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漁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現行教學實習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順利完成《優化水產專業實踐教學實施方案,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項目組在對水產科學專業2008版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計劃進行充分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認為水產科學專業現行教學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理論講授與教學實習環節銜接不緊密
理論講授與教學實習是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兩個教學環節,其中理論講授是基礎和前提;教學實習是手段,對于深化理論講授內容、保證理論講授成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按照2008版教學計劃,水產科學專業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講授與教學實習環節安排在時間上不盡科學合理。有些課程雖然先講理論后進行教學實習,但理論講授與教學實習分別跨學期進行,如魚類增養殖學和水產動物病害學理論講授均安排在第5學期,而教學實習被安排在第6學期進行,由于兩個環節時間上跨度較大,學生經過一個寒假的放松后,部分內容已經“交還給了老師”,此時再進行教學實習就很難完全達到教學實習環節本應達到的教學目的;個別課程則安排為先進行教學實習后進行理論講授,如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理論講授安排在第6學期進行,但教學實習則被提前安排在第5學期進行,由于本末倒置,很多學生在進行教學實習時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使教學實習成了“空中樓閣”,嚴重影響了教學實習環節的教學效果。
1.2 教學實習環節在時間安排不合理,一定程度影響實習效果
在2008版教學計劃中,第6學期不但安排有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養殖水域生態學、名優水產動物養殖學3門課程共計136個學時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任務,同時還安排了養殖水域生態學、名優水產動物養殖學、水產動物病害學和魚類增養殖學4門課程共計10周的實習任務。按照慣例安排教學計劃,一般先理論教學后教學實習。如果照此安排,則教學實習將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進行。眾所周知,陜西水產養殖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并非水產養殖的黃金季節,也非學生教學實習的最佳時段,很難保證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此外,按照常規做法,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第7、8學期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就水產專業而言,由于生產的季節性,整個第7、8學期可真正用作生產實習和結合漁業生產必須在生產現場進行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時間十分有限,影響實踐教學質量。
1.3 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落后
在2008版教學計劃中,第6學期安排有魚類增養殖學實習(6周)、養殖水域生態學實習(2周)、水產動物疾病學實習(1周)、名優水產動物養殖學實習(1周)等4門課程的教學實習。雖然4門課程共計10周的教學實習集中連續進行,但在以往的實踐教學安排與組織過程中,4門課程分別按課程成立實習導師組,且4門課程按照“簡單線性實習模式”(即4門課程各自獨立作為一個實習單元,每個單元依次連續進行)組織教學實習,在這種模式下,2個班近60名同學同時進行一門課程的教學實習,一方面由于指導教師數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指導老師指導的“細度”;其二,實習資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習的“深度和廣度”;其三,按照“簡單線性實習模式”組織實習,由于四門課程各自獨立進行,制約了4門課程綜合性、設計性實習內容的創新與實踐;其四,連續幾周進行同一教學課程的教學實習,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實習內容失去新鮮感從而產生“實習疲勞”。這些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 實踐教學環節優化與改革的基本思路與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項目組認為現行教學計劃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有必要對現有教學計劃進行優化??紤]到水產專業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的季節性因素,充分尊重教學規律,以保證實踐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目的,經討論后提出以下實踐教學環節優化設計與實施的基本思路和建議。
2.1 充分發揮試驗站平臺功能,將部分課程的理論講授和教學實習合并為1個教學單元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安排中,由于校內缺乏必要的教學實習基地,因此往往將一門課程的理論講授和實驗、教學實習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兩個教學單元,一般先在校內進行課程的理論講授和實驗,然后組織學生在適當的時間前往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完成教學實習環節的教學任務。由于水產科學專業教學實習受生產的季節性因素影響,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諸如理論講授與教學實習環節銜接不緊密、教學實習環節在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問題而影響實踐教學質量[326]。隨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建設的不斷推進,其教學、實驗、實習和生活等條件不斷完善,其教學功能日益凸顯,目前該站基本具備了完成部分課程理論講授和實驗的教學條件。因此,為了有效解決目前制約部分主干課程在教學實習安排上存在的問題,可考慮充分發揮試驗站平臺功能,將部分課程的理論講授和教學實習合并為1個教學單元并全部安排在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進行,這樣即可按照邊理論講授、邊實驗、邊實習的原則,還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安排教學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建議學校和學院進一步加大對試驗站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完善教學、實驗、實習和生活等條件,以促進較多門課程按照理論講授和教學實習合并為1個教學單元的模式在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完成教學計劃。
2.2 將4門重要的主干課程“捆綁”安排在每年漁業生產的黃金時間,以提高教學質量
在水產科學專業2008版培養方案中的17門學科基礎課和7門專業課是其最為重要的主干課程,其中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和養殖水域生態學是其中重要的2門學科基礎課,名優水產動物養殖學和水產動物病害學是其中重要的2門專業課。上述極其重要的4門學科主干課程的共同特點是課時量大且均包括理論講授、課程實驗和教學實習三部分教學內容(見表1),其中實踐教學環節在保證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8]。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進行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建議將上述4門主干課程的開課和完成時間“捆綁”安排在每年漁業生產的黃金時間即每年的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上旬期間,如果以每周安排22學時計,上述4門主干課程共計460個學時為期21周的教學任務正好在此期間順利完成。這樣不但可以保證理論講授、課程實驗教學內容的全面完成,而且由于教學計劃正好是每年漁業生產的黃金時間,有利于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實習環節,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9]。
2.3 將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提前于第6學期開始,與其它教學工作穿行
綜合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是2008版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水產科學專業綜合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共安排16周的教學計劃。在現行教學計劃中,該教學任務的完成時間被確定在第七學期的后期和整個第8學期,即在學生畢業的上一個自然年度的11月(在陜西其常規的生產過程已基本結束)到畢業當年的5月中旬(在陜西的大部分地區其常規的生產過程才開始1個月左右),期間學生可真正用作生產實習和結合漁業生產必須在生產現場進行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研究時間十分有限,一方面受時間影響綜合生產實習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同時也導致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在近年來出現了依托實驗室分析完成的畢業論文逐年上升、而結合漁業生產在生產一線完成的畢業論文逐年下降的不平衡現象。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將水產科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提前于第6學期開始,與其它教學工作穿行。具體而言,就是在第5學期末或者第6學期由該專業任課老師確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方向和題目,經過老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確立雙方的指導關系,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具體指導下首先查閱相關資料并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在完成其它教學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每年漁業生產的黃金時間穿行綜合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研究工作,以強化學生對整個漁業生產的感性認識和解決生產中具體問題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10,11]。
1.1基本概況
佛子嶺、磨子潭兩水庫位于安徽省霍山縣境內,均屬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庫,兩庫形成梯級,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養殖等綜合利用。兩庫常年平均水位相應庫容7.9億立方米(其中佛子嶺水庫為4.83億立方米,磨子潭水庫為3.07億立方米),兩庫共有來水面積18.4萬公頃。
佛子嶺水庫始建于1954年,可養面積1200hm2,1956年投放魚種,1957年捕撈成魚;磨子潭水庫始建于1958年,可養面積466.7hm2,1960年投放魚種,1961年捕撈成魚,漁業利用50余年。由于兩庫地理位置同處于一個山區,同處一個類型的地帶,所以水庫的生態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氣溫、水溫、溶解氧、各飼料生物含量和各營養鹽類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水庫漁產量有過高產的記錄,也經歷過低產的波動。
1.2漁業發展現狀
兩大水庫的漁業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建庫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撈,漁產量逐年上升。第二階段為第二個10年。由于放養品種、規格的不適應,敵害種群的危害和防逃設備的不完善,致使產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階段為第三個10年。針對上述出現的矛盾,不斷完善苗種體系,完善攔魚防逃設施,調整放養結構和積極發展網箱養魚,使兩水庫漁業產量逐步恢復。1986年,佛子嶺水庫創下建庫以來歷史最好水平,達327.5t,均產達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庫創下建庫以來的最高產量,達到140t,均產達300kg/hm2。第四個階段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開,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漁政管理因缺乏人員、資金和必要的技術設備及山區、庫區、貧困地區的特點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原處于主導地位的國營漁場因而處于破產倒閉狀態。因此,水面處于拋荒狀態,無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兩庫庫區群眾和漁場職工僅靠養殖網箱和捕撈少量存魚和庫里的野雜魚來維持生產、生活。盡管如此,在水庫的合理放養、合理捕撈、防逃技術、控制敵害魚類種群、發展網箱養魚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經驗和成功做法。大體可歸納為:①投放適應水庫生長的我國主要養殖品種四大家魚,完善苗種生產體系,保證和滿足水庫魚種投放的需要,并不斷改善放養結構;②密切注意水庫魚類種群的變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敵害種群的發展和危害,使人工放養的種群始終占據優勢,危害種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兩庫都有防洪的任務。因此,完善攔魚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庫漁業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④擬定合理的捕撈強度,充分利用水體和魚類最佳生長期,不間斷地做好自然經濟魚類的增殖和保護工作。
2可持續性發展探討
2.1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庫漁業生產機制
應本著有利于開發和發展,有利于改變只向水庫索取、不向水庫投入的原則,改變一家投入多家索取、不斷產生利益矛盾的狀況,既要能統又要能調。
2.2兩庫漁業發展潛力
2.2.1市場需求潛力大。我縣目前人均占有水產品量不到10kg,遠低于全省25kg、全國34.6kg的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因此,生產出綠色無公害優質水產品仍然會長期暢銷市場。2.2.2可供開發利用的水面大。兩庫可養殖水面1666.7hm2,可用來進行天然投放、庫灣養魚和網箱養魚。如果按天然魚產量300kg/hm2計算,兩水庫每年的天然生產力至少在500t以上。
2.2.3引進和開展名特優品種養殖是水庫開發的新課題。開展名特優品種養殖,是開發大水面一項新的工作,是提高水庫生產力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利用水庫的自然優勢,適當在水庫發展名特優水產品,有著非?,F實的意義,也是走高效漁業的一條可行之路,如佛子嶺水庫利用網箱養殖鱖魚和斑點叉尾鮰,利用流出的庫水開展鰻魚養殖,每年可產優質魚700t,產值近5000萬元。
2.3兩水庫漁業發展對策
2.3.1切實保護兩水庫水域生態環境。目前,水庫兩邊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兩庫上游無任何工業污染,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是我省當前少量存有的無污染養殖區域。因此,必須保護好現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確保水域不受污染。一要在制定其他發展規劃或興建水利工程時,要充分考慮到水庫生態環境的保護,把水庫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第一大事來研究;二要禁止在水庫上游興建工業廠礦,保護清潔水源,同時也要防止漁類自身污染,如網箱養魚密度不可過大;三要強化漁政管理,嚴禁毒、炸、電等違法行為,對特種水生動物的棲息地、繁殖場、索餌場,應建立水域生態自然保護區。
2.3.2合理放養主導品種。青、草、連、鳙、鯉、鯽、鳊魚是我國傳統的養殖品種,也是兩庫養殖的主要魚類,在目前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城鎮,這些品種與目前的消費水平相適應,而且還有相當的消費時效,消費既不會過剩,也不會過時。在對大型水庫可持續發展方面,仍然應以這些魚類的養殖為主,同時堅持不懈地做好鯉、鯽、鳊等優質魚種的自然增殖與保護工作,使水庫生物餌料得到充分利用。
2.3.3調整漁業經營模式,合理開發水體資源。當前,水產界面臨著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最重要的是要轉變觀念。一要實現從追求單一產品(魚)到復合產品的轉變;二要實現從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質和量的統一;三要實現從只追求經濟效益到追求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的統一。在產品的開發方面,要努力適應生態條件的要求,從單一層次、單一產品的經濟方式轉向多層次、多方位、復合產品的開發。在養殖生產方面,要遵循清潔生產的原則,實行生態養殖,提供綠色產品。在經營方式上,要改變單一的養殖模式,推行水面多種形式經營,包括租賃、承包、股份制等,實現水面商品化,充分利用水體的交通優勢,大力開發旅游、觀光,休閑、游釣業。
2.3.4加大科技投入。大水面的開發,不是簡單的投放和管理,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學的決策管理和科學的養殖技術,這就要求水產科技工作者,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掌握和探索新的養殖技術。同時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普及養殖新技術,依靠科技來提高開發效益,達到可持續發展。
2.3.5加強品牌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嚴格實行行業法規化管理,在生產環境、苗種選擇、養殖管理、產品上市、檢驗檢疫等方面把好關,生產出無公害、綠色水產品,要注重品牌申報,做大做強品牌文章,占領市場份額。
2.3.6加強對外交流。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進漁業人才和資金,實現兩庫大水面與我國發達地區在技術信息、人員等方面的全面交流。
論文摘要漁業養殖是漁民致富的途徑之一,而地方經濟的發展忽視了環境保護,漁業污染事故侵害了漁民的權利、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從漁業污染事故調查入手,結合本地現狀,提出了防止污染的探索性建議。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受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影響,漁業水體污染情況十分突出,內陸漁業養殖水域污染事故時有發生,給漁民造成了慘重的損失,制約了漁業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社會穩定。為了切實保護漁民的合法權益,積極扶持弱勢產業,維護水環境的生態穩定,加快漁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積極構建和諧社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的規定,漁政機構要加大對排污單位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認真履行法定職能,努力提高漁政隊伍保護漁業環境的執法能力,加強漁民維權能力和自我防范的意識,充分體現“依法治漁、強化管理、公正嚴明、服務漁業”的宗旨。為預防漁業養殖水域污染事故的發生,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管理對策。
1提高排污單位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
為了做好漁業水域預防污染的工作,漁政機構的執法人員要經常深入污水排放單位,重點宣傳漁業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利用媒體曝光的已經追究了相關人員責任的污染事故,作為典型教材來教育和警示排污單位,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和法律觀念,并能換位思考問題,認識到提高經濟效益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漁民的利益為代價,要舍棄先污染后治理、爭功近利的舊觀念,樹立先治理無污染、從長計議的新思維,要對社會負責,給后代留下一方凈水。要消除排污單位對超排污水存有的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補牢”的教訓,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治理污染。通過對排污單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傳,提高了他們對保護漁業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他們防治污染的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心,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漁業污染事故與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漁業養殖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提高漁政隊伍保護漁業環境的執法能力
針對這項執法難度大、業務技術要求高、責任心強的工作,漁政執法人員要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斷加強政治思想、道德素養、業務水平建設,努力學習漁業環境保護的法律知識和漁政執法的實體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執法人員經常和排污單位打交道,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嚴格遵守農業部漁業行政執法的六條禁令,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強化執法能力,提高執法水平,完善執法措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點,找準突破口,實行針對性有效管理。為了適應當前預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準漁政機構檢測水質的法定資質,充實水環境監測的專業人才;執法人員要經常到養殖水域監測、監視和評估水質狀態,對上游來水及水源要加強監控,到了汛期要讓漁民對養殖水體加強防護措施,為及時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廣無害化養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為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穩定,減輕漁業污染危害奠定基礎。
3履行法定職能,加強對排污單位的監管力度
《環境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薄端廴痉乐畏▽嵤┘殑t》第十八條規定:“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進行檢查時,根據需要可以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下列情況和資料……”根據上述規定,為了確保漁業水環境的安全,漁政機構要促使排污單位認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執法人員要經常深入排污單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要了解他們的生產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時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防患于未然?!端廴痉乐畏ā返诙藯l第二款規定:“造成漁業污染事故的,應當接受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調查處理?!钡谖迨龡l第二款規定:“造成漁業污染事故……由事發地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鄙鲜龇蓷l款明確了漁政機構的調查處理職能。為了依法維護弱勢漁民的權益,有效地預防水質污染,漁政機構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來制約違法排污活動,加大對排污單位的行政處罰力度,讓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訓,促使其積極治理污染。
小編發現很多作者對論文的參考文獻都不是很重視,都認為只要把論文的內容寫好就可以了,參考文獻就隨便寫幾個,這樣寫出來參考文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本篇主要介紹了鹽堿地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在鹽堿地論文寫作時提供方向。
鹽堿地論文參考文獻:
[1]林巖。鹽堿地發展能源作物蓖麻產業的可行性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2.
[2]徐慧。鹽堿地產權安排的農戶行為響應研究[D].南京大學,2012.
[3]鄭永宏。滄州濱海區鹽堿地整理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
[4]李取生,李秀軍,李曉軍,王志春,宋長春,章光新。松嫩平原蘇打鹽堿地治理與利用[J].資源科學,2003,01:15-20.
[5]徐慧,黃賢金。土地利用政策與鹽堿地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農戶參與意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3:154-160.
[6]楊福,梁正偉。關于吉林省西部鹽堿地水稻發展的戰略思考[J].北方水稻,2007,06:7-12.
[7]張培通,李春宏,郭文琦,張恒友。江蘇省構建沿海灘涂鹽堿地甜高粱產業技術體系的設想[J].江西農業學報,2013,02:17-20.
[8]李汶蔚,董先治,陳詩琪,劉美麟,彭夢楠。吉林省鹽堿地作物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6:150.
[9]楊富億,李秀軍,王志春,趙春生。東北蘇打鹽堿地生態漁業模式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04:183-186.
[10]姜麗芳。鹽堿地改造項目績效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22:17-18.
鹽堿地論文參考文獻:
[1]趙國臣,郭唏明。吉林省重鹽堿地生態農業及人才培養事業科技與示范[J].農村天地,2000,06:32.
[2]秦韌,王學鋒,劉樹堂。鹽堿地改良研究進展-東營市河口區“上農下漁”改良模式[J].當代生態農業,2005,Z1:32-34.
[3]李彬,王志春,孫志高,陳淵,楊福。中國鹽堿地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02:154-158.
[4]岳耀杰,張峰,張國明,張化,徐品泓,王靜愛。濱海鹽堿地利用變化與優化研究--以黃驊市“臺田-淺池”模式為例[J].資源科學,2010,03:423-430.
[5]徐仁海。內蒙地區次生鹽堿地防治措施的探討[J].中國水利,1962,09:22-28.
[6]吳寶新。鹽堿地水果生產的經濟效果[J].新農業,1980,15:26-27.
[7]薛鳳霄,閻贊堯。應縣鹽堿地的綜合治理[J].山西農業科學,1983,08:5-6.
[8]付興國。從土地規劃角度談黃淮海平原鹽堿地資源的開發治理問題[J].河南科技,1983,06:8-11.
[9].東北及內蒙四省區水利科協作鹽堿地改良技術討論會會議紀要[J].內蒙古水利科技,1984,01:2-4.
[10]陳秀玲,方生。鹽堿地的綜合治理與經濟效益[J].中國水利,1984,02:25-26.
[11]伍黎芝,底艷。干旱區鹽堿化土地整理工程實證研究--以陜西省蒲城縣鹵泊灘土地整理項目為例[J].農業工程學報,2005,S1:179-182.
[12]金連勝。吳橋縣在鹽堿地上創出噸糧田[J].河北農業科技,1990,04:5-6.
[13]楊力。遼寧省紫豐葡萄第二次協作網會在省鹽堿地所召開[J].鹽堿地利用,1986,05:46+6.
[14]尤彩香。大力開發利用沿海鹽堿地擴大棉花種植面積[J].中國棉麻流通經濟,2012,01:10-12.
[15]王文杰,賀海升,祖元剛,趙修華,楊磊,關宇,許慧男,于興洋。施加改良劑對重度鹽堿地鹽堿動態及楊樹生長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9,05:2272-2278.
[16]關元秀,劉高煥,王勁峰?;贕IS的黃河三角洲鹽堿地改良分區[J].地理學報,2001,02:198-205.
[17]羅廷彬,任崴,謝春虹。新疆鹽堿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干旱區研究,2001,01:46-48.
[18]張建鋒,張旭東,周金星,劉國華,李冬雪。世界鹽堿地資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5,06:32-34+111.
鹽堿地論文參考文獻:
[1]劉陽春,何文壽,何進智,沈振榮。鹽堿地改良利用研究進展[J].農業科學研究,2007,02:68-71.
[2]李茜,孫兆軍,秦萍。寧夏鹽堿地現狀及改良措施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07,33:10808-10810+10813.
[3]賀海升,王文杰,朱虹,祖元剛,張衷華,關宇,許慧男,于興洋。鹽堿地土壤改良劑施用對種子萌發和生長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8,11:5338-5346.
[4]劉建紅。鹽堿地開發治理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8,12:51-53.
[5]吳立全。鹽堿地改良模式現狀與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02:51-52.
[6]賈廣和。鹽堿地綜合整治與開發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8,04:112-114.
[7]馬奔,黃賢金,陳志剛,呂曉,王佳麗,徐慧,張墨逸。區域鹽堿地改良技術的農戶選擇意愿及影響因素--基于江蘇省濱海鹽堿區133戶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3,02:202-210.
[8]郭世乾,崔增團,傅親民。甘肅省鹽堿地現狀及治理思路與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04:75-79.
[9]牛東玲,王啟基。鹽堿地治理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02,06:449-455.
「關鍵詞漁業權、法律構造、物權效力、漁業權轉讓
筆者曾就漁業權的界定和法律性質、漁業權的類型、漁業權的母權、漁業權的行政許可諸問題撰文探討,仍有漁業權制度的法律構造、漁業權的物權效力、漁業權的轉讓、漁業權與水域的關系、漁業權的補償等問題需要討論。限于篇幅,本文僅就前三個問題發表意見,拋磚引玉。
一、漁業權制度的法律構造
(一)在日本法上的法律構造
日本《漁業法》把漁業界定為水產動植物的采捕業、養殖業(第2條第1項),區分為定置漁業(第6條第3項、第14條等)、區劃漁業(第6條第4項、第14條等)、共同漁業(第6條第5項)和指定漁業(第52條-64條)等。
其中的指定漁業,是指漁業者欲經營以政令規定的依靠船舶從事的漁業,每只船舶必須得到主管大臣的批準(第52條第1款)。日本的《漁業法》未賦予指定漁業以獨立的漁業權類型,但學說認為,它雖然不是漁業法上的漁業權(Fishing rights),卻屬于《日本民法》第709條所規定的權利。(注:何世全:《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濟》,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第48頁。)
日本《漁業法》未將游客乘漁船游覽觀光視為一種漁業經營形態,其有關乘漁船游覽觀光的規則主要是規范漁業權人和游客之間的關系,旨在避免游客濫捕用于增殖的漁源,防止游客干擾漁場秩序。其《游漁船業適正化法律案》(1988年12月23日)第1條明示立法目的,主要是確保游釣者的安全,維持漁場秩序的安定,似無賦予漁業經營權能之意。(注:何世全:《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濟》,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第48頁。)
從權利的角度觀察,日本《漁業法》明文規定了漁業權(第6條等)和入漁權(Entry right)(第7條等)。其中,漁業權又分為定置漁業權、區劃漁業權與共同漁業權(第6條第2項等)。
所謂定置漁業權,系指在設網場所捕魚和在北海道以鮭魚為捕獲對象的權利。在北海道捕獲鮭魚,在沖繩于最時水最深15米以上的場所設網捕魚,在瀨戶內海進行建網漁業,在陸粵灣進行落網漁業及建網漁業,在其他水域于最時水最深27米以上場所設網捕魚,均須具有定置漁業權。所謂區劃漁業權,系指經營區域內漁業的權利。
所謂區劃漁業,包括第一種區劃漁業,即在一定區域內敷設石瓦、竹、木等而經營的養殖業;第二種區劃漁業,即在以土、石、竹、木等圍起來的一定區域經營的養殖業;第三種區劃漁業,即除前兩種以外的,在一定區域內所經營的養殖業。所謂共同漁業權,系指經營共同漁業的權利。
所謂共同漁業,系指下列共同利用一定水面而經營的漁業:1、以藻類、貝類或主管大臣所指定的固定性水產動物為目標的漁業;2、以敷設非移動的網具而經營的漁業和第5所規定以外的漁業;3、拖網漁業、筌網漁業、拖船網漁業、第5所規定以外的飼付漁業或人工魚礁漁業;4、第5所規定以外的寄魚漁業或狩獵釣魚漁業;5、在內水水面或主管大臣所指定的相當于潮沼的海面上所經營的除第1所規定以外的漁業(第6條)。
所謂入漁權,系指根據設定行為,在屬于他人的共同漁業權或特定區域漁業權(即以海苔、牡蠣養殖業、藻類養殖業、珍珠貝母養殖業、小型養殖業的漁場作為客體的漁業權)的漁場,經營此類漁業權內容的全部或一部漁業的權利(日本《漁業法》第7條)。論其法律性質,可從以下三方面把握。
1、入漁權系作為入會(參與共同作業)漁業關系規范的方案,被置于入會漁業團體的管理下,而采取的權利類型。從而,如果略去入漁權系成立于他人的入漁漁場這點,則入漁權在本質上與組合管理漁業權相同。就是說,入漁權并非入漁權人經營自己漁業之權,而是在屬于他人的入漁漁場參與共同作業的權利,入漁權人屬于在組合管理下的組合成員,遵循著組合制定的“入漁權行使規則”經營入漁權漁業。所以,入漁權二分為管理的權能和行使的權能,二項權能各有不同的領域,與組合管理漁業權具有相同的特色。
2、入漁權以經營漁業為內容,在這點上也與漁業權相同,二權同屬于物權。入漁權雖然基于合同產生,卻非債權,權利人不僅可以向共同漁業權人或者特定區域漁業權人主張入漁,從事采捕水生動植物的活動,而且對于無正當事由侵入入漁權漁場的第三人亦可直接主張排除妨害、損害賠償,無須本權人的介入。
3、入漁權以共同漁業權和特定區域漁業權為本權,必須隨著本權而存在,凡逾越本權的可能范圍的,在該范圍內入漁權不成立。本權所受的限制,也是對入漁權的限制。另一方面,入漁權對本權也是一種限制(限制物權)。(注:許劍英:《海洋法與漁業權》,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2月版,第139頁。)在入漁權的范圍內,本權人就其內容的實現必須讓與入漁權,形成入漁權優先于本權的效力。(注:井出正孝:《漁業法》(新法學全集第33卷),日本評論社1940年版,第151頁。)本權為區劃漁業權場合,入漁權人受讓區劃漁業權的經營漁業的內容,區劃漁業權人不再從事該項漁業活動。
與此有別,本權為共同漁業權場合,因共同漁業權和入漁權要共享同一漁場及其資源,所以容易滋生糾紛。一是共同漁業權的行使本身當然不能排除入漁權。二是入漁權應有的作用水域,需要共同漁業權人讓與,其范圍如何,需要依據設定入漁權的合同進行解釋,而后予以確定。舍此似無他途。本權人是否可以設定第二位序的入漁權?答案應是肯定的,因為這是本權行使的表現。但是,另一方面,本權人負有不得侵害既有入漁權人合法權益的義務,所以,只能在不損害既有入漁權人合法權益的范圍內設定第二位序的入漁權。(注:許劍英著前揭《海洋法與漁業權》,第140頁,第139-140頁,第137頁。)
應予指出,入漁權,起初僅僅局限于內國海域的范圍,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的變遷,便經由對外漁業合作協定的方式,它已經擴展到進入他國海域入漁。這使入漁權的作用海域在范圍上發生了變化,同時也衍生了不少漁業糾紛,需要認真應對。(注:許劍英著前揭《海洋法與漁業權》,第140頁,第139-140頁,第137頁。)
(二)在中國臺灣法上的法律構造
中國臺灣模仿日本《漁業法》制定其漁業法,(注:許劍英著前揭《海洋法與漁業權》,第140頁,第139-140頁,第137頁。)于1991年2月1日修正通過的《漁業法》把漁業區分為漁業權漁業(第15條-35條)、特定漁業(第36條-第40條)和娛樂漁業(第41條-第43條)。其中所稱的漁業權,分為定置漁業權、區劃漁業權、專用漁業權。所謂定置漁業權,系指在一定水域,筑磯、設柵或設置漁具,以經營采捕水產動物之權。所謂區劃漁業權,系指區劃一定水域,以經營養殖水產動植物之權。所謂專用漁業權,相當于日本法上的共同漁業權,系指利用一定水域,形成漁場,供入漁權人入漁,以經營采捕水產動植物的漁業、養殖水產動植物的漁業、以固定漁具在水深25米以內采捕水產動物的漁業之權(第15條)。所謂入漁權,系指在專用漁業權的范圍內經營漁業的權利(第16條)。
特定漁業,相當于日本漁業法所稱的指定漁業,系指以漁船從事主管機關指定的營利性采捕水產動植物的漁業,其指定的范圍,包括漁業種類、經營期間及作業海域,并應在漁業證照上載明(中國臺灣《漁業法》第36條)。在水產資源的保育、漁業結構的調整、國際漁業協定或對外漁業合作條件的限制諸情況下,主管機關可以對各特定漁業的漁船的總船數、總噸數、作業海域、經營期間及其他事項,予以限制(中國臺灣《漁業法》第37條)。漁船及船員在國外基地作業,應經“中央”主管機關核準(中國臺灣《漁業法》第39條前段)。
娛樂漁業,系指漁業人提供漁船,供以娛樂為目的,在水上采捕水產動植物或觀光的漁業,該漁業人應向主管機關申領執照(中國臺灣《漁業法》第41條)。娛樂漁業進入專用漁業權的范圍內的,應取得專用漁業權人的許可,并遵守其所訂規章。對此申請,專用漁業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第42條)。于2000年8月28日修正通過的《娛樂漁業管理辦法》規定,上述所謂觀光,是指乘客搭漁船觀賞漁撈作業或海洋生物及生態的休閑活動(第2條第2項)。上述所謂娛樂漁業漁船,是指現有漁船兼營、改造、汰建,經營娛樂漁業的船舶(第4條第1項)。其總噸位以1噸以上未滿50噸、船齡不超過15年為限。舢板、漁筏不得經營娛樂漁業(第6條)。舢板或漁筏得以3艘汰建10噸以下娛樂漁業船1艘(第7條)。娛樂漁業經營期間最長為5年,但不得超過船舶檢查及保險的有效期;如需繼續經營,應于娛樂漁業執照期滿前3個月內申請換照(第12條)。娛樂漁業采捕水產動植物的方法以桿釣、一支釣、曳繩釣為限(第14條)。
盡管該《漁業法》對特定漁業、娛樂漁業未明確為漁業權的類型,但學說卻認為存在特定漁業權和娛樂漁業權,并進而把定置漁業權、區劃漁業權、專用漁業權劃入狹義漁業權的范疇,將入漁權、特定漁業權、娛樂漁業權納入廣義漁業權的行列。就漁業權存在的水域而言,狹義漁業權和入漁權皆在沿海,(注:許劍英:《論漁業權》,《法學叢刊》第36卷第1期,1991年1月,第115頁。)而特定漁業權則多存立于遠洋和近海,由此可見特定漁業為整個漁業經營的重心。(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濟》,第11頁,第12頁。)狹義漁業權、入漁權和特定漁業權所經營的漁業,均為以所得漁獲物或其交換價值來營利的漁業。與此不同,娛樂漁業是通過提供漁船供游客休閑、垂釣,收取傭金或者獲得報酬,從而獲得利益,而非直接以取得漁獲物或其交換價值來營利。(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濟》,第11頁,第12頁。)關于入漁權的取得,中國臺灣《漁業法》第19條規定:“經核準經營專用漁業權之漁會或漁業生產合作社應訂定入漁規章,并報請主管機關核定。非漁會會員或漁業生產合作社社員之入漁,應另以契約約定之?!?/p>
關于入漁權的存續期限和讓與性,中國臺灣《漁業法》規定,入漁權除繼承及讓與外,不得為他項權利或法律行為的標的(第30條);入漁權的存續期間未經訂定者,與專用漁業權的存續期間相同(第31條);專用漁業權人得向其入漁權人收取入漁費,其數額在入漁規章或契約內定之(第32條)。
歸結上述,可知中國臺灣漁業法上的入漁權具有如下規定性:1、入漁權植根于專用漁業權,以專用漁業權的存在為前提,所以,入漁權必須在專用漁業權的范圍內經營。2、入漁權的產生,乃基于專用漁業權人與入漁權人雙方之間的合同,而非主管機關的核準。3、入漁權必須遵循入漁規章辦理,對于非漁會會員或漁業生產合作社社員的入漁,應該另外簽訂合同,無此合同,則無入漁權??梢?,入漁權對于非入漁權人來說具有排他性。4、入漁權的存續期間不可超過專用漁業權的期間。(注:陳俊佑:《我國專用漁業權管理制度之研究》,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4年),第44頁。)
(三)在普通法系上的法律構造
普通法系將采捕水產資源及交換水產品的漁業經營類型統稱為商業性漁業(Commercial fisheries),未把商業性漁業經營賦予狹義漁業權,使之具有“物權地位”,亦未按照公法上的權利來處理;未將受保護的法益區分為權利或者利益,也就不存在對所謂權利保護周到而對利益保護較弱的現象。近20年來,英美國家對商業性漁業經營的管理觀念發生了重大變革,發展出“個體可轉讓配額”(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s)制度,使配額內的經營權可以如同財產權一樣地轉讓,使之有財產權化的趨勢。例如,在美國,漁業被分為商業性漁業和娛樂性漁業(Recreational fisheries)。在公共水域(Public waters)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基于公共信托理論,航海、商業、漁業、水質、娛樂及其他具有生態價值等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護。再如,在新西蘭,對漁業資源的管理從兩個層面來考量,一為漁業資源的養護,避免竭澤而漁;二為最有效率地利用漁業資源,滿足人類的需要。二者相輔相成,其最理想的狀態是力求達到最高持續產量的目標。(注:參見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濟》,第59-63頁。)
在美國,有限的許可證(limited licensing)既是漁業經營者獲得捕撈作業的資格,又是管理機構限制捕撈的法律手段。漁業經營者只有在符合該許可證關于捕撈者、漁船、漁具、漁區等限制時,方可進行捕撈作業。(注:陳荔彤:《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之研究》,《中興法學》第43卷,1997年12月,第237頁。)美國聯邦的漁業行政管理主要由商業部的國家海洋和大氣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下屬的國家海洋漁業處(National Fisheries Service)統管全國商業性漁業和遠洋的游釣漁業,管轄水域范圍自領海外3海里起至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由內政部管理側重在內陸淡水魚類、特殊魚類、溯河性魚類的游釣業;由各州政府負責管理各州境內的淡水和海洋漁業,海洋漁業的范圍僅限于3海里領海范圍內的沿岸漁業。(注:參見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對漁業權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濟》,第60-61頁。)漁業行政管理機構以簡單的抽簽(lottery)或者延期償付(Moratorium)等方式,選擇捕撈者、漁船或者漁具品質,發給有限的許可證。對于申請人的資格,基于個別的捕撈歷史、從事捕撈的獨立作業性和以往的捕撈成效等因素予以審核。(注:Thomas A.Clingan,The Law of the Sea,OceanLaw and Policy,San Francisco & London:Austin & Wixfield,364-367(1994)。轉引自陳荔彤著前揭《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頁,第237-238頁,第237-238頁,第238-239頁。)
有限的許可證制度在適用上的最困難的問題,是決定誰可以被允許入漁。州行政機構決定發給特定的漁業經營者許可證,可能面臨著違憲問題。假如法院發現某一特定團體已經被排除在獲得許可證的人選之外,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則限制入漁權的規劃因其違反平等保護原則而被法院宣告中止。如果許可證的頒發為有效,那么該許可證可否轉讓?倘若允許許可證自由轉讓,則會出現多數許可證最后集中于少數人或者團體之手,產生壟斷(Monopoly)和反托拉斯(Antitrust)的經濟法問題;另一方面,自由的可讓與性(Transferability)勢必促使許可證的價格上下波動,造成許可證持有者遠離捕魚活動而亦能獲取經濟利潤。此外,還可能發生將許可證作為獲取銀行貸款的擔保,產生財產權的一個態樣。(注:Thomas A.Clingan,The Law of the Sea,Ocean Law andPolicy,San Francisco & London:Austin & Wixfield,364-367(1994)。轉引自陳荔彤著前揭《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頁,第237-238頁,第237-238頁,第238-239頁。)為避免許可證持有者的既得財產權的法律糾紛,允許許可證轉讓的規劃可以包括兩項內容:一是任何許可證的轉讓均應取得行政機構的核準程序,二是限制某一團體取得許可證的數目,或者僅僅允許自然人擁有許可證。(注:Thomas A.Clingan,The Lawof the Sea,Ocean Law and Policy,San Francisco & London:Austin & Wixfield,364-367(1994)。轉引自陳荔彤著前揭《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頁,第237-238頁,第237-238頁,第238-239頁。)
個體交易配額(Individual tradable quotas),是分配給許可證持有者的可捕獲量的份額。它有兩種確定方法:一是每年決定許可證持有者的可捕獲量占總可捕獲量(Total allowable catch)的份額和比率,另一是明示每年的固定的捕獲量。許可證持有者所享有的可捕獲量的份額應該具有可讓與性,其市場價格取決于許可證所允許捕撈的魚類的價值。許可證持有者據此可以規劃擬捕撈的魚類及其數量,實現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轉讓該配額。這同樣可能導致配額集中到大型漁業企業。由于個體交易配額限制著可捕獲魚類的重量,會導致返航的漁船丟棄已經捕獲的價格較低的魚類,造成浪費。該配額是否屬于重量的限制而非數目的限制,在國際法或者國內法尚無明文。(注:Thomas A.Clingan,The Law of the Sea,Ocean Law and Policy,San Francisco & London:Austin & Wixfield,364-367(1994)。轉引自陳荔彤著前揭《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頁,第237-238頁,第237-238頁,第238-239頁。)
(四)在中國大陸漁業法上的法律構造
中國大陸《漁業法》未采用入漁權的概念,亦未用漁業權及其養殖權、捕撈權的概念,而是對漁業及其所包含的養殖業、捕撈業加以規定(第10-20條;第21-27條)?!稘O業法實施細則》還規定了定置漁業(第23條)和娛樂性游釣(第18條)。就實質內容觀察,中國大陸《漁業法》規定的養殖業,等于日本漁業法所規定的區劃漁業與第1種共同漁業之和,等于中國臺灣漁業法所謂區劃漁業加上入漁到專用漁業權漁場從事養殖水產動植物的漁業。中國大陸《漁業法》規定的捕撈業,等于日本漁業法所規定的定置漁業與第2種至第5種共同漁業之和,等于中國臺灣漁業法所謂定置漁業加上入漁到專用漁業權漁場從事采捕水產動物的漁業。當然,因無入漁權制度,中國大陸漁業法上的漁業權制度在法律構造上非常有特色。
(五)比較分析
其一,在漁業類型方面,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在劃分標準上存在著明顯差異。例如,日本《漁業法》規定有漁業權漁業、指定漁業,漁業權漁業包括定置漁業、區劃漁業和共同漁業。類似地,中國臺灣《漁業法》承認有漁業權漁業、特定漁業和娛樂漁業,漁業權漁業再分為定置漁業、區劃漁業和專用漁業。普通法系則不然,在美國,漁業被分為商業性漁業和娛樂性漁業(Recreational fisheries)。中國大陸漁業法采取養殖業、捕撈業和娛樂漁業三分法,比較簡化,若干理念亦不同于日本的和中國臺灣的漁業法。
漁業類型是漁業權的類型和態樣的基礎,同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歷史習慣、漁業經濟結構、漁業組織的形態、漁業管理模式等相適應。漁業類型對于確定漁業權是否具有可轉讓性、是否存在著代價以及代價的多少等,均有密切關系。簡言之,法律區分的漁業類型與它所確定的漁業權類型大體一致。
其二,在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其漁業法承認的定置漁業權和區劃漁業權,同中國大陸漁業法及實務運作的養殖權和捕撈權相比,在法律結構上可以尋覓到共同點;但它們設置的共同漁業權或專用漁業權和入漁權,在法律構造上則同中國法上的漁業權相差甚遠。
日本法認為漁業海域為公有水面,或曰公共用水面,歷史上形成的各個漁場由漁業生產合作社、漁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使用。這些漁業組織享有特定區域漁業權或者共同漁業權,漁民若進入漁場捕魚,得成為這些組織的會員,與漁業組織訂立協議取得入漁權(日本《漁業法》第8條)。中國臺灣地區的法律認為水資源為公物(Public things)中的公共用物(res extra nostrum patrimonium),(注:林柏璋:《臺灣天然狀態之水與水權之水之所有權》,《臺灣水利》第49卷第1期,2001年3月,第196頁。)漁業水域為自由公共水面,或曰公共水域,屬于公物,(注:陳峻佑著前揭《我國專用漁業權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頁,第43頁,第43-44頁,第42-43頁,第92頁,第96-97頁。)經由漁會或者漁業生產合作社就特定漁場申請專用漁業權(中國臺灣《漁業法》第19條),取得后再同其會員或者社員簽訂入漁權設定合同,由會員或者社員取得入漁權。在個別情況下,會員或者社員以外的人員也可以同漁會或者漁業生產合作社簽訂入漁權設定合同,取得入漁權。只有入漁權人才可以進入該專用漁業權漁場內從事漁業活動;無入漁權,則不得進入漁場采捕。(注:陳峻佑著前揭《我國專用漁業權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頁,第43頁,第43-44頁,第42-43頁,第92頁,第96-97頁。)這種專用漁業權和入漁權的法律構造最具特色,茲分析如下。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
根據縣委、農村經濟局黨委的統一部署,__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習研討,深入漁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生產者的意見和建議。領導班子成員積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作風和思想認識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 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果與共識
(一) 水產站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導和農村經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水產站緊緊圍繞“做強近海漁業”的主題,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漁業總產值超過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以上。淡水漁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的優勢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80013畝,已經被省海洋漁業廳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為我縣發展無公害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2 全縣有漁藥經營業戶41家,這兩年執法監管很嚴,41家漁藥經營業戶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經營。
3 全縣有漁用飼料加工業戶79個,其中飼料廠17家。目前調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全面監管奠定了基礎。
4 在水產技術研究方面,我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市雨濃魚類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和省海洋科學計劃課題1項,自立課題2項,編訂完成省市水產地方標準9項,發表學術論文23篇,發表論著1冊。
5 在新技術技術推廣方面先后推廣了高效低污染水產配合飼料5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200萬元,社會效益1億元;推廣了菌藻修復水產養殖環境新技術,示范10000畝,為發展我縣有機綠色漁業提供了技術和經驗支撐;推廣了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示范水面10000畝。節約用電750000千瓦時,節約地下水資源20__萬立方米,綜合經濟效益650萬元,社會效益超億元。
6 水產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動物防疫站和沈陽是雨濃魚類營養病害研究所為中心輻射全縣漁區40家病害防治網絡,每年平均處置病害上萬例,并在全縣推廣了框鯉、草魚和黃顙魚的主要病害防控技術,大大減少了病害發生。
7 在苗種檢疫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我站實施了抽檢監督,在今年全省抽檢的3組樣品中檢測均為合格。
8 在水產品安全執法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檢查30000多畝,在國家商品魚抽檢中呋喃類、孔雀石綠和氯霉素均為檢出。
9 在水產技術培訓與服務方面,我們對養殖者開展了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對與要經營業戶進行了法規培訓。我站還組建了“沈陽近海漁業網”和“北方水產病害防治資訊”兩個技術服務平臺,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病害防治、營養與飼料等20多個欄目,還開辟了專家遠程診斷咨詢系統,方便了水產養殖者的技術咨詢與病害診斷。
(二) 領導班子形成的共識
通過學習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檢查并結合工作實際,我站領導班子達成如下幾點共識:一是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沒有科學的創新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二是加大對養殖者無公害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是獲得無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實現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我們水產技術推廣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實現漁業生產規?;?、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使我們水產推廣人的最終目標。
二、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一) 存在的問題
1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偌大的8萬畝生產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除投入品如漁藥、飼料等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外,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采取得力的監管措施。
2 新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還沒有跟上時展的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強跟進。
3 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需要加強,因為它是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的基礎性工作。
4 苗種檢疫工作有待于加強,苗種是養殖的基礎,苗種的質量關系到養殖的成敗和收益,也關系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5 飼料加工戶和漁藥經營戶的原料進貨來源和渠道需要進一步監管,應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隱患根源和避免隱患。
(二) 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是政策、機制、人力跟不上發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觀
想到各觀做不到。比如我縣有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8萬畝,飼料加工業戶79家,漁藥經營業戶41家,有20__多個養殖單位,從業人員上萬人,僅靠幾個人去監管是力不從心的,主要是監管體系建設不到位,縣鄉監管機制設置不順暢。招人又沒有編,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鎮、村的機構設置不對應,我們有協調不了也管不了。
2 主觀原因是領導班子思想認識跟不上發展要求,有時一想就這幾個人,經費不足,人力孤單,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沒有從措施和辦法上下功夫,缺乏創新思維和得力措施。
三、 今后發展思路及工作目標
(一) 我縣水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1進一步加大對漁業投入品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是:針對養殖單位和養殖者印發池塘生產日志和產地證明,對水產良種場印發苗種繁育記錄手冊和產地證明,要求他們嚴格記錄生產過程管理記錄,定期抽查和檢查,對水產良種場還要實施定期苗種檢疫,實施生產過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針對飼料加工業戶和漁藥經營業戶印發進貨銷貨記錄表,要求他們記錄原料來源和進貨渠道,記錄銷售對象,定期抽查檢驗,控制貨源與去向。
2、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馴化、試驗與示范工作。引進新品種,尤其是瀕危的一些土著養殖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天然產量接近枯竭,市場需求價格高,如果試驗成功,一方面保護了品種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規模化生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3、大力推進優勢養殖品種的規?;藴驶彤a業化養殖進程。推進無公害、有機和綠色水產品養殖,大力倡導生態養殖模式。
4、大力推廣生物工程菌修復池塘養殖環境新技術和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對構建生態良好,環境優良的水產養殖環境具有生態戰略意義。
5,加大
對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生產技術培訓力度,提高養殖者的生產技術素質,對生產增效農民增收和水產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二) 未來三年工作目標
1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個。(黃顙魚、框鯉、草魚個1個,每個300畝-500畝)。
2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5個,每個300畝-500畝。
3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化生產基地3個,面積800畝以上。
4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設有機和綠色商品魚生產基地一個,面積1000畝以上。
5引進烏蘇里擬鲿新品種繁育、馴化養殖,形成規?;庇B殖基地1個,輻射周邊區縣面積10萬畝,助弄增收一億元人民幣。
【論文關鍵詞】小龍蝦;池塘養殖;種植水草;苗種放養;科學飼喂;日常管理
小龍蝦原產于北美洲,是美國淡水蝦類養殖的重要品種,1938年傳入我國,現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淡水蝦類的重要資源品種。小龍蝦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它不僅是城鄉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時也是我國大量出口的淡水水產品。安徽省2009年小龍蝦價格達到12~22元/kg,超過了常規魚類的市場價格。近年來,小龍蝦野生資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工養殖小龍蝦不但可以解決市場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筆者于2009年進行了小龍蝦的池塘養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1池塘選擇與清整
池塘凈水面積1866.67m2,坡比1∶3,水深1.2m,長方形,寬度為40m,池塘四周為淺水水域,寬度為1.5m。池塘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透明度30~50cm,pH值6.8~8.5。進排水方便,配增氧機1臺。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過多淤泥,加高加寬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設網片80cm,網片上端縫掛20cm塑料板。進排水管均用60~80目篩絹過濾,防止小雜魚卵和敵害生物進入[1]。池塘進水保持水深10cm,用生石灰1200kg/hm2溶化后均勻潑灑于池中,7d后用發酵過的豬糞6000kg/hm2撒于池底,5~7d后將池塘水深加至50~70cm。
2種植水草
小龍蝦食性雜,攝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輪葉黑藻、鳳眼蓮、水浮蓮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淺水處10%~20%面積種植輪葉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龍蝦攝食,同時為小龍蝦提供隱蔽、棲息的場所[2-4]?!拔r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但也不能過多,種植水草面積以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5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堆/hm2,用繩子系住草堆,繩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龍蝦養殖池栽植水草,不僅是小龍蝦重要的天然餌料來源,而且也是小龍蝦棲息、隱蔽的場所,但是當水草生長過于旺盛時,應撈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響小龍蝦的生長。
3苗種消毒與放養
小龍蝦能與不同的魚類混養,放養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養幼蝦,也可以夏季放養種蝦。小龍蝦種苗從野外河溝捕撈,蝦苗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附肢完整[5-6]。從野外捕撈或收購小龍蝦苗時,應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的蝦苗,不能購買離水時間過長或用藥捕獲的蝦苗,否則成活率不高。放養前經嚴格消毒,鰱鳙魚種從附近漁場購買。小龍蝦苗和鰱鳙魚種均用4%食鹽水浸洗10min,以殺滅體表細菌和寄生蟲,放養時間在3月。小龍蝦規格為3cm,放養30萬只/hm2;鰱魚規格為25cm,放養3107尾/hm2;鳙魚規格為26cm,放養1018尾/hm2。
4科學飼喂
小龍蝦食性雜,以水體中有機碎屑、水生植物和動物尸體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種飼料。飼料采用鯉魚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飼料“四定四看”(即定時、定量、定質、定位,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龍蝦攝食情況),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蝦總量的3%~5%調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250kg/hm2,投喂切碎的雞腸子等動物性飼料15~30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龍蝦幼苗放養后,為了提高池塘水溫,初期保持水深50cm,后期隨氣溫升高應逐漸加深池水,通過調節水深來控制水溫,使水溫保持在20℃以上[7-8]。根據池塘水色、天氣情況、蝦的活動及攝食情況,調節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d換水1次,每次換水1/3左右;每20d潑灑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為75~150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溶氧量4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溫季節,根據天氣和池塘溶氧情況適時開啟增氧機。小龍蝦對環境適應性較強,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種水體中生長中國。
6收獲
小龍蝦在池塘能夠自然繁殖,10月發現有龍蝦苗活動后用拉網把成蝦全部捕撈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龍蝦苗種,以解決翌年生產所需苗種問題。
7參考文獻
[1]張桂芝.淺談淡水小龍蝦養殖技術要點[J].漁業致富指南,2008(6):55-56.
[2]王建國.淡水小龍蝦養殖技術要點[J].齊魯漁業,2008,25(2):46.
[3]耿俊.稻田淡水小龍蝦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1):224.
[4]任紅艷.小龍蝦養殖技術[J].農村新技術,2007(12):21-22.
[5]徐海強,軒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J].河北漁業,2009(11):23-24.
[6]周文宗,李洪濤.小龍蝦生態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07(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