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銜接
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于2011年正式啟動,它是為了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測繪領域的工程師人才進行培養,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作為試點專業已在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全面實施。測繪領域工程人才的培養模式隨著卓越計劃的逐漸實施而有了重大的變化,這些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及工程能力在企業參與培養過程后有了較大提高,顯著增強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這也使企業在過去只擔任用人的角色得到了改變。必須充分發揮企業在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企業一方面要參與培養方案的制訂,一方面要指定指導教師直接參與學生的指導。按照培養方案要求,學生要有一年的企業實踐經驗,參與企業的科研項目研究、生產項目的管理組織,結合企業需要選擇研究方向作畢業論文。
1.2與注冊測繪師執業資格相對接
我國的注冊測繪師制度是原國家測繪局和人事部在測繪行業建立的職業資格制度,自2007年3月1日起實行。這一制度的建立,對于加強測繪行業管理,規范測繪行為,強化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的法律責任,提高測繪作業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保證測繪成果質量,維護國家和公眾利益,開展國際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作為本專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經過1~2年的工程實踐,應該滿足注冊測繪師的從業要求。在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階段,必須根據注冊測繪師的從業要求,確定學生培養目標,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師資團隊結構,加強工程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和造就符合國家注冊測繪師基本要求的高級測繪專業人才。測繪工程專業集實踐性、技術性于一身,實行的注冊測繪師制度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不能僅僅局限于熟練掌握專業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能夠進行一般測繪項目的生產上,更要具備較強的工程管理和交流溝通能力,同時具備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組織管理中,要避免本科階段大量單一的、零散的、片面的實習手段,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具有注冊測繪師必須具有的從事測繪工程系統設計、施測、管理和評價能力,成為較高專業素質、技術全面的工程技術人員。注冊測繪師不僅具有專業知識技術,而且具有管理、服務、法律意識;不僅要有掌控全局的工程能力,更要有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1.3依據CDIO理念構建能力培養體系
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導向是需求及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進行構建。作為一種具有職業背景的學位教育,測繪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教育以培養適應工作實際需求或特定的行業且具有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因此,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要對人才需求及行業背景進行認真的分析,且以行業及社會調研為著手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目標要依據行業發展需求和國家發展的需求來確定,在對職業目標進行設計和對職業核心能力進行分析時需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而且所用到的能力、技術及知識要符合企業行業的需求,主線是“構想—設計—實現—運行”能力,這些能力是培養職業所需求的;要以明確實踐環節、學位論文及課程設置,對核心專業能力素質進行提煉為基礎形成可行的全面人才培養方案。
2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
建立科學、合理、漸進、創新并與理論教學交叉配合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是實現專業碩士培養的關鍵。堅持以面向工程、面向企業、面向社會為準則,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與開發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工程實踐與科研訓練為主線,切實培養適應測繪生產、管理、科研、服務一線需要的測繪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
2.1全日制測繪工程領域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特點
測繪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將進行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研究生生源結構從原來的以非全日制為主轉變為以全日制為主,生源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來說,雖然培養目標都一樣,但過去的非全日制在職專業學位碩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實踐經驗,進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補充系統的專門知識,而且不涉及就業分配,專業方向明確,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長處。而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本科生,為達到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就必須在學習期間加強實踐環節,并且以此來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2.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方式
實習實踐是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根據生源特點和培養目標要求,專業實習實踐的組織工作要貫徹和體現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與論文研究相結合的原則。專業實踐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靈活進行。1)與具有一定規模和能力的行業企業建立專業實踐基地,由學院組織和選派研究生去工程和管理一線進行專業實踐,與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2)由校內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工程項目或與測繪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安排學生的專業實踐環節。3)充分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利用測繪行業企業的實踐教學資源,由校外導師負責安排相應的專業實踐環節。4)研究生結合本人的就業去向,自行聯系測繪類相關專業實踐單位,從事測繪工程相關的實踐工作。
2.3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內容
按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陪養方案的要求,測繪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內容分三個專項實施:測繪工程文化實習、工程項目案例現場實習、工程項目研發與設計實踐。1)測繪工程文化實習此項實習作為綜合實踐的一部分,計入綜合實踐的相應學分。通過深入到企業或工程現場中參觀、調研,感受測繪工程文化和企業文化氛圍,結合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介紹,了解測繪工程行業特點、實施規范和技術規范,了解測繪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測繪工程的工藝流程、技術標準、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和發展方向,培養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明確學習實踐的目標和任務。2)工程項目案例現場實習利用企業的工程項目案例,由參與工程項目實施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教學,學習工程項目的各個環節實施過程,包括項目的招標、調研、技術設計、施工、組織管理、評估驗收、總結報告和新技術應用或研發等。既包括成功的工程項目案例教學和實踐經驗,也包括失敗的工程項目案例教學和改進措施,深刻認識承擔測繪工程項目應具備的工程能力和素質。3)工程項目研發與設計實踐在校內和企業“雙導師”的指導下,結合企業正在承擔的測繪工程項目或測繪新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真刀真槍”地開展項目的研究、開發或設計,將科學理論與實際工程項目要求結合起來,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現代測繪新技術解決工程項目的難點、重點問題,培養獨立從事測繪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設計、施工、管理和服務能力,以及研發創新和新技術應用能力。
2.4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考核
學院組織由校內外專家、實踐單位相關人員參加的專業實踐匯報會,由學生本人匯報所進行的專業實踐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指導教師應根據研究生的實踐單位鑒定表、實踐日記、實踐簡報、實踐檢查記錄等資料以及一線實踐工作量、綜合表現等,按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評定成績。
3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測量;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評價方案
《工程測量》課程是我院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本課程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會常規測量儀器的操作,了解測繪新儀器、新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同時熟悉地形圖的應用,能夠從事相關專業中的測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種測量儀器的的能力,更好地從事測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適應社會需求[1]。
1工程測量課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內容
《工程測量》課程主要內容: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測量誤差、小地區控制測量、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及應用、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道路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建筑物變形觀測等[2]。該課程教學主體上分為兩大模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主要教授學生測量基本理論與方法,實踐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正確熟練操作儀器并掌握相關的測量技能,具備解決工程施工能力。
1.2學時安排
我院的《工程測量》課程共48-64學時,3-4個學分,每學年有9個~11個班級授課,年修讀學生300人以上。
1.3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工程測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為建筑施工、砌體結構、地基與基礎等后繼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既是前面所學課程的延續,又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并運用其它的專業和基礎知識,才能熟練完成項目施工過程的技術指導和管理。
1.4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隨著教學深入,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有:(1)學生沒有吃透測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3];(2)在實踐操作中有諸多不合規范的操作習慣;(3)部分學生心態浮躁不得更適當的學習方法、不能潛心研究學術問題。例如: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學習;(4)面對棘手問題不能夠發散思維立足于新的視角合作的解決;(5)課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應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4]。2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設計思路課程體系與內容的改革圍繞相關專業培養目標,以人才培養質量及人才全面發展、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特點和行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和深化教學改革,做到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內容改革有計劃、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1)在理論教學上,教學內容吸取國內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進經驗;深入到社會項目上,與一線的技術員和專家共同探討;優化和完善工程測量教學大綱,適當刪減過時保守內容或者僅作簡單講述;(2)在實踐教學上,積極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5];通過測量技能大賽、產學研結合等多種方法,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積極增加投入購置新型教學儀器設備,努力改善教學條件以滿足教學要求;加強與生產單位以及測繪儀器銷售商的交流;(3)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課課件、實踐操作錄像等方法相結合的立體感官教學方法[6][7];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測量規范和操作程序、培養良好的專業工作習慣,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質;通過參加專業比賽,鍛煉并檢測學生的測量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測量專業知識;(4)另外,關注提高學生的“測、繪、算”技術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全站儀,了解GPS測量技術[8],學習CASS成圖技術,讓學生嘗試結合EXCEL編寫簡單的計算軟件;(5)在考試改革上,采用綜合性筆試和平時性考核項目的多維度考核辦法,不斷探索優化更加客觀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該課程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該課程總體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成果的體現程度。
3工程測量課程目標
(1)掌握各類普通測量包括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小區域控制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測量方法;并會正確規范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和全站儀;(2)會結合現行規程規范和選取合適的儀器,設計一般性的測量方案,并進行有效率的測量和內業處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項目、建筑物變形監測項目。
4工程測量課程活動設計
4.1各類普通測量以分組比賽類型教學
下面以四等水準測量為例作介紹。(1)目的:使學生正確熟練的操作水準儀;使學生深入的掌握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測量的規范操作工序和規范的水準內業處理,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提高實操水平;(2)活動安排: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觀測方法、內業處理流程、學生練習水準儀、普通水準測量實驗,計劃4課時;分組完成四等水準外業、內業,提交成果資料,計劃2課時;成績和總結,評定成績并總結問題、分析原因,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儀器操作與觀測方法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小組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測量以案例分析來完成教學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為例做介紹。(1)目的:了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掌握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樣流程;(2)活動安排:課堂講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計劃2課時;課堂講解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計劃2課時;觀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樣現場教學視頻,課堂提問學生,總結分析施工放樣流程,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學結,計劃4學時;(3)評價方案:課堂提問占40%;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學結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變形測量以完成項目類型教學
(1)項目目的:使學生了解建筑變形測量的意義與重要性;理解建筑物變形測量的施測內容與測量方法;熟悉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的整個流程;(2)活動安排:收集該項目相關的資料,了解此建筑物的變形情況,配置測量儀器,制定觀測計劃,計劃2課時;布設水準點、觀測點,做垂直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布設控制點和工作基點,做水平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處理數據,整理項目成果,并給出項目結論及建議,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外業測量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項目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測量課程學習評價方案
理論考試內容圍繞教學大綱進行,在學期末組織學生考試。其他考核項目在授課期間進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綜合性筆試,占總評成績比重50%,評分標準依據參考答案評分;(2)小組數據和總結報告,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水準測量占25%、角度測量占25%、距離測量占25%及小區域控制測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測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工業建筑的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4)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成果書面材料,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成果精度統計及質量檢驗結果占30%,變形測量過程中出現的變形異常和作業中發生的特殊情況匯總占20%,變形分析的基本結論與建議占30%,附圖附表占20%;(5)課程論文,占總評成績比重5%,評分標準是把握測繪科學前沿動態占40%,內容充實可靠占50%,論文形式要素正確占10%;(6)出勤,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曠課、遲到、早退酌情扣分。
6總結
結合工程測量課程特色和學習目標,在非測繪專業的工程測量教學實施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分別從不同知識板塊設計教學活動,并在課程考核上注重“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才能更加客觀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知識、能力、素質等綜合成果的量度,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社會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術型人才。
作者:許善文 唐小方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參考文獻
[1]岑敏儀.土木工程測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顏為莉.探究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6):136-137.
[3]許善文.淺談關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水準測量實踐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16(3):118-121.
[4]陳曉剛,趙海云,林輝.MOOC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測繪通報,2016(4):128-132.
[5]田桂娥,吳長悅.測繪實習基地的建立與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巖.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69-71.
關鍵詞:GIS技術;房地產;測繪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論文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1 GIS技術與房產測繪
1.1 GIS技術概述
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復雜性,作為一項高新技術,計算機系統的突出特征就是同時能夠處理空間數據以及屬性數據。
1.2 房產測繪概述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利用先進的測繪儀器、測繪技術等對房屋建筑物或者與之相關的構筑物進行調查和測量,掌握房地產的區位位置、數量、所有權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圖形的繪制,這樣的技術被稱為房地產測繪。而房地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是指通過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GIS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數字化成圖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等,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要準確的共享型房地產空間數據庫,能夠為“數字房產”的發展提供基礎平臺,為公眾提供優質完善的地理空間數據。測繪成果能夠為房地產產權的管理、房地產的開發管理、交易管理以及費用收取、稅務征收、法律仲裁等房地產管理活動相應的支持,同時能夠幫助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等工作提供基礎性的數據信息。
1.3 基于GIS技術實施房產信息管理的意義
在房產測繪信息管理中引進GIS技術,能夠將信息管理工作和房地產地形圖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房地產實施精確的定位,形成以圖管證的模式,進而房地產辦證的流程能夠高效、準確的完成。通過GIS技術,只要是區域范圍中的房地產都能夠實施數據信息的統計和分析,如對房地產的密度和容積率進行分析計算,便于相關部門掌握城市住房的情況,有效地改善了傳統房地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各類糾紛的發生。
2 實現基于GIS技術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的要點
要實現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首先要實現圖文一體化。房產測繪是當前房產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部分,收集的地理空間數據信息必須和房地產產權管理中的屬性信息緊密聯系在一起,二者之間能夠相互查詢。如實施圖文一體化管理過程中,將房產的產籍號作為關鍵字段將圖形數據屬性數據相連,實現二者的動態連接;第二個要點是滿足面積分攤的需求,在房產測繪管理中面積分攤的方法與手段多種多樣,但是分攤工作一定要基于相關原則和規定,因為房產的面積與購買者的利用是切身相關的,采用正確的分攤方式非常重要。在房產測繪信息管理系統中,基于國家技術監督局的相關規定,對于單一功能的住宅,公用面積分攤給整棟樓;非單一功能的住宅則需要詳細規劃,避免出現前后不一的現象;第三個要點是確定好房屋的產籍號,圖號、幢號等共同構成房屋的產籍號,在錄入信息的過程中一定要將信息分門別類。
3 GIS技術在房產測繪管理及房產測繪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3.1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的設計原則與目標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設計原則:為了確保能夠快速準確的對房產測繪數據資料實施編輯處理與修改等操作,將GIS技術的要求和特征與本系統的開發要求結合起來擬定以下設計原則:首先是簡潔化的原則,確保用戶操作過程不會過于復雜,界面與操作流程簡化;第二是可擴展性的原則,在滿足現有要求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系統的擴充,基于用戶需求的發展留下一定的余地,便于今后的升級與擴展;第三,功能與數據的完備性原則,不會出現功能缺失造成用戶的體驗不佳;最后是具有較好的容錯性,系統不會因為操作錯誤等現象崩潰。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設計目標:實現對房屋建筑物分層圖以及分戶圖的管理;對建筑物中每層每戶的信息管理;能夠對收集的數據信息實施計算與管理,并將計算流程保留;能夠實現分層與分戶圖紙的輸出和查詢。
3.2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功能設計
房產數字化測圖子系統:通過各種測繪設備與儀器,收集房地產的信息與地形圖,通過dbs的形式建立房地產的地形庫,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系統中還應當滿足各類格式軟件的導入,以及圖紙的輸出;
基礎測繪子系統:主要實現屬性信息數據的輸入、轉入地理空間信息資料、多種格式的數據轉入,基于初始的建庫工作,提供圖形與屬性編輯的功能,建立屬性與外掛數據庫;
項目測繪子系統:以每幢樓作為單位,將權屬信息錄入到系統中建立對應關系,利用CAD的編輯功能實現對分層圖與分戶圖的修改調整,同時滿足面積測算的要求;
圖形編輯子系統:實現圖像的繪制,能夠將收到的建筑工程圖紙或者是測到的草圖錄入到圖形編輯工具中進行繪制,同時能夠計算出各個封閉面的面積,基于查詢修改的模式將房屋的陽臺與套內相聯系,標注公用面積,便于分攤工作的開展,基于樓層屬性設置工作生成分層圖與分戶圖,標準其尺寸與面積。計算過程完全有系統實現,標定工作完成后形成圖層,出圖過程中圖層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
查詢統計子系統:基于戶主的姓名、建筑的層型等能夠實現單獨或者組合式的查詢,包含分攤面積的由來。統計相關區域中某時間內所辦理的建筑物的總量、總占地面積、總建筑面積、戶數等。
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實現房產信息數據的集成與匯總,將分層分戶圖導入到GIS的圖形庫當中,建立屬性關聯,實現對丘、幢、戶之間的相互查詢,為用戶提供定位、查詢、統計等服務,同時可以將報表輸出;
測繪業務管理子系統:對房產管理中的業務進行分類,組織業務辦理流程,基于業務流程實現對數據的修改;
系統維護子系統:配置系統運行中的數據庫與圖形服務器的參數,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對不同用戶的使用權限進行定義。主要包含環境的配置、編碼和體系的維護管理、符號庫管理、設定用戶權限以及詞典的更新。該子系統能夠實現房屋地址的維護,優化改進GIS圖形數據與屬性舒數據的管理工作。
3.3 房產測繪信息系統界面設計
房產測繪信息測繪管理系統面向的用戶非常多,其中包括房產局、測繪中心以及各個科室等,在設計界面的過程中遵照以下原則:首先,面向科室的原則,界面的設計應當基于不同科室的業務需要與習慣設計進行,為減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錯誤,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標在界面上操作,減少鍵盤輸入的需求;第二,滿足業務工作習慣,界面中的布局應當和用戶開展業務過程中使用的術語和工作模式相一致,符合日常的工作習慣;第三,界面設計還應當對用戶的任務進行跟蹤,能夠實時為用戶提供需要的信息,報告工作狀態,讓用戶全面掌握系統的運行情況;第四,保持風格的統一,界面風格設計要求用戶普遍能夠接受,界面中的動態、信息與過程提示都統一風格,與專業用語相符;第五,界面具有針對性,基于正常的瀏覽與維護人員的管理,界面要做出一定的區分,日常瀏覽與工作突出間接好用的原則,而維護的管理則注重功能的強大,滿足維護人員的深層需求。
GPS的選點要求
針對GP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測量人員能否進行正確的選點,將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測量精度及下一步的測量活動。由此不難看出,在影響工程測量精度的過程中,GPS選點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實際選點過程中,測量人員應結合著GPS網的實際設計要求及測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一般來講,在進行GPS選點時,需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首先,GPS點位的確定,應以交通便利、埋設方便以及易于保存的地方。此外,測量人員在進行選點時,還應結合著點位接受設備,確保點位儀器的正常運行。與此同時,點位的選擇,應結合著周圍的環境,盡量選擇視野開闊出,避免在傳播檢測結果時,受到周邊障礙物的干擾。其次,在點位設備放置時,應在其200m范圍內,避免出現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同時在50m以內避免出現高壓輸電線,確保衛星信號的順利傳達。最后,針對那些原有的點位,測量人員應結合著工程測量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在節省選點時間的同時,還能確保原有點位的充分利用。
GPS的外業觀察
在確保GPS原始數據準確性的過程中,其核心取決于GPS的外業觀察。在提高GPS工程測量精度的過程中,在外業觀察實施前,應結合著工程的實際設計狀況,制定出與之相符的觀測計劃。在這一計劃的制定中,需要測量人員結合著工程所在地的經緯度,對作業的時間、編制以及衛星高度的角度等,對測量的最佳時間及點位的精度進行確定,在為其選擇與之相符的測量儀器時,還能從根本上保證測量的準確度。除此之外,在GPS的外業觀察中,還需要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首先,在觀察過程中,觀察時間應結合著該地的天氣狀況,將測量時間定在一天的最佳測量時段,同時每個時段需要滿足最少4顆衛星的跟蹤需求,且精度因子PDOP值應保持在6以下。其次,在整個測站上,對天線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講,測量人員在對天線進行固定時大致朝北,且天線的高度需要測量人員在測前與測后進行精確的量取,且量取的互差應保持在3mm之內。
再次,在開展觀測活動時,對觀測時間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在實際應用中,觀測時間的確定,需要結合著測量基線的長短進行確定,若基線長在20km以下時,則觀測時間應在90min左右;且數據采集的間隔應確定在10~60s。
最后,在整個觀測過程中,需要觀測人員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端坐在接收機的指定位置,且頭頂不能超過天線,并在接收數據的過程中,靈活結合周邊的環境及觀測邊的長度,對觀測時間進行靈活掌握。
GPS的數據處理及GPS網的平差
首先,在GPS基線解算極其質量控制中,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GPS網的基線解算精度,但在這一過程的實現中,需要測量人員做好必要的觀察數據處理工作,對觀察數據的實際精度及有效性進行每天觀察,并及時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檢驗,以便在出現較大誤差時,能及時的發現并采取措施進行完善,確保外業觀測數據質量及精度。
其次,GPS網的平差與質量控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三維無約束平差。在整個平差計算中,需要結合著GPS網的實際坐標,結合GPS基線向量的實際觀測值,由專業計算人員在WGS———84坐標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在整個測量活動中,通過WGS———84坐標系統,測量人員能夠準確的找到大地坐標及地心坐標的精度,并通過對精度的分析來確切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需求。若平差后的最弱邊精度沒有符合相關規范時,應由專業人員進行重新測量,確保平差精度在相關規定內。
測量平差課程是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但由于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學生四年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及專業知識比較多,在進行測繪工程專業招生的各高校課程設置中,測量平差課程的課時設置一般并不多,我校為64學時。而測量平差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測量誤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主要平差方法,掌握常用的平差方法及各平差方法的適用情況,并能用該課程所學到的理論與方法對常見的控制網觀測成果進行平差計算,求得觀測值及未知量的平差值與精度計算,教學內容比較多。因此,在授課之前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學計劃,明確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好教學大綱要求內容的課時分布,是非常重要的。
2講好緒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常說,學一行,愛一行。要學好一門課程,首先就要喜歡這門課程,對于測量平差這門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的核心課程,更是如此。在首次上課之前,大部分學生對要學習的課程還不是很了解,因此,緒論的講授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緒論課,要讓學生了解測量平差課程的性質、該課程在測繪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中的位置、測量平差的研究對象、主要任務及課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介紹測量平差課程的特點、學習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項,以便學生能夠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學好測量平差課程做好鋪墊。
3注重測量平差課程的“三基”教學
“三基”即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三基”教學是測量平差課程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學好測量平差課程,首先就要使其掌握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才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可以說脫離了“三基”的平差課程學習如同空中樓閣,是不可能學好該課程的。
3.1重視基本概念
測量平差課中的基本概念比較抽象,如觀測誤差、最或是值、改正數、必要觀測、多余觀測、精度、中誤差等。掌握這些基本概念是學習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前提,而不掌握基本概念,要學習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簡直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些基本概念本身并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和方法,也沒有多大難度,只是對初學者來說比較生僻而已,學習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基本概念,課堂上要講清楚各概念的定義、表示方法、有關定義式及實際應用舉例等,以便學生能夠理解并準確地掌握基本概念,而不致混淆。
3.2加強基本理論教學
測量平差課程的大多數理論都是貫穿于平差方法之中的,要特別強調的基本理論主要有平差原則、協方差傳播定律、協因數傳播定律等,這些基本理論都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對于平差原則理論,講清楚常用的平差原則、適用情況及各原則的具體含義;而對于協方差傳播定律、協因數傳播定律等,要從定律的定義、傳播關系表達式、使用定律時的注意事項等著手進行詳細講解,以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這些定律,在此基礎上,通過定律使用的實例講解和學生練習,加深學生對定律的進一步理解與掌握。
3.3重點進行基本方法的教學
測量平差的方法有很多,像條件平差法、間接平差法、附有未知數的條件平差法、附有條件的間接平差法等經典平差方法及序貫平差、附有系統參數的平差等近代平差方法。每一種平差方法都有自身的平差原理、函數模型、法方程、改正數的計算方法及精度評定等,不同平差方法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基本測量方法教學時,應做到:1)明確各平差方法的原理;2)重點講解函數模型的數目、形式與常見控制網函數模型的列立方法;3)強調法方程的數目與組成方法;4)利用計算工具進行法方程的解算;5)強調不同平差方法下改正數的計算方法;6)觀測值最或是值的計算與檢核;7)精度評定,評定觀測值、平差值及平差值函數的精度。
4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并抓住規律
“公式多,函數模型長”是初接觸測量平差課程的大多數人的共識。的確,與測繪工程專業的其他課程相比較而言,測量平差課的公式是比較多的,函數模型不但多而且通常也是比較長的,但平差課程中的大部分公式、模型的組成都是很有規律的,只要抓住了這些公式、模型的規律,即便公式、模型忘記了,也不難對照幾何模型按規律寫出對應的公式、模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規律并抓住規律的要點,這樣,公式、函數模型的記憶就不成問題了。
5適當地引導學生利用具有計算功能的軟件進行計算機輔助計算
“計算量大”是測量平差課程的又一特點。一個比較大的控制網平差問題,在沒有計算機輔助計算的情況下,幾個小時乃至一天是很正常的。單就控制網平差中法方程的解算來講,一個4階的法方程,若要通過高斯約化法進行解算,就需至少半個小時,而高斯約化法解算法方程的工作量與法方程的階數是呈冪次數增加的,在法方程階數比較高的情況下,手工計算有時是難以完成的,而利用MATLAB進行法方程的解算,在輸入法方程系數、常數項的情況下,僅一個命令在幾秒鐘之內就可得到準確的結果。因此,在進行法方程、轉換系數方程的組成與解算部分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利用EXCEL,MATLAB等具有計算功能的軟件進行計算機輔助計算,減小平差計算的工作量和計算誤差。當然,在相應知識具備的情況下,利用VB,C等語言編寫法方程解算軟件后,在計算機的解算軟件支持下進行解算是更好的。
6通過習題講解與練習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學者在平差課程學習當中,常常會感覺到理論與實際脫節,表現在課本上的概念、理論、方法似乎都掌握了,但遇到實際平差問題卻感到非常棘手,主要原因是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教學中,針對這種情況,在講完一種平差方法之后,馬上應進行相應內容的習題課,通過常見控制網平差實例分析與講解,使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平差問題的解題思路、方法與步驟,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平差練習,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平差問題的能力,增強平差技巧。
7引導學生掌握至少一種平差軟件進行控制網平差計算
掌握“三基”是本科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我們的教學對象要成為一位合格的現代測繪工作者,利用平差軟件進行控制網平差計算也是一項必備的技能。現階段,測繪行業中使用的控制網平差軟件比較多,如南方測繪儀器公司的平差易、北京威遠圖公司的TAPADJ、武漢大學的科傻及一些單位自行開發的平差軟件等,這些軟件雖然在功能、界面組成、成果輸出格式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大致是一致的,掌握一種平差軟件的使用方法后就比較容易掌握其他平差軟件,因此,在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的測量平差課程教學中,應該通過一種比較常用的平差軟件的實際使用,教會學生使用平差軟件進行控制網平差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掌握至少一種平差軟件進行控制網平差計算,培養學生利用平差軟件進行控制網平差的技能。
8結語
一、當前測繪工程檔案管理的弊端
1. 信息化程度低。測繪工程早期的檔案大部分采用的是紙質材料,檔案資料往往是孤本。這種材質的檔案資料對管理要求很高,如果保存不當,容易出現紙張破損、字跡模糊、圖像失真等現象,并且在借閱過程中,極其容易丟失或破損,影響了檔案材料的使用周期,同時影響了測繪工程資料的再利用。
2.管理手段效率低。初期的測繪工程檔案管理主要是采用的手工管理模式,檔案管理手段采用的是臺賬式操作;檔案資料的查詢體系以人工查詢為主。這種管理模式,制約了對檔案資料的查詢頻率,使得檔案資料的再利用率非常低,信息資料保存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
3.數據管理混亂。早期的測繪工程檔案的數據管理不規范,數據檔案在進行歸檔過程中,沒有一套完善的歸檔制度,沒有嚴格的歸檔流程規范可以依循。這種條件下的檔案管理對檔案材質、數據翔實情況、備份種類、保存環境等都沒有具體的要求,致使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很多難以應對的問題。
二、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測繪工程檔案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再利用的功能,其價值在于更好地為以后的測繪工程提供可以借鑒的工程信息,從而提高測繪工作質量。因此,做好測繪工程檔案管理十分重要。
1.測繪工程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信息化管理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測繪檔案管理同樣要實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具有簡單、快捷的優點,能夠利用計算機快速找到需要的測繪資料,所以測繪檔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
2.計算機應用推動了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發展。計算機的普及和推廣,對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由于測繪工程工作對測繪工程檔案的需求趨向于精細化,計算機能夠滿足檔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被應用到測繪工程檔案管理中。隨著計算機能夠對檔案信息進行精細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檔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
3.電子介質資料保存的需求。測繪工程資料的材質已經不僅僅限于紙介質,很多測繪工程資料已以電子文件形式存在,對這些電子文件進行歸檔保存時,就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網絡的建設,能夠對電子介質的資料進行有效保存,對資料的保持和使用帶來方便。
三、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措施
1.建立和完善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第一步,數字化建設。測繪工程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最重要,主要針對檔案資料進行掃描、數據采集等工作,完成數字化儲存,再建立信息化平臺,實現網絡化共享。第二步,標準化管理。隨著檔案管理的發展,其領域已經不再局限于對現有資料的簡單存儲,而是涉及資料的形成環節。測繪工程資料具有明顯的技術性特征,對標準性要求嚴格。信息化管理要求檔案管理者要及時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進行數據庫資料的補充,然后提供符合標準的電子資料。第三步,網絡化建設。實現網絡化檔案管理指的是測繪工程資料的構成、歸納、管理、審定等全過程系統化的網絡管理,整個流程的信息資料整理都要進行信息化管理。
2.加強系統功能作用的發揮。系統功能結合供應類別,從子系統功能框架中可以得到很多資料信息,其中包括查找圖形類別、資料供應情況以及測繪工程結果的查詢,每一個子框架下面又包含更小級別的信息查詢系統。這種框架構成,可以為查詢者提供更加翔實、直觀的資料顯示方式。
3.優化數據存儲體系,實現合理布局。為了使數據存儲更加合理,就要完善數字檔案的存儲體系。測繪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數字儲存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磁帶庫,它的特點是可以進行大量的數據存儲,并且傳輸速度較快,但是缺點是花費較高,并且對保持條件要求較高,容易損壞,需要人工定期檢查進行倒帶整理工作;第二類是光盤,它的特點是可以對離線的數據進行管理,優點是能夠在社會上進行傳播,用戶使用方便,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缺點是存儲信息量??;第三類是磁盤陣列,它的特點是最高效的數據儲存方式,優點是存儲量最大,并且具有高速的傳輸性能,缺點是費用較高。這三種存儲方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可以實現互補關系。
工程測量與測繪的發展現狀
對工程測量的研究領域及其范圍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后,就需要對工程測量與測繪的發展現狀加以描述。我國的工程建設在近幾年來隨著社會技術的發展而在不斷進步,而工程測量也隨著工程建設的發展而在不同領域都有著相應的發展,因此工程測量的發展現狀是十分樂觀的,下面就對工程測量近年來發展后的發展現狀進行一個介紹與描述。
首先,工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從常規儀器向智能化儀器發展。在以前,工程測量往往使用的是常規儀器,常規儀器往往使用的是光學元件,這種元件造價較低但是精確度不高,而且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而智能化儀器,將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與光學、機械等技術結合在一起,使工程測量在提高精度的基礎上受外界的影響不再太大,而且可以提高其技術含量。比如現在逐漸被人們所熟識并且越來越實用的GPS技術來說,在以前,人們如果要獲得一個地點的信息,需要測量其經緯,還需要測量其與水平的高度差等,非常復雜。而有了GPS以后,這些過程都已經融入到測量儀里面,人們可以直接獲得所在地的坐標等一系列信息。而能夠直接獲得的原因,就是智能化儀器的作用。
其次,工程測量由單一學科向多學科綜合發展。原先的工程測量,往往是針對某一個學科,比如對一個地點進行勘測,這件事就只與地理學科相關,但是隨著地球氣候的不斷改變與惡化,如果不將一個地點的探測與其應該有的氣候相聯系,就無法讓工程測量發揮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測量中越來越重視多學科的綜合,這樣子就可以使工程測量能發揮的作用更加廣泛。比如天氣預報的系統,它也是一種工程測量,而天氣預報是一個具有實時化、數字化、自動化的綜合性平臺,這也就是工程測量的發展方向,更加具有綜合性。
再次,工程測量的范圍逐漸擴大。工程測量隨著其綜合性的發展,測量范圍也逐漸擴大。正因為工程測量與多學科聯系,因此在更多的過程中需要工程測量的參與。比如,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每個步驟都有工程測量的參與,比如規劃、設計、運營管理等。
工程測量與測繪的發展前景展望
前文對工程測量的運用范圍及其工程測繪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描述,在了解了其現狀之后自然需要對其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及其研究。下面就通過我國的高科技發展趨勢來對工程測量與測繪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接下來將從幾種高科技儀器在工程測量中可能做出的發展進行描述。
1數字化成圖技術的應用
在工程測量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成圖的繪制,這在以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室內室外工作的綜合,十分復雜,并且需要非常多的數據,總結起來也很麻煩。而數字化成圖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個問題。數字化成圖技術的技術核心就是在“數字化”這個詞,它將繁瑣的工程測量工作都簡化為數字和代碼輸入電腦。現在常用的就是掌上電腦即PDA,它可以在采集數據的同時輸入數據,然后電腦會自動處理數據并且分析數據最終輸出成圖,因此這項技術對于工程測量的簡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GIS技術的應用
GIS技術屬于一種邊緣學科,因為它是一個集多種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GIS最大的功能在于其分析功能。它可以進行空間分析,預測監控,還有輔助決策等作用。因此,比如在地質勘測中,GIS技術可以對某一處地方進行深刻地研究,可以充分了解這一處適合建哪一類建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進行某一方面的建筑可能導致的后果還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因此,GIS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我們需要在工程測量與測繪中充分利用這一技術。
3RS技術的應用
RS技術指的是遙感技術,顧名思義,遙感技術可以將工程測量的結果較快的反饋于相關系統,從而較快地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因此,遙感技術能夠提高工程測量的工作效率,也應該在工程測量中多加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