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課堂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理念不同
傳統的教案強調教學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教學設計強調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強調教學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綱、偏綱,以前上課時也常聽教師說這道題超綱了等。這種教案限定了教師創造發揮的余地,設定了學生學習的上限?,F在的教學設計則不同,它沒有限定上限,教師有了較大的創造發揮的余地,它設定了學習的下限,要求學生具有某些基礎知識。
(三)二者的教學分析內容不同
傳統的教案更關注如何“教”的問題,側重教教材,讓學生掌握教材的知識點。而教學設計側重“教什么”的問題,側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學策略的差別
傳統的教案強調知識的傳授和記憶,而教學設計則強調學生技能的獲得。
(五)二者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同
傳統教案的教學過程注重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學生則是被動接受,不能體現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師生互動。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以前的教案與現在的教學設計從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動與調整。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來安排教學,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重培養,對于學生的發展更合適。
二、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一)前期分析
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包括這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本節課有哪些教學內容,學生的情況等,這些內容我們都要提前做好準備。1.教學目標的制定。制定教學目標就是要解決“我要去哪里”的問題。教學目標以三維教學目標的形式展現。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教學目標的表達為“通過……的學習能說出……”“通過……的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能使用“使學生掌握……”等表達方式?!巴ㄟ^……的”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這些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課標要求,體現實際,學生能夠達成。同時制定目標盡量使用課標中要求的行為動詞。2.教學內容分析。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要從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進行,要對本節的重難點進行分析。3.基本概念分析。設計教學設計時我們要對本課概念與課標列出的概念的關系進行分析。4.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對本節課有聯系的知識了解多少,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學生的實際經驗、能力,教師都要進行分析。及所謂的備學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要使一堂課獲得成功,就要對學生的情況分析透徹。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前期分析準備好了,下面就進行教學過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學過程,其中包括教學內容的確定,學習方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如何與媒體整合在一起。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先將這一節課的板書設計完成,再根據板書設計完成后面教學過程的設計。在一堂課的實際教學中,首先我們要設計如何導入新課。如,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識和情況,運用這種方法導入增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課堂活力。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課,可以這樣導入,菜市場或家庭中新鮮蔬菜放置一段時間后會萎蔫,我們怎樣讓它新鮮起來,學生會提出方法,噴水或將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這樣教師就會以此為契機引出這堂課的教學。還可運用問題探討導入,這種方法可活躍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時,可利用課本上的問題探討。策略一,先吃雞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問題提出后,學生會熱烈地爭論,教師給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漸遞減,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動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著消耗的總能量越多。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切入了這堂課的教學。故事導入,包括科學家的故事,包括本節課的小故事,這種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是很適應的。總之,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成功導入新課,就開始這節課的學習了,即師生互動部分,如何來安排這節課的教學,我們運用哪些教學方法,選擇哪種教學媒體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比較適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及問答法)、實驗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實物直觀,如活的生物標本;模相直觀,如模型、掛圖、黑板畫、幻燈、電影和錄像等,語言直觀,語言與直觀教具的配合,語言的形象話、討論法(常用小組討論法)、探究法(這是目前提倡的學習方法。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不過此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使授課教師感到時間緊迫,所以在教學中要適當的應用)等,在這部分的教學設計中我們要思考這么設計學生能否與教師形成互動,教師如何運用語言方法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回應。教學設計完成后,我們要試行該設計方案,看是否適應所教學生。
三、試行教學設計方案
,并對方案進行評價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寫出本節課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四、課堂教學設計的標準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傳統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采取材料不適
很多初中教師在上到新的課程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帶學生領入新知識點,都會尋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與視覺”時,有個教師找了一個關于得了癌癥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獻出自己眼角膜的視頻,可是整個視頻絕大多部分都在敘述這個少年和癌癥抗爭的過程,最后的捐獻眼角膜只占據了很少的一部分。雖然說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義,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但是對我們生物課堂來說,利用這部片子進行課題的引入就有些牽強了,因為學生在看完整個視頻后也會對這位少年的感到感動同情等等,而并沒有對眼睛構造,功能有所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記錄片,直觀清晰的能讓學生看到眼睛的構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時候教師選擇的材料也很重要,不應將其當成一節思想品德課,在深化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與學科之間密切的聯系,否則的話,整個教學內容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學生的紀律問題
我們知道生物這門課,很多時候都需要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些東西。但是由于初中生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及其好奇的階段,所以,在上到一些關于新奇事物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而把上課的內容拋之腦后。比如說在講到“昆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將昆蟲和任務分別分發給個小組,但可能很多學生只顧著把玩昆蟲,而不重視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讓學生學到東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不準學生嬉戲玩鬧,甚至還可以引導幫助他們將活動順利完成,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學好生物。3.教學方式豐富性不夠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我國的大多數的初中,生物的教學方式一般來說都是在課堂上教學這一種,無論上到什么內容,都是教師對著課本和學生說復述一遍,毫無營養,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也提不起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時候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領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生物課堂的一些建議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說到,初中生處于一個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好奇的年齡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好奇心理,來激發他們對生物的興趣。例如在上課前后上課后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個懸念,不告訴他們答案,他們好奇只能通過認真閱讀課本或者聽教師講課才能回答他們內心中的疑問。教師也可以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動有趣的生物學現象,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特別有感觸,所以會不自然的被教師吸引,也有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2.合作與交流
合作與交流不僅僅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一些自主探究類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他們互相合作完成,教師可以在一旁協作指導,完成之后要重視交流和總結,這樣每個學生才會都有進步。講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更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師一個人,那么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生物這門課教好的。教師要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他們的難點采取一定的措施,學生也要主動詢問教師問題,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只要學生和教師合作好了,整個初中生物教學過程將是一個極其輕松并且愉快的過程。3.開展戶外活動生物這門學科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需要開展戶外活動。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節的時候,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生物,觀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動,更應該帶著學生去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程。例如,在上到“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野外確定目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讓他們周期性的對自己找到的目標進行觀察記錄,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種子的萌發過程,這對他們進行這一部分的學習具有重大的幫助。總之,想要將初中生物教學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對生物這門課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個人,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生物學科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蔡記花 單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思佳《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要點分析》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5)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教師的課前準備,另一種為學生的課前準備,這兩個準備缺一不可。首先,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準備。教師的準備主要包括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教學方法的準備,如果教師不認真解讀教材內容,就會在課堂中出現含糊不清的講解,而教師含糊不清的講解會對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誤解,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對課本內容進行認真的解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準備。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反之,學生會對課堂失去信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抵觸心理。學生的準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前預習,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上課前就不知道要學習什么,這樣就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初中生物教學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實驗,實驗前的準備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有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材料的準備。如果學生在課前沒有對實驗進行準備,實驗教學也就無法順利和有效開展。由此可見,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初中生物課本的教學內容以章節為主,從內容的分布上來看變化較多,這就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要靈活多樣。另外,不斷變化的教學手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多變的教學手段也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視聽疲勞。比如,在教學顯微鏡的相關內容時,很多教師會先按部就班地教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構造,然后講解原理,最后才讓學生按照具體的要求進行實踐,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求知欲也會大大降低。我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將顯微鏡的構造、原理及使用結合到一起,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去認識顯微鏡的構造,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通過對顯微鏡的使用和操作理解這部分內容。實踐證明,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認知事物的效果要比教師不厭其煩的講解好得多,并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
初中生物課本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理解、發現,最終形成正確的認知。由于初中生的知識貯備還不足以獨立完成所有的實踐認知,這就需要他們進行合作學習。而現在的學生中有很多是獨生子女,不愿與人合作。要解決這一問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要讓他們認識到團隊的作用。如在青蛙的解剖試驗中,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對活的動物進行解剖,尤其是女生不敢動手,這個時候就需要男生和女生的密切配合,否則實驗將很難進行。筆者經常會利用此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以小組為主的團隊活動中分工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精神。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團隊意識,只要有困難他們就會自動抱團進行攻關,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也就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切實履行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認真分析與研究以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課程與教材改革。以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標,以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為主攻方向,以課程教學中的關鍵問題為突破口,探索生物課程教育教學規律,創新教研方式,促進我區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區中學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服務全區教育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二、工作重點
1、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重視課程建設,提升課程領導力。認真研究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開發等的關系,基于生物課程實施的規范化,促進課程實施的創造性,引導各校生物教研組根據學科發展實際,重點圍繞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相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整合各類課程資源,設計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課程方案。
(2)創設條件,開展專家講座、學術沙龍、公開課觀摩與評價、案例點評、聯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訓活動,提高研訓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中學生物教師開展課程整合、學科核心素養、學科關鍵能力等專題的學習與研究,不斷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
(3)立足課堂,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研究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課程價值取向的專業理解,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實踐,逐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以“研究課”引領日常教學,以“常態課”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圍中逐步提升教師觀課、議課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學實踐智慧,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途徑和方法。
(4)抓課題研究,深化課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生物構建思維教學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和有關省教研課題立項與研究工作,做好有關學校其他生物研究課題的服務和指導,加強課題組間的交流與研討,完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工作。
(5)關注生物課程基地和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引導基地學校積極打造自身特色,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促進其提升示范與輻射能力。
(6)推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教師發展積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發揮區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學術委員、名教師和校長學科基地等的作用,為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
(7)總結課程改革經驗,擴大經驗或成果的影響力。教師要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向生物專業期刊投稿或參加各項評比,將課堂教學研究、考試評價研究和課題研究等成果顯性化,擴大我區中學生物教學的影響力。
2、創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構建區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網絡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動平臺,逐步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
(2)積極參與聯校教研活動,開展“同題異構”和“主題研討”等方式的教研活動。
(3)積極推進學科教研組建設。一是適時開展學科教學調研,推進教研組建設。二是據“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和“xx市中小學合格、優秀教研組評價標準”,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專題(課題)研究為教研組建設的切入點,積極創建有個性和特色的市、區先進教研組。
(4)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專業成長進行分析與反思,關注教師間差異,充分發揮這種差異的資源作用,了解教師發展中的需求,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改進工作的信息,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
3、改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在認真分析和總結17屆生物學科高考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近幾年江蘇省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方向,深度解讀生物學科考試說明,并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開展高三復習教學研討,重點是進一步明確考試說明之要求,探討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增強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認真做好高三調研測試的閱卷和分析工作,并參與做好對學校高三教學工作的調研。
(2)積極參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重視對初高中生物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引導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于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升,體現生物學科的特色和教育價值。
(3)各高中積極做好2018年省生物奧賽的備戰工作,爭取在獲獎學生的質與量方面有所突破,為高校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同時為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做好相關服務工作,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根據教研室統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輪專題調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
2、高中生物課題組研討活動。
3、組織參加市名師工作室聯合活動(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江蘇省高中生物優質課評比暨觀摩活動。(無錫)
3、組織參加市課程基地專題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題研究式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xx地區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次研討活動。
3、組織開展區中學生物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4、推薦我區教師論文參加xx市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評比活動。
5、組織參加市青年教師論壇活動。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組織參加沿江七市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2、學科教學調研。
3、組織參加xx市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
4、高中生物課題組主題沙龍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創新實踐能力
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是一項極具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也是有效挖掘學生潛能,張揚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行為,是運用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和方法探索和構建的一種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活動模式。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獲也越大。因此,我們根據學生特點、師資水平、實驗室條件、生物教材內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在校園內、外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有利于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具體的一些做法是:
1. 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意義
因地制宜地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可以啟發學生認識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促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調查、實驗、探究;改進拓展生物實驗,通過動眼、動腦、動手的過程,學會對事物和現象進得觀察、比較、分析,進行綜合判斷,得出科學結論;提供顯露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參加生物科技動植物標本制作、設計校園植物掛牌進行校園展示和評比;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指導學生撰寫生物創新科技論文,推選作品參加區級、市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論文大賽,了解利用身邊的現成植物資源,進行綜合開發與利用,為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2. 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原則
課外科技活動不同于課堂教學,其基本特點是學生有參加活動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活動內容有廣泛性、伸縮性和趣味性;活動方式有多樣性和靈活性;活動的進行有開發性和實踐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組織原則是:學生自愿參加 、積極探究、創新發現、創新實驗、五官并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和百折不撓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
3. 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過程
3.1 認識校園植物——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們生物教學不僅僅是課堂上傳授知識,而是走出教室,運用知識,以校園綠化樹種為研究學習對象,對校園50多種園林綠化樹種進行識別、分類、分科研究,啟發學生進行創新思考:觀察校園植物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如何利用才能美化校園?促進生物教學的目的?
3.1.1 設計制作植物掛牌——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
我們在七、八年級宣起了“我為校園植物掛牌”活動,我們先讓學生走遍校園,認識校園植物,在規范認識了校園植物學名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植物進行分類、分科研究,學生設計廣告語、制作植物掛牌,制作得好的掛牌就會掛在校園植物上進行展示,讓優秀的作品在校園文雅亮相,同學們個個積極參與:上網查詢、制作幻燈片、選背景、寫廣告語、請教老師。最后做成了精美的植物掛牌,美化了校園樹種,體現了校園文明,提升了校園檔次,向社會、家長、學生展示了珊瑚中學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
3.1.2 植物保色標本制作——培養學生創新動手能力。
我們在參觀校園時發現校園植物大多是綠色的,于是我們開展了保綠色干制標本制作,學生采集到了小葉榕、發財樹、臘梅等植物的枝條,先用自來水沖洗干凈,配制保色原液:將硫酸銅5克+水95ml按比例擴大4倍劑量至飽和溶液,到入500ml的大燒杯中,再進行保色煮沸處理,我們發現酒精燈的火力不足,學生就想辦法用三個酒精燈斜墊底部同時進行加熱,觀察到燒杯內植物葉片由綠變黃,由黃變綠,這時取出植物枝條,用清水漂洗干凈,再通過吸水、壓制、上臺紙、注明植物學名、采集人名、采集地點、采集日期等,同學們做出了不同樣式的保綠干制標本,放人塑封機中用護卡膜塑封,得到合格的植物保色覆膜標本,培養了學生創新動手能力。
3.1.3 植物葉脈書簽制作——培養學生創新擴展能力。
我們學校承接有中、英學生合作交流活動,于是我們就在學生中開展了葉脈書簽的制作試驗,我們選用紅葉李等葉形好看的植物,我們把10克碳酸鈉和14克氫氧化鈉投入裝有400毫升水的燒杯中,讓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解,用三個酒精燈斜墊底部同時進行加熱,等溶液溫度較高時,將樹葉放進去煮一會兒,原則是樹葉變黃,樹葉上的葉肉輕輕一刷就能刷下來時,這時葉脈仍是堅韌的,取出葉片用牙刷輕輕在自來水下刷洗,將洗干凈的葉脈放入溶于水中的染料杯中染色,抖干后用吸水紙吸一下水,然后夾在兩片玻璃中壓平晾干,寫上要表達的中、英文,最后在葉柄上系一根彩色絲線,一張張中、英學生合作交流的課堂禮品出現了。既運用了生物學知識、又拓展了英語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擴展能力。
3.2 優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生物結構也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
3.2.1 制作細胞模型——培養學生創新領悟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制作細胞模型”這一實驗中,瓊脂不容易取得,需要量大費用高,在實驗前,我讓學生考慮:“可以用什么材料來代替瓊脂?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到既經濟有實惠?”有的學生就想到了用果凍代替瓊脂,果凍殼作細胞膜,綠豆作葉綠體,花生作細胞核。這樣一來,一個既經濟有實惠,有欣賞價值的細胞模型就做好了,通過制作細胞模型,培養了學生創新領悟能力。
3.2.2 改進課堂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探究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制作并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實驗中,課本上要求用稀碘液染色,但觀察效果不是特別的好,有的學生就提出是否可以用高錳酸鉀或紅墨水染色,我鼓勵他們探索實驗,結果細胞結構層次分明,效果非常好。這樣一來,不僅增強了實驗效果,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培養學生創新探究能力。
3.3 替代拓展實驗——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3.3.1 用蚯蚓替代鼠婦——培養學生創新觀察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級上“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探究實驗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但實驗中的主角“鼠婦”城市學?!柏浽础辈蛔悖绊懙綄嶒灥拈_展,我們想到了用蚯蚓替代鼠婦,蚯蚓學生也熟悉容易獲得,我們決定用蚯蚓替代鼠婦來做“水分對蚯蚓生活的影響”的探究實驗:我們有塑料水槽,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我們把槽內分隔成三等分分別放上較干的土壤、潮濕的土壤、過濕的土壤,再在上面鋪上一層薄薄的濕土后,放上一些腐爛的葉子,蓋上硬紙板,但能夠通氣,有利于蚯蚓呼吸,觀察結果發現:蚯蚓集中在潮濕的土壤層,水分對蚯蚓生活的影響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培養學生創新觀察能力。
3.3.2 蝗蟲溺水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推理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級上“探究蝗蟲氣門”這一實驗中,教材小實驗是:去兩只活蝗蟲,分別放進兩個盛滿水的試管里,一只把頭部侵沒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侵沒在水里只露出頭部,20分鐘后,其結果是:頭部侵沒在水里的那一只沒有死亡,把胸腹部侵沒在水里露出頭部的那只死亡了。通過推理得出蝗蟲是用胸腹部的氣門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這樣的推理,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占據了課堂一半的時間,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安排。于是我們拓展了實驗:將胸腹部吸氣擴張的蝗蟲迅速放入倒置在水槽里的小燒杯內,水靜后能夠清楚地看到蝗蟲胸腹部的氣門處有小氣泡并隨蝗蟲胸腹部的氣門擴張、回縮而擴張、回縮,而蝗蟲口器處沒有看見這種現象,在短短幾分鐘的實驗觀察,學生就明白蝗蟲是通過胸腹部的氣門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而不是靠口器。這樣實驗既簡捷又省時,培養學生創新推理能力。
3.4 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周末、節假日,組織我校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廣泛開展了生物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3.4.1 制作便捷的捕捉工具——培養學生創新動手能力。
王娛在《探究外來物種-德國小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的實驗報告》時,在捕捉德國小蟑螂時發現它既跑得快又要鉆縫隙,還帶有病菌,于是開動腦筋,發展創新思維,自己設計制作出了便捷的捕捉工具:用郫縣豆瓣的塑料瓶剪掉下面半截,先在地上照住蟑螂,然后扭開蓋子,再用帶有手套的手取出蟑螂。進行喂養時,發現德國小蟑螂尾部拖著條形卵鞘,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實驗室對卵鞘進行解剖統計卵粒數。
3.4.2 喂養投放病蟲害天敵——培養學生創新試驗能力。
姚君一在研究讓重慶南岸南山植物園的櫻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燦 爛”時,發展創新思維,根據嫁接成活的原理、動物缺氧窒息死亡的原理、食物鏈相互交叉形成復雜的食物網的原理對南山植物園的櫻花進行了大量的實作對比試驗,對櫻花進行了嫁接,用藥棉藥泥水泥封堵蛀孔,投放病蟲害天敵(食蟲鳥20只、30只蟾蜍),既環保又經濟,找出了一系列提高櫻花的花色質量、延長櫻花的花期的非生物因素和人為調控的方法。
活動開展兩年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通過學生實作科技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探究能力。
3.4.3 撰寫科技論文——培養學生創新寫作能力。
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寫作能力本身就不強,科技論文更是不知如何寫,我們輔導學生學會收集實驗、試驗數據,分析實驗、試驗數據,根據實驗、試驗數據和實驗、試驗現象得出實驗、試驗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斟字酌句反復指導學生修改出線的論文四到五遍。其中《“7.17”重慶水災調查報告》和《實驗探究酒精對胃蛋白酶的影響》獲南岸區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探究殺滅德國小蟑螂的實驗報告》獲重慶市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今年我們研究的課題《重慶南岸城區黃粉蟲的生物學特性初探》獲得區級二等獎,《讓重慶南岸南山植物園的櫻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燦 爛” 》獲得區級一等獎,重慶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
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課外科技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生付出了很多的艱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提高了論文寫作水平,在大賽中取得了不少的科技創新成果,教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張文華:2006 創新與實踐活動——生物教師培訓教程。上??萍冀逃霭嫔?:54-62
[2] 《百年科技話創新》路甬祥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3] 王 玲,生物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析(J)中學生物學 2001,17(4):6-8
[4] 汪志明,在生物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J)生物學教學 2000,25(5):8-9
[5] 王建華 張文華 劉國璋編著《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技活動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6] 上??茖W技術協會編著《上海科普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上??茖W普及出版社 2005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1
本人于XX年XX月XX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至今兩年來一直在南莊三中任教。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自覺遵守《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奉信“以生為本,言傳身教”的準則,發揚奉獻精神,熱愛學校,團結同事,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樂于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刻苦鉆研,勤于總結,積極進取。在各位前輩教師和學校領導的指導和關懷下,教學和教育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飛躍?,F把本人任現職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幾方面:
一、在教學中靈活地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細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為生物課單單做好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是關鍵。
首先,我常常利用網絡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志了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我在教學中,同時也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生物的問題,在課堂上開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體現生物學科的社會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教學中,我常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如生物標本制作,小論文的撰寫,創意作品,還與開展昆蟲名稱的認識比賽。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通過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了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升華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養生物科學的后備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獲也越大。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媒體影片、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掛圖演示、實地參觀、事例說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后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輕松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通過兩年的努力,我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范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上基本創建了一個師生同樂,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學生們都喜歡我的課,所教班級的生物統考成績均能保持前列。同時,教學過程中,我善于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同行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20xx年撰寫的論文《淺談生物課教學中的趣味教學》獲×××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并在學科論文交流大會上宣讀,創新活動設計方案獲×××20xx年度一等獎。我積極地擔任學校的生物公開課任務,積極參與區鎮有交流活動、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在班級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培優轉差。
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由于學校工作的安排,雖未能擔任班主任工作,但在一年多的副班主任工作中,與班主任一起,積極營造一個和諧共進的班集體。我主張把管理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是他們的指路者和知心朋友,師生共建和諧班集體。我緊守“人本”觀念,注意到了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的協調,提高了管理的實效。在管理的方式上,我除直接參與管理外,還始終把管理的重點放在啟發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引導學生相互管理上。
我把所有學生都作潛能人看待,把教育的重點始終放在德育滲透上。作為副班主任和生物教師,結合生物科的特點,盡可能的發掘每一位學生潛在的特質,鼓勵和支持他發揮自己特質,讓他們把那些無作為的時間轉移到思考自己發展的方向,認識到自己應該是時候學習一點知識充實自己的理想了。在注重優生的培養,積極發展其創造性思維的同時,也重視后進生的轉化,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成功讓多位后進生重拾信心,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通過這樣的內化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大大的被調動起來,每位學生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理想,也有了共同實現理想的家,自然一個良好團結向上的班級體就漸漸形成了。
我始終對教育充滿著激情,同事之間精誠合作,互相進步。在如此和諧、融洽的環境下工作,個人和集體的智慧相互碰撞,產生無窮力量,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有陽光亦有風雨,在兩年來的教學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后我將更加努力,用持久和飽滿的激情為人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2
時間匆匆而過,這一學期任教八年級七個班生物課,還兼任生物備課組長、生物實驗員工作,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傮w看,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愛崗敬業,嚴謹治教,熱愛學生,努力做到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盡到一個教師應有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1、注重組織教學工作,重視師生互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提高組織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初二年學生的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兩極分化開始,獨立意識增強,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關鍵轉折時期。針對這種情況,我借鑒其他資深老師的教學經驗,靈活運用軟硬兼施、賞識教育等策略,讓大部分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樹立“我的課堂我負責”的理念,打造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構建和諧年段營造良好的學風,離不開良好的教風作表率。從一開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緣份,樹立“我的課堂我負責”的理念,抓好這一學年的各項工作。相對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學生較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時期,管理難度較大。一學期來,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風平浪靜,因為我總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并及時處理。
3、樹立“有進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導“賞識教育”,對學生的學習以鼓勵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斷加強,如教學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師隊伍偏年輕,熱情高,經驗不足,年段管理引導工作仍需不斷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3
這一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四個班的生物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執行學校安排的教學計劃,按照新課程的要求認真教學,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教學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對于這段時間的工作,感覺自己受益頗多,為了總結經驗,并從經驗中取得進步,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 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增加知識儲備
要想走進學生,必須要先貼近學生,熱愛學生,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為了讓自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余時間我主動多和學生溝通,努力讓自己能夠更加融入學生。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學習新課標,讓自己的教育方向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讓學生能夠輕松的學習。要想教給學生半桶水,教師就必須先有一桶水,為了能給學生傳授更多更有益的知識,我積極參加了校區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區里組織教學研討會等。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使我的知識量得以儲備,視野得以提升,并從中學會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使我以后的教學更有自信。
二、重視教學過程
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備好這節課。在上課前,我首先弄清所講知識的重難點,了解知識的邏輯,并能運用自如,而且要適當的補充課外材料,知道怎樣教才能教的更好。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設計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思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愉快高效的學習。
要提高學習質量,課后還要及時輔導。初中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學生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還有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對調皮的學生我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讓他們在贊美中不斷提高。這樣,學生對我也就慢慢的喜歡和尊重,也開始喜歡學習生物。而且在作業上我注意及時批改,并寫上適當的評語,讓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習的興趣也不斷提高。
三、 教學反思
當然,我在教學上還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入,生物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目,更多的是要求學生主動動手參與,但由于課時以及現實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時候學生都處于觀望想想象的狀態,這點有待提高。
其次,在教研方面,不論學校還是區里都舉辦了很多活動,而且雖然認真的讀了很多書籍,但在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過程中,總覺的有所欠缺。
關鍵詞:生活;激活;充實;延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9-0179-01
在現實生活中,我常??吹皆S多學生學了生物學課程,卻無法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生活現象,不懂得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問題。因此,我在生物課教學中,積極探索貼近學生生活實踐的生物教學方法,以具有知識性、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培養目標,真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顯性和隱形“生活點”,有意識的拉近生物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
如:生物教材中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聯系在生活中同一把豆角在夏季室溫下很快干癟,而放在冰箱中幾天還完好如初;生物教學中酶的特性,聯系在生活中用加酶洗衣粉洗滌有奶跡、血跡的衣服,而一般的洗衣粉做不到;生物教學中酶的特性受溫度的影響,聯系在生活中用溫水配合加酶洗衣粉使衣服洗的更干凈;生物教材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聯系在生活中帶芽的扦插枝條比不帶芽的容易成活;生物教材中植物的根莖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聯系在生活中把盆摘植物橫放后一段時間,莖彎向上而根彎向地下生長;生物教材中消除植物的頂端優勢,聯系在生活中“摘心打頂”、“環剝”方法等,教師要及時的穿插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二、積極利用課內外生活知識,充實生物課堂教學
1.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從本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注意啟發式教學。例如,講了昆蟲綱菜粉蝶后,有些同學由于只注意了菜粉蝶在陽光下花縱中翩翩起舞,覺得好看好玩,便認為是益蟲,顯然,這還是從他們過去的自我感覺中得出的錯誤認識。對此,為了能讓同學們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看法,并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我通過分析菜粉蝶的幼蟲菜親蟲,主要啃食甘藍、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油料作物的葉片,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終于讓同學們認識到從根本上講菜粉蝶是一種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蟲。
2.在教學中,我曾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回家“生豆芽”,從選種、注水、泡豆一直到長出豆芽,不僅觀察了黃豆的吸水、膨脹、發芽、破皮、以及萌發的全過程,而且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和自然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覺主動探索自然科學的意識和能力。
3.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地方特色。如果只從理論上講,學生對生物教學容易產生繁瑣枯燥的感覺。教師應從大家身邊的事例出發,適當補充介紹定西市當前的環境狀況。例如:定西市是生產馬鈴薯的基地,可全市的馬鈴薯加工企業所排出的廢水對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這樣以學生身邊感受到的問題對他們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不進行環保是不行的。
4.結合有關植物學部分的教學,介紹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對環境的改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學生要綠化環境,自覺愛護一草一木;動物學有關知識的教學,介紹青蛙、鳥類的益處,提倡愛護動物,不要亂捕濫殺;在“人的健康知識”的教學時,介紹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讓學生認識到關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每一個人自身的健康。
三、積極開展課內外實踐活動,延伸生物課堂教學
1.中學生物課還應密切結合教學內容,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外開展生物科技活動,更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以及探索、創新精神。如:采集動植物標本,培植花木,飼養小動物,昆蟲標本的制作等等。
2.讓學生在學校和家里親手栽培一些花、草等,在這種體驗中,同學們會自然而然感受了美,同時產生了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進而就會升華為熱愛大自然,增強自己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上好野外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身臨其境中認識自然、感受自然、品味自然。如;我在進行植物器官的教學時,將學生帶到野外實地講課,讓學生親眼目睹各種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同時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在進行植物種類的教學時,我也將學生帶到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觀察,并結合采集植物標本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感受中學習知識,領悟生命的意義。
4.參觀考察。結合當地的實際,組織學生調查附近的工廠、小河、垃圾處理廠、生活小區等,當他們看到污濁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里排出的廢氣、公路上彌漫的塵埃,就立刻明白保護環境并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事,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做的,并且是隨時隨地都要做的。
5.實驗探究。我在講課中主要是盡可能的介紹一些中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做的實驗,引導他們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規律。例如講完“葉的蒸騰作用”后,安排學生做了一個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葉干上或其他植物葉干上的實驗,并啟發他們想一想: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哪里來的?這是什么作用?由于學生是帶著問題去自己做的,因此實驗時就格外認真,甚至做不成功就不罷休。
6.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開展一定的實驗研究活動,也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發現有意義的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親自實踐、動手操作和敢于創造。如讓學生進行《利用植物花瓣自制家用香水的實驗研究》、《廢棄茶葉再利用技術的研究》、《蝸牛的人工飼養技術研究》、《植物扦插技術的研究》等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