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6: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行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人才競爭保險業發展學生素質
Abstract:Atpresent,collegeanduniversityarefacingincreasinglyseriousemploymentsituationdaybyday,howevertheinsurance''''sdevelopmentisrestrictedfortheneedoftalents,thereisagapbetweengraduatesemploymentandthedemandsfortalentsofmarket.Ononehand,thedevelopmentoftheinsuranceneedstalents;Ontheotherhand,graduatehaven’tqualifiedtotheinsurancecompany''''sstandard,thuscausedtheunbalancebetweensupplyanddemands,collagesfailstoreachitsgoaloftrainingtalentsforeconomicdevelopment.Facingthese,authorsattempttodrawsomerevelationfromthewantedadvertisementofinsurancecompany,expectingtooffersomereferencetocollege''''sstudents''''trainingandstudents''''owncareerscheme.
Keywords:talentcompetitioninsurancedevelopmentstudent’squality
一、問題探討的出發點
21世紀是科技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有人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對于保險業來說人才則是它的血液了。自中國保險業恢復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已擁有了龐大的從業人員,但目前保險的現狀并不容樂觀,20年間積累的
保險人才相當有限,加之近年來保險業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匱乏與保險業的快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自80年代國家為適應保險業發展的需要,首先在南開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以及中央財經大學等四所大學設立了保險專業,它們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保險業存在著這樣一種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保險公司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許多保險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對于前一方面的問題,已有學者及保險公司內部人員對其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因此更值得關注,高校培養保險人才不僅關系到保險基礎理論研究,而且還關系到我國保險業在全球化及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中的發展壯大。
二、從招聘廣告分析中得出的結論
為了探求保險公司究竟對人才有什么要求,由此筆者就《中國保險報》2004年5-12月各期刊登的報紙招聘廣告作了整理、分析,從這個角度來考察保險業對人才的要求,以期能對在校生有所啟發。
(一)
保險公司對學歷有較高要求
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因此,學歷的高低成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標準。在我們統計的資料中,約有95.2%的招聘廣告對學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其中以本科(含)以上學歷的為最多,占到了全部學歷要求的79.5%(見表1)。
圖表1:保險公司對各類學歷分布
當前,對學歷的較高要求絕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首先,在當前國內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主體快速增加,外國保險公司不斷進入的新形勢下,人才資源已成為保險業最稀缺最主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匱乏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瓶頸。加之世界保險業務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因此,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當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接受世界保險業新信息。學歷作為一個衡量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自然就被保險公司看重。
其次,高等教育的發展也為保險公司對學歷的要求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校大學生人數突飛猛進的增長,求職的高學歷已是司空見慣,作為保險公司對學歷的高要求也就很自然了。
再次,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未找到一種更好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之前,學歷與文憑仍然是一種較有效的判斷人才的標準。
(二)保險公司對專業人才需求多樣化
一個團隊通常是由多種人才通過一定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的,保險也不例外,保險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而其中以保險、金融、經濟等專業為多,它們分別占了
保險公司對人才總需求的26.2%、21.0%、14.4%,約占總數的3/5強,其實我們也不難看出這幾個方面都是與保險聯系較為緊密的專業。
表2:保險公司對各專業的需求單位:條比例:%
專業保險金融經濟計算機管理會計律師醫學財務統計精算
廣告數6048332526151514131310
比例26.221.014.410.911.46.66.66.15.75.74.4
資料來源:據《中國保險報》2004年5-12月各期招聘廣告整理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創新是市場經濟對保險業的必然要求,在市場經濟中,顧客是產品生產、渠道選擇、售后服務等公司活動的決定力量。誰贏得了消費者,誰就贏得了市場,贏得了長期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保險業要擺脫生存與發展的窘境,真正成為金融業的一大支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穩定器”、企業的“保護神”,就必須打破原有經營模式的桎梏,廣泛開辦特色保險業務,不斷實現業務創新,滿足市場需求。人才的多樣化正滿足了這一方面的需求,開拓了公司視野,為保險產品的創新提供了重要條件。
(三)工作經驗被保險公司看好
公司招聘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已不再是什么新聞了,但我們在這里強調這一點,無非是因為保險公司對工作經驗的要求比其它行業更加嚴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險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險公司對工作經驗要求特別嚴格,從而導致了國內保險公司為了快速發展業務,互挖墻腳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不僅給
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不利于中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我們統計的資料中,對工作經驗提出明確要求的有95.6%,高出對學歷要求0.4個百分點(見表3),可見保險行業對工作經驗要求有多普遍。不同職務對工作經驗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對營銷人員的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或“有一年營銷經驗”,這種要求就較低了,但是對于一些主管人員,要求就提高到了3-8年不等,對于總精算師一職,要求競是“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
表3:保險公司對各種技能及年齡的要求單位:條比例:%
需求條件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管理)電腦操作英語資格證書年齡
廣告數21988846957112
比例95.638.436.730.124.948.9
資料來源:據《中國保險報》2004年5-12月各期招聘廣告整理得
基于社會上對工作經驗的如此高要求,我們也不難理解。公司都想盡量縮短員工的適應期、磨合期,最好是隨來就可以是隨用的那種,即有過工作經歷的人;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現在保險業有那么多的公司去挖墻腳了。這讓大學生很矛盾,甚至產生了這樣一種錯覺,認為大學四年還不如在社會上混四年,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大學生不認真讀書,而到處去找兼職,從而影響了學業。殊不知學習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知識的積累,到社會上去打拼也會是困難多多。
(四)人際交往、溝通(管理)能力被保險公司青睞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石,隨著人們交往的范圍的擴大,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大為擴展,這就對我們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事保險更是需要有好的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交往與溝通不論對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學校、學生社團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大到國家的外交部,小到學生社團的外聯部等,作為個人,人際交往也是個人能力的另一方面體現。一個保險公司是一個組織,需要管理,需要溝通,一個具備交往、溝通能力的領導才能很好地把組織運作好、管理好,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在我們的統計資料中對人際交往能力作出明確要求的廣告就多達88條,占所有各種要求總數的38.4%。
(五)計算機操作作為辦公自動化的一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計算機應用于辦公領域,首先它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拿著各種文件、申請、單據在各部門跑來跑去,等候審批、簽字、蓋章。這些都可在網絡上進行;其次是節省運營成本:包括時間和紙張;第三是規范單位管理:把一些彈性太大不夠規范的工作流程變得井然有序,比如:公文會簽、計劃日志、用款報銷等工作流程審批都可在網上進行;第四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凝聚力:員工與上級溝通很方便,信息反饋暢通,為發揮員工的智慧和積極性提供了舞臺;第五是使決策變得迅速科學:高層決策不再是在不了解情況,缺乏數據的環境下拍腦袋了
事,而是以數據和材料為依據做出相對科學的決策。
(六)英語能力也被保險公司看重
目前,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在世界各國都廣泛受到熱捧,尤其在中國,大有全民學英語的氣勢,高校英語四、六級報名更是異?;鸨?,可以說大學英語教育已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們不可否認,其在保險業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我們的統計資料中對英語能力作出要求的廣告達到了69條,占所有廣告的30.1%,英語在保險公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保險公司業務方面的需要。中國加入WTO,中國與外國交往越來越多,涉外保險業務開展等,而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其在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2、保險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需要。保險業的開放是對國外保險公司的引入,引入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國內保險公司學習外國保險公司的先進經驗,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讓國內公司走出去,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離不開英語這門國際性語言的支撐
3、人才儲備的需要。許多公司現在還沒有用得上英語人才的地方,但這并不代表以后也不用,因此作為一種人才儲備也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
4、當然,眾多的公司招英語人才是確實有用的,但也不可否認存在一些隨大流的公司,認為別的公司招人都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也不甘落后。
(七)資格證書越來越得到重視
對于資格證書,保險公司與相關機構都表現了很大的興趣,在229條廣告中,約有57條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而這24.9%的要求中又以四類證書為主:
1、會計類,如:中國人壽的財務經理要求“會計師以上職稱”、平安人壽的財務主管要求“注冊會計師或注冊稅務師資格證優先”等
2、精算類,如:太平人壽的高級產品技術員及運營分析人員,分別要求通過“兩門居委會上北美精算師考試”或“通過北美準精算師資格考試”,而恒康天安人壽的總精算師的要求是“北美、英國或中國精算師資格”
3、法律類,如:平安人壽在招聘其法律事務主管時要求通過國家律師資格考試
4、保險
類,各種保險公司都對相應的資格證書作了要求。如:上海盛大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都要求其員工具有“保險經紀人資格證書”,另外,所有保險從業人員都須具備人資格證書
另外,保險公司對年齡、健康狀況、分析判斷能力、策劃能力、書面表達、形象、儀表、個人品德、團隊精神、事業進取心、責任心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三、從招聘廣告中得到的啟示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得出,保險公司需要的不僅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而是復合型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人才,這是由保險公司的經營性質決定的。競爭是保險公司必須面對的,沒有復合型人才,保險公司將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那么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該如何去做,使自己能適應保險業發展的需要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學好理論知識,把自己培養成具有扎實的保險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業務技能的人才。
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習,學好知識一方面是完成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面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的需要,扎實的保險理論知識是做一切研究以及進行理論創新的出發點,只有具備了扎實的保險理論知識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結合實踐,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2、培養積極向上的自動、自發意識。
自動、自發是一種人生態度和責任,是一個集智慧、技能、心態、性格等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為企業、為家庭、為社會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的概括和凝練。自動、自發意識和能力對一個人的性格培養、素質提升、潛力挖掘有決定性的影響,具備了這種意識將會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
基石。
3、適當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
目前,人才市場上被企業一致看好的搶手人才,近90%都是既有學歷又有工作經驗的人,而剛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而出現令人尷尬的"疲軟"狀態。這不僅反映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也反映了一種新型的人才觀。
每年的寒、暑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讓我們參加社會實踐的好機會,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到相應的部門進行鍛煉,把自己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實踐檢驗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從實踐中總結問題,帶著問題來學習,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
4、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我們大學生應當好好的給自己定好位,“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我們不能要求一出校門就進入管理層,而應從基層做起,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只要恰當地給自己定位,樹立一個堅定的目標,并堅持下去,誰能肯定山窮水盡疑無路后,不會有柳暗花明呢?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5、加強課外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學習,學會怎么去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以確保將來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一方面我們要學好課本知識,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不斷地去汲取各方面的知識,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復合型人才。不斷加強英語、計算機基本技能等的學習,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雖然保險人才戰打得激烈,但保險公司對保險從業人員的要求并沒有因此而降下來,因此該考的證書還是要考,通過證書的獲取不斷提高自己在專業方面上的素質。
6、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及從業品德
《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對公民的職業道德作了明確的要求,愛崗敬業再一次被提到了重要地位。新華人壽成都分公司培訓部吳先生說:“保險業現在的現狀是人員的流動性高、留存率低,特別是大學學歷的人員難以留住,這對公司和員工的發展都不利”公司與員工建立長遠的合作關系更為可取。另外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業經營的重要原則,因此它要求保險從業人員要以誠信為本,樹立良好的形象。
四、結語
保險人才戰已打響,我們應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堅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使自己在人才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當然本文旨在為保險專業的學生提供建議,同時它也對其它專業學生的自我培養成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資料:
1.姜官剛:人才是保險業發展的血液[N].中國
保險報.2004年11月30日
2.段慶文:成都保險業打響人才保衛戰[N].中國保險報.2005年1月17日
3.云杉:“反挖角”的短期與長期策略[N].中國保險報.2005年3月30日
4.白彬:培育積極向上的自動自發意識[J].保險研究.2005年第3期
關鍵詞關聯規則;數據挖掘;人壽保險
1引言
近年來,數據密集型的保險行業經過多年的運營,也已經積累了海量的歷史數據,這些數據是公司的重要財富。要從這些大量數據中獲取能給公司帶來無限商機的有價值信息,急需更高效的數據處理方法和技術。此時數據挖掘技術顯示出了它特有的優越性。1
2關聯規則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DataMining)是一個利用各種分析技術和工具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用知識的過程。它是一門交叉學科,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次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它包含很多技術與方法,其中關聯規則挖掘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是數據挖掘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迄今為止,關聯規則挖掘已經被應用到很多領域,例如零售業、市場營銷、醫學等,為各個領域的決策支持提高了一個有效的手段。
關聯規則挖掘是由R.Agrawal等人提出來的,關聯規則是描述數據庫中數據項之間某種潛在關系的規則[1],它的基本概念為:設為數據項集合,設D為與任務相關的數據集合,也就是一個交易數據庫,其中的每個交易T是一個數據項子集,即;每個交易均包含一個識別編號TID。設A為一個數據項集合,當且僅當時就稱交易T包含A。一個關聯規則就是具有“”形式的蘊含式;其中有,且。規則在交易數據集D中成立,具有支持度s,其中s是D中交易包含(即A和B二者)的百分比,這是概率P()。如果D中包含A的事務同時也包含B的百分比是c,則規則在交易數據集D中具有置信度c。這是條件概率P。即SupportP()=P(),ConfidenceP()=p()。
滿足最小支持度閾值和最小置信度閾值的關聯規則就稱為強規則。這兩個閾值均在0%到100%之間。挖掘關聯規則主要包含以下二個步驟[2]:
(1)發現所有的頻繁項集,根據定義,這些項集的支持度至少應等于(預先設置的)最小支持度閾值;
(2)根據所獲得的頻繁項集,產生相應的強關聯規則。根據定義這些規則必須滿足最小支持度閾值和最小置信度閾值。
3關聯規則挖掘技術在人壽保險行業中的應用
人壽保險行業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如何能更好的理解客戶,挽留有價值的投保人,對不同行業的人、不同年齡段的人、處于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的保險金額度該如何確定。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公司經濟運營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的掌握投保人的特點及合理的制定保險金額度,可以利用關聯規則挖掘來發現投保人與索賠的關系,分析具有什么特征的投保人曾經向保險公司索賠過。
3.1關聯規則挖掘的基礎數據
為了研究投保人與索賠的關系,我們從某城市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歷史保單數據庫中提取出相關數據,把其整合到關系表中進行關聯規則挖掘。下面的表1為整合之后的信息。
3.2基于概化的數據預處理
為了更好的進行關聯規則挖掘,要對表1中的基礎信息進行基于概化的數據預處理,具體的概化處理方法為:
①用符號A描述年齡,把年齡進行分段概化為:A1(£25歲),A2(25-35歲),A3(35-45歲),A4(³45歲)。
②用符號B描述性別,B1表示“女”,B2表示“男”。
③用符號C描述健康狀況,C1表示良好,C2表示一般,C3表示較差。
④用符號D表示工作單位,工作單位為外資企業的表示為D1,非外資企業的表示為D2。
⑤用符號E表示工資檔次,分別概化為:E1(高),E2(較高),E3(中),E4(低)。
⑥用符號F表示投保人是否曾向保險公司索賠過,F1表示曾經索賠過,F2表示未曾索賠過。
3.3關聯規則挖掘過程
由關聯規則的概念和表2的概化結果,可得出項目集合為{A1,A2,A3,A4,B1,B2,C1,C2,C3,D1,D2,E1,E2,E3,E4,F1,F2},我們目的是要分析投保人的各方面情況和索賠情況之間內在的關聯規則。假設關聯規則的支持度至少為40%,置信度至少為80%。進行關聯規則挖掘過程如下:
(1)首先利用基于事物壓縮的Apriori算法找出頻繁項集如圖1所示。
(2)找出支持度至少為40%而且置信度至少為80%的強關聯規則。
由以上兩步我們得出的和索賠情況有關而且實用的強關聯規則為:(A4,B2,D1)F1(置信度為100%,支持度為40%)此規則可解釋為投保單上年齡大于45歲,工作單位是外資企業的男性投保人,幾乎都曾經向保險公司索賠過。
3.4關聯規則挖掘結果的指導作用
根據挖掘結果,我們分析原因,發現對于工作在外資企業,年齡大于45歲的男性投保人來說,由于在外資企業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同時45歲左右的中年男性正處于家庭負擔最嚴重階段,生活壓力也很大,這些因素導致這部分人群的健康狀況不好,因此索賠率也相對比較高,保險公司可以考慮相對提高對這部分人群的保險金額。此結論對于保險公司的增值服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結束語
本文利用關聯規則挖掘方法分析出了隱藏在人壽保險歷史數據背后的有效信息,然而關聯規則挖掘技術在人壽保險行業中的應用不只是文中提到的這幾個方面,例如利用關聯規則挖掘進行險種關聯分析,即分析購買了某種保險的人是否同時購買另一種保險。我們應該利用數據挖掘技術來分析人壽保險行業中的海量歷史數據,進而從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并從中挖掘出業務的內在規律,以達到提高效益、減低成本、防范風險的目的。數據挖掘技術是具有廣闊前景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它將在有大量信息的保險行業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圖1頻繁項集的生成
參考文獻
[1]JiaweiHan.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6:149—180
[2]陳文偉,黃金才.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1:143—149
[3]吉根林,帥克,孫志輝.數據挖掘技術及其應用[J].南京師大學報,2000.23(2)
關鍵詞:資金運用;資金結構;投資收益;潛在風險
一、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與現狀
(一)保險資金運用規模。近十幾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據統計保險行業總資產從2001年的4591.3億元到2015年12359.8億元,保險行業資產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4.5%。保險資金運用數量從2001年的1712.6億元到2015年的111795.5億元,保險資金運用數量平均增速為32.1%。2001年到2015年我國保險行業總資產在逐步擴大,保險資金運用總量也在穩步提高。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逐步成熟,保險行業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但是增量依然可觀。2014年到2015年保險行業總資產增長率為22%,但保險行業總資產增量達到2萬多億,保險資金運用增量達到近2萬億。
(二)保險資金運用結構。據統計,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中銀行存款數量已由2001年的52.4%下降到2014年的26.6%,大體趨勢是先增加后降低。購買債券占比2001年僅為28.4%上升到2014年37.93%。從2003年開始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允許保險資金投資股票,股票占比一直波動較大,在2007年牛市頂峰達到了17.65%,而在2004年占比僅有0.42%。其它投資占比由2001年的13.7%增加到2015年的25.05%,但在2003年到2011年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其他投資占比維持較穩定。
(三)保險資金運用收益。2004年以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主要限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債券,投資收益受利率影響較大。2001年到2004年投資收益率分別為3.4%、3.14%、2.68%、2.87%,受央行降息的影響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下降。2004年以后我國保險監管機構逐步開放資金運用渠道,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絕大部分收益率逐步提高。在200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達到12.17%創歷史新高。只有在2008年股災造成最低收益僅為1.89%!很明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波動較大,極差達到10.28%。近八年來,我國年均GDP平均增長超過7%,但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近八年中只有2015年超過7%。這表明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普遍偏低。
二、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與防范
(一)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分析。我國現階段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包括保險資金配置不合理帶來的風險、投資收益率偏低和穩定性差帶來的風險以及潛在風險的積累。
1、保險資金配置不合理帶來的風險。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銀行存款比例過高,在2004以前銀行存款超過50%。在發達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配置中銀行存款一般不會超過10%,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一定的流動性和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雖然近幾年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銀行存款大致趨勢是逐年降低,但是我國保險資金中銀行存款比例仍然高于25%。這意味著我國居民儲蓄中分流到保險業中的資金又有一部分回到銀行進行“二次融資”,這會增加我國金融資產融資成本和增加銀行風險。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可供交易債券也逐漸增加。債券投資具有違約風險低、流動性高和收益高等特點,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重要渠道。債券投資在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超過30%,但是保險業發達的國家投資債券的比重大都超過50%。相比而言我國債券投資比例依然過低。這會直接造成收益偏低,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我國股市起步較晚,市場相對不成熟。我國保監會在2003年以后才允許險資入市,但是保監會對入市資金比例做了嚴格的規定。在發達國家的保險資金配置結構中,美國大部分保險公司對股票投資的資金比例在10%-20%之間,中國香港比例在30%-40%之間,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投資比例一直低于10%。長此以往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2、投資收益率偏低和穩定性差帶來的風險。在2004年以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集中于銀行存款,投資收益受央行降息影響較大,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2004年以后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基金、債券以及不動產等。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有所上升,但是保險資金收益率依然低于同期我國GDP的年增長率。與發到國家保險資金收益率8%-12%相比更是差距明顯。其一直接損害投保人的利益;其二也會給保險人帶來損失。
2007年我國保險資金收益率達到12.17%,而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只有1.89%,很明顯我國保險資金收益率穩定較差。在保單利率預定的條件下,當實際收益率低于預定利率時,將會出現利差倒掛現象,嚴重時會危及償付能力。長期來看不僅會出現支付缺口,而且不利于我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3、潛在風險的不斷積累。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銀行存款和購買債券有較高的利率敏感度并且占比超過50%,受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勢的影響較為明顯。近些年來,我國央行多次對宏觀貨幣政策進行調整,給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在2004年以前央行降息直接導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下降。有些年份甚至出現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低于保單預定利率,出現利差倒掛現象。這種由政府政策導致的風險,人為因素很難預測和化解。這會極大損害保險人的利益,不利于我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防范
1、降低銀行存款占比和增加債券比例。銀行存款是一種風險小,收益穩定的資金投資方式,但缺點是收益較低。在資金運用過程中,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銀行存款數量。經過這些年發展,我國保險資金中銀行存款比例由五成下降到兩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資金銀行存款占比依然較高,需要進一步降低我國保險資金中銀行存款占比。購買債券是一種集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于一體的投資方式。到目前為止,我國保險資金中購買債券的比例約占四成,而發達國家保險資金資金配置中債券占比超過五成。我國保險企業在資金配置應該多投資債券市場,進一步提高債券的購買比例。
2、放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在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依然是銀行存款、購買債券等。這就表明我國保險資金中利率敏感性資產占比較大,投資收益受利率影響較大。那么在未來我國保險企業應該逐步擴大資金運用渠道,降低利率風險。我國保險監管機構應該探索保險資金運用新渠道,比如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可以鼓勵我國有實力的保險公司進行風險投資,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增強我國保險業的競爭能力。
3、增加股票、基金和不動產購買比例。股票、基金和不動產投資具有風險大收益大的特征。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配置中股票、基金和不動產占比為三成。我國保險公司在有充足準備金和償付能力的條件下,保監會可以鼓勵增加股票、基金和不動產的投資比例。其一可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其二可以分散投資風險。
4、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在保險投資過程,每個公司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適合的投資目標和風險管理體系。各保險公司應該分產品設立賬戶,按產品特征選擇適當投資組合,實現資金配置的精細化管理。完善保險資金運作規范和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全面的收集保險資金投資信息,建立健全的風險指標和預警系統,準確評價風險因素的影響。在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構架,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公司風險管理。最后,我國保監會應該逐步建立起政府監督、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風險管控體系,降低保險企業資金違規運用給投保人帶來的損害。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玉杰.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分析及對策選擇[期刊論文]-理論界2014(5)
[2] 閆俊.陳建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及改善保險資金運用對策[期刊論文]-才智2011(21)
[3] 王瑩.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及對策分析[期刊論文]-北方經濟2007(10)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鞏固和完善的情況下,加強保險宣傳教育,普及保險專業知識,提高國民的風險和保險意識,加強居民家庭和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建設,越來越顯得重要。
一、普及保險知識的重要性
盡管我國保險密度(人均保險費)和保險深度(保險費在GDP中的比重)在近十年里都有了較大增長,但是,當前市民的保險購買率仍然較低,不能滿足市民對未來風險進行科學管理的要求。而可能導致保險購買率低的原因除了公眾的購買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眾對保險知識的缺乏而導致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低。因此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公眾風險及保險知識的水平對提高保險購買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6年6月國務院就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意見》第十條中,就提出要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我們在2008年做了一份關于北京市居民保險知識狀況的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50份,通過對問卷分析可以看出,有80%的市民對“保險責任”一點都不知道或者只知道一點。僅有9%的市民對保險的相關知識非常熟悉和了解。42%市民已經購買保險,但是只有31%的人是在完全知曉和自愿的情況下購買的。22%的人對保險條款完全看不懂,48%的人居民認為普及保險知識是非常必要的,47%的居民認為發展保險業最重要的是普及保險知識。
二、保險知識普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進行的保險知識普及片面性帶來消極后果
保險公司的展業人員特別是營銷人員,是對消費者進行保險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結合產品銷售所做宣傳和講解對幫助消費者理解風險和保險有重要意義,特別是一些很有經驗的營銷人員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但是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有的保險公司在進行保險宣傳時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保險宣傳對激發和引導保險需求轉化的重要作用,存在較大的定位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過分強調保險需求的潛在性,認為保險是靠推銷的,過分強調保險好處的宣傳,甚至產生誤導行為,其直接目的是怎樣把保險產品推銷出去,而不是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在引導消費者需求上存在片面性甚至誤區,片面迎合消費者的儲蓄心理,強調甚至夸大保險的儲蓄或投資功能。
(二)保險行業協會所發行的《知識讀本》影響力不夠
應該說保險行業協會對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保險知識讀本的發行正是其承擔責任的體現。保險知識讀本對于保險知識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啟蒙現代保險意識,全面普及保險知識,培育正確的保險消費觀念,是功不可沒的。但是,還有很多的消費者沒有看到這本書,而且書上的一些專業術語,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消費者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因此,協會也好協會發行的讀物也好,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有限,從而在保險知識普及中的作用也很有限。
(三)新聞媒體做保險宣傳的局限性
很多保險訴訟的報道,給消費者留下的印象是,“保險索賠很難,想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對于保險知識的普及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利用高校普及保險知識
公眾保險意識的增強需要保險行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高校牽頭所做的保險教育在增強公眾保險意識,普及保險知識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和作用:
第一,有利于強調保險知識在百姓心中的權威性。大學屬于教育機構,具有很強的知識權威性,大學是“天之驕子”云集的地方,是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利用知識的權威性去傳播保險知識,進行保險教育,能夠讓普通的居民從內心深處加強對保險知識的認可性,使保險知識的普及更專業,更權威。
第二,有利于保險知識普及的公正性,客觀性。大學不屬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對于保險知識宣傳本身沒有經濟利害關系,很中性??陀^的講解保險知識,讓居民更容易接受保險知識本身。相對于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來宣傳保險知識而言,大學在保險知識普及中的身份更容易為老百姓接受,不會有保險營銷人員那種賺取傭金的嫌疑,也不會有媒體那種炒作嫌疑。
第三,有利于保險專業的學生,加強對市場的了解,鍛煉學生的服務意識。通過走出校園宣傳保險知識,普及保險知識,推廣保險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市場,了解保險市場的需求點,鍛煉學生的服務意識,強化對保險知識的理解。同時傳播保險知識的過程又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整個保險行業的狀況,這對于學生在畢業之后走向工作崗位,從事保險行業的工作都具有非常大促進作用。
關鍵字:反壟斷法;豁免;限制
中圖分類號:D971.2 文獻標識碼:A
美國反壟斷法的豁免制度是對發生在某些行業或領域中的壟斷行為與壟斷狀態,沒有按照反壟斷法進行追究法律責任,對其行為采取豁免的一種制度。在美國,反壟斷法被聯邦最高法院解釋為經濟領域的憲法,該法應當適用經濟生活的每個領域。對工會組織、農業合作組織、職業體育運動、保險業、對外貿易領域以及與州行為和管制行業等方面適用反壟斷豁免,并對這類豁免作了一些限制。
一、工會組織從反壟斷法的規制對象到普遍適用豁免
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勞動力曾經被當作一件商品。因此,從普通法的角度,法院認為工會就是勞動力銷售聯盟?!霸?9世紀,反托拉斯政策的主要問題是是否應將工會看作是限制貿易發展的非法組織而加以取締((許多經濟學家長期認為,工會的目的在于限制勞動力供給而使雇主無法通過勞動者之間的相互競爭來控制勞動力價格)。”但在國會議員眼里,工會是一個政治性組織,除非它與非勞工組織進行串謀,否則它在追求自己的合法目標過程中所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不應承擔法律責任,法院不將反壟斷的鋒芒對準人人喊打的經濟壟斷而懲罰工會,是對謝爾曼法地地道道的曲解。為使普通工人擁有與雇主討價還價的權力,議員們開始醞釀新的法律限制法院在反壟斷方面的權力,禁止法院運用謝爾曼法懲處工會組織。
二、對農業合作組織的反壟斷豁免及其限制
與工業品相比,農業主要產品有很大的不同。農業生產不僅包含經濟再生產過程,需要人力物力與資金的支持,同時也需要自然再生產過程,對自然條件有著與生俱來的依賴性,生產者很難迅速適應市場供求和價格的變化立即轉產,自始至終存在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小,可替代性低,而其供求關系的波動對整個社會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谷賤傷農,但糧貴又傷民。如果讓農產品像工業品那樣自由競爭,有可能導致農戶之間的惡性低價競爭,其后果不僅傷害到了農戶還有可能傷害到民眾,對整個市場經濟的穩定也有重要的影響。顯而易見,農產品的購銷不宜采用無限制的自由競爭?;谵r業所承受的特殊風險與其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基礎地位,無論是從穩定農民收入、維持農業的有效供給與可持續性發展,還是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為保證農民擁有與市場需求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允許農業生產經營者訂立限制競爭的協議,對農業組織實施反壟斷豁免。
三、對職業體育運動的反壟斷豁免
職業體育運動是美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企業。這項產業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它是體育活動。因而它要求每個職業體育團隊的成員,必須精誠團結,參與此項活動的人們必須有“團隊精神”。從這一點來看,不能將職業體育聯盟簡單地類比為一個獨立企業的聯盟。因為“團隊精神”若在其他行業可能被看作嚴重的限制貿易行為,但它對任何一項職業體育運動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廣泛與深入的合作,完全依靠成員的單打獨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職業體育運動這種獨特的條款,使得國會與法院在處理這一問題時頗費心思,既要促進職業體育運動團隊在商業方面的相互競爭,又不能損及職業體育運動團隊內部與團隊間的合作。
四、保險業的反壟斷豁免和限制
從法理上講,對保險業適用反壟斷豁免是沒有多少道理可言的。但代表保險行業代表認為保險業是特殊行業,不僅具有高風險性,而且其經營狀況涉及到每一個公民的利益。如果對這一行業的競爭不作一定的限制,該行業就可能因為過度競爭而產生動蕩甚至引發保險公司的破產倒閉,嚴重影響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利益,也為經濟秩序和社會安定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因此,強烈建議國會理解保險行業所具有的風險特性及其承擔的分散社會風險的職責,對這一行業的一些限制競爭行為適度從寬,對它們為避免保險行業的惡性競爭,在險種、費率與保險責任等方面所采取的共同行動、進行的橫向聯合以及其他協調與合作行為給予豁免。
五、外貿領域的反壟斷豁免
保護充分競爭是美國反壟斷法的首要目標。總的來說,美國反壟斷法的覆蓋范圍之廣、執法嚴厲程度之甚都是其他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雖然從謝爾曼法中,找不到對對外貿易領域(包括進、出口)任何“優惠”的條款,但法律卻隱含了域外效力。為了維持其對外貿易的穩定與發展,減少盲目競爭造成的損失,美國政府從1906年開始就確立了以國家公共利益為核心的進出口保護政策,在反壟斷法的執行方面采用雙重標準:一方面,反壟斷的利劍只是指向國內產業和對國內經濟產生或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外國公司的行為。另一方面,卻又賦予對外貿易聯盟以合法地位,容忍與支持對外貿易聯盟到國外從事壟斷經營。只有在對外國公司揮動反壟斷大棒可能會引起外交沖突,影響到兩國的外交關系并進而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更大損失時,才行使外方的壟斷行為實施“國際禮讓”,限制或豁免反壟斷法的適用。
參考文獻:
[1]唐要家.TANG Yao-jia 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比較分析[期刊論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1)
[2]金瑞琴 論我國的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期刊論文]-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2)
1保險公司角度
多數保險公司經營指導思想存在問題。當前,保險公司普遍存在重視業務發展,忽視客戶服務的傾向。保險公司各級機構為超額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任務,會千方百計做大業務規模,搶占市場。對于理賠等客戶服務工作由于和機構利益關系不是很大,各級機構對此重視不夠,使理賠等客戶服務工作流于形式。"保險公司業務前期管理的諸多環節存在問題。理賠作為業務環節的最后一個關口,業務前期埋下的隱患都會在這里暴漏出來。影響理賠的業務前期相關環節的問題包括:
條款制定中的問題。眾多的保險產品滿足了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對保險業務的蓬勃發展功不可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保險產品在條款設計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為理賠工作帶來一些爭議。例如某公司產品的責任免除條款中有“被保險人違反法律、法規或其他犯罪行為”一款,既可以理解為被保險人的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也可以理解為僅指被保險人的犯罪行為。
展業過程中的問題。目前,各大保險公司大都通過雇用保險人和保險兼業機構銷售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產品的時候往往沒有動力去向潛在的消費者披漏對于自己不利的信息,因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銷售利益。在這種銷售機制下,加上對保險人職業道德教育、惡意承攬約束力不夠;兼業機構人員簽單不規范等原因,使消費者處于交易的不利地位。
核保環節中的問題。當前,在有業務就有一切的指導思想下,部分核保人員缺乏責任心,核保把關不嚴,導致進門容易出門難的現象較為普遍。由此引發理賠糾紛問題自屬正常,當然有些保險公司缺少科學的核保技術和評點手冊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保質量。
保險公司理賠人員業務水平良莠不齊。保險公司理賠專業人才缺乏?,F有的理賠人員,大多數不具備專業的理賠知識和能力,辦事效率低下,每當出現復雜賠案時,往往難以做出準確判斷。另外在少數保險理賠人員身上仍然存在“官僚”作風,最終只能造成保戶對“保險”望而卻步,影響了保險公司的聲譽。
2客戶角度
從客戶角度來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險知識,也會讓客戶感覺理賠困難。
客戶不了解理賠流程,認為發生事故應該馬上理賠。尤其是賠案中并存著諸多的道德風險,使得保險公司在處理賠案時不得不小心謹慎,要求被保險人一方提供詳盡的單證、材料,客觀上造成理賠時間較長。
有些客戶的心里就是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就要對損失進行全額賠付。其實,保險公司的賠付標準和具體的賠款計算方法都有具體的規定,這些內容會寫入賠款計算書,所以客戶可以索要,以核對賠款金額的合理性;如果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不屬于合同約定的責任范圍、保戶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缺少必要的索賠單證等情形下,保險公司作出拒賠決定合理合法,客戶就不能糾纏不清,一味要求保險公司賠付。
客戶投保環節不謹慎,簽約時草率、對條款理解不透徹,為日后理賠埋下隱患;對理賠程序及事項事先不太明了,或存在誤解,也極容易在出險理賠時產生爭議,引發賠償糾紛。
3保險監管角度
保險監管部門存在重發展、輕管理的監管理念。由于當前國家發展保險業的思路是做大做強保險業,這種思想在具體貫徹執行過程中,做大保險業的思想被片面的強調了,以為發展保險業首先要做大保險業,或者做大保險業就是做強保險業。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保險監管機構重視對市場主體進入市場門檻的把關,卻忽略了保險公司進入門檻以后的日常經營過程的監管,尤其是忽略了對保險投訴的監管。
保險監管透明度低。由于保險監管透明度低,對各大保險公司理賠服務監管無實質性標準,難以控制保險理賠服務質量。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險產品審批情況不對外公布,社會公眾難以了解他們準備購買的保險產品是否合法;第二,對保險公司的舉報投訴電話不對外公布,社會公眾難以比較保險公司服務水平的優劣狀況;第三,對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處罰情況不對外公布,經營不善的或違規操作的公司可以繼續在市場中生存下去,不知情的公眾也依然去購買其產品,無形中損害了業績優良、守法經營的公司的利益,也侵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第四,沒有正規的信息披露渠道,社會公眾無法及時、完整地從權威、中立的機構或媒體獲得關于公司、產品和市場情況的重要信息,只能聽信保險公司和業務人員的一面之詞,助長了誤導之風。
4保險行業協會角度
一般社會公眾對保險認識不多,對保險行業協會來說自然也沒有深入的了解,保險行業協會也并未向一般社會公眾提供相關的服務;保險市場各個主體都忙于貫徹“做大做強”的指導思想,無暇顧及彼此之間達成的行業公約或承諾等,因為沒有相應的獎懲機制,保險行業協會對此無能為力,這使得保險監管部門賦予保險行業協會的“促進保險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有利于維護保險行業利益和市場秩序、有利于協會自身發展為目標,積極進行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真正成為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競爭的監督體系……”等諸多職責無法很好地實現。因此,由于保險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在保險公司理賠服務質量問題上,保險行業協會達成的行業公約或承諾顯得蒼白無力。
5外部環境角度
保險行業理賠難的言論泛濫。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只要一遇到保險理賠糾紛,就認為是保險公司的過錯,社會輿論中“投保容易理賠難”的言論流傳甚廣,不能不說有這方面的原因。!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這一問題制約了我國保險業的進一步的發展,亟待對相關法律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由于相關制度不健全,理賠涉及的很多機構、部門,如醫院、公安部門等都沒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為保險理賠提供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賠調查取證的難度,拖延了理賠時間。
由于《保險法》沒有對保險人“及時”理賠的時限作具體規定。所以對于保險事故的理賠及時與否,沒有公正的衡量標準和監督標準。保險人一方無論怎么拖延時間,也都可以用“沒有達成協議”等理由應付保戶,而且不受任何法規方面的監督、懲處,這使得極少數保險公司在理賠時的確存在鉆法律空子的現象。
社會監督有待加強。社會監督是指社會上報刊輿論、審計單位、資信評級機構等對保險業的監督,對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的影響正在逐步加強,如果能夠有效利用這種力量,對解決保險理賠難問題十分有益。目前,我國在利用保險評級機構、新聞媒體、獨立審計等機構發揮監督作用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對保險公司的影響甚微,沒有起到應有的督促作用。
二、解決保險理賠難題的對策
理賠難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同樣,解決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徹底解決理賠難的問題,除了保險公司自身應當克服其不足之處,還需要保險監管部門、保險行業協會、廣大客戶以致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1保險公司應采取的措施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講,要解決理賠難題,就是要以客戶為導向,提高理賠質量。理賠工作真正做好的標準是公正理賠,對于不該賠的情況用恰當的方式讓客戶給與體諒,對于該賠得采用簡捷的手續讓客戶感到服務的周到,做到“主動、迅速、準確、合理”,以“優質的服務,一流的效率”贏得保戶的信任。具體而言,當前為提高理賠服務質量,保險公司要抓好如下幾個環節:
樹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經營管理觀念。在保險公司整個經營過程中,牢固樹立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并具體落實到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要以客戶為中心來構建客戶服務體系,不斷改善和優化客戶服務,樹立誠心可靠的良好企業形象。
完善保險經營前期各環節的管理來解決理賠難的問題。首先,革除現有保險條款的弊端,在保持保險條款的嚴謹性和法律上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盡可能讓保險條款通俗化。其次,加強展業管理,提高人的從業標準,提升人素質,建立執業誠信檔案,完善對人的監管。再次,加強核保管理,嚴把“進口”關,最大限度地減少無效合同的產生,防范保險欺詐和或犯罪,把可能出現的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建立科學的理賠機制,提高理賠人員的素質。借鑒發達國家的理賠經驗,讓保險專業律師和其他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士介入保險公司的理賠。加強現有理賠人員的素質培訓,制定出一套詳盡的理賠工作考核辦法,加強對理賠人員在業務、服務等方面的教育和監督,同時可按不同職級給予專業津貼,以激勵理賠人員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健全保險公司內控制度。保險公司要健全嚴格的理賠服務規程,實行經理負責制和個人崗位責任制,將保戶接受服務的滿意度納入到考核指標中,做到職責分明、平衡制約、考核有據、獎優罰劣;加強對結案率和未決賠款的考核力度,并將其與崗位目標考核內容掛鉤,以評定優劣。
2客戶應注意的問題
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要避免自己在出險索賠時遇到理賠難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了解保險理賠流程。公司的保險條款中即由關于理賠流程的說明,客戶可以通過閱讀保險條款了解,當然也可以通過保險公司客戶服務柜臺或者熱線電話詳細咨詢理賠的流程。在申請理賠時,可以向保險理賠人員了解保險理賠的具體步驟以及辦理進度等情況。
正確地看待保險。樹立正確的投保意識,正確看待保險的保障功能,實事求是對待保險索賠,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廣大保戶要進一步提高保險意識,樹立正確的投保意識,避免僥幸心理和投機行為,在訂立合同時講求誠信原則,向保險公司提供全部實質性重要事實,并信守合同訂立的約定與承諾。
注意投保環節的問題??蛻粼谕侗r應注意選擇一家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這樣可以在客戶服務方面有保障;選擇一名從業時間長、無不良記錄的保險人,并根據個人情況正確選擇保險產品;注意仔細閱讀自己所投保險的條款,特別注意對其中的保險責任、如實告知及理賠申請等條款的了解,并核實是否與業務員的講解一致,避免以后發生糾紛。
客戶在理賠環節要注意的事項。一旦出險,客戶要自己或委托業務人員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并在業務人員的協助下盡快收集好相關單證,辦理相關手續。在辦理理賠案件過程中,經常與理賠人員保持聯系,如果需要客戶提供相關信息時,客戶應該及時進行反饋。另外,保險客戶要不斷增強法律維權意識,按照程序處理和解決雙方就合同履行所產生的分歧或糾紛。
3保險監管部門應采取的措施
轉變監管理念。保險監管不僅要結合我國保險業實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發展道路,更要認識到保險最基本的“穩定器”、“助推器”作用,所以保險監管要緊緊圍繞促進我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一主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宏觀調控、行業規劃、政策引導、制定規章、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上來,其中要加強對保險投訴的監管,督促保險公司提升理賠服務質量,促進保險業的跨越式發展。
提高保險監管的透明度。當前,只有保險監管部門有能力和資源對公眾進行全面的信息,因此應當及早解決監管透明度低的問題。比如公布各大保險公司產品審批和情況,讓社會公眾了解市場上的產品的合法性;對外公布保險公司的舉報投訴電話,讓社會公眾真實反饋自己接受服務水平的優劣;對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處罰情況對外公布,經營不善的或違規操作的公司給予處理,或讓其退出市場;指定中立的信息披露渠道,讓社會公眾及時、完整地從這些機構或媒體獲得關于公司、產品和市場情況的重要信息,改變保戶只能聽取保險公司和業務人員一面之詞的現狀。
4保險行業協會方面
加強保險行業協會自身建設。面對保險市場中眾多的市場主體,保險行業協會的實力明顯單薄,如不加強自身建設,很難保證其職能的發揮。今后要改善人才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明確和完善協會職責。此外,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進保險協會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等等。通過加強自身建設,讓各保險監管部門、社會公眾、保險公司等經營機構充分認識到保險行業協會存在的意義。
協調與保險市場主體和保險監管部門的關系,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功能。保險行業協會是介于政府和保險企業之間的社會中介組織,其成員大部分是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機構,所以應充分的與保險市場各行為主體和保險監管部門溝通,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機制,一方面,可以代表協會會員向政府反映保險監管的意見和情況;另一方面,行業協會還可以通過監管部門牽頭,制定行業公約督促會員共同遵守和相互監督,維護市場秩序,協調相互關系,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功能。
5外部環境的培育
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檢查和司法監督力度。加快對保險理賠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保險法雖然作過一次修改,但并不能滿足保險理賠發展的需要。法律工作者應加快對保險理賠相關法律法規的研討和修訂工作,加強對保險業發達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對一些有益的立法精神、立法理念加以借鑒和吸收,準確預測隨著保險業快速發展可能遇到的保險理賠法律問題。執法檢查和司法監督是防范和化解理賠風險的有力武器。然而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導致賠款逐年上升,助長了保險欺詐行為的蔓延,嚴重損害了保險業的行業形象,惡化了保險理賠難的現狀,導致理賠難言論泛濫。因此,應加大司法監督和執法檢查力度,以解決理賠難問題。
加快保險中介機構的培育和發展。隨著我國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保險中介機構將會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保險活動中來,其中猶以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的發展更為迫切。首先,應大力發展保險經紀人制度,因為其代表投保人利益,幫助投保人選擇其需要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同保險公司洽談合同細則并代辦相關手續。保險合同條款“晦澀難懂”的用語,往往因保險經紀人的參與而別有效過濾,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保險糾紛的發生。其次,根據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成熟經驗,我國應該大力發展保險公估業,由沒有利益關系的公估人負責查勘、定損工作,能夠更好地體現保險公司合同平等的特點,使理賠過程公開、透明,能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爭議和糾紛。
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當前,我們社會監督已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對行為主體的影響正在逐步增強,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利用這種力量,能有效解決保險理賠難的問題。比如通過報刊輿論披露保險公司理賠中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企業形象,從而影響到其市場份額,也會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力和必要的干預;或者通過獨立的資信評估機構采用一定的評估標準對保險公司的資信狀況進行評級,這種結果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社會影響很大,它可以直接影響到保險客戶選擇哪家保險公司,而且也為監管機構提供監管依據。
參考文獻:
1周道許,中國保險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孫大俊,張永珠,保險“理賠難”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11)
3王新利,香港保險業誠信理賠的經驗及啟示(J)保險研究2005,(11)
4張小冬,付雨,對人壽保險理賠難的成因與對策之探討(J)新余高專學報,2005,(12)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高職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文章結合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保險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做了初步的探討。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改革不斷深人,質量不斷提高。通過改革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就辦學方向達成了共識,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改革發展之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相應地,高職教育的教育目標、辦學理念、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就業指導及辦學質量評價等諸多方面必須根據就業導向及時調整和改革,以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本文以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探討了保險實務專業以就業為導向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以就業為導向是我院保險實務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構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首先,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合理設置專業結構,只有專業設置合乎市場需求,才能保證培養的學生有人要。高職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按照“立足現在,適度超前,人職匹配”的原則,及時分析市場人才需求趨勢,廣泛進行行業、企業、職業崗位調研,有針對性地靈活設置專業,切實做到專業設置“圍著企業轉,跟著市場變”。近些年,隨著我國保險行業迅速發展,對保險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作為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設置保險專業適應了社會發展需求,也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政策。
其次,就業市場的需求決定了保險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方向。我院保險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通過對就業市場進行綜合分析來確定的。對就業市場的綜合分析包括:對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的緊密跟蹤、調查、預測,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家長、學生的就業期望的了解。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面向市場,面向技術,面向應用,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級技能人才,是我院確立高職保險專業課程體系的出發點。
再次,保險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為落腳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需求是推動學校發展的根本力量,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已任的高職教育必須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作為發展動力??梢哉f,人才市場需求推動著高職課程體系的發展,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隨著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二、保險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證分析
1.我院本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依據。(1)培養目標是課程構建的準則。我院建立了以實務界人士為主導的保險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對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的深刻領悟和市場調查與預測,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準則構建該專業的課程體系。保險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和公關能力,具備保險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具有較強崗位適應和拓展能力,能勝任保險公司內、外勤工作,從事保險、保險經紀、公估實務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2)職業傾向和學生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是構建課程體系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本專業學生面向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與經營機構、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及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財務、營銷部門等。畢業時需獲得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以及英語A,B級等級證書,以及保險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資格證書等。(3)保險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是構建課程體系的直接依據。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應明晰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什么知識、能力和素質。經過對保險公司等就業單位的跟蹤調查,我院在構建該專業課程體系時要求保險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兩部分。其中,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基本素質、會計核算能力、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宏觀經濟問題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相關領域活動能力,以及社會知識借鑒能力等。
與職業能力相對應的專業能力的基本要求有:第一,在基本素質方面,應具有對本職工作熱愛和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第二,在會計核算能力方面,應掌握保險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的方法,即掌握保險公司會計科目設置、賬戶的分類、賬戶與科目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熟悉保險企業會計循環的程序和各類保險業務的核算,編制保險公司會計報表。第三,在基礎知識方面,應掌握風險管理的知識,培養風險意識,熟悉風險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保險原理、人身保險及相關實務、財產保險及相關實務、再保險及相關實務。第四,在分析宏觀經濟問題能力方面,需掌握財政、金融基礎知識、投資理財相關知識。第五,在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方面,應掌握計算機硬件結構、操作系統的使用、漢字信息處理等。第六,在相關領域活動能力方面,應熟悉相關領域學科開拓知識,學會財經類報告、文件的撰寫,并具備基本的交際能力,能夠與客戶、有關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第七,在涉外知識界借鑒能力上,應該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能閱讀、分析財經類英文資料等。
2.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布局。為了實現保險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達到以上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經過教學實踐,將本專業的教學計劃作了全方位的修改。新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加大了實踐與實訓課程的課時,實踐課時占比接近50%。具體如下圖所示。
首先,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的建立。職業素質能力集中反映了學生具備的良好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要培養這些能力,僅有專業教學是不夠的,還應包括政治與人格教育課程、思維素質與科學素養教育課程、發展技能教育課程和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保險專業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選修課四部分組成。職業素質課程體系依據“適度、夠用”的原則建立,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以應用為主旨的特點。公共課教學在滿足本專業需要的基礎上,為學生奠定持續發展的基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內容強調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
其次,校內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校內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充分利用我院現有校內實訓條件,如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保險企業會計等核心實踐課程以“4+2+1”的形式在教學計劃中安排。其中,+4;表示每周4課時理論講授,.,2”表示每周2課時的課堂實訓,"1”表示每學期末專門安排一周用于實訓練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再次,就業前崗位實踐課程的建立。組織安排保險專業在最后一學期安排為期4個月的校外崗位實習。為了實現每屆畢業生校外崗位實習的目標,落實學生校外崗位實習的任務和職責,在學生校外崗位實習之前專門成立校外崗位實習指導小組,在 充分征求實習基地意見的基礎上,針對每屆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詳細的校外崗位實習方案。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實習基地給每位學生指定指導教師指導實習過程,并在實習結束時給學生填寫實習鑒定,要求每位學生認真填寫實習日志,在實習結束時撰寫實習報告。每一位實習帶隊老師要定期到實習點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并如實填寫檢查記錄,及時解決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最后,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設置與行業職業標準接軌。保險專業以“雙證書”制為框架,根據職業崗位要求來設置相應的課程,把職業標準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融入相關課程教學大綱中。將保險行業普遍認證的保險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資格制度融人專業課程,學生在經過學習必要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同時,接受相關的培訓,使學生在畢業時,既可以得到國家承認的正規學校教育的學歷證書,同時又可擁有1一3項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認證的證書,為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3新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觀,突出了培養學生從事保險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且注意通過職業分析,以職業能力為目標形成系統化課程以及進行課程評價和調控??傊?,我們努力使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符合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并能夠根據產業和經濟結構變化適時調整更新。課程體系強調實踐教學,突出職業技能訓練,引人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證書的考證。
我院建立的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體現出鮮明的職業定向,即課程內容為學生進人未來職業提供該工作崗位或崗位群所要求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素質結構等,以使學生得到人才市場的認可。同時,關注學生的整體精神構建,選擇多樣化的課程內容,注意各類課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選修課、集中實踐課之間的相互協調并滲透人文教育,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與人格發展。
三、保險專業以就業為導向課程體系實施的成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