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材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民族藝術是指某一民族為了表達美而進行的行為或創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樣化的,包括繪畫、雕塑、皮影、音樂、陶瓷、舞蹈、服飾等,具有意味性、時代性、民族性。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民族藝術能夠體現一個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反映現實生活、民族風格和氣派。文中所說的民族藝術是指能夠與現代綜合材料相結合的有形事物,如繪畫、雕塑等。民族藝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批判地繼承、改造舊的藝術形式,用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民族藝術品。
二、現代綜合材料的工藝表現
1.當代綜合材料的材料屬性及工藝
(1)金屬材料的運用金屬材料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種,常見的鋼、鐵等屬于黑色金屬,而銅、鋁等則屬于有色金屬。金屬材料的質地剛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澤感和反射力,給人以冰冷的感覺。其具有耐磨、耐高溫、韌度強等性能,藝術創作者能夠根據金屬材料較強的變形能力設計出形狀各異的藝術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響金屬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個性化的視覺效果?,F代冶煉技術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提升,焊接、鍛造、鑄造等金屬材料加工技術,也創造性地應用到了藝術品的創作中。同時,在宣揚環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廢舊的金屬材料“變廢為寶”,創作成有價值的工藝品。以金屬為材料還有一大優勢:金屬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蝕的特點,制成的藝術品能夠保藏較長的時間。
(2)軟材料的運用所謂軟材料就是指質地柔軟的材料,包括天然與人造兩種,天然的軟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發等,散發出一種天然之美,在藝術作品中能夠流露出真實淳樸的感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新材料應運而生,其豐富多樣性使軟材料呈現出新異的效果,也使軟材料藝術向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軟材料的特殊質地能夠實現金屬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編織效果,通過編、織、盤、捻、連等方式,其編織方式會產生獨特的編織肌理,如精細、平整、粗獷、立體,形成了軟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軟材料在觸覺上也不同于金屬材料,柔軟、天然的觸感回歸了原始之美。
(3)有機高分子材料的運用有機高分子材料是現代綜合材料的代表,是一種新型的化學材料,包括樹脂、有機玻璃、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等。合成硅膠可以用來翻制模具。樹脂和有機玻璃都具有透明性強、堅硬、光滑、抗腐蝕的特點,在一定的溫度下,藝術創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將其進行變形處理。2.在藝術品中對現成品材料的利用現代綜合材料還包括現成品材料,也是對環保思想的發揚?,F成品材料包括刀、叉、盤等日常生活用品,螺絲、螺帽等工業用品,電腦零件等高科技產品,等等?,F成品材料的特點是已經經過人工制造,并且具有一定的色彩、質地、形態。奇思妙想、巧妙運用是藝術語言中最強有力的表達形式?,F代綜合材料變化多樣,創作者在充分熟悉了材料的性能、特征、制作工藝后,方可著手創作。材料本身是粗糙、質樸的,但是藝術家把材料與思想完美結合,就能夠體現出材料的質感美,作品承載著創作者的內心情感。
三、民族藝術與現代綜合材料的融合
材料的特性就是人們通過感官系統對材料質感形成的綜合印象,不同的材料給人的心理感受也不盡相同。材料的基本屬性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受。綜合材料與中華民族藝術的結合使民族藝術的色彩美感、質地、肌力、光澤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這樣的民族藝術的表現形式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審美體驗,以一種創新的形式重新體現了民族藝術的文化內涵。綜合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差異化形成了人們感官上的個性化,促進民族藝術以更豐富的表達形式調動和感染接受者。
1.色彩美感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中色彩是最能表達感情變化和最具有沖擊力的元素,民族藝術中紅色代表熱情,白色代表純潔,黑色代表神秘。材料是藝術創作中色彩的載體,分為自然顏色的材料和人工顏色的材料。傳統民族藝術通常以純天然物質作為材料,而綜合材料的色彩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實現純天然物質所不能表現的顏色,更為豐富、更具有沖擊力。
2.質地美感材料的質地美是給人們的另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包括材料本身的軟硬程度、輕重程度、干濕、粗細等。傳統民族藝術經常使用的木質材料給人們帶來一種光澤暗淡、紋理雜亂的感覺,而金屬質材料則給人帶來一種冰冷、強反光性的感受。一些現代綜合材料可能看起來是輕柔、飄逸的,但
3.肌理美感肌理是指因材質不同而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不同紋理結構。傳統民族藝術中的純天然材質肌理比較單一,如樹木表皮粗糙的紋理、石頭光滑的肌理等。民族藝術創作要合理選擇、創造和運用現代綜合材料、工藝手法,創造出新的肌理,將天然肌理與人工肌理結合運用。
4.光澤美感將光投射在一件藝術品的不同面上會產生高光和投影,呈現一系列色調明暗的變化,從而產生光澤美感,也使得藝術品極富空間感。光可以使藝術品產生一種神秘感,能夠增強或阻礙人們的感知。失敗的光線處理會使藝術品變得模糊、失去視覺沖擊力,而成功的光線即使照在簡單的藝術品上,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F代綜合材料的魅力就是能夠將光線隱藏于藝術品之中,令光線本身成為一種雕塑媒介,使民族藝術富有更多變的光澤美感。
5.心理美感心理美感是指人們對材料的顏色、質地、形態、肌理、內涵、光澤等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人們常常根據以上的直觀信息感受藝術品,如,陶瓷是高雅的,皮革是手工的,布料是溫暖的,塑料是輕巧,等等。在實際的民族藝術創作中,可以建立傳統材料與現代綜合材料性能的不同組合,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并接收材料,產生更豐富的心理感受。藝術創造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是在偶然效果的刺激下創造出來的,但這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現代綜合材料在民族藝術中的應用必然會帶來獨特的心理美感,使材料成為藝術品的內在精神語言,提高其藝術價值。
6.形式美感民族藝術遵循形式美的表現規則,材料的表現形式與民族藝術的完美結合、高度和諧統一,形成了藝術品的表現力。創作者進行創作時,首先要理解形式美,然后再進行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創造。在運用現代綜合材料時,要注意雖然其表現形態變化多樣,但是最終要達到和諧的效果。和諧之中也存在差異,形成對比、非對稱美,最終達到視覺上的均衡。
在產品設計中,材料是表達設計的物質基礎和載體,要充分發揮材料本身的個性和特點,物盡其用,用適當的材料滿足人們對產品實用和外觀的不同的需求,確立他們以何種方式組合,設計出更加有創意,更加有內涵的,產品。丹麥著名設計師克林特曾說:“運用適當的技藝去處理適當的材料,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需要,并獲得率直和美的效果?!睆牟牧咸匦灾v,金屬材料具有良好導熱性,其自身還有豐富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但多數不耐腐蝕。高分子材料的可加工性極強,且多彩,但耐高溫性和耐磨性較差。陶瓷坯體可隨意塑造,裝飾機理色彩富有變化,且硬度高、耐磨、耐酸、耐堿、耐熱、耐冷,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陶瓷與其它材料結合的設計,拓展了日用陶瓷設計的空間,顯示了它在現代生活方式中,有了新領域的發展,為產品設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陶瓷致命的缺點在于高脆性和韌性差,這是材料結構所決定的。但是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各類新品種陶瓷相繼問世,必然可逐步改善容易碎裂的不足,并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正統地位和品質仍是不可替代的。
二、綜合材料在日用陶瓷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20世紀歐洲革命后西方人最早推出了提出了“綜合材料”的概念,隨后西方現代藝術的主流方向更多的出現了綜合材料技術。在陶瓷中應用的超越了陶瓷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向著藝術多元化方向發展,使陶瓷產品的材料不單純停留于泥土上。在陶瓷產品設計中,綜合材料的表現意義體現在:第一,使作品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理性的將各類屬性不同的材質,通過感性的設計結合起來。第二,綜合材料更能體現畫作品設計的的形式美。新設計能產生新的設計語言和思想。第三,陶瓷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可以通過綜合材料的運用得以解決。使設計師能夠更充分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創作理念。陶瓷材料的成型工藝,有著它自身的局限性,陶瓷在燒制過程中變形,開裂等種種缺點,使設計師得設計思維受到限制。而最好的選擇無疑是恰當的使用易成型材料。不同特質的材料給人的視覺感受也不同,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質地,色彩等特性。比如:金屬,光亮,堅硬,給人感覺冰冷,穩固,木質,顏色溫暖,樸實,給人以純樸,回歸自然的感覺。塑料,色彩豐富,給人光滑,圓潤,活潑的視覺感受。這些都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審美趣味和視覺感受,因此,我們可以尋找這些材料中的融合點,來進行創作。如圖1、圖2、圖3木質的樸實,玻璃的通透,鐵質的剛硬等,都可以作為一種元素來構成藝術品,設計過程中可選擇各類材料間質感的融合或對比進行創作。例如,陶瓷與玻璃光滑的呼應,木頭與陶瓷襯托的對比,金屬與釉面華麗的鑲嵌。藝術創作中運用綜合材質,突破了材質本身藝術表現的局限性,達到了延伸藝術美感,不同材質間的相互融合突顯了產品自身固有的文化內涵。綜合材質在陶瓷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天然材質
世界由各種不同物質構成的。物質是指通過天然形成的材質。我們可以從不同質感、肌理、色澤上尋找結合點。如木質沉穩祥和,經過在自然界中其自身的生長,有清晰、模糊的肌理,可運用這一特點構建組合成各種造型與陶瓷結合,木的肌理與陶瓷想和,更具有簡約淳樸之美。竹藤質樸清新,他們的色澤自然、豐富,與陶瓷結合更能表現出出清雅之風。這種肌理與質感的對比,不但加強作品的深度,而且具有了時代感。
2.人工材質
一、市售通用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簡介
目前市售英語論文寫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陸效用的《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戴福林的《英語論文寫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程》。上述寫作教材針對所有研究生,在語言水平和專業材料的選編上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另外,由于傳統教材一般將各項規則和常用語句羅列在文中,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引起疲勞。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編教材,提高專業和語言水平的對應性,如俞炳豐的《科技英語論文實用寫作指南》面對的就是本校制冷與空調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選用的示范及練習材料均為制冷與空調專業材料;而陳蘇、黃彥的《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則針對材料化學化工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業大學相關專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軍校沒有專為博士生開設的用英語講授的論文寫作課,且由于專業設置的特殊性,往往沒有合適的市售教材,因此,相關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學校專業的設置,自行編寫適合本校使用的英語論文寫作教材。
二、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及實現方法
(一)理論依據。
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的理論依據主要有:
1.高原現象。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和抽象的歸納能力成為語言水平的體現。在高級階段,語言水平的進度明顯放慢,此稱為高原現象。心理學家將學習劃分為六個階段:無進步階段、迅速進步階段、學習速度逐漸減慢階段、高原階段、再次緩慢進步階段、進步再次減慢并臨近極限階段。博士生英語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階段,即高原階段。到碩士階段,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書面詞匯,并以英語知識的形式保留在學生記憶中,但并沒有固化為學生的語言技能。這些英語知識正是博士階段英語論文寫作中需要大量運用東西,如果在博士階段沒有及時、足夠地應用,這些知識將很快遺忘。
2.寫作過程中的知行結合通變律。路德慶認為,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必須結合起來,將詞匯和寫作知識綜合應用到實踐中,才能最終將語言知識轉變為真正的技能。寫作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是一個逐漸積累提高的過程。
3.學習過程中的母語遷移。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母語規則,以避免對目標語的學習造成影響,此為母語負遷移;如果母語固有的語音、詞法、句法與目標語相同,學生就可借助母語順利進行目標語的學習,此為母語正遷移。
(二)實現方法。
根據以上理論,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現象。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不再進行單一的知識灌輸和條框羅列。本教材每一課分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組成,通過這些task的練習,學生由被動方轉為主動方,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在練習過程中有很強的成就感,學習樂趣和教學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據寫作教學規律進行教材內容設計。筆者根據知行結合通變律和寫作活動的四個特點,在設計練習時環環相扣,逐步提高。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大量操練,對科技論文的結構、常用句型有了較深刻了解,可積極運用學到的知識寫出合格的英語論文。
3.利用母語正遷移,克服母語負遷移。博士生對漢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對照英語論文范文進行語篇結構的構筑。范文材料全部選自權威期刊,語言簡潔準確流暢,一些常用語句,如文獻綜述、論文結構敘述、研究結果的表述和結論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對應段落,對學生掌握英語論文結構和以上部分語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國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漢語的影響,在題目翻譯、摘要翻譯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筆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學生推敲、評判和改進。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選自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學術期刊,具有語言錯誤比較典型的特點,可對學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據以上理論所編教材的特點
(一)實用性。
本教材根據
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寫作規律理論,參照國家教委《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大綱》的要求,在語言上符合非英語專業博士生的外語水平,適合課堂應用。
(二)專業針對性強,具有鮮明的軍事特點。
本教材所選材料覆蓋了本院博士生各專業,對于學生熟悉本專業論文結構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符合寫作課程教學規律,針對中國人學習英語語言的特征設計練習。
本教材選材精細,學生可通過閱讀范文較快掌握英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法,并接觸大量的專業詞匯。另外,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評判和改進,可讓學生在今后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避免中國式英語的錯誤。
(四)理論講述和練習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導性、適應性和提高性練習克服了傳統寫作教材的沉悶枯燥,學生通過練習熟悉了寫作理論,強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論文寫作的興趣。
綜述是查閱了某一專題在一段時期內的相當數量的文獻資料,經過分析研究,選取有關情報信息,進行歸納整理,作出綜合性描述的文章。“綜”是指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是指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傊?,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一、綜述的作用
綜述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
1.在科研伊始階段,綜述為科研人員提供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當前爭論的焦點及發展趨勢的情報資料,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完整、系統地了解本領域的基本情況,從而選定有意義、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2.在文獻檢索方面,綜述文后所附的參考篇目可為讀者提供已確定課題的許多參考文獻,成為一種獨特的情報檢索系統。利用參考篇目采用回溯檢索和循環檢索的方法,可獲得成千上萬篇文獻資料,并可滿足在檢索工具缺乏情況下的族性檢索。
3.通過綜述的寫作,不僅可以熟悉文獻的查找方法,積累大量科研資料,了解有關專題的研究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為開展課題研究做好準備;還能夠培養鍛煉提取信息、組織材料、綜合分析和正確表達學術思想的能力,為撰寫科研論文奠定基礎。
二、綜述的類型
根據寫作目的和所用文獻情況的不同,通常可分以下四種:
1. 簡介式綜述:就是按內容特點分別綜合介紹原文獻所論述的事實、數據、論點等,一般不加評述、這種類型綜述適用于某些學術、技術問題的概要介紹,尤其適用于某些問題剛發現還尚無定論時,較宜使用這一種形式。
2. 動態性綜述:就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的發展動態,按照其自身的發展階段,由遠及近地介紹其主要進展,一直介紹到目前的發展程度、這種類型最適宜介紹學術、技術的進展。
3. 成就性綜述:就是將有關文獻匯集分類,把某一方面或某一項目有關的各種內容從原始文獻中摘出,不管時序先后,分門別類地進行敘述、這種類型適用于介紹新方法、新技術、新論點和新成就。
4. 爭鳴性綜述:就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學術觀點上存在的分歧,進行分類歸納和綜合,按不同見解分別敘述。敘述中可表述作者傾向性的意見、這類綜述,寫作時要注意對所引用的原始論文的論據一定要抓住要害。
三、綜述的特點
1. 論文篇幅較大,中文文章的字數通常在3000~6000之間,英文文章的字數在15000左右。
2. 引用文獻數量較多,通常為15~100篇。
3. 內容豐富,涉及面較廣,從縱向上來說,能夠反映某一專題的研究歷史;從橫向上來講,能夠展現某個領域的研究現狀。
4. 揭示文獻信息的程度較深,綜述不是對材料的簡單羅列,而是對材料加以綜合分析、消化鑒別,進而做出評論和估價,總結專題的發展演變規律,預測發展趨勢。
5. 前沿性和時效性較強,綜述的目的是反映新動向、新成果和新發現。因此選題要力求新穎,要搜集最新資料,獲取最新內容,將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動向及時傳遞給讀者。
四、撰寫綜述的步驟
撰寫綜述,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選題
這是綜述寫作的關鍵環節,選題要突出一個“新”——就是選題新、資料新。綜述只有選題新、資料新才具有參考價值,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一般綜述的選題都是近年來發展較快,進展較大而又切合實際需要的課題。資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獻以近3~5年學術性期刊的論文為主,陳舊性的資料隨時間的進展可能被新發表的資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歸納綜合的意義。
一般綜述的定題有三種情況:
(1)為科研作準備,所選題目是與自己科研有關的內容,即與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因此,這種情況常先有一個初步的題目,然后廣泛查文獻再確定;
(2)反映學科的新動態,結合自己較熟悉的專業,選擇某一專題,收集最新研究文獻進行綜述,為人們提供新的知識;
(3)在日積月累閱讀文獻中,感到有些問題需要整理提高,這樣在已掌握較多文獻的前提下,從中選定題目。
2.搜集資料
選定題目后,就要圍繞題目廣泛搜集文獻資料。關于搜集文獻的方法,前面的專題已有介紹,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檢索法。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目錄、索引、文摘進行檢索,選擇文獻時,應由近及遠,主要選擇近3~5年內的文獻,這樣才能體現出文獻綜述的新觀點、新水平。此外,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要養成收集和積累資料的習慣,這樣寫作綜述時就會節省大量查閱資料的時間。
3.閱讀、篩選、鑒別、歸納、整理資料
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后,就要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閱讀、篩選、鑒別、歸納、整理,如何從數量巨大的文獻資料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選擇文獻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做好“文獻摘錄卡片”。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于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4.擬定大綱、安排資料
綜述涉及的內容多而廣,所以在正式寫作之前應擬定一個寫作提綱,以便將主題與材料加以安排和組織,這是寫作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樣可以使作者的邏輯思維更加趨于完善,既有利于成文,又便于修改,使文章層次清晰,前后照應。
擬定大綱時,首先要劃分出文章的大體結構,即包含幾個層次;然后列出每個層次的標題,明確每個層次所要撰寫的大致內容;最后,要把可利用的材料安去,用簡短的詞語在各個層次標題之下標明材料出處和需要利用的部分。
5.撰寫全文、引用文獻
擬好大綱后,明確構思,材料齊全,就可以進一步組織材料、寫成文章。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論文注重研究的原理、方法、結果和結論,格式規范嚴謹,而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綜述的格式相對靈活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三個部分:即前置部分、正文和參考文獻。有關各個部分的寫作方法,將在后面加以介紹。
6.修改定稿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和主題的修改:對綜述撰寫的目的、意義是否明確,選題是否恰當,信息是否全面、周密等方面再進行檢驗、查核、并作出必要的修改。
(2)材料的修改:包括對材料進行增、刪或更換,突出新穎性,抓住研究熱點,豐富綜述的內容。
(3)結構的修改:主要是使綜述的整體突出、層次分明、銜接均衡,同時也使篇幅符合規定要求。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的意義
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在掌握確鑿材料的基礎上,運用思想政治課中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寫成議論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論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廣大政治教師要確立起自己作為課程教法的創造者和實施主體的意識,根據不同的選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進行發現和創造,大膽打破觀念的束縛、時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初中政治教學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學生作進一步的理論探討研究。馬克思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闭涡≌撐氖桥囵B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形式。
3.小論文活動能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的實施
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要注意結合社會現實生活和社會需求以解決現實問題,要體現時代感、新穎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實為依據,善于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讓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示和進一步提高。筆者每個學期都會在所任班級中開展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由于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可表達性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會知識的學習;只重視了聽、看,忽視了做,所以筆者在進行政治小論文教學的備課時會多花一些心思。具體活動方式是教師指導與學生個體活動相結合,活動的具體步驟如下。
1.教師指導。首先,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學生積極參加這項活動;其次,講清活動的目的、內容、要求;再次,舉辦政治小論文寫作講座,介紹學生閱讀優秀政治小論文。
2.學生的個體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材料,做社會調查。在學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針對性地分析、整理、提煉與小論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綜合,透過現象揭示其內在本質和規律,從實際中引出理論或結論。然后,擬定題目,撰寫小論文。
3.教師指導。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撰寫小論文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論和認識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研究與寫作水平。一般情況下,小論文可以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開展寫作。
4.由學生和教師組成的評選小組進行評選活動,并將優秀小論文推薦上報。
5.在一學年小論文活動結束后,要對小論文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可采用教師小結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論文活動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實施,鼓舞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政治小論文寫作這項政治課教學活動,得以更廣泛地開展起來。并且筆者通過多年的政治小論文寫作教學實踐形成了如下反思。
1.選題內容應該注意時代性、現實性、針對性以及典型性。從獲獎論文來看,所確定的題目應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同時又結合社會現實生活和社會需求,解決現實問題,反映對社會的熱點、焦點和敏感問題的關注。如:誠信、環保、校園暴力、中學生上網面面觀等課題。
2.要精心指導。這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寫作能力和提高論文質量的關鍵。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我取得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全部30張單科合格證后,我終于取得了撰寫本科畢業論文的資格。這些年來刻苦自學形成的慣性,使我不曾有絲毫的懈怠,隨即投入到抵達終點的最后沖刺中,撰寫畢業論文。
萬事開頭難。面對浩如煙海的材料如何搜集整理?新穎獨創的論點如何產生?從選題到成文整個過程怎樣展開?我知道,這些問題是我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的,否則論文就很難通過答辯。
寫論文首先要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題方向。我采用的原則是,選擇的內容應當既能體現出本專業的特點,又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我對所學的法律課程進行了篩選,決定將選題定在知識產權法這個范圍內,因為我經常聽到或看到一些研制的成果被仿冒和侵權的事,聯想到社會上的“盜版”之風盛行,我就把論文的題目定為《盜版與法律保護》。同時我經常給一些報刊撰寫稿件,有幾篇文章也曾被幾家大型叢書編輯收入,所以我相信這些實踐經驗對寫好畢業論文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對寫好論文充滿信心。
從畢業論文內容的總體要求看,主要是強調研究者運用充分詳實的材料,提出某專業領域中新穎獨到的學術見解,形式上也要求文章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大因素。撰寫者主要是運用邏輯思維的方式,通過嚴謹的推理過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學結論。
我的選題方向雖已初步確定,但由于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很多,如果把有關問題全部概括起來,就足以寫出一部厚厚的專著,而畢業論文要求在字數6000字左右,篇幅有限,因此,我酌情確定自己的論題題目。另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論述角度應具有獨創性,這樣便于發揮自己的見解,寫出一定的新意,相信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除此之外,還要廣泛閱讀有關知識產權的書刊資料,掌握別人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時在自己獨立完成寫作的同時,虛心聽取指導老師的意見。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很快根據所擬定的題目列了提綱,隨后便進入了具體的寫作階段。
寫畢業論文絕不比準備一門課程的考試來得輕松。老師提醒我,論文力求觀點鮮明深刻,材料詳實可靠,結構嚴謹周密,行文通暢飽滿。我深知,它既是對自己這些年所學知識的總結,又是一個人綜合才智的發揮。專業知識、寫作技巧、理論修養、實踐經驗都應有所具備。
為使論文達到一定的深度,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專程去法律書籍專業書店,有選擇地購買了《世界各國版權概論》、《科技與經濟法律新問題研究》等十余本專業書籍,并將訂閱的《光明日報》幾年來有關知識產權內容、盜版內容的報道全部進行了剪貼,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認真閱讀,咀嚼消化這些內容,在點滴的積累中,論文的框架輪廓已在我腦海里形成了。這些豐富材料的掌握,為我在參考
別人觀點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論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我基本了解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所收集的書刊資料也有限,不能全方位的掌握,而大學圖書館不向自學考生開放,只好托人在學院圖書館借閱,這一切確實是我寫作論文時的客觀障礙。但是我仍然克服了種種困難,盡最大的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論文初稿。在詳細聽取了指導老師的意見后,我又反復修改補充。
在論文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我小心地不讓自己陷入龐雜的材料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以致于陷入難于適時形成論點的怪圈,就對自己提出既能入手其內,又能出手其里的要求。在選擇材料時始終以自己的論題為中心,重點研究那些與論題相關的材料,通過排列分析,對比研究,尋找材料觀點之間的差異,樹立起自己的論點。盡管我所掌握的材料有限,但我在搜集材料時,采取迂回曲折的戰術接近目標。由于自己勤于思考,方法對頭,就使我搜集的材料成為論文豐滿而充實的血肉。
“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別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也是中考議論文閱讀考查的能力要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中考語文試題中議論文的命題受到重視,筆者統計了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考查課外議論文閱讀的占70%左右??疾榈膬热莩h論文的文體閱讀能力外,更注重學生綜合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點詳解】
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對于議論文閱讀能力的考查,除了議論文文體所特有的知識點外,還考查非議論文文體的有關考點。議論文文體閱讀能力的主要考點有:⒈論點的辨析、判斷、提取、歸納;⒉論據類型的認識、分析、補寫;⒊論證方法的辨識、理解;⒋論證結構的理解;⒌議論文語言風格的體會。非議論文文體閱讀能力的主要考點有:⒈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⒉理解、概括文章的內容;⒊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過渡、銜接、呼應及其作用的能力;⒋考查評價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考向預測】
在今后的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試題的設計上,將會更加貫徹新課標理念和精神。“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等理念將進一步在中考語文閱讀試題中體現出來。今后,中考議論文閱讀試題的命題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的滲透。從近年的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試題看,其文化內涵已融入到閱讀材料中。選文力圖反映時代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等方面的引導。
2.重視基本閱讀能力,兼顧文體閱讀能力。近年中考議論文閱讀題的設計,都注重了對基本閱讀能力的考查,有的地區議論文閱讀設題幾乎都是基本閱讀能力??梢灶A見,今后的中考議論文閱讀題對基本閱讀能力的考查比重將會加大??疾槲捏w閱讀能力,主要是考查運用文體知識閱讀議論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識記、判斷文體知識的題目將會很少出現。
3.更加強化整體閱讀能力的考查。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感悟是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突出考查整體閱讀能力,有助于改變閱讀教學中片面肢解課文和機械訓練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議論文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心論點,即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持的見解和主張,也包括對文中某個觀點的理解。②對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運用材料布局謀篇,表達主題的思想軌跡。議論文的思路理解主要體現在論證方式、方法的考查,論述層次的劃分等。
4.試題的開放性將會增加。近幾年在中考中不斷增加開放性試題。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的主題,是教育肩負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開放性試題承載著創新的火花,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開放性試題既有開放的一面,立足于“靈活”,留給考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使考生能夠充分張揚個性,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關于內容、形式等,提出顯性或隱性的要求,成為評定答案的重要依據??傊S著中考語文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外議論文閱讀的考點將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復習時,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悟,用議論文的相關知識點去解讀議論文,用精讀和略讀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寬自己的視野。
【解題指導】
1.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
在議論文閱讀中,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詞語:①體現作者觀點的詞語;②表現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③反映深層次含義的詞語;④反映具體語言環境的詞語;⑤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閱讀議論文,就要抓住這些關鍵性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反復琢磨。好的議論文,不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動人,具有強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語言飽含感情,擲地有聲。仔細體味這樣的語言,作者的見解、主張就會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同學們在品味詞語含義時,容易停留在一般理解的淺層次上,導致詞義理解的不完整或表面化。正確分析關鍵詞語的含義,“在文中”是關鍵,詞不離句是理解詞語的基本原則。聯系語境,從作者的思想傾向、詞語的感彩、語體特點、風格特點等方面揣摩才能準確解釋詞語的含義。體會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思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 ?這個詞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對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詞語的理解,則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點,進而借助前后文來界定該詞語的含義。
2.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關鍵性語句,就是文中對表述內容、點明(暗示)中心、表達情感起重要作用的語句,如中心句、過渡句、照應句、總結句、抒情句、議論句等。關鍵語句往往帶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找關鍵語句目的在于找出“畫外音”,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內容。
閱讀議論文時,孤立地理解語句特別是關鍵性語句,是不能正確把握句意的,只有將關鍵語句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其深刻含義才會浮出水面。一是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理解整個句子的含義。運用分析詞義的辦法,聯系整個句子甚至全文中心,分析詞語的作用,說明句子所表達的含義或思想感情。二是根據修辭方法來理解。先弄清楚該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然后根據這種修辭的特征、功能,結合具體語境,琢磨、分析句子所表達的是什么含義,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摘取或歸納論點。
論點,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觀點,也是文章闡述的中心問題,而中心論點是作者觀點的核心。議論文的中心論點位置因文而異,多放在文章開頭,但也不盡相同。放在開頭的,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須通讀全文審讀才可確認是不是中心論點。放在結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論點,層層論述,在結尾處歸納出中心論點。放在文中的,往往觀點的提出有一個過程,經過一番論辯后,再提出中心論點,駁論文、讀后感,多采取此法。還有的中心論點隱含在論證中,需要讀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題目的各種關系,才能歸納出來。很多時候,題目往往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不管放在何處,只要留心題目、論點的位置、分析議論展開后的段落、層次結構,中心論點是可以找到的。另外,需要注意論點語句的特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以疑問句式、短語、比喻等形式出現。
4.論據類型的認識、分析,論據的補寫。
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實和史實;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自然科學原理、定理、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格言、警句等。論點和論據是密不可分的,論據應當是典型的,符合科學或事實的,有力量的。論據的補寫也是近年常見的議論文考查題型,答題的關鍵一是把握論點,二是要分析補寫的論據與論點是否一致,論據是否能夠證明論點,論據的可靠性、正確性如何。
5.論證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論證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論證的方法較多,其作用都是為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判定和分析論證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常見的論證方法及其主要特點。論證的方法常見的主要有:演繹論證,先提出中心論點,再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分析。歸納論證,即先擺事實講道理,再歸納結論。舉例論證,即列舉事例作為論據來論證論點。引用論證,即引用理論(名言、格言、定理、法則)來論證論點,又叫理論論證。對比論證,就是把相對立的事實或相悖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以證明作者的觀點。比喻論證,即以形象的比喻證明觀點,從語言上,表現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論述的對象作本體,再設出與這個對象本質上有相似點的喻體,進行闡述。歸謬論證,也叫引申法,由反面論點,引申出錯誤的結論,以對方反面論點。這幾種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6.文章結構。
議論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三段論證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據內容、問題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種結構方式,如并列式、遞進式、總分式、對比式、綜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議論文的論證過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結構。分析結構有兩個重點:一是分析段落、層次;二是分析論證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層次時,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問題的任務;從什么地方開始分析問題;到什么地方結束,歸納出結論。在分析問題時,還要注意論證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實舉例的論證方法,有的段則側重引用名人名言進行論證,有的段則集中闡述道理進行論證。段落的領起句往往是關鍵,要緊緊抓住它進行分析認知。
7.內容探究。
內容探究是議論文閱讀的一個重點,概括文章內容(或全文內容,或部分語段內容),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文中尋找表現中心的句子;另一種則是用自己的話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做這類題要從宏觀上把握文章,在細微處尋覓答案。從宏觀上把握,即從作者的思路出發,進行分析,挖掘其深層含義。在細微處尋覓,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扣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留心文中提示性、暗示性、總結性的詞句,要注意文中的議論句、格言、警句等;概括道理要由事及理、由物及理,歸宿是“理”,“理”應有普遍性、哲理性、深刻性;答題時,要善于組織文中的詞句或者格言、名言、警句等,概括內容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進行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