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版畫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圖像藝術;傳統;沖擊
圖像藝術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那些以視覺為中心,重點突出視覺感受的藝術文化現象都是廣義上的圖像藝術。狹義上的圖像藝術是特指當下世界范圍內正在日趨發展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文化現象,也可以稱其為“圖像時代藝術”(The art of towards the image)。此種藝術文化現象,多使用仿像、圖像、形象等基本方式,輔以現代化的傳媒技術,著意營造虛擬性的時空形態,從而表達多元化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圖像藝術雖然具有鮮明的當代特征,但卻保留歷史文化的痕印。就流行范圍來說,盡管圖像藝術產生興盛于西方,但在經濟文化全球化一體化的當下世界,它在中國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
圖像藝術與東西方美學傳統及美學資源
說到圖像藝術就不得不先提及西方的美學傳統。因為圖像藝術來自西方,所以就西方傳統而言,古希臘人提出以模仿論為基礎的形象理論。從柏拉圖到達芬•奇的鏡子說,滋潤和養育了西方的現實主義美學傳統,這是圖像時代藝術的一個來源。鏡子在美學的意義上有三種作用,其一,鏡子可以客觀地反映現實;其二,鏡子使人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深刻;其三,鏡子可以識別人的無意識活動。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認為,鏡子不僅能夠輔助鑒明身份和自我再現,而且能夠征顯出嚴重的精神問題。由此他提出,人們所認識到的形象是客體的一個變形,是人們想象中的形象,想象的東西與象征的東西結合起來就是現實。
而中國的圖像藝術除了被西方美學傳統的影響外,也被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影響,圖像、形象這類問題,不僅存在于繪畫、雕塑、建筑等空間藝術中,同時也存在于其他文化領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圖像和形象不僅存在于像建筑、雕塑、繪畫這類空間藝術中,他們也同樣在其他藝術領域中存在。從文學領域來說,中國的古人曾寫道“圖,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痹跉v史學領域也離不開圖像,宋代學者鄭樵曾說道“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痹谒囆g中,圖像的意義也備受推崇?!墩撜Z》中記載孔丘說過的話:“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痹谶@句話里“文”指的是圖案、花紋和圖像。在孔子的話語中,它與“質”相對,意思是表象;“文質彬彬”是質和文的統一,孔子認為有了質和文的統一才是完整的表現。從客觀作用上來看,“文質彬彬”這一思想不僅肯定了作為圖像的“文”的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后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上簡要論述東西方美學思想,并不能代替東西方有關圖像藝術的全部美學理論的思想資源。但可以認為,這些美學資源,在當今圖像時代的藝術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像藝術對傳統美學和文化的反撥與沖擊
圖像時代的藝術受到傳統美學的影響無疑,但這種影響并不能說明它就是傳統美學的繼承者;也就是說他繼承并發揚了美學傳統,但并未發揚傳統美學。反而圖像藝術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美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這種沖擊在許多具體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就是它對傳統美學觀的顛覆。傳統美學觀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真”,即真實。在中國的美學傳統中,“意”和“真”作為兩個重要的命題貫穿始終?!耙狻敝傅氖且庀蚝鸵饩?,“真”的意義便是真實與自然。所以“真”不僅要反映自然,而且還要通過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來對“意”進行體現。而圖像時代藝術過于強調“意”,而忽視“真”。媒體傳播行業的急速發展和大量機械復制的出現是的藝術作品原有的本真性遭到嚴重破壞。
第二,是對藝術作品價值意義的顛覆。圖像藝術的宗旨是消解價值,解構意義。圖像藝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清晰透明確卻不穩定的世界。形式替代價值,符號替代意義,符號與形式雖然加速生長,但他們有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的內爆。鮑德里亞所認為的后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現象就是此二者。
第三,是對傳統的人文知識分子觀念的顛覆。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政治和道德是合而為一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所崇尚的是“善道”。但自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文人心態被前所未有的顛覆,這來自于它們不斷遭到討伐和沖擊。這種顛覆即可以促使以人文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知識分子接受現代的思想文化的影響,把自己融入到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中去。
第四,對傳統的語言和文學“正統”的顛覆。儒家強調“詩言志”,語言和文學都是德行的體現,但是在現今中國,由于圖像文化和圖像藝術的發展以及圖像時代的來臨,語言和文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這種挑戰至少造成三種結果。一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不再“唯我獨尊”;二是文學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之間出現語言“亂碼”現象;三是藝術上的雅與俗的界限在模糊和淡化。
美術作為一種圖像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美術是與圖像藝術和圖像時代藝術關系最為密切的造型藝術。尋根究底的看來,美術特別是繪畫藝術以圖像為其存在和表現形式。所以,圖像學這個學科在造型藝術史上的形成就是專門針對圖像本體進行研究的結果。另外,圖形藝術發展經歷也告訴我們,圖像藝術的產生和繁榮,和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的內在聯系。
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始于西方,在改革開放之后漂洋過海來到中國。1985年,我國一些美學家和美術理論家通過《文藝研究》和《外國美學》等刊物,詳細地闡述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以及這一思潮同的現代主義(這種主義在當下中國十分興盛)的關系問題。其實際影響所及,也波及到后來的后現代美術在中國的發展。總體來看,中國的后現代藝術具有比較超前的理論和與之不相稱的滯后的實踐;在國際上尚未占據主流地位?!昂蟋F代主義美術在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給了我們一個‘超前的眼光與異樣的視角’,使得中國美術界在追趕世界美術潮流時,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和正在接受著后現代主義的一些美學主張”有業內人士如是說。所以盡管在中國美術界存在著較少像“廈門達達”那樣標準的后現代作品,但是其美學走向卻與后現代主義的觀念吻合頗多,比如從從“宏大敘事”轉向“凡人瑣事”,從“英雄主義”轉向“平凡世界”,從傳統至上轉向波普藝術,從“文以載道”向純客觀表現,從“守死善道”轉向市場化的“商品畫”,從筆墨至上轉向與新型媒介結合等等。另外一個事實是,一些民族性突出的后現代美術作品出現,這是因為一些青年藝術家從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藝術當中尋找到了與“后現代”相吻合的因素;呂勝中的剪紙作品《彳亍》和的大型版畫裝置作品《析世鑒》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中國當下美術界,以現代信息媒介為表現手段的后現代作品,也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還有一個無爭的事實就是圖像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媒介和載體和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相同的。所以,圖像藝術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間的糾結關系必須被關注。同時我們又不能回避另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中國的文化走向呈現為兩種態勢和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就是以后現代思潮正在以不可小覷的威力,進一步推進藝術的商品化和大眾化(以圖像藝術為代表)。第二種就是以極力維護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價值標準,千方百計地抵抗西方文化壓力的后反殖民主義思潮。這述兩種文化格局并非冰火不容。筆者根據自己所見以及理論問題在想,可否以民族文化和本土精神為基礎,給圖像藝術穿上“唐裝”,重新來一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變革。針對這個問題歡迎大家一同討論。
參考文獻
[1]洪潔松,. 圖像藝術的歷史傳承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 理論界,2010,(5).
[2]鄭玉明 主編. 數字媒體和游戲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論文[Z]. 中國動畫年鑒: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