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藝術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同屬于人類社會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現象,近年來對 現當代文化建設與藝術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有著緊密的聯系,也有著一定的區別,二者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創意生活產業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1、 藝術管理含義
藝術管理是人類運用藝術學、管理學的理論對于藝術活動實施管理的行為。其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不同領域的知識,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等,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藝術管理的發展是隨著藝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人類的藝術管理活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隨著人類社會藝術活動產生,自先秦開始,詩歌、繪畫、音樂、舞蹈及其他藝術活動的出現,藝術管理活動就已形成,但從實質上講,那時對藝術的管理還處于政治的手段進行管理,藝術自身的管理也多從屬于政治。
例如,季札觀樂,孔子刪詩,師曠審音,也都是按照政治標準來管理藝術的。到了唐宋時期,盛世到來,政治、經濟、文化達到中國歷史的一個頂峰,這一時期的藝術管理,不再為政治服務,更多的是走向民間,走向市場化。到了近現代社會,在近代管理科學的影響與促動下,人們對于藝術活動實施有序的和有為的管理,并且逐步成了科學的藝術管理理論與管理體系。包括藝術展演、影視播映等藝術活動,這類文化活動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全社會的人員的人文素質、豐富其精神生活,從而為社會的和諧、向上和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支持。
2、 藝術創意的含義及發展
藝術創意是指人們在藝術或其他活動中創造新穎的藝術意象與意蘊的行為。狹義的藝術創意,即指在一般藝術活動中的創意行為,廣義的藝術創意則是在其他社會活動中融入藝術創意的因素,并以藝術創意的精神予以運作的行為。藝術創意從屬于一般文化創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創意。通常的創意,即指文化創意,一般既包括藝術創意,也包括經濟創意、科技創意等,但經濟創意、科技創意又通常是與藝術創意共同交織而發揮作用的,其中藝術創意往往起到核心的作用。
3、 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的聯系
作為新興的學科體系,藝術管理學與藝術創意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理論層面,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均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與積累,成為具有新興學科的理論框架與體系; 在社會實踐層面,二者都具有應用與實踐的特色,直接服務于社會文化建設和人民生活; 在其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層面上,無論是發展歷史悠久的藝術管理,還是處于建設階段的藝術創意,均顯現出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廣闊前景。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都是人們在藝術活動或其他活動中智慧與才能的充分發揮,它不僅對于藝術活動及其產品不斷創新與提升,而且對于藝術生產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創意生活產業就是兩者相互區別,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產物,在當代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中凸現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創意生活產業,源自藝術管理、藝術創意和文化積累,以創新的經營方式提供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有用的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深度體驗及高質美感的產業。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火極一時的“黃太吉煎餅果子”,改寫了傳統美食的新傳奇,用新思維,新模式,打造出了中國新式快餐,也是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的作用下誕生的一個創意生活產業的典型。不僅在口味上盡可能地滿足食客的需求,除煎餅果子外,還有現磨豆漿,鹵汁豆腐腦、秘制豬蹄、麻辣燙、四川涼面等,其多元化的也最大限度的滿足食客的味蕾,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另外,其“別具匠心”的營銷模式,應該是成功的關鍵,不論是裝修布局( 采 用港式茶餐廳和西式咖啡廳的風格) ,還是店里的標語“在這里吃煎餅、喝豆腐腦思考人生”“所有的漢堡、比薩都是紙老虎”“小生意、大志向”這些別有用心的創意都迎合了現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同時利用現代化媒體微信、微博、陌陌等跨界宣傳讓傳統美食煥生新容。
在當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深入研究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對于推進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活動的深入,以及藝術管理學與藝術創意學的不斷成熟,乃至促進當代社會文化建設及其繁榮,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單一的藝術活動形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多元化、多樣性的藝術文化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創新理念,從而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推崇。例如芭蕾舞與魔術的結合,一個唯美浪漫,一個神秘傳奇,傳統鋼琴演奏和喜劇表演,一個陽春白雪,一個下里巴人,他們的結合使舞臺效果耳目一新,帶給觀眾全新的藝術體驗。
4、 當代社會如何發展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
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推進藝術建設與發展、提高了藝術活動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提升了人民大眾的文化藝術素質,促進了人才的全面發展和創新。如何有效的發展這一新興的學科,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首先,注重人才培養,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的研究和開展需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通曉各個藝術門類的專業知識,掌握某種藝術技能,了解不同門類藝術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藝術感受力、理解力、洞察力、欣賞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唯此才能促進藝術管理理論的縱橫發展。因此,需要大力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培養,同時使其了解不同門類藝術的基礎知識、文史哲知識,開闊視野,才能有針對性地推出相應的藝術作品。
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尤其是在從事藝術活動、產品制造、品牌推廣、營銷和零售方面的勞動人民,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和藝術創意,將各類藝術的形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造更多具有新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使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不僅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而且推動現代社會經濟建設。其次,注重發展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然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作為炎黃子孫,發展中國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密切,許多外來文化、藝術形式視乎顛覆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再次,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專業的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尤其重要,它直觀地體現在藝術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上。創新意識既是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的途徑又是藝術管理的目的。
因此,要想發展我們的文化藝術,應該從小抓起,將藝術管理和藝術創意滲透到中小學等各階段的教學中,從小樹立藝術創意的意識,將來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xx發電公司總經理先進事跡材料(企業文化)
hh同志,現為xx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長期以來,他站在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審視和引領xx電廠企業文化,逐漸形成了具有“x電”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打造了一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團結協調、充滿活力、特別能戰斗的職工隊伍,促進了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截至xx年六月底,xx發電有限公司實現安全生產xx天,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生產經營穩步推進,實現了公司管理權歸屬的平穩過渡;認真落實國家節能減排項目,成功實施了全國“上大壓小”火力發電項目----“中國電力第一爆”。企業先后榮獲了kk省“文明單位”、“全國電力系統思想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
hh同志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帶頭人,自建立伊始,就高屋建瓴,注重把企業理念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和行為識別系統的建立與職工全員參與緊密結合起來,形成“x電”特色文化體系。20xx年12月劃歸北京國華電力公司管理以后,,hh同志注重吸收、引入國華電力公司先進企業文化理念,在“新”與“舊”、“老”與“少”的融合中,新鮮的“化學反應”使x電的企業文化兼具“現代”與“成熟”、“先進”與“深厚”的特點。hh同志推行和實踐的x電企業文化建設成果概況為六大特色文化,構成了特色“x電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是積極倡導和推行安全質量文化。安全為天,責任為本。hh同志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始終強調,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責任心,安全思想教育是基礎。多年來,x電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的可控、在控、能控。堅持科學的安全觀,進一步落實以行政正職為核心的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在職工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如安全警句征集、互寫安全家書、安全知識競賽等,形成了企業特色文化,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安全生產。連續實現八個安全年,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近幾年來,x電通過iso9000質量貫標認證和貫徹國華nosa體系,制定統一標準、細化工作程序、加強過程控制,落實人員責任,把質量真正擺在第一的位置,把員工的工作能力當作衡量個人優劣的最重的砝碼,激發員工的質量意識,促進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xx發電有限公司熱電檢修公司更是以質量為生命,本著“接一個工程,交一方朋友,鑄一座豐碑”的信念,以嚴謹的檢修工藝、精益求精的責任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質量的“奇跡”。14年來合同額增長100倍,在電力檢修市場上樹立了響當當的“x電檢修”品牌,成為x電一面質量的“旗幟”。20xx年,hh同志數次到公司的外部檢修工地看望在外務工的檢修職工,了解職工生活和工作情況,大大鼓舞了職工的士氣,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積極倡導和推行平安和諧文化。hh同志始終認為,平安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方式的一種文化,它集中體現了和睦相處的思想、協調發展的理念、團結協作的精神、的價值取向。和諧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積極把和諧文化融入到職工思想行為和企業的發展當中,構建了班子和諧、人人和諧、人機和諧和機制和諧的“x電”和諧文化,努力形成和諧共進、和諧發展的氛圍。
hh同志始終堅持以生產經營為中心,構建和諧企業的發展環境。他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正確處理好企業與社會、企業與政府、經營與市場、發電與供電等外部關系和主業與多經、主業與后勤、企業與職工等內部關系,形成相互支持、互利雙贏的外部環境和團結拼搏、共同發展的內部環境。20xx年,hh同志深刻理解國家“節能減排”的環保政策,積極推動x電承擔電力行業“上大壓小”任務。在hh同志及公司各級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5月22日成功實施兩座90米高冷水塔和一座180米高煙囪的爆破拆除工作,并因為拆除的裝機總容量達到550mw,列全國“上大壓小”火力發電項目之最而成為“中國電力第一爆”。x電在拆除原址規劃建設6臺1000mw、一期建設2臺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這一行動體現出x電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環境和諧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同時也深刻的影響了x電的發展歷程。hh同志在爆破儀式上說,這一行動標志著x電在建設“煙囪不排塵,廠房不漏汽,廢水不外排,噪聲不擾民,灰渣再利用”的高效環保的新型火力發電企業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hh同志注重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構建和諧企業的人文環境。把企業的整體利益與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企業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觀念,用共同愿景凝聚廣大干部、職工,形成企業與職工和諧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企業與職工的雙層雙元發展。在企業面臨改制的過程中,組織“4+1”的主題教育活動統一員工思想;在人才開發面臨新挑戰的形勢下,組織開展了學習型企 業的教育活動,挖掘員工學習潛力;在企業劃歸國華公司管理之后,hh同志提出了轉變觀念、轉變作風、轉變風氣的“三個轉變”,在職工思想上刮起了一陣強烈的“頭腦風暴”。積極為實現企業利益的同時實現員工個人價值,搭建職業舞臺。建立了三類人才隊伍,不斷推動員工發展,多年來涌現出了多位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 今年,在實施資源配置過程中,hh同志積極推行走出去的戰略,先后有203名優秀員工在國華系統內各發電企業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新的崗位。特別是在一些新建企業中,不僅為新企業輸送了大批的成熟人才,更為個人發展拓展了巨大的新空間,實現了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三是積極倡導和推行廉政勤政文化。廉潔文化是文化建設和廉政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為此,hh同志提出,x電要通過廉潔文化建設,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力度,消除陳舊觀念,突破陳規陋習,用健康向上的、先進的廉潔文化占領思想陣地,努力在全廠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
hh同志積極倡導“干事、干凈”的x電廉潔文化理念,要求廣大干部職工樹立“廉潔是業績,也出生產力”、“廉潔是進取之本,監督是最大關愛”的廉潔從業價值理念,自覺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實績觀,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在形式上,不斷探索廉潔教育新途徑。廣泛開展廉潔文化進領導班子、進部室(車間、班組)、進崗位、進家庭活動,開展管理人員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活動,出臺《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辦法》。廉潔文化建設堅持以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載體,以現代科技手段為輔助,大力提倡讀“廉潔書”、看“廉政網”、聽“廉政課”、唱“廉政歌”、談“廉政話”、寫“廉政感”、述“廉政職”、觀“廉政片”、發“廉政信”、評“廉政績”等。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廉潔從業和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增強宣傳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黨政工團、各部門積極參與廉潔文化建設,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四是積極倡導和推行精細管理文化。加強企業管理文化建設是實現現代化管理的根本保證。在hh同志身體力行下,x電建立高效的決策體制,并做到了統一決策、協調,保證政令暢通。健全標準化的制度管理體系,做到科學、完善、實用。同時,注重“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文化建設,把企業職工遵奉的優良傳統、價值觀念、行為規范與企業的管理制度有效地結合起來。
hh在工作中,注重以“精細化管理年”為契機,切實加強對職工的宣傳和培訓,引導職工轉變觀念,提高對精細化管理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使職工牢固樹立“每一個過程都要精心、每一處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果”的觀念和意識,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執行。他強調各部門要樹立“按流程辦事、靠數據說話、用制度管人”的理念,各單位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實施精細化管理,做到計劃準確、過程精細、管理規范、結果精品,進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斷完善企業標準,建立科學的管理流程。他要求要全面系統地梳理和修訂現有的各項管理標準和制度,對不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進行修訂完善,對不符合形勢發展要求的則予以廢除,對明顯滯后的一些管理流程進行重組或細化,最終建立起一系列精細周到的管控體系,形成一個精干高效的管理流程體系,今年以來,經過實施,各項管理程序與工作環節之間實現了更加精密的配合,有效提升了管理品質。
五是積極倡導和推行服務執行文化。hh同志在x電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強化執行力,強化服務意識,一方面樹立“企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基層,干部服務職工,后勤服務一線”的服務觀;另一方面樹立“沒有任何借口”的執行觀,努力提高各級人員的執行力。近年來,x電在向社會提供優質電能的同時,也輸送了x電人良好的品格品牌。在四川地震后,hh同志率先帶頭捐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的帶領下,公司職工共捐款50余萬元,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揚。
hh同志在廣大干部、職工中大力開展執行力的教育與培養,使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從執行開始”和“執行力就是競爭力”的意識,把“說”與“做”、“思”與“行”有機統一起來,言必行,行必果,努力營造執行文化氛圍。自覺地把執行力與企業理念、戰略目標、崗位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執行意識和執行能力,工作中他堅持推行“首問負責”、“領導問責”和“行為督導”制,使企業的各項決策和各項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形成政令暢通、迅速高效、執行有力、考核嚴格、獎懲分明的執行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了企業執行力和競爭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共管理;管理學;社會管理論
內涵是關于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事物的內涵是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然而,我國關于公共管理問題的討論與爭鳴雖早已開鑼,但對其內涵卻未有很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看法意見不一。有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將管見和盤托出,就教于行家、學者。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與類型辨析
(一)關于公共管理概念
公共管理研究與教育正在華夏大地興起,專家學者推出的教材、著作、論文頗為可觀。但是在什么是公共管理問題上,可謂見仁見智。不說中國,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國家也有類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學者認為“公共管理”概念象“瞎子摸象”,難以確定。在此,本人擬作一次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嘗試,把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為: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具體說來,是公共管理主體為了解決公共問題,實現公共利益,運用公共權力對公共事務施加管理的社會活動。
作為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管理(如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運作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作為“公共”管理,它在研究對象及其特點上,又與其他管理有明顯區別。以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為例,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國家、政府與社會公共組織的公共事務及其管理過程,而工商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工商企業及其經營過程。兩者的具體差異在于:一是管理目的不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社會公共利益,工商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組織利潤;二是管理性質不同,傳統的公共管理具有壟斷性,工商管理則具有競爭性;三是管理手段不同,傳統公共管理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經濟手段;工商管理以經濟手段為主,輔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我們既要把握二者的聯結點,更要著力找出二者的差異處,以求對公共管理有全面的認識。
(二)關于公共管理類型
為了加深對公共管理概念的認識,我們須進一步對其作外延分析。概念的外延是指該概念囊括的所有事物。公共管理的外延即指它所管理的一切公共事務。為了對“一切”有概括性認識,我們又要對它們作“類型”求解。筆者認為,就宏觀而論,世上所有的公共事務可分為三類:一是國家公共事務二是政府公共事務,三是社會公共事務。
1.國家公共事務。據英國《大眾百科全書》對國家作出如下定義:“由政治單位在其管轄的范圍內制定規則和進行資源分配的機構。政府的功能:①立法;②司法;③執行、行政管理。”這是廣義的政府(國家)觀。應當指出,這里所指的國家是特指狹義的國家,即廣義國家中最重要的部分①立法以及②司法。這種國家公共事務主要包括維護國家統一和,制定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秩序等,側重于與國體、政體方面有關的,關乎整體職能把握的宏觀控制和影響類型的公共事務。
2.政府公共事務?!睹绹倏迫珪分赋觯骸罢辉~適應于管理團體和國家的機構及其活動。通常它指的是諸如英國或日本這些民族國家或其分支如省、市地方政府的組織機構及法定程序,就這一方面而言,政府對已經確認為某一民族國家中成員的事務進行管理。由此可見,政府就是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治理機構?!睉斨赋?,這是狹義的政府,它專指一個國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關。這種政府公共事務包括政治選舉、行政區劃與國家禮儀方面的政治性公共事務、國家安全公共事務、對外關系公共事務、人事行政公共事務、財務行政公共事務以及機關內部的公共事務。
3.社會公共事務。這里的“社會”并非“人類社會”的廣義“社會”涵義,而是專指“政府管理社會”中的中觀的“社會”,這里的“社會”,即將社會管理與政治、經濟管理職能并列的一個領域,它主要涉及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公共事務。這種社會公共事務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藝術、醫藥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社會服務、社會公用事業以及維持社會秩序的公共事務等。這種類型的公共事務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同時這部分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是直接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實施對象,因此,它所顯示的社會公共性也最強。
如前所述,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組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由于紛繁復雜的公共事務可以歸納為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三大類,因此,我們也應該把種種公共管理歸結為國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公共管理。正是這“三足鼎立”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龐大的公共管理體系。我們既要從個性去分清它們的差異,又要從共性去歸納它們的統一,用共性與個性相聯結的辯證法去把握公共管理的真諦。
二、社會性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內涵
如上所述,公共管理是由國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會公共管理構成的,因此,“國家”、“政府”、“社會”都分別是公共管理的內涵之一,然而,比較而言,只有“社會”才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內涵。對此,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闡述:
(一)公共管理主體的社會性內涵
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國家、政府和社會公共組織。下面分別闡釋它們的社會職能特征。
1.國家的社會職能。正如恩格斯所言,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只有到了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方面,這些經濟利益相互沖突的階級,不致于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因此,國家來自社會,國家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內部矛盾發展的結果。
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從天賦人權的自然法理論出發,認為國家的產生是社會契約的結果。該學說認為,在國家產生之前,人類處于一種自然狀態之下。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都有運用上天賦予他自己的價值和趨利避害的權利。然而,每個人在運用上天給予的權利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的時候,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為了不致于使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將自己和整個社會歸于毀滅,于是人們運用理性來解決沖突。即人們坐下來協商,將上天賦予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權利部分或全部地轉讓給“者”,權利讓渡的過程就是國家產生的過程,而這個“者”就是國家。這種以天賦人權的自然法理論為核。動的社會契約學說,把人們契約的原因歸結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把國家說成是人們契約的結果,從而否認了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這固然不對,但是,它肯定了消除沖突,維護社會秩序的社會契約內容。因此,社會契約理論雖然否認了國家是社會矛盾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但表達了國家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來自于“社會契約”的觀點。國家的產生和存在表明國家和社會是不可分的。國家不是從外部強加給社會的力量,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結果,社會是國家產生、存在的基礎。這清楚地表明了國家的社會性特征。還有,國家不僅不是從來就有的,而且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當社會發展到具備消滅階級的條件時,國家就隨著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這也是國家依賴社會的表現。此外,國家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對社會也發生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說,國家對社會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整體發展趨勢和規律而言,社會越向前發展,社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能力越強,國家對社會發生作用的領域就越小,作用的強度也越弱。由此,國家對社會的作用呈現出這樣一種發展趨勢:在政治統治職能不變的同時,國家的經濟職能、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科技文化職能不斷擴展;政治性。統治性職能越來越依賴于管理性、服務性職能作用的發揮。總之,國家存在于社會之中,以社會的存在為基礎,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來談國家的存在和作用。
2.政府的社會服務作用。作為國家伴生物的政府,與國家一樣,僅僅同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既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要永遠存在下去。政府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其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其對社會作用所形成的政府職能,也是以社會的發展需要為基礎的。當代政府與近代政府、古代政府的差異,都是因為社會的發展在政府的各個特性中,注入和融入了不同時代社會的具體發展要求和時代特征所使然。還有,歷史上政府行使權力的方式和對社會發生作用的范圍不同,并不取決于統治者個人的意志,而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對統治者的要求。如果一個政府不能有效地吸納、代表和反映社會對它的要求,如果一個政府對社會的要求沒有任何回應能力,那么,這個政府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政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說,政府的生命力來自于它的社會服務作用。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強調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其行為導向,而不以政府自身規定的規則為行為導向,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政府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而不是要削弱它,是把政府從低效率和高成本中解放出來的有效舉措。
3.社會公共組織的社會性特征。至于社會事務的管理者——各種社會性組織,它們本身就是社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只不過在階級社會,各種社會組織是依附于國家和政府組織的,是作為國家和政府組織的附屬物而存在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打上階級的烙印,有著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服務能力的增強,這些社會組織必然要逐漸擺脫這種依附的地位而成為獨立主體。在國家、政府消亡了的情況下,整個社會就將依靠這些社會性組織來進行自我管理,規劃和實現社會發展。只不過到那時它們已經完全喪失掉了階級性、政治性。因為,在對人的統治與管理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的時候,這些組織就變成了純粹的管理性的組織。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各種社會組織還不能真正成為獨立的組織,社會仍然將處于國家組織、政府組織與這些社會組織同時管理、雙軌運行的局面。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抹煞它們的社會性。隨著我國政府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完善,隨著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政府承擔的大量社會職能將更多地由社會組織去承擔。我們應當順應社會歷史潮流,不斷擴大社會組織的社會自主性,擴大這些組織的社會性成分,向著它們成為真正的社會組織遠大目標邁進。
(二)公共管理對象的社會性公共管理的對象,即公共管理客體,就是社會(這是廣義的“社會”)公共事務。根據各自性質的不同,社會公共事務又可分為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在這里,可以說,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和社會性是同義語。因而,我們研究公共管理對象的社會性,也就轉換到研究以公共管理為對象的公共特性上來。
“公共”的對立面是“贏利的”、“私人的”和“企業的”。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可以大略從以下幾個側面去分析。
1.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于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是公共部門或公共服務機構,而不是私人或私人組織。這正如文章的前一部分所論述的,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即公共管理的主體,就是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種公共組織。
2.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了公共管理活動的性質和目的,在于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
正如所揭示的,國家的本質特征“是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是統治階級用來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但即使這樣,在有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社會之中,運用公共權力所進行的政治統治,也必須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為基礎,以執行社會性職能為基礎。因為這是國家、政府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一切政治權力起先總是以某種經濟的社會職能為基礎的”、“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彼€指出,不管在波斯和印度興起和衰落的專制政府有多少,它們首先都是“河谷灌溉的總經營者?!边@些論斷表明,理論作為有鮮明階級性的革命的理論,也從來沒有忽視政治統治的社會性基礎。相反,而是把社會性提到了政治統治得以維持的基礎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進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礎上,揭示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指出:“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這一著名論斷不僅揭示了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而且說明了管理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是資產階級國家的主要特征。只不過,它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個別資本家或工廠主管理工廠、企業的方式,它主要是通過立法形式進行管理并具有強制的性質。因此,國家、政府的公共性(社會性)特征,主要的表現在于,它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是社會在一個有形的組織中的集中表現。它體現的正是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因而它總是集中反映和代表一定社會的利益和意志。
此外,還要認識到,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性質和目的,也在于為了維護和實現公共利益,有時甚至實現個人利益本身就是公共任務,如向貧窮者提供社會救濟等。當代西方國家的政府改革運動,主張以社會公眾的偏向和需要作為政府行為導向,強調顧客意識,樹立服務對象為上帝的觀念,正是在這種公共事務的社會性要求壓力下,采用新的統治手段與方法,從而也使西方國家政治統治進一步鞏固,實現其自身的利益。
應當指出,這里講的“公共”、“社會”是抽象的范疇,現實的“公共”、“社會”卻是十分具體的,是依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因此,資產階級要做到真正凌駕于社會、代表整個“社會”是不現實的,馬克思、恩格斯用“表面上”三字來表述,是很確切的。但其社會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能因此而抹煞它的存在。
(三)公共管理活動和過程的社會性
1.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了公共管理活動的社會責任和績效要求。在公共管理活動的績效方面,公共性要求對績效決不能簡單地用利潤或效率標準來進行衡量,而是必須用服務效果、質量和公眾滿意的程度等多種尺度作標準。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新公共行政學理論,基于對傳統行政學以經濟和效率為基本目標,忽視了公共行政所應肩負的廣泛的社會責任,其結果是在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時代,長期存在著普遍失業、貧窮、疾病、無知和絕望,構成對現有政治制度的根本威脅的批判,從而提出了公共行政改革應將“效率至上”轉為“公平至上”,建立民主行政模型。為此,提出了公共行政組織設計方案應遵循的兩個基本目標:其一是顧客導向的行政組織形態,即以公眾——公共行政服務的顧客的需求作為行政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其二是應變靈活的組織形態,即加大組織結構的彈性,以便能夠對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應。將社會公平和廣泛的社會責任提高到作為公共行政追求的首要價值目標,倡導民主行政,是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的主要貢獻。為此,這一理論也成為了西方國家政府改革運動所依據的一項重要理論。這種強調政府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行為導向,納稅人以政府實際的工作結果而不是以其工作及過程為納稅尺度的理論,有效地推動了政府提高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2.公共管理事務和活動的公共性。這種公共性體現了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活動和公共產品供給的廣泛參與,以及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活動的廣泛參與,主要表現在社會公眾對政府決策的影響,通過立法、司法機構對政府行為的約束,以及通過各種渠道對政府活動的輿論監督等,從自身利益的關。心和實現角度,影響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在部分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由政府的壟斷供給轉變為通過合同出租和非國有化手段,把原先由政府包攬提供公共產品的單一化轉變為民營化,將其投放市場,由各個競爭主體和社會公眾自己來提供;對那些不便或不能推向社會的公共產品的提供,也改用合同的形式,以競爭招標手段,交給社會公眾承擔。在實現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方面,也由原來的“黑箱”操作,變為“金魚缸里生活”,讓社會公眾知曉,讓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新聞媒介和公眾了解活動內容,隨時可以進行檢查、調查和監督。電子政務的推行,使得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進一步增強。上述種種公開性、參與性及其非國有化等關于公共管理過程的環節和變化,實際上都是公共管理社會性的體現。
總之,無論是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還是社會公共事務,都是公共事務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還是社會公共事務,社會性都是它們的共同性內涵、基礎性內涵。我們應從最普遍、最基本的意義上去準確把握這種社會性特征的內涵,并以其為一個重要依據,搞好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建設,包括構建嚴謹的公共管理學學科體系。
三、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上面集中闡述了公共管理的社會性特征,但是不能由此掩蓋公共管理的政治性內涵。國家是階級壓迫的工具,一定階級的國家機器(包括政府)是實現該階級政治統治的政治組織。因此,歷來國家、政府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性,這已是常識性的問題了。一般而言,就是前述意義上的社會公共管理組織,也或多或少具有階級性、政治性的特征,其中不少本身就是社會政治團體,不可能沒有政治性。一言以蔽之,講公共管理是不能不“講政治”的。因此,這里就有一個正確把握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關系問題。
(一)公共管理的社會性與政治性是相輔相成的
1.公共管理的社會性是政治性的基礎,政治性寓于社會性之中,沒有社會性就沒有政治性。我們研究公共管理政治性時,一定要明確社會性的這種基礎地位與作用,堅持以是否推動社會進步,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作為先進的與落后的政治的最后標準。
2.政治性是社會性的保證,社會性以政治性為指導。在階級社會和存在著階級與階級斗爭的社會里,沒有政治性也就很難或者無法體現社會性,實際上,沒有全面地體現社會性,在階級社會里,不靠國家、政府把社會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內,社會難以存在,更不用說進步與發展了。因此,需要把一定的政治灌注于公共管理之中,堅持用先進的、科學的政治去保護和發展社會。
(二)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向最高(終)目標邁進
公共管理的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關系,從徹底的唯物辯證的宇宙觀來看,從時間論,社會性比政治性更長久。因為國家、政府產生之前就有人類社會了,國家、政府還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而社會將長期(不是永遠)存在著。再者,從空間論,廣義的“社會”是指人類社會,包括國家、政府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存在,而國家、政府則是人類社會系統中的一個或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簡言之,社會性要比政治性寬泛的多。從時間論,政治性存在于社會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漫長的階段,社會性的存在比政治性的存在長久得多。作為一個徹底的辯證唯物論者,“路就在腳下”,應該著眼長遠,著手當前,正確地做好當前所承擔的每一項公共管理工作,為實現無階級、無國家、無政府的,我們的先賢所謂的“世界大同”的目標而奉獻有限人生的一份又一份熱和光。公共管理的社會化改革也稱得上是朝著這個遠大方向努力的一個工程!
四、根據公共管理的客觀屬性構建公共管理的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問題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和重點。公共管理研究在這方面雖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不能說已經完全解決問題了。事實上,尚有不少問題需要深入地研討。其中,一個帶有根本意義的問題,就是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問題。
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是“界域”問題。即這里講的學科體系是“門類”學科體系,還是一級學科體系,或者是一門公共管理課程的體系。就“公共管理”而言,還有一個綜合“三界”(國家、政府、社會)的公共管理與分門別類的公共管理的關系問題。筆者這里擬按“公共管理概論”的范圍定位提出一個研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