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erp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0屆畢業論文
基于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Based on ERP
學 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專 業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班 級 : 2006級062班 .
學 號 : 106062051 .
學生姓名 : 吳偉
指導教師 : 史紅霞
二一〇年 五 月
浙江科技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
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人 吳 偉 學號 106062051 聲明所呈交的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 基于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 》,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與我一同工作的人員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
本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作者愿意遵守浙江科技學院 關于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管理辦法及規定,允許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被查閱。本人授權 浙江科技學院 可以將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在校園網內傳播,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論文作者簽名: 導師簽名:
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內容摘要
隨著多元化企業的發展,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與日俱增,信息資源整合成為其信息化建設中的必要環節。由此本文從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本質出發,結合多元化企業自身的特點,分析基于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優勢和內容。通過參考有關資料,了解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現狀和主要問題,綜合分析基于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方式,最終提出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解決方案。文中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具體分析,提出了基于ERP系統處理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ERP、資源整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are increas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the necessary part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sets out from nat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uperiorities and contents of the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ERP.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materials and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and major issues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is paper synthetically analyzes the manner of the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ERP, finally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for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By Analyzing of the actual example, the paper rais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bou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based on ERP.
KEYWORDS:Diversified enterprises,Information resources,ERP,Resources integration
正文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節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寫作框架 3
第二章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概述 4
第一節 多元化企業介紹 4
第二節 多元化企業的特點 5
第三節 多元化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和問題 6
第四節 信息資源整合的概念解析 8
第五節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目標和意義 8
第三章 多元化企業ERP系統整合概述 10
第一節 ERP的概念 10
第二節 ERP的發展 11
第三節 多元化企業ERP系統整合應用方案 13
第四節 ERP對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方式及優勢 17
第四章 多元化企業ERP整合內容 19
第一節 ERP中的整合管理思想分析 19
第二節 ERP與相關應用的整合 19
第五章 先登集團基于ERP的信息資源整合案例評析 22
第一節 集團概況 22
第二節 集團信息資源整合實施現狀及問題分析 22
第三節 集團基于ERP的信息資源整合應用發展方向 23
第四節 實施效果評價 25
第六章 結束語 26
【參考文獻】 27
致謝 28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一些企業集團,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抵抗市場的風險,大多采取多元化的戰略。由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較晚,企業的管理經驗不是很豐富,多元化帶來的管理問題日趨嚴重。由于信息化高速發展,以及借鑒國外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管理的信息化就成為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由于多元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復雜,加之目前大部分針對多元化企業集團的管理軟件普遍存在缺陷,因此對多元化企業集團實施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含的信息資源非常廣泛: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等。這樣復雜的大工程不可能整體實現,一步到位,必須“化整為零”,各個突破。由于這些系統所采用的信息技術各不相同,特別是多元化企業內部行業跨度大,行業間無共性,任何一個軟件供應商都不易全線解決這種企業的信息化問題,同時多元化企業一般下屬單位比較多,各單位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建設了大量的應用系統,由于總體規劃缺失,在實施當中沒有考慮到數據和信息共享以及彼此間的整合,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信息孤島”現象導致了業務數據的不一致性,信息無法共享和反饋,影響了決策支持。要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多元化企業信息化建設還必須走“第二步”,即“化零為整”,把各自為戰的信息系統整合在一起,達到“1 + 1>>2”的效果。
無論是從企業信息化建設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系統規模和功能的角度,ERP都應該是信息資源整合的核心系 統。ERP本身就是一個整合系統,它以供應鏈管理為基本思想,以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內部運作效率為目標,涵蓋了企業內部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如訂單、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質量控制、財務、成本控制、人力資源等。
在我國多元化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在繼續擴大ERP系統應用面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并積極推進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發展。企業信息資源整合不僅是現階段多元化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是體現信息化在業務管理應用方面取得成效的重要標志,同時更是信息化建設向企業戰略管理階段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多元化企業信息信息資源整合是十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論文主要針對多元化企業的特點,主要基于ERP系統的視角探討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主要通過定性分析法結合個案研究法對論文所要闡述的論點加以論證。
定性分析法指的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的目的。本論文通過對各種資料的歸納和分析,得出了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本質和基于ERP的整合運用等重要內容。個案研究法是確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論文通過對先登集團的信息資源整合的實施現狀及原因的具體分析,結合企業本身特點,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并分析ERP系統實施過程中信息資源整合的改進,最后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具體來看,論文主要通過以下渠道進行研究:
一、文獻檢索
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料庫查詢各類期刊,學術報告,學術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檢索與本選題有關的文獻資料。
二、網上搜尋相關資料
通過對網絡中關于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內容進行查找和學習,掌握該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和研究成果。
三、企業調研
通過企業實際案例的調查分析,了解多元化集團公司信息資源整合中ERP整合實施程度、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四、方案評價
比較實施解決方案后在各方面的變化與改進,從而歸納出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發展方向。
第三節 寫作框架
論文首先分析了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研究方法,其次對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和ERP系統的概念、重要性、發展過程做了介紹。通過對我國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現狀的分析,歸納出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中ERP的應用,找出制約信息資源整合的深層因素,然后總結出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中涉及到ERP系統的具體運用。最后,通過實例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先登集團為例,首先介紹該企業的情況,再通過對該企業信息資源整合實施現狀及原因分析,結合企業本身特點對企業信息資源整合中ERP應用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并分析實施過程的改進和實施效果。
第二章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概述
第一節 多元化企業介紹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企業在原主導產業范圍以外的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它是與專業化經營戰略相對的一種企業發展戰略。學者在研究中對多元化的定義各有不同,早期學者認為多元化是指企業產品的市場異質性增加,強調企業異質性不同于同一產品的細微差別化,更不是產品細分化,后來擴大了多元化的概念,即多元化也指進行投資和合資,使單一組織能夠增長或降低整體風險。按照Wrigley和Rumelt的劃分標準,一般當企業最主要的產品類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小于70%時,這種企業叫多元化企業。
1989年,Ramanuiam&Varadarajan在戰略管理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對公司多元化戰略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依據“環境一過程一績效”的邏輯,提出了多元化戰略的研究框架。他們把多元化理論研究劃分為多元化決策(多元化的動機)、多元化方向選擇、多元化模式選擇、多元化特征、多元化與結構、多元化與系統、多元化的協同效應等領域,并將前人有關多元化戰略研究的成果納入其研究框架中。該框架能夠反映多元化戰略研究領域的全貌,以下對其中的幾個領域進行概述:
1.多元化的動機。一般研究表明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的直接動機是多元化企業的各業務間存在范圍經濟,而且這種范圍經濟不能在企業邊界范圍外實現。具體表現為:經營性范圍經濟(包括共享活動和共享核心能力產生的范圍經濟);財務性范圍經濟(包括通過內部資本配置、降低風險和稅收等財務手段產生的范圍經濟)、反競爭性范圍經濟(包括多點競爭和利用市場勢力而產生的范圍經濟)和隱性范圍經濟(包括雇員、供應商和客戶等專用投資引發的多元化動機、債權人的風險降低引發的多元化動機和高層管理補償最大化引發的多元化動機等因素帶來的間接范圍經濟)。
2.多元化方向選擇。多數實證研究表明相關多元化企業的績效好于非相關多元化企業。
3.多元化模式選擇。多數實證研究通過并購實現多元化的企業績效要好于自我擴張模式。
4.多元化與結構。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表明多元化戰略對企業結構的影響大于企業結構對戰略的影響。
5.多元化的協同效應。多數研究表明企業實施多元化是為了發揮協同效應,多元化戰略能否成功就要看多元化企業的各業務間是否能夠發揮出協同效應。實際上,所謂協同效應就是在各業務間產生的范圍經濟。
第二節 多元化企業的特點
(一)多元化企業的優點
1、分散風險。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產業升級和產品的新老更替越來越快,任何一個行業或一種產品都會從繁榮走向衰退。實現多元化經營,可以豐富企業的產品線,將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組合在一起銷售,避免由于單一產品過時或替代品的出現而引起的經營風險。
2、資源利用優勢。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通過多元化投資可以產生內部化效應和協同效應,企業能夠更廣泛地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產能力、經營能力以及信譽等要素,有效地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最大限度地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
3、追逐利潤優勢。企業發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潤,如果它的經營范圍只局限于某個行業,那么它的利潤自然也就局限于該行業;與之相對應,如果企業能夠進入多個行業,自然所取得的利潤就來自多個行業,且不說新進入的行業一般都是利潤較為豐厚的行業,就算某個行業出現了不景氣的情況,企業仍然可以從其它的行業中取得利潤。
(二)多元化企 業的缺點
1、規模經濟的喪失。多元化經營在某種程度上是以規模經濟的代價換取企業經營風險的減小。資源分散可能導致企業原有核心競爭力下降,影響原主要業務的競爭力,加大經營壓力和風險。隨著產業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集中到技術和資金上,多元化經營使得企業在技術和資金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2、經營管理費用的增加,易致財務失控。多元化經營要求企業管理者選擇良好的多元化經營策略,以確保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各項產業的協調發展。企業越是多元化,其機構設置就會越龐大,業務部門同決策部門以及業務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全的問題就會越突出。
3、資金問題。多元化經營使企業進入了新的業務領域,因此需要有巨額資金的支持。隨企業多元化發展,規模急速擴大,可能出現資金短缺、周轉不靈、內部協調困難等,都有可能導致財務失控。
4、管理復雜難度大。特別是當企業進入到與原業務相關度不高的新領域時,企業原有的管理理念、模式、組織機構和管理經驗可能難以湊效,使協調各種關系的成本提高,并可能導致組織結構不穩定,增大經營管理失控的風險。
5、企業原品牌信譽保持難度加大。多元化經營可以讓多個產品線使用同一品牌,擴大了企業聲勢,也節約了宣傳推廣產品的費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可能出現“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現象。由于產品線過多,要使企業管理者對每一種產品都嚴把質量關,使每一種產品的質量都無懈可擊,難度是非常大的。
第三節 多元化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和問題
一、多元化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二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設,使中國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包括多元化企業在內的各路決策者,對于以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去提高效率、增進效益深信不疑。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曾經高額投入、工程浩大的信息化建設大多在中國特有的體制框架下進行,因而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并帶有明顯的條塊分割、信息分散特色,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更為數字革命的進一步發展造成嚴重的障礙。 資源整合,迫在眉睫。伴隨著IT業的飛速發展,多元化企業在技術、業務及服務等方面均已產生了巨變,為了提高運營效率、促進管理和提升服務,大家紛紛投資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統建設。多元化企業的信息系統經過多年積累而成的,整個信息系統是由不同的應用、數據庫、操作系統、主機,甚至不同的網絡組成;而實際應用的增加往往是由于功能的驅使,這些使得系統的整體架構缺乏規劃,信息孤島林立,資源分散無法共享。 同時,在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共同作用下,企業的經驗管理模式正隨市場發展不斷調整;自身子公司之間的協作及自身與外部的協作均離開信息資源的有利支撐。為此,整合獨立分散的信息系統,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已成為多元化對整合需求的迫在眉睫,并希望在保護原有投資、原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透明整合,使人員從繁雜無序的資源處理中解脫出來,并能輕松地駕馭更多的資源。 整合之道,亟須擇“門”而入。
例如某家電集團是集制造、科研、投資、貿易于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現代公司。集團總部下轄30多個獨立子公司,其中制造公司10多家,并設有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集團的主導產品包括家電、自動車、機械產品等。信息時代,集團不斷推進IT技術在企業的應用,相繼建成了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產品數據管理(PDM)、物流系統等。應用至今,集團明顯感受到了信息化所帶來的效率和效益。但由于各個系統的實施都是單獨進行的,缺乏系統規劃,目前各系統形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應用的深入,迫切需要集團對系統進行整合,使各系統數據資源能夠共享,從而為公司更深層次的決策和應用提供支持。為此,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擺在了該集團的信息化建設日程上。
二、多元化企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多元化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眾多的風險與危機,根據賽迪顧問對多元化企業的研究總結,我國多元化企業信息化主要集中以下嚴峻挑戰:
歷史遺留系統較多,業務系統必須整合。多元化企業有許多子企業由于歷史的原因,總公司管控能力不夠,管理不規范、不到位,子企業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自己已逐步建設和開發了許多應用系統,目前看來,盡管這些系統技術架構比較落后、功能有限,但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積累了豐富的數據,這些IT資產不宜推倒重來,需要有效整合并加以充分利用。
系統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效益不高。由于下屬各單位的管理模式、業務范圍具有很大的類似性,因此存在著企業內部各子企業間應用系統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開發的問題,導致信息化建設整體效率低下、效益不高。
缺乏科學的系統規劃,形成信息孤島?,F在一般大的軟件開發建設廠商都有一套自己的平臺,在一個平臺上進行系統開發建設可以很好的做到知識積累、易于修改和規范開發標準等,但多元化企業不可能所有的應用系統都由一個廠商來開發建設,因為既不存在這樣的系統開發廠商,也不符合風險管理的原則。由于各廠商平臺架構、技術路線、遵循的標準等都各不相同,導致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擴展完善、信息共享等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如果不做好系統規劃,就容易形成諸多信息孤島。
信息化難以與業務管理形成動態融合。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需要不斷優化和提升管理模式和業務模式,這樣會導致企業信息化業務需求變化快,IT和業務及管理模式很難有效動態融合,IT很難對業務提供持續高效的服務和創新支持,經常出現IT和業務兩張皮問題。在實際信息系統建設中我們也會常常發現,有的業務部門在描述需求時能夠很系統、很詳細的描述出業務范圍以及工作流程,便于系統開發廠商做好需求調研和開發工作。
第四節 信息資源整合的概念解析
“信息資源整合”這一概念,是我國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從局部開發階段向系統集成階段過渡時產生的。因此,對企業信息資源整合這一概念,有三種不同層次的理解:
1.信息資源整合的范圍是現有的、分散于各信息系統內的數據或信息,其目的在于支持企業集成化信息系統的開發。
2.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企業改變原來的工作方式,進行業務流程重組(BRP),業務流程重組又引發信息系統重構。然而,信息系統重構需要信息資源整合的支持。因此,信息資源整合不僅要支 持集成化信息系統的開發,而且要考慮到業務流程重組的需要。
3.信息資源整合不僅要支持集成化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業務流程重組,而且要考慮到企業的外部信息集成、支持ERP、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信息系統的開發。其整合的范圍的范圍不僅是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還要考慮到企業外部的信息資源。
綜述所述,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是指,對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活動,使其具有冗余度最低、共享程度高、一致性強、整體性好等特點,以滿足系統集成、業務流程重組、企業外部信息集成三種層次應用的需要。
第五節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目標和意義
一、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目標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目標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將企業內分散的各種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發揮其最大價值,滿足本企業包括各子公司及社會對企業信息的需求。
二、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滿足企業信息需求者的多元化需求,解決信息不對稱狀況
當今,多元化企業信息與日俱增,同時信息又分散在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如何快速獲取有用信息,已成為影響并制約多元化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信息資源整合可以解決信息資源分散與信息需求多樣性的矛盾,使用戶在海量的企業信息資源中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二)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信息的價值增殖
多元化企業不斷產生大量信息,這些分散的企業信息難以發揮其最大效益,通過信息資源整合,在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 還可使用信息技術挖掘其中潛在的有用信息,產生新的決策信息,使總公司集合信息的價值得以增殖。
(三)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資源共享
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是從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發,突破信息資源的時空限制,建立集成的、統一的、全面的、準確的、有序的企業信息資源體系,從而解決信息資源分散與用戶多樣化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最終實現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在不同層面的共享。
(四)有效促進信息資源的有序化
多元化企業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產生的信息分散、甚至雜亂無序,通過信息資源整合,可以專題的形式為用戶提供就某一主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從而有效促進信息資源的有序化,極大方便信息需求者獲取相關信息。
第三章 多元化企業ERP系統整合概述
第一節 ERP的概念
企業資源規劃(ERP)是20世紀90年代初在國外興起的最先進的企業管理技術和方法之一。許多企業紛紛開始建立自身ERP系統,尤其是世界大型企業更是如此。企業資源規劃是在計算機與網絡通信等支持下的多種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它與計算機集成制造(CIMS)相輔相成,側重于實現企業整個供應鏈的全面科學管理。ERP系統的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ERP系統仍然以(制造資源計劃)MRPII為核心,但是在MRPII基礎上引入了聯機分析處理(OLAP)、電子商務、工作流等信息技術,同時吸收了供應鏈、準時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和全面質量管理等管理思想。而且除了MRPII系統的生產、財務、銷售等職能外,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 CIMS集成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柔性制造(FMS)等信息技術,同時又結合了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OA)以及決策支持系統(DSS)等各個環節的信息技術和方法,促進了企業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ERP主要目的是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進行調整和分配,避免資源和人力上的浪費,及時準確地作出更好的決策,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其最大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ERP主要作用是把公司內部的數據信息化、制度化,加快流程的集成與改進,加速回應客戶的速度,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改善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等,更好地規范供應商管理與采購流程, 使訂單管理更有效率。
ERP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力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企業單獨依靠自身力量來參與市場競爭已明顯乏力。企業必須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生產銷售活動,滿足企業的需求,以便進一步提高效率并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 。ERP具有如下特點:
1、目前多數企業很少從企業整體角度上對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變革,所以應用ERP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在建立新的管理系統之前如果沒能夠把企業的經營策略、業務流程、組織結構與ERP結合起來考慮,沒有對原有業務過程的各環節進行分析,而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用計算機代替了手工操作,那么企業的總體結構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
2、ERP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在一起,體現了完全按客戶需求生產的思想,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地變化。企業運行發展中,各種資源相互作用,這是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完成客戶訂單、實現企業價值的基礎。通過ERP的使用,企業能及時、高效地完成客戶的訂單,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資源的作用,使企業能根據客戶訂單及生產狀況做出調整資源的決策。
3、ERP系統雖然只是比MRPII系統增加了一些功能子系統,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子系統的緊密聯系和整合。MRPII是通過計劃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實時性較差,一般只能實現事中控制。而ERP不同,它強調企業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將研發、生產、 銷售、運輸等通過集成來進行各種相關的作業。
第二節 ERP的發展
1990年4月12日,著名的IT系統項目認證與決策權威機構——美國Gartner Group公司——在“計算機集成制造”(CIM)專欄上,由L.Wylie主筆的《ERP:設想下一代的MRPⅡ》(ERP:A Vision of the Nest-Generation MRPⅡ)的研究報告第一次提出了ERP的概念。
ERP是從MRPⅡ發展起來的,為便于理解ERP系統中的整合思想,我們從信息整合的角度來回顧一下ERP發展的歷程。
一、MRPⅡ的管理理念
企業管理者的一個經常頭痛的是“財務數據和生產數據總是對不上號”,財務報表在時間上嚴重滯后,不能及時地暴露經營生產中的問題,等到發現了問題再處理,已經給企業造成了損失。生產需要的物料,即使有足夠分采購周期,但仍會因為資金的不到位而不能及時供應。 銷售出去的商品也會由于客戶的信譽度、應收賬賬齡等信息不完整,而不能及時收回貨款。
MRPⅡ就是解決財務和業務脫節的問題,首先它通過具有成本屬性的產品結構(成本物流單),賦予物料以貨幣價值,實現了資金與物流靜態信息的整合。
其次,通過定義物料流動的事務處理(物料位置、數量、價值和狀態的變化),對每一項事務處理賦予代碼,定義會計科目上的借、貸方關系,實現了資金流同物流的動態信息整合的問題,做到財務與業務同步,或“財務賬”與“實物賬”同步生成,隨時將生產狀況通過資金運行狀況反映出來,提供給企業的決策層,便于不誤時機地糾正和處理。
MRPⅡ在MRP基礎上增加的主要管理理念是管理會計的應用。會計可以理解為一種信息系統,現代會計學把主要為企業外部提供財務信息(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會計事務稱為財務會計,而把為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如成本控制、盈利分析、產品發展分析等)的會計事務稱為管理會計。電算化會計之所以不足,其要害就是忽略了管理會計。
能否做到資金流信息同物流信息的整合,做到財務同業務的整合,是判斷企業是否實現MRPⅡ系統的主要標志,也是區別電算化會計同MRPⅡ系統的主要標志。沒有業務信息,財務系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企業各項業務流程之間是整合的關系,不是以誰為中心的問題。
二、MRPⅡ到ERP
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獨立生存,它必須依賴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等合作伙伴的支持。進入到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供需關系和市場競爭的范圍擴大到了全世界。這時,僅僅有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就顯得不足了。要把信息整合的范圍擴大到企業的所有上下游,也就是同企業所有的供應商和客戶實現信息整合,“管理整個供需鏈”就是ERP(企業資源計劃)要解決的問題。ERP之所以能夠實現,完全依托于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而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進和優化,也同時需要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
從MRP到ERP的發展過程,就像水的波紋一樣,由中心逐漸向外擴張。我們說MRP是制造業ERP的核心,因為它就是處在水波的中心,而且波紋首先就是由它引發的。為了更直觀簡潔地說明ERP發展歷程,我們通過以下ERP歷程圖3-1輔以說明。
ERP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出現的。按照Gartner公司1990年對ERP最初的定義,歸納起來主要有4個特點,即:1.產品研發與生產制造集成(技術與管理);2.實現企業內部集成(跳出一個企業的范圍);3.管理整個供需鏈;4.協調運營。 這些要求在20世紀90時代初期提出,有相當大程度的前瞻性。但是,受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還不可能全部實現,后來問世的SCM和CRM產品實質上是實現Gartner最初對ERP 定義的補充,它的范圍已經擴展到了對企業內外部所有資源的一種整合管理。
2000年10月,Gartner公司亞太地區副總裁、分析家B.Bond等又提出ERPⅡ的概念,盡管國外對ERPⅡ的定義有不少爭議,認為對ERPⅡ所下的定義都是ERP已經包含的內容,是“新瓶裝舊酒”,但是Bond的分析報告中有兩點是應當肯定的:一個是“協同商務”的商務運作概念,一個是實現協同商務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即“企業應用系統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圖3-1 ERP發展歷程
第三節 多元化企業ERP系統整合應用方案
對于多元化企業集團,在組織結構上設有總公司、分公司,甚至多級分公司;在地域空間上有同一城市的,有跨省市的,也有跨國的;在公司的業務類型上有商業的,有工業的,有服務業,以及多類綜合業務的;在總、分公司的關系上,有的是以資產為紐帶的,有的是以任務為紐帶。當企業規模有限時,管理者很容易進行“集中化”管理。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常常采取“分散化”管理,或部分集中、部分分散的“混合式”管理。在后兩種管理模式中,總部與分支機構地域差異,傳統管理手段造成數據傳遞不及時,分支機構在上報數據時,出現人為誤差,分支機構上報僅為簡單報表,總部對其業務情況難以及時查詢,分支機構作賬方式的不一致導致上報數據失實,公司內部的監控滯后,不能反映真實問題。有能力的企業,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開發管理信息化的應用軟件MIS系統,投資少,見效快,功能局部實用。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的限制,開發的系統往往起點不夠高,系統整體整合的難度較大。這些問題嚴重的制約了多元化企業的業務發展。因此,多元化企業迫切要求通過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實現總部與各分公司之間的信息整合。
為適應多元化企業不同管理模式的需要,信息化管理也提供了集中式、分布式及混合式的整合應用方案?,F代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都能為多元化企業信息化的不同應用方案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
在ERP系統的整合應用方面,有針對性的開發了相應的功能。在軟件的技術結構上,采用了客戶端、中間層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的三層結構體系。服務器的布局可根據集團公司的具體情況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既有適用于分公司內部基于局域網的客戶端服務器(C/S)的應用結構,又有適用于集團與各分公司之間基于Internet網的瀏覽器/服務器(B/S)的應用結構,數據庫服務器(尤其是多元化企業需要加強管理的信息)通常采用集中式管理(而服務器的物理位置也可以是分布的)。客戶端既可以是圖形界面(GUI),又可以是瀏覽(WEB)界面。 在軟件的應用功能方面,專門開發了多元化企業的業務管理應用系統,如集團分銷業務管理系統、企業集團戰略財務管理應用系統等。實施這些應用系統,能實現企業集團與各分公司之間的信息整合,實現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的整合,實現集團公司業務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績效考核的全面管理。
根據多元化企業組織架構的要求,結合ERP的總體結構和功能特點,最終提出了適用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ERP的組織架構方案設計,結果如圖3-1所示。
圖3-2 多元化企業ERP的組織架構圖
從圖3-2中可以看出,此系統除了解決多元化企業集團信息共享的問題之外,同時在這一個架構上參考了集中式的數據處理模式—軟件即服務,即在集團模式的基礎上將應用的范圍擴展到服務平臺的軟件應用模式。
ERP組織架構圖的各個組織單元的說明如表3-1所示。
表3-1 多元化企業ERP各組織單元介紹
序 組織單元名 組織單元說明
1 主題數據庫 主題數據庫是所有的組織結構中最高的層次,在多元化集團公司之上。通過主題數據庫的設置,可以實現多個公司在同一數據庫中同時運行的效果,為軟件即服務的運行模式提供組織架構上的支持。
2 多元化集團公司 多元化集團公司是主題數據庫下一級的組織,對應集團企業公司集團這一級。
3 信用控制范圍 信用控制范圍用于對客戶的信用額度進行控制的組織機構,主要對應的是集團級之下公司級之上的組織單元。
4 會計科目表 是財務會計科目表的分類,對應不同的國家或者國家不同地區的不同會計準則。實現一個多元化集團企業公司里可以同時存在多個財務會計準備的情況。
5 成本控制區域 主要用于公司之上集團級之下的管理會計對應的組織單元,用于成本控制相關的業務。
6 獲利區域 獲利區域用于對集團獲利分析段進行劃分,為集團級獲利段獲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組織單元。
7 業務區域 業務區域是多元化集團公司建立在公司之上的內部會計單位,可以根據業務區域識別負責區域的損益情況,是同一會計準則的細分虛擬企業,內部資產負債表可在任何時候通過業務區域來創建。
8 公司 代表獨立的會計單位,獨立法人,是財務對外的財務報表的單位對應的組織單元。
9 工廠 工廠是制造中心的最高級組織單元,不僅包括工廠基本信息維護,一個工廠里所包括的資源還有工作中心、設備、質量等
10 采購組織 采購組織可以為一個或多個工廠向供應商采購商品,也有權利談判采購合同。采購組織可以專門為特定工廠采購,也可以為多家工廠采購,也可以跨公司代碼為多家工廠采購。采購組織主要目的是報告,分析和考核采購業務
11
采購組 一個或一組采購員的組織,它們一般有責任完成規定他們采購的某類物料或服務。
12 成本組 不同于成本控制范圍,成本組是在工廠之下用于核算生產成本的組織單元,用于生產成本的核算過程的細分。
表3-1 多元化企業ERP各組織單元介紹(續)
序 組織單元名 組織單元說明
13 計劃組 計劃組是生產活動過程計劃的組織單元,將不同類別的生產計劃用不同的計劃組分開。計劃組所在同一工廠里所用到的資源是共享的,如在途庫存資源、庫存資源、設備能力等等。
14 倉庫 倉庫是工廠之下的資源之一,一般用于代表存儲物資的地點,用于區分不同的存儲場所。倉庫是工廠獨有的資源,即一個倉庫只屬于一個工廠,倉庫的管理中一般還劃分到貨位等更詳細的地位位置管理。
15 銷售領域 是銷售組織、銷售渠道和銷售大類的組合起來定義不同類型的數據所用,銷售領域是公司代碼下一級的組織單元。
16 銷售組織 一個公司下的銷售實體,銷售組織也是公司下面一級的銷售組織機構單元。
17 分銷渠道 分銷渠道是分銷模式的銷售組織單元,是產品從制造企業到最終客戶的途徑。
18 產品組 產品組是銷售管理中的對應產品分析類別的組織單元,用于產品的銷售情況分類統計。
第四節 ERP對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方式及優勢
一、管理體制整合——服務網絡代替官僚機構
ERP為多元化企業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企業建立公共平臺,把主要的商業過程聯合在一個軟件模塊中,從而把企業置于一個具有系統性和靈活性的業務處理環境中。它是實施事先計劃與控制、事中控制與實時控制,以及事后業績報告與分析的完整管理信息系統,成為電子化的、全球化的協同電子商務操作系統。ERP的興起與發展,要求建立以人為本的競爭體制和以事為中心的管理體制,迫使商業執行基礎從官僚操縱機構向信息化的服務網絡發展。ERP幫助企業實現體制創新,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功能集成,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ERP的實施,不是對企業目前運行狀態的系統模擬和計算機化,而是對企業供應鏈中各要素的整合。它通過生產過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化和商務活動電子化,實現多元化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網絡化。
二、經營組織整合——組織機構的虛擬化
ERP深刻地影響著多元化企業的組織機構、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人員與資源配置、商業程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隨著ERP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熟與普及,以及兩者的結合,企業管理模式、信息系統和生產方式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企業的經營方式正在迅速轉向虛擬化。在虛擬經營模式下,企業組織不再是原來那種龐大笨重、大批量生產的緊密實體,而是變成小巧輕靈、個性化定制的松散虛體,成為一個社會協作系統。這種虛擬化的企業只保留傳承核心能力和優勢能力的小規模實體,而將非優勢能力的業務通過外包或定制的方式向其他具有相應優勢能力的企業購買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在虛擬化經營的供應鏈中,各企業作為供應鏈一個孤立的環節或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將趨向小型化,作為一個由其優勢能力影響所及的虛擬體,它能夠延伸到比傳統實體規模更大的范圍,而且其業務和規模也將更加靈活可變。
三、模式的整合——全球化電子商務
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下,多元化企業需要一個按照統一框架開發的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以提高企業決策的集成程度、改善客戶訂購的處理過程、更好的集成技術及其過程、鞏固和統一商業功能,以及確保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整體運作的高效率。為實現協調工作的最簡化,ERP系統著眼于有效地塑造、集成和監控影響整個供應鏈的商業行為和過程,以及散布于全球范圍的虛擬組織。這就促使企業的經營活動必然走向協調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多元化企業參與未來合成化社會的國際競爭,不斷優化企業經營活動的主流商務模式,電子商務正推動著ERP的應用發展。ERP面向協同電子商務,通過橫向集成和縱向整合,正在徹底改變包括多元化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全球商業游戲規則。企業在21世紀取得成功和競爭優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將是ERP投資與電子商務創意的整合。
今天,電子商務的效益與優越性已獲確認,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成長,這些效益的作用將更加突出,正如麥卡夫定律所言,“E網絡的效用與威力是使用人數的平方”。電子商務是企業競爭的利器,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力與貿易競爭力,如果不參與電子商務,必然會失去良機,在競爭中受挫。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重在企業的參與 ,為了成功地整合多元化企業范圍的電子商務系統,必須建立ERP系統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四章 多元化企業ERP整合內容
第一節 ERP中的整合管理思想分析
前面我們從ERP發展起源的角度分析了整合思想在其中的體現,下面我們在對ERP中所包含的整合管理從各個角度進行一個描述。
管理思想:強調多元化企業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內外部信息資源的整合。
管理方法:作為一項新的管理思想和整體管理技術,集多項管理方法為一體,如庫存管理、計劃管理、生產能力管理、財務管理、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管理等;同時,作為一項系統集成管理技術,ERP在企業的不同層次上展開整合,如廠級生產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車間工序級作業計劃的整合。
整合行為與機制:ERP是使企業內外部資源(整合管理單元)按統一的計劃、協同有效的工作。從整合行為角度來看,ERP主要突出系統協同性作業和協同行為方式;同時,要保證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生產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始終與預期的目標相一致,負反饋是必不可少的,即ERP的信息反饋與控制功能。由此可見,ERP是企業系統協同行為的客觀要求,是整合管理協同行為方式的具體體現,協同機制是ERP協同有序的內在規律。
第二節 ERP與相關應用的整合
在ERP系統中,通過各個功能模塊的實施,能夠實現多元化企業內部核心業務的信息資源整合,也能夠實現企業外部相關業務的信息資源整合。信息整合體現了企業業務流程的整合,加強了企業管理功能的整合。隨著ERP系統應用的不斷發展,在企業ERP系統的實施過程中,還需要解決ERP系統與其他計算機應用系統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尤其是多元化企業企業面臨著獨特的應用整合需求。
一、ERP 與SCM 的整合
隨著“價值鏈”和“過程鏈”管理思想的發展、Internet/Intranet和網絡計算的熱潮的再次掀起、多元化企業的國際化傾向以及信息技術的深化,企業的效益不僅取決于企業內部流程的加速運轉和自動化,還將取決于企業將這種效率傳遞給由它的客戶以及供應商(包括子公司與其相應的客戶與供應商)組成的整個業務系統的能力,即把效率傳遞給它的整個供應鏈的能力。而傳統的ERP 達不到這種要求,因為ERP 面向企業內部管理,無法承擔企業之間的集成和協同。
供應鏈管理(SCM)是指把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等處于一條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企業都聯系起來進行優化,從而使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生產、分銷環節變成增值的產品,最后到達有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手中。它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庫存而且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網絡、組織網絡實現了生產及銷售的有效連接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流動。相比于ERP 系統SCM 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1.SCM 把生產行為突破企業的限制而將其視為整個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在這條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是一個互利互惠的整體,彼此共享信息資源,共同使利益最大化。
2.SCM 采用了許多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數學模型,使其在編排計劃時更合理并具靈活性,模擬性更強,因此更具指導性。
3.與ERP 固定提前期不同,SCM 系統可以動態計算提前期,這些使得生產計劃排產的時間大大縮短,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此外,SCM 還涉及了很多ERP 中沒有涉及的模塊或功能,比如:供應商關系管理、供應鏈決策管理、供應鏈管理的支持平臺等。
盡管SCM 有很多優勢,但離不開ERP 的數據支持。例如在SCM中的可供定貨量的計算,就必須與ERP 的訂單、庫存、BOM、工藝路線和采購系統相連接。所以,兩者之間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二、ERP 與CRM 的整合
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多元化企業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以往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以,整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龍頭應該是客戶資源管理。雖然ERP 也有銷售模塊,但ERP 的核心主題是生產計劃,客戶的數據分散在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銷售、市場、客戶服務、庫存等各個子模塊內,使企業無法對每一個客戶有統一、完整的認識,也就無法對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蛻絷P系管理系統(CRM)彌補了ERP 的不足,它既是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經營理念,也是一套完整的軟件系統,它的目的是降低銷售成本,發現新市場和渠道,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客戶忠誠度。CRM 把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內分散、孤立的客戶數據統一起來,運用數據倉庫技術建立客戶的企業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運行數據挖掘技術從大量的客戶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知識。有了這些知識,企業就能夠有針對性地運用營銷手段吸引新客戶,留住老客戶,提高客戶的忠誠度。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針對客戶的現實或潛在需求提供不同批量的個性化產品成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新法寶??蛻粲惺裁磦€性化需求,這要靠CRM 系統來發現;但能否及時按量做出這樣的產品,這就要依靠ERP 了。所以要想更好地發揮兩者的作用,必須將客戶的需求、企業的生產制造活動和供應商的制造資源進行整合,將企業內外部資源產生的價值形成一條增值的價值鏈。整合后的系統核心還是企業的客戶資源,企業的其他資源和生產經營活動都應該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分配和組織。
三、ERP 與PDM 的整合
目前,CAD 等設計軟件在多元化企業得到了普及,已經替代了工程師傳統使用的圖板和繪圖儀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如圖紙管理標準不統一,圖紙管理的調用不一致等。作為3C(CAD/CAPP/CAM)的集成管理平臺,產品數據管理PDM 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企業運用CAD 軟件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PDM 的基本功能包括圖紙文檔管理、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分類與查詢管理(零部件管理)、項目與工作流程管理。
長期以來,由于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PDM 和ERP 分期實施,難免形成信息孤島現象:首先,ERP 系統所需的產品數據不能從PDM 系統中自動獲得,而必須用手工重新錄入;其次,由于PDM 系統無法對生產制造過程中數據的頻繁更改進行跟蹤和反饋,因此不能保證系統間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實踐證明,只有將兩個系統整合才能使設計和制造部門之間快速、精確地傳送信息,加速工作流程,促使整個企業 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協調工作。例如:通過整合,ERP 系統的基石-產品基礎性數據可以從PDM 系統中獲得,包括產品、部件、零件的屬性定義,產品結構,工藝路線數據,工藝規程中的工序順序,工序名稱,每道工序所用工裝編碼,零件材料定額,每道工序的工時定額等數據。因此,在產品開發的整個生產周期中,PDM 和ERP 的整合是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
第五章 先登集團基于ERP的信息資源整合案例評析
第一節 集團概況
先登集團位于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太湖南岸——湖州市雙林鎮西,毗鄰江蘇、上海等省市。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入口處緊靠廠區,到上海僅需80分鐘,到省城杭州60分鐘,距蘇州85公里,交通運輸非常便捷,區位和地理優勢十分突出。
公司創建于1988年,現為浙江省“五個一批”重點企業、浙江省民營百強企業和湖州市明星企業。公司由特材科技、鋼結構、管件、冶金實業、機械設備、地產等控股型子公司組成,主要業務領域覆蓋制造、貿易和投資等。到2008年底,公司總資產達15.04億元,占地面積1013510.33平米(即1520畝),員工2000余名。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34.51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利稅與上年基本持平。公司為浙江省“五個一批”重點企業、湖州市明星企業,全國工商聯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
第二節 集團信息資源整合實施現狀及問題分析
先登集團經過長期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建成了各種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在生產、管理、決策及科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需求建設的各業務信息管理系統, 如設備管理、計劃管理、缺陷管理、試驗管理、工程管理、庫存管理等系統,由于缺少統一的規劃,且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導致數據定義缺少相應的規范,各類編碼缺乏統一的標準;業務流程實現技術、操作系統平臺和數據庫系統各異。
隨著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逐漸暴露出以下幾方面問題:
(1) 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但難于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和綜合利用。缺少統一的規劃和標準,造成了數據類型、數據格式的定義等不一致,導致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綜合利用過程當中,遇到數據格式不能轉換或數據轉換后丟失信息等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數據資源的有效共享。且相互之間缺少交互的接口,與上級單位和其他單位的系統也無法實現有效的縱向或橫向數據資源共享,因此嚴重影響了已有數據資源的充分利用。
(2)各系統由于設計、實現和采用的開發技術的不同,提供的數據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難以保障,且數據冗余現象嚴重,導致數據資源的準確性和可信度降低,無法為綜合分析和輔助決策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支撐。
(3)各系統業務流程管理相互獨立,且業務流程實現固化,難于適應業務流程的規范管理和進一步優化。
(4)由于各系統運行平臺的差異性,導致網絡資源和硬件資源不能充分共用, 造成系統整體效率低下,系統運行維護復雜、管理成本增大。
上述問題正逐步成為制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目前迫切需要實現信息資源的全面整合,從根本上解決信息資源孤島問題。通過基于ERP系統的建設,是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節 集團基于ERP的信息資源整合應用發展方向
從企業存在的問題來看,實施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是發展的迫切需要。只要進行整合才能消除信息孤島,使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能夠協同發展,企業才能解決生產、銷售、庫存等一系列的問題。
明確了自己的需求,接下來就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與其他一些沒有ERP系統的公司相比,先登的信息化起點比較高,它有靠自己開發的ERP系統,對整個流程比較熟悉。而問題在于適應現在多元化發展的變化與需求。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和需求,在企業信息資源整合中,企業主要從ERP系統層次、企業內部應用整合、企業內外部ERP整合等方面進行。
一、ERP系統層次
第一階段是財務,原先,成本通過手工進行核算,每個月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要將收發存的報表交到總公司財務部門,財務人員需要輸入很多包括數量,原物料,金額等方面的數據,工作量非常大,現在通過擁有的協同運作機制,在企業與客戶和供應商等每一結點發生供、產、銷等業務活動過程中,就能及時將其中的財務信息并行送入財務系統進行處理,并將產生的結果反饋給各個業務系統,保證了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協同進行處理以及整合各種管理信息,也打破了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信息孤島現象。這樣財務部門能夠方便地獲取所有子公司、下屬單位、相關部門的相關數據,他們所要做的只是數量核對,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準確率。
第二階段做配銷,包括采購、銷售、庫房管理等方面,是企業內部管控生產成本的另一關鍵。系統實施前,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倉庫和采購各自的臺賬經常不一致。一方面是由于庫存不準、積壓較多,形成浪費;另一方面也因為供應跟不上,容易增加生產調度的難度,難以保證及時交貨。對此,系統在實施的時候便以銷售為中心,完整地構建了采購、庫存、制造閉環的物流鏈,對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使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及時反應,通過系統完整有序地在總公司層面上控制了銷售、庫存、采購和生產的運作。
第三階段是制造部分,也是最復雜的一部分。因為作為一家以制造為主要產業的多元化企業,無疑制造環節是最多,需要協調的方面也是最復雜的。針對制造業,先登的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制造狀況,系統的制造模塊幫助企業在創新、速度和柔性方面提供工具完善管理及時了解生產狀況,從而協助企業建立起彈性的生產管理機制。原來管理部門對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的在制品的數量模糊不清,且對生產成本不能準確進行計算,需要經過大量的表單統計和繁瑣的計算并通過盤點才能知道相關的信息。但現在通過系統可以及時得知在制品的數量和分布,同時還能夠針對各制造子公司、下屬單位進行成本的計算。這樣就可以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掌控,并根據各子公司下屬單位的成本制定相應的措施以降低生產成本。
二、企業內部應用整合
(一)主數據申請與ERP的整合
主數據申請在ERP系統中有許多主數據需要創建,如物料、客戶、供應商主數據。這 些主數據往往由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首先發出申請,再經相關人員審批后由總公司主數據維護崗在ERP系統中手工創建的。這種主數據申請、審批、創建的手工流程,不僅業務效率低,而且流程中的每個環節不透明。因此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數據第一時間進入系統的原則,通過先進的應用集成技術,完成ERP主數據維護流程的優化,實現在辦公自動化系統中進行主數據申請審批流程,通過審批的數據直接進入ERP系統,達到從申請到主數據錄入系統的連續操作,實現數據及時進入ERP,提高主數據申請的響應速度和數據維護的高效率。
(二)電子分銷系統與ERP的整合
電子分銷系統通過集成平臺從ERP系統中實時獲取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產品的價格及庫存數據。當用戶在電子分銷系統中選購產品后,提交訂單,通過集成平臺自動在ERP系統中創建銷售訂單,同時,當業務人員在ERP系統中修改訂單后,通過集成平臺,自動將訂單更新數據返回到電子分銷系統。從而實現B2B 的產品選購、下單等業務流程與ERP中銷售、交貨等業務流程實現無縫連接。
(三)立體倉庫控制系統與ERP的整合
通過對這兩個應用系統的整合,實現了以下功能: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立體倉庫中入庫信息,包括物料、數量、存儲位置等等,能夠實時傳送到ERP系統中,從而更新總公司ERP系統中的庫存信息。ERP系統生成交貨單后,通過中間件平臺立即向立體倉庫控制系統發出交貨指令,啟動立體倉庫控制系統中的交貨流程。ERP系統中的盤點指令通過中間件平臺實時傳送到ERP系統中。
三、企業內外部ERP的整合
通過集成中間件平臺,將不同企業系統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使得整個供應鏈的業務流程更加完整、流暢。先登的ERP系統與各主要供應商的ERP系統的整合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先登與主要供應商ERP系統的整合過程中,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的供應商每天將其產品信息定時發送到先登的ERP系統中,并在供應商的配置平臺上配置產品,確認后,系統自動在先登的ERP系統中生成采購定單,并將采購信息發給供應商的ERP系統。供應商的ERP系統將每張采購定單的不同狀態信息發送給先登的ERP系統,同時,系統自動發出電子郵件給相應的子公司、下屬單位和相關部門。
第四節 實施效果評價
從整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由于先登的ERP系統在企業中已經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系統,并正在承擔公司的大量業務,因此進行信息資源整合時最好以不影響現有系統的正常運行為前提,于是公司決定將整合的中心圍繞ERP系統來進行。該公司的整合方式對很多已經實施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來說都具有可借鑒性。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將分散的應用系統的數據與ERP主應用系統實現共享。
對于已經實施了ERP系統的多元化企業來說,鑒于ERP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將ERP系統作為信息系統整合的核心。然后,需要在企業內制定統一的業務標準和數據標準,使各個子公司、各個下屬單位、各個部門能在統一的標準下工作,便于總公司決策層進行管理。最后,其余各大系統都可與ERP系統進行一對一的集成以完成企業信息資源的良好整合。
第六章 結束語
在我國,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還只是剛剛開始,其理論和方法都還不十分成熟,所以整合道路還很漫長。各多元化企業在信息資源整合過程中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這需要在實踐中去探索、去解決。同時,各多元化企業應根據本企業實際情況,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一條適合本企業的信息資源整合之路。
ERP是多元化企業實現管理信息整合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產業的一套現代管理信息化應用系統。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全文的信息資源整合是針對多元化企業的,在具體的研究的角度也主要面對的是ERP系統的實施,缺少對其他類型企業和其他方面的研究。而且本人在實習期間只了解和初步掌握一個實施項目即先登公司的ERP項目管理和發展規劃,此文只是針對先登ERP實施在對企業信息資源整合上的解決方案,未必適合其他企業的信息資源整合,因為各個企業應用的實際情況是復雜多變的,有很多不確定性。還有本人是在借鑒企業規劃藍圖的基礎上,對該企業進行了實際的分析,但對一些業務的實施還了解的不夠細致、深刻,并且對實施的后續狀況沒有做持續的追蹤,提出的實施策略、思想還需在具體的實踐中加以充實和修正,以做到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希望論文的分析研究和先登的案例分析可以對多元化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研究和應用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勞幗齡.基于電子商務的企業信息資源整合建模[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27-41.
[2]秦鐵輝.企業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2-66.
[3]金蝶軟件.ERP系統的集成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48.
[4]傅湘玲.企業信息化集成管理[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59-62.
[5]陳啟申.ERP-從內部集成起步[M].第二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3-31.
[6]康榮平,柯銀斌.企業多元化經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1-77.
[7]王莉娜.論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J ].企業管理,2007,(6):36-38.
[8]魏滿濤.我國企業專業化與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比較與選擇[ J ].河南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3,(2).
[9]范玉順,黃雙喜. 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M].北京:科學出版社.第一版.2004.
[10]劉莉明. 管理技術的新概念—ERP 系統[J]. 海洋技術,2002,(3):71-74.
[11]黃 健 于 洋:CRM與ERP的整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7,(1):15-18.
[12]夏 虹 姜大志:ERP與SCM的集成[J].商場現代化,2007,(1):131-132.
[13]周至明 閆 鑫:PDM與ERP集成研究及其實現[J]. 工程機械,2006,(2):4-8.
[14]蔣明煒:SCM與ERP、CRM的關系[J]. 信息化論壇,2006,(8):81-83.
[15]陳啟申. 企業資源計劃(ERP)[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1-31.
[16] Elisabeth J. Umble, M. Michael Umble. Avoiding ERP implementation failure[J]. Industrial Management,2002,1:211-212.
[17] Carolyn Sprague.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J]. 2000, 43(4): 22-26.
. Apress, July 11, 2003: 31-48.
計算機理論試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求學網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計算機理論淺談中專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法初探”,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計算機理論淺談中專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法初探
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教學內容強調以計算機硬件部件和和整機系統知識為主的同時,還必需適當兼顧與硬件關系最密切的基礎軟件知識的學習。那種把計算機組成原理完全作為純硬件課來處理,是陳舊的認識和過時的做法,不符合當今計算機研究和教育發展的潮流。學好這門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計算機的構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學生應能抽象出一個計算機模型,在此基礎上,理解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但是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專業性很強,很抽象,也很枯燥。而現在的中專學生基礎差,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新知識時理解能力也相對比較薄弱。本文針對中專學生的這一特征,提出了怎樣教授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程。利用一種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聯系實際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并就該模式下的課堂理論教學、課后練習與輔導、教學效果檢驗等三個環節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用簡單的問題切如枯燥的學習知識
二、實踐教學內容的模塊化
實踐教學內容的模塊化是指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所涉及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實踐項目的作用、手段及能力培養的目標等因素進行分類,并按類進行整合,形成模塊。各模塊間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高校中,人才的培養目標及職業定位也有所不同。對于以為制造業培養信息化建設人才為主的理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而言,重點圍繞“ERP原理及應用”課程,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并模塊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決策及ERP系統的設計與應用能力。
ERP即企業資源計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用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按照ERP系統的設計、實施及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一般可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分成四個模塊,即課程實驗模塊、專項實訓模塊、項目實踐模塊和學科競賽模塊。四個模塊間的關系具有系統性、銜接性、遞進性。每個模塊內部又可細分成若干個模塊,以達到全方位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3]。
1.課程實驗模塊。是將要求實踐應用的課程配上必要的實驗,以實驗配合理論課教學,對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模擬及設計,通過課程實驗培養學生的ERP操作能力和分析設計能力。該模塊又細分為驗證試驗、模擬試驗和設計實驗。
2.專項實訓模塊。是學生必備基本能力的培訓活動,主要結合職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知識體系等展開。該模塊又細分成平臺實訓、模塊實訓和方案實訓。平臺實訓是培養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的實訓,包括數據結構課程設計、ERP原理及應用課程實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平臺設計等,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模塊實訓是根據學生選擇的專業方向和角色定位進行的實訓。包括ERP軟件開發、ERP系統實施、ERP系統應用等。學生可以根據ERP軟件設計員、ERP實施人員、ERP業務員等職業角色選擇不同的模塊,重在培養學生ERP專項技能、職業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方案實訓是向學生提供選題難度相同、企業背景不同的若干實訓備選方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重在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項目實踐模塊。是學生結合具體項目進行的實踐活動。該模塊又細分成創新性實驗、開放性實驗和實際的項目實施?!皣掖髮W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是教育部“十一五”期間設立的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之一,重在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該項目由學生擔任項目負責人,項目組由3~5名學生組成,由任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由學生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正式立項,國家提供一定的經費資助,在本科學習期間由教師指導完成。通過實踐,很多項目的實驗結果申請了專利,發表了論文,并在實際中得到了應用。開放性實驗項目是由教師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20~30名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的實踐活動。學校提供一定的項目經費,以保證項目能夠如期完成。此類項目參與的學生較多,項目的難度適中,可作為普通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ERP軟件分角色模擬過程項目、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項目等均可列入此類。實際的項目實施是指教師從申報的各級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中選擇適合學生做的任務交給他們并指導他們去完成。例如派學生參加ERP實施項目,讓他們走出學校、走進企業,親身感受企業對信息化人才的能力要求,進而培養其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ERP實施能力。
4.學科競賽模塊。是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高水平競賽。該模塊學科競賽又細分成技能類、模擬類和設計類。例如,ERP軟件技能大賽可培養學生對ERP軟件的應用技能,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可培養學生在模擬的企業運營中進行經營決策的能力,電子商務創業設計大賽可培養學生創業方案的設計能力等。這些學科競賽均以團隊形式參賽,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競賽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4]。
三、實踐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不同的教學實踐內容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才能使教學實踐達到預定的目標。
課程實驗模塊主要在實驗室實施,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實驗內容,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模擬和設計,主要采用情景教學進行環境模擬。
專項實訓模塊主要采用課程設計、課程實踐和實習的方式,讓學生在集中的時間里進行比較系統、完整、感受性較強的實踐活動。例如,企業經營模擬課程設計在ERP沙盤模擬實驗室進行,五人組成一個模擬企業,讓多個“企業”面臨同樣的市場環境模擬運營,展開競爭。 項目實踐模塊主要在課余時間或假期進行。學生通過參加由學校組織的、由專任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開放性實驗項目以及教師的橫向、縱向科研課題,在大學期間做真實項目的鍛煉,將為盡快適應未來職業角色奠定基礎。例如,可以請學生參加橫向課題“ERP軟件實施項目”,讓學生跟隨專業實施人員進行企業ERP項目的實施[5]。
學科競賽模塊主要是讓學生參加由學校教務處、學院組織的各項學科、技能競賽。通過層層選拔甚至可以參加全省乃至全國的高水平競賽。學校應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要參加一項競賽,旨在讓學生把競賽當成學習的一種手段,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實踐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實現。
課程實驗一般在計算機房進行,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需要與之相配套的硬件環境做支撐。因此,實驗室必須及時更新計算機設備才能確保實驗的速度和準確性。在實驗教學中采用先進的實驗教學平臺系統,教師可以在教師機上隨時查看每臺學生機的實驗情況,還可以通過教師機控制學生機,使之與教師機保持同步。
專項實訓一般通過在學校課程設計或者去企業參觀實習來完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個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環境下進行設計和實習,而學校缺乏這樣的環境,企業里這樣的部門又是“禁地”,不方便接待大學生,無法達到預期的實訓效果。因此,在學校建立基于ERP的信息化模擬實習工廠是一項必要的選擇。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模擬的信息工廠里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實習。
項目實踐是由專業教師做指導教師,要求學校實驗室、機房全天候開放,保證學生隨時可以進行實驗和研究的活動。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交流、溝通,可以通過網絡教室遠程視聽各種課程,為學生多途徑汲取新知識提供了平臺。
校內的學科競賽一般采用網上競賽的方式開展。學生通過網絡與眾多看不見的對手進行較量。因此,充分掌握網絡技術,利用網絡環境進行學習和教學顯得尤為重要[6]。
五、實踐教學考核的標準化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項教學實踐活動,掌握本專業所必備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對于是否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用標準化、科學化的考核方法來評價。實踐教學考核主要從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的時間、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實施。
定量方式主要有筆試、上機考試等,以分數確定考核成績。例如對“ERP課程實踐”的考核主要采用上機考試方式進行。學生進入考試系統環境界面,注冊用戶名,登陸考試系統,在真實的ERP軟件環境中,按照題庫要求做完業務處理題,并提交試卷,考試系統自動得出考試成績。這種考試方式更具透明性、客觀性。
定性方式主要有項目答辯、實踐態度和合作意識考查等,以等級確定考核成績。
參考文獻:
[2]王永紅,何健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3).
[3]李敏.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1(5).
[4]黃淑偉,權奇哲.以就業為導向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7).
[5]段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與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
【關鍵詞】ERP,會計流程再造
一、ERP與會計流程再造
ERP又名企業資源計劃,是通過反饋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把客戶需要、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資源整合在一起,體現完全按用戶需要進行經營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借助信息技術,以上述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指導,開發的企業管理平臺就是ERP系統。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會計流程再造就是對企業的會計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徹底性再設計,針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會計組織、會計觀念、會計流程方面進行的全面、深入而對組織績效有重大影響的改變,使得會計信息能夠實時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使企業獲得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業績的顯著改善,使得企業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以“顧客、競爭和變化”為特征的現代企業經營環境。
二、ERP是會計流程再造的技術基礎
會計流程再造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必須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依托。凡是與會計業務流程相關的工作流、信息流、資金流、崗位、職責、管理思想、資源等,只要適合信息技術處理方式的,都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來完成。只有這樣,會計流程再造的效果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因為會計流程再造就是要清除會計工作中非增值的活動、簡化必要的活動、整合任務、自動化流程業務。這些活動的效率與信息技術的支持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信息化時代的企業進行會計流程再造工程時,必須要獲ERP的支持。
三、會計流程再造是企業實施ERP的必然要求
(一)ERP系統的設計背景要求進行會計流程再造
ERP系統包含著一定的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然而,這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與企業的性質、企業的工作內容、人員崗位職責、管理監督機制有密切關系的。如果不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思想是很難發揮作用的。加之不同企業個性化特征不同,單靠一種標準軟件要解決所有企業的問題也是不可能的。ERP系統先進性要發揮作用,產生效益,企業就必須先進行業務流程再造使其管理思想、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適應ERP模式。
(二)ERP系統的信息集成性要求進行會計流程再造
ERP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集成性,財務模塊與其他模塊有著密切的聯系。在ERP環境下,很多原來由財務部門進行的工作,可以由其他部門的員工來完成,會計數據可以由各部門分別收集,以前需要財務部門集中輸入的記賬憑證可以由各部門的多臺計算機同時輸入。這樣一來,會計的工作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會計的工作流程也必然需要進行重大改變。
(三) ERP系統功能的實現要求進行會計流程再造
ERP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它的功能實現無疑要求企業對原有的組織機構、人員設置、工作流程進行重新的安排。對任何企業來說,如果不能夠對原有流程中不合理的環節進行徹底改造,而僅僅是盲目地將原有的業務流程通過ERP的實施進行自動化轉變,則ERP實施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ERP環境下會計流程再造的內容
(一)會計流程設計的再造。設計ERP環境下的會計流程基本思想只有一條,就是持續改善,不斷消除浪費。需要說明的是,企業消除非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往往會造成作業能力的閑置。如果不能將資源充分利用或處置,則消除浪費、提高效率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得以實現。
(二)會計信息處理流程的再造。
1.再造ERP環境下會計數據采集方式。根據ERP系統的數據集成特性和會計流程再造的思想,進行會計數據采集方式再造。當業務事件發生時,業務部門將原始數據采集錄入,數據自動顯示并存儲于共享數據庫中。共享數據庫通過信息指令同步告之會計部門,會計部門在第一時間直接從共享數據庫中調用數據進行確認、計量,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2.再造ERP環境下會計數據處理方式。ERP環境下會計數據處理是事件驅動的。經濟業務發生時,由相關部門人員在ERP系統業務模塊錄入業務信息,該信息將自動存儲在共享數據庫中,企業執行業務事件的同時,實時觸發多個事件驅動程序,業務事件信息將自動傳遞到財務模塊中,會計部門從共享數據庫中實時采集到相關數據形成原始憑證,通過實時生成數據信息,在賬務處理模塊自動生成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財務部門職能延伸到相關業務發生、執行與解決問題上,可以利用實時信息核算并監督經濟業務。
3.再造ERP環境下會計信息輸出方式。ERP環境下的會計流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夠根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生成定制信息。當ERP系統接收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發出的指令后,對業務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生成用戶需要的信息,并將處理結果實時反饋給信息使用者。如果信息能夠滿足需要,則會計業務流程結束,如果不能滿足需要,那么使用者可以重新發出其他指令,或者附帶條件地發出指令,而財務模塊就重新進行處理數據———輸出相關有用信息。
(三)會計觀念的再造。ERP環境下的會計流程再造是對傳統的會計流程進行的徹底性、根本性變革。原有的會計模式改變了,相應地傳統的會計觀念也需要進行再造。為了為會計流程的再造做準備以及為保障再造后的會計流程順利進行,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新思想、樹立新觀念。
(四)會計組織的再造。ERP環境下,會計業務流程是伴隨業務流程進行的,相應會計的組織模式也應該是圍繞業務流程的。這樣,適應再造后會計流程的會計組織就應同時滿足流程維與職能維兩個維度。流程維在橫向上保證會計流程的正常運行,職能維在縱向上保證會計組織進行核算與管理的系統性。
本文為河北省商業經濟學會課題《基于ERP環境下的會計流程再造研究》(課題編號:HBSJ20110007)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成本控制 ERP
21世紀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已經形成,信息化是當代最明顯的標志,各個企業之間聯系日益加強,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管理是關鍵,而在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傳統的成本控制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并且應用在企業管理中,電算化會計的發展已經走向了新的臺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利用計算機的標準性和計算的準確性,借助網絡的實時性與公開性,根據企業管理目標的需要,以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業務為主線,設計了ERP標準流程。在成本控制方面,從傳統的簡單成本控制到復雜全面成本控制,增加了控制內容,不再以事后控制為主,而是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甚至發展到實時控制。
1 會計電算化環境下開展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1 成本控制內容和原則 早期成本控制是通過規劃、計算和調節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耗費和支出,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斷降低企業成本,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付出,獲取更多的利潤。此時的成本控制主要強調節約開支和事后控制,這屬于消極的成本控制。現代成本控制的理論是通過一系列的環節來實現的成本控制,從戰略和全局方面出發,運用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與作業管理的思想,不但控制產品生產階段的成本,而且涉及到物料采購、儲存、銷售等階段的成本;控制的時點不再單純強調事后控制,實現了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相結合;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合理而且合規,保證質量,過程中時間銜接緊密,嚴格按照規定工藝,降低消耗,提高企業效益。
成本控制所遵循的原則并沒有太大變化,都是有全面控制、及時控制、符合經濟利益、因地制宜。全面控制就是控制涉及到全過程,全員參與進行控制。及時控制是因為成本控制涉及一個動態的過程,及時發現及時控制是必要的。進行管理必須符合經濟效益原則,所謂經濟效益,就是控制所消耗的支出,必須小于控制帶來的效益才值得進行成本控制。因地制宜也是從控制對象出發,不同行業發生的成本不盡相同,不同結構和管理組織也應有所區別,最終是為了控制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1.2 傳統成本控制的缺陷 隨著經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遍,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企業要滿足客戶和消費者急劇增加的個性化需求,快速及時地響應市場的多變,都需要準確而即時的信息支持。傳統環境下,手工方式統計和計算產品的材料消耗和生產工時,容易受到統計方法和統計準確性的影響。產品的成本核算不能具體到每個零件或產品,核算時點明顯的滯后,難以為企業領導管理和決策服務。具體而言,傳統成本控制缺陷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 信息收集困難。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不能全面系統的搜集到有效信息,內部的各個環節的信息資料不能全面搜集到,浪費太多人力物力資源區投入,不符合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則,獲取信息成本高。只憑借原有的經驗和方法估計,得到的結果和實際有很大的差別,達不到控制的目的。
1.2.2 信息時效性差,以事后控制為主。傳統的成本控制也強調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個環節,但是還是主要以事后控制分析為主,其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都很薄弱,而且事后控制還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后性,并沒有起到相應的控制作用。
1.2.3 核算方法和精確性不夠。在傳統的成本計算中,核算成本主要是核算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原材料、人工費和其他費用,而前兩部分原材料和人工費可以直接歸集對應對象,即我們稱之為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但第三部分費用的分攤標準不統一,存在很大的問題。最終只能保證總量,而不能確保細致的確認,控制比較困難。
1.2.4 不能有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已經形成,企業之間面臨的競爭應該放眼全球,而不能只局限于國內,要想在國際貿易中建立企業自己的競爭優勢,需要對國際環境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快速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傳統的成本管理不能對環境變化及時做出調整,獲取信息慢。
當傳統成本控制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時,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并且廣泛應用在企業管理中,在電算化環境下,ERP被廣泛應用時,它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運用現代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和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的管理平臺。ERP的運用,能夠提高采購效率;降低庫存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ERP能夠及時準確獲取信息,推行ERP成本控制勢在必行。
2 ERP環境下成本控制的原理
ERP系統的成本控制同樣遵循一般的系統控制原理,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事前計劃控制是通過預見生產過程中各種可能發生的成本,并結合質量、功能等因素擇優選擇產品設計方案,制定出標準成本在產品的生產加工之前,為后期實際生產提供成本控制依據。ERP成本控制的事前計劃控制,首先涉及的是購管理系統、從供應商數據庫中選擇采購物料合適的供應商。企業選擇供應商,主要選擇綜合成本最低的而不是選擇報價最低的企業;在生產計劃中ERP結合前面采購成本,將物料清單和生產工藝過程的計劃輸入ERP系統,同時參照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率等標準成本預測產品的制造成本。在此階段主要制定出合理的標準成本,并且為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對標準成本進行定期維護。
事中控制是根據事前設立的成本目標,在其責權范圍內,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及時的預防和調節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來保證成本目標實現的控制過程。ERP成本控制利用計算機和數據庫技術,可以克服傳統信息之后帶來的弊端,能夠進行實時控制,進行全面動態實施管理。這個事中過程包括采購、庫存和生產的全過程。
事后成本控制是對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找出不利差異,并且查明原因,追究責任,提出改進措施。另外,事后成本控制還可以結合實際考核制度進行獎懲,避免同樣問題再次發生。
3 加強會計電算化ERP條件下成本控制的措施
要完善電算化ERP環境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可以從成本形成的過程來進行控制,制定標準成本,過程中嚴格監控,把成本控制在可控制范圍內。
3.1 模擬成本形成過程,確定標準成本 通常情況下,企業根據自身的利潤目標,并且結合企業實際經濟能力,設計產品預算成本范圍。在預算范圍內,企業設計多種產品方案,每種設計方案都列出詳細的流程和作業量,模擬出來標準成本。為后期成本控制提供依據。
3.2 ERP下采購階段成本控制 物料采購成本在產品成本中比例很大,降低了采購成本,也是降低產品成本的有力措施。企業有完善的供應商信息,確定最優采購批量,及時發貨并且跟蹤,物料及時到貨,防止停工待料。并且把物料價格、運輸費用、驗收費用和搬運費等都降到最低。ERP設計采購也要考慮現有的庫存信息,保證有合理安全的庫存儲備。
3.3 庫存成本控制 降低庫存成本可以降低整個企業運營成本,庫存成本的控制在電算化情況下,有了新的思想,不僅僅從合理庫存方面考慮,也要結合市場,訂貨合理,物料管理分類合理。ERP系統能夠提供及時信息,缺貨及時供應,有預警措施,不會缺貨,貨物占有量,減少機會成本。
3.4 ERP生產成本控制 對于生產過程制定科學有序的生產流程,讓生產從物料投入開始需要的人工工時、設備、機器工時有標準參考,實時控制。各個環節建立責任控制,保證過程中沒有浪費發生。
參考文獻:
[1]趙偉宏.用ERP控制全過程成本[N].中國冶金報,2004-7-15(3).
[2]孟凡思.基于ERP的制造業成本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3]韓超.基于ERP的成本控制研究.沈陽大學碩士論文[D].2011.
論文關鍵詞:ERP 生產管理 運行
論文摘要:ERP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統,在國內外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我國企業及相關人士對ERP還存在認識和使用上的障礙,絕大多數企業認識與推廣ERP信息系統還主要是受市場與傳媒的導向,ERP系統實施的成功率比發達國家低。分析ERP與現行企業生產管理方法之間的不同,對ERP的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ERP(企業資源規劃)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
一、ERP核心管理思想
就是實現對企業整個生產管理供應鏈組織、控制、指揮、決策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整個生產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二是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精髓;三是事前計劃與事中控制組織的統一。
二、實行ERP的主要目的
一是提高企業生產管理的運行效率,改變不相適應的生產管理組織方式;二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資金周轉,減少庫存;三是系統的調配、平衡、分析企業各種條件生產、技術、質量、物料等資源,為企業決策層經營層管理層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三、ERP的推廣和生產管理的綜合應用
(一)生產單元成為了自主管理的單元
通用信息的共享,對本月、本季、本年的任務十分清晰,可提前對生產能力進行評估,生產準備的提前預警,各班組的零件進行排產,是個典型、自主的生產單元。
(二)生產資金趨于合理,生產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ERP系統從材料、毛坯開始,生產現場的在制品什么時候投入、投入多少、產出的時間嚴加控制,生產過程的報工、待處理品都能形成表格。用訂單輸出等控制手段控制生產的投入,生產管理者不可能多投,沒有及時的產出也會受到嚴格的考核,無計劃無規律投入現象得到遏止,生產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各類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ERP系統是工具,操作者是主動體,是工具使用的行為主體,操作者的思維方式、工作習慣都決定工具使用的效率與程度。(1)ERP系統要求不斷學習、培訓來提高生產管理者的操作技能、快速反應、分析能力以及評估能力。(2)ERP系統要求數據十分精準。系統運行要求數據95%以上的準確性,這就要求操作者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與工作習慣。(3)各類信息在ERP系統中傳遞、共享,所有信息的目的性很強,一個錯誤的信息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這就要求管理者的責任心更強,工作判斷更為客觀。
四、ERP在生產管理的具體實施
沒有在先使用的信息管理在生產管理上存在如下主要問題:(1)數據分散(隨機,重量)。(2)周期長,平衡能力差。(3)效率低,計劃廣泛。(4)庫存,成本高。(5)生產運行效率低,瓶頸多。(6)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內、外)。
對于上述問題,我將用目前公司生產管理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和逐步理順,按訂單或預測訂單—材料—毛坯—制造—裝配—試車,多品種、小批生產,生產周期長,扁平式生產組織方式,這種生產方式要求各種生產資源充分,但在實際生產中,往往形成資源分散,利用率低,拖延交付周期,用戶意見大,如何解決,最終高效、優質,滿足用戶,規范、標準生產流程,組織好物料、技術、質量、設備等瓶頸,以實施ERP信息化工程為手段,逐步進行運行的良性循環。
五、用ERP的生產管理方法來改善目前管理方式
參與推廣的ERP企業管理,生產組織,人員素質,管理基礎設施和企業管理,應用和ERP實施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主要是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重組概念的應用。
(一)ERP生產管理的實施是對傳統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
在整個生產管理過程中實行三級生產計劃管理,特別是生產制造單元的計劃,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編制,易造成各生產單元品種計劃的不一致性,最終導致滿足不了用戶,造成生產積壓,庫存增加,產品流動慢等,這種層級的計劃體系,存在生產管理環節脫節,生產管理部門難以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不利于生產環節的有效銜接,不利于企業生產單元生產經營重新調整安排,可能會導致企業資源的浪費。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多品種,個性化的產品,高品質的性能需求,交貨期短,生產組織和管理一直延伸到內部組織,如合作,社會,生產組織和管理,控制的難度大,對現有的生產計劃調度人員依靠利用自己的生產管理經驗來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
(二)ERP是一個規范的管理工具
各級管理人員有一個嚴肅的工作作風,對各種信息的嚴謹的態度。每位員工不僅要知道工作要求的水平,但亦關注到對其他崗位的工作質量工作的影響。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ERP管理的實施,圍繞一個共同組織實施的業務目標。
(三)ERP企業所需要的信息完整,準確
ERP系統的正確和得以有效的運作,首先必須有完整、準確的數據基礎,如產品結構(BOM),工藝路線,固定數據,工作流程等。目前這些數據在企業管理中存在不正確,不規范,數據覆蓋面不夠、數據格式不一致等因素。
(四)以適應生產動態的應變和管理
ERP系統,生產管理的原則,以現有的零件庫存為基礎數據,重新統一配置,依據物料需求,零件加工期為基礎,運行新的ERP生產作業計劃,增加相關管理部門生產制造單元綜合動態的整合各種制造資源。
實施ERP是提升管理水平,通過企業信息化的唯一方法改造傳統產業的實現。這里的關鍵是務實的、制度的執行?!叭謹祿?,七分實施,有三分之一是數據”非常貼切地反映了ERP的實施,只有在企業內部的密切合作,以ERP生產管理系統為基礎完成任務,最終提高企業的全面競爭力。
論文摘要: 管理信息化是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的基石,本文提出結合行業特點選擇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通過基于AHP(層次分析法)的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構建,提供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信息集成模式選擇方案。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再是孤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必須實現信息化才能融入和緊密聯系在這個經濟生態鏈中。中小企業信息化資金短缺、技術人員匱乏是事實,但面對中國融入世界經濟浪潮之中,信息化管理對于一個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成本控制、新產品開發、市場研究、營銷策略和客戶服務,乃至生存至關重要。中小企業信息化刻不容緩。2005年8月,中小企業信息化聯盟在京成立,以“攜手同行,引領中小企業信息化未來”為主題,宣布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和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組織實施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正式啟動。
由于企業信息化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講,信息化已然是陌生的事物和全新的課題,無論在信息化規劃還是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困惑和狐疑。中小企業信息化變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中國地方區域經濟的興衰。
1 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
中小企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運營基本上包括了生產、供應、銷售、財務、人事,甚至研發等。但限于規模,中小企業內部專業分工不細,一般一人“身兼數職”;內部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業最重“機動”彈性,要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對內部工作制度化、系統化程度不足,系統的精確度與完整性較差,管理方法受資深干部主觀經驗影響大;不同行業的企業之間,很難找到相同的運行規律,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難度。
綜合考慮中小企業的行業特征,小企業資金匱乏,信息化技術和人才的不足等特點,按照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實施的側重點的不同,將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模式分為: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中小企業面向客戶關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和中小企業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模式三種:
1、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是指根據小企業的行業特征,在節約有限人力、物力、財力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經濟全球一體化和電子商務為依托,以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的管理信息化為中心,逐步分階段實施中小企業全面管理的信息化。
中小企業信息化必須結合中小企業行業特點,深度挖掘企業的目前的信息化需求。縱觀ERP近4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發展主要是基于制造型企業,對于中小型內部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庫存不準,材料積壓與停工待料并存,財務管理混亂等現象,正是ERP管理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制造型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的優勢:(1)ERP時的制造型中小企業更加面向市場、面向經營、面向銷售,能夠對市場快速響應;它將供應鏈管理功能包含了進來,強調了供應商、制造商與分銷之間的新的伙伴關系。(2)ERP更加強調企業業務流程,通過工作流程化實現企業的人員、財務、制造與分銷間的集成,支持企業過程重組。(3)ERP更多地強調財務,具有較完善的業財務管理體系;這使得價值管理概念得以實施,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機地結合。(4)ERP較多地考慮人作為資源的因素在生產經營規劃中的作用,也考慮了人的培訓成本。(5)在生產制造計劃中,ERP支持 MRPII與JIT(Just-In-Time)的混合生產管理模式,支持制造型中小企業多種生產方式(離散制造連續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式等。
2、中小企業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模式,是指根據小企業的行業特征,首先實施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然后逐步分階段實施中小企業全面管理的信息化。如加入國際或國內產業鏈,與大企業結為業務伙伴企業等方式。
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定位很重要,中小企業作為供應鏈中供應商還是配套廠商,渠道商還是零售商,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目前的信息化需求。中小企業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模式主要適應于紡織、食品等消費品行業,如服裝、鞋帽、食品、百貨等;機器設備的零部件加工行業,如空調、汽車零部件生產小企業。
3、中小企業面向客戶關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是指根據小企業的行業特征,在節約有限人力、物力、財力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經濟全球一體化和電子商務為依托,首先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信息化,然后逐步分階段實施中小企業全面管理的信息化。在服務型行業、消費品行業、商品零售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可以首選面向客戶關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例如旅游公司、美容、超市商場等組織;對于其他中小企業,如果企業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最大化客戶價值、推行精細營銷,可以先實施CRM客戶關系管理,或是實施具有CRM功能的管理信息子系統。
2 層次分析法簡介
2.1層次分析法(AHP)概述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A.L.Saaty教授于二十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實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標的決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將定性與定量的決策結合起來,按照思維、心理的規律把決策過程層次化、數量化,實現定量化決策問題。該方法自1982年被介紹到我國以來,以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地處理各種決策因素的特點,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尤其適合于對決策結果難于直接準確計量的場合。應用層次分析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是:首先將所要分析的問題層次化,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總目標,將問題分解成不同的組成因素,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及隸屬關系,將各因素按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分析結構模型,然后對模型中每一層次每一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客觀現實的判斷給予定量表示(也可以先進行定性判斷,再賦值量化),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最后通過綜合計算各層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得到方案層相對于目標層和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組合權值,并以此進行方案優劣次序的排序,作為評價和選擇方案的依據。
2.2 層次分析法(AHP)應用程序
運用AHP法進行決策模型構建時,需要經歷以下5個步驟:①、建立系統的層次結構模型;②、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正互反矩陣)③、針對某一個標準,用和積法或方根法計算各備選元素的特征向量W(權重);向量W的分量Wi為層次單排序。④、計算最大特征根λmax;計算當前一層元素關于總目標的排序權重;⑤、計算一致性指標CI、RI、CR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3 基于AHP的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構建
1、確定總目標: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選擇與建立,關系到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成敗,關系到中小企業的成長。首先中小企業要有信息需求作牽引,即信息系統的實施原動力在于企業的本身。通過對信息系統的深刻認識,確定中小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總目標,弄清信息規劃決策所涉及的范圍、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實現目標的準則、策略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廣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多層次的遞階結構: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按目標的不同、實現功能的差異,將信息化模式選擇考慮因素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經濟效益、管理效益、技術要求、預算(考慮計算繁瑣,實際運用時可以增加)??梢赃x擇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有企業資源計劃集成模式(簡稱ERP模式)、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集成模式(簡稱CRM模式)、面向客戶關系管理的集成模式(簡稱SCM模式)??梢詷嫿ㄖ行∑髽I管理信息化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層次結構模型
3、確定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層次結構模型中相鄰層次元素間相關程度。通過構造兩比較判斷矩陣及矩陣運算的數學方法,確定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見表(1),確定方案層對準則層各元素的判斷矩陣見表(2)。
表(1)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
管理效益
ERP
SCM
CRM
ERP
SCM
CRM
預算
ERP
SCM
CRM
ERP
SCM
CRM
表(2)方案層對于準則層個因素的判斷矩陣
4、構造好判斷矩陣后,需要根據判斷矩陣計算針對某一準則層各元素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是足夠多個根據隨機發生的判斷矩陣計算的一致性指標的平均值。 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四階矩陣的RI=0.8931,三階矩陣的RI=0.5149。
5、計算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即計算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見圖(2),和方案層對于各信息化需求因素的判斷矩陣單排序,見圖(3),包括方案層對于經濟效益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方案層對于管理效益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方案層對于技術要求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和方案層對于預算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圖(2)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圖(3)方案層對于因素層(準則層)的判斷矩陣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6、根據所有的層次單排序計算的結果,計算各層元素對系統目標的合成權重,進行總排序,以確定遞階結構圖中最底層(信息化模式方案)和各個各信息化需求因素對總目標的重要程度。先算出BiCin,再計算ΣBiCin,總排序結果矩陣計算如下表(3),得出總排序結果見圖(4)。
表(3)總排序結果矩陣計算表
圖(4)總排序結果
7、構造好判斷矩陣后,需要根據判斷矩陣計算針對某一準則層各元素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雖然在構造判斷矩陣B時并不要求判斷具有一致性,但判斷偏離一致性過大也是不允許的。因此需要對判斷矩陣B進行一致性檢驗。CI是總排序一致性指標CI=ΣBiCIi ,RI是層次總排序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ΣBiRIi,最后算出CR層次總排序隨機一致性比例 CR=CI/RI,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愈好,通常認為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根據分析計算結果,考慮相應的決策。
4 結論
基于AHP的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構建,通過對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整體全面綜合考慮分析,保證了在信息化基礎模式及相關技術平臺等的選擇上具有適當的量化依據,同時明確了信息化相關影響因素,具有幫助企業高層對企業實施信息化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的能力;利用基于AHP的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構建,進行企業信息化規劃,能較好地實現企業信息化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的動態一致,有助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選型,避免了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的盲目性、從眾性;合理進行信息化的投入,節約了有限資金,抓住寶貴的時機,為中小企業信息化進一步深化、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供應鏈 中小電子企業 系統選型 AHM
引言
全球經濟下,我國以勞力資源優勢成為第一制造大國,出現大批中小企業。供應鏈背景下,該類企業具有一定共性。首先,在國際分工中,企業扮演供應商角色,且有等級之分。其次,供應鏈管理中,該類企業處于被支配地位,越是處于多級,企業的自由度越小。最后,企業重生產,結構簡單,管理較粗曠。此類企業有信息化需求:一是隨著發展,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原有簡單管理已不適用;二是鏈式合作下,市場對響應速度提出要求,為緊密與上下游的協同關系,信息化是必須手段。自MRP、ERP產品出現,ERP以其管理綜合性在眾多工具中占據相當優勢。中小企業對ERP建設的熱情高漲,在管理軟件的目標市場中,中小企業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黃喜,2007)。但是,ERP在中小企業中實施并不理想,主要有系統選型與實施過程失控兩個原因。作為第一步,選擇合適的系統至關重要,本文將結合供應鏈背景,對中小電子制造企業的ERP選型進行討論。
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特點及選型要點
(一)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特點
供應鏈背景下,電子行業具有以下特點:產品方面:品種多;產品生命周期較短;質量控制嚴格。訂單方面:訂單多,訂單量小;交期短,急單多,插單頻繁;變更訂單現象較普遍,如訂單取消、數量更改、交貨日期變更等。物料/庫存方面:原材料種類多,且同種材料有不同規格之分。除公用材料、特殊材料,電子業還涉及到委外加工部分,增加庫存管理難度;部分存在單位統一問題,例如膠帶,采購以“卷”為單位,但生產中卻以“米”為單位;物料齊套性常成為生產瓶頸。采購方面:訂單較多,公用材料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難以統計;材料采購周期較長;材料需求難以預測。生產方面:多品種小批量的同時生產,工程變更頻繁;生產模式混合,在客戶跟供應商的共同牽制下,企業很難單純地面向訂單或是面向庫存生產;訂單的變動導致生產計劃難以安排。供應鏈方面:鏈式的合作,對企業的響應速度、物流成本提出一定要求;由于沒主導力,企業需要迎合大企業需求,如客戶延遲收貨,占用中小企業的庫存。
(二)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選型要點
作為節點的中小企業缺乏主導能力,對系統使用和流程改善均有影響。在系統使用方面,要注意上下游企業接口問題。例如,客戶要求供應商送貨時進客戶系統打印單據,出貨時,如何把供應商的出貨信息傳入到客戶系統,是兩個企業間系統銜接的問題。在流程改善方面,基于供應鏈的背景,企業必須重視貿易伙伴間的電子商務流程,如何將內部流程改善并外延融入到供應鏈至關重要。結合供應鏈背景,中小電子企業在ERP選型時,需要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產品功能:功能模塊能否滿足企業需求。系統要完善企業的進銷存管理, 減少人為管理,實現資源有效共享,并提供相關分析報表,使管理者及時掌握企業的運營情況;企業是否使用其他外掛系統,如條碼系統,不同系統的接口問題能否解決;產品升級及將來系統轉移是否方便。
第二,實施能力:企業可以通過演示方案及成功案例等方面對服務商進行篩選。一個可行的實施方案,是支撐整個實施的關鍵,既包括實施目標、計劃等,又包括流程的優化方案。
關于目標,企業需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判斷服務商的實施目標是否合理。
流程優化/業務流程重組。ERP的應用,不僅僅是軟件的使用,使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自動化,其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傳統的經營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是從流程這一企業最基礎層面進行“根本性改變”來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李愛軍,2010)。流程重組,是系統實施的核心。結合供應鏈以及電子行業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服從供應鏈的運作,尤其是電子行業,訂單變更或插單情況無法避免。服務商必須提供相關方案,實現訂單有效管理,同時解決由訂單變更引起的采購、生產等問題。二是在物料管理方面,電子行業要實現物料編碼、統一物料單位、齊全產品結構。系統必須保證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并設立庫存預警,解決配料缺料問題。三是在采購環節,方案必須確定采購模式,是按訂單采購還是合并采購。同時,方案必須解決如何預測物料需求,如何確認每次采購數量、時間等問題。四是關于企業的生產,方案需要關注如何利用系統得出合理的生產計劃,訂單變更或是插單情況下,生產計劃如何調整,提高出貨準時率等內容。五是流程再造需考慮到供應鏈背景,一方面企業內部流程的改善,將非增值流去掉;另一方面需要將內部流程外延到前后企業。流程的優化方案,是評價服務商實施能力的重點,公司可以此來篩選咨詢公司。
第三,成本效益:ERP的實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跟資金。中小企業選型時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關鍵。實施成本包括硬件費用、軟件費用、培訓費用、咨詢費用以及維護費用等(王瑩,2010)。硬件費用、軟件費用容易確定,而其他費用則要看實施的實際情況。選型階段,企業需要與服務商商定好培訓、咨詢及維護費用,費用按照目標完成情況支付。同樣,效益分析也是期初基于實施目標得出。企業一方面要權衡投入和收益,另一方面要根據預算選擇產品/服務。
第四,其他因素:一是風險因素:系統實施幾乎牽涉企業所有的關鍵部門,一旦實施失敗,后果嚴重。因此,風險預測也是選型階段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風險的存在包括人力、物力、資金、時間的浪費;原業務流程的破壞,對客戶、供應商的影響;失敗的新流程可能比原流程存在更多問題;不合理的新流程會招致職員的不滿;項目負責人信心遭受打擊等。二是產品的成熟度、安全性,系統人性化程度;三是售后支持,主要是咨詢培訓、二次開發、后期維護等;四是服務商的信譽口碑,合作程度等。
系統選型,需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確立目標體系,選取合適的ERP產品和服務。根據以上分析要點,可以得出中小電子企業選型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產品功能、實施能力、售后支持、實施成本、易用性、實施風險等。
(三)利用AHM方法選型
在選型模型方面,大多專家學者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它是一種將半定性、半定量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把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然后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模型判斷矩陣,并通過一套定量計算方法為決策提供依據。與AHP模型較為相近,屬性層次模型(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l,AHM)是一種無結構決策方法。AHP基于重量模型,用特征值法求出測度排序,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有嚴格要求,實際應用中很難滿足。而AHM基于球賽模型,對一致性要求很低,只要模型中的數據滿足:a>b,b>c,則a>c。該方法條件放寬很多,運算簡單,是一種簡單的決策方法,比較適合實際運用。ERP選型問題,屬于單目標多層次問題,本文以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為對象,使用AHM法進行ERP選型的決策分析。AHM有三個步驟: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權;計算方案對系統目標的合成權,以進行決策。
1.建立層次:最高層即目標層G,選取合適的ERP系統;中間層為準則層,即影響企業選型的因素(上文分析得出六個因素);最低層是方案層,經過初步篩選后,可供選擇的ERP系統種類(假定有三種方案)(見圖1)。
2.構造判斷矩陣。兩兩比較矩陣是專家或其他權威人士打分得出,根據Satty的1-9標度法,給出各目標下的判斷矩陣。此處,可由企業內部實施團隊、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服務商共同打分得出。A=(aij)m×n,aij為目標g下,影響因素Pi與Pj的重要性比值,“1”表示兩者一樣重要,“3”表示Pi比Pj稍微重要,“5”表示Pi比Pj明顯重要,“7”表示Pi比Pj強烈重要,“9 ”表示Pi比Pj極端重要;且滿足aij≥0,aji=1/aij(i,j=1,2,…,n)。
構造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以最高層和中間層的每個元素為準則, 構造下一層元素的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以最高層為例,第一,通過公式將比例判斷矩陣轉換成屬性判斷矩陣U,其中uij表示相對屬性測度,計算公式如下:
(1)
公式(1)中,β通常取1或2,且uii=0,uij≥0,uji≥0,uij+uji=1,(i≠j)。
第二,基于球賽模型,計算ui的得分fi以及得分率c,其中得分率組成相對屬性權向量w。
(2)
(3)
同理,中間層采取同樣方法構造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最高層下的相對屬性權向量用Wg表示,每個準則層因素下,各個方案的重要性權重向量可用wci表示。單指標測度矩陣Wc=(wc1,wc2,…,wcn)。
3.計算方案對目標的合成權重。利用公式(4)計算方案對目標的合成權,由此確定各方案Pi對總目標的重要性。
W=Wc*Wg=(wc1,wc2,…,wcn)*Wg (4)
假設企業得出判斷矩陣如下:
此處,取β為1,得出矩陣U。在本例中,f1=3.942,f2=3.833,f3=2.833,f4=0.8751,f5=1.042,f6=1.975,進一步得出c1=0.2628,c2=0.2556,c3=0.1889,c4=0.05834,c5=0.1028,c6=0.1317,在總目標下準則層下各個因素的重要性權重向量為:Wg=(0.263,0.255,0.189,0.058,0.103,0.132)T。同理可以求得在每個準則層因素下,各個方案的重要性權重向量(過程略)。
以上合成權結果表明,在總目標下,優先次序為P1、P2、P3,因此企業應該選擇方案一。
結論
選型失敗是我國中小企業ERP實施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做好系統的選型,是企業更換系統時的首要任務。選型時,企業需要結合行業特點,分析自身需求,借助于服務商的力量選取合適的產品。電子行業具有產品周期短、品種多等特點,在供應鏈下,供需兩端(供應商、客戶)的不穩定,更加加重了中小電子企業業務流程的不穩定性。企業在選型時,需要從產品功能、實施方案等方面關注此類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喜.中小制造企業ERP實施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李愛軍.業務流程重組在中小企業ERP項目實施中的應用[J].銅陵學院學報,2010.6
3.王瑩.我國中小企業ERP實施風險研究[J].燕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