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06:07: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思想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企業經營與發展中,根據職工的思想狀態與工作狀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職工進行先進的思想教育,促進職工不斷地用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來,不斷地提高企業的俄經濟效益。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管理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不斷的增強,能夠更好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能夠不斷地促進企業員工形成群體意識,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增強企業的向心力,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好地平臺。企業文化倡導企業要有一種催人向上的精神,這些精神主要包括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等等,這些精神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在傳統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方法模式陳舊,這些舊體制與新形勢下的企業管理模式完全不相適應,企業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平臺正好解決這一問題。企業文化假設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不斷地得以豐富與深刻,使的思想政治共做與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相適應,促進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不斷地提高。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不斷地拓寬。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人們再單單的追求經濟利益,還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塑造員工的集體行為。企業文化要促進員工向心力不斷增強,培養全體員工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企業文化需要規定企業中統一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方式,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最帶限度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促進勞動效率與經濟效益不斷地增強,這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這樣就會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相分離的現象,促進企業良性的發展下去。在現代管理體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為本,促進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要大力培育企業精神,形成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觀及信仰與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營造一種公平公正,有利于工作全面開展的氛圍,促進員工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中不斷地促進自身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因此,企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的載體,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為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豐富內涵,還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工作思路。
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思想政治共開展的途徑不斷地創新
企業文化不是那種硬性規定的規章制度,它需要員工自覺地遵守,是一種自覺地行為。企業文化建設能夠為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提供一些解決的措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提出一些新的對策。首先,企業文化能夠促進精神與物質的緊密結合、相互融合,企業文化中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按兩個方面,能夠促進思想理念與經營方式的緊密結合,在企業文化對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作用的時候,就更好的解決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其次,企業文化能夠促進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的結合,將管理制度中強制型的制度逐漸的變成員工能夠自覺遵守的制度,補充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空乏。另外,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的管理理念與價值觀念的統一,促進員工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不斷地增強,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佳偶方面的不足之處得到彌補。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徑。
三、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企業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提供可能。首先,企業文化在觀念上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企業文化的發展本身就是在理念上的一種創新,這就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指導。其次,企業文化在方法上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業文化的載體,不斷地豐富內容。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更好的載體,能夠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時代性與針對性,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方法與途徑,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替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及核心競爭力不斷的提高,經濟效益不但增強。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包括的門類很多,可供借鑒的地方很多,具體可以在“仁愛”“和諧”“德性”等方面能對個人產生良好的影響。首先是“仁愛”。“仁”字在儒家文化中出現了多次,傳統文化認為人生天地間,最重要的道德使命便是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斷的提高自己,通過教育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仁”者,要學會“愛人”,關懷別人就是這種理念的最好體現通過自身道德丟楊能夠至于“三德”的境界,“若行五道,必須達德,無知不能識其理,無仁不能安其事,無勇不能果其行,故必須三德也。”其次是“和諧”。傳統文化的思想便是一種中庸和諧的思想,古人還強調“禮之用,和為貴”,這種思想強調,做事要恰當,合乎原則和規律,認識自然界的一部分,萬事萬物有著自身的運轉規律,人要按照規律從事自己的活動;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在處理長輩和自己的關系的時候要憑借自身的道德,靠自身的修養去幫助別人,影響別人。現代傳統道德文化的思想也充分體現了“和諧”的博大、包容精神。再次是“德性”。這主張的是每個人從自身的道德出發來完善自我,在中國文化中,人是因為有道德,德性被作為區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嚴的體現,傳統文化要求個人從自身思想和行為出發,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精神。傳統文化講究秩序,也能有效地避免過激或對抗行為,減少代際之間摩擦與社會內耗,使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帶有濃重的人情味,較為穩固持久,對社會具有良。
(二)傳統文化對青少思想道德建設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質。自古以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協作、勤勞樸實,這些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能夠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準則,它通過規范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引導人們明禮知恥,強化個人正確的道德意識。同時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助于錘煉青少年的個人品德,學善戒惡,涵養良好的德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逐漸成為道德高尚的人,這是儒家提倡的君子操守。其次,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對如今的應試教育模式加上西方價值觀的滲透,很多青少年在人格上容易即興,出現了袁源殺父弒母,馬加爵殺人等極端事件,青少年缺乏與人共處、與人合作的意識,這些悲劇說明了部分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讓青少年學會尊敬、關心和體貼自己的周邊人和事,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培養責任心、愛心、感恩的心,做一個人文素養、文化品位、道德品質較高的人。最后,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和精神文明建設。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對建設現代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弘揚傳統,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使整個民族形成民族軟實力,能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以此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
二、通過傳統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策略
(一)把握學校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實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策略更多是訓斥、批評,學生的接受度比較差。筆者認為通過傳統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不能繼續這樣,青少年的不良思想道德更多的要靠他們自己去認識,去思考。比如可以小悅悅無人救的悲慘遭遇,以及古代的司馬光砸缸等為例進行對比論辯,讓班級小組組成不同的陣營進行論證,在課堂探討“見死不救”的對不對中形成了熱烈的氣氛,有力的揭示當今社會道德的缺失,并激發起學生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完成德育教學的目標。這樣就擺脫了那些聲嘶力竭的訓斥,擺脫了無聊的灌輸,形成了另外一種平實的風格,充分的讓大家意識到了不良價值觀帶來的辛酸。另外很多青少年年齡小,思維活躍,學校教學還可以展開一些相應的角色扮演活動課程,能夠充分的調動青少年的參與感和教育的有效性。在具體的實施中可以以董永“賣身救父”等為話題自己編個話劇,把要扮演的情景及其特征加以說明,鼓勵組員自愿扮演各個角色,自己自主的決定內容和臺詞,最好包含矛盾和克服矛盾的劇情沖突。在寬容、安全的氣氛下,學生通過投入演出來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深入地了解真實情況和他人的感受,了解對與不對到底在何處。這種模式能讓青少年了解傳統文化的奧妙,這樣都可以更好的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二)掌握社會教育
學校和社會組織可以相互組織課外活動,增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和倡議,如組織“為家長洗一次腳”、“一日打工者”、“一日小老師”“一日交警”等具體的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到各行各業的不易以及自己曾經的不良行為,活動之后可以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慨,這樣會在不同學生之間的帶動下行動起來。還要加大一些實踐文化的宣傳力度,注意挖崛正反兩方面的典型,然后采取適當的段加以宣傳,宣傳社會里的好人好事,用典型的力量去影響、感化被教育者人的思想,引導他們從多種多樣的思想行為中分辨出哪些是需要弘揚的,是學習的榜樣,而哪些是應該抑制、是應該堅決給予取締的。還可以建設一些書法社、圍棋社、象棋社等組織機構,幫助青少年閑暇時間多貼近傳統文化,少接觸不良信息。只有在實踐中,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的行為和問題都能夠得到糾正,自我修養和社會文化價值觀顯著提升,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三)注重家庭教育
一個人價值觀念的萌發和價值觀的養成都是和家庭有關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中離不開父母的輔助。作為父母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父母也要多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禮貌待人,孝敬孩子的爺爺奶奶,堅守誠信?,F代社會流行起了傳統價值觀,很多傳統家訓對指導孩子教育非常有用,如司馬光一生侍親至孝,當他的父母相繼病病歿后,他“毀瘠如禮,哀不自勝”,既傷痛父母雙亡,更深感孝道重要,於是閉門鉆研孝經,曾說“:孝經文字雖不多,然立身治國之道,盡在其中矣。”司馬光的孝行,深深影響兒子司馬康,他生性至孝,遺留給后代子孫就是孝以侍親、忠以事君、誠以待人、儉以養德的家風,這對調節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促進家庭和睦、和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吸收這種特色,對日常生活進行統籌安排,家庭成員以身作則,為社會辦實事,尊敬長輩,善待老人,鄰里互助,團結無糾紛。
三、結語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文化滲透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交流日漸頻繁。任何“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的實現”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所擁有的,有別與其他生物的本質特征,是文明發展、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語言擁有鮮明的民族性、區域性、歷史性及文化性特征,語言在表達形式上會伴隨文化的演變而發生變化。究其原因在于語言是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可以借助語言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語言我們可以知曉異國的風情、民族的歷史及當地的習俗。所以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滲透融合起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及掌握語言,特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目的語習得者可以通過理解、感受文本中所蘊含文化因素[1],對目的語的表達形式、內涵進行深入地認識。
一、英語閱讀教學文化滲透的基本內涵
首先,加強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文化滲透是語言教學的基本需求。文化是借助語言表達的方式得以傳播和體現的,語言又屬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與增強不僅與句型結構、修辭、語法、詞匯等知識有關,還與自身的文化背景有關。由于英語語法、句式、詞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內涵,只有學生全面了解英語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文化思想、文化內涵及文化知識,才能對英語閱讀中的“潛層意義”有所了解。當然在英語寫作、語言表達、語言翻譯及聽力等層面,教師加強英語文化滲透,可以豐富學生群體的文化圖式,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理解語言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讓英語應用更契合社會實際。其次,加強文化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學習的根本目標是實現跨文化交流與交際。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對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日漸提升。在閱讀材料中滲透并挖掘文化思想、文化內涵,能夠幫助學生明確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異,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英語語言,可以利用英語語言全面、完整、生動、精準地表達中華傳統文化。此外,在教學實踐中,大學生普遍會遇到存在明顯“文化差異”的英語詞匯,譬如“dragon”,該詞在中國人眼中擁有“吉祥”的內涵。然而在西方人的文化視野中“dragon”卻代表著邪惡、不詳。通過加強文化滲透,學生可以從西方人的視角理解英文語句、段落或篇章的內涵,降低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所帶來的影響。再次,加強文化滲透對人才培養的幫助。大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推動社會、服務社會、發展社會的“樞紐”。根據素質教育理念和思想,我們能夠清晰地發現,文化素養不斷成為我國人才培養的基本內容與主要方向,只有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助力“文化自信”建設,才能幫助學生成為有利于國家、社會及人民的優秀人才。而加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激發學生對國家傳統文化探索的興趣,讓大學生自覺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精髓、思想的人才。最后,加強文化滲透,有利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政治交流、經濟交流日漸頻繁。然而由于傳統文化擁有鮮明的獨特性與特殊性,難以呈現在其他國家面前。但通過文化滲透,大學生可以對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充分地認識和理解,可以掌握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理念的意識,使學生積極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宣揚的主體。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困境
(一)英語教學觀念滯后
首先,缺乏對文化滲透的重視。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認為文化滲透在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傳授中,擁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從文化背景、文化理念等角度出發,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卻沒有將文化滲透融入閱讀教學實踐中。雖然,部分教師能夠積極地將文化滲透嵌入閱讀教學的不同環節中,然而文化滲透的深度、廣度、頻率卻相對有限。簡而言之,缺乏對文化滲透的重視,導致文化滲透難以充分、有效、完整地與語言教學相融合。其次,應試教育思想的制約。在現代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都普遍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影響,注重閱讀策略、語言知識、語法詞匯等理論知識的講授,而缺乏對文化知識、情感態度等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視。部分教師認為加強文化滲透勢必會影響語言理論知識、技能的傳授,從而影響學英語的教學進度。最后,缺乏對英語人才培養的正確認識。我國學者及專家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標準指出,英語人才應是能夠熟練應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可以破解各類語言方面的問題,促進我國各項文化傳播、經濟發展、政治交流的應用型人才。然而很多英語教師卻忽視了英語學科的工具屬性,缺乏對學生發展的關照,導致文化滲透的質量較低[1]。
(二)文化導入方法不足
首先,文化導入方法單一,主要以理論傳授為主。一些大學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缺乏系統科學的講授方法,缺乏對文化差異的對比,并且文化滲透方法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文化滲透”變為“文化灌輸”,學生理解及深化西方文化,變為背誦記憶西方文化,從而造成學生喪失對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文化滲透的成效不高。其次,缺乏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興起與普及轉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使社會呈現出創新發展的趨勢。大學生由于成長于信息時代,對信息化技術存在明顯的依賴感。因此教師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契合學生認知特點,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但大學英語教師在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導致文化滲透過程缺乏生動性、多元性、新穎性及趣味性。最后,缺乏文化活動。開展與文化學習相關的活動,可以豐富英語第二課堂的內容和內涵,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很少或從來沒有開展文化學習活動。并且,部分教師在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存在方法單一、形式刻板的問題,很難通過文化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2]。
(三)英語教師能力有限
首先,教材挖掘能力有限。一些大學英語教師對文化滲透與文化意識的理解還存在不夠深刻的問題,致使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環節缺失,并且教師對教材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夠充分,文化滲透存在諸多的不全面問題[3]。這種不全面主要表現為教師難以明確文化滲透的內涵,無法確定英語文化知識與英語語言教學的聯系,難以確定英語國家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對英語語言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在文化滲透或文化資源挖掘中局限于歷史文化背景上,缺乏對經濟、社會、科學等多方面文化內容的闡述。其次,文化知識匱乏、文化意識薄弱。文化知識是大學英語教師挖掘英語文化元素,是加大文化滲透力度的前提保障。然而根據相關數據調查,能夠發現,大學英語教師的文化知識相對不足,對西方文化知識了解甚少。雖然有部分英語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和積累西方文化知識,然而在跨文化交際上,卻存在中華傳統文化知識不足的現象。此外,我國既了解西方文化又熟悉中國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師相對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效率。最后,實踐能力缺乏。大學英語教師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經驗,難以通過經驗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利用西方文化,理解英語語言的內涵。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的策略
(一)轉變英語教學觀念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對文化滲透的重視。通常來講閱讀不僅指文字表達,更指文化因素滲透的過程,如果忽視文化因素,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句式、段落及語篇出現理解性偏差。因此教師應提高對文化滲透的重視,將文化滲透充分地融入閱讀教學的不同環節和過程中。無論在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應滲透相應的文化元素。其次,摒棄傳統以理論傳授為主的教育觀念。英語教師要想降低應試教育理念、思想對英語教學過程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就需要樹立科學、合理的現代教育觀念,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發展、滿足學生需求,從滿足學生需求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此背景下,學校應優化教學評價機制,弱化知識性評價的比重,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專業能力及文化素養,使教師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英語閱讀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最后,正確認識英語教育。學校應通過交流會、研討會等方式,幫助教師明確英語人才培養的重點,使其明確英語學科所擁有的工具屬性,從社會發展、國家建設及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形成以文化帶動語言教學的,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增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觀念。當然在教學觀念優化、改進及轉變的過程中,英語教師還需要形成跨文化交際、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思想,使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文化傳播功能。
(二)豐富文化導入方法
首先,摒棄理論灌輸的文化導入方法,提高“文化差異對比”的應用程度。通常來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主要包括、傳統節日、文化習俗、地理位置等內容。與我國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傳統民俗、地域習慣、文化思想存在鮮明的差異性。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容易以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理念來理解英文篇章,因此在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文化差異比較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認識西方文化、明確文章的主旨和內涵。其次,提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視頻、圖片、文字的方式,展示西方國家的民俗傳統、節日文化、思想觀念及歷史傳統。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興趣,使文化滲透更形象、更生動。但在此過程中,英語教師有必要構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素材庫,并標注不同素材所對應的文化類型及課程章節,讓文化素材可以更及時、有效、科學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文化素材中的言論、思想及理念進行優化,使其更契合我國社會主義理念,確保文化素材能夠為學生帶來正確的價值導向。再次,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本文中所指的文化活動主要指學生的課外活動,如閱讀文化書籍、雜志、報刊及網絡文章、觀看英文電影,或開展英語文化辯論會等,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探究、挖掘西方文化知識的意識,讓文化滲透過程更加順暢、靈活、有趣。最后,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在英語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應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發揮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傳統文化傳播意識的功能。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用英語表達、詮釋、解析、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法,譬如要求學生閱讀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英文文章。此外,在文化導入方法優化與改進的過程中,英語教師還可以將社會實踐與閱讀教學融合起來,使學生通過實踐探究方式,明確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和方法[4]。
(三)加強英語教師培訓
首先,提高教師的教材挖掘能力。要提高英語教師的教材挖掘能力,教師必須明確文化滲透的內涵,理解文化元素的表現形式。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將英文文章中所蘊含的經濟、體育、社會、科學、風俗、地理、天文等文化內容,滲透到閱讀教學的不同環節中。譬如,在文章中談及航空等方面的內容時,教師應從西方航空史的角度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此外,學校還需要從教師培訓的角度出發,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明確英語國家文化對英語表達形式、表達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使教師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英語閱讀中的表現,從而真正地提高教師對文化元素的認識程度。其次,豐富英語教師的文化知識。由于文化知識對教師開展文化滲透工作擁有鮮明的現實意義,但將文化知識作為教師培訓的核心內容,勢必會提高學校的成本投入。因此,在文化知識培訓上,應以遠程指導與自主學習為主。即通過線上指導的方式,明確教師學習文化知識的方向,如閱讀書籍、瀏覽網頁或下載文獻資料等;通過教師的自我學習,逐漸豐富教師的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知識。最后,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要提高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的質量,就需要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引導教師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掌握文化滲透的方向、重點及關鍵。譬如,以頂崗實訓的方式,將教師派到外貿企業實習,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提升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在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學校有必要構建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利用教師評價的方式,提高培訓成效,使“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體系”得到優化和改進,如通過對教師所掌握的文化知識進行評價,可以從培訓內容的角度,提高培訓質量。而從教師的教學實踐的角度對教師進行評價,可以幫助學校優化培訓體系和培訓方法,及時發現教師培訓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在此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識、跨文化實踐技巧,提高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文化滲透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形式,通常指將英語教學置于文化教學的背景下,通過文化教學與文化滲透相融合的方式,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深化對文化滲透的理解,提升對文化滲透的重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際、英語語言表達及傳統文化傳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蕓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華大學碩士論文,2021.
[2]夏文靖.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地方文化滲透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以哈爾濱一中職學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D].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
[3]王曉丹.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研究[D].青島大學博士論文,2019.
關鍵詞:近十年;梁漱溟思想;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274-02
目前,關于梁漱溟的思想研究已經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學術思想界對梁漱溟的關注和研究在不斷地深入。拒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將近900篇探討梁漱溟的學術論文。其中,研究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思想文章有120余篇,關于其文化思想的文章有50余篇,關于其人生的哲學思想的文章有50余篇。在著作方面,有30多部關于梁漱溟的研究作品。例如,佟自光的《飛揚與落寞:梁漱溟孤獨思考》、馬東玉的《梁漱溟傳》、閻炳華和李淵庭的《梁漱溟先生年譜》以及汪東林的《1949年后的梁漱溟》。梁漱溟的主要思想可分為三個方面:鄉村建設思想、文化思想和哲學思想。
一、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思想
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思想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爆發前,成為全國性的政治思潮與社會運動。鄉村建設,包括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是一場具有社會改良性質的建設。很多學者對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思想進行了探討,有以下代表性的觀點。
朱義祿提到鄉村建設派有一個基本見解,認為中國社會的主要問題既不是政治問題,也非經濟問題,而是文化或教育的問題。中國不需要任何的社會變革,只要加強平民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文化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政治上的出路要靠文化來開辟。梁漱溟認為,中國存在著極其嚴重的文化失調,中國政治上、經濟上的出路都離不開文化的出路。由于中國社會是以鄉村為基礎的,與西方的那些文明都市不能同日而語,因此,西方文化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王露璐和呂甜甜把鄉村建設運動看成是鄉村倫理關系的“破壞”與“救濟”。正是由于西方思想破壞了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倫理關系,因此它對中國的社會結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梁漱溟認為,鄉村是中國傳統倫理精神形成和孕育的基本單位,他認為,建設新社會組織的關鍵在于打破舊的鄉村倫理精神,建立起新的倫理關系。在梁漱溟看來,只有從鄉村精神的重建入手,開展鄉村自救式的建設運動,才能最終形成新的社會組織構造。關于鄉村建設的實踐問題,郭云波提出了重要的觀點,指出農村是鄉村建設的基本單位。梁漱溟認為,中國鄉村是倫理關系根植最深的地方,這是因為鄉村人口占了人口總數的大部分,另外,以鄉村為單位也是比較適合教育的范圍。農村教育好了,有了生機,中國也就有了希望。
二、梁漱溟的東西文化觀
梁漱溟的東西文化觀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文化三路向說。這個觀點的核心包含兩項重要內容,一個是什么是文化的問題,另一個是中西印文化的走向問題。他指出,人類滿足意欲的方式可分為意欲向前、意欲自為和意欲反身向后,此三種路向分屬于中西印三種獨立的文化體系。有學者指出,梁漱溟先生從文化主體的內在心靈世界來理解文化視覺獨特,但僅僅從意欲出發有失偏頗,他對西方文化的解讀忽視了民主科學的歷史性及其產生的必然條件;另外,其三路向直線式的演進也蘊涵著矛盾。梁漱溟文化理論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不承認各個文化系統之間存在著這樣的共同的模式,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方向。他同樣認為,不同的民族文化有著不同的歷史淵源,有不同的特征,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由于他們之間沒有一個可以比較的標準,因此不能說哪個略勝一籌。
梁漱溟的文化理論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他十分重視生命哲學,強調本能和欲望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強調本能對人的支配作用。由于強調這種本能的作用,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直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理智的文化。他將理智與直覺對立起來,認為理智是有問題的,而直覺總是對的,這就難免有偏頗之處。他認為中國文化是理性早熟的文化,而認為西方文化是理智過盛的文化。不難理解理智與直覺是不同的,但是將二者對立起來這難免有不妥之處。梁漱溟的文化理論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討論和研究。
三、梁漱溟的心性論
有學者在探索梁漱溟的人生價值和中國出路兩大問題的過程中,提出了梁漱溟多次所說的“心性”說,即所謂中國人對于人性的基本預設和預期而抱持的人生價值與人生理性――人心向善。他指出,梁漱溟認為人類心理的發展具有直覺、理智、理性三個層面。個體生命與社會生命是緊密相連的、不可分離的,形成了文化的根源。梁漱溟認為,人類選擇人性善是理智的,并且提升了道德理性的高度。他認為,人和動物在社會性上的差別就是直覺理智的人性善,人若要成為真正純粹而高尚的人,就必須使得直覺服從于理性,這樣人才會有無私的感情。這種人心向善被看做是一種道德性,因此賦予了這種人生態度的特別之處。
史炳軍指出,晚年的梁漱溟充分吸取現代自然科學知識和馬列主義理論,試圖建立一個以人心為基礎和知情意統一、真善美合一的思想體系。他將中國文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統一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拋棄了其曾經所具有的泛道德主義傾向。在《人心與人生》這本書中,他深入分析了人生與人心的關系。他認為,生命本性是渾然一體的,一切都是相通的。這種寬廣的心態,展示了他的藝術化的人生境界,同時也弘揚了生命的偉岸?!对谥袊幕x》一書中,梁漱溟拋棄了早期的本能、理智二分法而同意羅素的本能、理智、靈性三分法。他認為,只有理性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在,是生命的本身,是理性使人充分發展。
四、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
關于梁漱溟與其同時代的著名思想家的比較研究,目前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只有加強與其同時代著名人物的思想比較研究才能站在更高處看清梁漱溟思想的豐富內涵。眾學者在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同時很少關注其思想對于當今的現實意義。中國文化的道路必須是有中國特色的,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契合點。在研究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同時要看到其適應中國特色文化發展的一面,深入研究,指導當今中國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要加強梁漱溟人心與人生哲學的研究,增強國人的哲學素養。
另外,由于梁漱溟的思想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因而與社會、人生相關的領域他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還有很多學者從政治、倫理、宗教、教育等角度進行探討??偟膩碚f,近十年來關于梁漱溟思想的研究日趨精細,這使我們對于梁漱溟思想有更為精確的理解,但同時也使很多人抓不住其主要思想及其之間的關系。然而,要準確地理解梁漱溟關于人生問題的思考,就離不開對其生命踐行的考察。因此,將生命踐行和人生思考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全面把握其思想的精髓。這也正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陳來.梁漱溟選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 鄭大華.梁漱溟自述[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 李庭淵,閻秉華.梁漱溟先生年譜[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熊呂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綜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5] 耿寶銀.梁啟超文化思想研究綜述[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6] 許艷娟.梁漱溟鄉村建設的困境[J].黑龍江史志,2009,(15).
[7] 段珊珊.淺析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的文化思想因素[J].黨史文苑,2009,(2).
[8] 張宇.論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11).
[9] 楊澤本.梁漱溟的君子風范[J].四川統一戰線,2000,(4).
[10] 陳壁生.以梁漱溟為鏡[J].南風窗,2006,(6).
[11] 劉小清.梁漱溟與《光明報》風波[J].文史博覽,2004,(12).
[12] 宋薇.梁漱溟文化哲學研究[J].晉陽學刊,2005,(2).
[13] 戴逸.梁漱溟學術思想評傳[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14] 徐永源.梁漱溟的人生態度與“心性說”[J].道德與文明,2007,(3).
[15] 史炳軍.梁漱溟晚期心性論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
[16] 王露璐,呂甜甜.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的倫理蘊涵和實踐路向[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論文摘要:培養21世紀全面發展的人,必須實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兩種基礎素質。
21世紀,全球各國在經濟、社會,政治、科技、文化思想觀念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全球各國在各個領域的既競爭又相互依存的多變的復雜局面。特別是發達國家,國家集團和區域集團之間的激烈競爭與依存關系,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的競爭。因此,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21世紀國際競爭需要的以掌握高新技術和高技能為主要特征的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高技術、高技能專門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要歷史責任。這一時代特征告訴我們:在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時,首先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要有全球和國標視野,要有強烈的競爭和質量意識,要站在科學技術前沿,貫徹科學發展觀,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術、高技能人才。
人的全面發展是相對片面和偏頗發展而言的,強調人的發展應是多維度的、多樣化的、應力求完美的和諧發展。2i世紀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奠定了的堅實的基礎。人在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越來越要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發展趨勢已為世界發達國家所證實。在我國現階段不僅是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
現行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重科技輕人文,重智育輕德育,重“做事”輕“做人”的單純技術教育仍然存在。這是實用主義在人才培養上的反映,致使我國高等教育至今仍然處于一種不完整的“半人”教育狀態。
培養21世紀“全面發展的人”,必須實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兩種基礎素質。在信息和高新技術高度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人文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這里所指的人文素質是指人能否正確處理人與他人的關系(尊重人,理解人,合作共事,同情心、愛心、誠信、態度等)、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詣共存、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人與社會的關系(包括文化的、倫理的、心理的、法律的、哲理的、傳統的等)和正確對待自己(品德、敬業和價值取向等)。在我國,專業教育(約占教學總學時70%左右)占絕對主導地位的今天,強調在科學技術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社會,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青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年輕人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這些新隋況新問題的出現,給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就是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真正做到“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形成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從而起到教育人、影響人的作用。
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功能主要表現在陶冶情操,規范行為,增長知識等方面上。校園建筑、校園景觀以無聲的方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演講會、辯論會、學術報告則以有聲的活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文化的“輸出”,圖書雜志、文化活動、社會實踐以看得見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文化的、品德的教育,大學精神、大學理念則以無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這種校園文化拓寬了高校的育人渠道,增強了校園文化對學生行為觀念的引導與示范效果,使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的教育特征更加明顯。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校園文化按照“真、善、美”的最高價值目標與理想,對社會現實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對“假、丑、惡”的文化現象進行鞭撻,對各種社會力量進行凝聚和整合,從而引導高校師生行為積極向上,引領社會文化健康發展,發揮先進文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本論文首先對基本的組織行為理論進行了重點研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的海爾集團和日本的松下公司應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進行了實證分析和對比分析;最后對中國企業如何應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提出了建議。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
(1)組織行為理論的思想基礎是“社會人”,它著眼的基本點是將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利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可以有效地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可以充分地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可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基礎,組織行為理論與方法是催化劑和助燃劑;二者的合理搭配與波動均衡,可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但要懂得現代企業制度的有關理論與方法,而且還要懂得組織行為學的有關理論與方法,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全員參與、因勢利導、以人為本,是海爾集團運用組織行為理論推動企業管理的集中表現。勞資同權、人力資源核心論、尊重人性,是松下公司運用組織行為理論推動企業管理的集中表現。在組織行為理論的應用方面,中日企業既有共同點、又有差異點。從應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的總體效果而言,目前日本企業暫時勝中國企業一籌。
(4)在企業管理中、組織行為理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與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有關;應用的效果和效益,與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和員工的綜合素質有關;組織行為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推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存在跨時空的飛躍。
(5)目前,組織行為理論在中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有著廣闊的需求市場。我們應當根據我國企業推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以及加入WTO后面臨各種機遇和挑戰的實際情況,積極引進西方的組織行為理論,并結合我國有關的儒家文化思想,創新出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用以推動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點擊查看全文
論文摘要:優秀的成本管理是投資者盛而不衰的關鍵,現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運用。
1成本管理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的引領
對于“人”,我們可以學習易學,用幽默和諧家庭;用道家的相術知人善用;用中醫的醫術保護身體;用儒家的心態,感恩生命,深刻、謙和而又自信。
但在房產業——這個巨大的人居環境產業中,如何借鑒和應用傳統文化思想,卻通常只有一些“陽春白雪”在醞釀思考。修身、齊家、然后治天下,仿佛總是走不到普通的“下里巴人”。是不是真的只能這樣呢?
當然不是!普通的成本管理人員,同樣也可以深入地研究各種要素對企業“健康”的影響,做到“人境合一”,于“無為”中管理企業這個“家”。
2儒、釋、道的貫通
我們首先要先明白儒、釋、道的精神加以融匯貫通。儒:以人世的姿態出世。儒學是“官學”,是培養領導與高參的教材。真正的儒士,熱衷權勢,卻非為私欲,而是借助權勢實現利國、利民、利天下的理想。他們身人名利之中,心卻超越名利之外。
釋:以出世的姿態人世。佛家不承擔世俗工作,不追求世俗的名利,但他們積極介入社會,并承擔一項特殊的工作,即撫慰人的心靈。
道:以人世的姿態出世,以出世的姿態人世。道家的人世,順其自然;道家的出世,安然入夢。始終保持自由的心態,可出可入,無為無不為。
3房地產工程成本管理的“無為”
縱觀房產業,工程成本管理從業者眾多,它不僅需要豐富的工程造價、管理、財務、工程、法律、合同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執行決策層資金計劃的實戰操作能力。更深層次的優秀成本管理者,還需要一種與環境(企業)融合的心態,去面對日益激烈的成本控制挑戰。量身訂做、注重實戰、學以致用,才是將傳統思想融入成本管理的佳境。
《紅樓夢》中云,“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只有體會到了“無為”,才開始接受了周易思想?!盁o為”也“無不為”,每一個管理的過程就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都是一段“心的旅程”。以人世的姿態出世,以出世的姿態人世,是保持這種收放自如思想的基礎。
怎樣的成本管理才是最佳的成本管理呢?管“心”。讓企業的“身心”都符合自然規律,也就“無為”了。
4天人合一和大道至簡
“無為”即天人合一,既是周易的哲學基礎,又是最后要實現的終極理想,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萬本歸
一、大圓滿。
周易提出太極,然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無到有,成本管理出現了無數種可能。我們通常在管理中,出了問題,才去尋找“最”重要的關鍵所在??蛇@些最重要的關鍵,往往就在初期,我們最不在意的地方——“私心”。“大道至簡”,事物的發展都有自然的規律,最初的也就是最重要的。
成本管理者要學會用這個理論來分析成本的基本要素,依照八卦卦象的基本特征,找出各系統的相互關系,將管理框架根據自然規律進行規整。
5成本管理貫穿財務金融、生產科研、紀檢安全三個領域
根據易經的八卦,我們將企業分為管理系統。乾——決策指揮系統;兌——營銷服務系統;離——企業文化系統;震——生產科研系統;巽——人事培訓系統;坎——財務金融系統;艮——紀檢安全系統;坤——群眾監督系統。
在生產科研中,成本的核算要精確科學;在紀檢安全中,成本的簽證要獎懲分明。在財務金融方面,結算付款要及時有效。
杜甫的詩形容恰到好處:“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早一點不好,晚一點也不好,恰恰在春天的雨才最好。成本管理就要做到“及時雨”。
6從易經中發現的成本管理的八種方法
1)坎卦——企業與他人的經濟往來,避開陷阱是前提,即風險意識。水代表財,象征流動多變,周流不息,隱而不現;為江河、為險、為陷阱、為恐懼,這些與財務金融的許多性質對應。
水能載舟,在于它的柔順與流動,而主動示弱、流動多變性恰好是商人的主要特點;根據坎卦的爻辭,企業成本出現危機后的管理方式應該為:懲洽,整治,外援,自救,勿貪,防御。實際成本管理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強合同風險意識、對重要條款的法律、風險的慎重,這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2)需卦一成本管理的主管必須具有識時務者為俊杰的素質。欲望(投資者的需求)本身無所謂好與壞,如果能正確對待欲望不讓它們無限膨脹,就能吉利。
需卦,象征等待。孤立無援下不得已之抉擇;時機未到之前最明智的選擇。當形勢不利,或沒有多少勝算把握之際,強行突破作戰是下下策。等待是強者的自信,成本管理者如果發現時機未到,就應該及時站出來,提出等待的建議,以防止投資者的“需求”過度膨脹。
3)節卦一象征節約,所謂節制,是審時度勢暫時的克制(休整),克制時間過長,就會失去原有的斗志,故而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翱喙澆豢韶憽?,過份的節制或約束是不可取的。
優秀的成本管理者,要掌握火候,招標的火候,簽證的火候,結算審核的火候。適當的安排競爭,卻又不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是游刃有余的高手。這與前一卦,同樣闡述了成本控制的關鍵點:適度的節制,觀察對方的“心”,才是重點。
4)既濟卦一象征長遠策劃,即成本管理的投資預算。有運籌帷幄的決策在戰爭開始之前,才有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爭。
商場如戰場,在項目運作前,一定要將投資預算做好。要充分考慮其潛在因素,多算則勝,少算則敗。預算一定要考慮時間因素,貨幣的時間價值,應成為評價的基本標準。
如果一個項目立即開發可獲利l億,若五年后開發,由于價格上漲可獲利1.6億。如果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根據1.6億>1億,可以認為5年后開發更有利。但如果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現在獲得1億,可用于其它投資機會,平均每年獲利15%,則5年后將有資金2億,還是現在開發有利。(5年后獲利=1x(1+15%)5—2億)
5)屯卦一資金渠道要暢通。企業資金的再生產要像水渠一樣暢通。修筑水渠艱難,維護其暢通無阻、保持水質純潔也并非易事。這也印證了現在房產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從純粹的“利潤”到保證“資金鏈”暢通的必然規律。新晨
6)井卦一代表企業職工的薪金發放。水乃生命之必需,財為生活之源泉。井水不枯的條件是供需平衡,企業保持效益的根本是員工薪賞發放要恰到好處。
7)蹇卦——代表財務審計,避免觸礁的有效措施。航船觸礁在于不能隨時透視水下情況,企業觸礁在于不能及時檢查財務情況。成本結算的審核,是對企業生產過程的一次檢驗,優秀的成本管理者,必須從中找出企業的漏洞,并加以改進。
8)比卦一代表財務管理的財務報表,增加透明度是萬眾一心的前提。想營造一種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人文環境,必須要公開資金周轉和利潤情況,增加經營透明度,做到讓員工心中有數。
綜述
投資者如何求得盛而不衰?優秀的成本管理者要想滿足投資者這個要求,必須要保證利益各方比例關系的適當,協調不同利益方的損益。過則減之,不及則加之。根據易學的思路,大道至簡的規律,順應并協調就是最好的方法。如何順應自然規律?首先要自損,孔子日“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弊該p的根本是清心寡欲。讓求功者得功,求名者得名,求勝者得勝,求利者得利,求權者得權,這為之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