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稻病蟲害防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稻白葉枯病
二、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黃單胞水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和水孔浸入,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三、稻紋枯病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厘米-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四、水稻螟蟲
重點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區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處于孕穗到齊穗以前的稻田為重點。畝用5%殺蟲雙大粒劑1千克-1.5千克撒施,也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毫升-200毫升,或25%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加BT乳劑1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60千克-75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五、稻飛虱
應掌握小若蟲高峰期,每百叢蟲量達1500頭以上時施藥防治。藥時應注意先從田的四周開始,由外向內,實行圍殲。噴藥要均勻周到,注意把藥液噴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0%葉蟬散乳油15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六、稻苞蟲
以遲中稻田為重點,掌握低齡幼蟲盛期,每百叢水稻有蟲10頭-20頭時施藥。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10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250毫升,或BT乳劑150毫升-2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論文摘要 介紹了防治水稻病蟲害的施藥技術,同時闡述了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桿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鉆心蟲等幾種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發病特點、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以供種植戶參考。
水稻是沭陽縣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多年來,我們一直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F將我們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經驗總結介紹如下,以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1施藥技術
1.1對癥下藥,藥、水配比適宜,選用新型施藥工具
首先認真查蟲診病,辨明主要為害的是蟲還是病,再辨別其種類。對未能認準的疑難病蟲,應及時找當地的農技人員現場確診;或在田間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樣株,帶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當地農技部門請農技人員確診,并指導對癥下藥。在使用乳油劑或水劑農藥時,可用塑料瓶做成一個帶把的小量筒,并準備一個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藥時先按每公頃用藥量用小量筒量藥倒入桶內,再按要求的稀釋倍數加水攪均使用。為確保稻田施藥均勻,可選用由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該產品操作靈活、方便,不易滲漏。一般噴施的藥液(指經水稀釋后的藥液)應在525kg/hm2以上。
1.2實行“后退”噴藥
施藥時,將習慣的“前進”噴霧改為“后退”噴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離。經實踐證明,“后退”噴藥較習慣的“前進”噴藥操作有以下好處:①因緩慢后退,有利噴足藥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為碰落過道兩旁稻苗上的藥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藥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體健康。在田間施藥時,應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應無規律地行走。根據水稻的一般密植規格,每次下田左右擺動噴霧的幅度以8~10行稻叢為宜,以防止行走過窄,造成藥液浪費和分布不均;而行走過寬又會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藥時保持深水層
施藥田塊不宜串灌、漫灌,凡過水丘田塊應在施藥前加開排灌溝。施藥時,田間應保持3~5cm深水層。
2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稱“鬼掐頸”,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發病特點。苗瘟:病苗基部變黑褐色,上部呈黃褐色或淡紅褐色而枯死。潮濕時病苗表面常有灰綠色霉層。葉瘟:病斑呈紡錘形,最外層黃色,內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兩端有褐色壞死線向外延伸呈長條狀,病斑背面產生灰綠色的霉層。穗頸瘟:發生于穗頸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發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遲的則谷粒不充實,病穗往往從頸部折下,形成吊頸。
2.1.2防治方法。①種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種;強氯精消毒。②藥劑浸秧:用2%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按50g對水25kg的比例,將秧洗凈甩干,浸入藥液中30s取出堆悶,悶30min,然后栽插。③噴藥防治:一旦出現葉瘟發病中心,及時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噴霧;亦可用富士一號,一般用750mL/hm2對水900kg噴霧。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塊是否發病,都應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 kg/hm2對水900kg噴霧防治1次。在抽穗后發現穗頸瘟,用富士一號1 500mL/hm2對水900kg進行噴霧。
2.2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俗稱花腳桿,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縣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發病特點。病斑中部呈灰白色,邊緣呈暗褐色,經常幾個病斑相互連合成云紋狀大斑塊。在陰雨多濕的情況下,病部長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絲狀菌絲體,以后逐漸形成白絨狀菌塊,最后變成褐色堅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撈“浪渣”,鏟除田邊雜草,不用病稻草還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時噴藥:用1%(1萬單位)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7.5kg/hm2,或2%井岡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1 125kg噴霧。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對水1 500kg浸泡一晝夜,過濾后噴霧;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桿蠅
2.3.1危害癥狀。幼蟲乳白色,鉆入心葉內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葉上有橢圓形或長條形小孔洞,后發展成縱長裂條,葉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殺蟲雙3.75kg/hm2對水900kg噴霧。
2.4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又叫裹葉蟲,是我縣主要害蟲之一。每年隨西南氣流由中南半島及我國海南和兩廣南部稻區遷入我縣。主遷入期一般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產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癥狀。以幼蟲進行危害,幼蟲吐絲將稻葉縱卷成筒,取食葉肉,形成白條斑,受害嚴重時,稻葉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應掌握在幼蟲盛孵期施藥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殺蟲雙(兼治鉆心蟲)、殺蟲單等防治。
2.5稻飛虱
稻飛虱俗稱“蜢子”,也是我縣主要害蟲之一。我縣稻田發生的主要是白背飛虱及褐飛虱。2種飛虱都是隨著西南氣流從南方稻區遷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后期以褐飛虱為主。即白背飛虱主要在分蘗至拔節期為害。
2.5.1危害癥狀。受害田塊稻葉發黃,分蘗減少,嚴重時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飛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為害,危害嚴重時,稻叢基部變成黑褐色,逐漸全株枯死,受害田?!包S塘”,嚴重時全田枯黃,形如火燒。
2.5.2防治方法。兩飛虱的防治適期都應在田間有蟲量50頭/百叢以上時開始用藥,效果好的藥劑為大功臣、撲虱靈、葉蟬散等。
2.6鉆心蟲
鉆心蟲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種。
論文摘要 水旱兩用稻新品種綠旱1號株型緊湊,生育期較短,結實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強,產量高,適宜在干旱少雨地區推廣。該品種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點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個時期灌透水;對氮肥較敏感,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除草以化學防除為主, 輔以人工除草。
綠旱1號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兩用稻。1995年該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蓮子草(俗稱革命草)的基因組DNA,采用浸胚法將其直接導入優良常規水稻新品種“6527”中,經7年11代的系統選擇,于2001年育成了高產、耐旱節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對該品系進行品比試驗,2002年定名為綠旱1號。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和生產試驗,2005年6月通過國家品種委員會品種審定,審定號:國審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請國家品種權保護,公告號: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株高100 cm左右,每穗總粒數118.9~159.2粒,每穗實粒數100.9~130.3粒,結實率82.0%以上,千粒重25.0 g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成熟時稈青籽黃,后期轉色好,落粒性適中。
1.2 生物學特性 全生育期平均108.2 d,比對照中旱3號早熟2.3 d;有效穗304.5萬/hm2;分蘗成穗率63.9%;米質主要指標表現:整精米率55.7%,長寬比2.9,堊白率38%,堊白度5.4%,膠稠度50 mm,直鏈淀粉含量25.9%。米質較好。
2 產量表現
2.1 區域試驗 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在旱播旱管的情況下,試驗平均單產4 737.45 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22.96%。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單產4 533.75 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45.29%。2006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稻區試,實際產量達9 781.8 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農場和龍亢農場進行小麥茬機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經實地測產,理論產量分別達到9 391.5和8 626.5 kg/hm2,實際產量達7 983和7 332 kg/hm2。
2.2 田間試驗 2006年安徽省肥東縣店埠鎮大郢村農民韋秀干在自家遠離水源的田塊試種了綠旱1號0.087 hm2,播后進行無水層栽培管理,實收稻谷762 kg,折合產量達8 758.6 kg/hm2,基本達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產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龍亢農場示范栽培,連片種植面積4.67 hm2,平均產量7 500 kg/hm2。安徽科技學院楊安中試驗的小區產量高達12 000 kg/hm2。
3 栽培技術
3.1 播種 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種,應在6月20號前播完。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2~3 h,然后淘洗干凈,將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種晾干,播種深度3~5 cm。綠旱 1 號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條播播種量45~52.5 kg/hm2,點播 40~45 kg/hm2, 撒播55~60 kg/hm2。
3.2 施肥 綠旱1號對氮肥較為敏感,應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通常施純氮150~210 kg/hm2(折合尿素330~450 kg/hm2)、純磷75~105 kg/hm2(折合過磷酸鈣750 kg/hm2左右)、純鉀120 kg/hm2(折合氯化鉀225 kg/hm2左右);盡可能用有機肥、磷、鉀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結合灌透水時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 水漿管理
3.3.1 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齊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數;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條件時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 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淺水,以后可以不進行水層管理,緩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 病蟲草害防治
3.4.1 雜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惡乳油2 250~3 750 ml/hm2對水750 kg/hm2在播后出芽前噴霧,或拌細潮土1 800~2 250 kg/hm2作毒土處理,兩種方法均需在雜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濕的條件下進行。②用20%丁·芐可濕性粉劑3 kg/hm2對水750~900 kg/hm2,于雜草1~2葉期進行噴霧。③用10%千金乳油1 500 ml/hm2對水750~900 kg/hm2于雜草1~2葉期噴霧防治。④雜草5葉期以上時,應酌情增加用藥量。
3.4.2 病蟲害防治。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與水稻相同,因為田間無水,在防治時相同的用藥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為750 kg/hm2以上。
參考文獻
[1] 蘇賢巖,徐瑞琳,胡宏云,等. 旱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及對產量影響的初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9):2649-2650.
[2] 黃立春,趙曉明,藺聰,等. 沈陽市水稻地膜覆蓋旱管節水栽培技術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383-384,387.
[3] 許傳萬. 中粳雜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術[J]. 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8):159.
[4] 胡潤,葉北朝,紀根學,等. 水稻強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5,33(9):1578-1579.
【論文摘要】:高效環保的治蟲技術是發揮生物種群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而達到自然調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歷史,成功經驗,又有新科技新發展新成就,更有建設生態城市的新導向。如能在行業內外被關注,進一步推行,必將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綠色農業的概念被提出來。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工業裝備和先進管理經驗,以促進農產品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倡導農產品標準化為手段,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態和物理機械等治蟲技術來防治病蟲害,已成為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手段,也是綠色農業生產工作中病蟲害防治的必然選擇。高效環保的治蟲技術是發揮生物種群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而達到自然調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歷史,成功經驗,又有新科技新發展新成就,更有建設生態城市的新導向。如能在行業內外被關注,進一步推行,必將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點是對人畜安全,無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蟲治蟲
以蟲治蟲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稱為以蟲治蟲,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敵昆蟲是生物防治應用最廣、最多的方法。按天敵昆蟲取食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
⑴捕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種類很多,其中效果較好。常利用的有瓢蟲、草蛉、食蚜蠅、食蟲虻、以及捕食螨類等,這類天敵一般食蟲量大,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吃掉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蟲體才能完成發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蟲的猖獗作用十分明顯。
⑵寄生性天敵:這類天敵寄生于害蟲體內,以其體液和內部器官為食,使害蟲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蠅。
1.2生物農藥防治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以及通過仿生合成具有特異作用的農藥制劑,是今后農藥產業中的朝陽產業。生物農藥包括: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和新型生物農藥等幾大類。
⑴物農藥: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體微生物或活體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制成的真菌制劑、細菌制劑、病毒制劑、昆蟲病原線蟲、昆蟲病原立克次體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農抗120、中生菌素、瀏陽霉素、鏈霉素等,已經廣泛應用的產品有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井岡霉素,高效、廣譜的殺蟲、殺螨劑阿維菌素等。
⑶物源農藥:植物性藥物源有魚藤、煙草、除蟲菊、雞血藤、雷公藤、苦樹皮、黃杜鵑、百部、艾、穰、蒜、蔥、韮、、牡菊、蒼耳、芫花、巴豆、苦參、附子、茶葉等。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植物源農藥的開發也成了時尚,是綠色生物農藥的首選。
⑷物源農藥:指動物體的代謝物或其體內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包括動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黃蜂毒素、沙蠶毒素等,以及調節昆蟲的各種生理過程的昆蟲激素、昆蟲信息素如棉鈴蟲性誘劑、甘蔗條螟性誘劑及天敵動物農藥等。
⑸新型生物農藥--轉基因農藥:指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的抗病、蟲、草轉基因作物。
2.生態控制
病害蟲的生態控制,是指通過栽培、管理措施,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害蟲繁殖、蔓延的環境條件,從而達到避免或控制病蟲害的目的。
⑴適時播種:病蟲害的發生與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適時期和環境條件,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前提下,適當改變播種期,可避開病蟲害侵染和為害的最適時期,從而減輕病蟲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輪作:合理品種布局可以限制病蟲害的蔓延與擴散、推遲或減輕病蟲危害。輪作不僅有利于作物的生長,而且可以減少土壤里的病源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食源,特別是水旱輪作效果顯著。
⑶抑病士利用:對許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開發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栽培品種的多樣化,能發揮天然防護壁壘的重大作用,不僅節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絕了害蟲與傳染病的大規模侵襲,使農作物免遭滅頂之災。
⑸稻鴨共育(共作)技術:稻鴨共育是利用鴨在稻田中不斷覓食活動,起到捕蟲、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壯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機械防治
⑴物理機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簡單機械如竹竿、掃把、網兜等,利用害蟲的假死性、群集性等習性來消滅害蟲。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無病蟲為害、無農藥污染,品種優良,產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黃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蟲為害,有利于維生素C的形成,保鮮期長,耐儲藏,且增產10%以上。
⑶誘殺技術:主要利用害蟲的趨性將害蟲誘到一處,集中殺滅。
⑷覆蓋防蟲網、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蟲為害:覆蓋塑料薄膜、遮陽網、防蟲網,進行避雨、遮蔭、防蟲隔離栽培,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蔬菜覆蓋防蟲網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豆野螟、瓜絹螟、黃曲條跳甲、猿葉蟲、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美洲斑潛蠅等多種害蟲的為害,控制由于害蟲的傳播而導致的病毒病的發生,還可保護天敵。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續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蟲害防治辦法,是一種省工、省錢、無污染、切實可行的途徑,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蟲枝及清掃田園枯枝爛葉等項措施,以壓低病蟲害發生基數。
4.結束語
發展綠色農業可以保障農業生產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緩解生態惡化、緩解就業壓力、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是當前形勢下的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可行之策。隨著人們對化學農藥弊端和發展可持續農業重要性的進一步認識,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促進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均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標準,推廣和加強有害生物無污染治蟲技術勢在必行。"綠色農業",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擴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將賦予新的更加豐富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王愛軍,袁叢英.綠色生物農藥研究現狀及發展,河北化工,2006.
[2]剛毅.生物農藥研究進展,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O3.
[3]世平,產祝龍.誘導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與應用,植物病理學報,2004.
[4]劉雄.應重視農業防治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作用,農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6.
論文摘要介紹了直播稻的良種選擇標準、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適時收獲等技術。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業,在本田里直接播種、培育水稻的技術。與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產高效等優點。適合大規模種植,因此,呈現出逐漸發展擴大的趨勢。筆者以長江流域的水稻生產為例,介紹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直播稻根系分布淺,群體大,易倒伏,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蘗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的早熟或中熟品種,如湘早秈24號、湘早秈32號、湘早秈29號、中98-19、早優143以及超級雜交稻株兩優819等。
2整地播種
2.1整地施肥直播稻對整地質量要求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時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11250kg、高效復合肥225kg、碳銨450kg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過3cm,殘茬物少。一般每隔3m左右開1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農藥等田間管理。開好“三溝”,做到橫溝、豎溝、圍溝“三溝”相通,溝寬0.2m左右、深0.2~0.3m,使田中排水、流水暢通,田面不積水。等泥漿沉實后,排干水,廂面晾曬1~2d后播種。
2.2種子處理
2.2.1曬種。選擇發芽率95%以上的種子,薄薄地攤開在曬墊上,曬1~2d,做到勤翻,使種子干燥度一致。
2.2.2選種。曬種后,剔除混在種子中的草籽、雜質、秕粒、病粒等,選出粒飽、粒重一致的種子。再用食鹽水選種,配制食鹽水的方法是10kg水加入2~2.1kg食鹽;將種子倒入配制成的液體之中進行漂洗,撈出上浮的秕粒、雜質等,然后用清水沖洗3遍。
2.2.3浸種。浸種的作用在于使種子吸足水分,發芽整齊,出苗早。將選好的種子先用40℃的溫清水浸種12h,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浸種消毒12h,或者用0.3%硫酸銅液浸種48h;消毒后的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清水浸種2~3d,浸泡過程中注意換水透氣,等種子穎殼發白時將其撈出,瀝去多余的水分。
2.2.4藥劑拌種。浸種后用種衣劑包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2%~0.3%,然后陰干備用。
2.3播種
2.3.1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是一播全苗的技術關鍵。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遲播7~10d,早稻直播適宜播種期為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長江流域的播種時間為4月上中旬;雙季晚稻直播期應在7月上中旬。
2.3.2播種量與播種方法。小面積種植,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只要做到均勻播種就能獲得均衡出苗生長的效果。常規稻直播每公頃大田播種量為45~60kg,用手直播比較容易。但雜交水稻種子每公頃用種量一般為37.5~45kg,用手直播難以做到均勻播種。為了播種均勻,可以將常規稻的稻谷炒熟,使其不能再發芽,然后均勻拌入雜交稻的種子內進行播種。有的地方還采用顆粒肥料代替炒熟的稻谷一起播種,效果也很好。如果種植面積較大,也可以采用水稻直播機械,調整好播種量后,直接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要防止漏播和重復播種。
3播后管理
3.1苗期管理水稻播種后,經過8~10d就可以出苗。從播種到水稻4葉前統稱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3.1.1查苗、補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要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3.1.2水漿管理。直播水稻播種后的水漿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盡水,田面不積水,保持濕潤。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當晚排盡水,確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葉1心后淺水勤灌。
3.1.3追肥。在稻苗2葉1心至3葉1心期,每公頃撒施尿素15kg、鉀肥75kg,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
3.1.4病蟲草害防治。在稻苗2葉1心時,每公頃用5%銳勁特膠懸劑450ml+30%抑虱凈乳油120ml,對水600kg,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飛虱。
稻象甲是水稻生長早期的重要蟲害。其成蟲主要啃食稻葉,受害葉有白條斑,幼蟲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嚴重時會減產50%以上??梢栽谒玖⑨樒诿抗曈?8%快殺乳油675ml噴霧防治,施藥時田間要建立水層,同時田埂四周2m內要全部噴藥。
在水稻2~3葉時,稗草正處于3葉期前,將田水落干后,每公頃用50%殺稗快可濕性粉劑75g+10%水星可濕性粉劑150~300g對水750kg均勻噴霧雜草莖葉。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3.2分蘗期管理從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葉形成起到稻穗開始分化,為分蘗階段。水稻的大部分葉片和根系也都是在這一期間形成的。
3.2.1淺水勤澆、適當曬田。直播水稻在分蘗期間,特別是有效分蘗期間,要保持水層3~4cm,這樣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分蘗的發生和生長。當有效分蘗期結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發生。當水稻生長過旺時,可結合排水曬田,控制其生長,減少無效分蘗,對防止倒伏作用明顯。
3.2.2巧施分蘗肥。在水稻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根據天氣情況和苗情施1次長穗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225kg,可增加有效穗,促進穗粒形成,防止穎花退化。
3.2.3病蟲害防治。分蘗期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稻薊馬等病蟲害。白葉枯病的發病癥狀是:水稻受害后,先侵害葉尖或葉緣,形成黃色長條形病斑。后期在葉面上有小珠狀菌濃,葉片發黃發白,嚴重時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是:用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噴霧。
稻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葉片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嚴重時一片枯焦,形似火燒。可在若蟲發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噴霧,用藥450~600ml/hm2,加水750kg/hm2。
3.3拔節期管理水稻分蘗高峰期后,稻株從發根節以上的節間開始伸長,稱拔節。直播水稻拔節期的田間管理措施有:
3.3.1施拔節肥。如果拔節期發現稻株葉黃缺肥,每公頃施用尿素37.5~75kg。
3.3.2防倒伏。在直播水稻栽培過程中,應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節期施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50~300mg/L,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3.3.3病蟲害防治。水稻拔節期也是紋枯病的多發期,該病主要危害水稻的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并蔓延至穗部。葉鞘發病先在近地面處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逐漸擴大后呈橢圓形或云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邊緣暗綠色,中央灰綠色,擴展迅速。葉片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會導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每公頃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2.25kg對水750~1500kg,或用50%多菌靈粉劑1.5kg,配合20%粉銹寧乳油750ml,對水750kg噴霧防治。
3.4長穗期管理水稻長穗期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蘗向兩極轉化,有效蘗繼續生長發育,無效蘗逐漸枯死,在田間管理上,應防止過早封行,保證幼穗分化良好。
3.4.1巧施長穗肥。水稻抽穗期,應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應追施適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d,選在下雨前后,每公頃施尿素30~45kg,也可在晴天采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kg加磷酸二氫鉀0.6kg,對水30~45kg噴施。生產實踐表明,如果長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時間把握恰當,對鞏固有效分蘗,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3.4.2水漿管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因此,這一階段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一般應保持水層深6~10cm,以控制水溫。
3.4.3防治病蟲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發期,尤其是穗頸瘟發生嚴重時,導致水稻產生大量白穗或癟粒,影響產量。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水稻齊穗期每公頃用20%三環唑1125~1500g,對水1125kg噴霧;或用5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配合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
同時,穗期也是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蟲發生和危害較重的時期,它們以幼蟲蛀入稻株莖稈中取食,使稻穗空癟率增加,造成嚴重減產。因此,應加強預測預報,盡早防治??刹捎?0%格殺乳油或20%高滲甲胺磷乳油按1500倍均勻噴霧防治,另外,這些藥劑也能同時防治葉蟬、稻飛虱等害蟲。
3.5結實期管理結實期是指從水稻出穗開花到谷粒成熟的這段時間,一般中熟品種需30~35d。水稻在這一時期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養根、保葉,防止葉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飽,防止空殼秕粒。
3.5.1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l~2d,再灌1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于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采取干干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進行灌水。收割前7~10d,把田中的水放干。
3.5.2補施粒肥。水稻在灌漿期間,如果氮素不足,會造成葉片早衰,光合產物減少。因此,出穗后發現葉色過早落黃,應該酌情補施1次粒肥,肥料種類和用量為每公頃稻田施用7.5~15kg純氮。對于那些前期肥料施得多,生長正常的稻田可以不施粒肥,但為了粒飽、粒滿,米質優良,也可以每公頃稻田葉面噴施2%~3%的過磷酸鈣溶液1500kg。
4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也是水稻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技術環節。過早收獲青米多,谷粒輕,而且軋米時碎米增多,質量降低。收割過遲,造成穗上發芽和落粒,影響產量和質量,反而得不償失。適宜的收獲期,一般掌握在90%熟時,從外表上看,稻株的主穗已經全部發黃,有70%梗已干枯,如果用手掐一下谷粒,已經全部變硬時,應及時搶晴天收獲。
生產上,通常采用水稻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可以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脫粒、莖稈分離、谷粒清選等多道工序。早晨有露時收割最好,可以防止落粒,減少損失。收獲后應及時晾曬,防止潮濕霉爛降低品質。切忌長時間堆垛或在分路上打場曝曬,以免污染和品質混雜。如果遇到雨天,則應及時收藏遮蓋,在入庫前做好糧選,保持優質水稻商品糧的純度和質量,從而實現優質優價。
參考文獻
[1]何喜玲,王俊.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綜述[J].中國農機化,2003(1):23-2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中,從植物的細胞開始,講述了植物的一生:由種子的結構談起,到開花結果,再形成新的種子,延續植物的生命,同時為人類造服。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除了基本知識的傳授,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滲透了對獲嘉農業的了解。如種植業:獲嘉縣地處中原,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重要的產糧區,也是全國優質糧產業化開發示范縣。目前,全縣優質糧基地小麥種植面積達22萬畝、優質水稻12萬畝?;ɑ軜I:獲嘉縣是我國南北花卉的交匯點,是南花北上和東花西引的天然馴化場?;ɑ軜I生產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張巨鄉“陳莊花園”是河南省四大花園之一而著稱全國;目前,全縣的花卉種植總面積達3萬余畝,品種千余個,主要是大葉女貞、雪松、蜀檜、奕樹、合歡等常規綠化苗木。無公害蔬菜業:太山鄉蔬菜種植素有聞名,明清時期是專侍皇宮的貢品。蔬菜遠銷北京、武漢、山西等地,出口蔬菜主要面向日本等國家。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6萬畝。這些知識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既鍛煉了學生的思想意志,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借此也讓學生樹立起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理想。
2、在第二課堂中滲透農業教育
農業教育不僅在課內有機滲透,而且要發揮課外活動這個主陣地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外學到課內學不到的一些實踐本領與基本知識技能。我們建立了幾個專題調查小組,如:選種調查小組、栽培調查小組、雜草控制小組、病蟲害防治小組、無公害調查小組等。通過進店調查和訪問農藝師,實地考查等多種途徑,讓學生適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技能。如在考查選種方法時,要求學生了解選種要求。學生回饋如下信息:要求種子顆粒飽滿,無昆蟲叮咬、當年新發種子等。例如,歷年來小麥病蟲害發生嚴重,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形成如下報告:(l)持續幾年的秸桿禁燒避免了空氣污染,但也使一些病蟲害有了滋生之地,致使連年病蟲害逞上升趨勢。(2)近幾年很多地塊沒有進行深耕細作,只是耙了二至三遍,造成耕作層過淺,小麥的根不能深扎,抗病力明顯降低。(3)冬季到來年春季天氣過于干旱,使土壤中的厭氧菌大量繁殖,毀壞小麥根系。(4)多數農民重視蟲害,輕視病害。每年春季農民都要打2一3次殺蟲劑,卻沒打過一次殺菌劑。而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和赤霉病等病害,一旦發現癥狀就錯過了防治時期。又如,病蟲害防治小組通過調查和訪問,將農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做了簡單歸納,以黑板報形式向全班同學展示:(l)深耕細作。一定要深耕,增加耕作層的深度,以便小麥根系發達,增強抗病力。如果實在沒有條件深耕,也可以撒施土壤調理劑,以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疏松耕作層增加。(2)適時澆水。由于秸稈還田,土壤蓬松,過f透氣,不能保墑,根系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致使根系不旺。適時澆水可以彌補不足。(3)專業拌種。不能只圖便宜,要使用專業拌種劑,特別要選用有針對性的拌種劑,才能起到防治目的。(4)一噴三防。春季噴撒農藥時,除了殺蟲劑,還應加人殺菌劑、營養劑和生長調節劑,綜合防治,防患與未然。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和才干,也鍛煉了毅力,培養了良好的習慣和興趣。同時這也成了課堂最有效的補充,讓學生熱愛農業,熱愛生物學,為將來從事各項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3、在教育科研中滲透農業教育
論文摘要:總結了宣州區機插水稻大田軟盤泥漿育秧與大田管理技術,以期指導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機械插秧省工、高效、增產,宣州區自2005年開始推廣機械插秧技術以來,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累計推廣應用面積達6 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拋秧增產5%~10%?,F將其相關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1大田軟盤泥漿育秧技術
1.1品種選用
選擇適合宣州區種植的耐肥、抗倒、優質、高產優良品種。早稻:中組3號、皖稻14、株兩優819、T優15;單季稻:武運粳7號、皖稻68等常規稻,兩優293、新兩優6號、豐兩優2號等超級稻和雜交稻組合。
1.2播插期
機插秧秧齡應控制在20d以內(葉齡3.5葉)。根據品種特性及氣候條件,為確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齊穗,中稻有效避免蟲害減少病毒感染、避開穗期高溫,宣州區早稻應于4月上旬播種,一季稻應于5月中下旬播種;麥稻區播種期應盡量后延,減少麥秧共生期,防止麥田稻飛虱、稻葉蟬傳播病毒,減輕水稻條紋葉枯病和矮縮病的發生。因機插秧秧齡較短,加之宣州區秋季氣溫波動性強,所以晚稻機插秧要慎重推廣,應選擇騰茬早的田塊,采用晚稻早熟品種,確保雙晚安全齊穗。
1.3秧床準備
選擇排灌、運秧方便的田塊,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112.5~150.0kg/hm2復合肥作基肥,開溝起畦,畦面寬1.4m,溝寬0.5~0.6m。確保播種前板面平、實、干爽。
1.4塑盤準備
塑盤內徑規格58cm×28cm,大田備足300張/hm2軟盤。秧盤2張橫擺,一次擠緊排列整齊,畦兩邊各留10cm,保證秧盤平整貼泥。
1.5種子處理
大田用種:常規稻45~60kg/hm2,雜交稻22.5~30.0kg/hm2。播種前曬種2~3d,用浸種靈浸種24h,按常規方法催芽,破胸時,攤開晾干即可播種。
1.6播種
秧盤鋪好后,畦溝內灌入水,在畦溝內攪拌泥漿,將泥漿倒在盤上,用木條刮平,泥漿厚2.0~2.5cm,30min后泥漿沉實即可播種。按盤定量均勻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輕拍稻谷使之全部沒入泥漿,以不見稻谷為宜。
1.7秧田管水
播后第2天起,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式。每天傍晚上水,直到淹沒所有秧盤,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盤,以確保秧苗生長整齊、均勻,避免薄水日曬,造成高溫傷苗。3~4d后秧苗達到1葉1心時,進入常規管理,保持秧盤濕潤即可。如遇陰雨天,排清溝水,保持盤土濕潤;遇晴天,則灌水護苗。秧苗1.5~3.0葉時,保持溝水,視天氣情況可灌“跑馬水”。機插前3~4d,排清溝水,促進秧苗盤根,露曬秧盤,方便起秧和機插。
1.8秧田追肥
機插秧秧齡短、密度大、盤土淺,苗床施底肥,無需追肥,也不建議使用“送嫁肥”。如果秧苗缺肥嚴重,確實需要追肥,一般秧田用尿素60~75kg/hm2,對水15t/hm2澆施(每盤約用尿素0.5~1.0g),秧田要保持淺水層。
1.9病蟲防治
苗期蟲害主要有稻縱卷葉螟、稻薊馬,可選用樂斯本進行防治。必須打好“送嫁藥”,在插秧前3~4d應噴施銳勁特+銅大師1次,防止大田前期病蟲危害。
2大田管理技術
2.1機插秧前的準備
2.1.1大田準備。整地要求:田塊平整,田面整潔,達到無雜草、無雜物、無浮渣。表土硬軟度適中,標準深8~10cm,上細下粗,上爛下實,插秧作業時不陷機。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結,水清不渾濁。
2.1.2土地耕整??詹缣餀C插前1周進行旋耕整地水耙平。采用旋耕滅茬機滅茬,旋耕后進行干整拉平。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進行耙平墁平。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漿整地機進行耕整作業。麥、油茬在上水耙地前,應根據秧齡長短,在確保適期移栽的基礎上,視天氣情況曬垡2~3d。
2.1.3施足基肥。基肥施用量一般為總施肥量的45%~50%。可結合旋耕作業,大田施人畜糞11.25~15.00t/hm2、氮磷鉀復合肥450~525kg/hm2、碳銨300~37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缺磷土壤應增施過磷酸鈣300~375kg/hm2。對麥茬秸稈還田較多的田塊,在插秧前1d,增施碳銨225~300 kg/hm2作面肥。
2.1.4泥漿沉淀。沙質土需沉實1d左右,壤土需沉實1~2d,粘土需沉實3d左右。
2.1.5化除除草。機插水稻田應采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結合泥漿沉淀,大田耙平后用苯噻芐可濕性粉600g/hm2或25%惡草靈乳油3 000mL/hm2,拌濕潤細土300~375kg/hm2均勻撒施,保持7~10cm水層3~4d。
2.2移栽技術
機插秧苗秧齡短,大田期生長期長。栽插深度應控制在1.5~2.5cm。栽插密度一般為22.5~27.0萬穴/hm2,每穴2~3株苗,基本苗60~75萬株/hm2,注意查苗補缺。當缺株率在10%以上,特別是出現較長的斷壟和較大的“天窗”時,需人工補缺,以達到勻苗。
2.3水漿管理
機插秧苗植株小,植傷重,緩苗期長,大田間的水漿管理以“淺”和“勤”為原則。機插秧后,排盡田面積水,自然落干,擱田3~5d,以增加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的生長;3~5d后,實行淺水勤灌,即上1次淺水層(1~2cm),2~3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協調土壤水、氣、熱狀況,促進秧苗發根、分蘗。當全田的總莖蘗數達到預定穗數的80%左右,開始排水擱田,葉齡余數2.5左右或拔節初期復水。為達到“稻田不陷腳、田間無裂縫”的擱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輕擱田的方法,即擱幾天,灌1次跑馬水;再擱幾天,再灌1次跑馬水,切不可一次重擱。孕穗期要保持淺水層,抽穗后堅持間歇灌溉,即上1次淺水層,2~3d自然落干,濕潤1~2d再上新水,以維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4肥料管理
為防止肥害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機插秧苗大田追肥應“少量多次”。分蘗肥分2~3次施用;水稻圓稈期,施用壯稈肥尿素75kg/hm2、氯化鉀75kg/hm2;在葉齡余數1.2~1.5,雌、雄蕊分化期施用尿素75kg/hm2作?;ǚ?,長勢較差、葉色較黃的田塊適當增加追肥數量。水稻抽穗前后采取根外追肥方法追施粒肥,常用1%尿素溶液與0.2%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混合液葉面噴施2~3次(間隔3~4d)。
2.5病蟲草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