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0: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專業導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結合“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探討了雙語教學在計算機本科生教學中四年不斷線的必要性和意義,分析了對雙語教學的效果懷疑的內在原因,提出了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不斷線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雙語教學;計算機科學導論;國際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近年來,雙語教學在全國各高等院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然而,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開展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有些學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產生懷疑。本文結合“計算機科學導論”(以下簡稱“導論”)雙語教學的實踐,探討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意義,提出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設想。
2目前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
嚴武軍將雙語教學劃分為簡單滲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語講授型三種模式,但他并未研究教材和授課語言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實踐證明,合適的教材是雙語教學實現最佳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根據教材和授課語言,將目前高校中的雙語教學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中文教材,英文課件,英文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簡單滲透型。國內培養的教師容易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他們用英語和PowerPoint等軟件做出課件,在講課時注重概念的解釋。但這種教學很難將目前國際上的學科進展和知識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英文教材,英文課件,中英文混合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穿插型模式。在英語國家有一定工作和學習經歷的教師往往采用這種形式,使學生一步進入英語和漢語混合的教學環境,也彌補了現實中全英語授課學生聽不懂的缺陷。但這種雙語教學不利于學生用英語理解專業知識能力的有效提高。
英文教材,英文課件,英文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全外語講授型雙語教學模式。在英語國家學習和工作多年然后回國的學者容易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他們甚至將自己在國外使用的英文教材和講稿直接應用到國內的雙語教學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一步到位進入英語的教學環境,但由于中文在大學校園里占統治地位,學生遇到一點學習困難,聽不懂、學不會,便會開始抱怨。這可能也是雙語教學在有些高校難以為繼的一個原因。
應該指出,不管是嚴武軍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是我們提出的模式都忽略了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對雙語教學的影響。實際上,在“導論”的雙語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來制作英文課件,將國際上“導論”的有關最新進展有機地加入到課件和雙語教學中,并深深體會到充分利用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將真正縮短我們在教學上與英語國家的差距。
3雙語教學的若干問題及探討
首先,學生聽不懂是一種正?,F象,但學生必須聽下去。實際上,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不僅要求教師更多地投入,對學生也有同樣的要求。這種投入首先要求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大一屬于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階段,一般所開課程相對較少,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寬裕;同時這一時期學生考級、考研、就業的壓力較小,相對于高年級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之中。
另一突出的問題是雙語教學因人而設,教學計劃制定時并沒有把雙語教學納入統一的系統發展中,雖然丁學鈞等研究了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系統模式,并做了一定的實踐。因此,在這種因人而設的雙語教學中,學生不能系統地用雙語學習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高校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正是如此,近兩年雙語教學正在我們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的申請中逐漸消失,這也可看作人們對雙語教學效果懷疑的直接后果。同時,這也可看作是沒有建立計算機雙語教學體系的直接后果。
第三個突出的問題是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關系。既然是雙語,那么就應該合理地同時使用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使二者互為輔助和補充。例如,在“導論”的雙語教學中,我們以中文教材的內容體系作為選擇英文教材和通過互聯網選取國際上最新的教學資源的基礎,參考了10本原版或影印版英文教材和1本中文教材。實際上,目前我國雙語教學教材的建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部分課程的教材還處于探索階段。實踐證明,沒有完整的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建立,我國雙語教學教材的建設也就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4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計算機業得到了驚人的發展。但也不得不承認,計算機的技術和知識基本上來自以英文為載體的媒介(含書籍),我們的教材基本上是對這些媒介內容的加工和處理。同時,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在學學英語時,很少接觸大量的專業詞匯。例如,我們的一些一年級計算機專業學生不知道“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雖然他們已學了C++ 程序設計語言。而且,大部分編程軟件都是用英語編寫的,這給學生更好的利用軟件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及時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以便讓學生直接學習當代以英文為載體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是必要的。
英語在計算機專業中的學習和應用是一個漸進過程,學生不可能通過一門課程的雙語教學就能達到“能夠閱讀本課程所涉及的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英語文獻資料,而且能夠用英語口語和書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處理和交流與本課程有關的專業事務和信息”。從這一點來看,有必要建立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將雙語教學課程從一入學開始安排,然后每個學期逐漸展開,以形成一個初期打基礎、間接動力推動到后期高層次、直接興趣推動的連貫的、完善的雙語教學體系。
張萍等老師對生物系和物理系實施的雙語教學的調查表明,連續兩個學期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生的進步顯著。趙艷紅和邵定宏在探討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時也注意到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應具有連貫性,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受教育過程,并建議“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每學期開設一到兩門采用雙語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程。低年級雙語教學的重點放在英文教材的使用上,逐步實行課堂中英文講授。專業課鼓勵教師學生采用英文教材,雙語教學課程中逐步增加全英文講授比例”。他們也建議程序的開發環境應是英文的操作界面,盡可能不使用漢化后的開發工具。
5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構想
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是成功實施雙語教學和培養“面向世界”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一支高質量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必要條件,它還是建設雙語教學教材完整體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討論如何科學合理的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對于發展我國高校的計算機雙語教學是很有意義的。
一般來講,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必須考慮其與計算機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聯性和銜接性,同時又要避免學科內容的無效重復,不能像計算機專業外語那樣。具體來說,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首先應貫徹教育部2001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雙語教學的精神。這一文件頒布已七年了,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應達到所開課程的10%。這意味著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至少包含4門計算機課程的雙語教學,如果在計算機本科生的四年的教學計劃中,每年能夠至少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的雙語教學,就基本上實現了“雙語教學不斷線”的思想。
目前大多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組成。因此,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應涵蓋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而且,雙語教學課程應覆蓋本科生大學四年的每個學年,我們的計算機雙語課程教學體系至少應包括在一年級開設的“計算機科學導論”,在二年級開設的一門程序設計語言,例如“Java 程序設計”,在三年級開設的“軟件工程”和在四年級開設的“人工智能”。其中兩門是必修課,兩門是選修課。
選擇上述課程作為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不僅吸收了國內同行的雙語教學經驗,而且基于下列考慮:
(1) 凡是國內教材與國外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較高內容一致性的課程;或者,課程所用的國內教材基本上是國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子集,均可較容易地用于雙語教學?!癑ava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和“人工智能”屬于這種情況。
(2) “計算機科學導論”是計算機本科生一年級的入門性課程,計算機專業的雙語教學應從這里開始。如果說計算機的學習應該“從娃娃開始”,那么計算機專業的雙語教學應該從“導論”開始。
(3) 我們已成功地實施了“計算機科學導論”和“Java程序設計”的雙語教學。本文的第一作者曾實施“人工智能”的雙語教學。
我們還將實施“軟件工程”的雙語教學,因為“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的成功將有利于學生提高他們用雙語直接了解掌握最新軟件工程的原理、思想、技術和方法的能力,改善他們在軟件開發中的合作和團隊精神,促進我國軟件工業的國際化。
同時,我們的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還包括“算法和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原理”兩門課程,使之達到“用雙語授課課程課時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 因此,我們的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就包括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專業方向15門核心課程中的6門課程。
最后,我們將在本科生的四年級開設三門雙語教學選修課程“電子商務”、“數據挖掘和數據倉庫”和“Web智能和工程”,學生可選修其中一門。同時我們要求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必須閱讀和引用1~2本英文著作,2~3篇英文期刊論文,3~5篇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這可看作是為學生將來用英語發表研究成果所做的必要訓練。
6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目前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討論與構建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有關的若干問題,研究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討了如何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建立完善的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仍然是一個長期而困難的教育目標,也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教學系統工程,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還有無數的問題等待解決。我們應加大引進所需原版教材的種類,更需建立一支能夠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7致謝
本文得到河北師范大學校第八批教學改革項目的部分支持。作者衷心感謝河北師范大學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計算機科學導論”的雙語教學就不能在河北師范大學順利實施。本文中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就不可能浮現。
參考文獻
[1] 胡立源,卜榮欣. 計算機基礎雙語多媒體課件的制作[J]. 計算機教育,2007,(23):73-74.
[2] 嚴武軍. 師范院校計算機人工智能雙語雙語教學的方案設計[J]. 計算機教育,2007,(23):93-95.
[3] 何明霞. 高校雙語教學“羊群行為”分析與發展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2007,(9):59-60.
[4] 張萍,陳繼葒,何麗平. 以學生為本穩妥推進雙語教學[J]. 中國大學教學,2007,(11):36-38.
[5] 趙艷紅,邵定宏. 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探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7,(8):25-26.
[6] 滕小瑛. 雙語教學的探索和體會[J]. 中國大學教學,2005,(7):31-32.
[7] 翟中. 計算機科學導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8] 王斌華. 中外比較:雙語教育的界定、屬性與目的[J]. 教育發展研究,2005,(11).
[9] 林永成. 高校雙語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8).
[10] 江愛華. 高校雙語教學的背景、表象與對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9(1).
[11] 陳肖慧等. 從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反饋看雙語教學[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2] 董宇欣. 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3] 楊儒貴. 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4] 劉坤起,趙致琢著. 計算科學導論教學輔導[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英語;連貫性;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7-4728-02
Discussion andResearch of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XIAN Min, ZHOU Li-fe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Qujing 65500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comput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advanced knowledge in the computer field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s which has their specificity, combines computer technology, specialty English and public Englis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education can not adapt to a new era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inated with the practice,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the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ntinuity; teaching mode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和融入到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學習中。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技術已經對世界經濟,文化,軍事,教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計算機科學發源于歐美國家,近幾年,我們國家的計算機科學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由于最新的計算機科學技術仍然來自于歐美國家。做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必須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由于計算機技術具有更新較快等特點,一般是一年半就要更新,硬件平均三年半就要提升一檔,這樣的發展速度也就決定了要及時從國外接受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知識[1]。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限制,如果將國外的最新的技術翻譯為中文,首先是時間較緩慢,另外由于翻譯以及計算機知識的固有特點,引進后的技術和文檔會影響技術的理解與應用。于是,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個突破口。計算機專業英語模式的改革與研究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目前國內的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開設在大三年級,大一大二主要學習公共英語,而且該課程是一門跨學科課程,它將計算機專業與英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但又區別于某一具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或者一般的英語語言課。正是由于該課程的特點,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有探討與研究的趨勢和必要。保留傳統的模式的優點,借鑒新模式,聯系實際,讓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成為提高學生英語和專業課程的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
1 傳統教學模式與連貫性教學模式的區別
計算機專業英語包括英語科技文獻的特點與常見表達方式,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英語表述,計算機主干學科和研究領域的概論。一般的大學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通過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對知識進行評價這三個教學過程完成基本教學。并且一般的高校在大三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通常只有一學期,這樣對整體提高學生對科技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魏元春,陳偉等人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連貫性教學模式研究》中[2]提及到連貫性模式。受此啟發,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對連貫性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與研究。
1.1 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不僅有時間短,因為一般都在大三一學期進行,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取課文教學模式。專業英語教材一般課后都有計算機專業詞匯,很多老師都花上不少的時間進行單詞講解,然后才回到課文進行課文講解,包括課文翻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感到課堂枯燥,老師為如何讓這門課程上得更生動和精彩感到困惑。學生因為有大一大二的英語基礎了,如果再簡單地對專業英語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則不合適。
1.2 連貫性教學模式
連貫性教學模式是指專業英語的教學需要貫穿在每個學生的整個大學過程中。連貫性教學模式旨在將專業英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專業知識中。在此教學模式中,不是簡單的大三的一門專業課程,而是許多課程,教學方式的整體融合。
1.2.1 連貫性教學模式過程
在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四個過程是相互連貫相互輔存,一環扣一環。在大一階段,著重打好公共英語的基礎,但是一般公共英語的老師不會在課堂中引入專業英語詞匯。這就要求專業基礎課程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引入一些簡單的專業英語詞匯。例如在大一的《計算機導論課程》中,會涉及到軟盤硬盤等詞匯,專業基礎課老師可以在此時引入floppy disk ,hard disk 簡單英語詞匯。同時對一詞多義的單詞進行強調,比如“block”單詞,即有“塊”的意思,也有“分程序”的意思。另外對專業英語中經常涉及到的縮寫詞進行引入。比如“CPU”,“AI”等詞匯。大二學生在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專業英語課程,在這門課程中除了系統的介紹計算機專業詞匯,語法,特別是要強調科技英語。比如:Table and Graph, Document Conventions, Description and Listing ,Academic papers等,通過引入這些科技英語,讓學生知道科技英語的寫作與翻譯,在此階段,強調中英科技英語的互譯。大三學生即有了專業英語的基礎也有了專業知識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增設雙語課程,原滋原味地吸收英文計算機課程與相關文檔,對其能力的提高有個質的飛躍。大四實踐階段,有了前面三年的積累,在這階段讓學生更多的接觸一些國外會議,國外文章,從畢業實踐到畢業答辯盡可能地用全英語進行。
1.2.2 連貫性教學過程實踐方法
通過前面的分析,以及傳統模式和連貫性教學模式的互相比較,取雙方之優點,在具體的連貫性教學過程實踐中,把握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實用性,針對性,連貫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質的飛躍。
1) 科技英語
加強科技英語的認識,在連貫模式中,不能忽視科技英語的重要作用,科技英語起到為學生打開世界之窗的作用,學生理解科技英語的知識點和寫作,才能看懂國外文章書籍,理解知識。
2) 加強學生中英互譯的能力
由于學生有公共英語的基礎,對普通的中英互譯不感到困難,但是對于計算機英語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不僅是計算機詞匯與公共英語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英語的滲透。由于其特殊性,所以要特別加強學生中英互譯的能力。
3) 教師能力的提高
連貫性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深厚的英語功底,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把專業英語滲透給學生。學校應多提供機會給教師進修英語,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也應當讓教師參加更多的計算機國際會議,了解最前沿知識。
4) 教學方法多樣性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合理有效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夠教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改善刻板的教學狀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在專業英語教學中,不能簡單地通過詞匯介紹,導讀翻譯,總結內容,布置作業等常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梢酝ㄟ^因材施教,課堂上講解中等難度的文章,針對學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布置一些較高難度的文章進行閱讀理解[4]。適當地引入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查閱國外最新成果的文章[5]。
5) 學生思維能力的轉變
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中外科技論文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中外科技論文寫作的區別與特點。英文科技論文一般是在文章中先給出推論或者結論,再一步步介紹原因。學生掌握這種思維方式后,無論是對寫科技論文還是閱讀外文文獻都有幫助。
6) 開設雙語課程
在適當的年級開設雙語課程,雙語課程是以中英文同時為講授語言,但是教材選用影印版國外文獻或原版文獻。通過雙語課程,讓學生不僅學到國外先進的知識,因為這部分知識不需要翻譯,直接理解,不會產生歧義,同時學會西方思維,進一步加深對科技文章的理解,最后學會自主式學習[6]。
2 結論
保持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借鑒連貫性模式的新理論,在此基礎上,對大學計算機專業英語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連貫性模式貫穿于大學四年,連續性很強,需要學校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以促進該模式更好地被執行。該模式的實踐需要教師隊伍和學生隊伍的配合。本文分析了連貫性模式的過程,以及相應過程中應當把握的教學重點,并對教學實踐中的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該連貫性模式不僅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也為有能力進一步深造的同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崔玉寶.談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與教[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3,13(4):60-62.
[2] 魏元春,陳偉.計算機專業英語的連貫性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9(20):3-3,6.
[3] 姚越.淺談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J].福建電腦,2009(5):202.
[4] 喉悅.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12):141.
關鍵詞: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0.引言
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確保教學質量,順應當前IT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要求,地方高校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湖北文理學院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分析計算機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與特點、知識結構、能力構成與綜合素質要求等基本問題的基礎上,以市場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兩年基礎、一年專業、一年實踐與應用創新的“211”人才培養基本模式為指導,構建面向計算機專業的“21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中首次引進工程化實訓教學,形成以實驗(含課程設計)、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為基本環節,以課外自主訓練與創新活動為補充的多層次實踐教學環節,確保有效開展一系列教學改革與探索。
1.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在深化“21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完善,形成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可概括為,“一個教學理念、兩項核心任務,三個培養階段、四項保障措施和五個實踐教學訓練環節”。
(1)一個教學理念。確立“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與基礎理論教學并重,突出工程化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理念。
(2)兩項核心任務。把計算思維和工程化實踐能力培養作為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兩項核心任務。即教會學生面對求解問題,如何去分析、抽象、拿出應用計算機求解問題的思路,并以團隊式、工程化的方法去設計、實現和運作。
(3)三個階段的能力培養。把計算思維和工程化實踐能力培養劃分為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工程化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三個階段。基本能力培養,與兩年左右的基礎教學相配套,通過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外開放式自主訓練,使學生具有正確運用計算機解決基本應用問題,能夠維護其計算機系統,運用基礎算法設計,按規范要求實現小規模程序設計的能力。專業能力培養,與專業教學相配套,通過實驗教學、單課程實訓、課外開放式自主訓練,使學生具有系統辨識、抽象的能力,能夠應用專業知識、技術和工具,從系統的角度按工程要求設計和實現簡單的應用系統的能力。工程化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用一年時間,通過面向崗位的、工程化的綜合實訓(16周)、企業實習、畢業設計(應用創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技術、方法和工具,按照系統要求,團隊式工程化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
(4)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化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評價體系創新;實踐教學的基礎設施與平臺建設。
(5)五個實踐教學訓練環節。構建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課外開放式自主訓練與創新活動五個實踐教學訓練環節,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與工程化實踐能力。在五個實踐教學環節上展開的實踐教學訓練體系,如圖1所示。
2.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在實踐中不斷深化“211”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計算思維、工程化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思路,通過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建立工程化實訓和提升保障條件的建設,進而形成以融基礎理論、實驗教學、工程實踐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2.1轉變觀念,實施教學改革
(1)以實踐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核心任務為指導。在教師中開展培訓和研討,清楚并明確應用型、學術型、技能型人才的區別及培養重點,理解所確立的教學理念、核心教學任務對培養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性與作用,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找準教學和改革的重點及要求。
(2)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根據應用型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要求,及專業方向的選擇,對傳統基礎課程通過合并減少理論學時,加大實驗學時,增加課外訓練要求;對一些專業技術課程,通過改實驗為實訓(或實踐),來強化對技術和方法的訓練;通過增加團隊激勵與溝通、工程經濟學導論等非技術、綜合素質課程及相應的實踐要求,增加工程化綜合實訓(16周),加強對綜合素質、工程化實踐能力、職業素質的訓練;通過增設課外開放式自主訓練與實踐創新活動學分,引導學生自主加強實踐與創新訓練。在調整后的課程體系中,實踐學分達到近30%。
(3)加強教學研究,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以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3個層次的劃分和3階段培養目標為指導,圍繞體現項目驅動、計算思維、加強工程化實踐能力,開展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模式、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工程化實訓教學,教學資源建設等系列專題教學研究,重新規劃計算機專業14門主干課程和課程設計教學方案,與企業合作開發程序設計課程、軟件工程實訓、網絡工程實訓等教學方案,通過從網上收集和向企業征集,建設20個軟件開發項目和10個網絡工程與系統管理項目。
(4)建立考核標準,改革、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方法。對于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根據課程性質不同,其考核成績可以占到該成績的30%~60%,改過去簡單地考試或檢查,為注重過程、以訓練量為基礎的結構化考核,包括考勤、自主訓練、反映設計思想和程序的文檔、工程規范、實現能力等;對于課程設計、實訓等考核,采用過程階段陛目標考核累計得到最終評價結果,在具體階段性目標考核中,采用檢查評審、系統演示、答辯、團隊互評等開放形式進行;畢業設計要求選題具有實用性,在過程檢查上有開題答辯和最后的設計系統演示環節、畢業論文由教師交叉評審。
(5)組織開展面向職業崗位、工程化專業實訓教學。實訓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強化對職業崗位技術和工具的掌握,提升工程化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實訓教學在過程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小型項目實現,提高學生的技能與工具使用能力,第二階段通過較大規模的實際應用項目,以團隊、角色分工的方式,按照軟件工程或網絡工程的要求,從項目規劃、需求分析與系統建模、設計到實現、調試測試、運行來進行實踐訓練。整個過程體現工程化解決問題的計算思維、實施方法與技術、工程要求與規范、團隊協作和對職業素質的要求等。經過兩屆學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通過對課外自主訓練量提出要求并納入實驗實踐教學考核,加強學生的自主訓練。通過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實踐創新學分要求,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教科研項目、參加學科競賽、專業認證、開展大學生科研項目等,加強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2校企合作,建設實踐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
通過校企合作,在IT企業中建設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從企業選聘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主管擔任專業建設與實踐教學指導顧問,指導課程結構調整、實踐項目開發、工程設計等。選聘多名技術熟練,具有工程經驗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實訓、實習指導教師;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參加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內外著名企業組織的技術和工程設計培訓,到企業掛職或兼職參與工程項目,組織教師開展橫向科研或應用開發項目等形式歷練教師的工程能力與素質,從而形成校企合作、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2.3加強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
以工程化培養的理念為指導,以系統軟件、CASE工具、開發工具為核心,以網絡、服務器、桌面系統為平臺,加強實驗室和實踐平臺建設。從2008年到2012年,湖北文理學院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軟件工程實訓基地、計算機網絡系統實訓基地、綜合布線實訓室、大學生計算機創新基地等一批校內加強工程實踐教學的基礎設施和訓練平臺。
2.4探索構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機制與實踐教學管理方法
建立包括企業、實習生和畢業生反饋機制,制定實踐教學若干管理規定、課外實踐創新學分評價辦法、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專業實習要求與管理辦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范等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結語
我校計算機學院設置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等五個專業,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其他專業區別開來,那么就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進而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并制定滿足要求的課程標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我校2002年最早設置的專業,根據計算機學科教育的發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別修訂了人才培養計劃(方案)。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能夠適應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定位與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院校早期的計算機學科教育注重學術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精英化教育。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需要大量實踐能力強且上手快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高等院校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維,應該研究培養體現職業特征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基礎適度、口徑適中、強化應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養規格為要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相互協調,系統地學習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能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計算機系統軟件的分析和維護、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硬件、嵌入式系統以及接口設計、調試、安裝與維修,獲得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領域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安全意識、實踐能力、創業精神,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原則
關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發展和建設專業所必需的。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特色建設、創新的原則,對培養模式進行深化,進而達到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求。
2.1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計算機具有實用性的特點,注重專業與市場的對接,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面對多元化的經濟市場,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使得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職業性。基于市場需求,在專業課程的設計上,要具有實效性,以市場的需求面來確定教學的內容面,這樣在培養方式和內容上,有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2 專業建設的特色化原則
隨著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開設增多,其競爭性加強,社會對于其的要求也增加。因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關于特色專業的建設非常重要。專業建設的特色化,可以更好地體現應用型,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方面。在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中,要體現學科的細化,教學方面進行明確。諸如,運行、系統建設、維護等相關技術的教學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這點也是專業細化下,專業特色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2.3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原則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迅猛,其課程內容具有技術新、變化快的特點。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多變性,在于教學主體未變,其相關技術的創新性發展。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關于教學內容的創新非常重要,教學內容的創新,可以為專業培養提供多元化的平臺,進而實現綜合性的培養模式。同時,教學內容的創新,還需要體現市場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之中滲透職業教育,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得到更好地培養,適合現代教學改革的需求。
3 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是其采取的重要手段,即課程是專業教學的重要載體。課程體系是課程及進程的總和,是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課程門類排列順序決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是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因此,構建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它關系到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如何強化應用、怎樣體現專業特色。
3.1 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模塊分為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必修模塊分為思想政治理論模塊、軍事理論模塊、公共體育模塊、公共外語模塊與數學模塊。它們是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培養中的基礎部分。
通識部分選修模塊是根據當代大學生素質培養和知識結構自我構造的需要而設置的一系列課程,按課程的學科性質將選修通積教育分為人文素質模塊、自然科技模塊、經濟管理模塊、藝體健康模塊等四大模塊,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身心健康、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
3.2 學科基礎課程
包括各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課程,其目的是夯實學科基礎。
具體課程包括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路與電子學、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數據結構。具體分為以下兩個課程群:①數理基礎: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②技術基礎:包括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等硬件基礎課程群和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軟件基礎課程群。
3.3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模塊是按社會需求和專業學科發展需要所開設的反映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若干門課程,主要包括該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課程,其目的是夯實專業基礎。分為軟件與硬件兩個課程群,包括必修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匯編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編譯原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接口技術、軟件工程等。
選修課程包括計算機圖形學、網頁制作、JAVA程序設計、LINUX操作系統、JSP網絡編程和計算機系統結構。
3.4 專業方向及專業前沿課程
專業方向及專業前沿課程是根據社會上實際的人才崗位群需求,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從深度上體現該專業內涵和特色的一系列面向應用的課程,主要是指與某一特定的工作或某一類職業相關的課程,目的是為學生進一步擴充和強化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計算機應用方向和嵌入式系統方向。
計算機應用方向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有.NET構架及應用和ASP.NET網絡編程兩門課程,選修課有J2EE技術、微機與外設維護維修技術、Delphi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ORACLE數據庫、電子商務概論和UML建模技術等課程。
嵌入式系統方向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有嵌入式系統基礎和嵌入式Linux應用開發兩門課程,選修課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嵌入式操作系統及其程序設計、嵌入式處理器體系結構、移動設備軟件開發、嵌入式系統測試技術、嵌入式網絡協議及應用、WinCE嵌入式軟件開發、嵌入式數據庫和通信網絡與總線技術。
4實踐教學環節
4.1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本科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應包括普適基本技能層次、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在內的三層次實驗課程體系。
1) 普適基本技能層次
普適基本技能層次開出預備性實驗基本技能課程實驗,使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盡早轉變學習方式,盡早增強工程意識。這方面設置有物理實驗和認識實習。
2) 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
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開出二級學科及其相關專業實驗課程,通過基礎科學原理課程的實驗訓練,養成科學規范的研究習慣,掌握實驗設計、裝置準備、數據采集和處理、結果分析和報告的方法。包括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課程的上機編程、電路與電子學和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兩門課程的硬件實驗。
3) 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
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通過專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實踐環節,廣泛開展校企合作,以項目實訓為主,著力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例如,本專業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簽署了合作共建協議,實施藍橋計劃,聯合培養JAVA程序高級開發人才。與北京達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養C++程序設計高級開發人才。另外,與北京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京東翰林教育集團、匯眾益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實現了應用型人才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4.2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
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為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研創新、專業技能訓練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取得課外素質和創新項目4個學分,此類學分單獨記載,超過的學分可以替代相應選修課學分。
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內容包括各類考試、學科競賽(如數學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程序設計競賽、科技創新競賽、創業大賽等)、科研創新實踐、科研論文與文藝作品、社會實踐等。
關鍵詞:優秀青年教師;卓越工程師;中芬合作師資培訓
0、引言
同濟大學作為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高校,于2010年啟動“卓越課程行動計劃”,旨在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和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2010年,同濟大學與芬蘭阿爾托大學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從2011年起,為推進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方案,提高優秀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同濟大學分批派送骨干教師赴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訪問,參加中芬合作師資培訓項目。
筆者參加了2012年度的中芬合作師資培訓,在項目培訓期間,與同濟大學和芬蘭阿爾托大學的教師分別在上海同濟阿爾托設計工廠和芬蘭赫爾辛基阿爾托大學,進行關于教學方法創新的2個階段的探討、研究與實驗,并與阿爾托大學計算機系的院士和教授進行科研交流和教學實驗設置方面的討論。
1、芬蘭師資創新機制概述
1)教材。
芬蘭的大學教材都以國際知名大學知名教授的名著為教材,輔以參考書目。教學內容充實,系統性強,教師的教學自由度較大,學生比較感興趣。
2)基于結構化調整的教學方法。
芬蘭的大學教學往往是純英語教學。作為一個國際化大學,阿爾托大學大力推進教學的全英語化,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在教學方法上,阿爾托大學要求教師采用結構化調整的教學方法。芬蘭阿爾托大學結構化課程設計與調整方法如圖1所示。
其中,課程設計與調整包括教學方法設計、學習結果預期和教學評估與反思。教學方法設計包括:①選擇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如學生能夠描述、記憶、應用或設計教學內容,具有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②選擇可達到此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選擇基于項目、錯誤案例、團隊合作、講課、實驗、演示等教學方法;③分析此教學方法的優勢與弱點以及通過此教學方法是否能達到教學目標。學習結果預期指預計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學評估與反思指回顧和分析整個教學過程,對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和討論,將理論聯系實際,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并對以后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善,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實驗。
芬蘭的大學往往配備幾名助教,專門負責課程實驗。例如,對于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師會專門準備1個不規則的跑道和小車,由每名學生自主設計小車的嵌入式系統,學生的最終成績按照各自小車在賽跑中取得的名次決定。由于跑道不規則,小車速度過快,容易沖出跑道,而速度過慢,則難以超越其他小車,因此除了嵌入式系統的實現,算法設計也決定了學生的最終課程成績。通過教學實驗,學生對嵌入式系統的了解和對技術的掌握將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得到統一。
4)科研環境。
產學研緊密結合是芬蘭科技創新的顯著特點,其人才培養專注于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和企業產品研發的一體化。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向新產品的轉化,同時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教師則可以使教學與科研、企業需求保持一致并且相互促進,從根本上找到創新源泉。例如,在無線充電技術出現前5年,芬蘭阿爾托設計工廠已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研發,開展了無線充電的創新設計項目,各專業學生基于學到的各領域知識,對無線充電提出各種創新思想和實現方案,其產學研結合程度可見一斑。
5)“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芬蘭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鼓勵學科交叉。教師定期參加學校的教學研討會并與不同學科的教師交流課程教學體會,探討在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和教學方法方面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芬蘭的大學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是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極具參與感,這有助于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
2、芬蘭師資創新機制的啟示
如上所述,芬蘭在國家化辦學以及教材、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等方面已有成熟經驗,因此將其應用于我國國際化辦學與“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改革實踐中會事半功倍,縮短探索周期。筆者在實際運用芬蘭師資創新機制并進行適當改良后得到較好效果的若干嘗試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系統性。
中芬培訓的重點在于教學方法的系統性,教師根據期望學生達到的水平和特點,有的放矢地制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并進行評價和改進。此方法實際上與計算機軟件工程的軟件生命周期思想如出一轍。設計軟件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與可行性分析,然后進行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最后實現和測試,將軟件的開發與運行看作一個生命周期。此思想在教學的系統性方法上同樣適用。
2)積極提高實驗教學含金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明確地規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2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在理論教學方面,教師應重點建立學生的專業理論體系;而在動手實踐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較大,如教師的等、靠思想嚴重,必須增加實驗課時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實際上,計算機專業的動手能力僅靠增加實驗課時是不夠的。教師可以增加課后的動手實踐作業,同時可以通過分組競爭、課堂展示作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筆者負責的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導論與數據庫2門課為例,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導論是學生的第1門計算機入門課程,關乎學生是否會對計算機專業感興趣和有信心、是否會留在這個專業繼續學習而不是感到失望轉到其他專業、是否能夠建立整體的計算機專業體系概念和為后續課程提供接口功能等問題,因此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筆者將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與動手實踐2個部分,理論教學采用MIT的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與國際水平保持一致,提高教師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感。動手實踐則要求學生通過個人或分組(取決于班級人數)方式制作如下作品(不叫作業,強調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與競爭力):使用Word或Latex工具制作簡歷;使用PowerPoint、IEbook或Latex制作專業主題PPT;使用Macromedia flash工具制作Flash;使用Dreamweaver工具制作網站;使用視頻制作工具制作視頻;用給定的Matlab程序代碼調試GUI界面與功能,強化使用專業工具進行科學實驗的意識。教師每年會根據新技術不斷調整作品內容,讓學生在制作和展示作品時,對計算機專業和自身能力產生信心,得到成就感。
數據庫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主干課,與計算機導論不同,需要學生掌握較深的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程分為理論教學部分、分組合作、作品表現能力、自身提高程度、融會貫通專業知識等幾個方面。理論教學部分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分組合作強調制訂計劃、人員分工、作品是否體現每個學員的工作等;作品表現能力強調文檔的規范化、演示的互動與專業化、表達的邏輯與層次、作品演示是否具有閃光點并吸引聽眾等;自身提高程度強調每個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自身能力提高了多少,對于自身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其提高在創新、作品功能展示、團隊合作、新技術的掌握等方面的能力,對于自身能力較弱的同學,強調其在已有基礎上提高動手能力,同樣可以得到較高的學分;融會貫通專業知識要求學生使用已學知識如軟件工程的設計方法,加強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同時,教師還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數據庫系統開發方式,如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選擇使用C/S架構數據庫系統開發方式,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使用LAMP、J2EE、ASENET等網絡數據庫系統開發方式。對于基本的LAMP網絡數據庫系統開發方式的step-by-step材料,筆者都已為學生準備。通過這些措施,筆者發現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對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如何發揮團隊的力量和進一步增加作品的專業度等方面非常感興趣,而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對能夠完成的基本動手作品非常感興趣,希望提高動手水平。另外,各組以大作業和團隊合作為基礎,開展以下學習方法實踐:①團隊工作方法,強調分工合作完成任務;②協作學習方法,不分工,但協作討論完成大作業各個部分;③滾雪球學習方法,小組從分工開始,整合團隊意見,完成大作業。
3)小班化與雙語、全英文教學。
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供必備條件,我國許多高校已開展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互動,教師也能夠開展更多的互動教學內容。在這方面,芬蘭已引入成熟的教學方法。
在雙語與全英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其英語的基本知識和閱讀能力已經足夠,主要教學障礙在于缺乏口語訓練,而此問題在國外各個高校具有普遍性。由于發音不準確,一方面,教師與學生都不敢開口,不知道說的英語是否能夠被對方認可;另—方面,發音不準確也使得聽者難以聽懂,教師與學生更加不敢開口。因此,英語聽說能力以說為重,進行雙語與全英文教學,開展英語口語糾正培訓極為重要。
開展英語口語糾正培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①自學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筆者發現各種網上公開課觸手可及。例如,筆者通過國際英語口語糾正專家Andy的英語口音糾正視頻課程進行自學,在200多分鐘的課程中,專家教導聽者盡量一次只說一個詞,將速度放慢,每個音節發飽滿,循序漸進,非常實用。筆者在自學了3遍之后,在同濟大學人事處主持的赴美國培訓英語口語面試時,獲得全部4位英語專家的好評。②課程項目配合。大學教學一定會配有英語課程,教師可在第1年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專門配備英語口語訓練課程。③國家對大學教學的投入越來越大,如同濟大學通過讓教師暑期去美國培訓2個月、中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在教學方法、英語聽說等各個方面的能力。
4)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理念對教師十分重要。計算機是一門發展速度極快的專業,用固定的教材“炒冷飯”或守著自己的研究方向,對講授一門課程來說遠遠不夠?,F在的網絡技術很發達,各種先進的知識和資料觸手可及,不斷補充和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教學內容,是滿足學生需求的必要條件。終身學習理念對學生也十分重要。筆者曾擔任同濟大學班主任,發現有的學生入校時成績優秀,而幾年學習下來卻退步了,到底是什么問題呢?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學生退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把大學當做高考后的休養期,認為考上大學就沒有什么問題了,或者由于挫折而自暴自棄。因此,教師要上好一門課程,遠不止講授課本上的知識,更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學意識,認識到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認識到終身學習理念的重要性。
5)自信與競爭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發現一些奇怪的案例,如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高,有些學習成績高的學生動手能力卻不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理論與動手能力都強的學生的比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并實踐自信與競爭教學模式。
人類的學習本能是觀察然后實踐的自然過程,單純地講授知識對學生來說很枯燥并且難以接受,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只能靠自學,因此教師的講授方式如何依照人類自然的學習本能展開,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首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并展示往屆學生的作品,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覺得他們也能做到;同時強調分組展示,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超越其他組和往屆優秀作品的愿望。在實施此教學模式之前,每年10個小組中一般有1~2個小組能夠做出優秀作品;而實施此教學方法之后,10個小組中有8~9個小組能夠做出非常優秀的作品,而剩余的1~2個小組也會通過認真、嚴謹的作品風格提高其競爭力。筆者認為,自信與競爭教學模式十分有效,同時容易推廣。
3、引入芬蘭師資刨新機制的教改成果
經過實際運用芬蘭師資創新機制并進行適當改良后,計算機雙語與卓越課程取得了如下教學改革成果。
1)教改立項方面。
教改項目有以下幾項:①2011-2013年,同濟大學全英文課程建設項目“計算機導論”;②2011-2013年,同濟大學雙語課程建設項目“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導論”;③2011-2012年,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可信與安全計算課程教學體系建設”;④2011年1月-2013年12月,同濟大學特色專業教改項目核心課程數據庫系統原理。
2)課程建設方面。
課程建設包括:①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導論,該課程成功申報為同濟大學雙語建設課程,于2011年9月開始雙語授課,同時完成了課程網站的建設(http://en,/index.php/teaching/);②計算機導論,該課程成功為申報同濟大學全英文建設課程,于2011年9月開始雙語授課,同時完成了課程網站的建設(http:///index.php/teaching/);③數據庫系統原理,該課程于2011年成功申報為同濟大學高級雙語教學團隊主干課程,于2012年成功申報為同濟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團隊主干課程(http:///teaching/)。
3)教學表彰/獎勵。
①2011年,同濟大學卓越專業試點核心課程數據庫系統原理被評為校優質課程;②2011年,數據庫系統原理獲批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課程;③2012年,數據庫系統原理獲批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
離散數學作為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具有知識點散、概念多、理論性強、高度抽象等特點,被廣大師生認為是一門既難教又難學的課程。離散數學教學內容包括數理邏輯、集合論、代數結構和圖論等四部分,它在各學科領域,特別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從科學計算到信息處理,從理論計算機科學到計算機應用技術,從計算機軟件到計算機硬件,從人工智能到認知系統,無不與離散數學密切相關。通過離散數學,不但可以掌握處理離散結構的描述工具和方法,而且可以增強抽象思維,培養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為創新型研究打下基礎,對后續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比如程序語言、密碼學、數據結構等核心課程,提供了必需的理論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邏輯推理、離散結構以及構建模型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際問題求解能力。離散數學本身的課程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又自成體系,容易給學生造成各部分內容互不相連的錯覺,從而無法明確該課程學習目的。另一方面,離散數學課程中,定義和定理比較多,抽象難懂,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和記憶。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普遍對離散數學并不感興趣,認為本課程對專業知識和邏輯能力的培養沒什么作用,甚至于有些老師認為該門課程可開可不開,進而壓縮上課課時。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離散數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在分析了計算思維與離散數學之間的內在關系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如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展開改革以加強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
一、計算思維與離散數學
根據周以真教授的定義,[1]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來求解問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行為,包括了一系列廣泛的計算機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如,在解釋一個看起來比較復雜的事物時,計算思維通常會采用約簡、轉化、仿真等思維方法;在處理復雜的問題時,通常會采用抽象以及分而治之的思維方法。計算思維采用多視角、最適合的表示方式來表述一個問題,或者對問題的某個特定方面進行建模,從而使問題易于理解和處理。周以真教授認為一個人具備計算思維能力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給定一個問題,能夠理解其哪些方面是可以計算的;能夠對計算工具或技術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間的匹配程度進行評估,能夠理解計算工具和技術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其局限性;能夠識別出使用新的計算方法的機會;能夠在任何領域應用諸如分而治之等計算策略。
離散數學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它所研究的對象是離散量的結構以及相互間的關系,其內容對后續的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核心課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離散數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而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恰恰是計算機科學最常用的思維方法,也可以說是計算思維的核心所在。因此,離散數學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方法恰恰體現了計算思維,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計算思維所包括的思維方法角度重新審視和梳理離散數學的教學內容,從培養計算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兩個角度展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的研究,更好地進行離散數學的教學,從根本上解決傳統離散數學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二、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離散數學教學內容改革
在離散數學的教學中,講授的具體知識點基本都涵蓋了計算思維中其它基本概念和思維方法。比如數理邏輯部分就涵蓋了歸結推理、約簡等常用的思維方法,等價關系涵蓋了軟件測試中常用的樣本點選取的思維方法;代數結構涵蓋了抽象的思維方法。為了更好地展開教學,針對離散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基本概念和思維方法的抽取,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這些計算思維中的方法傳輸給學生。例如,在講解數理邏輯中的歸結推理方法后,將以偽代碼的形式表達其算法,并且鼓勵學生利用LISP語言完成命題邏輯的歸結推理算法。同時,在給出歸結推理算法后,對算法的復雜度、完備性、可終止性等問題進行簡單論述,從而告知學生謂詞邏輯本身是不可判定的。下面兩個表格(見表1、表2)列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整理出來的部分教學知識點與計算思維的對應關系。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闡述。
三、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離散數學教學手段改革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采用何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是能否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兩種方法:歸納學習法和案例驅動法。
所謂歸納學習法是通過歸納思維,形成 對知識的特點、中心、性質的認識、理解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完具體的教學內容后,都會將其蘊含的計算思維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利用其蘊含的計算思維方法去解決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講解完代數系統部分的內容后,其蘊含的主要計算思維方法就是抽象,從而可以將有理數四則混合運算、實數運算和復數運算等抽象為代數系統。然后,就可以引入面向對象程序語言中的抽象概念,包括類、對象等,很好地將離散數學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所熟悉的編程語言有效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計算思維解釋現實問題。
歸納學習法是從教學內容出發,提煉計算思維,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而案例驅動教學法則是根據現實問題,使用計算思維引出教學內容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突兀地引入具體的教學內容,而不對其應用場景進行闡述,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無法理解。為此,引入了案例驅動教學法。例如,在介紹最短路徑算法時,一般先引入旅行商問題,然后利用抽象的思維方法將一些無關的因素去掉,進而構建出一個抽象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模型,自然地引入了最短路徑算法。同時在算法介紹過程中,可以對權值所表示的含義進行解釋,既可以表示時間也可以表示路長,從而產生兩種不同的路徑。最后可以讓學生把這一問題推廣到軟件項目管理中關鍵路徑的處理,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在講述歐拉圖的時候,可以類似地展開案例教學法。首先,給出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然后利用抽象的計算思維方法忽略橋的寬度、距離等無關的因素,從而對哥尼斯堡七橋問題進行建模,自然地得出歐拉圖的定義。
四、結束語
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離散數學為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也為更好地展開離散數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思路。本文在分析離散數學教學內容和計算思維的內在關系基礎上,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兩個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將計算思維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到離散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來說,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在加強了計算思維的培養之后,還要求能夠應用新的思維方法解決具體的專業問題,能夠推陳出新,提出新的思維方法。這些方面僅僅依靠離散數學的教學還遠遠不夠,需要將計算思維的培養理念貫穿于各個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 (3):33-35.
[2]周以真.計算思維[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7,3(11).
[3]李國杰.計算思維不僅僅屬于計算機科學家[N].大眾科技報,2009-08-02(B01).
[4]孫家廣.計算機科學的變革[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9,2.
[5]廖偉志,李文敬,王汝涼.計算思維在離散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科學,2008,35(11).
地方性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了解市場發展的導向,社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著眼特色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自身的發展[1-2]。軟件產業發展已經被國家提到戰略的高度,為了配合其快速的推進,我國高校也正在擴大培養軟件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的規模。軟件工程專業論文是2002年國家教育部新增專業[3],該專業主要以培養軟件工程專門人才為目標。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由教育部于2015年批準的新專業,起源于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技術方向。
徐州工程學院作為新興的地方性高校,在軟件工程專業建設方面,不僅需要學習和借鑒重點大學、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的經驗和做法,更重要的是結合地方院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辦出特色。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成,應該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用面廣、實用性強,具有鮮明特色。本文主要闡述以工程教育認證質量評價機制為指導的徐州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培養體系。
2 市場調研
為了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模式,首先組織一些學科教授和骨干教師,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市場需求等進行為期2個多月的市場調研,調研對象包括國有大中型企業、私營與股份制等公司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干。本次調研內容包括實地參觀學習、與企業召開研討會,并向企業發放調查問卷表500份,收集有效調查表437份。
通過這次調研,總結軟件工程專業的市場需求、人才結構和素質要求、企業技能標準等信息,發現軟件工程技術人才奇缺,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計算機專業不注重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后面臨的是二次學習的困境。因此,對學生的培養不僅需要完整性的實訓鍛煉、強調企業項目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需要注重團隊合作意識;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與企業長期合作,開設企業實用的技術課程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內容。
3 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軟件工程專業強調軟件開發的系統和工程性,培養能夠從事軟件開發、測試、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4]。軟件工程專業沿用徐州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3+1”培養模式,具體模式為學生在前三年完成通識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課程基本實訓,最后一年在企業完成項目級實訓、職業訓練和畢業設計。
表1所示為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構成及學分分配匯總表。徐州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主要分為三大平臺。其中,通識類課程平臺包括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以及學科基礎課;專業課程平臺主要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知識支撐能力結構 根據軟件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課程知識支撐能力結構,如圖1所示。課程設置本質上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力的,因此,為了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熟知行業標準、管理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設置學科基礎課、通識類課程以及專業課程、專業技術導論、講座等課程;為了培養持續學習、協作和項目分析等能力,設置軟件工程課程群、企業實訓課程以及職業技能訓練等課程。
理論知識體系結構 軟件工程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結構包括通識課程群、學科基礎群、專業課程群,其中專業課程群是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分為程序設計基礎知識、軟件開發技術知識、數據庫原理知識、計算機系統知識、軟件工程知識等5個子課程群。其中,程序設計基礎知識包括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OOP);軟件開發技術知識包括Java Web方向課程群、移動開發方向課程群等課程;數據庫原理知識包括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系統知識包括計算機系統基礎、操作系統等課程;軟件工程知識包括軟件需求工程、軟件體系結構設計、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軟件項目管理。
實踐體系結構 軟件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分為四個階梯:
1)個人級的實驗,主要由校內教師進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課內實踐環節;
2)小組級的實驗,需要2~4個學生為一組,為完成程序設計、算法設計、面向對象技術開發,通過溝通和相互協作完成,注重技能的訓練;
3)項目級的實訓,主要由企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專業方向技能、軟件工程綜合訓練;
4)企業級的實訓,為了檢驗學生綜合能力,由學生獨立完成企業項目綜合訓練、職業技能提高以及畢業設計。
為了加強校企合作培養的效果,每4~6個學生配備一位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校內導師在學生入學后確定,主要任務是“學業綜合指導”;校外導師在學生入學后的3年內確定,主要任務是“工程實踐指導”。學生在三年級初步確立畢業設計選題,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進行指導。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質量評價 為了加強軟件工程專業的質量評估,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指導,建立針對整個培養過程的質量監控和完整有效的評價機制。在每個教學環節,基于認證標準,明確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質量的評價。此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跟蹤與評估。
以上這些質量評估措施,保證學生畢業時達到畢業要求,畢業后具有社會適應能力與就業競爭力;后期,畢業之后階段,仍然采用跟蹤反饋機制,通過記錄評價和效果,證明學生能力的達成,并逐步對培養模式進行持續改進。
很顯然,只有建立完善的質量評估機制,才能保證按預期的目標完成專業培養要求。因此,從地方性高校實際出發,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質量評價指導,不斷完善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培養卓越的學生,為企業持續不斷地吸引優秀的生源。
4 總結
徐州工程學院作為一所以應用型工科教育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別于高職高專的培養模式,需要更注重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又要有別于傳統學術性高校“精英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以及師資要求等。
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標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注重軟件工程宏觀意識,培養持續學習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鑒于此,本文提出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指導,構建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期為地方性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能夠培養更多卓越的軟件工程方面的人才提供一種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宋思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5,12(20):11-13.
[2]金忠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質量面臨的問題與分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3,28(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