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羽毛球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閃亮教育;學校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5-0124-02
教育的本質是人的教育,是為了人一生發展的教育。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能夠在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學校文化正是W校教育的基石,它是一種組織文化,是學校核心價值觀主導下的全體成員的行為方式與學校物態形式的總和。因此,我校(此處指“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葵蓬小學”,下文同)以“閃亮教育”作為學校文化的落腳點,以“閃亮教育開啟孩子的精彩人生”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借助“閃亮”這一含義豐富的精神狀態來教化師生,希望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閃亮教育”理念的提出
葵蓬小學創辦于1965年,在上級的正確領導、熱情關心、全力支持下,社區各單位及廣大家長的廣泛支持下,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試點學校、廣東省傳統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羽毛球)、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荔灣區一級學校、荔灣區德育示范學校。學?,F有教學班12個,學生486人,教職員工34人。學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和環境,各類專用室及教學輔助用房配備齊全,體育活動場地十分充裕,有200米塑膠跑道、兩個籃球場,一個一千四百多平方米的室內羽毛球場。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已基本到位,教學平臺進入課室,有光纖寬帶校園網,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是一所融書香校園、生態校園、活動樂園于一體的現代化的新型學校。
學校近年來以“閃亮教育”為引領,走內涵發展之路,以羽毛球項目為突破,以培養品雅志高、崇體尚藝的小學生為目標,讓“閃亮教育”在葵蓬小學閃閃發光,帶動學校更好的發展?!伴W亮教育”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從哲學的視野中審視,作為理念的“閃亮教育”,目的在于揭示教育和人之間的關系,即教育就是使人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目的在于通過教師、課程等,在操作層面上去培養具有“特色、特長”的人,推動人持續的發展,進而實現一種“閃亮”的人生狀態,實現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閃亮教育”的核心是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了解孩子的優點,并培育、激勵、增強這些優點,讓孩子能夠發揮這些優點去緩沖、克服他自身的缺點或戰勝生活中的挫折。然而優點和缺點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閃亮教育”不是著力去消滅孩子的缺點,而是著力去發現、培育、激勵、放大、增強這些優點,使孩子能以來自內在的力量去消除、戰勝消極影響,從而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伴W亮教育”的目標指向是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藝術修養、健全人格的“閃亮”品質,為孩子的精彩人生奠定基礎。
二、學校文化建構
我校以“閃亮教育開啟孩子的精彩人生”作為辦學理念。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我們提出了3個問題進行追問,分別是“精彩人生的標準是什么”“閃亮的內涵是什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教育目標”。通過追問,我們確信人生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表現自己最適合的狀態,這就是閃亮人生。同時也促成了我們從三個方面解讀學校的辦學理念:即科學精神,包含實踐、創新、質疑的品格;藝術修養,包含發現、創造、欣賞的品格;健全人格,包括尊重、合作、競爭的品格。這樣的解讀使葵蓬小學辦學理念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清晰凸顯出來。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辦學理念的支撐,更離不開對學校文化的構建。對學校文化的系統建構,還要包括校風、校訓、學風、教風這些方面。校風是全校師生通過行為方式和精神風貌共同呈現出來的一種形象,是一種對師生的要求,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因此,對校風的形成和建設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必須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深入淺出,采用描述性語言使對校園文化的解讀更加生動。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提出以“閃亮校園,光彩照人”作為學校的校風。
建構校園文化的另一個重點在于關聯性。我們嘗試著遵循這種關聯,對教風、學風、辦學途徑等方面逐一進行推敲,并向全校師生進行解讀宣傳。因此,我們最終擬定的教風為“閃亮教師,溫暖化人”,學風為“閃亮學生,精彩耀人”,辦學途徑則是:實現探究合作的教育氛圍、營造民主平等的班級生活環境、鼓勵課堂的互動學習、完善開放有序的校園環境。這三個方面的實現有助于推動學校實現“閃亮教育”的辦學目標,讓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心”都能夠獲得全面發展、閃亮發展。
三、辦學理念建構
1. 以高效課堂為辦學落腳點
課堂是進行文化教育和貫徹學校辦學理念的主渠道,課堂教學過程體現的課堂文化則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我校的“閃亮課堂”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認知與需求出發,讓學生帶著興趣、通過體驗學習,盡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則從灌輸者轉向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點撥者。我校很早就著手進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全校所有班級開展思維課程,著重開展了快閃思維鍛煉和思維導圖應用兩個方面,大力提升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循序漸進。我校組織各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運用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大量聽課、評課,小結匯總,集中發現課堂教學中的無效行為,通過自我反思和集體研討,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逐漸減少甚至消除無效行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為突破口,就有效教學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多篇研究論文收錄于我校的教學論文集。
為將有效教學研究活動繼續深入推進,切實打造高效課堂,實現“閃亮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在全校范圍內推行思維導圖應用的教學模式探索,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改變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的傳統教學模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我們還多次組織開展教研組公開課、校級公開課、青年教師展示課、人人一節公開課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不斷鍛煉、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同時,學校還要求廣大教師不斷進行反思,查找不足,及時整改,推動了高效課堂研究活動向縱深發展。
2. 以校園環境為辦學理念的切入點
校園環境主要包括教學樓、運動場、綠化園地、校道、校門等建筑,這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場所,對這些建筑的環境布置要兼具“育德、啟智、品美、健體、怡心”的功能。為此,我們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校園文化設計活動。比如,我們用閃亮文化作為引導教育學生的主旨,從一樓到四樓,每一層樓分別樹立起“育德、啟智、品美、健體和怡心”四大板塊;并且在校道兩側集中展示學校的一訓三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成果,通過個性化的環境建設來彰顯學生的正面風采,讓學生接受學校主流價值觀和文化環境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為了創設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提出“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每一棵花草都能傳情,每一幅畫面都有意義”的環境育人理念。2016年,學校發起了校園安全改造工程,重新裝修了教學樓,在教室的內外墻上重新掛上學校的校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名人名言、推廣普通話的標語、優秀學生作品。同時,還在每間教室內配備圖書柜,鼓勵學生將有意義的圖書放入書柜中,讓大家免費取閱,與同學共享知識。此外,我們還提倡學生帶一些小盆栽來教室中擺放,通過花草來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同時指導學生觀察花草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以校本課程開發為課程的關注點
我校始終圍繞羽毛球文化的課程視角,站在羽毛球活動課程觀的高度上,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積極開展羽毛球校本課程研修,在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上、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力求傳承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法。學校初步形成了“羽毛球校本課程――羽毛球文化主題活動――羽毛球特色實踐課程”三者相結合的校本特色課程體系。
(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羽毛球傳統項目。自2013年起,就開設《怎樣打羽毛球》的校本課程,體育教師自行設計教材,編寫教案。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如校際和班際羽毛球活動、“羽毛球與我”主題班會、問卷調查等。該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2)構建“尊重、合作、競爭”羽毛球文化。我校一直致力于構建“尊重、合作、競爭”的羽毛球文化,并把它全面滲透到學校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課程開發,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一直扎實有效地開展著。近年來,相繼開展葵蓬之星優秀學生的評選、給父母寫封感恩信、中華傳統美德征文、師生硬筆書法大賽、安全漫畫大賽、拔河比賽、三人籃球比賽、班際羽毛球賽等主題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于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生校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積極開發羽毛球實踐課程。在致力于開發基于體育學科羽毛球教學的實踐性學習中,我校開發了尊重、協作、競爭3種類型的實踐性學習方案,通過資料收集、參觀訪問、實驗探究等形式,創造性地布置作業,著力引導學生從羽毛球活動中改變學習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釋放了學生的潛能。
4. 以精神文化為辦學理念的輔助點
培養學生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對學生的言行有深層的指導和制約作用。為此,學校經常開展各項校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1)堅持每學期出版校報,開拓學生文化視野。學校堅持每個學期都出版具有主題教育內容和意義的校報。校報設有“教育學”“教學研究”“校園雅聲”“佳作園地”“學與玩”“藝術長廊”等多個欄目,刊載全校師生的優秀活動和成果,宣揚優秀文化內容,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校報還成立了小記者站,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主動去發現校園中的亮點,通過勤寫文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校報也會把學校近來取得的成績,發生的大事、要事及時刊登出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學成果。
(2)開展讀校史活動,挖掘優秀文化底蘊。一所學校的歷史,能夠從其人文資源的積累與拓展中折射出學校的教育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組織學生讀校史,可以讓學生從中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樹立正確的校園學習觀念。我校校報曾經以“葵蓬之風范,羽球之神韻”為主題辦了一期???,重點以學校的歷史、?;?、校歌介紹學校的創辦歷程、文化底蘊和教育成果。校報出版以后,我校校史散發出的深厚文化底蘊,吸引了全校師生對這期校報的閱讀和熱烈談論,校園里掀起了讀校史的熱潮。通過這次讀校史活動,師生們加深了對我校歷史的了解,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學校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學校;體育;管理工作;重要性
一
體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的體育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各個方面是有機聯系、有機結合、有機整體、相互促進的??梢哉f,體育管理和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各項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而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現行教育的弊端,我國一直以來是一個學分至上、升學率至上的國家,所以,體育教師在一些學校里,常常顯得不是那么重要。其實,大家不知道,體育教師不僅是體育工作者,更主要的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一個整體,所謂的“教書育人”,這個“育”也包括體育方面的培育。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為體育教師,具有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為,中學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發育的旺盛時期,精力充沛,他們大多數都愛好運動,精力過剩,喜歡叛逆,而體育教師任課的班級多,接觸學生的面廣,體育課絕大多數是在室外進行的,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作風等都易于自然而真實地表現出來,這都是別的學科教師所不具備的。因此,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更為廣泛和深遠的意義。
“身教勝于言教”。體育教師要想完成好教育學生的重任,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只有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談得上教育學生。
二
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學校體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社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形式之一。體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體育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的途徑,因此我們要以開展有效的體育教學為突破口,切實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從當前教育部編的中學體育教材來看,全學年要學習的內容共有跑步、跳躍、跳高、投擲、基本體操、單杠、雙杠、籃球、武術等共十二大項。單有學生自己的積極性是不夠的,還要取得家長支持和班主任配合。筆者在教學中,多次親自上門家訪,講明訓練的目的、時間、方法等具體事宜,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在不斷提高自己認識的同時,筆者也積極參加其它文化課程班級的評優課、研討課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對學生的認識、對學校整體教學任務的認識。
因此,筆者帶的班級和球隊在2011年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舉辦的男子足球比賽高中組中,帶領的比賽隊伍榮獲東莞市第一名的佳績。
2012年7月,筆者再次帶領足球隊參加廣東省中學生運動會,被大賽組委會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以及市教育局授予了“貢獻獎”。在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舉辦的男子足球比賽高中組中,再次蟬聯冠軍,實現了兩連冠的偉業。筆者作為體育教師,所帶的班集體連續多次獲得“先進班”、“先進團支部”“文明班”、“精神文明班”、“軍訓匯操優勝班”等榮譽稱號。而學生們也在這些成績取得的同時,激發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集體自豪感,讓他們更加熱愛體育鍛練,進一步提高了我校的體育教學質量。
三
想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諸如學校領導的重視、場地設施的條件,以及學生原有的基礎等,但最關鍵的還是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我們知道,對于一個優秀的教師來說,在業務知識上不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廣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因此,筆者認為,體育老師要做到:
(一),熟悉教材。只有掌握了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正確的講解與演示;。同時教師本人要牢固樹立“一切從學生出發”的人本思想。
(二)了解學生。能安排合理的運動量和密度,只有不斷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應有作用。
(三)豐富內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器材,讓體育課內容不斷得以豐富,優化職業中學的體育教學內容,建立以職業學生為特色的教學方式,提高職業中學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四)組建團隊。根據教材、學生和場地器材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體育組織教法。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職業中學的教學任務,可以組織學校各種運動隊,如:游泳隊、自行車隊、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跳繩隊、羽毛球隊、圍棋隊、國際象棋隊等等,讓學生多參與比賽,提高凝聚力,讓職業中學的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五)提高理論。本人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撰寫的教學論文《五人制足球在中職體育中的嘗試》經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委員會評定為2010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在教學方面,本人擔任了兩個新疆內職班的體育教學工作,以及高二級的足球選項課。本人根據新疆學生的習慣,以及新疆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制定適合他們的體育訓練方法,課堂上狠抓教學常規,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堅持興趣與實踐雙結合的體育教學方法。讓學生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筆者作為一名職中體育教師,勇于挑戰,繼續擔任了10級會計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級管理上有了自己的理解。筆者針對不同班級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職中班主任經常會遇到棘手的學生,在后進生轉化方面,筆者采取有效手段,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取得較好效果,讓全班54名學生全都順利實習,順利畢業,走向了各自的社會工作崗位。
職業高中體育教學是中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高中體育教學應逐步樹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思想。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三適求突破三敬展新姿
辦怎樣的學校,帶怎樣的教師,育怎樣的學生,當怎樣的校長?自從擔任校長以來,一系列的問題總在拷問著我。任何的教育教學的實踐都需要有先進的理念作指導和引領,而再先進的理念也需要在具體生動的工作實際中落地生根、加以驗證和完善。我在工作實際中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一番探索和解答。
一、 凝練辦學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珥陵高中始建于1956年,經過坎坷的歷程,已經成為全市唯一保留的一所農村三星級高中,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又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的教師隊伍年輕,發展動力不足,我們的學生基礎薄弱、上進心不強,要用理念引領發展,用目標凝聚力量,經過反復的思考、討論和論證,我們初步形成了核心辦學理念,就是“潛心三適,踐行三敬”。
所謂潛心,就是要用心專一、深沉,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踐行就是要腳踏實地去做,不搞花架子。三適,就是我們做的是適合社會、適合師生、適合發展的教育,三敬就是做到學生敬師、老師敬生、師生敬校。我們追求的教育首先是適合社會要求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培養的學生是適應社會的,能夠具有適切社會的知識、能力、意志、品格,是受社會歡迎的;其次是適合教師和學生要求的,要培養學生就要先培養教師,培養造就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就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發展是永恒的命題,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有發展的需要和追求,而個人的發展歸根到底要融入社會的發展大趨勢和大方向,符合發展的規律。
在追求“三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在全校逐漸形成學生敬愛自己的老師、老師敬重自己的學生、老師和學生都敬愛我們的學校的風氣。與此同時,我們的老師要努力成為學生可親可信的人,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學業良師、知心朋友、愿意親近的人,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我們的學生要好學上進、知書識禮、知恩感恩、親近老師、愛戴老師的人;我們的學校是能真正愛惜自己的老師和學生、在乎學校里的每個人、能夠為學校的每個人提供發展條件和平臺、服務發展需要的地方,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我們就是要通過這樣的目標來引領學校的進步、引導教師的發展,滿足學生成長;作為學校工作的努力方向,不斷向前的動力。
二、 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按要求序時推進“校安工程”,加快改善辦學條件的進程。今年,實驗樓、食堂和體育看臺加固工程已順利結束,標志著我校歷時三年的校安工程已經順利完工。學校積極更新了多功能教室和會議室的設施設備,增設一個學生機房,學生使用電腦總數173臺,學生使用的電腦數量達1.3臺/6人;食堂按照A級食堂標準更新了各項設施設備,創建A級食堂的條件已經具備。
學校圖書館現有圖書室和學生閱覽室共1260平方米?,F有藏書65428余冊,其中紙質圖書46243冊,生均紙質圖書57冊。電子圖書19185冊,學生閱覽室座位達到學生數的1/8,電子閱覽室電腦65臺,滿足了學生的閱覽需求。
(一)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育人水平
學校教職工112人,專任教師103人,平均年齡36周歲,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已取得或正在進修碩士學位的教師有38人,占專任教師的36.9%;教師中中高級以上職稱97人,占專任教師的94.1%;各級各類骨干教師60人,占專任教師的58.3%。
學校將師德師風建設與行風建設相結合,加強宣傳教育和學習貫徹,召開“承諾大會”,簽訂“公開承諾書”,定期自查自糾,整改有措施,落實有考核。教師積極參加志愿導學活動,無違反師德規范、有償家教等行為,無歧視、體罰學生的現象。師生和社會對“三風”認同度較高,社會、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滿意度為98.3%。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導向,目前學校立項課題共有38個,其中省級課題2個,鎮江市級課題15個,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達89人,共140人次。教師積極撰寫論文,踴躍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選活動,2014年9月至今,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報紙雜志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2篇,獲省級競賽一、二等獎及省轄市級競賽一等獎的論文20余篇。
學校組織教師在廣泛開展教學比武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評比。周興波、王冰、于永民等老師代表鎮江市參加省級比賽并獲得省級一、二等獎,徐鄧華、陳琴、黃麗美等十多位老師在縣市級基本功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幾十位教師在各級各類省市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二) 提升管理水平,堅持依法辦學
我校積極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等有關文件,全面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江蘇省“五嚴”規定,樹立以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通過專家的論證,并按規劃內容扎實、有效實施。加強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使課堂“活力、高效”,以分層要求、分層考核為抓手,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嚴格執行教育法規政策,依法維護教學秩序和師生權益,發揮教代會、家長委員會和學生會的職能,形成有效的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各類規章制度健全,崗位職責明確,師生對學校管理滿意度達95%以上。
學校辦學行為規范,無亂辦學、亂招生、亂收費現象,無高考補習班或插班復讀生,建立完善的特殊學生群體幫扶制度,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困難學生平等接收教育的權利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市老促會牽頭連續兩年對我校困難學生進行定點幫扶。
學校積極探索網絡條件下數字化校園建設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徑。學校建有校園信息系統、學生學籍管理、教務管理、圖書流通管理、網絡辦公平臺、家校聯系平臺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校園網運行正常,基本實現了行政、教學、后勤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數字化校園已成為學校實行科學管理,促進在更高平臺上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術支撐。
學校在保證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向社區群眾開放學校資源,并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優勢,利用多種形式服務社區,學校已成為社區教育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 推進素質教育,追求綠色質量
學校潛心“三適”教育(適應時展,適合師生需求,適當教育策略),把“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立足鄉土,服務社會”作為辦學宗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丹陽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養成教育,堅持落實“長抓常規,常規長抓”的要求,引領學生走向成功。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讓學校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努力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熱情關懷、耐心教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重視“陽光體育”的落實,依照四項基本素質測試和體能測試要求,開足體育課,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活動量,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質推進,其中選修II課程16門,形成比較豐富的課程資源;學校還按照要求結合校情開設了“書法社”“羽毛球社”“物理社”等14個學生社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學校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要求,制定《珥陵高中“教學五認真”實施方案》,抓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備教材、備考點、備學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課堂注重實在、實際、實效;教學計劃合理有效,做到“三度”――降低難度,降低速度,減小坡度。課堂教學環境和諧,師生關系融洽,教學效果良好。
(四) 優化辦學績效,提高滿意程度
一是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三年來,學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健全,學生綜合素質合格率達到100%,畢業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100%,視力不良率低于64%。
二是教育質量明顯提高。三年來,學校學業水平測試一次性合格率96%以上,學校高考文化類本三以上達線率50%以上,藝術類本三達線率96%以上,美術班考生專業本科達線率穩定在90%以上,2015年達97.3%;2016年達99.3%,平均分241.5分, 180分(歷年本二線)以上138人;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7人,前500名30人,前1000名53人。2015年文化美術雙達線率達到87.3%。2015年,被國內一流名校錄取的人數逐年上升,其中邵茹同學被東南大學錄取,徐思源同學被廈門大學錄取。
關鍵詞:班主任 健康心態 知識技能 因材施教 平等 關愛 為人師表 四勤
“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要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征服學生。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說“班主任是學生素質的雕塑師”,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應具備多種能力、扮演多重角色,老師的工作才會順利進行,那么如何塑造班主任的形象,增添班主任的魅力呢?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有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
一位積極健康的班主任必然帶出一批積極健康的學生,如果一位班主任整天滿腹牢騷,唉聲嘆氣,學生必然受到其傳染,也會失去生活中的勇氣和快樂,更不要說在老師身上得到榜樣的力量,班主任的情緒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學生的情緒又會反作用于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須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做一名“陽光”老師,才是學生們喜歡的老師。
二、要有淵博的學識和扎實的知識技能
一個精干、有才能的人往往能贏得別人的敬重,同樣,一個有著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美妙的教學藝術的班主任也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因為一位班主任首先是一位任課老師。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教學方面有真才實學,贏得學生的敬重。記得我們高中時的歷史老師,他的課是每位同學所期待的,上課時他神采飛揚,旁征博引,天文地理,政治歷法,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成語笑話,妙語連珠,私下里同學們都叫他“諸葛亮”,他的課讓我們在輕松愉快中深入學習歷史,我們不用記筆記,很少寫作業,但我們的歷史成績卻讓我們的語數外老師嗔目。當時的我們對歷史老師極其崇拜,對歷史老師吩咐的事情唯命是從。包括現在,歷史老師的博學都是我爭取的目標。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懂得學生的心理,作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需求是有變化的,只有把握學生心理,遇到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所以教育心理學和學生心理學是老師走進學生心理的一個法寶。而學生也會因為老師能依據自己的需求解決問題而相信班主任并樂意向班主任傾吐心聲。
三、要創造多彩多姿的班級生活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班主任用一成不變的老方法來管理學生,學生對你的管理模式已經熟知,便容易讓一些學生鉆老師的空子,不利于控制班級紀律;有些學生對老師的管理模式已經厭煩,從而厭煩班主任,厭煩枯燥的班級生活,甚至會因為班級沒有吸引力而輟學,這是鄉村中學面臨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創造多彩的班級生活拴心留人,課外活動的多彩多姿是學習生活很好的調劑,例如,我們班設置了小小圖書角、盆花藝術角、展示小舞臺,課外活動中學生們打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等極大地活躍了班級氣氛,如果班主任也積極地參與進去,很容易增進師生感情,從而激發不同情況的學生喜歡上學的興趣。
四、要善待學困生、因材施教、平等交流
與好生相比,學困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見,以誠對待,切忌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這是指學困生犯錯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態度。教師的誠心還應表現在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掘和肯定上。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試著吸收學困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不失為轉化學困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學困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使其產生一種只要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五、要為人師表,贏得學生的尊重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品德教育既要言傳更要身教,班主任必須做學生品德上的楷模。前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語道破“身教”的重要意義。所以班主任教育學生,不能只靠知識和說教,更要靠人格與道德威望,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的言行直接作用于學生,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也要做到。要求學生把自行車擺放整齊,老師的自行車就不應亂放;要求學生不在校園內騎自行車,班主任絕不在校內騎車;要求學生多看書,班主任必須是位愛學習的老師。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魅力也在于自身教育者的人格與其道德風貌,對學生的意識和性格的形成,對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都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楷模即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六、要嚴愛相濟,界定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班主任要創設溫暖情境,開展友愛互助活動。成功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其力量無窮。一個團結、上進、友愛的集體,充滿熱情與真誠。師生都以誠相待,以友相處。這就要求班主任放得下架子,平時有空,常到教室或校園里與同學聊天,交流思想,增進感情,既然生為人師,就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處處為人師表。我做班主任時,經常找學生交談,長則半小時,短則幾分鐘甚至幾句話。我與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交談,學生特別歡迎。這樣的交談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和感情,也促使學生愿意向老師講真心話、知心話,體現教師給予學生極大的關心愛護。因此必須將班主任的地位界定于親情和友情之間,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既有威嚴又能獲得學生的信服。
七、要堅持“四勤”――腦勤、手勤、嘴勤、腿勤
腦勤,多挖掘一些新理念、新知識給學生創造學習、生活和娛樂的新天地;多想一些有教育性、趣味性、學生樂聽的事例在班上、學生群體中演說;多與班干部討論科學管理班級的方法;多開一些班干部會議、班會,尋找管理班級、提高學習的好建議。
手勤,多寫一些教育教學論文、教學總結、教學心得;多記錄一些與學生接觸、交流、活動的內容;多摘抄一些優秀的教育案倒、管理班級的技巧。它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教育經驗。
嘴勤,多與學生談談心、說說有意義的故事、猜猜謎語,甚至可以舉一些不良事例與學生一同討論、各抒己見。班主任可設計懸念,多聽聽學生發表的意見并給予肯定。這樣一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你可親、可信,也就樂于親近你、接受你,把心理話告訴你,和你交朋友。這給你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是國家推動教育發展的奠基工程。農村教育均衡發展要以黨的十精神為指針,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題,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力爭提升辦學水平,促進農村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在農村教育均衡發展中實踐探索了富有成效的現實途徑。
先進理念引領教育騰飛
均衡發展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就可以實現。鑒于農村存在的教學點多,教學資源少,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差的實際,沁縣在發展農村山區教育中找準切入點,在改進教學手段、培養專業教師隊伍、加強特色學校建設三個方面做文章,致力實現農村學校的整體提升。
重視教育教學信息化 國家強調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目的是為了縮短區域、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推進教育公平。無論是促進教育公平還是提高教育質量,都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國家實施的薄弱學校改造,不少地方將改造的重點放在信息化方面,這樣就為提升農村教育水平提供了保證。項目實施后,過去一些農村學校沒法開設的課程,學生們沒法學到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施獲取。即便在一些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設施的學校,學生們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行操作進行學習,達到了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的目的。農村的薄弱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可以發揮薄改中信息化的后發優勢,通過彎道超車的形式,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縮短差距,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在農村山區具有非?,F實的意義。雖然沁縣薄弱學校改造起步較晚,但是設備配備標準較高,尤其是把改造的重點放在信息化方面,在長治市獨樹一幟。全縣圍繞“三通兩平臺”建設的主體目標,在各學校實現“班班通”,縣城有條件的班級力爭實現“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信息化教學設施配備到位以后,最關鍵的是使用,教學資源庫中強大的資源功能,不使用甚為可惜,絕對不能讓資源閑置,出現“電燈下點蠟”“步行在高速路上”的現象,要保證設施設備的最大效益化。農村學校校長應該首先轉變觀念,認識到位,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要重視信息化,宣傳信息化,了解信息化,進入信息化,校長應該成為信息化的領路人,成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各學校都要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切實把信息化發展列入學校發展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想方設法增加投入,增添設備,制訂方案,落實措施,推動學校信息化發展,為信息化搞好服務,讓廣大教師和學生在信息化的海洋中暢游。
實現校長教師專業化 2013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綱領性文件。標準提出了“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四個基本理念,是現代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也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實踐和專業發展中應當堅持的價值導向。當前農村山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仍處于低級水平,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要求相差甚遠,突出表現在一些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沒有掌握教育教學必備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教育基本理論、學科教學知識,知識陳舊、理念落后,方法單一,教育教學質量還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最為嚴重的是,農村教師隨著條件的好轉,為了自家孩子上學方便,多數在縣城買有住房。因為自家孩子上學的需要,學校環境差的影響,多數教師不愿意在農村從教,千方百計往縣城調動,已經沒有了扎根農村,獻身山區教育的意識。所以,農村山區今后應立足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認真學習貫徹教師專業標準,著眼于教師隊伍發展現狀,探討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讓廣大教師通過專業標準的學習,充實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教育理念,制定專業發展目標,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努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素質較高、熱愛教育的專業化教師隊伍,使我們的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更高層次的認識,站在塑造人靈魂和心靈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職業,把教育當成自己終身熱愛的事業,為農村教育奉獻終身。
致力學校辦學特色化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加強農村特色學校建設,把創造區域特色作為開展差異性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支持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積極引導學校走個性化、特色化內涵發展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理念先進、辦學質量一流、特色鮮明、文化底蘊豐富、有較高滿意度的知名學校,引領各級各類學校創辦“質量+特色”的發展模式,努力實現“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發展好每一名老師,打造好每一所學校”的基礎教育新格局。重用有特色的校長,培養有特色的教師,充分發揮校長和教師在學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做到胸中有學校、心中有學生,更加注重素質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各種類型的學生在學校都能有所收獲,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把學校打造成讓教師幸福工作、讓學生微笑成長的求實創新樂園,真正做到用文化環境塑造人、影響人和教育人。
區域教研提升教學質量
沁縣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并采取多種措施推動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使之引領全縣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區域教研在探索實踐中形成沁縣模式 2011年以來沁縣開始在小學推行區域教研活動。2013年,為了把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逐步實現縣域化、均衡化、發展化、模式化,擴大到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完善區域教研網絡機制。組建了六個覆蓋全縣所有中小學的城鄉校際聯合體,以城內學校為“龍頭校”,農村學校為“協作校”,每周一次在不同學校開展同年級同科目的“同課異構”公開教學。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包片、包校,與基層學校建立了穩定的聯系制度,與校長、教師一起研究教學,耐心細致地引領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推動了全縣的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013年累計開展區域教研活動20余次,做報告講座5場,開展公開課教學30節,撰寫教學心得150 余篇,參加區域教研活動教師達到1500余人次,有效地促進了城鄉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進網絡教研,搭建教育質量提升平臺 依托中國教育網,于2012年2月份開通了沁縣教育網,并在全縣各學校建立起30個校園網站,形成縣域網絡教研平臺。各學校成立了網絡教學研究管理領導小組,完善了網絡教研管理模式,明確了網絡研究管理職責。選擇電腦技術操作熟練的一線教師擔任組長,結合實際擬訂網絡教學研究計劃,從人力上為網絡教研工作開設了綠色通道,從制度上保證了網絡教研常態化、全員化。充分依托網校資源,繼續實施網絡教研。通過在網校開設三級教案、網絡課堂、視頻教學、教師博客、名師交流等模塊,為全縣教師搭建教研交流的平臺。到目前為止,沁縣教育網累計訪問量達到47萬余人次,30余所下屬網??傇L問量達120萬次,共上傳一級教案、課堂實錄和課件等各類資源8756篇,上傳教研教學論文等29482篇。教師實名注冊空間達到1425人,占到全縣專業教師總數的77%,率先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車道,也有效地推進了課堂高效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繼續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深入開展區域教研、網絡教研、名師評比等活動,改變對中小學教學質量的考核評估辦法,通過強化責任管理、提升隊伍素質、打造高效課堂,落實校長包班、骨干教師包學科、教研員包片的管理機制,切實推動全縣中小學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教師人人都是培訓者、人人都是教育資源建設者,在全縣開展了網絡個人反思、案例研討、課改沙龍、說課評課、專家引領等活動,使一線教師在更廣闊的范圍獲得了專家的專業支持、經驗的廣泛傳播、問題的多點求解、難題的集中攻關,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資源效益,基本上解決了專業支持力量和教育資源匱乏的矛盾。
改善條件支撐教育發展
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充分利用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學校建設項目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2010年,圍繞沁縣“151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把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同調整優化學校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統籌城鄉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規模學校,提高中小學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初中布局不變,小學向中心村中心校集中的原則,公辦小學由原來的134所調整為38所,調整面72%。具體規劃為:項目校50所,改造危房面積95649平方米,建設面積90105平方米,建設總投資7008萬元。
改擴建鄉村幼兒園,促進學前教育發展 利用農村閑置校舍改擴建幼兒園項目工程,是山西省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內容之一,也是沁縣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為將民生工程落到實處,縣教育局精心規劃,科學施工,嚴格把關。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城鄉人口流動和未來適齡兒童變化情況,對改擴建幼兒園科學規劃,合理布局。2012年全縣改擴建園舍面積4534平方米,漳源、樊村、南里等12個幼兒園投入使用。2013年,全縣有冊村、羊莊等八所幼兒園高標準竣工,累計完成投資337萬元,改擴建面積1863平方米,極大地提升了全縣城鄉幼兒園辦學水平。
規范辦學行為,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執行《山西省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十二條規定”》,規范招生秩序,小學、初中招生堅持“免試、就近、劃片、分配”原則,招生時間、入學條件、報名辦法、招生結果向社會公布,縣城入學后統一實行陽光編班,2014年全縣有1611名初一新生,997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參與了編班。為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同等義務教育,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簡化手續、降低門檻。秋季開學,城內4所小學和3所中學共接受符合條件入學少年兒童1031人。為更好地體現體育考試的公平、公正,2013年縣教育部門爭取資金14余萬元,購買了體育測試儀器設備,實行人工智能化測試,進一步提高了體育測試成績的真實可信度,促進了教育公平。
加強培訓提升教師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打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素質硬的教師隊伍,對促進全縣教育發展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沁縣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培訓,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全縣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
積極打造學習型機關 建立了機關周一學習制度。每個星期一輪流由局領導和各股室負責人組織全體干部學理論、學業務、研究工作,力求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以致用。開展學習一年以來,局機關干部撰寫心得體會120余篇,累計記錄學習筆記100余萬字;通過學習,進一步強化了全局黨員干部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培養了干部職工愛學習、勤學習、善學習的良好習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格精簡會議,嚴格公務用車,嚴格公款消費。并和各校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了“誰主管,誰負責,誰承擔責任”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機制,引導教育系統干部爭做勤政廉政標桿。局黨委也先后召開了“密切聯系群眾,力戒”等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對群眾反映的意見進行了深刻反思。同時積極開展“下基層、送服務”活動。局機關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重點,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宗旨,積極轉變作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為中小學開展教學指導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為職業中學創辦家政培訓班,年培養家政服務人員1000余人。
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全縣各學校舉辦了師德師風大討論、愛崗敬業演講賽、實施“三評”等活動。在沁縣教育網開辟師德專欄,先后報道了史麗琴、李黨生等8位省市師德和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跡。同時開展了“尋找身邊最美教師”活動,池堡小學“拐杖教師”曹建社的感人事跡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同時堅決查處亂收費、亂辦班、亂訂資料、體罰學生、以教謀私、賭博等違背師德規范的行為。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評議、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并實行“一票否決制”。
加強教師隊伍培訓 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師培訓戰略,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培訓,對全縣150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全員培訓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同時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派出教師參加心理健康輔導培訓、農遠工程網站、“國培計劃”等培訓290余人次。先后組織開展了教職工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賽。開展了“閱讀強素質,共筑中國夢”的教職工主題演講比賽,舉行了全縣教師技能大賽,開展了省“三優”工程評選活動,在評選活動中,評選出優質課教學教師26人,優秀學案50篇,研究性學習成果16篇。其中有3位教師優質課被推薦參加省級比賽。2013年以來,共選派50余名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參加了省市教學能手和技能比賽。通過各項比賽,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