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經濟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The existing coal production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pollu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policy constraints and others,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status, influence factor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ean technology of coal industry in Xuyong county.
【關鍵詞】煤炭行業;清潔生產;問題分析
【Keywords】coal industry; cleaner production; problem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139-02
1 課題研究背景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煤炭是不可或缺的燃料資源。但是對于煤炭資源的開采,挖掘,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沒有注意煤炭行業附近的生態環境,使得在煤炭開采完成之后,煤炭行業附近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1]。
這種發展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不符合當今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因此,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越來越重要,目前,世界范圍內都在倡導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煤炭資源的發展也急需做出改變,如何改變,怎樣利于生態平衡,利于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這些問題擺在政府、企業面前,因此急需做出相關調整[2]。
2 國內研究現狀
2.1 煤炭清潔生產的必要性及存在問題研究
曲格平學者在其發表的論文《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大趨勢》中,在煤炭生產的行業層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詳細地論述了煤炭行業開展清潔生產的必要性。
楊文瀾、李多松在《煤炭行業推行清潔生產的緊迫性及對策研究》一文中,通過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特征及其對生態環境破壞的現狀分析,指出了“煤炭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了煤炭行業推行清潔生產的必要性,并根據當前煤炭行業清潔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2.2 煤炭企業清潔生產的可行性研究
張明慧在其碩士論文《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的經濟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從企業的經濟效益、技術保障及國家相關政策支持等三個方面分析了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的可行性,建立了煤炭清潔生產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清潔生產和利用相關措施和政策建議。
3 敘永縣煤炭行業清潔生產現狀分析
3.1 基本情況
四川省敘永煤礦隸屬于四川省煤礦產業集團,是以煤炭生產為主導產業的國有大型企業,2015年年末總資產3億元,礦井屬于古敘礦區中段落葉壩井田,開采煤層分別為C19、C20、C24三層,平均煤厚為0.8~1.2m,煤質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高發熱量的優質無煙煤,礦井屬高瓦斯礦井,無煤塵爆炸危險。礦井總面積8.3434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年末,占有資源儲量為3800萬噸,可采儲量2560萬噸。
3.2 自然環境概況
井田位于永寧河水系,井田地處山區,內河流不甚發育,僅在井田西部有后面河、水落坡河兩條小溪,流量較小。區內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常有雷雨和暴雨,冬季及初春常陰雨綿綿,有短期積雪和霜凍。年將雨量1000~1300mm,年蒸發量909~1067mm,4~9月為雨季,降雨量約占全年的90%,最高氣溫為40.8℃(1991年5月24日),最低氣溫為-1.9℃(1993年1月24日),年平均氣溫為17.6℃、相對濕度為79%。風向受地形影響較大,局地風場明顯,主導風向為N(白天),次主導風向為S(夜間)。
礦區周邊雖然有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黃荊自然保護區、古藺二郎自然保護區等風景名勝區和保護區,但這些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均遠離本礦,礦井開發不會對其產生直接影響。
4 廢氣排放及處理現狀
在敘永煤炭生產活動中,所a生的氣態污染物主要是煙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其產生的來源為燃燒煤炭進行供電供暖的工序。根據相關的環境保護條例規定,所制定的標準要求,敘永縣的供暖設備不再由燃燒煤炭加熱鍋爐來實現,而是采用一種更為節能并能循環的方式來實現,即采用發電煤炭燃燒后的廢氣進行供暖,這種技術的采用,有效地降低了當地大氣污染氣體的含量。
5 生態保護方面問題
據現場統計,井田及周邊0.5km范圍內共有2個村7個小組,320戶,1300人受到地下開采誘發的地表沉陷影響,工業場地的空地、道路、選煤廠地表有,堆煤場無防護措施;煤礦矸石場占用耕地,目前正在使用,場內矸石大部分未覆土也未及時綠化,不符合環保要求。
6 產業結構問題
敘永縣的煤炭生產行業當中,對于煤炭的開采挖掘以及篩選清洗的作業,占了煤炭產生利潤的90%以上,相對于其他產業如煤炭發電產能,煤炭化工行業等的利潤而言是巨大的,因此,可以分析得到敘永縣現今的清潔生產面臨的重要課題就是對于其煤炭生產產業結構的轉型。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制約著煤炭產品附加商品價值的提高,也影響著煤炭行業生產清潔化的發展道路。
7 人才機制問題
制約敘永縣煤炭行業生產清潔化生產的問題還有人才選拔機制的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創新力的帶動,而創新能力源于人才的提拔和使用。而因為當今敘永縣的煤炭生產行業,乃至全國的煤炭生產行業都處于一個發展的轉折點上,一個從原有的粗放型生產模型向高效益的生產模式的轉變,而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面臨種種體制問題以及經營問題,致使企業難以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進而利用人才力量進行產業結構鏈的擴展與外延,這種人才機制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敘永縣煤炭生產行業的發展。
8 管理體制問題
經過了解敘永縣煤炭行業生產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知道其前身為國有企業,現今也有地方政府的控股,因此,其在管理體制結構中很大一部分還是沿用了國有企業的經營制度方式,這種管理的制度方式導致企業的經營陷入管理僵化、制度冗余,生產效率低下等管理局面,嚴重地制約了敘永縣煤炭生a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以及轉型的發展,降低了生產的有效性,以及清潔化生產的效率。
9 提高清潔生產的對策措施
根據敘永縣煤炭行業清潔生產評價結果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敘永縣煤炭行業清潔生產水平的對策措施如下:
①延伸煤炭生產加工產業鏈。加快瓦斯發電建設和產業結合,提高廢物循環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
②強化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儲煤場及矸石場灑水等設施使用效率,矸石堆場周邊設置固定綠化帶,對于破壞的耕地、林地等,采取耕地或林地補償措施,采空區上方采區適當措施增強穩定性[2];
③建立清潔生產的制度、政策和管理方針、提高生產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對應的清潔生產決策。嚴格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保證正常生產,避免不必要的停產、失控造成的污染和損失。另外,加強清潔生產宣傳,定期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及管理意識教育,定期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將清潔生產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農業信息,獲取
人類社會邁入新的世紀,全球展開了信息技術革命,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社會變革的方向起著決定作用。隨著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急劇地爆炸性增加。論文參考網。除了廣播、電視、書籍、報紙等各種傳統的信息傳播媒介之外,又出現了國際互聯網、無線上網、手機上網等新的信息傳遞手段,使信息獲取變得更加多樣復雜,同樣使農業信息獲取的渠道增多。面對“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高效的進行網絡中的農業信息獲取成了農業信息工作的首要任務。
在新的環境下,作為農業信息從業人員,應掌握更多的從當前網絡中獲取農業信息的手段,下面從六個方面說明如何在當前網絡中進行農業信息獲取。
1、使用專業的農業信息搜索引擎,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方向。
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農業信息,就必須用到專業級的搜索引擎。我國目前現狀,農業信息的獲取還很困難,特別是急需農業科技信息和市場信息的企業、部門、農戶,他們通過綜合搜索引擎,并不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在農業領域現有各種網站近十萬多個,涉及農、林、牧、漁、水利、氣象、農墾、鄉鎮企業及其它農業部門。在這些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搜索一個準確的農業信息是農業人員非常關注的問題。因此,針對于中文農業網絡資源研發專業化的搜索引擎,實現農業信息的精確搜索是農業信息搜索引擎發展方向。
在專業農業搜索引擎方面,有些網站已經走在前列:
世界范圍:(1)農業沖浪(agrisurf.com)。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專業搜索引擎,提供分類檢索和關鍵詞檢索,提供大約20 000多個農業相關網站和95個國家與地區的有效鏈接。
(2) Ceres Online
ceresgroup.com/col/
專門提供農業信息。其搜索功能連接到了農業產業的其它專業人員。日歷數據庫列出了幾百個即將到來的農業活動,氣象圖提供了世界各地天氣情況以及熱點信息。論文參考網。
(3)AgEconSearch
agecon.lib.umn.edu/
AgEcon搜索收集,索引包括諸如農業,食品供應,自然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農產品貿易及廣義的農業經濟領域的學術研究全文。
國內相關搜索引擎:
(1)農搜sdd.net.cn/
農搜農業專業搜索引擎的研發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人才工程”經費的資助。
(2)搜農sounong.net/
中國搜農是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現代農村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資助下取得的一項重大創新成果,也是第一個面向我國農業企業、農民大戶、農業專業技術協會以及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提供農業通用搜索與農產品供求、農業實用技術、政策新聞等專題的搜索服務。
(3)so.ag365.com/365農業搜索
(4)chinanong.com/華農在線-中國農業信息搜索引擎
(5)086ny.com/soso/超農網農業搜索
(6)3nss.com/Portal/Default.aspx三農搜索網
2、除了農業搜索引擎外,網絡中農業信息獲取還要有相應的專業智能瀏覽器。
使用專門開發的面向農業信息獲取方面的智能瀏覽器,可以借助智能瀏覽器的功能,方便快捷地進行快速搜索、精確搜索,過濾無關信息,提取農業信息,為廣大農民用戶方便快捷地獲取農業信息提供服務。
3、使用在線農業專家系統。
農業專家系統是運用人工智能的專家系統技術,匯集農業領域知識、模型和專家經驗等,采用合宜的知識表示技術和推理策略,以信息網絡為載體,為農業生產管理者提供咨詢服務。傳統的農業專家系統在現今的網絡條件下變的不適用?,F在農業專家系統的發展方向為:在線農業專家系統及實時智能專家系統。
目前國內許多專家系統已經上線并且在使用過程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1)esa.org.cn/index.asp
廣西智能農業信息網,提供作物類、瓜果類、蔬菜類、畜牧類、獸醫類和水產類等六類十九種在線專家系統。
(2)nbnky.gov.cn:4000
寧波農經網農業專家系統,提供了蔬菜病蟲害專家系統、河蟹養殖專家系統、家兔養殖專家系統、海水養殖系列專家系統、網箱養魚專家系統等二十八種在線專家系統。
(3)hebaic.com.cn/index.do?templet=er_zjxt
河北農業技術推廣網、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專家系統,提供金絲小棗栽培專家系統、養牛管理專家系統、無公害番茄專家系統等三十余種在線專家系統。
(4)zjxt.hzagro.com/
農業專家系統.net,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農辦主辦提供了水果干果、蔬菜種植、花卉苗木、中藥材、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類七十余種在線農業專家系統。
(5)202.107.249.147/
麗水市農業專家知識系統,提供了花卉苗木、食用菌、筍竹、蔬菜、水產、中藥材、其它等十類八十五種在線農業專家系統。
4、進行農業信息智能分析。
農業信息智能分析是應用智能化技術代替傳統方法進行農業信息分析的新的研究領域。它主要是圍繞農業生產、農產品市場、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科技中的分析對象, 進行智能化地信息自動采集、存儲、管理、計算、判別等的過程,可模仿、代替專家,解決農業中波動分析、風險識別、早期預測、效果評價等諸多問題。目前農業智能分析技術在我國已投入實際使用。
(1)農業部的“農作物遙感監測系統”,通過采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手段,及時動態地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解決了依賴實地調查、手工記錄、數據上報等傳統信息獲取方式的不足。針對數據和信息源不足、渠道不暢等問題,農業系統開展了“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定期對糧、油、果、菜、畜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需求、進出口、市場行情,進行動態監測、分析,為政府部門、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了決策參考。
(2)中國農科院智能化農業預警技術與系統重點開放實驗室,構建了全國農產品供求平衡分析預測模型體系框架,開展了12種主要農產品的市場供求分析預測。利用網絡抓取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已經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市場波動的隱性信息。論文參考網。并建立了主要農產品供求信息庫,能對12種主要農產品的市場行情進行趨勢分析與展望。
5、使用專業農業網站、專業農業論壇、專業農業交流圈。
傳統的專業農業網站及專業農業論壇仍然是廣大農民互聯網上獲取農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基于新興的WEB2.0技術組建的專業農業交流圈能大大增強訪問者之間的互動也迅速發展,大有前途。
國內專業農業網站及農業論壇:
(1)202.127.45.5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國農業信息網。
(2)zgny.com.cn/
中國農業網,農業企業的商務信息平臺。
(3)chinabreed.com/
中國養殖網,最大畜牧行業門戶網站,提供養殖、飼料、養豬、養雞、養牛、 養羊、家禽、獸藥、特種養殖及畜牧機械相關信息。
(4)aweb.com.cn/
農博網,國家農村信息服務示范項目,以“服務農業,E化農業”的宗旨,為涉農人群提供農業資訊、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論壇以及農業人才服務。
(5)12582.com/
農信通農村信息網,涉農生活服務移動互聯網平臺,提供最新農業信息,化肥、飼料、農機等價格行情,農民工招聘、就業信息;食品、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交易信息,是城鄉互動、鄉村旅游、農家樂的綜合展示窗口。
(6)feedtrade.com.cn/
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為飼料生產加工、飼料原料貿易、飼料添加劑及畜牧養殖企業提供全面的新聞、行情、價格和分析預測等信息資訊服務。
(7)yuanlin.com/
中國園林網,提供園林綠化苗木資訊,園林綠化景觀,園林綠化苗木工程,園林綠化設計 ,等方面信息,為相關園林綠化苗圃企業提供商鋪,是園林綠化,苗木園藝的專業園林綠化門戶。
(8)bbs.aweb.com.cn/
中國三農論壇,博覽天下農事,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
6、除了以上信息資源外,專題討論組、電子論壇等也可以方便地為相同科學領域的農業專家提供交流空間,這也是當前網絡獲取農業信息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不同搜索引擎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效果對比》,劉艷華、徐勇?!掇r業網絡信息》2009年08期.
[2]《互聯網上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與管理研究》,嚴方。《華中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3]《淺談國內網上農業信息資源》,陳林官,《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1年02期.
自然資源指能夠供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利用并作為所有權、使用權客體的自然物質和能量。自然資源法是環境保護法的下位法,包括自然保護法和自然利用法兩個部分。我國現行的自然資源法體系存在諸多弊端,應從修改憲法、環境保護法和制定綜合性自然資源法等方面進行完善,在完善立法體系應遵循四個方面的立法基本原則。
【關鍵詞】自然資源;范疇;立法體系;立法原則
一、自然資源法的范疇界定
自然資源的范疇界定是我們處理自然資源立法首先應該處理的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們我們對于自然資源的立法定位,特別是在崇尚概念的大陸法系國家,從傳統法律的既有概念出發是人們進一步認識和研究相關學科的基本進路。
(一)自然資源的概念分析
目前學術界對自然資源的定義各不相同,但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自然資源是在一定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如土壤、陽光、水、空氣、草原、森林、野生動植物、礦藏等。1
(2)自然資源,是相對于非自然屬性的“資源”而言的,是指與人類生產或者其他生產活動有關并能為人類所利用的部分環境因素??梢?,從環境保護法看,自然資源是組成環境的因素。2
(3)自然資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類利用的一切物質和能量的總稱。3
(4)自然資源就是自然界中一切能夠為人類所利用的自然要素。4
(5)聯合國出版的文獻中對自然資源的涵義解釋為:“人在其自然環境中發現的各種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為人類提供福利的都屬于自然資源。從廣義來說,自然資源包括全球范圍內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過去進化階段中無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礦物,又包括地球演化過程中的產物,如植物、動物、景觀要素、地形、水、空氣、土壤和化石資源等?!弊匀毁Y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來源,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構成人類生存環境的基本要素。5
(6)自然資源最有代表性的定義則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和”。6
(7)通常所謂的自然資源是指直接用于物質產品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它們或構成物質產品實體或在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中被消耗掉.而水、空氣、氣候條件和自然景觀等自然環境條件和要素同樣也應視作人類生存、發展所必須的自然資源。7
(8)自然資源一般是指能夠進入人類勞動生產過程并被加工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那部分自然要素如土地、礦藏、水、大氣、森林、草地、野生生物等。8
(9)自然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經過一系列化學、物理、生物過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時空格局、對人類生活和生存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的所有自然因素的總和.廣義的自然資源應包括一切具有現實和潛在價值的自然物質。9
(10)一般認為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類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但在實際中往往只是在經濟學意義的“資源”認識之上疊加了“自然”的屬性。10
(11)自然資源是指由自然界中地理環境和生物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游活動的天然景觀,包括地貌、水文、氣候動植物等。11
(12)自然資源是指一切可作為生產投入的未經人類勞動加工而自然存在的物質及其可利用的活動方式,主要包括氣候、土地、生物、水、礦產等。12
綜上所述,對自然資源這個概念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是都具有這樣幾個組成要素,即(1)自然性(2)有用性(3)可用性(4)物質和能量,但自然資源并不必然是有限性的。這幾個特征也是我們將自然資源納入環境保護法律關系的客體的邏輯前提,同時,這幾個特征決定了法律對自然資源這個客體所涉及法律關系調整的特征。從法律角度上講,自然資源指能夠供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利用并作為所有權、使用權客體的自然物質和能量。
(二)自然資源法基本范疇
關于自然資源法,有些著作稱之為自然資源保護法,亦有人稱之為生態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法等,對其范疇界定也各不相同,而且學界對環境法與自然資源法二者關系的理解各不相同。肖乾剛主編的高等學校法學教材《自然資源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中,把資源保護法只作為自然資源法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大多數環境法著作中,往往把自然資源法稱為自然資源保護法。13 這表現為對自然資源法范疇的認識存在差異,是依據自然資源保護法律規范的調整內容對法律規范調整領域的歸類和界定,它與自然保護法概念緊密關聯,是繼自然資源概念后首先應該回答的基本理論問題。那么,整體環境觀的環境法范疇應當如何重界呢?自然資源法的范疇又如何界定呢?我國相當多的環境學者是對于自然資源法的主張可以分為:
(1)“融合論”,即將自然保護法和資源法融合為了自然資源保護法,這在學界占了很大部分,我們可以從眾多環境法學的著作可得到論證?!叭诤险摗逼鋵嵕褪欠穸ㄗ匀槐Wo法作為環境法子部門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該說進而主張自然資源保護法和污染防治法融合為環境與資源法,即大環境法。該說以杜群的《環境法融合論》為代表,她認為自然資源保護法是指自然資源法中關于單項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規范的總和。14
(2)“生態保護法”說,也稱為“生態法”說、“生態環境保護法”說。狹義上的生態法即是我們說主張的中義性質上的自然資源保護法。該學說以《生態法原理》(曹明德)為代表。我們可以稱之為“類似說”。
(3)“獨立說”,即主張存在獨立的環境法學部門——自然資源保護法(學),主要以《環境資源法學》(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6)和《環境法學》(汪勁,北京大學,2006)為該說的主要代表,其中又以汪勁的研究相對較為深入?!蔼毩⒄f”即自然保護法也是我們說積極倡導和主張的。目前學界還未達成對此學說的一致意見和對自然保護法范疇的科學界分。15
可持續發展戰略引入中國,帶給中國環境法的第一個沖擊是: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過去長期以來形成的狹隘環境法的概念和范疇論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可持續環境立法的認識疑障。中國環境法的概念應當回復到以整體環境觀為指導的、國際通行的廣義環境法概念,即把狹隘環境法的調整內容擴展到合理開發、利用、管理自然資源方面的社會活動,并重新啟用“環境法”術語。 復元的中國環境法范疇應當重新界定為兩個平行子法,即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自然資源法融合自然保護法(生態環境保護法)和自然利用(管理)法。中國環境法融合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資源法也合乎法理,也符合可持續發展對環境法的客觀要求。融合后的中國環境法概念,反映了環境法調整客體——環境和自然資源在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條件下從割裂、對立走向融合、統一的客觀事實。
這里,我們有必要辨析下“自然保護法”的概念?!白匀槐Wo法”和“環境法”一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自然保護法和“環境與資源法”(即廣義的大環境法)相同,是指調整因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國際上說使用的自然保護法,以及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環境法,都采用廣義的自然保護法的概念,如俄羅斯的生態法。
狹義的自然保護法,是作為自然資源法的一部分,是指調整因保護某些特殊的自然和人工環境因素,維護生態平衡和環境的優美和諧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通過對我國環境法學教材的考察,按其保護對象分,分為:自然保護地法、國家公園法、風景名勝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狹義的自然保護法和自然保護法基本是平行的,專門指綜合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和特殊區域環境保護法。美國的《原生境法》即是屬于狹義的自然保護法。狹義的自然保護法是自然資源法的下位法,主要自然資源保護法律關系客體是具有有限性的自然資源。我們為了避免名稱上的混亂,采用狹義上的自然保護法概念,不使用廣義的自然保護法概念。
綜上可見,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的“環境與資源法”(廣義環境法),它的基本范疇包括:環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包括自然資源管理和保護法)和自然保護法(自然資源法中的自然保護規范+生態環境保護法)。自然資源法應包括自然保護法和自然利用法。但如上文所述,自然資源并不必然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對于太陽能、風能這些無限資源來講,目前還沒有把它們作為自然資源立法的保護對象,但是,它們又屬于自然資源法律關系的客體范疇,其所涉及的法律關系主要是開發和利用法律關系。
應然界定模式用公式表示,即:
環境法(廣義)=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其他部門法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
自然資源法=自然保護法+自然利用法=生態環境保護法(包括特殊區域的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法中的自然保護規范+污染防治法中的自然保護規范+其他部門法中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規范。
自然資源法(即很多的學者書著中所謂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或者自然資源保護法等概念)應單獨成立一個子法,作為環境法的下位法,與污染防治法并列屬于總體的環境法的范疇,主要因為它具有的獨特保護對象,自然資源法涉及對資源生態的保護,包括整體生境和生態功能以及特殊自然環境。而且自然資源法能夠利用環境法的調整方法和調整手段融合進環境法體系。
另外,環境法視域下的自然利用法之所以能統一到環境法中,是因為自然利用法是以生態利益的保護作為最終的價值取向,而非經濟利益,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主要是無限能源的利用)關系進行調整的目的是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自然利用法也是自然資源法的一個二級法,同時也是環境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我國的自然資源法的體系以及其在環境法中的地位可以如下表示:
憲法
環境基本法
自然資源基本法 (一級法)
單行自然保護法 單行自然利用法 (二級法)
行政法規 (三級法)
二、對我國自然資源立法現狀的理性思考
我國自1984年制定第一部自然資源單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來,自然資源法制建設就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一個以各種單行資源法集合為法群形態的自然資源法律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形成。這一體系基本覆蓋了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主要方面,使我國的自然資源法制建設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在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對制止自然資源的破壞浪費和拯救自然資源的枯竭作出一定的積極貢獻。但是,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球性的資源問題和日趨嚴峻的國內自然資源形勢,因此,全面審視我國自然資源的法制狀況,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是非常必要的。16
總之,我國已形成了以憲法性規范為依據,以環境保護法為基礎,以單項專門法為主干,以其他法律及地方性法規相配套,以國際條約為補充的自然資源保護法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一體系框架基本覆蓋了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主要方面。
1、缺乏明確、統一的生態保護的立法目的和指導思想
保護資源的目的, 一是為了經濟利益, 二是為了生態效益, 但主要的應是生態效益, 因為一旦生態效益喪失, 其經濟利益最終將受到影響。但就其立法目的而言, 我國已制定的自然資源法中, 只有《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明確提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立法目的; 而《水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漁業法》等則偏重于經濟利益, 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只字未提。指導思想, 是法制建設的靈魂。由于現行有關資源保護的法律多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 大都沒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譬如, 《憲法》、《環境保護法》和各種自然資源單行法等, 僅有經修改的《土地管理法》規定了“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這種指導思想上的偏差, 表現在法律內容上重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輕資源保護, 重資源的經濟效益保護而輕生態效益保護。這顯然不利于維持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保護。17
2、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的框架結構有待進一步科學化、合理化。法律體系功能的發揮通過法律體系的結構來實現, 法律體系的結構本身就體現著法律體系的功能。因此, 構建法律體系首先需要的是賦予該體系一種科學合理的結構??傆^我國自然資源的法律現狀, 由《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10 部單行自然資源法律集合的法群形態, 是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框架的現實。
(1) 就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的外部結構而言, 我國目前已有15部自然資源法律, 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各自的次級法律體系但由于強調部門法律發展和部門利益,如一直以來國家環??偩峙c國家林業局對生態保護的主管權爭議。忽視了部門法律的整合和部門利益的協調, 結果造成法律體系整體功能難以發揮, 最終導致了自然資源整體發展的非持續性。
(2) 就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的內部結構而言, 我國現行自然資源法律基本上也是以調整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為內容的, 但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治理關系的處理不當, 導致的結果卻是重開發利用,輕治理保護;重視數量增長, 忽視質量提高;資源供需緊張,利用效益低下,破壞浪費嚴重。
(3) 從我國自然資源法制系統結構來看, 我國現行自然資源法律體系框架由于靜態結構缺位, 動態結構失衡, 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等各個環節相互脫節, 導致整個自然資源法制系統不能高效運作, 法律預期目標難以實現。
3、監督管理責權不清
由于自然資源保護工作涉及內容的廣泛性和保護方法的綜合性特點,必須要求眾多的國
家行政部門都參與其事,無論哪一個單獨的部門都不可能包攬全部自然資源保護工作。而且國家行政機構設置的現實情況也決定了不可能由哪一個部門包攬全部自然資源保護工作《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七條雖然就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體制作了規定,但實際上并
沒有明確各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而在其他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律規范中,則往往是僅就某一
個部門,或者少數密切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權作出規定。體制的缺陷是實際監督管理工作薄
弱的重要原因之一。18
三、自然資源立法體系的完善路徑
自然資源保護法屬于環境保護法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自然資源保護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但還不十分完備,與自然資源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針對自然資源保護法體系存在的缺陷,應提出進一步完善的建議,以利于我國自然資源保護事業的發展。
1、在《憲法》中增加資源保護的內容
由世界自然保護同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編的《保護地球——持續生存戰略》明確提出,各國應通過一個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宣言和盟約,使各國對可持續生存的道德準則作為承諾,并應將可持續生存原則納入各國的憲法和立法之中。因此,我國的自然資源立法應根據以上精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和完善。我國現行《憲法》還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條款,應在適當的時候加以修改,增加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因為可持續發展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發展與資源和環境保護是相互聯系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應在國家根本大法中得到體現。
2、重新制定《環境保護法》,改為環境基本法或環境政策法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了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我國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基本可視為污染防治法,幾乎未涉及自然資源的法律保護。如今我們應在現行環境保護法的基礎上,增加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治理自然資源的內容, 將其更名為《環境基本法》或《環境保護基本法》,使其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污染防治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綜合性基本法律, 并為其他專門性立法提供立法基礎。從而,使環境保護法真正能統領整個環境資源法立法體系。
3、制定統一的《自然資源保護法》
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或正在制定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目前,我國制定《自然資源保護法》的條件已逐步成熟。首先,可持續發展思想涉及資源、環境、技術、投資、市場等諸多方面,但從總體和長遠看,只有資源與環境才是決定持續性的主要因素,而其中以資源利用為中心問題。制定《自然資源保護法》的目的正是為了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能滿足下一代的合理需要。其次, 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賦予了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的重要地位,確定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確立了可持續發展對于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指導地位,并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節約等給予高度重視,這一切都為《自然資源保護法》的制定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政策支持。此外,制定《自然資源保護法》是構建與完善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的需要。自然資源法律體系應是一個在自然資源分類基礎上,以《自然資源保護法》為龍頭,以單行法為基干,以各種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等為主體,以相鄰有關法律為補充的效力層次分明的有機系統。制定《自然資源保護法》正是彌補我國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結構缺失的重要措施??傊?,制定統一的《自然資源保護法》不但有立法的現實條件,而且勢在必行?!蹲匀毁Y源保護法》制定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制定《自然資源保護法》的目的;《自然資源保護法》的基本原則;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自然資源的管理主體及管理體制;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補救;自然資源的保護;不斷利用自然資源的責任;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有償利用及收費制度;自然資源稅;保護自然資源的教育以及違反《自然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等?!蹲匀毁Y源保護法》應修正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自然資源無償使用的做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路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經濟手段的法律化來管理自然資源,做到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同時進行。
自然資源基本法為各單項自然資源法之基地和龍頭。各單項自然資源法的制定與修改, 從總體上講要依憲而行, 此外還要從“基本法”的基點出發, 按照基本法所確定的指導思想、原則、制度等進行, 既不能違背憲法也不能違背基本法。自然資源基本法是龍頭, 其他單項自然資源法必須隨龍頭而擺, 納入基本法創造的構架之中。如果從結構篇章的角度講, 若制定自然資源法典的話, 基本法可為總編部分, 各單項自然資源法可以組合而成為分編。兩者之間是統和分的關系。
4、制定或者修改其他單行自然資源保護法律
對于原有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律規定,應根據自然資源保護新的原則和新的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客觀情況的變化,予以適時修訂。我國近年來已經修訂了《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但這是不夠的。對于那些制訂較早,作用明顯較弱的法律規范,如《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尤其應盡快修訂,以便與體系內其他層次的立法相協調,服務于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自然資源保護工作。
四、自然資源立法的基本原則
自然資源立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為實現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目標,在法律上充分體現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在起草、制定或修改自然資源法的過程中,對立法具有指導意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筆者認為,我國自然資源立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新情勢審思作出的必然選擇,自然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獨立子系統決定著可持續發展的得失成敗,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未來的共同發展戰略,它將人類社會發展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是當前最新的一種發展理念,并正在成為我們立法的一項指導性原則,在可持續發展視野上,自然資源法應當遵循公平分配原則,效益發展原則,協調持續原則,合理利用原則,市場調節和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的資源有償使用原則。
(1)可持續發展思想是人類在不斷探索人與自然關系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其內容上講,它既不同于強調生物為中心的生物中心倫理觀也不同于強調人類均等的人文中心倫理觀,而是一種全新發展觀念,已成為指導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思想,它的出現對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是速度而忽視自然資源維護的發展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過分主張守護自然而遏制發展的做法同樣受到質疑,人類需要在兩種極端的觀念之間尋找一種和諧與平衡,并通過完善現有法律制度來實現這一目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思想與自然資源法律制度的銜接首先則必須確立與之相適應的立法價值觀,可持續發展條件下自然資源法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2)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突出資源開發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必須平衡人類發展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利益關系,應強調資源環境與人類發展的持續性、內在性、互動性和共存性,注重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子孫后代根本利益的保護,因此,自然資源法的發展界定應當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需求構成危害,人類對資源和環境所采取的保障措施應當對自然生態環境,人類(當代、后代)生活環境構成最有效的維護屏障,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延續不斷,良性循環的發展,以最終滿足人類不斷提高的生活質量。
(3)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現有的環境與資源法律法規必須進行修改和完善,以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自然資源保護法是實現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以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物質的需要,同時滿足下一代的合理需要。自然資源保護法應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路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經濟手段的法律化來管理自然資源,做到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保護同時進行。
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們在自然資源立法中,對有限資源的立法應著重保護,如今我國的自然資源法體系中,森林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草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制定本法。
土地管理法,第一條,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2、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20
尊重和體現生態規律原則是指在進行資源保護立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和尊重自然和生態演變的規律以地球生態系統平衡原理作為制定法律的理論基礎。
(1)“物物相關”律,即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改變其中的一個事物必然會對其他事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資源保護法必須注意對每一種資源要素的保護以各資源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因而資源保護法的體系必然比較復雜,此外,“物物相關”律必然要求人們在開發利用資源時應當注意調查研究和統籌規劃,在資源保護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規劃”影響評價等規定其源蓋也于此。
(2)“相生相克”律。即在生態系統中,每一生物種都占據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們相互依賴、彼此制約、協同進化。因此資源保護法必然要求人們不得向某生態系統引進原來沒有的物種或在生態系統中人為地消滅某一物種,也就是為什么在資源保護中有物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以及動植物檢疫等法律的原因。
(3)“能流物復”律,即在生態系統中能量在不斷地流動,物質在不停地循環。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中有關于發展生態農業以及鼓勵建立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活生產方式的規定,某種物質一旦進入環境,便會在環境中不斷地循環,有些還會在生物體內累積(即“生物富集”)發生致畸、致癌、致突變等作用,因此在資源保護法中有關于防止環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規定。
(4)“負載定額”律,即任何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大致辭的負載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產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沖擊的能力。
(5)“協調穩定”律,即只有在結構和功能相對協調時生態系統才是穩定的,為了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協調狀態,必須千方百計地保持生物物種的多樣化,盡量減少外來干擾,同時鼓勵人們去創造結構和功能相對協調,生物生產能力高的人工生態系統。這些要求導致了資源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保護森林植被保護生態系統免受干擾以及確保創設結構和功能相對協調的人工生態系統的規定的產生。
(6)“時空有宜”律。即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組合,構成獨特的區域生態系統,在開發利用某特定地區的生態系統時,必須充分考慮它的特性。
在立法過種中,應當時刻以生態規律衡量某項調整人類行為的法律規范,在考慮保護當代人類自身利益的同時,還必須考慮保護人類的生存條件即生態系統,考慮到人類近期或者長期利益的實現還需要有眾多的環境條件作支撐這樣才能使人類的行為符合生態系統平衡的要求,才能保存證人類世代的利益。
3、整體性和區域性相結合原則
自然資源具有整體性,所以對其保護不可人為地將各個自然要素割裂開來進行立法,整體性和區域性相結合原則是指“把行政區域與自然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用系統論方法進行全面分析,立足區域特點,利用區位優勢,創造比較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持續發展?!备鞯氐牡乩?、自然資源、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傳統、習慣和人文景觀等等,具有其獨特的一面,因此,地方環境立法必須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針對地方現存的生態環境問題,在發展地方區域經濟時突出地方特色,進而推動地方的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另外,在處理地方環境立法與中央環境立法的關系上,亦應在保證法制統一的原則下遵守地方環境立法優先的原則。
4、合理開發與利用的原則。
不論是人類中心主義還是生態主義都不否認自然資源的人類利用性,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保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因此, 堅持“合理”為前提就是必不可少和十分重要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中的開發不單是強調對自然資源開采、挖掘、砍伐等, 還包括用途的開發, 新資源的開發(如替代資源) , 決不能只停留在傳統消費模式上; 利用也不單是指使用和消耗, 而是要拓展到合理配置、高效、綜合利用, 強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結合。22
同時,筆者認為自然資源有償使用不能作為自然資源法的基本原則,而只能作為自然保護法的基本原則。其實,并非所有自然資源都具有有價性, 只有當自然資源具有有限性或者稀缺性的時候,才使人的勞動有了對象, 方可物化為社會財富,從而產生價值,自然資源法對此類資源應通過有償使用原則著重維護整體的生態利益,而對無限性的自然資源不可適用該原則,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
【注釋】
1、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頁。
2、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頁。
3、蔡守秋:環境資源法學,人民法院出版署,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頁。
4、肖乾剛:自然資源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頁。
5、姜文來:關于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幾個問題,載于資源科學 2000年,第01期。
6、陳?。阂环N永續經營的思維觀,載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7、蒲志仲:資源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化,載于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4年 03期。
8、尹昌斌,陶陶:環境資源綜合管理的基本思路,載于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8年02期。
9、王慶禮,鄧紅兵,錢俊生:略論自然資源的價值,載于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1年 02期。
10任勇:樹立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觀解決林業生產的兩種外部性——試談林業定位及環境經濟政策,載于林業資源管理,1999年 02期。
11、張書理,李桂林:對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的思考 內蒙古環境保護,2001年第2期。
12、李碧宏: 重慶庫區資源狀況及對策研究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3、參見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2006版,北京大學出版社,第316頁注1。
14、杜群: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環境法創新——環境法概念的復元和范疇的重界,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年 03期。
15、夏少敏 陳真亮:我國自然保護法研究綜述,引自中國環境法網
16、姜素紅:論我國自然資源立法及其完善,2005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
17李愛年:論自然資源保護法體系的完善,載于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1期。
18、秦天寶:關于我國自然資源保護的立法思考,載于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9年第4期。
19、李愛年:論自然資源保護法體系的完善,載于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1期。
20、參見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頁。
21、班紅光:西藏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立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22、王宗廷:論制定自然資源基本法,載于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頁。
[2]杜群:我國環境與資源法范疇若干問題再探討,載于法學論壇,2001年第 2 期。
[3]胡濤:從國土資源法與自然資源法、環境保護法關系的角度論《環境保護法》的修改,載于中國環保論壇。
[4] 歐陽曉安,楊志祥:我國環境資源立法的缺陷與完善初探,鄂州大學學報2001 年1 月。
[5]孟慶瑜,劉武朝:自然資源法基本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6]秦天寶:關于我國自然資源保護法律體系的評價及立法取向,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9年第3期。
[7]崔金星:自然資源保護立法研究,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8]王燦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然資源立法的基本原則。
[9] 孟慶瑜,陳佳:論我國自然資源立法及法律體系構建,載于當代法學1998年第4期。
[10] 汪振江,楊艷霞:自然資源立法改革模式比較,甘肅科技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