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貿易熱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面對我國市場的極度開發,以及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培養一批又一批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學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國際貿易作為著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學科,近些年來,也被國家逐漸重視起來。強化校內管理,增加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建立良好的校內學習環境,這些都是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F階段,在我國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革措施,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1.國際貿易專業性質決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模擬,然而,從目前進行實驗模擬的情況來看,其結果不盡如人意。由于這些模擬實踐次數不夠,導致了教學成果不顯著,學生能力不高。另外,過于重視單純的制作和流程,忽視了商品交易以及人與人的交流,這非常不利于國際貿易教學效果的實現。單單用幾張圖片和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解,是不足以展現國際貿易課程優勢與特點的。所以說,只有全面地對這些商品進行了解,掌握其資料,才能夠將問題與知識科學地傳遞給學生。而人際交往作為國際貿易中非常重要的溝通手段,也是學生在日后從事外貿工作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需要在英語口語、聽力以及價格咨詢等方面進行重點教學,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2.缺少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也是我國國際貿易教學所面臨的又一不良現狀。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影響?,F階段我國很多高校中,教師的年齡普遍比較低,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少,而國際貿易這門課程,其最為關鍵的一個特點就是實踐性強。這樣一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必然會導致其授課質量的降低。
3.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國教育部門所大力倡導的辦學方式,這種辦學方式,加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聯系,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但是在我國很多高校中,校企合作進行得也不是十分順利,一些企業由于過于看重自身利益,不愿意與學校進行合作。受實習經費所限,實習基地大部分就在學校附近,過于集中的實習給這些企業造成的壓力也比較大。而校外實習基地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的參觀,真正能參與動手實踐的機會非常少。這也是我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實踐效果不盡人意的因素之一。
三、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強化校內實踐
將實踐與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是提高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效果的根本措施。教師需要在保障基礎知識被學生吸收理解之后,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樣在活動中去運用這些知識理論,從而強化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建立設備完善、先進的實驗室,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計算機模擬操作最為關鍵。通過使用計算機模擬操作平臺,學生們可以進行角色的模擬,并建立一個模擬的貿易環境。在這個模擬貿易的過程中,去體驗競爭與協作,從不斷模擬商品出口、進口等貿易行為,來實現貿易技能的提高,從而做到教學與實踐的有機整合。
(二)強化場景模擬和角色模擬
商務談判實踐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它融合了商務禮儀、外語、國際貿易實際的風俗習慣甚至禁忌。好好學習商務禮儀,運用國際貿易知識談判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比如價格、付款等。在談判中,學生通過分組將具體的前期準備知識運用于模擬的場景中,模擬角色,各司其職,讓學生能夠較專業地完成相應的角色任務。通過這種形式的校內實踐,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教學實踐和專業技能比賽相結合,每年舉行一次商務談判比賽,通過舉辦商務談判比賽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重視教學實踐,防止教學實踐流于形式。
(三)改善校外實習
1.校方積極地進行校企合作,是有效改善學生實習環境的途徑。學校首先需要確定科研項目,與企業達成共識之后,便可進行合作。這個合作的過程就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同時全方面地調動資源,發揮其優勢,吸引企業與學校進行合作,從而實現雙方互惠互利。
2.學生自身對于實習重要性的認識,也非常重要。通常學校是采取參觀和講座兩種方式來實現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具體地說,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去參加一些企業的年會或者是聽取一些專業講座等等。根據自身情況,盡量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實踐活動認識的深入。
3.鼓勵學生自主聯系畢業實習單位,為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在學生畢業實習的過程中,專業教師、班主任、論文指導老師積極與學生溝通,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提供一些指導,幫助學生增強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四)改革畢業論文管理
學生畢業論文管理主要就是從四個方面進行,首先就是要控制好開題問題。教師需要將論文的要求全面闡述清晰,要求學生以自己的特點和專業為依據,進行論文題目的選擇。學生需要大量地翻閱參考資料,同時還需要積極地與教師溝通和探討,在做好所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開題報告的撰寫。嚴謹、合理地對開題報告進行管理,能夠為學生答辯打好基礎。然后就是要對學生的論文寫作進行嚴格控制,學生通過開題答辯,緊接著就需要進行論文正文的寫作。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合作的過程,教師必須要客觀地給學生提供意見,而學生也需要積極地接受教師的修改要求,從而更快、更好地完成論文。同樣,對于論文寫作不合格的學生也不姑息,要求其在一定的時間內必須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重新撰寫、答辯,通過嚴格審核,提高論文的總體水平。
(五)重視社會實踐
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是提高學生理論運用能力的唯一途徑。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不斷發現新問題,吸收新知識,從而實現其技能的逐漸完善和提高。除此之外,社會實踐還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潛能,為自身的未來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學校需要對課程實踐進行強制性地控制,規定只有完成了相應的社會實踐,才能夠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書。這樣給學生一定壓力,學生就會積極地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利用課余實踐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學生的社會實踐必須要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教師需要發揮其正面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專業以及實踐課程的選擇,要注意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和問題,多進行一些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實踐。學校要在開學之際,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一個綜合評定,對于實踐任務完成好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進行實踐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提高其專業素質,推進其全面發展。
論文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國際貿易專業作為現代社會的熱門專業,傳統型的教學模式在特定時期或許是傳遞知識的有效途徑,但在社會環境變化迅速,資訊和創新成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背景的情況下,改造和轉變教學模式,即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效力及滿足社會需求,使學生避免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困境,是當前教學改革最迫切、最現實的需要。在我校的辦學歷史并不長,但卻呈現出很好的發展趨勢。我校從2005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學生人數為116人,學制為3年。2006年學生人數為90人,2007年學生人數為188人,2008年學生人數為168人,預計2009年招收新生人數為200人。由此可以看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人數在快速增長,這一方面反映出我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學生和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際貿易專業正在被人們愈加重視。
一、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體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傳統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卻存在明顯的缺陷:(1)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課時比例過高;(2)課程內容陳舊,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3)課程過于求同,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4)實踐環節薄弱,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針對以上問題,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應該建立什么樣的課程體系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本文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出發,在總結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近年來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就我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
(一)重視實踐教學
我國現有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中理論課時比例過高,而高職的人才培養定位是以應用為目的,堅持以夠用為度,重技能操作,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因此,筆者認為應按知識結構的布局設置基礎知識課、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學科三大類,并適當增加實踐課時的比重。并通過購買外貿教學軟件使學生進行模擬操作,開設識的理解和掌握,實務性更強的外貿制單實務、報關理論與實務、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核心課程。另外,大三上學期應該開設社會調查課程和教學參觀,大三下學期安排一個學期實習。
(二)注重培養外語、計算機操作能力
由于國際貿易專業是從事涉外工作的,對英語要求很高,因而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外語能力,能夠利用外語及時有效地與外商進行溝通,包括書面交流(函電)和口頭表達(口語、談判)能力。做為講授國際貿易專業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師不管是在學術交流方面,還是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對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斷地提高。因此采用雙語教學,是未來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有很好的條件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繼續開好旨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又與國際貿易專業有關的課程,比如:《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口語》、《外貿函電》、《綜合英語》等.為了使以往的傳統的教學語言和專業相脫離的局面不再出現,我們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應采用英漢雙語授課,使學生既學會了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又提高了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可謂一舉雙得。隨著網絡的普及,企業對求職人員計算機操作有一定要求,因此,國際貿易人才應是具有計算機及網絡專業背景,具有英語或其他語種專業背景,具備國際貿易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此外,教師授課不應局限于書本,要將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三)建立國際商務模擬實驗室與單證實訓室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結束,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跨國際的貿易往來逐年增加,而我國又是一個出口大國,頻繁的對外貿易,使得相距甚遠的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流基本上是以電話、傳真、MSN、電子郵件等間接方式進行,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包括搜集信息、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擬定函電以及與客戶交流和應變的能力、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建立國際商務模擬實驗室,不斷加強學生進出口模擬操作訓練,同時配備有企業經驗的青年教師指導學生模擬操作,讓學生能在仿真的外貿環境中完成進出口貿易的全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將書本知識向實際操作能力轉化;其次,在國際貿易校內實訓課的基礎上,如果在單證實訓室通過模擬上機操作完成,就使得學生仿佛置身在一家外經貿企業從事具體的國際貿易業務操作,不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實際商戰的技巧。
(四)企業參與專業建設
我院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校企合作,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行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聽取一線企業人員對國際貿易業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定期召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探討教學計劃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研討修訂專業教學計劃。為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院圍繞“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組織學生深入貿易企業實習。先后在等多家企業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每年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學院聘請有貿易企業經驗的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利用企業提供的設備為企業的客戶提供培訓;合作企業每年可以從我專業優先選拔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在人才培養上,我們盡可能滿足企業的希望與要求,我們定時聽取用人單位對我校學生的培養意見,并參考所提意見修訂教學計劃,調整課程安排,增減教學內容。我院加強同企業的合作,把學生放到企業中去,利用企業工作現場和最新的生產技術,在職業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從而開辟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第三個課堂。學生在企業接觸到具體業務的實踐過程,熟悉現代化國際貿易業務流程,并學習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充實實際操作經驗,使教育、訓練、應用三者有機結合。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工作,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企業工作現場實習,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企業實習不僅是培養學生專業能的實戰場所,也是培養學生做人本領的“硬環境”,是學生走向就業、走向社會的實習基地,是培養社會責任心、職業道德、誠信品質、團隊精神的實訓基地,從而達到素質培養與企業一線人才要求對接。企業可以對實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直接留用,實現我們培養的接班人與企業當班人的零距離對接。我們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探索專業、企業零距離對接的新模式將給我們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我們的社會地位會得到逐步提高,會得到企業的肯定、社會的歡迎、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此外,我院和企業互聘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和技術顧問,解決教學和實訓的問題。學院每年聘請企業專家到校講課,專業教師也經常到貿易企業學習和交流。
(五)采用“實例演示法”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首先運用實例演示法展示給學生實際業務中使用的真實單據,使學生對每種單據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結合,給出學生具體的業務背景資料讓學生動手操練填制各種單據,同時實訓教師進入到全程指導階段,最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點評。此外,我院強調課程體系的整體性,注重關聯課程教學安排的合理性,系統合理地安排《國際貿易原理》、《外貿函電》、《外貿談判》、《外貿英語》和《國際市場營銷》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已有的關聯課程知識逐漸融合到本課程教學中。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各教師須定期對課程體系的安排和授課情況進行溝通和討論,以確保授課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和統一性。針對些現實和實務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研討式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去查找文獻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導和總結??梢砸詡€人形式也可以分成小組進行,準備充分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和學術界的熱點難點問題適當布置大作業或寫小論文,教師可列出參考資料目錄。教師授課不應局限于書本,要將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三、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的具體措施
這些年來,我院國際貿易專業以培養外貿業務應用型人才為宗旨,采用培養學生解決現實進出口業務中所遇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模式,走產學研結合是培養外貿商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專業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產業需求為中心,“定單式”培養應用型人才;堅持專業與社會、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擴大學校創新服務的范圍和能力。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目標+過程與方式(教學內容和課程+管理和評估制度+教學方式和方法)。在重新修訂專業教學計劃過程中,以提高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具有獨立處理組織貨源、簽訂合同、制單跟單、辦理貨運和處理糾紛等外貿業務的綜合能力,有較強的商務洽談、外貿函電的業務處理能力,能夠勝任單證制作、跟單、辦理貨運與保險、報關與商檢、外銷業務等工作,面向外貿公司、外資企業、外運公司、報關和商檢等涉外經濟部門,從事對外貿易與管理工作的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國際貿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這種思路指導下,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單一規格轉變為“合格+特長”,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及目標上實現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和做學問、做事和做人的協調發展。以保證專業培養目標更為準確和切合實際需要,堅持專業與社會、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擴大學校創新服務的范圍和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 人才培養 國際貿易實務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3-0103-03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極大的動蕩,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更是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在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規格,實現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是我們一直思考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希望能夠使學生既掌握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理論知識,又能熟悉一定的實務操作技能。同時,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其他一些專業課程的前提課,學生在本課打好基礎,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的關鍵。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針對本課程的特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學科發展規劃為指引,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與實踐。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路
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學生在學習了本課程以后,才能開始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其他專業課,包括國際結算、國際商務單證實務、報關實務、外貿函電等,同時這些課程作為國際貿易實務的后續課程,內容上難免有交叉和重復。因此我們首先在課程定位方面強調國際貿易實務的基礎性,側重介紹國際商品交換涉及的法規慣例、操作流程、專業術語等內容。明確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國際商品交換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應用的技能。同時,在相關知識點向學生介紹后續課程,使學生對本專業課程的連續性有一定的認識。另外,動態更新教學內容,借助網絡、報紙、雜志等媒體,收集中國及其他國家經貿政策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是實踐中最新的和最有用的。
在教學方法上,為體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改革精神,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教師在組織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僅以課本為中心,不能呆板地對各項貿易條件逐條講解,而應當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以模塊教學為基礎,以雙語教學和實踐教學為重點,穿插案例教學。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實踐
根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在總結和分析以往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參考和借鑒國內其他院校成功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嘗試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各取所長,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模塊教學
就知識體系來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以國際貿易買賣合同為基礎,以進出口合同簽訂和履行的業務操作程序為軸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知識與技術能力模塊:一是對國際貨物買賣條件的把握與運用;二是整個進出口貿易過程的操作方法和技術;三是貿易風險、糾紛的防范和處理。就教學來講,該課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講授重點:一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條款;二是進出口貿易程序;三是基于前兩項之中的風險及其防范。教學難點為貿易慣例和貿易術語解讀,以及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因此我們將課程內容設計成不同的教學模塊,實施模塊組合式教學,這樣可以較好地解決國際貿易實務知識點多面廣、較散雜,而學生由于缺乏對實際業務的感性認識,難以將其串聯成系統知識消化掌握的問題。譬如我們將進出口買賣的主要業務環節按照操作流程分成進出易磋商、進出口合同簽訂、信用證的審核及修改、進出口貨物報驗、進出口貨物保險、進出口貨物托運、進出口貨物報關、出口制單結匯等模塊,最后,通過具體項目進行填單教學模擬。
(二)案例教學
理論教學是為案例教學提供分析問題的基礎和框架,而案例教學則有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案例通常承載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在教學中以案例為切入點實施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也能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案例教學,我們采用了兩種模式。一是用一個出口貿易實例貫穿整個教學,每章以該出易中的相應環節開篇,作為“案例導入”,引出本章涉及的主要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該出易適用的單據樣本,使學生直觀掌握理論知識在現實業務中的應用。二是匯編了案例題集,涵蓋國際貿易實務的每個章節,從國際貿易術語的講解,到合同具體條款、貿易爭議的處理,再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磋商與簽訂,都提供有實際應用背景的小案例供學生分析。此外,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除了采用提問、啟發引導大家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再總結的方式外,也結合課程內容和社會熱點問題布置適當的題目,并提供一定的資料素材線索,要求學生課后按小組進行參考文獻閱讀、調研、分析和研討,提出自己觀點,寫出相應的文獻閱讀筆記或小論文。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小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精神及規范嚴謹的研究作風。
(三)雙語教學
傳統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語言和教材基本上都是漢語,單一的漢語教學雖然能使學生了解進出口貿易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程序,但學生很不習慣用英語思維與操作,在進出口模擬操作環節中,很難自如地用英文制作正確、規范的出口單據,尤其看不懂用英文開立的信用證基本條款,更談不上按照信用證的審核原則,對照有關合同進行審證、改證,嚴重影響了進出口模擬操作的效果。而現實中國際貿易業務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又比較高,這樣就造成了該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未來就業要求之間的矛盾,而雙語教學是解決此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雙語教學,通過漢英兩種語言系統、語言文化的聯系和對比來促進教學內容的實施,一方面學生可獲得國際貿易知識及相關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將專業知識和英語有機結合,提高他們運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在未來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教學,并不是均衡地在課堂上使用兩種語言,而是依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學生的實際能力及課堂信息量,遵循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的“漸進性”原則。譬如在專業術語較多的合同條款部分,對特有專業術語用英文解釋,并輔以中文講解,幫助理解,使初次接觸雙語教學的學生在心理與視聽上有一段適應的過程。在教學合同的磋商和訂立部分,應用中英文交叉滲透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意識,而對于磋商的情景表現亦盡量全部采用英文,貼近實際。同時,鼓勵學生用英文提問、發言,課堂英語使用比例爭取達到30%左右。而在教學貨款的收付部分,主要涉及結算方式和結算工具的使用,應將英文完全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單據和業務流程等均用英文展示,用英文講解操作實踐環節的單據的制作、信用證的審核等重點和難點,以期保證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實踐教學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性強,很多知識僅僅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感到抽象,理解困難,容易造成理論和實際的分離,知識和應用的脫節,但經過實際操作,可以將抽象問題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便于學生理解。實踐教學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強化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教學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專業的實踐教學規劃中提出,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為具體應用能力、綜合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三種能力的培養。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分別通過不同的實踐教學安排來完成:課程內的實踐教學環節、綜合實踐教學課程、創新實踐與培訓等。結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本身的特點,我們在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課內實踐教學
課內實踐教學就是在國際貿易實務課堂上,理論授課2—2.5學分,剩余的1—0.5學分進行模擬仿真教學,根據情況在課堂內或在實驗室完成。主要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際了解某項業務流程的情況,增強實際操作能力。課堂內模擬包括在介紹國際貿易流程中使用的單據時,由學生扮演貿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演示單據在貿易當事人間的流轉,加深學生對單據使用的理解。例如在講解海運提單(B/L)的使用流程時,由學生分別模擬B/L使用過程中涉及的托運人(出口商)、船運公司、船上大副等,就其模擬角色開出相應的單據,出口商最后拿到提單到銀行(可由教師模擬)議付,這一過程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如何辦理貨物的運輸,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提單才是結匯所用的有效單據。在講解結算單據時,也可以由學生模擬貿易商的角色,填制相應的單據并完成單據的流轉。例如在講授信用證結算時,由學生扮演信用證結算流程中的各個當事人,然后在一定的貿易情境中,完成信用證申請書的填寫、根據合同審核信用證等業務,使學生真正理解信用證的作用及其與貿易合同的關系。這樣把教學放在仿真的模擬環境中進行,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全面地進行仿真業務操作,是一種很有效率又經濟的教學方式,避免了紙上談兵,有利于解決傳統教學偏重理論教授,忽視實際操作的問題。
2.集中實踐教學課程——外貿模擬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本身課時有限,單純的課內實踐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要求。而引入國際貿易實習軟件,讓學生在一個逼真的商業環境中體會并實際操練國際貿易的主要流程,這是目前各高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專業通過開設專業實踐課程——外貿模擬,利用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操作軟件系統,模擬當今國際商務的真實環境及外貿實務流程。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模擬貿易環境。通過這樣相互競爭和協作的角色扮演,學生可以面對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甚至銀行的日常工作,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最終達到在“做中學”的目的。仿真模擬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多學生在完成外貿模擬課程所要求的操作練習之外,還在課后繼續自主練習。從完成該課程的畢業學生的反饋來看,普遍認為外貿模擬課程是大學階段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對從事外貿行業工作的同學有極大的幫助,讓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在專業理論學習之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熟悉國際貿易業務的全過程,更快地融入未來實際工作中。
3.第二課堂——社團活動與學科競賽
如果說課內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教學課程是分別為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中的專業業務能力培養和綜合業務素質培養,那么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就要通過基本訓練和創新實踐來實現。我專業成立了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為主的綜合性學生社團組織——“國際經貿學社”。學社以“學以致用、特色鍛煉、創新實踐”為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導師學長為兩翼,學術與實踐互動雙贏”為特色,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社下設外貿業務部,社員主要由已經學習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本專業學生組成,因此可以視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延伸。通過學生自己組織、參與各項社團活動,將所學知識與技能深化與應用,激發再學習的熱情。如組織“外貿沙龍”,對外貿知識和當今外貿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組織企業參觀,了解現實外貿及生產企業的工作流程;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包括國際商務單證職業技能競賽和兩岸校際國際貿易模擬商展競賽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將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集結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既檢驗和提升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將能力訓練與素質培養落實到課程與活動中,又促進了實踐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更有效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四、結語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內外貿易形勢不斷變化,對普通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外貿人才時,既要立足專業,還要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诖?,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之一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也以“知識型”人才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向“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型轉變,通過課內實驗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學科競賽為重要方式,職業技能與職業資格為重要導向,培養符合中國貿易發展實際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外經貿人才。各高校依據自身情況及學生的不同特點,可多角度創新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厚基礎、重能力、強復合、求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蔡筱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初探[J].科教文匯,2009(2):40.
[2] 江美芳.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革探索[J].蘇南科技開發,2007(8):69-71.
[3] 李春梅.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整體方案的探討[J].甘肅科技,2008(12):188-189.
[4] 李潔.關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5):88.
論文摘要: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二重社會功能,它一方面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保護環境和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另一方面又會損害社會公平,成為一些國家變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我們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熱潮,正視技術性貿易壁壘,并以正確的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
一、引言
隨著國際貿易發展的自由化趨勢,尤其是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國際貿易中的保護措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作為國際貿易中非關稅壁壘之一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日趨增多。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措施或法規,這些措施和法規對其他國家或區域組織的商品、服務和投資進入該國或該區域市場產生影響。TBT形式繁多,大致可歸為五大類,即技術標準與法規,合格評定程序;商品檢疫檢驗措施;包裝標志和標簽要求;信息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
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已經遭遇了多次商品出口被拒的事件,給我國造成了很大損失,國人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更多是持一種批判態度。事實上,在國際分工格局變化的今天,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過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起著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及促進技術進步等積極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會引發貿易爭端,封閉市場,阻礙經濟增長。因此,不同利益主體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價值判斷是不同的,甚至會出現激烈的沖突??陀^理性地認識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功能,不僅是一個理論命題,而且直接影響著我們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態度,進而影響有關決策。本文主要討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雙重社會功能,以期有助于人們更為準確地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利于社會進步
合理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可以保護環境,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活質量。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在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和便利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由于資源的過度開發,污染物過量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技術壁壘之所以能在WTO規則體系下存在與發展,最重要的是技術標準體現了對產品質量、產品安全、生命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關懷,因此,也體現了對人類的福利和動植物的安全的終極關懷。技術性貿易壁壘就是為了消除這種威脅而制定的。例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食品衛生的要求正成為國際貿易的熱點,這是因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人類和動植物卻面臨著更多的安全挑戰。有些病蟲如松樹線蟲,一旦由出口產品帶入進口國,很容易在進口國領土上“定居”繁衍,造成危害。于是目的明確、用意良好的食品檢驗檢疫和食品標準措施在國際貿易中得到了應用。
當今人們的價值觀已經開始由重視物質價值轉向以強調非物質價值的綠色價值觀,尤其在發達國家綠色消費觀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偏好和需求促進了國際貿易中綠色產品市場的擴大,為發達國家制定較高的環境保護標準提供了市場基礎,使某些國家可以借保護自然資源、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為理由,提高環境水平、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環保技術落后,過于追求低成本等原因,采用的環境標準低于發達國家,這就為發達國家采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商品進口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國際貿易中也存在不合格、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如不安全家電、不安全兒童玩具、含汞化妝品、假藥、舊服裝、未經過安全證明的轉基因食品、農藥含量超標的食品等。如果不對這些商品的國際貿易嚴加限制,就會危害進口國國民的健康,因此,為了保護消費者健康,在貿易中加強檢驗、檢疫措施極為重要。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完全有必要就各種商品制定相關的技術規章、技術標準、認證程序、包裝與標簽的要求等技術性貿易措施。一旦這些措施超出WTO有關協議的規定與約束,就成為阻礙商品貿易的壁壘。
日趨成熟的消費群體對生命健康的重視,對消費的產品質量和檔次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產生并在國際貿易中得到了應用。同時,隨著新化學物質不斷增多,導致近十多年以來,全球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動植物的安全。氣候變化、臭氧層損耗、溫室效應、越界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海洋污染、有毒有害與危險廢物的處理,以及包括干旱和沙漠化在內的土地資源退化、森林破壞、酸雨沉降、物種滅絕等,使生態平衡遭到嚴重地破壞。對于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出現對其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保護健康與安全,促進公共目標的實現。技術法規與標準吸引著一個面臨相似問題并能產生共同的消費利益的群體。在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標準與技術法規本身就是公共產品。比如制定有關廢氣排放量的技術法規與標準有助于保持清潔空氣;可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如強制規定產品的安全標準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一國建立有效的TBT體系可以幫助其維護基本的安全。在國際貿易領域,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而采取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即綠色壁壘,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產品的國際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又為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產業將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會損害社會公平
雖然技術性貿易壁壘在保護環境和健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往往在環保綠色、安全衛生等名義的掩護下,打著合法的外衣行貿易保護之實。許多發達國家積極制定標準法規,為技術貿易壁壘提供法律支持。技術性貿易壁壘或者通過其數量控制機制的作用將外國產品阻擋在國門之外;或者通過價格控制機制,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使出口方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出口方往往會對對方采取貿易報復措施,從而引起貿易糾紛和貿易戰。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貿易爭端的重要領域。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的案例中,技術貿易壁壘就占據了28個,雙邊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爭端更是層出不窮。技術性貿易壁壘經常會被用為經濟制裁的手段。在國際社會中常常會出現某些國家由于一些政治原因而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制裁。例如發展中國家就是發達國家制裁的主要對象。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必然與發達國家控制的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生沖突。而西方發達國家倚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不斷對發展中國家施加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壓力,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部事務,尋找各種借口對不合他們胃口的發展中國家實行經濟制裁或禁運。這種強權政治的行徑遭到了發展中國家日益強烈的反對和抵制,效果越來越差。這時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廣泛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及保護方式的隱蔽性等特點而常被使用。
根據WTO有關協定要求,在運用TBT時,不得任意采取不合理的歧視手段。但實際上,由于很難界定合法性和歧視性,加上TBT涉及面廣,有關風險評估、科學論證及合理保護水平等常常引起爭議,TBT較易被濫用,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發達國家利用TBT的合法性,變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直接影響,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產品由于技術、環?;騽诠さ纫蛩責o法進入目標市場或被迫退出目標市場。發達國家通過制定法規、法令等方式設置的技術壁壘的程度非常高,其中美國有2.5萬個,英國有2.2萬個,法國有1.6萬個,日本僅在農殘量方面的技術標準就達6000多個,這樣就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種產品無法進入這些發達國家的市場。比如在肉類生產上我國一直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美國檢驗局采用拖延方式拒絕接受我國企業進行有關檢驗、審查申請,使我國對美國的肉類出口仍是空白;在機電產品方面,由于歐美等國嚴格規定機電產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節能性等,給發展中國家的機電產品出口帶來了許多障礙;在紡織品方面,歐美調整了原產地規則,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限制的目的;在化工產品、藥品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就給市場準入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造成這種狀況原因有三個:一是我國出口產品不符合進口國的標準要求,被拒之門外;二是貿易對象國任意提高標準,致使出口企業無法達到;三是標準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業無法承擔費用,不得不退出市場。
四、簡要結論
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有助于環境、健康等社會目標的實現,并具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一面,但同時會損害社會公平,成為一些國家變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作為一個正在復興的大國,從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角度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各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而不是只停留在一般的應對國際貿易中層出不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貿易糾紛。我們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熱潮,正視技術性貿易壁壘,并以正確的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樹.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與我國的策略選擇[J].改革,2003(06)
2.盧明袆.論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D].外交學院,2006
3.柯大鋼,馮宗憲.技術壁壘及其跨越方式[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4.高瀏?。甌BT發展動態與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04(04)
5.周正祥,周建華.技術貿易壁壘影響我國出口的原因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6.白雪華.TBT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
7.劉映華,馬曉峰.SPS協議下的國際貿易[J].遼寧經濟,2006(08)
8.洪金瑩.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J].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12)
9.邢健.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構建貿易防護體系[J].北京觀察,2004(05)
國際貿易專業論文范文一: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影響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逐漸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改善人類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必然會改變傳統國際貿易發展方式,發展相應的技術,同時,由于低碳發展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因而需要完善的相應機制作為保障。
關鍵詞:低碳經濟;國際貿易;挑戰
一、低碳經濟的意義及發展的可能性
(一)低碳經濟的定義
低碳經濟指的是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通過技術提升、產業轉型、能源替換等手段降低石油、天然氣等傳統高碳能源的消耗,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最早由老牌工業國家英國提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這一以低能耗、低污染為特點的經濟模式正逐漸成為世界熱點。
(二)低碳經濟下國際貿易的意義
目前人們已充分意識到昔日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和生產方式帶來的危害,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低碳經濟作為一種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方式逐漸受到各國青睞,隨之而來的便是對領先技術與能源效率的追求。在全球產業與國際貿易的競爭中,除了發展低碳產品的技術差異,政策的爭奪也變得炙手可熱,在低碳經濟的視野下,不僅貿易形態,貿易關系會發生改變,各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置和收獲也會隨技術和政策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因而,如何將低碳經濟化為我國的優勢也就變成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議題。
二、低碳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更為激烈的貿易規則話語權爭奪
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勢,國際貿易也會發生相應的調整改變。低碳領域的國際標準是評判國際出口商品的標準和尺度,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可以維護本國的經濟發展、在低碳經濟的視野下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而在低碳經濟中,貿易規則話語權的爭奪也變得更為激烈。
(二)更為嚴峻的貿易環境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貿易壁壘一直存在以保護自己的國內企業。我國作為對外貿易中的出口大國,由于出口產品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領域,因而隨著低碳經濟的不斷深入,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就擁有了更多的借口抵制中國出口的商品,出臺很多相關的貿易措施,這對于我國的外貿事業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貿易條件,出口商品將會面臨更為嚴峻的貿易環境。
(三)難以快速調整的能源結構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富煤、少氣、缺油為特征,電力中,火電占比達77%,可以說,煤炭資源是我國主要的能源資源;同時,我國主體產業為第二產業,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落后又加劇了高碳的特征。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目前整體科技水平仍然比較落后,這一特點嚴重制約了低碳經濟視野下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使我國難以在短期內轉變成與世界貿易格局相符的低碳經濟模式。
三、低碳經濟帶來的機遇
(一)新的市場需求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產業中不同產品將形成不同的市場。低碳產品指的是具有節約能源、節能減排的產品,例如天然竹木產品、太陽能產品等。相對于傳統外貿產品,這些產品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也同時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優勢,這些市場需求對于我國而言是新的市場機會,有利于我國開發相應產業從中獲利。
(二)產業的升級轉型
盡管我國目前產業結構仍然以粗放式的工業模式為主,但在隨著低碳經濟的不斷深入和低碳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產業也將隨著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目前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比重過大的在加工貿易方面,隨著粗放型經濟不斷被集約型經濟替代、高碳產品工業被低碳產品工業替代,高新產業所占的比重將會不斷提升,低碳經濟可以作為市場需求無形中加快我國的產業升級轉型。
四、我國貿易發展對策分析
(一)爭取規則制定主動權
隨著中國經濟、軍事、政治力量的飛快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在過去幾十年中有了大幅提升,已具備了依靠自身實力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實力。目前發達國家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逐漸減弱,很多西方國家企圖利用貿易規則弱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對于我國來說,利用自身逐漸強大的綜合國力爭取到更多規則制定的主動權,在這場無硝煙的博弈之戰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建設低碳機制
目前我國已經積極參與到多個多邊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和治理中,然而,我們不難發現,發達國家在貿易規則的制定中大都企圖通過發達的經濟和技術優勢謀求碳交易、碳金融中的控制權。在發達國家中,已經有很多國家形成了以資源能源定價的體系和控制權,而我國僅僅在少數一線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機構,仍然不夠完善。在新興的地壇國際貿易市場中,為穩固我國的話語權和控制權,應當大力加快符合我國國情的低碳機制建設,形成自身體系優勢,從而面對國際形勢。
(三)加速低碳技術應用
低碳經濟的支撐是低碳技術的應用。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就開始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因而通過潔凈技術以及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技術上的優勢。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目前應當大力加強相應技術的研發和學習,有效發揮先進技術的特殊作用,促進清潔生產和能源循環利用,廣泛將低碳技術應用于清潔燃料交通工具、節能型建筑、環保型農業等不同領域。
五、未來發展及展望
(一)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地區差距擴大
在低碳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傳統的能源類物品交易數額也在發生相應的下降。在整體的國際貿易交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排放的商品交易份額正在不斷下降,而低碳環保的高新產物交易份額正在產生相應的上升。對于具有良好的科學技術基礎的西方發達國家,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獲得更多的貿易優勢,而以勞動力和低附加值產品為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則面臨著更多的貿易壁壘和挑戰,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將被擴大。
(二)改變技術格局,出現低碳環保技術的轉讓
根據基本的產品循環理論,可以知道產品的生命周期分為新產品階段、產品成熟階段和標準化階段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具有較多資金和技術的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創新生產新產品;而當這一技術日趨完善、消費者接納程度提高后,廠商將會采用大量生產的方式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因而會逐漸將工廠轉移到海外;隨著技術不斷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模仿學習使得競爭主要以價格為主,勞動力成本成為主要因素,因而該產業將會被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盡管很多低碳產品目前仍然處于第一階段,但可以預判到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加深和相關技術的學習轉讓,更多的技術將會深入到發展中國家,相關貿易也會產生新的格局。
六、總結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必然的經濟發展趨勢,對于國際貿易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擁有著相應的機遇,應當積極應對這樣的形勢變化,通過技術的提升、機制的完善、貿易規則的參與揚長避短,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馬群.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5(21)
[2]何向駿.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解析[J].經營管理者,2015(21)
[3]李玉婷.國外低碳經濟政策研究:進展、爭論與評述[J].當代經濟管理,2015(5)
[4]宋雅潔.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模式與政策選擇[J].特區經濟,2010(4)
國際貿易專業論文范文二:國際貿易的風險防范及控制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外貿企業越來越多,國際貿易量也取得了大幅度的增加。由于各國之間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差異和沖突,造成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不利于我國外貿企業的長遠發展,如何能夠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外貿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不論對于外貿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對于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的。本文簡要分析和介紹了國際貿易的特點以及國際貿易風險的類型,并對如何防范和控制國際貿易風險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期望能夠對于我國外貿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國際貿易 風險 防范和控制
一、國際貿易風險概述
1.國際貿易的概念及特點。
國際貿易是一種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跨國性質的商品交換活動,在性質上與國內貿易活動是相同的,由于這種貿易活動是跨地區或跨國家的,其在很多方面與國內貿易活動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國際貿易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貿易活動跨國家或跨區域,所以貿易活動要涉及到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之間可能會在政策、法律、語言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存在差異甚至沖突,所以程序和過程要比國內貿易復雜的多。
(2)國際貿易的金額和數量一般都很大,而且運輸距離遠,貿易周期長,貿易雙方承擔的風險相對國內貿易來說要大很多。
(3)由于國際貿易時間較長,在貿易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貿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貿易要經過雙方所在國家的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和配合才能完成,程序要更加復雜。
2.國際貿易風險的概念及特點。
國際貿易風險是指貿易雙方在進行國際貿易合作的過程中由于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而造成的貿易活動失敗或收益低于預期甚至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國際貿易風險有著其自身的獨特特點:
(1)客觀存在性。國際貿易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其產生和發展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極大的客觀性,正是由于其客觀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國際貿易公司在國際貿易風險發生以后只能夠被動的接受風險導致的結果而無法改變它的發生。
(2)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由于國際貿易涉及的方面較多、距離較遠、周期較長,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可能會引發風險,而且國際貿易風險產生的影響也是極其復雜的,國際貿易風險的復雜性直接導致了其不可預見性,貿易公司只有盡可能的防范和降低風險的發生,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但是卻不能夠阻礙風險的發生。
(3)危害很大。由于國際貿易風險很難預測,國際貿易公司無法避免或降低風險帶來的嚴重后果,也使得這種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都更大。
3.國際貿易風險的分類和內容。
國際貿易風險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例如從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有形風險和無形風險,從風險性質可以分為動態風險和靜態風險,而從產生的原因分析的話就又可以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從風險程度可以分為低風險、中度風險和高度風險等等?,F在比較流行的風險劃分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劃分,宏觀國際貿易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和文化風險等,而微觀國際貿易風險則包括合同風險、運輸風險、結算風險、價格風險等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宏觀國際貿易風險的內容。政治風險是指國際貿易雙方所在國家在貿易過程中由于政治不穩定、政治制度變更、政府更迭等重大政治變故而引發的國際貿易業務產生重大變化的風險,任何一方的國家或地區出現政治變故都會直接對貿易活動帶來嚴重的影響。經濟風險是指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的變化而導致的貿易雙方所在國家的貨幣匯率或商品價格產生重大變動而引發的風險,貨幣匯率和商品價格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因此合作雙方必須事先就商定好。政策風險是指貿易雙方所在國家由于存在貿易摩擦、貿易壁壘或貿易保護主義等現象而引發的風險,這種風險貿易公司只能被動接受而無法改變。技術風險也稱操作風險,是指外貿公司由于在人員、基礎設施、操作技術或流程等方面由于操作失誤或業務不熟練等原因而產生的風險,如技術人員對貿易合同術語不熟悉產生操作失誤而使得雙方對于合同的內容或方式理解不同就會造成一定的風險。文化風險是指國際貿易雙方所在國家或地區由于存在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而對貿易活動帶來的風險。
二、防范和控制國際貿易風險的對策建議
國際貿易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并不是說國際貿易風險是不能夠防范和控制的,只要外貿企業平時就做好防范工作,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夠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
1.嚴格調查貿易伙
伴的資信情況。
選擇一個資信情況良好的貿易合作伙伴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國際貿易風險的前提和保障,在選擇貿易伙伴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察貿易伙伴的資信情況,并保證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資信情況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方的營業執照信息、經營活動信息、經營管理能力、經營主體的資格和身份以及對方的信譽度等等。只有找到真實可信的貿易合作伙伴才能為下一步進行國際貿易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嚴格遵守國際貿易法律法規。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一方面要遵守一些由國際性組織或商團制定的為業內人所普遍接受和應用的有關國際貿易的規定或準則,另一方面要遵守貿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有關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才能夠使得國際貿易活動更加規范有序,從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國際貿易活動中產生的風險。
3.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
外貿企業要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注重于不斷提高外貿商品的質量和品牌水平,在國際貿易中才能夠開拓良好的市場,才能夠得到國外客戶的認同和信賴,才能夠降低由于貿易壁壘等現象引發的國際貿易風險發生的幾率,企業應當將注重產品質量與提升產品檔次視為規避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手段之一。
4.采用有效的技術手段規避風險。
外貿企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合法的技術手段來將國際貿易風險轉移出去,例如可以采取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方法,將貨物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物流過程中出現問題而導致的損失。也可以采取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方式來降低境外買方信用風險和政治風險。外貿企業也可以利用國際保理業務開拓國際市場,防范對外經營風險??傊赓Q企業可以采用多種技術手段來有效的規避國際貿易風險,雖然要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相對于巨大的風險帶來的損失而言,仍然是非常可行的。
5.積極控制匯率風險。
對于我國的國際貿易企業來說,要想控制匯率風險,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手段:一是積極參與國際匯率下的期貨市場之中,運用鎖定匯率的方式來開展國際貿易,從而有效地控制匯率;二是盡量選用比較合理的計價貨幣。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企業可堅持在出口時用硬幣進行計價,堅持在進口時用軟幣進行計價。一旦企業缺乏足夠的議價能力而只能接受出口用軟幣計價,進口用硬幣計價的話,那就可以考慮對價格實施調整。比如,在出口使用軟幣進行計價之后,還可相應地提高價格。同理,在進口時使用硬幣進行計價之后,還可相應地調低價格。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地規避掉相當一部分國際貿易風險,從而確保合同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有效地實施。
參考文獻:
[1]高海宇.國際貿易術語和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的關系[J].現代經濟信息,2011,(06).
[2]王耀寧.張強.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策略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
[3]吳建功.國際貿易風險管理技術手段的建設問題[J].特區經濟,2008,(04).
[4]王雷明.國際貿易風險探究[J].經濟論壇,2012,03.
讓學生在結束相關理論課程時,立即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對于新專業,相關學校應該投入大量的新專業建設專項經費來強化校內實踐環境。校內實踐主要是利用IT技術,提供較真實的場景模擬,讓學生通過模擬場景完成相關業務,使學生對國際商務活動產生真實感受,快速提高實踐能力。相對于校外實習來說,校內實踐可以由校方單方決定,而不用受制于企業。研發或購買相關模擬軟件,讓每個參與實驗室國際商務活動模擬實踐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了模擬貿易環境。
學生通過模擬實踐中相互競爭和協作的角色扮演,模擬面對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和銀行的日常工作,達到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感受到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關系,從而熟悉國際商務中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模式等國際商務活動的全過程。
二、突出角色模擬和綜合能力訓練
國際商務活動實踐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它融合了商務禮儀、外語、國際貿易實務等各方面的知識。學生在模擬國際商務談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分組和詳細分工的安排,要求其了解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商務禮儀。各司其職,使其能夠較專業地完成相應的角色任務。在角色模擬中運用國際貿易知識判斷需要談判的價格、付款等各方面情況。通過校內實踐,提高學生的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
三、定期舉行國際商務技能比賽激勵學生
進行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技能的比武,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學專業的實踐技能水平,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商務談判教學實踐中,將教學模擬和開辦學生專業技能比賽相結合。每年舉行一次商務談判比賽,這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舉辦商務談判比賽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重視教學實踐,防止教學實踐流于形式。
四、擴大社會聯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校外基地
學校領導和專業負責人應該走出學校,深入企業,盡可能建設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例如,通過科研立項,與企業進行合作;通過職工培育,充實企業人才隊伍,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實現校企雙贏。在擴大社會聯系方面,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大型國際商品交易會,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外貿企業,要求企業負責人和政府相關人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等等。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加強論文指導,提升畢業質量
畢業論文是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四年本科學習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其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商務基本知識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通過畢業論文可以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畢業論文質量主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嚴把開題關。安排學生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有可能的實習單位進行選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在老師的幫助下,提前撰寫開題報告。
二是嚴把寫作關。開題后,要防止學生將論文束之高閣,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定期與指導老師聯系,說明寫作的進度和征收指導老師意見。
三是嚴把答辯關。由學生自己運用口頭陳述和PPT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公開報告。對答辯老師提出的論文問題,應該重寫的部分就必須重寫。
四是建立獎懲制度。應該建立一套國際商務專業本科論文評價體系,讓論文答辯不再流于形式。對于優秀論文不僅要給予精神獎勵,還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甚至鼓勵學生將其公開發表。同時,對于論文寫作不合格的學生必須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重寫和第二次答辯,真正提高畢業質量。
六、改革實踐形式,重視社會實踐
一提到實踐,很多人只想到與專業相關的實習或實訓。其實,社會實踐對提高各類專業的學生綜合能力是很在幫助的。社會實踐應該納入國際商務專業本科四年教育教學方案體系,它不僅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發展智能,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來磨煉自己,真正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和適應能力。在國際商務養育方案的課程設置上,也應該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一定學時的社會實踐,給予學生壓力。在社會實踐的時間安排上,可以安排在學生的暑期。
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又屬高能耗、重污染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水泥工業粉塵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0%以上,氣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對大氣污染有加重趨勢,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當的比重。目前,我國水泥工業中的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環保工作做得比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的污染治理困難依然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術,急需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但從整個行業來看,企業環境績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環保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很高,成了進一步做好水泥工廠環保工作、繼續提高環境績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預防污染、改進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提高其性價比、加強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應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術裝備運行可靠性、降低環保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是推進水泥工業環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確保實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加快現有水泥工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水泥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綜合治理,減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術裝備質量和污染防治技術整體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加快推動我國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的發展步伐,滿足水泥企業對環保適用技術的迫切需求,使國際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及時在國內示范應用,使國產的先進、成熟、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更多地走出國門,為供需雙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分會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賓館召開“2009年全國水泥工業污染預防與控制技術及管理交流會”。由中國水泥協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分會舉辦的“2009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和“第十屆中國國際水泥技術及裝備展覽會”同期舉行。
本次交流會將重點圍繞水泥企業關注的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污染物排放標準、清潔生產與污染預防,除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與減排等應用技術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現將會議征文及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論文征集的主要內容
(一)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1、國際先進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控制技術及在我國的示范和應用;
2、國產先進、成熟、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在國外的示范和應用;
3、水泥工業除塵、脫硫、脫氮、脫氟系統工程典型案例與分析;
4、水泥企業粉塵污染治理現狀與發展趨勢;
5、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的開發與應用;
6、水泥廠袋收塵器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建議;
7、脫硫除塵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的最新研發與應用;
8、水泥工業高濃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術和設備;
9、大風量、長袋、低壓脈沖除塵技術和設備;
10、水泥窯頭、窯尾袋式除塵技術及高爐煤氣袋式除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11、在水泥工業除塵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及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采取的辦法與解決措施;
12、水泥工廠加強除塵系統和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提高設備運轉率的經驗和教訓;
13、水泥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實現預防污染、節能減排的經驗;14、水泥工廠貫徹ISO14000實現減排、提高環境績效的經
驗;
15、水泥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實現CO2減排的做法與經驗。
(二)節能減排的新技術與新趨勢
1、水泥工業節能減排新技術展望;
2、水泥企業低品位石灰石資源利用新技術;
3、水泥企業用回轉窯焚燒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的新技術;
4、水泥企業利用外行業尾礦、工業廢渣、粉煤灰等綜合利用的新技術;
5、水泥企業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燒器利用劣質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術;
6、水泥企業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爐的預分解新技術;
7、水泥企業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燒新技術;
8、水泥企業采用除塵、除有害氣體一體化的收塵技術與設備;
9、水泥企業開放場合粉塵控制新技術;
10、全密閉電石爐尾氣治理及綜合利用;
11、水泥企業采用高新技術“留殼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塵設備的經驗;
12、水泥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措施預防與控制污染的新技術;
13、新型干法水泥企業提高型清潔生產審核技術與方法;
14、水泥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實現CO2減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業噪聲治理新技術;
16、水泥企業工業廢水治理新技術;
17、水泥企業治理污染物高濃度、高含濕量、腐蝕性、爆炸性、粘性廢氣的新技術;
18、低溫余熱發電、高效節能粉磨(立式磨、輥壓機、高效選粉機等)、高效低壓損預熱器、高效熟料冷卻器、散裝水泥、高效密閉輸送等節能減排型水泥成套技術裝備創新及產業化發展。
希望各有關單位及相關人員,根據征文內容撰寫論文。
二、論文征集
1.本次研討會面向全國征集與主題相關的學術報告、論文、調研成果,將擇優選用并安排會議發言。
2.個人簡介:會議演講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個人簡介,供會場主持人向參會代表進行介紹。
3.論文要求:①采用A4紙規格,5號宋體字,每頁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過5頁。文責自負。論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題目下方為作者姓名,單位,郵編;③會議只接收論文的電子版(或軟盤)。;④論文截至日期為2009年3月1日。凡被錄用論文,將匯編到題為《2009年全國水泥工業污染預防與控制技術及管理交流會論文集》中,同時論文作者獲論文證書,參會人員每人一冊。
三、主旨報告
1.環境保護部有關領導介紹我國“十一五”環保規劃及當前環保形勢和任務,國家水泥工業污染治理規劃情況及大型水泥工業項目國家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申請等內容;
2.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領導介紹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節能減排等環保相關管理規定。
四、特邀報告
1.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介紹水泥行業面臨的環保形勢任務及環保治理技術需求信息;
2.為了吸收與引進國內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術與管理經驗,特邀請國內外一批知名領導、專家參加會議,并做基調發言或重要學術報告;
3.專家就中國水泥工業的除塵發展歷程、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概括分析和總結,介紹已經推廣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潔生產技術和綜合的解決方案。
五、參會人員
1.管理部門:政府官員、行業協會、污染控制部門管理人員;
2.研究單位:水泥、環保、系統研究單位、設計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監測機構、環評單位等;
3.企業:水泥生產企業、水泥裝備制造企業、環保工程公司、脫硫除塵治理公司,環保工程施工、安裝單位,工業企業燃煤鍋爐單位技術負責人、科技及管理人員等;
4.其他有意參加研討交流的單位及人員。
六、會議安排
1.會議安排:會期3天,相關政策主題報告、專題報告、案例分析、分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語言:會議期間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會場配備同聲翻譯。
3.有關會議議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將于會前一個月準時通知報名參會人員。
七、會議聯系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100082)
聯系人: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