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大藥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醫療模式已由單純的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模式。大醫院人山人海,小藥店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醫藥工業迅猛發展,藥學專業人才倍受青睞,現在除了傳統的醫學院校培養藥學人才外,許多理工科院校也相繼開辦了藥學專業(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理工大學等),而基礎化學是藥學相關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目前我國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仍按照傳統的四大基礎化學開課。隨著化學基礎課學時不斷壓縮,每門課程的學時非常有限,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藥學專業,學生的基礎化學知識對后續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非常重要。所以,在少學時的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更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在教學中對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教育和培養。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化學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將綠色化學的思想貫穿于整個化學教育的全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粗放型”的傳統化學轉變為“本文由收集整理集約型”的“綠色化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針對這些情況,當前一些普通高校進行了相關研究與實踐,以提高基礎化學教學效果,但是,大多數高校主要是根據學時來選擇安排教學內容,利用改進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內容,著眼于局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學效果雖有所提高,但是效果不甚明顯,沒有找到從根本上提高基礎化學教學效果的方法。本化學教學團隊提出了《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理工科院校藥學相關基礎化學系列課程整合與優化的研究與實踐》課題,依托重慶郵電大學中藥學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實踐。
一 培養具有“綠色化學”理念的大學生是人類社會對高?;瘜W教育的基本要求
“綠色化學”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它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滅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的產生和使用,有利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牢固樹立綠色意識,自覺成為未來的綠色人才。“綠色化學”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化學,是面向未來提出的化學新概念,同時也為化學教學提出了新課題。
因此,本化學教學團隊在基礎化學教別強調引入“綠色化學”理念,在緒論部分專門設有“建立綠色化學理念,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部分,強調綠色化學的必要性,并且基于“綠色化學”理念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將從源頭上預防化學污染的新觀點逐步深入學生心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學團隊根據專業特色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在實驗項目的設置上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實驗項目中大大減少了獨立的基本操作單元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將大部分基本操作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安排在實驗技術網絡虛擬與仿真實驗室中實施,同時大大增加實用性、綜合性實驗,將部分基本操作融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中。實驗原材料都是無毒或低毒的,刪除了一些毒性高、污染大、效果差的合成實驗。打造以“綠色化學”為特色的教學、科研實驗平臺,努力培養具有“綠色化學”理念的大學生。
二 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對四大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實踐
1.教學內容的整合原則
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將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兩門課程整合,很好地解決了這兩門課程中的內容重疊問題,同時使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得到了引申,使知識的系統化更加顯著。本化學教學團隊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將四大基礎化學進行整合,即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有機化學四門課程進行整合,根據藥學專業要求,立足理工科院校注重四大基礎化學的關聯,確保整個基礎化學知識體系的完整,總課程名稱設為基礎化學,具體按照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三門課程進行排課。本化學教學團隊一起討論、確定教學內容和相應的學時數,并且備有一些選學內容供學時稍充分的學校選用,或者供學生自學,但是緊密把握“面向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知識”、“知識點之間的連貫”及“難易程度循序漸進”這三個基本原則,使學生有興趣學,更輕松地學。
2.整合后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
針對大學第一學期,新生入學較晚,學習時間較短,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等實際情況,第一學期的普通化學先介紹藥學與化學的關系,強調化學在藥學專業中的作用,讓學生首先從思想上重視它,同時介紹“綠色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突出綠色化學在醫藥工業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及必要性,站在整個基礎化學角度強調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行建立“綠色化學”理念。具體內容是:先介紹簡單且與中學化學銜接較多的氣體和溶液,引入大學基礎化學的教學;然后利用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引入化學反應熱、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出判斷化學反應自發性的吉布斯自由能判據;從吉布斯自由能變的符號判斷反應方向和大小,表示反應限度,引入化學平衡,與中學化學緊密銜接,同時進一步銜接化學反應速率,使學生易于理解;有了平衡依據后,再分別介紹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作為含量測定的加深,再介紹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最后,聯系中學化學知識簡單介紹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并且在每部分都要說明它在藥學中的作用。第一學期的理論學時經教學團隊統一討論并經學校批準后定為64學時。
基于現代藥物大多是有機物的現實,有機化學在藥學相關專業非常重要,經教學團隊統一討論并經學校批準后有機化學理論課程定為96學時,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授課。并且根據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按照官能團分類介紹有機化學的內容,注重與中學有機化學銜接,強調具有某一類官能團的化合物其理化性質,每部分都要介紹一些有顯著藥理活性的化合物和該類化合物的合成工藝,重點強調綠色合成工藝路線,以及該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同時簡單介紹一些波譜知識,如紅外、質譜和核磁共振譜等,能夠推導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為今后的中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物合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有機化學實驗重在一些綜合性、實用性的綠色化學合成,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踐行了綠色化學理念。
經過一年半的大學學習后,在學生基本上都適應了大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而且具備了較好的數學和化學基礎之后,第四學期將深入介紹基礎化學難點部分的物理化學,在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基礎上,加深對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的學習,最后引入新知識相平衡,包括表面化學與膠體化學和藥學前沿知識,以及化學知識及其技術在藥學專業中的應用,要求講原理時必須講它的應用,重點是在藥學方向的應用上。最后提綱挈領,建立整個基礎化學的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這樣就把基礎化學知識點整合,避免了重復,同時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前后關系安排教學內容,節約了學時、方便了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以適應少學時的理工科院校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教學。
三 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對四大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整合的初步效果
1.學生成績明顯提高
2007級學生因成績差,有2名學生留級,有近10人未獲學位,2008級有95%以上的學生獲得學位,2012年重慶郵電大學推免試研究生學生中,生物信息學院5個專業6名同學獲得,制藥工程和中藥學2個專業占了3名,而且有不少同學進入綠色化學與制藥工程科研平臺參與實驗鍛煉,參與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4篇,參與中國發明專利的申報1項,1人次參與重慶市藥物催化氫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獲得了一項重慶郵電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
通過對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五所高校結成“教學聯盟”后聯合培養計劃的方法、成果、推行程度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通過學生互派、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等模式有效利用各校的教育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聯盟教育體系的方法。提出在深化與細化合作的基礎上,教學聯盟的通識教育模式應實現規?;?、系統化,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培養出更具自主學習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良好協作與溝通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
教學聯盟;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評價方式
一、引言
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方式越來越多地被社會所詬病。高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種挑戰與危機感,也給一些具有學科優勢和前瞻目標的院校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可能。2011年,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五所高校結成“教學聯盟”,共同制定聯合培養計劃,研究在學生互派、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的制度之下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體系,并重點對核心課程的設置、師資的分配、教師的培訓、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探索和改革。如果這一模式能夠順利推行并惠及聯盟內的多數學生,將是這五所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領域的重大成就,也將為其他院校的學生培養模式的轉變提供很好的藍本。五所高等院校的教學理念、學科特色、定位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差別很大,從《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南京大學辦學類型為研究型,南京師范大學類屬區域特色研究型,而南京郵電大學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均類屬于專業型,南京財經大學則為應用型。表1給出了這五所高校的江蘇省排名及綜合評分等多項指標。其中,南京大學的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強影響力;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學學科整體水平也位列全國三甲;南京郵電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江蘇省具有很強競爭力;南京財經大學的會計學專業是該校優勢學科;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與中藥學專業是全國重點學科。如果從學生專業培養的角度而言,由于學科與專業培養目標的差異,一校的優勢資源很難持續投盟內的其他院校。但如果從各個學校普遍設立的公共課出發,則存在很多的交集,從而有很大的彈性將課程整合并實施優勢學科教學,使得這五所院校的學生從中獲益。
二、教育聯盟的定位與挑戰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高校的職能則體現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優化結構等多個方面。五校聯盟的模式將為校際間課程共享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并對五所學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定位提供更多的選擇,有利于開闊在校學生文學、哲學、歷史、音樂、美術的視角,有利于學生更系統地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重大思想和主要成就,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培養。雖然大多數高校對于通識教育的目的、性質的研究以及對課程體系的開設和評價方式的改進仍停留在摸索與實踐階段,但是通識教育的理念在很多高校已經深入人心。楊叔子院士曾經精辟地指出:科學為人文奠基,人文為科學導向;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難有真正的人性,難有實在的靈性。[1]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定位不能僅僅局限社會科學領域,而忽略了自然科學。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開展模式值得借鑒。哈佛大學核心通識課程共十一個領域包括七大類,即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和藝術、道德辨析、量化推理、自然科學A、社會分析。在此體系下要求每個哈佛大學的本科生必須在離自己主修專業最遠的八個領域里各選修一門課程。而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是必修課形式與自主選課相結合,課程體系包括當代文明、文學人文、美術人文、音樂人文、主要文化、外語課程、大學寫作、自然科學的前沿、自然科學、體育課程。[2]其中,除外語課程、主要文化、體育課程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選課自由外,其余課程都是內容基本相同的必修課。我國高校在通識教育的模式以及核心課程的建立等方面曾走過彎路,北京大學最早在2001年開始實施“元培計劃”,它是以自由選課為基礎的學分制,導師全程指導制,3~5年的彈性學制和原則上自由選擇專業,在小規模和小范圍內進行教學體制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山大學實施的則是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這兩種模式的核心則是將通識教育等同于精英教育,結果僅是極少部分學生受益,并未能惠及每一個本科生。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高校已經形成了辦學特色,也成為推進香港社會演變和大學現代轉型的重要因素[3]。其典型特點就是通識教育課程在全校領域開展,所有學生均能自主選課并從中受益。開展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文理貫通、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豐富的創造性、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有健全人格的新世紀人才。就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的課程而言,距離建立成熟有效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還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之前國內高校對于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認識不夠明確,能夠完善并堅持推廣通識教育模式的高校很少。2006年以后,很多高校紛紛做出調整,將通識課程向全校學生開放,并且對課程進行分類,而課程體系更多的是參照哥倫比大學的模式,如開設“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等。然而很多院校都面臨著核心課程的設置與開設的困局。由于一所高校師資和專業的局限性,使得學生能夠選擇的課程范圍很小,而有些課程的任課教師由于缺少專業的培訓機制和良好的考核評價標準,導致教學質量較差,在開課幾次之后甚至沒有學生再選課,從而使得某些課程的開設形同虛設,而通識教育課程的推廣最后流于形式,實際和本科院校必修課加選修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如出一轍,并未實現教學模式真正的轉變。同時五所高校結成“教學聯盟”這一改革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銜接校際間的公開課,如何在校際間開展課程體系互通,如何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與視頻教學,如何讓各校學生資源共享獲取學科講座信息,如何促進不同學校間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如何改進傳統評價方式實行學分互認,等等。
三、五校教學聯盟“暑期學校”教育模式
2013年暑假期間,五所高校分別就本校的一些特色學科和專業舉辦了第一期暑期學校。其中南京財經大學與南京師范大學就專業優勢和專業特色分別開設了兩門公開課。南京財經大學的定位為:實踐教學課程培訓班。課程設置為“ERP生產運作管理”以及“企業經營決策電子沙盤模擬”。選課學生以經濟學類與管理學類專業為主,每門課程2個學分。南京師范大學則開設了“民國史專題”和“生物多樣性調查”兩門課程,每門課程3個學分,并且本校學生可以替換一門自主發展課程或博雅課程。而其余三所學校的開課模式比較相似:南京郵電大學依靠其專業優勢開創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訓練體驗營”。南京大學暑期學校的主題是“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并就此主題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南京中醫藥大學則在暑期課程班聘請中醫藥名醫、名師以“奧妙中醫”為主題開展講座。其中,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大學的暑期課程模式有根本性的改變。南京郵電大學采用專題講座、參觀講解、實際動手制作單元電路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參與其中的同學親身體驗大學生頂級學科賽事的選拔、訓練、實戰的整個過程。此課程是該校電子設計競賽優秀指導團隊的多年經驗總結,重點講解在電子設計競賽中所需的基礎知識。通過淺顯易懂的實例和豐富生動的課堂講解,以及實物演示、親手制作、與參賽學生互動交流等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電子設計、電子制作、測試技術的興趣與愛好。南京大學則通過講座與參觀的形式開展國防教育活動,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如:戰略機遇期與中國夢,美國重返東亞戰略與中國的應對,俄羅斯的東亞戰略與中國安全環境,當前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與戰略,中國安全環境下的臺灣等。并結合中山陵、紀念館、南京博物院等一系列參觀活動,增加大學生對國際形勢的了解,激發大學生關注國防的熱情。這一課程內容新穎,形式多樣,既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也是一次內容豐富的近代史的學習。通過這種開放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理性看待當前的國際局勢。
四、五校通識教育聯盟的規?;c系統化
“五校聯盟”第一期暑期課程的開展成效很好,在學生中獲得比較好的評價,這一模式在2014年也得以延續,今后可能會成為五校教學合作的一種傳統模式。但是,局限性也顯而易見:課程的受益者僅僅是極少數的同學,開課學校對其他高校的人數也有一定的限制,參加課程的人數一般為8~10人,一個班級的總人數不過60人,這距離五校聯盟規?;哪繕讼嗳ド踹h。“五校聯盟”的最終目的是在各校教學資源整合的前提下使得課程優勢最大化,將目前單一學校無法系統而有效開展通識教育的現狀徹底改變,從而將課程面向聯盟內所有大學本科生開設,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并從中受益。因此,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模式如何在所有學生中推而廣之將是“五校聯盟”面臨的重大挑戰與核心工作。而在這一過程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確立是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們應當避免的是走入片面追求人文科學教育的誤區,僅僅重視人文科學而忽視自然科學的理念,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無論是哈佛大學還是香港的多數高校,核心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普遍是重視社會科學而輕視自然科學,在這一點上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了不足,正在積極改善,我們在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要繞開這些高校曾走過的彎路,完善固有的優良傳統模式。我國近幾年基礎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也被很多國家矚目,英國政府已經在2013年1月份派遣50名教師前往中國學習,目標是學習借鑒中國學校用以提高學生數學和科學能力的方法。英國政府這一舉措源于在2009年及2012年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估項目(PISA)的測驗結果中,中國的學生均名列榜首。該項測試的參與國家共65個,參與人數超過50萬,測試旨在考察青少年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綜合來講,東亞的學生排名靠前,中國與新加坡的學生成績排在前列,而過去表現突出的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挪威和丹麥的學生數學成績下滑較多,教育支出遠高于其他國家的英國和美國,測評成績仍然處于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谶@種現狀,英國教育部部長伊麗莎白•查思指出,英國的教師需要學習“亞洲猛虎”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能夠趕上這些在國際測評中名列前茅國家中的同齡學生。由此可見,雖然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其他國家,我們急需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式教育在理科教學領域上的優勢。因此,課程體系的設置不能照搬國外的既成模式,一味去效仿,而應該結合各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五校聯盟的學科優勢,保持自身的優良傳統,將研究精神注入教學,不斷提出新思路和新的研究領域,建立適合各校學生個性培育、人格教育、創造力培養的核心課程體系。改變目前聯盟內高校外語、大學數學、計算機、體育和德育課程的占比較大的現狀。自恢復高考以來,此類教育計劃的設置在中國已經延循了四十多年,這種落后的課程設置備受爭議,有研究機構提出這種類型的中國式通識教育課程占比高達70%。不可否認這種課程設置方式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有效地促進了大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這種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轉變與文化變遷?,F在看來,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一個成熟完善的教育理念,更缺乏對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深入研究和整體規劃。相比較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模式,哥倫比亞大學的模式與我國高校目前開展的基礎課教育形式接軌更容易。課程仍舊可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種模式開展,而課程設置方面也應該在“五校聯盟”的優勢下內容更加豐富、類別更加多元化、課程模塊更加系統化。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系統化將有賴于課程的設置、核心課程類別的劃分以及各校教學任務的分工。
五、通識教育的模塊化創新、信息化教學及考評方式
通識教育開展的第一階段課程體系可以簡單劃分為歷史模塊、文學模塊、藝術人文模塊、自然科學模塊與體育模塊,可以在每個學期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細分并逐漸完善。前三個模塊正是目前多數高校課程體系中所缺乏的,并且師資力量也非常薄弱,在五校聯盟的基礎上,師資得到加強了,可選課程也會大大增加。每個模塊歸口都應該有校際聯盟的課程研究負責小組,或者由教授委員會來進行管理。通過研討會、調查問卷、教學督導等形式加強對學科模塊的管理并且對課程的內容和模式及時進行反饋?;ヂ摼W已經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如何構建校際選課系統及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將是制約五校聯盟課程推廣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借鑒的是斯坦福大學推出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這一模式免費提供高校的課程,數百萬學生從中受益,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而清華大學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學堂在線”的教學平臺,整合了國內最優秀的教學資源,雖然目前可選課程量有限,但卻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國內很多學生從中獲益。“五校聯盟”應該積極整合這些教學資源,并結合各個學校的特點搭建通識課程微課平臺,實現校際的同步視頻教學,使得選課學生能夠即時獲取課程信息;同時,開放所選課程的教學資料與作業下載系統,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也應在各個學校設置課程負責人,并配以助教,用于課程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以及對選課學生的作業、報告進行綜合考評;而任課教師應在各學校定期舉辦學科講座與答疑課,使得學生有機會和教師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學科的核心和前沿問題。學分的獲取最終要落實于課程的綜合評價中。為此,不但要實現評價機制的創新,更要實現各校學分的互通??荚u的成績不能只局限于期末考試成績,而應該探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深度閱讀,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和論文寫作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一是加大平時成績比重,加入學生課堂發言和項目活動中的參與度及主要貢獻的權重。包括:課堂提問與回答情況,在課堂或小組項目中是否貢獻有創意的問題,如何進行問題的設置,試驗的設計,數據的搜集及協整,項目中承擔任務的難度和工作量等。二是注重對學生查閱文獻和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專業情況,設置相關熱門話題,要求學生完成調查報告或者寫成論文,其中必須包括選題緣由、研究意義、已有研究綜述以及研究的思路與創新點等內容。以這種寫作訓練,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在查閱文獻和寫作的過程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掌握學科的發展動向,明確學科知識與自身專業的契合點。最后,加強學校對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教師的培訓和獎勵機制。各高校要形成完備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中教師的選拔機制,保證進入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教學的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高度的人文精神、較強的演講與溝通能力。為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在各高校首先以公開課的形式予以選拔,通過專家評教、學生評教、校際篩選等環節選擇一批優秀的骨干教師。同時要加強這批教師專業知識的提升,系統地開展通識教育課程的培訓、課程的設計,為骨干教師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以及增加教師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出國學習的機會等。
六、結語
“五校聯盟”的教學模式在江蘇省高校尚處于起步與實踐階段,聯盟各高校內部也在不斷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水平進行改進和提高。南京大學在“五校聯盟”中專業優勢、師資優勢、資源優勢明顯,學校的宗旨也是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辦學標準則以“瞄準國際前沿、優化課程結構、完善教學體系、培養創新人才”的指導思想。每年聘請外籍教師200多名,使用國外原版教材的課程有150余門,開設的涉外課程有350余門,組織各院系對2000多門專業課程與美、德、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所高校的4000余門相關課程作系統比較,并在此基礎上新增和更新課程1000多門,建設雙語教學課程300余門,從而使全校課程的國際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4]在這種契機之下,其他四所院校應思考如何有效學習并利用這些寶貴資源,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優化自身的專業配置,辦特色專業,完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不斷汲取國際上優秀院校的辦學理念,使院校的的制度更合理化,視野更國際化。在深化與細化合作的基礎上,教學聯盟的通識教育的模式如果能夠真正規?;?、系統化,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那么這五所高校的所有學生將從中受益,這也將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提供更廣泛的視角,培養出具備自主學習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良好協作與溝通能力的優秀人才。
作者:沈曉婧 佘侃侃 廖月勝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信息與技術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叔子.科學人文不同而和[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2]曲銘峰.關于建立我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若干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