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課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以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及邏輯分析法對河南CUBA各個球隊文化課進行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CUBA運動員對待文化課學習的態度有明顯差異,學習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結果。學習和訓練矛盾突出,文化課學習的效果較差。
關鍵詞:河南省 CUBA 文化課 調查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statistic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Henan CUBA each team to investigate cultural class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UBA Athlete attitude towards cultural lesson to lear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culture, class learning less effective.
Key word: Henan Province CUBA cultural studies Survey
1、引言
我國大學生籃球運動水平與當今籃球強國相比,不僅僅是在競技水平方面存在著差距,而且在文化課學習方面也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CUBA賽制的建立 ,為提高籃球教學與訓練水平和文化課學習提供了結合點。通過對河南省CUBA高水平籃球隊文化課現狀調查研究分析,發現目前河南省CUBA高水平籃球隊文化課學習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對運動員文化課安排內容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各方面的投入條件受限制,基于河南省CUBA高水平籃球隊文調查研究為我省CUBA高水平籃球隊的文化課學習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包括河南大學男、女隊,河南理工大學男、女隊,鄭州大學男隊,鄭州大學西亞斯男隊,中原工學院女隊。研究對象是河南省CUBA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學習情況。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法
從中國期刊網上查到的相關文獻、專著資料近50余份,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細心閱讀以及歸類,作為本篇論文的支撐依據以及理論支持。
2.2.2問卷調查法
本人根據河南省7只男女籃球隊進行全部調查,對于7只球隊發放問卷7套,每套12份、共84份?;厥?4份,回收率達到100%,并設計教練員問卷7份對CUBA教練員、進行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運動員的學習態度
對河南省高水平運動隊學習態度進行了調查。對7只球隊84名運動員進行文化課成績的重視調查如下圖: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文化課學習成績持重視態度的運動員有54人,還有30名運動員則持無所謂的態度。學習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習行為,所以一定要及時了解運動員的學習心態,加強制度建設,為運動員的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
根據問卷調查從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水平籃球運動員中,認為文化課學習能完成的有1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9%,認為完成有較大難度的運動員有1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4%,而認為學業基本上完不成的有4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認為基本上能完成學業的運動員較多52人,占總人數的62%。
據此可以看出,80%的運動員還是可以跟上文化課進度,完成在校期間的文化課學習的。
3.2文化課學習效果
根據問卷調查由表2可以看出來,有50%的運動員認為自己的確在文化課學習后有一定的效果,18%運動員認為自己學習后效果很大。另外還有少部分運動員從思想意識包括個人,就根本沒有重視文化課學習,再加上老師監督不嚴格,教學質量一般,使得32%的運動員認為自己根本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沒有任何效果。
根據問卷調查從圖2可以看出,90%的運動員對所學文化課呈不滿意態度,有33名隊員認為所學內容太深,根本理解不了;自身文化基礎差,聽不懂;還有30名運動員對教學內容不滿意。在訪談過程中得知,大部分運動員的本身基礎就差,加上經常外出比賽缺課,學習跟不上,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有14名運動員認為對所學文化課根本就不敢興趣最終選擇放棄學習,把所有精力放在訓練與比賽中,有7名運動員對所學文化課還是滿意的,起碼能夠聽得懂,僅占8.3%。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CUBA運動員對待文化課學習的態度有明顯差異,學習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結果。
4.1.2學習和訓練矛盾突出,文化課學習的效果較差。
4.2 建議
運動員對文化課的學習重視程度不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學校有關部門應補充更多的人力和財力來從事運動員文化學習的補償工作,了解和處理與運動員學習有關事宜。使他們能夠在較多的訓練和比賽任務下順利的完成學業,便于今后就業。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 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參加工作以后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不斷發展,不斷提高的過程。教育具有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本文分析了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在“就業導向”下實施教學的工作、學習和參加培訓的現狀,以促進文化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實現學生、學校乃至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職業教育又快又好地發展,關鍵在于教師。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但縱觀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對文化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往往被忽略掉了。如《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江蘇省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建設標準》、《江蘇省五年制高職專業建設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等相關文件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相關具體要求,對文化課教師基本沒有提及,對文化課教師的權威的、個性化的考核體系尚未建立。文化課教師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多的專業課教師參加了市級、省級、國家級培訓,甚至出國培訓,而文化課教師除了通過自主學習,參加培訓的機會少得可憐。隊伍的專業成長、隊伍的穩定牽涉到學校的穩定,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只有提升文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職業教育又快又好發展的目標。
二、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
終身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它要求教師一生都要持續不斷地學習。有的老師日常教學工作繁忙,還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學習的時間很少。許多教師雖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教了一輩子書,到頭來卻仍然是個教書匠,教學水平非但沒有提高,反而年紀越大,工作能力越低。當今社會正朝著學習型社會的方向發展,知識的更新周期大大縮短,這就要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終身學習的基本途徑是“讀書—實踐—反思—總結”,通過不斷地學習,最終達到師生的共同提高。
(一)多讀書,讀好書,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可讓我們獲取新知識、開闊視野、提高人文素養。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讀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而且要讀與所任教學科相關的社會學、哲學、心理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書籍。讀書的目的是應用,我們要把在書本上學來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和學的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對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這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我們沒有對實踐的反思,所學的一切知識就只能是死的書本知識,不可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同樣,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也不可能有新理論、新方法的創生。因此,重視反思和總結是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形成自身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我們也可以借助于網絡把最新的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來,把網絡作為我們成長的新舞臺。我們除了要多讀書、讀好書,還要虛心向他人請教,和同行商討,和學生交流。我們要尊重和利用學生的長處,向學生學習,經常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用虛心好學的態度和行動去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相互學習的氛圍中提高師生的各種能力。職業學校的學生雖然有很大一部分基礎知識比較差,對學習的求知欲不是很強,但如果我們都用平等的眼光、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師生都可以在共同學習中相互提高。
(二)注重實踐,掌握第一手資料。
由于教學情景的不確定性,我們不僅要研究教育過程、研究教學策略,而且要研究學生。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假思索地把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研究已成為現代學校和現代教師的重要特征,成為教育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職業學校很多學生基礎比較差,比如很多學生在初中數學一直都不是太好,到了職業學校學習相關的高中數學甚至是大學的高等數學,難度是顯而易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會發現很多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中,會有很多我們所研究的素材。我們要寫好學習筆記,寫好案例分析,進行個案比較的研究。實踐是教師發展的基礎和生命,我們必須重視自身的教學實際,研究課堂,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己。我們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學方式,在改革中去實施研究,實踐、研究、再實踐的過程就是自我錘煉、自我超越、自我成長的過程。 ?。ㄈ┳龊梅此?,及時總結,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同樣的一節課,不同的教師去上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我認為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對自己的信息系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知識系統、背景因素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我們可以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從而使自己朝著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同行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聽課,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在學校主要負責高等數學的教學,這部分內容不僅對職業學校而言,對于本科的學生而言也是比較困難的。在教學中,我將枯燥的內容與實際生活及他們的專業課相聯系,比如在學習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時,給他們介紹數學家高斯;在學習極大值和極小值部分把它們比作山峰和山谷,從而進一步介紹最大值和最小值,這里我們上課時如果能用多媒體結合山水畫效果會更好;在介紹微分方程時,可以結合他們要學習的微分電路來進行說明。實踐證明,在介紹相關內容時,學生的聽課認真程度明顯提高,他們對這部分知識學習的勁頭也更加足了。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而應該告訴他們這些內容的起源,以及它們對于后面所學的專業知識的作用,同時適當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把枯燥的內容進一步生動化,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些困惑
1.合作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合作學習,并不是只對學生,對廣大教師也是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職業學校的特點,很多學校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更多的是重視專業課,尤其是專業方面的技能大賽、創新大賽等。因此教師的合作交流更多地局限于文化課教師內部,很少做到能夠與專業課教師的合作交流。其實很多專業課教師也反映有很多專業的內容需要文化課尤其是數學知識的鋪墊,但要更好地銜接,這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做好的,也不是幾個教師就能做好的,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夠做好文化課與專業課的對口工作,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文化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成長都是大有好處的。
2.文化課教師的參與培訓的機會很少,參與對口的培訓的機會更少。其實文化課教師除了學校安排的互相聽課、互相學習之外,還可以參與省市組織的一些教學競賽、公開課的組織學習。文化課教師在參與教學競賽方面與專業課教師差不多,但在其他專業技能培訓方面還有所欠缺。比如我校有一位老師參與了普通高中的教學聽課,聽下來的第一反應是我們如果用那樣的教學方法來教學生,效果肯定不行,那種教法只適合于高中的學生。這也需要我們的主管部門在組織這些活動時盡量地考慮職業學校本身的特點,盡量地安排職業學校的相關教師組織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交流不會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有你的聲音。通過網絡我們可增強教與學的交互性和時效性,實現學習的主體化、多元化和社會化,學習會更富有獨立性和創造性。文化課教師必須做到善于學習、積極研究、勤于反思、樂于交流、及時總結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從一名“教書匠”轉變為一名專業的教師,實現文化課教師專業成長的質的飛躍,從而進一步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為線索,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面向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通過開設這門課程,可以提升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傳統文化課程的教育功能表現為: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教育,國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展了一系列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實踐:優化課程內容、推行多樣化考核方式、構建立體課程體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等;提高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認識,豐富課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建立有高職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要通過講授中國傳統文化整體體系和內在,使學生準確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修養。根據中國傳統文化豐富性、深刻性、傳承性和獨特性等特點,可以從多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進行分解。本文期望結合高職教育特色,展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分析。
2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分析
2.1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性
高校要改變之前只將傳統文化課作為現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補充模式,要將傳統文化課程提升到整個課程體系的基礎性地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僅開設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為主的理論課程,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選擇其中某些內容深入講授,開設更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西北大學在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熟的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哲學精神、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文化、中國宗教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傳統文化課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體現。哈佛大學通過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會分析課程來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俄羅斯也將祖國史、俄語與言語文化作為大學的必修課程,這表明俄羅斯大學對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傳統文化課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原因就是“重科技輕人文”的影響,認為只有理工課程才能生產實際效益,人文課程沒有實用價值。但是,我們發現,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2.2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兩種結構模式構成:一是以基礎課與專業課為主的“實質構成”;二是以必修課與選修課為主的“形式構成”。本文主要從專業課程體系的“形式構成”進行分析與探討。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優化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可以設置專業必修課與公共選修課課程。高職大學生具有思想活躍等特點,但是缺乏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與耐力,因此,結合高職教育對象等特點,可以設置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公共選修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本文在參考現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建立以中國傳統文化必修課為主,以特色鮮明的選修課為輔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依據高職教育特色,應重點關注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
2.2.1專業必修課為主。
專業必修課是教育人才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的保證,可以滿足學生共性發展的要求。比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學生應該能夠基本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及發展歷程,儒、佛、道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國古代宗教、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中國民俗文化等內容。無論是高等本科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都必須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理論知識。尤其針對高職學生缺乏自學能力的特點,更要制定詳實、系統的教學計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新穎的教學方法增強高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興趣。
2.2.2重視公共選修課建設。
公共選修課是為滿足學生個人興趣與愛好,促進學生個性需求發展而自主選擇的課程。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比重,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課課程改革與優化的趨勢。選修課是圍繞專業必修課進行的有效延伸,可以擴展知識面,使學生深入掌握專業技能。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面對高職學生興趣廣泛的特點,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尤為重要。本文認為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建設。雖然選修課起著對專業課程的輔助作用,但是并不能隨意設置,不能只追求課程的熱點與新奇。高職院校學生容易對傳統文化課程理論知識感到枯燥,發展特色鮮明的公共選修課尤為必要。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符合本校特色的公共選修課課程內容。由此,高職院校設置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要求如下:①強調選修課與必修課的內在聯系。公共選修課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教學總體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專業理論基礎上,通過拓展新的知識內容,完善鞏固專業知識。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在打造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為主的基礎上,開設了《文學欣賞》、《美學與藝術鑒賞》及《古代文學專題》等課程,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文學知識內涵與表現形式的融合。②選修課設置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地域是孕育傳統文化的搖籃,不同的地域延續著不一樣的文化傳統。贛南師范學院結合當地地域特點,開設了“中央蘇區文藝研究”“、客家音樂”及“客家民俗研究”等課程,實現了地方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的傳承。③選修課設置應該注重專業背景。高職院校一般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強調專業技能。比如工科類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欠缺人文素養,針對這一現狀,可以通過設置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共選修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本院工科背景,開設了《中西方文化比較》、《茶與茶文化》及《詩詞之美》等課程。
3結語
論文關鍵詞:職高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基礎文化課,它承擔著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訓練學生思維方式、服務學生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功能.職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差距很大,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很多,從調查研究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習慣入手,分析他們的數學學習過程和學習特征,改進學生的學習現狀.通過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培養他們愛學數學態度、喜歡數學的情緒、會學數學的技巧、自學數學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半結構訪談的形式,對我校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進行了調查,樣本分布中職一、二、三年級,還有部分單招班學生,樣本數n=326.
論文摘 要: 本文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和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我國大學體育課課程狀況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大學體育課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改革策略。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我們既強調中華民族的一體化,又承認各民族間存在的差異性。而現實是“面對全球化趨勢和大文化沖突,當前我國大學體育課教育,缺乏主動應對多元文化的觀念。我們的學生既缺乏對世界文化的判斷、選擇和認同,又缺乏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納,還缺乏對豐富文化資源進行選擇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1.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
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公正和平等;從教育哲學的角度看,它體現了對學習者主體性的尊重;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它符合人們對知識和學習的新認識。多元文化教育既反映了教育平等理念,又體現了對學習者主體性和自主性的尊重,還符合了新的知識觀和學習觀。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我國大學體育課課程狀況
2.1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缺失。
我國學校長期課程管理權集中,采用全國材,忽視民族差異,無視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心理,課程內容極少反映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及其對國家的貢獻。學校課程這一最有效的文化傳承工具因主流文化的強勢,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邊緣化。教育行政主管人員、學校領導、普通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理念了解非常有限,對學校課程所承擔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責任認識不足。國家對各個少數民族的特殊性關注太少,對學校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課程、民族地區課程、校本課程、達成各種文化的平等化課程的研究不夠。
2.2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學校課程中的失語現象。
我國大學體育課程主要以漢文化為中心,以漢族的價值觀為主導,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在課程中被忽視,因此部分少數民族文化在學校課程中處于一種失語狀態。大學體育課程中民族體育文化的缺失,導致無法滿足少數民族學生民族依附的基本需要,民族學生對本民族體育文化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價值的認識不足,難以產生民族認同和自豪、自尊的民族情感。事實上,這種單一的學校體育課程文化,也剝奪了學生對文化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2.3傳統的課程管理制度成為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改革的羈絆。
高度集中的課程管理模式,使學校的課程管理自極為有限,使學校多元文化課程改革遭遇制度上的障礙。課程設置的統一要求,無法突出多元文化的特點與要求,不利于照顧各民族學生的文化心理差異、滿足不同民族學生的興趣愛好,也使得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缺乏成長空間。學校和教師受專業自的限制,校本課程開發的意識薄弱,能力十分有限,各民族地區極為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課程資源閑置浪費。
2.4缺乏學校多元文化教育課程體系。
我國大學體育課程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從目標到內容、實施要求、評價標準都沒有完整的體系。學校課程內容的選擇以漢族文化為中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其價值在學校課程中得不到反映,各少數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在學校課程中沒能充分體現;教材的編寫少有考慮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地區自然生態環境,致使學生存在對教材內容的陌生感,影響少數民族學生的智力開發和學業成就;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都沒有為學生提供體現多元文化教育特點和需要的模式和方法。
3.大學體育課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改革要點
3.1轉變單一的學校課程文化,樹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多民族共存與多元文化的發展,既是我們的國情,又是國家的財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內容,各民族的體育價值觀念和體育文化習俗帶給全國人民豐富的精神生活、更加多樣的思維方式及更為色彩斑瀾的社會文化。通過將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滲入到國家課程、民族地區課程、校本課程,達成各種文化的平等溝通、理解尊重。同時,也要培養、生成教育行政人員、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這樣才能保證我國文化多樣性在大學體育教育過程中得以體現。
3.2把握新課程賦予學校、教師的專業自,研發校本多元文化課程資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明確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體育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毙抡n程賦予學校和教師更大的專業自,使學校和教師能切實參與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各學校都應該自主進行課程開發,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在多元文化課程改革中決策、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做實校本多元文化課程。
3.3重新認識學校的課程功能,滿足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實施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課程功能的轉變。因此,多元文化課程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價值觀與情感的培養,是跨文化運作能力的培養。它不僅是一種知識課程,而且更是一種體驗課程。情感上的認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深入體驗的基礎上才可能對體育文化作出意義解釋和構建生成。這樣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需要學生更多地走出校門,在真實的民族體育文化環境中,在文化活動實踐中去感受、體驗、發現和建構。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體育文化及異族體育文化的真正理解、尊重。
3.4加強學校課程管理,建構多元一體的課程體系。
多元文化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構并不是要廢棄原有的課程,而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解構重組。多元是指課程設置既包括主體民族體育文化又包括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學習內容,一體是指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置要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進行,這樣能使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教育課程編制既符合國情,又符合各民族的實際特點,還把各民族體育文化融為一體反映到課程內容中去。
參考文獻:
[1]鄒文.淺談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實踐.歷史教育問題,2003,(2):51.
[2]裴娣娜.多元文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2,(4).
論文摘要:中職文化課課改一直是個難題,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是該領域參與者的努力方向?!傲⒆悻F實,有‘的’施教”的教學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探索。該模式的思路很簡單,關鍵是大膽實踐,細心實施。而以學生現狀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文化知識運用的能力為原則的指導思想則是該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
“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文化知識運用的基本能力是職業教育文化課教學的基本目標。”這一目標是科學有效的,也是客觀的。但筆者在十多年的一線教學中,卻很難說真正完成該目標。歸納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整體文化素養較差。大多數初中文化課欠賬太多,在有限時間內趕上并達到目標很難;加上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很難對其提出統一要求。二是許多學生不認真上課,教學計劃很難完成,教學效果微乎其微。教師的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也就很難用心投人到教學工作中。
中職文化課課改的難題該如何破解呢?筆者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立足現實,有‘的’施教”的教學模式,在此與各位同仁探討。所謂立足現實,是正視上文所述的學生狀況并以此為前提實施教學;有“的”施教中的“的”即目標,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標的、不同層次的教學,使他們在現有基礎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達到職業教育目標中的“以能力為本位”、“提高基本能力”的要求。該模式可行的前提有兩點:一是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二是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差異。當前中職學生確實具備這兩個前提。眾所周知,國家近幾年對中等職業教育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相當大,比如允許中職生參加高考升人高等學府深造這一政策就會吸引一部分文化基礎好的學生通過努力人高一級院校學習。而另一部分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其目標很現實,就是能學到一技之長,獲得就業機會。這樣一來,就可以大膽實施以下教學模式:文化課教學不再分專業單獨上課,而只分升學班和就業班,以大班形式上課。簡單一句話,即分班上大課。具體步驟如下。
一、調查摸底分班
要分班必須先摸清學生的真實情況。這項工作在新生人學時就要開始:從學生的初中檔案了解其文化基礎;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其求學目標;借助摸底測驗掌握其真實水平;結合對家長和初中老師的訪談了解其綜合素質。經過以上的前期準備,本著客觀、自愿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升學班和就業班。
二、教學大綱編寫及教材選配
班級分配完畢,下一步的重點就是編寫教學大綱。大綱是組織教學的依據,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保證。所以,要組織有經驗的優秀教師根據學生狀況編寫本校的教學大綱,但必須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大綱為準繩。我們的原則是升學班的大綱基本不作變動,因為將來高考試題的命題是以此為依據的,所以要嚴格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就業班的大綱則要有大的改動,側重點要放在技能訓練和能力提高上,為學生將來就業打基礎。我們學校是本著實用性、技能性、可行性的原則編寫就業班的大綱的,比如語文課增加應用文學習及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為人處世等方面文章的選用;英語增加口語訓練及專業術語等方面的知識的學習等。
在校本教材選編上,按照大綱的要求,升學班按教育部指定教材教學,就業班以指定教材基本篇目為參考,在教學要求上降低難度,并在知識面和能力訓練方面增加要求,同時增加就業信息、人才素質等內容相關篇目的選編。
三、教師的選配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和“多邊”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關系如何實現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在升學班,選拔精通業務、富有經驗的教師為主;在就業班,則以年富力強、勇于探索、富于激情的青年教師為主。當然,配備教師隊伍同樣應本著“以人為本”和自愿的原則。
四、成績考核辦法的革新
由于教學大綱和目標要求的不同,必然要在學生考核辦法上有相應的變革,特別是對就業班學生,不能單純地以考卷成績來評判其成績,而應該更多地從口語表達、寫作、隨機應變的能力等方面設置考核的內容,原則是設置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達到的一些考核項目。比如將模擬招聘會現場、現場作文、講故事等眾多形式的考核作為其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方面可以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又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保證人人有提高,個個有進步,從而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五、實施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
在新的教學嘗試中,常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分班初期學生不穩定,經常出現升學班和就業班學生來回轉班,這是一種自然磨合的過渡期。往往有個別同學憑一時意氣選班,可上了一段課后,感覺趕不上課或不適應教學方式,所以要求轉班。在實踐中,往往是升學班轉就業班的多,這是因為就業班上課方式靈活,壓力小。這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如果學生基礎好,升學幾率高就應勸告其踏實學習;如果基礎不太好,又不能安心學習,就可以調整到就業班。
2一個別教師在排課時可能會有情緒,不愿意給就業班上課。這就要求學校在激勵機制上有所建樹,既要通過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從而達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進行利益分配,調動教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于口語課、實踐課等特殊課堂教學要針對教師投入的精力、時間給予合理公平的酬勞。要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以上是中職文化課教學新探的基本框架,其中還有許多有待改進之處。但在我們近兩三年的實驗中,筆者總結出至少應達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1)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態度發生顯著變化。由厭學到想學,學生學習的態度逐步變得穩定、健康。學生的學習潛力得以顯現。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現狀,對策
隨著社會的變革與經濟的發展,教育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和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全面展開,而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卻相對滯后,無論在教育觀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文化基礎課教學問題尤為突出,面臨尷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生源質量偏低使文化基礎課教學遭遇尷尬
隨著我國教育格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規模逐年擴大,人們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處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夾縫”位置的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幾乎全部來自初中生,而且絕大多數是升入高中無望才選擇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他們普遍存在著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數學、語文、理化、英語、政治等科目加起來都不足百分。這些文化基礎知識“先天不足”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是為了“混張文憑”好找個工作的思想,他們對文化基礎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礎課就“頭疼”。由于生源質量偏低,大多數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學習沒有熱情,文化基礎課幾乎成了“大醬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則就棄之一旁。文化基礎課教師也成了不受學生歡迎的人對策,相對專業課程而言,文化基礎課教學情景甚是尷尬。
2.教育系統內部認識偏頗使文化基礎課教學被“忽視”
中等職業教育是以一定的專業教育為基礎的,專業技能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抓手”,也是職業教育的優勢和特色所在。中等職業教育為抓住這根生命線,人為地使得“專業技能”與“文化基礎”之間權重失衡,缺乏對學生進行綜合職業素質發展所需要的基礎文化素質的培養。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除了對口升學班級外,一般都比較忽視文化基礎課程的開設和實施,文化基礎課幾乎成了陪襯。在課程設置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非常突出“專業課”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基礎課要為專業課服好務、讓好路”。為了滿足專業課時數,任意刪減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由于時間、學制等方面的限制,在過于強調“專業課”的同時便忽略了文化基礎的全面提高。結果只注重單一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文化基礎方面的教育被忽視,培養出來的人才發展不夠全面,心理素質較低,缺乏自信,轉崗再就業能力低。此外,由于忽視基礎文化素質的提高,專業技能發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約。難以進行自我教育與提高,使以后職業生涯的繼續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
3.教學評價問題使文化基礎課教學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性,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成為重中之重,人們的目光都盯在學生專業課程的成績上,專業課程的成績好,就業安置相對就容易得多。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課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完善的學校、社會考核評價機制,各種等級證書的考核使各專業知識的評價厚重有力,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能否取得專業等級證書作為評價這個學生學習優劣的標準。而文化基礎課教學則缺少強有力的外部評價機制,內部評價機制又不夠完善,對教師而言,其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方面的監控與評價無疑是“寬松”的;對學生而言,其學習過程、學習質量、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檢測與評價更是“寬松”的,這便導致了文化基礎課教學的考核評價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勵作用。
4.學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礎課迷失方向
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究竟以初中補習為主還是按教學大綱要求安排課程是各中等職業學校共同存在的難題。中等職業教育的對口升學壓力相對來說要小得多,能夠參加對口升學的學生又是少數,這部分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需要相對大一些。而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在教學實踐中難于把握教學深度,如果嚴格按教學大綱安排教學,教學幾乎無法進行,如果棄教學大綱于不顧對策,又何談保證教學質量,正所謂“教深了不行,教淺了還不行”。如何按“職教性”特點定位文化基礎課教學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途徑與對策
1.擺正“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的關系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是學習的主旋律,由于就業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專業課的砝碼加大了。其實,“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并不是矛盾對立的,寬厚的文化基礎是培養扎實專業技能的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中等職業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狹窄的專業技能訓練,必須注重對學生普通文化素質、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實現“文化高移、基礎寬厚、技能復合、素質全面”的中等職業教育目標。通過課程整合、彈性學制和必修、選修結合等多種方式組織文化基礎課的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個性和實際需要,加強文化基礎素質的教育,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要克服重專業課輕文化課,重專業技術培養輕文化基礎培養,重眼前謀職輕終身發展的傾向,處理好專業課和文化基礎課相互關系,使學生全面發展。 2.準確定位文化基礎課 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學科定位問題應放在整個中等職業教育系統中來考慮。要根據生源狀況,改革、完善文化基礎課教學摘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擯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礎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