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氣環境保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惡臭防護距離;養豬場;上海市崇明縣
中圖分類號:X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8026605
1引言
隨著規?;B豬業的發展及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養豬場惡臭污染已受到高度關注。目前國內外對惡臭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惡臭污染物成分分析、實時監測、控制及去除方法研究、惡臭污染物擴散方式與預測模型的研究,以及對人畜健康的危害等方面[1]。而對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將惡臭防護距離界定為保護養殖場周圍人群的健康,減少養殖場惡臭污染物對周圍居民區的環境影響,在惡臭污染源和居民區之間設立的環境防護距離。
國外對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主要基于以下兩種方法:一是根據執行標準,在惡臭源頭和居民區之間設立防護距離,如美國農業工程協會(ASAE)工程準則中推薦畜牧場應保持與最近的居住區0.4~0.8km距離為宜[2];二是利用奧地利修正擴散模型(AODM)、高斯模型、明尼蘇達州OFFSET模型等擴散模型計算防護距離,如Chapin等經計算得出存欄數每增加2500頭豬,防護距離增加70~140m,最大防護距離分別為800m和1600m[3]。國內對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主要采用現場監測對比行業惡臭排放標準來確定相應的惡臭影響范圍,如李國學認為養殖場對周圍環境的惡臭影響范圍在200~500m方圓區域內[4]。然而,國內外對有關不同規模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以及采用何種方法對其進行確定的研究分析并不多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縣為例,探討不同規模的養豬場與居民區之間所需設置的惡臭防護距離,并提出適用于不同規模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的適宜方法,以期為區域畜禽養殖惡臭污染綜合整治和環境管理提供參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區域概況
上海市崇明縣由崇明、長興、橫沙等三島組成,下轄16鎮2鄉。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季風特點明顯,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3℃,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平均風速3.9m/s。近年來,全縣著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的建設,農業生產處于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隨著低碳經濟發展的推行,全縣建成了約3萬畝的低碳農業園區。但由于園區內的土地多為灘涂圍墾而成,土地有機質含量低,需要大量有機肥替代化肥進行涵養。因此,為打造有機生態農業,崇明縣境內建設了多個高標準規?;笄蒺B殖場,尤其是建設了多個不同規模的標準化生態養豬場,與農業園區進行配套。在向社會提供大量無公害畜禽的同時,亦向農業園區提供其所急需的大量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相互促進發展、生態循環的農業經濟。
2.2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方法
目前對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主要由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基于衛生防護距離公式的衛生防護距離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的規定距離綜合對比來確定。
2.2.1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對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的定義是為保護人群健康,減少正常排放條件下大氣污染物對居住區的環境影響,在項目廠界以外設置的環境防護距離。同時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管理要求中規定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內不應有長期居住的人群,并采用推薦模式中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計算各無組織排放源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5]。
推薦模式中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開發的計算模式,主要用于確定無組織排放源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SCREEN3是一種基于ISC3模型的估算模式,采用單源高斯煙羽擴散模式,適合于模擬小尺度范圍內、流場一致情況下,氣態污染物的傳輸與擴散情況,同時也可用于模擬點、面、線、體源及逆溫和海岸線等情況下,下風向軸線上污染物的最大濃度[6]。目前的研究計算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中都采用這種估算模式。因此,本文采用SCREEN3估算模型來計算不同規模養豬場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2.2.2基于衛生防護距離公式的衛生防護距離
《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技術方法》(GB/T13201-91)中規定無組織排放的有害氣體進入呼吸帶大氣層時,其濃度如超過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TJ3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的居住區容許濃度限值,則無組織排放源所在的生產單元(生產區、車間或工段)與居住區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距離[7~9]。因此,本文參照GB/T13021-91中關于有害氣體衛生防護距離的計算公式,計算不同規模養豬場的衛生防護距離。
由于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的差異,不同養豬場的NH3和H2S源強也有所不同。NH3和H2S源強經驗數據為一個存欄為10.8萬頭的普通生豬養殖場每小時向大氣排放159kg NH3、14.5kg H2S[11,12]。本文主要根據上述經驗數據,結合目前上海市崇明縣標準化養豬場大都采用添加益生菌的低氮型飼料進行飼喂,其飼喂方式可使惡臭濃度下降97.7%這一情況來進行源強確定,得出不同規模養豬場NH3和H2S的排放源強(表2)。
3結果與分析
在以上三種方法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取計算結果中最大距離作為不同規模養豬場的惡臭防護距離(表3)。根據結果分析可知,當養豬場的規模小于或等于12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中的“養殖場場界與禁建區域邊界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500m”的規定進行確定,為500m;當規模大于12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則按照SCREEN3模型計算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進行確定。
由于惡臭污染物排放源包括畜舍及活動場、糞便堆放區等無組織排放源或者是數量多且源強、源高都不大的點源,需要作為面源來考慮。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源擴散模式對上述結果進行驗證,采用高斯面源擴散預測模型分別對不同規模產生的惡臭物質在下風向的最大落地濃度和距離進行計算,根據計算結果(表4)對惡臭防護距離的可行性進行驗證。計算結果表明不同規模養豬場惡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濃度點的下風向距離為290m,在確定的惡臭防護距離范圍內,故不同規模養豬場的惡臭防護距離結果可信。
4討論
4.1NH3和H2S對防護距離的響應
利用衛生防護距離公式以及估算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的SCREEN3模型對惡臭防護距離進行計算,確定了不同規模的養豬場NH3和H2S兩種惡臭污染因子各自的衛生防護距離和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表3)。分析可知,惡臭污染因子H2S對最終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的確定均起到決定性作用。
進一步分析可知(圖1),在不考慮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對惡臭防護距離規定的情況下,養豬場規模在10萬頭以下時,惡臭防護距離則應按照衛生防護距離公式計算出的H2S衛生防護距離進行確定;養豬場規模在大于或等于10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則應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計算出的H2S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進行確定。
4.2偏差分析
4.3惡臭污染整治適宜性管理策略
針對不同規模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的確定,NH3和H2S對防護距離的響應,以及偏差分析的結論,提出以下惡臭環境的適宜性管理策略:①將H2S作為確定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的決定性因子進行考慮;②養豬場惡臭防護距離應采用SCREEN3模型計算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相關規定2種方法進行確定;③由于《村鎮規劃衛生規范》由衛生部實施,當在養豬場與住宅區之間需設置一定適宜范圍的惡臭防護距離時,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由建設單位主管部門與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衛生、環保部門共同確定。
5結語
本文嘗試運用SCREEN3估算模式、衛生防護距離公式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的規定距離3種方法對不同規模養豬場的惡臭防護距離進行確定,并以此為基礎從NH3和H2S對防護距離的響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
(1)當養豬場的規模小于或等于12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的規定距離進行確定;當規模大于12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則按照SCREEN3模型計算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進行確定。
(2)在不考慮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對惡臭防護距離規定的情況下,惡臭污染因子H2S決定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同時養豬場規模在10萬頭以下時,惡臭防護距離應按照衛生防護距離公式計算出的H2S衛生防護距離進行確定;養豬場規模在大于或等于10萬頭時,惡臭防護距離則應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計算出的H2S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進行確定。參考文獻:
[1]鄭芳. 規?;笄蒺B殖場惡臭污染物擴散規律及其防護距離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0.
[2]石磊, 王亙, 李秀榮, 等. 目前國內外惡臭污染研究現狀及展望[C]//石磊. 惡臭污染測試與控制技術——全國首屆惡臭污染測試與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天津: 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2003:38~41.
[3]Chapin A, Boulind C, Moore A. Controlling odor and gaseous emission problems from Industrial swine facilities[M]. Ya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inic Handbook, 1998.
[4]王彬斌, 柳然. 畜禽養殖業的環境危害及糞便惡臭管理[J].民營科技, 2008(5): 115~122.
[5]國家環境保護部. HJ/T2.2-2008環境影響評價導則——大氣環境[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8.
[6]李時蓓, 戴文楠, 杜蘊慧. 對環境空氣質量預測中不利氣象條件的研究[J]. 環境科學研究, 2007, 20(5): 26~30.
[7]王靜, 王棟成, 張愛英, 等. 確定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技術方法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7, 30(9): 75~77.
[8]鄧小洈, 吳飚. 衛生防護距離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計算[J]. 重慶環境科學 ,2003, 25(12): 138~139.
[9]國家衛生部, 等. 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S].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9.
[10]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HJ/T81-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1.
[11]王新謀. 家畜糞便學[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7.
關鍵詞:十 生態文明 地理教學 環境教育
“十”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其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環保意識必將成為人們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為此,《地理教育國際》確立了地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生態文明方面的基礎學科地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環境觀,意義非常重大。新課程理念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環保教育已成為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結合學科的特點和自身的教學經驗,試從中學地理教學的角度談談地理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環境教育。
一、 立足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在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環境教育就像一條紐帶,貫穿于整個教材之中。必修一以行星地球開始,逐步分析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比如大氣環境、海洋環境和陸地環境。必修二主要學習人類在生產與生活中形成的人文環境,最后必修三又歸結到如何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由此可見,地理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環境教育的素材,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現行教材來滲透環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的每個章節幾乎都涉及到環境教育的內容,比如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區域發展等,并且有些內容還揭示了深刻的社會環境問題,比如環境污染、人口問題、生態破壞、糧食問題、資源問題等。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都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就是從人類活動入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環境教育已成為高中地理教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
教材中涉及環境教育的內容很多,例如:“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環境建設”、“環境污染與防治”、“大氣環境保護”、“海洋環境保護”、“世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為典型的環保教育課,而“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全球的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與環境”等內容中可以滲透環境教育。
比如在學習必修三中與“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相關的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感受,來分析一些影響本地的環境問題和自然災害產生的原因,比如沙塵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旱澇等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按規律規范人類活動,才能實現人地協調發展。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真切感受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類型很多,表現形式多樣化,和當地的特定環境緊密聯系。由于受地域條件的限制,有些環境問題學生無法切身感受。比如沿海的學生可能無法感受到荒漠化現象,而內陸的學生可能無法感受到臺風、海嘯等氣象災害。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而多媒體課件就能起到這個作用。多媒體可以展示圖片和播放視頻,使課堂有聲有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比如:平原地區的學生對滑坡、泥石流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可以結合視頻給學生講解泥石流的危害;內陸地區的學生對臺風、海嘯比較陌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化靜為動;而沿海地區的學生對荒漠化的感受很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化抽象為直觀。在教學中運用好多媒體,就會大大擴展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切感受了環境問題,又增強了環境教育的效果。
三、豐富地理學科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參與野外調查實踐活動
環境保護意識的形成只靠地理課堂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相關的活動,那么,光說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話就蒼白無力了。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親身感受環境問題,激起保護環境的熱情。
在暑假里,我組織學生參加了本市水污染現狀和農村垃圾污染現狀的調查研究,同時還組織學生寫好環保小論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本次活動,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環境對我們人類健康和發展的重要性,更讓學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環境問題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查。例如學校附近的河流、垃圾處理場、工廠等。當學生看到惡臭撲鼻的河水、遍地可見的垃圾、漂浮于公路上空的塵埃,就會明白環境保護是多么的重要,并自覺行動起來,主動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列當中。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課外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成立課外實驗小組和宣傳小組,讓他們走出課堂去真切感受環境問題。
四、充分利用環境紀念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論文摘要: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為自然資源存量價值與耗竭價值核算、環境污染損失價值核算及環境質量恢復與改善價值核算;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應依據的經濟理論、價值補償理論、效用價值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自然資源存量和耗竭價值核算可采用支付意愿和供求定價模型法;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和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核算可采用市場法;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價值核算可采用人力資本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指標體系包括自然資源核算指標和環境保護核算指標;系統討論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內涵、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指標體系以促進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深入研究。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意義表現在:完善和發展經濟核算的理論與方法建立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相適應的經濟核算與分析體系;推動經濟學的發展;改革與完善經濟核算制度,建立既適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經濟核算制度;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資源資產的產權關系,建立自然資源高效使用、合理補償和法制化管理制度;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環境問題沒有受到國民經濟核算部門的重視,絕大多數與環境問題相關的經濟信息沒有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反映出來,如為減少和防治環境污染以及恢復生態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與費用沒有在生產成本中體現出來,因環境污染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或因治理環境對社會的貢獻沒有確切的計算和評價,忽視了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從而就造成了人們對經濟指標的片面追求,再加之人口的膨脹,社會需求的膨脹,使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作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良方,一旦建立起來,將會在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
1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基本理論
資源與環境價格的確定,是資源環境經濟一體化核算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自然資源與環境定價,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學問題,而且涉及經濟體制、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問題,被眾多學者稱之為“兩難的選擇”。國內外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應的理論和方法,但是,迄今為止尚未達成共識。
1.1的經濟理論
馬克思曾高度抽象地把社會再生產過程劃分為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并且論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生產決定分配、消費和交換,而分配和交換、消費反作用于生產。再生產四環節的活動構成了國民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并把它看成是揭示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作為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指導思想。
對于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來說,傳統的經濟學原理認為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是無限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隨意地使用資源并且不用考慮它的價值損失。因此,以前國民經濟核算基于這種理論大多數沒有考慮環境與資源給國民生產總值帶來的損失。
1.2價值補償理論
價值補償理論的提出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資源加速消耗,生態環境惡化相伴而生的。經濟發展依賴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支撐,同時又對資源存量和環境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普遍感到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已經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獲得了持續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前列,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績,大大增強了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然而在中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即資源的加速消耗,生態環境趨于惡化。
長期以來,中國的資源全部歸國家所有,許多自然資源低價,甚至是無價開采使用,致使財源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按照傳統財政理論,財政分配只局限于國民收入分配領域,對于自然資源配置,資源耗費一直是被忽視的。資源的亂采濫伐,國有資源價值的流失,必然導致國家財政困難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仍是一個價值補償問題,只有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價值補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1.3效用價值論
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主觀價值論,即效用價值論。資源價值效益可以通過支付意愿、消費者剩余和影子價格來表達。
1)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指消費者為獲得一種商品、一次機會或一種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貨幣資金。它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用以表達一切商品、效用或服務的價格,是資源效益核算的根本。目前,支付意愿已被美、英等西方國家的法規和標準規定為資源及環境效益核算的標準指標,并用來核算各種資源和環境的效益。
2)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為獲得一種商品、一次機會或一種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資金與實際支出資金之差。在西方經濟學中,私有商品的消費者剩余可以通過其價格資料求得,而公共商品的消費者剩余主要通過兩種方法求得:①利用“影子價格”,與私有商品類似,可以根據公共商品“影子價格”來求其消費者剩余。②利用支付意愿,詢問人們對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實際支出的費用,從而求出消費者剩余。
3)影子價格。由于資源效益屬公共商品,沒有市場交換和市場價格,但可以利用替代市場技術,先尋找替代市場,再以其“影子價格”來表達資源的效益。例如,計算森林產生氧氣的價值,可先計算森林每年產生氧氣的總量,并假設這些氧氣可用于市場交換,再以氧氣的市場價格作“影子價格”來計算森林產生氧氣的價值。
1.4可持續發展理論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幾種觀點可表述為:①不重視可持續性:追求資源開發與純經濟增長;②重視可持續性:注重資源節約與管理;③強調可持續性:強調資源保護;④極端強調可持續性:極端強調資源保護。目前,中國實行的可持續發展屬于重視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主張在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發展循環經濟,以解決當前的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環境退化等危機。
2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方法
作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應該與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相一致,包括數據來源的調查方法,整理匯總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這里所說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是指分析研究方法并為此建立了一套指標體系(表1)。
2.1自然資源核算基本方法
自然資源價值核算方法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自然資源的核算,是在自然資源成本定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核算,既包括存量的核算,又包括流量的核算;既要有實物形態的核算,又要有價值形態的核算;既要對各類自然資源分別進行分類核算,又要進行綜合核算。由于核算的內容與要求不同,其核算的計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用供求定價模型法J。同時,要把自然資源核算同國民經濟增長變化核算以及國民經濟運行中的投入、產出核算聯系起來。自然資源的核算可分3個層次進行:第一,對每一種自然資源進行核算,包括自然資源的存量價值核算和耗竭損失價值核算,反映其增減變化;第二,對自然資源進行綜合核算,反映自然資源總量的變化;第三,把自然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增減變化,資本形成的規模以及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凈值(NNP)的實際狀況。這3個層次的核算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2.2環境保護基本核算方法
2.2.1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核算
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包括企業投入、政府投入、居民投入和各種環境保護治理設施捐助,這部分投資支出以實際發生額為準。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主要用于:①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投資,如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工程、氣化工程、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等;②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③環境管理服務支出;④基本建設“三同時”環保投資;⑤居民環保支出等。環境污染治理的費用和投資按實際費用支出和投資的性質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為治理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它將形成固定資產,是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資本性質,因此,應按照固定資產折舊率計算的折舊額作為當期的經濟損失。第二部分是當年為維護環保設施、環境費用的支出和為監測管理污染治理情況和科研費用的支出。這部分應當作為當年的經濟損失。第三部分是當年治理污染時的費用支出,它是對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費,應作為當期的經濟損失。計算公式為:污染治理總費用=已治理費用+虛擬治理費用=實際污染治理投資額/已達標率或實際污染處理率。
2.2.2環境質量降級核算
環境質量降級主要是由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以及環境噪聲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一方面生產中的原材料使用量越大,生產規模越大,自然資源的消耗也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多,造成的環境質量降級也越快,如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環境質量降級核算可采用恢復法進行,如大氣環境質量由二級降到三級,水環境由Ⅲ類水體降到Ⅳ類水體等。治理大氣環境質量由三級升二級,進行污水處理使水環境質量由Ⅳ類水體升到Ⅲ類水體的費用即為環境質量降級的損失。
2.2.3環境污染損失核算
環境污染損失可分為以下及部分:
(1)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損失: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損失包括對工業、農業、畜牧業、養殖業及其他行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使產品減產,二是環境污染使產品質量下降。可以用市場法對這部分損失進行核算。
(2)環境污染對固定資產造成的損失:固定資產主要是指各類機械、儀器、廠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設施等。環境污染對固定資產造成的損失主要是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縮短使用壽命,以及增加維修保養等造成的經濟損失??梢杂檬袌龇▽Νh境污染造成的固定資產損失進行核算。
(3)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經濟損失的核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煽紤]環境污染造成的醫療費增加、直接勞動力和間接勞動力損失等幾部分,可采用人力資本法進行核算。
(4)水污染損失核算:根據環境規劃最終目標,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應為100%,生活污水處理后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排放標準,把此目標作為理想狀況,對比現階段與目標值的差值,算出應處理的污水量,并根據一定的處理費用,核算出水污染損失的價值。計算公式為:水污染損失價值=(生活污水排放量+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量)×污水處理費。
(5)大氣污染損失核算: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大氣環境質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排污收費為對環境外部影響附加一個真實的價格提供了一種機制,從而確保環境影響被納入到污染者的決策框架之中。理論上,理想的收費水平應該反映與污染物有關的邊際損失成本。但實際上,目前各省都用征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費來彌補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損失,實際征收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費都遠遠低于大氣污染環境損失成本。
(6)固體廢物堆放污染損失核算:工業固體廢物的污染損失,主要為工業固體廢物的堆存費用堆存費用是指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或堆存直接造成的人、財、物等方面的額外費用,估算方法采用“工程費用法”。計算公式為:堆存費用=堆存量×堆存系數。
【關鍵詞】環境保護;發展形勢;研究進展;保護措施
在21世紀,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許多學者和專家人士、各國領導等,都開始意識到環境對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分析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決策略。事實上,能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綜合實力水平。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都應該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維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以此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國內外環境保護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水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國內水環境保護形勢。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快速提高趨勢,水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嚴重起來,對于人們的日常生產與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早在2008年,我國政策的環境相關報告中就指出,我國存在嚴重的水體污染問題。綜合來看,我國的水體污染問題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總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其二,重金屬對于水體污染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三,我國許多江河湖水出現富營養化現象。其四,新的水體污染物正在增多。其五,水資源的開發與使用過于浪費,造成部分地區出現了用水困難問題。近幾年來,我國在水資源保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第二,國外水環境保護形勢。在我國存在的水污染問題,也存在于其它國家,但是部分國家對水資源的污染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治理。比如說美國與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展了水環境的治理工作,將水環境問題的解決任務,納入國家的法律法規中,提出了全國范圍內水資源保護的嚴格要求。雖然水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存在,但已經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二)國內外土壤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國內土壤環境保護形勢。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土壤污染問題在近幾年來越來越嚴重。根據土壤環境問題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村的土壤主要受到農藥以及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的面積較大。礦區帶來的污染以及石油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都加大了我國的土壤環境問題,也帶來食品安全問題,給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我國土壤污染一般是從城市開始,逐漸發展到農村。土壤環境染污已經從原來的單一污染發展到現在的復合污染,并且對地下水資源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二,國外土壤環境保護形勢。部分西方國家針對土壤環境污染問題建立了專門的治理基金。這些國家對土壤環境問題進行全面地調查,并且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進行治理與修復。例如,法國與英國這樣的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法學修復與生物修復法等,開展土壤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國內外大氣環境保護形勢
大氣污染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因而大氣不屬于某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大氣污染,不僅會讓自己國家的環境惡化,還會影響其它國家的環境質量。目前,全球變暖以及臭氧層遭到破壞、酸雨現象都是全球面對的大氣污染問題。這些大氣污染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工業廢棄以及廢物的非法排放。早在2007年,西班牙召開了針對大氣污染問題的IPCC會議,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評估,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自此之后,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大氣污染問題,紛紛加大了污染預防與治理力度,對本國的大氣濃度進行監測,大氣污染問題雖然得到了緩解,但仍然沒有達到人們所期待的效果。
(四)國內外生物保護形勢
生物保護工作,是保護大自然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近些年來,物種的滅絕速度越來越快,物種多樣性下降,使得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大量的生物滅絕,讓世界對于生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度開始大幅度提高。第一,國內生物保護形勢。我國的物種類型減少趨勢非常嚴峻,物種保護工作勢在必行。生態環境的惡化仍在繼續,但并沒有得到更多的重視。在原有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加劇的過程中,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生態系統破壞越發嚴重??傮w來講,我國的區域生態環境破壞最為嚴重,植被被大面積破壞,土壤退化,生物物種減少,地面下沉問題多有出現。特別是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青藏高原以及荒漠與冰川這些地區的生物保護工作現狀令人擔憂。第二,國外生物保護現狀分析。在十多年前,各個國家就針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展開了討論,也提出了許多生物保護的措施。例如,成立生物保護組織,建立生物研究機構之類的解決策略被提出。聯合國也十分重視生物保護工作,并建立了專門的項目,并從1996年開始正式實施。
(五)國內外礦物資源的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國內礦物資源的環境保護形勢。我國是一個幅原遼闊的國家,礦產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是受到人口數量的影響,我國的礦物資源開采量較大,使用中存在較多浪費現象。近些年來,石油與煤炭等礦產資源的大量開采,使得我國資源總量明顯下降。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強破壞問題較為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原物資源保護工作效果。第二,國外礦物資源的環境保護形勢。雖然國外在石油與煤炭等礦物資源的開采中,也存在一些缺點與漏洞,但總體情況要好于我國,許多國家十分重視礦物資源的保護工作,日本就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二、國內外環境保護工作方法分析
(一)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
只有充分利用全員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才能夠有效促進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的提高。對此,需要加強多向互動與相互交流的信息平臺的建立,讓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可以順利實現無障礙交流,給環境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環境保護工作者應當將發現的環境問題,及時反饋給社會大眾,讓人們意識到環境污染與治理現狀,并對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討論,讓全員參與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可靠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環境保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生存,隨時關注環境問題,了解環境形勢,能夠促進環境監督力的加強。政府部門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讓每一位社會公民都建立正確的環境監督意識,積極去發現問題,努力去保護環境。
(二)做好環境保護的合作與交流工作
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上的各類資源是有限的。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讓人們建立起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資源,保護資源,才能促進環境保護工作效果的優化。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政府是主導力量,政府部門要積極與各個國家進行交流,了解存在的環境問題。并通過合作,調動一切可以利用技術去開發環境問題治理對策。研究新的方法,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創新力度。
(三)加強環境監測的力度
環境質量控制工作較為復雜,因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相關部門要通過每一個季度或者每一年的環境保護工作計劃,開展有效的環境監督工作,并對環境監督的數據結果進行詳細、完整的記錄。除了這些數據,更要記錄環境監測的具體儀器和設備,促進環境監測工作力度的加強。
總結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公認的問題。隨著環境破壞力度的加大,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下降。目前,人們不得不去面對大氣污染與水體污染等環境問題,環境的惡化會讓環境的穩定性下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當將更多關注放在環境保護問題上。開發有效的方法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能夠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周生賢部長作題為《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報告[J].吉林環境,2013(04).
[2]朱江玲,岳超,王少鵬,方精云.1850—2008年中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的碳排放——碳排放與社會發展Ⅰ[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中圖分類號: F540.3 文獻標識碼: A
近幾年來,公路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機動車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對環境的破壞作用也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因此,加強公路建設的環境保護措施已迫在眉睫。公路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公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對聲音環境的影響、對自然景觀的影響等。
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影響當中,公路除了對社會經濟環境有所貢獻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當, 會對其他幾個方面造成嚴重的后果。
公路對生態環境地影響主要指以下幾個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對動、植物生活環境的影響、對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響、對農作物環境的影響以及公路對水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對飲用水源的影響。
公路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設當中產生的揚塵和在道路通車以后車輛排放的污染。 在施工期間,公路施工的特點之一是大量開挖土基,少則幾十萬立方米,多則上百萬立方米 ,造成的粉塵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在公路運營期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汽車的尾氣。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煙、碳氫化合物、醛及含鉛顆粒物等。汽車排放污染與車速、運行狀態以及車輛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點的距離等因素有關,當汽車勻速行駛時,一氧化碳(CO)的排放與車速成反比的關系,而氮氧化物(NOX)則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隨車速的增加而增加。汽車排放污染與道路服務水平有著密切地關系,在服務水平較高的路段車輛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務水平低的路段。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車輛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離有關,例如:一氧化碳(CO)濃度的分布與路基高度及到路邊的距離成反比 。根據資料顯示,當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塹時,一氧化碳(CO)濃度的最大值出現在路邊外,隨著離路邊的距離增加而減小,當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時,一氧化碳(CO)濃度的最大值 出現在離路邊20~25米左右,然后隨離開路邊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在平原地區的道路上,離路邊25米處的一氧化碳(CO)的濃度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離路邊150米處,濃度則減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對聲音環境的影響主要指公路產生的噪聲影響。噪聲是一種公害,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環境,使人們受到傷害。公路產生的噪音來自于兩個方面:施工期間各種施工機械產生的噪音和運營期車輛在公路上運行所產生的噪聲。公路噪聲除發動機和車體所產生的噪聲以外,特別嚴重的是公路行車時車輪與路面強烈摩擦時產生的聲音,加上路堤提高,噪聲能波及很遠的地區。噪聲的大小與車速成正比,隨車速的增加而增加,當車輛加速時,噪音增長約為2 ~9dB,重型汽車的噪聲比輕型汽車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聲隨大型車在總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聲還與道路縱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關系。當交通量小于1000輛/小時,噪聲與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關系。因機動車行駛產生的噪聲污染是非穩定的、長期的,其危害也是較大的。
公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公路構造物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地形情況不同,公路線形組合應該隨之變化。對于平原微丘區,地勢比較平緩,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縱曲線半徑都很大,因此,視線不易受到限制,透視可以很遠,不過容易形成視覺上的單調,這時應當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和美化處理來進行協調。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它已經成為了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國家和政府陸續制定了減少公路對環境破壞的政策措施。例如:北京市于1999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輕型汽車排放標準,這個標準相當于90年代初制定的歐洲一號標準。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繼制定了新的尾氣排放標準。從2000年起,全國將禁止使用含鉛汽油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降低車輛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治理環境污染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噪音敏感點和噪音污染超標的地段修建隔音墻,將公路修建在遠離環境敏感點的地區。施工期間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減少施工機械的噪音擾民問題,采用多種措施防止揚塵污染等。
公路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規定》(國家環??偩值?4號令)和交通部《交通行業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在公路建設項目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與交通環保部門做好環境影響報告及有關報表的編制。這樣就能事先對環保工作的重點及各設計階段應采取的措施加以明確并做出相應的工程設計,做到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動植物保護:盡量減少對自然動植物的破壞,合理規劃施工便道、場地和營地,嚴格劃定影響范圍和車輛行駛路線,防止對施工范圍以外的植被造成破壞。這在氣候干旱或生態條件特殊的地區尤為重要。
水資源保護:公路設計中應盡量對飲用水源地進行避繞,當路線無可避免地穿越飲用水源地或其附近時,既要嚴格保護自然水流形態,又要有完善的“封閉式”路基排水,使公路運營期間可能對水源造成污染的路基路面排水通過該系統排向飲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和破壞。養護中要不斷完善排水系統,加強對排水設施的管理和修繕,不使未經沉淀的路面排水隨意排入農田、濕地或河流,或因泄露而污染飲用水源。
大氣污染防治:對汽車尾氣加以控制,對汽車性能加以改良,對汽車燃料加以改進,都可以降低廢氣有害物質含量。環境監測表明,車輛擁堵期間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會增加50%,因此,合理的公路出入口布局和設計、科學的管理也是降低大氣污染的一個有效途徑。另外,設計合理的綠化林帶對抑制高速公路大氣污染,減少沿線居民區及作物蒙塵也有明顯作用。對于施工中的粉塵污染,除采取遮蓋和灑水滅塵手段外,國外有將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施工期間的臨時土質粉化高呼,用于治理施工帶來的揚塵、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的技術,值得我國借鑒。
噪聲防治:(1)調整公路線位,在選線上盡量遠離住宅區、學校、醫院等地段。(2)在設計上,噪聲的影響,土方路段比橋梁要好得多,挖方段的噪聲影響最小。(3)定期維護修理機械,加裝消音裝置,控制施工機械產生的噪音。(4)消減振動噪聲。振動主要來源于水泥混凝土接縫、修補接縫、臺階、伸縮縫等地段。德國的高速公路采用橡膠填塞伸縮縫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接縫不平與跳車的難題,減少振動。(5)設置防音壁。防音壁的機能是減輕噪聲對周邊人群的干擾。防音壁設計是除橋梁、高架橋、隧洞等結構物之外另一重要結構設計,它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入種植攀懸物、植樹、設置林區隔音帶等。
固體廢棄物處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一般均應在施工過程適當環節進行利用或再生。如砂石等可填筑路基、做基礎墊層,廢混凝土可回收再生利用,以及用于鋪筑、改善地方道路、生產道路、鄉間場壩等。確實無法利用的廢料,應在確認其對環境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集中深埋或銷毀。廢舊材料利用在發達國家是一個熱點問題,我國應在汲取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加快科研和相關立法,使這一工作有法可依。
為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加大公路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雖然公路環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我們必須從多方面進行不懈地奮斗,因此我們應當倍加努力從宣傳教育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公路從業者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公路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使我國的公路建設與公路環境治理水平早日得到更大的改善與提高,為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作出貢獻。
【關鍵詞】煙氣脫硝技術;火電廠項目;應用
煙氣脫硝技術種類較多,通常大型火電廠會選擇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英文全稱: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簡稱“SCR”),或者選擇性非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英文全稱: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簡稱“SNCR”),且應用效果良好。中國火電廠常用技術較為成熟的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其脫硝效率高,且不會造成空氣環境的二次污染而被火電廠所應用。
一、SCR煙氣脫硝技術
(一)技術原理
SCR煙氣脫硝技術原理為SCR的催化還原技術。火電廠排煙氣中所含有的氮氧化合物可以與NH3發生化學反應,但是需要在300℃~400℃的高溫條件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完成,所產生的物質為水和惰性氣體氮氣。兩種產物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技術處理方式而起到阻止氮氧化合物與外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后,形成有毒氣體。氮氧化合物在有氧條件對產生如下反應:4NH3+4NO+O24N2+6H2O;2NH3+NO+NO22N2+3H2O;4NH3+2NH2+O23N2+6H2O;4NH3+3O22N2+3H2O;2NH3N2+3H2。
在氮氧化合物在有氧環境中出現化學反應的時候,催化劑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該項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是根據火電廠排放煙氣中所含有的有毒氣體成分選擇催化劑,將促成成分確定下來。使用催化劑的過程中,根據對煙氣成分的分析選用恰當的催化劑,通常催化劑的使用形式為三種,板式催化劑、蜂窩式催化劑和波紋板催化劑。蜂窩式催化劑適用于火電廠排放的煙氣中有毒氣體濃度過高的催化還原使用,其可以發揮氮氧化合物和氧氣接觸面擴大的作用,從而提高脫硝技術效率。具體應用中,要注意催化劑的用量以及使用形式,以獲得最優的催化效果。
(二)SCR煙氣脫硝技術應用中的催化劑還原工藝
SCR煙氣脫硝技術應用中,催化劑很容易呈現出老化跡象,由于其活性具有時間限制,所以催化劑的老化會使其催化作用下降。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效時間,以對催化劑及時更換。催化劑在使用中,隨著時間的延長會減緩催化速度,為了避免催化劑一次性更換量過大,要避免使用單層催化劑。
二、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的應用
(一)SCR脫硝技術的工藝系統
SCR脫硝技術的工藝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即SCR反應器、氨氣的存儲系統和氨氣注入系統。其中SCR反應器配置由輔助系統,氨氣的存儲系統在發揮存儲功能的同時,還要對氨氣進行技術處理。
氨氣通常是液態存在,進入到蒸發器之中汽化為氨氣,經過空氣的稀釋后,注入到反應器中。以對煙氣中的脫硝反應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為了促進煙氣的疏導,反應器中的煙氣輸送管道應采用固定床平行通道設計,通過將裝置的布局以優化,是氣態的氨氣與氮氧化合物充分融合,隨著接觸面的擴大,氨氣的還原功能得以充分分發揮,從而反應效率有所提升。
(二)SCR脫硝技術的應用
中國的火電廠所采用的SCR脫硝技術引自國外先進的脫硝技術,其中,催化劑引自奧地利,液態氨引自法國,而煙氣脫硝設備則引自德國。多種先進脫硝技術的引入,對中國相對滯后的脫硝技術以補充,使得火電廠的脫硝效率快速提高。從脫硝技術的應用程度來看,首先應用與大型的火電廠,并逐漸地將脫硝經驗向小型火電廠延伸,使得中國火電廠的整體煙氣脫硝水平有所提升。
(三)SCR脫硝裝置的應用
火電廠的SCR脫硝裝置主體部分由反應器和氮氧化物脫除劑制備兩大部分構成。反應器的作用是通過將含NOX的煙氣中中注入NH3,使得氮氧化物氣體還原。其基本的作用,是為了滿足化學反應對溫度的要求,加入催化劑使化學反應被活化。
脫硝系統的運行,可以達到67.2%以上的脫硝效率,且具有較高的運行可靠性,極少有氨氣泄漏出來。從環境保護的考慮,SCR脫硝裝置安裝有配套設備,可以是脫硝效率超過90%,其技術可靠性可以滿足火電廠運行需求。
(四)SCR脫硝裝置及火電廠鍋爐以及輔助設備的影響
SCR脫硝裝置中,脫氮設備與鍋爐以及輔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會對空氣預熱器以及引風機的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
1. 空氣預熱器
空氣預熱器的作用是促進鍋爐的熱交換能力,使能量消耗有所降低。當SCR脫硝裝置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的時候,反應器內會存在著殘余物,包括NH3、SO3與水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氫銨。該物質在230℃的環境中會由氣態液化,不僅腐蝕性強,而且很容易粘結在傳熱元件表面,對于冷段和溫段產生強腐蝕作用,且會吸附大量灰塵,造成空氣預熱器堵塞。在SCR催化劑的作用下,煙氣中的部分SO2會被轉化為SO3,不僅增加了冷端腐蝕度,而且導致了空氣預熱器堵塞。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出現,在熱元件的選用上,可以選擇高吹灰通透性的波形,以提高清灰效果。
2. 引風機
引風機加裝了SCR脫硝裝置之后,增加了風機的壓頭,導致反應器以及彎頭部位的阻力達到了1000帕。對空氣預熱器重新選型,阻力可以達到500帕,此時,引風機的壓頭就會增加到1500帕。
三、煙氣脫硝技術的改進措施
煙氣脫硝技術的改進首先是設備的改進?;痣姀S要促進設備更替,就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其中國提供部分資金,火電廠還需要加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以使設備更換壓力得到緩解。
煙氣脫硝技術的運行過程中,要強化各項管理工作,特別是監管職責要落實到位,促進脫硝系統與環境保護機構之間的結合,實施火電廠脫硝的正規化管理。
關于火電廠的煙氣脫硝技術,除了應用國外的先進技術之外,還要根據中國火電廠的運行特點建立研究課題,創建研發機構一創新技術。基于煙氣脫硝技術較高的研究難度,以及其應用領域中所創造的價值,研發機構建立之初需要政府給予部分扶持,使脫硝電價系統快速地建立起來,并強化宣傳力度,以對火電廠脫硝系統的應用以鼓勵。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火電廠的運行效率有所提升,所釋放出來的氮氧化合物逐漸劇增,嚴重危害了大氣環境。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火電廠引進了煙氣脫硝技術,以對火電廠運行中所釋放的氮氧化合物以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陳曉峰,郭道清,蘇祥.燃煤電廠煙氣脫硝技術現狀探討分析[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04).
一、高中化學理論下大氣污染:溫室效應、酸雨、光化學煙霧、臭氧空洞、鉛污染
1.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
我們知道燃燒礦物燃料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乖,允許陽光進入地面,對紅外線有強烈吸收作用,使大氣溫度上升。它的危害將非常深遠:近百年地球氣候年均升溫0.6℃;夏季降水量將減少,臺風頻繁發生;森林減少,荒漠擴大,昆蟲北移;預計到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3.5℃;兩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緯度氣候帶北移150-550km。
2.二氧化硫與硫酸酸霧
二氧化硫來自含S的煤、石油的燃燒,硫酸廠,礦物煅燒。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將使祖國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導致魚類不能繁育,腐蝕建筑和古跡,影響人體健康,使農作物枯死。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圍公害。有季節性,夏季pH高。我國酸雨屬硫酸型。
3.氮氧化物與光化學煙霧(此知識在高二化學氮族元素)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后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發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亞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這種煙霧。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發現,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磯市擁有的250萬輛汽車排氣污染造成的,這些汽車每天消耗約1600t汽油,向大氣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和400多噸氮氧化物,這些氣體受陽光作用,釀成了危害人類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目前,由于我國內地汽車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車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嚴重超過國家標準,汽車污染已成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濃度嚴重超標,已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潛在危險。
4.鉛污染
自1923年美國實際使用四乙基鉛作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汽油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抗爆震燃燒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起,到70年代初,世界各國大都采用含鉛汽油。在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歷史條件下,汽油加鉛對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四乙基鉛是一種無色油狀、易溶于汽油的劇毒物質。使用含鉛汽油的車輛,所排放的廢氣中鉛主要是以氧化鋁形式存在,它損害人的造血機能,使腸胃中毒,嚴重時可使神經中樞中毒,還能損害心臟和腎臟功能。它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尤為重要,血鉛含量過高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兒童血鉛含量每公斤體重增加10微克,智商水平下降2-4個智商數,而鉛在人體中蓄積,不易排出,衰期為12年,一旦嬰兒體內血鉛增高,將產生長期的危害。鉛不僅使人體健康遭到嚴重損害,也可使汽車凈化裝置中的催化劑“中毒”而失去凈化效果,使機動車輛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二次污染。據分析,城市中80%的空氣污染物源于含鉛汽油,全世界有17億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脅。
二、高中化學理論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重金屬污染
水污染的種類有:1.無機污染物,2.有機污染物,3.水體富營養化,4.水體熱污染,5.赤潮與海洋污染等。其中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是高中化學經常接觸的。
(一)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由于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副集,造成海域富營養化。此時,水域中氮、磷等營養鹽類;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進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檢測的結果表明,赤潮發生海域的水體均已遭到嚴重污染,富營養化。氮磷等營養鹽物質大大超標。據研究表明,工業廢水中含有某些金屬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二)重金屬污染
1.水俁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污染水體,使水俁灣和不知火海的魚中毒,人食用毒魚后受害。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布:水俁灣和新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2.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廢水污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三、高中化學理論下土壤污染: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