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工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生;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181-02
黨的十以來,同志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而且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化學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瘜W工業包括煉油、冶金、能源、石化、醫藥、塑料、化纖、橡膠、涂料等眾多工業,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對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瘜W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具有很強科研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因此培養大量化工類科技創新人才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任務。
一、化工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是研究化學工業及其他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轉化、物質組成和物質性狀變化的一般規律,以及相關工藝與裝備設計、操作及其優化等關鍵技術的一門工程技術學科。它以化學、物理、數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學反應工程等基礎理論為基本知識體系,以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和計算機模擬等為研究方法,通過工程應用服務于經濟與社會的各領域,尤其是資源加工、原材料制造、專用化學品生產等。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化學工程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具有較強科研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提高化工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一)加強化工類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意識是人類進行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產生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要想提高化工類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強其創新意識。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加強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尊重科W、大膽創新的思想影響學生,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地異想天開。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p>
(二)改革化工類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
化學工業是屬于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涉及化學、物理、數學、機械、電子等多門學科?;ゎ愌芯可莆杖绱她嫶蟮闹R體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對研究生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比如過去一般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被動。改革后的研究生教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對書本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再由學生講述、教師聽講并提問,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采用研究性的教學方法,將書本里的主要理論觀點、疑難問題、有爭議的學術問題、學術前沿提出來,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查閱其他文獻資料,獨立鉆研或和同學進行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欲望。
教師在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組織研究生到生產現場,利用工廠的機器設備進行實踐教學,以研究生的獨立操作和學習為主,教師的指導為輔,結合工廠生產中的實際案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ぎa品品種繁多,原料來源多種多樣,工藝流程也各不相同,而且每種產品的生產都有可能涉及不同的技術。為了克服現場生產條件的局限性,教師還可將現場教學與計算機模擬仿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將模擬結果與生產實際進行比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注重化工類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化工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創新思想也只有通過實踐才會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必須注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現場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研究生主動觀察,通過提問引導研究生積極思考,開展互動式的教學實踐。[1]教師要讓研究生在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研究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研究生提升創新能力打好基礎。
在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導師應讓研究生積極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開展科研實踐。為了激發研究生的研究熱情,導師可以讓研究生獨立負責部分課題研究內容的設計與實驗,并且注意關注學生的研究進展與及時加以點撥。在科研實踐中,導師要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想象力,鼓勵研究生提出新的理論觀點,肯定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要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首先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新意味著標新立異,需要個性的充分發展與張揚。導師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思想,讓學生大膽地設想、實踐, 并在實際科研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通過實驗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導師要給學生多一些肯定,鼓勵他們敢于挑戰,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創新。導師只有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創新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創新能力。
其次要為研究生創造合適的交流平臺。給研究生創造學術交流的條件,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多聽學術講座,使他們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表達能力。通過與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研究生可以接觸到更多更新的科研領域,這不僅能開闊研究生的視野,活躍其思維,激發其求知和創新欲望,還能培養其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對其創新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2]
再次要盡早讓研究生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調動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的主動性,使其不被動學習,不過分依賴老師,并通過對實驗設備的自由操作、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上,導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度。導師要以論文是否有創新作為評價選題價值的基本出發點,結合社會實際的需要,讓研究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論文題目,并給他們充足的時間進行創造性思考,從而讓學生通過自由、創新的選題,將創新思維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始終。[3]
(五)提高化工類研究生導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
導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導師具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術和強烈的創新意R。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導師要加大知識的儲備量,加快知識的更新,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學科最新的技術、方法和工藝,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4]名師出高徒,導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才有可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當然,導師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更要注重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導師自身要敢于創新。一方面,導師強烈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導師應對學生研究方案的創新性提出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導師掌握本課題最新的研究動態,也要求導師自身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有很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導師,肯定會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敢于創新,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會認真對待或給予解答或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對于學生提出的新觀點也會尊重,還有可能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三、結束語
化學工業將隨著分子設計、催化、激光和化學仿生等方面的重大技術突破而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既是化工類研究生的重要機遇,也使他們面臨嚴峻的挑戰。高校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任重而道遠?;ゎ愒盒V挥性鰪娧芯可膭撔乱庾R,改革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并不斷提高研究生導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才有可能有效提高化工類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化工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曉桂,高波.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與策略[J]. 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0(4):70-73.
[2] 劉同娟,馬向國.面向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50-151.
【關鍵詞】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 文控管理 事前 事中 事后
文控管理工作是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核心環節。按照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情況,可把文控管理工作階段劃分為事前文控管理、事中文控管理以及事后文控管理這三個階段。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的各環節階段中,文控管理呈現出了多種特征及工作方法。
1 文控概念
首先是文件信息控制,簡稱為文控,指的是按照規范的項目文件控制程序,在項目實際使用時通過先進的方法與手段,有效管控項目文件的過程;其次是文控管理過程;對項目文件控制工作予以規范,構建完善、可控與可追溯的文件管理體系與方式。認真全面管理文件、流轉、審批、版次、分發、移交、歸檔、利用環節階段,加強控制好文件的流轉狀態,確保文件整體運行過程都有詳細的記錄,都可追溯,項目竣工后能自行做到移交歸檔,促進文檔一體化管理目標。
2 加強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文控管理各環節
2.1 事前文控管理
應構建完善可行的文件控制管理體系,其中涵蓋了詳細的文控管理項目策劃、健全的規章制度、有序的項目運作流程以及切實可行的項目文控管理系統,主要目的在于保證項目運行過程中的流暢度與精確度。因此,在文控管理前期中,其對項目發揮著策劃與統籌的作用,可以明顯的看出對項目有極強的“塑造力”。
石油工程 EPC總承包項目中有專門的文控管理部門,它作為項目文控管理的核心部門,必須具備一定的權力,將文件控制管理貫穿于項目的各部門中,把文件的分類編號、格式、用印、存檔、傳遞等各環節工作綜合納入到文件控制部門進行管理。文控管理部門在文控管理前期工作中,應切實做好下列幾項內容。
2.1.1劃分崗位責任,強化檔案管理意識
EPC總承包項目實際管理時,應明確崗位職責,各部門嚴格根據崗位職責進行分工,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另外,在項目籌備過程中,應培養全員良好的文控管理意識及正確的檔案資料觀念,推廣有關規范。并且,應認真劃分分包單位的文控管理權限,配備責任感強的專業人員進行統一管理。
2.1.2構建文件控制工作流程
項目文件管理屬于系統性的過程,涵蓋了文件處理、文件報批、文件借閱、文件保管、文件控制以及文件銷毀等環節。所以,EPC總承包項目前期中必須構建規范的文件控制管理流程。該流程主要由項目經理批準,項目文控或者項目文控部門是項目來往文件及資料等信息的歸口管理人員與部門,應加強項目文件輸入、輸出接口管理工作。項目部和業主間的文件往來必須根據文件控制管理具體流程來,以確保項目信息精確傳達。
2.1.3強化培訓,增強文控管理水平
EPC總承包項目具有較大的項目量,建設單位眾多,質量水平各異,并且,大部分分包商未配備專業的文控工作者,專業水平低下,經常造成內容不正確、資料缺乏完整性等諸多問題的發生。所以,應加強分包單位文控人員培訓力度,及時掌握國家與行業標準,熟知有關法規制度與材料整理的要求。培訓時,由專業的文控培訓者構建文件材料樣板予以正確的示范,確保被培訓者今后的工作適應于文檔整理及操作規范要求,從而實現文控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
2.2 事中文控管理
2.2.1加強交流
EPC項目文控管理者應積極和業主、監理、分包單位文控管理者溝通交流,認真分類、整理、記錄及歸檔來往文件、傳真與電子郵件。并且,EPC項目文控管理者還應和相關技術者交流,以獲得技術者對檔案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支持。發現信息內容不相同時,應及時和技術者聯系,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實際交流時,文控管理者要學習項目管理、施工、系統及操作方面的知識,了解項目具有的階段性特征、難度,切實做好文控管理工作,防止問題發生。
2.2.2故障制度的構建
根據國家與行業標準,構建高效的文件檔案管理制度,確保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具體應制定《項目檔案管理制度》、《項目技術文件管理制度》等。
2.2.3具體劃分,嚴格處理
應加強日常性與定期性管理,以實現檔案資料管理的系統性和細致性;另外,文控管理者對于發現的問題應逐一進行記錄,并采用通知單的形式下發,要求分包單位及時予以相應的整改,明確具體的整改時間和整改方案。復核過程中,如有整改不合格的分包單位應進行批評或予以相應的經濟處罰。
2.3 事后文控管理
(1)項目完工前,EPC總承包項目負責單位要做好資料準備工作,科學編制、分工清晰、全面落實責任,建立項目完工資料管理小組,項目主要負責人統一把控,項目主要工作者參與協作,采取完善的項目完工階段的資料整理措施,按照《項目文檔管理規定》等制度要求,確立項目文檔的具體格式與內容。
(2)在確立流程與責任后,EPC總承包項目文控管理部門應綜合收集各單位與各部門的工程完工資料,并保證資料的實效性。然后,文控管理部門再做資料匯總、合卷以及編冊工作。完成編冊后,應反復檢查與核對,達標后將資料上交到上級部門。
3 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由于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的文控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配置嚴密性、要求高的特點,所以,應構建文控管理機構與檢查監督機制,以全面發揮文控管理的優勢作用;另外,文控管理人員應根據項目條件、項目周期的變化,對自身工作方法予以整改,探尋高效的文控管理模式,增強工作水平,從而促進EPC總承包項目有序前進。
參考文獻
[1] 喬靖杰.分析石油工程高端市場EPC總承包管理[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8)
[2] 田峰.EPC工程總承包中的財務管理[J].金融經濟,2011,(12)
[3] 邵化梅.總承包項目文控管理初探[J].電力勘測設計,2010,(04)
[4] 黃新.對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的一些體會[J].中華建設,2008,(06)
[5] 王立明.淺談EPC模式下的水電項目質量控制[A].質量――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中國質量學術與創新論壇論文集(上)[C].2010
關鍵詞:科技新星計劃 交叉學科 現狀 問題
一、交叉學科資助現狀
1.設立的背景與目的
作為新星計劃的一項重要探索和創新,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啟動實施有其客觀性。新星計劃是一項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宗旨是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專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選拔、培養、服務和使用的“全過程”管理模式,特別是針對入選人員的培養和服務,除對入選新星自己選擇的各種學習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進行資助外,新星計劃還定期組織專門面向科技新星的培訓交流活動,例如科技新星交流大會(每年春冬兩次)、英語技能培訓班、學術沙龍、實地參觀考查等,供新星自愿選擇參加。此外,新星計劃還通過建設“北京科技創新論壇”和“科技新星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促進新星間的溝通交流。長期的溝通和交流,入選新星們不斷進行著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僅增加了自身學科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水平,也逐步有了跨學科、跨領域合作的強烈愿望,并自發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鼓勵科研創新,促進交流合作,市科委于2012年正式啟動實施交叉學科合作項目,對具有明顯創新性和應用前景、符合首都重點發展方向的項目進行資助。
2.組織管理方式及演變
(1)組織管理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處是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主管部門,在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的協助下,具體負責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其中,北京市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負責協助項目的申報、選拔、考核評價、驗收、信息管理工作。
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組織管理與一般的項目管理方式并無太大差別,分為項目申報、項目評審、項目開展、項目驗收及后續管理等流程。同時因是合作項目,要求合作雙方在項目立項前自主簽署“合作雙方科研合作意向書”,明確雙方任務分工與責任、經費分配、成果分配、協議的生效變更與解除條件等方面內容。
(2)項目申報
市科委人教處每年根據工作具體安排,擇機申報通知,并下發至歷年入選單位負責人手中,由單位負責通知有申報意愿的新星自行組織申報。申報通知規定了資助的具體要求,歷年申報要求大致相近,略有微調。
資助對象范圍:交叉學科合作項目是新星計劃的一項延伸工作,因此申請交叉學科合作課題要求申報人和合作人應為歷年新星計劃入選人員。 資助年限及額度:自實施至今,交叉學科合作項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統一規定資助年限為一年,經費10萬元左右,允許申報人和合作人所在單位進行經費匹配。
資助課題要求:交叉學科合作項目設立的根本目的是“體現創新、強調應用”,因此實施以來,對申報項目的要求一直是“應屬自然科學領域,為不同領域或學科的合作研究項目,成果應具有明顯創新性和應用前景”。
但在課題符合方向方面,一直都有微小變化,但總體要求體現“符合首都階段發展特征和要求”的特點。同時,歷年均要求“項目申報人與合作人均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究合作條件和基礎,各自有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的團隊?!?/p>
資助原則:優先資助原則,作為一項競爭性課題研究項目,交叉學科合作優先資助體現設置目的的優秀項目。歷年的申報通知雖整體體現“綜合素質高、創新性強、應用前景好”的原則,但仍有細微差別。
項目評審:申報結束后,進行項目評審工作。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評審最初采取兩段式評審方式,即先由科委專業處室評審項目是否符合北京市及科委重點發展方向,再組織專家會議評審,對項目本身進行評價,最后選出優秀項目進行資助。2015年的評審,取消了專業處室評審,直接進行專家會議評審。
項目結題: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的結題與一般的科研項目結題并無二致,采取“項目組答辯+專家提問”的驗收方式。但是在選擇結題評審專家的構成方面存在反復,“領域專家+處室專家”的最初構成形式并沒有完全得到貫徹。
后續管理:根據結題時專家意見,擇優將項目進行推廣,主要是面向科委各個專業處室。
3.實施情況
截至2015年,市科委共接受交叉合作項目申報225項,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00萬元,資助入選項目40項。具體如下:
(1)申報項目概況
申報項目數量情況:2012年度,共接受申報項目99項;2013年申報項目為56項,2014年這一數字為45項,至2015年度,申報項目僅為25項。呈逐年遞減態勢。
涉及單位情況:從歷年的申報情況來看,事業單位是申報的主體,每年的申報都占據75%以上的份額,在2015年度甚至達到94%的比例,相比較而言企業的申報量很少,并且多數企業作為合作方進行申報。事業單位之間的合作項目也是全部申報項目的主體。從歷年申報的數據來看,事業單位間的合作占據75%及以上的比例,企業和事業單位、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占比很小。
申報人員情況:從申報人員入選年度來看,主要為02年以后的新星之間的合作,老星帶新星情況不普遍。從歷年申報的人員來看,申報雙方均為2002年前的入選新星的共有24人,占總人數的比重僅為5.3%,單方為2002年以前的新星有8人,占總人數的比重僅為1.7%,大部分為2002年以后入選新星之間的合作。
從申報雙方入選時間跨度來看,合作雙方入選年度跨度超過3年的,有37項,占總申報數的16.4%,入選年度跨度小于3年的,有188項,占總數的83.6%。可以看出,合作雙方時間跨度較為集中,多數合作是相鄰3年以內的合作,同齡人之間的合作占據主導。
從申報人員結題情況分析,四年中,已結題的人數比例為50.2%,其中申報人結題占申報人所有人數的比例為55.6%,其中從2015年要求申報人全部結題。
申報領域情況:從歷年申報情況來看,交叉學科合作項目涉及學科多,按照首都重點發展領域,主要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含中藥)、材料、農業、環境工程、化工、光機電一體化、醫療衛生(含中醫)、建筑設計與工程、城市建設與安全等領域,主要為二級學科之間的合作,但一半左右的申報項目多為相近或同領域間的合作,這樣的現象也涉及到對于交叉學科合作的標準設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具體來看,醫療衛生領域間或與其他領域間的合作較多,其次是電子信息、農業、材料和先進制造領域。
(2)入選項目概況
截至目前,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00萬元,資助入選項目40項。
入選項目數量情況:交叉學科合作項目,目前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每年的資助規模為10項。
入選單位情況:入選項目共涉及44家單位。其中涉及企業5家,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有2個項目入選,其余企業單位均為1次。涉及事業單位39家,醫療機構共涉及17家單位,其中項目相對集中在總醫院、宣武醫院、天壇醫院、友誼醫院、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機構中。高校共涉及12單位,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入選項目較多,分別為4項和3項。院所共涉及10家單位、中科院、軍科院系統入選項目較多。
入選年份情況:絕大多數入選者為2002年以后入選新星計劃的。入選雙方均為2002年前的入選新星的僅有1項,占總入選數的3.3%,單方為2002年以前的新星有3項,占總入選數的10%,剩余26個項目均是2002年以后入選新星之間的合作。
與申報項目情況一致,超過80%的項目的合作雙方入選新星計劃年度跨度小于3年。特別值得一提,2014年入選項目“乳腺組織和血液中PGRMC1檢測方法及與雌孕激素相關乳腺癌風險預測的研究”,為兩位1995年入選新星合作申請。
入選學科情況:從歷年入選項目的研究領域來看,學科范圍廣,跨度較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含中藥)、材料、農業、化工、光機電一體化、醫療衛生、城市建設與安全等領域均有涉及。
具體分析看,醫療衛生(含中醫)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較多,有14項。其次是電子信息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8項。材料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8項,制造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5項,農業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3項,城市建設與安全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2項,環境工程領域與其它領域之間的合作,有1項。
除“高速鐵路異構無線通信網絡自優化研究”(信息領域交叉)、“重組胸腺素b4滴眼液劑型研究”(生物醫藥領域交叉)、“血清miRNA標志物的鑒定及其在胃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醫學領域)3項為相同或相近領域間的交叉之外,其余入選項目之間的交叉跨度較廣,體現了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的設置目的。
(3)實施效果
目前,交叉學科課題資助項目已結題30項。本報告分析了交叉學科資助項目的實施效果,包含成果的實際產出,如研究報告、專利、論文等;研究成果的后續資助,如依托交叉資助項目新申報課題;個人成長方面,如晉升、社會兼職、培養人才等;以及成果本身的推廣,如媒體報道、同行交流、應用示范、商業轉化等方面。
成果產出情況:交叉學科課題資助目前的周期為1年。根據對結題項目的統計,在資助期,幾乎所有項目都發表過學術論文,平均1.75篇(其中74.8%的人發表過SCI/EI論文,平均0.74篇);49.3%的項目申請過專利,平均1.3件;47%的人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人均0.9次。
成果的后續資助情況:依托交叉學科課題資助,后續又申報過相關的科研項目平均為1.43項。與此同時,超過70%的研究項目,后續都有持續研究的計劃。
入選人的個人成長情況:一些入選者在項目執行期間也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學術任職,平均來看,約有40%左右的入選者獲得了新的不同層次的社會任職。
成果推廣情況:實際調研發現,交叉學科合作項目進行成果轉化的案例較少。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科委沒有后續支持計劃,也未積極促進較好的成果向科委專業處室推薦;二是,入選者本身也缺乏一定的成果轉化能力和經驗,同時成果本身多數處于預探索階段,成果持續跟進的成功案例很少。
但也有部分項目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成果推廣效益。例如2014年入選課題《基于TD-LTE移動通信網絡的居家養老健康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在2015年3月兩會期間,央視專題采訪報道,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經濟頻道、新聞頻道兩會特別報道,創兩會期間收視率新高)。同時,在中國通信網、CTI論壇大唐電信集團官網、大唐移動官網等網絡媒體也持續報道,另外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多次合作交流。同時,該課題進行了初步的應用示范,提供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一站式診療、用藥指導、健康監護、康復指導、健康咨詢、心理干預等醫療性健康服務,以及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非醫療性的健康相關服務。
二、未來發展對策建議
從實施情況來看,交叉學科課題資助在新星群體里引起了廣泛關注,新星們對此項目比較推崇,認為項目的推出十分有必要。但是實際實施效果卻差強人意,我們認為,結合目前實際,應該在如下方面進行改進。
1.項目定位
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的項目定位應作出如下調整:一是,預探索研究項目與有一定應用前景的項目,均應納入資助范圍。具體應資助如下兩類項目:具有重要意義的交叉領域新科學發現或新方法,需要盡快明確轉化與應用可行性的項目;緊密結合北京市科技發展需求,以各類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為目標的預探索項目。二是,交叉學科應旨在鼓勵、引導、組織不同學科背景的新星計劃入選人員進行合作。合作雙方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研究領域應存在一定差異。
2.項目評價
在評價方式、評價指標上做出如下設置:一是,評價指標。交叉學科資助項目的評價指標應處處體現交叉性。一級指標設置為:項目研究意義是否合理可行、研究者本身是否具備完成項目指標的素質、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學、研究的創新性是否具備、科研環境是否完備充足。二級三級指標應根據實際再具體確定。二是,評審方式。采取互動式評審。評審專家直接向申請者提出問題,在與申請者問答的過程中,評審專家進一步向申請者提出自己的意見。申請者可以對評審專家的意見予以回應,或對申請進行修改以完善其項目申請。最終由評審專家對修改后的申請作出評審意見供資助部門參考。三是,評審專家組成。由多學科多領域專家組成,注重專家領域的覆蓋性。專家無人數限制,目的是充分涵蓋申報者所涉及的學科、領域、方向,并在評審中注重交流和探討。
3.項目管理
一是,資助對象。僅要求歷年入選新星計劃人員即可,不對是否結題作出要求。二是,資助年限及額度。資助額度和年限應該適當增加,結合具體項目研究目標動態決定。三是,研究成果形式。不對研究成果的提供形式進行定性和定量限制。僅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入選的資助項目的研究指標進行考核。四是,后續資助形式。對于結題后的交叉學科資助項目,市科委開展評選,對優秀的課題成果頒發榮譽證書,并根據專家意見,推薦北京市科委相關處室給予進一步資助。
參考文獻:
[1]陳長杰.試論交叉學科的組織與管理[EB/OL].http:///ReadNews.asp?NewsID=565,2014.
[2]王續琨.交叉科學結構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204-213.
[3]劉仲林.交叉學科分類模式與管理沉思[J].科學學研究,2003(06).
[4]龔軼,王崢.交叉學科及其研究資助的五個關鍵問題[J].科學學研究,2015.
【關鍵詞】 群眾文化 現狀 建議
總書記在十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強調三個貼近,即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貼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和源泉,也指明了群眾文化這一文化形態的重要性。以下就河南省林州市群眾文化發展狀況作出分析。
一、基本情況
林州是紅旗渠的故鄉,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二十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80年展建筑業、9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工商業為標志,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激勵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促進了林州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長足發展。林州已逐步發展成為建筑之鄉、旅游勝地和投資創業的熱土。以快速發展的經濟為強大后盾,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休閑時間增多,群眾文化在普及度和參與度上亦明顯提升,表現如下。
一是自發性增強,以“片區”形式帶動整體。在城區和農村的廣場,越來越多的群眾舞蹈隊,秧歌隊和合唱團出現,并定期排練,參與人群從老年中年到青年少年都有涵蓋,配以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形成一道亮麗的“廣場文化色彩”;此外,群眾帶頭自發創作編排《村長的西裝》等文藝節目20余個。政府文化部門也正是看到群眾這一高漲的熱情和越加廣泛的活動范圍,給予其大力支持,以2008年為例,由市委宣傳部、文化局聯合主辦的“歡樂中原”廣場文化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二是形式多樣性增強,體系化逐漸形成。近年,市文化部門加大群眾文化發展力度,多次牽頭組織戲曲、圖書、電影“三下鄉”活動,把黨的方針政策、黨的溫暖、黨的關懷送到人民群眾中去,進一步拉近了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關系。市文化部門堅持從娃娃抓起,與教育結合的原則,舉辦了由文化館、林州書畫協會主辦的林州市國家級、省級兩級會員書畫展和由文化館組織的“萬家?!北賰簳嬞?,充分展示了我市書法藝術水平。此外圖書館新建公路局、氣象局、城建局等3個送書網點,新購圖書8000冊,新發展市直十小和亞林學校2個校園圖書室;初步確定了每個鄉鎮3-4個村的文化大院扶持建設對象;采取免費閱覽、圖書流動服務、送書上門、開展讀者活動等措施,擴大讀者隊伍。
三是交流與學習增強,面向優秀學先進。在市、區一級有藝術館、文化宮、青少年宮,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等群眾文化機構,正是這樣一支有組織有活力的人才隊伍,讓城區和農村的群眾文化搭建起了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在城區,林州市劇院積極引進演出團體來林演出,2008年上半年各種演出宣傳共計200余場次,并組織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觀看學習。電影公司也深入到農村、社區、學校、廠礦,放映電影160余場,廣場公益性放映30場,既促進交流,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存在問題
近些年,人民群眾的大力參與和市政府有關文化部門的大力推動都使得林州市的群眾文化發展有了矚目的成績,但同時,在發展形式和思路上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城區和農村尚存在較明顯的差距。2002年,林州市下轄17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546個行政村、25個居民委員會,97.75萬口人。農村區域廣大,農業人口眾多的狀況使得農村地區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活動形式和范圍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很多下轄村莊的群眾,活動場地和設備明顯缺乏;此外,圖書館,文化宮等的建設也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滿足不了文化發展多樣性的需求。
二是文化建設隊伍人才缺失。推動文化發展的核心源泉是人才,尤其是群眾文化,需要有組織地引導才能實現可持續性。但目前遇到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群眾文化人才結構失調。以年齡因素來說,市區和鄉鎮很多負責文化建設的部門都是工作長達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在推動,新生力量嚴重缺乏,文化的新鮮血液注入不夠,工作積極性欠缺。二是群眾文化干部流失。目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工作人員待遇水平不高,難以用事業留住人才,也難以保證干部在個人素質和文化修養方面能無后顧之憂,做到提升自我。
三是文化自主創造力不足。群眾文化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喜聞樂見”和“生活化”的特點,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但人才的不足和缺乏專業引導,一定程度上導致創造力的缺乏。以上文中提到的廣場文化為例,參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絕大多數時候是重復活動為主,而書法,閱讀等只是在少部分人中惠及,就長遠來看,難免出現單調和失衡的可能。
三、幾點建議
群眾文化建設是推動整體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針對上述幾個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加大文化建設支持力度。政府文化部門是群眾文化發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推手”,尤其在文化設施和環境的改進方面,政府應提高打造軟實力的意識,與推動農村城鎮化的步子相結合,不斷完善農村和偏遠山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發展群眾文化的宣傳工作,為老百姓休閑娛樂提供好硬件。近期,市政府新規劃出位于陵陽鎮的洹河公園,在布局上,公園北部為市政廣場,整體設計莊重大氣,景觀樹陣、標志雕塑等點綴其間,增添幾分幽雅,南部規劃為休閑公園,依水茶樓、游樂園、休閑長廊等將為居民提供良好休閑娛樂場所。更多這樣設施的完成將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進一步抓好文化隊伍建設。一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努力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待遇,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提高隊伍素質,要堅持“真材實學帶好頭”,通過定期培訓,到省級優秀文化建設城市學習和引進外部優秀人才等方式,提高現有水平,打造一支高質量,高水準的文化骨干隊伍。
三是多樣并進,增強文化的創造力與特色。除了廣場秧歌,合唱與舞蹈外,太極拳,繪畫,攝影都是豐富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源于生活,群眾文化更是如此。要廣泛招賢納士,為有特長有想法的群眾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帶頭創新。2007年,由市文化局牽頭,召集人才自行創作編排的大型現代豫劇《好人許東倉》于10月29日在林州劇院向安陽市及本市領導匯報演出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實現群眾文化多樣性與可持續性的良好開端。此外,可立足于紅旗渠精神這一林州人民的精神源泉,將群眾文化發展與弘揚地區精神相結合,采取電視劇,詩歌等形式,把偉大的紅旗渠精神通過更多的群眾傳遞展現出來,實現提高精神面貌與強健體魄,休閑娛樂兩不誤。
百萬兒女愛太行,群眾文化興林州。紅旗渠故鄉的兒女會以更加昂揚的面貌,更加飽滿的熱情發展群眾文化,建設更加富強優美,活力四射的新林州!
參考文獻:
[1] 馮夢琳,對群眾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常見問題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路選萍.新時期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3] 王春杰.努力推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J].中國經濟快訊,2002年31期.
[4] 譚玉岐.都市城區群眾文化長效發展新論[A].不老的長江――第二屆長江沿岸城市群眾文化發展論壇論文選[C].2001年.
[5] 呂殿增.基層群眾文化干部隊伍的建設之我見[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XX年在上級黨政的領導下,全體師生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勝利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驗收,獲得第八屆省級文明學校光榮稱號,辦學規模突破XX人的歷史新高,實現了兩個文明建設互動發展的良好辦學格局。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師生,努力提升教職工的整體素質,積極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全面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這不僅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思想保證,也是確保學校辦學目標實現的客觀要求。為此,學校始終把加強師生的思想建設作為學校首要工作常抓不懈。 1、系統地組織師生開展政治理論的學習。一年來,學校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政治學習內容,通過每周二教職工學習日、業余黨團校、班團活動、宣傳欄、黑板報等學習陣地,采取通讀原文學習、集中輔導、小組討論、個人心得等各種形式,系統地組織師生開展十六大報告、十屆人大報告、《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典范—谷文昌》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專題學習活動。 2、堅持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學用相長,以科學理論加強自身修養,指導工作實踐。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通過教代會、教工座談會、班主任研討會、“三個工作”會、中層以上干部研討會等形式,研討學校改革發展重大問題,進一步把教職工思想凝聚到促進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上,有效地激發和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改革,不斷構建適應學校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已建立一整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為學校的各項管理提供了保證。但是,隨著教育辦學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原有的管理體制難以適應改革形勢的要求,必須不斷創新學校管理機制,為此,學校進行了內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1、學校組織了中層以上干部和教職工討論修改教師、實驗人員、行政后勤人員的考核評估標準及行政后勤人員考核津貼發放方案;按照責任、職責、取酬三者相統一的原則,調整了教師課時津貼標準,確定了行政后勤工作人員崗位考核津貼系數,進一步規范了教職工考核制度和學校內部分配制度。 2、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制定了《某衛生學校學分制管理條例》、《某衛生學校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某衛生學校學分制綜合活動學分評定細則》,并在XX級助產班進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在XX年全面實行學分制。 3、按照崗位管理的原則,重抓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規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強校務民主管理,完善校務民主監督機制。一是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召開了校教代會。組織教代會代表討論審議通過了《學校工作報告》、《學校工會工作報告》、《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報告》、《校務公開工作報告》,討論了《學校內部分配方案》、《教學及實驗技術人員履職量化考核辦法》、《行政后勤人員履職量化考核辦法》、《關于論文撰寫的有關規定》、《關于學科分婁的規定》,發揮教職工參政議政和民主管理監督校務的作用。二是認真落實校務公示制度,通過校務公示、校情通報會、座談會、下發文件等有效形式,及時將校情校務向師生公示,接受教職工的監督,較好地發揮了校務民主管理職能。 三、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管與監督,重抓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遵循教學規律,規范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教與學的結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學校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秩序與質量的管理和監督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1、嚴格教學管理,狠抓教學工作的落實。一是認真做好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的安排、授課教師的確定、考試的實施、成績的統計分析等日常教務工作。二是學校要成立教學督查小組,制定了工作職責,加強了對教師教案撰寫、教學日志、課堂考勤、課堂教學、教學進度、考試輔導、試卷分折等教學常規工作的督查,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秩序,確保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三是較好地發揮了教研組組織教育教研活動的職能作用,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證教學工作的落實。 2、加強了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根據生源文化基礎低,接受能力差,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方法的研究,以尋求適應生源狀況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確保了教學工作能真正圍繞大綱的要求,突出重點,講透基礎,幫助學生理清教材主線,歸納重點內容文 秘 家 園,引導學生領會知識要點,啟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使教學質量得到鞏固和提升。 3、抓好實驗室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一是對化學實驗室進行了改造。二是對實驗樓的窗戶進行了更換。三是教研組安裝了空調,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和實驗條件。 4、加強了實習基地建設。一是召開醫學教育座談會,就如何針對臨床實習出現的新情況以及新專業實習安排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統一了落實臨床實習工作的思想認識,保證了實習計劃的落實。二是加強了學校與教學醫院的聯系,先后共派出50人次到各教學醫院,與教學醫院溝通、了解實習生在醫院的實習表現,召開實習生座談會,有針對性地加強實習生的管理,確保了實習隊伍的穩定,促進了實習工作的開展。二是加強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隨著學校新專業的不斷開辦,外聘老師不斷增多,為穩定外聘老師隊伍,學校加強與外聘老師單位的聯系,進一步地理順了學校與外聘老師單位的關系,取得相關單位領導對我校辦學的支持,以保證外聘老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5、加強醫學教育研究,推動學術活動的開展。一是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分醫學基礎、醫學臨床、文化基礎三大教學模塊,選定研究課題,開展了課題研究,帶動教研學術活動的開展。二是認真抓好教職工的繼續教育工作。積極舉辦學術講座,開展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學術團體舉辦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新教師知識。三是加強論文撰寫的管理,進一步規范論文的評審、推薦工作。共2頁,當前第1頁1
全年教職工共撰寫論文53篇?上的育人環境。三是加強班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風建設,協助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和后進生的幫教轉化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班風、學風、校風建設。 3、較好地發揮生管組管理學生的作用。一是加強了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重點加強了學生遵守校紀、愛護公物、節約水電、保護環境、衛生保潔、兩操、夜間就寢等行為規范的管理。二是加強了課外時間的學生管理,及時處理學生中發生的突發問題。三是積極發揮學生督導隊的督導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四是加強學生督導隊的自身建設,著重加強了督導隊班干部和新督導隊員的培養教育,有力地促進了督導隊建設。 4、積極發揮班主任管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班主任能正確處理好學校利益、班級利益和學生利益的關系,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把教育、引導、說理、解惑、關心、愛護等工作落實到學生的教育中,較好地發揮了班主任應有的作用。 5、較好地發揮教工教書育人作用。全體教職工能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主動參與學生管理工作,自覺地把學生管理貫穿到教書和服務工作中去。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值班工作,認真履行學生早讀和晚自修的督導職責和考勤工作,做到在學習上要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在思想上要鼓勵學生上進,在品德培養上要引導學生自尊自愛,在生活上要給予關心幫助,對不良行為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批評教育,真正用一顆教育工作者的愛心去培養學生健康成長。 五、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有效地做好招生及就業指導工作。 1、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以赴做好中職招生工作。一是組織教師分21個組,前往各縣市、區主要鄉鎮開展招生宣傳和咨詢,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大招生宣傳的力度,通過新聞媒體、招生簡章等形式擴大招生宣傳,讓更多的考生了解衛校,報考衛校。三是采取全員性、多渠道、分階段的招生辦法,確保招生任務的基本完成,共完成了582名中職招生和22名高升本護理專業遠程教育的招生。2、調整思路,做好新形勢下就業指導工作。一是加強了就業形勢及政策的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自覺服從改革大局,積極尋找自己的位置。二是指導學生填寫就業推薦表,培養學生自我宣傳,自我推薦的能力。三是建立畢業生檔案和招聘信息資料庫,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四是做好畢業生升高職的宣傳、報名、資料征訂和考試的組織、服務工作。 六、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加強省級文明學校的內涵建設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體師生,引導師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師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師生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有力推進“三德”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1、積極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再學習再實踐活動。一是通過開展公民道德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撰寫學習心得,深化《綱要》的學習,使全體師生加深對“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內涵的理解。二是通過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使全體師生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自覺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在從事社會工作中,自覺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
獻社會;在家庭生活中自覺做到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促進師生“三德”建設。 2、重抓德育建設,深化德育教育內涵。一是以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某市公德館為依托,以報告會、演講賽為載體,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二是以三月學雷鋒月活動為契機,組織師生立足校園,開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勤學苦練、遵紀守法、扶貧助學、奉獻愛心活動;面向社區,開展關愛社會、助人為樂、上街義診、無償獻血活動。三是開展“德為醫之本,無德不為醫”的醫德教育。促進醫德醫風建設。四是開展文明細胞創建評比活動。激勵師生爭創文明處室、文明教研組、文明班級、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樓院、文明教師、文明學生及十星級文明家庭的熱情,進一步推進省級文明學校建設水平。 3、抓好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確保校園內部安全。一是加強了校園內部安全的檢查與防患。嚴格門衛制度,嚴把外校人員進出校園關,確保學校治安安全。二是嚴格消防制度,認真查處亂拉電線、亂用電器,亂用明火,適時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切實做好“防火、防爆、防盜”工作,保證了學校消防安全。三是加強對學生防傷害、防群傷、自我防患及消防意識的教育,保證了師生的人身安全。 5、認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確保師生身體健康。一是認真抓好非典型肝炎的防治,堅持晨檢制度、嚴格控制人員外出、定期消毒檢查,加強校園衛生整治,做好衛生常識、防病治病等健康教育,杜絕了傳染病的發生;二是認真做好學生的門診就醫工作和定期體檢工作;三是嚴把食品衛生監督,杜絕食物中毒。 6、認真做好計劃生育和老干部工作。一是加強了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晚婚晚育常識的宣傳教育。二是抓好育齡婦女的查環查孕,杜絕政策外懷孕。三是加強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定期檢查流動人口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杜絕使用無證人員,確保流動人口計生安全。四是積極做好離退休教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定期召開離退休人員座談會,通報學校的情況,傾聽他們對學校建設意見;適時組織老同志開展節日活動;關心老同志身體和生活,及時做好慰問工作。 7、做好增收節支,改善教職工的生活福利。一是根據上級有關政策,積極做好增收節支工作,提高學校經濟總量。二是根據經費收入情況和有關政策,調整課時津貼,提高教職工生活福利,增加教職工的收入,改善教職工的生活。三是對實驗樓窗戶和化學實驗室進行改造,給教研組配置了空調,改善了教師工作條件。
[關鍵詞]現代社會;信息檢索技術;發展;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3―0032―03
引言
現代社會,全球信息化的風起云涌席卷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隨著計算機、數字技術及網絡技術在信息領域的廣泛應用,各利,文獻信息的電子化、數字化給傳統的信息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信息檢索技術在現代社會尤其是教育領域得到飛速發展與廣泛應用。
一 基本概念
1 信息
信息就是經過加工后的數據,它對接受者的決策或行為有現實或潛在的價值。通俗地講,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廣義地說,信息就是消息。
2 信息檢索
信息檢索是目前熱門的一個領域,其歷史由來已久。早期,在圖書館領域。就有文獻檢索,后來,隨著計算機的出現,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便出現了現在的信息檢索。信息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就是對信息項進行表示、存貯、組織和存取的一種技術?,F代信息檢索是指信息用戶在存在信息需求時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信息檢索能力上,信息意識強,信息獲取的能力就強。
3 信息檢索技術
信息檢索技術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檢索系統,如聯機數據庫、光盤數據庫或網絡數據庫檢索有關信息而采用的相關技術,主要有布爾檢索、詞位檢索、截詞檢索和限制檢索。信息檢索技術能根據用戶的查詢返回合適的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過載的問題。
二 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
人類對信息進行有意識的組織活動早在4000年前就開始了,其方式就是圖書目錄的編制,使特定的信息能夠以結構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后來發展的索引(Index)則更進一步加速了信息的快速存取,人們通過索引可以從一個概念或一組詞出發,找到其他與之相關聯的信息。索引作為信息組織的手段之一,多年來都是以手工方式產生的,一般是南編制人員憑借其知識和經驗進行設計而形成的結構性的分類,這樣產生的索引為人們的信息檢索提供了方便,但也難免有分類上的局限性。另外,大型索引很難憑人力編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型索引的編制成為可能,索引技術的發展也為快速的信息檢索提供了前提條件。
目前,信息檢索已經發展到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階段。信息檢索的對象從相對封閉、穩定一致、由獨立數據庫集中管理的信息內容擴展到開放、動態、更新快、分布廣泛、管理松散的Web內容;信息檢索的用戶也由原來的情報專業人員擴展到包括商務人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各專業人士等在內的普通大眾,他們對信息檢索從結果到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多樣化的要求。適應網絡化、智能化以及個性化的需要是目前信息檢索技術發展的新趨勢。互聯網規模的急劇增大以及存儲系統規模的日益增加推動了現有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
以下是當今比較熱門的幾種信息檢索技術:
1 智能檢索或知識檢索
傳統的全文檢索技術基于關鍵詞匹配進行檢索,往往存在查不全、查不準、檢索質量不高的現象,特別是在網絡信息時代,利用關鍵詞匹配很難滿足人們的檢索要求。智能檢索利用分詞詞典、同義詞典,同音詞典等改善檢索效果,比如用戶查詢“計算機”,則與“電腦”相關的信息也能檢索出來;進一步還可在知識層面或者概念層面上輔助查詢,通過主題詞典、上下位詞典、相關同級詞典,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或概念網絡,給予用戶智能知識提示,最終幫助用戶獲得最佳的檢索效果。另外,智能檢索還包括歧義信息和檢索處理。
2 知識挖掘
目前主要指文本挖掘技術的發展,目的是幫助人們更好的發現、組織、表示信息、提取知識,以滿足信息檢索的高層次需要。知識挖掘包括摘要、分類(聚類)和相似性檢索等方面。
自動摘要就是利用計算機自動地從原始文獻中提取文摘。在信息檢索中,自動摘要有助于用戶快速評價檢索結果的相關程度;在信息服務中,自動摘要有助于多種形式的內容分發,如發往PDA、手機等。相似性檢索技術基于文檔內容特征檢索與其相似或相關的文檔,是實現用戶個性化相關反饋的基礎,也可用于去重分析。自動分類可基于統計或規則,經過機器學習形成預定義分類樹,再根據文檔的內容特征將其歸類:自動聚類則是根據文檔內容的相關程度進行分組歸并。
3 異構信息整合檢索和全息檢索
在信息檢索分布化和網絡化的趨勢下,信息檢索系統的開放性和集成性要求越來越高,需要能夠檢索和整合不同來源和結構的信息。這是異構信息檢索技術發展的基點,包括支持各種格式化文件,如TEXT、HTML、XML、RTF、MS Office、PDF、PS2/PS、MARC、IS02709等處理和檢索,支持多語種信息的檢索,支持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及非結構化數據的統一處理和關系數據庫檢索的無縫集成以及其他開放檢索接口的集成等。所謂“全息檢索”就是支持一切格式和方式的檢索,從目前實踐來講,發展到異構信息整合檢索的層面,基于自然語言理解的人機交互以及多媒體信息檢索整合等方面尚有待取得進一步突破。
另外,從工程實踐角度,綜合采用內存和外部存儲的多級緩存、分布式群集和負載均衡技術也是信息檢索技術發展的重要方面。
三 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1 信息檢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引發了教與學的重大變革,利用信息檢索技術促進知識更新、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已成為當今教與學中重要的一環。自主性學習是伴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的發展而形成的嶄新的學習方式,是建立在信息檢索技術應用基礎之上的一種探究式學習方式,強調讓學生掌握認知的手段和方法,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自主性學習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信息檢索是連接學習者與網上豐富資源的橋梁,學習者通過與信息資源的交互作用,獲取了所需的信息。更新了知識,滿足了個性發展需求,
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說,信息檢索是漫漫網海中的方向盤,是解決信息爆炸、自主學習、更新知識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
2 信息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創新教育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焦點和核心,其實質是為了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和創造性技能的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很多已有知識,而是具有獲取新知識、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技
能,使其學會如何去組織知識,尋找、利用信息,具備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是當今創新教育的重點。據統計,一項技術的創新,竟有90%綜合了前人的成果,只有10%才是自己的成果。由此可見,信息獲取與利用的能力及效率將直接影響到創新工作的開展,而創新的效果又取決于各人信息能力的高低,奔涌不息的信息流是人們創新的源泉,信息檢索是知識更新的主要途徑,繼續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信息檢索可以不斷獲取新知識,發現新見解、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等,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3 信息檢索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選擇、存儲、傳輸、轉換、分配的過程,而教師在授課之前就開始了信息的檢索、收集、篩選、轉換行為。特別是在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學信息不再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過程,而變成一個師生之間能夠實現信息互動的雙向反饋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最新教學信息,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信息檢索技術以獲取信息,以便于有效地利用信息,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F代教學資源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日劇增,網上教程、網上論壇、學術成果、課程資料及各種政策法規、教育管理信息等日新月異,呈現出全球化、海量化、多元化、內容豐富分散、變化頻繁等特點。掌握了信息檢索的方法便可以無師自通,找到一條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識的捷徑,把大家引導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中去,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因此,信息檢索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已在現代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 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圖書館工作開展的影響
計算機集成化檢索軟件的投入使用,使圖書館的采訪、編目、流通、典藏、書目檢索等全部流程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使圖書館的各項業務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也更加方便、快捷?,F在,圖書館在軟硬件設施上為現代化信息咨詢服務提供了保障一各種光盤數據庫、涉及各個領域的中英文網絡專業數據庫、縮微膠片等多種媒體信息資源的提供,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讀者的信息需求。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及大型多功能電子閱覽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又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可以自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享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代化閱覽環境。
但是,信息檢索以及信息資源利用的效果好壞,不僅取決于檢索與利用者的檢索知識和信息能力,而且取決于他的專業水平以及語言利用能力。但是,好多讀者都不善于利用檢索工具。因此,如何幫助讀者提高檢索、獲取、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強化讀者對現代即時性動態信息獲取的科學方法的培養,已成為現代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
五 信息檢索的發展對科研的推動作用
信息檢索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科技工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從選題、立項、試驗、撰寫研究報告、研究成果鑒定到申報獎項,每一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檢索。據統計,科研人員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查閱文獻信息的時間要占全部科研時間的40%左右,只有大量搜集、整理、分析與利用信息,才能弄清楚古今中外進行過哪些研究、運用什么理論、采用何種方法、取得什么成果、達到何種水平、哪些研究領域還沒有涉及、哪些研究項目具有可行性、重要性和發展前景。掌握了這些信息,首先,可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水平與動向,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避免重復他人的勞動,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建立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其次,通過信息這一智慧的火種,可以使科研人員開闊視野、發展思路、啟迪創造力、開拓更新的、更高層次的、更廣闊的研究領域;再次,掌握信息檢索技術與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檢索效率,為科研工作贏得大量寶貴時問,縮短科研周期,加速科研進程,創造出更多的商附加值的技術成果。
總之,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檢索對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日趨明顯。
六 總結
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的各個方面如自主學習、創新教育、教育技術、圖書館工作以及教育科研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Internet的迅速普及,檢索方式必然向著網絡檢索的方向繼續縱深發展,多種技術的整合和檢索手段的智能化將使網絡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信息用戶范圍將得到空前擴大。
不僅在教育界,信息檢索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其他領域的應用都將是新世紀人類進步與發展的一個亮點。
參考文獻
[1]高榮林.現代教育技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151
[2]張宏斌,朱明富,陳德軍.智能化搜索引擎技術的研究進展[N]信息與控制,2003.
[3]張福泉.信息檢索的黃金時代[M].閩江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2005:69―70.
[4]孫建軍.信息檢索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4:121―122.
[5]賀志剛.現代信息檢索[N].信息與控制,2003―18―19
[6]姜瑛俐.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5:74.
[7]葉平.創新教育新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1:135
[8]王良成.創新人才培養與信息素質教育[N]中國信息導報,2006.
[9]梅光耀.高校圖書館怎樣開展信息素質教育[D].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2003:54.
[10]洪拓夷.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檢索教學設計[D].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圖書館,2004:26.
關鍵詞: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現狀;研究困境;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60(2013)03-0054-07
我國有關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1月24日《南方周末》以《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愛與恨的糾纏》為題編發的三位學者的文章,至今已經整整15年了。無論是在當代知識分子研究還是傳媒文化研究中,“電視知識分子”作為知識分子的一種新類型,都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新聞傳播學這一領域的研究者,我們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思考未來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發展方向。
一、電視知識分子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
1.電視知識分子的概念界定
“電視知識分子”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在批評電視固有的弊端時提出來的,意指那些熱衷于在電視上露臉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然而目前我國學界尚沒有一個關于電視知識分子的權威定義,結合15年來我國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對它作如下界定:
電視知識分子,主要是指經常出現在電視上同時又非專業電視從業人員的知識分子,他們作為特邀專家或嘉賓解答電視觀眾的問題,或者就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表見解,多為大學教授、研究員等,屬于高級知識分子階層。
我們可以對這一定義作進一步理解:
第一,“電視知識分子”是那些經常上電視但又非電視媒體內部從業人員的人。
第二,從功能上看,知識分子上電視,多是就社會問題發表看法或傳播知識,這是他們介入媒體的價值所在。
第三,從身份上看,在電視上發言的知識分子一般為大學教授、研究員,這是電視媒體邀請他們最看重的身份標簽,也是這部分知識分子能夠頻繁出現在電視上的資本所在。
在我國早期的研究中,“電視知識分子”被等同于“屈服于電視的知識分子”,這其實是忽略了電視知識分子所繼承的知識分子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公眾進行啟蒙的重要傳統。在西方,利用電視這個現代媒體進行思想傳播、啟迪公眾的重量級知識分子大有人在,如薩特、羅素、布爾迪厄。當然,由于知識分子介入電視是個新現象,這個概念的褒貶內涵也就尚在爭論中。就我國而言,這一概念經歷了一個從早期的貶義色彩到現在的中性色彩的轉變過程。
2.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電視剛剛普及之后,就出現了函授性質的電視教學欄目。這應該算作我國知識分子與電視媒體的早期接觸。進人90年代之后,國外“脫口秀”節目被引進,談話類節目風靡一時。于是,一些知識分子漸次走上電視,這類節目在精英學者和普通大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非常有效的溝通橋梁。伴隨著這樣的過程,電視知識分子群體開始出現了。
隨著觀眾對文化需求程度的提高以及電視媒體對收視率的強烈追逐,電視知識分子越來越多地以各種方式參與到電視節目中去。到2006年,知識分子與電視的親密接觸達到了頂峰,這一標志即是《百家講壇》的火爆一時?!栋偌抑v壇》作為“明星發射塔”,先后推出閻崇年、劉心武、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多位“學術明星”,其氣勢之大、來勢之猛,前所未有,這也標志著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的日益成熟。
在電視媒介強大的影響力面前,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走出了“象牙塔”,走上電視屏幕,顯聲留影,傳播自己的學術成果或社會主張。這是一個傳媒對接學術的時代,也是學者易成明星的時代。新的傳媒時代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知識分子是應該堅守他們傳統的學術操守,冷坐書齋,還是應該勇敢地走上電視,成為“文化傳教士”?在人文知識分子日益邊緣化的今天,究竟是什么成就了這些文化明星?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里,知識分子紛紛“觸電”的表象背后又隱藏了什么?《百家講壇》紅火之后,國內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也逐漸增多,這無疑為中國當代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課題。
二、中國新聞傳播學中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現狀
對“電視知識分子”現象的關注,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1月24日的《南方周末》。隨后何東在1997年第5期的《天涯》上發表《電視“知識分子”》,周安華在1998年第2期的《文藝爭鳴》上刊登《論中國“電視知識分子”》。隨著《百家講壇》“造星運動”的進行,國內關于“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也相應多了起來:如時統宇的《試論電視知識分子》和《電視知識分子的前世今生》(1-3)、李興亮的《知識分子與電視的關系新論》、劉艷臣的《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狀況淺析》、黃寧的《電視知識分子的傳播邏輯》、胡畔的《解析電視知識分子現象》、吳世文的《試論我國電視知識分子的公共事務參與》、鄭萍的《論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的特殊性及其作用》等。2007年,《中國傳媒報告》第4期發起了以“媒介、知識分子與公共性”為中心的學術專題討論,掀起了國內討論知識分子與傳媒關系的一個小。
在學術專著方面,目前頗值一提的:一是陳媛媛的《社會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媒介形象研究》,該書第一次較深入地分析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所呈現出的媒介形象,其中探討了知識分子媒介形象呈現社會語境、主要方式、形象內涵以及制約機制。該書將對知識分子的研究深入到定性與定量兩種方法的使用上,將西方理論與中國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可認為是在這一領域的開創性著作。二是?;矍宓摹吨袊R分子與電視媒體關系研究》,這可以說是目前為止關于知識分子與電視關系方面研究的比較規范的專著。書中對知識分子介入電視的動力機制進行了分析,指出知識分子介入電視的兩種互動模式:歷時主導模式和共時主導模式。對知識分子介入電視這一行為所產生的異化傾向,作者也給予了深入的剖析,并探討了知識分子與電視可能的良性互動。
總體說來,這些論文及著作均以知識分子與媒介關系為中心,從不同角度切入,論述當今媒體時代知識分子與電視的關系現狀及存在問題,總體基調是批判性的。
在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中,關于“學術明星”的研究占據其中相當大的比例?!皩W術明星”是指在學術界有一定聲望的學者通過在大眾媒體(尤指電視)上面向大眾展示形象、傳播文化知識,從而成為人們所熟知并產生明星效應的知識分子。“學術明星”作為電視知識分子日漸成熟的標志,成為學者們探討的熱點。以“學術明星”為關鍵詞研究這一現象的文章,較有價值的如顏敏的《學術明星的崛起與人文知識分子的現實定位》、閻翠靜的《淺析大眾文化背景下的“學術明星”現象》和《從學術明星現象看大眾文化的回歸》、柯婧的《學術明星與文化快餐風潮下的符號暴力》、章芝羚的《學術明星:文化傳播與大眾傳媒對接的產物》、李倩倩的《對學術性節目與“學術明星”的思考》、惠東坡的《“學術電視”需要“學術明星”――以央視“百家講壇”為例》、許鬧的《透視知識分子的“學術明星化”》等。至于其它以“易中天”或“于丹”為個案,探討學術明星現象的較有學術價值的文章更是數以百計。
在對電視知識分子的關注上,形成連環重磅效應的是《當代傳播》雜志。就在2003年,即《百家講壇》調整策略,收視率開始回升的當年,《當代傳播》便在第2期推出郭五林的文章《教授走進電視直播間的學理思考》,接下來,此文章便如引玉之磚,引起了后來學界的一連串討論,陳力丹在2004年第2期的《當代傳播》針對郭五林的文章拋出《教授走進電視直播間的學理追問》,緊跟其后,黃順銘在2005年第3期的《當代傳播》上發表《“教授走進直播間”與“布爾迪厄式批判”》。2006年第1期的《當代傳播》中,黨生翠的文章《“公共知識分子”、“傳媒知識分子”與“節目專家”――傳媒時代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關系探析》再次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在對學者與電視的關系的敏感度上,《當代傳播》是走在前列的。
我國新聞傳播領域目前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電視知識分子現象產生的原因人手,認為現代傳媒的媒介特性是電視知識分子產生的客觀條件,而大眾的時代及文化需要是電視知識分子產生的根本原因?!耙字刑斓尼绕鹜耆请娨暤墓?,易也寫了許多相當有趣的著作,卻并不流行――電視的平臺將易中天變成新的偶像……沒有電視,就不可能有易中天的火爆?!?/p>
第二,從學術角度分析電視知識分子現象。認為在電視知識分子那里,學問實則已經變成敲門磚。一旦敲進了名利之門,知識分子一貫秉承的學術追求便被丟到了腦后。也有不少學者認可電視知識分子現象,認為這是連接知識分子與大眾的有效途徑,是學術大眾化的有益嘗試。
第三,從文化角度分析電視知識分子現象。這類文章所占比例較大,因為電視知識分子現象首先無可爭議的是一個新文化現象。它的出現,是中國文化在社會轉型期所表現出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有其特殊的文化意義所在。
第四,對電視學術明星現象存在問題的反思。對于一時火熱的學術明星現象,很多學者也進行了冷思考,表達了他們對這一現象可能潛在的負面作用的憂慮。如李倩倩認為,電視知識分子與歌星、影星不同,其特殊的學者身份,加上他是以科學文化知識或思想為手段來服務公眾的,這必然使得他所產生的影響難以估量。電視知識分子應該深深地思考,如何才能揚長避短、避免可能發生的負面影響。另有學者在反思學術明星現象時,提出了“知識分子”與“知道分子”、“書齋學者”與“明星學者”的區別,并對這一伴隨電視媒體而出現的對知識分子的區分現象進行了考量?!皹酚^派”認為:“當今語境的“‘知道分子’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傳統角色在現代傳媒社會中的一種變身”,而“悲觀派”則認為,“教授是電視臺的工具性符號”,部分知識分子以“上鏡率”和“收視率”來獲得附加資本,并擾亂學術自身的游戲規則。出于如何更好地發揮知識分子作用的考量,有學者提出要建立公共電視臺,認為當下在我國消費文化“一統天下”、精英文化淡出歷史舞臺的問題癥結在于公共電視的缺失,這的確不失為一個思考未來發揮知識分子作用及使命的一個方向。
三、新聞傳播學中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困境之圍
1.中西知識分子概念界定的不同
“知識分子”一詞的最早來源有兩個,一是來自19世紀的俄國,當時一批與主流社會有著疏離感、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特別是道德批判意識的群體,被稱為“知識分子”。二是來自19世紀末的法國。在1894年的德雷福斯事件中左拉、雨果發表了《知識分子宣言》。后來這批為社會正義辯護、批判社會不正義的人士就被他們的敵對者蔑視地稱之為“知識分子”,它同樣是指那些受過教育、具有批判意識和社會良知的一群人。
從以上兩個源頭發展下來,到目前為止,西方學者對“知識分子”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有曼海姆的“自由漂移的知識分子”論、葛蘭西的“有機知識分子”論、薩義德的“業余知識分子”論、??碌摹捌毡榕c特殊知識分子”論、鮑曼的“立法者與闡釋者”論。這些理論各有特色,但基本上都將社會良知和批判精神視為知識分子最具特質的內涵,這是和西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一脈相承的。
“知識分子”一詞被引人中國后,我國出版物和學術界對它的界定更是各式各樣。1989年版的《辭海》中的解釋是:知識分子“是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腦力勞動者,如科學工作者、教師、醫生、編輯、記者等”?!渡鐣W百科辭典》認為:“知識分子是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依靠腦力勞動獲取報酬為其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階層。如科學工作者、醫生、教師、記者、文化工作者等?!睆倪@兩個定義不難看出,我國更注重從知識水平方面來框定知識分子。然而,隨著國民整體文化水平素質的提高,簡單地以文化程度的高低界定知識分子,未免過為寬泛。牛慧清在其專著中這樣界定:知識分子“主要是指受過高等教育,在自己所屬的專業領域內取得一定聲譽并在社會上產生一定作用和影響的人士”。這個定義比較切合當今中國的實際情況。
所以,在中西不同的社會語境下,其對“知識分子”概念重心的強調是各不相同的。與中國學者強調知識分子的“知識性”不同的是,西方學者更看重知識分子的道德超越性和社會批判性。“知識分子”概念的不同內涵,直接導致了中西對“電視知識分子”概念理解的不同,這樣,雖然使用的是同一個詞,但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卻不盡相同。由于西方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早于中國,本應多向西方學習的中國學者卻往往在具體借鑒時產生概念或范疇上的困惑。這樣,中西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仿佛走的是兩條不同路線,偶有交叉卻只能各奔前程。
2.理論的本土化問題及與本土理論的結合與矛盾
“知識分子”一詞原本就是個舶來品,無論是西方的知識分子理論還是電視知識分子理論,其成熟度都高于中國。因此,中國學者一直致力于引介西方理論的工作。然而,任何西方的理論一經介紹到中國,就必然要開始其本土化歷程,結果只有兩種,要么最終變為我們自己的話語,要么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弭。中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者也必然要面臨一個外來理論本土化的問題,這即是薩義德所說的“理論旅行”的結果。
西方的知識分子理論當然是根植于西方社會和文化背景之中的,因此,西方知識分子理論天然地是與社會批判意識及與統治階級的不合作態度為前提的。我們看到西方的知識分子理論幾乎無一例外地強調要保持知識分子個人的獨立性與超越性(除后現論中的一些悲觀論調),他們更注重從道德方向來界定知識分子的性格特征,保持昂揚的戰斗姿態成為知識分子不變的人格剪影,他們對知識分子的這一觀念自然就移植到了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中。比如法國學者德布雷最早關注到大眾媒體時代的知識分子,他運用媒介學的角度和方法研究知識分子,著有《教師?作家?名流:近代法國知識分子》。他認為在1968年以后,知識分子開始轉向大眾媒介,在大眾傳媒時代,知識分子的代表既不是“教師”也不是“作家”,而是頻頻出現于電視屏幕的與其他流行報刊的“名流”,成為“追逐名聲的動物”。他將“五月風暴”后走向媒介的知識分子稱作“名流知識分子”,他們通過媒體獲取名聲和資本,他們的言論不是激發而是限制了公眾獨立的判斷和表達。這個時代,知識分子所謂的“成功”取決于與媒體的接近程度以及利用媒體所獲得的文化資本的多寡。
而就中國來說,知識分子的現狀有其自身的文化原因和社會背景,而且中國媒體“喉舌”的性質也決定了中國知識分子不可能如西方那樣決絕地與電視保持不合作態度,甚至可以在電視上批評電視(如布爾迪厄)。就現階段來說,中國知識分子多以嘉賓、專家、文化講師、策劃人或時事評論員的身份介入電視,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以“合謀者”的身份參與電視節目。既然中國具有與西方不同的文化語境與媒介現實,對西方理論的簡單移植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理論嫁接的痕跡,未必能分析中國的電視知識分子問題。中國的研究者們如何合理地借鑒和利用西方相關理論,卻也是個難題。
從另一方面講,中國其實也有自己源遠流長的知識分子理論。如余時英、許紀霖、杜維明、錢穆等,都先后著書立說,剖析中國知識分子的源頭、特征、結構、功能等。其中,余英時在他的《士與中國文化》一書中更是鮮明地指出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已具有了現代西方意義上的公共性,士這一層在中國古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士階層與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在精神氣質上是相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者們,如何結合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新特征,從而恰當地將本土知識分子理論運用到對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當中,并合理借鑒本土化了的西方知識分子理論,適當協調這不同語境中的理論矛盾,從而找到恰當的理論視角去透視中國的電視知識分子現象,這還有一個長期的理論磨合之路要走。
3.研究方法的缺陷與不足
方法是我們研究某一問題的視角或工具,方法決定了我們透視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通觀目前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視野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方法論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定性較多而定量不足、個案較多而綜合不足、跨文化研究不夠。總之,研究方法較為單一。
第一,從目前公開發表的文章或著作來看,定性分析較多,定量研究卻很少。研究者多是就目前電視知識分子現象的某一點進行簡單思辨,從而提出一個問題或得出一個簡短結論。這種空中樓閣式的研究方法不利于理論的歸納或提升。當然,問題決定方法,知識分子理論無論是西方還是在中國,都已相對完善和成熟,對理論的借鑒必將成為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是,電視知識分子畢竟是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的現象決定我們應當適當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現象研究如果能建立在新的調查實踐結果的基礎上,必將會使新理論的得出順理成章。
第二,國內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另一特點是個案研究較多,綜合性研究較少,理論提升不足。個案研究也多集中于對《百家講壇》中所謂“學術明星”的研究,跟風研究色彩明顯。
過多的個案研究,使得研究成果總體看起來瑣碎而表淺。從數量來看,綜合性的研究明顯少于個案研究,這就使得目前我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缺乏宏觀視野和理論高度。
第三,跨文化研究不夠??缥幕芯康哪康氖峭ㄟ^共時性或歷時性的對比,尋找差異和不足,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升研究效率、豐富研究成果??缥捏w研究要注意探討不同國家、不同研究領域中的相關話題,以清晰的國外研究或其他學科研究為背景,全面觀照我們新聞傳播學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以期研究視野的拓寬和所得結論的客觀。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對西方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明顯不足,使得我們的研究往往是沉浸于自說白話的滿足中。
四、新聞傳播學中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1.理論研究的三步走
目前中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理論背景有兩種:西方知識分子理論和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理論,而且西方理論也還存在一個本土化的問題。只有在結合了中西方關于知識分子的理論精華、并將其融會貫通,才可能從正確的視角看待我國新文化背景下的電視知識分子現象,才能對電視知識分子的出現原因、社會功能、存在問題及未來前景等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與預期。因此,未來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的理論把握,必然要經歷三個階段,即理論研究的三步走:第一,掌握西方知識分子理念的精華。西方的知識分子理論雖然相對成熟,但其內部卻非鐵板一塊,而是一個有著不同觀點和范疇的龐雜體系。中國學者要發揚“拿來主義”精神,在吃透這些理論的基礎上,找出能為我所用的精華部分。第二,進行西方理論本土化的工作。理論提供的只是一種研究視角,既然研究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現象,當然要從符合中國實際的研究視角出發,得出的結論才具有說服力,因此,將西方理論進行切實的本土化改造,使其能夠成為分析中國問題的得力工具,是我國當代學者必須要面臨的現實難題。第三,與中國本土理論的結合。目前國內出版的關于中國士大夫(或稱文人)、古代及現代知識分子的書籍不在少數,雖然不如國外相關理論那么自成體系,但它們對中國知識分子性格、功能、使命的分析還是十分到位的。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研究者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適的角度,將西方知識分子理念與中國知識分子理論結合起來,以達到中西理論的自然對接。如果能做到這一步,那必然能極大拓展和加深分析中國電視知識分子現象的理論視角和研究厚度。
2.加強研究的學理色彩
首先,就研究數量看,目前我國公開發表的關于電視知識分子的文章中,學者們多將目光集中于某一人、某一欄目或某一人在某一次電視節目中的表現,而這其中,絕大多數又聚集于《百家講壇》及其推出的學術明星上。因此這些文章發表的時段也比較集中,大多在2004年至2009年五年間?!栋偌抑v壇》作為電視知識分子電視表現的最閃亮時期,當然值得關注,但它畢竟不能代表我國電視知識分子的全部,這些個案研究難免會有以偏概全之嫌,難以有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其次,就研究內容看,當前我國新聞傳播學視野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從實務角度出發的,即業務分析較多,理論剖析不足。對電視知識分子的傳媒表現多停留在淺表層次或細節問題的探討上,力度缺乏,深度不夠,明顯缺少對這一現象深層次的理性反思和宏觀背景下的理論建構。
因此,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今后新聞傳播學中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必須強調其研究的學理色彩,基礎層面的研究工作已有不少,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未來這一領域的學者們必須從更高的角度和更寬的視野上來深入透視中國目前的電視知識分子現象,加強理論厚度和注重理論創新。例如,近年來就有學者將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借鑒運用到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中,提出電視場與學術場是不同場域的觀點,并站在場域的視角上分析二者的沖突及融合,這不失為一個研究電視知識分子的新視角。另外,新聞傳播學中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主要存在兩種不同視域:一種秉承知識分子的傳統批判路線,認為當今積極參與到電視中的知識分子實際扮演的是“特洛伊木馬”的角色,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識分子獨立性的喪失;另一種觀點則著眼于積極建設方面,認為電視知識分子是部分知識分子在新的文化背景和媒介生態情況下的一種自我突圍,重新找回了知識分子失落已久的話語權。從目前數量來看,持第一種觀點者居多。我們說,批判總是很容易的,但批判后的建構似乎更重要。電視知識分子的研究者們不能僅止步于“打破一個舊世界”,更要從學理上思考如何“建設一個新世界”,即如何在我國當代的媒介圖景下,描繪出知識分子電視參與的美好藍圖。唯有如此,才能既發現問題又積極解決問題,真正發揮知識分子在轉型時期的社會作用,也為傳媒與知識分子的結合找尋合理路徑。
3.方法論的創新
誠如前文所說,我國目前新聞傳播學視野中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總體說來,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定量不足、個案較多。相對單一的研究方法決定了我國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理論建構的底氣不足。方法是為目的服務的,我國的電視知識分子研究,目的是通過剖析當前我國知識分子的電視參與行為,發現問題,找出原因,以期找到二者結合的恰當路徑和方式。因此,基于這一方向,我們必須盡量拓展研究思路,注意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法、內容分析法或深度訪談等方法,確切了解當今知識分子自身、媒體工作者或是觀眾群體對于這一現象的看法,這乃是得出客觀結論的基礎、理論提升的前提。較值一提的是葉慧玨于2007年第2期在《新聞大學》上發表文章《新聞點評中大眾傳媒和專家學者之間關系的異化可能》,這篇文章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超越了一般學者的泛泛而談,而是采用了調查訪談的方法,從新聞點評的視角考察了大眾傳媒和專家學者之間的關系,認為新聞場和學術場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導致了大眾傳媒和專家學者之間關系的異化,呼吁大眾傳媒和專家學者摒棄合謀的不正當狀態,建立獨立的知識分子評價體系、獨立的新聞生產體系及富有專業精神的正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