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產加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The overall milling error prediction model is obtained, including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errors of the workpiece, the tool thermal deformation error, the wear error of the tool and the tool deformation error.
關鍵詞:工件受熱變形;刀具受熱變形;刀具磨損;刀具受力
Key words: workpiece heating;tool heating;tool wear;tool stress
中圖分類號:TG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3-0026-01
1加工誤差影響因素及分類
在數控銑削加工過程中,用戶期望生產加工后的工件與設計人員所設計的圖紙完全吻合一致,但這只是一個脫離實際的理論想法。在實際的生產加工中,由于受到加工操作規程、加工工藝系統、加工原理、加工測量、工件和刀具的材質、工件和刀具的溫度、刀具受力變形、刀具磨損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生產加工后的工件與理論圖紙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產生了加工誤差。
一般來講,一個完整的數控銑削加工系統主要由機床、夾具、刀具和工件構成,也可以稱之為加工工藝系統。在實際的數控銑削加工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引起加工誤差,進而影響加工工件的質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按照誤差的來源可以將加工誤差分為三類:幾何誤差、物理誤差和其它誤差,其中幾何誤差是指機床或夾具或刀具本身存在的誤差和加工過程中由磨損而引起的誤差;物理誤差是指數控銑削加工工藝系統由于受熱和受力而產生的彈性變形和塑性形變而引起的誤差;其它誤差包括的范圍較大,隨機性較強,主要是指加工工人在數控銑削加工操作過程中,由于采用哪一種加工原理、操作是否嚴格遵守規程、重新調整工藝系統、定位刀具或待加工工件的精確程度、測量的準確度和加工工人的實踐經驗等因素所引起的誤差。
2單因素加工誤差模型
參考文獻:
[1]周德生.基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銑削加工精度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關鍵詞:機械制造;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機械自動化是指將機械制造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進而在利用機械制造產品的過程中實現自動化生產。從而有效提高機械設備的生產作業效率。隨著機械制造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成為現階段機械制造產業技術升級與改造的主要內容。實現機械制造領域的自動化技術,也是提高生產力的有效手段。
1、我國機械自動化的現狀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應用以來,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的高度集成化,開始采用了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大大加快了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但我國仍處于初級操作階段的自動化。目前,世界各國的機械自動化水準除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生產部門外,大多數還處于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的產業結構層次低。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財力、生產力水準、國民素質等,與世界主要國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達兩千多萬,且今后每年的就業人數還會增加。機械自動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力的過剩和分工的轉移就是一個現實問題。
2、機械自動化技術優勢分析
(1)提高機械生產的能力與產品質量。通過自動化以及信息化的控制系統,保證了生產加工過程中全自動化流水作業,生產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機械設備的自動處理以及自動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問題,有利于控制質量。
(2)機械設備工作狀態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由于機械自動化技術通常具有自動監視、保護以及問題分析診斷功能,因此對于由于電力、操作失誤等造成的故障可以采取自動保護措施,避免故障的發生對于設備以及機械操作管理人員造成威脅。
(3)節約原材料以及能耗。機械自動化技術可以在較低的能耗狀態下調整機械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同時將機械設備的工作條件自動調整,因而有助于節約原材料的投入,具有較好的節能原材料的效果。
(4)機械自動化技術適用范圍較廣。將機械自動化技術與數控技術等有效整合,可以全面的提高生產加工的自動化水平。同時具有集控制、監測、調節以及診斷于一體的功能,適用范圍較廣,對于工業、農業以及國防軍用等領域,均可以適用。
3、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系統構成
機械自動化技術作為一項繁瑣的系統工程,融合了多門學科多種技術。實現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生產加工,通常需要以下幾個單元協調工作:
(1)自動化程序設定單元。程序設定單元主要是通過寫入程序,決定機械的自動工作步驟以及工作方法。
(2)作用施加單元。這主要是對自動化控制系統提供能量,并進行工作狀態的準確定位。
(3)傳感傳遞單元。傳感單元主要是通過各種傳感器,對機械工作狀態進行監測,并及時將各項信息傳遞給控制系統。
4、我國自動化技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自動化技術相比發達國家仍處于落后水平。由于受到我國基礎工業的限制,我國的機械自動化仍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在關鍵部件與核心控制元件等,仍處于傳統落后的單機自動化,用戶對于自動化水平進行提升的要求非常迫切。
(2)機械制造加工方法落后。制造工藝粗糙,新興技術推廣應用不到位,傳統低產能工藝仍在使用,產品質量水平低是目前我國機械制造自動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加工方法,提升控制技術已經成為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重點。
(3)機械設計未能實現自動化。發達國家已經在機械設計等領域采取計算機輔助系統,大幅提高了機械設計的自動化水平,改善機械設計方法,推動工業生產進步這也是我國機械自動化水平面臨的問題
(4)機械生產加工自動化控制實現程度較低。我國大部分機械自動化控制仍未能落實,只有少數企業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對于機械控制管理技術的革新認識不足。
5、機械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業中的發展應用技術研究
對于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應結合機械設備的具體情況以及生產與技術條件,制定自動化的生產方式,才能保證自動化技術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現階段我國機械制造業正逐步向集成化以及智能化不斷發展,并將自動化技術與信息集成、輔助控制技術等結合使用,為機械制造自動化發展提供動力。
(1)智能化的機械制造控制
隨著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已經與系統工程、智能系統控制等相互交織,形成了綜合性較強的機械制造技術產業。智能化的機械制造技術,作為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分支,通過將人工智能控制系統滲透到機械制造系統中的各個部分,通過智能系統模擬專家的分析判斷,對于機械制造過程中的工作狀態進行監視,并及時發現系統在工作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對自身工作參數的及時調整適應工作環境或者是自動采取糾正措施,保持工作狀態的穩定。
(2)柔性化的機械自動化技術
隨著機械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應變能力強,反應快速的柔性化機械制造加工技術已經成為市場需要,對機械制造進行優化設計調整,實現柔性化的自動系統控制,也成為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柔性化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是指在保證生產柔性化基礎上,通過對于機械控制系統人機界面的合理調整,并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統,實現計算機全程管理。柔性化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特點在于,將自動設備與普通的機械同時配置,在允許自動化生產加工的前提下,允許人工對于其工作狀態進行外部調整,以及時更改工作狀態或者工作參數,達到機械控制內部組織方式的改良優化。
(3)虛擬化的機械自動化技術
虛擬化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是指將現代花的機械制造技術與仿真技術相聯系,結合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控技術以及計算機建模技術,對機械加工制造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仿真,進而可以及時預測實際工作狀態下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通過仿真過程不斷調整各個控制系統及工作參數。進而實現原材料以及能耗較低、加工制造能力高的機械制造狀態,最終實現降低機械加工制造成本,加快機械產品研發周期的目的。
(4)集成化技術
實現機械加工制造自動化技術的升級改造,必須通過對于整個系統的集成化改造。由于電子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能夠改善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新技術不斷發展,這對于提高機械加工制造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集成化技術主要是集成了計算機輔助設計、信息控制以及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技術。以系統工程作為整體的理論指導,對于機械自動化系統進行必要的重組與升級,將影響機械加工工作的各種因素綜合考慮,最終實現自動化水平高、生產能力強的有機整體。
(5)微型化的機械自動化產品
在軍事、通訊、信息以及醫藥等領域,需要機械產品具有規格小、能耗低、易于控制、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因此對于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革新升級,應側重于自動化產品的微型化處理方面,實現微型化的機械自動化產品。對于促進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
機械自動化技術對于提高生產加工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實現接卸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意義重大,同時對于國民經濟、國防軍事等也有重要的影響。發展生機機械自動化技術,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現階段技術缺陷,并獨立自主的開展技術研究,不斷構建以信息化、智能化為主導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推動我國機械制造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忠山,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期刊論文]一中國對外貿易
(英文版)2010(14),
[2] 孫志學,機械制造業中事故原因的分析與控制[期刊論文]一工業安全
與環保2oo6(08),
關鍵詞:河南;農產品;供應鏈變革;小農戶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20-03
一、河南省農產品供應鏈概述
河南是全國小麥、玉米、棉花、油料等農產品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和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農業對于河南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河南農業發展迅速,但是也出現了發展瓶頸,所蘊含的生產潛力已釋放殆盡,日益凸顯其弊端:家庭聯產承保責任的實行,直接導致農戶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且面臨著人多地少,土地經營規模細小分散,以及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技術落后的局面。單個農戶與市場缺乏有效連接機制,研究表明60%~70%甚至更高比重的農戶自己解決運銷問題,生產和流通沒有形成規模效益。這種傳統的供給模式由于反應速度慢而且浪費嚴重,難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小農戶面也臨巨大的市場風險??陀^上要求建立新型的農產品供給模式,協調供給主體、流通主體、加工主體和消費主體之間的關系,通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如是農產品供應鏈應運而生。
這所謂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基于產品的生產和實現流通,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形成的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的關系網絡結構。農產品供應鏈又稱“農業供應鏈”、“涉農供應鏈”、“食品供應鏈”、“食用農產品供應鏈”,是從市場導向出發,開始于農產品生產者,通過加工、分銷、零售等環節與最終消費者相連接的一個退職網絡系統[1]。馬丁·克里斯托弗認為,“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產品供應鏈出現重大變革,變革的趨勢為市場權利自上游向下游轉移、垂直整合和要素聚集,具體體現為大型零售商——超市的擴張,以這些企業為主導的農業采購體系在逐步形成,它對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形成了強烈的沖擊。河南省農產品生產者以小農戶為主體,由于信息不對稱、資金和高效農業生產技術匱乏等原因,這一群體為市場中的弱勢群體,首先,面臨著被排除在農產品供應鏈之外的風險,生存空間越來越?。黄浯?,他們即使融入現代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其收益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本文以農業大省河南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究供應鏈市場權力日趨向下游移動的趨勢下,對小農戶產生的影響,以及小農戶如何加入到現代化的生產鏈之中。
二、現代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對河南小農戶的沖擊
河南省農產品生產者自身的素質比較低,而且分布比較分散,缺乏談判能力,對政府及下游貿易企業依賴性強,不能充分掌握農產品流通中的信息,更不可能根據這些信息安排生產,只能被動聽從經銷商或中間商的安排,造成供應商的產銷脫節,導致抗經營風險能力差,經營利潤逐漸萎縮,新產品更新速度緩慢。由此可見,河南省農產品生產者并未能完全介入農產品供應鏈中,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農戶在價值鏈獲取的附加值比例偏低
在現代經濟形勢下,作為農產品市場交易主體的小農戶生產面臨嚴峻的考驗:第一,由于自身的素質以及市場經驗的缺乏,面臨著瞬息萬變的大市場,小農戶的市場進入以及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很難取得公平的交易地位。第二,由于資金和高效農業技術的匱乏,小農戶的生產效益和效率都不高;第三,由于自然災害的影響,單個小農戶根本無法抵御。面臨這些挑戰,處于供應鏈下游的零售商在供應鏈中的地位越來越主動,而上游小農戶要避險、生存、獲益都不得不與供應鏈上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對于上游企業的依賴使得小農戶在供應鏈收益分配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只能獲取附加值的很小比例。同時供應鏈中上游企業通過風險的層層轉嫁,最終由最弱勢的小農戶承擔較大比例的風險。作為供應鏈的最上游,小農戶面臨的風險和壓力是最高的[2] 。
(二)小農戶在供應鏈中邊緣化
農產品供應商和零售商趨向于和大規模的生產者或農場進行合作,這是因為小農戶與大規模生產者相比有明顯的劣勢:第一,小農戶無法通過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難以實施規范系統的產品質量監控體系,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同時,當市場行情不穩定時,小農戶違約率較高,難以保證已簽訂合約的履行。第二,小農戶在土地資源的其他資源的占有方面處于劣勢,比如灌溉能力、交通、溫室技術等等方面。這些原因都造成了廣大的小農戶在整個生產鏈中的邊緣化甚至被排除于供應鏈之外。而河南省小農戶面臨的局面是土地的零散化,農業生產規模趨于縮小,這將成為現代的河南省農產品發展障礙之一。在這種沖擊之下,分散小農戶改變被動地位,融入生產鏈的主要途徑為訂單農業[3] 。
三、河南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農產品供應鏈按照核心企業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種類: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以連鎖超市為主導、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導、以農民合作組織為主導五種供應鏈模式[4] 。河南省大部分的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進行交易,因此農產品供應鏈主要是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的供應鏈。
目前,河南尚有2/3的農戶游離于農業產業化組織之外。即使就處于產業化組織中的農戶來說,這些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也是比較低的。雖然有“公司+農戶”、“市場+農戶”等組織形式,但是從總體上說,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松散型較多,而緊密型的較少,這些組織自身發育程度也不高,加之缺乏資金、技術、信息和相應的管理手段,一些產業化組織難以發揮“組織農戶”的作用。再加上,農民均納入市場的中介組織發育滯后,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于至今仍無明確的法人地位,導致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
(一)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供應鏈
1.概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供應鏈是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通過與農產品供應基地、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銷公司連接,形成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儲存保險、配送以及提供市場信息等一體化的模式。形成供應鏈的批發市場主要功能是供應鏈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是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和領導者。它驅動上下游的各個節點農戶或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帶動產銷兩端共同發展。形成供應鏈的批發市場服務功能強大,扶持生產、提供融資、質量檢測、商品展示、商品分檢與配送等。
河南省批發市場的建設近年來有較快的發展,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237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其中鄭州毛莊農產品批發市場、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鄭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為綜合性批發市場;信陽水產品批發市場、許昌市果品批發市場、濮陽縣新習鄉后河蔬菜批發市場等為專業性的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單從數量與規模的角度來說發展迅速,但是多數仍然為傳統型的,仍以交易功能為主,即以場地、設施出租為主要收入,市場實際上是“大市場,小業戶”的模式,各個節點企業互相獨立,沒有形成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的體系。
2.問題。這些批發市場核心弊病在于它是一種以批發市場為界斷裂的供應鏈,原因是批發市場采用的是“即時貨銀兩訖”的交易方式,阻斷了供應鏈的資金流,也阻斷了供應鏈的需求與供給的信息流。農產品供應鏈以批發市場為界一分為二:第一部分為“生產—流通”環節,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批發市場;第二部分為“流通—消費”,農場品從批發市場到消費者手中。在這種供應鏈中沒有信息“交換中心”和物流集散的“調度中心”,批發市場只是提供了農產品生產交易的平臺,所以它是一條斷裂的鏈,或者只能形成一些局部的短鏈,而且流通鏈條過長,其一般的流通過程為:小農戶—產地中間商—批發市場—市場中間商—零售商—消費者,所以這條鏈運行效率很低。這種供應鏈中當日現貨交易的體制使得供應鏈中只能存在競爭關系,很難建立合作與協調關系。
(二)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供應鏈
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是指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通過自己的農產品供應基地生產的農產品,或者從農戶、經紀人、農業合作組織收購的農產品,然后進行分類處理,進一步進行初級和深加工,形成的加工農產品通過下游的中間商或零售商供應消費者。
1.概況。在河南省由于農戶是分散經營,農戶組織化程度低,在供應鏈中處于不對稱的弱勢地位,因而通過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對河南省農產品產業進行規劃、指導、協調,在資金技術和生產資料方面為農戶提供支持,提高其組織化程度,減少農戶的市場風險,形成規模經營,獲得規模報酬,同時還能使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原材料的供應上得到保證,不僅能夠減低生產成本,而且還能夠降低供應鏈的內部成本。生產加工企業內連千家萬戶,外接國內外市場,在經營中發揮著連接市場與農戶的橋梁紐帶作用。它既是生產加工銷售中心,又是市場信息捕篩選中心,還是科技推廣服務中心。這種供應鏈模式一般通過農業訂單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河南省漯河雙匯集團是典型的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供應鏈模式。
2.問題。河南省農產品供應鏈系統中核心企業基本仍然采用從農產品設計、制造到銷售都是自己投資負責的經營模式,業務經營擴展到供、產、銷不同環節,建造一個航空母艦,試圖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但是這種帶有傳統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不僅使供應鏈的主導企業難以突出主業競爭優勢,而且由于巨大的投資和過長的建設周期帶來風險很難承受,龐大的體系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上很難做出敏捷的反應。
(三)農超對接的供應
農超對接是指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這樣,千家萬戶的農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的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能夠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的共贏。
但是真正意義上農超對接是有一定的條件的,第一,一定的城市化水平,主要是要形成先進的物流配送和發達的連鎖超市系統;第二,機械化帶來的規模農業,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農場保證了其與超市的平等議價低位;第三,品質、品牌的保證,河南農產品種植多為分散小農戶生產,所以農產品品種單一且品質參差不齊,產量有限,無法實現與超市對接[5] 。
(四)基于農民合作組織的供應鏈模式
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廣大農戶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保持各自財產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則建立起來的經濟互助組織。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是農民合作組織通過協約來連接雙方,農業產前、產中和農產品加工管理成本,最大化體現農業規?;图s化,通過鏈條式的管理,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完成各環節之間的交易即時性,信息對稱。
1.概況。河南農合組織近年來發展迅速,2007年河南農業合作組織總量是8 406,帶動農戶的數量為755萬戶,占當年總農戶數為38%;到2011年底農合組織總量共達到34 464家,帶動農戶的數量為2 091萬戶,占當年總農戶數為10.8%[6]。農合組織數量激增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據河南省工商管理局2011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50戶以下規模的農民合作組織占比高達96.7%。其次,部分合作社空有其名。組織規章制度流于形式、農閑季節處于半解散狀態。其三,其服務內容常年停留在統購統銷環節,對農戶的帶動能力有限,農戶參與合作組織的積極性不高。
2.問題。目前在河南省通過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所提供的農產品占農產品總量的比例很低。這是因為農民合作組織要有品牌優勢和較強服務能力,才能吸引供應商其他節點企業加入到其主導的供應鏈中,才能擁有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和管理主導權,其上游的供應商網絡,制造商、分銷商等才愿意處于從屬的地位。合作組織不僅要把農戶組織起來而且要興辦各種實體,逐步將自身組織演變成社區型的產業一體化組織或專業性的一體化組織實現由組織、中介到實體的轉變[7] 。
總之,河南省小農戶為面對農產品供應鏈出現重大變革,已經建立了多種現代化的供應鏈模式,具體模式各有特色,但是也不難發現其共同的方面,即以產業集群發展為平臺,這些供應鏈其實是一種“源于企業,但是不限于企業;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是在特定的集群地域中,圍繞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價值量的諸多研發機構、供應商、捕撈種植生產者,加工商,批發商、零售商、中斷客戶以及相關服務等組織,以“供應商—客戶”關系,通過“信任—承諾”非正式或正式契約進行連接,形成本地一體化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的非唯一性和生產同業性,導致在該區域中供應鏈的多單鏈和生產的相似性。
參考文獻:
[1] 李季芳.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M].北京:經濟出版社,2011:11-13.
[2] 張悅.農產品供應鏈變革對小農戶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2,(9):100-101.
[3] 劉鳳芹.不完全合約與履約障礙[J].經濟研究,2003,(4):22.
[4] 畢玉平.山東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64-70.
[5] 陳明慧.河南省農超對接發展現狀與前景[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36-37.
[6] 河南省2008年、2010年統計年鑒[EB/OL].河南省農民合作網,http://.
[7] 向倩.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2-25.
The Studies for How Change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mpact Small Farmers in Henan
SHI Bing-jie
(Xinxiang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Xinxiang 4535000,China)
[關鍵詞] 乳品產業 質量安全 HACCP體系
一、乳品產業鏈特點
奶產品加工的專業化程度高,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1.原奶收集與篩選和過濾。2.儲藏,對奶脂進行分離及標準化 3.進行巴斯德殺菌(關鍵環節) 4.原奶均質化過程 5.除臭過程6.產品細化過程(加工成液態奶、奶酪、奶粉等)7.包裝以及冷藏8.最終產品的分銷。在這一過程中涉及了農業、工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多個主體。形成了是以種植業為前提、奶牛養殖業為基礎、乳制品加工業為龍頭的長鏈條產業。乳制品產業鏈可以被描述為乳制品沿著農戶、加工企業、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及消費者運動的一個網狀鏈條。如下圖:
乳品生產加工過程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決定乳品產業鏈不同于一般制造業,具有生物性、復雜性、地域性、保障性等特點:
1.乳產品自身的生物性
乳制產品的生物性表現在原奶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奶牛品種、飼養條件、自然環境等直接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健康營養程度。原奶儲存加工后,要求進行除菌防腐處理,從生產到最終消費者全過程對保鮮的要求很高。在我國一般原奶從生產到加工都在24小時以內。整個從原奶到產成品的物流過程都要求有低溫冷藏設備。乳制品的生物性特點還表現在不可回收加工,過了保鮮期的產品不能再循環利用,必須進行及時處理。
2.乳品產業鏈的管理復雜性
乳品產業鏈的構成主體多,所涉及的產業包括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他們在地域位置,經營規模與管理體制,所有制形式和行為模式差別很大。從不同主體的員工素質上看,包括文化程度較低的原奶加工農戶,也有乳品加工企業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員,各種有飼養、產品研發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行為方式相差也大,增加的溝通的難度和管理復雜度。
3.乳品產業鏈分布地域性
根據乳品生產工藝和產品特性,從產奶到加工、經流通貯存到消費者的時間較長。由于乳品生物性和不可回收利用,在保鮮期到來時必須當廢物處理。一方面乳品企業控制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的地域分布來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傾向于購買新鮮的乳品,導致乳品產業分布具有明顯地域特點。
4.乳品產業鏈的保障性
從需求角度看,幾乎所有用戶是在高度關注乳品質量安全狀況下,進行口味和價格比較而作出選擇。另一方面,乳品作為日用食品,國家對其質量安全也制定出了很多嚴格標準和法制,任何乳品企業無法回避。因此乳品產業鏈必須把保障“質量安全”的目標放在首要位置。
二、乳品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乳品產業鏈長具有自身的特點,對資金和技術要求較高。雖然我國奶業發展迅速,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弊端。在乳品產業鏈涉及的飼料生產、良種培育、奶牛飼養、原奶收購、冷鏈貯運、牛奶加工,流通分銷等環節存在如下一些現象與問題。
1.原奶生產環節中的“小,散、低”現象
從原奶生產組織上看,奶戶與企業彼此獨立,雙方缺乏穩定的利益保障與長期契約。我國奶牛飼養以小規模生產、分散的農戶飼養為主,戶均飼養規模為3頭~5頭,飼養奶牛數量在20頭以上的規模經營比重不到1/40。牛奶飼養分布廣,人?;祀s,分布分散。奶牛單產水平低,2000年我國奶牛年平均單產大約3000千克,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7000千克的平均水平。原料奶質量不穩定,有80%牛奶生產是手工操作,原奶細菌超標、抗生素含量過高等問題一直制約乳制品質量提升。
2.乳品加工企業生產能力低下,缺乏國際競爭力
乳制品加工企業主體以中小型企業為主,2004年干乳制品前10位企業集中度不到22%,市場處于高度分散狀態,雖然近幾年市場集中度呈不斷提高的趨勢,當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較大差距。據統計,2005年其中日處理能力1000噸以上的企業14家,500噸以上的19家,前100強企業日平均處理能力不到300噸,而國外的大型乳業企業日處理能力平均超過2000噸。
3.銷售流通環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乳品行業是朝陽行業,許多地方政府處于利益考慮保護支持本地企業發展,限制公平競爭進行區域分割。乳品標準不統一,衛生部,農業部,技術監督總局,國家標準委員會等不同部門制定各自標準,使企業往往無法適從。
4.物流運輸環節專業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的乳業物流服務提供商,很少有專業的物流公司提供整套產業鏈物流方案。運輸商很多是個體戶,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有限。而在美國,奶站數量正逐漸減少,牛奶被直接運送到牛奶加工企業所在的城市,由于大型運輸設備增多,運輸時間延長,運輸商不得不尋求規模效率,從而使美國牛奶物流業幾乎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產業,奶業加工商通常不承擔牛奶的運輸與物流(Erba et a1.'4', 1995 )。
三、優化乳品產業鏈質量安全的對策
乳品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影響整體產業鏈的質量安全,并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食用安全。我國乳業進一步發展必須首先提升產業鏈的質量安全,可以從如下幾個主要環節優化產業結構,從而保障質量安全。
1.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以加工企業為核心推動產業鏈的一體化
乳品加工企業是乳品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是發展我國奶業的關鍵因素,也是提升乳品產業鏈運營效率和保障質量安全的主要推動力。通過政策導向,開拓融資渠道、依托優勢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并購重組,形成知名品牌、資本雄厚的大型乳業集團。依靠具有較高管理水平、有很強影響力的加工企業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整合。乳品龍頭企業應當考慮奶站和奶農的利益,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較為穩固的利益共同體,以維持乳業產業鏈中奶源的穩定,通過加強產業鏈間不同環節的協作,逐步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均分的產業化鏈條。
2.積極引導科學消費觀念、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乳品消費需求的發展與變遷是促進乳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原動力。要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健康消費,通過廣告宣傳是廣大居民真正認識到喝奶的好處,養成喝奶的習慣。本土乳品企業要調整優化乳品結構,通過產品創新開發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多種多樣的產品系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誠度,塑造良好企業形象。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杜絕不合格品上市,對假冒偽劣產品生產者,加大處罰力度,堅決處理決不姑息,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
3.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質量安全檢測和追溯體系
乳制品產業鏈涉及奶農、飼料生產商、獸醫、收奶員,及加工、貯運、銷售人員到最終消費者各種角色,一個環節存在疏忽就可能造成乳中抗生素殘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嚴重的安全與健康風險。因此必須提高乳業產業鏈上全體成員的質量安全意識,消除隱患,各個環節嚴格把關,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
由于乳品產業鏈中環節之間的聯系比較脆弱,建立有效的信息的獲取、管理與交換是成功實施食品安全跟蹤與追溯的關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相關乳品企業(或個人)利用Internet技術結成動態聯盟,提高乳品產業鏈的信息傳遞效率,從而可以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產業鏈HACCP體系(HACCP即“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對可能發生在食品加工環節中危害進行及時評估,預防食品安全問題。HACCP體系目的是保證消費者的食用安全,目前被國際組織認為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它在發達國家已廣泛采用,我國大部分生產企業也申請并通過了HACCP認證,但對于牛奶的生產、銷售、貯運環節中的HACCP則很少也難于執行,因此需要產業鏈上核心企業盡快按照HACCP原則制訂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質量安全規程。通過Web技術的集成,完整的生產、運輸與銷售過程信息,對乳品產業鏈的每個階段、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真實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在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后快速響應,確定原因從而明確界定乳品產業鏈不同環節相關主體的責任,進而消除安全隱患。
4.積極發揮政府、行業協會作用,完善配套服務
政府必須加強對乳業扶植,制定優惠政策,在稅收、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乳品產業鏈相應扶植。通過政策和市場兩方面的力量積極引導乳品行業投資、產業結構、區域分布趨于合理化。要充分利用國家各種農業科技跨越發展計劃,加強奶業技術的自主研發。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加大良種繁育、飼養技術的推廣,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推廣實施胚胎移植工程、先進、實用的奶牛飼養配套技術,推行規范化飼養和機械化擠奶,強化疫病防治。
另外,還要積極消除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協調各主管部門形成統一的政令與制度,避免“政出多門”。加大法制法規建設與執行力度。 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健全包括乳品在內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
發揮行業協會和各種自助合作組織的作用,積極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特別是優化物流服務。同時開展提高奶弄奶牛飼養與日常管理的技術培訓,開展疫病防治知識、質量安全、政策法規普及的等社會化服務。
參考文獻:
[1]FAO(1999).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Wei Anning and viney Andew (1999) China Dairy Economy Demand supply and Trade
[3]Griffin Michael (1998)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4]付小波等:中國奶業生產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與對策.國農學通報,2005(8)第21卷8期
[5]顏景辰:中國奶業發展前景與展望.世界農業,2004(1)
[6]劉成果:乳品質量安全是奶業的生命線.中國奶業,2004(6)
[7]孫世民等:我國優質豬肉生產組織模式的選擇.中國畜牧雜志,2004(5),32~34
[8]韓高舉:中國奶業發展問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2005,3
[9]李傳威:乳品加工業可持續發展與對策研究.東北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論文,2004,6
[10]何玉成 李崇光等:中國原奶生產與乳品加工之間縱向組織關系研究.農村經濟,2003(6):6~10
論文關鍵詞:團結鄉 城市休閑農場 規劃建設 現實條件
論文摘要:本文從昆明團結鄉的休閑農場資源、相關旅游資源以及休閑農場的開發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力圖得出團結鄉建設城市休閑農場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開發建設的方向。
1 團結鄉休閑農場資源調查
1.1 團結鄉周邊鄉鎮休閑農場資源分布調查及發展方向
廠口鄉以烤煙、核桃、板栗、無公害蔬菜、飼料作物種植、牛羊養殖為主;沙朗以禽蛋生產、糧食生產、飼料作物種植、畜產品加工為主:馬街以農產 品的精深加工、農產品的運輸、儲藏、流通為主:碧雞鎮適宜發展花卉種植,背山部分則以飼料作物種植和豬禽生產為主;??谧鳛閿M建西市區的一部分,以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豬禽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交易市場為主;團結和谷律可建成昆明主城的后花園和花果山,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農家土特產品生產加工業為主。
明確團結鄉及其周邊的休閑農場資源分布和發展方向,可以充分的利用周邊鄉鎮的休閑農業資源,達到互補;同時也可以集中力量進行優勢項目建設,避免重復發展,造成資源浪費。
1.2 團結鄉休閑農場相關旅游資源調查
特色農場資源:有團結紅富士 、紅雪梨 、碭 山梨 、油葵 、蔬菜。團結鄉出產的水果,汁多味甜,團結紅富士還獲得世博會銅獎,團結鄉現有萬畝水果園。沿龍潭壩子公路沿線種植油葵,團結鄉現有千畝葵園基地。有千畝蔬菜園,蔬菜種植技術水平較高;特色文化資 源:火把節,首屆火把節舉 辦2004年。蘋果節,每年蘋果 成熟 的時候 ,游客都可到團結鄉過“蘋果節”,感受農家文化生活:其它主要相關旅游資源:棋盤山森林公園,位于團結鄉的花紅洞,海撥 2483m,生態旅游 的好去處 。桂皇閣原始森林旅游區,位于團結鄉大興辦事處廟村,有神秘的峽谷奇觀異景。豹子箐生態旅游區 ,有植物群 落、多種野生動物、清秀寧靜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民俗風情。歡喜滑草場,是西南第一家滑草場,有世界最長的山地速滑賽道。
1.3 團結鄉休閑農場現狀調查
團結鄉的休閑農業旅游開始于 1998年。目前有 “農家樂”100多戶。主要種類有:①休閑果園:大河萬畝果園、青龍潭果園休閑園等。利用現代化農業栽培手段,組建多姿多趣的水果園,提供采摘、品嘗、展示等活動。②觀光生態農業園:龍潭千畝油葵、永靖蔬菜科技示范園等。觀賞金燦燦的向日葵花海,體驗科技種植的綠色蔬菜產品。③休閑漁場:阿順漁場、福壽垂釣園等。利用公共 的湖 面和 自家 的池塘 ,參觀捕魚 、水 中垂釣 、品嘗水鮮 、參與捕撈活動,學習養殖技術等。④娛樂型休閑農場:小村歡喜滑草場等。利用天然的草場,為人們提供健身,娛樂等休閑活動。⑤綜合型休閑農場:白族休閑園等。釣魚,參與農業耕作,還可以參加篝火晚會,體驗 民族風情等。
2 團結鄉城市休閑農場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道路狀況差。路面泥沙多,特別是有的路段路面還是泥沙路;團結公路旁邊的山石開采,對公路及其周邊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缺乏優美的生態大環境和通暢舒適 的旅游交通等是團結鄉整體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制約因素。
(2)景觀規劃現狀不好。一方面,缺乏總體規劃的技術規范和理論指導,規劃成果內容五花八門,比如在白龍潭附近有很 多農家旅館林立,基地選址不當,顯得很雜很亂。破壞團結鄉的整體環境:另一方面,現有的一些休閑農場內缺乏系統的景觀規劃設計,內部基礎設施建設差,景觀建設雜亂無章,服務設施不全,不能滿足不同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
(3)許多農家旅游項目所提供的服務與游客的需求存在明顯偏差,項目建設隨意性較強,總體上處于無序、盲目狀態,而且發展很不均衡;功能不配套、檔次偏低、農業觀光特色不突出;不少項目未能與農業旅游有機結合:休閑農場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協調也未充分兼顧;農家樂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層次仍顯較低,模式較單一,社會和經濟效益不理想。
如何根據團結鄉農業旅游資源和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特點準確定位,多種類型、多種模式的有序發展及合理布局休閑農場與高科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旅游相結合,構建休閑農業技術體系是目前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
參考文獻
【1】葉美秀.農業資源在休 閑活動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關鍵詞:加工成本 控制 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生產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而企業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就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場的競爭力。而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則成為每一個企業的關注焦點,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追求生產創新,效益的發展,這些都少不了成本控制的核心作用,因此,只有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提升其經營效益,才能使企業能在當今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進行加工成本控制的意義
企業是經濟發展主要的推動者,而企業生存的基本條件則是收益,實現利潤最大化是每一個企業的目標。依據現在企業的發展方向,控制成本是其提高收益的主要途徑,對于多數的生產型企業來說,如何控制成本中的加工成本更是核心問題。自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出現以后,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許多生產企業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如何降低生產成本,轉變利潤實現的重心,成為了大多數企業在夾縫中生存的關鍵。
1.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入市場經濟,企業不再是計劃經濟時被國家“保護的對象”,而是需要自給自足,自己生存發展。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效益則是關鍵,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價格無法再有太大上漲空間的話,提升利潤的空間則要放在成本的控制上,這時如何降低成本、控制成本就成為企業關注的重心。因此,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控制好成本。
2.市場競爭的需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創新的層次不窮,產品的市場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在追求不斷創新的同時,競爭的焦點也逐漸聚焦到產品的價格上來。尤其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在不斷的改進工藝模式、設計方法的同時,控制好加工成本,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是提高其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由于市場的不斷需求,每一個企業都在積極尋找創新點,通常一種能夠現在市場需要的產品并不止一個企業在進行生產,同樣的產品性能,如何能夠吸引消費者,如何能夠保證企業自身的利潤呢?這就仍然需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并且還要控制好產品的生產成本,以此提高企業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3.提高員工收入的需要
企業的生產主要靠企業的員工來完成的,如果無法保證員工的收入與其工作量呈正比,那么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就無法調動起來,這就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其次,要想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首先就要求對企業員工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明白控制成本的重要性,能夠自覺有效的在工作中高效的完成生產任務,而要員工能夠自覺主動的為企業的發展而努力,就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激勵,而提升收入則是激勵方法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當前加工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市場化加劇以及企業競爭提升,成本管理的問題得到更多的關注,但就目前而言,加工成本的控制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第一,把成本的控制同削減成本相掛鉤。現在有很多企業一提起對成本的控制以為就是不斷的縮減成本,這是一種誤區。加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動力能源成本等。如果對這些成本只是一味的就行縮減話就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如果縮減原材料成本的話,就可能會造成原材料質量降低,甚至會無法達到生產要求,這樣,生產出的產品品質低下,顧客不滿意,產品銷量受到影響,直接會降低企業在市場的占有率,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如果降低生產人員的工資來達到縮減人工成本的目的話,就可能會造成生產人員消極怠工,生產效率降低,產品合格率下降,不僅不利于生產作業,還會造成優秀人員的大量流失,最終會增加整個企業的運營成本,得不償失。
第二,僅僅把對成本的控制當成生產部門的工作,沒有全局意識。生產部門作為對產品進行生產加工的直接操作部門,當提出要進行成本控制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尤其在對加工成本進行控制時,更是如此。但是如果僅僅要求生產部門通過節能減耗來進行成本控制,那么不僅效果不會顯著,而且過分降低成本會影響到產品質量。事實上,要想對加工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就要從整體考慮,讓各個部門都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企業對成本控制的理論和方法都過于老化。現在的許多制造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進行成本管理的時候,依然只是把重點放在投入生產后的管理上,對產品的產前設計以及原材料的供應過程都缺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缺乏全面視角,加之管理薄弱,制度不嚴,更是導致對加工成本的控制僅僅浮于表明而無法真正落實有效的進行。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缺乏現代化的操作,科學性和制度性都達不到。
四、加強加工成本控制的建議
1.設立產品的質量目標,將其與成本控制相結合
質量目標由企業的市場部門、生產部門共同確定,市場部門根據消費對象的群體確立目標客戶群,對各個客戶群進行分析劃分,再根據不同的客戶群制定不同的質量目標。將質量目標反饋給生產部門,生產部門再結合這些反饋信息,將其與實際生產中的成本消耗等結合在一起,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對其加工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
2.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
完善材料的采購制度不僅能規范企業的采購行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采購人員的不良作為。完善的采購制度應當包括材料采購的申請、批準申請授權、相關采購流程規定、各個部門的職責和關系等。除此之外,企業采購部門進行采購后要有詳細的記錄,最好有建立采購檔案,對每一次采購的價格和型號都做好登記,不僅方便管理,而且可以進行對比分析,更好的控制采購成本。
3.優化生產工序
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質量,并且優化生產工藝,對于不必要的工序應當及時削減,避免浪費工時消耗成本。對于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工序流程,應當及時查找原因加以解決,避免生產不良制品,減少返修程序,降低維修成本。同時還應當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管理,定期進行設備檢查,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偠灾?,加強質量管理,保證產品高質高效的生產。
4.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樹立全員成本控制的意識
由于企業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成本管理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成本管理的技術手段不斷更新,其時效性和準確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管理深度也逐漸加深,企業和銀行等有關部門對成本控制的關注度越來越強烈和普遍。這必然對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的專項業務素質和綜合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時,雖然反映出成本高低、分析出成本形成原因的部門是財務部門,但這并不意味著控制成本只是會計人員的工作;反之,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并將管理思想吸納到成本控制當中來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因為每個部門和包括企業領導層、核心管理團隊和基本員工在內的所有企業員工的工作質量都是成本控制的各個環節。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加工成本的控制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應當將其放在企業管理的重要位置。除此之外,成本控制是企業的整體活動,不僅要依據市場環境、經濟環境等做好戰略調整,同時也要求各個部門統一目標要求,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有效達到成本控制的目標,為企業帶來長期的效益增長。
參考文獻:
[1]樊東偉.淺析我國企業的成本控制[期刊論文]-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2(2)
[2]蔣德剛.淺談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期刊論文]-現代經濟信息2010(6)
[3]李曉蕾.民營企業成本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期刊論文]-會計師2008(12)
【關鍵詞】加工工藝;集電環;灌注
1.引言
匯流環是雷達的關鍵部分,由導電環(旋轉部分)和電刷絲(固定部分)構成一對導電接觸體,其作用是使雷達旋轉部分與固定部分之間形成的電能和信號連續通路的連接。其中集電環是構成匯流環的重要部件,集電環的絕緣性、可靠性和壽命等性能是極為關鍵的。過去有些集電環采用巨峰棒料加工成型,但是在機械加工過程中,材料容易局部過熱而產生內應力,導致材料開裂使得產品報廢。為了克服上述缺點,經過大量的生產試驗后,認為灌注環氧樹脂代替聚砜棒料加工集電環可以有效降低加工難度,提高產品的成品率。
2.集電環加工工藝簡介
2.1 工藝流程
集電環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主要為以下幾步:前處理清洗裝模預熱配膠抽真空真空灌注固化脫模修整成品。其中配膠與真空灌注為最主要的工藝步驟。
2.2 灌封膠配方的確定
由于各接觸環之間有耐高壓、絕緣、位置精度要求高等要求,加工余量小,易在環氧樹脂灌注固化收縮時產生位移或局部變形,所有灌膠比較是絕緣、機加工性能好、不易開裂且收縮率和線膨脹系數較小的材料。
經過比較旋轉雙酚A型環氧樹脂(E-44),這是由于這種環氧樹脂相對分子質量為350-450,黏度較低,可以加入適量填料,降低收縮率。HK-021酸酐是一種低凝固點、低黏度、低揮發的環氧樹脂酸酐類固化劑。它與各類環氧樹脂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稀釋效果,還可增加填料的用量。由于環氧膠固化后脆性大、易開裂的缺點,選擇聚葵二酸酐與液體酸酐HK-21配合使用,即可增加固化物的韌性,又可以促進固化。另外聚葵二酸酐的熱態電氣性能良好,力學強度高,應力分布均勻,耐溫沖擊性好。使用2-乙基-4-甲基咪唑作為促進劑,避免了酸酐類固化劑固化溫度高、反應慢的缺點,為其降低了反應溫度提高反應速度。選擇300目滑石粉作為填料,以增加固化物的耐磨性和絕緣性、降低收縮率和線脹系數。
2.3 真空灌注的主要工藝
我們采用兩次灌注環氧樹脂的加工工藝。第一次灌注環氧樹脂為了在不銹鋼基體與導電環之間形成8.5毫米的絕緣層,第二次灌注環氧樹脂為為了固定導電環并增加導電環之間的絕緣強度及爬電距離,兩次灌注后均有一次修正外形的加工過程。
因為環氧制品的脆性較大,容易造成制品開裂。所以在灌注加工過程中,我們尤其關心環氧制品的開裂問題,在結構設計上盡量減小尖角,避免形成應力集中。而匯流環正是圓柱形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有效避免了應力集中,降低了開裂趨勢。并且我們選擇滿足工藝需要的灌封膠,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發揮出灌封膠材料的優良特性,盡量避免制品開裂。
2.4 加工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首先使用硅脂脫模劑,使得灌注模塊表面光滑、平整。其次在前處理時,若接線柱的地方密封不好容易造成漏膠,所以應該先用易脫模的膠密封,切忌有氣泡。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膠料應該嚴模具壁緩緩倒入約三分之二,膠料和灌封件一起抽真空,直至氣泡基本排除,再用剩余膠料將模具灌滿,切忌膠料一次性沿模具四周灌滿。最后,要保證集電環的電性能滿足設計要求。
3.工藝改進前后生產效率、成本比較
經過工藝上的改進,我們與原來使用聚砜材料加工集電環從生產工時、成本、加工難度等三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見表1),發現使用聚砜材料在加工過程中難度較大,材料常會因為局部過熱而產生內應力,導致材料開裂,產品的報廢率比較高。而采用灌注環氧樹脂加工工藝后,灌注環氧樹脂及后續的外形修正過程都簡答易行,生產加工難度明顯下降。并且完全能夠滿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使用灌注環氧樹脂制集電流環不僅解決了原有生產中廢品率較高的問題,而且可以節約工時、降低加工難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是一種實用的工藝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