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0: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描寫建筑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語料庫 語義韻 現狀綜述
1.引言
自1987年,語義韻作為一種語言現象由英國語言學家Sinclair首次提出,到1993年Bill Louw首次運用該術語論證語義傳染思想,語義韻的研究逐漸成為語料庫語言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當某些詞語總是與特定語義特征的詞項共現搭配使用時,也會產生與之類似的語義特征,這種意義在語境中相互傳染、遷移的現象被稱做semantic prosody,國內學者稱之為語義韻。國內基于語料庫語言學視角開展語義韻研究相對較晚,至今已經歷了十五年的學術探索。為更好地把握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發展趨勢,本文將從萌芽起步期、穩健發展期、深入探索期三個階段回顧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現狀,旨在為語義韻研究走向更深層次的探索奠定基礎。
2.數據統計
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文獻研究主要基于中國學期刊數據庫進行文獻統計,數據來源涵蓋2000~2015近十五年國內學者陸續發表的期刊論文、碩博論文、會議論文。為了保證數據來源全面,筆者首先以“語料庫+語義韻”為主題進行初步排查,然后以“語義韻”作為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共計檢索到相關研究成果349篇。通過數據整理,筆者總結出近十五年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相關文獻研究呈逐年上升趨勢,可見語義韻研究越來越引起國內語言學學者重視,成為熱點話題之一。韓存新曾對國內語義韻的歷時研究節點定為2005年和2010年。然而,本研究主要考查的是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綜述,綜合了語料庫語言學和語義學跨學科概念,所以筆者根據研究主題和前期數據統計,將國內近十五年的相關文獻研究成果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萌芽起步期(2000年-2006年)、穩健發展期(2007年-2011年)、深入探索期(2012年-至今)。萌芽起步期,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迅猛發展,語料庫檢索技術實現了對詞匯、語篇的搭配強度計算,基于語料庫的語義偏好研究逐漸興起。這個階段的國內相關研究還局限于介紹語義韻理論、方法和研究對象界定,有零星的基于語料庫的同/近義詞搭配類鏈接對比分析,研究方法逐漸出現基于數據的實證研究。進入穩健發展期的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不僅在成果數量上逐年攀升,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延伸。語義韻研究擴展到中介語、二語習得領域,同/近義詞的詞匯辨析在詞性研究范圍上有所延伸,研究方法由基于數據的統計分析開始融入數據驅動的語義韻研究手段,實證研究成為主流。2012年開始,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進入到了成熟發展期,語義韻研究已經成為語料庫短語學領域里炙手可熱的學術熱點話題。語義韻研究突破了語料庫語言學單一學科的研究界限,開始了與詞典學、描寫翻譯學、語篇分析、專門用途英語等其他領域的跨學科融合,綜合基于數據與數據驅動的研究手段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證應用,語料庫類型逐漸深入到雙語語義韻構式研究。
3.數據分析
筆者基于前期的文獻統計結果,進一步對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核心期刊論文進行分類檢索,發現研究話題和研究數量占比依次為:詞匯搭配類鏈接(40%),中介語、二語習得研究(16%),雙語翻譯研究(13%),理論研究(12%),應用研究(10%),專門用途英語研究(9%)?;诖耍P者將以歷時的視角,從萌芽起步期、穩健發展期、深入探索期三個階段回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經歷的發展歷程。
3.1萌芽起步期(2000年―2006年)
這個階段的國內相關研究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介紹語義韻理論、方法和研究對象,有零星的基于語料庫的同/近義詞搭配類聯接對比分析,研究方法逐漸出現基于數據的實證研究。國內學者紀玉華和吳建平最早于2000年提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語料庫手段的語義韻研究可以實現詞匯搭配語義的檢索,量化描述語義韻的聯想意義輪廓。雖然該文是國內引入語義韻研究的開篇之作,但在語義韻概念界定上僅單純地認為語義韻即超越單詞或詞組的聯想語義色彩,對語義韻類型的劃分未有提及。學者衛乃興隨后發表的文章《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彌補了前者概念定義模糊、研究方法探討不深入的缺陷。衛乃興從語義傳染角度論述了語義韻實際上是一群具有相同語義傾向的詞項與語篇關鍵詞形成的語義共現,并將詞項的語義韻類型大致分為消極、積極、中性三種。在研究方法上,他詳細論述了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可行的三個研究路徑:1.根據提取的高頻詞索引,建立關鍵詞項的類聯接,然后基于概率統計,描寫詞項的語義韻特征;2.提取、檢索節點詞的顯著搭配行為,用數據驅動方法研究語義韻;3.基于數據與數據驅動的方法相結合,即先提取高頻詞索引,然后根據建立節點詞的類聯接,描寫詞項的語義共現特征。在語義韻應用范圍研究中,學者潘[將研究視線擴展到語用學、認知語言學、翻譯學、文學評論等領域,突破詞典編纂應用研究的局限性。此外,這個階段后期開始出現基于語料庫搭配檢索,定量描寫辨析英文同義詞的研究成果,如張繼東、劉萍,預示著數據驅動的描寫語義韻研究的發展趨勢。
3.2穩健發展期(2007年―2011年)
進入穩健發展期的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不僅在成果數量上逐年攀升,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延伸。語義韻研究擴展到中介語、二語習得領域,同/近義詞的詞匯辨析在詞性研究范圍上有所延伸,研究方法由基于數據的統計分析開始融入數據驅動的語義韻研究手段,實證研究成為主流。這個階段的基于語義韻的中介語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英語詞匯語義韻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引入基于語料庫的描寫語義韻研究,提高了學生對同/近義詞的辨析能力,增強了學生語言運用的基本能力,對相應教學法、教材編纂、習題設計等方面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學者黃瑞紅通過對比分析本族語者與中介語學習者在常用形容詞增強語使用頻率、習慣搭配等方面的異同,呼吁教師在傳統詞匯教學中引入語料庫,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詞匯的語義搭配。此外,詞匯語義搭配研究開始引入以節點詞為核心的句法構式研究,如羅時英以致使動詞get的“Get+P-Participle”的致使結構作為研究對象,發現該結構具有顯著的口語特征,致使結果的語義韻可以是積極、消極、中性,開辟了詞匯語義韻研究的新途徑。從2010年開始,陸續有學者開始將詞匯語義韻研究滲透應用到翻譯文本和翻譯實踐研究中,如宋偉華基于數據驅動方法,分別對比檢索英漢顏色詞“白/white”的三類語義韻搭配特征,對翻譯實踐有重要啟示意義。
3.3深入探索期(2012年―2015年)
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近幾年進入到了成熟發展期,研究突破了語料庫語言學單一學科的研究界限,開始了與詞典學、描寫翻譯學、語篇分析、專門用途英語等其他領域的跨學科融合滲透,綜合基于數據與數據驅動的研究手段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證應用,語料庫類型逐漸深入到雙語語義韻構式研究。濮建忠明確了語義韻研究體現的語義與語用的關系,指出“意義單位的內部結構包含圍繞意義展開的語義韻、語義傾向等參數的探討,分別體現了詞語、句法、語義、語用層面的關聯”。目前,國內從雙語視角出發,基于語義韻的語用學研究還寥寥甚少,從詞匯間的語義層面上升到語用層面的研究還需要一定時日發展。如唐義均對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本中的persistent/persist in進行抽樣調查,發現語義韻表達了說話者的主觀立場和態度,一旦約定俗成的詞語搭配被違反,原本的語義和諧就會被打破,產生了語義韻沖突。此外,語義韻發展成熟還體現在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詞匯搭配研究逐漸延伸到其他類型的語篇分析,如黨政文獻、文學小說、新聞報道等體裁。隨著專門用途英語(ESP)語料庫的建設與開發,基于ESP的詞匯語義韻研究正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目前已經涉及的ESP語義韻研究已經包含了土木工程英語、體育英語、新聞英語、醫學英語等。
4.結語
國內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歷經15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呈現出了一定的發展趨勢。首先,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研究由萌芽期單語語料庫研究逐漸擴展到英漢甚至漢俄等雙語語料庫的跨語言轉變。其次,隨著專門用途英語語料庫的研制開發,語義韻逐漸走出學術通用英語的研究范圍。此外,由最初的純理論推介研究逐漸轉向實證研究,基于數據、數據驅動、基于數據/數據驅動綜合的幾種研究方法得到充分應用,語義韻開始應用滲透到詞典編纂、翻譯研究、語篇分析等跨學科領域。雖然國內相關研究成果頗豐,但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可作為未來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研究對象上,當下研究多局限于典型性句型構式、詞匯語法特征,從語篇層面展開的語義、語用綜合分析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跨學科發展趨勢上,基于語義韻的口譯研究目前鮮有人涉及。此外,基于專門用途英語的語義韻研究還應擴展學科領域,加強雙語語料庫建設,增強語料檢索技術。
參考文獻:
[1]韓存新,樊斌.英漢語義韻探索:理論、方法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
[2]黃瑞紅.中國英語學習者形容詞增強語的語義韻特征[J].外語教學,2007(4):57-60.
[3]紀玉華,吳建平.語義韻研究:對象、方法及應用[J].廈門大學學報,2000(3):63-68.
[4]羅時英.致使動詞get的語義韻與語用特征[J].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9-22.
[5]潘[,馮躍進.語義韻律的語料庫調查及應用研究[J].當代語言學,2003(5):359-366.
[6]濮建忠.語料庫驅動的翻譯研究:意義單位、翻譯單位和對應單位[J].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1):53-63.
[7]宋偉華.漢語顏色詞“白”與“white”之語義韻比較及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0(3):27-30.
[8]唐義均.論漢英翻譯中的語義韻問題[J].中國翻譯,2012(5):109-112.
[9]衛乃興.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3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