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利規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總體規劃生態環境緊湊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隨著體制分割的“拉鏈馬路”、景觀破碎的城市熱導效應、生態經濟分離的城市蔓延等現象的不斷發生,城市生態環境再次成為重要議題。美國生態城市學家理查德?瑞吉斯特在《生態城市―重建與自然平衡的城市》中寫道:整個地球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包括一切,當一種生物滅絕時,會帶來連鎖反應,導致其它一些生物頻臨滅亡,破壞生態系統人類就等于慢性自殺。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自然資源,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良性發展的唯一選擇。往往破壞生態環境都是城市盲目最求經濟利益所導致,殊不知自然經濟是根本,人類經濟是衍生,澳大利亞城市生態學家查利?霍伊爾更精煉的說,“沒有生態就沒有經濟,沒有星球就沒有利潤”。生態環境建設不是回歸自然而使生活水平退化,而是要在拋棄破壞自然負面影響的基礎上滿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未來生態城市理念將灌輸到每一個城市的發展中,并且要融入到具體的法定性規劃中,作為總體規劃還要對下位規劃作出有效的指引,引導城市走向一條通往真正的和平道路,因此探討總規層面的生態環境建設指引是一個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貞豐縣率先提出制定以生態環境建設理念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從自然資源、城市規模、經濟產業、發展理念等多方面內容指導城市生態環境建設。
2總規層面的生態環境建設路徑
以往的相關研究或其它層面的規劃,都較側重于對水資源、森林植被、土地、空氣等自然資源提出對策方案,缺少對城區、鄉村等經濟體以及軟性資源―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對策研究。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也不單單是保護,還應有所營造,這樣才能使得城市得到不斷的發展,并在發展中得到平衡。保護與營造應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對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才能為營造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營造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才能對自然資源實施保護,使得生態系統得以循環。
2.1保護――現有的自然資源
現有的自然資源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維持區域生態功能平衡的重要因子。常規性的資源保護側重于對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山林地以及固體廢棄物等提出保護措施,這就使得每個因素較為孤立,不能成為系統,也很難深入。應該根據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環境敏感性以及主導生態服務的功能類型將國土空間進行劃分不同的亞區實施分類保護與指引。這樣有助于將保護措施落實到空間上,對進一步的深化具有較強的指引性。
2.2營造――物質與精神
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被人們所能感知的。本文著重從城鎮建設和農林產業(包括鄉村建設)兩個方面探討如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并營造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也可以稱為人工生態調控區,因為更多的是從人的行為角度去分析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的融合和協調。該區域也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頻繁的敏感區域。建設注重社會的公平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改變“汽車―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發展形式,制止城市蔓延(緊湊型城市、構建綠色屏障),提高人口密度(滿足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要求),減少交通量(按步行、自行車、鐵路、軌道公共交通、小汽車、卡車的優先順序發展,同時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產業、循環利用),建設生態村莊(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城鄉建設平橫(城鄉一體化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
3貞豐城市生態環境總體規劃的實踐
3.1研究技術路線
通過現狀分析,并結合生態環境建設相關指標提出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然后通過分區指引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圖來落實目標,最后結合生態文化建設共同構建貞豐縣生態環境建設體系。
圖1 貞豐縣生態環境總體規劃技術路線
3.2生態導向的規劃指引
3.2.1自然生態保育區(保護)
根據主導生態服務功能,將該區分為6個生態功能亞區。
3.2.1.1生態安全控制區
主要是指沿北盤江河流一帶的區域。該亞區具有防護堤岸安全、保護水源水質的生態服務功能。保護要則:禁止進行有損生態的開發建設活動,加強河流沿岸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強化綠化建設,優化綠化結構,增強生態自我平衡與修復能力,保障區域整體生態安全。
3.2.1.2山林生態保育區
主要包括縣域內的高山區、林地密集區、地形起伏較大的淺山丘陵區(坡度一般在15°以上),同時也包括童山禿嶺,植被覆蓋率低,石漠化現象嚴重的區域。該亞區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生態服務功能。保護要則:禁止進行有損生態的開發建設活動,對區內已有工業用地應逐步遷址,并加強生態修復;實施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嚴格管制的要求,繼續實施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與恢復工程,充分發揮其生態服務功能;對于石漠化嚴重區域要以水利建設為龍頭,積極開展一批水庫工程,結合人工造林和退耕還林(草)工程,山水林草綜合整治,一次根治水土流失,緩解石漠化現象,恢復和建立新的良性農業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改變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新區提供充足的農畜產品。
3.2.1.3水源涵養重點保護區
主要包括云洞水庫、納山崗水庫、雙龍水庫、七星水庫等水源保護區以及納么河、洗布河等小流域。該亞區具有保護飲用水水源安全、生態水系統平衡的服務功能。保護要則:保護水源保護區和清水通道維護區的水質,禁止任何污染水質的開發建設活動;對小流域做好綜合治理工程,防止人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2.1.4自然風景名勝保護區
主要包括雙乳峰自然風景區、龍頭大山自然保護區、三岔河風景名勝區及北盤江大峽谷風景區等區域。該亞區不僅具有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修復的服務功能,還具有人文景觀價值。保護要則:限制保護核心區的人類活動,非核心區和其他生態保護區可適當進行生態旅游等開發活動,實施積極的建設性保護方針;限制旅游活動的強度,嚴禁對生態功能、環境治理或自然景觀造成破壞。
3.2.2人工生態調控區(物質)
3.2.2.1農業生產生態服務區
主要指土地利用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園藝等農業生產為主的區域,同時也包括農村居民點用地。該亞區調控要則: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以溝、渠、路、堤、河的林帶為骨架,以村宅綠化為補充,因地制宜,形成以自然式結構為主的農田林網化體系;農村居民點建設要強化集聚,消除分散,擴大農業有效利用空間,為農業現代化鋪路,禁止鄉村工業發展。
3.2.2.2城鎮建設調控區
主要指規劃的城鎮建設用地。該亞區調控要則:依據發展需要,強化城鎮的主體功能,優化城鎮間的配置組合,營造優良舒適的城鎮生態環境;控制人口規模和建設規模,制止城市蔓延,提倡緊湊型發展,嚴禁城鎮用地占用基本農田和河湖林地等生態用地;產業提倡集聚發展、綠色發展,結合產業鏈建設生態園區,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產業選擇上注重對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業區注重推廣清潔生產技術以及特殊生產污水的預處理和綜合污水的集中處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排放濃度;開發和占用要在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范圍內進行,嚴禁城鎮無序建設和隨意占地,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維護區域生態平衡。
3.2.3生態文化建設(精神)
目前貞豐縣正在建設的生態廣場和生態公園就是生態文明理念的落實,同時還需要城市的公眾能積極參與建設,從身邊小事做起,倡導生態理念保護生態資源;政府應從政策、資金投入等多方面引導和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城市建設的投資者應減少對生態資源的索取,注重發展綠色經濟;城市規劃者應加強對生態城市建設的研究,為城市發展提供正確指引。
4結束語
生態環境建設原則應是恢復退化的土地,與當地生態條件相適應,平衡發展,制止城市蔓延,優化能源,發展經濟,提供健康和安全,鼓勵共享,促進社會公平,尊重歷史,豐富文化景觀,修復生物圈等,所考慮應是方方面面,因為生態系統具有極其發雜性,也因此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努力,才能創造一個真真和諧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理查德?瑞吉斯特著 王如松 于占杰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Rodney R?White著 沈清基 吳斐瓊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3]施莉 翁一峰,低碳生態規劃在控規層面的探索――以無錫太湖國際科技生態園區規劃為例,2011年中國城市規劃論文集,2011
[4] 林建華 任保平, 主體功能區建設:西部生態環境重建的新模式選擇,生態經濟,2009
[5] 李浩, “生態城市”內涵的本質回歸, 北京規劃建設, 2011
[6] 于林 , 加快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對策研究, 生態經濟(學術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