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體系包括以下幾種智能:(1)言語—語言智能;(2)音樂—節奏智能;(3)邏輯—數理智能;(4)視覺—空間智能;(5)身體—運動智能;(6)自知—自我認識能力;(7)交往—人際關系智能;(8)自然觀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學生觀。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八種智能,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學生的問題不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學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教師只要善于發現化學后進生的優勢智能領域,幫助學生將優勢智能領域遷移到化學學習中去,很可能就會發現這部分學生在化學學習上有很好的表現力。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后進生的語言智能進一步開發其數理智能?;瘜W知識具有多而雜的特點,且相似、相關的概念相互交織,從而造成一部分后進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化學用語、物質性質等記憶存在困難。針對這部分后進生,教師可編出一系列的順口溜,如化合價口訣、氧化還原反應口訣、金屬活動性順序口訣等來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使其熟練掌握并加以應用。
2.準確把握內容深廣度,激發后進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最大的困惑就是無法控制好這個“度”的問題。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大綱要求只是掌握金屬鈉、鋁、鐵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然而不少教師在這處內容處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學,一一羅列,如講到鈉時,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幾乎把所有有關鈉及鈉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一一進行講解,導致課時嚴重不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學校只好增加課時,學生的負擔加重,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退一步講,高一化學后進生主要為學業水平測試而戰,沒有必要挖這么深;進一步講,就是為了高考而在化學必修課程中采取揠苗助長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與新課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3.開展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以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和提供相關材料,可以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領悟形成知識結論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相結合,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過程分析,即教學過程不只是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結論情況,而是更關注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與理解。雖然一些后進生不僅學習化學比較困難,而且動手能力和課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對實驗還是很感興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學過金屬鈉與水反應并做過這個實驗的背景知識下,我提出鐵不能與冷水、熱水反應,但能否與水蒸氣反應?再給出設計裝置的要點,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轉變。這也正是新課改理念的重要指導思想。后進生有可能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我就讓學優生帶動他們,起到一個示范作用,直到由他們獨立完成。他們通過鍛煉,一次一次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感受到“通過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4.對高一化學后進生純理論知識的教學
雖然探究式課堂教學有眾多優點,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探究。教材的內容、課堂的容量、教學任務等客觀因素決定能否采取這種方法。常規的新概念、新知識教學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質的量的概念和應用,大量化學方程式的記憶,等等。讀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塊的內容就可以看出編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質的量”這一節之前,編者先編排了一節學生熟悉的實驗——粗鹽的提純,即使初中沒學好化學的學生看到這個實驗也會覺得很親切,從而拉近了學生與化學的距離?!拔镔|的量”這個知識點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習并掌握這個概念有助于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要想后進生接受這個知識點,教師需要把抽象知識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課題。如我們買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為十二副,那么這一定數量的集合體即為物質的量,它的單位是摩爾,然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質的量與米、厘米等學生所共知的單位作類比,“用米、厘米等計量長度的單位;用克、千克計量質量的單位。同樣,人們用摩爾計量物質的量的單位”,使學生知道“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并且指出“物質的量”是計量微觀粒子的物理量??傊谥v解這部分純理論知識時,引入與講解要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才能容易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善待后進生,盡量地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在學生的心靈里映出美麗的圖像。“讓學生愛你,親近你,你才能羸得學生的心,才能勝任教師的崇高使命”。同時,教師要言傳身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給學生做示范,給學生以模仿的機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上課,用他們喜歡的語言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文化,使得后進生也能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多維目標的要求。
論文關鍵詞:高中化學必修模塊后進生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教師對后進生在實施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中遇到的問題,對必修模塊的教學策略分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摘要:新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一、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有效教學的提出也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教學是藝術,這是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它倡導教學是一種教師個性化的、沒有公共的方法的行為,一種憑良心行事的、約定俗成的行為,主張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是復雜的,教學結果是豐富的,難以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但是,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才明確地提出,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
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課程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
4、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5、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掌握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階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二、傳統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分析
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往我們的教學也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但是受傳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始終把反復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于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靠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著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展,往往是教師“強制”下的一種發展,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發展狀態。這種發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動發展的結果是:⑴造成學生發展的兩極分化,一些適應被動發展的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注,一些不適應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⑵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壓制,缺少學習的主動性;⑶以學生的片面發展代替學生的全面發展;⑷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經歷和體驗。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進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是單向的,即教師——學生。它的一個弊端是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單向互動向多向互動的轉換是課堂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4、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我們并不認為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無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們認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5、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采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么樣的課都采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并沒有學到什么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三、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的合理性建構
1、師生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交流互動是主體間的相互聯系與能動的反映,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情感、體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求得了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以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
(1)“互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敖涣鳌辈皇切问缴系慕涣鳎菐熒g相互理解與交流的“主體間性”的打造,是師與生,師生與教材間的雙向理解、問題解決的活動,是形成共識的共創共生活動。教學中的有效交流要體現“三個有效”,即尊重客觀事物的真理性,社會規律的正當性和“捧一顆心來”的真誠性,課堂教學強調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
(2)互動的多元性與教育性。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況、多內容、多難度、多形成的互動體。在情境上既有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還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境,發人深省的問題背景;內容上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驗的積淀,生命意義的領悟;師生關系上,既有師與生,還有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個體與群體,師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2、學生是發展的、具有獨特和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自身發展是有規律的。為強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的特點,并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的確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有培養前途,可以獲得成功。同時,還要承認,處在發展中的學生,有個性差異性,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學生是獨特的人。首先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學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人。有效教學活動中,還學生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力量的舞臺。其次是每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學生由于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惡、情感、價值取向和知識基礎,教師只能激發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受事務,自主觀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3、“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調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一方面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以活動促發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學論教”,創設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師生精品源自生物科共創共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使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充滿主動學習的氣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與交往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氣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教師的教學是課程的創設與開發。教學與課程的關系中,課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課程理念決定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均處在課程中,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建者,他們共同參與積極開發,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的過程。
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致力于教學中?!靶袆友芯俊笔且孕袆佣M行的研究,是在行動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動,是對行動的研究。教師在有效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極的經驗進行總結,建構理解與反思間的對話,使其形成規范性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教學、強化學生體驗。過程教學包括知識發生過程和知識發展過程的教學。知識發生過程教學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結論,知識發展過程教學是在結論的指導下的運用,兩個階段缺一不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認識,提供有結構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適時強化,通過復試練習和建構型復習,促使學生多角度審視結論,并把結論納入認識結論中使之內化,并為下次新授課做鋪墊。
4、組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系統,構建課程整合網上協作教學模式。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同時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各種傳統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把握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實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
四、新課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1、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1)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設疑法?!皩W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3)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墻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后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下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內容不再只局限化學生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一、反思性教學與操作性教學在計劃設計階段的區別
教學前階段主要指教學計劃設計階段,反思性教學計劃與操作性教學計劃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學計劃實質上是研究計劃。因此,與操作性教學計劃相比,客觀上存在兩個明顯的區別:
一是在教學目標上,操作性教學計劃通常只有發展學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學計劃不僅有發展學生的要求,還有發展教師的要求。
二是要將假說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即將解決教學問題的辦法,盡可能地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步驟,根據情況逐步落實到相應的教學階段,使假說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得到檢驗。這一階段,教師需要有問題意識,能對照以下問題檢查教學預設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問題。
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什么?教學設計有沒有針對性?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逐一檢索教學環節、教學情境、自身的教學條件和教學中的困惑,然后采取對策,尋找解決的方案,作出周密的安排?,F將“氨的性質及制法的探究”反思性教學計劃與操作性教學計劃進行對比。
二、“氨的性質及制法的探究”反思性教學計劃與操作性教學計劃對比
1.教學目標
操作性教學:①通過實驗觀察、思考等活動,掌握NH3性質;②通過理論分析,掌握NH3的實驗室制法;③聯系性質,了解NH3的用途;④初步體會物質的性質決定制備、收集方法及用途。
反思性教學:①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等活動,掌握NH3的性質;②通過理論分析和錄像觀看,掌握NH3的實驗室制法;③聯系性質,了解NH3的用途;④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⑤初步體會物質的性質決定制備、收集方法及用途;⑥通過實驗、視頻演示體驗化學神奇之處,引發好奇心,激發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⑦通過討論氨氣實驗室制法的尾氣處理方法,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情境創設
操作性教學: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氨在自然界中循環過程。本節課將一起探討氨的主要性質、實驗室制法及用途。
反思性教學:通過“化合價-物質類別坐標圖”回憶上節課知識引入新課,同時為后面預測搭建兩個平臺:一是物質類別預測性質;二是從化合價預測性質。
3.探究活動
操作性教學:在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的理論指導下,從觀察角度學習氨的性質,NH3的實驗室制法,NH3的用途。
反思性教學:根據課程標準,學習本節課時學生沒有物質結構的理論知識,只能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用什么樣的實驗將學生帶入一種學習情景至關重要,通過實驗和演示(如噴泉實驗、生煙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色彩美,體會化學的實用性和創造性。
4.拓展提升
操作性教學:無
反思性教學:A讓學生設計用濃氨水快速制取并收集氨氣的實驗方案;B氨氣、液氨、氨水、一水含氨的成分分別是什么?
5.教學困惑
操作性教學:無
反思性教學:教學內容怎么安排才能精要簡練,更合理、更自然。
6.對比優點
反思性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學習氨的性質,掌握氨的實驗室制法,更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體驗化學之美,而且要考慮到實驗的污染問題,并學會多種科學探究方法,這些教學設計的改進是教師課前反思的結果。
呼喚高中化學教師要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化學課程標準,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獨立思考、創新發現能力.現在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實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但導致了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降低,而且學習主動性也大大下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新模式探討中的不足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過度重視結果,忽略教學過程.“重結果,輕過程”是當前所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化學作為高考科目之一,在高中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和老師只重視高考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多數老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搞題海戰術,做大量習題,人性化的教學被置之腦后.在教學過程中,本應重點關注的學生的感受、獨立的思考、創新的發現的人性化教學,早已被習題的海洋所淹沒,只要是能考出高分,其他的都不重要.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對化學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老套,缺乏探索創新.高中化學結構性和系統性較強,很多從事化學教學多年的老師依靠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不斷重復著以往的教學模式,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標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么一言堂,要么采用一問一答是的教學,老師與學生缺乏真正有價值的互動,這種互動的缺失最終導致學生不會主動思索、獨立思考,更談不上創新發現了.
三、忽視課下教學,效果難以反饋.對于教育教學,多數老師的理解就是課堂教學,其實課堂教學只是一個狹隘的定義.教學按形式來分應包括課堂教學和課下教學,課上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形式上也比較固定,學生很少有機會自由發言,教學效果得不到及時反饋.教師只有進行課下教學,教學才能得到更好地補充和反饋,老師才能了解到學生的疑惑,發現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針對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提出以下改善策略和教學新模式.
首先,打破應試教育束縛,開辟化學教學新天地.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應該優先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興趣有兩種方法,一是從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習興趣.例如,有的人胃酸,可向學生問胃酸是什么?怎樣醫治?通過學生自行探究知道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以通過一些堿性藥物中和治療,進而讓學生寫出化學反應式.這些看似奧妙神奇的治療其實就是一些很簡單的化學反應,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自己生活身邊.二是通過實驗調動學生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認識化學的窗口,形象生動的演示實驗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起學習興趣.每一堂課并不是一定都讓學生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將化學課教學重點定在激發興趣上,如每一堂都能將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神奇的化學世界,一次一次的精彩實驗能讓學生發現探秘,學生對化學一定能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將傳授知識的模式轉變為探索規律的模式.化學學科的記憶量相比數學和物理要大很多,記憶化學知識要從規律入手,如果見一個就記一個,學習的任務量會很大,化學就顯得很枯燥,學生很難系統地掌握化學知識,這就要求老師們要勤于思考,不能照本宣科,要讓學生明白最核心的規律,在教學中要耐心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索,并發現規律,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較好的長時記憶.例如,酸堿的中和反應,金屬和酸的置換反應等都有規律,只有讓學生了解了規律,才能更準確地掌握化學方程式,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再次,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成立教學研究小組.雖然部分高中已經成立了化學教學小組,但是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很多老師只有到了學期末才會互相交流,在平時的教學中單打獨斗,沒有互相學習借鑒.成立化學教研小組,不要只是流于形式,要充分地發揮作用.化學教研小組里應有年輕教師和資深老師,年輕教師能帶來更多的新思想理念,資深教師能提供更多的教學經驗,在平時教學中新老教師多聽課,多交流,新老師掌握好的教學經驗,老教師獲得新理念方法,這樣彼此的教學模式都能得以改進,教學質量和效果會顯著提高.最后,充分利用網絡,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大部分高中都有多媒體設備,教師要從分利用這些網絡設備,給學生觀看一些經典實驗的視頻,不但能節省時間,還能節省實驗藥品,更能增強化學課堂的新奇性.在課下,可以通過現代通訊技術,讓同學們在同一個平臺互相交流,老師也參與其中,不但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而且教學關系更為人性化.
1.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習題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教材的變化,很多參考資料已經不配套,不能直接拿來使用,如果直接使用,則會使優生忽略基礎知識,一味追求難題、怪題,而差生則會失去做題的積極性,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選擇習題時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精心挑選合適的題型和題量,使每個題目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針對內容簡單、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教師要注意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習題;針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教師要設計出在圍繞基本知識的同時突出重難點的習題,給學生發展的空間.另外,教師考慮到教學的層次性,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設計出不同的習題要求,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2.要選擇有實用性的習題
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選擇習題時要注意實用性,要緊密聯系日常生活,鼓勵學生從身邊事例出發,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科技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
3.要選擇有開放性的習題
素質教育要求習題教學要摒棄“題海戰術”,選題要“少而精”,因此,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題目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還要考慮到開放性,要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課本教材和參考資料,選擇多變性的習題,同時可以變更題目的條件或要求,將一題變為多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不僅要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還要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教師的講解
1.要注重習題的分析點撥
習題課堂除了需要習題,還離不開教師的講解過程.分析是解題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講解習題的時候,必須要對習題涉及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路進行點撥.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講解習題的目的不是僅僅讓學生知道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學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教師講解習題時要注重解題方法和過程,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弄清題意與要求,讓學生學會捕捉關鍵字、挖掘隱藏條件,從解題思路開始講解,使學生能夠迅速從腦海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可能會有的陷阱,還要讓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過程,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格式寫出答案,養成規范答題的習慣.
2.要創設民主的教學課堂
新課改強調,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學變為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在進行高中化學習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避免“一言堂”的情況,要努力創設和諧、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將講、練、思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有更多的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教與學的雙向性.
3.重視學生的小結與反饋
教師講解習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做好準備,因此,教師讓學生課后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深入的練習反饋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引導對各種題型進行歸納,總結出一般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注意事項、陷阱等;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啟發學生探究新的解題思路和途徑,不斷豐富解題經驗;還要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題的速度.
三、結語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雖然我國高中對化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一直處于中上水平,學生對化學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良好,但是,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動手能力十分欠缺,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實驗基礎知識較差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學校將大部分課時安排在了化學理論課的學習上,而對于化學實驗課的學時安排少之又少?;瘜W這門課程本身屬于科學探索性質的基礎課程,實驗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也就造成了我國高中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認識較多,而對于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了解較少。在實驗課程進行中,學生不知如何下手,更不知如何規范地進行實驗和獲取、分析數據。學生對實驗基礎知識了解較少,對實驗過程中的趣味性所知不多,致使學生對于實驗的熱情受到抑制,不利于其動手能力的提高。
2.對化學實驗的目標認識不明確對大部分高中而言,化學理論課程是化學課程學習中的關鍵。而對于化學實驗課程,一般僅僅是作為鞏固理論課程學習效果而存在的。這種思想進一步弱化了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作用,造成了實驗課程的目的不明確,從而難以提升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思想下,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高,致使其動手能力無法得到培養。
3.實驗課時較少由于學校對化學實驗課程重視程度的不足,絕大部分課時被安排到了與考試有關的理論課程上,而對化學實驗課程的安排僅僅為一周一節或兩周一節。在這樣的課時安排下,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觀看教師進行實驗示范,自己動手的機會較少。在缺少實際動手過程的背景下,學生對實驗課程內容的了解不夠深入,直接造成了化學實驗課程中學生動手能力的下降。
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建議
動手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在高中化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學校應對實驗課程從課時上和質量上進行強化,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增加學生實驗基礎知識在化學實驗課程課時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教師增加對學生實驗基礎知識的教授,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實驗中的各個步驟以及為什么實施這些步驟,從而使實驗課程的內容與理論課程的內容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鞏固理論課程授課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動手能力。
2.激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動手熱情學生在化學實驗課程授課過程中,動手能力較差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學生對實驗知識了解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習慣于觀看教師進行實驗,學生本身對化學實驗的動手熱情不高。因此,教師應改變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教學方式,加入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一定的興趣,并利用探索性的、研究型的思維開展化學實驗,從而增加學生動手的頻率,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3.合理應對學生失誤,提升動手自信失誤在化學實驗課程中是在所難免的。在進行化學實驗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實驗規范性操作示范,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規范學生的實驗動作。如果學生不小心發生實驗失誤,教師應正視這種失誤,減少對學生的責罵,以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動手改進,從而一方面提升學生敢于動手進行實驗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學生犯錯并改正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掌握程度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動手能力的增強。
三、結語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高三復習時,大多數都是通過反復做題來加強化學知識的鞏固.老師也在復習過程中憑借著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預設的教學情境中進行教學,但是容易出現“就題講題”、“師講生聽”、“照卷講題”以及“一講到底”等現象.這種現象會造成學生眼花繚亂,不知那種解題方法最好,沒有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有時學生是見空就填、見題就做,如此反復下去,學生養成了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地鞏固,學習的效率非常差,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復習課徹底變成做題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明顯不高.
二、提出習題拓展的方法
1.老師要了解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況
老師在設計化學習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思維能力以及現有的化學知識水平等內容,而不能就題論題進行化學復習.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邏輯順序、認識順序以及心理發展順序等原則,設計出復習習題.這些習題是從由簡到難,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等層次進行拓展,從而達到達舉一反三的效果.
2.老師要加大力度研究習題
化學習題中包括著許多化學知識、化學方法以及化學思想等內容,加大力度研究化學習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教學質量.老師對習題缺乏掌握,就有可能造成對習題類型的結構認識不足,只是根據表面意義進行習題拓展,沒有充分認識到習題的重要性,設計成的習題結構也不夠完善.所以,老師在習題拓展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研究課本上的習題.
一般情況下,課本上習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也是高考題目的依據之一,很多的高考題目都可以在課本習題上找出相似點.所以,老師在習題進行拓展、選題以及編題時,可以與課本習題相互比較,讓學生在做習題時,能夠認識到習題是由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整理、發展和加工而成的。
(2)借鑒往年的高考題目.
老師在習題拓展時,可以借鑒往年的高考題目,比如北京卷、上海卷以及山東卷等,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的高考教育具有帶頭作用.
(3)應試指導標準對課本上前沿知識的要求.
老師在設計習題時,要注意應試指導標準對課本上前沿知識的要求,而且還不能忽略教育改革條件下新內容、新理念對高考出題者的影響.
三、分析習題拓展的應用
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習題教學,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解決疑難問題,糾正錯誤,從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習題拓展中,老師可以找出題目的核心問題,然后把核心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