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們往往有這樣的感受,某些有特色的城市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引發一種精神上的慰藉,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環境感受、城市標識、空間色彩,甚至某些細節還印在腦海中。中國城市特色明顯,不同的人工構成物都可構成城市的不同特色。不過,隨著某些城市的過度開發,其出現了特色不明、趨同的現象。城市飛速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綜合體,重塑城市形象、整合城市功能顯得迫在眉睫。因此,做好公共藝術設計,對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益陽市歷史文化脈絡分析
作為湘北洞庭湖區域重要城市之一的益陽,背靠雪峰山,懷抱洞庭湖,是“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也是湖南農業比重較大的城市。在“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益陽市在經濟、人文、城市面貌、品牌創建等方面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益陽市內名勝古跡裴公亭上有一幅楹聯“裴亭有色樹添色,資水無香士溢香”,它印證了益陽自古以來就“因廣木而彰聲,因人杰而地靈”的區域特質。近年來,益陽努力圍繞“綠色發展”這一主題,在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背景下,把山、水、林與湖湘文化結合起來,以生態、環保為目的,打造市民宜居的生態之都,以期最終將益陽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山水城市。
三、益陽市公共藝術設計分析
公共藝術以多種藝術形式存在于城市空間,雕塑、壁畫作為早期的藝術形式對城市起著裝飾作用,內容也往往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背景,公共設施更是為方便市民生活而慢慢發展起來。長期以來,市民對于益陽市的印象,大多是一些地方缺乏良好的規劃,如一些街道、小區、公園廣場等,出現一些臟、亂、差等問題,道路、公共健身設施需要維護等。因此,要為市民創造一個美的環境,就要盡量改善這樣的現狀。第一,公共藝術設計除了設計人們了解的城市雕塑、壁畫、公共設施、綠化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共藝術觀念應該深入城市建設以及市民審美精神層面。公共藝術并不是簡單在公共空間加幾個雕塑、設施之類的藝術品就可以了,城市公共藝術最終應該追求人、環境、藝術的和諧,應該與市內建筑、綠化、歷史、人文環境等發生對應關系,設計者要根據整體的環境規劃設計公共設施,將周圍景觀要素的形態、色彩以及環境統一考慮,發揮自然特色,增加景觀設計,借此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第二,從城市雕塑藝術方面說,益陽目前沒有一件經典的、標志性的城市雕塑作為形象代表。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眼睛,如,說起紐約,大家都會想到典雅的自由女神像;說起美人魚雕塑,大家都會想到浪漫柔美、充滿童話色彩的哥本哈根……這些標志性的雕塑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既是經典造型,又成為該城市的地標形象之一。益陽作為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也應該結合本地鮮明的人文特色,如桃花江傳說、竹文化、蚩尤與梅山文化,創作原創性經典雕塑形象以代表益陽的形象。第三,市內的公共設施需更加完善并服務于大眾。益陽城市公共設施存在配套不足的現象,部分公共設施存在安全隱患以及盲目引進、照搬、過于程式化的問題,一些地方的無障礙公共設施成為擺設,人性化設計不足,這些城市建設中的細節影響著城市的形象。一座城市的文明,往往體現在這些方便于民的細節之中,這些細節如果做不好,會破壞城市在人們心目中的整體印象,更談不上綠色宜居。在考慮設計公共環境設施的時候,設計者應從功能、審美角度出發,從人的需求出發,設計出能引發市民共鳴的好作品。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環境、風土人情、地方特色規劃公共設施,以形成當地的風格特征,引起市民對地域的熱愛。目前,國內眾多城市已充分意識到公共藝術的重要性,積極通過公共藝術設計改善城市環境氛圍。益陽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本市的實際發展情況,把自身打造成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打造成綠色宜居城市,重塑綠色特色、生態特色的新形象。
四、結語
論文摘要:三河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建筑風格獨特、規劃肌理明晰的皖中水鄉古鎮,歷朝歷代皆為軍事重鎮、交通樞鈕鎮、文化名鎮、商貿集鎮。對其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客觀評定,充分挖掘資源,進而對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護發展方案,意義重大。
三河古鎮,地處皖中名城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鎮區面積4.71KM2,轄區面積65.5KM2。境內豐樂河和杭埠河兩大水系環繞鎮區交匯后,東流巧公里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據《左傳》記載,古鎮史稱“鵲諸”,有可考歷史2500多年?,F名“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豐富的水網資源,獨特的地理環境、厚重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三河“小橋、流水、人家”的市井風貌。鎮區內渠塘縱橫交錯,商貿沿河成街,建筑臨水而建,廊橋躍水相連,是典型的“皖中水鄉古鎮”。悠久的歷史,長期的文化積淀,給三河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尤以古城墻、古河、古橋、古街、古茶樓、古名居、古廟臺、古戰場等“八古”景觀而著稱于世。是皖中地區反映晚清時期歷史風貌、兼收古徽派建筑特色、囊括古建筑類型較完整的水鄉古鎮,其綜合歷史文化價值,當可和馳名中外的蘇州古鎮周莊相媲美。
一、三河古鎮的歷史價值與風貌特色
1、歷史價值。歲月茬蕙,朝代更迭。“三河”雖幾易其名,但古鎮在各朝代都顯示出它的獨特魅力。顯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軍事重鎮。公元前537年,吳楚之爭在此演繹了“鵲岸之戰”。1858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此大敗湘軍,創下了載人史冊的“三河大捷”。至今遺存的古戰場、古城墻、英王府似乎仍在訴說著那些硝煙散后的功過成敗?!半u鳴三縣”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皖中商貿集鎮的理想之地。透過現保存完好的古商業街、鋪宅,仍可遙想昔日的繁華。水陸兼備的交通要道,使其歷朝歷代皆為江淮區域交通樞紐重鎮,現存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家族的糧倉、四川總督劉炳璋的三河房產可說明一二。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孕育出眾多的名人志士,使其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古鎮。窄窄的“一人巷“、幽靜的故居,依稀可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少年時學習、生活的情景。
三河古鎮現存古建筑群以清末明初時期為主。完好的古街道有西街、南街、東街,街區肌理完整,建筑風貌依舊,保存2000多米長的青石板路轍印深深。目前,已經批準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三河大捷遺址—包括的城墻、英王府(即軍大本營),全省最長的古街巷—包括劉同興隆莊(清代),青陽分公司告示牌(清代),一人巷住宅群(含楊振寧故居,清代),鄭善甫故居—鶴廬(民國時期),三縣橋(清代)等。
2、規劃肌理。三河古鎮的規劃以“水”為靈魂,水陸交織的街區充分利用了河、港、塘、溪、路的自然條件,巧妙地將城鎮、建筑、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街區的基本格局是沿河成街,因水得鎮,臨水建房;以碼頭為端點、河道為邊沿,隨著歲月的流逝,輻射狀衍生成數條古商業街。
三河的規劃以“街巷”為骨架,支連眾多窄巷,竄起成片民宅,縱橫交錯,分布均勻。街巷宅院相對規整,有中心軸、方向感、邊緣界定。只是有些宅門因風水關系稍有凹凸轉折。造型各異的石橋與街道的交匯節點,往往是茶樓、戲臺、鋪地等公共場所,空間轉接自然,迭起。古商業街道空間尺度適宜,漁儷延伸,店鋪、民宅、酒肆隨形就勢分呈兩側,各商號標新立異的招牌點綴得古街熱鬧繁華、多姿多彩。又因是水災多發區,三河作為古時軍事重鎮,防御性也是其規劃特征之一。深而寬的河道,既有供給貨物的功能,又有防御的功能。在窄形市鎮的兩端修筑防御工事—城墻、炮臺,使整個市鎮宜攻宜守。
從三河鎮現存古跡來看,有著樸素的規劃意識,商貿、防御、文化特征突出。而建筑、河道、橋梁及市井百態則構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小鎮景象。
3、建筑風貌。歷史上的三河地處江淮之間,水運發達,商賈云集,南北文化在此沖撞、交融,形成“皖中”文化,故其建筑風格南北兼容,別有特色。大王廟、城陛廟、萬年臺、英王府等公共建筑宏偉、莊重、色彩鮮艷,更具北方建筑風格和官式建筑特征。而民宅、商鋪小巧、簡樸、色彩素雅,更似皖南的建筑風格。
古街兩側的鋪宅始建于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初。商住特征明顯,多為一、二層磚木結構。平面呈塊狀,二或三進庭院。從街至河道依次為鋪面、作坊、宅、儲藏(如有二層,則一樓宅為廚房、餐廳,二樓為住宿),底層空間通透,如劉同興隆莊。鋪面、作坊因所售商品及生產工藝不同,柜臺或當街設置或在室內兩側設置,沿街一色紅色板門。因商貿繁榮,建筑也較早地吸收了泊來文化;二層以走馬專心廊為平面交通;沿街立面各家鋪宅間以簡化了的馬頭墻分隔:門樓、窗眉、扶手等細部造型樸素,突出實用性;墻面以清水磚為主,灰墻灰瓦,紅色門板、彩色招牌點綴其問。有韻律,有變化,形成一幅清末皖中古鎮的繁華街景。
4、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河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人文環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三河的飲食融南北之長有獨特風味,品種豐富,創造出享譽四方的三河土菜品牌。目前開發有土菜系列、茶干、米餃、米酒等;三河民間文化繁榮,主要有鬧花船、車上轎、河蚌舞、花旦、蘭花等傳統節目,體現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起源并流傳皖中地區的廬劇,是全國知名的地方戲劇種,創始于200年前,唱腔兼收民間小調、越劇等曲調,豐富、圓潤,深得民眾喜愛;三河鎮的傳統手工業發達,其匠人制作的羽毛扇、木桿秤等手工藝品制作考究,產品遠銷海內外。
三河鎮現存古建筑核心區面積達8.7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為25460M2。區內街巷格局完整,傳統功能健全,韻味和肌理依然清晰。以現存較完整的西街、南街、東街為骨架,前店中坊后居的古建筑為街景,以原有建筑功能和特色傳統商品為依托,再現了古時三河的繁華與生活原貌。
二、三河古鎮保護與開發的幾點建議
1、成立保護機構。成立以鎮長為總負責人、文物、古建專家組成的保護領導小組,以城建、規劃、文物、文化、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執行機構,以群眾推選代表組成文保協會實行監督核心保護區的管理、城建、古建保護與修復、資金投人的情況,定期核實文保規劃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并定期向鎮民公布,形成良好的保護與發展機制。
2、摸清古鎮資源,建立基礎檔案。應在全鎮范圍內,深人調查,登記建檔,內容包括:名稱、位置、面積、年代、材料、歷次修復情況、產權歸屬、價值特色、保護責任者等,實行掛牌保護,同時對建筑遺址的保護修復建設情況在公示欄中公示。
3、修編總體規劃與保護規劃。應高度重視對轄區內古建筑、古文化遺址的保護工作。聘請規劃專家修編《總體規劃》和《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站在保護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高度,從保護獨具特色的皖中水鄉風貌占鎮景觀出發,充分挖掘古鎮文化內涵,對三河鎮歷史街區的保護原則、目標、內容進行詳細規劃。
西楚霸王火燒阿房宮,八國聯軍,讓世之珍寶的宮殿、園林建筑在地球上從此消失,給國人留下了無限的傷痛。如今人為縱火的現象是少的,但由于管理不當導致失火的卻屢見不鮮,這不得不引起高度注意。地方政府對歷史文化建筑的使用具有監管責任,絕不能出現假公濟私行為。云南巍山縣的明代古建筑拱辰樓與傳統文化南詔古樂的結合,是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有意之舉,是為了讓歷史文化建筑與傳統音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建筑與古典音樂文化。但是,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措施,結果演變成了經營性的私人會所。一場大火燒毀了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拱辰樓,也燒醒了政府職能部門的不職稱,但歷史悠久的拱辰樓已不復存在了。位于福建省的林覺民和冰心故居,曾因妨礙當地的房地產項目開發,許多人都建議將故居拆除后異地重建,當時在福建擔任領導,得知此事后到現場察看,召開協調會,果斷決定優先保護歷史文化建筑,將林覺民和冰心故居原地保護并加以修繕。這兩件事給我們足夠的警示,地方政府的觀念和作為對歷史文化建筑的傳承和保護是多么重要。
2歷史文化建筑的創新與發展
保護歷史文化建筑實質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歷史文化建筑如今是越來越少,尚存的也由于歷史車輪的輾壓已是風雨飄搖。如今只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創新和發展思想觀念,在保護中利用和發揮它們應有的價值,在利用中進一步創新和發展。
2.1將歷史文化建筑融入到人文、生態旅游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中
通過游客的參觀游覽,傳揚建筑文化價值,創造經濟價值,贏得修繕建筑結構和構件、完善基礎設施的資金。北京的故宮、山西的平遙古城、湖南的鳳凰古城、云南的麗江古城、安徽的西遞、宏村,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游客絡繹不絕,旅游收入相當可觀,既為古建筑的修繕和改造贏得了資金,又為歷史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廣告宣傳作用。在我國民間廣泛分布著傳統建筑村落。這些古老的建筑各具特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情,所處的生態環境相當優美,但它們大多是百姓的居住和生活用房,不能向廣大游客完全開放,修繕和修復又需要較高的費用,地方政府財政扶持的力度又相當有限,如何突破管理、傳承和發展的瓶頸已相當重要。對此應將歷史文化建筑群的保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合理、科學、有序地推進人文與生態旅游項目建設,發展鄉村旅游,促進人文與生態協調發展,積極創新,將政府扶持與村民自主籌款相結合,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創新管理模式,完善配套的設備設施建設,更加科學有序地發展歷史文化建筑群。
2.2深度挖掘歷史建筑的文化精神
利用歷史文化建筑所蘊涵的文化精神進行創新和發展,實現歷史文化建筑在利用中發展,在發展中進行有效地傳承和保護。文化精神是歷史文化建筑的核心和靈魂,沒有文化精神的歷史建筑存在的價值會大打折扣,沒有歷史文物的文化精神虛無縹緲。在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中,湖湘文化精神是重要的一脈。湖湘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并蓄”。湖湘文化精神是千百年來湖湘人前仆后繼,用智慧和生命凝結而成,代代相傳,一直到現在。那么這種精神通過什么傳承到現在?文化的傳承一是通過文字記載,二是保存下來的文物。文物是最有力的證據,是對文字記載的補充、完善和佐證。文字性的文獻保存在圖書館、博物館供科學研究用,很難普及傳統文化。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和發揚好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文物。如果歷史文物沒有保護和發展好,后人就很難想象到原來的情景,也就不利于文化精神的普及和傳揚。如果沒有炎帝陵、舜帝陵,沒有屈子祠,沒有湖湘名人賈誼、周敦頤、張南軒、王船山、魏源、、等的遺存故居及活動場所,那么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潔正氣,王夫之的“經世濟用”的思想主張,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超前理念,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獻身精神,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與擔當,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他們為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所做出的貢獻在后人的記憶里日益淡化,那么,湖湘文化精神也就失去了振奮人心的源動力,失去了賴以傳承的載體。傳承、創新和發展好這些祠堂、故居及他們曾經生活、活動的歷史文化建筑是多么重要。
2.3大力弘揚歷史文化建筑所蘊涵的文化精神
歷史遺存下來的文化建筑,有的經過多次修復和修繕,有的經過多次遷建,歷經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為何還要保護和傳承?這是由于這些傳統建筑蘊涵精湛的建筑工藝,巧妙的構思設計,迷人的文化魅力,博大的文化精神。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是省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里風景秀麗、人文薈萃。唐朝永貞元年,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因參加朝廷革新,失敗后被貶至永州長達十年之久。永州的許多景點都有他的足跡,他曾寫下《永州八記》、《捕蛇者說》、《江雪》等著名詩文,柳子文化是永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時期的永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就修建了柳子廟,其蘊涵著柳子思想和文化精神,柳子廟現在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有許多永州人對柳宗元很不了解,也沒有去過柳子廟,更談不上弘揚柳子文化精神,創新和發展歷史文化建筑了。這正是當今人文知識和文化精神的缺失,也是政府對歷史文化建筑和文化精神的重視、宣傳、保護和利用不到位的顯著表現,這也是零陵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人文旅游產業沒有得到利用和發展的原因所在。由上述事實可見,當代教育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倡導和傳授是不夠的,政府、民間團體、社會媒體等應從從多角度、全方位采取以歷史文化建筑、名人故居、名勝古跡為題材舉辦地方人文知識競賽或系列文化活動,提高人文內涵,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文化精神。
2.4地方政府對歷史文化建筑的態度和監管力度嚴重影響到歷史文化建筑的發展
歷史文化建筑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而道遠,短期內對地方經濟GDP的增長是不顯著的,甚至還有可能拖累經濟發展,因為對歷史文化建筑的修繕和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許多當地政府把歷史文化建筑看成一種包袱,而追逐房地產項目開發,甚至不惜對名人故居、歷史文化建筑、名勝古跡采取任意損毀和搬遷等粗暴方法。云南巍山縣拱辰樓失火、鳳凰古城失火、麗江古城失火、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失火,表面上是普通用電起火,實質無一不暴露出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管理人員監管的嚴重缺失。一是地方政府沒有必要的資金投入,消防設備設施的缺失或不完善,大環境消防嚴重不達標;二是管理人員疏忽大意,未能及時檢查和更換消防設備,防患于未然,火災發生時出現無水現象,手腳無措;三是這些傳統建筑的經營者和使用者不規范用電,隨意拉線,使用劣制用電設備,經營場所消防不達標,消防處理整改不到位。就這樣,一座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建筑永遠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由此可見,只有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創新和發展的眼光來弘揚歷史建筑文化,進行必要的資金投入,加強監管力度,歷史文化建筑才會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3結語
唐代寺廟建筑的基本特點是:(1)寺廟的屋頂平緩,而屋檐延伸深遠,柱子比較粗壯,斗拱的比例大。寺廟使用板門、真欞窗的地方比較多。單體建筑呈現出來的是莊重樸實、美觀大方的風格。(2)木質建筑是唐代佛教寺院藝術加工和結構統一的結果。唐代寺院木建筑的特點是氣勢宏大,規整而統一。(3)唐代佛教寺院的柱子、斗拱結構、梁木等構件,其承載壓力的狀態與構建存在內在聯系,從而達到了力與美的高度融合。(4)寺廟的色調簡潔明快,屋頂四角舒展、平遠,門窗的設計效果樸實無華,整體呈現出來的是莊重大方的形象。
二、兩座僅存的唐朝寺院建筑文化分析
佛教歷經規模龐大的滅法運動,多達四次,此后,中國的佛教藝術和金碧輝煌的寺院建筑也因此走向沒落。在悠遠的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筑里,人們很難再看到唐朝以前的地面建筑了,也許是自然災害、滅法、戰亂和木建筑壽命短等原因,導致唐代異常輝煌的佛教建筑永遠消失。然而,就在1937年的一個夏日,清末建筑學家、思想家梁思成抵達五臺縣城,他沒有去臺懷鎮參觀五臺山寺廟集中的地方,而是北上,潛入那些偏僻的荒山野嶺,在達豆村鎮附近發現了佛光寺。這里就是梁思成曾經考察過的敦煌石窟第61窟圖中呈現出來的唐代五臺山“大佛光之寺”。過了若干年以后,梁思成在回憶起這次經歷時,講到自己在黃昏的時候來到豆村,在附近見到佛光寺時,他驚喜若狂,他說“:我們一向所抱著的國內殿宇還必有唐構的信念,在此得到一個證實了?!盵3]1.五臺山遺跡佛光寺的建筑文化。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也即471年至499年間。位于五臺縣豆村鎮東北的佛光山中。在隋、唐時期,佛光寺的游客很多,香火興旺,長安、敦煌等地的人慕名而來。佛光寺在日本、東南亞等地區的影響力也頗大。唐武宗曾下令消滅佛法,佛光寺因此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此后,唐宣宗于大中十一年重新建造東大殿,現存的殿內壁畫、塑像、石刻,以及殿外的經幢、墓塔均為唐代遺留下來的建筑。此外,佛光寺內還有唐代壁畫、石幢、塑像、墓塔、漢白玉雕像等建筑物流傳后世。兩座石幢為平面八角形,一座位于東大殿前,是唐大中十一年前重造的;另一座石幢的位置在東大殿的前院中,卻是唐乾符四年(877)重新建造的。佛光寺在寺內坐東面西,東、南、北三面則是群山環繞,松柏蒼翠,景色秀麗。佛光寺最大的特點是因勢造寺,寺院的西面開闊,一走進寺院,展眼望去,能觀望到層層升高的屋檐,13米高的臺基上是東大殿。大殿有七間房那么大,里面的深度占據四間的距離,環境清幽。單檐,無廊頂。前檐的五間設有板門,兩間安置了直欞窗,另外的三間以厚壁圍起來,錯落有致,和諧而不單調。大殿內設置檐柱和內柱各一周,柱礎為寶裝蓮瓣的石雕,十分精美,且罕見。后檐柱和后槽金柱因地制宜,巧妙地設置在了所開鑿的山崖位置上。內外柱頭上和柱與柱中間設置了碩大的斗拱以支撐梁枋在柱頭上的壓力,且承載屋檐的重力。大殿的柱頭斗拱分擔著大梁上面的負荷,后尾壓在四袱椽兩端的下面,作用不小。大殿內供著“華嚴三圣”等37尊形象生動的彩塑,大殿內的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還有少量精美唐代壁畫,壁畫、板門和立頰背面的唐人題記,被后人稱作“唐代四絕”。佛光寺的東大殿占據七間大小,東大殿內部的結構布局顯得比較精巧,但從外看去,則是穩健壯觀。大殿內的塑像、壁畫有不少是唐代時期所作,這些塑像、壁畫與建筑設計結合,渾然一體了。唐代的佛塔不在寺院中心,而在院外,但佛塔仍是寺院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光寺外形呈現出來的是樸實的特點,比如寺廟的柱子、門窗、斗拱、墻壁等,并沒有什么艷麗的色彩,而是涂成了土紅色,符合佛教自身不張揚的特征。佛光寺的大殿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卻被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出色的設計,打破了日本學者“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的斷言,給后世留下一道建筑的風景。2.五臺山遺跡南禪寺的建筑文化。南禪寺位于五臺縣李家莊西側,名氣頗大,寺院卻不大,由東、西兩院組成。就位置而言,東院給僧人居住,安靜深曠;西院則是由菩薩殿、觀音殿、十王殿和大佛殿這四座院舍組成的四合院落。大佛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之一,又是歷經千年烽火而保存下來的一座罕見古寺。從結構上看,大佛殿的面較寬,深三間。大殿建在了一米來高的臺基上,殿前有近似方形的月臺,這種建法是我國古代建筑中較為罕見的形制。大佛殿為標準的唐代寺院建筑,有單檐歇山式屋頂,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扇,兩次間安破子欞窗。大殿由12根檐柱撐起屋頂,墻其實不受力,只是起了阻隔防護的作用。西山墻有三根抹楞方柱,其余為九根輪廓秀麗的圓柱。大殿古老的方柱為創建時的原物,圓柱卻是后來重建時的替代物。檐柱上面的斗拱使殿堂的空間顯得開闊、疏朗。斗拱碩大、雄壯,這也是唐代寺廟建筑風格的一大特色。大殿內的17尊佛像,秀眉善目,體態豐滿,儀態端莊,很有親切自然的風范。尤其是色彩的搭配,和諧自然。頂梁架的轉角處,大角梁通內外,檐頭翼角微微挑起,不是很明顯,給人感覺平緩古雅,大氣和諧,這是古代遺留下的建筑方法。南禪寺大佛殿距今1200余年,歷史悠久,它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之一,為我們研究唐代建筑的結構、形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三、大唐佛教寺院建筑的研究價值
生態文明國際論壇連續在貴州省舉辦,使得全世界的眼光齊聚貴州,他們以探索和挑剔的目光,開始發現和了解了中國西部貴州這片17萬平方公里的山地高原,是一方多彩而又神奇,仍然保持著生態和諧的土地。當七月炙熱的酷暑席卷全球,地球村的村民們在熱浪中煎熬時,爽爽的貴州卻涼風習習,大自然的恩賜,讓來自世界各地、齊聚貴州貴陽的代表們,在會期間沐浴著生態文明賦予人類的清爽,體味著大自然和人類和諧相處的愜意,讓全體貴州人自豪,讓全省17個世居民族兄弟姐妹們從中受到生態文明的啟迪,從而開始了貴州人在沖擊經濟洼地的搏擊中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新探索!形成了一種新思路和全新概念,描繪出一幅貴州人心中頗為獨特的綠色“中國夢”。而歸蘭山和水族人則正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光彩奪目,綻放異彩,正向推進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進程攜手邁進!為圓中國夢奉獻一片山地高原的青春世界和本民族文化。
二、在貴州省2013年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年會開幕時發來的賀信中,為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指明了方向
在賀信中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⑴的賀信,成為都勻及水族同胞創建旅游安康,生態經濟,有機農業等功能格局的基本要求和奮斗目標,也是都勻及水族同胞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和諧發展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孜孜以求的“中國夢”,如果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切入口,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則是現階段貴州乃至都勻及水族同胞的中國夢。
三、2014年10月貴州省省長陳敏爾在會見全國工商聯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事葉志光一行時說:“當前貴州正在認真貫徹落實提出的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指示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
推進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崔之東(貴州都勻市委黨校,貴州都勻558000)摘要:歸蘭山是貴州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景區內分布著許多奇珍異石及少數瀑布景觀,是一處尚待開發的旅游處女地,同時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大家庭水族同胞居住地之一。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等多方面原因,邊遠貧困的水族同胞經濟文化發展仍然相對滯后。隨著貴廣高鐵的開通,推進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發展旅游業,是水族同胞擺脫貧困從而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的根本路徑。關鍵詞:歸蘭山景區;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中圖分類號:F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6035(2015)06-0106-01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很多景區景點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改善,貴州旅游發展前景廣闊,貴州交通‘天亮’了,貴州旅游發展的春天己經到來?!雹?014年12月26日,貴陽至廣州高鐵開通,為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提供了新機遇。貴廣高鐵途經都勻東站,都勻東站正好距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村寨較近,如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后,地球村的客人們出站便可乘車50分鐘到達,可以更好地去領略那水族歷史文化,獨享著原生態大山中這無盡的妙趣和大自然那沁入心靈地洗禮。
四、都勻市原三個水族鄉(奉合、陽和、基長)于2014年5月合并并取名為歸蘭水族鄉,可以更好地發揮優勢,形成歸蘭山風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和經濟發展的合力
歸蘭山風景及水族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勢在于它的原生態和悠久的水族歷史文化,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自然美,當與水族的風情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便揉合出人與自然,歷史與現在,現在與發展的獨特的美麗和憧憬來。而且它潛在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后勁,一但開發成功,不僅給世人奉獻了一處旅游勝地,而且將為該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產生有力地推動,改善水族群體的居住環境,承傳水族人的獨特文化,而且因此將召回長年在外打工的青壯年,歸蘭水族鄉有12000多人可回鄉投入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勞動中來,走上勤勞致富、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
五、水族同胞對歸蘭山景區及水族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寄予極大的期望,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地開發,水族同胞將會全力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和多元化,搜索引擎、虛擬社區、門戶網站等不斷分流著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在這種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突出自身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用戶粘性,促進圖書館不斷發展。建立特色數據庫便是高校圖書館提供主動知識增值服務的一種體現。特色數據庫是指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儲存,并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將特色資源數字化,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資源庫[1]。特色數據庫應根據本館館藏特色、地方特色或本校的重點專業,集中各類文獻而建立,能充分反映文獻館藏信息資源和數據資源特色的總匯。寧夏大學圖書館依托地域特色和學科特色,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化手段,對現有的回族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有序的整合,構建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刈鍤v史文化數據庫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色資源的利用價值,為讀者提供系統、全面的回族文獻信息服務;另一方面,能夠借此集中各方力量搜集整理與回族歷史文化相關文獻,將形式各異、觀點鮮明的資源集中于一個平臺,形成百家爭鳴的格局,促進回族歷史研究的不斷進步。
2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總體規劃
根據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目標,我們應全面搜集各種載體相關信息,將這些相關信息整合規范到一個系統中。建設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總體規劃是:一方面對本館、本校和兄弟院校的回族歷史文化紙本資源進行搜集、開發與整合;另一方面對有關回族歷史文化的各種格式的網絡文獻資源進行挖掘與整合。最終將這些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劃分成若干個子庫,統一在同一檢索平臺,在WEB服務器上??梢赃M行目錄檢索、分類檢索、主題檢索和全文檢索,實現讀者網上輕松閱讀和下載。
3回族歷史文化數據庫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3.1成立專門建設團隊
由館領導牽頭組織,成立由回族研究學者、圖書情報人員、計算機技術專業人員共同組成的特色庫建設團隊。總結和借鑒已有建庫經驗,確定數據庫建設內容、軟件平臺、相關數據規范標準、數據收集范圍,對資源采集、資源整理、資源加工、資源入庫等工作進行合理分工。
3.2確定信息源與數據收集范圍
數據是數據庫的核心,數據收集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刈鍤v史文化特色數據庫收集所有載體的回族文獻。關于回族文獻,我們秉承以下定義:凡記錄、存貯和傳播有關回民族知識的一切載體,統稱為回族文獻,它不僅包括內容具有回族屬性的文獻,而且涵蓋文獻作者(主要指著、畫、寫、刻、譯等)具有回族屬性的作品,如薩都剌的詩、張承志的小說。此外,回族文獻不等同于伊斯蘭文獻,如《古蘭經》的譯本,回族學者的漢譯本為回族文獻,而維吾爾語譯本則不為回族文獻;同為記述清真寺的文獻,廣州的懷圣寺屬于回族文獻,而記載新疆的艾提尕大清真寺就不能稱作回族文獻[2]。在此數據收集范圍的界定基礎上確定建庫信息源的種類,包括圖書、期刊、圖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和視頻等載體類型;然后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篩選、整理和組織,以確保數據庫中文獻的含金量。篩選、整理和組織文獻的過程是知識管理的過程,這一過程關系到整個數據庫的質量,需要在學科專家的建議和指導下,由專業人員和圖書館建庫人員共同來完成。
3.3確定數據規范標準
高校特色數據庫具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建設而形成并可供共享等特征。因此,我們在建庫過程中應注重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從而建立兼容性強、標準化高的特色數據庫。參照CALIS特色數據庫建設相關標準,將是一個捷徑,如《CALIS資源數字加工與標準》《信息資源名稱規范》和《CALIS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命名規范》。CALIS針對數據制作標準制定了相關規則或規范,包括《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CALIS管理型元數據規范》[3]等,用來統一規范特色庫的建庫標準和服務功能。其中《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選定了11種規范格式及其著錄規則,作為元數據規范格式,包括古籍、輿圖、家譜、拓片、地方志、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電子圖書、音頻資料、網絡資源的描述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本館根據實際情況,據此規范制定了圖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圖片、視頻六種元數據格式,以圖片元數據格式為示例一,見表1。
3.4確定特色庫建庫軟件平臺
本館在建設和中采用通過CALIS二期認證的方正DESI系統作為資源建設和的平臺。DESI系統是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所開發的一套數字圖書館制作軟件。分為采用C/S模式的信息制作系統、信息資源系統和采用B/S模式的信息系統,此系統可以將各種紙質資源數字化,統一成符合國際標準格式的電子資源,能同時管理文字、圖片、多媒體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檢索服務,支持網頁的動態,一個程序界面便完全實現了數據加工、審核、,是一個面向內容管理的應用和信息軟件。DESI系統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紙質文獻數字化,并進行圖像處理和文字識別;(2)文檔格式轉換,支持DOC、PDF、PS、JPG、TIF、TXT等格式轉換;(3)支持文檔的拆分、合并功能;(4)進行元數據標引、分類、目錄制作、多媒體鏈接等深度數據加工;(5)內容加密使之無法隨意拷貝、打印、散發;(6)支持電子資源的字段檢索、全文檢索、全面檢索和關聯檢索;(7)支持網絡、光盤,并可進行各種統計;(8)加密入庫及安全管理引擎,授權限定范圍內的用戶下載閱讀;(9)提供FAQ、新聞、公告欄論壇等輔助功能;(10)對加工的電子資源添加水印。基于以上功能,DESI系統能夠很好地滿足我們的建庫需求。
4用方正DESI系統建設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
4.1創建數據庫
DESI中啟動方正DESI客戶端,新建資源庫。DESI系統內置了27種資源庫模板,其中包含《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中規定的11種格式的特色庫模板。根據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需要選擇特色庫圖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圖片和網絡資源等六個模板。每個模板具有不同的字段,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或修改字段信息。對于建好的各個子庫還需要進行相關設置,主要包括子庫是否需要完成除元數據標引外的數據分類、目錄制作和多媒體鏈接可選工作;是否分配不同人員來完成不同工作;是否數據審核后才能夠。數據庫框架如圖1示:
4.2數據采集
對于本館收藏的有關回族歷史文化的紙質文獻資源通過掃描、圖像處理、OCR文字識別等手段形成數字化文檔,文本以pdf格式保存,圖片以tiff格式保存。利用文件上傳功能將數字對象轉入DESI系統相對應的子庫中,最終文本數據轉換成方正DESI使用的CEB格式。CEB作為DESI系統的特有格式,是完全高保真的中文電子書格式,其將不同的源文件格式轉換成統一格式,并保留了源文件中的字符、字體、版式和色彩的所有信息,該格式對文字圖像等進行了壓縮,節省了數據存儲空間。對于本館收藏的電子資源和搜集的網絡資源,需要進行預處理,使之符合《CALIS文獻資源數字加工與標準》:文本格式的數字對象為pdf格式;圖像格式的數字對象為jpg格式或者tiff格式;視頻資源建議采用Mpeg或AVI(MPEG4)保存。在收集這類資源的過程中,利用Excel或access等軟件將各類型資源的元數據根據定義好的規范收集整理,利用DESI系統的資源導入導出功能批量將元數據和數字對象導入系統相對應的子庫中。
4.3資源加工
入庫的記錄要經過數據加工,才能最終到網上?;刈鍤v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數據加工過程主要包括元數據標引、數據分類和數據審核3個方面的內容。
4.3.1元數據標引
元數據標引是對文檔元數據進行標引的工作。元數據標引是數據加工階段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標引的準確、詳細程度也直接決定數據庫的質量。在此環節中,直接從原文中拖選需要的內容,操作簡單,對于無法拖選內容的資源也可以直接輸入。如果利用系統資源導入導出功能入庫的資源,元數據信息只要保證在入庫時已經完整準確,就不再需要手工標引程序。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數字化對象的標引和分類工作量通常很大,可將這些標引工作分配給不同的工作人員,多人并行工作。
4.3.2數據分類
數據分類是將相關資料分到某種分類法的某一種類目之中。DESI系統在分類模塊中預制了標準的中圖法分類體系,同時也允許用戶自定義分類體系。用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創建相應的導航樹結構,將庫中的記錄進行分類,以方便數據的管理和訪問?;刈鍤v史文化特色數據庫采用學科導航分類法來進行數據的分類管理。
4.3.3數據審核
在具體的建庫過程中,我們設定數據審核,檢查元數據標引和文件是否準確無誤,分類是否合理。對于元數據標引、分類信息準確無誤的任務標記為“任務正確”,只有“任務正確”后才能審核通過,對于有錯誤的信息可以通過不同的錯誤類型進行分類標記,如元數據標引錯誤、文件錯誤、分類錯誤。對于審核有錯誤的任務,在彈出的“錯誤信息”對話框中輸入錯誤原因,以待進一步的修改。數據審核是數據庫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對建立數據庫起到了質量保障作用。
4.4資源
數據處理完畢后就可以到數字資源平臺上,供廣大讀者查詢、檢索、借閱、下載;供管理員進行推薦、上架下架等操作。在DESI系統中時有三個選項可供選擇:一是僅元數據,只一個任務的元數據,而不會其他相關的數字對象文件;二是覆蓋,遇到重復的資源,自由選擇是否需要覆蓋已經的資源的元數據和相關文件;三是時資源文件加密,對要資源的數字對象ceb文件進行加密,加密后的ceb文件在讀者下載到本地后不能拷貝到其他電腦。為使后的資源文件更加安全,我們選擇“時加密資源文件”,遇到重復的資源,選擇更新資源的元數據和相關文件。在過程中會有進度條顯示情況,在結束后會生成日志文件,以txt格式保存。txt文檔中展示了過程中是否有失敗的情況,若任務都成功就代表完成了資源。若有失敗的任務則根據文檔中提示查找失敗原因,方便修改后再次。資源成功后,用戶便可以根據權限在數字資源平臺訪問回族歷史文化資源庫。目前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的是IP限制的方式來控制用戶權限,只有校內用戶才可以訪問本資源庫,全面開放共享將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
5結語
論文摘要:分析了在建筑設計中時歷史文化保護的種洲誤區.并就城市設計中歷史文化鑲護的內筆進行了才探討。
要了解城市設計的內涵,就必須關注城市中的生活的人。在城市設計中,人是第披關注的主體.而關注人的思想也顯得地位重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思想是在千百年發展中提煉、沉淀而形成了城市的文化,而人類文明和文化的發展也深刻地印刻在城市的歷史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城市人。因此,城市設計與城市文化、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許多城市建設得n益繁榮,城市人口的增加,往往對城市的歷史文化帶來極大的破壞性,這就有必要從認識上加以提高,重點防范。在城市設計仁對歷史文化明確予以保護,從法律上給以保證。
一、目前城市設計中對歷史文化保護存在的幾個誤區
一種是往往在想毀掉先人的東西時,就有人打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我們可以創造新的歷史’的招牌.歷史是大家創造的,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枉自獨尊,筆者贊成“讓每個人都占有歷史一頁”的提法。據說在英國古城墻要修復,磚川以不用古磚,就是荃于這種邢論的做法之一有的城市任舊城瑞遺址處修的街道廣場上還特意標l淚原城墻的位置走向。歷史不能像割韭菜,長一茬割一茬。城市建筑更不能幾年就拆一茬。
第二種是“保護歷史文化妨礙了經濟發展”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一方而在破壞歷史文化,一方面又在大談自己城市的歷史t往㈣城拆了占建筑.叉到新區搞明清一條衡。這種做洼既破壞了很好的旅游資源,義不能形成新的經濟熱點。
第三種是舊的建筑不適用,需要改造”的澆法。這一改就是火拆欠建,耐口壘=倘若西安也把城墻拆掉修成環路,其古都風貌及旅游價值就蜚;色不知多少。還有的地方為丁突出自己的城市特點,在任何價值上部搞上地區。民旌歷電的特征.以示“文”的延續。侄個城前里應有不同歷電時期的建筑及J禮貌,怛絕沒必要在每個建筑上看其五干年。只要對歷史做了大膽的保護.觥叫毫虻顧忌地作對現代化的追求。這樣,殳就自然延續且通暢。
第四種是要用一種統一的理論指導全盤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特打E千姿百態,文化底蘊備不相同.需要也不同。用一種理論指導壘盤,顯然不切際中國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傳統,畝目套用西方理論,只會犧牲自己的城市特色。作為中國文化代袁的北京城借用功能主義系統的犬拆大建、內外環道路超K度衡使北京傳統城『l亍特色幾近滅絕,便是前車之鑒。然而中國的現代城市設計教育思想,方法義一直在承襲兩方的城市設計體系,無法擺脫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影響.當然惜鑒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十如何往借鑒、套用中研究西方城市設計理論對中國城市快速發展的適應性.逐步建構適應自己城市的地域特點.地方風貌、文化韻味、經濟規律,叉具備時代印記的1臟動性城市理論,是當夸亟待解決的課題。
還有,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仕佧忽略對古樹名未的保護,為J逛筑可以任意砍伐樹是J玎史的活的見旺.是無法仿造假造的文物,難道不應該更加霞視嗎?城市既是經濟社會疑腱的載體,義是歷電文化的象征。這足任何一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者都不應該忘記或瞳師的兩方。
二,城市設計中歷史文化保護設計的主要內容
歷史文化的像·鹽葉是城市設訃的重要內容.其魅力不僅在下它具有很高的藝術,反映…當地的地方特色與風格.而且它具有寓的文化內洶.能充分反映時代的延續性將歷電史化占跡和城市設計結合起來.組成幾文、{l:會景觀的結臺俸,是一郝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很強的活生生的教材歷史文化的保護,苒內容包括:侏護對象的確定,保護方法、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范圍。
其一,保護對象應該是各個歷史時期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歷史遺跡和風囂名勝包括:園家。省,市、縣各級文物削I】已定的歷史文物和名畦點。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業已榻毀怛具有蘑修,重建價值的文物古跡等但在城市改建中,有時會對古舊建筑是否是歷史文物占跡是否保留等問題提m質疑。我們可以參考英國公民信托社”提出的5條標準:是一件藝術品,能豐富環境t是某一特殊建筑風格或某-N期的迎勻[=代表,在社會I二【有定的歷史地位與重大事件或甫要人物在歷也l:有聯系。能使周圍環境具有一種時間上的延續感。
其二.歷史文化的保護方法是根據各保護對象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經濟意業來確定其保存,發展利用的辦法。為此,血首先弄清各保護計象的歷史年代,文化等絨、性質特點,功能內客.容量。交通條件窄0I特征與經濟利用價值等,井盡量從社會、文化、經濟,精神、習浴以及心里情感上去完蔣和發程。保護的一般方法有保養維修、改造等幾種,通過保持和恢復文物古跡的本來面貌,來示明當時的歷史陳跡。
對古建筑加以改造,使其外形不變,而內部更添現代化的設備和裝修,以充實它們的使用價值,使其得以新生。
通過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達到保護的目的。如日本橫濱步行道公園設計中,設計者認識到由于橫濱經濟的發展,隨之也產生了大城市所具有的一系列弊病,如“綠”在消失,“水”被疏遠,自然生態遭到破壞,造成城市中自然的匱乏。因之在整個設計中構思了3個相關聯的主題段,來追念與城市文脈有關的歷史。設計者創造了:綠化步道——這里綠樹蔥郁,鳥語花香,一派自然景象,成為人工環境中的一塊綠洲;“水”的廣場——運用噴泉、瀑布、跌水、滾水和漩渦等水的表現來賦予廣場自然的氣息,使人擺脫城市的喧鬧,獲得了片刻的寧靜;“石”的廣場一是供紀念、演出等集體活動使用的露天廣場,并制作了幾十種有歷史性代表的圖樣方案制作的陶塊,鋪砌在步道或嵌于指示牌上,給長者以歷史的回憶,給少者以鄉土的教育,給客人介紹了城市發展的歷史而留下特殊的印象。
劃定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保護范圍,其目的是為了確保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所處的歷史環境,同時,還考慮滿足景觀的觀賞要求,完善原計劃的意境,保護古建筑的歷史格局和景觀,提高其環境質量。
其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范圍常根據不同保護對象的需要,劃分為嚴格控制區、環境協調區和視線走廊區,現分述如下:
嚴格控制區:指文物古跡自身占有的地域。在此區內嚴格保護文物古跡及環境的歷史原貌。一般除維修外不得有任意拆遷和改造,更不能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