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產運作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從百年大計看當前建筑管理中的項目控制
在施工項目工程工序的建設中,施工項目工程工序質量控制,是企業中最經常、最大量的質量管理活動,是企業實現百年大計和質量目標的基本保證。其實,施工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應該從影響工程質量的全過程進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認真總結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參與和控制的質管理經驗,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確保施工項目工程工序建設的工程質量。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從百年大計的角度,針對建筑管理中的項目控制問題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實施項目控制的必要性
項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的中間結果可能與預期目標不符,甚至背道而馳,因此,必須及時調整人力、時間及其它資源,改變工作方法,以期達到預定目標。如果這樣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調整或修改目標。這個過程就稱為項目的控制。我國基本建設中浪費現象十分驚人,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投資失控、工期失控、質量失控的情況相當嚴重,給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項目管理論文,因此加強項目控制對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目標實現的干擾因素很多,據國內外的研究資料表明,這些干擾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設備的因素、機具因素、地基因素、資金因素、環境因素。在國內,一般認為人的因素對實現項目目標的干擾最大,如項目主管單位負責人用行政手段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項目,使項目失誤;或者工人技術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責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設備因素的干擾,如材料價格上漲,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應跟不上,延誤工期;設備制造企業不履行合同,設備質量低劣;設備不能按時到貨等。如果我們能設法找到項目干擾因素,試圖預先控制中間結果對預期目標的偏差,就可以對項目實行主動控制。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是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產人員人身安全的目標管理,應給予高度重視論文怎么寫。確定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確企業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各類人員在施工生產活動中應負的安全職責,是最基本的一項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生產實踐表明: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使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起責任,建立健全安全專職機構,加強安全部門的領導,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這是搞好安全生產有力的組織保證體系。通過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安全生產“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責”。每個施工項目應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和特點,成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并配備規定數量的專職和兼職安全管理員項目管理論文,做到按專業、崗位、區域等包干負責。同時隨著項目的推進開展文明施工競賽活動,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考評、有獎懲。
2、合同管理
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不僅是專業成本人員的責任,也是項目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經理的責任。要按照自己的業務分工負責,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開展工作。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成本控制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就是要求項目經理對施工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全面負責,特別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不同于工作責任,工作責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責任完成。如:單方面強調質量,忽視了成本;單方面做到供貨及時,但忽視昂貴的價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責任的同時,還應考慮成本責任的實施,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責任,使每個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識,做到精打細算。對施工隊實行分包成本控制,項目部與施工隊之間建立特定勞務合同關系,項目部有權對施工隊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同時按合同支付勞務費用,并確保工資發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各部門和單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斷擴大,信息的交流與傳遞頻度也在增加,相應地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還是傳統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從它的產生、整理、加工、傳遞到檢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紙介質進行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種較為緩慢的速度在流動。這往往影響到獲取工程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各種信息化技術引入項目的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市場上有著各種各樣關于進度、合同、材料、預結算、工程資料等的項目管理軟件項目管理論文,通過這些軟件將項目部的各個職能部門變成一個端口,利用Internet將各端口相互連接并匯總到一個終端(項目經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項目運行的每一環節符合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
4、進度控制
進度控制是指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各建設階段的工作順序和持續時間進行規劃、實施、檢查、協調及信息反饋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是以周密、合理的進度計劃為指導,對工程施工進度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調整與控制。進度控制的最終目的是確保項目動用時間目標的實現。為了工程項目有計劃地進行施工,需要制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說,控制是在項目進展的全過程中,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對于工程進度,項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單位,在開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個工程的進度計劃,檢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要求承建單位按季、月安排實施計劃,檢查其執行情況,與此同時對原材料、設備、勞動力的實際情況也給予充分的注意,及時掌握其動態,當發現某一環境脫節時,除在有關的人員參加例會上加以闡明外,同時還應及時向承包單位計劃部門及至上級計劃部門提出,以便采取補救措施。因此,承建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從最初的報價到項目竣工、驗收,應始終抓住計劃這個環節,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進度控制,以實現合同對項目建設的進度要求。 5、質量控制 項目的質量控制項目管理論文,是為了確保實現合同商定的質量要求,質量標準而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論文怎么寫。建設項目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施工質量,而且還取決于勘察、設計質量、材料、設備的質量以及項目投入使用過程的質量。因此,它是由建設全過程中各階段質量組成的一個整體概念。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有質量控制的任務。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階段,應充分運用企業自身優勢盡量提高經濟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潤。施工階段資金需求投入量、資金籌措、資金分配等方面應有計劃、有措施地協調運作,努力達到合理穩妥地控制投資。項目部相關部門應充分了解工程單價或總價的構成,掌握施工中的資金流動。施工過程的資金運動不是資金簡單地循環和周轉。在施工過程中,資金不僅發生價值形態的變化,而且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從成品資金的形態最后轉變為貨幣形態—最終結算和支付。在流動資金形態轉變中分離出利潤,給工程帶來生產能力,通過工程運行獲取收益。
7、組織與協調
組織協調是指在一個工作系統內,通過信息交換、會議溝通、函件往來、感情聯絡和研究討論等方式,消除系統內機構運行產生的矛盾、問題和障礙,確保系統內各個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行的手段。利用會議進行協調。工程例會是進行協調的重要方法,參加會議的各方對工作的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安排。除例會之外,專題會議也是協調的方法之一。
項目管理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古今建筑業的結晶,其形象狀態從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過渡到當今的高樓大廈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學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積累中不斷的得到發展,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工程建設管理者應不斷積果經驗,學習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實現項目管理的科學化。
參考文獻:[1]陳恒.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大學學報.2006(01) [2]吳向東.鐵路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新理念—戰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謙.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04)
[4]田世宇.工程建設質量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5](日)藤井隆雄編著.控制理論[M].科學出版社.2003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就業問題,農民工,全球化
起源于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爆發兩周年,國內外各種有關研究和反思這場危機的著作和文章鋪天蓋地般不斷涌現。從中國的角度考察,這場金融危機正在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一方面,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我國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出口下降曾帶來農民工大規模失業返鄉的問題;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沿海地區某些出口行業的產業結構偏低和工資待遇偏低又使得很多企業出現了“民工荒”和“招工難”的問題。
國內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的研究和討論非常多,由于觀察問題的角度各不相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千差萬別。當今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共同體,從國際經濟政治大背景演變的角度來研究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影響并找出應對之策,應成為今后我們重點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和“民工荒”現象都是“開倒車”
20世紀的幾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都是西方國家金融政策的失誤和金融市場管制的失靈,而發達國家總是試圖把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轉移給發展中國家。對中國而言,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直接后果就是歐美國家消費中國產品的能力銳減,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外貿出口。金融危機發生后,南方許多出口加工型企業大量減少員工雇傭數量。據農業部的統計測算,全國離開本鄉鎮外出就業的農民工總量約為1.3億人,2008年,其中約有15.3%的農民工失去了工作或者沒有找到工作,人數達2000萬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致使大批來自中西部省份的農民工不得不從沿海地區返鄉。這種農民工返鄉的“倒流”現象是極不正常的,將大大減緩我國正在迅速推進的工業化進程,大大減緩我國的城市化速度。而且我們知道,我國政府出臺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勵農村地區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農業,使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迅速富裕起來,實現中國農村的現代化。農民工返鄉的新情況,導致我國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的數量重新擴大,使未來的農業規模經營變得很困難。這種現象非常不利于我國正在進行的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農業的發展,將給我國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帶來巨大的阻力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梢赃@樣說,如果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這種“開倒車”的形勢在短期內將得不到扭轉,將給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200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出口形勢出現復蘇增長的較好局面,然而又出現了新的“民工荒”問題,東南沿海很多出口加工型企業的勞動力嚴重不足。以用工大省浙江省為例,浙江省人力資源市場2009年7月的供求報告顯示,企業需求總人數為60.3萬人,求職總人數為35.4 萬人,用工缺口達25萬人!用工需求無法滿足使出口企業不得不放棄大量海外訂單,企業生產設備大量閑置?!懊窆せ摹眴栴}的根源在于我國沿海地區原來的很多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附加價值很低,產業結構升級的速度非常慢,以致工人的工資水平普遍偏低,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吸引力越來越小。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減少,加上未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民工荒”問題可能會愈演愈烈,并將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從宏觀經濟層面考察,我國現階段在農村人口比例依然較高的背景下就過早出現了“民工荒”問題,實際上減緩了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速度,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開倒車”,應引起國家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資本和勞動力要結合起來“走出去”
當前,隨著我國企業資金實力的逐步增強,“走出去”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對外投資的總量和投資的產業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企業本身屬于贏利性組織,其投資決策的目標主要還是在國際市場上追逐更高的利潤率,因而有可能忽略國內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最終的情況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將打造更多的中國跨國企業財團,使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同時卻又導致大量的工作機會流失到海外,而我國國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依然居高不下。
資本和勞動力在經濟學上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兩大生產要素。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中同時出現了資本過剩和農村勞動力過剩的現象。一方面,國內的過剩資本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大量涌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造成股市泡沫和樓市泡沫,為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國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總數依然較高,“民工荒”現象反映出的不是我國就業機會過多,而是能夠提供給農村剩余勞動力預期工資水平的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并且使得我國農民收入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的國際投資戰略,也應該緊密結合當前的國內就業問題,尤其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必須以對外投資為依托,在國內就業市場的基礎上去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國際就業市場,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就業市場,為農民工出國就業、創業提供服務,將國內的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引向國際就業市場。
三、在“全球化”視野下解決國內就業問題的若干政策建議
從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國采取的若干應對措施來看,主要側重于保就業、保增長、保穩定,如果從國內層面分析,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我國的出口行業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但我們有必要打開視野,從全球化的角度來進一步研究探討我國企業的“走出去”戰略和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全球就業問題,讓資本和勞動力結合起來“走出去”變得切實可行。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通過海外直接投資,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出去”創造機會
當前,我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外匯儲備資金主要都是通過國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主權財富基金操作的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司對美國黑石基金的投資,但投資的效果并沒有我們設想的明顯,投資的風險卻又大大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國龐大的政府外匯儲備主要投資美國國債,雖然能避免較高的投資風險,但這種投資的收益率又比較低。在西方國家資本市場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輕工業、礦產資源開采、服務業等方面的直接投資,這種海外直接投資不僅能夠開辟外匯儲備對外投資的新渠道,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我國國內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引向國際就業市場。
在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資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必將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很大的國際壓力。堅持商業化、市場化運作,將有利于降低我國海外投資面臨的種種國際政治阻力。例如,我國很多省份都有一整套完整的農墾系統,都是由政府部門具體管理,可以考慮將這些機構逐步改制為大型的農業公司或農業投資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造來優化資本結構并同時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然后重點考慮對海外地區進行農業投資,與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開展農業技術合作,承租大片的可耕種土地,再招聘國內的農民工去發展規模農業,進而帶動我國農民工出國打工、種地、定居、創業。這種投資以市場化為導向,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可以很好地解決深層次的經濟體制問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國際政治阻力,順利實現對外直接投資,幫助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海外就業。而且,這種對農業技術項目的投資,有利于吸引廣大農民工在海外長期扎根工作,可避免以往海外工程建設項目勞務輸出中普遍存在的用工短期化、不穩定、臨時性等問題。
(二)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持,鼓勵國內企業與勞動力結合起來“走出去”
從發達國家的國際投資發展路徑來看,來自大型企業的國際投資是主體。目前我們要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同時對于大型國有控股企業而言,其資本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必然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解決我國國內就業問題方面。因而,在指導思想上,我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對外投資戰略的目標定位之一應是為國內失去就業機會的農民工開辟一條全球性的就業道路,將資本與勞動力結合起來“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有強烈的海外投資意愿,但在海外投資實施方面又存在種種顧慮,包括不熟悉海外的經濟法律制度、缺乏國際投資經驗、擔心海外投資中遭遇政治障礙等等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在法律法規制度、金融資本支持、外交外事服務、信息系統管理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和支持。我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的對外投資應以企業為獨立主體,以市場化運營為基本手段,以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為背景,統籌考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帶動我國的商品、資本、勞動力等同步走向世界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這其中,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的全球化尤其要關注考慮,為國內出現的農民工返鄉問題提供一條新的解決方式。
(三)提供培訓、外交協調、護照辦理等系列服務,切實幫助農民工“走出去”
由于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局限,國內農村剩余勞動力對國際經濟政治知識缺乏了解,在出國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國內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做好信息支持、技術、語言培訓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為中國勞動力進入世界就業市場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要在海外使館設立專門的部門,協助解決我國農民工在海外遇到的種種困難,幫助中國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能“出得去”,出去后能“站得穩”,并盡快在海外取得較高的預期經濟收入。
由于中國現在具有比較充沛的外匯儲備、數量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夢想正在逐步變為現實,但這一趨勢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不愿意看到的?,F在西方國家在宣傳“人權高于主權”等意識形態的同時,又同時利用簽證護照等國家行為限制中國人走向世界,這些都客觀上限制了我國農民工順利走向國際勞務市場。為此,國內外交部門應盡量協調解決農民工去非洲、拉美等國家的簽證問題,爭取更多的非洲、拉美國家給予中國“免簽證”政策或“落地簽”政策,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也應盡量配合簡化農民工的護照辦理手續和其他出國手續。
(四)提供貸款資金支持與保險保障服務,切實支持農民工“走出去”
目前一個農民工要出國就業,辦理包括體檢、培訓、簽證、機票等各項手續的費用,至少要花費1-2萬元,高的甚至可達3-5萬,這筆錢對許多農村勞務工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們建議,為鼓勵更多的農民工“走出去”,自籌資金不足的出國打工農民工,可申請不超過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由政府財政予以全額貼息,將小額信貸作為出國務工的啟動資金,鼓勵返鄉農民工借助貸款方式“走出去”。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這項鼓勵政策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同時在鼓勵更多的農民工“走出去”的同時,還必須向農民工提供必要的保險保障,結合海外勞務輸出現狀,開發在海外推廣適用的保險產品,為外出農民工提供包括意外險、醫療險等在內的綜合保險服務。保險服務的提供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建議采取“政府資助引導、商業保險運作”的方式,由政府對出國務工農民購買保險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讓農民工以更少的保費支出獲得更高程度的保障,引導農民工積極購買保險,為農民工“走出去”提供有效的“保駕護航”;同時還應鼓勵出國務工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對于出國務工期間按時繳納養老保險金的農民工,返鄉后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外出務工者的后顧之憂。
既然西方國家把金融危機的影響帶到了中國,那我們也應該在全球視野下考察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減緩我國國內因為農民工返鄉問題帶來的壓力,確保我國國內的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不被中斷,解決我國人口多資源少的矛盾,我們必須統籌安排,從戰略角度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高度考察國內剩余勞動力走向國際就業市場的問題,扎扎實實做好“走出去”戰略的引導工作,將國際投資戰略與“走出去”戰略結合,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向國際市場服務,確保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也要“走出去”,在“全球化”視野下解決國內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婧、紀志耿.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民工荒”問題探析——基于小農“生存倫理”的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0,(2).
[2]簡新華,黃錕等.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蒯鵬州.后金融危機下的“民工荒”問題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萬物均可類比,人們想到了以“木桶法則”來類比企業經營管理的要義。
“木桶法則”廣泛地在管理界流傳、在企業界應用。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企業管理法則》中“木桶法則”就是其中之一。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的體驗中,筆者總認為傳統的“木桶法則”并沒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內涵。
作者簡介東文(筆名),1939年生,畢業于浙江大學,高級工程師。從事過機械技術,企業管理、咨詢,行政工作;在國家、省、地市各級刊物上發表過20多篇學術、管理論文,曾得過相應各級論文獎。
萬物均可類比,人們想到了以“木桶法則”來類比企業經營管理的要義。
“木桶法則”廣泛地在管理界流傳、在企業界應用。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企業管理法則》中“木桶法則”就是其中之一。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的體驗中,筆者總認為傳統的“木桶法則”并沒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內涵。傳統的“木桶法則”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長的桶體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桶體板。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長的桶體板的長度,而是要補齊桶體短板。應用于經營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產經營要素、增加短缺資源。
那么我們不妨從木桶的結構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么?它可給企業管理有什么樣的啟迪?
傳統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連接梢釘、桶體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構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體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構件,猶如企業的生產經營要素或資源,如人力、資金、材料、設備,供、產、銷等;以梢釘鏈接的桶底是桶體板的承載基礎,猶如企業的基礎管理——各類管理標準、制度、規范、方法、工具,是企業生產經營要素賴以發揮效能的基礎,其中梢釘是整合企業基礎管理的內在機制;上、下桶箍用來箍緊桶板和桶底,猶如企業文化用來塑造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業運用其經營方針、策略,確定把現有的效益(資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標。
木桶各個部件都有質量問題。各個部件的質量構成了木桶的整體質量。整體質量的好壞就決定著木桶能否裝水、裝多少水。桶體板之長短不一,既是一個板材問題也是質量問題。這里還需特別關注問題——桶體板的結合面不平直、合縫就會漏水,這好比企業中各經營要素間的配合不密契就會流失資源。
原本密縫的木桶,到了天氣干燥的時候還會漏水,這就要調整桶箍。這是木桶的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企業同樣有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需要調整企業的方針戰略、企業文化的必要。
可見,木桶的桶體板僅是木桶的構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并非完全取決于桶體板一個因素。
傳統木桶理論是“最短桶體板決定論”,雖然形象、簡單,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決于短板,來類比生產經營好壞取決于某個弱勢的要素或短缺資源,是一種孤立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宜用來分析解決復雜的企業系統問題。這種類比,應用于現代企業會產生偏面誤導,容易讓人理解為企業的效益僅決定于生產(服務)經營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產(服務)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效益的損失。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依賴于軟手段和整體性。木桶要是沒有好的桶底——基礎管理不扎實,配置有再好的資源,也不可能創造效益;桶板的結合面不平直——生產經營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無質的配合,必會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沒有合適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緊——沒有特色的文化把企業各種潛力最大限度地調集到共同的價值目標上,企業也不會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為人關注),它緊連桶體,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滿滿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猶如由企業高層組織(如董事會)決定的經營方針策略,是企業運作之綱,決定企業的經營、投資方向,效益的增值。
傳統的木桶法則,類比簡單、明了。用于早期的傳統企業(作坊式的企業)尚算貼切,這類企業的管理只要生產要素配置平衡得較好(木桶板的沿口平齊)就可以了。對于現代企業管理是不相宜的。
從上述木桶(水桶)的構成所蘊含的內涵,應該有新的木桶法則:“木桶的能否盛水、盛多少水決定于各構件的整體配合質量和桶板平齊?!?/p>
。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長的桶體板的長度,而是要補齊桶體短板。應用于經營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產經營要素、增加短缺資源。
那么我們不妨從木桶的結構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么?它可給企業管理有什么樣的啟迪?
傳統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連接梢釘、桶體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構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體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構件,猶如企業的生產經營要素或資源,如人力、資金、材料、設備,供、產、銷等;以梢釘鏈接的桶底是桶體板的承載基礎,猶如企業的基礎管理——各類管理標準、制度、規范、方法、工具,是企業生產經營要素賴以發揮效能的基礎,其中梢釘是整合企業基礎管理的內在機制;上、下桶箍用來箍緊桶板和桶底,猶如企業文化用來塑造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業運用其經營方針、策略,確定把現有的效益(資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標。
木桶各個部件都有質量問題。各個部件的質量構成了木桶的整體質量。整體質量的好壞就決定著木桶能否裝水、裝多少水。桶體板之長短不一,既是一個板材問題也是質量問題。這里還需特別關注問題——桶體板的結合面不平直、合縫就會漏水,這好比企業中各經營要素間的配合不密契就會流失資源。
原本密縫的木桶,到了天氣干燥的時候還會漏水,這就要調整桶箍。這是木桶的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企業同樣有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需要調整企業的方針戰略、企業文化的必要。
可見,木桶的桶體板僅是木桶的構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并非完全取決于桶體板一個因素。
傳統木桶理論是“最短桶體板決定論”,雖然形象、簡單,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決于短板,來類比生產經營好壞取決于某個弱勢的要素或短缺資源,是一種孤立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宜用來分析解決復雜的企業系統問題。這種類比,應用于現代企業會產生偏面誤導,容易讓人理解為企業的效益僅決定于生產(服務)經營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產(服務)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效益的損失。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依賴于軟手段和整體性。木桶要是沒有好的桶底——基礎管理不扎實,配置有再好的資源,也不可能創造效益;桶板的結合面不平直——生產經營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無質的配合,必會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沒有合適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緊——沒有特色的文化把企業各種潛力最大限度地調集到共同的價值目標上,企業也不會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為人關注),它緊連桶體,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滿滿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猶如由企業高層組織(如董事會)決定的經營方針策略,是企業運作之綱,決定企業的經營、投資方向,效益的增值。
1 H公司項目管理文化現狀
1.1 企業項目管理文化的特點與作用
企業項目管理是采用項目管理方法及工具對企業的項目進行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項目管理需要相應文化或價值觀的支撐。另外,有歐洲業界專家還公開,我們在走出經濟衰退時需要尋求生產力的逐步提升,而這只有靠真正接受項目管理文化才能實現(As we emerge from recession we need tobe looking for step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ndthis will only be possible if we truly embrace aproject management culture)。
企業項目管理文化是企業項目管理與企業文化結合的產物,只有項目管理在企業經過長期實踐和發展才能形成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點:
1.1.1 獨特性
但凡成功的管理都山三個層次來支撐:技術、制度和文化。技術和制度也許因為行業的相同存在等同或相似性,技術具有專業性,制度具有職業性,二者從企業角度而言都不可違背。而文化的核心是人,企業文化對項目成員產生的影響,以及山此而構建的項目管理文化,使其具有和項目相同的獨特不可復制性。
1.1.2 臨時性與持續性的統一
除獨特性外,項目還以結果為導向,具有臨時性和漸漸明晰的特性。項目管理文化在企業中的建立時需要持續跟隨企業的戰略變化,并隨著需求層次的不同呈現出臨時調整的需求。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理說企業項目管理文化是項目管理的中樞神經系統也不為過。華為作為中國新興的科技型公司,提出的“管理運作要從‘以功能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轉變”,借鑒良好的項目管理文化的實踐,成功成為一家國際上算得上偉大的公司。
1.2 H公司的項目管理及項目管理文化現狀
1.2.1 H公司項目管理現狀
H公司屬于集團運作式公司,其項目主要分為三類: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改進型項目。H公司的項目組織形式介于職能式與弱矩陣式之間,以職能式為主,大型和重要項目執行矩陣式管理;機構上也設立了專門的PMO (Project ManagementOffice,簡稱PMO),來組織和引導集團中專職或兼職的項目管理人員進行項目管理運作,但其PMO本身的能力并不夠強大,不對集團中的項目管理進行推進,只強調在研發項目的管理上,各公司需要盡可能的按照項目管理的手法進行管理,具體如何實施,沒有明確的培訓和指導。
從上述狀況可以看出,H公司的企業項目管理根基不扎實。
1.2.2 H公司項目管理文化建設情況
因為H公司的企業項目管理不夠扎實,折射出H公司的項目管理文化建設的情況:H公司的PMO只致力于基礎項目制度的建設、把項目群管理起來、向高層匯報、識別公司共性問題,但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項目制度建設不完善,沒有形成項目管理能力標準,專有的項目管理課程與培訓平臺、項目管理經理認證程序與平臺。
2 H公司項目管理文化建設策略
企業中應山PMO來造就項目管理文化。而要在H公司建立企業項目管理文化,可從三個方面培育:理念和認識層面提升、職能部門中項目管理的推行、以項目為中心的文化。實施辦法如下:
2.1 項目管理理念和認識層面提升
2.1.1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培訓
培訓是讓員工學習最常用的方式。通過組織外部培訓參加PMP考試認證,擴展參與項目人員的知識?;蛑亟Y合企業技術項目開發流程,打造企業的項目管理課程,系統梳理項目管理知識;并根據授課對象不同,分為系列花2-5天的專業授課和僅為半天的方法論授課。
2.1.2 項目管理沙龍
每個季度舉辦1期項目管理沙龍,課題通過征集而來,根據關注度最高的主題來挑選參加沙龍的人員,包括項目管理、產品設計、職能經理、企劃調度等;學習結束后,在企業內部學習的過程、沙龍討論的新思路和學習效果。
2.1.3 項目管理競技賽
項目管理競技賽可分文斗和武斗兩部分。
文斗為年度項目管理論文評選,除評出優秀等級的論文外,凡是參與評審的項目管理實戰論文,會山PMO裝訂成冊形為年度論文集,贈予企業中、高層和優秀的項目經理。注意類似研發、項目管理類的中層干部不參與優秀論文評選,但需應邀撰寫項目管理論文,這就是直接從高層促成對項目管理的重視,便于項目管理技能學習推廣。
因H公司項目的管理主體還是以研發類項目為主,武斗的項目管理技能大賽的戰場,可設在研發部門間,活動是全年持續性的,年頭開局,年尾評選。這樣年度內獲得好評的單位會更加重視項目管理技能的傳承,會促使未獲得好名次的部門去學習項目管理技能來提高自己。
2.1.4 統一述語
統一的語言有助于達成共識,便于深入的交流和溝通。PMO應組織把晦澀難懂的PMBOK的術語,整理翻譯為自己的內部項目管理術語,并在相應的地方備注一兩句簡單的實戰總結方法,與術語相呼應,然后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在企業內部發放和傳播。
2.2 職能部門中項目管理的推行
H公司是職能式組織,因此職能部門對于項目管理的認同和支持對項目管理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尤其是研發部門,沒有這些人對項目管理的支持,很難塑造形成相應的項目管理文化:
2.2.1 PMO成員作為項目經理管理核心項目
H公司在年度規劃過程中,有定義相關的核心項目,即為企業重要戰略方向的項目,且是老板關注、職能單位最關注的。而總部PMO成員,就可以直接擔任這些項目的項目經理,與項目共進退,把項目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借機滲透到項目和企業的職能部門中去。
2.2.2 建立項目管理職業發展規劃
PMO要和人力資源職能部門一起,做好項目管理專員從助理項目管理、項目專員、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高級項目經理、組織級項目經理等的職業發展。用這樣的利益驅動使他們認同項目管理,清楚知道自己崗位職責,掌握項目管理技能。
2.2.3 感受外界的項目管理文化氛圍
PMO應組織職能單位一起參加外部的項目管理交流和論壇,比如年度PM工項目管理大會。然后回來內部的沙龍討論交流項目管理的感受,讓諸如研發、工藝、質量的部門切實地感受外部管理管理動態,項目管理的發展程度,對研發效率提升的影響等。外部其他企業在項目管理實踐中取得的效果,會促使參加的人員主動走進項目管理,愿意接受項目管理文化。
2.2.4 項目預算和項目激勵制度
建立項目預算機制可幫助企業把項目融入企業的戰略和組織級管理中,這點符合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的要求;而項目激勵制度,類似創新激勵制度、項目獎金,更能得到職能部門員工的認可,參與項目的積極度更高。
2.3 以項目為中心的文化
企業的項目管理文化中,完善的制度+激勵+人,還需要高層的支持,項目管理才能趨于成熟,以項目為中心意味著:
2.3.1 在公司內建立一個組織級的項目管理體系
以項目為中心不能拘泥于形式,而是包括為項目提供全面支持的管理支撐系統,涉及人、流程、知識和戰略等很多方面,也就是業界所稱的組織級的項目管理體系。它意味著通過成熟的組織級項目管理方法、流程和最佳實踐,使項目活動標準化、流程化、數據化、信息化,從而間接符合戰略并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2.3.2 三個層次的項目管理
以項目為中心是指應包含項目組合、項目集和項目三個層次的項目管理體系。在H公司中,如何更好地對這三個層次進行明晰的劃分,還沒有具體的定義。只有解決這三個層次的劃分,資源的調配性才能在H公司中發揮更大的效用。
2.3.3 組織運作的目標是實現強矩陣式項目管理
前面詳述過H公司的項目組織形式是職能式的,也就是說職能組織對項目的影響非常大,項目經理對項目的控制很弱,要建設完成的項目管理文化,需要通過3-5年甚至更多年的努力,逐步過渡到以項目為主、功能為輔的強矩陣結構。
在中國,不少企業正努力消除各種隱性浪費,但是他們的所得甚微,令他們不知所措。本文找出了癥結的所在。
作者JohnW.Davis憑借30年擔任經理人和顧問的豐富經驗,一針見血地指出浪費的根源在于生產系統本身,在于企業領導并沒有將消除隱性浪費的理念,貫徹到員工的行動中。他非常具體地解釋了如何挖出隱性浪費及其對企業運用世界一流制造技術和原則的影響。
對于企業的行政總裁和運作總裁來說,在如何改進質量、降低運作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該文應該能夠為他們帶來某些啟發。
企業眼中的浪費,實際上都是生產系統本身所造成的惡果。這些浪費是隱性的。企業對它們全都視而不見,以至于人們常常認為這并沒什么不妥。這種浪費是組織功能失調的征兆。
不少企業已著手實施精練制造(leanmanufacturing),并正推行波卡糾偏(poka-yoke)和看板管理(kanban),但這些努力卻誘使員工偏離了他們的初衷。其目標是使員工在操作中杜絕浪費。為達目的,員工須先明白其著眼點。因此真正的目標應在經營中盡量不產生浪費。
許多企業發生的事情,好比讓一個對體育一無所知的門外漢玩橄欖球,卻始終不讓他了解其中規則,只告訴他在所謂的橄欖球運動中要把球踢過兩根立柱間的橫梁。對整個運動懵懂無知,不懂得何時何處起腳能得分,只是空想成為世界級的頂尖高手,怎能造就一流的職業選手!
同樣,企業雖然致力于施行完美的看板管理,但卻對實施的宗旨、時機、地點和方式了解膚淺。結果事與愿違,原本為消除浪費,最終反成了純粹推行看板管理,費盡心力,而整個企業中浪費怪獸依然四處撒野。
問題關鍵仍是通過協助員工分析每種可能的浪費方式,幫助員工清晰了解并逐漸看到浪費現象。
關鍵的問題
要挖出潛藏的浪費現象,并查明它是如何影響企業運用世界一流制造技術和原則的,就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是否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是否已經有足夠地方安排一切?重要的是為一切劃定位置,包括器具、設備和庫存。這樣才能夠營造一個更整潔、有序和高效的區間。
庫存是否閑置,沒有能馬上投入使用?由未能完全解決前一問題而帶來的的浪費是生產過剩所造成的浪費。由此而致的后果可能是,廢品和返工現象隨時發生,員工的時間沒有被有效地用來滿足客戶的需要,非急需的庫存使成本大大增加。
每個流程是否有視覺輔助手段或控制措施,提供準確清晰的操作指令?缺乏適當視覺控制措施也會造成浪費,但可能不象生產過剩所造成的浪費那樣明顯。若員工沒清楚認識到企業對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是否擁有消除生產錯誤機會的手段?杜絕誤差手段可防止生產缺陷產品而造成浪費,從而根除廢品和返工。
每個流程安裝或更換設備只需幾分鐘?設備安裝或更換時間過長,會造成浪費,員工的時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操作低效率為產品增加了額外成本。
員工的工作量是否相同?如果員工間的工作量不等,帶來的浪費是失衡及由此產生的低效率。
七步指南圖
挖出隱性浪費,并不表明改進結束。它意味著踏上實現無浪費制造(WFM)道路。要實施WFM必須包括以下七個步驟,它們是企業真正杜絕隱性浪費的堅實基礎。
第一步:教育管理人員。企業經理人及其主要核心員工必須努力掌握WFM概念和技能。然后,持續不斷地積極向公司下屬予以貫徹。著重了解常見的隱性浪費有哪些,讓員工找出這些浪費并加以根除。
第二步:現場示范。領導WFM很重要的一點是示范改進。讓每個流程盡可能實現高效率,最能令人明白這點。多數企業如能停產幾天,讓所有員工參與工作場所示范,就能收到不錯的效果。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每個員工都開始珍視工作場地,把生產現場中于生產無益或者不能馬上增值的所有東西全部清除。
第三步:建立推廣辦公室。參與領導變革和培訓員工的人員不僅要適合培訓他人,還必須對所采用的工具和實施流程的益處保持堅定的信念。簡單來說,他們必須是精練制造原理的忠實信徒。如果參與推廣、審查和跟進流程的人對此沒有堅定的信念,就不會有效地開展領導分配給他們的工作,甚至成為嚴重的障礙。
第四步:確定核心流程。明確那些能建立起企業獨特技能的流程。中心問題是你采用多少核心流程,然后提供保持在業內領先必需的智力、資源、資本和管理。許多企業就是因為不知道他們的目標,結果漸漸成了耗費資源的怪物,無法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只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敗下陣來。
第五步:根據WFM原則決策。依據原則而不是經濟利益進行決策,是實施WFM的一個關鍵步驟。在大多數制造廠商中,這可能是消滅急躁冒進的唯一有效方式。
第六步:充分利用設備。關鍵是為精選的人員授權,使他們無須正式批準,就能適時適地地移動設備。此舉的目的是使設備盡快利用起來,真正能滿足客戶需要。
論文關鍵詞:國有企業,管理,創新
一.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主導性作用,作為國有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來看,我國國有企業整體市場競爭力不足、效益不高,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的實現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歷史因素外,不難看出當前我國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不適應癥”的問題。具體來講,如國有企業在長期運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業管理方式難以得到轉變,未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嚴重,無法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國有企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礙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及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1]。因此,通過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推進及深入改善國有企業管理不佳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隨著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的迅速發展及壯大,新形勢下的市場經濟格局和環境使得國有企業所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從需求方面來看,為實現國有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高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加大管理創新力度。本質上來講企業管理創新是指對企業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進行根本性的、深層次的改變與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和有效途徑。同時通過管理的創新活動,自覺除去各種阻礙企業發展的消極因素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帶動和實現企業的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以最大化地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從供給方面來看,促進國有企業發展相關政策和精神的出臺,加上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等在為國有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為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開展提供了動力支持、物質基礎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對策建議
不難看出,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了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如受傳統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仍有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對于創新的認識只簡單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著認識誤區,將管理創新工作看作是可有無,忽視管理創新[2];管理技術和方法落后,如決策時主要是依靠個人經驗及主觀判斷,管理機制不健全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整體不平衡;缺乏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有效機制;缺乏高素質的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企業創新的不足。在深刻認識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及管理創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進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
長期以來,鑒于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給予國有企業諸多的優惠政策和發展優先權等,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國有企業具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觀念差,對于主動進行管理創新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缺乏足夠的認識。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管理創新首先需在理念上進行創新,管理理念的創新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具體來講,管理理念的創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只有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國有企業要重塑和增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理念,積極主動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提供觀念上的支持。通過管理理念的改變和創新,攪動國有企業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企業氛圍,給國有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國有企業的新陳代謝,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時刻把握時展趨勢積極,樹立起參與國際化大市場競爭的理念,同時立足于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開闊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視野和思路。
二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資源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和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為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源在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需改革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重視和加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長遠戰略規劃。尊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利用科學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員工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學的激勵機制,徹底改變平均主義負面思想的影響,調動員工的積極性[3]。另外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錄。
(二)管理創新應立足實際
企業管理創新并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從本質上來講管理有其內存的邏輯和規律,管理自身最本質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響到整個管理過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進行調整,通過持久、系統的管理創新活動提高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二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中要積極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模式。第三,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發展需求,以及市場要求等,選擇適合企業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個性鮮明的管理模式,堅決杜絕單純模仿某一種管理模式情況的出現。要認真分析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尤其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創新工作的推進要緊密結合企業管理的改革工作,統籌規劃,循序漸進,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創新帶動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確切實可行的管理創新整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以有效指導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
(三)多管其下營造有利管理創新的良好氛圍
創新主體創新能力的發揮離不開一個鼓勵和支持創新的企業氛圍的支持。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新主體,包括企業家、管理者及企業員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躍,積極主動地將創新的思想和理念貫穿于工作的任何環節中。一是國有企業管理領導層要重視和鼓勵管理的創新工作,以身作則,寓管理創新理念于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培育員工追求優秀的價值觀和使其具備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優秀的品質及較高的文化素質及合理的能力結構等,激發創新意識理念和創新能力的發揮。三是,實現管理的民主化,培養和形成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將個人的成長發展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提高責任感及對于企業的忠誠度,認識到管理創新對于實現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配合和推進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和參與企業的管理[4]。另外,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時所產生的思想碰撞是產生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改變森嚴的等級制度以建立起寬松方便的溝通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意識??傊谄髽I的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全體員工所認同和認可的企業創新文化和鼓勵支持創新的良好企業氛圍是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有序開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實國有企業內部基礎管理
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開展不是毫無基礎的虛無創新,管理創新工作的有效開展除了理念和企業良好氛圍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礎管理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產生。換句話來講,如果企業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礎,那么企業管理創新工作也難以有效開展。因此針對國有企業當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需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基礎管理,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層次邁進和為管理技術、方法創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國有企業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股東大會制度,理順企業內部管理關系。二是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以信息化發展為基礎,通過流程再造工作,優化和完善組織結構,逐步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及網絡化,改變管理機構臃腫、管理人員過多的狀況,提高企業管理效益及對外界的快速反應能力[5]。三是,完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做好關于基本流程、崗位職責、信息收集等的規定,實現企業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尤其是崗位責任制度,形成權、責、利相結合的管理格局。
(五)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管理技術的創新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國有企業在管理技術方面也有了質的突破。管理創新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手段,不斷地改進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數學模型、計算機程序及數據庫等。二是要不斷地總結現有的經驗和教育,在歸納總結中不斷升化企業的管理水平;對于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要給予積極借鑒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業信息系統,實現信息收集、處理的自動化及高效化,及時全面地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豐富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支持。四是,選擇合適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并不斷地優化其管理功能,促進企業管理的集約化精細化及信息的共享。
參考文獻:
1.李昶.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芻議[J].經營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開拓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新局面[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2-34.
3.孫麗華,張野.談談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趙玉蓮,李立宏.淺談國有企業管理創新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9,4,32.
5.李文國.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張國柱.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9,9,9-11.
論文關鍵詞:稅收籌劃,集成電路企業,實際運用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實際納稅義務發生之前對稅收負擔的低位選擇行為。即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事先精心安排和籌劃,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政策及可選擇性條款,從而獲得最大節稅利益的一種理財行為。
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不斷增大,這就促使企業不斷尋找降低成本、費用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稅收籌劃,在國家稅法允許的范圍內,合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經營利潤,不失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在實際應用中,企業只要稅收籌劃得當,用足用好國家各種稅收政策,是可以合理合法地節稅,從中得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好的幫助的。
應用企業是2001年注冊成立的以集成電路封裝為主要業務的企業,所從事行業為國家鼓勵發展的集成電路行業,企業和相關產品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被認定為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和集成電路產品。
集成電路行業因為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鼓勵政策來促進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應用企業2008年在加強自身財務管理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了這些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了稅負,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有效的減少了金融危機對企業的不利影響。
一、 增值稅的優惠
國務院2000年第18號文第五條規定:“國家鼓勵在我國境內開發生產軟件產品。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
應用企業的集成電路產品中包含一部分的軟件設計部分,以前都
是包含在產品銷售價格中計算,沒有單獨作為軟件收入計算,一直不能享受到以上政策優惠。由于軟件設計業務的支出主要是人工費用可抵扣增值稅很少所以稅負較高,2008年應用企業對產品中的軟件設計部分單獨列示收入、支出,并及時取得了軟件企業認證證書,將軟件設計的收入從產品銷售價格中分開計算,08年軟件收入共實現收入857萬,應交增值稅102萬稅負達到12%,利用上述政策優惠爭取到76萬元的即征即退增值稅優惠。
二、 所得稅的優惠。
2008年應用企業決定新上一個項目,總投資在2000萬元,估計
在08年10月份投產,投產后可實現利潤630萬元的利潤,應交所得稅按25%的稅率計算為157.5萬元。
財稅[2008]1號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封裝企業的投資者,以其取得的繳納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直接投資于本企業增加注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封裝企業,企業管理論文經營期不少于5年的,按40%的比例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雖然按照實際稅率25%*(1-40%)=15%,上述政策的稅率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相同,但是由于應用企業在以前沒有進行技術研發方面的工作,導致在2008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變更后不能滿足認定條件,所以2008年享受不到15%的所得稅優惠,如果按上述政策將新建項目另外注冊公司運作可享受到63萬元的所得稅優惠。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雖然應用企業沒有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但是為研發所發生的支出通過單獨歸集和核算,能夠明確的提供給稅務部門數據,08年應用企業共發生研發費用145萬,沒有形成任何技術成果,按照以上政策可加計扣除72.5萬元,減少所得稅18萬元。
如以上所述,做好企業的稅收籌劃,可以為企業減少稅收負擔,增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了更好地進行稅收籌劃在日常的財務管理中還要做好如下工作來保證稅收籌劃的成功。
一、 稅收籌劃必須遵守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稅收籌劃必須
以依法納稅為前提,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保證所設計的經濟活動、納稅方案為稅務主管部門所認可,否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并承擔法律責任,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
二、 稅收籌劃必須要做好與當地稅務部門的溝通工作。稅收籌
劃能否成功,當地稅務部門的配合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在財稅[2008]1號文中規定:“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生產性設備,經主管稅務機關核準,其折舊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3年”。這一政策的實施,涉及到財務政策的一致性,修改折舊年限勢必會引起政策變更帶來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如果在這一政策上不能與稅務部門進行很好的溝通,很難取得政策的優惠。
三、 稅收籌劃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
終目標是為了實現合法節稅、增收,使整體收益最大化,因此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效益。如果稅收籌劃所產生的收益不能大于稅收籌劃成本,稅收籌劃就沒有必要進行了。
四、 稅收籌劃應從總體上系統地進行考慮。企業稅收籌劃的目
的是取得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不能僅把目光盯在某一時期納稅最少的方案上,而應根據企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去選擇有助于企業發展、能增加企業整體利益的方案,甚至有時還得為企業的整體、長遠利益讓路。
五、稅收籌劃需要與企業其他部門做好協同工作。因為稅收籌劃工作說到底是一個企業整體工作的一部分,單純依靠財務部門是不可能將這一工作做好的,比如高新技術認定工作中,企業的技術研發成果是決定企業是否符合條件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沒有及時取得研發成果,單純依靠財務數據是不能取得所得稅的優惠的。
參考文獻:
1、蓋地。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M].沈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曹保歌。企業納稅籌劃技巧[J].中州審計,2003,(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