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gis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gis是由地理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系統與組織機構等組成,主要以采集和存儲地球表面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并加以分析、顯示和應用的計算機系統,其主要涉及空間位置、模式模型、變化趨勢等功能。GIS技術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發展成熟于七八十年代,由偏重于空間數據的處理,轉向自然資源開發、國土規劃及生態保護等領域。90年代以來,隨著GIS理論、方法和技術的成熟,廣泛應用在于環境資源保護、農業生產、災害預測和政府管理等領域。1978年,國內學者開始對地統計學的研究,特別是近年來,地統計學與GIS的結合是國內外學者研究農田精準施肥的熱點,GIS作為功能性的空間技術被應用于農業管理和農業分析科學研究中,主要應用于精準施肥、作物產值評估、病蟲害預測和專家決策系統等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2地理信息系統在煙草農業領域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逐漸將GIS應用在煙草農業領域,主要應用于農業氣候與煙草種植區劃、植煙土壤適宜性評價、煙草病蟲害預測及評估和變量施肥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一些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煙草農業生產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1對植煙土壤養分的空間管理及應用
2.1.1植煙土壤適宜性評價。土壤是一個具有空間變異的系統,經典統計學不能反映養分含量在空間上的分布情況。植煙土壤是優質烤煙生產的基礎,對煙葉品質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植煙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及煙草養分吸收規律的研究,可為實現植煙土壤適宜性的評價奠定基礎。陳海生等利用GIS技術,運用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法,對烤煙種植區各項土壤肥力指標進行了綜合評價,并繪制了土壤肥力評價圖,建立了河南省南陽市烤煙土壤肥力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徐大兵等以湖北省恩施市“清江源”現代煙草農業科技園區、恩施城郊和利川柏楊基地單元新整治區域的土壤屬性和速效養分為研究對象,在GIS平臺的基礎上,采用模糊數學法對新整治區域的土壤肥力適宜性指數進行了評價。汪璇等對重慶黔江煙區土壤的速效養分和pH等6種主要植煙土壤肥力指標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壤養分要素與各地形因子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在GIS的平臺下,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丘陵山區的植煙土壤養分適宜性進行了綜合評價,并確立了黔江植煙土壤養分適宜性指數空間分布。
2.1.2植煙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研究。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是土壤重要屬性,隨著科學信息技術和GIS的快速發展,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的研究成為了土壤科學研究領域的最前沿熱點之一。利用GPS、GIS和地統計學等相結合的方法,對植煙土壤大、中、微量元素空間變異的研究,可為煙區的管理分區和變量施肥提供科學依據。黃新杰等采用GPS技術,在GIS的基礎上,利用經典統計學和地統計學的方法,對湖南省典型稻煙輪作區3255份土樣養分的總體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探明了其養分的空間分布,為該地區的養分精準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董旭等采用GIS和地統計學相結合的方法,對遼寧昌圖煙區的植煙土壤pH和有效態中量元素的空間變異及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并繪制了其空間分布圖。李強等探討微量元素精準施肥,研究了馬龍縣植煙土壤有效態微量元素的總體特征和空間變異特征,利用GIS技術,繪制了微量元素空間分布圖,為該縣的微量元素精準施肥專家系統提供了理論基礎。王新中等運用地統計學和GIS技術,以平頂山郟縣的植煙土壤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土壤粒級和主要土壤養分之間的關系,并對土壤粒級的空間變異規律進行了研究。
2.1.3植煙區土壤養分分區管理及變量施肥研究。管理分區就是將具有相似土壤肥力及其養分利用率,以及相似生態環境的區域作為一個單元進行管理。變量施肥管理系統是精準農業的核心技術,在農業上已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利用GIS技術對植煙土壤進行管理分區研究,是在對每一管理單元的生態環境、土壤理化性質、煙草需肥規律和病蟲害的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施肥模型,并確立相對應的施肥方案,進行變量施肥管理,達到優質適產的目的,并且對保護煙田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Yang等對變量施用液態N和P肥作了研究,得出應用變量施肥技術可以減少產量變化的差異,提高產量和增加回報。Liu等研究了植煙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并采用半方差圖和克立格插值法進行土壤特性研究,為烤煙的變量施肥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江厚龍等以GIS為平臺,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類分析法,用平頂山典型煙區111個土壤養分數據對煙田進行管理分區研究,將研究區域分為3個區域進行管理,分區結果可以作為變量施肥的單獨作業單元進行施肥管理。
2.2煙草病蟲害預測及評估煙草病蟲害是煙葉生產的制約因素,不僅嚴重影響煙葉品質,而且造成煙農經濟損失。對煙草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是煙葉生產的重要環節。利用GIS技術可以分析煙草病蟲害發生的趨勢及其影響發生的適宜環境因子,預測其發生的規律及時空動態,為防治煙草病蟲害發生提供準確、及時、可視的科學決策。Richam等利用GIS技術分析了不同地域間的氣象、不同年度、有益有害生物、煙草品種抗性、生態變化等信息,并利用模擬模型對煙草蚜蟲發生進行預測,建立煙草病蟲害的發生預測模型。陶瓊等利用GIS對昆明市煙草的“六病四蟲”的發生率和發生指數進行分析,準確地預測到病蟲害發生的程度和空間分布,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和預防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并利用WebGIS建立了昆明市煙草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劉長明等應用互聯網、GIS技術和數據庫技術,以福建煙草病蟲害監測數據為基礎,構建福建省煙草病蟲害管理信息系統。
2.3植煙區氣候與煙草種植區劃氣候是影響煙草生產和種植區劃的重要生態因素,不僅影響煙草的生物學性狀和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還對煙草的內在品質和產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將GIS的空間分析功能與當地的氣候資源和種植水平相結合,進行精準的氣候區劃,可為煙草種植區劃的調整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提供科學依據。莫建國等利用GIS技術,采用克里克插值和構建模型的方法,對威寧縣烤煙生長期氣候條件及各氣象要素對烤煙品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實現了對威寧縣烤煙種植的精細氣候劃分。符昌武等應用GPS和GIS技術,對普洱煙區氣候要素進了空間分析,模擬繪制了氣候要素的地理空間分布細網格模擬數字地圖,為普洱優質烤煙生產區劃奠定了基礎。董謝瓊等利用氣象、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多源數據,在GIS技術支持下,根據煙草生長發育生態條件,確定煙草種植適宜性氣候生態指標和區劃原則,對云南省烤煙種植適宜區劃進行研究,區劃結果與云南省實際優質煙葉產地分布基本一致。
3GIS在我國煙草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研究與應用展望
隨著煙草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GIS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GIS技術需要加強在以下4個領域內的應用研究。
3.1以GIS、RS、GPS等技術為核心的“3S”空間決策支持系統主要是GPS為RS和GIS提供監測范圍的定位信息,RS為GIS提供重要的信息數據庫,能及時準確提供監測范圍內的綜合性的定位定量信息,并有助于及時更新GIS數據庫,特別是對煙草生長過程的動態監測。建立基于煙草“3S”技術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可為煙草管理提供精確操作和決策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其將成為今后現代煙草農業研究的熱點,也將是現代煙草農業精益生產的基礎。
3.2GIS和專家系統(ES)高度集成具有人工智能的GIS在煙草農業領域內將得到廣泛應用。目前,GIS的應用還主要在煙田土壤養分數據庫的建立、精準施肥、病蟲害的監測和預測等方面,但煙草生長是一個動態過程,與當地生態氣候、種植制度和田間管理等緊密相關,單純的GIS研究,很少能為現代煙草農業生產中復雜的空間問題的解決提供足夠的決策支持,這需要大量的專家經驗和知識。所以,GIS與專家系統的有機結合,為解決煙草生產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3.3建立三維GIS與煙草模型的開發三維GIS的應用將在煙草農業發展規劃、煙草生產管理與決策等模型方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三維GIS可以立體表達煙草生長發育,主要體現在空間位置與拓撲關系的描述及空間分析的伸展方向上;對煙草進行三維空間分析是三維GIS特有的功能。隨著GIS技術向現代煙草農業應用層次的發展,建立煙草農業三維GIS系統是未來現代化農業重點開發技術之一。
3.4GIS和虛擬農業技術結合,建立虛擬煙草農場虛擬農業的理論基礎是農作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可計算的。虛擬煙草農業是以煙草農業領域為研究對象,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計算機平臺,研究煙草與環境因子交互作用,以生態環境及氣候的適應和改造、改良煙草品種、增質適產等為目的的技術系統。利用三維GIS與虛擬煙草農業等相結合技術建立虛擬煙草農場,在計算機上種植可視虛擬煙草和虛擬煙田管理,從觀察煙草生長狀況和動態過程,并可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和栽培措施,直觀地觀察對煙草生長發育的影響。虛擬煙草農業將成為現代農業研究方法的革新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它將提高現代煙草農業領域研究的效率,促進煙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4結論
關鍵詞:GIS技術;房地產;測繪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論文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1 GIS技術與房產測繪
1.1 GIS技術概述
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復雜性,作為一項高新技術,計算機系統的突出特征就是同時能夠處理空間數據以及屬性數據。
1.2 房產測繪概述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利用先進的測繪儀器、測繪技術等對房屋建筑物或者與之相關的構筑物進行調查和測量,掌握房地產的區位位置、數量、所有權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圖形的繪制,這樣的技術被稱為房地產測繪。而房地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是指通過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GIS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數字化成圖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等,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要準確的共享型房地產空間數據庫,能夠為“數字房產”的發展提供基礎平臺,為公眾提供優質完善的地理空間數據。測繪成果能夠為房地產產權的管理、房地產的開發管理、交易管理以及費用收取、稅務征收、法律仲裁等房地產管理活動相應的支持,同時能夠幫助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等工作提供基礎性的數據信息。
1.3 基于GIS技術實施房產信息管理的意義
在房產測繪信息管理中引進GIS技術,能夠將信息管理工作和房地產地形圖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房地產實施精確的定位,形成以圖管證的模式,進而房地產辦證的流程能夠高效、準確的完成。通過GIS技術,只要是區域范圍中的房地產都能夠實施數據信息的統計和分析,如對房地產的密度和容積率進行分析計算,便于相關部門掌握城市住房的情況,有效地改善了傳統房地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各類糾紛的發生。
2 實現基于GIS技術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的要點
要實現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首先要實現圖文一體化。房產測繪是當前房產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部分,收集的地理空間數據信息必須和房地產產權管理中的屬性信息緊密聯系在一起,二者之間能夠相互查詢。如實施圖文一體化管理過程中,將房產的產籍號作為關鍵字段將圖形數據屬性數據相連,實現二者的動態連接;第二個要點是滿足面積分攤的需求,在房產測繪管理中面積分攤的方法與手段多種多樣,但是分攤工作一定要基于相關原則和規定,因為房產的面積與購買者的利用是切身相關的,采用正確的分攤方式非常重要。在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中,基于國家技術監督局的相關規定,對于單一功能的住宅,公用面積分攤給整棟樓;非單一功能的住宅則需要詳細規劃,避免出現前后不一的現象;第三個要點是確定好房屋的產籍號,圖號、幢號等共同構成房屋的產籍號,在錄入信息的過程中一定要將信息分門別類。
3 GIS技術在房產測繪管理及房產測繪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3.1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的設計原則與目標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設計原則:為了確保能夠快速準確的對房產測繪數據資料實施編輯處理與修改等操作,將GIS技術的要求和特征與本系統的開發要求結合起來擬定以下設計原則:首先是簡潔化的原則,確保用戶操作過程不會過于復雜,界面與操作流程簡化;第二是可擴展性的原則,在滿足現有要求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系統的擴充,基于用戶需求的發展留下一定的余地,便于今后的升級與擴展;第三,功能與數據的完備性原則,不會出現功能缺失造成用戶的體驗不佳;最后是具有較好的容錯性,系統不會因為操作錯誤等現象崩潰。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設計目標:實現對房屋建筑物分層圖以及分戶圖的管理;對建筑物中每層每戶的信息管理;能夠對收集的數據信息實施計算與管理,并將計算流程保留;能夠實現分層與分戶圖紙的輸出和查詢。
3.2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功能設計
房產數字化測圖子系統:通過各種測繪設備與儀器,收集房地產的信息與地形圖,通過dbs的形式建立房地產的地形庫,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系統中還應當滿足各類格式軟件的導入,以及圖紙的輸出;
基礎測繪子系統:主要實現屬性信息數據的輸入、轉入地理空間信息資料、多種格式的數據轉入,基于初始的建庫工作,提供圖形與屬性編輯的功能,建立屬性與外掛數據庫;
項目測繪子系統:以每幢樓作為單位,將權屬信息錄入到系統中建立對應關系,利用CAD的編輯功能實現對分層圖與分戶圖的修改調整,同時滿足面積測算的要求;
圖形編輯子系統:實現圖像的繪制,能夠將收到的建筑工程圖紙或者是測到的草圖錄入到圖形編輯工具中進行繪制,同時能夠計算出各個封閉面的面積,基于查詢修改的模式將房屋的陽臺與套內相聯系,標注公用面積,便于分攤工作的開展,基于樓層屬性設置工作生成分層圖與分戶圖,標準其尺寸與面積。計算過程完全有系統實現,標定工作完成后形成圖層,出圖過程中圖層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
查詢統計子系統:基于戶主的姓名、建筑的層型等能夠實現單獨或者組合式的查詢,包含分攤面積的由來。統計相關區域中某時間內所辦理的建筑物的總量、總占地面積、總建筑面積、戶數等。
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實現房產信息數據的集成與匯總,將分層分戶圖導入到GIS的圖形庫當中,建立屬性關聯,實現對丘、幢、戶之間的相互查詢,為用戶提供定位、查詢、統計等服務,同時可以將報表輸出;
測繪業務管理子系統:對房產管理中的業務進行分類,組織業務辦理流程,基于業務流程實現對數據的修改;
系統維護子系統:配置系統運行中的數據庫與圖形服務器的參數,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對不同用戶的使用權限進行定義。主要包含環境的配置、編碼和體系的維護管理、符號庫管理、設定用戶權限以及詞典的更新。該子系統能夠實現房屋地址的維護,優化改進GIS圖形數據與屬性舒數據的管理工作。
3.3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界面設計
房產測繪信息測繪管理系統面向的用戶非常多,其中包括房產局、測繪中心以及各個科室等,在設計界面的過程中遵照以下原則:首先,面向科室的原則,界面的設計應當基于不同科室的業務需要與習慣設計進行,為減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錯誤,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標在界面上操作,減少鍵盤輸入的需求;第二,滿足業務工作習慣,界面中的布局應當和用戶開展業務過程中使用的術語和工作模式相一致,符合日常的工作習慣;第三,界面設計還應當對用戶的任務進行跟蹤,能夠實時為用戶提供需要的信息,報告工作狀態,讓用戶全面掌握系統的運行情況;第四,保持風格的統一,界面風格設計要求用戶普遍能夠接受,界面中的動態、信息與過程提示都統一風格,與專業用語相符;第五,界面具有針對性,基于正常的瀏覽與維護人員的管理,界面要做出一定的區分,日常瀏覽與工作突出間接好用的原則,而維護的管理則注重功能的強大,滿足維護人員的深層需求。
論文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GIS),旅游業,應用
0引言
旅游行業向來存在旅游信息數據量大,涉及方面廣,信息篩選繁雜,管理決策困難等特點[1],而對處理與空間地理類有關信息有著強大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統來說,它在旅游業的應用無疑是一個十分方便且實用的工具。GIS在旅游業的應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管理查詢、專題地圖制作、旅游線路設計等。同時,GIS與其他高新技術的結合應用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1 GIS的功能及特點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計算機系統[1]。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于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分析、決策和管理問題。
2 旅游地理信息系統(TGIS)的應用
TGIS是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基礎上專門為旅游者服務而作的二次開發的系統,專門為旅游者及旅游管理服務的管理系統[2],其主要功能如下:
2.1地理信息的管理、查詢、檢索
旅游資源信息具有較強的地理空間特性環境保護論文,旅游區的景點分布、公共服務設施的分布、交通信息等都存在地理特性,而發展旅游地理信息系統(TGIS)則可以完全擺脫傳統管理手段對旅游業發展的制約,對旅游信息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3]。
TGIS可將各方面的信息整合在電子地圖上,完成各種信息的定點查詢,以及實現人機交互為游客選擇旅游線路,提供途中所涉及的各項服務。
2.2 客源市場分析以及競爭分析
旅游景區設計是以游客的類型、愛好、興趣為依據的,缺少了對目標游客的研究會使景區規劃陷入誤區,脫離實際。應用GIS來對客源市場以及景區周圍其環境研究分析,可為景區旅游營銷策略提供服務,促進景區發展[4]。
對景區內的游客的信息進行統計,例如根據旅游者的分布范圍,年齡段,出游時間,出游方式等做出景區的吸引力等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分析結果推出不同的旅游計劃來滿足其需求[5]。
2.3 旅游線路設計
旅游線路設計是游客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路線的好壞影響到游客游覽經歷的質量,也影響著景區的經營。TGIS中有強大的網絡分析功能(Network Analysis),能夠通過游客對其設定的條件為游客找到適合其出游的“最佳路徑”[6]。
系統可根據用戶選擇的交通方式結合景區間的交通情況得到景點間的通達時間,再結合用戶事先設定的每個景點的停留時間得到符合用戶需求的線路安排[7]。
3 GIS 在生態旅游方面的應用
生態旅游是指是指人們為了了解和觀賞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地區的文化風貌以及娛樂休養、探險、科研等目的,而到具有較完整生態系統或未擾污染的自然區域的旅行[8]。GIS 在生態旅游方面有以下幾點應用:
3.1 旅游資源的開發管理及保護
生態旅游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是保持自然環境的原生狀態不受人為影響,對環境的監控保護則需要多種技術和GIS技術的結合使用。例如,對遙感數據經對圖像的分析、分類處理,得到生態旅游資源數據,再將分類好的圖像導入GIS系統結合實地考察獲取的其他相關數據作進一步分析。從得到的圖中可以明顯的觀察到景區內植被種類、分布范圍等詳細情況的變化,以便及時反映到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9]。
3.2 環境容量監控及可持續發展
景區環境容量指的是景區內可容納的最大的游客容量[10]。對于生態保護區開發為景區必須要考慮環境容量問題,如果只注重旅游效益而忽視環境承受力則會對風景區內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因此,分析園區內的環境容量環境保護論文,采取相應措施對于園區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在GIS應用中,可以將景區內部的各種要素分圖層進行緩沖分析,由原先建立的點、線、面圖形得到緩沖后拓展而成的多邊形,根據各圖層疊加運算生成景區的生態敏感區,生態敏感區是生態園區內需要重點保護的地區。再將由面積法計算得到的環境容量值與GIS得到的結果結合,對園區的各地塊的劃分及布置做統籌安排。
4 GIS在旅游規劃中的應用
4.1 專題地圖的制作
專題地圖指的是將專題現象或普通地圖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圖上完備的表示出來的地圖[10]。將GIS應用于地圖的制作可以大大提高制圖的精度和效率,能有效避免傳統地圖制作的缺點。
在地圖制作過程中,GIS可以使用矢量處理和柵格處理交替使用,使制圖快速精確[5]。不同的專題信息建立不同的圖層,分層存儲,用戶需要哪方面的信息便可以快速的將該圖層在同一張地圖中疊加觀察,方便有效。
4.2 旅游規劃模型庫的建立
GIS雖然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但在規劃中常有眾多的規劃問題需要將系統結合數學模型解決,對系統的二次開發則顯得十分迫切。若將這些以模型的形式開發出來則可以給規劃帶來很大的方便。例如,旅游資源評價模型、旅游需求預測模型等,不同的情況只要向其輸入相應數據便可得到適合該地區的結果[9]。
在建立模型庫的基礎上,建立專家知識庫,將本專業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整理,與規劃模型結合使用,使規劃智能化,用以解決復雜的規劃問題。
5 問題及展望
現階段對GIS在旅游業上應用的研究趨向于泛化,在各個方面均有學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但真正實現的較少,有些方向已經完全偏離了旅游服務業的主題,只是單純的地理研究。我國GIS與旅游業結合研究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多數研究還停留在介紹專業知識層面,深入鉆研環境保護論文,挖掘潛在價值的非常少,多數只起到只是普及的作用[9]。
GIS相關軟件種類繁多,通過不同軟件建立起來的數字資料門類多樣,數據之間實現共享和相關十分困難。例如在旅游規劃中,需要從全局著眼,不可避免需要從其他途徑獲取其他地區的資料,但獲取的資料和本地區建立的數據庫不相容,對規劃工作的實施帶來很大的困難[11]。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對于業內數據共享十分重要而迫切。統一數據標準后,可以大大減少因數據不統一引起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也為GIS用于旅游業的宏觀規劃和調控的實現提供可能[9]。
7 結語
GIS以其在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方面體現的優勢在旅游業中獨領,無論是在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生態旅游還是旅游規劃中均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在未來的研究中,還將深入探討其與其他高新技術結合,更好的為旅游業,乃至其他行業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亞民,趙捧未.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M].西安:先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朱炳貴.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02,3(53):72-73.
[3]李君軼,馬耀峰.基于GIS的區域旅游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設計[J].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將就GIS技術在農用地評價、城鎮建設用地評價以及工業用地評價三方面的發展應用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研究方法:收集近年來相關文獻資料,分析GIS技術在土地評價各個領域研究情況,加以總結歸納。研究結果:GIS技術在各類土地評價中發展較快,特別是土地適宜性的評價運用廣泛,GIS技術在未來土地評價中發展空間很大。
關鍵詞:GIS技術;土地評價;進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作為一個人口、資源大國,土地資源的評價工作不斷開展和細化,土地評價涉及土地的自然、經濟、區位及開發管理等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土地質量的分等定級上,近年來隨著土地評價工作的不斷深入,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土地評價系統。其中。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技術作為一門新的技術手段,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GIS在我國土地評價中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引入后迅速運用到了土地評價工作中,更是在土地評價的各個領域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其中,陳華[1]、倪紹祥[2]、史同廣[3]、邱炳文[4]等學者都對GIS技術在土地評價中的應用做過深入的分析,倡導GIS與遙感技術的結合,還對GIS評價方法進行了詳盡的綜述總結。本文就近年來農業用地、城鎮建設用地以及工業用地三方面,GIS技術在其中的運用、發展趨勢等做一個分析總結。
一、GIS技術在農業用地分等定級評價中運用廣泛
近年來GIS技術在農用地評價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通過文獻分析,研究主要側重于運用GIS技術農用地的分等定級工作、農用地的適宜性評價兩大方面,尤其側重于農用地的分等定級的研究。
(一)、GIS技術在到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上的研究進展
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開始開展,70年代開始進入系統的工作階段。農業用地分等定級的原因是需要掌握定級范圍之內農業用地的質量情況,然后依次為依據進行評價,劃分出土地的級別,最終為確定農業用地基準地價提供依據,增加農業用地管理的科學性。農用地定級工作又是一項具有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的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工作[5],因此,GIS技術在農業用地分等定級工作上運用十分廣泛。
運用GIS在農用地評價中分等定級工作的開展,目前主要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進行,有研究者將定性分析的結果運用于農用地定級成果的調整和確定工作中,以此來提高農用地定級成果的精度[6]。在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中,王中就GIS分等定級的科學性進行了研究,并且給出了科學了論證[7]。而在分等定級是實際工作中,GIS技術運用也越來越多,張敏運用GIS數據庫在土地分等定級的基礎上,探索土地估價,以及土壤的成分的運算,以此來做了新浦鎮農用地的估價案例[8]。王淑梅等從GIS農用地定級數據處理上入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9]。當然,在GIS技術評估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相關研究者也積極的做出了討論分析,相關需要注意的問題[10]以及在傳統農用地質量評價檢驗方法上引入新的數學模型相配合,力圖得到更加準確的評估效果[11]。
(二)、GIS技術在農用地適宜性評價上的研究進展
土地的適宜性評價是決定土地的用途以及土地適宜程度的基礎。近年來,針對農用地的土地適應性評價增多,多數研究開始嘗試運用模型進行農地的適宜性評價,而GIS技術在其中發展很快,通過對農用地的適宜性評價,最終根據適宜程度來判斷農用地的質量。
張成剛等利用GIS/RS技術,對冀北地區農用地進行了適宜性評價,以此分析各等級農用地的空間分布,最后提出農用地合理利用對策[12]。對于農用地的質量綜合評價以及單一的耕地質量評價管理,結合GIS技術,也有人做了相關的研究。在農用地適宜性評價工作中,多數學者都在嘗試把GIS技術作為一個評價的平臺和具體的方法進行推廣,從而為適宜性評價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套技術方法。鄭磊介紹了土地適宜性評價中的常用模型,以大連市金州區為例做了相關的分析;有學者提出農田立地的概念,基于GIS技術來評價農田質量,為劃定基本農田提供客觀依據。當然,結合GIS農用地評價方法研究,在實際的操作中,研究者針對出現的問題,也樂于引入更多的數學評價模型,進行技術的改進,以提高農用土地適宜性評價的準確性及效率。
二、GIS技術在城鎮建設用地評價中的研究進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資源少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迅速擴大。1978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為17.92%,2013年迅速上升到53.7%。這時,出現的問題是土地城鎮化速度遠遠超過人口城鎮化速度,人地矛盾集中。這就迫切需要對城鎮土地利用進行評價研究,最大程度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城鎮建設用地。通過分析,近年來GIS技術在城鎮建設用地評價研究進展中,主要集中在城鎮建設用地的有效利用評價和適宜性評價兩方面。
(一)、GIS技術在城鎮建設用地有效利用評價中的研究進展
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的特點,城鎮建設用地在土地評價中擁有很高的地位,結合GIS技術研究發展,對于城鎮建設用地有效利用評價主要集中在建設用地的擴展研究、利用現狀以及潛力研究幾方面。
在建設用地擴展研究探索中,湯君友等以“時間過程”與“空間格局”為主線,將區域城鎮建設用地擴展與自然交通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綜合,揭示無錫市城鎮建設用地擴展的時空分異規律。也有人對寶雞市1988 ~2005年中心城區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類型進行定量識別,試圖尋求一種優良的擴張模式。其中,還有人認為城鎮建設用地的擴展,除了考慮時間序列上的演變規律,相應的某一時期建設用地數量和結構的突然變化,也會對建設用地的使用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周偉等就對三峽地區建設用地的變化和效益進行了評價。
(二)、GIS技術在城鎮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中的研究進展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在城鎮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中,主要是考慮住宅用地、商業用等幾類建設用地的情況,圍繞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兩方面進行城鎮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研究。李亞奇等以GIS作為主要技術平臺,以嘉興市鳳橋鎮為案例進行實證分析,做了建設用地適宜性的研究。劉貴利圍繞3種主要建設用地類型,初步建立了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方法程序。其中,也有學者對丘陵荒灘、黃土溝壑以及低緩坡度地區建設用地為研究對象,對自然條件不好的地區做土地適宜性的評價研究。
三、GIS技術在工業用地評價上的進展研究
要推進工業化發展的進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資源作為代價,而城鎮工業用地需求量在未來社會發展中也非常大。通過文獻分析,對于工業用地而言,運用GIS技術重點集中在評價工業用地的節約利用以及適宜性、空間結構擴展方面。
(一)、GIS技術在工業用地節約度評價上的進展分析
在工業用地節約評價上,研究重點主要是從工業用地的利用潛力上進行開展,探索充分挖掘工業用地的潛力,以達到土地的節約利用的效果。如甄江紅以包頭市為例,根據評價標準劃分出低度利用、適度利用、集約利用及過度利用等土地利用類型,提出工業用地土地集約利用的途徑與措施。而蔣貴國在前者研究的基礎上,增加運用極限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評價各工業功能區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和潛力挖掘程度,最后提出工業用地土地集約利用的途徑與措施。
(二)、GIS技術在工業用地適宜性和空間結構評價上的進展分析
由于工業用地自身發展與住宅用地、商業用地等的區別,在選址上更要考慮適宜性和空間結構組成。結合GIS技術評價工業用地適宜性研究上,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適宜性評價廣泛開展;張樹深以大連市為例,引入概率神經網絡模型與GIS軟件結合,進行了工業用地生態適宜性分析[26]。也有人從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角度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議。
在GIS技術工業用地的空間結構擴展研究上,研究都是通過收集現階段的資料,或者結合RS遙感圖像,分析對比工業用地的結構變化,再發現相應的問題,最后找到整合工業用地的方法。吳兵等人揭示城市工業用地隨時間、空間變化的規律,闡明城市工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也有人用GIS支持的空間定量分析方法對工業用地立地條件進行評價,探討工業用地空間整合模式,再提出整合方案。
四、結論
目前,在土地評價的各個領域,結合GIS技術做評價分析的探討越來越趨向于綜合化、定量化和科學化,使土地評價工作的開展更加細致和精確,其中,結合GIS技術的土地適宜性評價非常廣泛和完善,在各類用地評價中也各有側重。當然,這其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在農用地評價中,基本以耕地的分等定級研究為主體,在林牧等農用地上評價研究較少。在城鎮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評估上,側重于土地適宜性以及節約度的評估,而未來土地評價的發展,需要更新的評價方式以及提高評價的精確度、實用性。所以,未來GIS技術在土地評價工作中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與土地評價相關的GIS軟件的二次開發、結合數學模型的配合運用等都是新的發展方向。(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陳華,孫丹峰.基于GIS技術的土地評價研究進展[J].國土資源遙感.2008,3(77):10-14
[2]倪紹祥.近10年來中國土地評價研究的進展[J].自然資源學報.2003,18(6):672-683
[3]史同廣.中國土地適宜性評價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2):106-115
[4]邱炳文,池天河,王欽敏等.GIS在土地適宜性評價中的應用與展望[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5),20:20-44
[5]程燁.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與調查工程”發展歷程與前景展望[J].中國土地科學.2002(6):4.
[6]黃盛林.最新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與耕地資源保護實務全書[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187.
[7]王中,基于GIS分等定級-以無為縣為例.學位論文[D].2007.05
[8]張敏.基于GIS的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研究—以慈溪市新浦鎮為例.學位論文[D].2004.03.
[9]王淑梅,張永福,范兆菊.GIS的農用地定級數據處理淺析[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4(1),13:36-39.
[10]吳志偉,陳文波,余敦等.基于GIS的農用地分等研究-以江西省分宜縣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6),14:390-393.
論文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在水文領域中的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之中,ann技術、3s技術與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的發展,有助于開創水文研究的新領域。本文主要通過對rs、ann、gis、gps等技術的研究,從防汛抗旱、水文預報、保護水環境生態、水土保持這四個方面,闡述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水文領域的應用
rs技術在水文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即rs技術廣泛應用于對旱情的檢測與評估、檢測水質、監測和評價土壤侵蝕和洪澇災害等水文領域之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在洪澇災害之中經常會使用遙感技術。緊急救災、災后重建和快速反應是遙感技術應用集中的主要方面。例如,我國早在80年代就利用了mss數據檢測到了三江平原的洪澇災害。之后民政局、中科院和水利部門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實踐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遙感技術可以大幅度的減少洪澇災害的損失,尤其是在災后重建等當面,與其他普通手段相比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和快捷性的優勢。遙感技術評估在災害的監測評估方面也有了顯著的發展。通過對土壤表面發射的電磁能量來測量估計土壤的濕度,再加上實測數據的支持,可以實現對旱情的遙感監測。同時還可以通過對作物的長勢、地表溫度的監測來監測旱情。通過了解不同地域的具體情況,建立針對它們的具體模型。我國目前建立在遙感技術基礎之上的監測模型包括熱慣量模型、作物缺水指數模型、植被指數模型和植被地表溫度空間模型、氣象模型、水文模型和微波模型等。使用遙感技術可以更快速和更低廉的獲取大面積土壤的水分信息。因為監測模型的簡繁程度有很大差異,所以遙感技術的使用范圍和使用精度也有不同。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旱情遙感技術監測體系,在一些試點地區獲得了顯著的成效。遙感技術在水質監測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運用遙感監測技術,可以動態的監測地表水質在時間和空間上參數的變化情況,具體表現在對濕地的評價、和測定水質參數等方面。遙感技術在水質監測方面的應用已經開始在實踐生產之中使用,隨著它在水質監測領域的地位更加重要,它的發展也不斷完善。
gps技術在水文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即gps技術,具有自動化、高效率、精確度高、全天候的優點,成功應用于工程測量、航空攝影、資源勘測、地球動力學、大地測量、水文領域之中,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水利信息與空間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gps可以更準確的獲取水利信息的空間位置,可以運用在減災防汛和水下地形測量等方面。使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可以及時準確的定位災害的發生地點,尤其是在使用了無線通話功能之后,實現了雙向的通話功能,使指揮中心和災害現場能夠自由及時的對象,方便二者進行溝通,對緊急情況做出應急反應。以往在汛期來臨時,在大堤上排查險情,在發現了險情隱患之后,通過對講機向指揮部門匯報,耽誤了搶險時間,而且無法準確的描述出險情發生的位置。一旦報警系統上運用了gps技術,能夠在第一時間將災害的發生地點和災害類別傳送到指揮中心,可以對險情做出有效的反應。在運送搶險物資的車輛中,安裝gps監控系統,編碼后的汽車可以將其定位信息傳送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在接受到定位信號之后,可以將移動的船只和車輛的位置在地圖上動態的顯示出來。再配合電子地圖,例如公路交通圖、水系分配圖、居民區分布圖、物資倉庫分布圖等,利用網絡的分析功能,可以將搶險物資以更快捷的方式送入受災群眾手中。而水下地形的測量在水庫、港口、碼頭和橋梁的建設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減災防洪的過程之中,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3 gis技術在水文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即gis,是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系統的支持下的特定的空間信息系統,可以采集地球表層的相關地理分布數據,同時對數據進行儲存、運算、分析、管理、描述和顯示。我國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廣泛的使用在減災防汛、水土保持、水環境等水文領域。在減災防汛的領域之中,gis技術可以預測預報城市的積水和退水狀況、管理更新現有的排水設施情況、對排水設施進行設計和規劃。規劃城市綠地的面積和位置。分析暴雨的空間特征、對積水街道和暴雨的分布進行可視化的顯示、儲存具有分辨率高、層次多、更新頻率快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維護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在再請評估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管理基礎背景數據、查詢空間和屬性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顯示和檢索。gis技術在水土保持之中的應用十分全面。主要包括判斷是否發生土壤侵蝕、土壤侵蝕的程度劃分、計算土壤侵蝕量、評價水土保持的效益、泥沙輸移的狀況、預測和模擬土壤的侵蝕過程等。在水土保持之中往往直接使用gis作為建立模型的平臺,這是與gis在其他領域的使用中最大的區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即3s技術的集成使用為空間信息的管理、分析、應用、更新、獲取和存儲等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撐。使用rs技術采集圖像信息,使用gps技術提供主要的位置信息,最后使用gis使用一些技術手段,例如分析應用和圖像處理等。將這三個技術緊密的結合起來,可以提供精確的數據資料的文本資料,可以通過動態電子地圖的使用查看不同水文領域的信息,同時可以借助人工神經網絡的實施,對洪峰流量、降水等水文要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為減災防汛提供科學的依據。
4 ann技術在水文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ann技術,即人工神經網絡技術,是使用數學方法對自然神經或人腦進行模擬和抽象,是一種模仿人腦結構的信息處理系統。在水文領域,ann技術主要可以進行洪水的預報和降雨流量預報等。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具有適應能力強、計算速度快和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功能。首先對輸入條件和輸出條件進行分析。輸入條件包括降雨歷時、降雨量、降雨過程、河道基流等。輸出條件包括出口段面的流量信息。輸入層、輸出層和隱層這三個部分一起構成了降雨徑流的預報模型。防洪的非工程性措施是洪水預報,做出及時的洪水預報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制定準確可行的防洪決策。ann技術在水文預報方面的作用主要通過實測資料,使用神經元的模擬關系,模擬影響洪水的其他因素和洪水之間的關系。
5 結語
總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支持可以促進水文信息化建設,本文講述的rs技術、gis技術、gps技術和ann技術都在水文領域之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過度重視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使水文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共同發展。
參考資料:
[1] 陳潔.遙感和水問題 [m].北京:人民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40,47.
【論文摘 要】分析了城市綠化管理的評價指標,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綠化管理中的作用,分別介紹了GIS、數據庫技術和.NET技術三種技術在城市綠化管理中的應用,最后提出基于信息管理技術的城市綠化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城市綠地作為城市結構中的自然生產力主體,對城市系統和生態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態質量,調節城市生態平衡的主要載體。我國城市綠地的破碎化程度很高,采取人工手段提前綠地信息的難度自然就變得非常大,運用信息系統對城市綠地進行規劃管理能夠推進城市綠地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提高綠地管理效率。城市綠化管理信息系統的減輕城市綠化的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和養護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復雜程度的有效方式,同時能夠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提高城市綠化管理質量,實現科學管理。城市綠化管理信息系統為園林綠化管理部門提供數據信息,以便于統計部門進行規劃,實現內部管理標準化和城市綠化管理條理化。
一、城市綠化評價指標
城市綠化系統的概念仍在不斷完善中,與此同時,關于城市綠化的指標體系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國際上關于城市綠化的評價指標有很多,例如,聯合國在1996年提出市區公園綠地定額為60m2/人,而實際上,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城市都超過了這一指標。其他國家也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綠化評價指標,我國基本建設委員會于1980年頒布了《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確定了城市綠地定額近期3-5m2/人,遠期7-11m2/人,跟地區根據此指標也規定了本地區的綠地系統指標。
二、城市綠化信息管理技術
城市綠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間數據,因此對城市綠化管理與評價體系在技術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信息管理系統相關技術應用于城市綠化管理,較為明顯的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使用,關鍵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數據庫技術和.NET技術。
(一)GIS技術
GIS最早出現在60年度,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數據管理技術,與傳統的分析方法相比,GIS將傳統分析方法中單一、靜態的數據進化為多數據源、多時相以及時空結合的綜合分析方式,能夠進行數據綜合和模擬分析,并且能夠得到傳統方法難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因此,這一技術已經應用到綠地管理的各個領域,成為各城市進行規劃的必要工具。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的GIS軟件公司已經把開發組件式軟件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因為組件式的GIS技術成為現在各城市進行城市綠化管理主要應用的信息管理技術軟件。國際上主要的組件式GIS商用軟件的分類包括MapObjects和ArcObjects。MapObjects 技術能夠實現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數據分析,并實現地圖操作相關功能,ArcObjects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件平臺,也是目前功能最強、組件最全、結構最復雜的平臺。GIS在國內一些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機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例如中國地質大學和武漢大學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都對這一軟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我國發展GIS組件技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技術能夠將數據集合按照一定的結構、組織和描述性特點進行儲存,具有較小的冗余度,而且數據的獨立性非常高,具有易擴展性,能夠為多種用戶進行共享,非常適合我國城市綠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統管理與應用。在城市綠地管理過程中,數據庫管理系統在確保數據安全可靠的同時,能夠提高用戶使用數據的方便性和簡單性,用戶對數據的操作能夠通過數據庫進行運行。數據庫技術有很多,配合Windows服務器版操作系統進行使用能夠提高其在城市綠地管理中的應用效率。
(三)系統開發平臺(.NET技術平臺)
NET開發平臺是完全不同于傳統應用開發的技術架構,包含很多組件,主要可簡化且規范應用系統的開發與部署,進而可以提高城市綠化管理數據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可再利用價值。.NET開發平臺包含的各類組件、服務架構及技術層次都有共同的標準和規格,存在較好的兼容性,能夠解決過去城市綠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軟件無法使信息產品彼此實現兼容的問題。這一開發平臺在我國各城市的綠地管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三、構建城市綠化管理數據庫的建議
建設城市綠化數據庫,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既包括信息管理軟件的應用與管理,又包括數據的分析與維護。因此,在進行城市綠化管理數據庫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的建設,綠化規劃數據庫的建設以及元數據庫的建設,確??臻g和非空間的數據能夠通過信息管理軟件實現一體化集成。第一,空間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綠化規劃數據和綠化現狀數據庫;第二是屬性數據庫,主要包括植被規劃目標、系統資源的屬性數據和有關城市綠地規劃和管理的元數據。
建設城市綠化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城市植被地理分別的信息管理,提高城市綠化管理效率,在城市綠化管理中,很多管理內容和管理任務都是與地理分布有關的,在各項管理中存在大量雜亂的、分散的資料和數據,因此建立城市綠化管理信息系統,并通過GIS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結合能夠有效地分析如此龐大的數據,并為城市綠化管理提出建議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愛華,楊鳳海.基于GIS的城市綠化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7,23(8).
[2]姜文峰,鄭文剛,王彥文,趙春江.城市綠地自動化節水灌溉系統的研究[J].節水灌溉,2005,(1).
論文摘要:探討了上海市文化市場稽查GIS系統,將GIS技術、PDA移動設備、GPS定位導航系統有機結合,實現稽查信息現場采集與利用,并返回指導現場稽查的自動化數據流。
1引言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利用計算機和現有的網絡管理手段提高本行業的工作效率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上海市文化市場執法大隊負責對本市的文化場所,如網吧,音像制品店等場所進行例行或突擊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總結分析,對這些文化場所進行管理監督。這樣,在文化市場稽查領域中,借助當今日益成熟的計算機和網絡以及GIS信息化技術,實現無紙化工作,建立統一的文化市場稽查信息系統,把文化稽查的信息通過平臺告知社會,增強文化執法透明度,提高文化執法指揮監督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2系統設計目標
本系統的最終目標是借助本系統,現場稽查人員能在稽查現場進行稽查信息的實時錄入,并將稽查信息和稽查場所的位置信息實時存入遠程服務器,供局域網工作人員方便快捷的進行文化現場執法信息和文化場所信息的管理維護。由GIS對相關信息編輯和查詢,與此同時,內網的信息或監控中心發出的指令則通過內外網回路,傳遞到稽查現場,對現場稽查進行監督和調控,形成完整的自動化數據流。
為實現無阻隔,反應迅速的數據鏈路,現場稽查終端采用PDA結合GPS定位模塊,采集現場稽查結果和位置信息,利用GPRS服務將遠程的稽查結果和位置信息傳輸到服務端?;樾畔⒌木庉嬂茫笃聊槐O控功能采用B/S模式實現,共享這些信息。
3系統的實現模式
本系統的實現模式主要由3大塊構成:
(1)WEB服務:在WEB服務中將實現系統中的查詢服務、編輯屬性數據服務等等。
(2)基于PDA稽查信息管理模塊:以圖文方式提供用戶必要的文化場所查詢和稽查信息錄入界面。在這個模塊中集中了日?;楣ぷ髦惺褂帽容^頻繁的功能。
(3)基于B/S的信息管理模塊:結合GIS技術,實現文化場所信息管理,稽查信息的管理,大屏幕信息的查詢與管理等功能。
4自動化數據流的分析與設計
4.1系統的功能設計
按照自動化數據流的鏈路,系統大致可以分為下列3個模塊:
(1)PDA信息采集系統
此采集系統供檢查人員在檢查現場進行信息錄入,實現自動化數據流的采集。該模塊是能在PDA中運行的應用程序,以操作簡單,界面直觀大方為原則設計。使操作人員盡可能不用或少用輸入面板,而只用輸入筆點擊選擇來進行現場稽查信息的錄入。稽查人員在進行稽查時只需要配置PDA,且PDA能支持GPRS無線通訊服務,借助PDA和GPRS通訊服務,PDA模塊能實現稽查人員車輛位置的即時錄人,稽查信息的現場采集。
信息編輯模塊是一套執法輔助決策和輔助辦公系統,它借助于網絡瀏覽器,供工作人員在局域網內,對現場采集的文化市場稽查信息進行編輯,實現自動化數據流的分析和編輯。
(3)大屏幕監控系統
大屏幕監控系統結合GIS地圖對文化市場稽查信息進行查詢分析統計,并在大屏幕上對現場PDA進行實時監控指揮,形成自動化數據流的利用與回流。
4.2自動化數據流的具體流程
在PDA系統進行正常運轉前,先通過局域網編輯系統提供的系統配置工具,從數據庫中下載配置信息,進行PDA系統中的檢查任務、檢查人員、電子地圖等資料的下載。
如果PDA能在無線網絡下正常運轉,在現場就能將GPS定位信息和現場檢查信息實時上傳到遠程數據庫。
如果網絡不能正常運行,PDA系統會將檢查信息、定位信息以文件形式保存到局域網,事后通過局域網編輯系統上傳到數據庫中。
大屏幕監控系統所需的數據直接從數據庫中下載。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提煉,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組織表現,并對現場PDA進行監控指揮。具體數據流向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