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鎮化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紐約是一座新興的城市,有“水泥森林”之稱,凡是初到紐約的人大都有兩個心愿:一是到世界貿易中心頂上去觀光,看一看這個“水泥森林”的全貌;二是去親眼目睹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前者是時代的、商業的精髓,后者是美利堅自由精神象征,這兩者構成了這個城市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北京還是紐約,也無論多么精美的建筑,歷經風雨后,漸漸演變為一種形式美的物質形態,一種精神文化的載體,能寄托和喚起人們某些固定的情感。因此,可以把這些使人產生固定情感的建筑作為極其重要的城市意象。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應當是眾人的符號,而不是只有某個人單獨感受到的(對象)。那么,一座城市的形象應該是眾多居民和參觀者能解讀的,應當能讓大家產生共同的類似的印象,能夠感受到有別于其他城市韻味。凱文•林奇提出了著名的城市意象理論,并有專著《城市意象》充分闡釋自己的觀點。實則,一個有著完整、完美規劃的城市,原本就是一個藝術品,借用藝術中的術語“意象”展現城市的魅力。當然,林奇的意象理論是建立在建筑學基礎上的,本文是立足于美學概念的,二者的共同點在于人們對城市形象的要求總是基于物質層面上的精神訴求。這種精神訴求讓建筑具備了意象功能,這種城市意象形成后就是這個城市的獨特的城市文化。它是這座城市的傳統,也是這座城市的獨特之處。但是,在時代的發展中,它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特定的文化總是產生于特定的經濟結構之上的,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再向信息社會的躍進,必將伴隨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地方城市文化也將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在城鎮化的背景下,大量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擁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城市建筑被擠占,使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韻味被大量的現代建筑取代,使城市逐漸丟失了自己的特色。
根據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論,城市意象包含三個要素:個性、結構、意蘊,其中,最重要的是個性。一個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備的是事物的個性,且具有獨立存在的唯一意義。一座城市要與其它城市區別開來,就要保持自己的個性。事實上,一座城市的物質存在,應該是這個城鎮歷史、文化、精神和情感的體現,也因此它才能保持自己的個性。當前,遵義的城鎮化化建設如火如荼。該如何吸取其他地區城鎮化建設的經驗,把遵義建設為有特色的“三宜”城市,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失敗的個例已經警示:遵義的城鎮化建設不能一味照搬照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使自己在發展中失去特色和個性,而應該結合自身歷史和文化特點,在充分發掘傳統的、有“紅色文化”價值建筑的作用的基礎上推進城鎮化進程。、四渡赤水、婁山關激戰……,紅色文化是遵義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征。因為它們見證了了那個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見證了那個偉大的歷史轉折。紅色文化是遵義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也是遵義的城市標簽。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建設有個性的遵義,就要抓住這段特殊的歷史,充分發揮遵義紅色文化的優勢,塑造遵義地區“城市精神”。紅色文化是遵義文化的核心,抓住這個核心,才能打造有特色的遵義。
紅色建筑是紅色文化最直接的物質表現形態。紅色建筑是指自1840年以來與中國近現代革命運動、重大歷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建筑物,如會址遺址、舊址、革命者舊居、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紀念館等。遵義的紅色建筑主要是指途經遵義時使用過的某些建筑物,由于活動的重大意義而使得其具有重要紀念價值的建筑。遵義的紅色建筑很多,分布于遵義的各個角落,它是中國革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遵義紅色建筑的主要包括會址舊址、遺址,住址、紀念碑、烈士陵園烈士墓等。在注重國家文化軟實力、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今天,對包括紅色建筑物在內的一系列紅色文化資源,已不能用簡單的經濟價值衡量,其價值不僅在于它給人以建筑形態的美感,更在于它能從靈魂深處給人以震撼,讓和平年代的人們、讓社會主義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物質生活有較大改善的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從革命精神中汲取營養,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因此,遵義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保護,最重要的是對這“精神層”文化的保護。發揮遵義地區的傳統文化優勢,并使其在城鎮化建設中體現出來,有利于遵義的城鎮化建設。保護和繼承遵義文化,要吸收其精華,深刻理解其精髓,這樣才能使其得到傳承和發展。因此,遵義城鎮化建設首先是要從總體上提高對遵義紅色文化尤其是紅色建筑保護的重視。規劃者要樹立對地方優秀文化保護的意識,在進行城鎮規劃時,除了考慮自然環境、經濟、人口等方面的因素之外,還要結合遵義在社會歷史和文化方面上的實際,正確認識紅色文化及載體紅色建筑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在進行城鎮化規劃時,要給予特別保護,因為它是遵義的城市標簽。當然,打造遵義的城市形象,光靠紅色文化還是不夠的,還要用本土特有的濃郁風情和文化特色來塑造城市的外形,來鑄造城市的物質軀殼,來充實城市的內涵。
黨的十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化同步”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的科學把握,其中,城鎮化地位特殊、位置關鍵,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手段,成為“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發展潛力”。為進一步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以縣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各縣選取1個鄉鎮為城鎮化示范鄉鎮的“書記工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臨桂縣六塘鎮有幸被列為桂林市城鎮化示范鄉鎮,我們覺得,不管是地域優勢、工作基礎,還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我們都應該先行一步,有所作為。為此,我們要主動思考,科學謀劃,積極實踐,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上進行大膽嘗試和探索,確保完成示范鎮建設任務。
一、突出龍頭引領,科學編制城鎮發展規劃。規劃是建設的龍頭。沒有高質量的城鎮規劃設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城鎮建設。一要明確發展定位,彰顯城鎮特色。城鎮的發展定位關系到城鎮的未來發展方向。六塘鎮緊鄰桂林市區,桂梧高速、桂陽公路穿境而過,是桂北四大古鎮之一,桂北傳統的商品集散地,天坑、地熱等資源豐富。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決定了六塘的發展方向,即著力建設宜居宜游宜商的商貿重鎮、旅游強鎮、文化大鎮、生態名鎮。二要完善配套設施,優化城鎮功能。堅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城市規劃中,把城鎮公共基礎設施的結構、數量和形態作為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特別是要統籌安排教育、衛生、文體、娛樂、市場、公廁等,把搞建設、造環境、聚人氣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服務體系,改善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城鎮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逐步形成人才、資金、產業集聚的洼地,更好地吸引人口、資本、項目等要素。三要突出人文特色,提升城鎮品味。注重挖掘六塘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現有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特征,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努力把自然、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城鎮及街道空間,加大對明清驛站、湖南會館、江西會館、清真寺、觀音廟等文物古跡、文化景觀和古樹名木等歷史古跡的保護力度,注重生態環保效應,逐步形成城鎮標志性地段和標志性建筑,彰顯山水相依、文化深厚的特點,體現個性特色,提高城鎮品位。今年我們實施的鎮區三條主干道立面改造,在規劃設計理念上充分融入了馬頭墻、飛檐、窗花等六塘歷史文化元素,彰顯“小青瓦、白粉墻、吊陽臺、坡屋頂、木格窗”的桂北民居特色;在鎮區觀音山建造占地50畝的“市民公園”,依山布景,依園植綠,生態環保和文體休閑功能合為一體。兩大項目的實施,獲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進展順利。
二、拓展融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轉變為依靠政策,向市場、向社會要資金,逐步建立起財政、集體、民間資本共同建設小城鎮的多元投資體制。去年,我們多方籌措資金700多萬元用于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第三期商貿街,修建占地7畝的停車場,完成西水街等6條老街的硬化改造,新建1座中型垃圾焚燒處理場,完善鎮區主干道排水、排污設施,大力推進“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鎮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今年,我們將全面推進以“市民公園”、“四星級農貿市場”、“鎮區主干道立面改造”為重點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資金從何而來,我們想到了“五個一點”:一是土地“生”一點,對規劃區內的土地實行“一級壟斷、二級開放、總量控制”,采取級差地租,有償使用、分類供應方式,盤活鎮區閑置土地,以地生財;二是財政“擠”一點,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引導、支持小城鎮建設,如收取的土地出讓金留存部分全部用于城鎮建設;三是上級“拔”一點,爭取政策性資金,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完善鎮區道路交通、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向外“引”一點,改革小城鎮建設方式,由建設小城鎮轉向經營小城鎮,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完善集中供水管網、電力通訊線路、幼兒園、加油站等公共設施建設;五是民間“聚”一點,鼓勵民間資金的投入,通過以地折價入股,商戶融資合作的模式,建設臨街門面房、農貿市場。特別是在小城鎮建設土地征用過程中,我們打破常規,創新方法,結合當地居民想發
展商貿的愿望,以“土地換門面”的方式征用居民用地,既保持了居民長久的經濟來源,減少了征地阻力;又盤活了土地,節約征地成本,通過以地生財、以財興鎮,實現政府和居民在城鎮發展中的“共建雙贏”。今年六塘在新建農貿市場征地過程中,69戶涉地居民100%簽字同意,實現土地征收“零阻力”。
三、強化產業支撐,壯大鎮域經濟總體實力。小城鎮規劃建設,必須要以經濟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通過產業化帶動城鎮化,為鎮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一是做大做優農貿市場。按照“統一規劃、綜合設計、成片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投資600萬元新建一個占地21畝、廣西一流的全封閉、超市化的四星級農貿市場,同時要完成老市場的拆舊建新任務,以“市”興鎮,大力發展商業網點,不斷增加從事餐飲、運輸、家政等務工人員,有效帶動鎮區周邊居民向二、三產業的轉移,農民向“市民”的轉變。二是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以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為契機,加快發展旅游業以及金融服務、商貿流通、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發揮旅游業在引領產業發展中的驅動作用。依托桂北古鎮、戰將李天佑故鄉、清真寺、觀音廟、湖南會館、江西會館、斗雞表演、麻布制作、楓林、天坑、地熱等旅游資源,興建一批星級賓館,挖掘“古鎮文化、生態家園、度假休閑”三大旅游項目潛力,精心打造“明清古建筑人文游”、“觀光農業生態游”、“嵐巖楓林天坑徒步探險游”、“地熱溫泉休閑度假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把六塘打造成“桂林—陽朔”黃金旅游線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促進旅游業帶動城鎮化;不斷提升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交通、通訊、金融、物流、信息、家政等現代服務業,把特色文化旅游與地方特色餐館、休閑、工藝等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服務業帶動城鎮化。三是穩步發展現代農業。圍繞糧食、畜牧、蔬菜、林果等主導產業,建好畜牧、蔬菜、葡萄、沙塘橘等特色產業種養基地,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堅持“面向市場、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富民增收”為宗旨,通過農業產業化、休閑化、科技化、旅游化,建設好桂林市的菜籃子生產服務產業化基地。積極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深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關系,發揮農產品龍頭企業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技術和項目回鄉創業,豐富家鄉經濟產業,壯大城鎮經濟實力。
1.1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推進全域城鎮化
上岡鎮立足區域特點,按比較效益優勢來確定產業定位,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布局,引導城鄉居民向新園區、新鎮區和新型社區集聚。先后投入千萬元,編制了《上岡鎮總體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規劃》、《上岡鎮區建設詳細規劃》、《副中心物流商業網點規劃》、《建湖港區上岡作業區工程建設規劃》等規劃,將專項規劃與城鎮總體規劃相銜接,實現了規劃融合覆蓋。
1.2加快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上岡鎮按照協調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三產物流園區”建設,不斷加快產業向園區聚集。一是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空間布局,建成園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上岡現代農業園入駐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已達34家,今年農業園區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二是建設百億級工業園區,在鎮西南片建成建湖縣上岡產業園,實行鎮區合一管理。目前,入園企業達62家,園區經濟總量達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6.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達24.3億元。工業集中區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僅江淮動力集團就委托鎮就業中心培訓上崗了近千工人,園區被認定為省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三是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該鎮先后建起易家樂生活廣場、鹽阜建材城等商貿園區,配套建成四星級上岡國際大酒店,為開展大型活動和園區企業接待客商提供了方便。
1.3加強功能配套,完善城鄉基礎設施
上岡鎮堅持抓好道路、水、電、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功能。一是完善道路框架,構建城鄉交通網。先后興建20多個重點項目,建成6條主干道和3座串場河大橋,形成“六橫四縱”的鎮區主干道骨架,新增城鎮道路9公里、25萬平方米;建成蘇北二級客運中心上岡客運站,日均發車350班次,客流量近萬人次。二是著力實施安居工程,引導農民進城入鎮。采取招商引資等方式,建成南苑小區、上岡新城、都市名城和隆世達財富廣場等10多個規模住宅小區,為產業工人安家落戶提供了保障。出臺鼓勵農民進鎮購房置業的意見,按照把“農民集中安居工程”和“農民轉化市民工程”有機結合的要求,加快安居工程建設,近年來進鎮入戶農民達2000多戶。三是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服務產業發展與城鎮生活。投資近億元,建成年供水能力2.5萬噸的上岡地面水廠,鋪設Ⅰ級管網40多公里,Ⅱ、Ⅲ級管網300多公里,改水1.5萬戶。
1.4加大民生投入,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
上岡鎮通過加大投入,強化區域教育、醫療、文化、商貿流通等優勢,著力提升城鎮軟實力。一是加大教育醫療項目建設投入。新建成上岡高級中學新校區,共18軌54個班,可容納2700多名學生。上岡小學西校區主體已經建成,明年秋學期將投入使用。鎮區擁有幼兒園5家,兒童入園率達100%。新建的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療區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床位300張,即將投入運行。二是加快構建城鄉就業服務網絡。把解決流動人口和進城入鎮農民的就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依托勞保服務中心,開通就業服務網站,建成標準化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實現全鎮就業管理系統求職登記、用工信息、技能培訓等資源共享。2013年,舉辦技能培訓9場次2500人,被評為“省級充分轉移就業鎮”。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5立足生態建設,打造宜業宜居的人居環境
上岡鎮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新型城鎮建設全過程,努力做到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相協調。一是加大鎮區環境整治力度。上岡產業園區實現了雨污分流,工業、醫療廢水處理率和消毒率為100%,醫療廢棄物實行聯單轉移制度,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上岡污水處理廠已由縣污水公司進行運營,同步建成污水管網30公里。二是加強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投入近3000萬元,整治156個自然村莊,建成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座、集運點22個、垃圾房1442個。成立了鎮農村環衛所和綠化辦,配備了305人的農村保潔隊伍,各村均落實了專職環保員,環保設施全部投入使用,實現村居垃圾處理全覆蓋。三是加快綠化造林步伐。2013年,該鎮完成成片造林2600畝,新建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3萬多畝、圍村林4個,道路綠化總長3.5萬米。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占地200多畝綠樹成蔭的上岡人民公園。上岡鎮通過幾年的努力,在生態立鎮上已邁出堅實的步伐,正在迎接國家生態鎮創建專家組驗收。
2幾點建議
2.1加強規劃深度融合,引領城鎮協調發展
鹽城市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已經初步形成大市區和各縣(市)“1+7”的城鄉規劃體系,但與城鎮總體規劃、國土利用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的銜接融合不夠。建議在編制完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規劃過程中,堅持“一核三軸四片區多節點”的空間布局,整合空間資源要素,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提升城鎮化水平。
2.2強力推進產業提升,實現產城融合發展
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堅持“四化同步”,提升產業發展能力。一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在特色產業、配套發展上下功夫,大力實施城鄉工業集聚發展,集中建設一批重點工業集中區和中小企業園區(農民創業園),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城鄉經濟互動性。二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方面積極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用財政、社會資金鼓勵和扶持城鎮居民和農業轉移人口初始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回鄉創業人員、農村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到鄉鎮和農村從事三產服務業。另一方面依托豐富的生態農業資源,按照產業提升、文化挖掘、村莊整治、庭院美化、生態保持的原則,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將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和旅游服務結合起來,著力推進“一產特色化、一產二產化、一產三產化”。
2.3加大鎮村建設力度,優化鎮級資源配置
一是加強重點中心鎮建設力度。在政策、資金、資源等要素的配置上向重點中心鎮傾斜,激發其發展活力,使其盡快形成較強的吸納承載輻射能力,吸引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樂業安居。二是大力提升一般鎮發展內涵,加快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配建,加強鎮區規劃建設管理,以較高的城鎮品質吸引農民就地就近轉移。三是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村級造血功能。
2.4活化農民財產權能,引導農民進城入鎮
固化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面臨的重要課題。一是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固化農民土地財產權利。二是加快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激活農民財產權能。三是加快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農民集體資產收益權利。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全面開展清理核實、界定權屬,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理確定股份。
2.5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把推進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作為打破人口流動壁壘,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關鍵環節,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一是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二是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成本分擔機制。
2.6提升城鎮管理水平,逐步改善鎮村面貌
(一)以前瞻性規劃定位城鎮發展方向神農架豐富的旅游資源每年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旅客的到訪,據2011年統計,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06萬人次,區內旅游經濟收入99540萬元。但是下谷坪鄉從中受益并不多,因為主要景區不在該鄉范圍內,許多游客只把其當作旅游的通道,并沒有產生消費。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認為該鄉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因為旅游業的發展落后其它鄉鎮,再加上本身人口就不多,其它自然資源的開發還受環保要求的嚴格控制。而鄉鎮領導通過對未來旅游業,特別是神農架林區旅游業整體發展規劃的仔細研究,認為當地自然風光獨特,土家族文化底蘊深厚,遲早會得到開發并受游客青睞。目前的重點在于打造一個適宜人們居住的優美環境,保證基礎服務設施的齊全,規范服務標準,為到過當地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防止游客數量大幅度增長時,出現類似其他景點曾有過的旅游服務混亂局面。也就是說,在起步晚的前提下,盡量在軟環境上下功夫,以便于立足于激烈的競爭環境。為此,當地政府提出了以建立旅游目的地,利于外來旅客“吃、住、行、游、購、娛”的總體發展目標。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牢固樹立“各項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生態旅游業為中心”的觀念,一切經濟工作的中心,都必須圍繞培植、壯大旅游業來設計和思考,突破性發展生態旅游業。從2011年初開始,借助該鄉興隆寺村和金甲坪村被納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范疇的歷史機遇,啟動了集鎮改造工程。按照“環境優美、風格典雅、特色突出、規模適度、功能健全、服務配條”的山區生態旅游明星小集鎮建設標準和總體要求進行建設。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特色民居改造、集鎮綠化、亮化、美化和河道整治等工作。從而使昔日破舊的集鎮變成一個頗具民族風情的大型土家山寨,奠定了發展旅游業的基礎。筆者認為這一目標的設立和付諸實踐對該鄉城鎮發展的定位十分準確。因為一方面當地土地資源稀少,在農業方面很難產生集約效應;另一方面,該鄉處于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森林資源、水電資源、礦產資源等都不能開采,工礦企業難以形成氣候;再者人力資源有限,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規模效應也難以體現。所以,綜合上述各種因素考慮,發展旅游業的確是突破土地、人力等資源瓶頸最好的路徑。
(二)依借國家政策獲取財力扶持雖然有了清晰的發展思路,但是對于一個年財政收入只有數百萬元的小鄉鎮來說,如何能把藍圖變成現實,最大的困難在于發展資金的籌集。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基層政府抓住國家優惠和扶持政策,以翔實的調研數據為基礎,附以客觀的分析和論證,撰寫了大量項目申請報告,向上級部門爭取發展資金。近年來成功的事例如下:集鎮改造項目連續兩年被納入神農架林區“雙十工程”和“三十工程”,目前已累計投資1500余萬元;積極與上級民族部門聯系,爭取散居少數民族發展補助資金。據初步統計,近年所獲資金已超過100萬元;爭取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將下谷坪少數民族工作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4萬元專項經費,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通村水泥路每公里多補助1萬元;2010年,與省林業廳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獲得省林業廳政策、資金、信息等多方面的扶持。僅發展林下產業、保護綠色財富的專項支持資金就達50余萬元;通過爭取生態移民和危房改造項目,實施生態移民近50人,年均完成危房改造20戶;爭取現代農業示范項目———高效茶園建設,建成近千畝高效生態茶園,集觀光與產業調整升級為一體。這一系列的支持和幫扶既得益于國家和上級政府所推行的發展政策,也得益于基層領導干部扎實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勇于實踐的行動能力。
(三)以人為本開創和諧建設局面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取得群眾的支持,盡可能減少建設中政府與群眾間的摩擦。因為太多的事例證明,在涉及土地征用、群眾投工投勞、城鎮管理等事情時,經常會造成干群關系的緊張,甚至是產生群眾與政府間的對抗,破壞社會和諧。有鑒如此,當地基層政府在正式開展相關建設前,就積極主動做好群眾動員工作,從群眾實際出發不斷調整具體方案,杜絕負面事件的發生。其具體做法是:一是以工作專班的形式,分組進村入戶對群眾開展宣傳工作。特別是對抱有疑慮的群眾,工作專班從將來旅游業發展所能帶來的經濟收入的提高、生活環境的改善、交通便利的提升等多方面做好解釋工作;二是通過群眾大會的形式進行政策宣傳。在集體性的會議上,與群眾面對面的就集鎮改造等相關事宜進行交流,解答他們的疑惑和要求;三是借助政府公示欄、宣傳標語、宣傳手冊、文藝活動等載體持續性地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通過這些細致工作的逐步開展,造就了當地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后續建設過程中極少發生群眾阻撓的事情。一般來說,普通群眾所期盼的發展與基層政府所推動的發展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而在實踐過程中經常發生干群沖突的根源在于相互之間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從群眾的角度出發,需要的是合理的解釋和可預見的收益,以及生存與發展的保障和承諾。其中必然涉及到每個個體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差異性。而基層政府則是從較為宏觀的發展角度出發,大多只考慮整體性問題,以期快速達成目標。因此,即使發展的目標一致,但缺少兩種觀點之間的互相理解,摩擦與矛盾的隱患也就產生了。而作為較強勢的政府,如果不能做好解釋動員工作,以主觀的善意去強行開展工作,也無法取得好的社會效益,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違背了建設的初衷。更深層來看,下谷鄉基層政府的做法體現了權力實施中對“人”的看重,即一切工作的開展圍繞每個具體的人來進行,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利益、意愿和要求。而不是拋開具體的人去談論地方發展,這也是符合國家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四)以民族文化提升城鎮文化品質在把下谷坪鄉未來的發展定位于旅游城鎮后,基層政府并沒有走上只注重物質和經濟發展,只注重GDP增長的粗放式發展道路,而是充分考慮到民族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一實際情況,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文化建設,使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伴隨城鎮的建設同步繁榮。在具體的實踐中,該鄉圍繞“堂戲”和“皮影戲”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走出了一條以民間智慧為源泉,以學校教育為基點,以民族文化傳習為平臺,以公司運營為助力的文化創新與發展之路:一是突出當地民族文化愛好者在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政府經常組織召開民族文化愛好者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策略上從不主觀和武斷地做決定。在調查期間,筆者參與了一次座談,目睹了新老兩代人就“堂戲”劇本應當專注傳統劇目還是應當不斷創新這一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雖然最終也沒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但能看出這些與傳統民族文化聯系最緊密的人在相關問題上確實具有真知灼見,特別是爭論中流露出的那份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讓人敬佩。也正是通過這樣的途徑,這些最基層的民眾,近兩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撰寫了少數民族文化書籍兩部,通過網絡報刊等形式發表多篇相關研究文章,使當地傳統文化具備了持續發展的根基。二是引導民族文化進校園,擴大民族文化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當地政府意識到如果要讓民族文化更具生命力,必須重視代際之間的傳承,因此結合民族鄉的實際,決定在該鄉民族學校開設專門的課程,每周設置2節課80分鐘的時間,通過自己編寫的鄉土教材在學生中宣傳和普及民族文化知識。為了更具體的展現當地民族文化特色,學校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地舉辦“堂戲、皮影戲進課堂”“巴山舞進校園”等活動。這一系列舉措,使當地青少年不斷加深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他們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三是走專業化的人才培養之路。為了使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具備合理的人才梯隊,該鄉于2010年完成了“堂戲”、“皮影戲”文化傳承大師的申報工作,確立了他們在傳承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緊接著,為了使文化傳承大師傳授其精湛技藝得到制度化的保障,該鄉制定了“堂戲”、“皮影戲”傳習實施方案,并成立“下谷堂戲、皮影戲文化傳習所”。以傳習所為平臺,聘請文化傳承大師收徒授課,所有學員一律免費,并由政府補貼生活費。還購置設備錄播授課過程,便于學員們仔細揣摩大師技藝,實現教學與訓練的統一。由此一來,專業有序的人才培養體系就較為完善的建立起來,傳承大師們也感覺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而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學員們也少了后顧之憂,能夠潛心學習。四是以市場化運作推動民族文化發展。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力量組建表演隊伍和文化公司,結合旅游業的發展把該鄉優秀傳統文化推向市場。目前已組織建起了兩支表演隊伍,在神農架主要景區長年進行傳統民族文化表演,擴大下谷鄉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另成了一家宏緣喜慶文化傳播公司,自組建以來,已演出100多場次,特別是在2011年春節舉辦的迎春篝火晚會,在神農架和相鄰恩施、巫山等地引起很大反響,在網絡上也受到網友們的高度關注??梢哉f下谷鄉民族文化發展的每一步都充分體現了當地政府新穎的工作思路和細致的工作態度。仔細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以當地旅游業發展為導向,從奠定民族文化發展的群眾基礎,到普及民族文化知識,再到挑選優秀人才進行專業培養,最后把專業人才推向市場,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很好的解決了在注重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下如何促進文化發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未來的城鎮更具文化內涵,也使得下谷鄉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能凸現自然風光的獨特性,更能體現民間文化的差異性,有利于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五)引導企業投資落戶增強城鎮發展動力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問題在于解決好就業和增收問題,在啟動下谷土家族鄉集鎮改造之初,當地政府就著手準備解決未來人口集聚后就業問題。采取的策略是通過創造良好環境引導企業投資落戶,并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應當說,招商引資,吸引外來企業投資落戶是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在進行的一項重要政府工作,下谷鄉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對外部力量的借用。當地政府在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始終把坦誠相待作為基本理念,既要求企業不破壞生態環境,并有效解決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問題,又注重保護企業利益,不以虛假信息誘導投資者,使企業能夠持續發展。比如為了解決當地群眾種植中藥材、魔芋、茶葉等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政府引進了一家農特產品加工公司,為了既方便群眾運輸產品,又不造成水土污染,對該公司的廠址就進行了反復研究。同時,政府組織農戶進行選擇性種植,放棄以往產量低、市場價格不高的部分農特產品,轉而有針對性地連片種植,形成幾個較有規模的產品。不僅使村民的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也保障了企業原材料供應。再比如2012年為了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吸引外來投資興建了一座精品酒店。洽談時,政府就以詳細的發展數據為依據,充分論證了投資的可行性,解除投資者的擔憂。而且精品酒店的建成能夠提升當地的接待形象,并可提供數十個工作崗位,還能帶動周邊居民從事小商品銷售等相關商業活動。不以短期的所謂“政績”為目的,而是將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放在工作首位,從群眾、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使引進和培育的企業發揮的社會效益逐年增長,在當地創造了一個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多贏的局面。
(六)量力而行夯實持續發展根基所謂量力而行,是指在下谷土家族鄉發展過程中,基層政府雖然著眼于未來,卻是步步為營的去攻克困難,不采取超出地方政府財力承受能力的發展方式。因為從許多地方的發展事實來看,經常因不合實際的超前發展策略導致地方政府負債累累,從而嚴重影響到社會各項事業的均衡發展。或者是在不恰當的引導下,導致群眾急功近利,造成經濟損失。以該鄉太和山村為例,村內自然風光優美,但一直缺乏資金進行大規模開發。面對這種現狀,基層政府從神農架旅游發展全局出發,沒有簡單的把資源開發權利轉讓,而是積極與神旅集團進行溝通,并簽訂合作協議,擬定該集團對景區進行開發以前,每年向該村支付5萬元,用以加強自然景觀的保護,景區建成后按一定比例分享利潤。這一做法不僅使當地村民能在發展中獲得持續性的收益,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集體的經濟狀況,夯實了發展根基??偠灾撪l無論是集鎮建設、特色民居改造還是其它工程的實施,都依據自身財力和所爭取資金的大小,以及村民的經濟基礎來按規劃執行,極少超出預算。使政府得以輕裝上陣,逐年落實發展規劃,完成城鎮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群眾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在看得見的成效刺激下,更加擁護政府決策,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一)加大上級政府持續性投入從下谷土家族鄉的城鎮化建設來看,即使如前文所述在具有戰略眼光基層政府的帶領下,在當地各族群眾的奮斗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其整體水平來說還是處于較低狀態。2001年底,該鄉城鎮化水平為20.3%,到201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32.5%。10年來增長1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于這一時期移民搬遷安置、城鎮改造規模擴大等。該鄉預計再經過10年的努力,使城鎮化水平在2020年能達到42%。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認為還存在許多不可預見的困難。因為,城鎮規模受地理環境限制,難以擴張,要想容納下更多人口,必須解決包括水、電、公路、住房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而這些工程中的任何一項,如果沒有上級財力的支持,單憑鄉鎮自己籌集資金,是很難妥善處理的。而且,從該鄉長遠規劃來說,要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與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對處于以傳統農業為主轉向以旅游業為主的小鄉鎮來說,過渡時期財力的緊張使其沒有能力承擔景區開發、接待條件改善和提升等事項的前期投入。因此,必須在今后的發展中,爭取上級部門的持續性的財力投入,才能保障所有規劃得到落實。
(二)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該鄉生存與發展的命脈,雖然當地在這一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基本杜絕了企業或是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對環境大面積破壞。但由于人們傳統的生活習慣難以在一時改變,因此,由群眾日常生活所導致的對環境的破壞還是時有發生。比如向河道傾倒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捕殺或捕撈野生動物,采伐野生植物等。對此,主要從兩方面著手解決:一是通過宣傳教育和制定更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控制,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對于涉及違法的事件不能姑息遷就。特別是在人口集中的城鎮范圍內,要把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長期的宣傳教育和監督,使之內化進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從而自覺維護;二是提供支持,幫助群眾改善人居環境。比如爭取農村污水處理項目資金,在集中連片居住區內建立綜合的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城鎮垃圾回收處理體系,便捷群眾集中放置垃圾并及時處理。
(三)健全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培養機制從該鄉未來發展來看,短時期內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成效,需要人們長時期不懈的努力?,F實存在的問題有:部分領導干部流動性較大,不利于展開持續性工作;當地人才流失嚴重,可能導致后續發展缺乏智力支持;當前社會環境復雜,離不開熟悉當地情況的基層干部協助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之少數民族干部具有其他民族干部代替不了的作用,少數民族干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中起著橋梁作用、保證作用、骨干作用、帶頭作用。他們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領導力量、骨干力量。所以我們提出健全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培養機制這一觀點。具體方法是:出臺激勵政策,以優惠政策吸引人才進入。特別是鼓勵從本地走出去的大中專畢業生回鄉就業;其次,從基層挑選人才。以當地優秀民族青年為主要考察對象,并為其走上領導崗位提供機會。一般來說,這些人對家鄉感情深厚,而且熟悉鄉情,一旦成為領導干部,其對于本地區、本民族的發展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更大一些,有利于切實地促進當地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能夠在當地長期堅持工作的人才隊伍,逐漸讓該鄉宏偉的發展藍圖一步步成為現實。
(四)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前文介紹過該鄉與巴東縣旅游重鎮沿渡河、重慶巫山小三峽、神農頂、國家濕地公園大九湖等地區相鄰,處于這幾個旅游業發展較快地區的中心位置。但目前并沒有與這些地區形成良好的互動,其中心位置的特殊性和便利性沒有體現出來。旅游業發展上,大家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去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因此,應當注意從政府層面上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可以建立一個互動機制,經常性地開展交流活動,從而促進區域性旅游資源的整合,便于為游客提供既豐富多彩又具備差異化的觀光游覽享受。當這種局面構建出來后,該鄉所具有的區位優勢才能轉化成促進當地發展的實際動力。
(五)城鎮化建設必須具有層次性下谷土家族鄉人口少,分布廣,如果要讓所有村民都享受便利的基礎設施,其投入十分巨大,成本過高。但要把人口集中,又面臨諸多問題。因此,根據全鄉11個自然村組的發展條件和該鄉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我們建議構建“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的村莊集鎮體系。這樣可以循序漸進地推動城鎮化建設,緩解資金壓力,消化掉建設中產生的問題,讓建設成效能夠長久保持。
三、結語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截止目前,新疆共同生活著55個民族,其中有13個是世居民族,分別是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俄羅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滿族、達斡爾族。2013年末,新疆全區總人口2264.30萬人,漢族人口860.06萬人,占總人口的38%,各少數民族人口1404.24萬人,占總人口的62%。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維吾爾人最多。全疆維吾爾族人口達1074.41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7.0%,占全疆總人口的47.4%。其次是哈薩克族(158.54萬人)、回族(104.57萬人)、柯爾克孜族(19.85萬人)、蒙古族(18.43萬人)。
③在13個世居民族中,維吾爾族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南疆,僅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維吾爾族人口就占全疆維吾爾族總人口的76.8%,此外,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也有一定的維吾爾族人口居??;漢族人口在全疆各個地、州、市都有居住,但相對集中居住于北疆。北疆漢族人口占全疆漢族人口的73.8%,而南疆漢族人口只占全疆漢族人口的19.7%;哈薩克族作為新疆的第二大少數民族,人口高度集中居住在北疆,其中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最為集中,占全疆哈薩克總人口的78.7%,其次是阿勒泰地區(22.1%)和塔城地區(17.1%),除此之外,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也有一定數量人口居??;回族人口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41.2%)、烏魯木齊市(25.6%)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4%)等地;柯爾克孜族人口高度集中居住在南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77.7%),除此之外,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11.1%)和南疆的阿克蘇地區(5.7%)也有一定人口居住,其他地方有少量人口居??;蒙古族人口在南北疆均有居住,但相對集中在某幾個區域。在北疆,蒙古族人口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比重均在10%以上。在南疆,蒙古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巴州,占全疆蒙古族總人口的28.2%;錫伯族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居住在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占全疆錫伯族總人口的79.6%,此外,烏魯木齊市(13%)與塔城地區(4.6%)也有一定的錫伯族人口居住;俄羅斯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46.7%)、烏魯木齊市(31.4%)以及塔城地區(29.7%),除此之外,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也有少數的俄羅斯族人口居住;塔吉克族人口主要高度集中居住在南疆的喀什地區(85.4%),除此之外,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11.6%)以及和田地區(2.1%)也有一定人口居?。粸踝蝿e克族人口南北疆均有居住,但以北疆為主,其中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最多(44%),其次是喀什地區(24.7%)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3.2%),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居?。凰栕迦丝谥饕幼≡诒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最多(55.5%),其次是烏魯木齊市(21.3%)與阿勒泰地區(20.5%),除此之外,昌吉回族自治州與塔城地區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滿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其中烏魯木齊市最多(40.3%),其次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19.2%)與昌吉回族自治州(12.0%),哈密地區、克拉瑪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以及石河子市等地也有少數人口居??;達斡爾族人口集中居住在北疆,其中塔城地區最多(79.1%),其次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8.7%)和烏魯木齊市(9.3%),其他地區極少有人口居住。
①總而言之,從宏觀看,新疆的人口居住格局基本上是南疆以維吾爾族為主,北疆以漢族和哈薩克族為主,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等民族分布比較集中,其他民族大多為雜居,沒有主要聚居區。各民族人口居住分布格局總體上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互相交錯雜處”的格局。社會空間統一體理論認為城市居住空間同時具有社會和物質的雙重屬性,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其中,社會空間里所蘊含的社會關系是其內在的實質?!拔镔|空間與社會階層結構及其沖突和轉化相統一的空間同質性,這種空間生產關系的同質性通常可以將城市組織空間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各種區域②”,即所謂的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現象:“在一個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間范圍內,整個城市形成一種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離的狀況。在相對隔離的區域內,同質人群有著相同的社會特性,遵循著共同的風俗習慣和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或者保持著同一種亞文化;而相互隔離的城市之間,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p>
③城市出現居住空間分異的現象,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對于多民族的大城市而言,居住空間分異會導致一些不良的結果。譬如民族隔閡,如果某一個街道基本以某一單一民族為主,其他民族很少進入,這種現象則會使不同民族之間缺乏交流與交往,從根本與長遠來看,不利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實上,影響新疆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除了有人口遷移的因素、歷史分布格局的因素、國家政策的因素等影響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民族宗教文化因素。在新疆,維吾爾、回、哈薩克等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這些民族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無不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因而,他們在選擇居住地點時必然會考慮到宗教活動、生活起居的文化共通性。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并維系了他們聚族而居的居住特點。
二、以城鎮化發展為依托,促使族別人口居住格局由“大雜居小聚居”向混居轉變的路徑分析
(一)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推動各民族和諧混居人口學意義上的城鎮化是指“城鎮化農村地區人口流入城鎮以及人口在城市的集中,簡而言之,就是居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現象。”④隨著新疆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必然有大量的農村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流入城鎮,目前,烏魯木齊市已經成為新疆農村人口最大的流入地。由于人口遷移、歷史分布格局、國家政策、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影響的原因,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南部老城區維吾爾族民眾聚居程度較高,而流動人口來到烏魯木齊市又多通過親朋、同鄉介紹居住場所,往往出現擇族而居現象,這一現象使一些區域民族聚居化程度更高。“聚居化是一種加速器,聚居程度越高,就促使其他民族成員選擇搬離,族際間相對隔離的程度也就越深。當這種社區的居民是由社會底層的群體構成時,有可能導致長期的或永久性的社會不平等,甚至產生對抗社會主義的群體亞文化,因此,成為騷亂和其他形式集合行為的發源地?!雹菟?,必須要采取措施,制定相關政策,干預這種擇族而居的現象,促進各民族和諧混居。首先在推進新疆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嘗試在城鄉規劃、小區安置點、村組樓棟的人口結構方面進行設置。合理的人口結構是各民族和諧的首要條件,如果某一單一民族都相對集中居住在城市的某一社區,某一街道,甚至是某一區域,由于他本身可以提供本民族成員所需要的商品服務和社會生活環境,甚至是更高層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那么某一單一民族的相對聚居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民族人口結構必然失調,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因此,必須要有針對性的對城鄉規劃、小區安置點、村組樓棟的人口結構進行科學調整,為實現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與和諧混居的目的提供條件與保障。其次,要合理配置教育、文化等資源。目前,因社會資源分布設置不均也會引發民族聚居而住和擇居而住。因此,在增加少數民族就業機會的前提下,要合理布局加強城鄉具有民族特色的商貿物流、農牧產品批發、干鮮果銷售和清真餐飲等經濟商貿行業的建設;在豐富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要合理布局和加強以民族文化為特征的歌舞劇院、雙語學校和風俗習慣場所的建設;在滿足信教群眾的正常需求下,要科學合理布局宗教場所。
(二)市場引導,經濟補償,促進嵌入式居住結構的建立對于民族居住格局的模式,即聚居還是混居,我國學者一般都傾向于混居。這不僅是因為漢族人口數量龐大,更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往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本族傳統文化(包括語言、宗教等)影響較大、難以接受及進入主流文化等的另一種表述,也因此易形成封閉、排外、保守、貧困等問題,從而不僅影響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區域的發展,也影響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如果更進一步發展,就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政治問題。因此,少數民族聚居成為問題,漢族聚居則不是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聚居現象也不算是問題,甚至還有政策支持的聚居,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設置。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漢族聚居的關注,主要也是基于對少數民族聚居的調整,因為實現混居需要調整多個民族的居住格局而非單一民族的調整。也就是說,希望通過在少數民族地區漢族人口的分散居住,實現民漢混居,達到促進族際交往和共性增加的目的。①但對于如何推進混居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些學者并不贊同用行政的手段去調整民族居住格局②。認為行政手段過于直接和明顯,容易使族際之間產生抵觸情緒和引發沖突。因此,通過市場引導,建立經濟補償的機制,來促進嵌入式居住結構的建立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譬如,在新疆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同通過優惠的土地、財稅政策,在商品房開發中按照一定的民族比例實行嵌入式的居住;可以采取一定的經濟補償措施,對已經形成單一民族居住的小區進行遷移和分流,鼓勵和引導各民族嵌入式居??;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要有計劃、有比例的按照混居模式,安置居民嵌入式居住。
1.1設計水量及水質
污水處理站處理規模為500m3/d,主要水質見表1。
1.2工藝流程
原水首先通過閘門井后自流入格柵井,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顆粒懸浮物后自流進入調節池,經過調節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續處理單元,依次流經厭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應池,去除COD、TN和TP。
1.3工藝說明
原水首先通過閘門井后自流入格柵井,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顆粒懸浮物被截留去除,保護了后續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格柵出水自流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具有調節進水水質和水量的作用,使后續單元進水水量和水質能盡可能均勻穩定。調節池中設置潛水攪拌機,防止懸浮物過度沉積。經過調節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續處理單元,依次流經厭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應池。在厭氧池的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吸收能快速降解的有機物,同時將體內的磷釋放出來,為后續超量磷吸收做準備;在缺氧池內,反硝化菌將后續MBR好氧單元混合回流液中的亞硝酸鹽、硝酸鹽轉化成氮氣排除,實現污水脫氮,同時降解一部分有機物;在MBR生物反應池內懸浮態活性污泥在好氧條件下,通過新陳代謝作用,將污水中剩余有機污染物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氨氮轉化為硝酸鹽、亞硝酸鹽,聚磷菌超量吸收磷,通過剩余污泥排放將磷從污水中去除。為了確保出水中總磷指標達標,還設置了輔助化學除磷設備,將除磷劑投加到污水中使磷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隨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經過MBR生物反應單元后,污水中絕大部分污染物已經被去除,通過MBR膜的過濾作用,將微生物和其它懸浮物完全截留,實現泥水分離。透過膜的清水由抽吸泵抽取達標排放。剩余污泥暫時排入儲泥池,定期外運處置。
1.4各構筑物出水情況
污水處理站穩定運行后,隨機取水樣進行化驗,得出各構筑物處理水質見表2。
1.5運行成本
污水處理站運行成本主要由電費、藥劑費和人工費構成,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每天電費約0.63元/噸水,人工費每天0.08元/噸水,藥劑費每天0.08元/噸水,該處理站每天實際運行費用為0.79元/噸水。
二、工藝對比
本方案工藝設計之初考慮的工藝有A2/MBR(O)工藝、氧化溝工藝、SBR工藝和A2/O工藝,經多方比較后,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本次連片整治的污水治理主要采用生物處理工藝。而所選擇的生物處理工藝不但要有很好的有機污染物去除能力,還需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其次,對于處理規模較大、用地緊張的民福家園污水處理站(500m3/d),需要采用構筑物和建筑物少,占地省,體積小(由此也能減少土建投資)的有動力高效生物處理工藝;最后,由于工期比較緊,且施工期內降雨較多,所選工藝需盡量減少土建工程量。目前,同時具有有機物去除和除磷脫氮功能的有動力生化處理工藝主要有氧化溝系列工藝、SBR系列工藝、A2/O工藝以及MBR工藝。總體原理都是利用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吸收快速降解有機物的同時,將體內的磷釋放出來,然后在好氧條件下,實現磷的超量吸收,通過排出剩余污泥實現磷的去除;通過硝化菌在好氧條件下,將氨氮轉化成亞硝酸鹽、硝酸鹽,然后通過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吸收有機物的同時將亞硝酸鹽、硝酸鹽轉化成氮氣排出,實現氮的去除;有機污染物在厭氧、缺氧、好氧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得以去除。
2.1氧化溝系列工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態上不同于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種首尾相連的循環流曝氣溝渠,污水流入其中通過活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得到凈化。氧化溝的脫氮除磷功能,通常是主要是利用溝內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勻性,通過合理的設計,使溝中產生交替循環的好氧區和缺氧區,厭氧區(或另設厭氧釋磷池),從而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目前較為流行的氧化溝有多種形式,如:Carrousel氧化溝、雙溝、三溝式氧化溝及Orbal多環型氧化溝等。氧化溝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溝體的平面形狀一般呈環形或圓形,溝端面形狀多為矩形,通常采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其本質上屬于延時曝氣系統。一般主要設計參數為:活性污泥濃度:≈1500-3000mg/L;水力停留時間:>20小時(有脫氮要求時);容積負荷:0.1-0.3kgBOD5/(m3.d)。氧化溝具有出水水質好、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等優點。但是,由于好氧區、缺氧區和厭氧區同處一溝中,各自的體積和溶解氧濃度會因進水濃度和日常操作的變化很難準確地加以控制,因此,對脫氮除磷的效果有限,控制不好也容易發生污泥膨脹,泡沫較多,污泥上浮等問題。氧化溝工藝由于其容積負荷偏低,水力停留時間很長,雖然抗沖擊負荷能力強,但也付出生化反應池容積比其他活性污泥法通常高出1倍以上的代價,土建工程量大,土建費用高。另外,氧化溝工藝一般都應用于日處理量在萬噸以上的大型市政及工廠污水處理工程中,小型污水處理工程中很少應用。
2.2SBR系列工藝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改造形式有CASS、CAST等,通常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生化處理過程:污水分批注入反應池,然后按順序進行反應、沉淀,處理水(上清液)分批排出,然后進入閑置階段,完成一個處理過程,以上五個階段間歇交替運行,按時間編程自動控制的周期循環往復。進水初期,由于沒有向系統供氣,混合液中游離氧和殘留在池內的游離氧首先被消耗,系統由缺氧狀態轉為厭氧狀態。曝氣初期,系統供氧不足,加之在靜沉、排水、閑置階段并未供氧,系統處于缺氧階段。在曝氣反應階段,大量的氧氣注入反應池(維持溶解氧在2~4mg/L之間),系統處于好氧階段。在運行過程中厭氧、缺氧和好氧狀態交替出現,有機污染物通過活性微生物代謝作用得以去除,同時實現脫氮除磷。SBR工藝運行的周期時長依負荷及出水要求而異,一般為4-12小時,具有脫氮除磷要求是通常為8小時,每天運行3個周期。SBR池形狀以矩形為主,水深4~6米,排水時,為了不擾動沉淀污泥,通常潷水深度為總水深的1/3,則SBR水池容積與日處理污水量體積相當(如民福家園污水日處理量500m3,SBR水池有效容積就需500m3)。SBR工藝運行效果穩定,污水在理想的靜止狀態下沉淀,效率高;池內有滯留的處理水,對污水有稀釋、緩沖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機污物的沖擊;反應、沉淀在一個水池內完成,結構緊湊。但有脫氮除磷要求時,SBR工藝也存在水力停留時間長,池容大,運行步驟多,電動閥門多的特點。由于排水時間短,且排水時要求不攪動沉淀污泥層,需要專門的排水設備(潷水器),因此,對潷水器的要求也很高。雖然SBR工藝的泥水分離是在比氧化溝工藝更理想的靜止沉淀條件下進行的,但畢竟仍是重力沉淀方式,出水水質受制于污泥自身的沉淀性能,且出水懸浮物濃度高(通常>20mg/L),還需輔設機械過濾器等過濾裝置,建設反沖洗水池,增加水泵,風機等反沖洗設備,進行深度處理。
2.3A2/O系列工藝
A2/O工藝亦稱A-A-O工藝,按實質意義來說,本工藝稱為厭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2/O工藝是流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脫氮除磷工藝。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兼性厭氧菌將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機物轉化成VFAs?;亓魑勰鄮氲木哿拙鷮Ⅲw內的聚磷分解,此為釋磷,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厭氧環境下維持生存,另一部分供聚磷菌主動吸收VFAs,并在體內儲存PHB。進入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帶入的硝酸鹽及進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反硝化脫氮,接著進入好氧區(傳統活性污泥法),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殘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體內儲存的PHB產生能量供自身生長繁殖,并主動吸收環境中的溶解磷,此為吸磷,以聚磷的形式在體內儲存。污水經厭氧、缺氧區,有機物分別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細菌利用后濃度已很低,有利于自養的硝化菌的生長繁殖。最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厭氧池,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放。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流程短,運行穩定。厭氧、缺氧、好氧池分離,易于控制其各自運行狀態,脫氮除磷效果好。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但A2/O工藝也存在如下各項的待解決問題,如:傳統的A2/O工藝污泥增長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除磷脫氮效果難于再行提高;傳統的A2/O工藝好氧單元為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泥濃度低(1500~3000mg/L),容積負荷小,導致水池池容大,土建費用高;泥水分離采用重力沉淀方式在二沉池中進行,出水水質也受制于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且出水懸浮物濃度高(通常>10mg/L),還需輔設機械過濾器等過濾裝置,建設反沖洗水池,增加水泵,風機等反沖洗設備,進行深度處理。
2.4A2/MBR(O)工藝
A2/MBR(O)工藝在普通A2/O工藝中引入MBR膜生物反應器,利用膜分離替代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污水處理效果不受污泥性狀(例如污泥膨脹現象)和外界因素影響。出水細菌、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微生物濃度(可達8000mg/L以上)、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小,土建費用少,污泥產量小。由于膜技術的引入,一方面,懸浮物被完全截留,磷隨出水懸浮物流失的渠道被徹底切斷,磷的去除效果大為改善,且效果穩定,即使采取化學除磷措施,也不必再另設沉淀池;另一方面,可同時實現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的分別控制,互不干擾,短水力停留時間和長污泥停留時間的狀態可以并存,這有助于長世代周期的硝化菌和其它分解難降解有機物的特殊微生物的存留和繁殖,進而也有助于這些污染物的去除。由于微生物量穩定且不流失,除磷脫氮效果大為改善。
三、MBR技術優勢
MBR污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個優點:
1.占地面積小,不受設置場合限制
傳統處理工藝(格柵+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絮凝池+沉淀池+消毒池)流程較長,占地面積大,而MBR膜生物反應器由于能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因此占地面積大大節?。辉摴に嚵鞒毯唵巍⒔Y構緊湊、不受設置場所限制,適合于任何場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2.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從而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的截留生長,系統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可增長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于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3.污泥濃度高,COD、BOD去除效果好
由于膜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將全部的活性污泥都截留在反應器內,使得反應器內的污泥濃度可達到較高水平,案例中的MBR生物反應池內污泥濃度最高時達到12g/L,大大降低了生物反應器內的污泥負荷,提高了對有機物的去除效率。
4.解決了剩余污泥處置難的問題
MBR工藝中,污泥負荷非常低,反應器內營養物質相對匱乏,微生物處在內源呼吸區,污泥產率低,剩余污泥產量很少,SRT得到延長,排除的剩余污泥濃度大,可不用進行污泥濃縮而直接進行脫水,大大減少污泥處置費用。
5.出水效果穩定
MBR工藝由于不用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從而解決了傳統工藝中出現的污泥膨脹問題。
6.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
MBR工藝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HRT)與污泥停留時間(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是污水處理中容易實現裝備化的新技術,可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從而使操作管理更為方便。
四、浸沒式平板膜特點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面部署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兑庖姟分赋鲂滦统擎偦瘧泽w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強化金融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持,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城鎮化是人類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我國已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進入城鎮化進程的重要節點,城鎮化蘊含著重大的歷史機遇,對中國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金融支持對于推進新型城鎮化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巨大資金缺口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
自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以來,截至2015年末,我國城鎮人口已達7116萬人,城鎮化率為56.10%,相較于2007年城鎮化率上升10.23%。城鎮化的進程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將帶來巨大的資金需求,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支持對城鎮化進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城鎮化的推進也會促進金融服務、體系的創新。因此,本文將基于全國分省面板數據研究金融支持對城鎮化的影響,為深入推進城鎮化提供參考,為金融深入發展提供依據。
二、文獻回顧
目前已有大量的學者對金融支持對于城鎮化的影響做出了深入的研究。理論研究部分主要闡述了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實現途徑,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撐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議(樓文龍等,2013;劉瓊增等,2013);分析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資金供給難題,指出資金供求不平衡是新型城鎮化順利推進的瓶頸,要著力在城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市民化三個方面實施金融創新(陳銀娥等,2015;劉奐成等,2013);分析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投資方向和投資布局,收益性較低、公益性較高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羅云開等,2015;巴曙松等,2013)。實證研究部分則側重于金融支持對于城鎮化的影響,主要包括運用各種統計和實證方法對金融支持與城鎮化的關系進行檢驗,認為金融支持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反過來,城鎮化的發展也推動了金融創新的步伐,二者之間存在互?橐蜆?的關系(賈洪文等,2013;朱顯平等,2015;陳志偉等,2014);通過全國層面的VAR模型、協調度模型研究金融支持與新興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指出金融信貸規模的擴大、金融效率的提高都有助于城鎮化率水平,但是金融支持水平及規模不足、支持渠道單一、政策制度有制約等,城鎮化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尚待提高,要構筑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加強金融創新,拓寬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李清正等,2015;楊慧等,2015);金融對不同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效應效應出現顯著不同,金融支持對各地區的政府干預或者國有經濟所占比重的敏感性也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城鎮化水平的整體提高進一步加大了區域差距,需增加城鄉一體化產業融合資金支持,改善金融機構對城鎮化的支持水平(榮晨等,2015;熊湘輝等,2015)。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金融對于城鎮化的發展有積極地推動作用,他們在金融支持對城鎮化的影響方面的相關研究是比較豐富的,充分肯定了金融支持在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對后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雖然如此,仍然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1)在探討金融與城鎮化之間的關系時,使用最新數據構建城鎮化水平的綜合指標體系,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全國以及各地區的城鎮化水平;(2)以往統計后的分析缺乏進一步的深入探討,如人均貸款、人均短期貸款、人均長期貸款等對城鎮化影響的差異。
本論文將以全國分省數據2006~2015年面板數據,來探討以上問題,以期為我國金融如何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等方面給出參考建議。
三、數據及指標
本文所采用全國31個?。ㄊ小⒆灾螀^)2006~2015年相關數據均來自于《中國金融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和wind數據庫,部分數據根據年鑒的數據整理獲得,部分缺失數據均采用插值法獲得。金融支持和城鎮化的考察都是綜合性指標,在參考前人選取指標的基礎上,本文結合吉榮支持城鎮化的特點和科學性、合理性的原則要求,分別選擇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變量:
(一)城鎮化的變量選擇指標
城鎮化的主要形成起點是人口的流動。因此,本文所探討的城鎮化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二)金融支持的變量選擇指標
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是金融支持城鎮化的主要來源。其中,貸款又分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因此,本論文所探討的金融支持用人均貸款、人均短期貸款和人均長期貸款3個指標來衡量。
1.人均貸款(元/人)。用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2.人均短期貸款(元/人)。用短期貸款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3.人均長期貸款(元/人)。用長期貸款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三)控制變量的選擇指標
在城鎮化進程中,除了金融支持這個影響因素外,還存在諸多因素影響其建設,主要有:
1.勞動人口占比(%)。在城鎮化建設中,必然會出現房屋建筑、城市改造等大量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工程,必然會出現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因此,勞動力占比是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本文用15~64歲人口數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2.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城鎮化進程不僅是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一個流動,而且是人口素質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因此,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是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本文用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人口數量占6歲以上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3.識字率(%)。城鎮化進程是人的現代化的一個進程,因此,識字率(非文盲率)是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本文用15歲以上非文盲人口占15歲以上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4.城鄉收入比(%)。從城鎮化進程中存在著農民向市民轉化的過程,二者的收入差異顯然影響著城鎮化的水平和速度。因此,本文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5.人均FDI(美元/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外商直接投資將彌補我國城鎮化的一部分資金缺口,對城鎮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本文用FDI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6.農林牧漁GDP占比。城鎮化的經濟結構可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的GDP是衡量經濟結構現代化水平的一個主要指標,是影響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論文用農林牧漁GDP占總GDP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
以上變量具體定義見下表一:
表1 指標及變量
四、實證研究
本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研究金融支持對城鎮化的影響,構建基本的計
量模型框架如下:
其中,其中i代表全國各分省,t=2005,2008,……,2016。
本文運用2005~2016年面板數據,對回歸方程進行參數估計。預設四個模型,分別以人均貸款、人均短期貸款、人均長期貸款、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為解釋變量,考察其對城鎮化的影響。四個模型均以勞動人口占比,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識字率,城鄉收入比,人均FDI,農林牧漁GDP占比的對數作為控制變量,得到回歸結果如表二。
表2 金融支持對城鎮化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
(1)各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值均較大,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從三大核心解釋變量“人均貸款”、“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來看,三者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結果中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金融支持對城鎮化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金融支持對于城鎮化的發展有積極的正向推動作用。
(2)在4個模型的系數估計值中,人均貸款的系數估計值為0.065,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的系數估計值差異不大,分別為0.055和0.057。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均貸款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化將可能增加0.065個百分點,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的提高也都有助于城?化的發展。從模型4可以看出,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雖然都會對城鎮化產生正向影響,但短期貸款所帶來的城鎮化增速明顯低于長期貸款帶來的增速。
(3)控制變量方面,勞動人口占比、城鄉收入比、農林漁牧GDP占比均對城鎮化具有顯著地負向影響,這表明我國整體發展處于勞動力過剩,資本投入不足的階段,勞動力投入過多,勞動力投入布局不合理,而資本不足對城鎮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阻礙作用。城鎮化是農民向市民的轉化過程,城鄉收入差距過大,正需要金融的支持促進二、三產業升級轉型。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數量,提高農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合理布局勞動力投入,對于推進城鎮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識字率、人均FDI都對城鎮化有正面影響,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和識字率的增長對城鎮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了2006~2015年的面板數據從全國層面和省際角度對金融支持對于城鎮化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在新型城鎮化推進中,伴隨的是大量人口的吃穿住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是投資與消費的雙向互動,正是金融發揮用武之地的時候。經過分析得出結論:
(1)金融支持對城鎮化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金融支持中,單獨考察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它們對城鎮化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兩者影響差距不大,但后者要稍大于前者。
(2)如果將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綜合起來考察,短期貸款對城鎮化的影響明顯小于長期貸款對城鎮化影響。由于城鎮化的投資周期較長,作用效果存在很強的滯后效應,需要長時間的資金支持,短期貸款相對來說不夠穩定,對于城鎮化的推進效果較小。
(3)勞動人口占比、城鄉收入比、農林漁牧GDP占比對城鎮化有負向的影響,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不是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勞動力投入過剩而資本不足是城鎮化發展的阻礙。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針對性政策建議:
(1)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資金需求巨大,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特別是對長期貸款的支持力度,擴大金融規模,建立相關政策性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體系完備的貸款產品系列,為城鎮化建設項目提供針對性和穩定性的金融服務。城鎮化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產業發展與升級改造等主要建設項目的周期都比較長,長期貸款更有利于這些項目的建設,金融支持與城鎮化應精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