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0: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光電檢測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光電傳感器,光電檢控技術,應用
0.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作為現代信息技術三大支柱技術之一的傳感器技術,已然成為監測和控制領域獲取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工農業生產領域,工廠的自動流水生產線,全自動加工設備,許多智能化的檢測儀器設備,都大量地采用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在礦產資源、海洋開發、生命科學、生物工程等領域傳感器的應用也是無處不在??梢哉f,沒有傳感器這個載體,任何先進的科學技術要實現這樣那樣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1.光電傳感器及測控技術簡介
1.1基本概念
光電傳感器是以光電效應為基礎,是一種將光信號(紅外、可見及紫外光輻射)轉變成為電信號的器件。論文參考網。光電傳感器是在各種光電檢測系統中采用光電元件作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它一般由光源、光學通路和光電元件三部分組成。
按光電元件(光學測控系統)輸出量性質可分二類,即模擬式光電傳感器和脈沖(開關)式光電傳感器。其中,模擬式光電傳感器是將被測量轉換成連續變化的光電流,它與被測量間呈單值關系,主要包括有透射(吸收)式、漫反射式、遮光式(光束阻檔)三大類型;脈沖(開關)式光電傳感器中,光電元件接收的光信號是斷續變化的,因此光電元件處于開關工作狀態,它輸出的光電流通常只有兩種穩定狀態的脈沖形式的信號,多用于光電計數和光電式轉速測量等場合。
光電檢測技術:是利用光電傳感器實現各類檢測。它將被測量的量轉化成光通量,再轉化成電量,并綜合利用信息傳送和處理技術,完成在線和自動測量。它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遠距離和大量程、非接觸式檢測、壽命長、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特點。
1.2光電傳感器工作原理
主要是把被測量的變化轉換成光信號的變化,然后借助光電元件進一步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其物理基礎是光電效應。它是由于物體吸收到光子能量后產生的電效應,通常把光電效應分為三類:
1.2.1外光電效應
在光線作用下能使電子逸出物體表面的現象稱為外光電效應。基于該效應的光電器件有光電管、光電倍增管等。
1.2.2內光電效應
在光線作用下能使物體電阻率改變的稱為內光電效應,又稱光電導效應。基于該效應的光電器件有光敏電阻、光敏晶體管等。
1.2.3半導體光生伏特效應
在光線作用下能使物體產生一定方向電動勢的稱為半導體光生伏特效應?;谠撔墓怆娖骷泄怆姵?。
1.3光電傳感器特點
1.3.1 檢測距離長。
1.3.2 對檢測物體的限制少
由于以檢測物體的遮光和反射為檢測原理,所以都可以對金屬、玻璃、塑料、液體等幾乎所有物體進行檢測。
1.3.3 響應時間短
光本身為高速,并且傳感器的電路全都由電子零件構成,所以不包含機械工作時間,響應時間短。
1.3.4 分辨率高
能夠通過高級設計技術使投光光束集中在小光點上,或通過構成特殊的受光光學系統來實現高分辨率,也可進行微小物體檢測和高精度的位置檢測。
1.3.5可實現非接觸的檢測
可以無須機械性地接觸檢測物體實現檢測,因此不會對傳感器和檢測物體造成損傷,因此,傳感器能長期使用。
1.3.6可實現顏色辨別
通過檢測物體形成的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根據被投光的光線波長和檢測物體的顏色組合而有所差異。利用這個特性,可對檢測物體進行顏色的檢測。
1.3.7便于調整
在投射可視光的類型中,投光光束是眼睛可見的,便于對檢測物體的位置進行調整。
2.光電傳感器的研究應用
光電傳感器可用于檢測直接引起光量變化的非電量,如光強、光照度、輻射測溫、氣體成分分析等;也可用來檢測能轉換成光量變化的其他非電量,如零件直徑、表面粗糙度、應變、位移、振動、速度、加速度,以及物體的形狀、工作狀態的識別等。論文參考網。光電式傳感器具有非接觸、響應快、性能可靠等特點,因此在工業自動化裝置中獲得廣泛應用。近年來,新的光電器件不斷涌現,特別是CCD圖像傳感器的誕生,為光電傳感器的進一步應用開創了新的一頁。本文就光電傳感器最常見的應用實例來進一步說明。
2.1 在煙塵濁度監測儀上的應用
防止工業煙塵污染是環保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消除工業煙塵污染,首先要知道煙塵排放量,因此必須對煙塵源進行監測、自動顯示和超標報警。煙道里的煙塵濁度是用通過光在煙道里傳輸過程中的變化大小來檢測的。如果煙道濁度增加,光源發出的光被煙塵顆粒的吸收和折射增加,到達光檢測器的光減少,因而光檢測器輸出信號的強弱便可反映煙道濁度的變化。
2.2 光電池在光電檢測和自動控制方面的應用
光電池作為光電探測使用時,其基本原理與光敏二極管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結構和制造工藝不完全相同。由于光電池工作時不需要外加電壓;光電轉換效率高,光譜范圍寬,頻率特性好,噪聲低等,它已廣泛地用于光電讀出、光電耦合、光柵測距、激光準直、電影還音、紫外光監視器和燃氣輪機的熄火保護裝置等。
2.3 CCD圖像傳感器(電荷耦合器件)的應用
CCD傳感器應用時是將不同光源與透鏡、鏡頭、光導纖維、濾光鏡及反射鏡等各種光學元件結合,應用了光、機、電和計算機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非接觸檢測方法,CCD被廣泛用于在線檢測尺寸、位移、速度、定位和自動調焦等方面。
2.3.1 利用CCD測量幾何量,CCD誕生后,首先在工業檢測中制成測量長度的光電傳感器,物體通過物鏡在CCD光敏元上造成影像,CCD輸出的脈沖表征測量工件的尺寸或缺陷。
2.3.2 用于傳真技術,文字、圖象識別。例如用CCD識別集成電路焊點圖案,代替光點穿孔機的作用。論文參考網。
2.3.3 自動流水線裝置,機床、自動售貨機、自動監視裝置、指紋機。
2.3.4 CCD固態圖像傳感器作為攝像機或像敏器件,取代攝像裝置的光學掃描系統(電子束掃描),與其它攝像器件相比,尺寸小、價廉、工作電壓低、功耗小,且不需要高壓。
2.3.5 M2A攝影膠囊(Mouthanus),由發光二極管做光源,CCD做攝像機,每秒鐘兩次快門,信號發射到存儲器,存儲器取下后接入計算機將圖像進行下載。
2.3.6 CCD是數碼相機的電子眼,它革新了攝影術,現在光可以被電子化地記錄下來,取代了膠片。這一數字形式極大地方便了對圖像的處理和發送,”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稱贊說,“無論是我們大海中深邃之地,還是宇宙中的遙遠之處,它都能給我們帶來水晶般清晰的影像。”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華人科學家高錕以及兩名美國科學家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 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以獎勵他們在光纖和半導體領域上的開創性研究。高錕的獲獎理由為——“在光學通信領域光在光纖中傳輸方面所取得的開創性成就”。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獲獎理由為——“發明了一種成像半導體電路,即CCD(電荷耦合器件)傳感器”。
3.結束語
光電傳感器及檢控技術兩者間的有效結合,提高了工農業領域、軍用器械等等領域的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梢灶A見,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光電傳感器、微/ 納米光電測控技術等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將繼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軍.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2] 謝向花.光電傳感器檢測技術研究.中國科技信息,2005 年第7 期.
[3] 鐘麗云.光電檢測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激光雜志,2000年03期.
關鍵詞:光電子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實踐環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138-02
一、介紹
光電子技術是由光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相互結合而形成的新的光電子技術,涉及光信息處理、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等領域,是未來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核心技術。光電子技術不僅研究內容非常廣泛,而且也是未來信息技術中的重要推動力量,它包含光信號的產生、光信息的傳遞、光電信號的轉換和處理和光電功能材料相關的內容,如:光電功能材料的發光機理、制備方法和工藝應用范圍、光電器件的加工與制作和光電系統的集成等一系列從基礎理論到實際工程應用等各個領域的研究。涉及光子學、光信息科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技術等前沿學科理論,它是由多個學科之間的交叉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學科。
光電子技術在經歷上述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后,其技術水平和工程應用技術取得了很多突破,在社會發展中以及社會信息化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光電子技術的相關產品也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目前,國內外正掀起一股光電子技術和光電子產業的研究和發展的熱潮。一些國家把大量資金投入光電子學和光電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中,許多以光電子技術為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實驗室和公司越來越多的建立起來。光電子技術的發展決定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將給工業和社會帶來比電子技術更大的技術沖擊。光電子技術和產業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持續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電子學基礎是光電子專業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也是未來光電子產業需求的人才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礎知識。
二、課程特點及專業培養目標
光電子學基礎是整個專業中的基礎專業課程,在學生專業思想和未來培養目標及要求的實現上發揮重要的作用,也是未來該專業研究生必需的基礎課程儲備。該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學習者能力的培養,重點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將來從事光電技術領域的科研、開發和應用工作奠定基礎。
我們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在光電子技術科學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光電子技術科學人才,使學生具有在光學、光電子學、光通信技術、激光科學、光波導與光電集成技術、光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領域開展創新性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從事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應具備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因此,基于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光電子學基礎課程的自身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改革探索。
三、教學改革探索
1.教學內容改革。①授課體系和講授重點。該課程根據學生培養需要,從光電子器件和光電子技術在未來工程應用的需要的角度出發,研究原理及系統構成在光電檢測技術、光纖通訊領域中的常用光電器件的技術。重點講述光學基礎、光纖通訊的構成、半導體物理、光纖器件、光電子現象和光電轉換器件,重點講解光電子器件的結構、工作機理、工作特性和在工程技術上的具體應用。為了更好地將所學應用到未來的技術發展上,對各類光電器件的系統集成、信號的調制、解調技術也作了詳細的講解,同時給出在工程中的實際例子。②課堂教學內容緊跟科學發展的步伐。光電子課程的教材對于快速發展的光電子技術來說,既是基本的原理內容,但又是滯后的技術,若授課時只是按照教材內容講解,往往會帶來知識不新、內容與技術發展脫節的后果,易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下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補充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加一部分現代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前沿、新出現的技術及需求,從而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探索和求真的空間。③加強該課程與應用技術之間的聯系。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功能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培養的學生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工作中涉及光電子技術方面上進行繼續學習和鉆研。因此在給同學們講解課程中的內容時,要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針對在光電檢測技術、激光應用技術、光纖通訊技術等內容進行重點講解,結合當前社會已有的需求的技術發展進行講解,使該專業的學生明確所學課程內容在技術應用、研究發展及市場前景,對未來的從事的專業充滿信心。④為了更加與國際接軌,嘗試了雙語教學。在平時提供給學生光電子相關的外文讀物和論文,指導學生學習專業詞匯,在課堂中進行講解,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科研潛力的培養和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文獻學習,進一步了解國外光電子技術的發展現狀,激發興趣。⑤教學內容與市場技術應用及需求的結合。結合本校本地區特點,系統規劃、組織,實施產、學、研一體化模式。針對光電子技術和光電子產業市場密切聯系的特點,在課程內容上跟上市場技術需求,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又有極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性強的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在未來光電子產業上的競爭力。
2.教學方法探索。①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表達上形象直觀、方便,在效率上和容量上很大的特點和優勢。既能使課程中的各種圖片資料得到清晰展示,還能節約課程上的時間,從而能在課堂教學中講解更多的課程內容,較大地提升了授課中課堂的信息量。因此我們認真積極地制作教學課件,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并與兄弟院校的老師展開課程教學交流,共享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激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②采用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進行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利用其他時間安排、組織團隊教師舉辦《光電子技術專題講座》,開展光電子技術專題研究,如液晶顯示、光電轉換及系統集成、光纖傳感及應用和近場光學中的探測技術等,既能強化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又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吸引學生參與到大學生訓練計劃和參與到老師研究的課題中,提前打下科學研究基礎。③在方法改革中,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實驗探究。對參與到老師研究的課題或參加大學生訓練計劃的老師,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積極發動研究光電子技術的老師,為這些同學們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考證研究方法和方案,來尋求實驗結果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起到的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范學生的探索過程。這樣的過程,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
3.教學實踐環節探索。在光電子學基礎課程中,本來并沒有設置時間環節,而且多數放置在大三或大四學習,實驗環節很少開始。我們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掌握技術設備的結合,先在原有課程體系中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安排實踐環節,開設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實驗內容,讓同學們能更有效地了解、認識和掌握知識和技能。在普通物理實驗、電子實驗和光學實驗的基礎上,開設如固體光電子耦合器件、熱電耦器件、發光器件及光子器件。對光通訊系統的傳輸和光電子器件的作用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聯系相關光電子產業中的企業,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從而讓學生自己體會從書本上理論到實驗實際,再從實驗實際再到光電子技術,從光電子技術再到光電子商品的過程,能一下子把整個知識到技術到效益的過程展現在同學們的內心中,從而更能培養和激發學生興趣,也能將培養目標中的產業式人才完成,彌補普通高等教育中最缺失的人才與市場的不對接的不足。
4.教學目標實現探索。在光電子學基礎課程改革中,把教學目標從以知識教育為主轉變為實現人才培養和科學人才需求的融合,培養具有創新、探索精神的新時代新型人才。長時間以來,我們在教學過程和專業培養中,存在著理論與實際技術需求的相脫離的現象,造成理工科學生對于市場技術需求常識缺乏。我們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環節都做了有意義的初步探索。進一步增強了理論學習到實踐環節、實踐環節到市場技術發展的學習過程,極大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將來從事該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牢固的信心。在近三年中,我們培養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該專業畢業生考研成功率30%以上,使光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了爭趕超的局面。同時,針對光信息科學和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注意在進行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市場技術需求方面的培養,增加了企業參觀及動手實踐等環節,同時講授在科學研究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從而使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強的人文教育。
參考文獻:
[1]陶然,王越,單濤.信息對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子教育,2008,(4)3:9-43.
[2]張向華.專業課教學應遵循的教學規律[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14,(4):71.
[3]陳小剛,陳俊風,林善明.《光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改革的探索[A].光電技術與系統文選[C].2005.
[4]梁紅兵.提速光電子技術與產業[N].中國電子報,2001.
[5]柴金華.《光電子學基礎》課程“兩結合”與“三要素”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實踐[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
關鍵詞:新工科;實驗教學體系;改革
光電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日趨顯著,使光學技術從理論層面普及到光電信息技術的應用層面。信息時代質的飛躍的關鍵,是培養和依靠高素質、復合型的光電創新人才[1]。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在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形勢下,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產業升級發展需要高校輸送更多優秀的光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2]。而光電專業的實驗課程體系是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支撐條件。
1改革思路
為培養符合粵港澳大灣區光電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的光電專業工程人才,按照“一中心雙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對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開展了新工科建設改革?!耙恢行摹?,即聚焦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養成為中心,改革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實驗平臺、實驗內容和教學實施方法,提升工科人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測試調試、團隊協作等能力?!半p融合”,即通過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推動實驗教學創新[3]。發揮工科高校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優勢,鼓勵支持教師將科研最新成果和技術服務最新方案,轉化為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或實驗項目;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光電產業集群優勢,強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將部分實驗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生的企業學習階段,并建設企業實驗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叭劳小保匆劳袑嶒炚n程建設團隊、企業技術團隊和實驗室管理團隊。一是依托實驗課程建設團隊,升級改造面向新工科改革的專業實驗課程,開發新的實驗項目;二是依托區域企業技術團隊,發揮課程產業創新優勢,參與實驗課程教學與實驗項目建設,并指導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的工程實踐;三是依托實驗室管理團隊,按照實驗課程體系改革要求,及時改造實驗室,升級實驗教學設備儀器,并加大實驗室開放,積極參與實踐教學指導[4]。
2改革內容
按照“一中心雙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面向光電新工科人才培養,實施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四化”改革,即實驗課程體系分層模塊化、實驗平臺建設發展基地化、實驗課程教學實施類別化、實驗項目建設前沿工程化。2.1實驗課程體系分層模塊化。首先,優化光電技術實驗課程層次結構。進一步厘清了專業實驗課程的層次結構,將實驗課程分為4個層次,如圖1所示,內容涉及基礎、專業、綜合設計及綜合創新。依據光電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光電專業工程素養養成規律,將專業實驗教學分層次開設,明確各部分的工程訓練目的和目標。其次,模塊化設計實驗課程體系。根據實驗課程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實驗教學模塊的主要內容和步驟,打破課程獨立實驗的界限,避免實驗設置的無序和可能造成的交叉重復,建立綜合實驗教學體系[5]。綜合設計性實驗打破單一課程的封閉體系,追求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形成多模塊的實驗課程體系[6]。第三,不斷開發完善實驗課程教學資源。根據光電信息技術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依托學校、學院的優質師資力量,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委托課程建設團隊挖掘已有實驗課程潛力,持續更新與開發層次多樣、內容豐富、選讀方式多樣、開設方式靈活的實驗課程及教學資源。2.2實驗平臺建設發展基地化。針對光電子信息學科特點,結合光電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提出以基地化發展思路打造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實驗平臺,以平臺的建設來整合、改造和提升學校光電信息類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水平[7],努力將一體化平臺打造成資源共享的實驗平臺及科學管理深度開放的實踐平臺,同時也是與校外實踐平臺對接的開放平臺,通過產學研基地建設和對外交流來促進人才培養與平臺發展。堅持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工程能力為核心[8],以光電技術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建立了本科生光電信息技術綜合實驗教學平臺——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光電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如圖2所示。該平臺包括6個子平臺,即5個實驗教學子平臺和1個綜合創新實踐子平臺,可支持強化多學科知識的綜合訓練,鍛煉和培養學生在涉光科技層面的應用能力。平臺運行堅持總結優化與基地化發展。根據建設目標和運行情況,及時總結平臺運行管理中的優點和問題,不斷調整優化,使平臺以最佳狀態支持光電新工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平臺運行成熟后,調整和提升其結構與功能,按照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標準推進平臺建設,挖掘基地化平臺對人才培養的復合功能與潛力。推動基地化平臺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并以平臺為基礎,結合學校學科和專業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與地方或大型企業加強交流,加強與校外實踐平臺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平臺研究成果轉化和校內外實踐平臺合作培養,達到學校、地方/企業、學生“三贏”局面。2.3實驗課程教學實施類別化。在實驗課程體系優化和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發展基礎上,根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分為光源、光調制、光檢測和光成像4個方面的特點,實驗課程相應地分為“源、調、測、像”4個類別。緊密聯系光電技術工程實際,對已有的教學與實驗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對應實驗課程類別相應建立了6個實驗教學平臺,包括基礎光學實驗室、激光技術實驗室、光電傳感與檢測技術實驗室、光纖與通信技術實驗室、信息光學實驗室、光電一體化實踐創新實驗室。新增購置一批實驗教學儀器,完成主要實驗教學儀器的更新換代。實驗課程的類別化實施,提高了實驗室管理效率和開課使用效率,也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綜合創新實驗項目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支撐。2.4實驗項目建設前沿工程化。第一,以科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學推動本科實驗教學項目前沿化。依托本專業教師科研能力較強、主持各類科研基金較多的優勢,開設基于科研項目的綜合設計性實驗I及基于企業科技合作以及技術開發內容的綜合設計性實驗II。新增實驗項目12個,其中創新實驗項目5個。學生通過進入教師的前沿科研課題,親身感知企業的前沿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培養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養“應用能力”。例如,基于光電檢測與機器視覺是目前華南地區涉光科技七大產業群之一的產業前沿優勢,新增了8臺套“TH-02光電視覺檢測實驗儀”,開展了“光路搭建調試與面陣CCD/CMOS數據采集實驗”“面陣CCD/CMOS圖像預處理實驗”“OCR字符識別實驗”“二維碼識別實驗”“圖像模板匹配實驗”“SVM支持向量機分類器實驗”等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新實驗項目。第二,以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培養推動學生畢業設計選題工程化。建立鼓勵基于企業實際工作內容的畢業設計選題制度。通過該制度,使畢業設計題目更加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問題,“真心實意”作設計、“真刀真槍”做工程,縮短工程師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在校企協同培養期間,指定企業和學校各1名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讓學生到企業完成畢業設計。
3實施效果
3.1實驗教學隊伍建設保障更加有力。保障光電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有效實施的重點,在于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即實驗課程建設團隊、企業技術團隊和實驗室管理團隊的建設。改革進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學師資水平、改善師資隊伍職稱和學位結構。校內實驗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達到了80%以上,并要求教授主講實驗課。引進的高水平人才7人,其中國家高層次人才1人,特聘教授3人,“青年百人”3人;選派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學習進修,青年教師在國外高校進修1年以上的有2名,短期進修的1名,晉升教授2名;已具有30人規模且大部分為光電專業頂級優秀人才的高水平實驗教師隊伍。另外,依托實驗教學平臺,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引進或聘用,建立了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庫,主要來自合作企業的總工程師或技術骨干。通過聯合開發建設實驗課程、實驗項目等方式,成為推進改革的重要依托力量。鼓勵支持實驗教師隊伍積極開展教研教改研究,近年來,獲得省級立項2項、校級立項項目12項,出版實驗教材1部。借助實驗示范中心平臺,積極與企業聯系,共建產學研實驗室1間,并與多家光電企業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3.2學生培養效果持續提升。近年來,經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大學物理實驗大賽”“光電創意設計競賽”“光電創客競賽”等,獲得省級以上課外科技競賽獎勵達70多項。其中,2018年獲得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本科生近3年多來獲得專利授權8項,發表第一作者科技論文12篇,其中有二區論文2篇。本專業應屆參加就業的畢業生,90%以上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光電產業領域就業,用人單位普遍反饋畢業生在就業崗位可迅速承擔起相應工程崗位職責,對畢業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滿意。
4結語
關鍵詞:實驗開放管理 教學理念 分散錯峰
高等學校實驗室,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實驗室,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場所,對培養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隨著光電等新興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光電行業對本科學生實踐動手綜合能力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方式與高校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有效滿足學生參與各種實踐學習的需要。因此,不斷探索和更新實驗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實驗室和實驗教學對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作用,是學校實驗教學環節關注的一個課題。我校光電工程學院光電與測試教學實驗中心,作為理工科實驗中心,除主要承擔學院的本科教學實驗任務外,不斷探索和創新實驗開放管理模式,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體制,培養光電學生創新能力。
1 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
1.1 目前現狀
光電工程學院成立于2006年,它與我校光電子學研究所院所合一,資源共享,教學與科研互相促進,創辦教學科研并重型學院。光電工程學院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光電信息工程系和光電子技術科學系三個系和光電與測試教學實驗中心。光電與測試教學實驗中心隸屬于光電工程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約700平方米,儀器設備近600臺套,價值1 000余萬元。中心下設6個教學實驗室,分別是:光學工程與測試實驗室、測控與傳感技術實驗室、儀器電路實驗室、深圳大學―NI虛擬儀器聯合實驗室、光電子器件與技術實驗室和深圳大學―歐姆龍傳感與控制聯合實驗室。實驗中心主要承擔光電工程學院本科專業的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實驗、創新實踐等實踐教學活動;同時,中心所有實驗室向全校師生免費開放,學生除了按照統一安排的時間做實驗外,還可以通過開放預約管理系統自主選擇實驗室,預約實驗時間。學生通過免費開放的創新實驗,可以得到進一步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2013年,根據廣東省教育廳下發的通知,我校光電專業本科學生招生計劃將在粵上升到一本錄取。這些專業將不分區域面向全省招生,這意味著光電工程學院的本科生培養將完全按照一本院校培養方案計劃要求進行,加強培養光電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是我們實驗中心責無旁貸的核心工作目標之一。
1.2 存在問題
實驗中心建立以來,對各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各實驗室負責各自工作范圍以內的運行管理,每個實驗室均責任落實到人,以確保實驗室安全、高效使用。實驗室為學院培養光電類人才提供了較好的實驗環境條件和較高水平的實驗教學服務。長期以來,本中心實驗室基本上是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很好地和任課教師一起完成了課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任務,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光電專業本科生。但這種模式強調實驗教學的共性發展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存在較大的缺陷:其一,在現行的教學模式和體制下,實驗教學按照實驗教學大綱和進度表進行,學生基本上根據教學給定的實驗指導書和指定的實驗任務內容預習、開展實驗,屬于被動式實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難以發揮學生實驗學習的主體作用,許多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完全是為了完成實驗任務和獲得課程學分。與此同時,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一般情況只有在正式實驗時使用,其余時間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場地和設備資源利用率很低。其二,光電類學生因為屬于一個光機電算的綜合類專業,許多學生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實踐才能獲得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他們為了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實現某些設計思想希望進行實驗卻找不到實驗場所,只能在宿舍或圖書館等地方上網查看文獻或在計算機上仿真模擬,因此,得不到真實的數據和真正的體驗。針對上述問題,采取開放式實驗教學和實驗室開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開放和自由的實驗環境,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學習相關知識,獨立設計實驗內容,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集體協作意識。針對實驗教學和開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我們總結和提出一些辦法和建議供同行參考和商榷。
2 實驗開放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光電信息類專業涉及光通信、光纖傳感、光信息處理、光電對抗諸多學科,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為了踐行學?!坝薪虩o類、因材施教、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以培養“素質好、基礎好、上手快、轉型快的事業骨干和創新創業型人才”,實驗教學開放管理也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從而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2.1 實驗教學思維模式和理念的轉換
實驗教學開放管理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思想的解放,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轉變實驗教學理念,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對實驗實踐的多元化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措施進行開放實驗。
2.1.1 加大實驗室宣傳力度,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提高開放實驗室的使用效率
目前在校的部分理工科大學生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認真上課、修滿學分、按時畢業的保守狀態,甚至部分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和考取好成績以獲得獎學金。而部分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得過且過,跟著教師走,實驗只要完成報告即可。如何讓學生愛上實驗室,真正喜歡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是一個從思想根源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學生本人真正意識到自己要成為一個合格人才,只有通過理論學習和不斷實驗實踐相結合的途徑才能實現,這樣,實驗室開放才真正具有培養高素質創新光電人才的意義。因此學院領導、任課教師和實驗室教師需要通過學校、學院各種網絡平臺、授課平臺和學生工作窗口等途徑大力教育和宣傳參加實際動手實驗的意義,使學生從思想和思維上接受實驗和愛上實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動手實驗,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實驗動手的能力。
2.1.2 轉變教師實驗教學觀念,在完成基本教學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各種開放性實驗課題
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也要改變思想,除了按照實驗教學大綱要求開設課程相關的實驗外,還應以承擔學校開放實驗基金等項目為契機,以實施創新教育為主線,以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對光電工程類實驗室的建設模式以及實驗教學進行開放性探索研究和嘗試性實踐。通過以科研促教學,擴展開放實驗課題,完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建立創新實踐基地等措施,形成自己獨到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室建設新模式。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作為實驗主題,敢于學習和創新,提高實踐能力,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傊?,只有全院師生從思想意識上重視開放實驗教學,才能使開放實驗管理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2.2 實驗教學時間的合理開放與安排
要實現開放實驗教學,還需要對現行實驗教學課時進行組合和優化。因為實驗室的資源固定有限,不可能隨時接受學生無計劃地進入實驗室做無準備的實驗。為了提高實驗設備與實驗用房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實驗教學資源潛力,使學生有更多有效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參與開放實驗的時間,我們將采用優化配置實驗課程教學課時和學生開放實驗分散錯峰進行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1)實驗中心將聯合學院教務部門優化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教學,以教學實驗中心實際情況為主,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實驗教學主體目標的實現。如安排學生分階段完成基礎的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程光學等實驗后,待他們基本掌握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后,再開設光電子技術、光纖通信、光電檢測技術、液晶綜合實驗等實驗課程。優化實驗課程教學后,大二以后的學生具備了常規參與開放實驗的基本技能,喜歡借助實驗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這樣科學地安排實驗教學時間,既減輕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器材檢修和準備時間,也避免了學生因盲目進入實驗室做實驗造成的尷尬局面。
(2)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現代化工具,合理利用學校的勤工儉學制度,保證實驗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放[3]。要保證實驗室對廣大學生有效開放使用,時間管理上也要進行優化組合。如可以利用網絡建立預約管理系統,學生可以提前預約,錯峰分時實驗。通過網絡、電話和多媒體提前了解實驗室資源的配置情況,從而事先預習儀器設備的使用操作方法,做好開放實驗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充分準備,進入實驗室后即可快速有效地進行實驗研究。實驗中心教師不可能時刻守在每個實驗室指導每個學生的實驗,我們利用先進的視頻監控來輔助完成[4],另外我們利用學校勤工儉學制度配備優秀的實驗室助管學生和研究生助教,先培訓他們熟練掌握實驗設備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常用測試技能,然后讓他們協助實驗中心教師輪換分時值班和指導學生的開放實驗。這樣大大提高了實驗室開放使用的效率,保證了實驗中心全天候對外開放。
2.3 實驗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開放管理
(1)開放實驗教學對實驗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課題的開放性和實驗內容的廣泛性,對儀器設備,實驗代課教師,實驗室工作人員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使開放實驗教學規范有序、順利、高效地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必不可少[5]。學校和學院對實驗中心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目前實驗資源配置都是優質一流的硬件,實驗中心對從模數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平臺、光學平臺、全息技術實驗平臺、光電綜合實驗平臺到光纖傳感檢測等光機電算系統進行了較為科學系統地配置。實驗中心教師還根據學院專業的特點和最新業界發展形勢,自制了大量的儀器設備,如PLC傳感與控制實驗裝置等。實驗中心還與一些知名公司合作,引進業界最新技術,建立了校企聯合實驗室,如深圳大學―大恒光電聯合實驗室、深圳大學―歐姆龍聯合實驗室、深圳大學―NI虛擬儀器聯合實驗室。通過這些措施,實驗中心資源配置充足完善,完全可以滿足光電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開放課題實驗的要求。
(2)為了有效進行開放管理,需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證實驗室規范有序地運行[6]。實驗中心為了充分利用實驗教學資源并發揮其效益,根據我院現有實驗教學資源和各專業教學大綱,基于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對實驗教師、實驗儀器與設備、實驗消耗材料及實驗用房等分別制訂科學管理條例,如《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實驗器材管理辦法》等。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摸索和總結出一條切實有效的實驗器材開放管理辦法―分門別類、標簽編號、歸類存檔、統一收放、借用登記、專人負責。
2.4 實驗師資隊伍的提高建設與優化[7]
當然,開放管理運行的成功與否最終還是由人來決定的。因此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實驗師資隊伍對實驗中心建設至為關鍵。實驗技術工作比較煩瑣,選拔一批思想品質好,任勞任怨的教師和技術人員承擔實驗教學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備高度責任心的實驗師資隊伍,才能勝任實驗室開放管理的重任。有了責任心,實驗師還必須有技術,業務能力強。光電學科涵蓋了光機電算的許多知識點,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也必然要熟練掌握這些方面的知識,否則難以指導學生和管理好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實驗中心利用寒暑假分批選派實驗技術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各種知識,聯系業界龍頭企業專家來學校培訓實驗技術人員,使實驗教學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和知識結構的不斷優化。
3 結束語
通過實驗教學開放管理的探索和實踐研究,實驗中心摸索出一條適合光電工程學院實際情況的開放管理模式和分散錯峰的實施辦法。本中心實驗室實驗教學資源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實驗室全天候開放,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動手能力的機會和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各類課外科技創新實驗或自主開放實驗,從而使光電學生日后走向社會具有更好的實用本領、競爭實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鶴鳴,范紅,錢晨.光電信息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光學技術,2007(S1):307.
[2]薛巧巧,吳援明.光電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255.
[3]白云,柴鈺.加強開放式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112.
[4]張宇,莫蓓莘,汪安泰.深圳大學的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255.
[5]王福娟,蔡志崗,王嘉輝.光信息專業開放實驗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物理實驗,2012(1):78-79.
【關鍵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工程教育
《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所以,發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國家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工程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隨著時展、科技的進步,高等工程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這就要求廣大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大力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養成學生較高的工程意識,而且站在新的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高等工科教育十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注重具體專業的實踐能力培養與訓練,多數畢業生只能勝任按所學專業分配的工作。然而,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技術進步之快和不同學科交叉之廣不可避免地造成所學與所用之間的脫節。隨著高等教育大面積普及和拓寬專業、加強基礎的改革,畢業生的能力將更多地體現在知識更新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21世紀“創新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為基本價值取向,它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個性不斷得到發展,形成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求,能夠不斷創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
一、高等工程教育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
高等工程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從時代大背景出發,更新教育思想,轉變觀念,構建新形勢下的創新教育體系。所謂創新教育體系,是指建立在素質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基礎上,高等學校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水平,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高等教育體系。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就是把創新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課程體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園文化等諸多要素進行較為深刻的變革,從整體上形成一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具有創新特征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為特征的教育表達方式,產生鮮明的教育特色。
1.樹立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觀
要想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要改變原來的知識型教育觀念,推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將“培養學生利用已知去探索未知”作為培養工作的核心,把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確定為高校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教師應將知識型教學改為研究型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探索未知世界作為教學的目的,通過不斷地構建各個級別的探索空間并將學生引入這一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其積累探索經驗和方法,不斷地增強他們的探索創新意識。要真正樹立起適應與創新相統一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在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注重教給學生做人之道、治學方法和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把教學當作師生雙方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的過程,教學相長、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
2.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個性的培養和發展,營造創造性環境
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要堅持不懈地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同時為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氛圍,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看作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使學生建立起獻身科學,敢于懷疑,敢于批判的科學精神。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來源于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我們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營造一個使學生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松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表現個性,敢于突破,敢于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高等工程教育實踐中做到尊重學生個性,不斷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以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
改變傳統的以學科知識體系為線索,“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課程的教學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以課堂講授、專題研究與討論、工作室、項目、案例分析、課程設計、網絡課程進行自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積極實行啟發式和稱為“頭腦風暴”的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特別要轉變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改革現在考試模式,建立一種有利于發現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提高新的教學評價制度,使之能夠綜合體現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水平,推行德、智、體、美綜合評價。
4.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加強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落腳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規格,應按“重構基礎、突出現代、反映前沿、交叉綜合”的思路,整合課程體系,改革原有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形成有利于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改變過去教學內容劃分過細,各門課程過分強調各自的系統性、完整性的狀況,加強不同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學科設置應綜合化,打破課程界限,開設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在課程體系上要大力優化與重構,打破傳統的體系框框,按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來重新設計與科技、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具備全面素質及創新能力。
5.改革實驗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實驗與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提高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造思維是基于實踐始于問題的,創新能力是在不斷地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培養出來的,要克服目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不斷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模式,站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研究和解決實踐教學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廣闊的社會實踐中,鍛煉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并在實踐中磨練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鍛煉思想的敏銳性。
二、我院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21世紀的創新教育是面向全體大學生進行的創新素質教育,必須從改革教學體系和“學習環境”(教學模式、實驗模式、考核模式等)入手,重新構建創新教育體系。于是,我們通過在幾個不同的工科專業本科教學中實施為期四年的創新教育改革實踐,初步探索了影響新型人才成長的教育“環境”因素,確定了教學改革內容、改革目標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1.“創新設計”課程教學設計的改革與實踐
“創新設計”課程是培養大學本科低年級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采用專題研究與討論、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教學方式可以不拘一格,關鍵形成一個師生平等、互動的環境,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嘗試、體驗,逐漸培養求異、創新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創新性的氛圍,把學習過程變得豐富多樣、有趣,保護、挖掘學生創造的“靈氣”。同時,課件的設計既要符合這個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又要有足夠的拓展空間。在這個問題上國外大學已有過類似的嘗試,在我院與英國大學合作開設的課程當中也采用了他們的部分課件,我院還先后有12位教師專門到英國考察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設計了一系列能夠培養創新意識的課件。
2.專業課教學模式的改革
專業課教學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我院各專業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提出了每個專業設幾門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專業課,如“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設計”和“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光電檢測技術”等。我們一般先重點在幾門課程中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邊干邊學,積累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組織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經驗,然后編寫出各自專業教學講義和經驗總結,由點帶面,逐漸向其他專業課教學中推廣。
3.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
我院課程體系的改革把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放在顯著位置,除了開設一些常規的驗證性實驗、模仿型實驗,用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出一系列自立設計型、綜合性、創新性實驗,讓學生自主選題,自行討論方案,自己組織實施。實驗內容結合學科的發展,使學生能體會到學科發展的新動態,且難度適中,適合本科生的實際水平。這些實驗給予了學生自我發揮的余地,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將來從事前沿創新的工作打下基礎。
4.學生科研實踐的開展與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
為了鼓勵更多的同學進入實驗室,加入到老師的科研工作或企業的技術開發工作,我們增設了“研究開發與實踐”選修課程,旨在給高年級學生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有機會參與科研活動。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所學專業知識理解,提高科研、實踐能力,更加明確學習目的?,F在,我們計劃從現有條件出發,組建一個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實驗室,配備基本的設備,全天對學生開放,與此同時加強校外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通過與企業項目合作、派高年級學生幫助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實踐等途徑建立更加穩固的校企聯系。這些提前參與科研工作同學成績顯著,其中有二十多位學生以第一作者名義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有四篇被EI索引收錄,兩人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5人獲“挑戰杯”廣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有14位學生參加中南賽區“機械創新大賽”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根據我們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這些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動手實踐能力強。
通過教學改革的實踐表明,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戰略的高度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創新教育擺在人才培養的突出位置。我們的教學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從學習者的學習成長過程與環境這一視角來觀察分析問題,這是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本身是一致的。我們必須構建全新的教育環境,使學生通過大學學習成為具有強烈創新意識、雄渾激昂的創新精神、高水平創新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阮雙?。?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理工科大學生創新教育體系及其實踐基地建設”申請書.
[2]楊新春,許珂敬.論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建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