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衛生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公共衛生專業;論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8(a)-0151-03
Optimiz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sis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major of public health
GAO Shuangshuang QIU Yongqi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form effectiveness of thesis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major of public health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sis teaching system. Methods After thesis teaching reform in our school, the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in various aspect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return visit and on-site survey methods. Results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sis form and timetable after the refor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reform (χ2=5.896, P = 0.015; χ2=18.471, P < 0.001). For public servi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sis form after the reform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he reform (χ2=0.488, P = 0.485), bu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imetable after the refor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form (χ2=19.918, P < 0.001). In general, the satisfaction level after the reform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form. Conclusion Reform of thesis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si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major; Thesis; Teaching; Reform
畢業論文能夠使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獲取本專業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并就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比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畢業論文能夠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基本標尺之一[2]。因此,在大學生畢業實習考試設置畢業論文(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都把畢業論文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是取得學士學位的重要課程之一。我院于2010年進行了畢業論文管理模式的改革,為比較改革效果,為以后改革提供參考依據,特此完成此項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關鍵詞:衛生事業管理碩士;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碩士;課程體系;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59(2013)02-0092-05
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從建立以來,其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一直備受學者們關注。研究目的是為衛生組織培養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人才提供借鑒。這些研究指出了現行方案不盡合理,并提出完善或改革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建議。但是,大多數研究都只關注設置的課程名稱,提出的建議大多是增加或減少某些課程,涉及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依據的研究幾乎沒有。
本文通過對美國五所世界一流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密歇根大學和堪薩斯大學衛生事業管理碩士培養方案的研究,歸納總結了該課程體系的特點,揭示了其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并從中獲得改革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的啟示。
一、美國MHA課程體系特點
在美國,MHA是碩士研究生水平專業學位,授予完成衛生事業管理職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課程的學生。該學位課程一般由隸屬各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和管理系提供。對于全日制無醫學背景學生,學制通常為兩年;有醫學背景的生源學制為一年;有的學校為在職學習的學生提供3年學制課程㈣。各大學衛生政策和管理系根據自己的內部資源和外部需求,同時為學生提供衛生政策、衛生經濟和衛生政策/管理/經濟研究等學位,但是因為培養目標不同,其課程體系與MHA相似而不相同。MHA課程的使命是為衛生組織準備和訓練高中低層管理者,課程體系一般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該課程體系特點如下:
(一)以專業能力為核心,以高級認知能力為重點
專業能力是指從事某專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洞察力。專業能力的界定始終是國外大學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因為課程設置以專業能力為核心,才能培養有能力從事專業工作的人才。
密歇根大學唧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領導力中心研發的衛生領導力能力模型確定了MHA學生應該具備五個方面的專業能力。第一,評價和分析能力:確定問題和收集、整理、歸納、利用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和分析能力通過開設衛生政策、統計、經濟、運營、財務、人口健康、決策等課程實現。第二,溝通能力:有效的書面和口頭傳播技能。溝通能力可以通過人際互動、團隊活動、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實踐課程得以提升。第三,領導力:影響組織中的個體和團體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領導力通過戰略管理、領導變革、合作、權力影響等課程培養。第四,法律和倫理意識:高道德標準、正確的倫理價值觀、正確理解法律,并將這些思想轉化為社會期望行為。法律和倫理意識在學習衛生法律、討論衛生公平和衛生倫理道德等過程中獲得。第五,職業發展能力:評價個人職業生涯表現卓越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個人職業發展為衛生事業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個人和職業發展課程將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和技能??八_斯大學的課程也是圍繞五個方面的專業能力(交流和關系管理,領導力和職業精神,衛生行業和政策,質疑、探究和決策,管理知識和技能)設置的。
上述專業能力,包含和強調了高級認知能力,如分析評價能力及質疑、探究和決策能力。誠然,系統思考、權衡利弊、洞察原因、正確決策是每一個衛生事業管理工作者的日常事務。哈佛大學的MHA課程就以解決衛生挑戰所需的批評性思維和解決問題技能為重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HA課程重點培養衛生組織需要的概念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二)公共基礎課扎根于對公共衛生問題本質的理解
在以培養專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公共衛生知識是MHA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有深刻理解衛生問題的本質,才能成為有效的管理者。美國MHA課程體系扎根于對公共衛生問題本質的理解,期望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從根源上找到問題的原因,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最近幾十年,美國最緊急的衛生問題主要有衛生服務成本、醫療保險、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吸煙/酗酒/吸毒、生物恐怖、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等。因此,MHA課程的公共基礎課圍繞著探索上述問題的本質設置,如哈佛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公共基礎課都包含了如下幾門課:生物統計、環境與健康、流行病學、倫理道德、社會與行為科學(社會醫學)。
(三)專業基礎課重視管理和領導力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正如WHO所言:領導力和管理是實現健康千年發展目標的關鍵。在社會急劇變革、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高等院校必須承擔培養具有管理技能和卓越領導力的衛生事業管理者的重任。管理技能是指管理者從事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職能必需的能力。領導力是組織或團隊中一個個體影響其他個體或群體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美國大學MHA專業基礎課中管理和領導力課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哈佛大學專業基礎課中開設了經濟學、領導力與溝通,大約占專業基礎課60%的學分。明尼蘇達大學閻也開設了公共衛生規劃和預算編制、衛生組織領導力和有效變革等課程(見表1)。
另外,美國大學MHA課程還提供給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管理和領導力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的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實踐機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erMHA學生在第二學年必須完成11個月的全職實習。實習期間,實習單位提供工資和福利,學生參與實習單位管理團隊并從事重要的工作任務,為實習單位做貢獻的同時學習衛生組織工作的寶貴經驗教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此在多家衛生組織,如醫院、咨詢公司等建立了實習基地。哈佛大學要求MHA學生在第一和第二學年的暑期開展至少8周的全職實習工作。
(四)專業課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促進專業工作卓越表現
衛生系統的本質屬性非常復雜。政府和衛生組織不得不面對資源有限和需求不斷增長的困境。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著醫療體制改革以滿足政府要求、提高組織績效、回應衛生需求。為了成功地進行可持續發展變革,衛生組織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美國MHA課程非常關注醫療體制改革,為學生提供能應用到改革浪潮中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型。如哈佛大學設置“美國衛生政策的政治分析及對策”和“衛生保健問題:公有化VS.市場化”等課程。而且,為了學生能在未來的管理和領導崗位上(如醫院、亞急性和長期護理機構、保險公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表現卓越,哈佛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財務、運營和戰略管理專業課程(見表1)。
(五)畢業論文整合和應用理論知識,選修課拓展知識面和彌補缺失
畢業論文不僅是驗收學習效果的最好辦法,也是培養專業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大學均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研究工作。通過畢業論文,整合和應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衛生問題,而且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提升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技巧、口頭和書面匯報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未來的工作真正需要的。
選修課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為指導思想。如明尼蘇達大學開設的選修課“美國和第三世界國家人口問題”,旨在拓展學生視野。哈佛大學除了推薦選修課外,鼓勵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選修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二、美國MHA課程體系的啟示
(一)明確專業方向,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
美國MHA課程具有明確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圍繞專業能力進行設置。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的高級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也就是說,在一個專業方向下,既要培養教學人才和科研人才,又要培養管理人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課程體系龐大且混亂,學生負擔很重,而且未來工作中所需的專業能力又得不到深入發展。目前,我國很多開設該課程的學校都在進行課程改革,但是一般多是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或減少一門或幾門課程,或者復制國外相關專業課程體系。這樣的改革治標不治本。各院校應根據自身具體的辦學條件和院校特色,確定具體的專業方向。管理方向應與教學和科研方向區分開來,培養應用型人才,授予專業學位,而教學和科研方向培養研究型人才,授予科學學位。
專業方向明確后,以培養與專業方向契合的專業能力為指導思想設置課程。目前,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崗位專業能力的界定尚屬空白,所以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建立與中國衛生組織情境契合的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人才專業能力模型。如下研究設計可供未來研究工作參考:使用扎根理論和訪談衛生組織管理崗位工作者收集數據,用定性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分析數據,梳理MHA學生所需的專業能力集群和具體的能力條目;然后制作問卷面向利益相關者收集數據,通過定量描述性分析或定量相關性分析界定適合中國衛生情境的MHA專業能力;最后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行動調查法(Action research)不斷修訂和完善專業能力體系。
(二)圍繞專業能力設置課程
從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的生源情況來看,管理方向應是首選。根據我國衛生情境對管理者的期望和對美國五所大學MHA課程界定的專業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生專業能力模型假說,以供相關的研究者和教學管理者參考。該模型由公共衛生能力集群、管理能力集群、領導力能力集群和高級認知能力集群四個集群組成,其中前三個能力集群共同支撐著高級認知能力集群(見圖1)。
公共衛生能力集群要求學生熟悉衛生組織環境和深入理解衛生問題本質,具有公共衛生基本知識、理念以及探究當前和未來衛生問題本質的方法和思想。提供的課程應包括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社會醫學等。管理能力集群要求學生具備管理衛生組織事務的能力,提供的課程應包括計劃、組織、監督和控制的知識和技能,課程應與將要從事的實際工作,如計劃和預算、財務管理、運營管理、質量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等契合。領導力集群要求學生具備影響組織中的個人和團隊成功地完成衛生事業可持續變革的能力,提供的課程應包括領導技能、領導變革、談判和沖突解決、戰略管理等。三個能力集群提供的課程同時培養從事衛生事業管理工作必需的高級認知能力,如批評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決策能力以及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注重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加崗位實習項目
美國MHA課程設置與實踐緊密相關,開設的課程與時俱進,關注醫改和衛生熱點及難點問題。而且,研究生階段開設全職實習活動,提供實踐體驗和知識遷移應用的機會。目前,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過于陳舊,而且基本無實習環節。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視野,為學生提供與實踐接觸,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四)選修課程以講座課和工作坊(Workshop)為主
選修課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為指導思想。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可以以講座課的形式開展。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工作領域是衛生行業,科學常識、衛生與健康科學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等都應該有所了解。工作坊的課程形式是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比如,學生畢業論文需要使用統計軟件,針對這方面知識缺失的學生,工作坊提供了模擬真實情景從而掌握實用技能的機會。
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措施
(一)預防醫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改革。
目前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借鑒美國的預防醫學教育培養模式,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并重,培養的學生有一部分從事科學研究,也有一部分從事公共衛生實踐工作。因此,應增加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踐所占比例,將與公共衛生聯系不緊密的部分課程進行整合。在保持原有核心課程設置系統性的基礎上,增強課程體系的靈活性,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對專業課實行模塊管理,每個專業方向中設有必修課、限選課兩個模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特長來選擇專業方向。同時,應盡早開設預防醫學基礎專業課及現代公共衛生問題相關課程,開設SAS和SPSS統計軟件應用和文獻檢索類選修課程及一些反映本專業新進展的選修課。
(二)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基本普及。但應注意的是,傳統的板書和講解不能完全被多媒體取代,教學中要遵循“教學→學生課堂設計→相關單位高資歷人員帶教→實際開展工作的科室人員指導→現場實施”的規律,逐步深入、控制難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并學有所得。定期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的公共衛生相關工作者來校開設講座,注重培養本科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動手能力,有條件的學??蔀閷W生提供英語、計算機、車輛駕駛等技能的培訓機會。此外,要對當前單一的書面考試形式加以改革,把教學過程中的作業、報告都記入平時成績,并在總成績中占一定比重。取消題庫和多年重復的題目,在試卷中適當增加案例分析和開放式答案的考題,將答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創新性作為評分標準,從過去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轉為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控制,要求畢業生具備文獻檢索、信息提煉總結、撰寫流調報告及科研論文的基本能力。
(三)預防醫學本科教育實驗、實踐改革。
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開設了設計型、綜合型實驗課,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了本科生實驗操作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3]將實驗內容整編,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公共衛生學院分別設立實驗點,由蘭州市疾控中心和學院教師共同帶教,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學?;蛟合悼稍O立基金,開放部分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的機會。保證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安排學生邊上課邊實習或在理論學習結束后馬上進入實習,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處置突發公共衛生問題。還可充分利用暑假時間開設暑期學校,嚴格實習管理及考核制度,保證實習質量。安排學生參加不同等級的專業研究,學習操作省級疾病控制中心現行使用的儀器設備,掌握檢驗檢測方法,并能對實驗結果的進行分析和報告。
(四)預防醫學本科教育中應重視素質教育:
據資料顯示,1998年國內醫學院校人文社科類課時比例只占總課時的8%左右[4],到2004年國內重點醫學院校的相關課時比例一般在10%左右[5],目前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開設的人文社科類課時約占總課時的15%。在教學中要注重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系,可邀請相關專業的著名學者、教授開設講座,通過結合醫學史、校史、院史對學生加以教育。強調預防醫學在促進公眾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和意義,喚起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培訓及適應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改革要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改革首先應加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建立一支專業性強、職業素養高、道德品質良好的教師隊伍,讓教師通過自己的正確言行激勵、引導學生成長[1]。研究顯示,很多院校都由博士承擔主要的教學任務,在大多數學校里,即使有能力從事教學的教師也更熱衷于科研,過去五年中55%的學校這種師資狀況持續惡化[6]。要改善這一狀況必須為教師提供支持和獎勵機制,使授課教師兼顧科研和教學,鼓勵教師在課上為學生介紹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最新進展,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也可選擇優秀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
預防醫學本科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的勞動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審查越來越嚴格,學校應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求職技巧等多方面培訓,融入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等知識,培養有領導才干的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利用預防醫學教學資源,為本科生開設公共營養師、職業病醫師、家庭保健員等培訓課程,提高職業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預防醫學;畢業實習;本科;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213-02
當今社會的醫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衛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也逐漸從以病人和疾病為中心的純治療型模式轉變為以保護和促進人群健康為中心的防治結合型模式。預防醫學是以“環境—人群—健康”為研究模式,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旨在提高公共衛生健康水平、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因此,培養優秀的預防醫學人才是我們高校預防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優秀的預防醫學人才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顯得格外重要。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我校對預防醫學本科畢業實習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以往的實習模式
我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實習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進行專業生產實習,時間為9周。主要在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3月初,這段時間恰逢各單位進行年終總結的時候,學生在生產實習期間出現場的機會減少,學生只能在這短時間內進行各個科室的輪轉,了解其基本情況。第二部分主要在學校內進行課題實習,時間為12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題設計、文獻查閱、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以及論文寫作、綜述和譯文的翻譯,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最后參加畢業答辯。
以往的畢業實習模式雖然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論文寫作能力,但在這較短的專業實習時間里,學生對疾控中心的工作方式和內容了解不夠,實際工作能力較差,畢業后不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角色轉變就慢,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差。若單純地增加專業實踐的時間,又會影響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有調查研究發現:在科研能力培養方面,在學校實踐的學生優于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踐的學生,而綜合素質培養如心理素質、口頭表達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等方面,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踐的學生要優于在學校實踐的學生[1]。
二、畢業實習模式的改革
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實習中既能增強科研能力,又能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我們學院對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實習模式進行了改革,采用了“專業實習、課題實習一體化”模式?!皩I實習、課題實習一體化”模式,即在疾控中心進行專業實踐和課題實習,實習時間為18周。在實習過程中,每位學生安排指導教師2名,學校和實習單位各1人。學校老師和實習基地的老師共同協商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選題、資料收集、數據分析整理,并制訂學生的生產實習計劃。學校老師每月至少與相關實習單位和學生聯系一次,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和畢業論文的進展情況。
經過1年的畢業實習嘗試,通過畢業生、基地教師、學校教師和學生畢業后工作單位的反饋信息,新的畢業實習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我們對前后兩年的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答辯時對綜合素質進行了考察。其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蒲心芰Γ赫n題設計、論文寫作、文獻查閱、計算機操作、實驗操作、收集資料、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綜述和譯文;綜合素質:預防為主的觀念、自學能力、心理素質、創造性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調查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經調查發現:在科研能力的培養方面,兩種畢業實習模式的學生沒有顯著差別,而在綜合素質方面,新模式的學生明顯優于以往舊模式的學生。在課題選擇和設計方面,在基層單位進行課題實習的學生,其選題內容更接近實際工作,基層單位有很多現存的數據,學生可以直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撰寫論文。新的畢業實習模式讓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在工作中角色轉變快,工作適應期短。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工作時間長達4個半月,熟悉了疾控中心的工作環境和內容。畢業后工作,對單位的陌生感減少,工作適應期縮短。
2.學校與基層實習單位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對大多數高校而言,預防醫學的專業老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2],上課內容從理論到理論,實際案例缺乏,學生覺得上課內容枯燥乏味。通過學校與實習單位的業務交流,老師深入了解預防醫學基層工作的需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增減教學內容,使學生學有所用,縮短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的差距,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實習單位與學校的業務交流,也促進了實習單位科研能力的提高,如在科研立項、科研經費、科研實驗、科研現場等方面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雙方可以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從而形成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高校與實習單位共同發展的新格局[3]。
預防醫學實際工作具有季節性、時效性和突發性,采用這種實習模式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將專業實習與課題實習融為一體,可以在時間和結構上互補,整體專業實習時間增加,學生在疾控中心的實際工作機會增多;學生可以在專業實習工作空閑時間,整理現場采集的數據資料,進行課題設計和實施。從而使學生在整個實習期間實習內容豐富,實現專業實習和課題實習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促進[2]。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新的實習模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學校老師、實習基地老師和學生三者的聯系和溝通較少,可能是實習基地離學校太遠,交流不便。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和溝通,如學校老師和實習單位老師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實習基地開展實習講座與培訓制度,也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進行專題講座[4];建立工作日志制,定期交換工作日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學院老師指導學生選題和制訂課題計劃時,預先制訂正副2套課題方案,并定期檢查和總結課題實施的進展情況[3]。
畢業實習是學生從校園進入社會的中轉站,它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了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提前進入工作角色和適應社會環境打下良好基礎。實踐證明:“專業實習、課題實習一體化”模式,有利于提升醫學本科教學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在今后的實踐教學工作中,我們將不斷進行實踐探索,使之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武媛媛,王金桃,李穎,周芩.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效果評價[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4):357-359.
[2]黃鵬,黃河浪.預防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實習模式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3):255-257.
[3]周波,徐超,郭連營,張卓,張迅.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本科畢業實習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9):108-109.
關鍵詞:人才培養;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1-0142-03
人才培養一直以來是教育界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為立國之本。目前中國的中小學教育還多采用“填鴨式”或“應試式”的教學方式。進入大學以后,應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高品質的創新人才呢?一直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大學教育中還存在諸多弊端,影響了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學術界在圍繞大學教育的研究不計其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與“學”脫節:教學方式陳舊,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學”和“用”脫節: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學不能致用;③“共性”和“個性”脫節:重視共性發展,忽視個性化培養,重視專業學科教育,忽視人文教育,導致知識面狹窄;④“老師”和“學生”脫節:老師不熟悉學生,學生不了解老師,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⑤“學問”和“道德”的脫節:只做學問,而不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忽視學生“德”的培養;⑥“教學”和“科研”脫節:選拔高校人才科研為主,來自科研上的壓力,導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⑦“本土化”和“國際化”脫節:關門辦學,不了解國際需求,大學教育和國際接軌是大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問題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面除了面臨高教教育的普遍問題,還有其特殊性。非典事件以后,公共衛生體系和社會應急能力等為人們所關注,對我們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公共衛生人才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狹窄;②缺乏國際化視野;③缺乏管理和應急能力。針對目前公共衛生專業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在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
一、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上,我院培養理念始終是優秀人才“德”為先,目標是培養一批“國際化”、“復合型”、“實踐型”具有專業素質的公共衛生事業的合格人才。
1.獨具特色的“綜和平臺”,避免“學術孤島”。針對公共衛生人才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狹窄的問題,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培養為目標,注重多學科知識融合、強調個性化培養。針對“培養”和“個性”脫節的弊病,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因材施教,并以此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總體指導。充分利用武漢大學的文理學科綜合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對不同知識的興趣,適當調整必修課的學時,加強選修課的管理,根據個人興趣與就業意向,比較系統的選修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化、跨學科領域等5大領域的通識課程,以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極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培養能力和信心。通過不同學科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激發他們對問題的不同的理解和新的思路。
在課程設計方面,以預防醫學教學計劃為例:近年來,在培養方案上,醫學基礎和臨床課程壓縮,加大了選修課的學分,課程體系發生了改變。畢業生應該取得的總學分為176學分,在2006年,選修課學分要求R20學分,而在2013年,選修課學分要求達R63學分。2013年教學計劃較2006年明顯增加了選修課程的學分(表1)。
通過合理調節必修和選修課程,改變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洞察。這種獨具特色的“綜和平臺”,使學生的個性、興趣,自主、潛能得以充分發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對于培養跨學科、創新型人才,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順應時代要求,利用武漢大學這個綜合平臺,在國內首創全球健康專業。全球健康問題是跨學科、跨文化的復雜問題,需要多學科參與,多學科思維融合和多視角研究。全球健康中心的成立打破學科壁壘,避免學術孤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拓寬了學生視野。
2.實行“全程雙導師制”和“燭光導航師”模式,優秀人才“德”為先?!叭屉p導師制”是武漢大學的一種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從新生入學起就給學生同時配備校內指導老師和校外實習指導老師。校內導師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介紹學習方法,講授專業知識,拓展知識層面,解析知識難點;校外導師則側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升發展空間,增加實踐認知能力和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雙導師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僅彌補傳統模式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端,增強學生實踐機會,開闊學術視野,提供學生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而且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機結合,這種教育模式教會學生三種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使得學生在國內和國際公共衛生的實踐中能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武漢大學近年來采用“燭光導航師”的模式,主要針對“老師”和“學生”脫節的弊病,從本科生入學報到開始,老師們從學習、思想、情感,生活,就業等多方面進行輔導,建立教師關愛學生的機制。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積極實施燭光領航計劃,學院教師積極擔任燭光導航師。“燭光導航師”模式,拉近師生距離,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起到心靈引路的作用。針對“學問”和“道德”的脫節的弊病,始終把把“德”的培養放在首位,不僅強調職業道德,也強調社會公德。
3.“一請二送三聯合”模式,拓寬國際視野;“綜合實習實踐基地”模式,增強實踐能力。針對“本土化”和“國際化”脫節的弊病,公共衛生學院采用“一請二送三聯合”的模式,即:第一,請進來講學。第二,送出去學習。第三,接受海外學者和學生來學院訪問學習并開展聯合培養。主要形式包括:學生交流學習、教師互訪講學、聯合培養人才、課題合作研究等,學院實施辦學國際化以來,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多渠道地拓寬了國際交流與合作,使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容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提升。先后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田納西大學,馬來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公共衛生學院(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實施了雙方學生交換計劃和聯合培養計劃;并開展各類合作項目和研究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聘請外籍教師,專家、學者來校進行短期講學或開設講座,并通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實行雙語教學,實現了異域文化體驗的課堂化,這是也是對大學教學方法的一種改革。該模式擴大學生國際視野,是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特色。
在拓寬國際視野的同時,公共衛生學院也強調立足國內,針對公共衛生學生缺乏管理、應急、實踐等方面的能力,公共衛生學院在國內建立綜合實習實踐基地。如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深圳市坪山新區政府合作共建公共衛生實踐基地,探討共建公共衛生實踐基地的運行模式。坪山新區的綜合實踐基地建成以后,不僅為培養公共衛生人才提供了科研、實習、實踐的基地,更為當地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綜合實習實踐基地的建立是高校與地方政府衛生合作的典范,是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實踐型的公共衛生人才的另一特色。
二、教學方法
針對大學教育目前存在“教”與“學”脫節;“教師”與“學生”脫節;“學問”和“道德”的脫節等弊端,在教學方法上也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強調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新形勢下,面臨諸多國內、國際重大公共衛生新議題,傳統公共衛生人才教學方式暴露出不少的局限性,包括:人才缺乏個性化,諸多能力不足,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面對現場復雜的情景一籌莫展等情況。在此背景下,學院在教學中尊重多樣化的人才和學習方式,強調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第一,指導個性化選課,開展個性化培養。在校內、校外導師的幫助下,制定學業計劃和職業計劃,具體包括選擇個性化“通識課程”、制定個性化社會實踐計劃、參與導師課程或在導師指導下申報大學生創新課題,以及指導畢業論文、推薦工作單位。第二,豐富第二課堂,彌補教學計劃不足。鼓勵學生根據學業計劃和職業計劃,積極參加相關報告和講座,并由班主任和輔導員納入第二課堂考核。同時,針對公共衛生熱點、前沿,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社會專業人士來學院做學術交流或報告,讓學生們感受大師的精彩,彌補第一課堂不足。
2.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不是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作為老師關鍵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以國外教授在講授中美醫療保健制度的差異比較時為例,他不是用課件簡單地把兩者的差異列出來,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經歷、知識和想象,列出目前醫療保健制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可能解決的辦法。這樣授課方式,使學生記憶更深刻,也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國外的大學教育通常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全國統編教材,老師上完課后,往往留有大量的參考文獻。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課后也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參考文獻,要求學生到互聯網找尋與課程相關的文獻。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而且也有利于讓學生了解學術的最新動態。
3.提倡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孤立的學習方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與他人合作,往往使得學習效益明顯增加。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應對他人的反應,拓寬對問題思維,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具備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還應該具備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的培養,實際上也是一種道德素養的提升。團隊精神的培養作為學院的一個培養理念,深入每個教學環節中,利用集體協作來完成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分別選擇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案例教學法通過大量個案分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導力量,因此,提升高校教師素質顯得尤為關鍵。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刻理解到如果沒有好的師資隊伍,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知識創新,都會無從談起,所以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大功夫。
1.引進人才,不斷夯實內力。學院要發展,就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學院近年來引進一批優秀青年教師,目前全部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學院針對性引進了一批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和數學等學科背景的專職骨干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培育了一批多學科融合的師資團隊。即使如此,學院仍把師資的培養放在首位,使用與培養相結合,老教授起傳幫帶的作用,同時鼓勵年輕老師外出交流和學習。
2.國際視野,教書育人德為先。我院鼓勵教師“走出去”,包括進修學習、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科研合作等;同時“請進來”,包括接受國外訪問學者進修、共同授課、共同編寫教材、共同撰寫項目申報書,建立穩固的聯合“課程組”和“課題組”。例如,我院“人口與健康”、“行為與健康”、“環境與健康”3個研究室由國際專家擔任室主任。聘請國外知名專家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每年來學院工作3個月,共同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我院教師100%具有海外(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目前正在實施青年教師第二輪“海外研修”計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此外,因為教師為學生楷模,所以學院也一直強調職業道德建設與學科建設同等重要,樹立“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的觀念。
3.開門辦學,聘請校外導師。公共衛生學院在人才培養上一貫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僅注重校內老師的培養,同時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公共衛生學界的專家合作,開門辦學。學院聘請校外導師,均屬公共衛生領域的權威專家,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利用校外導師的所長為我院培養合格人才。
四、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國際化辦學、開拓全球健康學新領域等作為自己人才培養的特色進行探索和實踐。在國際化視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面,已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道路,學院教學、科研實力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國際化視野得到拓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思維及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學院本科生升學率、畢業率連年保持在93%以上,位居全校前列,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高度認可。我們相信只要采用開放納新的態度大力推行高校教育改革,才能為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培養出“國際化”、“復合型”、“實踐型”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玲.論我國大學教學改革應突破的六個瓶頸[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4).
[2]楊玲.關于當代大學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都市家教,2012,(8):54.
[3]季秀琴.深化大學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基于文獻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
[4]崔榕.關于大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10,(1).
[5]鐘勇為,王亞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的基本問題到底是什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22(3).
[6]廖進球,譚光興,朱曉剛.我國大學教育應走本土化的國際化道路[J].高校教育管理,2008,2(2).
關鍵詞: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建設
中圖分類號:R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114-02
婦女和兒童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婦女和兒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當代世界婦女和兒童生存、健康和發展的主旋律。在保護和促進婦女和兒童健康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中,高等醫學教育婦幼衛生專業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責任。青海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于2001年申報婦幼衛生專業獲批后開始面向全國招收五年制婦幼衛生本科專業。截至2015年12月,招收婦幼衛生專業3屆共111名。已經為社會培養了百余名婦幼衛生專門人才。現就我系婦幼衛生專業建設及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內容總結如下:
一、我省婦幼衛生專業隊伍現況
我國婦幼衛生專業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新型專業,婦幼衛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對婦幼衛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不足等情況普遍存在。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經濟發展緩慢,婦幼衛生在全國處于落后水平。同時,我省婦幼衛生專業隊伍總體學歷水平低、業務骨干缺乏,婦幼衛生保健能力差,從而導致我省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標較高。而且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條件差,經濟落后,很難吸引外省高校畢業生,加之我省人才流失嚴重,造成了我省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的局面。在鄉級衛生院的婦幼專職人員中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寥寥無幾。為了改變這種被動、落后的婦幼衛生現狀,彌補我省婦幼衛生高級人才嚴重匱乏的現狀,盡快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婦幼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是青海大學醫學院迫在眉睫并且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婦幼衛生專業建設概況
(一)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培養建設目標
婦幼衛生專業主要是為醫療衛生系統培養從事婦幼保健工作的臨床醫師。按照婦幼衛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提高畢業生整體綜合素質為核心,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知識培養方面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能力培養方面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素質培養注重學生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科研素質和文化修養的培養。學生畢業時,要獨立完成畢業論文,以檢驗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與項目工作,舉辦各種講座,開展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及能力發展的活動。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醫學模式轉變,具有創新意識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基本能力,掌握醫學文獻檢索并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婦幼衛生專業人才。
(二)婦幼衛生專業建設的發展規劃
1.課程體系建設規劃。本專業開設專業課程包括兒童少年衛生學、婦女保健學、兒童保健學、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婦幼心理學、婦幼營養學、婦幼衛生管理學、全科醫學教育等。通過專業課的學習,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婦幼衛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畢業后能夠從事婦幼保健和預防醫學工作。因此,為使學生畢業時獲得婦幼衛生管理和改善婦幼衛生服務的能力,開設了婦幼保健學、婦幼衛生管理學和全科醫學教育;為了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知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對婦幼健康影響的調查研究及科學評價,開設了環境醫學概論、婦幼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等,并且還開設了衛生法規、醫學文獻檢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管理學、行為醫學、社區醫學等選修課;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外,還開設了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科研設計和臨床流行病學選修課,通過培養使學生基本具備了對人群衛生健康效應評價的綜合能力。
2.實踐教學建設規劃。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接受知識、培養能力、開發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青海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近年來著力構建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調整實踐教學比重,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推進實驗室開放。充分依靠校外實習基地,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婦幼衛生專業實驗的開展主要依托公共衛生系中心實驗室以及青海大學醫學院的形態學實驗室、解剖學實驗室、臨床醫學實驗中心和附屬醫院婦女兒童臨床醫學示教室。婦幼衛生專業實驗教學要求主要是通過實驗課程的學習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形成以保健為中心,以群體為對象,臨床和保健結合的思維模式;掌握基本點的實驗操作,正確使用儀器,認真觀察,準確記錄,科學地處理實驗數據和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中的創新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和工具書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合作意識和在競爭中培養友誼的人際交往能力。
婦幼衛生專業的實習基地建設,現已確定為青海省婦幼保健醫院、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青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青海省紅十字醫院等,教學基地的良好資源及技術力量保證了婦幼衛生專業學生的臨床和專業實習。而且各教學、實習醫院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醫教科均有專人負責學生的教學、見習和實習工作。各科室均有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使學生能進行具體的專業的實習,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是青海大學醫學院的工作重心,學院嚴格執行教育部關于主講教師資格的規定,嚴把主講教師資格審查關,制定了《青海大學醫學院師資培養實施辦法》和《青海大學醫學院教師試講制度》,提出了《青海大學醫學院關于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的幾項要求》,規定主講教師應為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或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并通過崗前培訓,取得合格證的教師。并對新任主講教師的講課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督導。建立新教師崗前培訓制度,對新教師,要求必須通過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崗前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后方能上崗。
另一方面,實行青年教師培養指導制度,指定老教師進行傳、幫、帶。要求每位年輕教師聽相關的課程。講課首先從實驗課進行,在正式上講臺前,必須進行試講,并對其試講進行點評,同時對其教學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為了使年輕教師得到各方面的鍛煉,也是為了加強學生管理,一般均要求他們擔任兼職班主任,以達到鍛煉培養的目的。對中年教師通過多種途徑盡量尋找機會進行短期進修學習,使他們能夠多了解一些信息,掌握一些新技術、新方法,學習兄弟院校的好經驗、好方法。對已取得高級職稱的教師主要是通過訪問學者途徑予以提高。對于學歷達不到要求的教輔人員,要求通過多種途經以便達到相應的學歷要求。為了盡快達到教師學歷比例要求,給于一定的機會,積極鼓勵教師報考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采取多途徑綜合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課堂教學質量。
4.人才隊伍培養研究規劃。自青海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婦幼衛生專業”申報成功后,從2001年招收首屆學生開始,先后招收了三屆學生。2001年招生57名;2005年招生23名,2012年招生31人,共計招生111名。目前我國所培養的婦幼衛生保健醫學專業人才的數量、層次與布局遠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的需求。尤其在基層醫院,婦幼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并且中專學歷占大部分。因此,我國婦幼保健醫學事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如果我國婦幼保健專業人才與人口的比例達到1:5000,那么到2016年為止,我國對婦幼保健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至少要達到30萬。青海省現有人口557.3萬,按上述標準計算,至少需要1000多名婦幼衛生專業人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及公共衛生形勢的不斷變化,國家對婦幼衛生專業人才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青海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以提高婦幼衛生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為核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將繼續加大婦幼衛生專業建設,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加強與公共衛生相關機構(包括青海省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社區醫院等)建立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結合高原特點及特有的資源,不斷提升青海大學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我省乃至全國婦幼衛生事業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季成葉.兒童少年衛生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顧美皎.婦女保健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012年獸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報考條件
1、須是碩士學位獲得者,具有3年以上獸醫業務相關實踐經驗。工作年限計算截止期為2012年7月31日;
2、須具備獸醫或相關學科領域的碩士學位,相關學科領域指醫學門類、動物學、微生物學(與動物相關)、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水產(限魚病方向);養殖、漁業領域的農業推廣碩士(畢業論文內容與獸醫相關);
3、若碩士學位為非獸醫及相關學科領域,則本科專業必須為獸醫或動物醫學、動物藥學、獸醫公共衛生、中獸醫、動物檢疫等;
4、不接受普通本科高校教學科研人員報考。
二、考試科目
1、英語;
2、獸醫基礎課(獸醫基礎課考試范圍包括動物學、動物生理學、獸醫病理學、獸醫藥理學和獸醫臨床診斷。其中獸醫病理學為必考科目,其它四個部分由考生任選其中兩個部分作答);
3、獸醫專業課(含《獸醫內科學》和《獸醫傳染病學》二門);
其中,英語和獸醫專業課由我校自行命題,獸醫基礎課由教育指導委員會統一命題。
獸醫博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各科目的參考書目詳見附件。
三、報名
1、報名時間:2012年9月1日-9月10日(節假日除外)
2、報名地址:揚州大學獸醫學院繼續教育辦公室(獸醫大樓S502室)??珊瘓蟆?/p>
3、報名時所需材料:
①碩士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工作證(或單位蓋章的參加工作時間證明)和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②《在職人員攻讀博士學位資格審查表》(見附表或登陸揚州大學研究生處網站/jcms/jcms_files/jcms1/web24/site下載)一式兩份,貼本人近期二吋免冠照片,經考生本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審核蓋章。
③近期同一底片一寸免冠照片2張。
④每科目報名考試費80元,計240元。
若碩士學位為非獸醫及相關學科領域的考生須提交本科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四、考試時間與地點
考試時間:2012年10月27日、10月28日??荚嚨攸c:揚州大學。準確考試時間、地點以考前通知為準。
五、收費標準
獸醫博士培養費每人每學年10000元,三年合計30000元。
六、培養方式
根據國務院學位辦文件精神,招收從事獸醫相關工作人員以進校不離崗,課程階段相對集中的培養方式。對在職攻讀博士專業學位者實行導師負責制,從入學到獲得博士學位期限為3-5年。學生在讀期間,一切關系留在原工作單位,其工資、醫療費及生活福利等均由原單位負責。
七、學位授予
學生按獸醫博士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取得規定的學分,通過論文答辯,授予國家認可的獸醫博士專業學位。學位證書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印制。
八、聯系方式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聯系人:錢晨、邱江;聯系電話:0514-87979227;傳真:0514-87972218。E-mail:13905271422@163.com。
通訊地址:江蘇省揚州市文匯東路12號,揚州大學獸醫學院繼續教育辦公室,郵編:225009。
附件1:
獸醫博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參考書
1、《獸醫專業英語》朱興全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2、《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獸醫基礎知識全國統一(聯合)考試大綱及復習指南》(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報名時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