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論文
時間:2023-03-22 17:4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1.1內部審計缺乏完整的法規、準則體系
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構成了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然而,我國內部審計在工作中不像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那樣有較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去遵循,缺乏完整的內部審計法律保障。
1.2內部審計對象的日益復雜化和審計范圍的多樣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資本市場、金融市場、衍生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應運而生,證券期貨交易、債務重組、非貨幣易等相繼出現,伴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增資擴股、改組改制、破產兼并、重組聯合等經濟事項越來越普遍。經濟業務的日趨復雜,使內部審計的業務己不再局限于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領域滲透。審計對象從財務責任擴展到經營責任、管理責任;審計范圍從會計記錄擴展到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會計核算業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內容。內部審計職業界有一句名言:總經理關注的問題均可成為內部審計的對象。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使審計范圍自然擴大,為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不僅加大了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也使審計風險相應增加。
2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內部影響因素
2.1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1)隸屬于總經理。這種設置使內部審計接近經營管理層,有利于為經營決策服務,同時這種設置還保持了內部審計在一定程度上的獨立。但這種設置不利于對總經理的責任、業績等進行獨立的評價和監督??偨浝硐聦俨块T的很多活動是在其授意下進行的,內審機構對這些部門的檢查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礙。(2)隸屬于董事會。這種設置有利于保持內部審計較強的獨立性和較高的地位,同時也使內部審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既便于為委托人服務,又便于與經營管理層聯系;既便于對管理層進行獨立的評價與監督,又便于為管理層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效益。(3)隸屬于監事會。這種設置使內部審計完全以監督者身份出現,與管理層脫鉤,不便于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不利于其評價、服務職能的發揮。
現在我國企業中只有上市公司依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其他很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情況無法保持足夠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2.2企業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本身隱含著較大的審計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1)大量的內部審計工作仍以手工審計為主。這一現狀已嚴重滯后于財務部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導致審計成本較高,制約了內審效能的發揮;(2)審計時主要采用抽樣審計,必然與實際情況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審計結論產生偏差。
2.3內部審計缺乏合理的質量控制體系
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對審計質量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是保證審計項目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的制度保障。它明確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每個環節應該作些什么、應該用哪些基本審計技術和方法、為支持審計結論應該用哪些審計證據。目前,內審部門尚未建立科學、完備的自身內審質量監督、檢查、評價體系,對內審項目從實踐到程序還缺乏具體、詳細的管理監督、評價措施。雖有要求但缺乏監督機制,不能保證審計活動各個環節準確無誤,同時由于一部分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只求快速完成一項審計任務,不深入仔細地開展檢查,從而使得相關審計準則的運用流于形式或根本沒有得到運用,導致相關環節的失誤,而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增加最終的審計風險。
3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3.1加快內部審計的法制建設
完善和健全審計法規體系是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的基礎措施。審計規范是審計人員的行為規范和工作準則,不僅可以控制和減少審計風險,而且也是衡量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標準。我國內部審計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在相關制度建設上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為了適應現代內部審計不斷發展的要求,就必須加強審計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盡量減少審計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并且是一項高層次、綜合性的經濟監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內部審計技術從傳統的手工操作轉向計算機審計,這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方法的運用離不開審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這是防范審計風險的最有效措施。內部審計人員要提高素質:
(1)要吸收高學歷,年輕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審計隊伍,完成內審隊伍的吐故納新。
(2)要改變觀念,不要只從財務人員中挑選審計人員,造成知識結構單一,還應包括稅務、法律、工程、計算機領域,做到多渠道、多專業的選拔審計人員,提高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
3.3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建設,有效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為了確保內部審計監督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因此,在設計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1)獨立性原則。獨立性可以使內部審計師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專業判斷,這對審計工作的恰當開展是必不可少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內涵應主要表現為形式上的獨立和實質上的獨立兩方面。形式上的獨立要求內部審計在組織內具有較高的組織地位,內部審計師的工作應能夠獲得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支持。實質上的獨立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精神上必須保持必要的獨立性,應以公正的態度,避免利益沖突,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保持誠實的信念,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在整個審計過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協。
(2)效率性原則。內部審計機構應是精練和高效的,能夠滿足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所提出的有關要求。
(3)靈活性原則。根據委托理論,內部審計能夠約束委托人和人之間的契約關系,而且內部審計可以幫助委托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監督人的行為。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突出,規模大小不同的企業,內部環境差別很大。從一般意義上說,大規模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程度具有強烈的要求,需要內部審計部門監督各部門和直屬機構的經營活動。相對而言,較小規模的家族制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程度較小,管理層可以直接監督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所以,內部審計組織是否存在,以何種方式存在等一系列問題,都要根據企業的需要和規模而定。
參考文獻
[1]姜海鷹.英國審計署的績效審計工作概覽[J].中國審計,2003,(13).
[2]管亞梅.英國績效審計對我國的借鑒與思考[J].陜西審計,2005,(03).
1、淺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2、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
3、試論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執行
4、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思考
5、財務欺詐的成因及防范
6、淺議內部控制制度審計
7、會計報表作弊的方式及審計策略
8、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9、如何進行貨幣資金審計
10、論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1、識查假賬的主要方法
12、貨幣資金審計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3、論企業內部審計監督
14、淺談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會計監督
15、試論會計的監督職能
論文摘要:內部審計作為一種自我診斷,自我約束制度,是管理與控制鏈條中重要環節,是管理與控制的基礎。文章分析了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針對目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對策。
關鍵詞:管理制度內部審計公司治理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它的目標。公司治理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趨勢。良好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業績、提高投資回報的重點。加強內部計、提升內部控制和管理理念,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一環。
一、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內部審計起步較晚,受傳統人文因素和傳統理念的影響,要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很不容易,特別是民營企業目前的內部審計工作并不樂觀,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引導。
1.內部審計工作沒有財務工作重視,沒有設置內部審計職能或沒有開展實質性內部審計工作的企業大量存在,有些內部審計機構的日常工作履行財務職能,或者只限于費用控制業務的審批。
2.內部審計工作一般是從財務會計工作中分離出來,審計隊伍全是財會人員,缺乏經營管理復合人才,很難獨立全面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工作難度大。
3.內部審計工作不規范,審計方法簡單,審計風險大;內部審計工作只有財務稽查,分析、確認、咨詢、評價能力不足,跟不上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沒有發揮內部審計的應有作用。
4.一些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受老板、老板娘及其親屬的控制,成為維護“家族集團”利益的工具,往往使審計工作抓小放大,失去內部審計的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很難獨立地、全面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5.對內部審計工作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監督和服務積極作用的認識不足,對如何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更好地改善企業管理,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缺乏統一的組織定位。
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工作,充分發揮作用。我國內部審計模式的確立應將目標定位轉向管理審計,將監督融于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為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提供增值服務。作為內部審計部門,應按照管理層和董事會所確定的政策認真履行其職責,正確處理好與企業內部有關部門的關系,力爭將內部審計部門的宗旨、權限和職責以書面的形式形成章程,得到管理層的批準和董事會的認可,及時將審計中發現的經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普遍問題向領導匯報,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贏得企業管理當局的重視和信賴,以保障審計權利和職責的有效執行。
2.明確內部審計工作思路,改進內部審計工作方式?,F代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在于評價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內部審計應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把審計的重點放在內部控制制度和經濟效益上,為企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出謀劃策。另外,在審計方式上,變傳統的事后審計為事前、事中審計,做到事前科學預測與決策,事中、事后跟蹤監督,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做出全面、科學、準確的評價。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觀念下,年度審計計劃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系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使用風險管理原則改變審核過程,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的需求。
3.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結構組成,加強業務培訓,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內部審計人員的隊伍建設上,關鍵是注重審計人員的構成,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來。要求審計人員有較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國家財經政策和企業規章制度。要抓好現有審計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管理辦法,妥善解決好他們的待遇問題,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行達標上崗制度,加強崗位培訓,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
4.完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審計決定。規范與完善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是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保證,企業內部審計應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和職責,使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為促進內部審計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制度保證。同時,要嚴格執行審計決定,認真做好后續審計工作,對審計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有關部門或所屬單位認真進行整改。
5.拓寬內部審計領域,拓展內部審計作業領域。內部審計不僅要實現觀念上的突破,要重要的是實現內部工作上的突破。凡是加強企業科學管理,防范企業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和事項,都應作為內部審計的工作范疇。如財務收支審計,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審計等。隨著企業內部控制的日益加強,公司治理的逐步完善,合規性審計目標或效益性審計目標將上升為主要的審計目標
綜上所述,公司治理離不開內部審計,同時也給內部審計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和發展機遇。內部審計通過創新理念,與時俱進,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為優化公司治理,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基礎和內部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洋玲.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J].遼寧經濟,2007,(3).
[論文摘要]本文對我國內部管理審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我國內部管理審計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建議。
一、內部管理審計概述
內部管理審計是對組織內部的各種管理活動進行獨立的、客觀的、綜合的、建設性的、面向未來的檢查和評價,以幫助企業經理改進決策、提高獲利能力和經營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責任。
從定義可知,內部管理審計的核心是幫助經營者提高生產效率和獲利能力,職能是咨詢性和建設性的,而不是執行性的,是一個系統的調查、分析和評價過程。審計師必須是獨立的,其職能應有外部的性質即審計師不能成為受審部門的一員。
二、我國內部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
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管理審計已經成為內部審計的主流,但在我國仍屬于新生事物,存在如下問題:
1.沒有充分認識到管理審計在企業內部治理中的作用。許多企業模仿國外實行了管理審計,但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功能還是履行監督職責,主要任務還是審查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重點仍在財務收支。而管理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公正的約束和評價機制,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管理職能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和重視,使得審計領域、范圍受到限制,管理審計發展受到影響。
2.內部管理審計法規體系缺失。政府審計和民間審計分別有《審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作為法律依據,而關于內部管理審計的法規卻是一片空白。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管理審計時,只能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部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3.內部審計對象的特性對內部管理審計形成挑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企業集團、股份公司等大型企業的出現、企業內部管理層次增加使得內部管理審計對象復雜化。同時由于企業的資產重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購、改制和重組等問題,為審計對象開拓了新領域。凡是對企業商業利益和持續經營有影響的管理因素都是內部管理審計的重要內容。內部管理審計事項的復雜性和隱蔽性往往會增加內部審計的難度,使內部審計人員難以做出正確判斷。由于內部管理審計事項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聯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項涉及的人事關系復雜、舞弊手段隱蔽,內部審計人員取證難度較大。
4.審計程序和方法的不確定性影響管理審計結果的正確性。傳統的詳細審核方法成本很高,逐漸被淘汰。由于現代審計強調成本效益原則,審計人員可能會舍棄一些對審計結論影響不大但耗時費力的審計程序,這可能導致管理審計結論出錯,有可能誤導管理層的決策。
5.審計人員的素質不能滿足管理審計需要。(1)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企業現有審計人員多是從財會崗位轉過來的,對財務、會計等專業知識比較熟悉,而對現代管理等知識相對欠缺,不能滿足現代管理審計發展的需要。(2)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夠,影響了其發揮管理審計作用的積極性。審計人員在參與企業管理活動,開展審計業務時,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審計人員迫于某種壓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誤而帶來的后果,這必將使審計的效果和評價大打折扣。(3)審計人員在數量上還不能滿足企業進行管理審計的需要。有些企業審計人員本來就不多,有的還到其他單位住勤,有的離職學習,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因此,在數量上就明顯不足。
6.審計信息的不足導致內部管理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當今的企業日益集團化,管理層次化,其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的范圍必將受到限制,從而難以實現對管理信息的占用,更無從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議和措施了。
7.企業的內部管理審計風險意識較為薄弱。所謂內部管理審計風險,是指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或人員對具有重要影響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結論的可能性。內部管理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和審計方法的選擇。在企業內部管理不斷市場化的今天,隨著內部審計所面臨的審計環境、審計內容、審計目標、審計方法的轉變,重新評估內部管理審計風險十分必要。
三、幾點建議
1.管理層應高度重視內部管理審計的作用,認識到這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以改進管理為導向,以審查受托管理責任為己任,有別于傳統財務審計的審計類型。
2.盡快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審計法規體系,開發管理審計標準。管理審計標準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事項進行評價的依據。國家可以制定一個指導所有行業的內部管理審計框架體系,企業可以在大框架體系內,由內部管理審計機構自行開發適合本企業的管理審計標準。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適合本企業的管理評價體系之后,才可對被審計事項進行評價,使內部管理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對內部審計人員在人員、經費方面予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設立審計委員會,配備總審計師,并且在經費上予以傾斜。在人員的配備上,各種專業特長的人員都應齊全,以便全面監督企業的管理活動,服務于企業。確立內部管理審計的周期。目前,我國的內部管理審計工作可以每兩年進行一次,而且應當將審計工作分散在平時,分期分批的進行,以便避免審計工作過分集中。
4.不斷充實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建立管理審計師考核或考試制度,形成高素質的管理審計師隊伍。首先,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包括對其進行后續教育。其次,在機制上、制度上保證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蓮纳鐣掀刚埻鈱徣藛T參與企業的審計項目,以保證審計的高度獨立性。或者,可以建立一個內部管理審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為那些沒有實力的企業提供服務。
5.靈活運用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果。在審計過程中,要選準審計的重點內容和事項,找到切入點,從中發現控制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運用審計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進企業各項經營管理的信息,推動企業發展。在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面積極進行探索,改變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審計的廣度和深度,為適應現代企業的迅猛發展,面對信息革命的挑戰,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審計業務相結合,將數據審計與系統審計相結合,將傳統方法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6.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管理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者。強化他們的風險意識,對控制和防范內部管理審計風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審計的計劃階段,要認真評估管理控制的控制風險;在審計的實施階段,要依法收集和認定審計證據,并且盡最大努力保證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和充分性;在審計的報告階段,對審計意見的表達應當留有余地,避免使用絕對化的語言等。
總之,企業應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有效利用內部管理審計為增加本企業價值作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光遠,關于內部管理審計的外部化問題,財會月刊,2002.04,3-4.
[2]程業炳,關于內部管理審計若干問題的研究,技術經濟,2005.02,36-37
[3]崔志華,加強內部管理審計 提升內部審計職能,會計之友,2006.06,54
關鍵詞: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1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197-03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民營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民營中小企業無論是在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增加財政稅收、緩解就業壓力等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從總體上看,雖然民營中小企業具有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其平均壽命只有2.9年,由于其在經營規模、資本結構、人員素質、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欠缺使其過于追求資本積累而忽視內部控制建設,這成為影響民營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特別是近兩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民營中小企業面臨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競爭的壓力,對中國民營中小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同國際、 國內企業競爭?如何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討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理論
內部控制是隨著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產生了信息不對稱的狀況,為防范經營管理中的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目標、維護資產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正確和財務收支合法合規,以及保證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本單位因分工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嚴密的控制機制。
1.內部控制國外研究現狀。內部控制在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較早。1949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的審計程序委員會在《內部控制:一種協調制度要素及其對管理當局和獨立注冊會計師的重要性》的報告中,第一次對內部控制作了定義:“內部控制是企業所制定的旨在保護資產、保證會計資料可靠性和準確性、提高經營效率,推動管理部門所制定的各項政策得以貫徹執行的組織計劃和相互配套的各種方法及措施”。
1958年l0月該委員會《審計程序公告第29號》對定義作了重新表述,將內部控制劃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1988年了《審計準則公告第55號》(SAS55),以“內部控制結構”代替“內部控制制度”,提出內部控制結構的三要素,即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不再區分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并將內部控制環境納入內部控制范疇。
1992年,應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TreadwayCommittee)要求,由美國會計學會、美國會計師協會、內部審計師協會、財務經理協會和管理會計協會等多個專業團體組織聯合并潛心研究近四年時間的COSO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終于誕生,它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權威、應用最廣泛的內部控制研究成果。報告指出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互關聯的組成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
2004年4月,美國COSO委員會針對國際企業界頻繁發生的高層管理人員舞弊現象,在廣泛吸收各國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公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ERM-IF)。該框架是在1992年COSO的內部控制框架報告的基礎上,結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在報告方面的要求,進行擴展研究而得。該框架將企業管理的重心由內部控制轉向風險管理,新增了三個風險管理要素――“目標制定”、“事項識別”和“風險反應”,并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風險組合觀”,要求企業從總體的、組合的角度理解風險。
2.內部控制國內研究現狀。中國對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起步比較晚,1986年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首次對內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1996年12月財政部《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要求注冊會計師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并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內部控制的內容(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等做出了規定,以便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執業質量。1999頒布的《會計法》是中國第一部體現內部會計控制的法律,該法律明確提出,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2000年11月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要求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說明書中專設一部分,用來說明其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形式做出報告。2001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的《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規定會計師必須出具內部控制審核報告,在審計規范中明確了對內部控制評價的要求。2001年6月22日財政部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隨后又相繼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銷售與收款(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試行)》等具體規范。200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用以防范金融風險,保障銀行體系安全穩健運行。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聯合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以下簡稱“五部委”)召開會,正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以下簡稱“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規范》于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首先實施,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實施,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實施。對于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沒有規定執行具體時間,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二、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特點
目前,中國尚未正式提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理論與法律法規建設也不完善,中國民營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對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或能力水平限制及外部環境的影響,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比較突出。
1.內部控制環境欠佳??刂骗h境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學、經營方式、組織結構、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式、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中國民營中小企業中家族式企業居多,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企業主篤信以誠待人,江湖義氣滲透到企業管理的諸多環節,認為加強內部控制,會影響組織內部成員的不信任感。不少民營企業主認為企業效益是靠業務做出來的,而不是由內部財務管理管出來的;認為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內部控制會束縛自己及員工的發展。認識上的偏差,使這些領導者忽視了內部控制制度對生產經營活動的作用。
2.風險評估不足。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擴充了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首先表現在目標類別,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確定了三類目標,即經營目標、財務報告目標和合規性目標,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除了明確了以上三類目標,還增加了另一類目標,即戰略目標,它處于比其他目標更高的層次。戰略目標來自一個主體的使命或者愿景,因而經營、報告和合規目標必須與它相協調。其次是構成要素的不同,由于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更多地關注風險,因此拓展了內部控制框架的風險評估要素,擴展成了四個構成要素,即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重視各種可能的風險。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前兩種風險對企業而言是不可控風險,后兩種是可控風險。中小企業往往風險意識薄弱,沒有對各類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從而不能把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
3.控制活動不到位。控制活動是指管理者為了保證管理指令能夠得以有效實施而制定并實行的各種控制政策和程序??刂苹顒迂灤┯谡麄€企業內部的各個階層和所有的職能部門,包括授權控制、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文件記錄控制、資產與記錄保護控制、內部稽核控制等多種活動。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在實踐中通過不斷摸索積累,對日常的一些主要業務流程如銷售、采購、生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能較快應對市場需求變化或管理需求,但也存在控制方面的缺失,特別是一些不相容職務未分離。例如,采購、驗收、保管、領用由一人完成;出納負責取銀行對賬單;支票和印鑒由一人保管;銷售人員負責銷售、收款、核對應收賬款等。
4.信息與溝通渠道不暢。盡管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信息流沒有大企業復雜,信息流轉的環節也沒有大企業多,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并沒有這種意識信息溝通渠道的構建,往往認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企業自己的事情,并不需要讓“外人”知道,甚至故意向員工隱瞞各種信息,以免泄漏了商業秘密,擔心企業員工一旦跳槽就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既然管理層不樂意把企業的問題透露給員工,而員工也懶得將經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報告給管理者,這導致了中小企業信息溝通渠道的堵塞。
5.缺乏持續的監督機制。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需要建立一個監督機制,但中小企業出于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往往沒有建立持續的監督機制。例如,為數不少的中小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使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也沒有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企業所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表面上也是對董事會負責,實質上獨立性很差,甚至有些企業的財務部門領導兼任內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財務人員兼任內部審計人員,從而使監督制度形同虛設,形成隸屬關系不清、監督不力的局面。同時。部分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有的只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識,有的甚至對審計業務一知半解,根本難以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三、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
由于內控制度具有很強的“特色性”,不同企業之間的內控制度差別很大,沒有一套標準的內控制度是可以用之任何企業而皆靈的。因此民營中小企業建設內部控制必須杜絕“拿來主義”,認真分析自身的特點,從而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內控制度。
1.優化控制環境。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得以建設和執行的基礎,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主要是企業的管理者所造就的。內部控制是否有效,與企業管理層是否重視、是否帶頭執行有很大的關系。中小企業管理層應更新管理理念,認識到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良好的組織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員工培訓;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
2.重視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一般包括風險的判斷、分析、管理、控制等環節。每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面臨來自內部或外部的不同風險,而且這些風險會隨著經濟、業務、主管機關、營運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中小企業應該增強風險意識,建立應對變化的風險評估機制,變被動為主動,減少風險的影響。
3.規范控制活動。中小企業規范控制活動最重要的是應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如建立正規的財務部門和嚴格的財務制度等。尤其是要重視內部牽制制度的實施,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根據內部牽制原則,中小企業應做到:首先,明確規定每一位員工的崗位職責;其次,建立授權批準體系,根據經濟業務的不同,確定不同的授權批準層次,并針對每一類經濟業務規定不同的審批程序;再次,實行預算控制,企業的經濟業務一般情況下須由相關人員根據管理目標編制預算,并經領導批準后執行,在執行后,需將執行結果與預算相核對,嚴重偏離預算的應查明原因,并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最后,中小企業應采取崗位輪換制,以更好地達到牽制的效果,防止內部串通,造成舞弊。
4.改進信息溝通。有效的溝通必須普遍進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貫穿整個企業。所有人員都能從管理層獲得明確的信息,都認真對待自身的控制責任。他們必須了解各自在內部控制體系中擔任的角色以及個人行為與他人工作的相互關系。同時,企業也要與顧客、供應商、監管者和股東等外部人員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
5.建立持續的監督機制。從內部審計的作用來看,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一種最有效的監督,即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中小企業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同時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在業務上直接受監事會的指導。內部審計人員應該由企業最高領導層直接聘任,而且必須被賦予足夠的權力,以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朱榮恩,應唯,袁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李若山,徐明磊,等.COSO報告下的內部控制新發展――從中航油事件看企業風險管理[J].會計研究,2005,(2).
[3]楊雄勝.內部控制理論研究新視野[J].會計研究,2005,(7).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與研究 總結大全 /html/zongjie/
近年來,甘肅移動面臨公司在大力借助流量經營、互聯網全面發展的時刻,內部審計如何在高投資、高成本的壓力下防范企業運營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如何將管理理念和戰略構思落地,已經成為審計人員亟需思考的主要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曾經締造了無數企業輝煌的西方管理文化,能夠給甘肅移動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帶來怎樣的啟示呢?筆者擬通過這種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對甘肅移動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進行研究,探索提高審計質量的模式,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一、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含義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的推動下,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和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產品的全部活動。全面質量管理在管理上的意義超出了統計意義,它不是單純技術方法的引用,而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代表著一個企業領導者的管理理念。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文 /zuowen/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與企業的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戰略匹配關系,重視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是審計工作永恒的主題,是企業防范和控制風險的有力保障。目前,甘肅移動審計質量管理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1.質量管理制度執行不嚴格,是制約審計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直接原因
目前,甘肅移動在審計本文由收集整理質量管理控制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計劃和實施階段。審計計劃方案是審計的工作大綱,對整個審計過程具有約束力,是審計工作不可缺少和簡化的基礎環節。由于時間和審計資源的限制,有些項目未開展縝密的審前調查,造成制定的審計方案操作指導性不強。
2.缺乏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是制約審計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
由于缺乏科學、嚴謹的量化指標體系來衡量內部審計質量水平,甘肅移動對審計質量的控制手段依然主要靠定性的管理來實現,難以運用現代的管理科學技術、it技術等來實現精確控制和管理。具體表現為:評價指標難以量化,控制體系難以標準化,考核體系執行力度不夠、客戶需求重視不夠等,進而導致審計效率較低、審計風險較高等問題。
因此,甘肅移動目前的審計質量管理水平還不能滿足公司戰略轉型發展的需要,風險防范和把控能力需進一步提高,運用新的模式強化審計質量控制迫在眉睫。/
三、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內部審計工作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1.兩種學科在管理特質的要求上具有一致性
一般來說,適合進行質量管理的通常是那些技術要求比較復雜、工作量比較繁重、不確定因素較多、各類資源有限的管理項目。而審計項目本身具有工作強度較大、處理關系復雜、承擔責任重大、審計資源緊缺等特征,完全與全面質量管理的特質相吻合。
2.降低審計風險和內部外部監管環境的要求
公司內外大量的違規腐敗案例表明,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出現了重大漏洞,或內部的監督防控體系形同虛設。因此,一旦發生重大的內部審計質量事故,對企業造成的后果和影響都不堪設想。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不僅是企業加強反腐倡廉體系建設的需要,也是社會、國家健康發展的需要。
四、基于全面管理模式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策
1.選取關鍵質量特性指標,建立“以數字說話”的評價標準
根據全面質量管理方法論的要求,可采用流程圖分析、因果矩陣、帕累托等多種工具,通過訪談、調查問卷、測試等多種方式,對內部審計的客戶需求進行篩選、計算和確定。筆者認為,可選取審計報告完整性(y1)、數據準確性(y2)、審計評價適當性(y3)、審計建議操作性(y4)、審計流程規范性(y5)、審計結果信息化程度(y6)6個關鍵質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指標作為定量評價內部審計質量的指標,對評價指標進行細化和量化評分。//zuowen/
以“審計報告數據準確性”這一評價指標為例,可以將其細分為三種類型的數據:
a型數據:定義為十分重要的數據,不允許出現錯誤。如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結論數據、竣工決算審計結論性數據等;
b型數據:定義為一般數據,即使出現錯誤,對于審計報告整體而言影響不大。如內控審計、審計調查等審計項目中非關鍵數據;
c型數據:定義為允許在一定誤差范圍內的數據。如工程施工結算中審計結論數據誤差在5%內均可視為可接受。
針對每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又制定了相應的計算公式和評分標準,具體得分為y2=y21*y22*y23,計算公式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通過對評價指標的分級、量化和建立評價標準,就成功地將以往無法量化的審計報告數據準確性指標予以量化,從而達到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最終通過評價“有效性系數”k1-k6來具體衡量內部審計質量(y),從而達到運用統計學工具來研究和分析問題的目的,尋找解決方案和改進空間,全面提供審計質量控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關鍵詞:內部審計;增值;EVA
引言
當今,企業最大化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目標,企業的各項作業必須具有其價值,內部審計作為企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才能為企業帶來增值效果。增值型內部審計以“增加組織價值”為目標,使自身目標與公司治理的目標保持一致。
在經濟增加值(EVA)的視角下,增值內部審計一方面可以為管理層提供咨詢服務,改善工作績效,進而使得企業價值的增加;另一方面,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提高審計效率,最小化審計成本,從而間接為企業帶來增值。
雖然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能為極大的促進企業價值增值,但目前我國對于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研究較少,且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1.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簡介
在最新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對內部審計進行如下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它的目標?!睆囊陨系亩x可以看出,內部審計不僅是要對機構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過程進行評估,更需要將評估的結果反饋給機構,以幫助其實現價值增值的目標。
EVA與增值型內部審計具有思想的同源性,且內部審計部門能為EVA績效考核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專業的人才,使得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運用變成可能。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能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中評價,鑒證和建議,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股東的長期利益。
通過對EVA的計算公式進行分解,企業可以從以下方式來實現以EVA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增值途徑:增強風險管理,實現企業增值;加強內部控制,減少價值損失;改善公司治理,促進企業增值;降低審計成本,優化資本結構。
2.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運用的現狀
我國內部審計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增值型內部審計發展還不成熟,仍處于摸索階段。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機構設置不合理,權威性和獨立性缺失
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將直接影響以EVA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增值功能的發揮,只有在不影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的前提下合理設置的內部審計部門,才能使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工作,提供權威高效的保證與咨詢服務,最終幫助企業達到增加價值的目標。而我國的多數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模式不合理,其領導體制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增值型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問題沒有處理權,在企業組織內沒有話語權。這些問題都影響了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限制了以EVA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發揮價值增值的作用。
2.2增值功能未受重視,增值效果不明顯
與傳統內部審計監督與復核的功能不同,以EVA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是通過咨詢和確認服務來達到其增值目標,但當前我國企業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仍然停留在查錯防弊的階段,大多數審計部門只是在耗用企業的資源,增加企業的成本,與其價值增值的目標相違背①。另外,目前對于增值效果并沒有統一標準進行評價,無法有效地衡量以EVA為核心增值型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我國的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尚處于摸索階段,很多企業對于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認識不清,使得其增值功能的實現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3.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的實現
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作為一種最新的內部審計理念,通過對企業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領域提供咨詢服務,最終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但在我國,由于特殊的經濟背景,我國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應用過程并未充分發揮其增值作用,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所以,對于我國企業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才能保證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得到實現。目前,我國有關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仍不健全。應當盡快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來明確內部審計的目標、職能、工作程序以及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權限等內容,使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實際運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保證內部審計人員能夠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實施內部審計。其次,在我國,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開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并未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中提及。在法律上明確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不僅有利于增值功能的發揮,而且可以使大家盡快接受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轉變對傳統觀念上內部審計的定位。另外,要為了保證以EVA為核心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實施過程中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需要在法律上明確增值型內部審計在組織的地位。
3.2 提高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認識
要使得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企業中得到發展,首先要使得企業各個利益相關者充分意識到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為企業帶來的增值作用。首先,提升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使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先充分認識到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開展并發揮其作用。同時,要增值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管理當局的配合。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不再將管理當局視為內部審計的“審計對象”,而是作為內部審計部門的重要“客戶”。通過向管理層提供相關的咨詢、建議來實現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此外,在提高對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認識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及其人員應積極向企業中的各個階層推廣增值型內部審計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這一認識,使得今后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
3.3 拓展內部審計的增值領域
IIA關于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表明了最新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理念,即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實現價值增值。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為企業提供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各個領域全方面的保證和咨詢服務。因此,要開展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必須突破傳統內部審計的局限,將內部審計的業務范圍拓展至企業管理過程中,只有這樣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增值服務職能才能發揮其作用,更好的為增加企業價值服務。目前我國企業中大多數開展的是進行事后監督的內部審計,要使得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有效開展,達到為企業增值的作用,需要改變其審計方式,變事后審計為事前審核、事中控制的動態審計,對于發現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減少企業損失,同時能提高運營效率,更好的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服務。
3.4 建立適合國情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機構模式
以EVA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能否充分發揮增值作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模式的設置顯得至關重要。對于企業而言,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兩個關鍵性因素,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并充分考慮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科學合理地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部的監督部門,應當獨立于財務、業務部門進行單獨設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要與企業的組織機構相適應。
對于規模較大、建立了獨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應當將內部審計機構置于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之下,同時審計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匯報工作。審計委員會作為董事會下常設的專門委員會,在企業組織中具有應有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其成員由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審計執行官組成,其中獨立董事占大多數②。同時,內部審計機構直接隸屬于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相關工作的匯報能完全獨立于管理當局,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在這種模式下,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等方面提供保證與咨詢服務,更好地發揮其價值增值的作用與實現企業目標。另外,對于規模較小、不具備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能力的企業,從資源優化配置角度來考慮,可以不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也就是采取在國外很普遍的內部審計外包的方式③。內部審計外包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與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基礎之上提高內部審計質量,能夠靈活的分配企業資源、社會資源以及規避審計風險。
3.5 培養復合型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人員
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將影響內部審計目標能否成功實現。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審計目標和審計領域決定了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內部審計、會計等基本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等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所以,在我國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應用中,首先應培養出綜合能力素質高的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才能使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發揮其增值功效。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優化內部審計人員結構配置。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增值功能的發回和多元化的服務決定了內部審計機構在人員上需要科學合理的配置,優化人員結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以確保內部審計部門所要求的整體素質。第二,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內部審計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相應提高,以便更好的完成內部審計的工作。另外,對于參加并順利通過注冊會計師、國際內審師等各種職業資格考試的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相應的獎勵。只有不斷提高的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才能使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實施過程中達到為企業增值的效果。
4.結語
內部審計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其功能也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從最初的防弊興利,到如今的價值增值,實現了與公司治理目標的一致,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在當今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必將在未來得到極大的推廣。目前,我國的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其增值作用的發揮。
本文從價值增值的角度針對目前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認識,積極拓展內部審計的增值領域,建立適合國情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機構模式,培養復合型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人員。
由于內部審計實務經驗的缺乏,提出的建議難免會缺乏全面性。希望以后能夠對以EVA為核心的增值型內部審計進行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促進其在我國的全面發展,幫助企業增加價值和實現企業的目標。(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編號:121042115)
參考文獻:
[1]詹一萍.《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D]. [碩士學位論文].南昌 :江西財經大學,2012
[2]鄒娟.《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1(31):43-44
[3]李亮亮.《我國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應用問題探析》[D]. [碩士學位論文].南昌 :江西財經大學,2012
[4]劉玉艷.《基于EVA的內部審計業績評價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2):66-67
[5]劉娟.《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探索》[J].現代商業,2012(27):197-199
注解:
①鄒娟. 增值型內部審計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