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教學設計論文
時間:2023-03-23 15:14: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教學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職業技能已成為教師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職業技能始終是教師們貫徹落實教育教學理念與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的必備條件,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小學教師,培養其全面而堅實的職業技能是高等師范類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學中的一項突出目標。本文從形成動態評價體系并實施職業技能證書制度、建設教師技能實訓的平臺、建設教師技能實訓的平臺等三個方面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這就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小學教師培養的主渠道還是高等師范類院校教育,因此,在高校小學教育專業教育中,應當深入實施改革,重建與完善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從而提高小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一、形成動態評價體系并實施職業技能證書制度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由很多環節與要素所組成的系統工程。假如缺乏一套明確而規范的評價體系,訓練的效果將難以保證。近年來,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系列化與分階段不斷發展的考核模式,主要是將技能評價動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基本功考核,一般是在一年級或二年級學生中開展,主要內容是師范專業學生的聽、說、讀、寫、書、畫、彈、唱及跳等教師的基本技能。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技能進行考核打分,并依據一定比例計入各課程之中,并以此做為起點,建立起每一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評價檔案,并作為今后技能考核之基礎。二是教學能力評價,一般是在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的教育實習前進行,主要內容是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說課與片段教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們在實習前一定要通過這些技能考核測試,否則將暫緩實習,從而督促學生們開展堅持不懈地職業技能訓練,以實現提高教學技能,為教育實習做好準備之目的。三是專業能力評價。一般在三年級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后進行。評價內容主要有兩項:其一是結合教育實習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綜合評價及認定,其二是結合學生撰寫的畢業論文開展教學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評價。通過寫出評課報告或者教育研究論文,能夠促進學生提升教育教學理論與專業化水平。這種階段化、系列化與遞進式的技能評價,不僅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而且更是對于今后崗位的適應性檢驗。
二、將日常教學中融入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為了實現技能培養的常規化與制度化之目標,師范類高校應當將本項工作納入到學校的課程建設體系當中。在必修課與選修課當中應當滲透技能培養之理念,在訓練課與活動課當中應當增加技能實踐機會,具體的實施方式有:一是在必修課當中提高技能訓練的水平。對于必修課,應當對任課教師的職業技能進行從嚴要求,每一個學期均應組織任課教師進行技能達標測試;同時也應當要求這些教師深入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計劃與評價的標準,要求執教者將技能的培養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將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在選修課當中拓展技能訓練的途徑。
設置選修課程可幫助具備不同愛好與特長的師范生找到恰當的訓練方式,而學校也可通過設置專項網站供學生展示優秀范文與演講片斷等方式,讓同學們共同分享成功之體驗。三是在訓練課當中落實技能訓練的基礎。每周應設置以學生個人練習為主要內容的早自習訓練課,要求各班在規定的時間與規定的位置展示出訓練的內容,并要求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等分別為學生們評定成績。同時,每個月都要在校園的櫥窗內張貼學生輔導員的評定成績材料與教師點評材料,以幫助學生們明確自身訓練之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與促進師范生的技能發展多元評價機制。四是在活動課當中提升技能實踐經驗。每周都應設置活動課,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們參加各類教學活動或教學用具制作技能競賽。
三、建設教師技能實訓的平臺
除了在課堂教學當中落實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之外,還應當強化實訓基地的建設,建設小學教師技能實訓場所,這是加強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一環。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從課堂與書本知識逐步走向崗位,真正形成職業技能,高校應當專門組建起教師技能實訓中心,并分別設置微格教室、教學觀察室、多媒體教學活動室、音樂訓練中心、書法訓練中心及語音教室等眾多的校內實訓場所,以開展教學基本功和教育教學能力之實訓。與此同時,還要一批辦學質量較高的知名小學建立起相互協作的關系,將其作為本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通過開展觀摩、見習、評課、教育實習等多種形式的校外實訓,以促進學生們職業技能之提高與師德師性之養成。同時,高等學校還應以國家精品課程作為依托,在校外基地設立了相應的教學工作室。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發揮精品課程所具有的學術引領作用,從而推動小學教育之發展,而且還能及時收集與反饋基層教學之最新動態,從而對師范生的培養與課程建設形成影響,讓學校教育與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始終立于小學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
四、結束語
當前,培養一支適應新時展的具備較高教師職業技能的小學教師隊伍依然是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當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考慮建立起自上而下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梢?,實施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一定能有效推動我國小學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司成勇.當代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途徑與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09,(3).
(赤峰學院 教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基于對實踐教學內涵及范式變遷的重新審視和對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長期存在弊端的反思,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養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求的新型合格教師,筆者經廣泛醞釀和深入研究,制定了"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實施方案"并加以實施.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主要由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階段安排、實踐教學評價和實施保障體系等構成.
關鍵詞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施保障;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273-03
基金項目:本文為赤峰學院2014年“雙改”課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以小學教育專業為例”(JGXM201409)及赤峰學院2014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面向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建構與實施策略研究”(JYXM201411)的成果之一
作為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是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能力的重要途徑和強有力手段.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將架起一座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有助于師范生印證和檢驗課堂上所學的教育理論,對于他們更好地獲得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能力,發展專業情意,凝練專業精神與信念,掌握教育教學方法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看,教師教育課程結構大致可分為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1].經過幾十年的師范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在教育理論教學方面課程體系已經相對完備.相對而言,實踐教學卻一直是教師教育課程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轉變以來,這種情況似乎變得更加嚴重.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標準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不斷更新,特別是對教育專業能力方面有了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以往只作為教育理論教學一個環節的實踐教學重新進行考量,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其實,如同理論課程一樣,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也是一門“課程”,它也由各種課程要素構成,也需要建立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下面就以建構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為例進行說明.
1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實踐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實踐教學質量提升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原則的確立、教學階段的安排、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評價的進行等都離不開教學目標.因此,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建構,首先是依據培養方案確定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成: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由教師職業意識、通用職業技能、教師職業能力三個方面構成.
教師職業意識主要是指熱愛教育事業、關心熱愛學生意識、師表意識、育人意識、胸襟意識、質量意識和自省意識等.
教師通用職業技能主要指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組織管理、語言表達、溝通交流、協調合作技能、自我控制等技能.
教師職業能力通常是指教學基本能力(漢字書寫、普通話、口語表達、演講與示范、簡筆畫等);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調控、使用多媒體技能、教學評價能力等);班主任工作能力(班集體教育、個別教育、組織班隊活動、組織課外活動、與任課教師和家長溝通、學生評價等);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基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行動研究、教育故事敘述、個案研究、研究報告和論文撰寫等);教育實驗能力(玩教具制作、教育實驗設計與指導、實驗創新能力等);藝術表現能力(聲樂、繪畫和舞蹈能力等).
2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根據培養方案及實踐教學目標,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及階段安排如下:
2.1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2]
2.2 實踐教學階段安排
1、實踐教學的整體安排(見表一)
2、實踐教學的階段安排
充分利用每個學期規定的教育實踐課時和假期時間,緊密結合理論課程特別是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內容,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形成內容上的高度關聯,形式上的相互補充,從而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相互銜接,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見表二)
3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
科學、規范的評價機制是實踐教學的有力保證.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我們從評價內容、標準、方法及評價主體等方面制定了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定期進行評價并公布相應的評價結果.這樣既注重了評價的過程性、形成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實踐教學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3.1 注重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的全面性主要指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評價對象上,除了對所有參與實踐教學的學生進行評價外,還包括對參與實踐教學指導的教師的評價,既有大學指導教師,也有小學指導教師,.二是在評價領域上,既有對師生雙方組織協調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的評價,也包括對他們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三是從評價內容上(主要對學生),既有對學生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一般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教學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教育能力水平的評價,當然也要對學生所形成的教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3]
3.2 創新實踐教學評價的手段與方法,提高評價的實效性
全面的課程評價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靈活多樣的手段和方法.對實踐教學不同層次和不同側面的評價,應采用行之有效、靈活的評價手段和方法.在評價中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原則基礎上,還不斷創新評價方法,例如將過程觀察、等級評價、書面評價與學生面談相結合;建立學生實踐教學“成長記錄袋”或“實踐檔案”;綜合運用技能競賽、基本功考核、合格證發放等手段.
3.3 實踐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師教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評價主體太窄的局限,往往限于專家或教師的評價,其它相關成員或組織對學生的實踐教學評價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形成多因素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多元評價有效共同體是實踐教學評價科學、正確的重要保證.既要重視實踐教學主管部門和指導教師的評價,也要強調見實習基地領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既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有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以此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合作性.尤其是把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對于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措施保障
有效的保障措施是實踐教學的必要條件和保證,為了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需采取如下措施保障:
4.1 組織與制度管理
在組織管理方面,我院制定出臺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形成了信息暢通的教務管理平臺,具體負責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工作.首先,強化決策功能,實踐教學主管領導高度重視;其次,強化實踐教學組織實施功能;然后是強化執行、督促和檢查功能,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小組科學規劃和指導.通過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使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形成層級管理、職責明確、銜接緊湊、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制度規范方面,為了保證實踐教學課程的有效實施,本著依法依規施教的原則,學院制定了《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手冊》,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小學教育專業教育見、實習管理制度;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管理制度;教育實驗實訓管理制度;教育實習基地管理制度;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加強制度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度,這些措施為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4.2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物質基礎和保障.一是加強院內實驗室建設,尤其是微格教學實驗室、模擬教學實驗室等教學設施的建設.添置更新教學儀器設備,使實驗教學條件大大改善.二是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了保證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我院與當地及旗縣教育部門合作,建立了多個實踐教學基地.例如,市區內有赤峰實驗小學、紅山區三小、實驗三小、赤峰回小、赤峰蒙古族小學等10多所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學校.同時我們也把實踐教學基地延伸到旗縣,向農村、牧區等基層學校延伸.所有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都充分考慮了實踐教學的需求與實踐基地的可接受能力,從實踐教學經費投入、指導教師數量與質量、接受學生的專業面、學生數量等方面考察,盡量做到“基地共建、資源共享”,既要確保教師教育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又為基地學校的發展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4.3 聯動機制保障
在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實習基地學校和教師參與見實習指導的積極性,我們實行了“校際協作、聯動輔導”的實踐教學指導機制,積極建構了由大學指導教師、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共同組成的實踐教學研究共同體,并以此為突破口,逐步培養、形成“雙師型”的小學教育專業師資隊伍.聯動輔導機制的內容主要體現在:1、各方明確實踐教學目標,任務,明晰各自的責任、義務和工作內容.2、強化合作意識、角色意識和參與意識,建立定期協調制度,保證實踐教學順利實施,自始至終,貫通全程;3、建立實習教師專業成長指導小組,構建學習和發展共同體,結合學校發展實際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為促進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4、制定實踐教學指導激勵和獎勵制度,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福灼.教師教育實踐教學課程的整體建構[J].高教論壇,2009(9):49.
論文摘要: 教育實踐活動是塑造專業化教師的重要途徑。但當前高師院校還沒有把教育實踐真正作為一種課程去建設,職前教師培養依然遵循的是強調專業知識的理智取向。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亟待改革,要正確理解其專業意義,科學地建構實踐類課程體系,恰當選擇課程內容,正確地進行實施與評價。
近年來,教師職前培養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受到批評最多的是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小學教育專業出現在高等教育中雖然只有十年左右的歷史,但教育實踐問題卻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導致職前教師出現專業情意淡薄、實踐性知識積累不夠、對實際教育教學體驗不足、工作適應期延長的嚴重缺陷,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教育實踐課程已成為嚴重影響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突破這一瓶頸是當今高師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正確理解教育實踐的含義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教師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實踐的理解比較狹隘,往往將它與教育實習等同起來,這主要緣于教育實習一直是教師教育中師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學的唯一機會。但這種先理論后實習、理論與實踐斷裂的培養模式已遭到廣泛的質疑。
小學教育專業植入高等教育體系之后,要真正培養出專業化程度較高,即能盡快勝任教師工作并能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要求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首先必須突破“教育實踐活動即教育實習”的傳統觀念,在師范生進入小學進行教育實習之前,就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其做好教師意識和專業精神、教師基本功、教育教學技能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準備。同時,在教育實習之后,也應讓師范生有機會反思、糾偏補漏和再實踐,從而使認識與實踐的結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師教育中的“教育實踐活動”,從活動場所看,不僅包括在小學進行的實踐活動,而且包括在師范院校內和其他教育場所進行的實踐活動;從活動內容看,不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務的教育實習,而且包括任務相對單一的教師基本功練習、教材研習、教育教學技能練習、教育科學研究研習、社會服務等各項活動;從活動方式上看,應包括合作研討、觀摩(見習)、模擬教學(微格教學)、參與競賽、實習、有償或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從活動組織形式看,應包括集體性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的實踐活動和個體獨立的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從組織管理看,除了有由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外,還可以有師范生在學校教師引導下自發的實踐活動。
二、正確把握教育實踐類課程的專業意義
教師職業具有“雙專業性”,教師教育課程是形成教師雙專業性質的決定性因素。
教師教育課程應該包括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技能、教育實踐與體驗三個領域,而不僅僅是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教師教育課程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兩大類。教育實踐課程與教育理論課程同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種以實踐性為主的綜合性實踐課程。
教育實踐課程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師教育特色的集中體現,也是小學教育專業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學教師不是以其所教學科為專業,而是把“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中小學教育活動最鮮明、最本質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實踐性,而不是理論性;2.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鮮明的實踐性要求中小學教師要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知識。這種實踐性的知識是與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相對應的,其獲得的基本途徑是真實的教育情境與教育現場。離開了教育實踐課程,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培養就是句空話。因此,在整個教師教育課程中教育實踐課程具有核心價值;3.小學教育教學就其內容來講是簡單的,但就其教學內容的心理化來說卻是復雜的。事實上,教育對象越是低齡化,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就越高,小學教師專業素質更多的是體現在其擁有的實踐性知識上。豐富的實踐性知識是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專業支撐。
三、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當選擇教育實踐課程的內容
高等師范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具體內容。
1.專業情意培養
專業情意培養主要包括:初步認識小學教育,懂得小學教育的意義;了解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及其專業精神;熱愛小學生,愿意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目的是幫助師范生自覺地以“教師”的素質要求發展自己,促進其從以學生身份被動地接受學習向以準教師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現象的轉變。課程實施形式上應靈活多樣,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請進來。如可以安排與小學教師的交流活動,既要與優秀教師交流,又要適當與從師范院校畢業不久而較有成就的年輕教師交流,以促使師范新生樹立起遠期的目標和近期可及的目標。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養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養主要包括:(1)班集體建設的實踐。要求學會制定班集體建設規劃、班級學期工作計劃與總結;(2)學生個案研究實踐。要求學會幫助“后進生”,學會寫兒童個案研究報告;(3)班隊活動設計與組織實踐。要求學會設計班隊主題活動方案,組織班隊主題活動,能較好體現設計方案;(4)課外活動設計與組織實踐,要求學會制定班級課外活動規劃,組織小學生課外活動,符合活動要求。 轉貼于
3.教學能力的培養
教學能力培養主要包括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技能和教學基本環節三個方面。
(1)教學基本功。包括漢字書寫(三筆字)、普通話與教師口語、即興演講、簡筆畫等。
(2)課堂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課堂組織技能、交往互動技能、創設情境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
(3)教學基本環節。包括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與評課、開放性、個性化作業設計、個別輔導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
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寫。能夠選定案例、圍繞案例搜集資料,寫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夠分析案例,能夠寫出符合規范的案例研究報告。(2)教育故事撰寫。能夠撰寫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動研究。能夠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教育見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行動研究,能夠撰寫出符合要求的行動研究報告。
5.自我專業特長的培養
可從自身資源和小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出發,確定幾項自我專業特長,如具有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能力。還如具有初步的雙語教學能力,能在小學中高年級進行數學、品德與社會、科學等科目的雙語教學等。
(二)正確進行教育實踐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1.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是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主要是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活動課程和學科類課程的結合。二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做到見習分散,實習相對集中。三是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在搞好校內教育實踐訓練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校外空間的作用。各類教育實踐基地應該是校外教育實踐的主平臺。
2.實施的基本途徑與形式
教育實踐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種。校內實踐的具體形式主要有學科教學、微格訓練、小組模擬訓練、各種教學實踐競賽活動、社團活動、助教、助研、助管、寢室每日練活動、小學名師講壇與觀摩課等。校外實踐的具體形式主要有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師成長協作團、做家教、擔任培訓(輔導)班教師、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
3.考核與評價
(1)將教育實踐活動同學分掛鉤,適當加大教育實踐課程學分比重。
(2)制定教育實踐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考評組織。
(3)教學基本功實行資格證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項教學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進入教育實習。
(4)評價主體多元化。對每次重要的教育實踐活動都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指導教師(包括小學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
參考文獻
[1]惠中.我國小學教師培養的創新與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6,(1).
[2]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薄啊PMāこ痰哪繕耸怯?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薄靶PMā惫こ痰膯雍桶l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2019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1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1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10分重要的意義。
1、課題研究背景
(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 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1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1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1個重要課題。時至2019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19年4月也發表了1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1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2、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2)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3)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1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3、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19年5月-2019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19年9月-2019年1月,開發軟件
2019年2月-2019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19年9月-2019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2)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4、課題研究價值
(1)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2)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1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3)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1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5、研究基礎
(1)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9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19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4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2等獎。
4、承擔國家"95"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4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19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1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2)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1。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1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3)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第2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19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1屆至第5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19年(新加坡)、2019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19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19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聽柋戎A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梢哉f,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XX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XX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
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10年5月-2010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10年9月-2010年1月,開發軟件
2010年2月-2010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11年9月-2011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XX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
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XX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XX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XX年(新加坡)、XX年(臺北)
9、《改善學習--XX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XX年
論文摘要: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必須根據社會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和小學教育的特殊性,積極構建完善、系統的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該體系應包括:聽說技能、文字與圖形表達技能、教學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以藝體活動為主體的美育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技能、課程研發技能、教育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及學科專業技能等10項。
一、構建高師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的依據
(一)小學教育的特殊性
小學教育的特殊性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不同于中學教師、大學教師的特殊要求,因此,高師院校在構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時必須針對小學教育的特殊性。
1.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啟蒙性、全面性等特點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全面要求。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人口素質形成的奠基工程。雖然小學教育在知識傳授上是最基本的,但卻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與此同時,小學階段還是學生身體迅速發展、形成基本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教育的重點難點不在于要傳授多么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而是要奠定學生今后全面發展的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道德行為習慣等讓其一生受益的好習慣。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必須全面,即既要有較強的教師基本功技能、藝體活動技能,又要有較強的教師智力技能,以便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研發、教育反思和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各種良好的個性品質。
2.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專門要求。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系統教育的影響下有了較大的發展:感知覺已逐漸完善,觀察的精確性、目的性、順序性、概括力等隨受教育的影響逐漸提升;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發展到抽象記憶能力增長;小學生己經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師的影響下,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趨勢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小學生這些獨有的認知特點要求小學教師要具備觀察及了解兒童的技能、善于與兒童溝通進行個別教育的技能、針對兒童的認知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藝體活動技能等。
此外,小學生正處于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與教師和同學的相處中,小學生逐漸學習到與人相處、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同時,其自我概念開始形成,如果小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及同伴的肯定,將會產生自卑情緒。因此,小學教師不僅要具備善于協調及組織管理學生、進行集體教育的技能,還要具備著眼于小學生的成長正確運用發展性評價的技能、初步心理咨詢技能等。正因為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所以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具有不同于中學教師、大學教師的專門要求。
(二)社會發展和基拙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
1.社會的快速發展變革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現實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經濟發展速度驚人、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和提高,而月_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人文精神的構建一與審視、終身學習成為必然、小學生個性發展得到高度重視等,這些成為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社會的快速變革,近年來在小學生中相繼出現了留守兒童、社會不利家庭兒童、單親家庭兒童、城市獨生子女等值得我們關注的特殊群體,這一切要求我們在構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時,必須要重視教育反思、教育研究、與家長溝通并幫助家長實施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實施心理輔導等教師智力技能,以滿足時代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提出的現實要求。
2.教師專業發展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迫切要求。進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興起了“教師專業化運動”,希望藉此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從國際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但遺憾的是,我國目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還很低,其中尤以小學教師為甚。不少人認為小學教師不需要很高的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只要有一定學科知識都可以成為小學教師。其實,這種誤解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小學教師專業化程度低,小學教育專業性不強。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是衡量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小學教師終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構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時,必須要重視小學教師職業技能不同于中學教師、大學教師及其他專業人才的獨特性,增強小學教師的不可替代性,為小學教師的終身專業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提出的迫切要求。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結構、課程評價等方面都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A教育課程改革改變了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改變了過于注重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而重視綜合課程的設置;改變了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而重視課程內容與小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而重視小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改變了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而重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改變了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而重視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建設等。這些對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運用、課程研發、教育反思、教育研究等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
小學教育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因此,構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時,必須認識到該體系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綜合體,因而,要加強自身各種技能之間的融會貫通,全面提高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
二、高師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
(一)聽說技能
這是小學教師的基本功技能,是小學教師形成溝通協調能力的基礎。聽的技能主要指善于傾聽小學生說話,引導其說話要逐漸增強邏輯性、條理性、突出主要觀點的聽力思維技能。說的技能主要包括:會講標準、清晰、流利的普通話;用詞準確、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音量、語速、聲調等方面要符合語境和表達內容的要求,講究抑揚頓挫;說話要生動形象、有感染力,同時注意結合語境恰當地應用體態語言。
(二)文字與圖形表達技能
“寫一手好字”“畫一手漂亮的簡筆畫”都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師職業威信的樹立,這主要包括常用規范漢字掌握水平、“三筆字”書寫水平、常用文體(如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各類信函等)寫作和簡筆畫技能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教學工作技能
教師的教學工作技能是教師職業技能的核心,主要包括:第一,教學的設計技能,主要表現在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的分析、針對學生實際對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制作、教案編寫等方面;第二,課堂教學的組織技能,主要表現在導人、講解、提問、課堂組織、交往互動、創設情境、板書、結束等方面;第三,作業的設計與批改技能,主要表現在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個性化、開放性的課外作業并認真批改;第四,教學結果的考核技能,主要表現在能根據考核目的編制不同難度、區分度的試題以及采用不同的測試方式,以獲得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技能。
(四)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教師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成為合格小學教師的必備條件。主要包括:第一,組建班集體的技能,主要表現在制訂班級工作計劃、確立班級奮斗目標、培養和使用學生干部、班風建設等方面;第二,個體教育技能,主要表現在觀察學生、與學生談話、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初步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輔導、對小學生實施發展性評價等;第只,班隊活動設計與組織技能,主要表現在根據班級特點和學校要求設計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主題活動方案,組織班隊主題活動;第四,與學生、學生家長、任課教師溝通的技能,主要表現在善于和學生交往、幫助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組織家訪和家長會、幫助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幫助任課教師解決問題等;第五,教育實踐中偶發事件的處理技能。
(五)以藝體活動為主體的美育技能
這是小學兒童的特點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提出的要求。小學兒童處于2-12歲這一藝術潛能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兒童知覺過程的整體性、直覺性、記憶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想象的獨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彌散性等心理特點都使得他們特別喜歡藝術活動。對小學兒童實施藝術教育有利于兒童完整人格的養成、全腦功能的開發。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的表現技能、鑒賞技能等,鼓勵兒童表現美、創造美,進而引導兒童健康、和諧發展的技能。
(六)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技能
這是現代科技發展和小學兒童的特點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提出的不容忽視的要求。小學教師必須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主要包括:ppt,flash等軟件的使用及制作、音像采輯、信息搜索及網上資源的下載、多媒體綜合運用等技能。
(七)課程研發技能
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學教師體現其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A教育課程改革將傳統的課外活動深化為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五個方面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往感以及各種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另外,還要求開設能夠滿足學生興趣和需要的、結合學校傳統和優勢的、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校本課程。這兩類課程的開設需要小學教師具有開發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選擇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方案、組織課程實施、評價和總結的技能。
(八)教育反思技能
良好的教育反思技能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源泉,是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動力,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兩方面的反思,具體指:教育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學生群體行為、教育現象、教育改革的反思等。
(九)教育研究技能
教育研究能力是現代教師職業技能的必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一些有條件的小學紛紛設立教育研究室,專門開展教育科研。能夠結合小學教育實踐開展教育研究是體現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表現。其主要包括: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的選擇、研究計劃的制訂、研究方法的運用、研究資料的統計和分析、研究論文的撰寫等。
(十)學科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