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建筑施工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施工企業擴長速度很快,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當前信息化形勢下,隨著我國施工企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建筑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加強施工企業的財務管控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針對生產經營中的薄弱環節堵塞漏洞、降低經營成本與費用,進一步提升企業運營水平和管控能力,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本文系統分析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財務管控問題,從財務管控的觀念、預算控制、資金使用效率、會計行為、應收賬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強我國施工企業財務管控的舉措,以期為我國施工企業強化財務管控提供借鑒。
建筑施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形勢下,施工企業的擴長速度很快,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當前形勢下我國施工企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惡性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加強施工企業的財務管控可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針對生產經營中的薄弱環節堵塞漏洞、降低經營成本與費用,提升企業運營水平和管控能力,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施工企業財務管控問題分析
當前形勢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施工企業的財務管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傳統的財務管控手段和方法面臨新的挑戰和變革,主要問題如下:
1、財務戰略管理缺位,我國施工企業管理中缺乏對財務戰略管理重要性充分認識,尚未建立起財務戰略管理體系;
2、財務風險管控意識淡薄,我國施工企業始終在高風險區運行。例如資產負債率較高,利潤率菲薄,為獲取工程項目而大量墊資、工程款拖欠嚴重等;
3、財務管控制度尚需建立健全,部分施工企業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制度不健全,或者執行小力;
4、經濟效益水平低下,我國施工企業屬于低收益產業,冗員過多又難以精簡,加之市場不規范競爭等原因,導致經濟效益繼續不高,遠低于其他行業水平;
5、資金運作能力不強,我國施工企業流動資金比較緊缺,沒有擺脫粗放管理的狀態。企業自身缺乏資本積累能力,且愈演愈烈的拖欠、墊資、壓價、讓利、回扣之風,加劇了企業資金不足的困難;
6、財務管控技術有待提高。與其他行業相比施工企業總體技術和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這也是制約行業發展和進步的瓶頸問題。
二、加強我國施工企業財務管控的舉措
在新形勢下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轉變,正在對建筑業實施結構性調整。加強財務管控能力,提高財務管控水平,在施工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我國施工企業財務管控力度,提升財務管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1、更新財務管控的觀念和意識,提高財務管控水平
施工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認識財務管控體系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要不斷更新、拓展財務管控的先進理念,整合多種手段切實加強的財務保安防線,建立健全財務管控體系,實現財務管控的科學化與法制化,還應挖掘自身優勢和潛能,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和業務模式改進。
2、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加快財務管控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發揮預算部門和預算責任單位的職能作用,對預算期內的全部投入和產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費用、盈利和財務狀況,逐級編制全面預算,分級實施控制并嚴格考核,從而最優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市場信息,建立健全財務預算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財務決策,使財務管控的事后反映變為事前預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評,變結果控制為過程控制,使財務管控從被動和機械算賬轉變為超前控制和科學理財。
3、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紐帶核心作用
資金管理就是掌握資金運動的過程,通過分析進行合理判斷,從而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決策。加強資金管理,及時回收資金,合理分配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施工企業盈利能力。要堅持以收定支原則,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現金流量預算作為企業理財和資金收付的依據;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行利潤最大化。以效益為核心、以資金為紐帶,通過提升企業的財務管控水平,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奠定堅實基礎。
4、規范企業財務行為,提高施工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注重培養組織中人員的信息觀念,理解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改革、財務內部控制創新之間的關系,使“人本主義”日益成為財務內部控制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財務從業人員的定期培訓,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相關新知識、新技能、適應新時期會計工作的能力。
5、提供精確的財務信息,引導企業運營活動的健康發展
財務分析要“從財務的觀點來看經營,從經營的觀點來看財務”,對重點業務和重點財務變動情況進行跟蹤,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各種財務分析報告。財務分析不僅是企業評價財務狀況、衡量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而且還應該擔當起挖掘潛力、改進工作的重任。
6、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優化財務管控流程
精細化財務管控的核心首先是要加強成本的控制,每一個關鍵點都應以標準成本控制費用的開支,計算出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差異,分析原因。成本控制由責任部門及個人負責實施,做到全員參與,共同努力,以達到成本管理的要求;以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制度為平臺,通過制定嚴格細致、切實可行的工作規范和督察機制,細化崗位責任和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實行從人治向法治過渡。
7、建立健全的財務組織結構與權責分派體系
企業應對原有的財務組織機構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信息系統的要求。重新調整財務內部控制中的內在關系。從根本上對財務組織的人員和職能之間的關系的重新界定。
8、建立新型的風險控制體系,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創新
借助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資源,及時的將資本市場、產品市場、供求情況、顧客信息、政策法規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計算機的多模型模擬,進行敏感分析,及時調控經營風險,完善投資決策,是一個越來越被重視的領域。
三、結束語
當前形勢下我國政府正在對建筑施工企業實施結構性調整,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愈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充滿風險、競爭加劇且利潤菲薄的市場條件下,施工企業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資金管理調度體系、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內部成本控制體系、優化財務管理流程等,以期加強施工企業的財務管控力度,實現施工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躍峰,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與改革思路田,建筑會計,1997(6)
關鍵詞:土地;整治;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農業發展的一項基本生產資料,土地是農民生存立足之本。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的經濟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也存在諸如土地撂荒嚴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等方面的問題,成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障礙。為了更好的改變農村的村容村貌,從而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需求,進一步提高耕地的質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就需要重視土地整治與新農村建設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整治的成就與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整治的成就
為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通過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逐步完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隨著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緩解了耕地凈減少的勢頭: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組織復墾計劃以來,全國的土地復墾面積逐漸增加,使得耕地得到很好的保護,一步步實現占補之間的平衡。
2、提高了土地質量: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很好的結合了農田整治,開展以田、水、路等綜合整治為內容的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產穩產田的比重,還相應的改善了生產條件,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3、促使土地集約利用:通過進行土地的整治和利用,使得農田向規?;图谢姆较虬l展,居民也開始向城鎮靠攏,企業往工業園區集中,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切實落實了土地節約制度。
(二)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
1、受規劃制約: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土地整治受到規劃因素的制約,當發生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的時候,就會對那些土地比較肥沃、自然條件也比較好的田地產生摧毀,根據土地規劃整治要求,這些在短時間內不能得到有效的申報和治理,就會使得這些效率比較高、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土地逐漸廢棄,在侵蝕了良田的同時,還會影響生態環境。
2、農民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度不夠:就當前情況來看,現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承擔部門是國土資源部門,土地整治的一個重點就是為城鎮建設提供相應的用地指標。除此之外,在進行土地整治的時候主要是依靠國家財政的投入,還有一些項目資金整合,社會資金投入的數量不是特別大。
3、存在耕地流失風險: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土地整治主要是集中在一些試點區域內,試點區之外的農村地區,村莊的布點和規劃編制相對緩慢,由于那些復墾的宅基地“地力”一直在下降,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恢復。而城鄉建設用地“占一補一”,存在著一定的耕地流失風險。
4、土地整治法規缺少系統性:眾所周知,土地整治工作屬于一項具有開拓性的工作,主要涉及的有村莊的整治、土地的整治、農田的整治、道路的整治以及生態環境的整治等等,其中涉及的權屬調整的方式、調整的程序以及在發生糾紛之后的土地如何分配等問題,都跟老百姓的切實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缺少系統性法律法規的指導,就使得土地整治的效率不高。
二、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整治的建議
(一)土地整治規劃要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要根據相應的土地利用的標準和整體規劃,找出新農村建設跟土地整治的結合點所在,根據土地生態平衡原理,調整村莊建設的機構布局,依據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等方面的原則,對土地整治進行很好的規劃管理。及時梳理自然條件比較好的田地受地質災害摧毀的數目,爭取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申報和治理。對于那些亂占耕地、違規違法建設要給予堅決的查處,提高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科學性,保證規劃的協調和銜接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
(二)堅持各項效益的結合,提高參與度: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土地整治,其核心任務就是正確處理經濟、人口與資源等方面的關系,從而實現改善公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在此基礎上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統一。對于經濟效益來說,屬于進行土地整治的基礎,只有保證平均的產出要比投入大,才能順利開展這項活動;作為土地整治的重要保障,必須要重視生態效益,要不斷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環境的協調能力,這樣才能使得土地整治的效果得到鞏固。而社會效益又是進行土地整治的主要支撐點,在新農村開展土地整治之前,要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讓廣大群眾參與到土地整治規劃任務中來,充分保障各方的權益。
(三)規范土地整治的運作模式:根據土地整治的目標可以看出,土地整治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還跟國家的糧食安全相關,甚至關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還是生態環境改善的保障。加上土地整治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泛,投入的資金也是比較多的,單純的依靠地方政府、單位和個人都是難以完成的。所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土地整治不能各自為政,要納入到國家經濟發展規劃中去,根據整體性原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科學布局,合理分配土地整治資金,這樣才能發揮其最佳效應。
(四)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土地整治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由于政策性比較強,影響的面也比較廣,加上存在一些敏感詞,需要完善的政策法律作保障。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立法,健全政策法規,滿足土地整治項目的需要,這是完善土地整治項目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從法律上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順利實施。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土地整治與新農村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的要求,屬于一項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在進行土地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緊密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不斷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土地資源方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林愛文,孫鋮,李山勇.基于公眾參與的國土地理信息監測研究――以基本農田劃定及其動態監測為例[A]. 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13
[2] 郭金輝.開展農村土地整治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A]. 福建省土地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 2009
[3] 管叔琪.安徽省農村土地整治實踐、問題與對策[A]. 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7分會場――城鄉一體化與“三農”創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下)[C]. 2011
[4] 王文志,王麗.規范開展農村土地整治 積極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關于湘陰縣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調查和思考[A]. 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0
關鍵詞: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中圖分類號:E271文獻標識碼: A
一、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安全意識是基礎
深化全員培訓,提升安全綜合素質。貫徹落實工程項目全員安全“強素質工程”,將安全理念及知識列為所有培訓班的重要內容,當成必學必考課程。管理層,要重點加強國際、工程項目一流的先進安全理念和方法培訓,提升安全管理力、決策力,做到正確決策,安全決策。管理層,要重點加強安全管理系統知識和法規理念的培訓,提升安全專業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策劃水平,逐步達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管理工程項目的局面。操作層,要根據崗位要求實施按需培訓,不斷強化“七個能力”培訓,即基本的安全意識、基本安全操作、基本危害辨識與控制、基本的監護、基本應急逃生、基本自救互救、初期災害的處置能力的培訓,增強安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安全執行力的落實。
堅持不懈實施班組長安全素質提升工程。班組長在現場管理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十分重要。按照國發23號文件的要求,保證班組長每年培訓不少于24學時的要求,人力資源和安全管理部門共同進行在崗班組長安全能力水平和素質狀況調研分析,根據中心班組長能力和素質的實際狀況,做出班組長素質提升的培訓方案,確保培訓內容的連續性和不斷深化,持續提高班組長抓基礎安全的技能和水平,樹立班組長是本班組的工程項目第一責任人的權威,賦予班組長現場工程項目的決策權、組織權、評估驗收權、考核獎懲權、應急處置權等,對班組長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激發班組長工作激情。狠抓班組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執行落地,積極指導班組抓好人、機、物的優化配置,規范作業流程、工序轉換、交叉作業、巡回檢查等重點環節的管理和執行落地,推進實現基層班組工作要求指標化、工作內容標準化、工作步驟程序化、工作考核數據化。推進基層班組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優化風險管理模式,做到各環節風險嚴格受控。增強全員的相互關愛意識,自覺做到風險相互提醒、操作相互關注、違章相互糾正、安全相互保證。對發現的隱患立即提醒、逐級提醒、相互提醒,切實消除班組安全管理盲區,全面提升班組防范事故、保證安全的能力。
二、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先導
安全文化是企業營造安全氛圍,建設本質性安全企業的前提之一,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調動人的最大潛能作為基本準則。一般情況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都是要解決人的思想意識問題,只有靠先進的文化的素養的培育,才能逐步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安全管理也是一樣,靠安全文化熏陶,才能使之思想上得到重視,不斷引導和提高了人們對工程項目管理的認識,才能培養正確的安全意識,正確看待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才有可能產生自覺的、可控的安全行為。因此,工程項目安全管理應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安全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不斷促進持續改進和全員參與,使企業安全文化在安全理念傳播與認同、安全環境布置與氛圍營造、安全業績考核與激勵等方面都有較大改善,員工從思想到行為基本做到“我能安全”。把中心成立以來的安全管理經驗和積淀進行總結提煉,參照國家提出的《企業工程項目標準化基本規范》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標準要求,把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三個方面進行統一考慮,按照一體化管理的理念,進一步規范、確定和提煉,建立適應工程項目開發中心的安全文化體系。不斷扎實推進安全文化創建活動,為爭創工程項目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奠定基礎。
培育積極的安全態度,結合工程項目開展的新一輪工程項目承諾制,開展我的工作我負責的安全承諾建設,按照企業法人代表對政府監管部門、管理層對企業法人代表、項目中心負責人對企業管理人、層層簽訂工程項目承諾,落實好主動承諾的責任制。在承諾的基礎上,開展工程項目誠信體系建設,所有的項目都納入到工程項目誠信體系中來,根據履行工程項目職責和踐諾情況進行授信評級,對安全誠信好,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從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對安全誠信差,要列為重點隱患排查的名單,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要公開曝光,限期整改。同時通過對多年安全文化建設實踐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歸納,系統、全面地提煉其精髓與特質,形成中心工程項目的觀念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態文化,完成中心安全文化的綱領性的文件手冊,指導各個基層單位培養安全文化氛圍,不斷推進符合企業特色安全文化的建設。
三、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基礎安全是關鍵
不斷提高安全管理的法治意識與職責意識。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要求和以法治安全的策略,在工程項目企業推進HSE管理體系的運行。要加強工程項目過程的安全風險管控。
加強對直接作業行為的引導規范。管理人員應認真履行自身的安全責任,要保持敏銳的安全觀察力,要不斷提高安全業務能力,在作業現場違章指揮,針對發現的“三違”問題,及時進行制止和糾正。要嚴格執行管理人員的工程項目責任制,選拔一些懂安全、業務熟練的人員充實到安全管理隊伍之中,為工程項目進行過程中對直接作業的安全監管提供必要人員保障。要健全完善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使職工明白什么樣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為是符合要求的,什么樣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為是不符合要求的,切實規范直接作業的操作行為。
強化直接作業能力培訓。首先改變直接作業培訓方式方式,針對行業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加強員工隊伍的作業技能培訓。其次是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嚴格安全的崗前考核。第三是注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育相結合,通過對事故產生原因、危害的分析,使員工引以為戒,舉一反三。
嚴格執行安全項目責任制。落實每個員工的工程項目職責,是工程項目工作應遵循的客觀規律。工程項目做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確保整個系統中各個環節、各個部位、各個工種達到本質安全,才能確保整個系統的安全。落實工程項目責任制,首先要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管理部門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識,發揮表率作用。第二是督促一線班組長落實好責任范圍內的安全責任。定期不定期地對班組長進行安全考核,對那些只重工程項目效率不重視工程項目、不嚴格執行安全責任制、經排查所在班組的安全隱患多、“三違”多班組長及時進行更換。
嚴格執行崗位操作規程,有效減少和消除“三違”行為。習慣性“三違”現象是導致工程項目事故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對于檢查中所發現的習慣性“三違”現象要及時進行制止,在企業中進行全員教育,對于屢教不改的員工,要及時開除或換崗,同時對于能夠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工程項目工作做的較好的員工,及時給予表彰獎勵,激發出廣大職工自覺遵守操作堆積和工程項目法律法規的主動性,激發出自覺排查隱患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有效減少和消除“三違”現象,控制傷事故的發生。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下,隨著國家安全管理政策調整、工程項目行業標準修訂、市場需求變化,以及企業工程項目目標任務變化,結合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部環境,工程項目管理中心須及時對安全管理制度進行修訂,使之具有時效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企業要根據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做好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的頂層設計。繼續建立完善與企業業務、發展規模相適應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配套相關人員。結合中心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解決安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素質再提高問題,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機構,加強安全隊伍建設。
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企業堅持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領導分管負責制,安全總監具體負責制,安全管理監督工作保持一部一站、部站分設的管理模式,安全處負責安全綜合管理工作,安全監督站負責安全監督工作。各管理區成立安全管理監督組,繼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監督網絡。做好調研和規劃,不斷配齊安全、職業健康專業管理人員,不斷提高業務的管、控能力。繼續貫徹落實三級安全主任監督、四級安全監督制,把符合條件的安全技術人員聘任到安全主任監督、四級安全監督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的人員。
四、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管理體系是重點
進行新一輪全員安全管理體系知識培訓,重點宣貫GB/T28001-2011新標準,加強對安全管理體系的深度培訓和理解,增強全員安全管理體系的執行意識、風險意識,使全員了解管理體系的實質,強化安全風險核心管理,有效開展工程項目和管理過程的安全危險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價活動,全面提升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的管控能力。
強化事前預防管理,進一步明確責任,按照《工程建設項目安全設計管理導則》,在新建設項目、新技術推廣、新工藝應用、新設備采購等環節上,在設計階段就進行危險與可操作性的風險研究分析,做好安全危險危害因素識別、風險分析,落實風險控制措施,把可能的隱患消滅在事前階段,提高單位對項目風險的管控能力,做到安全關口前移。
加強體系內部審核的管理,重點培養一批有審核能力的內部審核員。采用內外培相結合的方式,培訓一批即懂得各項業務又懂安全管理體系理論的內部審核員,解決內部審核員缺乏和能力不足的問題,不斷滿足內部審核的需要,規范和有效開展內部審核活動,逐步為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閉環管理、持續改進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貫徹落實工程項目企業標準化規范化要求,近年來,國家工程項目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企業安全工程項目標準化基本規范》等工程項目標準化規范。企業應以此為契機,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工程項目企業標準化規范”與安全管理體系異同點的研究,整合相關標準和要求,開展工程項目標準化評比工作,對已達標的分項目,要分級指導和監管服務,幫助提升水平、加快改進;對未達標的分項目,以及尚未開展標準新建、改建和擴建以及有新工藝工程項目的分項目,要抓緊組織制定地方安全標準和規范,全面推進標準工程項目作,切實把中心安全管理體系與之有效整合,結合實際,優化建立一體化的體系,既滿足國家標準化規范的要求,又符合中心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便于運行和管理,減少管理內容重復現象的發生。
完善企業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職責,探索企業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對解決重點、難點安全管理問題的管理評審機制和項目化運作機制,負責人親自實施項目掛帥。出臺相應的運作制度,定期開展管理評審和項落實活動,確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力和有效決策,不斷推動安全管理體系扎實有效的運行和持續改進。
繼續規范和完善運行模式,按照基層班組的工程項目類型,利用系統化的思想分別制定規范內容,把基層所有相關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納入到其中,重點圍繞工程項目進行的安全風險及其控制措施,進一步規范基層站隊在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應該做的事情和正確做事的準則,不斷強化職工的風險意識和操作能力,貫徹按標準做好工作就是工作的標準的要求。逐步實現安全管理唯一運行的文件,克服體系理論與實際操作在基層脫節的現象,克服體系的復雜化,基層不愿執行的現象。
強化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工作 ,體系運行就是落實管理體系規定的各項工作,我們需要好的體系,更需要好的落實,并且落實工作也是體系管理的一個最關鍵環節,無論多么好的體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就變成一紙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落實一旦形成習慣和風氣,將會影響整個體系有效運轉,甚至會導致體系的失敗。體系運行是一個全要素、全員、全過程、全天候的執行過程,應事先進行培訓學習,起到宣傳警示的作用,使全員都做好執行的思想準備。體系應在任何情況下對所有的職工統一使用,一視同仁。在職工中不斷提倡格守制度規則是一種品格、一種素質,也是一種誠信,更是職工應盡的一種責任。
進一步融合體系運行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在進行安全管理體系修訂工作時,充分探討安全管理體系與日常安全管理的關系,重點策劃好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與日常工程項目活動的接口、與年度工程項目承包目標的接口、與新業務方面的管理接口、與上級不斷更新的管理要求的接口、與部門日常管理制度的接口等,策劃方案要達到即能保持體系基本文件結構和基本內容相對穩定,又能體現日常頻繁變化的要求,并能納入體系一體化運行。特別要策劃好與法律法規、標準的結合以及實際工作內容的結合,增強安全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祁有紅,祁有金. 安全精細化管理[M]. 北京:新華出版社,第一版.2011:51-53.
[2] 劉鐵忠,李志祥. 企業安全管理理論研究綜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2):21――25.
[3] 李爽. 煤礦企業安全文化系統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碩士論文,2009.3(6):110-111.
[4] 蔣勇. 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 安全2005.3(7):222-225.
[5] 姜威. 企業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資源因素探析[J]. 工業安全與環保,2011:12.
[6] 韓曉霞. QHSE管理體系及其在石油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
[7]許立甲,李杰等.石油石化行業危害與事故監測預警技術探討陰.中國工程項目科學技術,2008 2 ( 4 ) :79-81.
關鍵詞 :內部控制缺陷披露 內控審計 債務成本 權益成本
在日趨規范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對于內控信息的披露以及成為監管機構的關注重點。2002年,美國薩班斯法案第404條,明確提出上市公司應當對內控報告進行披露并對此作出自我評價,并由審計師對報告進行鑒定。2008年和 2010年我國財政部、證監會、銀監會、審計署、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簽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元月1日起,境內外同步上市公司”及“自2012年元月1日起,境內上市國有控股公司”,進行內控報告披露和審計報告披露。這一規定表示國內審計領域已經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間建立起有效連接,并逐步達到國際要求水平,信息披露也有自愿方式轉變為強制方式。
政府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內控信息,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市場信息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失靈問題。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的內控信息披露,能夠準確判斷該公司的市場盈虧以及后續發展狀況,同時對市場風險有較為全面的把握,這些都是投資者進行判斷的主要依據。與股票投資方式相比,債券交易者在信息掌控方面已經處于相對劣勢。如果某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投資者主要通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對其進行初步了解,這樣才能充分掌握公司財務運行情況,如果披露信息不完整,則會造成投資者風險判斷能力下降,對于風險控制的把握不足。因此投資者往往會才會高回報率進行信息不對等造成了經濟損失,這也為上市公司提高了一定債務成本。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紤]我國現有國情及我國企業經營現狀,怎樣高效地將國外較成熟的成功經驗融入到我國現有的內控管理體制中,做到既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又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體制規范,這是學術界一直討論的課題,同時也是政府竭力解決的難題。
一、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對債務成本的影響
自愿性內控信息披露與政府強制性披露不同,是一種在“市”場作用下,上市公司與外部信息需求者間進行內控信息配置的行為。但伴隨著內控信息披露而產生的披露成本的顯著增加,即使是內部控制較健全的公司也可能存在自愿性內控信息披露動機不足的問題,而那些本身就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就更缺少動機主動披露其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了。理論指出,相關利益的結合構成了企業組成的元素,而債權人優勢企業關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契約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而這些風險將由債務人承擔,這就使債權人對風險成本進行提升,所以企業方面的債務 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同時信息失衡理論指出,由于信息傳遞的不均衡,掌握一定信息者會進行利益剝奪,而未掌握信息者將處于被動位置,從而使未掌握信息者提高收益率以彌補信息失衡造成的損失。債權人不具備信息優勢,只能夠根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和其它相關數據進行評價判斷,以此判斷投資效益以及回報率,最終會對公司的債務成本造成累積。如果上市企業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披露制度,那么信息失衡現象將大幅度降低,投資者根據相關的信息情況對自己的投資行為進行把握,就會對債務成本要求較低。反之,如果上市企業的內控披露較多,投資者將對公司的財務風險有更全面認識,債權人會由此要求高于原來成本的風險補償,從而造成公司承擔更高的債務成本。由此可得出結論: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與債務成本之間成正比例,即披露信息越全面,則公司的債務成本越高。
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對權益性資本的影響
從內部控制產生的原理來看,委托與內部控制之間有著必要的市場聯系,做好內部管控,能夠有效降低人道德風險指數,同時也使逆向選擇風險有所下降,人與委托者之間的矛盾將得到環節,同時這也是股東權益得到保障、企業運營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徑。內部控制不到位,則會無形中加大管理者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的概率也會大幅增加,從而加劇委托發與方的矛盾激化,企業管理行為缺乏有效監控,從而使企業運營效益呈現下降趨勢,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樣的企業將被劃歸到高風險行列。由此可見,對于投資方而言,內部控制不完善的企業,主要表現為問題不過關,它將造成運營風險不斷增加,投資者對企業風險評估的調增,同樣會使權益資本大幅上漲。
三、內控審計對債務成本及權益性資本的影響
內控審計作為一種外部監控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自身獲取信息的缺陷,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債務成本。在信號傳遞這一理論基礎上,上市企業會更傾向于對外界披露積極信號。所以,為了是外界接收到更多關于企業內控的積極信息,企業出具內控監督報告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內控審計是較為有效的外部監督方式,具有獨立操作性,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能夠使信息傳遞更到位。投資方通過內控審計信息,對上市企業內控信息具有充分了解,會增強投資者信息度,從而有效把握風險評估,減少由于風險溢價形成成本變動,最終達到債務成本下降的目的。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企業債務成本與內控設計之間具有負向相關,也就是說企業實施內控管理會有效降低債務成本。
信息傳遞理論指出,上市企業如果具備高質量的財務信息披露行為,那么對于內控審計報告的披露也會更加積極。作為有效的外部監督形式,內控審計是較為有效的外部監督方式,具有獨立操作性,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能夠使信息傳遞更到位。投資方通過內控審計信息,對上市企業內控信息具有充分了解,會增強投資者信息度,從而有效把握風險評估,減少由于風險溢價形成成本變動,最終達到債務成本下降的目的。
四、內控審計的調節作用
強制性內控信息披露給市場帶來了增量信息,促進了股票市場和債權債務市場等的資源配置優化。而市場的資源配置優化效應,勢必會反過來激勵上市公司加強自身管理健全內部控制,尤其是改善公司治理,以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上市企業決策層應當對內控評價負責,同時也決定是否對外披露內控缺陷。如果披露過程完全處于自主狀態,缺乏外界監督,信息受眾必然會對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產生質疑。內控審計行為能夠對企業內控信息披露作出有效的外部監管,企業引入內審機制,將使信息受眾對企業的信息披露保持信任。同時,內審制度的實施,會減少投資方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失衡,從而對企業的權益成本形成良性影響。內控審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缺陷披露多造成的權益成本增加,主要影響有兩個方面:第一,通過內控審計,信息接收方會對投資方企業的內控缺陷有更多認識,這種認知會有效降低投資方風險系數,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完備的內審機制,上市企業的信息缺陷風險將轉化為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所以投資方對于風險補償成本要求會進一步增加,最終造成上市企業權益成本的增加。第二,內控審計制度能夠有效提升投資方對于上市企業的財務信心,從而對于回報率要求有所下降,這樣就形成了上市企業權益成本的下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內控審計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與權益資本成本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也就是說,上市企業的內控審核會加大內控信息缺陷對企業造成的成本附加影響。
上市企業決策層應當對內控評價負責,同時也決定是否對外披露內控缺陷。如果披露過程完全處于自主狀態,缺乏外界監督,信息受眾必然會對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產生質疑。內控審計行為能夠對企業內控信息披露作出有效的外部監管,企業引入內審機制,將使信息受眾對企業的信息披露保持信任。同時,內審制度的實施,會減少投資方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失衡,從而對企業的權益成本形成良性影響。內控審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缺陷披露多造成的權益成本增加,主要影響有兩個方面:第一,通過內控審計,信息接收方會對投資方企業的內控缺陷有更多認識,這種認知會有效降低投資方風險系數,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完備的內審機制,上市企業的信息缺陷風險將轉化為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所以投資方對于風險補償成本要求會進一步增加,最終造成上市企業權益成本的增加。第二,內控審計制度能夠有效提升投資方對于上市企業的財務信心,從而對于回報率要求有所下降,這樣就形成了上市企業權益成本的下降。
五、結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從上市企業、投資方和監理機構三個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上市企業應當在內部控制上加大管理力度,同時跟進內部審計控制,提升內控信息質量,盡量較少企業與投資方的信息失衡,從而提升投資方對企業的信心,通過內控信息的完善和披露,使公司有效降低權益成本。內控缺陷信息的披露,與企業的權益成本成正比例,內控信息披露不完全會造成企業權益成本的直線上升。
第二,投資者應認真判別和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對企業信息進行客觀評價和全面理解,從而對投資回報率有客觀認識。在企業內部,債務成本與審計結果兩者間并不具備嗎,明顯的負相關聯系,如果市場對企業披露的內控信息不予認可,則企業內部的審計結果不會增加投資方對于企業信息的接受度,從而獲得債務成本的明顯下降。
第三,監管機構在監督過程中,有權利強制執行企業信息披露要求,保障上市企業信息的高質量披露。對于審計市場操作的不規范行為進行整治,同時加大質量監督力度,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投資方對于審計結果的信任度,從而實現資本市場整體信息高度透明。這樣行為也假發信息披露制度從自愿到強制的明顯改變,是內控監督作用得以積極發揮。監管機構應當對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作出明確的制度規定,逐步擴展內部監控體系范圍,同時還要將監控工作落到實處,做到長遠,是資本市場意識到監管機構對于審計與信息質量的重視程度。審計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利于建立投資者的市場信心,同時對審計師的信任度也會相應提升,最終形成上市企業自主自愿型嘻嘻披露,并出具更為真實客觀的審計報告。審計信息能夠形成披露缺陷與債務成本之間的制衡作用,但是效果不甚明顯。如果上市企業沒有完整的進行內控信息披露,通過審計行為企業債務成本會相應降低。如果上市企業對內控缺陷進行披露時,審計結果反而能夠提升企業的債務成本,但是提升成都并不明顯。
總之,內控信息披露的輕質執行制度,對上市企業的內控管理、內控體系、監督體系、成本回籠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內控信息的逐步轉型,要做到穩定、謹慎,保障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完備,取得更為顯著的實際效用,使資本市場的有效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 暴力抗法 執法 特征 對策
2009年至2012年6月,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檢察院共批準逮捕暴力抗法案件36件49人,其中,妨害公務案件29件42人,故意傷害案6件6人,故意殺人案1件1人。2009年,批準逮捕暴力抗法案件4件6人,2010年批準逮捕暴力抗法案件12件13人,同比上升200%和116%,2011年逮捕15件25人,同比上升25%和92%,2012年上半年逮捕5件7人,同比上升12%和21%??梢?,近年來,花都區暴力抗法案件上升速度較快。筆者通過案件實例分析,發現該類暴力抗法案件主要發生在日常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活動中,涉及“三亂”整治、“五類車”整治、道路交通執法等,針對的對象主要為在城市管理領域執行公務的民警、交警、城管、工商、交通協管、治安、綜治委等工作人員?;ǘ紖^人民檢察院批捕的暴力抗法案件中,妨害派出所民警執行公務、交警執法、城管人員執法、工商和交管人員執行公務的分別占48%、18%、21%和7%。此類案件多發,凸顯出城市管理的一些難題,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與關注。
一、暴力抗法案件的主要特征及其不良影響
(一)執法對象的特殊導致抵觸情緒嚴重
城管執法對象多為下崗職工、失地農民、異地務工人員和殘疾人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以初中文化以下的居多,他們一般沒有掌握效益好的工作技能,以體力勞動為主。同時,他們一般無固定職業,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營運資格或商品買賣場所。所以,這個群體的人就業難度較大,且法制觀念比較淡薄,成為暴力抗法的主要人員。結合案件情況看,涉案的犯罪嫌疑人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學歷約占72%,外來流動人員約占59%;無固定職業的約占68%。由于這些群體的人多半沒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多數無業人員往往依靠在城市擺攤或非法營運維持生計,當他們賴以生存的手段受到影響時,容易將執法人員作為發泄不滿情緒的對象,或為逃避、抗拒執法檢查處罰,或因酒后鬧事與執法人員糾纏,臨時起意使用暴力抗拒正常的執法活動。
(二)執法環境的復雜導致執法難度大
該類案件主要散布在城市道路、交易市場、商鋪、學校、出租屋、城中村、大排擋、酒店、歌廳、洗腳城等場所,執法環境較為復雜。在這些場所,人員復雜、人流量大,妨害公務行為種類多樣?;ǘ紖^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暴力抗法案件中,涉及整治亂擺攤、占道經營、無證經營等“三亂”現象的約占20.2%;涉及整治電動車、摩托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人力三輪車、拼(改)裝報廢車等“五類車”的占19.5%;涉及醉酒鬧事的占18.8%;涉及交警處理交通違法的占10.7%;涉及民警處理民事糾紛的占12%;涉及其他執行公務行為的占18.8%。部分群體對抗者常常抱著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特別是在一些帶頭分子惡意煽動之下致使事態迅速惡化,出現集體起哄、圍攻執法人員或強行奪取被扣物品等行為,造成車輛堵塞、交通秩序混亂,執法環境更為復雜,甚至升級為。
(三)執法保障的缺乏導致執法人員偶有受傷
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妨害公務罪只適用于妨害國家機關公務人員執行公務的情形,而對于治安員、村治保隊員等主體缺乏有效保障。只有當有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場,上述人員協助執行公務受到傷害時才能對妨害人員定罪。二是缺乏人力保障。執法人員往往2人執法,在專項聯合整治行動中,也不過十數人聯合執法。面對惡意煽動后情緒激動的數十人甚至幾百名群眾時,往往難以自保導致受傷。三是缺乏硬件保障。從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看,已從最初阻攔、謾罵、頂撞、肢體接觸毆打,逐步發展為使用棍棒、磚頭、刀具等暴力手段抗拒執法,甚至出現縱火、自制炸彈等行為。在執法部門相關防備設施沒有及時完善的情況下,執法人員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通常無法直接對執法對象的傷害行為進行反抗,導致執法過程中受傷。
(四)執法能力的貧弱導致執法效果不佳
由于執法隊伍構成比較復雜,尤其是輔警、治安協管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執法人員在執法理念上存在偏差,重管理、輕服務,加上傳統的權力行政的慣性,導致作風粗暴、態度蠻橫等現象屢禁不絕。同時,由于城管綜合執法部門享有的行政處罰權大部分是從其他行政機關劃撥過來的,其本身不具有人身執法權,只能進行財物暫扣,一旦與被執法人發生爭執,與相關職能部門間出現管轄異議等,容易導致漏管、錯管、重管,且執法公信力也容易受到公眾質疑,嚴重影響城市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甚至誘發暴力抗法事件。
(五)懲治力度的不足導致抗法人員囂張氣焰
由于取證困難和執法力量不足等原因,對暴力抗法的人員進行刑事或治安處罰的只是少數,尤其在一些行政執法文明程度相對欠缺的場合,現場群眾往往不支持配合有關部門對抗法的取證;當抗法行為人為少數民族人員時,出于民族政策考慮只能從輕處理,客觀上助長了抗法行為人的氣焰,導致頻頻出現暴力抗法事件。
(六)法制宣傳的不力導致群眾缺乏正確認識
一是對城市管理、交通整治等法律法規宣傳不夠經常。二是對行政執法的正面宣傳力度不夠大,一些媒體較多是對行政執法的不規范、不文明方面進行負面報道,從而引起群眾對某些行政執法的反感。三是對抗法人員處理的宣傳面不夠廣,較少在社會面進行公開宣判或處理,難以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
二、打擊防范暴力抗法案件的對策建議
1.建立利益均衡的城市管理機制。對于占道經營、無照經營的流動商販,應適時調整政策,在維護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與保障弱勢群體生存權之間取得平衡??梢愿鶕煌膮^域進行分類管理,設定禁止區、限制經營區和開放區。同時,可采取減免租金、管理費、幫助推薦就業和鼓勵創業等措施,引導流動商販入室經營;為符合一定條件的本地低收入者及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其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
2.推行風險評估,嚴格執法程序。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并將執法操作規范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于重大事項實施前,深入細致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對實施前、中、后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逐項科學分析、準確預測,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矛盾化解方案。
3.理順城市管理職責,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執法制度、移送案件制度、委派人員駐隊制度等,有效強化城管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推廣數字化協調方式,逐步整合治安、交管、規劃、建設、國土房管等部門的基礎數據和視頻監控資源,建立統一的城市管理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
4.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營造良好執法環境。在城市管理立法、執法層面引入公眾參與機制,推行城市管理重大決策、法規出臺聽證制度、公示制度,落實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加強行政執法部門與市民、志愿者、社區和社會團體的互動,把社會各界力量融合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來。通過媒體宣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努力消除市民群眾與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隔閡和誤解,贏得市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堅持依法文明執法,增加執法公信力。一是執法主體要合法,執法人員要有執法資格,輔助執法隊員需由正式執法人員帶領執法。二是執法要有依據,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執法,一般應兩人以上共同進行,跨權限的要會同有關職能部門聯合執法。三是執法要強化證據意識,要充分借用監控、照相等手段,注意收集和固定證據,以便出現不服執法的申訴時,有證據證明執法的正當性,從而保障執法的權威和效果。
關鍵字:標準化;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
中圖分類號:TE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標準化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整個過程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它直接為安全生產的各項任務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復使用的準則。同時標準化在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中,也是基礎,在《安全生產法》中有多處提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從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全使用、檢測檢驗,危險物品的生產、運營、運輸、儲存、使用和處置廢棄,從業人員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生產經營單位的停產整頓甚至關閉都涉及到標準。可以說安全標準處于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術性法律規定的作用,是法律法規的延伸。要使安全生產各項法律法規得到切實的宣貫實施,就必須重視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的標準體系。
1、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建立
1.1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重要性
濱南采油廠多年來一直將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涉及安全生產的標準陳舊,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現行安全生產標準工作滯后,難以適應安全生產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因此,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工作,理順安全生產標準體系,使安全生產標準的制(修)定工作科學化、合理化。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重復運用標準化的基礎和支撐手段,通過標準化的引領和協調作用,從意識、法規、政策、制度、技術以及組織行為、機制、措施等各個方面入手,明確安全生產的發展目標,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納入標準化管理,促進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系統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2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內容
我們建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目的,一是為企業安全生產和安全生產整體水平提高提供保障;二是建立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符合生產實際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為安全生產提高技術支持。安全生產標準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六部分三個層次八個子系統。六部分包括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安全生產方針、法律法規;三個基本層次,第一層為安全生產的方針、目標和法律法規,第二層為安全生產的通用標準、技術標準和節能管理標準,第三層為安全操作標準。八個子系統:風險、隱患、應急、流程、技能、責任、文化、情緒子標準體系。
圖一:集輸大隊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圖(六部分)
安全生產標準體系
圖二:集輸大隊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層次圖(三個層次)
圖三:集輸大隊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子系統結構圖(八個子系)
1.3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建立
1.3.1確定建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應遵循的原則。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滿足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需要。建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首先要建立方針目標,然后圍繞目標的實現,制定、修訂、實施體系,使體系目標明確、科學有效。
1.3.2將涉及安全生產領域的各項標準進行分門別類,形成了8項子系統。
風險定位測評管控子系統:每一個生產作業點面的風險值、風險等級及其責任人標準化體系。
隱患排查治理跟蹤子系統:每一個生產作業點面上的每一處隱患的排查治理跟蹤的規則標準體系。
預警應急救援管理子系統:每一個重大風險臨險的預警應急救援管理規則標準體系。
行為過程流程管控子系統:每一個存在有風險的生產作業及其管理的流程化標準體系。
標準化培訓技能保障子系統:保障生產安全的作業和管理達標的員工素質技能培訓管理規則標準體系。
安全責任監督管控子系統:保障生產安全的作業和管理規則標準貫徹落實的問責規則標準體系。
安全文化理念子系統:保障生產安全的員工觀念意識發展所需的安全文化管理規則標準體系。
心理情緒疏治管理:保障生產安全的員工心理情緒疏治管理規則標準體系。
1.4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完善
為切實建立安全標準化體系,我們根據六部分三個基本層次八個子系統,從標準、目標、責任、措施、考核等環節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標準化工作體系,對照新標準逐條逐項進行自查自糾,對查出的與新標準不符的,制定措施,落實人員,全面整改。
1.4.1建立完善了與之相配套的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全體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每年層層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目標責任保障體系。
1.4.2根據實際和標準化要求,先后修訂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安全作業等40項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現場作業許可、事故事件報告、危險化學品裝卸、變更管理等工作程序;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檢查等管理臺賬;整理了各類檢測檢驗報告等資料。對作業現場,重新制作安裝了各類安全警示標志牌;配備齊全了各類勞動防護用品及用具;配備齊全了各類報警設施;根據防爆等級進行了區域劃分;對各類辦公設施進行了定置化管理;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了辨識并實行領導承包管理、修訂了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了演練等等。
1.4.3根據標準體系內容進行文字編輯和訂正。在集輸大隊所轄站庫進行試運行,并收集各項目論證意見,分析確定意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據論證意見,進行體系內容的補充和調整;匯集定稿,審校,印刷,裝訂。
2、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應用
標準體系的實施是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重要任務。集輸站庫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實施主要以體系建立(紙質資料體系)、督導檢查、隱患治理、限期整改等形式實現提升效果。
2.1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實施
我們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每個過程和環節都和標準有機銜接,形成一個閉環系統。通過動態管理保持標準體系的適用性、時效性、先進性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自我良性循環發展為根本。因此,為保證標準體系的持續有效性和提高標準化工作效率,對標準體系的實施我們不斷的認真策劃。通過進行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對各生產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定,實施過程中按照P-D-C-A的有效管理驗證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安全生產工作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根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評定結果,制定出安全整改計劃和措施,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績效。
2.2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監督
標準體系實施監督是對標準宣貫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處理的活動。是促進標準宣貫執行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執行力的一種措施,是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標準體系實施監督的主要內容有:已實施的標準宣貫執行情況;標準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適宜性。標準體系監督的形式主要以集輸大隊安全監督工作的開展為主體。標準體系監督的方式主要是按照監督的主要內容進行監督、標準化審查、現行標準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適宜性的情況反饋。
2.3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在集輸站庫的應用
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建立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持。通過標準體系中的標準體系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本單位安全生產運行各環節的標準運行全貌,將標準體系和檢查督導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標準體系的指導性對照標準檢查問題。
集輸站庫建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主要圍繞:安全生產目標建立崗位節點安全標準體系表技術標準工作標準,最終形成適合生產實際需要的安全標準體系。例如稠油首站根據辦公區、油罐區、分離器區、加熱爐區將全站確定了229個安全監控點,每個監控點都建立的相應的標準體系,形成了工作有標可循,檢查有章可依的安全網。我們將安全生產標準體系貫穿于集輸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近兩年,集輸大隊聯合站儲罐維修、工藝改造、關鍵裝置維修等項目從施工到正常投產運行,每一個環節都在有效的安全標準體系下運行,從而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實現了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目標。
3、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建設的注意事項
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從生產實際出發,通過動態管理應保持標準體系的適應性、時效性、先進性及可操作性。
3.1充分發揮職能組織和引導作用
相對于其他標準體系來說,安全標準體系是一個全新概念。為切實保證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的建立開展,領導重視,應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定期召開會議,對照標準,從制度建設、現場管理、人員教育、檔案管理等方面,安全部門牽頭、其他專業部門配合,將每個要素落實到分管部門、分管人員。定期組織召開HSE例會,重點檢查各級人員的責任落實及進展情況。
3.2全員參與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基礎
全員參與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基礎,各級部門都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將安全生產目標分解至班組和個人。對各級人員責任的履行情況每月進行檢查、考核。形成了全覆蓋、無縫隙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3.3加強安全生產體系內容培訓
隨著新進員工、外來施工人員增多等實際,同時隨著安全管理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的不斷涌現。針對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內容應制定詳細的教育培訓計劃,對安全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新上崗人員、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外來人員等進行定期培訓,宣貫安全標準體系內容。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風險 審計模型
一、引言
在審計的發展歷史中,風險評估的定位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至少已經產生了將近百年,其職業判定水準是風險導向審計關注的核心問題。 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多元化,審計環境也會隨之越來越復雜化,傳統的審計方法已經很難滿足核查企業資產流失的要求,風險導向審計能化解審計發展歷程中的難題。 近年來國內有眾多研究者對于我國的風險導向審計都進行了集中分析,也獲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鄭朝暉與馬賢明提出了若干分析工具――戰略分析(包括用于宏觀分析的PSET和用于行業分析的POPTER)、流程分析(包括價值鏈分析法VCA和SWOT)、績效分析(平衡計分卡BSC和標桿分析)、財務分析、會計分析和前景分析。李曉慧主張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的概念,改進制定質量控制規則的具體標準,指導會計師事務所從選用工作人員、工作分配、風險管理,以確保審計工作絕對遵循和執行獨立審計規范。由于我國相關學術界和實務界對風險導向審計的分析絕大部分都滯留在理論層面上,許多都是參照國外的研究成果。在全局上缺少對風險導向審計的全面系統探究,特別是在我國經濟轉軌的非常環境下,怎樣更好地利用和執行風險導向審計,依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境。所以,對于風險導向審計的研究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二、風險導向審計概述
(一)風險導向審計概念 (1)企業經營風險導向審計。即廣義的審計風險概念范疇,以企業經營風險作為評價審計高風范圍和關鍵,把它界定為“風險導向審計”,我國支持這一定義的代表學者胡春元教授認為,風險導向審計是在開闊的經濟環境中,利用三維觀察的理論視角來評判影響審計目標企業持續經營的要素,從企業面臨的商業環境、條件到經營手段和管理體制等組成控制要素的內外部各個層面全面完整地判定審計的風險層次,將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導入到自身的風險評估管理中。(2) 管理層舞弊導向審計。這是風險導向審計的另一拓展,這一審計技術中的風險把側重點放在“管理層舞弊”所導致的風險,在這種審計工具中,主要會計報表審計把關鍵放在發現和判定管理舞弊的風險,并從此著手審計流程,圍繞查找管理層舞弊進行風險導向審計行動。這種審計方法嘗試從審計技術的視角,有效提升獨立審計將管理舞弊公之于眾的能力。 在此,認為風險導向審計含義與前者相同,將審計中的風險看作廣義的審計風險定義。在管理進程中,產品的生命周期長短,產品質量的優劣,企業生產能力的強弱,均可以作為判別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的判定點。
(二)風險導向審計特征 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新的審計技術,其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審計重心前移。審計過程的核心由審計測試發展為風險評估,審計流程包括三個步驟:風險分析――分析性程序――審計測試(由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組成)。傳統審計不能滿足報表審計的需要主要是因為其原有的風險評估無法到位,未能及時準確發現高風險審計領域,引致審計過度或審計不足。強化落實風險評估程序,從根本上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的本質。 (2)風險評估以分析性測試為核心。雖然風險評估包括審查、查證、詢查、穿行測試等多種審計取證策略,但關鍵還是有效利用分析性測試。國際“四大”主要的分析技術:戰略分析、績效分析、財務分析、會計分析及前景分析,將分析策略引入到風險評估中,把各種風險因素有機地關聯起來,而且風險評估不再是單一維度的評估,而是多維度的評價,正如資產評估不能僅僅使用一種方法,倘若有幾種方法交相輝映,則風險評估的結果將更加真實精確。(3)審計領域無界限、專業能力無底限。注冊會計師深入廣泛地了解企業的程度是傳統的審計方法無法比擬的,大到宏觀層面如中美戰略關系、中觀層面到客戶所在行業的整個產業鏈和諧發展的問題、小到微觀層面中企業的某一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況,甚至是一個門衛的出勤情況,都可能納入到風險評估和審計測試,注冊會計師不再僅僅把核查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與會計報表相關的內控,而是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著眼于整個內部控制結構;既要調查高管的背景,還要知道高管的不良嗜好。審計范圍的無界限,相對應的,必然要求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素質也沒有上限的。另外,事務所也要結合審計資源執行知識價值鏈管理,成立事務所的專業咨詢團隊或者與專業的調查公司結成戰略同盟,在審計與咨詢相互獨立的環境下,事務所必須重新整合審計和咨詢兩大資源,不僅要遵守新會計準則,還要強調在審計業中靈活發揮咨詢的功效,主要表現為咨詢為審計提供專業服務,審計為咨詢業務開疆拓土,使咨詢和審計融合起來。(4)審計證據重心向外部證據轉移。管理層舞弊是注冊會計師面臨最大的風險,但管理層又常常是注冊會計師的協作伙伴,如果管理層將審計的基礎架空,則審計的進行將舉步維艱,但如果讓管理層主動呈交證據證實自己舞弊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景下,注冊會計師必定把關注的視角轉向普通員工,突出“革命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突破”的理念,激勵員工揭發管理層舞弊;另外,利用內查外調相結合的交叉管理方式,廣泛深入地從供應商、銷售商獲得調查搜集證據信息,美國新舞弊準則對此也是有所推崇的,也是專門根據管理層弄虛作假所制定的有效審查方法。風險導向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對于通過外部證據來支撐和印證自己的專業判斷的依賴程度將更高。(5)審計測試程序個性化。不同的審計目標,審計測試程序也各不相同,這就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審計測試標準化測試的缺點,根據不同客戶風險大小程度以及風險范圍的異質性,采取有針對性的審計測試程序。
三、風險導向審計模型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優勢 (1)系統觀和戰略觀的統一。 原有的風險導向審計由于只是單純地把本身所具有的風險確定為高風險,而直接把評估企業內控制度作為審計的開始,這種審計方法實質上是一種從下至上、由點到面的審計技術?,F代的風險導向審計則打破了這種限制,它通過調查并且評估企業及其經營環境、戰略以及相關風險等,測算嚴重錯報風險,然后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測試,對已經確定的嚴重錯報風險進行調整和修正,進而降低審計風險系數。風險導向審計的這種自上到下與自下到上相互交融的方式和系統的評估措施,可以有效地排解審計風險并且能提高審計績效。(2)審計程序與方法上的優勢。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自負盈虧的機構,追求最大化的自身利益是其終極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只有增加現金流量和減少風險,對于每個審計標的必然就是增加審計收費,減少審計成本和控制審計風險。在激烈的審計市場競爭中,增加審計收費必然使會計師事務所喪失價格競爭力,唯一行得通的方法只剩下控制審計成本和風險。風險導向審計注重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的深入調查,這樣就為減少審計風險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在審計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性程序的使用頻率,不僅有助于充分發揮審計的功效而且有效的控制和緩解了審計風險。所以說會計師事務所為了達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風險導向審計一定是其最恰當的選擇。(3)合理的審計風險模型。美國審計執業界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創建了審計風險模型,由于審計風險模型的建成,審計手段也開始由制度基礎審計逐漸向風險導向審計發展。風險導向審計出現及審計風險模型20多年的實施經驗,使得傳統的審計風險模型適應性已經越來越跟不上現代審計發展的步伐。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是通過全面評價企業本身具有的風險和減少風險以判斷審計測試的性質、時間和領域,但是由于固有風險很難做出比較精準的評估,審計常常從審計對象的內控制度開始,如此一來,就成了制度基礎審計的重復,而且有時很難把企業本身所具有的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明確的區分。審計風險模型將審計風險縮減為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的之積,造成了把審計模型簡單化的表象,企業自身所具有的風險和監控風險的乘積被重大錯報風險所替換,但實質上確實拓展了重大錯報風險的內涵和外延,并且更有助于準確地確定和評價風險。風險導向審計通過全面系統地評價審計項目的各種經營狀況和運營策略從而對審計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進行定性分析,把審計對象的經營狀況和運營策略作為審計的源頭,這樣對于注冊會計師綜合把握審計對象可能潛伏的巨大風險就不再顯得困難重重,有利于營造會計師事務所和客戶之間的和諧、合作的美好局面。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模型 風險模型將審計風險分為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三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固有風險是指假設相關內部控制缺失時,特定賬戶或交易類別獨立或結合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發生嚴重錯報或漏報的不確定性。控制風險是指某個特定賬戶或結合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發生嚴重錯報或漏報,而沒有被實質性測試審查檢測出來的不確定性。檢查風險是指某一帳戶或交易類別獨立或結合其他帳戶、交易類別發生嚴重錯報或漏報,而沒有被實質性測試審查檢測出來的不確定性。在審計風險水平固定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可承受的審核風險水平與識別層次嚴重錯報風險反相關。嚴重錯報風險愈高,可承受的檢查風險就愈低;反過來,則可承受的檢查風險愈高,如(圖1)所示。
四、風險導向審計應用分析
(一)戰略分析 本文以浙江市華美物業租賃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案例,就如何通過調查審計對象及其經營環境、測算重大錯報風險進而決定審計關鍵領域的審計步驟作出介紹。 (1)行業狀況、法律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該公司曾于2004年4月底消息:根據相關法則,公司股票執行退市風險警示特殊處置。 公司持有者或者管理層在此重壓之下,該年度造假增加利潤的動機極大強化,本年度的審計關鍵領域就是審查該公司是否在利潤額上進行了造假的舞弊活動。 (2)被審計單位經營情況。報告期內公司面臨惡劣的經營環境,使公司經營難以為繼。2006年浙江地區電力及能源供應短缺,公司為不耽誤正常生產經營租賃甚至購買發電設備自行發電,導致生產成本相應增加;受宏觀銀根緊縮政策及公司持續兩年虧損的負面影響,銀行對該公司的貸款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生產資金壓力劇烈加大;為達到年內扭虧為盈的目標,公司董事會于在3 月份重組管理層。通過第二季度的一系列整治和協調后,下半年該公司進入整體扭虧時期,最終于年底獲得凈利潤 662.23 萬元,超標完成年度任務。經過客觀分析該公司主營業務的運行情況以及所處服裝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對經營業務的主要戰線和布局進行了大幅調整:關停了服裝原料的生產,確定了以毛紡織品和服裝制造銷售兩大優勢業務為主業的經營戰略。停止服裝原料生產使公司完全切斷了虧損根源;適度加大對資毛紡織品和服裝制造銷售的部分生產設備的投入力度,重點投資于技術革新,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大拳頭產品的實際產能。 (3)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2006年的審計關鍵是杜絕其虛增利潤,公司財務報表表明該年度的凈利潤為 662 萬元,而來自于租賃業務的利潤額竟然高達 1,693 萬元,所以應尤為注意物業租賃業務的經營,是否存在租賃造假、租金虛高和事先確認租金收入等舞弊情形。(4)審計項目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公司隨后若干年的主打產品為毛紡織品和服裝,應發展的重心放在公司已有技術及設備水平能否適應未來的發展要求;注重國內外同行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否會影響公司業務的發展以及影響程度的評估。公司下一年度生產資金主要依靠自有資金,適度追加銀行借貸,短期內不考慮從其他融資渠道籌措資金。為適應劇烈波動的市場,公司將會迅速調整產品結構,穩步轉向自主設計,樣式新穎,引領時尚潮流的高端品牌服裝的發展道路。
(二)環節分析 (1)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在審計測試程序中應該鑒定和確定財務報表層次以及各種不同的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與公布判定層面的嚴重錯報風險。由于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以及大股東占用資產的情況是比較常見,需要尤為關注,因此,此處僅用關聯方作為實例分析見(表1)。 (2)確定重要性水平 。按照重要性水平的判定準則,選擇上述表格中計算結果的最低水平33萬元確定為會計報表的重要性水平,再把重要性水平關鍵點分別置于幾個風險大的賬戶并在審計程序的進展中,隨時評估對重要性水平的識別的適用性,如(表2)所示。(3)編制審計計劃。制定審計方案,其內容主要包括:審計對象的基本信息、審計目標、審計范圍、期初審計風險概況評估、重要性準則、審計技巧及重點審計范圍以及其他注意事項、審計進程表以及人員組織、執行審計的前期準備等。 (4)控制測試。 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之間的差別并不顯著,所以在此也就不再贅述。 (5)實質性測試 。通過分析性程序可以探知審計主要困難,以下將以期間支出為實例進行詳盡分析見(表3)。公司對于期間支出比上年度急劇下降的說明是營業費用減少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實施了卓有成效的營銷制度,有力地控制費用支出;管理費用主要是因為去年年底對庫存和應收賬款清算以后計提了大量的庫存降價備用金和呆賬備用金,本年度還進行了大力度的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的精簡和整合調整,工資、獎金和社保等各項費用銳減,對于各種費用的支出也進行了有力的控制;關于財務費用主要是由于本年度減少借貸,進而大大緩解了利息支出的壓力。 (6)審計報告形成期。審計結論最終證實:審計對象沈陽黎明服裝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的會計處理方法沒有違反會計準則的相關條款;會計報表所傳達的信息與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一致;會計報表內容全面,表述條理明晰,沒有重大漏失項目;報表項目的劃分和編制方法規范,完全可以掌控審計風險的承受水平,則可以出具沒有任何異議的審計報告。
五、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風險導向審計的成熟進程是審計職業為了適應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構建和改進審計職業抽象知識體統,從而維護審計職業的職能領域的所做的刻苦創新。風險導向審計是全新的審計技巧和方式,是審計技術方法劃時代的變革。以企業經營風險為方向,通過“戰略研究―經營環節研究―剩余風險評估”的基本脈絡,強化了會計報表嚴重錯報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之間的關聯程度,指出了審計師應該從源頭出發和審核會計報表嚴重錯報的觀點。運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從企業的戰略分析切入,通過對經營風險及經營控制的理性判斷,確定審計的關鍵領域,制訂相應的審計目標和審計流程:通過執行實質性測試的審計步驟,綜合重要性的識別,評價會計報表嚴重錯報風險,并形成最終的審計報告,印證了其準確性,拓展了審計執業界的發展空間。
(二)啟示 我國風險導向審計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當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在審計實務中有步驟地推行本土化的中國特色的風險導向審計,要慎重對待監管機構對創新審計技巧的職能。國外監管機構對審計方法的革新通常都是在新的審計技巧發展成熟以后,才對其效果進行充分的調研、驗證以后后,再通過法律規范予以最終確立和推廣。我國審計方式的進展大多數情況都是在監管機構的促進下獲得的。因此,監管機構首先應該倡導加強對風險導向審計的學習,與此同時,采取積極措施在審計實務中逐步推行風險導向型審計方法。要強化審計學術界、實務界和教育界對于風險導向審計前沿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學習。如果不對繁復體系的學習方式、理論體系與戰略管理理論與實務有充分的認知,就難以深入掌握風險導向審計的理論與實務的精髓。要對咨詢服務、增值服務和審計的基本功能三者之間有客觀清晰的理解。審計的基本功能是會計報表不會出現嚴重錯報風險的有力保障。而對于咨詢服務是否會對審計師本質的獨立性產生作用,要根據風險導向審計在實際審計業務中的使用經驗進行定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