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網絡覆蓋。高速路沿線通常地處城郊區域,所處環境條件非常的開闊,所以基站以及車輛呈直視徑傳輸模式。TD-LTE網絡覆蓋下的車體穿透過程中,損耗設計成24dB。功率設計時,基站側的RRU發射功率在43dBm左右,終端側功率控制在23dBm左右。
2)站距選擇。高速路已經逐漸覆蓋了GSM、TD-SCDMA,為了確保高覆蓋質量,TD-LTE網絡系統中的下行電平強度以-100dBm為宜。站高集中在15至30米,在高速路沿線站距計算過程中,F頻段、站高20米,非邊界站距在1千米左右為宜,而且在布設邊界站點時,應當全面考慮重疊問題。當站距為600米左右時,現網高速路專網站距集中在500米到1000米,其中多數站點需嚴格按照TD-LTE站距建設標準,可采取共址建設方式。
3)天線調整和鄰區優化思考。對于天線調整而言,其作為覆蓋優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徑,需對天線方位角以及下傾角等因子進行優化。未來研究方便,以A基站、B基站間的高速路覆蓋優化為例,前后兩個0小區間切換失敗的成因在于覆蓋相對較差。同時考慮到B基站0小區距離高速路較近,把B基站0小區天線扇區賦形因子,從原來的65度,改成現在的33度,并且加強高速路主扇區覆蓋。TD-LTE網絡系統的鄰區自優化功能,實際上就是自優化功能,從應用效果來看,可以自動對鄰區關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進行維護,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非正常狀態下的鄰區切換,對于全面提高網絡系統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切換。在處理高速路切換問題時,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①合并技術。高速路切換問題處理過程中,采用合并技術將不同的單通道RRU有效地連在同一個BBU上,讓后將其設為相同的邏輯區。在BBU技術條件下,通過上行信道對結果進行估計,檢測送的用戶上行信號進行檢測,將不同天線的用戶上行數據信息進行合并處理。在此過程中,BBU課根據上行信號數據的接收,對下行RRU做出合理的選擇。單通道合并技術應用后,對上行鏈路數據進行有效合并,以此來提高接收增益;下行鏈路中的天線發送用戶數據選擇過程中,能夠更有效地提高下行數據接收質量,降低其他天線上的負載。對高速路覆蓋而言,合并的作用主要是拓寬覆蓋范圍和面積,減少切換次數。
②切換帶設計。實踐中可以看到,高速路網絡覆蓋過程中,沿線邊界的切換帶主要有兩種處理模式:第一種是常規鏈接,也就是說兩相鄰的區域RRU連接著一定區域范圍的天線,不能選擇耦合設備對相鄰區域引入差分信號,雖然可以實現上下行平衡,高速行駛過程中的車輛切換帶間距較短,切換失敗現非常的普遍;第二,網處理方式,補償切換帶。RRU采取單通道輸出方式,載波的最大發射功率會因此而受限,收縮下行覆蓋;每一個區域只有一路耦合入鄰區差分信號,難以形成有效的上行分集增益。在此過程中,可對切換帶進行適當的延長,這也是提高切換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高速路沿線切換帶區域選擇過程中,主要有如下場景,并且根據人流情況對其進行分析。第一,布設站內切換帶。車站中的用戶流動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待進站上車的客戶,從候車室到站臺;原車中的非本站用戶,保持在車輛中的沿線進站、出站;原車內本站下車的用戶,從車內到口出站。上述區域的切換帶設置過程中,通過在站臺上增加過渡區域,過渡區域與專網拉遠配置雙向鄰區,而且過渡區域與室分區設雙向鄰區;同時,科學合理的對車站公網室分在站臺上的信號強度進行設計,經多次測試和驗證,在車站上下車時均能通過月臺過渡,以此來提高切換成功率。第二,布設路口切換帶。為避免高速路分叉口切換出現誤差,通常在叉道口位置設共小區,向外延伸,以免切換帶落在岔口附近、防止頻繁乒乓切換。第三,橋梁覆蓋、切換帶設計。對于普通的大橋橋梁而言,在橋頭兩端各建一個站點,同時配置成共小區方式;長度較長的大橋兩端,應當科學合理布設小區,并且將切換帶盡可能低布設在橋上,以避開橋頭切換。
2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區域創新網絡創新主體創新環境路徑
論文摘要:區域創新網絡是區域創新主體結成的一種新型產業組織形式,是區域創新激勵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針對我國區域創新網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各地區域創新網絡的培育工作須從區域創新網絡的選址、地區的優劣勢因子分析、創新主體功能、創新環境、路徑創造、形成機制的培育等方面予以加強。
區域倉嘶網絡是區域創新主體結成的一種新型產業組織形式,是區域創新激勵的重要制度安排。針對我國區域創新網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各地區域創新網絡的培育工作須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加強:
一、既定約束條件下的選址:考察創新基礎
區域創新網絡構建的第一步就是要選定一個合適的區域。這種初步的選址一般是在既有條件下進行的,尚不涉及對現有約束條件的突破。不是任何一個地區都適合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因此,任何一個地區在構建區域創新網絡之前都必須進行認真的選址,而這種選址一般是在既定約束條件下進行的。
既定約束條件下的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是否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區域創新網絡的構建不能憑空而建,而是要本著“看得見”的原則,即要在有萌芽或雛形的地方構建。產業集群是區域創新網絡的萌芽或初級形態,因此,政府政策的著力點是努力加強和建立現存的和正在出現的產業集群,而不是刻意去創造一個產業集群。因為產業集群的產生有著深厚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一個成功的產業集群都是從現有的條件和基礎上脫穎而出的,不能想象它會在毫無基礎的真空中產生。所以,企圖通過強制力創造或復制一個成功的產業集群,只能是得不償失。事實上,產業集群在多數情況下是獨立于政府行為而存在的,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并有濃厚的地方化特征。如浙江嘉善木材業和河北清河羊絨業,均是歷史偶然因素形成產業集群的典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的構建活動必須依循一定的產業基礎,而不能憑主觀意志追趕潮流,歷史經驗已經表明,不顧實際的一哄而上注定是要失敗的。
其次要考慮的就是區位基礎和設施基礎是否優越。交通便利更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而可能有些特色產業位居深山而不能選作區域創新網絡的“編織”對象,也是一種理性抉擇。基礎設施對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不同的經濟形態對基礎設施有不同的要求。支撐工業經濟的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設施、動力和能源設施以及通訊設施;支撐知識經濟的基礎設施則是一個將知識機構與廣大勞動者緊密聯結在一起的知識網絡,在構成要素上,它不僅包含信息基礎設施、通訊設施、廣播和電視設施,而且涵蓋了教育培訓體系、高技術風險體系、各種信息網絡系統、社會咨詢服務系統等。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人們逐漸認識到物質基礎并非區域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而是智能主宰一切,因此,知識基礎設施建設便成為創新主體合作交流、互動創新的平臺,并為主體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加強知識基礎設施建設是營造區域創新硬環境的重中之重。
再次要考慮的就是區域文化傳統。這實際上是創新軟環境的核心內容。創新文化是知識創新網絡的土壤。沒有創新文化,知識創新網絡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會有長久的發展。國內外成功區域創新網絡的經驗表明,具有創新文化傳統的地域,其創新精神是根植的,這種源遠流長的創新精神更有利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培育??傊?,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要求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環境基礎。
二、特定地區的優劣勢因子分析:確定著力重點
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特點。在特定地區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必須明了該地區的優勢與劣勢所在,以便確定著力重點。以西部為例,西部地區的主要優勢在于資源稟賦優勢,主要劣勢在于把資源和人才及其研究成果凝合成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嚴重不足,而其根源在于現行體制的落后和人們意識的落后,體制與意識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累積循環關系??梢姡鞑康貐^構建區域創新網絡的總體基礎比較薄弱。但西部地區也并非“勻質”的平面,在總體落后的局面中仍可以發現彰顯地方特色的亮點,如西高新和“農業硅谷”楊凌等。在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發展突出的地方,均可以根據其特色構建適宜的區域創新網絡。即使是這些發展突出的“高地”,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部劣勢因子的印記,因而,欲使區域創新網絡的嘗試實踐從根本上取得成功,必須更加重視文化創新和制度創新建設,以此拓寬約束條件,打破西部區域創新的瓶頸,為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其他創新形式開創一個約束條件最小化的績優環境,以此推動各行為主體自我創新、合作創新和互動創新的激情,從而為西部區域創新網絡的成功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和優化創新主體功能:完備構成要件
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政府部門是區域創新網絡的四大行為主體。這四大行為主體在區域創新網絡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構建區域創新網絡,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四大行為主體的功能。(1)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堅持和確立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區域創新網絡形成的內在要求。企業的創新活動,直接關系到科技成果能否產業化、商品化,從而直接影響到區域創新力和區域競爭力。所以,推動創新首要的根基就在于企業。(2)大學和科研機構是創新的源頭。大學和科研機構智力資源密集,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的情況看,大學、科研機構在區域創新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大學和科研機構不是物質產品的直接生產者,其創新成果還需要通過企業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此,大學、科研機構作為創新的供給方,它只能是創新的需求方——企業的重要技術源頭和知識庫,它的一切研發活動必須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標準。(3)中介機構是創新的橋梁和紐帶,在區域創新網絡中發揮著“粘合劑”的作用。中介機構是為創新主體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以支撐和促進創新活動的專門機構。它雖然不是創新的主體,但作為創新活動的主要輔助者,在促進創新主體問、創新主體與市場問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擴散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必須積極培育和完善中介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科研機構轉制為中介機構,不斷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逐步形成社會化的服務網絡。(4)政府是創新的組織者和服務者,是制度創新的主體。政府的職能是發揮創新主體的自主性,促進區域內大學與產業的聯系。在構建區域創新網絡中,政府要做到轉變職能,實現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要堅決糾正職能錯位,凡是通過市場機制或科技中介機構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越俎代庖;要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把工作重點轉到搞好創新網絡建設,優化創新環境,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上來;樹立新的行政理念和法制觀念,以維護市場主體的平等權利和利于創新、利于產業化為行政的根本出發點,規范行政行為,為區域創新提供適宜的土壤和環境。
四、完善創新環境,重構文化基礎:增加創新“空氣”供給
在優劣勢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地區劣勢進一步完善創新環境,是構建區域創新網絡的必然要求。不同地區軟硬件環境的完備程度不同。而創新環境是區域創新網絡生成和生存的“空氣”和“營養源”,因此,特定地區創新網絡的構建必須首先在創新環境中“最短的那塊木板”上著力。一般來說,硬件環境并不必然構成區域創新的核心制約因素,因為硬件環境是可以在短時期內完備的,但軟環境的形成則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隨著區域創新實踐的深入進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軟環境的重要。國內外創新實踐也已清楚表明,軟環境之于區域經濟發展如同“氧氣”之于人體一樣,軟環境的欠缺如同“氧氣”不足一般窒息著區域創新活力。因此,加大區域創新環境尤其是創新軟環境的培育力度,對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意義重大。
嚴格來講,文化是創新軟環境的核心。原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2OO0)認為,觀念的創新、科技的創新、體制的創新,無不回歸于文化的創新,這不僅是邏輯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然。要實現系統性創新,必須把建立創新文化當作一個重要的前提。從創新網絡的視角來看,創新文化能夠通過減小行動者之間的認知距離和社會距離,推動社會互動和創新網絡的形成。
區域創新網絡的構建為地理、社會和認知距離的減少提供了平臺,由此可以達到彼此強化的效果。地理接近帶來人際互動,互動帶來社會距離、認知距離的縮小,以及地理距離的壓縮——通訊和交通工具日益發達的結果。而這些反過來又會推動新一輪社會互動。在這個反饋過程中,創新活動可以得到有效開展。
因此,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不僅意味著各個行動者之間的密集互動,而且也意味著使這種互動得以可能的共同知識基礎和合作規范。這些構成了區域創新網絡的文化基礎。正因為這種文化基礎是難言的和難以模仿的,因而構成了區域創新網絡特賦的創新能力的關鍵基礎。這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重構文化基礎對于區域創新網絡形成的重要意義。
五、推動創新深化,打破創新陷阱:探求路徑創造
既定約束條件下的路徑選擇是路徑依賴原理在現實經濟中的應用,其好處在于基于該路徑的創新實踐所遇到的阻力較小,但同時也埋下了延緩創新進程的隱患。路徑依賴的核心弊端在于容易落人由熟悉陷阱、鄰近陷阱和成熟陷阱構成的路徑鎖定,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麻痹創新的“神經”,滯阻創新的深入進行,從而使區域創新活力難以長期保持。創新陷阱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1)熟悉陷阱:出于報酬遞增和規避風險的目的,企業更傾向于對熟悉的技術精益求精而不是探索新技術。這樣,隨著某一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累積,企業的知識構架趨于固化,認知模式變得更為剛性,處理問題的慣例特別是用已經累積的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模式化。采用模式化套路解決不同問題會導致一些解決問題的原則被誤用的概率增大,因而使企業落人熟悉陷阱。(2)成熟陷阱:企業具有采用成熟技術的傾向。成熟技術通常較為穩定和可靠,是擁有這項技術的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與之相比,新技術雖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說服客戶接受這些未被證明的技術通常困難而且花費很大。因此,企業更傾向于投資發展良好的、成熟的技術而不愿意投資和選擇不太成熟的技術領域。對成熟技術的依賴阻礙了對新的不成熟但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的探索,這通常會使企業陷人成熟陷阱。(3)鄰近陷阱:企業的另一個特性是它們解決問題時通常從相鄰的領域中尋找解決方案的傾向。在不確定和模糊的環境下,依賴歷史經驗通常是一個標準。因此,在經驗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是企業通常的選擇。但結果卻可能會使大部分領域就沒有被探索,由此落入鄰近陷阱。總之,創新陷阱導致企業創新能力停滯、競爭力下降(如下圖所示)。
但是,路徑依賴忽略了人的作用,路徑依賴理論常常利用歷史偶然性解釋事件的產生。它把人的作用歸結于“一系列事件的選擇”,認為行為者影響事件發生的能力有限。事實上,人可以發揮能動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目的地控制事件的發生,甚至開辟新的發展路徑。而這一點正符合創新的本質內涵。創新的本質就是要求打破路徑鎖定,而要打破路徑鎖定,從根本上擺脫創新陷阱對創新活力的威脅,就必須推動創新深化,探求新的發展路徑。這一過程即為路徑創造??梢?,路徑創造實際上就是一種制度變遷過程,它是對原有路徑的有意識的偏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創新以其沖破一切阻力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精神實質,使得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過程既是路徑依賴的,又是路徑創造的。只不過人對于制度變遷的能動因素會加快路徑創造的進程,從而為區域創新網絡的構建增添成功的砝碼。
六、培育形成機制,深入構建核心:催生區域創新網絡
形成機制是區域創新網絡構建工作的核心。正是這些形成機制的綜合推動,使得區域創新網絡發生著由萌芽到產生的悄變過程。區域創新網絡的構建活動能否取得成功,最根本的決定因子也即在于此。因此,擺脫各種外在形式的迷惑,專意致力于形成機制的培育,是構建區域創新網絡最本質的措施。國內外發達創新網絡的構建實踐也已證明,著力于形成機制的健全與完善是構建區域創新網絡的捷徑和根本途徑。具備了完善的形成機制,則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一過程既是對市場經濟規律的尊重,同時又是對區域創新網絡自身形成與發展規律的尊重。
1.抓領導組織網絡建設,是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對社區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統一思想,搶抓機遇,開創我省教育事業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領導干部是否充分認識到大力發展社區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高度重視社區教育工作,是關系到社區教育各項工作能否深入開展的關鍵因素。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都將“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寫入了報告之中?!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從國家層面和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這就意味著,我國不僅要建立現代學校教育體系,還要建立終身教育體系。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社區教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了“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教育部開始積極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2004年,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省的社區教育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社區教育的發展水平卻是極不平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因此,只有充分調動領導干部帶頭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新時期搶抓社區教育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自上而下帶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以實際行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工作部署,推動教育更好地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服務。
2.抓領導組織網絡建設,是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加強社區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
社區教育作為一項面向群眾舉辦、吸納群眾參與、贏得群眾支持的社會性活動,對于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質、消除各類不和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區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對社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體來講,社區教育工作不單單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情,它還需要文化、宣傳、民政、統戰、婦聯、共青團、工會、關工委等相關部門來齊抓共管。如此一來,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只有首先抓好領導組織網絡建設,才能有效調動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切實提升社區教育管理水平,優化各類社區教育資源,才能把社區教育工作真正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統籌制訂發展規劃,才能把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真正把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從而促進社區教育工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前我省在領導組織網路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河南省在社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來看,我省的社區教育工作才剛剛起步,基礎比較薄弱,發展相對滯后。就領導組織網絡建設方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1.領導重視不夠
一些領導干部對社區教育的內涵缺乏深刻理解,對新時期社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充分認識。從我省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問題不僅存在于教育部門,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相關部門。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社區教育工作進展緩慢,工作成效甚微,更談不上把社區教育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了。
2.機構尚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暢
一些市、縣(區)教育部門對社區教育缺乏工作指導。就我省目前情況而言,首先,省政府尚未成立負責社區教育全面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全省社區教育總體發展規劃亟待出臺;其次,教育部門內部尚未明確社區教育工作的具體職責,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積極主動開展社區教育探索實踐,但缺乏上級部門的工作指導;再次,其他相關部門尚未成立配合教育部門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相應機構;最后,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和公益組織參與社區教育活動處于自發狀態,缺乏統一管理和制度引領。
3.各部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
社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政府主導下,教育、宣傳、民政、文化、人社、司法、人口計生、衛生、農業、財政、科協、共青團、工會、婦聯、關工委、老齡辦、流動人口管理等部門,都應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發揮作用。但由于缺乏對社區教育工作的統一管理,各部門各自為戰,工作成效不明顯。我們認為,造成目前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我省缺乏一個能夠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的強有力的管理機構。
三、建立健全社區教育領導組織體系的措施
為了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意見》指出:“各地要把社區教育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社區教育工作領導機構,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形成‘黨政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我們認為,要建立健全社區教育領導組織體系,應在教育部相關精神的指引下,結合我省省情,多措并舉,切實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
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形成黨政統籌領導社區教育工作的總格局
社區教育必須依靠政府主導推動,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推進社區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為此我們建議,省政府可成立一個由多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聯合組成的社區教育工作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出臺相應的工作指導性文件,明確各部門社區教育工作職責,制訂社區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從而把社區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中。各市、縣(區)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并由黨政主要負責人負責社區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政府統籌領導的管理體制,有利于相應的管理機構、人員和經費等保障制度的層層落實,有利于把社區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工作考核體系,從而推動我省社區教育健康持續發展。以北京市為例,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以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為契機,成立了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教育工委、市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組成的北京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首都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決定》。正是在北京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展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的主管作用,建立三級管理網絡
那么,社區教育應該具體由誰來管呢?《意見》明確指出,社區教育工作領導機構的辦公室設在教育行政部門。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作為推進社區建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措施,納入地方教育發展計劃,納入教育檢查評估范疇,采取得力措施,不斷推進社區教育工作。在《意見》指導下,我省一部分省轄市的教育部門已經率先在社區教育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2013年10月,省教育廳副廳長尹洪斌在全省社區教育研討會上指出:“要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教育部門要主動靠前,把開展社區教育納入地方教育發展規劃,并下決心去抓好這項工作。”從我省目前社區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鄭州、平頂山、信陽等地的社區教育工作起步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領導組織網絡建設方面,它們都形成了市、區(縣)、街道(社區)三級管理網絡,隨之建立了領導責任制、工作責任制、協調責任制和督導責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心中有壓力,從而強化了教育部門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職能。然而就省級層面而言,我省教育行政部門對新形勢下的社區教育工作仍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和管理。為此我們建議,可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適時調整機構設置和人員分工,使此項工作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具體負責,形成省、市、縣(區)三級管理網絡,使全省教育部門在統一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社區教育各項工作。
3.強化分工協作,多部門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們知道,社區教育工作是涉及社會發展和管理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因此,只有建立跨部門、跨行業和跨區域的領導體制,才能保障社區教育各項工作的有效推進。在政府主導下,各級社區教育工作委員會(或領導小組)應由多部門聯合組成。為了確保各部門在工作中能夠密切配合,一方面,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根據各部門特點和優勢進行合理分工,以明確各部門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的職能;另一方面,應及時建立社區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席會議,各部門工作計劃,交流工作經驗,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運行機制,形成強大合力,高效率推進社區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值得注意的是,從全國其他省份社區教育的發展情況來看,社會建設的內涵在不斷深化,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也需要不斷完善。例如,民間組織也是社區教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既可彌補行政管理力量的不足,也可以在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之間起到橋梁與紐帶作用。因此,民間組織也應成為社區教育領導組織網絡建設中的一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民間組織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與服務環境,調動和吸引民間組織參與社區教育管理。
四、結語
論文摘要: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論述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含義和開展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和改進的措施。
一、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含義
自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精品課程建設即成為各高等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指使用網絡對精品課程進行教學、建設與管理,集中體現為精品課程教學網站的設計、應用和維護管理等,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1.優質課程資源開放、共享的需要
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擴展優質課程資源的輻射范圍,將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充分展示并加以推廣共享,從而帶動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的普遍提升,更加有力地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創新,使更多的學生受益。通過網絡提高課程教學的信息化和開放程度,成為達成這一目的的必要途徑和手段。
2.課程自身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優質的教學效果是精品課程之“精”的最終體現和落腳點。網絡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為精品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以網絡為平臺,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為靈活多樣,課程教學的互動性得以增強,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師生間的交流更為便捷,學生可更加自主地安排課程學習,教師可適時公布課程通知,安排答疑,將大班教學與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高效。借助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可得以延伸和拓展,教師可在課程大綱之外為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知識、信息和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將研究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使部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方面獲得發展,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能夠因材施教。
3.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各高等學校均積極開展了國家、省市(自治區)和學校等各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且經過多年的建設,無論從質上還是從量上,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何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各校一直以來努力思考并不斷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許多高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之初即認識到了網絡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搭建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的重要評價內容,使各級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更為規范。另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質量監控的手段、途徑之一,以網絡為依托,提高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助推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
三、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
1.精品課程教學網站設計不夠合理,功能不強
當前的精品課程網站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由學校統一搭建專門的建設平臺,有的建立在院系信息平臺上,有的則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存在。以上幾種又往往成為申報高級別精品課程一蹴而就的臨時行為,功能單一,缺乏整體規劃,硬件設備性能不高,未能與網絡教學等相關資源平成一體,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
2.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內容單一
多數課程的網絡建設內容局限于“負責人介紹”、“教學隊伍”、“課程描述”、“建設規劃”等基本的介紹性信息,或是“教學大綱”、“教學參考資料”、“教學課件”等課程材料的簡單堆積,涉及教學過程優化的實質性內容較少,有全程授課錄像的課程更少,且各類信息更新率低。
首先讓我借今天這個好機會,向各位拜個晚年,祝大家工作順利,虎年吉祥,家庭幸福!
我廣電網絡公司為了事業發展興旺,作出了第一輪全體員工竟聘上崗實施方案,我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作為一名老廣電工作者,雖年歲多長幾歲,但還正直身強力壯、精力興旺時期,還有一顆執著的工作熱情和火熱的心,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勇敢地站出來,讓領導和同志們挑選,為我市廣電網絡建設貢獻余熱。
一.竟聘崗位及條件:
我竟聘的崗位是:工程技術部經理。其條件有三點:
1.對基層工作熟悉。我生在農村,成長在基層,我在鄉鎮機關廣
電站工作17年。有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和組織協調能力,對鄉鎮站人員關系比較好,并且熟悉農村生活環境。同時與鄉、村干部、群眾接觸多,有相應的溝通和人際交際方法,并非常了解農村網絡結構現狀,對今后農村廣電網絡建設有良好的基礎。我1997年調市廣電局后,先后在農村微波工程部、事業科、城網部、農網部、播出部和公司工程技術部任副職,對各部門工作業務比較熟悉,可說是得心應手。
2.業務技術精良。我通過不斷努力工作,認真學習鉆研,使自己對廣電業務技術熟悉程度比較全面,從衛星接收天線到機房設備再到光(電)纜干線路,能獨立掌握廣電網絡光(電)鏈路的設計、計算、設備安裝及維修,電腦繪圖、制表,光纜熔接及各類故障處理等技術。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實踐和總結經驗,先后在國家級及省刊物上發表技術文章、論文五篇,2006年獲得國家管理科學研究院頒發的“科學創新貢獻一等獎”和優秀論文獎。
3.有帶頭吃苦積極肯干精神。我生長在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無怨無愧,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什么樣的苦活、重活、臟活那難倒過我,什么樣的嚴冬酷署我低過頭,因為我有一付健康的身驅,有一雙勞動人民的手,有一個直爽的性格,有一股帶頭吃苦的精神和旺盛的戰斗力。我一生從事廣電事業工作,并立志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廣電網絡建設添磚加瓦,閃亮發光之中。
二、想法、做法和打算:
如果我能竟聘上工程技術部經理的話,我保證做到:
1.搞好公司網絡建設發展長遠規劃,提出公司年度建設方案,建立完善公司各類技術資料檔案,整理收集工程建設圖紙,分名別類及時歸檔,當好公司領導的技術參謀。
2.加大業務學習和技術培訓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引導公司員工定期與不定期進行學習培訓,學習數字電視業務知識和數據業務動手操作能力,組織技術骨干進行技能比武。樹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推進互幫互學,創造一個良好工作學習環境,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業務素質,打造一支素質高,紀律嚴、技術精的廣電網絡隊伍。
3.強化工程建設管理意識,實現規范化管理模式,推動廣電網絡發展壯大,嚴格工程施工監督,注重工程質量。從網絡設計著手,從施工建設著眼,把好新建、搶修、改建等工程方案審批關和工程驗收關,狠抓工程成本核算、工程器材領用和網絡建設質量關,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4.遵守公司各項規章規制度,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維護好機房設備,杜絕大小責任事故,確保機房播出萬無一失。加強部門內部管理,健全部門內各項管理制度。嚴明部門內崗位紀律,做到人員既分工明確,責任到個人,又相互協作的辦事作風,為基層和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搞好部門內部團結,樹立敬崗愛業風尚,創優質服務部門。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創建良好的和諧工作環境,維護公司整體形象和利益。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女士們:以上是我的發言,也是我的想法和許下的諾言,我將身先士卒沉下去,認認真真,扎扎實實,戒驕戒躁,盡心盡責,埋頭工作,為廣電網絡建設再創造新的輝煌。
關鍵詞:ASON,晉江電力,Mesh組網
一、ASON網絡的特性以及為什么要建設ASON網絡
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電網經歷了數次考驗。電力系統通信對電網的安全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颶風、雨雪等緊急情況時,一旦電力通信網絡發生故障,會直接影響電網的穩定,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健壯的通信網絡是支撐業務數據采集和指揮協調的基礎設施,在有效整合現有通信網絡,突破“數據孤島”的弊病,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建設“一強三優”電網的戰略發展要求,實現調度系統智能化和電網經營、維護、管理數字化以及市場營銷網絡化的目標,需要有強大的通信網絡的支持。伴隨著復用的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等通信通道的增加,通信系統與電網安全生產結合更加緊密,對通信網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全國諸多省份電網通信系統逐步引入了ASON技術。
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自動交換光網絡)即:通過能提供自動發現和動態連接建立功能的分布式(或部分分布式)控制平面,在OTN或SDH網絡之上,可實現動態的、基于信令和策略驅動控制的一種網絡。
從ASON概念的提出至今,ASON技術、標準和產品歷經十年發展,從標準框架完成、標準內容完善到產品全面商用,ASON已成為下一代傳送網中的必備元素。中國電信集團總工程師韋樂平在《面向未來業務實施全面轉型》一文中指出,ASON沿用在IP網中行之有效的選路和信令協議并加以改進,以適應光網絡的應用需要,有效地解決了IP層與光網絡層的融合問題,代表了下一代光網絡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晉江電力作為福建電力智能網絡試點工程,以下介紹ASON在晉江電力系統的應用規劃及展望
隨著晉江電網的不斷建設發展,電力光纜應用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目前光纖網絡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MESH網絡格局,這就為ASON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最基礎的物理平臺。此外,從電力系統SDH傳輸網絡中傳送的業務來看,盡管業務類型比較復雜,不同網絡規模的傳輸網絡間差別也較大,但傳輸網主要承載保護、語音、數據等業務,這些業務基本都是以2Mbit/s~155Mbit/s為主。
為了適應電網安全運行和經營管理對通信網的運行可靠性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在2009年晉江電力將ASON網絡建設納入規劃中,適時地將ASON等功能的應用納入到SDH光纖骨干網建設的考慮之中。在本次工程中,采用的SDH設備都是基于ASON平臺,以保證將來光纜路由具備開通ASON的條件后,經過對設備簡單的軟件升級即可開通。這樣可保證所選擇的設備既可滿足目前電網安全生產的需求,同時也為將來適應更高的要求打下了基礎。
目前業內智能業務開展是基于VC4級別,考慮到晉江電力622M的帶寬現狀,通過合理的規劃,各站之間建立VC4銀級智能服務層業務,實現業務“源”“宿”之間分段的業務拼接,實現電力VC12業務的傳送和保護。
那么什么是拼接隧道?
比如有下面三個設備A、B、C。每兩個網元之間只有兩個vc4可用。而我們需要配置一條vc12業務由A->B,還需要一條vc12業務由A->C。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在A、B之間配置一條銀級隧道,在B、C之間配置一條銀級隧道來承載A->B、A->C的兩條vc12業務。每兩個設備之間剩下的一個vc4資源預留給隧道重路由使用。
晉江電力隧道業務的智能網絡形成后,實現了ASON的智能保護,業務接入更方便;可選擇保護路由更多,網絡安全性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以后的維護工作更加簡單。即:ASON可以較方便地實現全網的優化??萍颊撐模琈esh組網。。通過平滑的網絡擴容和升級從而形成了生命周期的閉環:避免了傳統傳輸網絡受設備容量和組網技術的限制。采用堆疊方式進行網絡擴容,難于優化,陷于資源利用率降低、生命周期縮短的困境。科技論文,Mesh組網。。
所以ASON的引入將會使電力通信網的光傳送網體系結構、管理維護發生重大變化,必須做好全面的規劃和充分的技術準備,才能保證ASON網絡的平滑演進。ASON智能的提出和實踐為光傳送網絡由單純的信息傳送平臺向業務提供平臺演進帶來了機會,以ASON代表的智能光網絡必將成為近幾年光通信網絡建設和發展的主導方向。
三、晉江電力ASON組網架構介紹
隨著晉江電網的不斷建設發展,光纜應用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目前光纖網絡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MESH網絡格局,這就為晉江電力ASON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最基礎的物理平臺。此外,從晉江電力SDH傳輸網絡中傳送的業務來看,盡管業務類型比較復雜,不同網絡規模的傳輸網絡間差別也較大,但傳輸網主要承載保護、語音、數據等業務,這些業務基本都是以2Mbit/s~155Mbit/s為主。
為了適應晉江電網安全運行和經營管理對通信網的運行可靠性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在2009年晉江電力將ASON網絡建設納入規劃中,適時地將ASON等功能的應用納入到SDH光纖骨干網建設的考慮之中。
在本次工程中,采用的SDH設備都是基于ASON平臺,以保證將來光纜路由具備開通ASON的條件后,經過對設備簡單的軟件升級即可開通。這樣可保證所選擇的設備既可滿足目前電網安全生產的需求,同時也為將來適應更高的要求打下了基礎。目前晉江電力陸續完善其城網的ASON功能??萍颊撐模琈esh組網。。優化后的晉江電力ASON網絡拓撲如下圖所示:
晉江電力光纜資源比較豐富。電力大樓、陳埭變、龍湖變、安海變等30個站點均開通ASON功能,生成智能光網絡。其中電力大樓、陳埭變、龍湖變、安海變作為匯聚站點組成核心MESH網絡,每兩個站點之間2.5Gbit/s帶寬;其余26個站點帶寬622Mbit/s,通過分段拼接隧道的方式實現小顆粒業務傳送到電力大樓。
目前業內智能業務開展是基于VC4級別,考慮到晉江電力622M的帶寬現狀,通過合理的規劃,各站之間建立VC4銀級智能服務層業務,實現業務“源”“宿”之間分段的業務拼接,實現電力VC12業務的傳送和保護。
四、晉江電力ASON網絡的優勢
晉江電力建設ASON網絡,這是福建電力通信由SDH網絡向智能化演進策略的具體實施,就技術而言智能光網有三方面優勢:
1、傳統的SDH網絡只能依靠2個光纜路由,形成環形網絡,無法抗拒網絡2點光纜中斷的故障,存在多個站點通信失靈的危險??萍颊撐?,Mesh組網。。而在兩通信節點具有多路由特征時,光纜資源無法直接利用而浪費??萍颊撐模琈esh組網。。采用ASON技術以后,光纜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依靠MESH網格型結構,只要2節點間存在光纜路由,即可保證網絡的安全性,因此抗擊光纜中斷能力明顯增強。為實現“無論發生何種電力通信故障,均不應該影響到電網安全生產和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2、在本工程中,首次實現了針對福建電力網絡和業務的特點,發揮了多路由光纜的優勢,對不同業務進行了鉆石級、金級、銀級、銅級、鐵級等多種保護級別劃分,首次實現了電力信息通道科學調度、精益化管理的具體表現。并在晉江通信滾動規劃中,提出了光纜建設的進一步要求。
3、本次所用設備已經具備智能光網絡的硬件基礎,同步采用了智能化軟件,一次性進行工程施工,客觀上節省了一部分工程投資費用。
總之,晉江電力引入智能特性后,整個網絡可抗多次斷纖,便于維護和和業務配置,提供差異化的業務服務,光網絡將從廉價的帶寬傳送網轉向直接提供智能服務和應用的業務網,更為重要的是為網絡的安全可靠提供了較高的保證。
作為一種完全兼容傳統SDH技術的新型光網絡技術,ASON是建立在SDH之上的創新而非革命。科技論文,Mesh組網。。在原來傳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基礎上增加了控制平面后,光網絡被賦予了靈活機動的智能,在業務種類、業務調度、失效保護、操作維護、網絡管理等方面凸現出全方位的優勢,可以說,晉江傳統光網絡向智能光網絡發展是一種必然。
在TD的網絡建設過程中,TD網絡性能也不斷提升。截止目前,TD網絡的切換成功率達到94%,接通率已經與2G水平相當,達到95%。TD與2G的切換成功率已達到98.72%。
與此同時,TD終端進展也非常顯著。截止2010年10月底,獲得入網許可證的TD終端有565款,其中TD手機356款,TD數據卡162款,TD數據終端77款。在用戶發展方面,截止2010年9月,TD用戶已達到1528萬戶,在國內3G整體用戶中的比例達到43.7%,發展規模處于領先地位。
從應用方面來說,TD業務應用累計注冊用戶突破2500萬戶,注冊開發者近45萬家,商家在售產品4萬個,累計下載應用超過6000萬次。
此外,中國移動還積極推動TD在重點行業的信息化應用,目前已成功拓展了政府管理、企業經營、市民服務等各方面的應用,并已在全國27個地市通過TD無線城市建設開展網上政務辦理、旅游信息查詢等應用。
在TD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信息通信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信息通信業的整體競爭力也在TD產業的帶動下有了巨大的提升。通過TD產業的發展,一個以企業和運營商為核心的中國信息通信業自主創新體系得以建立,為我國信息產業的全面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TD產業的發展,我國信息通信業也積累了推動自主創新發展的許多寶貴經驗,總結和交流這些經驗,對于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的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0 TD網絡創新研討會”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組織召開的。本次研討會由TD 產業聯盟和《移動通信》雜志社共同主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TD產業聯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TD-SCDMA 設備提供商、TD-SCDMA 網絡優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通信規劃設計院所等單位和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共二百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創新是TD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保障。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相關領導介紹TD產業發展現狀、自主創新情況、TD網絡建設進度以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邀請了來自TD 產業鏈企業、中國移動設計院、中國移動研究院、多個移動省公司及其他相關通信行業的專家圍繞“TD 網絡創新”主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內容涉及TD網絡技術創新、網絡質量提升、網絡承載能力提升、網絡智能優化、2G/TD協同優化、TD 室內覆蓋、Femtocell 家庭基站、TD高話務量下干擾問題的解決、TD 客戶感知評估、TD 網絡建設中的節能減排、TD 傳輸網的技術創新、智能天線以及TD 網絡數據業務發展等方面。