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學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想象和聯想可以有效引領學生,讓他們領會樂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應當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感受曲中的意境,從而將人類本該擁有的靈性催生出來,進而使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感得到升華?!对鹿庀碌镍P尾竹》是傣族名歌,這首歌曲將傣族的淳樸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調展露無遺。教師在教這首歌曲時,可以用不含有歌詞的曲子。為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教師可以使用PPT給學生播放一些傣族美麗的圖片,并附帶音樂。這首曲子聽的時候,就像一個清靈可愛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著動聽的葫蘆絲。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著些許青澀的情意,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個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時,少年則站在不遠處偷偷地聽姑娘吹葫蘆絲。這個畫面優美,青澀,靈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目,聽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畫面,最后再將PPT播放給學生感受,讓他們的想象更加深刻。
二、運用視頻影像,感悟音樂內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賞的地方,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指導時,應當充分運用審美知覺的規律,讓學生的全身感官都參與到對美的欣賞中,并感受音樂各方面的美,從而讓學生將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運用這種方式,才能讓學生把握好音樂的整體情緒,才能更理解音樂的風格和內涵,從而對音樂的整體有所知覺。以《七子之歌——澳門》為例,在教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先介紹這首歌的來歷和歷史背景,讓學生學會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內容和情緒?!镀咦又琛拈T》是《澳門歲月》的主題曲,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愛國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澳門歲月》這部紀錄片,并讓學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讓學生了解歌曲中的“母親”指的是中國,澳門就像中國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國掠奪的中國國土,經三百年后回到中國母親的懷抱中。每個地方的民俗、民風及民族靈魂是不相同的,盡管澳門被奪,但掠奪者無法將那種民族的靈魂改變,澳門流淌著中國的血液,擁有中國的靈魂,因此,它一直期盼著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這是歌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最本質的意思。運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全部情感調動,讓學生獲得音樂情感。
三、舞蹈表演結合,加深音樂理解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訓練
教育部提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應做到聽、說、讀、寫、玩、演、視全面綜合訓練,重點是聽、說。而在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聽”作為信息的輸入,又是說的基礎,是讀、寫、唱、對話的前提。學生具有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才能更快更多地獲得準確的信息,才能通過“聽”擁有更廣闊的英語學習途徑。由此可見“聽”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它是首當其沖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聽”是獲得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理解和獲取口頭信息交際能力的體現,是英語后繼學習的基礎和保證。
近年來,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推進,各地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呈現出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英語課越來越受小學生們歡迎了。然而通過廣泛的資料查閱和在小學的實際教學、聽課過程中,我發現,聽力訓練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學生的“聽”的技能普遍較弱,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給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的現狀
縱觀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經過實際的聽課、調查,并結合自身的英語教學,我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就目前來說,聽力訓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聽”的技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和發展。通過分析和總結,我發現制約小學生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語音教學存在缺失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語音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發展的起點,在語音階段不打下扎實的基礎,單詞的讀音就有問題。單詞不會讀或讀不準,直接影響到單詞的記憶和積累,同時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因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即使信息中的單詞已經學過,也會因為單詞不會讀或與自己的發音有差異而對單詞感到陌生,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經過調查研究,我發現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在語音方面普遍存在缺失,主要是教師們對語音教學重視不夠,具體表現為:
1.對發音的到位與否把關不嚴,如濁輔音發成清輔音(如nose讀成[n?us])、單元音發成雙元音(如wit讀成[weit])等。
2.對連讀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缺乏訓練和指導,如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5中的重點句是這樣的:Whatwouldyoulikefordinner?這里的wouldyou需要連讀,而我在小學聽課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生在讀該句的時候,都是把wouldyou分開來讀的,而教師也沒有及時發現或給予相關的訓練和指導。
3.對字母音和拼讀規則的滲透不夠。
上述這些問題不利于學生在讀單詞時進行音、形結合,影響其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
(二)聽覺刺激手段單一性和缺乏實效性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作為接收信息的“聽”方面,形式單一。絕大部分同學停留在聽老師講課和聽課文錄音這個層面,這固然重要,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獲得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所需的時間相差甚遠。學生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和訓練,那是遠遠不夠的。
再者,以聽課文錄音為主要的聽覺刺激手段缺乏實效性。傳統的聽說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從實質上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只局限于對課文進行細節性和事實性的聽力理解訓練。學生一旦對課文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聽錄音一般也能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教學的動機與效果相統一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來說還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聽力訓練材料少,時間安排不合理
目前,適合小學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既有意義,又有趣味性的語料還很少見。由于小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詞匯量十分有限,直接照搬英語原文作為聽力語料往往是不可能的,這也就給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在時間安排上也有不合理之處,學生很少有專門的聽力訓練時間,而且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時間長度不夠,刺激就不充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就很難得到訓練和提高。
(四)聽力訓練枯燥乏味,學生主動性不高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最多的聽力訓練方式就是教師讓學生先聽錄音,然后回答問題,這種訓練方式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換,這樣的方式顯然不適合小學生的學習,而且容易造成大腦疲勞,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小學生本來就對學習意義的認識不是很深刻,在學習上沒有強烈的需要,難免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高。如果再輔以這樣單一、枯燥的訓練方式,那么聽力訓練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聽力訓練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而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又忽視了這一點,影響了整個小學英語教學,怎么辦呢?我認為,首先應該重視起來,然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以達到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最優化,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二、科學有效的聽力訓練策略
(一)加強語音教學,促進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要加強語音教學,注意區分和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的讀音是很相似的,如tail[teil]和tell[tel],但是它們的意義完全不同,前者是一個名詞,指“尾巴”,而后者是一個動詞,是“告訴”的意思,兩者之間根本沒有聯系,因此需要教師在進行語音教學時嚴格把關。英語中還有一些單詞的讀音是完全相同的,如meet和meat,兩個單詞都讀作[mi:t],但是意義也截然不同,這就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這兩個單詞的意義,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加以區分,辨別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個單詞,才能獲得準確的信息。
“模仿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鑰匙之一,語言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準教師的發音,取決于模仿教師或教學語音材料的技能?!雹俳處熢谡Z音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模仿的英語學習習慣。既要模仿單詞的讀音,也要模仿句子的朗讀。不同語境中要有不同的語調,加強對連讀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的訓練和指導,讓學生在語音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以確保學生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能夠聽清每一個單詞,從而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二)聽覺刺激手段多樣化,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聽覺。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既有知識性,又富趣味性的圖片、音像資料輔助教學,創造與重視語言客觀環境,如通過聽一些歡快的兒童英語歌曲或者觀看一些益智的英語動畫片,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聽覺刺激效果。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既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注意傾聽英語課上同學們的發言,并給予恰當的回答;在業余時間也要多渠道培養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在家時多聽錄音磁帶、英語廣播節目,接觸地道的英語,利用影視、網絡等媒體進行聽力訓練。要讓他們養成在聽的過程中思維不斷活動,進行或跟蹤、預測,或判斷、歸納和整理的習慣,使他們做到當語流在句子中中斷,也可以對說者表達的話進行推測,通過多種渠道提高自己的聽力素養。
(三)科學設計聽力訓練
1.聽力材料的挑選
聽力材料的挑選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①聽力材料要具有知識性、連貫性;②要適合小學生的聽力水平。但是,目前符合這兩條原則的聽力材料還比較少。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自編聽力材料。教師在自編材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聽力發展水平,循序漸進,難度不宜過大,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2.聽力訓練的方式
①泛聽與精聽相結合:泛聽時注意力集中在整個內容的大意,如:Whatisthestoryabout?訓練學生特別注意文章開頭和結尾的句子,培養捕捉問題的能力。精聽時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材料的細節,如:Wherearethey?培養學生識別關鍵詞(what、when、where、who、why等)的能力。
②聽與模仿和寫(復現)相結合:如教師讀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在放一節錄音之后,可作短暫的停頓,讓學生集體口頭重述所聽到的內容。然后按此做法繼續下去,直至聽說活動的結束。也可讓學生聽寫句子,并讓學生之間對聽寫的材料互相修改、訂正,最后再放一次錄音作為最終訂正的標準。該法有利于將聽力訓練與其他技能訓練相結合,使學生增強信心,有利于學生發展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③及時反饋,運用鼓勵性評價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反饋。聽力訓練的情況進行得如何,要靠反饋來表現。反饋有時表現得不那么顯著,具有一定的彈性,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地觀察掌握,加強對學生聽力訓練過程的跟蹤記載,以便及時調整聽力訓練策略。反饋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問答形式、填空形式、是非判斷形式、聽寫或記錄形式等。同時,在反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運用鼓勵性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肯定,并激勵他們更努力地去學習。
3.聽力訓練的時間安排
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是不能靠短期強化、突擊訓練取得較好效果的。因此,聽力訓練需要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進行聽力訓練,時間不宜過長,堅持在30分鐘左右,這主要是提供一次給耳朵和大腦接收有聲語言輸入的刺激過程。聽力訓練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時間安排在每天精神最佳時候為宜。
(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經常和學生討論學好英語的重要性,英語在當今世界上的廣泛應用等,讓他們意識到英語在未來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產生英語學習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為以后用英語交際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強化自己的主體意識。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是建立在興趣上的,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是促進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發展的基礎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見的刺激來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課程的興趣,那就永遠也培養不出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要力求使學生親自去發現興趣的源泉,使他們在這種發現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勞動和有進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最主要的興趣源泉?!雹趶闹?,可以看出,教師不僅要從外部進行刺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內部刺激,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認識學習的意義,使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獲得持久的興趣,以此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只要我們對聽力的重要性有了清楚的認識,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發展聽力教學的能力,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就能使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和不斷提高,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注釋:
①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第5頁
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第7頁
參考文獻:
外語教師 培養模式 團隊 網絡
隨著網絡兼容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視頻(電視、電影、流媒體)、網絡通訊(飛信、超信、微博、論壇、電子郵箱、網絡電臺等)、網絡搜索工具(搜狗、百度、谷歌、雅虎等)、網絡電子媒介(Chinadaily、21st Century、VOA、BBC、英語學習報等)[1]、網絡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書生之家、Springer期刊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網絡學習評價資源(中國考試學習網、中國高考招生錄取網、考研共濟網、無憂考網等)[2]等大量涌現,為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也帶了挑戰,同時,也為外語教師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平臺,使外語教師長期培訓目標的實現成了可能。
培訓地點和時間的便利性及培訓目標和評價結果的對稱性往往是外語教師培訓模式實踐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當前的網絡技術日漸成熟發展,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在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對教育的影響已經達到不容忽視的地步。通過互聯網絡便利交流的通訊性和超越時空的跨越性,可以幫助外語教師逐漸凝練自己的特色,打造一批高素質的網絡教師教學團隊和網絡科研學術團隊,最終形成一大批能夠適應時展,高效服務學生的教師隊伍,在此過程中實現外語教師的教學終身化和自身發展的可持續化。本文通過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147名英語教師進行調查,發現當前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狀況令人擔憂?;趯φ{查結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應該借助網絡創新當前外語教師培養模式,即通過強調網絡教學團隊合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調網絡學術團隊合作,增強教師的學術研究能力,借助網絡時空的優勢,提高教師服務能力,最終凝練特色網絡教師團隊,促進教師個人的終身可持續良性發展。
一、當前外語教師職業現狀
本文對河南省十多個地市的111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和36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問卷調查的結果
(1)52%的學員聽說過英語教師行動研究,48%的學員沒聽說過英語教師行動研究。
(2)36%的學員參加過教學研究,64%的學員沒參加過教學研究。
(3)7%的學員參加過省級的研究項目,2%的學員參加過地廳級項目,23%的學員參加過縣級的項目,67%的學員沒參加過任何級別的項目,另有1%的人沒有做該項選擇題。
(4)41%的學員發表過教學研究論文,57%的學員沒有發表過論文,2%的學員沒有做該項選擇題,另外,41%的學員發表過的教學研究論文總計為28篇。
(5)3%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很好,23%的學員認為較好,56%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一般,18%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很差。
(6)20%的學員認為做教學研究不怕別人嘲諷,80%的學員認為做教學研究怕別人嘲諷。
(7)15%的學員認為教學研究不難,72%認為較難,12%認為很難,0.9%的學員沒有做該項選擇題。
(8)37%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很重要,49%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重要,14%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重要性為一般。特別需說明的是D(不重要),沒一個人選,說明大家感覺到了英語教學理論的重要性。
(9)4.5%的學員經常閱讀英語教學雜志,78%的學員偶爾閱讀英語教學雜志,6.3%的學員從來不閱讀英語雜志,12%的學員反映學校和自己都沒有訂閱英語閱讀雜志。
2.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問卷調查的結果
(1)33%的學員聽說過英語教師行動研究,67%的學員沒聽說過英語教師行動研究。
(2)42%的學員參加過教學研究,58%的學員沒參加過教學研究。
(3)11%的學員參加過省級的研究項目,2%的學員參加過地廳級項目,30%的學員參加過縣級的項目,57%的學員沒參加過任何級別的項目。
(4)69%的學員發表過教學研究論文,27%的學員沒有發表過論文,2%的學員沒有做該項選擇題,另外,69%的學員發表過的教學研究論文總計為27篇。
(5)2%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很好,11%的學員認為較好,58%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一般,29%的學員認為所在的學校的研究氛圍很差。
(6)19%的學員認為做教學研究不怕別人嘲諷,81%的學員認為做教學研究怕別人嘲諷。
(7)8%的學員認為教學研究不難,62%的認為教學研究較難,30%的認為教學研究很難。
(8)6%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很重要,46%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重要,16%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重要性為一般,2%的學員認為英語教學理論對自己不重要。
(9)5%的學員經常閱讀英語教學雜志,74%的學員偶爾閱讀英語教學雜志,2%的學員從來不閱讀英語雜志,19%的學員反映學校和自己都沒有訂閱英語閱讀雜志。
從對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的教研情況進行調查和比較的結果看,在對英語教師行動研究的了解方面,小學英語教師比中學教師多;在參加教學研究方面,中學英語教師比小學英語教師多;在參加研究項目方面,中學教師無論在級別還是在參加數量上都明顯高于小學英語教師;在發表教研論文方面,中學老師相對比例大一些,具不完全統計,中學老師發的論文數量也高于小學老師;在研究氛圍方面,中學老師的要求明顯高于小學教師,對學校的研究氛圍非常不滿意的占很大比重;在影響做研究的外因方面,中學和小學的老師絕大部分都普遍感覺外來干擾太大;在做教學研究的難易度方面,大多數中學老師比小學老師感覺較難或很難;在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方面,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都普遍感覺教學理論對自己重要或很重要;在閱讀英語雜志方面,80%左右的中小學英語教師經常或偶爾閱讀英語雜志。
綜上所述,無論中學老師還是小學老師在教學研究方面都還很欠缺,似乎還沒意識到“教研相長”的道理,同時在中小學里外語教師做研究的氛圍也不夠,除了教授學生教材知識外,都很少閱讀英語雜志,學校甚至都沒有訂閱過英文報刊或雜志。對這一狀況,作為培養人民教師的培養者,確實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原因,好好地反思反思該如何幫助外語教師走出困境,實現職后培養的系統化和長期化。
二、反思外語教師培養模式的現狀
1.外語教師職業規劃
外語教師自身的職業規劃不明晰,導致固步自封的現狀。由于外語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一個英語教師從畢業起到退休可能都不用和能講英語的人真正地進行交流,甚至到老都沒機會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活工作或交流。因此,對大多數老師而言,英語就只是書本上可用來考試用的知識而已,似乎別無他用了。同時,外語教師在教學行業基本上是一崗定終身,如果教材不更換,教師好像可以很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外語作為一種語言文化,它的媒介作用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它所傳遞的知識、思想、哲理、文化、科技好像是無關緊要的物件而已。外語教師漸漸地就成了完成教學任務的“匠”,這個匠是缺乏開拓性和創新性的。
2.外語教師間的協作發展
外語教師發展和協作的空間有限,導致井底之蛙的短視。外語教師在從事教師職業之后,鑒于同行競爭的壓力和生活教學圈子的限制,往往在教學中無意識地回避與他人的協作發展,同時中小學外語教師所需解決的外語難題相對比較少。教師大多數情況下傾向于個人單個去完成教學活動。而那些需要同行協作完成的大型的互動教學活動卻沒被重視,原因是耗時、效率低,還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或不足,這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同時,在外語教師的意識和視野里外語大多數作為工具存在,教授外語的教師個人職業發展的意識空間有限,也就導致了外語教師發展空間的局限性。
3.外語教師培訓資源的利用
現在的農村中小學教學資源或設施仍不足,很多外語的書籍、雜志、影像資料嚴重缺乏。不管是社會怎么快速發展,不管學生情況怎么復雜變化,很多外語教師本著無意識的刻舟求劍的態度從事英語教學。當某一天找不到“劍”(能夠真正掌握英語,熟練口語交際的學生)的時候,部分外語教師甚至還會哀嘆社會、哀嘆學生、哀嘆家長,最后終其哀嘆一生,而始終找不到事情的根本原因。當學生都已經會用互聯網聊天,查資料的時候,有些老師還在持批判的態度,更別說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了。
4.外語教師改革和創新力
雖然現在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經歷著種種艱難的變革,并且也已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外語教師在改革和創新的道路上好像動力不足,興趣不高,最終也擺脫不了原地踏步的怪圈。因為外語教師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足,缺乏職業規劃,缺乏對英語教學本身的正確認識,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缺乏分析問題的理性知識,缺乏系統解決階段問題的能力,部分中小學教師往往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所適從,畏懼教學研究,畏懼教學改革,畏懼教師培養,也就很難避免了。
三、探索外語教師培養的有效途徑
1.打造網絡教學團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當前的網絡技術使得人際交流的成本大為降低,交流的成功性大為提高,打造一大批不同層次、不同生活環境里的網絡教學團隊成為一種可能。在這一團隊里,教師可以無限放大個人的角色并能與其他個體協作發展,補足了教師個體單打獨斗的弊端和不足。如當外語教師面對學生個人的問題或學生群體的問題時,解決的辦法和渠道就會多樣化,解決問題成功的概率就會不斷提高。同時,教師因材施教的水平和能力就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就會逐步提高。
2.打造網絡學術團隊,提高教師教研能力
現今網絡上出現的大型免費或收費的數據庫資源,可以幫助教師查找到海量的文本或視頻文件,其跨越時空的便利性為當今的外語教師學術團隊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相關或跨學科專家學者對教學或科研中問題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較分類,可以建立一支多功能的網絡學術團隊,對外語教師教研改革過程中的問題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不斷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學術意識和學術水平,使教研和教改的成果順利地應用于教學,改進教學效果,進而又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
3.發揮網絡資源優勢,促進教師持續發展
網絡文本、視頻、通訊技術的海量涌現,遠遠打破了傳統教師的職業環境模式?,F在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閱職業知識,通過視頻查看外語類的電視、電影、新聞等,通過便利的網絡通訊技術,教師可以和一些義務的專家團隊交流溝通甚至是進行遠隔重洋的視頻交流。在交流中使用外語,在使用中學習外語,在學習中提升外語能力,在提升外語能力中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促進外語教師良性持續發展的目的。
4.發揮網絡時空優勢,提高教師服務水平
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活動已經不再完全局限于某一時間和某一地點。英語學習已經不是某個個體所能獨自高效完成了的了。教師和學生要在大量生動形象的英語環境里,確立一種新型的“合作”的意識,即師師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一師與多生之間、多師與一生之間、多師與多生之間的合作意識[1],因為每個人在網絡空間里的身份可能亦生亦師。今后,通過全球化的多元教育“合作”,外語教師培養學習的終身化目標定能實現。
互聯網絡的多功能性和便利性及資源性為外語教師的終身化培養提供了極便利的條件。因此,有組織地充分開發外語教師發展的網絡資源和平臺,是一件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事業,是最終促進教師之間良性互動,協作發展,凝聚特色的有效途徑。
――――――
參考文獻
[1][3] 王志平.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問題研究.教學與管理,2011(3).
論文當中引用的論點內容必須是作者親自查閱過的相關文獻,依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列在論文的最末尾。關注學術參考網,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采編收集的小學英語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小學英語論文參考文獻:
[1]張海娟.針對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兩級分化現象的研究策略[J].學周刊,2016,05:52.
[2]李艷文.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6,05:104.
[3]張盼靜.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6,05:185.
[4]張婷婷.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08:63.
[5]石麗君.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08:123.
[6]張琦.小學英語有效教學途徑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學周刊,2016,08:178.
[7]駱北剛,陳偉娜.性別差異對小學英語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6,02:45-46+135.
[8]陳歡.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教導刊(下旬),2016,01:130-131.
[9]劉順利.小學英語歌謠情境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英語廣場,2016,04:153-154.
[10]馬毅新.讓情感教育成為小學英語和諧課堂的催化劑[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6:123-125.
[11]彭熹.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6,09:178-179.
[12]張婧.小學英語教育理論與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和應用的有效結合[J].電子測試,2016,07:165-166.
小學英語論文參考文獻:
[1]劉珊珊.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J].學周刊,2016,17:154-155.
[3]易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單詞記憶方法[J].學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47-48.
[6]顧詩月.也談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英語有效教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4:60.
[8]沈蘭.興趣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催化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4:61.
[9]謝潔紅.農村小學新任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困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4:36-38.
[10]王洋.小學英語教材話題適切性的現狀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6,14:53-55.
小學英語論文參考文獻:
[1]高敏.幼兒英語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仲偉秀.幼兒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8.
[3][意大利]蒙臺梭利.任代文主譯校.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吳牧之.學前兒童英語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雙語教育網,2004.
[5][美國]喬姆斯基.喬姆斯基語言哲學文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6]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7]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8]強海燕,趙琳,西格爾.幼兒英語浸入式教育活動[M].陜西: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9]哈默,田貴森.怎樣教英語[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2.
[10]邊靜.TPR教學法在兒童英語學習中的運用[M].宿州學院學報,2007.8.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科目,也是對語文有舉足輕重的語文水平表現,那么小學作文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作文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閱讀。
小學作文論文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楊樹芳主編語文出版社出版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秦訓剛、宴渝生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小學語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張貴新、侯國范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徐靜.把作文的批改權還給學生[J].考試周刊,2012,(61).
[5]鄭海珊.作文評價過程應注重培養學生讀者意識[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6,(20).
[6]趙存.關于作文評語的新嘗試[J].文學教育,2012,(6).
小學作文論文參考文獻:
[1]李建平.談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0(09)
[2]李銀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0(29)
[3]冒樹紅.讓作文教學水到渠成——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思考[j].內蒙古教育.2008(06)
[4]張正陽.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新課程(中).2011(03)
[5]李曉麗.小學語文教師習作課堂探微[j].語文學刊.2010(06)
小學作文論文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
[2]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3]丁建鳳.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
[4]葛金枝.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教師,2015(09)
[5]劉新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5(02)
【關鍵詞】 教例研究;中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教例
【中圖分類號】G64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0-01
一、關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真實事例,也稱案例。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經成為我們文明的一種普遍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受到它的影響。[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教師進行學習、研究,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過程本身是反思、認同、獲得意義,從而達到內心世界改變的過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豐富性、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強烈沖擊性,是傳統所難以達到的。[3]本文主要從中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的特征,剖析中小學語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應用的價值和實踐。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創設情境,提供信息,隱含問題,引發思考,揭示規律的作用。[4]教學案例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增進教師的教學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余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這樣有利于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加強教師的教學理論學習
撰寫教學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幫助教師總結教改經驗
教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與撰寫論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關于某個專題研究的教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通過教學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學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現典型,撰寫教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恒,就會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維能力。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養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最后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教師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從而產生某些創新。
三、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教例研究的應用
我們按“教學實踐探究問題教學反思撰寫教研報告”四個步驟進行教研活動的教學案例研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學實踐。每學期每位語文教師選擇一次課作為公開課,語文組所有教師進行隨堂聽課,并進行記錄。同年級的語文老師選擇同一課題,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進行。同時同課題教師在備課時不可相互討論,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也利于教師個人教學問題的發現。
第二步:教研探究。確定周五為教研日,由教研組長組織語文組教師每周五進行教研。以每周進行的公開課作為教學案例進行探究。同一課題的教師先闡述教案的設計意圖及具體實施情況,并指出在具體理論設計與實踐過程中的差異。語文組的教師依次對同課題教師的公開課進行評述,指出其優缺點,教師之間通過相互評述討論,有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第三步:教學反思。(1)教研會后,執教者要對本次的研討作教學反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他教師的建議作一個書面總結(2)開展網絡評課。將上課錄像、教研組評課記錄、教學反思等材料組成的教學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組網頁上,讓全校的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評述。
第四步:撰寫教研報告。由執教者綜合教研會上的資料及網絡上的評述資料進行匯總整理,撰寫教研報告,并交由教研組長。教研組長將每份教研報告整理成冊,作為寶貴的學習資料,供教師們學習交流,指導下一步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4]方亮輝、趙培敏編著.小學語文教例研究.[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2):3-6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環節。本文針對目前課堂流程的非規范性的特點,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大投入、增強環節控制和增加激勵措施的方法。
一、目前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定量教學的現狀
同數學、英語等課程比較,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有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律和特點。而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更多是靠感性和老師的把握進行教學,一堂課教多少生詞,講多少句子,介紹多少背景,都是在教學大綱的總體布局之下,根據每個教師的自己安排而定。很少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定量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有三個特點:
課程安排內容的隨意性。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的內容是有教學大綱確定的,但是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卻是有每個老師自由確定。本來這樣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沒有了約束和規范前提下的自由,又會產生一些問題。學生能學多少知識的責任則歸結于學生,不利于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成才。
流程安排的任意性。內容確定之后的課程組織,是一個藝術性的過程。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流程安排中,往往是比較隨意的??梢韵戎v詞后講句,也可以先閱讀課文,再來進行講解內容。這種任意性的一個很關鍵和充分了理由是學生的差異性。但是,這種差異性的特點,每個教學老師并不能定量地進行描述和分析。
教學評價的忽視。這個環節幾乎被忽視。教學評價的作用非常顯著,它既是上一個教學環節的結束,又是下個教學環節開始的紐帶。我們實際的教學內容評價往往被學生的成績來替代。
二、目前小學高年級課堂語文教學定量研究缺乏的原因分析
小學高年級課堂語文教學定量研究的缺乏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校內部的原因,也有學校外部的原因;既有物質條件約束的原因,也有軟件、人才制約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線教學人才、教學研究人才的隔離性。目前的教學研究現狀是,在教學一線成績優異,同時又有研究意愿的教師,很快會被各級教研機構所吸引。進入教學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往往就開始脫離了教學一線。在短時期內,這種教學和研究的脫離并不明顯,但是當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這種脫離就會造成研究的障礙。
研究人才的相對匱乏性。小學教育由于面對是低齡的學生,其上升空間和通道并不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學研究人才同中學、大學相比較,就顯得格外匱乏。這種匱乏就會很明顯地體現在小學日常的教學研究當中。
學生個體差異定量研究的難規范性。這個原因是制約教學研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的智力、性格、個性、稟賦、愛好等各不相同。如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是我們后續研究的關鍵。而目前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造成了后續研究的難以推進。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因素,就是教育公平。如果將學生進行定量的分析和分類,就很容易與教育公平的準則相違背。
三、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科學定量、規范實施的方法
第一,加大教學研究物質實施的投入。教學研究的作用盡管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種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各級政府需要加大對于這個方面的物質投入,包括研究各種計時、測量設備,教學研究的平臺搭建等。一定的物質投入是教學研究的基礎。
第二, 增加教學流程環節定量研究和規范的控制。課堂教學流程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等三個階段。
在課堂教學設計的定量分析方面,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設計。將各知識元素進行定量歸類和分析,通過定量環節的控制,完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另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可操作性強。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定量研究。課堂教學實施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過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靈活、激情與學生興趣與參與往往會形成精彩的資源,這些生成性資源又會促使教師生成出新的教學過程或更高一層次的教學目標及適合當時情境的教學方法。
對學生行為的評價。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學生是參與課堂教學的主體,又是學習的客體。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學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對其參與狀態進行考量。包括回答次數、正確率、提問次數、互動率等進行統計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比爾·約翰遜.學生表現評定手冊—場地設計和前景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