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語文閱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把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和、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和學,也參和教。假如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靠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和教學,體現真正的學。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和教學摘要: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摘要:“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蓖ㄟ^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心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和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喜好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和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對文章內容和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和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迷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新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新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和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摘要: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索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索深化程度以及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滿足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辦法
語文閱讀能力的練習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摘要: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摘要: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定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征;思想感情方面摘要: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功能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定、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功能。
一是判定力的培養。判定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梢岳梦谋局械呐卸ㄑ颉跋拗坪托揎棾煞帧砭毩?,如“錯誤經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假如把“經?!币辉~去掉,這個判定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經?!?,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征揭示就準確。
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熟悉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練習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練習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練習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練習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練習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練習。
3、評鑒階段
閱讀文本內容是探究活動的主要對象,是探究目標的有效載體,也是探究性閱讀活動實施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個性特點及心理發展,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既適合初中生探究學習又滿足探究閱讀活動目標的文本內容,深入挖掘文本具有的內涵,通過有效的引導,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的欲望,最終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如教學古詩《次北固山下》時,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描繪的意境與作者的思想感情,“潮平”、“風正”描繪的是怎樣的情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隱含了怎樣的哲理?等等,都是學習全詩的重點與難點。因而,教學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互動交流,將隱含在文本背后的內涵一一挖掘出來,并化為鮮活的意象。這樣,一來確定了閱讀探究內容與方向,二來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會到了作者淡淡的鄉思愁緒。
二、師生互動,優化探究過程
閱讀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三者互動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通過思維的多向互動與交流,碰撞出多種視界的溝通與匯合,不斷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蘊含情感的有效感知與體驗,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師開展探究性閱讀活動時,要積極利用師生之間多元互動的作用,對閱讀探究過程進行不斷優化,提高閱讀探究的成效。教學《最后一課》時,筆者提出了“韓麥爾先生在講課過程中哽住的原因是什么?”、“韓麥爾先生會使出全身力氣來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字眼?”“在最后一課的最后,為什么韓麥爾先生默默不語,只用手一指來宣布結束?”等問題,師生互動交流。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和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學生認為韓麥爾先生哽住的原因是愛國情感一時難以自禁;有些學生認為“法蘭西萬歲”幾個字眼正是韓麥爾先生內心濃濃的愛國情懷的體現及國家將要淪喪的悲痛之情。通過這樣多元互動的過程探究,不僅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想法、觀念、情感等得到有效交流,還成功地引起學生與韓麥爾先生及作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極大增強教學效果。
三、多元評價,促進探究成果
(一)傳統教學模式依舊占據主導
由于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較偏理論化,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論教學為主、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為輔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中,教師居于整個課程教學的主導位置,學生的學習狀態普遍較為被動。新時期條件下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重新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盡量避免“一言堂”情況的發生,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來帶動整個課程教學的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這一標準客觀要求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轉變。但是從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教育工作者們在一段時間里的確進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是終究又回到老路上,傳統教學模式依舊占據著主要地位。
(二)教學手段單一
除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外,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面臨的另外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手段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們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即轉換教學模式是浪費有限課時的表現。在這樣一種權衡下,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傾向于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一種教學手段。如此一來,將會直接導致整個課程教學的無變化,學生只是慣性進行學習,完全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通過教師當時的教學主題就能預知下一環節的教學內容。這樣平淡無奇的學習狀態無法激發學生潛意識里的挑戰欲望以及挑戰激情。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通過上文論述,我們已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基于這一認識與了解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豐富資源形式
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首先應從資源形式的豐富入手,努力提高現有基礎硬件設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生課內外使用多媒體及計算機的方便度,為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與整合創造出更為良好的硬件環境;同時,在資源庫建設方面還要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完成資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購買現有信息資源,組織教師自己制作和開發優秀課件和教案。比如就《飛向太空的航程》這一課程教學內容來說,傳統教學模板中,兒這一課文只是作為學習和了解的部分,因此沒有進行詳盡的教案設計。基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去收集與太空航程有關的內容,對教案進行新的設計,提高教案與內容的貼合度,對學生科學領域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普及。
(二)實現師生互動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扮演的角色更多屬于引導者的成分,并且從過去知識提供者及知識的傳授者逐步過度到知識導航者。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知識的查閱,掌握相關的語文閱讀知識,通過這樣的途徑,甚至可以收獲一部分教師也不曾掌握的知識。比如就都《動物游戲之謎》這一課程內容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天生對動物界的好奇,鼓勵學生去查詢一些動物,如老虎、獅子等的游戲行為,通過觀察,對將要進行的課程內容進行思考。這樣一來,不僅能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參與興趣,同時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途徑,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借助BBS、博客、QQ等渠道或者Email與學生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溝通,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作業的批改等。通過這樣一些途徑,教師可以及時有效的掌握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思想動態,從而對教育教學內容及方法做出及時的調整,實現師生間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三)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除上述措施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努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比如在遇到敘事性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或短片,讓學生立體的感受這一課程內容的來龍去脈,從而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蛘呓處熯€可以對情景角色扮演的模式進行充分利用,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準備,來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深化,讓學生享受整個表演的同時,加深學生整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三、結語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在于,語文是母語的學習與運用,其主要方式是通過語文實踐而習得。正是語文學科的這種獨特性,決定了語文知識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筆者作為一名初中教師,現淺談幾點初中語文知識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影響。
我們應該對初中語文知識教學樹立正確、積極的態度:正視初中語文知識素養在整個語文素養中的獨特地位,正視初中語文知識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它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到高中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從稚嫩走向成熟的推動器,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感的催化劑。學習初中語文知識是極為重要的,切不可一談初中語文知識就色變。關鍵是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初中語文知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
1、初中語文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初中語文知識是學生學好初中語文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有深厚的語文知識作鋪墊,就插上了語文能力提升的翅膀;倘若只強調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熏陶、感染,自然生成語文能力,其效率實在不敢恭維。我們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例進行說明:學生在小學開始接觸了漢語造字的基本知識,比如形聲字的有關知識,在初中作為自學板塊進行進一步強化,這就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2、初中語文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感悟力和領悟力
語感是語言學習的核心要件,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一個標尺。語感的形成途徑多種多樣,小學階段在朗讀、感受、體驗、品味、交流和表達這些能力中已有雛形。初中語文知識和語感培養讓這些能力更加成熟。比如,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對語言的領悟力就會大大增強,有助于形成語言的流暢感和形象感,為高中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初中語文知識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素養的內涵極為豐富,語文能力(聽、說、讀、寫)屬于語文素養,語文的學習習慣、方法屬于語文素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也屬于語文素養,文化視野、文化品位也屬于語文素養,初中語文知識更是語文素養的組成部分。舉一個例子,如果連托爾斯泰、泰戈爾、莫泊桑、莎士比亞這些文學大師都不知道,能說語文素養高嗎?如果連《威尼斯商人》《魯賓遜漂流記》《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世界名著一點都不了解,能說語文素養高嗎?如果連唐詩、宋詞都不知道是何物,能說他的文學素養好嗎?這些文學文化常識就是初中語文知識的重要部分。所以,初中語文知識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初中語文知識,才能達到課標對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實際上,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且不說它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之一,就是在課程目標中也多次予以強調。比如,關于表達方式,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關于文學作品,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等等。從這些表述來看,課標很重視初中語文知識的教學,既不能停留在小學階段的淺易,又不能過于復雜,至于教什么,怎么教那又另當別論了。
二、對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語文知識的梳理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知識的內容比較廣泛,大體包括:
1.語文基礎知識,主要有
①詞語,除積累詞語、理解詞語的含義外,還有詞語的構成方式:主謂、述賓、偏正、后補、并列;詞語的感彩: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成語、諺語、格言、警句等。②句子:句子的類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句子的構成;病句的類型及其修改;句式的變換;擴句、縮句、仿句等。③標點知識,著重了解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冒號、引號、分號、省略號、書名號、破折號的用法和作用。
2.語法知識,主要有
①詞語的分類:⑴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嘆詞;⑵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擬聲詞。②短語結構:并列、偏正、主謂、動賓、動補。③句子:⑴單句類型:主謂句、非主謂句;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⑵復句(限二重復句)構成:單句直接組合,借助虛詞組合;復句的類型:并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
3.修辭知識,主要有
①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對比、引用等。
4.文體知識
①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記敘的人稱: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記敘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方位順序、事件先后順序;記敘的線索:以人物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行蹤為線索、以思想感情為線索;記敘的方法:順敘、倒敘、插敘。②說明文:說明的對象:事物和事理;說明文的類別: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科普說明文;說明的方法:列數據、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詮釋等;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語言: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③議論文:議論文的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提出的方式:開篇直接提出、結尾總結提出、中間提出、用分論點的方式提出、蘊涵在議論過程之中;論據的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論證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擺事實與講道理相結合,或曰:例證法、引證法等;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議論的語言:準確、嚴密。④實用文體,常用的包括標語、啟示、計劃、請假條、留言條、介紹信、說明書、廣告詞等。
5.文學文化常識
①重要的作家作品。②課本涉及的重要的文學常識。③主要文學體裁的基本常識: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童話、寓言、神話等。另外還有古代有名的文學體裁,如賦、詞、絕句、律詩、散曲等。④文學描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環境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6.寫作的基本要求
會寫記敘文,其他文體可以涉獵,不做強求。
7.古詩文語言常識
①字音:多音字、異讀字。②文字: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下轉12頁) (上接13頁)假借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④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
8.語文學習方法性知識
①讀書方法:朗讀,默讀;精讀,瀏覽;跳讀,速讀;誦讀等。②檢字、檢詞方法:音序檢字法、部首檢字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③解讀文章的方法:對話、探究、體驗。④詞語理解方法:借助詞典結合語境理解;結合生活經驗、自己的積累理解。⑤學習作品欣賞方法:聯系時代背景評價作品的思想傾向;體驗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⑥口語交際與語文實踐活動的基本知識。
時下義務教育階段高學段的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種不良的傾向:由于各式各樣的教學改革與探討,口號是“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這些改革的過程中常出現有不重視初中語文知識教學,視初中語文知識教學資源于不顧,課堂熱鬧,語文知識教學嚴重疏忽。再者,到了中考時候,主要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中考幾乎不涉及語法知識,連作家作品、修辭、篇章結構等語文知識也考的極少。這也給人以誤導:初中語文知識不重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閱讀是學習語言最主要的手段,閱讀也是語言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還可以學習寫作表達的方法策略;不僅可以領略到作者所描寫的美麗景色,還可以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調節心情……由此可見,閱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無論是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還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毋庸置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在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閱讀教學。然而,S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一些閱讀教學策略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了。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粗淺地談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優化
策略。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進“景”
創設情景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形象逼真的情景,讓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步入作者的現實世界,欣賞作者所要贊美的別樣美景……總
之,教師要創設亦真亦幻的情景讓學生入“情”進“景”。如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繁星》這一課時,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滿天星斗、皓月當空的月夜嗎?你們有過看著滿天繁星的夜空無限遐想的經歷嗎?如果有,請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在教師創設的以假亂真的情景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在教師創設的近乎真實的情景之中,學生如臨其境地欣賞到了作者所描寫的如畫美景。
二、運用媒體,讓學生“穿透”媒體
教學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策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先進的媒體技術,不斷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讓學生透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深入的閱讀實踐……總之,教師要運用先進高超的媒體技術讓學生“穿透”媒
體,實踐閱讀。如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上冊《三峽》這篇課文時,教師充分運用媒體資源,精選了一段展現三峽美麗風景的視頻。視頻中所展現的景致與文章中所描寫的三峽風景完全吻合。文章寫道“……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币曨l中展現出了長江三峽兩岸連綿不斷、重巒疊嶂的山峰……在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進行了有效的閱讀,在教師潛心打造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中,學生毫不察覺地進行了深入的閱讀實踐。
三、創新方法,讓學生因“文”施“法”
創新閱讀方法是優化閱讀教學策略的重要手段。通過創新閱讀方法可以大幅優化閱讀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新閱讀方法,讓學生靈活運用教師創新的閱讀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有效閱讀;讓學生熟練運用教師創新的閱讀方法進行事半功倍的快速閱讀……總之,教師要創設與時俱進、符合實際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因“文”施“法”。例如在閱讀敘事類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找準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等,通過找準這些內容準確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等;在閱讀議論文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迅速找準文章的論點以及相關論據等,同時要讓學生大致了解文章圍繞論據而展開的論證過程等;在閱讀小說類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描寫等詳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師通過創新閱讀方法,讓學生因“文”施“法”,即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題材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不同的文章時,靈活采用教師創新的閱讀方法,大幅提升了閱讀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優化閱讀教學策略,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要千方百計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走入虛擬的教學情景之中進行深入的閱讀;
教師要處心積慮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讓學生借助高超的媒體技術進行廣泛的閱讀;教師要多措并舉創建適宜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運用合適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效的閱讀??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以優化閱讀教學策略為抓手,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2(34).
初中語文學習主要還停留在記憶和形象思維階段,學習內容相對單一,學習的趣味性較強。初中階段的學習,雖然三種基本文體、詩詞、戲劇都有涉及,但是仍然以記敘類(包括小說、散文)為主,課文的故事性較強。說明文的選擇注重文章的趣味性,尤其是冀教版更多選擇的是科普小品文,對文體知識逐漸略化,比如《,蟋蟀》《天鵝》《綠色的基因革命》等。議論文的編排內容越來越少,除了經典的《談骨氣》,其它要么是演講稿,要么介于議論和散文之間,學生難以快速明確地判斷出文章體裁,比如,《談讀書》《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等。古詩詞的學習僅限于對課本知識的積累和賞析,文言文只要求學生能結合工具書了解其大一,課外拓展很少。現代詩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背誦、默寫階段。散文的選擇也都比較注重故事性或景物描寫,比如《,父親的謎語》《背影》《敬畏生命》等。這些文章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文字淺顯,內容簡單,情感直白,易于理解。教材的編排和考試的方向,決定了初中語文學習仍停留在記憶和形象思維的階段。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截然不同,記憶部分占考試內容比例極小,且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記憶部分考試分值不大,但是考核面很廣,這表明高中語文仍然注重積累,但是積累的方式由課內學習轉向了課外自主積累。說明文由初中淺顯的科普類文章轉變為內容深奧科學文,且考試內容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提取以及加工處理,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議論文則轉變為內容深刻的社科文,距離學生生活的遙遠,需要學生沉入其中反復揣摩,方能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文言文學習與初中差別更大,主要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要求學生將課內學到的文言知識遷移到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文學文閱讀內容也出現突然加深的傾向,呈現出語淡情濃、更加突出人和生活本質的特點,這對初升入高中的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由于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的原因,學生很難自覺發現語文課程特點的變化,并自覺調整學習方法來適應新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一階段,尤其是高一第一學期,要向學生簡要介紹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的不同,指導學生如何盡快適應高中學習。比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除了夯實背誦、默寫基本學習環節,還要將學習重點轉移到理解詩詞描繪的情景、表達的情感上,并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進一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面,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去理解初次接觸的古詩詞。引導學生逐漸改變學生在初中養成的“以本為本”的學習習慣。在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改變以朗讀為預習方式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默讀更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思考。并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議論文的論點、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標出來,并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結構,對于文章中重點字詞和語句要及時進行標注和深度理解,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思考。這個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實現由感性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過程,逐漸培養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文學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改變初中語文學習的習慣,從文章內容、情節、表達方式、人物心情、主題思想入手去解析文章,而是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產生時代、創作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等較深層次去理解文章,解讀文章中所包含的時代信息和時代思想,從而更加準確滴把握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3、教學方法要與學習內容一致
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當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模式,尤其是初中學習更是以小組合作、生生互動為主。初中語文學習更適合課改后的模式,因為記憶性學習和形象思維的發展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檢測和互相觸發。經過初中三年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已經習慣了“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學習模式。但是,高中語文學習中需要學生不斷發展邏輯思維,無論是哪個版塊的學習都需要深度、縝密的思維,反復的比較和鑒別。這個過程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和安靜的環境,學生隨時打斷別人的思考,會影響其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適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在預習或者課堂閱讀階段,不許隨便與周圍人交流意見或者向別人詢問,有不理解的內容先標注出來。當學生有了初步的學習結果時,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以提高課堂學校效率。當然,與初中語文學習的另一個顯著不同,是學生要養成開發課外課程資源的習慣。高中語文學習內容相對較深,涉及面也很廣,不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全部解決的,也不是課堂上能全部能夠涉及到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自覺開發課外課程資源,利用工具書、網絡資源或者身邊的人力資源,來解決自己學習中的疑惑,從而促使學習更加深入。
4、小結
1978年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和制訂新教學大綱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當前,全國實施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1992年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 文教學大綱》(試用),一個是1990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后一個大綱初中、高中的內 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是個新大綱。新大綱規定初中語文的教學目的是: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 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 愛祖國語文的情感,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新大綱以上述教學目的為基礎,以讀寫聽說、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求和課文、48項能力訓練、20項基礎知識 的教學內容為框架,來構建初中語文教學體系。這個初中語文教學的新體系分列讀、寫、聽、說的教學要求, 分解讀、寫、聽、說的訓練點(能力和技能),有科學性和創造性。
然而,新大綱還是一個“試用”大綱,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強語文素質教學,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 ;知識分類分點,能力分類分層;教學要求同能力訓練、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相協調;課程結構同教學目的相 配合等,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冊的語文教學大綱,是1986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本;1986年本又 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的修訂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 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為藍本的。這四個大綱之間的關系是繼承多于創造,共性強于個性。
1963年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 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978年教學大綱撥亂反正,規定的教育 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語言文字和三種能力(讀、寫能力和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986 年教學大綱,增加了聽說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 學大綱修訂的原則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難度、減輕負擔”,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寫作教學要求 ,改為:初中“能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高中“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 議論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學只提“能順暢的朗讀文言課文,理解基本內容”。此外,1986年和 1990年大綱都列出“各年級語文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教學要求”與“基本課文篇目”??梢?,以上四個中學語 文教學大綱(從1963年到1990年)都以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和相關的部分基礎知識為框架,來構建中學語文教學 體系。看來,共同存在的問題是:1.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不突出,2.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分類分層不清楚, 3.語文素質的內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學內容大量重復,初中、高中的教學要求特別是高中的“提高” 要求不具體,5.課程結構不合理。這些問題,制約了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必須看到,現代社會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F代信息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語言交際能力,具有語言 知識及其運用能力。現代社會開放態勢要求快速而又準確的聽說讀寫能力,具有語文的實用能力。現代社會文 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質,具有文學欣賞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國優秀文化的營養,發展民族文化。而現 代語言學、文學等的發展,又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制訂新教學大綱,就要面向21 世紀現代化社會,為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社會的人才服務。
二 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制訂新的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是: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高中學生;使學生具有適應21世紀社 會生活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較高的語文素質;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個性 ;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服務。
據此,應確立如下基本原則:
(一)確立適應21世紀社會生活的語文教育目的任務和教學內容,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 ,加強語文應用的實踐,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在讀寫聽說的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質教育,使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的 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愛國主義精神和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三)加強語文素質教學,適應多樣的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優化課程結構,必修課保證高中畢業生的 基本要求,選修課和活動課適應分流學生的分流要求。
(四)構建現代化、民族化的語文學科高中階段的教學體系。要吸收現代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弘揚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漢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
(五)與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相銜接,力求比較明確體現高中階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現實,面向21世紀現代化社會,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可以作如下規定: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學好語文知識,進行嚴格的語言訓練 ,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較強的現代文閱讀、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具有較強的語感,具有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獨立自學語文的能力,養成 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健康高尚的 審美觀念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根據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對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