任重而道遠。正寧的縣域主要表現為農業化特征,一方面,縣域地區自身的工業基礎沒有足夠的力量帶動縣域經濟的非農化轉向;另一方面,地理距離的分割也使其難以得到大型企業的輻射。
三、寧縣經濟發展對策
(1)突出農民增收,全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要加大建設新農村的力度,統籌城鄉發展,必須要打破城鄉分割體制,整體考慮,對農村的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人文景觀、民俗風貌等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要在合理配置財政資源上求突破,在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和專項資金整合力度的基礎上,廣泛吸納社會和民間資本,鼓勵集體、企業、社會、個人多元投資新農村建設。
(2)突出工業強縣,全力增加縣域經濟總量。一是加快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按照“煤電化材運”一體化綜合開發的思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投資。二是大辦地方工業。積極實施“中小企業創業”工程,扶大做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是優化工業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支持發展非公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全力構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
(3)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伴隨寧縣農業和工業的發展潛力,應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拉動寧縣的經濟增長。在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等行業發展的同時,應加大對高檔餐飲、洗浴、賓館等服務業以及物流業、社會中介服務業、文化產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建立上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促進經濟的發展,體現區域性中心縣城的作用;通過建立商業集群中心,使得商業發展的特色聚集,增強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力。
(4)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無棣”的理念,以煤為“橋”,加快建設工業集聚區,積極構筑新型工業經濟發展平臺。通過培育龍頭群,推動新型工業經濟升級擴張。
參考文獻:
[1]方創琳. 慶陽市新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J ].中國沙漠, 2004
[論文摘要] 本文第一次以區域市場變遷的動力作為研究的主題,指出區域市場變遷是由于兩種動力即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與現代技術變革及運用的外在動力作用的結果,旨在彌補現存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與空白。
區域市場是由若干個地方市場經濟一體化而形成的,又是全國統一市場的組成部分,完善區域市場應當成為現階段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重點之一。因此,研究區域市場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但目前學術界有關區域市場問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區域市場與統一市場的關系及怎樣完善區域市場等方面,而關于區域市場變遷的動力問題很少有所涉及,本文試圖以區域市場變遷的動力作為研究的主題,旨在彌補現存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與空白。
一、區域市場變遷的內在動力:商品經濟發展與貿易繁榮
區域市場發育的過程表明,商品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市場發育水平越高,越是地區經濟同質性高、市場流通范圍小的地區,越容易形成統一市場。隨著商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商品流通突破了地方市場的局限,擴及毗鄰地區,從而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進而波及遠方市場。同時,商品生產規模的擴大,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滿足商品生產規模擴大的基本條件。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明顯存在著區域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性正是區域市場結構變遷的動力。各地區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資本資源等方面的稟賦條件、稀缺程度和分布組合特征一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表現出優劣并存、長短互見,彼此都有所求的特征。這種資源需求與資源分布之間存在的不對稱現象,是推動區域間相互依賴、互相補充的內在動力和制定區域協作和聯合政策的重要基礎。在市場經濟和工業化起步階段,區域間的不平衡發展在共同發展基礎上相對差距擴大。
商品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分工的結果。地域分工、專業分工為區域市場形成的必備條件,通常來說,區域市場是以專業分工為原則向專業化市場方向發展。關于這一點,建立在市場發育基礎上的“斯密動力”理論能夠給我們一定的啟發:如果區域農業條件優越、糧食產品豐富,那么當地就可能形成糧食區域市場;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的區域,則可能形成有色金屬交易市場等。
貿易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對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的出口產生了刺激,極大地帶動了商品市場的發育。正如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所論述的那樣:我們先假定有這樣一個團體,貿易已在其中獲得某種社會價值;而最容易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東西的是對外貿易。因為有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原來囿于生產地或地方性市場交易的農副產品突破了過去的交易圈,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工業原料流向城市集散市場或口岸市場。同樣,由于多邊貿易的興起,原來進口商品僅限流通于口岸市場或城市市場,現在能夠沿著商路網進入內地,悄然影響、改變內地市場的流通與消費。
二、區域市場變遷的外在動力:工業技術變革與交通技術革命及運用
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及運用,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如同早期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變革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一樣,促進了商品結構的變化,從而促進了市場結構的變遷。一個地區的工業化意味著制造業的發展是為了一個比特定地理區域更大的市場。工業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在商品生產和服務中引進了機械力以代替人力和畜力,大多數使用現代機器生產,生產設備比較先進,生產技術含量高。先進機器設備與現代技術一旦進入生產領域,就導致了商品和服務生產的迅速增長。原因在于先進機器設備與現代技術加速了制造的過程,比過去任何時候多得多的工業品被生產出來了,技術效率極大地提高了。正如洛克伍德所強調的那樣,1868年以后日本絲綢工業的市場組織和質量控制——以較少的現代技術內容——在經濟現代化方面取得了顯著而廣泛的效果。在此,我們還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當現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傳統手工業經濟同樣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原因在于傳統手工業經濟發展的潛能還沒有全部釋放出來。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現代化不是簡單地用現代生產力去替代傳統生產力,而是在培育現代生產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傳統生產力中有價值的東西及其對現代生產力的互補作用,才可以避免既有生產能力受到破壞,才能使現代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快速增長。
現代交通與通訊技術變革及運用對區域市場產生的影響與對歐洲市場所產生的影響不某而合。歐洲經濟所有主要的歷史性變遷,都是伴隨著(或首先是由于)運輸與通信基礎設施的革命而實現的,歐洲13世紀至20世紀的經濟發展狀態的變遷歸結為四項運輸與通信的革命:13世紀內河水運與城市的興起;16世紀期間的海運與東印度及西印度間的貿易;19世紀中葉由于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技術創新、鐵路等新運輸方式引致了工業革命和市場范圍的擴大;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產生了及時生產系統(JITS)等高效的生產與分配系統。
由于投入到交換活動中的資源和投入到生產活動的資源是同樣的資源,因此,將資源投入到交換活動抑或生產活動,取決于兩種活動的邊際生產率誰高誰低。當交換活動的邊際生產率高于其他的生產活動的邊際生產率時,資源繼續投入到交換活動中。在生產活動的生產率既定的情況下,交換活動的空間范圍取決于交換活動的單位費用。因此,交換的空間擴張的歷史,就是單位交換費用不斷降低的過程。當然,交換活動的空間范圍不可能無限地擴張,是因為存在著正的(或不為零)的交換費用。或者說既定的單位交換費用決定了既定的交換邊界。交通運輸技術的創新,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加速了商品流通速度,極大地便利了地方市場的貨物流通,使分割的市場聯結起來,由此引起市場范圍的擴張,提高市場的整合程度,進而形成區域市場。云貴區域市場形成與急劇變遷時期,正好是該區域現代交通運輸大建設、交通技術大運用的時期。
參考文獻:
[1]所謂斯密動力是指勞動分工與專業化會推動經濟的發展
[2][英]約翰·??怂怪鴧栆云阶g:《經濟史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36—37頁
論文摘要:國際經濟發展經驗表明,服務業發展加速一般發生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轉變時期。本文依據全球經濟結構已經出現由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變的趨勢,而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現狀,對發展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探討。
自20世紀60年代初起,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全球經濟服務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其就業人數和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關系到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多樣化需要,同時也是關系到工業部門、農業部門乃至影響整個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力量。
1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
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服務業越發達,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其服務業的產出與就業比重也相對較高,也基本代表了一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目前,在世界總量中,服務業產值已超過了60%,其中一些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個別國家接近80%,而服務業的就業比重,發達國家已高達7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為50%-60%之間。同時,世界服務貿易占到貿易總額的1/4;服務消費占到所有消費的1/2左右。因此,可以說世界經濟實際上以服務商品的生產為主,己經步入了“服務經濟”時代。然而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重,到2004年僅為31.18%,我國服務業就業勞動力占就業人口比重為30%,與國外相比,顯然比重過低,整體水平滯后,明顯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2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逐步提高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促進第
一、二產業的優化升級,這應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本方向。我國經濟結構長期依賴傳統工業的發展道路,但一些重要的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鐵、銅等國內自給率日益下降,資源短缺已經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問題,而同工業相比,服務業具有污染少、資源消耗低等一系列優勢,并且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高新技術的應用從生產領域擴展到服務業領域,產生了許多新的職業和崗位,如信息技術含金量較高的現代金融、通訊等服務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將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而且可以優化服務業的內部結構和就業結構。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就必須在繼續積極發展具有競爭優勢和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的同時,加快發展服務業,使其與經濟整體發展相協調。3發展服務業有利于促進工業化的細分及深化。
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會不斷提出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有賴于工業技術上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從而對工業提出新的要求,比如醫療領域中不斷出現的各種疑難雜癥,在檢測和治療上的新突破要求有更高的生物化學技術、信息技術等,從而推動工業相關行業的發展。并且服務業中的許多行業具有社會基礎性質,有利于市場的進一步深化。如商業和交通運輸業可以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結合,解決生產與消費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矛盾,從而保證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提高市場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業是投資的載體,而投資是工業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因而金融業也就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行業作用,它的運營狀況直接制約著工業經濟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因此以商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等為代表的現代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織、持續運行在促進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深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發展服務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由農業向
二、三產業的轉移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已處于工業化中期,工業大規模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開始減弱,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務業將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我國未來幾年,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業壓力十分巨大。據中國社科院和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顯示,“十一五”期間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在500萬到550萬之間。如果農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轉移1000萬勞動力,加上往年失業的人口,“十一五”期間可能有四五千萬勞動力需要就業。而服務業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服務業門類眾多,各種類型的行業并存,就業形式靈活多樣,能夠容納不同層次的就業群體,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于緩解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wwW.XchEn.cOm.cN
5發展服務業有利于推進城市化進程。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經濟相繼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消費市場長期低迷等問題,城市經濟的重要性和城市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受到經濟學家的日益重視,這帶動了對城市化功能和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郭克莎等對世界主要國家城市化發展歷程的分析表明,工業在城市化中前期具有直接和較大的帶動作用,工業發展所具有的聚集效應帶動了城市的興起和繁榮。而“當工業化演進到較高階段、人均收入達到較高水平以后,對城市化進程的主導作用逐步由工業轉變為整個非農產業…”,“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上升明顯快于生產比重的上升,而這主要不是工業而是服務業的就業增長帶動的”。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城市化與服務業發展的關系,表明兩者之間最直接的聯系是服務業對城市就業具有較強的吸納作用,服務業所提供的大量就業崗位是保證城鄉人口順利轉移和城市化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總之,發展服務業在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發展服務業將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減少我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降低對環境破壞的程度;加快發展服務業必將推動我國市場化、產業化、城市化進程,在促進就業、拉動消費、擴大對外貿易、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而誠.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經濟研究,2001(12).
[2]李江帆.中國第三產業的戰略地位與發展方向.財貿經濟,2004(1).
[3]程大中.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黏合劑”作用.財貿經濟,2004(2).
一.前言
工業是我國經濟的主體.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扎實做好工業統計工作。時準確反映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對于企業經濟管理來說至關重要。工業統計是行業統計,它是運用一整套指標體系,采用科學的調查、整理和分析方法,研究工業經濟的水平、結構、效益和速度.用以反映工業經濟的特點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性。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需要準確地獲得各種經濟信息。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決策水平。而企業的統計活動遍布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人、財、物、產、供、銷等各個環節。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統計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是否能夠按期穩定地搜集到各種經營信息.從而滿足企業各級管理的需要。由此可見.工業統計在工業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已經由政府的附屬物成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化。作為企業的三大經濟核算之一,統計的作用自然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二.工業統計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1)通過對產品銷售各項指標的統計、分析,挖掘市場潛力,開辟銷售市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只有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收回墊支的資金,生產才能順刺進行,企業的盈利才會實現。所以說,銷售決定生產。在產品銷售的統計中,市場占有率和市場覆蓋率兩個指標.能很好地反映工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市場占有率是指生產的某種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量占市場同類產品銷售量的比重。市場占有率就越高,產品的競爭能力也就越強在社會需求既定的前提下,影響市場占有率的主要因素是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在市場同類產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價格上的競爭往往占主導地位。因此,企業要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必須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市場覆蓋率是指某種產品的實際行銷地區數占該產品全部行銷地區散的比重。它是從市場占有的廣度方面反映某種產品的競爭能力、輻射能力的。企業通過對市場覆蓋率指標的分折??梢钥疾毂酒髽I產品行銷的地區范圍。研究產品擴大銷售的可能性。通過分析產品市場覆蓋率的高低及變動的原因,可找出銷售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和措施,開辟產品銷售的新市場,擴大企業產品競爭的地域和范圍。
(2)通過對產品質量各項指標的統計、分析。改進生產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工業產品必須適應市場的需要,“以質量求生存”,生產出優質低價的產品。工業產品的質量狀況,決定于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而工業產品質量統計指標既包括反映產品本身質量的產品技術性能(如含量品級)指標,也包括反映企業生產工作質量的f如合格率返修率)指標。企業通過對這些質量指標的統計.反映和調節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對產品的好壞進行分析。進而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和管理,找出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不斷改進生產管理,提高產品質景。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就意味著各種資源浪費的減少.而且可以使本企業的產品取信于消費者.增強本企業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能力。這樣。既增加了企業有形資產的價值.也增加了企業無形資金的價值,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3)通過對企業各項勞動指標的統計分析,不斷加強勞動管理、挖掘勞動潛力、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工業生產是通過工業企業中職工的有效勞動進行的。企業可以根據對職工人數及其構成的統計,掌握勞動力的數量構成和增減變動情況,研究和分析各類人員的配置是否合理;考察勞動力使用的節約與浪費情況,以便合理地調整勞動組織,挖掘勞動力的潛力。企業通過對勞動時間利用情況的統計,反映勞動時間利用的程度,分析勞動時間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措施.消除勞動時間利用上的不合理現象。在企業的全部職工中,生產工人是工業企業進行產品生產的直接勞動者。他們勞動時問是否能充分合理的利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產量、產品成本和企業盈利。企業中能反映出工人勞動時間使用情況的指標體現在出勤率和制度工時利用率上。出勤率受缺勤1一日的影響。也就是受工人由于各種原因如病假、事假、產假、傷假、探親假、曠工等未能出勤參加生產的工人的影響:而制度工時利用率除受缺勤工時影響外,還受停工工時、非生產工時的影響。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勞動時間,企業可以制定相應的措施.使職工的出勤情況和其每個人的經濟利益掛鉤。企業使工人充分利用勞動時間的最終目的就是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對于企業的基本生產單位——車間來說。工作人員的范圍主要有基本工人、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生產工人和全部職工。按照不同人員范圍統計計算出的勞動生產率具有不同的意義。在正常的生產組織條件下。通過對基本工人勞動生產率的統計、分析,能反映出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技術操作水平和勞動積極性,同時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技術準備水平。工人勞動生產率除了決定于基本工人勞動生產率水平外.還受基本工人占全部工人人數比重大小的影響。輔助工人過多就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全員勞動生產率不僅取決于工人勞動生產率.還受工人占全部職工比重大小的影響。由此可見,避免不適當地增加輔助工人,壓縮非生產工人,充實生產第一線是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的一項重要措施。超級秘書網
(4)監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
為加強企業管理提供依據企業管理是對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各個方面進行的全面管理,而企業的統計活動遍布上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能夠長期穩定地搜集并提供各種統計經營管理信息,這些統計信息資料可以從各個方面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進度和運行狀況??梢钥己擞媱?、任務的執行情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醒、敦促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調整部署,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等等。統計在這里就起到了檢查和監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作用.
三.工業統計工作幾點建議
(1)提高數據質量,真實反映工業經濟運行態勢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特別是在當前異常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前,統計數據質量倍受各界關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切實采取得力措施,加強數據質量的邏輯審核和協調性分析.強化對主要經濟指標的審核評估,準確把握宏觀指標問的邏輯關系,做到指標協調一致,努力提高數據質量,準確反映工業經濟運行態勢。一是要加強工業數據與相關數據的審核。要從宏觀上正確把握工業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工業用電量、主要產品產量和主要行業的增長情況、工業增值稅等情況,加強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的評估。同時,還要把握好工業生產增長與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庫存變動的銜接關系,確保工業統計數據客觀真實。在審核中,當前要重點關注幾個指標。比如工業用電量。
(2)是要加強統計能力建設。
一是要加強企業統計規范化建設繼續完整的原始記錄、規范的統計臺賬是提高規模工業統計數據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強化企業統計基礎工作、把好人口關,是提高規模工業統計數據質量的關鍵所在。二是要強化統計業務知識培訓。要利用一切平臺開展統計業務知識培訓。要對規模企業尤其是新增規模企業統計人員進行統計業務知識培訓,促其掌握必要的統計知識。了解指標含義,提高基層統計人員業務素質。三是要強化統計法制宣傳。要針對當前規模工業統計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統計法》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統計法律法規宣傳。
四.小結
總之,工業統計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它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始終.涉及到企業經濟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宮春子.關于構建X-業企業統計指標體系的思考叨.上海統計,2008,(o6)
[2]張志權.關于對當前X-業企業統計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統計,2001,(05)
[3]羅宏.對國有工業企業統計改革的思考L玎.云南社會科學,2001,(s1)
【關鍵詞】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一、我國民族地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根據少數民族聚居的情況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特別設置了一些民族縣、縣級市等行政設置,縣及縣級以上行政設置共有642處,本文所講的民族地區也主要是指我國內蒙、新疆、、寧夏、廣西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云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五個多民族省份以及吉林、湖南、湖北、海南、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廣東、重慶這些設置有民族自治縣級以上行政單位的地區。
二、我國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現狀
(一)發展迅速
從總體上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經濟發展,西部民族地區工業經濟中其他經濟類型發展迅速,成為目前西部民族地區工業經濟的主體。1984年,全民所有制工業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占99%,其他經濟類型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只有1%左右。到2005年,西部民族地區工業經濟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產值比例下降為41.3%,集體企業的產值比例下降到1.26%,其他經濟類型完成的工業總產值比例上升到57.43%。這些比率的變動趨勢和全國工業經濟變動趨勢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取得的成就和進展。②
(二)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首先,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當地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國家財政增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的稅收。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四川省1999年個體、私營經濟提供的稅收近45億元,占全省工商稅收的23%。溫州市個體、私營經濟提供的稅收占2000年全市工商稅收的72%。
其次,非公有制經濟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變動和升級。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高積累、低消費、低效率”,發展重工業始終處于國民經濟的優先地位。長期以來偏重重工業而忽視其他產業部門均衡發展的戰略方針,導致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嚴重均衡,其直接后果是:消費品市場嚴重短缺、消費頻道分配長期實行配給限制、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經濟增長緩慢。改革開放后,隨著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調整產業結構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然而,這種調整僅僅依靠國家是無法順利完成的,事實證明,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產業結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我國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問題、瓶頸
(一)總體規模偏小
2004年西部民族地區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比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占GRP和工業總產值的份額分別上升了4.19個百分點和7.99個百分點。但是私營企業工業產值對GRP的貢獻還是偏低,在西部民族地區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僅為11.63%。和全國及發達地區相比,西部民族地區工業經濟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的比重仍很高,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很大差距。
從區域經濟之間的發展情況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民族地區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不平衡。至2004年底,西部地區私營企業數、從業人員數、注冊資金數分別占全國的15.59%、16.56%、14.6%,而這些數據同比是東部地區的23.00%、25.58%、21.01%,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體現出西部地區的私營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說明了西部民族地區的非公有制經濟規模還偏小。
(二)產業結構單一,組織結構規?;?、規范化程度較低
從產業結構來看,民族地區個體、私營經濟的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從總體上看,個體、私營經濟在產業結構上仍是以第三產業為主,且大部分還局限于小型加工、零售商業和飲食服務業。從行業分布看,非公有制經濟主體最先進入投資少、見效快的服務業,其次是依托資源優勢和廉價勞動力的產業。產業、產品結構單一化,抑制了西部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同時也加劇了與東部地區發展相比質的差距。民族地區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無論在整體規模、發展水平,還是在對經濟的貢獻方面都與東部地區甚至于發達經濟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資金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
首先,從體制上看,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區域性銀行對資產質量的追求勝過對利潤的追求,共同加重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尤其是民族地區的非公有制經濟體。民族地區的非公經濟體往往自身實力小,銀行體系更有動力將有限的資本投入相對實力更強大的非民族地區以及公有制經濟體中,銀行體系內部本身就有對民族地區非公經濟的排斥反應。
其次,從民族地區非公有制企業自身來看,非公有制企業一般規模較小、資金匱乏、償債能力弱、加上經營觀念和管理模式相對落后、財產抵押實力不足信用基礎差,這加大了銀行對非公有制企業放貸的風險,縮小了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范圍。
四、我國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策
(一)財政扶植
民族地區非公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F階段民族地區非公經濟總體來講還是處于弱勢初期發展階段,由于市場容量、起點基礎等原因的限制,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還難以直接參與市場上自有競爭,這就需要政府在產業初期進行一定的政策扶植,例如實行稅收減免、利潤留成率提高等優惠措施。
(二)銀行信貸體系扶持
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所在地區往往是經濟相對不發達,銀行體系相對不健全的地區,并且銀行體系天生具有“嫌貧愛富”的特性,這就使得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時取得銀行信貸體系扶持的成本加大。這種情況下,相關政策決策部門就應該在銀行信貸體系方面對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扶持,例如利率優惠、貸款綠色通道等等。
(三)人才引進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和發展壯大最終依靠的是產品質量和企業人才隊伍,我國早在2000年就實行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要在人才方面對西部做出貢獻。對于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應該把握現有國家的有力支持政策,積極引進人才,使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對企業發展的應有貢獻。
注釋:
①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N].貴州民族報,2006-06-13.
②田曉波.西部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參考文獻:
[1]龍遠蔚,李紅杰.2009年民族經濟研究[Z].中國民族年鑒,2010.
[2]王秀珍.2005年年會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研討會[Z].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05.
1945年3月生,山西大同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曾先后擔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黨組書記、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等職務。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
當前我國工業化正處于加速成長階段,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這對政府的決策與改革、企業自身的創新與管理、協會的服務與自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何種措施,應對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下行壓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與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
工業化加速期
記者: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工業化快速發展后,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請您談談對中國工業化的認識和理解。
李毅中: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工業大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GDP的年均增長在10%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我國是世界上工業產品門類、工業行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有一些關鍵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還處在工業化的加速期,工業大而不強,在全世界的產業鏈里還處于中低端,結構性的矛盾、深層次的問題比較突出。首先是投資結構不合理,帶來產能過剩,同時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其次是能耗物耗太高,能源、資源和環境都難以支撐。第三是技術創新力度不夠,一些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仍然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所以我們在十六大提出了走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技術先進、結構合理、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
經濟下行,不必驚慌
記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環境,經濟發展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您如何看待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下行壓力,經濟發展走勢如何?應采取哪些相應措施?
李毅中:第一,雖然經濟發展趨緩,但尚在可控范圍之內,這也是我國調控希望的結果,所以沒必要驚慌失措。第二,宏觀上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大,回頭的趨勢不明顯,尤其是出口,受國際影響很大,仍處在低迷狀態。
中央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完全贊成。第一從投資來看,要針對有效需求,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投資強度,不盲目投資,不過度投資,但不是不投資,當前情況下投資還是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關鍵是要調整投資結構,控制過剩產能,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第二是消費拉動,要推進消費分配制度改革,汽車、房地產、家電、高檔消費品等仍是消費熱點,此外,信息消費有可能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第三需要國家政策支持。結構性減稅、經營體制改革、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小微企業的政策要加快落實。第四企業自身也要堅持主業、技術創新、信息化管理、“產學研用”相結合。新技術的開發對象是用戶,用戶要參與研發的全過程?!坝谩本褪且M入市場,研發不能僅停留在論文、評獎上,關鍵在成果轉化。
謹防實體經濟 “空心化”
記者:在您看來,現在企業發展中普遍遇到的難點有哪些?如何應對?
李毅中:當前國民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較大,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GDP增速和工業增加值的增幅都有所下降,突出表現為企業經濟效益和利潤的下降。今年1-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為3.06萬億人民幣,同比下降3.1%,其中8月份同比下降6.2%。
究其原因,企業方面,首先是出口下降,今年1-8月出口累計增長僅7%,很多外向型企業經營困難;其次,近年來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2011年全年,生產者購進物價指數上漲9.5%,生產者產品物價指數上漲6%左右,大大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雖然工業企業的利潤今年以來變為負增長,但能源、原材料價格仍在高位振蕩。從行業來看,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受西方經濟影響,加上國內社會結構性的矛盾和政策上的缺陷,導致產生“脫實向虛”,資金不再投向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存在“空心化”的傾向。
在應對措施上,對企業而言,首先要端正主業,不能三心二意、隨波逐流;其次要推行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推進成果轉化,提高生產要素水平;再次財務管理要集中、穩健、精細,搞好經濟核算、成本控制,減少資金占用,加快周轉,推進管理信息化,實現降本增效。
政府要加快行政職能的轉變,制定行業協會法和各項法規,并給予協會適當的政策支持。與此同時,行業協會也要端正服務態度,轉變自身職能,更好地為政府、企業服務。
“兩化”融合要全面推進
記者:請您談談“兩化”融合對推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作用。
李毅中:十六大以來的10年,“兩化”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有很大進展;其次,用信息技術提升改善經營管理,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效率大大提高;再次,把信息技術嵌入研制新產品的過程中,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后,各地建立了許多示范企業、信息軟件平臺,示范典型取得了成效。
但“兩化”融合離我們的建設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要進一步實現“兩化”融合,我認為第一要提高認識,普及知識,特別是領導干部和高管層要努力學習,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
第二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有《兩化融合促進法》,《電信法》也要盡快出臺立法,電信沒有法律依據不行。
第三要廣覆蓋、全滲透。對不同的企業要分類指導、典型示范、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要用在企業科研設計、生產制造、管理經營、銷售服務的全過程,以此來提高效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開始就要與信息化融合。
第四,信息技術要廣泛應用在經濟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包括社保、醫療、教育、城市管理、文化藝術等。
第五,電子信息產業自身的發展,如下一代通信網、互聯網以及物聯網、云計算,電子核心元器件、基礎軟件、高端芯片、集成電路、寬帶工程等要起到支撐作用。
加強行業技術攻關
記者:今年1月,國務院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明確了新興產業占總工業增加值的15%,請您談談如何培育和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