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防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關鍵條款約定明確
筆者曾經經辦過一起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該工程項目包括幾個標段,我方合同內的價格條款援引了另一標段的價格但證明該價格的證據材料是復印件。由于第三方不予配合導致我方不能提供證據原件,加之我方提出的調查取證申請法院亦未受理,最后只能通過鑒定來確認結算價格。這一案例充分說明對于關鍵性條款最好不要采取援引的方式,如果進行援引也要拿到被援引文件的原件,否則在訴訟中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風險,而且還要支付額外的成本來實現訴訟目的,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1.2縮略用語應作定義
合同語言追求言簡意賅,但并不是說只要簽約時雙方經辦人員能明白用意就可以任意縮略。凡是在合同內落字的詞語均要反復推敲,以保證僅能得出唯一性的解釋,絕不可存有歧義以至于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成為被對方致命攻擊的武器。對于可能存在歧義的意思表示,筆者主張要么用長句表述,可以多用限定語,不要嫌繁瑣;要么采用定義的方式,明確其在合同內的具體涵義,以避免將來去證明真實意思表示的麻煩。
1.3履約順序格外注意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些企業由于擔心對方的履約能力問題而停止履行合同義務,殊不知這已使自身淪為違約方,并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為避免前述情形的出現,起草合同時在合同義務的安排上應盡量將對方合同義務的履行時間放在己方之前。當然,如果雙方談判地位懸殊,在履約順序上無法作出有利的約定,那么在懷疑對方的履約能力時,應該依據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的規定來有禮、有力、有節地維護己方的合法權益。
1.4生效條款認真設計
當事人一般會約定合同在簽字蓋章后生效,當然法律法規要求辦理批準或登記手續方可生效的合同另當別論。但是,一些公司考慮到母公司對該項目有不予批準的可能,有時會與對方約定合同在母公司批準后生效。但是,市場競爭瞬息萬變,附條件生效的條款反而給對方留下了毀約的空間。因此,對于那些對企業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項目,承辦人員在設計合同生效條款時要作出充分的考慮,以避免因內部審批效率問題而錯失商機。
1.5合同內容宜繁忌簡
由于受傳統計劃經濟和儒家禮讓文化的影響,一些企業的領導干部及具體業務承辦人員對合同內容的詳略程度存在錯誤認識,甚至感覺難以破開情面與對方商榷具體詳細的條款,認為在合同履行中去相互磨合更為穩妥。這實際上已經為合同的履約風險埋設下了重大隱患,且往往在對方不誠信的情況下容易被對方加以利用。為防范出現前述情形,筆者一貫主張“先小人后君子”,在起草合同時應盡量預見到履行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形并予以規范,可以說“不怕寫不好,就怕想不到”,合同內容約定的越詳細對雙方的保護力度就越大。
1.6解約條款增加主動
筆者注意到許多合同在起草時未約定解約條款,在對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的情形下,只能依據合同法規定的法定解除權,先行履行法定的催告義務,如對方在合理期限內仍未予履行,則通過發出解約通知來解除合同。上述程序嚴格限定了守約方的解約步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守約方解約的時間成本,實際上不利于對守約方的保護。為防患于未然,企業在起草合同時應著力設計解約條款,以使己方在對方違約時處于更為主動的地位。
2合同審核是風險防范的保障
2.1審核流程必不可少
企業一般通過制定合同管理辦法來規范內部的合同流轉程序,但一些企業對合同的審核重視不夠,部分業務部門的承辦人員甚至認為合同審查是憑空挑錯、故意找茬,對其他部門的審核意見存在抵觸心理。事實上,人無完人,每個人、每個部門的知識多都局限于本專業領域內,而從一份合同的內容上看,除包括業務條款外,還包括財務、稅收、法律等多個條款,這些方面單純依靠業務部門作出判斷難免會失之偏頗。所以,一份合同在初稿完成后,交由相關部門審核是對公司利益的最大保護。
2.2審核部門合理確定
如上所述,審核流程必不可少。但是,如何確定企業內部參與審核的部門,以保證有必要參與審核的部門都能參與進來,同時又不至于因為參與審核的部門過多而導致合同流轉的效率下降。根據目前大多數企業的部門設置模式,一份合同在業務部門擬定初稿后,一般應由業務部門提請法務部門、財稅部門來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審核把關。多數企業能夠做到合同的法律審核,但對財稅審核往往重視不夠,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只是將財稅部門簡單地理解為企業出納的角色。這種錯誤的認識往往會使企業在資金籌措、稅務規劃方面由于欠缺事前考慮而限于被動,并最終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有鑒于此,建議企業在合同審核時不應遺漏財稅部門,對于交易金額較大的合同,更應從經濟角度做好論證以確定最佳的交易模式。
2.3審核時間不宜倉促
企業在合同審核過程中容易影響審核質量的因素還包括審核時間過于倉促。有的合同,業務承辦部門到了簽署當日才提請相關部門審核,審核時間甚至可以以分計算。這樣做,一方面是對其他部門工作人員不夠尊重,另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合同的審查質量。我們知道,合同審查不是讀小說,合同內的用詞用語不得有半點馬虎大意,合同語言需要反復推敲以避免產生歧義。業務承辦部門在初稿形成后,應盡早交予相關部門審核,并詳細向審核部門交待合同簽署的背景,以及己方關注的關鍵條款,以使審核人員能夠準確把握合同的主旨。
3合同履行是風險防范的關鍵
3.1履行義務依約進行
在合同管理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強調要簽署一份漂亮的合同,更要強調合同的履行不要走樣。我們注意到,部分業務承辦人員的合同意識比較淡薄,合同簽訂后竟被束之高閣,在履行合同時則隨意而為,導致與對方當事人產生矛盾,平添了不少麻煩。毋庸置疑,合同作為簽約雙方對交易行為真實意思的表示,應被視為約束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在履行過程中應被嚴格遵守,不容許任何一方恣意踐踏,以維護交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建議合同承辦人員應將合同隨時放在案頭,作為履行己方義務和接受對方履約行為的依據,做到一切以生效的合同為準繩。
3.2變更合同重新審核
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在簽訂合同時未能預見到的情況,對于這類問題雙方當事人應采取書面協議的方式,以避免在未來發生糾紛的情況下對協議的內容糾纏不清。書面協議的具體內容大體包括兩種類別,一種是對原合同未作約定的事項進行補充,一種是對原合同已作約定的事項予以變更。在起草時要注意與原合同的銜接,并建議按照合同的審核流程再次流轉審查,以使合同的履行不偏離企業的立約宗旨,避免出現合同履行失控的情況。
3.3履行當中保留證據
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往往會采取往來函件的方式溝通信息,一些函件在內容上涉及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在發生糾紛時具有證據作用,應作為重要文件予以保留。合同承辦人員應將合同及履約過程中形成的全部函件、憑證歸檔管理,便于在雙方發生法律糾紛的情況下收集整理證據材料。
當然,筆者在工作當中歸納整理的上述點滴體會囊括不了業務實踐當中合同風險的全部內容。合同風險的識別防范與合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及職業素養休戚相關。但是我們堅信,只要多學習多思考,就會不斷提高我們的合同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更好地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責任風險應對
工程項目安全法律責任來源于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合同??刂剖鹿孰[患是項目安全管理的最終目的,系統危險的辨別預測、分析評價都是危險控制技術。以工程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為主,加強有關的安全檢查和技術方案審核工作,通過利用危險控制技術,做到預知危險、杜絕危險,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風險發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則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三控制原理借鑒于美國管理學全面質量管理(TQC)的思想,對于安全管理同樣適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縱向組織管理角度,安全目標的實現,有賴于項目組織的上層、中層、低層乃至一線員工的通力協作,尤以高層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參與,起著決定作用。高層側重安全決策,制定安全方針、政策、目標和計劃,并統一組織協調各部門、各環節、各類人員的安全控制活動,中層要落實領導層的安全決策,運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門的關鍵、薄弱環節或必須解決的重要事項,確定出本部門的目標和對策,更好的執行本部門的安全控制職能,基層則要求每個員工都要嚴格按標準、按規范進行施工和生產,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協助,開展群眾合理化建議和安全管理小組活動,建立健全項目的全面安全控制體系。橫向項目各部門職能間的配合角度,要保證安全目標的實現,必須使項目組織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動構成一個有效整體。廣義上,橫向配合協調還包括業主、勘察設計、施工及分包、監理材料設備供應方之間,各相關方應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過程安全控制
建設工程的完成要經歷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應從源頭開始,貫穿始終,進行全過程控制。為保證安全目標的實現,必須把影響安全的所有環節和因素都控制起來,主要有項目策劃與決策過程、勘察設計過程、施工采購過程、施工組織與準備過程、檢測設備控制與計量過程、施工生產的檢驗試驗過程、安全目標的評定過程、工程竣工驗收與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訪維修過程。全過程控制要強調預防為主、不斷改進思想,將安全管理重點從“事后把關”轉移到“事前預防”上來;還要強調為顧客服務思想,在項目組織內要樹立“下道工序是顧客”、“努力為下道工序服務”的思想,使全過程安全控制一環扣一環,貫穿整個項目過程。
1.3全員參與安全控制
全員參與安全控制是工程項目各方面、各部門、各環節安全工作的綜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環節、任何一個人的安全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工程項目的整個安全目標。全員參與安全控制要求必須抓好全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要制定各部門、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責任制,明確任務和職權,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以形成一個高效、協調、嚴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統,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安全管理活動,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和當家作主的進取精神,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全員參與安全控制工作的積極性。
2綜合控制原則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2.1法律手段
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主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建筑建設市場的安全,盡可能的減少直接行政干預。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是國家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安全標準,以保障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業應當以國家法律法規標準為基準,細化制定出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具體操作規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類強制性技術標準應當等于或高于國家標準。依法治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必修課。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產、依規范操作是減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通過建設市場內在的經濟聯系,調整各安全主體之間的利益,從而保證安全管理的經濟基礎。經濟手段是各類安全生產責任主體通過各類保險和擔保來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國家通過經濟杠桿使質量好、信譽高的企業得到經濟利益,這是市場機制發揮基礎作用的手段。工傷保險、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建筑工程一切險、經濟懲罰制度、提取安全費用和提取風險抵押金等經濟手段,是在建設建筑業中普遍使用的經濟手段各種經濟手段通過經濟刺激方式促進企業安全管理系統的改善,促進企業安全業績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動,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幫助人們帶來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護。要實現安全生產,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安全科技技術,以改造傳統工程建設建筑業的生產過程,從設計、施工、技術裝備、勞動保護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產,從本質上為促進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術手段支持,最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術問題上,除國家增大投入外,企業也應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發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人,如果研發成功,對企業、對國家、對社會都是貢獻,也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應當引起重視。
2.4文化手段
企業應當重視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文化手段是企業進行安全管理的內在的驅動力,是企業通過對多年工程實踐中的成功管理經驗和失敗管理教訓的總結,從而對安全生產管理指導思想問題進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滿足法律、道義、社會責任的基本前提,也是與國際勞工大會倡導的預防性國家安全與健康文化接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經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業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實踐證明,將安全工作績效作為考核員工的重要指標,并與其職務的升降合理掛鉤,一般是能夠激發員工安全責任意識和工作積極性的,對于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資質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實踐證明,無資質或超越資質等級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須嚴把資質審查關。包括兩方面,其一是專業承包資質,其二是安全資質。要堅決杜絕不符合資質條件的單位參與工程建設,杜絕掛靠等多種形式規避國家資質管理的違法行為。
4建立體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影響工程項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須針對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體系,形成組織系統、責任系統、要素系統、制度系統。遵循科學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確定安全目標——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落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保證體系、管理要點、培訓、技術措施、技術要求、安全檢查、傷亡事故應急處理等)——安全技術措施的驗證糾偏——持續改進——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機整體。
5技術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時刻關注施工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將成熟的安全技術工藝應用到工程實踐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增強人的安全自覺性和安全技術知識,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減少工作失誤。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加強對職工安全生產的教育培訓,通過安全思想教育,使生產人員具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防范風險于未然;通過安全技術教育,使生產人員掌握安全生產知識,熟悉安全生產技術和安全操作規程;通過安全法制教育,使生產人員了解法律責任,自覺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把安全知識、安全技能、設備性能、操作規程、安全法規等作為安全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建立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7技術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工程項目開工前,項目部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工藝、程序及安全技術措施等向承擔施工作業任務作業隊負責人、工長、班組長等相關人員進行交底;結構復雜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全面、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參與各方均應保存雙方簽字確認的安全技術交底記錄。
8安全檢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安全檢查的目的是及時發現、處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擊、特殊檢查。定期檢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動計劃,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的檢查;突擊檢查是無固定檢查周期,對特殊部門、特殊設備進行的安全檢查;特殊檢查指對預料中可能會帶來新的危險因素的新安裝設備、新采用的工藝、新完成的項目,在投入使用前,以“發現”危險因素為專題的安全檢查。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計劃、安全保證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設施、安全標識、操作行為、違規管理、安全記錄等。
9證據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責任
安全管理工作應與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利用IT部門研發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對工程安全進行現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數據信息,保留有關安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一切書面資料證據,并制作備份,保留原件。這些工作在發生事故時認定相關人員是否履行了法定職責,是否承擔事故責任將起到重要的證明作用。
關鍵詞風險投資風險因素防范策略
1風險投資中的風險因素分析
1.1技術風險因素
在投資于高新技術產品創造過程中,由于技術因素而導致產品研發、中試、規?;a失敗的可能性,造成了風險投資中的技術風險,它是風險投資中一項極其重要的風險因素。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常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研究開發(R&D)、中間實驗(R&D成果工程化)和批量生產(工程化R&D成果產業化)。三個階段中,每一階段都存在著技術風險因素。具體來說,各階段的風險因素表現在:
(1)研究開發階段的技術風險因素。技術在未通過物化表現出來以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一般表現為信息狀態,存在于圖紙、資料之中或存在于作為知識載體的人的大腦里,因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此階段面臨的技術風險因素主要在于科研能否成功,也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技術上沒有取得什么突破,甚至是可能一無所獲,得不到任何科研成果。
(2)中間實驗階段的技術風險因素。此階段是在第一階段(R&D)的基礎上將實驗成果進行示范驗證,并初步投入生產,得到可投放市場的產品。此階段面臨的技術風險主要在于R&D階段獲得的成果可能難以實現可行的商品化設計,或者根本不具有實際應用性。
(3)規?;a階段的技術風險因素。此階段的技術風險因素在于產品也許由于技術問題難以獲得批量生產,或者由于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原先技術顯得過時。
1.2市場風險因素
產品在市場上存在著贏利或虧損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會造成風險投資中的市場風險因素。市場變幻莫測,隱藏著許多不確定性。產品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市場容量不確定、市場接受時間不確定和市場競爭不確定幾個方面。
(1)市場容量的不確定性。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到底為多少,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當新產品剛上市時,由于消費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也許會造成銷售不暢,產品積壓;或者因為此時企業生產能力有限,而產品在市場上極受歡迎,造成產品供不應求,而當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后,又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2)市場接受時間的不確定性。新產品投放市場后,到底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也具有不確定性。有些產品,也許技術含量很高,但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卻不為市場所接受。例如“銥星”,技術含量是比較高的,但其產品不為消費者所接受,從而導致了“銥星”公司的破產。
(3)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一項新產品從創意的產生到進行商品化生產,一般要經過數月到數年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市場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最初預計市場前景良好的產品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再占據優勢,新的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已經出現。
1.3資金風險因素
因資金不能適時適量供應風險企業的發展需要而導致高技術創新失敗的可能性,造成了風險投資中的資金風險因素。在高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發展階段的深入,對資金的需求也會增加,風險投資公司也許不能適時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從而造成在高新技術發展的某一階段出現資金供應的“斷層”,使風險企業的持續經營發展無法實現,從而導致風險企業經營失敗和風險投資失敗。
1.4管理風險因素
在現代經濟組織中,管理被看作一種生產要素,它能將其他各種生產要素組織起來形成生產力。風險投資中的管理風險是指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失敗的可能性。管理風險主要由人員素質欠缺、企業的組織與管理體制缺陷所引起。
(1)人員素質缺陷引起的管理風險。人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稀缺的資源。然而,從風險企業的人員構成來看,其人員多為科研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或為某項新技術的發明者,他們普遍缺乏管理知識,不具備管理能力,這為風險企業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2)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缺陷引起的管理風險。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缺陷,會造成約束機制的乏力,引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問題,如管理人員的貪污受賄、攜款外逃等。
1.5道德風險因素
由于風險企業人員的道德原因而導致的風險投資失敗的可能性,造成了風險投資中的道德風險因素。由于信息分布的嚴重不對稱,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只是有些藍圖和設想,沒有現成的生產線可供投資人參考,這種無形狀態,既無法讓投資人確信項目的價值,又不能構成企業商業信譽的基礎,因而道德風險很大,也許會出現風險企業的“圈錢”行為,騙取風險投資者的資金,到時候卻拿不出什么成果。
1.6其他風險因素
其他風險是指由其他因素導致風險投資失敗的可能性。包括社會、政治、法律和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均會給風險投資的成功與否造成不確定性。
2風險投資中的風險防范策略
2.1投資前對風險企業進行全方位考察,審慎論證投資的可行性
投資前對風險企業進行全方位考察,審慎論證投資的可行性,這是風險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風險投資能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風險企業進行考察論證:
(1)技術方面。風險投資前要對風險企業的技術先進性、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選擇那些技術先進、可行和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高新技術進行投資??疾爝^程中,要將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和產品的市場前景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估,不能只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而忽視對可行性和產品市場前景的考察。(2)人才方面。風險投資界有條公認的法則:一流的人才加上二流的項目遠優于一流的項目加上二流的人才。風險投資前要對項目人員各自的知識結構、經驗情況以及總體素質進行認真評估。一個好的創新企業中,既要有富于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工程師,又要有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以及市場營銷人員。
2.2與其他投資者聯合進行投資
對資金需求量大的項目,如果讓一個投資者承擔,他可能因資金不足承受不了,如果投資萬一失敗,也可能會導致投資者的破產,而與其他投資者聯合組建投資辛迪加(syndication),不僅可以增加資金來源,防止資金不足出現資金供應“斷層”,而且可以減少風險,如果投資萬一失敗,因投資者注入風險企業的資金有限,就可以避免破產的威脅。另外,進行聯合投資,也可以使風險投資者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多個決策者一致同意的投資,會要好于只有一個決策者所做出的投資決策。
2.3加強對風險企業的監管
由于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asymmetry),可能會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風險(moralhazard)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國外風險投資制度制定了嚴密的、控制性的合同條款,授予出資者額外的控制權以及董事會中較多席位,風險投資者在風險企業發生財務和管理危機時,可以進行積極的干預,甚至擁有更換經營者的權力。然而,由于風險投資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無論風險投資合同設計得怎樣周密,都不可能預計到風險企業將來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風險投資者向風險企業注入資金后,以積極的態度對風險企業加強監管很有必要。風險投資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對風險企業加強監管:委派在行業中經驗豐富的經營管理專家參加風險企業董事會,參加企業重大決策及經營戰略的制定,或是給風險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定期審閱風險企業的財務報表,加強對風險企業的財務監督,以防資金被挪用或侵占;給風險企業推薦高水平的營銷、財務等專業管理人員。
2.4采取分階段的投資策略
階段性投資即投資者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全部資金,而是根據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分階段投入資金。著名經濟學家薩爾曼認為,風險投資中的階段性投資是風險投資者能夠采取的最強有力的控制機制。階段性的投資策略對風險的防范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起作用:
(1)有利于風險投資者對投資效果進行及時評估,做出是否追加投資的決策,降低失敗投資的損失。在每一階段結束后,投資者與企業雙方就是否進行下一階段的投資以及投資細節進行協商,如果前一階段的投資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企業家和風險投資者之間能夠愉快合作,則風險投資者會繼續向風險企業投資,否則,風險投資者會終止對風險企業的投資,從而將失敗投資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有利于風險投資者對風險企業的監督和約束。階段性投資能使雙方在每一階段進行選擇,決定是否繼續合作,選擇權的存在使得企業管理者心有壓力,從而努力經營,以期獲得風險投資者的繼續投資。
2.5采取組合的投資策略
根據投資原理,組合投資(portfolioinvestment)有利于分散投資風險,風險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組合投資:對不同的風險企業以及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進行投資;對不同地域的風險企業進行投資;在不同時間段內進行投資。
2.6選擇適當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時機
風險投資者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其目的在于資本收益最大化,而這一目標只有在其投入資本退出時,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因而,經過一段時間后,不論風險企業經營成功與否,風險資本都要從風險企業中退出。選擇適當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時機,對于風險投資者實現其目標,防范投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1)對于失敗項目,風險投資者應采取果斷措施,在風險企業成長前期就通過破產機制,采取清算方式從風險企業中退出,以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對于業績一般的項目,風險投資者可以在風險企業成長中期通過產權交易市場以購并或股份回購的方式退出風險企業。
(3)對于成功項目,風險投資者可以在風險企業成長早期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的方式,或是通過買殼上市的間接途徑上市轉讓股權,以獲得最大收益并及時從風險企業中退出。
參考文獻
1范柏乃.現代風險投資運行與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2黃漢權.風險投資與創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王立國.創業投資發展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4高正平.政府在風險投資中作用的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風險防范
1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的發展
1.1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的含義有所差別。臺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條將金融控股公司定義為“對一銀行、保險公司或證券商有控制性持股,并依本法成立之公司”。其中“控制性持股”是指持有一銀行、保險公司或證券商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25%,或直接、間接選任或指派一銀行、保險公司或證券商過半數之董事。另外,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業務“以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之管理為限”??梢姡_灣《金融控股公司法》定義的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種純粹型控股公司,本身不經營金融業務。美國的法律沒有直接定義金融控股公司,而是在銀行控股公司的基礎上定義的。根據美國的《Y條例》,金融控股公司是指符合一定要求的銀行控股公司,這些要求包括“所有被銀行控股公司所控制的存款機構都必須保持資本充足”和“管理良好”,而銀行控股公司是指“直接或間接控制銀行的任何公司(包括銀行),除非控制源于......”。1999年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通過后,美國銀行控股公司不僅可以控制銀行,而且可以控制保險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從而成為金融控股公司。而且,美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既可能是純粹型控股公司,也可能是經營型控股公司??梢?,美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既可能是純粹型控股公司,也可能是經營型控股公司。
參照以上定義,考慮到目前中國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實現向混業經營的過渡。本文將中國的金融控股公司定義為“同時控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兩種以上金融機構的公司”,或者定義為“同時以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兩種以上金融機構作為其子公司的公司”,這兩種定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因為根據中國的相關法規,存在控制和被控制關系,是確定母子公司關系的依據。不過,按照中國相關法律,以持有表決權資本的方式實現對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成為其母公司的時候,持有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要在半數以上(直接、間接、直接或間接)。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同構成了金融集團(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下文中部分“金融控股公司”指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集團)。
1.2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的發展
金融控股公司在國外得到了很快的發展,花旗集團和匯豐集團都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集團。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等這些法律禁止了將銀行、證券、保險業務集中在同一個法人內的經營模式,也排除了在境內以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中的一種作為母公司,以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作為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但是,以純粹的控股公司作為母公司,以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中的兩種以上機構作為子公司的模式并沒有被排除,而且,一般工商企業同時投資銀行、證券、保險并沒有受到限制,此外,商業銀行在境外可以設立非銀行子公司,所以,這幾種類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得到了發展。目前在我國,純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有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平安保險(集團)公司等,工商企業投資金融業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有海爾等,商業銀行在境外進行投資形成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有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
2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擁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便于降低成本和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與全能銀行相比,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和其控制下的子公司均為獨立的法人,便于隔離風險,是中國金融業由分業經營邁向混業經營的現實選擇。但同分業經營相比,又有一些特殊風險。
2.1關聯交易易造成風險傳遞
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包括集團成員間的交叉持股、集團內一個公司與另一個公司進行的交易或代表另一個公司進行的交易、集團內短期流動性的集中管理、集團內一個公司提供給其他公司或從其他公司得到的擔保、貸款或承諾、集團統一的后臺管理、在集團內部配置客戶資產、集團內部資產的買賣等等。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母子公司之間、子公司之間的合作來實現集團的混業經營,但關聯交易也會使集團內各個公司的經營狀況相互影響,當其中一個公司出現經營困難或倒閉時,可能影響其他公司的流動性和收益狀況,進而引發連鎖反應。1996年,光大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發生支付危機,導致整個光大集團負債累累、出現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2壟斷力、不正當競爭行為可對公平競爭環境造成破壞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集團往往規模巨大,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同時,可能造成市場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從而在某一局部市場或者某些行業中削弱競爭甚至形成壟斷,帶來效率下降和客戶利益受損。強大的市場力量可能為其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條件。在擁有足夠市場力量的情況下,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機構可能拒絕向競爭對手的關聯企業發放貸款,也可能采取搭售行為,即要求客戶必須購買其關聯企業的產品,以作為獲得信貸的條件等等。2.3資本的重復計算可帶來集團整體資本水平的高估
當母公司從集團外獲得權益性資金時,這筆資金構成了母公司的資本并形成母公司的資產,如果母公司用資產中的一部分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對子公司進行投資,這筆投資金額就會形成子公司的資本和資產。從表面上看,集團作為一個整體的資本應等于母子公司資本之和,但實際上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金額作為資本在母公司和子公司計算了兩次,發生了重復計算,同時,如果子公司再將其資產的一部分以長期股權投資的形式投入它的子公司,則這筆投資金額會再被重復計算一次,也應被扣除??傊?,只有來自集團外部的資本才能作為集團的資本。如果缺乏剔除資本重復計算的方法和機制,就會導致集團整體資本水平的高估。
2.4分業監管易產生監管盲區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子公司可能涉及多個行業,而不同行業的監管標準、監管方法不盡相同,例如監管機構對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行業的資本要素的定義不同、對資產和負債的評估方法不同、對資本充足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它反映了各類金融機構不同業務性質上的差異,以及風險的判斷標準和抵御方式的差別。這些差異的存在,可能會使金融控股公司采取規避監管的行為,再加上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的母子公司之間、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會加大各個監管機構對各自行業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難度,并可能出現監管真空。
3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防范
3.1規范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
由于關聯交易的兩面性,因此,不能對其完全禁止,而應進行規范,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必須符合公平原則。一是監管當局制定法規,直接限制某些類型的關聯交易。二是監管當局要指導和監督金融控股公司建立起內部控制制度,讓金融控股公司自己關注關聯交易及其潛在風險。三是完善重大關聯交易的披露制度,增加其透明度。四是強調監管當局對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評價和監督,一旦發現內部控制失控或關聯交易有違公平交易的原則,應立即予以糾正。財政部門也應會同監管部門制定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的會計處理準則。
3.2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行為
為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許多國家都將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行為作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重要內容。其中一個普遍的做法是,當金融機構并購時要進行特別競爭評估,以判斷該項并購是否會使其獲得壟斷地位、對市場競爭造成損害。美國的一些法令甚至規定了金融機構通過并購所獲得的市場份額的上限。我國的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競爭的不充分、市場的分割和壁壘的存在,以及信息的不透明,給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隨著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而可能發生的阻礙競爭的現象尤其值得關注。應加緊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可能造成壟斷的行為進行限制。
3.3建立有效的資本充足情況監管機制
應根據金融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情況,建立一種能正確衡量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資本充足程度的機制。該機制要能識別金融控股公司內資本重復計算的情況,能查明母公司通過舉債向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而導致過高財務杠桿的情況,能評估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資本充足狀況。1999年由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聯合的《對金融集團的監管原則》提供了避免資本重復計算、評估資本充足程度的基礎審慎法、基于風險的累積法和基于風險的扣減法,這些方法雖然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剔除集團內部的投資。我國財政部頒布的《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對一般工商企業集團的會計報表合并作了較完備的規定,但對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集團的會計報表合并的規定需要完善。在資本充足標準方面,除了要求每一個被監管的子公司滿足各自行業的資本充足標準外,還要對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金融集團制定相應的資本充足標準。
3.4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目前國外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主要有主監管和統一監管兩種模式。前者是指當銀行、證券、保險有不同的監管機構時,確定一個監管人作為金融控股公司的主監管人,這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美聯儲作為主監管人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監管,銀行、證券、保險等子公司則由各功能監管者監管。后者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及各金融子公司由同一個監管機構監管,這種模式以英國、日本為代表。英國的金融服務監管局和日本金融廳分別是兩國的統一監管機構。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統一監管。我國目前對金融業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體制,即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別對銀行、證券和保險業進行監管。采取分業監管的模式,難免會出現各監管主體各自為政、監管標準不一以及出現監管盲區等情況。筆者認為,目前可以考慮的做法是,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個獨立的監管部門之上,組建一個類似于金融監管委員會的機構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監管,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對金融子公司進行監管,待時機成熟時,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并入這個機構,實行統一監管。
參考文獻
1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一、表內業務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未來發展
金融會計風險是風險在金融會計業務工作領域中的一種表現。風險的說法很多,存在多種不同的定義,如:1.可測定的不確定性損失;2.出現損失的可能性;3.損失出現的機會或概率;4.實際后果可能與預測后果存在差異的傾向等等。風險是與損失、不確定性相聯系的概念,如果損失的概率為0或l,即不存在損失的不確定性,那么風險當然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一般將風險定義為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在這里作為風險要素的損失是一種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可用貨幣衡量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金融會計風險是指金融會計業務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即金融會計業務可能帶來損失的風險。
金融會計風險與金融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有著密切聯系。按照現行制度安排,金融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可分為表內業務會計處理和表外業務會計處理兩種方式。金融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從而金融會計風險所涉及的業務領域,風險的表現及防范的方法也不相同。
表內業務會計處理要求對資產、負債、權益的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都能在會計報表中得到體現,具有規范性、連續性、透明性和穩定性的特點。表內業務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十分寬廣,除存款、貸款、外匯業務之外,大量涉及投資業務,如證券投資、信托投資、租賃、房地產投資和風險投資等。其中房地產和風險投資業務將可能成為跨世紀金融資本擴張的重要業務領域。
房地產經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適度投資房地產是提高收益,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房地產投資業務具有數額大、周期長、周轉慢、流動性差、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的業務領域。房地產投資風險十分復雜,一般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災害風險和意外事故風險等。這些風險普遍存在于房地產直接投資、借款投資和證券投資的各種方式之中,應謹慎對待。
風險投資通常是指風險行業、領域、企業的投資。廣義的風險投資包括對一切開拓性、創業性和新興產業經濟活動的資本投入;狹義的風險投資僅指與現代高科技產業有關的創業投資活動。風險投資在我國起步較晚,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指導下,由國家科委制定并實施的“火炬計劃”、“星火計劃”和“863計劃”表明我國風險企業和風險投資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發展。金融企業開展風險投資業務,一方面來自自身業務拓展,發展服務功能和增強競爭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推進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促使國民經濟高速、穩定發展的需要,金融企業拓展風險投資業務在信息、知識經濟時代尤為重要。它將是跨世紀金融企業表內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
風險投資與房地產投資相比較,具有更高的風險和更大的收益。由于高科技產品和產業都是建立在全新科研成果和科學技術應用的基礎之上的新興事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還由于一項新科技成果轉化為一種新產品,需要經過工藝技術研究,產品試制中間實驗,投入生產,上市銷售等很多環節,而每一環節都可能存在失敗甚至破產的風險,所以,它具有更高的風險性。而依靠風險投資形成的高新產品,又具有成本低、性能好、附值高、競爭力強的優勢,從而帶來更大的收益,風險投資面臨的高風險主要是指研制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使用風險和不可抗拒風險。
表內金融業務的未來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發展方向。如果把房地產投資和風險投資作為表內業務未來發展的重點業務領域,那么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未來重點也將轉移到這些業務領域。
金融會計風險是指金融業務(工作)可能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即金融會計業務工作中,因制度安排、組織管理、技術方法和人員素質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從表內業務處理看,由于理論與制度的內在固有局限,各種會計假設(如主體假設,分期假設等)為會計信息限定了種種人為的前提,使信息與實際發生偏離;由于會計組織與管理的不完善,也增加了會計風險的發生;由于會計處理方法的多樣性,從而增加了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還由于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利益驅使,法律不完善及職業道德的影響,業務能力和水平的限制驅使著會計行為風險的發生。如此種種表明了表內業務的會計風險的客觀性、普遍性和潛在性。
金融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制度的完善將成為跨世紀防范制度風險的一種趨勢。1996年7月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有人提出:“應單獨設立一張報表,用以說明銀行風險,并要求每年中多次進行風險評估?!?參見《會計改革與會計管理》97年l期)這種完善會計報告制度的建議,對防范制度風險顯然是有益的。我國未來金融會計制度待世界援助我國金融會計項目實施后,將根據《銀行基本業務會計準則》進行統一規范,以建立風險防范的金融會計新體系。
未來表內業務金融會計風險的重點將涉及結算風險、核算風險和折算風險。結算風險是利用結算管理的復雜性和不健全性的特點和弱點,通過結算憑證和結算渠道進行套取、侵吞、挪用結算資金所帶來的風險,其手段隱蔽多樣,涉及金額較大,是金融會計之主要風險。中央銀行和金融企業通過自身職能,把整頓結算程序、加強賬戶管理、執行結算管理制度(包括結算紀律執行情況定期報告制度、結算崗位責任制度、結算質量考核制度)作為會計結算風險監管和防范的重點,以減少結算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會計核算風險主要表現在憑證審查不嚴,賬務處理不及時,賬務檢查核對不力,復核監管不利,電腦制約機制不全,以及核算方法不當造成資金被截留、挪用、騙取、貪污、盜竊的機會所帶來的種種風險。完善會計核算監管制度,強化監督手續,加強檢查復核,嚴格賬務處理規程和會計核算責任,通過不斷完善的會計核算監督體系,盡可能防范核算風險的發生,以減少風險損失。折算風險是指外幣報表折算中國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及時反映和披露匯率變動信息,減少折算損失,是防范金融會計風險的重要方面??梢?,表內業務結算風險、核算風險和折算風險及其防范也將構成跨世紀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一種趨勢。
表內業務金融會計風險與會計行為緊密相關。它既包括會計人員的個體行為,也包括群體、組織和領導行為。風險的誘惑效應直接影響會計行為,從而構成會計行為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講,除會計固有的制度風險外(實際上制度也是人來設計和執行的),幾乎所有金融會計風險都與會計行為有關。會計行為風險顯然將構成金融會計的主要風險。這種風險與防范完全可能成為跨世紀的主流,影響整個金融會計風險的強度,通常表現為會計人受利益驅動而導致的道德風險,其中,道德風險將構成會計安全性的重要威脅,是會計行為的主要風險。因會計人的能力,水平等主觀因素導致技術風險,可以通過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加以防范,而道德風險的防范卻較為復雜,一方面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職業道德規范,從自身的角度防范道德風險;另一方面要改善會計執業環境,增強獨立性,減少被迫提供虛假信息帶來風險的可能性。防范會計行為風險不僅是跨世紀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的主要趨勢,而且是整個會計風險防范的長期使命。[NextPage]
二、表外業務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發展趨勢
金融表外業務通常指對銀行產生收入或承諾,或有合約的業務,由于這些業務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不直接影響表內資產、負債和權益,僅作一注釋或在線下予以反映,故稱表外業務,或稱“線下業務”,“或有承諾業務”,“無資產業務”,“無形業務”。
表外業務構成復雜,品名繁多,一般可分為兩類近10種。(一)或有債權債務分類,包括貸款承諾、擔保、衍生產品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等四種。其中,貸款承諾又包括可撤銷與不可撤銷兩種,前者有透支便利和信用額度,后者有發行商業票據,備用和循環信用額,正常存款協議,回購協議和票據發行便利等。擔保業務通常包括傳統的匯票承兌,跟單信用證,保單,票據背書和新開發的備用信用證,追索權銷售,融資支持等。衍生產品業務主要指以利率、匯率變動為基礎的遠期交易(如外匯期權、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衍生產品業務具有強勁的增長勢頭,將可能是表外業務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投資銀行業務系證券承諾、證券交易、企業并購、財務顧問、資金管理等。(二)金融服務類,包括貸款服務、信托與咨詢服務、經營與業務,支付業務、進出口服務等五種,其中,與貸款有關的服務主要指出借業務和貸款組織的轉讓;信托與咨詢服務包括信托與不動產管理、有價證券管理、養老金計劃管理、單位信托、信用債券委托、離岸金融服務等;經營與業務主要指經紀和,如股票與債券經紀、共同基金、人身保險經紀、不動產、旅游等;支付服務系指數據處理,網絡安排、清算服務、信用卡銷售點系統,現金管理系統等;進出口服務則指服務、出口保險服務、貿易報單、補償貿易交易等。
由于表外業務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和列報,對其確認、認量、列報和披露的方式和方法尚屬研究開發之中,與表內業務相比較,具有自由度大,連續性弱,規范性不強,透明度差,風險性強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表外業務會計風險與防范的特殊性和嚴重性。我國銀行表外業務起步晚,意識不夠,涉及的具體業務不多,一般限于、擔保、勞務服務和個別衍生產品金融期貨交易業務。上?!?27”事件表明,我國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期間,由于缺乏風險監管機制和有效監督的立法基礎,缺乏制度規范,加上會計風險意識不強,風險信息簿弱,違規交易屢次發生,從而導致市場混亂,證監會于1995年5月不得不停止國債期貨交易的試點。
我國銀行表外業務會計準則的制定相對滯后,表外業務會計處理缺乏制度規范,其潛虧、潛盈對于在報表中體現、表外信息披露尚未形成統一要求,信息透明度低,這就決定了我國表外業務會計制度風險的嚴重存在。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金融對外依存度的提高,專業銀行商業化,區域性銀行的組建,外匯改革以及外資銀行的涌入,隨著我國在亞太經合組織(Apee)中作用的提高,以及日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0)等,都將加速表外業務的增長。近年來,我國國際結算業務,結匯售匯業務,外匯買賣業務,以及境外擔保業務的發展,已顯示出表外業務的強勁增長勢頭。因此,列入表外業務會計制度風險與防范機制,研究表外業務會計規范,將是跨世紀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機制。未來表外業務會計制度的規范和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其基本思路是借鑒國外表外業務制度建設的成果,參照國際金融界及其它組織,包括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關于商業銀行會計和表外業務信息披露的有關條款和框架,制定與我國金融市場相適應的表外業務會計制度規范,為表外會計制度風險的防范提供法規制度框架。
表外業務會計行為風險與防范與表內業務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風險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和表現形式有所區別。表外業務多屬創新發展業務,與表內傳統業務相比較具有更高的技術性要求,其會計技術風險更為突出,因此,不斷提高會計人員表外業務素質,熟練把握表外業務會計處理方法,提高表外業務會計信息是防范會計技術風險的必然要求。
表外業務高風險的存在要求高質量的、及時提供風險防范的有用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不完整性將帶來風險損失的更大可能性。因會計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導致經營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是最大的風險。會計信息風險與會計信息質量息息相關,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確保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是防范信息風險的內在要求。我國表外信息需求量大,信息質量要求高?,F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會計報表附注和補充揭示尚不能滿足表外業務的信息要求,表外業務會計信息的完善和利用將是跨世紀防范信息風險的發展趨勢??煽紤]增設一張表外業務情況表,列示表外業務的經營情況,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或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表外業務風險的有關情況,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或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表外業務風險的有關情況,包括表外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市場風險、流動風險和經營風險,以便為表外經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風險信息,使其盡可能減少信息風險帶來的損失。
國際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發展帶動著我國衍生金融產品交易。作為表外業務的衍生金融產品工具是金融業務創新的重要業務領域??梢灶A見,跨世紀表外業務會計風險與防范和重點將逐步轉移到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與防范上來。注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及其防范,準確、及時、充分地獲取和處理各種工具的風險信息,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將成為未來金融會計風險與防范的重點研究和主要發展趨勢。(參見拙文“金融工具創新與財務會計改革”《經濟學家》1998年2期)[NextPage]
三、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系統的構建
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是整個金融風險防范的組成部分。金融會計風險防范除了對其自身的風險進行防范外,還應特別注重會計對整個金融風險帶來的影響。1995年2月26日巴林銀行破產事件,使一個具有悠久歷史、雄厚實力和良好信譽,被稱為“女王的銀行”,競毀于巴林期貨(新加坡)公司交易員里森之手。里森越權投機日經225指數的期權和期貨交易,從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虧損達6億美元,巴林銀行被迫宣
告破產。巴林銀行破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內部管理不嚴(審計失效),會計風險信息不靈是一個重要原因。事實上,里森利用臨時賬戶越權經營,隱瞞虧損的手段并不隱秘,而巴林銀行總部對新加坡分部所作的多次審計檢查,卻未能發現問題,截至1993年12月,新加坡的期貨交易已造成的和賬面存在的損失約1900萬英鎊,而公司報告上顯示卻是利潤900萬英鎊。新加坡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Coopers&Lybrand,1994年12月的審計報告中卻認為,巴林期貨(新加坡)公司的內部控制令人滿意。1996年2月2日大和銀行事件,使其全部停止在美業務,并罰款3.2億美元。大和銀行負責債券業務的副總裁井口俊英,利用非法手段買賣美國30年期的國庫券以及2至5年期的國債票據,造成ll億美元的損失。井口俊英的非法操作手段并不高明,卻長達11年之久而無人知曉。紐約聯邦銀行、紐約州銀行政府,以及日本大藏省,日本銀行的歷年檢查也未能發現大和銀行紐約分行的任何問題,這種監管乏力的事實不能不是造成大和銀行事件的原因之一。巴林事件、大和事件乃至東南亞和亞洲金融風險的不少事實從反面證明了構建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系統的緊迫性和現實性。它表明構建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系統將是跨世紀面臨的重要改革趨勢。
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系統是金融風險會計防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在整個會計防范系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發揮重要的作用。
金融風險會計防范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只有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構建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系統的框架,改變分散的、孤立的、靜態的風險防范方式,構建一個整體的、關聯的、動態的風險防范系統才能提高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的有效性,以控制和減少風險損失的發生。
從總體的視角考察,我們認為金融風險會計防范系統的基本結構框架至少應由相互聯系的組織分系統、對象(內容)分系統、職能分系統和方法分系統所構成。這些分系統相互關聯,構成一個上下左右、縱橫交叉、內外結合的會計防范網絡系統。各級組織的會計防范是運用相應的防范方法,對其防范對象,通過反映、監督、分析等職能來實現的。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會計防范系統結構,這個系統結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其一、整體性。各組分系統、子系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均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看待。這種整體特性根據“整體大于各孤立部分的總和”的原理,產生一種新的整體功能。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構造銀行風險的會計防范系統,能夠獲得任何子系統在孤立狀態中所不能達到的綜合效果,這就是整體性結構能夠實現風險防范最佳效果,從而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其二、層次性。這個系統結構具有按層次逐級分解和銜接的特性,銀行風險的會計防范系統按其組織層次、內容層次、職能層次和方法層次逐級分解為若干相互銜接的系統層次,從而構成一個多層組織、多層內容、多層職能和多層方法的結構體系,并通過風險會計信息的流動和互補,把各級層次聯系起來,以發揮會計防范的最佳功能。
其三、關聯性。這種特性包含兩層意思,一為系統內部各分系統,子系統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二為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從而構成一個上下左右、內外關聯的系統結構,這就有利于特定職能作用和整體職能作用的發揮。
按照系統結構的特征,我們把銀行風險的會計防范放到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就能夠立足整體,注重整體和部分、整體同外部環境的相互關聯中,去研究和考察會計防范系統,從而達到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兼顧各方,相互協調地去實現會計防范的最佳效果。
金融風險會計防范系統的組織分系統包括:中央銀行會計監管子系統、金融企業會計防范子系統和審計防范系統。
(一)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系統
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系統是會計防范的最高組織系統。它擔負著對整個銀行風險進行會計監督和管理的職責。本監管系統具有間接性、指導性、調控性和服務性的職能特征。其監管的對象(內容)主要包括表內業務風險監管,表外業務風險監管和會計風險監管。
表內業務的風險監管,主要運用《財務狀況分析法》和《法規、制度監督法》。中央銀行會計通過風險分析,審查資產結構和不良資產的比重,風險資產比率,最低資本金,資本充足性,資產流動性,風險準備金以及風險的潛在因素,及時向領導和金融企業提供有價值的風險指導信息;通過表內結算、支付業務和賬戶管理,并與央行稽核監督、調研信息密切配合,以發揮監管的“窗口指導作用”。如果金融企業“單獨設立一張報表,用以說明金融風險”則表內業務風險監管便具有更為集中,更為可靠的信息基礎。
表外業務風險監管將隨著金融業務的創新顯得更加重要。由于表外業務均不直接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反映,具有自由度大、連續性弱、透明度差、風險性強的特點,從而決定了表外業務風險會計監管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這些風險信息主要通過會計報表附注的方式提供。
金融會計風險是指會計事務工作中,因法規制度、機構和人員的因素導致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因此,金融會計風險監管主要是指對風險有關的會計法規制度、組織機構、人員素質的監督與管理。中央銀行實施會計事務風險監督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通過完善和實施風險的會計法規制度,健全組織機構,提高人員素質,以減少金融風險的發生以及風險發生后的及時處理;其二是對金融會計自身的風險進行監管。
(二)金融企業會計防范系統
金融企業風險的會計防范系統是指防范金融企業自身風險而構成的會計系統。它是整個會計防范的基礎系統。金融企業風險的識別、衡量、預防、規避、化解、轉嫁和日常管理均依賴于金融企業會計防范系統。充分發揮金融會計對風險的反映、監督、預測、分析等職能作用,才能有效地實施會計防范。按照會計職能的劃分可將風險的會計防范系統分為風險的會計反映子系統,會計監督子系統,會計預測子系統和會計分析子系統。
風險的會計反映子系統是會計防范的基礎。它通過會計核算在表內、表外的列報、揭示和披露,全面反映金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情況,及時提供風險防范的有用會計信息。我國金融會計定期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為表內業務風險分析提供了較為完整的會計信息。而對表外業務風險的會計反映和披露方式有待完善。
風險的會計監督系統既是會計防范系統的子系統,又是會計監管的基礎。它按照監督的時間定位可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按照監督的形式定位可分為單項監督和綜合監督;按照監督的標準定位可分為合法性監督、合理性監督。這些不同時間、不同形式、不同標準的風險會計監督,形成一個上下左右、前后貫通的會計監督體系,它具有全時性、全面性的特征。
會計預測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會計定量預測技術和方法,事先測算風險損失大小的過程。它是建立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之上的,是通過風險識別,大體辯別出可能出現何種風險的基礎上,對其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行測算,以減少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把損失控制到最低。
風險的會計分析子系統主要是依據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和資料,結合其它資料,運用專門的方法,對金融風險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研究分析的過程。會計分析子系統除運用一般的會計分析方法,如對比法、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外,還可采用風險分析的其他方法,如財務狀況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環境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失誤樹分析法等。
(三)審計單位審計防范系統
關鍵詞:應收賬款;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的應收賬款不僅面臨著回收的風險,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因此企業不僅要充分發揮應收賬款擴大銷售、增加利潤的特殊功能,而且要將其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一、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分析
應收賬款是指因對外銷售產品、材料、供應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及其他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收銷售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等;同時這種銷售過程又稱為賒銷。狹義的應收賬款主要是指應收銷貨款;廣義的應收賬款包括應收銷貨款、分期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票據和其他應收賬款。
目前,我國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企業應收賬款在流動資金中所占比例過高、逾期應收賬款比例過高;二是企業應收賬款總量有逐年增長的勢頭。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的比重達50%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平均20%左右的水平。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總額一般不高于應收賬款總額的10%,而在我國這一比率高達60%以上。據商務部研究院信息管理部主任韓家平先生提供的數據,我國1991年到1995年期間形成的應收賬款額超過800億元,目前形成逾期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高達40%。另外,由于控制不嚴,管理不善,應收賬款迅速擴大,已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統計表明,截止2003年11月底,僅全國規模以上(500萬元銷售收入以上)工業企業間的不良債務拖欠高達18624億元,比2002年增長了16.9%。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造成企業資金的嚴重短缺,極不利于企業的再生產,同時也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應收賬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和內部信用風險不合理造成的。
二、應收賬款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
應收賬款的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因素的不穩定性和債權、債務關系在清償時具有不確定性,從而導致賒銷企業的應收賬款在回收時間和回收數額上具有不確定性。簡而言之,應收賬款風險就是企業持有的應收賬款在未來能夠回收的額度和回收時間的不確定性。應收賬款回收額度上的不確定性也稱之為壞賬風險,指企業應收賬款無法按發生的數額收回形成壞賬而造成的損失。應收賬款回收時間上的不確定性也稱之為拖欠風險,指客戶超過規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企業蒙受的損失。拖欠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為壞賬風險。
應收賬款之所以存在預期損失風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影響所致:
(一)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剛剛起步,有關信用管理的制度幾乎是空白,進行信用管理的單位主要限于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企業則很少進行。而且社會信用意識也較薄弱,不少企業不重視自身的信用,惡意拖欠賬款,形成惡性循環,造成信用危機。賒銷是商業信用的一種,在信用環境不良的情況下,由于賒銷產生的應收賬款會因缺乏回收保障而產生風險。
(二)企業自身缺乏風險意識。由于人們對社會上的信用缺失現象不重視,有些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在銷售時未對客戶的資信情況作深入調查,就隨意賒銷,這雖然會使銷售額有所攀升,但卻存在著大量被客戶拖欠占用的流動資金能否能及時收回的問題。
(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不規范。不少企業沒有設專職機構或專職人員進行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企業信用政策的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規范,追討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導致自身蒙受風險和損失。由于交易過程中貨物與資金流動的時間性差異,以及票據傳遞、記錄等,都有發生誤差的可能,所以債權債務的雙方就經濟往來的未了事項應定期對賬,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是諸多企業并未及時地、不定期地對賬,未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收賬政策,造成資金外流,無法正常流轉。
(四)缺乏有效的獎懲措施。在一些企業中為了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往往只將工資報酬與銷售任務掛鉤,而忽略了產生壞賬的可能性。因此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只關心銷售任務的完成,采取賒銷、回扣等手段銷售,導致了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而對這部分應收賬款企業也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關部門和經銷人員全權負責追收。應收賬款的回收沒有責任到人,缺少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大量沉積下來,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應收賬款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應收賬款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建立客戶信用檔案。企業應收集自己的客戶信用信息,并對其信用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對老客戶,要建立健全信用檔案,制定一套完整的歷史信用記錄。對新客戶的信用管理應包括:進行信用調查、信用評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企業應根據不同的信用情況,采取不同的收賬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應當將信用標準、信用條件、收賬政策三者結合起來,并綜合考慮三者的變化對銷售額、應收賬款各種成本的影響。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賒銷制度。賒銷不應單憑銷售人員的經驗判斷,而必須經有關具有審批資格的人員審批后方可實行。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和管理方式,建立賒銷審批制度。賦予不同級別的人員不同金額的審批權限,各經辦人員只能在各自的額度審批權限審批,超過限額的,必須請示上一級領導同意。同時,應落實應收賬款催收責任制。各經辦人員應對經辦的業務負責,并與其經濟利益掛鉤。
(三)規范應收賬款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戶信用管理體系。良好的應收賬款控制措施,必須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賒銷前,要明確賒銷合同的內容;其次,經有關部門和人員審批賒銷后,應對發出商品、辦理賒銷手續的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進行發貨查詢、貨款跟蹤,并形成定期的對賬制度,不能使管理脫節,以免造成賬目混亂互相推諉、責任不清。同時要詳細記錄每筆貨款的回收情況,經常進行賬齡分析;再次,對應收賬款進行輔助管理,許多企業僅僅是在資產負債表的補充資料中按賬款對應收賬款的數額進行簡單的分類,平時則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輔助管理,所以應重視對應收賬款風險的衡量、信用評估,根據信用評估來預測賬款的回收情況,從而根據回收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超級秘書網
(四)加強事后防范控制管理工作。一個企業銷售后利潤的真正實現是從企業的客戶那里收回資金。因此,對拖欠賬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種方法清討,并將催收賬款責任到人。財務部門應負責應收賬款的計劃、控制和考核。銷售人員是應收賬款的直接責任人,公司對銷售人員考核的最終點是收現指標。貨款到期限的前一周,銷售人員應電話通知或拜訪欠款單位負責人,預知其結款日期,并在結款日按時前往。
(五)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無論企業采取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著商業信用行為,壞賬損失則不可避免。企業的壞賬損失不僅增加了費用,而且減少了可以運用的流動資產。為了遵循謹慎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企業應根據會計制度規定,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進行估計,預提取建立彌補壞賬損失的準備金。
在現代商品經濟中,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易大都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以賒銷方式實現的。隨著商業信用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由于賒銷業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問題也日益嚴峻。許多企業因為盲目賒銷,其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呆賬和壞賬比例逐年升高,利潤下降,連年虧損、經營難以為繼,甚至破產或被重組。大量國內外案例表明,應收賬款風險吞噬企業生命力的能力是難以估量的,其后果觸目驚心。因此,企業必須充分重視應收賬款風險的分析和掌控,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及時、準確地分析和控制應收賬款的風險,以便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大企業效益,最大限度地將應收賬款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維賓等主編,《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
關鍵詞:風險對策金融環境
0引言
商業銀行是以信用為基礎、以經營貨幣借貸和結算業務為主的高負債高風險行業。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銀行蒙受經濟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機會的可能性。由于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具有隱蔽性和擴散性的特點,一旦銀行經營風險轉化成現實損失,不僅會導致銀行破產,而且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因此,正確認識商業銀行風險并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對商業銀行而言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根據我國金融環境和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可將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
1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
1.1信用風險
對商業銀行而言,信用風險即銀行的客戶未能按提前簽訂的條件履行義務的可能性。由于銀行是以信用為基礎、以經營貨幣借貸為主的企業,自商業銀行產生以來,信用風險就是最為關注的風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需要管理的風險也逐步增多,其信用風險依然是最大風險,據了解在剝離大量不良資產的前提下,2005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為13133.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8.61%,其中國有銀行不良貸款高達10274億元,不良貸款率高達10.49%…。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遠低于資產的擴張(2005年商業銀行資產較2004年增長18.6%)[21,使商業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擴大隱患。首先,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現狀嚴重,具體表現為貸款結構失衡,不良資產數量巨大,貸款比重過高且投向集中,出現風險集中趨勢;資產結構過于單一,以企業貸款為主,負債結構以存款為主,居民存款占比上升;資產和負債期限結構不合理,存短貸長現象嚴重等。其次,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中依然存在許多誤區,這表現在:(1)大量的“桌上放款人”僅僅以貸款審查流程是否合規,資料手續是否完備為審批標準.而忽略對借款人的實地調查;(2)過分迷信大客戶,大項目,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項目,忽略風險的動態變化,從而盲目擴大貸款規模,引發惡性循環。(3)片面理解發展化解風險的手段,通過擴大貸款規模來緩解和延緩風險。忽略貸款市場的有效需求而進行過度貸款投放和對客戶的競爭,使貸款審查降低了信用標準,也使貸款風險管理人員對貸后實際管理能力下降,增大了信用風險的發生概率。近幾年各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調整力度很大,中長期貸款占比不斷增加,在改善了信貸資產結構的同時,也掩蓋和延緩了風險暴露。在銀行的信貸投入中多是大企業、大項目,這些企業大多是壟斷性行業。
目前盈利性及流動性都非常好。但有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1)這種盈利性是建立在高度壟斷基礎之上,一旦壟斷被打破,盈利性將受到影響;2)這些企業本身尚未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運作和管理機制,國有企業的固疾仍然存在,在人世后受到的沖擊較大;3)由于這些企業目前效益很好,是各家銀行競爭的焦點,貸款條件優惠,基本上無擔保,利率全下浮,貸款金額大,而且因為當期效益很好,使商業銀行對其風險情況關注較差,存在麻痹心理。將進一步增加銀行的系統性風險,不利于風險的分散。
商業銀行的收益結構和業務擴張模式解決了信用風險在整個銀行風險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是存貸利差f據2006年中期報告反映,某國有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比重高達92%),業務擴張模式主要是存貸款的急速膨脹。在加入WTO后,我國商業銀行面對陌生的客戶群體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現有風險管理水平和體制下,信用風險會進一步增大。根據人世承諾,到2006年我國將完全取消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取消所有現存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包括設立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性措施,允許其享受與中資銀行相同的待遇。這意味著外資銀行就將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與中資銀行競爭。優質客戶的流失、存款的減少會加大我國商業銀行的提現風險,陌生的客戶群體增加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難度。在外商的沖擊下.商業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營狀況的惡化也將增加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而且,在開放的世界市場中,新增的各種經營風險最終均表現為信用風險。
1.2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市場/產品流動性風險和現金流/資金風險。前者是指由于市場交易不足而無法按照當前的市場價值進行交易所造成的損失。后者是指現金流不能滿足債務支出的需求.這種情況往往迫使商業銀行提前清算.從而使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機構破產。流動性風險可視為一種綜合性風險,它是其他風險在商業銀行整體經營方面的綜合體現。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始終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重要任務之一。
從目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況看.據央行統計.2005年底存貸差達到創記錄的近9.2萬億元.達到2000年的3.7倍。體現為供給大于需求,流動性充足.但在其背后亦隱含著流動性危機。主要體現在:(1)高流動性靠存款的超長增長所支撐,且存款中主動性負債不足。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通過主動負債擴大資金來源的渠道非常有限,對客戶存款的期限、金額、利率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負債的總量結構、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和客戶結構無法有效優化并與資產合理匹配。存款的超長增長保證了商業銀行流動性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使得監管者和經營者都普遍認為當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已沒有問題,從而放松了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關注,把目光都放在資產業務的拓展上。然而,由于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受宏觀經濟金融環境影響非常明顯,一旦外界因素發生變化導致存款增長趨勢放緩,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將立刻顯現,從而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流動性危機。
(2)資產的變現能力不足以保持足夠的流動性。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理念不斷深入,對盈利性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信貸資產和債券資產的投資力度,市場總體資金的充裕度不斷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平均期限搭不當,或者商業銀行收益隨著利率的下降及貸款增長的停滯而下降,都可能引起流動性問題。從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來看.資產形式較單一,變現能力較差的信貸資產占比大,流動性明顯不足.而由于不良貸款比重仍然較高,使得信貸資產缺乏變現的環境和基礎,進一步加劇了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問題。即使債券資產流動性較強,但目前商業銀行受交易場所和交易對象的限制,要立即變現不但困難,而且要遭受較大價格風險。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受中央銀行收縮貨幣信貸政策的影響由寬松逐步變為緊張。
1.3利率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利率風險管理是被動的、簡單的管理。與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相比,我國的利率風險更多地表現為體制性風險,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是商業銀行利
率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在利率管制下,管理當局賦予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主要是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和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并不要求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做出有效的規避。因此,商業銀行主要關注信貸和流動性風險,缺乏對利率風險的有效管理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客觀上放大了風險。首先,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轉移風險的手段。衍生金融產品的缺乏明顯地制約了中國金融風險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其次,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量化管理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發達國家銀行風險管理在技術上的重要發展趨勢。中國目前在風險量化管理方面還非常薄弱,大致還停留在資產負債指標管理和頭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而對于在風險價值、信用計量和持續期等概念還并不能熟練使用。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構成嚴峻考驗。近期利率的頻繁波動充分暴露出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期限存在嚴重的存短貸長現象,資產負債期限以及負債和資產的:利率敏感性不匹配現象嚴重。(2)在利率放開初期,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會有縮小的趨勢。(3)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收益率曲線的變化更為頻繁,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反轉f如在商業擴張階段.由于貨幣政策的逆向短期操作,短期利率貸款的重新定價利率與短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就會大幅度降低甚至為負)。(4)利率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面臨選擇權風險.具體表現為流動性和再投資風險。因此,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時,商業銀行都會面臨客戶在不同程度上的選擇權風險。
1.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可以分為由外部客觀原因和由內部工作人員的行為造成的損失。隨著商業銀行機構規模擴大化、金融產品多樣化和復雜化,商業銀行業務對計算機為代表的IT技術的高度依賴性和金融業及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使得外部條件更加復雜和難以控制,因此可能造成的外在操作風險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嚴重的后果。然而,銀行經營以人為本,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也應以加強內部操作風險為基礎。
導致商業銀行內部員工行為失當的原因.有的是主觀惡意,有的是主觀善意。近年來.商業銀行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完善管理辦法對業務流程加以整合,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提高監測水平.通過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實施問責制等措施使商業銀行的外在操作風險和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對主觀善意行為風險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實際上,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對銀行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大。由于銀行對主觀善意行為疏于防范,缺乏應有的事前預警、事中監測和事后分析評估和處理機制,使得銀行對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特點和規律的認識遠低于對主觀惡意行為的認識,而且責任人也因處罰較輕而缺乏應有的警惕,使得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對銀行造成的損失遠大于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其次,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往往是以主觀善意行為為條件。近年來.銀行出現一些經濟案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一些基層負責人或客戶經理以提高服務效率、方便客戶為借口,使一些規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上出現漏洞,給一些犯罪分子以履行職務或服務客戶為名,行經濟犯罪之實提供了方便。最后,主觀善意行為造成的損失具有隱形性。例如,為提高短期收益,一些銀行的債券投資部門在低利率時期增加債券投資.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在缺乏避險手段情況下就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利率風險。
2商業銀行風險的防范對策
風險防范的根本策略在于制度防范為主.技術防范為輔,二者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制度防范的要點在于通過制度創新恢復和加強市場約束、監管約束、銀行同業協會約束與銀行內部構成的由外到內的風險防范體系。主要工作為:(1)進行產權制度改革;(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3)恢復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獨立性與權威性。技術防范的要點在于與制度防范相結合,通過風險防范手段的改進,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的風險機制,在具體風險的管理上,應在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
2.1防范信用風險
防范信用風險要在加強貸前調查和貸時審查等工作的基礎上,重點作好:(1)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銀行信用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模型。這樣既可減少信用風險,又可以提高銀行利潤。(2)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貸款等資產業務的流程控制,明確責任和利益的關系。(3)建立并完善信用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建立客戶基礎數據庫和開發客戶跟蹤系統,實現信用風險的動態化管理。(4)通過對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進行對比,選擇適時退出策略,以實現最佳的資產配置效果。(5)利用新興工具和技術來減少和控制信用風險,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主要利用貸款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來達到提前收回債券和轉移信用風險的目的,實現風險結合管理。
2.2防范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1)構建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對資金管理
體系進行創新,對資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建立資金統一的管理和操作平臺,實現流動性、利率風險管理與信用風險管理的適度分離,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資金配置過程中建立起完備的經濟、金融信息網絡系統和風險監控預警系統,強化各種風險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結構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動性風險.同時實行謹慎會計原則,不斷補充自有資本金,增強抵御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能力。(2)健全獨立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監管的控制部門,直接對銀行董事會或行長負責.制定明確的利率風險管理及監控規程.劃分利率授權權限和責任。合理確定內、外部利率。通過確定反映市場變化并兼顧各部門利益的內部利率.引導資金向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集中.降低總體風險,實現全行戰略發展意圖。同時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建立以安全為前提、以效益為中心的外部利率確定體系。(3)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品。
第一.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衍生產品的基礎工作。第二,開發和運用主動負債或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產品,改善資產負債組合,如發行次級債券。嘗試創造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存款與貨幣市場收益掛鉤,如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待條件具備后適時推出遠期利率合約等產品。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資金交易,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風險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